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观察动物日记范文

观察动物日记精选(九篇)

观察动物日记

第1篇:观察动物日记范文

观察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社会现象。当然,如果是观察某种社会现象,比如你身边的拆迁事件,这当然也是观察,但这样的观察有些不一样了,我们把此类观察叫作“社会观察”或“社会调查”。我们现在要写的作文,也就是常说的观察日记,一般还是指对自然界中的事物的观察。

观察日记,有单篇观察日记和连续观察日记之分。这两种观察日记,其区别在于观察时间的持续性。单篇的观察日记,针对的是发生时间较短暂的事件,或者不需要长时间观察的事物。比如一个物理、化学实验,或者某个动物某方面的特性。而连续观察日记所记录的是某事物长期的变化发展过程,或三五天,或三五个月,甚至三五年。

那么,我们如何来写观察日记呢?

第一,要确定观察对象。你要观察什么,要做哪些方面的记录,要有明确的目标。你不能今天观察的是黄豆的发芽生长,明天记录的是绿豆的发芽。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日记,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如动植物、环境气象、天文地理,等等,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现象都是观察对象。

第二,要注意观察的环境。所谓“环境”,包括在观察过程中留心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天气的不同,甚至温度、湿度的变化,这些都会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习性产生影响,因此都有必要加以记录。正规严谨的科学观察记录,会把观察时间细化到某一日的某一时,甚至某一分。

第三,既然是日记,就要有日记的格式。而且观察日记所要求的格式,比一般的生活日记更多一些。一是题目。观察日记要写清题目,比如“绿豆发芽实验观察日记”之类,题目在第一行写。这一点与写生活日记就不同了,生活日记一般不写题目。观察日记的题目既要新颖,也要观点明确。如果是连续观察日记,还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个小标题。二是在题目下写清楚观察记录者的姓名,其实就是观察日记的作者,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天气情况。如果是严谨的科学记录,还要求把当天的室内外温度、湿度都记录下来。三是正文,这是日记的主体。到了正文这一步,与平时写文章的区别已经不大,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写法,或记叙,或描写,或说明,甚至也可以有议论和抒情。正文的另一种写法是表格式或坐标式记录,这种写法更近似于“填表”而不像是“作文”,把诸如天文气象、生长变化、分类比较、统计数据等按一定的表格形式记录下来,这种写法更形象直观。在观察日记中,如果需要记录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分成几个小段来写,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的多少。

第四,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本身就是在进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客观现象如实记录。这样,结论才具有科学性,对今后的查阅、参考才有作用。

第五,写连续观察日记,一定要观察细致,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了就去看一看、记录一下,想不起来就不记录。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观察记录的时间间隔上,要尽量有规律。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一点并不是严格的要求,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现观察对象有了新变化时就记录,没有变化时也可以不作记录,可以灵活一点。

第2篇:观察动物日记范文

上面所说的两点是观察的态度问题,是观察的前提,下面说说深入观察的方法。

观察事物要全面、多角度。所谓“全面、多角度”,就是要对事物的全部内涵作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的观 察。如观察人物时,不仅要从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动作、语言、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体验,还要从不同阶段、时期、环境去观察,这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观察才能对人物有全面的体 验了解,否则,单就一两个方面去进行观察,只能是表面的、肤浅的。观察事件,那就要观察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观察事件的各个阶段,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对 “面”的全方位观察,才有对整体的认识、了解。观察景物,既要从景物的形、声、色、味及结构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也要从不同方位、角度(如平视、正视、俯视、仰视、近视、远视等)、顺序去观察,这样才能全面 了解景物。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是认识、了解事物的基础。

观察事物要细致、深入。所谓“细致、深入”,就是要在观察事物时,把事物的与“众”不同的本质特征 抓住,作深层的本质的观察体验。观察“人”,就是要把握住人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即与别人不同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观察“事”,则要在把握住事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的基础上把握住整体的特征。观察“物”, 就要抓住其各个构成部分的特点和总体的本质特征。细致、深入的观察,不是繁琐、不分主次的观察,而是要发现、把握与“众”不同的差异,抓住了与别的事物的不同点,就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观察要看本质,不能只看表象。

观察事物要思考、研究。全面、多角度的观察是为了全面了解事物,细致、深入的观察是为了把握事物的 本质特性和深刻含义,而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要反复思考,分析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原因,综合归纳。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在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购物要选择,穿衣要选择,饮食要选择,娱乐也要选择……选择就 要分析、比较,其目的就是为了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适合自己的喜好。如果“拾到篮里就是菜”,就会无特性可言,哪谈得上适合自己的心意!我们观察生活,也是这样,一般地看看、听听、记记,只能发现事物 的表象,只有开动脑筋,经过分析、研究、综合、归纳,才能透过生活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性,发掘出生活现象的深刻含义。“比较”是最易区别事物间差异的一种手段,我们在观察生活时,要充分运用“比较” 手段。运用“比较”要开动脑筋,展开联想,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比较”有“此”与“彼”的横比,有不同阶段、时期的纵比,或两者结合的纵横比,有同类事物的正比,有对立事物的反比等。从不同角度多问 几个为什么,通过分析归纳,把握事物的特性和含义,是探究事物真谛的一种常用手段。

上面所说的都是直接观察。在实践当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生活条件等各种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 了解不可能全靠直接观察、亲身体验去获得,即使已成名的作家,写文章凭直接观察所获得的素材也是不够用的,还要借助调查研究、读书等间接观察来获得,更何况是学生。所以直接观察要跟间接观察相结合。

间接观察就是要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报杂志,充分搜集别人观察所得的材料而创造性地自如运用。作家叶永 烈创作的科学小品、人物传记不少都是间接观察所得的材料,不借助别人观察的材料是无法写成这许多作品的。对学生来说,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报杂志,对学习写作更有现实意义。生活在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的年代里, 面对热火朝天的建设,单就报刊杂志所刊登的新闻、消息、报道等,已经够学生了解社会巨变的纷繁的生活景象了。所以,在培养观察能力时,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各种书报杂志的兴趣和习惯。要注意不能“偏 食”,各种书都要读,这才能广泛地吸取别人所提供的各种养份。“剪报”是一种很好的间接观察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剪贴,日积月累地坚持,必然会获得直接观察所得不到的各种素材。

调查研究也是一种间接观察。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经过分析研究,同样可以起到深入了解事物的作 用,所以观察生活还要跟调查研究相结合。

写作依赖于观察,但观察到的事物不把它记录下来,积累起来,而是让它稍纵即逝,那也是无济于写作的 ,所以在观察体验生活的同时要坚持记好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是指记录人们对事物观察所得的一种笔记。它不同于一般日记,它是为写作积累素材,从而以达 到提高写作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札记、随笔,称它为“日记”,主要是强调要坚持记。一般的日记是作者认为重要的事情的实录,是备忘性的。观察日记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形式要灵活得多,表达方式也多是综合运用的, 所以实际上就是一种单项的写作训练。记好观察日记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基本功。记观察日记贵在坚持,要做到把观察体验所得随时随地记录下来,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天天坚持记观 察日记的典范。他记观察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到逝世前四天,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不是更要坚持了吗?

第3篇:观察动物日记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兴趣

一、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不少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写或写上三言两语就算了,一来二去对写作文有了恐惧感,进而失去了写作文的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事物、生活熟视无睹,没有认真观察。所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就成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首先,做到善于观察,应该指导学生运用眼、耳、鼻、手、脑等多种感官去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事物。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我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去引导学生观察,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等等;还要求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谈举止等等。其次,做到学会观察,指导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观察的顺序是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下到上,还是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选择哪种观察方式可根据观察的对象来确定,比如观察一个人,可以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去观察。从整体观察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外形特点,即高矮、胖瘦,对局部脸的观察可知道这个人的外貌特征等。平时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他们会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学生的观察力很快就会提高的。

二、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学生养成了自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写日记就有话可说了,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因此学生就会产生写作的欲望。此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指导学生把日记写具体写真实,表达真情实感。观察日记就是把每天观察到的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记下自己的感受。教师不但指导学生写日记,还要及时对学生的日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地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笔者认为教师把学生写的日记一本一本保管起来是非常必要的,过段时间再物归原主,学生看到自己原来写的日记,就会悟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能温故而知新,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效果是很有益的。

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农村学生的手里可供他们读的课外书非常少,仅凭一本教科书所学的知识,去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无疑是杯水车薪,只有让学生博览群书,才能使他们知识丰富起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早已是古人的经验了,其中道理不容置疑。只要有了足够的课外书,再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杯水车薪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我在班级的一角建一图书室柜,鼓励学生想办法买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尽管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各科的压力都很大,我还是每天抽一节课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去读书,并要求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子、段落背下来,每周再举行一次背诵积累大比拼,从中评选出“读书大王”,“背诵标兵”,“积累擂主”等先进个人。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更能从侧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做到学用结合,多参与活动

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往往不能持久,如何从单一的内容和方式中寻求推动学生探求写作知识的方法?要激起学生的内心欲望,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向,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新鲜有趣。因此我力求做好以下工作:(1)有目的地就近参观某处、访问某人,使学生开拓眼界,增广见闻。(2)缺少资料,就让他们从亲戚朋友中借。小组中安排阅读为数不多的课外书籍,使学生接触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文学作品。(3)故事会。鼓励学生把故事的内容记下来,讲给大家听。这一记一讲,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4)出墙报。由学生主办,老师审稿,学生人人参与投稿,内容不限,可以是作文,可以是表扬与批评,可以是倡议,还可以是诗歌等,择优选用,力求面对每位学生。(5)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先布置作文内容,再参加活动。(6)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一下优美的词句段落,同学间交流体会。(7)不同题材的练笔。日记、笔记、扩写、看图写作等写作活动,不断地开阔学生的思路与视野,让他们学的新鲜,写得有血有肉,提高写作兴趣。

总之,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从教学思路和策略引进新的思维和方法,更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倾注更多精力和心思。

第4篇:观察动物日记范文

写一则观察日记。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要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习作指导】

记录观察人、事、景、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就是观察日记。写观察日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事物,积累知识,提高作文水平。

会观察,才会写观察日记。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都乐意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听一听,想一想,试一试,这就是观察。生活中,谁会观察,谁就有发现,谁就会有写不完的故事。请看:

花坛里种着一棵美丽的月季花。它那墨绿色的枝条又细又长,上面长着一个个暗红的小刺。我用手轻轻碰了一下,啊,真痛!小刺又尖又硬,好像在提醒我只许看,不能摸。枝条上绿绿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有软软的锯齿。枝头开放出一朵朵鲜艳的花,粉红的花瓣一层叠一层,簇拥着金黄的花蕊,花蕊顶上沾着花粉,散发出阵阵芳香。蜜蜂伴着花朵唱起了“嗡嗡”歌,跳起了圆圈舞。月季花看着边歌边舞的蜜蜂,笑得更欢了。

读着这段话,小朋友仿佛看到了怒放的月季花。这就是作者仔细观察、善于想象的结果。你看,作者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用眼看,不光看清了花的颜色,连绿叶边缘的锯齿状也看出来了;用手摸,使自己感到枝条上的小刺硬而尖;用鼻闻,闻到了花的芳香;还用脑想,小刺仿佛在提醒“只许看,不能摸”,把蜜蜂边叫边飞想象成边歌边舞,多美呀!可见,观察是写观察日记的基础,是这次作文的重要环节。

第5篇:观察动物日记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 观察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作文写作离不开生活。怎样让小学生做生活中的留心人,学会在学习中培养与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善于积累,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会学生观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学生作文之所以空洞无物,关键是缺乏对事物的观察,导致说空话、套话、废话。作文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从认识事物和积累素材开始,如果没有这一基础,其结果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积累感性材料是第一步。

1.培养观察动机。动机是行为主动性的源泉。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想了解和认识事物,激发他们的认知欲,这样学生观察事物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会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小学生的观察、认识事物具有随意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为准确地表达事物打下良好基础。首先,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部分,写出作文片段。可以结合实际,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日出日落的场景、四季景色等,让学生抓住不同的特点进行写作。其次,教会学生观察事物场景,写出短文。观察事物场景写短文是在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断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前,要讲清楚观察目的和要求,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做好记录。观察回来后,教师要启发指导学生按观察顺序和记录的材料,完成短文写作。最后,教会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学会写日记。要求学生每周写2至3篇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准确做好观察记录。在观察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形象而准确地记录结果,为写作积累素材。因此,教师无论是带领学生参观工厂、新型建筑、观察校园,还是听报告会,都要让学生做好记录。经过日积月累,生活中的事例便可信手拈来,成为作文中的题材,这样写作文就不会空洞无物。

二、教会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准确表达。教师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

1.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掌握丰富的词汇,需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也要善于积累,并正确运用于写作中。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凭借课文深入理解词语,做到精问导读,自学自悟,为运用打好基础。并结合实际,根据课文引导运用,仿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句式,学会表达。其次,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目标。在讲读课文中,采取拿出来,钻进去,读出来,用得上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品味。再次,要选择高质量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体会词汇的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其对描写事物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

2.在阅读中领悟写法。文无定法,写作方法是在不断地阅读中学习提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典型情节为重点,引导学生“剖析”课文,使学生较深刻地体会不同的写法。在阅读中,要教会学生抓住课文最突出的一个写作优点进行学习、体会,让学生多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理解文章的特点,领悟作文的写法。

三、出好命题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要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关键要练、要写,从实践中提高。我们一般采用命题作文的方式。在命题作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深浅要适度。小学生的作文命题深浅一点要适度,若内容过深,学生就写不出;若内容过浅,则学生写起来不仅无兴趣,写作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因此,命题必须做到深浅适度,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命题,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命题时应想一想什么样的材料是学生知识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要写的,愿写的。命这样的题目才会适合学生的心意,他们写起来才会落笔生花。

第6篇:观察动物日记范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世界万千变化,各种建筑、漂亮服饰、自然现象等都能让幼儿从中发现美。例如:春天来临,大自然悄然发生着变化,草变绿了,花儿开了,小蝌蚪在水中快乐地游着……对幼儿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仿佛一朵花,一滴雨都注入了生命,能让他们的心灵感到震颤。教师可以结合春天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自然角,让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春天,观察并记录春天的信息,使幼儿不断地发现大自然的美丽。

(3)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自信心。仅是发现美是不够的,要让幼儿敢于创造美。作为教师,要深入探究幼儿的内心世界,要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幼儿的价值观去理解他们。要尝试读懂幼儿的“绘画日记”,捕捉画面的闪光点,正面表扬、鼓励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自信心。例如:幼儿绘画之后,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很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的冲动,布置绘画日记展板,让幼儿展示一幅自己满意的绘画日记,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引导他们讲述画面的布局、色彩、意境等,长此以往,幼儿绘画的信心必定大增,也更愿意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绘画日记是幼儿观察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观察能力较弱,观察得不够仔细,常常会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不断完善绘画日记,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并积累创作素材。

(2)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整体地观察。幼儿观察的随意性较大,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或仅仅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而对整体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教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

最后,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对同一个事物多次观察,反复观察记忆,使幼儿对事物的印象越来越深刻。例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社区,可以分多次观察,每次观察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观察,要求幼儿从整体观察,了解房子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房子的布局等,第二次观察,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比较各种房子之间的区别,第三次观察,可以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如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加深幼儿对观察对象的印象,有时还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绘画技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技能,二是专业技能”。基础技能指造型原理,包括构图、造型结构比例、透视空间、明暗、色彩等。专业技能则是指不同画种的技能技法,如油画用油彩造型,讲究质感、色调、笔触等,中国画用线和笔墨造型讲究意境效果等。对幼儿而言,我们通常以基础技能练习为主。绘画技能是绘画表达的基本条件,只有学会表达方式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幼儿进行绘画日记,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表现,是相辅相成的。幼儿在进行绘画日记的同时,也是对绘画技能进行了一次次训练。

第7篇:观察动物日记范文

一、 留心生活,挖掘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本来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他们对眼前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周围事物缺乏观察力。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随时随地记下见闻。比如面对突发事件,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状态,可以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即时作文。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可以一日一记,一日多记,也可以多日一记。日记本身就是一种不拘形式、内容丰富的文章体裁。日记真实性、感知性强,篇幅可长可短,学生容易掌握。

其次,要求学生的观察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学生观察时就不会随意,就会仔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我们的校园”之前,对学生进行了观察指导,让他们明白本次观察的目标是自己的学校。先带领学生站在教学楼高处观察,对校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校园中的景物。在观察大门时,要注意大门的设计、门上的题字各是什么样子。观察校门口的雕塑时,要注意塑像的姿态,从正面和不同的侧面看,塑像各有什么特点。观察教师办公室时,要注意办公室外花草树木的样子,办公室中老师忙碌的身影。观察操场时,要注意操场的大小、周围的景物、操场上的体育设施,尤其要注意课间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观察景观园时,要注意园中高大的香樟树,以及树下的花草、石桌、石凳、鹅卵石小路……由于学生是带着目的去观察的,因此在习作时,能按照方位顺序,由总到分再到总,有重点地写。

最后,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按顺序去观察。常见的也是我们用得最多的观察法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对事物对象进行全局的观察,再逐个部位仔细观察。这种观察应注意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被观察的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像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必须从头到尾寻根究底,把它看全。”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就会摄取到源源不断的习作素材,就会用自己的笔去描绘生活。

二、开展活动,创造习作素材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活动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对活动的过程、细节和感受了如指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多开展活动、创设情境。

活动包括学习活动的一些方式,也包括游戏和劳动的许多方式,如游戏竞赛、阅读交流、调查访问、参观展览、观察实验、手工制作以及小学生力所能及的各种家务劳动等。

比如写“种豆芽”,习作前,可以让学生亲自泡点豆子,绿豆、黄豆都行。每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把自己每天是怎么做的,豆子的变化,豆芽每天的变化都写下来。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合作编本小诗集”时,我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编诗集的活动中去,发给每人规格、大小一样的纸张,上下左右的页边距统一标准。正反两面各誊抄一首诗,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还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然后根据诗歌表现的意境,再配上合适的插图,这些都必须是学生亲自完成。每位同学为诗集取个名字,大家再从中选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作为班上诗集的名字。擅长书法的同学完成诗集封面名字的题写和目录的编写,擅长绘画的同学完成封面插图,文笔好的同学为诗集写序。最后装订成册。由于学生亲自实践,体验活动中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仅能得到习作的素材,还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三、整合学科,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生的习作要反映的是他们自身的生活及客观现实,不能脱离实际,强求他们的文章像作家一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只能要求学生用笔来反映他们已经认识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积蓄。小学生“已认识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积蓄”大部分来自课堂。为了让作文教学不局限于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尝试将作文教学与各学科整合,进行学科作文教学。学科作文,是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历程,结合语文课程要求的年级作文训练点,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作文教学与各学科整合,从单一学科到全面铺开,让作文教学覆盖所有学科,涉及所有学科的老师,让作文教学不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比如科学作文,学生学习了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记事作文“有趣的实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按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的顺序记叙实验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写童话故事“橡皮泥兄弟水中历险记”,把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写出来。这样,既巩固了科学知识“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又丰富了“真事真情写真文”的体验。

第8篇:观察动物日记范文

由于幼儿科学发现活动的目标不同,所使用记录表的内容、侧重点、记录方式及记录表的作用也是各异的。换句话说,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科学发现活动中需要的记录表是不同的。为了幼儿科学又方便地记录探索的足迹,提供交流的依据,结合具体的科学发现活动设计一张适宜实用的记录表十分必要。

一、记录表的设计原则

设计科学发现活动中的记录表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 目的性

设计记录表目标要明确,在主题的指导下知道调查什么、观察什么、探究什么、记录什么。比如,中班调查表《马路上有什么》,从标题上可看出该调查表的是要调查幼儿对马路上各种车辆及各种设施的日常生活经验,也是对幼儿活动前知识经验的了解,便于教师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组织活动。

2 适宜性

设计记录表要适合幼儿记录、合作、分享与交流。幼儿不识字,可用各种符号、标记、数字或图画来进行记录。因此,有些记录表空格要大,多留白。比如,记录表《秋天多美丽》可设计这样几列: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蔬菜、秋天的水果等;只设两行;第一行写上各列的名称,第二行大量留白,幼儿根据谈话讨论在第二行大格中画出各种秋天的树、花、蔬菜、水果等。

3 科学性

适合幼儿使用的记录表要注重科学性。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表格及操作材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幼儿集中注意的探究时间不宜过长,探究的内容、项目也应适量。比如,小班科学活动《蔬果沉浮》中,设计直观的水池作为记录表,提供蔬果图片让幼儿记录蔬果的沉与浮,每人每次只观察记录一种蔬菜或水果的沉浮现象:而中班科学活动《沉与浮》中,设计四行三列的记录表,引导幼儿用符号记录物体的沉浮,每人每次可探究记录3~4样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

4 操作性

记录表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来记录,记录内容形式简单明了,能说明问题即可。可以是一个人记录,也可以两个人合作记录,还可以小组讨论记录。比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设计的记录表用于幼儿边操作边记录,一人操作时,另一人帮助记录。

二、记录表的类型及运用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设置情景――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中,记录信息最为重要。而在幼儿科学发现活动中大多用图画和表格进行记录。

科学发现活动中常用的记录表主要包括调查表、实验记录表、分类记录表、讨论记录表、观察记录表等。

1,调查表

它是对已有知识经验或已存在现象的调查结果的记录。一般在活动前或延伸活动中进行调查记录,比如,中班调查表《最喜欢的玩具》。

在幼儿探索过各类玩具之后,让他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1至3样)画在调查表第一行的空格中;延伸活动让幼儿调查爸爸妈妈小时候以及好朋友最喜欢玩的玩具1至3样,画在相应的空格中。在活动室陈列调查表,组织幼儿交流调查结果,感知玩具的多样性,学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和玩具。

2 实验记录表

用于记录实验信息,引导幼儿动手之前先动脑,初步感受猜想、验证,记录猜想结果和验证发现。比如,中班实验记录表《沉与浮》。

活动中,先出示一样实物(比如积木),谙幼儿画在第一列,让幼儿猜一猜积木放入水中会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引导幼儿用图示或符号在第二列记录猜想结果。最后把积木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是什么结果,在第三列记录下来。比较第二列和第三列,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3 分类记录表

用于记录物体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帮助幼儿建立“类”的概念,主动获取相关经验,如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结果也会不同等。在科学发现活动中,大多是收集相关物品进行观察、比较、探究后再记录。比如,大班分类记录表《有用的刷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收集来的刷子的外形、用途、制作材料等,尝试按一种特征――“用途”特征来给刷子分类。先找一找刷子有哪些不同的用途?用来刷洗什么?叫什么刷子(牙刷、杯刷、床刷、鞋刷、洗衣刷、厕所刷、油漆刷等)?

将刷子进行摆放分类后,在第一列记录它们的名称,第二列画出它们的不同用途,第三列画出这类刷子的实物图,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然后,再尝试按其他特征摆放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从而知道按不同特征分类结果不一样。

4 讨论记录表

边讨论边记录,用于记录讨论中的问题和结果,梳理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包括已知的、未知的。比如,中班讨论记录表《你了解猫头鹰吗?》。

此表用于导入活动后,抛出讨论话题――你了解猫头鹰吗,他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有什么习惯々幼儿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的答案,老师用简图记录在“!”一栏,这是对猫头鹰的已知方面的认识:而对于幼儿不了解的以及还想知道的有关知识,师幼讨论后,用简图记录在“?”一栏,这是对猫头鹰的未知认识,也是组织活动进入下一环节的支点和依据。

5 观察记录表

连续跟踪观察一样物品或一件事情时,用于记录观察的时间和最新发现,交流、比较记录的结果,探究事物和现象的简单规律,便于幼儿对事物和现象有比较科学的认识。比如,大班观察记录表《蚕豆怎样长大》。

幼儿种下蚕豆种子后,在记录表中记下种植时间、画出蚕豆种子:天天给它浇水,天天去看它,及时记录蚕豆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观察发现和探究结果等。如12月14日蚕豆长出小芽了;1月12日数过它有几片叶子;2月26日蚕豆已经有1铅笔高了;3月11日蚕豆开花了;5月5日豆荚已经成熟了……有了这些记录表,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交流、比较;种子种下后几天会长出小芽?(得出结果:大概是6――8天它们会长出小芽)蚕豆什么时候开花?(得出结果:大概是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等等有关蚕豆生长的简单规律,获取主动学习的相关经验。

第9篇:观察动物日记范文

一.利用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日记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准确、具体地反映事物,就需要学生从观察入手,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了解所要反映的事物,才能写得具体真切,写得具体,写得感人。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怎样观察。在春风图中,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说春风的气息是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鸟儿的歌声、牧童的短笛也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春光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由此学生就会明白观察就是要五官齐动,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观察、认识生活,经过加工,构成一幅幅美妙的立体画面。这样就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备写作之炊。

通过课本、范文内容引导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日记的内容就有了“活源”,而这些日记的“活源”也往往成为今后作文的“活源”,将不断地流向作文之中。

二.利用日记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学生有良好的个性,所写日记的内容才健康,所表达的思想才积极向上,所写文章的质量才高。所以,教师必须利用日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文章往往是人的个性的体现。在查阅日记时,若发现不少学生对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同学怀有嫉妒心理,老师就应抓住机会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让其有正确的竞争现,养成大方、兼容的性格。同时通过日记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一周内写二至三篇读书日记,对优秀日记定期表扬。学生在这一激励措施下,就会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在名篇佳作的熏陶下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多读书可以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万卷,下笔有神。

三.利用日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动笔兴趣,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记日记,可培养学生的各种写作技能、技巧。如在学习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白杨礼赞》一文时,可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进行仿写,学生写的题材就会各不相同,可能有写松树四季常青、不畏严冬的坚强品质的;有写蜡烛无私奉献精神的;还有写绿竹不断拔节向上的进取精神的……这样,通过仿写训练,学生就学会了怎样运用象征手法去升华文章的主题,使文章寓意更深刻。在实践中,还应让学生多思多写。“文成于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更重要的是观察后还要思考、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挖掘出事物内在的深意。这样,文思才不会枯竭,才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作为教师应该勤于检查学生的日记,多发现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在评语中多用表扬鼓励性的语言。因为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是学生的信心之源,也是学生坚持写日记的最直接动力之一。

学生勤于动笔,坚持记日记,其写作实践能力定能得到不断提高。事实说明,学生动笔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正是其作文能力提高的有力体现。

四.利用日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些看似平常、毫不起眼、极易写的东西,可真要写出有创意的境界却是一项艰辛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写日记,学生无非就是写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而这些东西往往是比较平常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从平常事物中挖掘新意,从内容、立意、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大胆创新。由于生活阅历、文化等方面的局限,学生对创新一词感到陌生,以为创新是一种高深的写作技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对创新的内涵有所了解,让学生明白创新就是挑战自我,尝试自己不曾尝试过的东西。在写日记时,若日记的内容、结构等有独特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有独到的见解,就是创新。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了学生创新能力,学生一定能够写出选材新颖、立意深刻的好文章。长此以往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