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精选(九篇)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

第1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求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法国著名学者贝纳尔说:“良好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会阻挡才能的发挥。”只有培养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方法,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 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观察不同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不同事物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去观察事物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全方位观察、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在玩中观察、有顺序地观察、把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拓宽观察的路子,全方位去观察。观察不应限于看,它还可以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除了视觉以外还可以利用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嘴巴的味觉,皮肤的触觉等,这样从观察中得到的信息就会立体化。有了选择的余地,写起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

写物的过程中,对所写的物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一看、尝、摸、闻、听,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观察事物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四、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第2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观察能力 学生培养 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3

其实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教学也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很多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时出现许多问题,或者碰到那样的学生,就是不写作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学生,或者是整篇文章都是蛮只空谈不知道作文的中心思想是想表达一个什么东西,言之无物,大多数的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十分低。那为什么小学生的作文就写得这么难呢?为什么小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呢?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困难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实小学生写作文困难的原因有许多,他们有的作文是想表达并不明确;有的做文空谈;有的作文就是记录生活中的琐事;一些无意义的东西也被记录下来。因为他们脑中的东西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情感;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表达;他们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我有东西当然无法表达了。其实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吸收东西,那么作文表达也就是吸收东西之后才会有的东西。

其实小学生都缺少素材写作的时候中心思想缺乏,作文杂乱无章,主要表现就是了因为他们缺少素材没有进行大量的越多,而且他们不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就比方说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没有素材他们就会乱编一些素材这就造成了作文进行空谈,谈一些没有的东西,就是因为没有素材所造成的。第二就是他们写作文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因为他们在这之前不知道怎么写作文教室门也没有给他们交过多的技巧,所以他们写作文的训练十分少,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词不达意,才会造成文章杂乱无章,让教师读起来也不畅通,这是因为他们基本的语文组织能力或者是说作文写作能力都不具备所造成的。还有一些方面就是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他们所描写的事物他们没有仔细的观察,所以在写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写些什么,也没有掌握正确地描述这些食物的方法,所以造成了作文中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几个原因总的来说就是学生们不会观察不会积累所造成的,没有一定的自我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作为写作文的首要要素就是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一切的东西学会积累有了积累才能有写的好的作文。那么这就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解决的办法

(一)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与思想意思

写作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培养项目,观察能力是作为主要的方面,在小学的作文中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们意识到观察能力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有了好的观察能力与与素材的积累人力小学生才可能写好作文要让他们有这种思想意识,然后再重新去入手,他们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好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中保持热情,诱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做到以趣引趣。

(二)在作文教学中明确观察目标

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到观察效果。观察目的明确,就可以在周围众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物体上。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动物界里的鸟兽虫鱼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跑、有的爬、有的游。指导学生观察,就要注意发现特征,抓住特点。如观察动物的眼睛,猫的眼珠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线。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清东西。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能着重地看清事物的主要部分,而且能看清事物的整体和各个细节。所以观察动物,就要明确观察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观察植物就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观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特点;观察活动,就要观察整个活动的过程:开头、经过、结果;观察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总之,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提出不同的观察目标。

(三)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不是像镜子那样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有意的知觉过程。根据儿童随意性强的特点,教师必须重视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首先,教给学生观察顺序。任何事物,无论是动还是静,它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观察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顺序。一般的观察顺序有:整体D部分D整体;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中间到两边或从两边到中间等等,如:指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时,就可以选用“整体―部分―整体”、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先让学生观察整个活动场面的活动气氛,再观察每一个角落的活动情况,最后回到整体上。这样,不但教给了学生观察方法,还教会了学生有序的说话、作文。

在观察时要善于比较。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笼统、粗略的。他们不善于将对象与对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进行比较。比较法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掌握其特点。

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感知事物。在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层层深入地探究,使认识不断深化而达到对事物有个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由此物此景此情联想到彼物彼景彼情;由眼前想到过去或将来,使思维更加活跃,认识更加广阔。

我们在作文训练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把握事物,然后才能够表达事物。就像画画一样,你要胸有成竹才能画得出来好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个道理。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要从最基础的观察能力抓起,学生心无点墨怎么可能写得出来好的东西呢!所以观察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积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积累一些有用的素材以后运用于写作表达上面,这样的作文才会是精彩的作文。

参考文献

[1]万卓阳.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改下对于能力培养的改变[J].吉林语文教育报,2015(34).79-80.

第3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观察;教学活动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化改革,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焦点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上,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全新的课程改革的内容中,对课堂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成为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也成为获取高质量课堂教学成果的关键,而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的前提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和透彻的分析,以入微的观察发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细节性问题,以细致的观察洞察课堂教学活动的隐性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对症性策略的实施,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翻转与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着眼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细致入微地观察其中的隐性问题与显性问题,并以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应对性整改,以此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的实际意义

1.以课堂观察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症结

通过课堂观察,可以让教师由表及里地发现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真实掌握状况,也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上的误区,并以此作为教师教学目标、行为、方式以及环境等进行评价的基础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真正的原因和科学有效的整改策略。

2.以课堂观察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

课堂观察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是对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是否辩证统一的透彻研究。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可以让教师在不断的挖掘和摸索之中学习,也可以让教师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成长,以此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以课堂观察改进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效果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教师可以直接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情绪、态度等收纳于眼底,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是如何之法、怎样之所,并查找和挖掘出学生在学习时的隐性问题与显性问题,以此为教学活动中多元化评价学生主体提供依据和支撑。

二、小学语文课堂观察后的教学活动反思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无论教学活动中的环节还是细节,无论是教学活动的效果还是结果,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是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都是课堂观察的核心之所。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课堂观察立足于自身、他人,立足于学生主体,并在学生与教学的综合结果中进行观察后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反思,以此保证教学活动的优化进行,保证教学结果与学生发展的最优化与全面化。

1.审视与总结自身的课堂教学,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

教师是语文知识的传承者与沿袭者,教师的教学态度、行为等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语文素养与语言交际能力上的发展与成长步伐的快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时审视自身的语文知识含量与容量,要时时审度自身的课堂教学长度与教学宽度,要时时注重自身的教学语言与教学行为,在自身的内部细节上寻找出处与纰漏,并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深化突出矛盾、浅化次要矛盾。

2.观察其他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反思他人教学弊端

作为教师,要充分注重和保持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要以教师团体的合作力量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他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在他人的课堂中聆听和发现不一样的教学心声,要以其他语文教师为镜子,以其教学活动中展现的缺点惊醒和提示自己,引以为戒,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避之而获得发展;以其教学活动中展现的优点为学习和效仿,通过整合优化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获得新生。

3.观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实现教与学的同步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活动之中,学生才是活动开展的核心之所,同样学生主体也应成为课堂观察的主体。在小学语文的课堂观察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等内在要素,综合性地评价学生主体,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不仅要确定好观察的目标,还要确定好观察的内容,不仅要观察教学活动的环节,还要观察教学活动的细节,只有全面地观察、透彻地分析,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主体的双重性、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沙卫,姚巍.浅谈课堂观察视角的选择[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5(11).

[2]张京京.新课程下的课堂观察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2(77).

第4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素养;观察

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在写作中目标中提出:“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写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这些内容说明,新课程标准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乐于表达,进而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和前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当中,有兴趣,事情就能办好;无兴趣,马虎从事就办不成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下面我介绍一下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利用插图进行观察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利用媒体《上学了》彩色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课,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使学生走进来、留得住。一、二年级课本字不离图,文不离画,每节课都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学有兴趣。高年级亦不乏图文并茂的课文,如《桂林山水》教学,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样借助媒体、插图教学,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画面,让学生观察,给学生增添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说话、写话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爱好游戏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如教学《特殊的考试》一文,动物电视台要招聘一名主持人,主持“小小卫生员节目”。教师先让学生每组做一个头饰,在课上分别扮演小熊、小猴子、小狐狸、小白兔、熊猫等角色。按照出场顺序表演,布置观察任务,激发学生情趣。表现好的奖“小红花”放入成长袋中。这样创设情境,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观察、学习、掌握、提高,兴趣盎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已编故事表演,发挥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我创造精神。

三、制作操作吸引观察

小学生最爱动手,别人做什么,看看就想自已尝试一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如在劳动课校园植树种花中和科技课橡皮动力小汽车制作活动中开展“看”“学”“做”“说”“写”的活动,不论成功与否,都把自己做的过程说一说,写一写,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在体会活动的欢乐中学习有顺序地观察,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动笔。这样,活动后给学生留下了完整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回味无穷。

四、抓住自然景物布置观察

大自然每天都在变化,是观察的好对象。天气的阴、晴、风、雨、雪;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植物的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还有山,水,树木,建筑物,旅游景点,名胜古迹。教师要在内容上有选择,时间上有安排,确定观察点,启发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先外后内等)。如刚入冬,就下了一场大雪,抓住这一机会,带领学生到操场、田野实际观察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不同自然现象和景色,观后写《家乡的瑞雪》,学生由于观察细致,又加上联想,描写生动,写出了水平。

五、走进社会认真观察

社会是个大课堂,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关心社会、认真观察了解社会,从而积累大量素材,达到写有内容,且真实感人,能给别人留下美好印象,同时提高学生写作技巧与水平。学校的周转房建设,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县里的三年大变样,学生都可以进行观察,并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观察写社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六、贴近生活细致观察

第5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

如何作好这一阶段的指导呢?笔者从多年的实践中得到的感悟是:重视激情和激趣。

一、激情

写作前应做到:①激发学生明确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通切性;明确作文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认识写作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②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和生活源泉,如组织学生集体或个别进行调查、访问、观察、阅读等;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激发他们把自身参与实践的感悟用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③要经常持久地启迪学生理性,培养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并加强作文的技巧指导,使学生的写作热情保持稳定和持久。④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除此教师还应该躬耕示范,写下水文章,与学生共同感知材料,共同作文,然后向学生展示,这样常常会激起学生的作文欲望。

要实现激发学生作文热情,通常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参与实践的情景以及作文训练的目的等,灵活确定写作热情的激发方法。

1.命题作文时,尽可能地使文章题目有可写性,体现新颖,富于启发,通过文题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焕发学生热情。

2.写作训练时,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以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3.精心设计,渲染较强的情绪场,如选用具有强烈抒情意味的范文;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强烈感人的人和事;设计激情洋溢或深沉庄重的开场白等等,以情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4.设计特定的情境,创设意味,启迪学生想象,唤起学生回忆,触发学生情感,激发写作热情。

5.引导学生对古迹、建筑、工艺品等实物进行观察,让生活中的实物呈现于眼前,再加以恰当的解说和指导,以物激发其写作热情。

总之,教师要认真分析,结合实际,精心设计,采用恰当的方法,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得到充分的激发。

二、 激趣

学生作文往往感到没有东西可写,要么是空洞无物,要么是不会留心观察和体验自己周围生活,因而题材贫乏,素材枯竭,不会动脑分析生活。那么要解决材料来源问题必须学会观察,而能引起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则来自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平时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能引发学生自觉观察和积累,观察是作文的基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6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语感 阅读教学 写作指导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60-01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不仅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更能使课堂多一份情感的浓度和思想的温度。

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而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夏尊老先生说:“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过程中,“语感”的培养不仅成为核心任务,更是教学难点所在。

多媒体与语文的整合能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里提高语感,提高综合语文素养。多媒体中光、声、电等手段,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形俱备,更能借助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媒介,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灵有效融合。同时,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音像手段呈现,使丰富的生活成为学生多彩的书本,将生活本身、事物实貌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全面感知学习对象。学生眼耳并用,视听结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1 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

(1)图片。

刘焕辉认为:“运用语言,实际上就是寻找具有现成概念和一般表象的文字符号来传达头脑中的具体对象。”图片就起到了这样的“媒”的作用,有了这样的媒介,文字符号与头脑中的形象就建立起了联系。

这些媒体的运用,目的并不是用画面或视频去辅助甚至取代学生理解、品味、想象的过程,而是为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媒”的作用,不仅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具体丰满的画面合二为一,充分领略语言文字的妙处,逐渐培养敏锐的语感,更受到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熏陶,调动曾经的生活经历和见闻,也会受到心灵的触动。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灵,”。我这里斗胆改了一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感受美的心灵。”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因为有了吸引人的“媒”,使文字、画面与音乐融合的美感拨动学生感受美的心弦,发出美妙无比的共振,从而奏响生活之美的乐章。

(2)视频。

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并根据积累的经典语言去观察、去发现现实世界中的匹配生活场景,把经典文本与介入生活、传达生活链接起来,多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是电影剧本节选《音乐之声》,先请学生欣赏这部经久不衰的经典电影之后,让他们描写最欣赏的,最触动心灵的场景。之后学习课文,品味美国剧作家勒曼画面感极强的精妙语言。凭借影视画面可以直接地领悟语言大师是怎样以典范的语言来表述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完成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

2 写作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

鲁迅曾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的确,没有观察,没有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写作的源泉就会枯竭。只有学会汲取丰盈、生动、真切的生活之源,写作时文章才能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底流出。观察能力是沟通写作“源”与“流”的渠道,是学习写作头等重要的基本功。观察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的。多媒体使呆板的观察指导为真切的观察体验,这也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企及的。

例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冰心的《观舞记》,文章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精妙。教学过程中把课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把深受大家喜爱的舞蹈《千手观音》引入课堂,在学生的观察实践中,指引观察步骤和观察路径,变呆板的观察方法传授为真切的观察体验,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情境中实践学得的观察方法,在层层递进的指引与点拨下提高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借鉴冰心《观舞记》的观察方法深入观察。在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中,点燃学生的观察的兴趣,指明合适的观察路径,点拨独特的介入视野。

多媒体课件创设的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再现形象逼真的场景,使学生在具体的兴致盎然的观察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通过观察,用语言文字将观察到的内容再现出来之后,进行作品展评,互动评价,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在反复深入的观察中,在视听语言与文字语言的对比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观察体验,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眼光,丰富他们心灵的感受能力。有效沟通作文的“源”与“流”,使学生学会观察的同时,唤起习作的。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在指导观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遵循观察的规律,逐层深入地指导观察。在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引导他们抓住着眼点有目的的观察《千手观音》,整体把握舞蹈的美;在他们不知怎样才能观察细致时,呈现《观舞记》中精彩语段,探究细致观察的方法。然后播放精选的舞蹈片断,指导学生实践学得的观察方法――不仅要关注观察对象的外在形象,更要捕捉它们呈现出的情态和神韵。在这样教学过程中,悄然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有效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用语言把观察到的内容再现出来之后,努力创设交流情境,拓展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合作的形式进行展示品评、点拨提高。适时运用媒体的重播、定格、放大、静音等多种功能,引在知识点,导在关键处,拨在疑难中,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眼光,丰富他们心灵的感受能力。

在与学生对话时,注意体验学生的情绪,不失时机地抓住来自学生观察的闪光点,捕捉到引导学生内化语言、发展语言的“点”,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生成新知的乐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媒体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需注意的事项

媒体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运用不当则会事与愿违。正确灵活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的控制。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避免华而不实,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能点燃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热情,拨动学生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心弦,濡养学生求真向善、提升素养的心灵,使语文学习过程洋溢着生命成长的芬芳!

参考文献

第7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

课文是作者经历观察与思考之后。以一定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的作品。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感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实现由语言形式感悟观察方法的逆向思维过程,使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如教学《鸬鹚》第一自然段。教师可先让学生充分阅读或想象文章中所描绘的宁静的画面,结合插图说说“本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然后再品读、领悟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有顺序、有重点地把观察到的情景表达出来的,学习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桂林山水》时,在学生阅读、体味课文语言,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设问导思:“课文写的是桂林的山。拿它与哪里的山作比较?抓住了桂林的山的哪几个特点?”从而习得运用比较、分析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在习作教学中指导练习观察能力

学生内化的认识外化为能力。才最终完成培养观察力的任务。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要求。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发现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启发指导,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切实培养。

例如,我曾指导学生描写拔河比赛的精彩片段。第一次大多数学生只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进行拔河比赛,没有具体的描写,内容空洞。于是我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议,相互交流心得: (1)在比赛中,运动员的神态、姿势、动作等有哪些特征? (2)哪位运动员特别引起你的注意,你会想到什么?(3)拉拉队的表现怎样,赛场气氛如何?通过这些问题,他们互相启发,原来没注意的细节得到了补充,不仅作文内容具体了。同时也学会了点面结合、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

三、在生活实践中指导养成观察习惯

第8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

1.培养学生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

通过三方面的能力相比较,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是第一位的,它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另外两个方面能力的基础。这是因为,作文首先要有充实的内容,内容来自于生活,生活是源头。离开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个学生的身边都有美好的、发人深思的事物,关键是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正如茅盾所说:故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包括所谓“练字”在内),固然不可不下一番功夫,但尤其不能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就是指平时对周围的事物持一种观察的态度,如同随身携带一部摄影机,把一个个的精彩镜头拍下来,待作文时,从储存的丰富材料中挑选合适的材料,随手拈来,得心应手。有所发现才能日积月累。因此,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呢?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悉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是首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于诸多原因,小学生平日的生活比较单调,这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带领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知识天地。从而收获真实生动的作文材料,使作文乐趣无穷。比如各种名目的队会活动、班会、小制作、放风筝比赛、掰手腕比赛、踢毽子比赛等。这些趣味横生的活动,一定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而他们下笔作文时,那种感情倾泻,开放思维,大胆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

引导学生观察同思考分析结合起来。“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来”(鲁迅)要想观察有所发现,应当着重注意两点;一个是在比较中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观察一种动植物也好,观察一处景也好,观察一个人也好,要学会和同类事物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从而发现出其特点。这样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实具体,形象鲜明。另一个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抓住观察对象的重点。比如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一件事物的经过,就要观察其全过程,并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前者就要特别注意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转折点,如蝌蚪是怎样长出四肢的,什么时候开始可以离开水的生活的。盆花是怎样出现花蕾,怎样含苞绽放到鲜花盛开的。后者就要特别注意事物是怎样发展到高潮的。在持续观察的基础上写出的作文,才会条里清楚,重点突出。

提高观察能力只靠观察实践还不够,还要靠阅读实践。后一种是更经常、更大量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得法,学生不仅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学到读书的方法,而且还能从作者那儿学到怎样观察、认识社会。有些事物学生曾经观察过,从课文中读到了,就能和作者比较,找出作者观察得深入、细致和独到之处,悟出今后怎样提高观察能力的门道。有些事物学生不曾观察过,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得到启迪,在今后的观察中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大量阅读能使学生“知道他眼睛和耳朵达不到的境界。”

2.培养学生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有了丰富的材料,能否写好文章,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和组织材料能力的高低。如同有了好衣料,能否做成美观、大方的衣服,取决于剪裁、制裁的技术高低一样。这方面的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分清材料的主次,安排叙述顺序等每个作文环节都离不开它。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那么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应着重抓住好以下三个环节。

2.1 明确作文中心,即弄清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目的是什么。中心抓住了,才谈得上用什么材料去表达这个中心。

2.2 确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平时积累的材料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要指导学生根据作文中心的需要,从头脑这个材料仓库中提取能够表达中心的材料。这中间往往需要反复比较,把自己最熟悉的、最新鲜的、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作为文章的内容。学会确定重点材料,如景物中最美的部分;人物中最有特点、最能表达精神风貌的言行;事物中最难忘怀、最感人的情节,要把它们想细致、想清楚并准备作为文章的重点来写。

2.3 确定叙述顺序,着手编写作文提纲。编写作文提纲一般先写出作文的中心,而后依叙述顺序进行编写,同时也要考虑段与段之间怎样联系起来。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作文要做到语句通顺,就得把自己所想的内容表达清楚、真实,不说假话,不说空话,具体,语言要尽可能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怎样去训练学生表达语言的好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3.1 我们应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百花园”里的“口语交际”这个平台,为学生创设说话环境,注重实践应用。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一定一下子就找到准确、恰当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作文教学中善于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在口头语言的训练和思想交流中进行校正反馈,并接受教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的训练程序,让学生从要说——会说——善说,最后到达掌握说话的规律,完成口头语言向作文书面语言训练的过度,将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3.2 鼓励学生多诵读课文和优秀儿童作品。可摘抄优美段落、词句,从中吸取优秀作家的文学精华和语言精华,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习表达方法。

第9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

[关键词]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教学。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作文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有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地获取作文素材,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认为观察能力主要是习惯构建。良好的习惯,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素质,而是靠后天的培养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只有那些事感兴趣,他们观察时才会认真仔细,教师可布置一些观察性的作业。如:“校园一角”、“养花”、“家里的狗”、等,让学生观察,也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下棋”、“猜谜语”、“拔河比赛”让学生体会观察。观察后,让学生口述有哪些收获,以此培养他们浓厚的观察兴趣。

1.2 明确观察目的。洲练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观察目的明确。观察效果才好,无目的观察,发生的事情,看过撂过,不思考,也派不上用场,写作时,仍然是搜肠刮肚,没有材料可写。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在写之前,根据习作要求,让学生观察。

1.3 讲究观察方法。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观察也是这样。根据训练需要,教师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语史教学渗透观察方法。如:观察应有序:先整体后部分、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等:再如:观察应抓住事物特点:要是观察动物。就要注意它们的生活习性等特点:如:观察植物,就要注意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和生长特点:如果观察对象是个人,要注意他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性格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获取作文素材

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充实。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平时积累。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但生活是客观存在,要转化为学生手中的材料。还要待自己去感受生活,发现素材。从而,激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小事捕捉写作题材。

2.1 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生活,启发观察思考。如: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杂技表演,为了给学生流下深刻的印象,采用了活动前精心布置观察、思考:你观看时的心情怎样,看到了什么?什么节目表演最精彩?观众的喝彩怎样?你又是怎样想的?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同学们事先在头脑里有所准备,然后同学们回家再写下来,这样同学们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又如:有时我要学生写《下课十分钟》,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按方位的顺宁写下来。

2.2 启发学生对身边的偶发事件观察、思考。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常有鸺发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老师要善于处理鸺发事件的发生,并将其作为写作的素材,并引导学生观察。有一次,课堂上有位同学肚子疼。突然吐了一大堆脏物。当时同学们有的指责,有的叹气,有的捂鼻子,有的主动帮助、关心。这时我便就这些是引导学生以当时的情形展开辩论,在就顺势让学生以《同学病了以后》为题进行习作。类似这样的经常性训练,来激发学生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细致观察,时间长了,同学们也就逐渐养成了会抓住重点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习惯。

3 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是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桔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千千瘪瘪;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

3.1 给学生创没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学生作文才敢在观察中写事讲真话。但教师应要注意不要拿后进生作文取笑,也不要用尺子来衡量学生的作文,只要学生作文有所进步,就要多表扬、鼓励。尤其在批改作文时要讲究艺术、鼓励性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