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需求分析范文

需求分析精选(九篇)

需求分析

第1篇: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能源需求;分析方法;评述;探讨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280-02

一、引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自进入工业化时期以来,能源在任何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生活中都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世界各国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但仍然供不应求,多次出现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能源紧缺,甚而导致严重的能源危机,而与年俱增的能源消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清楚了解能源供需形势,做好影响能源需求因素分析、搞好能源需求预测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能源需求分析方法的发展

20 世纪70 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使得各国学者更加关注能源问题的研究,并将各种建模方法引入到能源系统的研究当中。这其中对能源需求的研究又较多,并得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建模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归结为九种,具体包括:

(1)部门分析法,该方法是为了直接预测在一定经济发展速度以及一定技术进步条件下的能源需求量。根据实际情况把国民经济依部门划分,利用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来综合反映各部门能源消费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模型把国民经济现状作为分析和计算的出发点,直接应用基期年份的产值水平与能源消费量等参数在假定了各部门的产值增长速度与单位产值能耗变化率后,就可预测出各部门能源消费需求量、总能源需求量和增长趋势。部门划分越细,预测的准确率就越高,反之,预测的准确率就越低。

(2)传统时间序列趋势法,从能源消费量的过去和现在的统计数据中,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次序排成一个序列,找出能源消费量随时间变动的规律,以能源消费量作为时间的函数,使时间外延时,能源消费量的预测值可以从函数关系式解出。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能源消费量在将来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过去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适用于国家、地区或企业从事短期或中期的能源消费预测。当遇到历史数据起伏较大,或者对未来趋势需要研究误差或探讨转折点时,就必须同其他预测方法相结合。

(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可以宏观地反映本国或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统计规律。在某一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有一个大体上比较稳定的数值范围。根据历史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计算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然后利用这个值来预测今后年份的能源需求量,该预测法的基本思想是假设一国或地区在未来预测年份的经济发展趋势与过去的经济发展趋势相比无明显的改变。

(4)投入产出法,能源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能源部门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联系。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出发,同时从能源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侧面来全面反映能源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运动过程。它不仅能反映能源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也能反映能源产品的使用价值运动过程。

(5)RRS能源因素分析法,是由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 Rhys 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因素分析法,接着德国学者Reitler、Rudolph 和Schaefer在其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把影响工业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为四个部分,即工业总产值增长因素、能源利用效率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6)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神经网络是一种由若干互连处理单元组成的并行计算系统。而前馈神经网络则是神经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一种,它是指一层中的所有权重直接指向下一个网络层的结点,权重不循环回来作为前一层的输入;前馈神经网络通常使用BP (Back Propagation)算法作为训练方法。BP算法是通过从输出层开始修改权重,然后反向移动到网络的隐层,来进行反向学习。

(7)情景分析法,是从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情景设想出发,来构想未来的能源需求,这种构想可以不局限于目前已有的条件限制,允许人们首先考虑未来希望达成的目标,然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一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和可行性。

(8)灰色模型法,在控制论中,将已知信息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未知信息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而系统中既含有已知又含有未知或不完全的信息系统称为灰色系统。1982 年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开辟了控制论新的研究方法。概括来讲,灰色系统理论是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

(9)混沌时间序列法,是由Farmer D.J提出的,Takens用数学为之奠定了坚实基础的重构相空间方法。混沌理论以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随机现象形成的过程和内在机制,它是关于系统从有序间或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简单地说,混沌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是一个确定性系统中产生的近似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不是外因加于系统的,而是系统的内禀随机性。

三、能源需求分析方法评述

根据上述能源需求分析方法的研究角度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能源需求的预测分析方法,主要基于能源系统本身对能源需求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传统时间序列趋势法、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灰色模型法和混沌时间序列法。第二类是能源需求的因素分析方法,主要基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对能源需求进行研究,其中包括部门分析法、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投入产出法、RRS能源因素分析法和情景分析法。

在以往的能源需求研究中,这些方法虽然对能源需求预测和影响因素分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建模思想和建模方法上也存在着不足和缺点。对于能源需求的预测分析方法来说,无论较传统的时间序列趋势法,还是较新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灰色模型法和混沌时间序列法,虽然在建模方法本身有了新的进展,但是这些单一方法对能源需求预测精度提高的效果却都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单一方程模型往往只能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方面,而经济现象本身却比较复杂,因此,这样进行描述和预测的结果往往由于缺乏对经济信息的全面充分利用而导致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仅对能源需求预测分析在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建模思想上有所突破才行。对于能源需求的因素分析方法来说,部门分析法、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投入产出法和RRS能源因素分析法是根据历史数据对能源需求的经济关系进行研究来分析能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及预测;而情景分析法则是从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情景设想出发,来构想未来的能源需求,这种构想可以不局限于目前已有的条件限制,允许人们首先考虑未来希望达成的目标,然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一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和可行性;其分析思路和前几种方法正好相反。但是,这些方法共同特点往往是以某种经济理论或对经济行为的认识来确立模型的理论关系形式,而依据经济理论或对经济行为的认识来确立模型,在建模本身上存在着主观性,因此,最后也就不可避免会造成由于认识上的不够全面和不够深入而导致建模的不准确进而导致分析结果上产生偏差。所以要对能源需求的因素分析在建模思想和建模方法上都应有所改进才行。

四、能源需求分析方法探讨

对于能源需求预测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来说,建议用组合预测模型来解决,该方法利用两个模型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进行推导,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客观性,在预测效果上也有较高的准确性,这改变了传统单一模型由于对信息利用不充分所产生的较大误差。对于能源需求因素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来说,建议采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来解决,该方法从经济变量数据中所显示的关系出发,来确定模型中包含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以此来建立模型。而经济变量数据中所显示的关系是客观的,因此,所建立的能源需求模型和进行的因素分析也就具有更好的合理性和更高的科学性。另外,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还可以解决由非平稳变量引起的“伪回归”的影响,以及分辨出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波动以及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长期行为分析和短期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1]李亮.灰色GM(1,1)和神经网络组合的能源预测模型[J].研究与探讨,2005,(1).

[2]田立新.能源经济系统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傅德印,刘晓梅.预测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第2篇: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软件需求分析;过程;原则;工具;方法

1.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

    软件需求分析的具体过程可分为软件需求目标的认定、分析与综合、制定规格说明和最终评审.首先来看如何对软件需求目标进行认定, 软件需求的目标是指系统分析工程师和程序开发工程师在软件需求分析过程中, 确定目标软件工程的综合要求, 并提出实现这些要求所需要的条件, 以及需求应达到的标准. 这些需求具体包括: ( 1) 功能需求:列举出所开发软件在功能上应做什么. ( 2) 性能需求: 给出所开发软件的技术性能指标. ( 3) 环境需求: 软件系统运行时所处环境的要求. 例如硬件环境: 主机类型、设备、数据通信接口; 软件方面:系统软件平台( 包括单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等) ; 以及使用部门在操作人员方面应达到怎样的条件. ( 4) 可靠性需求: 按照实际运行环境对所开发的软件提出要求,尽量在需求分析阶段将所有的问题进行暴露. 对于运行实效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有充分估计, 应对软件运行的可靠性提出较高的要求. ( 5) 安全保密要求: 在软件的需求分析过程当中应当对所开发的软件的安全性进行特殊设计分析, 使其在实际开发完

成之后的运行过程中安全性能得到必要的保证.( 6) 用户界面的需求: 对于用户界面的细致性以及易用性进行需求分析使其达到客户要求. ( 7) 资源使用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使得所开发的软件在运行时所需的系统资源处于用户可接受范围. ( 8) 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对软件开发的进度和各步骤的费用提出大致要求, 作为开发管理的依据. ( 9) 最后对于所开发系统得最终所能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 以便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在我们的需求分析过程中这些问题都是必需要得出分析结果的, 并且结果应当得到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认可.

    在实际的软件需求分析中,单单依靠上述过程是不够的,有时候我们还需要通过对所得结论的分析与综合来得出工程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例如,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当中进行软件需求分析时, 通过对整个工程的需求进行分析, 我们得出的仅是该软件工程的综合项目需求.这时就需要整理逻辑模型。在这个过程中, 分析与综合工作需要反复的进行. 而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Jackson 方法( 简称JSD法)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简称为OOA) 等, 以及用于建立动态模型的状态迁移图或Petri 网等工具.

    通过这一步之后, 我们就可以将所得到的分析结果描述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简称SRS) , 并编写初步的标准格式用户手册. 进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标准格式用户手册时, 不仅需要正确详实的需求分析数据, 还需要较好的文字表达和组织能力.需求分析评审则是指在需求分析的最后阶段,对整个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给出其在正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等几个方面的最终评价.

2.软件需求分析的原则和工具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很多, 其所使用的描述方法也各不相同, 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基本准则.首先, 他们都必须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所包含的数据域和功能域; 其次, 他们必须按照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解和不断细化; 最后, 他们都要能够给出系统的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这就说明在需求分析当中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分析方法, 都无一例外的会回归到对问题数据域与功能域的分析上来, 并且对于问题的分析会自然而然的逐渐细化.

3. 软件需求分析的方法

在软件需求分析中方法很多, 不同的分析方法也都引入了不同的记号和分析策略. 但与此同时, 他们也具有着一些共同的性质, 具体可以概括为: 在支持数据域分析机制方面, 所有的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数据流、数据内容或数据结构等数据域的属性. 多数情况下, 数据流特征是用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变换过程来描述的, 数据内容则用数据字典机制来明确表示, 或者通过描述数据或数据对象的层次节后隐含地表示; 在功能表示方法方面, 功能一般用数据变换或加工来表示. 还有在接口定义、问题分解的机制以及抽象的支持、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以及系统抽象模型方面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机制.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快速原型方法.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学中, 一贯强调的是自顶而下的分阶段开发, 在每阶段实际开发之前必须对所开发项目进行严格要求的分析和定义 . 但实践表明, 在系统建立起来之前很难仅仅依靠分析就确定出一套完整、有效的需求应用, 并且这样预先定义的策略也无法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修正与变化. 由此, 快速原型方法应运而生, 他自顶向下的开发模式, 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开发模式.快速原型方法是根据软件系统的需求快速产生出软件系统一个早期原形的过程. 该原型能够表现出目标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特征, 但不一定符合其全部的实现需要. 通过这个方法, 软件设计者可以利用原型得到系统可用性的反馈信息, 未来用户也可以利用原型得到宝贵的早期经验. 并且利用这样的一个快速原型尽早的获得更完整、更正确的需求与设计. 在软件的开发过程当中即使客户对于系统的要求发生了更改, 也可以通过对原型就行改进而得到新的目标系统, 不必再从头做起.  而且在现实中存在的快速原型建造工具可以大大缩减创建系统的时间, 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有效地建立起系统的原型, 充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提高软件质量、减少测试和调试的工作量, 最终减少软件开发的总成本.

在快速原型法的实现过程中, 由于建立原型的目的不同, 实现原型的途径也有所区别, 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类: ( 1) 探索型. 为研究探索而建立的原型. 主要强调澄清目标系统的需求及所要求的特征. ( 2) 实验型. 为实验而建立原型. 主要强调在正式进行目标系统的大规模开发工作之前, 通过建立原型来确定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否恰当. 这种原型方法通常针对用户的问题的某个方案做出原型以供试验评估, 该原型所实现的功能与最终产品的功能是有差别的. ( 3) 进化型原型 . 为演示而建立的原型. 主要强调通过逐步的分析改进使系统适应变化了的需求. 并最终生成一个演进式的系统开发模式. 当采用进化型原型方法时, 必须进行原型与产品间的变换, 除了在开始阶段时采用单独的研究探索性原型方法及实验性原型方法外, 圆形的生产环境必须与产品的生产环境集成在一起.

总而言之,快速原型法是具有相当大优势的. 因为它可以为开发出较为有用的系统做出极大贡献, 并且不会增加总的软件开发费用, 开发原型所增加的投资可以因减少误解而节省下来.

参考文献:

第3篇: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CMM;需求管理;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39-01

“软件工程”这个名词是1968年美国和西欧的一些科学家在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的,是利用工程学的方法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一门学科。本篇论文粗浅分析的是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

软件开发由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软件测试、项目维护和软件集成几部分内容组成。英文中有个全称为CapabilityMaturityModelforSoftware,缩写为SW-CMM,简称为CMM,用汉语表达出的意思就是——“能力成熟度模型”,也就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软件开发被CMM的核心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核心原则对其进行过程监控与研究,目的是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在监督过程中发现影响项目的关键问题并予以解决,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和维护软件及相关产品的一套行为、方法、实践及变换过程被定义为软件过程,它包括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CMM把软件开发机构按照不同开发水平划分为5个级别,每个等级被分解为几个KPA(关键过程域),KPA是指在某个成熟度等级应重点关注的区域,也是达到此成熟度等级必须解决的关键点。在CMM中成熟度第二等级有6个关键过程域,主要涉及建立软件项目管理控制方面的内容。即:需求管理(RM)、软件项目计划(SPP)、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SPTO)、软件子合同管理(SSM)、软件质量保证(SQA)、软件配置管理(SCM)。

软件项目管理中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需求管理。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很多用户有很多盲区,对于系统的具体需求往往也比较模糊,经常出现疏漏或者是错误的问题,随着项目的进展,凸现的会愈发明显。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软件产品的部分内容必须重新开发,这就意味着需求的变更。而对于整个软件项目管理而言,势必要重新分配资源、调整计划、估算成本等等。需求分析的完整与否可以控制软件质量、决定项目周期、增减项目成本。故而:需求管理工程越来越成为热点。

需求获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要求很高:角色的专业化、业务创新的复杂、交付速度等等。有时缺少特定需求的某些信息。在解决这个不确定性之前,可能必须与客户商议,检查与另一个系统的接口或者定义另一个需求。使用“待确定”符号作为标准指示器来强调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这些需求的缺陷。

设计一个软件应用系统的起点与基本依据是需求分析。对用户来讲最重要的是有效性,高效性,灵活性,完整性,互操作性,可靠性,健壮性,可用性。对开发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测试性。在属性取舍方面,用户和开发者必须确定属性优先级,做决策时始终遵照优先级,为了达到产品特性的最佳平衡,必须在需求获取阶段识别,确定相关的质量属性并为之确定优先级。当为项目定义重要属性时利用属性间正负关系图可防止发生与目标冲突的行为。通常一个软件项目合同的签订,体现的可能是整个系统的目标需求,面向用户的需求往往被忽略,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需求更改的可控性。任何一个需求分析因客观原因可能存在着需求更改的现象,要使受需求变化影响的产品与需求变更一致,就要建立需求的基准版本和更改版本,真正了解用户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使需求的变更比较频繁,也要注重需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软件过程的改进因素离不开需求分析的完整性和变更可控性,它不仅可以决定软件的质量、开发成本的高低、甚至是导致项目成败的关键。

需求管理员是软件工程组(SEG)中要明确定义的一个角色。具体操作步骤有几点:

第一:多角度全方位的对项目进行分析并且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第二:对客户进行需求调研,整理客户需求,负责编写用户需求说明书;

第三:负责将完成的项目模块给客户做演示,并收集完成模块的意见;

第四:协助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对需求进行理解。

有了上述铺垫,毋庸置疑的一个角色也要出场了,那就是——需求工程师。再好的软件如果没有做好需求分析也将失去市场意义,失去生存活力。需求工程师是沟通用户与开发人员的桥梁,做好需求分析是一个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用户要求的关键所在。需求工程师们在了解用户又了解技术的基础上掌控项目发展的风向标。

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要解决的任务是"做什么"的问题,全面地理解用户和开发人员的各项要求,准确表达所接受的需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的作用可能并不小于程序设计,而且是提高软件质量的基础,也是决定一个软件项目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4篇:需求分析范文

随着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各种医用材料和器械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针对一些医用消耗性材料(医用耗材),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增长。我们这里把医用耗材理解为医院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身上的消耗性材料。比如:一次性注射器、呼吸过滤器、方纱布及各类植入性材料等等。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这些医用耗材的需求每年呈趋势性增长。同时,对于大多数的医用耗材而言,其需求量还会受到季节影响而产生波动。我们选取了HX医院的一种消耗量较大的一次性耗材———50ML微泵注射器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发现,这种材料的需求量在五年之内增长了三倍以上,并且在每年的不同月份,需求量还会有明显的波动。

二、医用耗材需求预测的作用和意义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应该尽量避免医用耗材出现缺货的状况。同时,由于医用耗材的需求量具有趋势性和季节波动性两方面的变化。这就要求医院的库存工作人员在制定库存和采购计划时,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分析和掌握需求状况,制定出合理的库存策略。但就国内医院而言,有关医用耗材的库存管理还比较粗放落后,缺乏科学的库存管理方式以及信息化的库存管理系统。绝大多数医院库存工作人员在制定库存和采购计划时,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来设定库存基数以及制定采购需求。缺少科学定量的方法对需求量进行有效的预测来制定更为合理的库存与采购策略。因此,通过对医用耗材的需求量进行科学定量的预测,将这些预测数据用于医院制定更加合理的最大库存量、安全库存及订货量等数据提供科学依据,让医院的库存管理状况得到优化。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有效库存率,减少库存积压带来的库存成本以及资金成本,并且可以避免过多的零星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另外,对于医用耗材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而言,将这些需求预测数据用于制定更加合理的生产和备货计划,可以大大降低库存成本,并避免紧急备货造成的额外生产成本,从而有效促进医疗供应链的发展。

三、医用耗材需求预测方法分析

影响医用耗材需求量的因素有很多,直接因素通常是病人数量及病床使用情况。但通常还会受到人口数量、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季节因素、医疗行业的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繁多,相互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这就给我们的预测造成了困难。正因为医用耗材需求量的影响因素过于复杂,且部分因素难以量化。因此,本文采用了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进行预测。这种方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考虑影响因素,而是直接把预测对象的历史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按数据自身的趋势和规律来分析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医用耗材的需求呈现趋势性和季节性两方面的变化,50ML微泵注射器就是一个典型。因此,本文同样以这种耗材作为分析对象,选取了ARIMA预测方法和季节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建立了组合预测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5篇: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个人空间系统;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97-01

需求分析是程序设计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其它步骤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主要确定目标系统具有哪些功能。在这个步骤里,程序员在用户那里搜集所有的对将要开发的系统的需求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编写成为用户和程序员都可以认可的需求说明书。个人空间系统无论是在应用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开发一个局部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局部系统和整个目标系统之间的相容性和完整性,以利于今后整个系统的建立。

一、系统目标

文章主要是采用Web的相关新技术实现,运用一系列的基于Web的新应用包括个人空间、日志、留言、视频音频和新闻等模块,开发实现区别于传统Web应用的个人空间管理平台。系统可分为个人用户前台和后台以及管理员后台三部分,前台主要提供给用户浏览个人空间,与个人空间主实现双向的互动,同时用户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网摘功能,感受资源收藏共享的乐趣,分享各自的珍藏资源,同时可以使用掘客功能,参与留言,充分感受Web应用的灵魂和主导的理念;个人用户后台主要是对日志、相册、留言以及个人资料进行管理。管理员后台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对整个系统内的用户和用户的日志、照片进行管理。

二、可行性分析

根据软件工程的思想,要想合格的完成一个项目,在文章中,便是一个远程个人空间系统,那么首先得研究它的可行性,查看这样的一个项目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是否可行的。这一小节通过经济、技术、管理、法律四个方面来研究本课题的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学院作为全国著名高校里的一个标志性学院,高效快捷的个人空间系统在本学院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就经济而言,学院是所有致力于软件的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开发一个可以个人空间系统并不存在任何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开发个人空间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二)技术可行性

该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PC机以及网络配件等,价格上并不昂贵,在加上该课题是隶属于学院,这些设备也是比较方便可以获得的。软件上,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7,使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采用JSP技术。这些软件在许多大型MIS开发中已经被广泛使用,技术上很成熟。而且维护起来也相对容易。网络体系结构采用B/ 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这种模式具有的优势:1.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业务处理。2.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4.开发简单、共享性强。综上所述,在技术上开发一个个人空间系统是可行的。

(三)管理可行性

一方面,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对电脑系统的基本操作大部分人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同时还可以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教学,辅助管理者对系统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本系统本着方便所有学者的初衷,整个系统的操作是简便的并且稳定可靠的,所以在管理方面也是可行的。

(四)法律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旨在研究此项目的开发是否会在社会上或政治上引起侵权、破坏或其他责任问题。本系统所有资料都为合法;开发过程中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未抄袭任何网站,不存在侵权版权问题;开发过程中未设计任何法律责任。综上所述,该个人空间系统系统在法律上是可行的。

三、功能需求分析

(一)提供用户注册

在网站系统中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用户,此类用户在网站中仅拥有一般的浏览权限;另一类是网站注册用户,此类用户既拥有一般的浏览权限,又有对个人信息的维护功能,拥有个人空间管理中心和个人主页,能够日志、相片等,可以回复和管理个人空间的留言。

(二)个人空间前台功能

用户在个人空间网站前台可以查看到个人空间信息,包含日志和相册等信息,以及查看他人个人空间。

(三)会员管理中心

注册用户登录之后,进入到会员管理中心,可以设置个人空间的基本信息,主要有以下的功能:个人资料的修改、日志管理、相册管理以及留言管理。

四、其他需求定义

(一)对性能的规定

1.数据精确度。要按照严格的数据格式输入,否则系统不给予响应进行处理。另外,查询时要保证查全率,所有包含查询关键字的记录都应能查到。2.时间特性。一般操作的响应时间应在1~2秒内,数据库的链接时间应不超过10秒,否则链接失败,网络繁忙重试。3.灵活性。输入数据书写格式的灵活性。

(二)输入输出要求

1.尽量减少输入数据量;2.输入数据格式;3.引导操作的提示;

(三)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1.数据导出到内存,内存数据导入到数据库;2.长久保存的数据存入数据库;3.临时数据在需要使用时导入到内存或临时文件;

(四)故障处理要求

1.正常使用时不应出错,若运行时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错误,也必须保证数据库完好无损;2.保证经常变动的数据的准确性,如报表的统计数据等;

五、系统用例设计

用例图是系统的高层试图,仅仅是用例图还不能支撑项目组进行设计工作,对于每一个用例,都需要确定用户如何使用这个系统,我们以用户的角度进行事件流设计,描述用例提供的价值和工作流程。

第6篇:需求分析范文

企业内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沟通途径之一,具有技术标准高、通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等特点。企业内网以其高效、瞬时等显著特点在企业管理和信息传递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企业内网需求分析,总结了企业内网开发项目实施过程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企业内网;需求;宽带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7101

开发系统的关键性阶段在于系统需求分析,在逐步细化的过程中从不断认识与完善,是实施工作的基础。通过软件系统需要做什么,都有什么性能、功能,还有什么样的约束条件等,主要为了下一个阶段的方案设计与解决来提供相关依据。在实施企业内网项目时,首先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所处的市场环境、公司业务流程以及产品特征等进行企业内网需求分析。我们常说的集团公司主要分为总公司及分公司这两部分。总公司与分公司通过专线保持数据的连接,在外出差的员工可以利用VPN连接网关并能及时的访问总公司的内网。总之,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公司内网相关需要,并选择和设计适合的内网结构和网络技术来满足内网的真正需求。根据目前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内网需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宽带性能稳定需求

当今计算机技术正在高速发展中,企业网络的应用也在日益增多,企业内网的应用主要限于内部信息管理方面,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内部员工,所以企业内部网络不仅需要承载办公自动化、Web页面浏览等相关简单的数据业务处理,还要对企业生产管理运营等各种业务应用。因此,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对于增强核心数据交换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有些对于核心骨干层的企业则要求网络具有千兆位级带宽和处理性能,桌面到达百兆位的带宽,需要构建一个保持通畅稳定的大型企业内网,不断改进设计,以适应用户变化,从而满足网络业务量日益增长和扩大规模的需求。

2 可用性与稳定可靠性

对于企业内网用户来说,内网的可用性是最主要的需求之一,客户使用的时间长度增加,可用性表现的出稳定的一面,这是在网络设计方案初期应该考虑的重要指标。可用性与可靠性相互关联。在企业内网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中部分业务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内网通信长时间的稳定与不中断将作为企业正常运营的有利保障。因此,企业内网在可靠性设计过程中就更应该全面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通畅。现代企业内网在可靠性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的三个方面:

(1)设备的可靠性:不但内网设备的关键部件有冗余备份,而且内网设备的处理引擎种类,整体设计构架也都要考虑到冗余备份,从而提高内网整体的可靠性。

(2)业务的可靠性:当内网设备发生问题进行故障倒换的过程中,进行故障的排除,增加网络的稳定性,一定要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3)链路的可靠性:企业网建设过程中,应该具有技术标准高、兼容性强、可用性等特点,以保证网络设备能够提供有效链路的自愈手段,这样才能保证以太网链路安全。

3 服务质量需求

为满足多种业务的需求,使企业内容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服务,随着企业发展与壮大,企业的业务也会不断增加,企业内网能够提高企业信息传递的效率,此时企业内网承载能力也将经受着考验,如果单纯的增大带宽还不足以满足数据交换,还要考虑到内网能够对于紧急事件和不同重要程度的事件进行,例如音频,智能识别、视频和数据流。企业内网是决策支持系统,内网也能够智能化地调度内网中的资源,保证紧急的业务的时延、带宽优先级等。

4 内网安全需求

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网络系统将接受安全风险都的考验,传统的企业内网的安全防范措施主要是部署防火墙、IDS、杀毒软件等。为了有效阻止黑客攻击和病毒的入侵,以保障企业内网的稳定运行,为了让企业内网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内网必须提供安全的解决方案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安全性威胁包括内外两部分因素,内部因素通常包括各种计算机病毒、操作失误、恶意行为等,但实践证明这些被动的防御措施并不能有效解决内网安全问题。有效的内网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内网必须要有一整套从用户接入控制到主动抑制的一系列安全控制手段,增强员工协同工作的能力,强化监控管理以保障企业内网的稳定运行。当今社会,企业内网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公司生产运营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不同的企业对安全的需求不同,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数据和资料的保密性程度选择不同的内网安全方案。

5 内网可扩展性需求

企业内网可扩展性是指内网所能够支持的网络规模的增长幅度。对于企业内网用户来说,内网的可扩展性是最主要的需求之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增加内网使用用户、应用、新接入点以及同外部网络的连接。因此,企业内网的设计必须能够满足当前内网使用的需求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和一定范围内增长的需求。要想预测内网在未来几年内会扩展到何种规模,通常可以采用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来预测企业短期和长期希望达到的内网规模,从而考虑未来企业内网的扩展。

因此,通过短期和长期企业内网需求的预测,在分阶段实施企业内网项目时,根据预测预留扩展空间,能够节省企业内网项目实施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张文库.企业网搭建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第7篇: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车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车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是车辆管理软件系统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系统开发之前的必要技术环节,需求分析为最终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系统的定位、认识、运行环境、功能和性能需求等方面进行明确,需求分析作为设计实现的基线,为系统的应用功能设计、开发提供依据。本文对智能化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

1 系统业务需求

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系统主要业务是对固定住户车辆、临时来访车辆进行管理,管理员对系统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几个方面。具体需求为:

1.1住宅小区内固定住户车辆的车主

住宅小区内固定住户车辆的车主在出入出入口时,经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后,将感应磁卡在出入口感应区掠过,通过阅读器进行读卡、判断卡的有效性,从而识别该车辆是否在车辆数据库中有记录(即判断该车辆是否为物业管理部门登记的住户车辆),同时摄像机摄录该车的图像。对于有效的感应磁卡,自动道闸的闸杆应升起放行并将相应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中。若为无效的感应磁卡或进出场的车辆图像出现异常情况时,则不给予放行[1]。

对临时来访的社会车辆的车主,在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后,按入口控制机上的按键取出一张临时感应磁卡,并完成读卡、摄像和放行。在出场时,在出口控制机上读卡并交纳停车费用,同时进行车辆的图像对比,无异常情况时道闸升起放行,否则不予放行。

1.3系统管理员的日常使用

系统管理员负责对系统数据库进行查询、管理和对系统的日常维护。首先,管理员负责发放标签卡,在此过程中要对相应的标签卡的内容进行修改,用来识别不同的车辆,同时在数据库中创建相应车辆信息,把指定车辆和指定的标签卡联系起来,用于车辆识别。其次,管理员可以查询该数据库,用以实现特殊情况下人工实现车辆的识别和事件的处理,管理员可以修改数据库,以实现数据的更新、修正以及备份和恢复。除此之外,管理员可以强制控制停车器、报警器等硬件装置,以实现故障情况下车辆的进出口管理。最后,由于系统的管理员几乎可以对系统做任何操作,因此整个系统要实现对管理员身份的认证,以确保数据和系统硬件不会被其他人恶意操作。

2 系统目标需求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针对小区的车辆管理的实际业务情况,设计出一套通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车辆监管系统。其目标需求如下:

1.为小区提供一个统一的车辆管理平台,实现车辆的自动化管理。

2.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方式,辅助物业人员完成小区内车辆监管工作。

3.使用高度智能化的软硬件设备,完成车辆出入检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4.能自动区分合法车辆与非法车辆,并能拦截非法车辆、发出警报。

5.能实时检测车辆出入情况。

6.能查看、统计任意时段车辆信息。

3 系统功能需求

住宅小区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应用在小区出入口,其基本功能是对出入车辆的监督、记录、缴费及分类管理,实现对出入小区车辆信息的查询,实现对车辆情况、小区车位使用情况的汇总统计。因此系统功能应有以下需求:

3.1脱机运行功能

系统控制器增加CPU处理器,系统硬件具有运算功能,在脱机状况下,不仅IC卡能作到临时卡脱机收费,远/近距离磁卡也可以做到脱机识别。

3.2栏杆自动控制功能

出入小区时,业主车辆的磁卡和访问车辆的临时标签卡这类有效标签卡刷卡时,栏杆自动抬起,车辆驶出/入后(即来往车辆通过地感线圈),栏杆自动落下。

3.3车辆自动检测功能

实现车辆自动检测、统计、计数,便于稽查管理。

3.4车辆分类管理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对卡片的分类管理,从而实现对不同类的车辆的管理,包括固定车、临时车等,相关部门根据不同需求,分别发行业主车卡和临时租卡。业主车卡实行预交费用;临时卡随到随取,简捷方便。停车场管理简捷,能有效防止高峰期缴费造成堵车。

3.5车辆出入控制管理

1.访问车全自动出卡,一车一卡防反复出卡;

2.有效卡刷卡自动抬闸,车过后自动落下;

3.出入场操作语音提示,无效卡报警提示;

4.防砸车功能,能独立控制闸机,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闸机和手动开关栏杆。

5.收费数据自动管理功能

所有收费交易自动入帐、管理,受有收费过程系统数据自动完成登记、存储。所有收费数据自动通过网络传输至收费网络服务器。

4 系统性能需求

小区车辆管理统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系统在性能方面应该有以下几种基本需求:

4.1数据精准度

要按照严格的数据格式输入,否则系统不给予响应进行处理。查询时要保证查全率,所有相应域包含查询关键字的记录都应能查到。因为通常有文件的记录会很多,系统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查询:直接查询和模糊查询。

4.2稳定性

通过良好的系统架构设计,通过软硬件设备的运用,通过安全加密技术的保障,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3响应和访问速度

可稳定支持10个以上的用户数量;在局域网环境条件下,客户端访问系统平均响应时间≤3秒;数据综合查询事务≤5秒。 4.4不间断运行

系统客服务器端须提供24小时不间断正常运行,以保障系统业务全天候提供应用。

5 系统安全性需求

RFID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主要是由于其通信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而且RFID标签设备具有一定的尺寸和成本限制。因此,其安全性与隐私性是人们一直所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RFID系统安全机制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物理机制方案和加密机制方案。

物理机制主要有Kill命令机制,静电屏蔽,阻塞法,主动干扰等,这些方法主要用在一些低成本的标签中,因为这类标签有严格的成本限制,因此很难采用密码机制。

Kill命令机制在设计上是从物理上杀死标签,而标签一旦被使用了Kill命令,便不能再重新使用了,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操作。

静电屏蔽则可以对标签进行屏蔽,它需要把标签放置于有静电屏蔽功能的物理设备范围内,标签不能再接受来自阅读器的信号,这样需要一个额外的物理设备,增加了系统成本。

阻塞法则依靠树遍历反冲突协议来起作用,阅读器每次发送读取命令总获得相同的应答数据,从而来保护标签,此方法需要额外一个阻塞标签,增加了系统成本。

物理安全机制存在着增加系统成本,阻止失败等多种弊端,因而,人们越来越多的在密码技术的安全机制上提出不同的方法。

数据加密传输时采用密码加密的方法,对数据信息加密后再进行通信,由阅读器或上位机单方面进行操作,从而节省标签的成本。小区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需要采用MD5加密算法,计算机或阅读器将数据(明文)加密转换为密文后,发送给标签进行存储,当阅读器要读取标签中数据时,标签将存储区中密文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将收到的密文解密,并与后台数据库比对[2]。

以上是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需求,也系统开发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开发的目标方向。

第8篇: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独立审计需求主体国有企业私有企业成本

西方审计需求发展和启示

早期公司审计是由董事或股东执行的。在私有产权体系下,无论是股东直接管理企业还是在两权分离条件下,审计的作用在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公司经理和执行者制定契约限制自身机会主义行为,契约的有效执行要求对经理履行契约本身进行监督,而审计正发挥了这种作用。Jensen and Meckling (1976)认为,只要保证和监督活动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所有者就有动机聘请审计师进行监督,以降低成本。换言之,只有当审计师能够发现和报告一些违背契约的问题时,审计师在改变其他契约问题时,审计师在改变其他契约方的预期和降低成本才是成功的。因此,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企业自愿需要审计。

伴随着经济发展,专业的外部审计代替股东或董事审计。根据分析,股东审计师被专业审计师替代是市场力量的结果。在1844至1900年,英国有两个重要的市场发展解释了股东审计师向专业审计师的变化。一是对审计需求的增加。由于会计账户的复杂性、董事的法律责任以及公司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导致了英国在1860―1870年对审计的增加,推动了审计服务的专业化。二是引入了能确定审计师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低成本机制,专业协会提供了会计师声誉的信息。专业协会通过设定和监督执行标准、准入考试以及采用特许会计师的名称,提供协会成员胜任能力和正直性信息。直到1900年,英国公司法才再次确立强制审计的要求。这一时期,他们中的账户不仅要被审计,而且还要被特许会计师审计,特许会计师就是专业协会授信的专业人员。美国是在1933年证券法中要求公司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这样就完成了从自愿审计向强制审计的过渡。

西方审计机制的有效性是通过证券市场的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股票价格包括对经理(审计师)行为和证券价格结果的无偏估计。对于经理和审计师而言,他们现在和未来的报酬将包括他们行为的无偏估计,那些预期采取降低服务价值或在契约下减少服务支出的人(经理或审计师)将承担这些减少的成本。例如,经理(审计师)通过事先收入的减少而承担了任何偏离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因此,股票价格机制有效规范了公司经理和审计师行为。对于经理而言,他们会聘请高质量审计师来降低成本;对于审计师,他们有机动保持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如果审计师预期不能发现存在的违约或者不报告发现的违约,则没有人再愿意聘请该审计师。当然,经理也会与审计师合谋,但是在价格机制下,理性的投资者认识到现任审计师不完全独立于客户,结果他们会降低保留现任审计师企业的股票价格,更低预期的审计独立性会被反映到企业的价值中,理性客户认识到保留现任审计师对公司股价的负面效应,因此,他们有动机选择被市场发觉独立性高的审计师,以减少低质量审计师对企业的财富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西方审计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逐步完善和规范的。(2)审计需求本身是自愿需求的结果,即使在法律没有强制要求之前审计也已经发挥了监督契约履行的作用,因此审计的自愿需求是保证审计有效的根本原因。(3)审计的作用在于降低成本,缓解契约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价值,从而是各方受益。(4)西方审计机制是通过股票价格的调整来约束和规范公司经理和审计师的。

我国审计需求主体分析

由于社会制度和产权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我国企业的约束条件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性质和经济特征,导致经济组织规模小,业务单一,会计处理简单,没有形成对审计的有效需求。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特别是1956年经济全部国有化后,独立审计完全被废除。1978年会经济改革,外资企业的迅速增长再次创造了对独立审计的需求。比如外资与国有国营企业进行合资经营,出现了合资各方出资实物资产价值的认定、利润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外汇管制下外方所得利润的汇出额的确认等问题。如果让代表国家利益的政府监督部门来审计,显然有失公允,因此,1980年12月,财政部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要求合资企业在缴税年度内按规定向税务机关附送在中国注册登记的公正会计师的查账报告。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长期缺乏自愿需求导致我国审计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现实审计需求主体的分析来认识这一问题。

根据产权主体分类,我们可以将现有审计需求主体分为两大类: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根据1998年财政部颁布的《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的规定,从1998年起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除个别特殊行业(企业)外,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应于年度终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

1、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包括已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的,根据《公司法》也需要被强制审计。对于这类企业,产权相对单一,其主要问题在于管理者与国家的之间。委托人是国家或国资委,而受托人是管理层,国家规定审计是出于保护国有资产的需要。但国有企业是“所有者缺位”的,因为与真正的股东不同的是,政府官员并不承担决策的直接风险和收益。所以,作为国有资产人的政府官员缺乏对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的高度关注。相比之下,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所以作为理性的管理层来说,为了不降低自身在职消费或者其他目的,他们自然会选择符合“自身预期”的事务所,而不是高质量事务所。

2、国有上市公司。这类企业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还包括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问题。首先,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成为可能,所以大股东不希望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来揭露这些问题。其次,所有者和管理层的问题也使得上市公司更愿意聘请低质量、不独立的审计师。这一分析与国有独资企业或控股企业类似。最后是国有上市公司与监管层的问题。监管层是企业契约的一方,他们的角色在于监督上市公司行为以及对公司IPO、配股和退市的盈余目标的审核要求。但有研究发现,尽管非国有、地方和中央国有企业都有动机与审计师合谋,但地方国有企业的政府所有者面对最低的合谋成本,中央国有企业其次,所以这些国有企业为了降低与监管层的成本,他们更有动机选择独立性不高的当地小型事务所。

(二)私有企业

1、私有上市公司。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私有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私有企业已经上市融资。对于这类企业,其约束条件类似于JenseandMeckling (1976)讨论的环境。这类企业具有自愿审计的动机,但其有效性仍取决于股票价格机制的作用。如果公司股票价格能够有效地对公司行为做出反应,那么管理层或大股东为了降低成本,会聘请高质量审计师进行审计,并且这种效应也会最终反映在股票价格上。但前提条件不成立的话,大股东和管理层同样存在利益侵占,并聘请低质量的审计师的动机。

2、其他私有企业,可能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一人公司等。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企业年检办法以及2007年颁布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年度检验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和增强监管的针对性,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年度审计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和从事金融、证券、期货的公司应提交审计报告外,外商投资企业和从事保险、创业投资、验资、评估、担保、房地产经纪、出入境中介、外派劳务中介、企业登记的公司,注册资本实行分期缴付未全额缴齐的公司,以及三年内有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违法行为的公司,也应当提交审计报告,其他企业可以不提交。对于这类企业,产权明确,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内问题不严重,或者能够通过其他机制来有效监督各个契约方。因此,企业不需要聘请审计师来降低成本,因此也没有自愿审计的需求。但是政府的强制审计规定其目的不再是传统的降低成本,而是为了维护政府利益的需要。从理论上看,审计作用是源于发现和报告违约的联合概率。如果企业本身没有问题,则审计并不能给企业增加收益。但是强制审计使得审计服务成为必须的成本支出,甚至审计增加了企业被查处的可能性,那么在理性预期下,企业会选择低成本和低质量的审计,即满足监管者的需要即可。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现有市场发展阶段以及国有产权特征下,国有企业没有自愿审计需求,在强制审计条件下管理层更愿意聘请独立性低的小所,企业的成本主要由国家承担。而对于私有企业,价格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或者企业本身问题有限,这些也促成他们选择独立性低的审计师。这些因素的综合就导致了现有事务所规模小、质量低。

三、改进独立审计需求的建议

尽管我国独立审计需求不足,但独立审计在经济活动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审计作用,促进企业提高审计需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发挥上市公司证券价格机制的作用。西方独立审计机制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逐步完善并发挥作用。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借鉴西方经验发展起来的,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承认,我国市场经济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价格机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政府过度管制依然存在。解决我国有效审计需求不足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市场的发育成熟,发挥证券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对股票价格估计效应和信号作用,推动公司增加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

2、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可实行各级国资委选聘审计师。对于没有上市的国有独资企业或控股企业,价格机制不能发挥作用。但作为次优选择,可采取由各级国资委选聘高质量审计师,实施对下属国有企业的审计。这种做法有助于减少企业管理层直接聘请审计师所产生的合谋问题,同时可以推动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当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控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寻租和压价竞争行为。

3、发挥独立审计在降低成本中的作用。对于私有产权上市公司,审计具有降低成本的作用,因此,私有产权公司的契约方具有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动机。应 推动私有产权经济的发展,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提高审计在监督契约中的作用。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应使得经理具有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即通过实施股权激励等方式,使得公司股价的变化影响人的薪酬。为了减少经理人员承担的成本,增加自身薪酬水平,他们具有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对于经济规模小的私有公司。或者不存在严重成本的小企业,应放松管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决定是否审计,比如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可以由银行要求提交审计报告等。同时,可以发挥税务工商部门的作用,避免小企业的不规范经营活动。

另外,从独立审计供给的角度,还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机制,提高违法成本。提高对会计师事务所设立的标准,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监管。

参考文献:

第9篇:需求分析范文

1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动力缺失原因在国家将节能减排作为未来发展基本国策之后,我国煤炭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式方法,使得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从目前看来,部分煤炭企业依然未能充分意识到节能减排对于整个煤炭行业及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未能确立节能减排在煤炭企业日常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动力不足,从而也带来一系列负面行为,例如敷衍甚至忽视国家节能减排现有政策法规,减少专门用于企业节能减排的资金,不及时更新企业老旧及耗能高的生产设备,不致力于节能减排新技术的自主开发及应用等。因此,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后续工作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困境就是部分煤炭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动力缺失问题。我国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动力缺失问题存在的原因,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考量,即企业层面、市场层面和政府层面。

1.1企业层面———煤炭企业短期经济亏损原因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在进行节能减排初始阶段,企业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将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4],图1中表现为此时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C将会处于一个很高的位置。煤炭作为垄断行业,企业的最佳产量选择在MC=MR处,即MC曲线与MR曲线的交点处。同时,企业的产品价格P=AR,在MC曲线与MR曲线交点的向上延伸线与AR曲线的交点位置可以找到单位产品价格[5]。然而,此时的AC>P,即单位产品的价格小于企业平均成本,这样一来煤炭企业短期内将会处于亏损状态。煤炭企业作为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逐利性是其本性,一旦企业发现进行节能减排之后,自身将会面临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状况时,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动力必然大大下降,久而久之,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意识也会逐渐淡薄。因此,煤炭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所带来的企业短期内的经济亏损是造成其节能减排内部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1.2市场层面———煤炭市场逆向选择原因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当买卖双方获得的信息不均或失衡的时候,就使得好坏无法区分,导致市场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反淘汰结果,即品质好、质量高的商品逐渐退出,质量差、品质低的商品反而留在市场上,这样就迫使信息较少的一方做出不利的选择[6]。由于煤炭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前期资金投入,使得企业面临短期内对煤炭产品提价的压力。但是一些不规范的小煤矿并不实施节能减排,其成本并不产生显著变化,因此它们可以在煤炭市场上保持煤炭产品低价格不变。此时,在煤炭市场上将会产生逆向选择,不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由于其煤炭产品的价格优势将会驱逐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从而迫使煤炭采购方只能购买低价的煤炭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不规范企业反而可能蚕食正规企业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那些原本乐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冲击,从而迫于经济效益的压力,减少此处的资金投入,造成动力缺失。

1.3政府层面———煤炭企业与政府部门间政策博弈原因煤炭企业的节能减排离不开政府部门政策的支持,但是由于煤炭企业进行节能减排需要付出成本,同时政府部门的政策执行也需要投入成本,在两者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二者之间存在利益的博弈。下面以政府监督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为例进行分析。该博弈过程的参与方为煤炭企业和政府部门,煤炭企业可选择的策略有两种:节能减排或不节能减排;政府部门可选择的策略也有两种:监督或不监督。政府部门和煤炭企业同时行动,且对彼此的策略情况完全了解,因此二者之间的博弈构成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7]。假设C1为政府监督成本,C2为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F为政府对不节能减排企业的罚款额,煤炭企业与政府的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由以上博弈分析来看,无论政府是否采取监督的策略,煤炭企业的最优策略都不是节能减排,最理想的状况也就是可能以一定的概率进行节能减排。因此,在政府和企业都理性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先决条件下,二者之间的政策博弈也是造成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2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政策需求分析目前,我国煤炭行业节能减排仍处于初级阶段,进行节能减排的动力不足问题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策这种外部强制推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去营造适当的动力机制,以解决动力不足问题。相适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在煤炭行业发展节能减排的进程中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规范、引导、激励、惩治”。在本节中,我们从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是如何解决企业、市场和政府这三个层面所造成的动力不足问题,来理解政策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进行政策需求分析。

2.1政策有助于煤炭企业提高长期经济效益由之前分析可知,由于节能减排前期投入大,短期内煤炭企业会遭遇经济亏损,这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宗旨相悖,因此将影响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然而,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使得煤炭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C低于平均收益曲线AR而得以解决。例如,增加政府购买政策,首先,它可以直接扩大煤炭企业的需求,刺激煤炭企业以扩大生产规模。如图2所示,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煤炭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降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1向下移动到SAC2的位置,低于平均收益曲线AR。在长期中,只要满足长期均衡条件MR=LMC=SMC2,煤炭企业就能够获得利润,并达到长期均衡,长期均衡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和P*。其次,政府购买政策的实施也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增强市场信心,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