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人教育范文

成人教育精选(九篇)

成人教育

第1篇:成人教育范文

关键词:“成人”;成人教育;“成人”课程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38-03

成人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是“成人”,即培养和造就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个体。长期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受社会各种思潮和其他教育形式的影响,强调社会价值、知识本位、职业导向的外部功利价值,相对忽视了人的内在主体性的需求,导致成人教育偏离了“成人”的基本要求和教育的本原价值轨道,成为一种狭隘的成人职业型或技能型教育,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批评。成人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原,发挥教育对人的更大影响,必须关注“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要实现“成人”教育,必须要有“成人”课程,“成人”课程是“成人”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是保证“成人”教育目标实现的载体和路径。当前,应努力建构“成人”课程体系,以使成人教育更好地发挥和实现“成人”教育的功能和目标。

一、“成人”性:成人教育的根本属性

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和类别,除了它主要是面向成人世界,在时间、空间上更具绵长性和广泛性,在教育层次、形式上更加多元化、多样性,它像其他教育活动一样主要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成人”性才是它的根本属性。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坚决地重申了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尤其应该使受教育者通过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因此,成人教育也应该以满足成人学习者的需求,促进成人学习者个体的发展、精神的充裕、人格的健全、公民意识的养成为其主要目的和最高使命。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学习》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具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四大支柱,其中后两项都属于“成人”教育范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也严厉批评了当代教育“忽视了教人如何在社会中生活、热爱生活并从事工作的基本职责;而人必须创造这个社会,作为他们的理想的体现”。从以上这些基于整个教育的重要观点也可以看出,成人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成人”教育。

二、何谓“人”:人学的阐释

明确了“成人”性是成人教育的根本属性,那么,在展开“成人”教育之前还需弄清楚一个前提性的概念,即“人是什么”,因为只有弄懂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显然,“人是什么”或者“生命是什么”自然就成为教育的第一问。人学作为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人的哲学,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阐释较为全面和客观,获得了学界较多的关注和认同。人学对“人是什么”的阐释,主要表现为以下观点:

(一)人是目的的存在

人学认为人是目的性的存在,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倡导人应该成为自己和世界的主人,不为关系和外物所奴役,沦落为一种与机器无异的工具,而是能够在关系和外物中彰显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造个性。人学始终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并张扬人的目的性价值。

(二)人是完整的存在

与人的科学对人的本质理解各执一端不同,人学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存在,它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必须从整体上去看待、把握并尊重人的整体性存在。并且,人之为人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人的精神使人能生活在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中,它牵引并规范着人走向一个更高的生命境界。

(三)人是不断生成的

人学认为,人之为人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人是不断生成的。人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他事物的本质是预定的、固定不变的,“它是其所是”;而人则恰好相反,他的本质是在生活中不断生成的,“他是其所非”。对于人来说,“是人”不过是个已然存在的事实,而“成为人”则是个需要不断超越和实现自我的过程。只有当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人”,即自觉地超越并实现自我时,人才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就是A.J.赫舍尔所说的人的“非终极性”,即人始终是未完成的、未定型的、未达到终点的,或者说,人总是处于一个开放的、充满可能性的、向着未来的过程中。

三、“成人”视界下的“成人”课程建构

在“成人”视界下,成人教育需要建构“成人”课程体系,即在课程目标设置、内容选择、结构编排、组织实施、综合评价中更加注重人的主体价值,彰显人的生命意义,焕发人的生命活力。

(一)课程目标凸显人的发展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教育更加关注为成人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做准备,在课程目标上重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在课程设置中强调以知识的展开为逻辑,以服务于国家、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为基准,遵循技术理性或者工具理性的课程观,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成教社会本位”的特征。这样设计出来的课程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的精神充裕、人格养成毫不相干的东西,课程自身成为学习的目的,而人却退化为手段或工具,人的存在和发展,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人的目的性都被忽视和忽略了。

成人教育“成人”才是目的和终极价值追求,成为自在、自为、自由的人。成人教育课程的设置毫无疑问应反映和表现这一思想。因此,成人教育课程在目标取向上应该主要凸显人的发展理念,围绕着“成人”来建构,使课程成为人达到自我发展、精神充裕、人格养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和环节。

人作为一个完整的存在,他是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体。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性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它才是人的最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成人教育课程构建中应确立起关怀人的精神性本质的价值取向。

(二)课程内容强调价值和关联

课程内容一直是成人教育课程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成人教育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媒介,是课程目标最直接、具体的反映和体现。课程内容的变动和选择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原则的确定能够使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加明晰、具体。“成人”的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整合性原则。它包括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纵向整合指的是将“人本”的课程目标的理念融入课程内容之中,由浅入深地加以整合。横向整合分两个方面:一是指把凡是有助于人的生成、完满的各种知识(包括科技、社会与人文知识等)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共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整合课堂内外的各种其他育人内容。

2 人性化原则。人类社会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应该为培养和发展人类的美好人性而努力,成人教育也不例外,教会学习者如何做人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任务。因此,“成人”的课程,首先要关注和强调的便是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的探究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性关怀,突出人性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3 价值性原则。价值性原则要求在课程内容选取时,应更多关涉人的价值实现和价值生命,反对狭隘的工具性或实用性目的。“人的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存首要掌握的生活知识和技能,而最根本的是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教育在本质上不是一种本能性活动,而是一种价值性活动,是与人乃至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相关的价值活动”。

成人教育“成人”课程内容选择应该遵循以上三个基本原则,使所选的课程内容成为生成完整人的精神养料。这就要求成人教育课程内容应回归成人生活实践世界,并且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使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达到和谐统一。从关注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课程内容回归学习者的生活实践世界,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从学习者的生活实践世界出发;二是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应该联系学习者的生活实践世界。成人所拥有的生活、工作经验可以成为成人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重要资源,也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成人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要充分融合成人独特的社会生活经验。当然,强调课程内容回归学习者的生活实践世界,并不是要排斥成人教育课程所强调的科学知识、理论知识,而是为了纠正传统课程片面强调科学知识、理论知识的偏颇,在科学知识、理论知识和学习者的生活实践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沟通之桥,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活力。

(三)课程结构有利于成人学习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程结构是课程模式的主要特征,它体现着课程目标,制约着课程的功能,反映着课程观念。

在“成人”教育中,“成人”是课程的核心。因此,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对于学习者的“成人”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课程目标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下的课程往往是按照知识的逻辑设计和组织起来的,并力求与社会的职业或行业对接。课程结构单一、僵化、缺少弹性,致使培养出来的人片面发展,成为一个有缺陷的个体。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优化课程结构。一个合理的、以人的发展逻辑为主导的课程结构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 均衡性。均衡性首先体现为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的均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作用,才能使学习者的理性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由于传统的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成人教育课程过于崇尚科学主义,注重科学知识和理论知识。因此,总体而言,当前更应该适当加强学习者的人文教育,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其次,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还表现在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协调配合。实践是成人学习者生活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成人学习者能够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多样性。多样性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体精神。课程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充分开设可供成人学习者选择的课程。目前,在成人教育中,可供成人选择的课程并不多。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未来成人课程构建中在结构上应体现多样性,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多开设一些可供自由选择的课程,扩大课程的种类和范围,充分尊重个体的自主选择权。

3 整体性。课程结构应该体现整体性,发挥课程在“成人”中的整体优势和影响力。成人教育课程设计要直面学习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融合成人独特的社会生活经验,同时借鉴学科课程的设计原则,以统一整体性原则,以大科技、大经济大文化为背景综合地设计课程的内容结构,才能实现成人教育适应社会及社会变革的直接性、适切性,成为一个有个性、有能力、综合发展的人。

(四)课程实施注重对话和体验

在知识课程观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影响下,成人教育课程实施被窄化为课堂教学,知识传授是其主要任务,“讲授”“灌输”“记忆”是其主要教学方法。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则被动地充当着“配角”,被置于客体的地位。在“成人”教育中,课程实施是一个意义和价值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的情感、理性、人格等方面充分发展和展示的过程,是一个智慧共享、交流、碰撞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气、精神勃兴、生命力焕发的过程。因此,在“成人”教育中,课程实施注重对话和体验。

“对话”,在这里并不是指日常意义上的“交谈”的意思,它是一个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概念。“对话”是指交往双方精神上的“敞开”和“接纳”,是交往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倾听、互相吸引、共同参与和共同分享,是双方精神上的彼此承领和相互理解。“对话并不直接关注真理,从对话中有可能发现真理,但对话真正关注的是意义(meaning)”。而人是一种意义的动物,寻求意义是人的生命本质。课程实施之中存在着多元对话,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文本)之间、自我对话,而其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它是其他对话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师生之间由主客对立到平等对话,它使得学习者发展由外部规定走向自主建构,有利于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人格的培养,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使教育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课程实施从单向传输走向多元对话和体验,要求师生从各自的角色出发,调动他们全部的才智和生活经验共同参与到课程实施过程中来,充分把握自己精神发展的主动权,体验各自的生命意义。在这样一个意义流淌的过程中,双方尤其是成人教师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

(五)课程评价关注收获和生成

第2篇:成人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康社会终身教育成人教育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成人教育

1.1成人教育能够实现国民教育体系的完整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教育发展目标的一个定位。我国目前的国民教育体系层级结构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多样化的进修培训与成人教育等。国家考试制度、证书制度、学位制度从不同侧面支撑着国民教育体系。我国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比较完整,但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较高层级的教育欠发达,后续教育体系比较薄弱,对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重视不够。目前我国继续教育主要是以成人教育形式来进行。成人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各级各类成人院校、培训机构、远距离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和农村扫盲及技术培训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成人教育是以年龄划分的一种教育类型,实质上它涵盖了扫盲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成人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从来就占有一席之地。按大系统分类,可分为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从管理体制的视角来看,我国的教育体系是由普通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构成。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成人教育是学校后教育—继续教育的总称。因此,成人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善的教育体系中,一定需要完整的成人教育。

1.2成人教育可以实现人们享受教育的权利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是一个定量目标。这个目标既把握了我国当前的国情,也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是: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是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年,盲率为6.7%。截止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文盲仍有8507万人,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不及50%,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14%,这一组数字清楚地表明扫盲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8507万人的后续教育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以至于高等教育,大部分需要以成人教育的形式来完成。在未来的20年中,按教育规划,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由85%提高到95%,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入学率接近50%,则文盲、半文盲比例可下降到3%以下,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1年。这是一个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个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翻两番同步,也是将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的必然过程。保障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需要有较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人教育资源不但必须保持,而且应该发展。

1.3成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实现途径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现代教育理念,并已逐步成为主导教育思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有天然的联系,前者最能彰显后者的特征和原则,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的最先接受和传播的类型与通道。成人是接受终身教育的主体,接受教育时间最长、活动空间最广,获得的知识比重达90%~95%。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从整体上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只靠传统的、正规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全社会的配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来提升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正规学校教育是有限的和阶段性的,终身学习的无限需求只能通过多样性的成人教育来完成。教育将从一种强制的、功利性的灌输,转变成贯穿人们生命过程的自觉意识,成为自下而上的状态和准则。必须着手将社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转变到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状态。接受成人教育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一个必然过程。

1.4成人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的主要目标。同志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人的发展与时展共进这一客观规律所制定。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从人的知识到能力,从品质到心理的全面健康,就是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的多种要素结合起来,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具备高学历、高技术、拥有实用和赢利知识的人,还应该是目标高远的人,是追求和谐发展、珍爱生命、意志坚定的人,是有理想、信仰追求、崇高文明的人。人类要追求生命质量与自我完善,还要通过以成人教育为表征的继续教育来承担起这一义务,因为成人可以通过回归教育认识世俗价值观的缺陷,医治思想深层的精神症结。由于成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远距离、“虚拟化”、有针对性的短训、有选择性的“教育超市”,使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可能。只有用“大教育”的观念,整合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知识资源,拓展教育空间,才能从更大的社会范围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成人教育的现状

(1)我国人口众多,物质水平落后,经济发展离现代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劳动力市场整体水平落后,就业难题多,职位岗位相对缺乏,这就要求人才市场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界定一个最低的进入门槛,通常是用文凭加以限制。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国教育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教育水平不高,高等文凭的获得有一定限制,人们便寄希望于成人教育文凭,这种重量不重质的“工具理性”取向损害了成人教育的初衷,也必然降低其整体水平。

(2)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所造成的下岗失业问题困扰着很多人,要想让他们面对新的就业环境就要进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

(3)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工作种类、工作机会随之相对增多,但是另一方面,现有劳动力单凭以前的技术很难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压力,即便技术上占有绝对优势,由于外语、国际法或国际贸易上的知识缺乏,也大大降低了竞争力。

3成人教育的创新

3.1树立新的教育与学习观念

传统教育与学习的观念是,一次性学校教育能够满足人一生正规学习的需要。这显然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不再划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学习是无围墙的,不局限于学校学习。学习应包括在职学习、社会学习等,学习形式是多样的,不仅包括正规学习、系统学习,还包括非正规学习。大量学习是在生活中、交往中、工作中发生的,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行为、习惯等。接受教育不仅是择业的需要,更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的需要。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学校教育要重视培养人的终身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2建立现代成人教育制度

成人教育的发展与促进,除了舆论宣传与倡导外,更重要的是用立法和制度保证。我国教育法规和条例在逐步完善,但是还缺少专门的“成人教育”或“终身教育”法令法规。在教育发达的国家,例如法国于1972年通过了《终身教育法》、美国于1976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日本于1990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振兴法》等。这些法规的出台,都发源于成人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与核心。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各种组织的内部制定治学促学规章制度和奖励办法,鼓励成人的学习积极性和各种教育资源对成人学习培训机构的投入。建立回归教育制度,让所有的毕业生或者成人学习者,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在其生涯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到原校或到别的任何学校接受再教育,建立带薪学习制度。

3.3划分成人教育的结构层次

成人教育由于其接受者的年龄、文化层次、专业不同,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所以发展成人教育也应该按照客观实际情况来决定。多种形式办学,扩大自由度,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水平,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其中来。现阶段主要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来进行:一是以高等院校为依托,成立成人教育学院,这种学位授予制的成人教育是较高水平的。另外,也可以通过在开放性大学里举办讲座、培训班的形式传授知识;二是以企事业组织为单位对本单位内部职工进行长、短期的专业知识培训,这种形式范围小,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性;三是社区内部培训,即针对本社区特定人员的培训,比如说,在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社区可以利用单位优势对下岗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这也属于大的成人教育范畴之内。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笔者认为第二种情况是最适合、最可行的,因为我国现阶段经济欠发达,劳动力的专业技术水平还不高,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进行培训,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比其他两个途径更能发挥作用。

第3篇:成人教育范文

1、成人高等教育简称为成教、成考,分为高起专、高起本和专起本三个学历层次,包括函授、业余和脱产三种学习形式,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教育部审定核准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所属的成(继)教院(以下统称成人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

2、成人教育系列简称成人高考是国民教育系列的的一类教育形式,采取由地方统一招生考试,由省、市教育部门主管并发放国家认可的成人教育统一毕业证的一种国民教育形式。

3、成人高考实行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报名形式,考生首先必须登录报考省招办指定的报名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持有关证件,在省招办规定的时间内,到就近的县(市)、区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信息确认、资格审查、电子照像、缴纳报名费用及其它相关报名手续。只参加了网上报名而未到现场报名点办理上述相关手续的考生本次报名无效。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成人教育范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ports Adult Education

主管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主办单位:武汉体育学院;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268X

国内刊号:42-1684/G8

邮发代号:38-6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5篇:成人教育范文

郑浩

怎样让引导更简单,那就要看我们的引导目的了。我们引导的目的是让孩子即成人又成才。那么,成人要怎样,成才又要怎样?我们引导就分别落到了,成才和成人上了。我也只有较为简单的体会,也只能简单的说说。什么才叫成人,我个人理解,一个人有意识并且有能力担当自己该担的责任,那么他就成人了。我们来看孩子是如何对自己面临的事进行分类:喜欢做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和不喜欢做的事。孩子会选择去做什么事呢?当然做喜欢的事,而且希望永远去做喜欢的事情,但我们没有可能一辈子都做喜欢的事情,这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而成人对自己面临的事又是怎样分类呢:必须做的事、喜欢做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不喜欢做的事,必须不做的事。为什么成人要这样分类呢?,将必须做的事放在其他事之前去完成,并且必须不做的事不去做,他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基本的社会生存,因为他们承担起了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孩子面对喜欢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不喜欢做的事。优先选择喜欢的事,这就是天性。也可以说这是动物性的选择。孩子很小时,动物性需求和按动物本能选择为主是正常的。而成人按照必须做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必须不做的事进行分类。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和人对社会的责任。教育孩子正是要把他从动物人培养成社会人?

孩子从小长到大的过程,就是从没有责任,到慢慢的责任增大,到成人负完全责任。也是一个必须做的事情逐渐增加和必须不做的事情逐渐明确的过程。

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是不断的有效地培养与孩子年龄相匹配的责任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相应的行为后果负责。虽然孩子还不能负全责,但也要然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承担,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这样随着年龄的增加,相应的责任能力也会成长。孩子从小长到大的过程,就是从没有责任,到慢慢的责任增大,到成人负完全责任。也是一个必须做的事情逐渐增加和必须不做的事情逐渐明确的过程。所以说一个人能负责任,他就成人了。

成人,简单的讲就是有担当。那么,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担当,孩子也有孩子的担当。只要在孩子该担当的事情上,你能做到只鼓励不帮忙。他的担当能力会不会越来越强啊。每一个阶段他都担当过来了,都能在没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还会不成人吗?关键是只鼓励不帮忙,给空头支票.成人是不帮忙,成才就是尽力支持了。人在什么方面成才的几率最大,当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可是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并不是一下子就确定的。孩子通过广泛的接触、体验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稳定的爱好系列,这时候才能谈得上将兴趣发展成才能。我们尽力支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正是让孩子找到成才的起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定让孩子担当就无效了。成人少帮忙,成才多支持,这样教育孩子就相对简单了。加上对孩子的包容和引导,使得我们的付出始终落在有效的范围内,不会或少做无用甚至有害的事情。

第6篇:成人教育范文

陕甘边界地区历史上是经济发展极为贫困的地区,同样也是文化教育非常落后的地区。陕甘边界地区人民长期遭受封建军阀和地主阶级残酷统治和沉重盘剥,“绝大多数民众是经常处在饥寒交迫的境地。”①P138这种经济社会环境导致了文化教育的落后,例如在甘肃华池县境内,当时四五百人中找不到一个识字的人;环县全县受过中等教育的也不过只有一两个人。在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中,刘志丹、等就开始以革命宣传的形式,开展了对广大民众的革命道理的教育。1934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把文化教育事业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各级苏维埃政府中都建立了文化委员会,结合根据地文化教育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提倡兴教办学的政策,先后创办了一些列宁小学,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

开办夜校、识字班等是开展社会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根据地党和政府在积极兴办学校教育的同时,为提高根据地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文化水平,还非常注重发展成人教育,通过文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根据地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为增加群众的文化水平,根据地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在一些地方相继成立了成年人的夜校、识字班等,学习文化知识,在机关、部队及广大农村群众中普遍开展了识字扫盲活动。如“华池县各区开展了‘列宁文化运动’,成立了列宁俱乐部,民教馆等,先后在南梁、刘坪、白马庙、柔远等地办起了16处成人扫盲夜校和识字班,”②P331组织和动员农民群众识字认字,学习文化知识,认识革命道理。有关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在以简单的识字认字的基础上,还加以革命道理的宣传和讲解,并相继增加了默写、唱歌、时事、卫生等内容。这些成人教育的措施很大程度上使当地农民群众和红军战士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并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干部教育是陕甘边根据地成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干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干部学校教育。在陕甘边区革命斗争中,培养和造就一批忠诚于党、政治素质强、有一定军事指挥能力的干部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陕甘边根据地的党和政府把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适应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1934年7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的文件中指出:巩固和发展陕甘边红军部队除了加强党的领导外,“最主要的是加紧教育训练,今后各连队的政治人员,一方面按照政治课程去教育,另外必须组织列宁室、识字班、政治研究会等以提高战士的政治水平。同时,特委责成革命委员会在后方开设军事政治学校,以训练大批的军政干部,这一任务在目前扩大部队开展游击运动的过程中最为迫切。”③P269

陕甘边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人在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中,重视培养和训练根据地党政军干部和骨干,对培养军政干部对于保卫和发展根据地有着深刻的认识,并身体力行参加干部教育活动。1932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整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时,刘志丹就在部队中开办了军政干部训练班。1933年,刘志丹等又在红26军中创办了红军随营学校,既学习军事知识,又进行扫盲识字,学习了文化知识。1934年3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红26军随营学校在南梁改名为“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成为一所为革命根据地培养红军干部和地方党政干部的学校。刘志丹兼任校长,兼任政委,吴岱峰、马文瑞、蔡子伟等党政军领导同志兼任教员。

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条件简陋,学校“住房全部是土窑洞,有些是在干校成立后,学员们自己动手挖成的,门窗因陋就简,用木材和木棍做成,室内盘土炕。……学员主要来自部队中下级干部,还有少量地方干部。没有什么正规教室和教材,给每人发根铅笔盒和一点麻纸,教员在台上讲或在黑板上写,学员们作笔记。干校的生活也简单,主食是黄米,蔬菜很少,但羊肉经常吃,大家叫它‘黄米杠子烂羊肉’,生活的很愉快。”④P50军政干校主要开设政治、语文、政权建设、军事技术及训练等课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多次来到学校检查教学情况,给学员作时事政治报告,军委主席刘志丹亲自讲授军事理论、游击战争等课程,对于提高学员的军事素养和游击战争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军政干部学校共举办了3期,第一期1个月,第二期70多天,第三期3个月,共培养出军政干部322名和10名号兵,先后被分配到红军、游击队、赤卫军和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府工作,都成为陕甘红军和边区各级苏维埃政府的骨干力量,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广泛的群众性以及丰富的创造性,由此形成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的显著特点。

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以刘志丹、谢子长、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创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把成人教育作为文化宣传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宣传和教育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土地革命斗争,积极参加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建立工农民主政治的新社会。因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中,苏维埃政府利用夜校、识字组、民教馆等各种社会教育形式,及时宣传土地革命政策,从政治思想上启发和教育人民群众,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土地革命是劳苦大众从政治上、经济上翻身得解放的大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于是纷纷投入到土地革命斗争中去,以献身的精神积极参军参战、拥军优属、参加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以保卫所取得的成果。尽管根据地开展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环境恶劣、条件差,但通过广泛、细致、深入的工作,根据地包括成人教育的各项文化宣传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对根据地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群众工作、经济建设等各项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推动了根据地土地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彰显出根据地成人教育鲜明的时代特色。

2.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是开展的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土地革命斗争,吸引和推动着千千万万的工农群众投身到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的斗争之中。在根据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工农群众为彻底摆脱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封建军阀的压迫,积极参加保卫红色政权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因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是在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思想、新文化为中心内容的。这种成人教育是以识字、认字、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要形式,以宣传、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巩固红色政权和发展根据地为主要目标,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正是根据地积极开展了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广泛的启发和唤起了劳苦大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积极参加夜校、识字班等形式的成人教育,仅在华池县南梁、刘坪、白马庙、柔远等地就办起了16处成人扫盲夜校和识字班,并积极投入到这场土地革命的伟大斗争中,从而形成了陕甘边界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从这一角度来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显示出了广泛的群众性。

3.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第7篇:成人教育范文

【摘要题】成人高教

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教育创新问题。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教在新的世纪里,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个发展是紧扣时代、紧扣社会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是品质全面提升以优质资源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是坚持改革、大有作为的发展。

目前,成人高教的创新应有如下几方面展开。

一、体现“双重性”

成人高教原本就是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她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和制度中脱胎而出,因而她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育的文明进步;同时她又是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现实劳动者、广大民众素质提高的急需而生,以其“直接”“有效”的服务特性深得青睐,如此她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这就构成了成人高教的“双重性”(或称“两栖性”)。没有对传统教育制度、体系的创新,成人高教便无缘出现,更难言成长、壮大。缘于普教别于普教,正是成人高教生命的根。她将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肩负着多重服务功能,紧紧服务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探索新知,不停地改革,不断前行,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言而喻,成人高教由生到盛的历程也透视出这样的规律。成人教育的一个极重要的特性即是非正规、非正式,这正是成人高教应社会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变迁而求新求变的结果。倘若有一天成人高教堕入平静状态,毫无波澜涟漪,那么成人高教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管理者应从中总结出成人高教发展的规律、特点,宏观地加以指导,使其与社会相伴同行。现今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人高教的有效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服务的功能尚没有充分发挥,还显得力不胜任,急需加速改革,大胆创新,争取有所作为,大有作为。经过改革,成人高教完全可以在推进人们的终身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方面凸现自己的优势。

二、创造“独特性”

任何事物的出现、生存、发展,不单纯是因其共性,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其鲜明个性。成人高教即是从普通高教脱胎而来,必然拥有教育的共性,但如果她完全雷同普通高教,便失去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说,成人高教必须发扬、承继普高优势,创造自我,开创普高所没有的特色,磨砺出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成人教育规律的亮点,打造自己的优势,孕育自身内在的强劲生命力。要使成人高教超越普通高教的前提应是洞悉各自的特质、表现型态,从而扬长避短,创造自我独特的优势,赢得自我生存的价值。审视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的区别可分析如下表:

附图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悟出真谛。从上表不难看出,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的确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正是这些相异才构成了成人高教“我”的独特性,使其充满活力和时代生机,从而傲立于高教之林。多年来全国成人高考报名数呈直线上升,近几年来一路走高,1997年尚为218万,2001年即为337万,2002年更是火爆,跃升为392万,比2001年增加55万(全国普通高考报名数增加73万),增幅为16.3%,如果再加上全国高等开放教育、网络学院注册生,的确蔚为壮观。难道这些数据不足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吗?这些相异也并非自天而降,是成人高教伴随着社会强烈需求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事实上,改革开放20多年,成人高教一直在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为社会服务为宗旨,探索自身的改革之路,孜孜寻求对传统普通高教的突破和超越,如招考制度的改革、办学形式的开放、教育方法的多样、教育资源的统筹、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内容的更新等。有的改革相对容易进行,有的却举步维艰。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成人高教毕竟缘于普通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普通高教传统的痕迹。改革之路漫长,创新之路无穷,我们要高举改革、创新大旗,强化品牌的打造,真正把握成人高教的特色优势。

三、强化时代性

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时代需求,伴时代而行,随时代而壮,这是成人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沃土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这一经验充分说明,成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迁、时代需求,在追逐时代潮流中发展壮大。要紧跟时代、把握时代,首先要认识时代,关注时代的变化,辨析时代的特点。当今,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已具雏形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多变”“快变”“不确定”。1994年,笔者在英国BBC电台参观时,从电脑中看到当日我国《人民日报》的新闻惊叹不已,转瞬互联网在我国已家喻户晓。互联网已把世界浓缩为一个“地球村”,同处于“一个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目不暇接,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直接引发:一是知识迅速升值。无论是组织、群体还是个体都感到“知识不够用”,“充电”、继续学习成为时代的强音,民众竞争的动力。二是人才、民族创新能力的激烈竞争。人力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凸现,民族创新被誉为民族进步之魂。三是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对自我设计有新的追求。教育文化渐成生活消费热点,人们需要优质教育、多形式教育,并伴随人们的一生。四是对教育提出严峻挑战。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置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大力倡导教育创新,提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教育别无选择,必须审时度势,扮演好与时代互动的角色。

成人高教要适应时代变化、适应时代要求,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响亮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优质服务效能,再塑成人高教新体系。这个新体系要以现代教育观、终身教育观为统领,以继续教育为重点,以促使人们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充实生活为内容,在优化学习手段、提供多样化学习形式为途径,以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终身学习需要、促进学习化社会为目标,以自主办学、弹性管理为机制,以制度创新建设为保证。为此,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以观念变革为先导。要进一步明确教育与服务的关系,突出以人为本,服务学习者;要摆正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使两个效益辩证统一;要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基本建设的投入,一方面借助普高资源,一方面自身要建设和积累;要处理好规模与内涵的关系,既注重规模发展,也要加强内涵建设;成教管理要从偏重招生、毕业两头管理转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管理,突出教学质量管理的中心地位,确保学历与学力等值。

其次,要使继续教育成为成人高教的重点。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载体、主体,成人教育的目的即是使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连绵不断。由此,成人高教必须从满足于一次性学历教育转向对多品种、多形式继续教育的开发,从单纯注重单一学历教育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落实各种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在成人高教中的地位、作用,将其纳入成人高教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在此基础上,成人高教要妥切处理好各种层次培训的关系,从中低层次的岗位培训转向中高层次培训,突出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和各种执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长、短结合,长、短并存,根据社会快节奏和人们生活的特点,举办节假日、周末、晚间短期培训超市,以满足上班族“充电”和继续教育的急需,展现成人高教的活力。

再次,要大力改革办学体制。成人教育是高度社会化的事业,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人高教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由行业、企业求“我”转向主动服务,开展产学合作,实现资源可享。因办学体制改革,原属行业、企业为办学主体的学校,虽划归为教育部门所管,但切不可断其血缘,依然要亲近如旧,不变初衷地为其服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不可因招了职前高职班,而淡了和主管部门的关系,仍然要把为企业开展培训作为重要的办学任务。还要处理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放下架子为社区教育、社区建设服务。随着社会改革的进展,许多“单位人”已经变成“社会人”“社区人”。基于此,在近几年来大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红红火火,不少城市都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以此提升市民素质,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人高教对此应予以热情关注,积极支持,发挥智力资源作用,促进社区学习化、社会学习化。

四、关注国际性

中国的教育及其创新必须站在国际教育的制高点上,用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来引领、来审视、来推进。如果说我国普通教育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有差距,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加速追赶,那么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成人教育所表现出的差距则更大,更迫切需要从观念到举措全面追赶。

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使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以国际大环境为背景,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WTO表明我国已进入全球经贸体系,教育亦随之出现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成人高教面对全球化、国际化,虽有挑战,然却有着极好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终身教育是世界潮流,成人教育被国际公认为“顶点教育”,正如《学会生存》所言:“成人教育在任何社会中再也不能无关紧要的活动部门了,我们必须在教育政策和教育预算中给予它应有的地位。”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会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而滚滚奔涌进来,成人教育的地位、舆论环境及至相关政策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成人高教无疑会由教育的边缘走进教育的中心。成人高教正可借此机遇,乘势而起,大力开展高层次继续教育,瞄准国际化市场,迅速提升层次、品位,开拓成人高教独有的无限空间。

五、优化大环境

当前成人高教的处境存在着令人费解的反差,一方面社会对成人高教异常热烈,而在教育内部却常被置于冷落的境地。改革创新需要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尤其是政策支持,否则寸步难行,这是我国国情和管理体制决定的。有鉴于此,应大力改善成人高教的社会环境。

第一,松绑放权,把成人高教置于创新的主体地位。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要松绑,下放过程管理权,强化服务意识,支持、鼓励、引领改革创新。要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指导,由过程管理转向结果评鉴,由事务管理转向制度、政策建设,从而使学校有宽松的自主思维、自觉创新的客观环境。

第8篇:成人教育范文

(一)课程体系普教化,忽视成人特色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普通教育的延伸或者补充,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与普通教育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国家层面对成人教育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相似。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基本是照搬全日制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仅仅将成人学员学历为唯一导向,而忽视成人教育的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诉求。二是专业设置相似。根据教育部颁布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专业目录来看,成人高校的专业80%与普通全日制相同。三是课程内容相似。基于成人高等教育的补充或从属地位,在教师聘任、课程内容、教材征订等方面也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四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似。随着学习型社会观点的提倡和深入,成人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广泛多样,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绝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的讲授的方法,“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依然是成人教育教学的主导。

(二)课程编排偏重理论,结构不合理合理的结构是促进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结构不合理,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事物的发展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编排基本还是三段式的结构模式: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编排方式强调专业的学科性和理论的系统性,求全、求广、求深,但对符合成人需求的实践性、职业性、参与性的课程体现则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目前,具体表现为基础课和实际联系不紧密,专业课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成人高等教育现有的教学计划、大纲等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环节属于被忽略的地位,甚至实践环节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实施活动中,根本没有开设。这种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理论学习不能指导社会生产实践,成人教育课程的效用将大大地打了折扣,导致学生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使成人教育学员的学习变成了“混文凭”。

(三)课程内容落后,教材陈旧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明显落后,教材陈旧,不适应学生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成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普通高校中,很多院校领导对成人教育不重视,许多教师对成人教育不了解,有部分人甚至把成人教育视为创收的一种途径。这就导致成人教育在普通高校里一直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根本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在我国,由于成人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理论指导实践的不足,与成人教育相关教材体系还没有完成,因此在现有的教材选择上,很少有体现成人学习特点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甚至还有很多20世纪的版本,内容陈旧,明显滞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从而使课程缺失应有的感召力。

(四)人文精神在课程设置中的缺失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社会价值取向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功利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强大,相信依靠自己,能快速地创造一个丰富的物质世界。于是,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效率、最大的收益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但是一些传统的做人的美好品德,如诚实、正直、善良则被物质的世界所淹没。这些功利主义的思想模糊了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这一目标,成人读书,接受教育,只是为了短期使自己能够击败竞争对手,获得成功,以便过上丰裕的生活,而对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对道德的约束、对信仰的明确与巩固则是漠视的。我国近二十年来大力提倡成人高等教育,更多的是考虑其经济价值,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格和道德的塑造和陶冶。这表现在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许多院校人为地割裂了人文知识和科学技术,导致丰富学生人文知识的课程很少开设或者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二、基于成人特征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模式构建

(一)构建兼顾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一个专业里面所设置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分工构成了课程体系。在现代社会,那种仅靠某一学科知识或者单一方面技能的人才解决社会日趋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社会需要的是文理兼合互相渗透的高水平综合人才。以日本筑波大学为例,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打破传统的院系设置,改为学群、学类为模式的综合化课程体系。这种模式的课程体系,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一些课程的简单的拼凑,而是要求支持专业的各门课程是符合成人发展需要的且具有必要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形成高质量的课程群和课程类。构建综合化体系,既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要体现课程培养的能力本位;既要重视公共课、专业基础的课程地位,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相辅相成,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互相融合,打破传统的框架体系,构建兼顾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化的课程体系。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分为两种:一是把具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融合在一起,称为融合课程;二是合并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的课程,称为综合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完美的人格。

(二)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特别是改革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块式课程结构是指“按照内在逻辑整合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再将知识点形成一个一个知识群的课程模式”。这些知识群内容相对独立,可以像模块一样分解组合,应变能力强,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灵活快捷地变换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模块式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模块。成人高等教育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性课程。这些基础知识课程是为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设计的原则是“必须、够用”。二是职业能力模块。根据学员现实岗位需求或未来职业方向而定,针对不同职业岗位需求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综合运用,体现课程的独立性、针对性、实用性。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学什么,同时注重结合教材创造条件,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许多能力不是通过理论的学习而来,而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

(三)构建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课程内容体系美国成人教育专家认为,在人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中,人处于主体地位,美国成人教育充分挖掘人的发展潜力,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社会中的成人已经打上了环境的印记,具有成熟的人格和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并且要履行社会生活职责。成人教育的课程不能忽视个人的需求,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具有强制性,要尊重个人的动机和要求。构建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课程内容体系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适性。提供给成人学习的课程首先是成人所需要的,是合适的。基于成人在工作条件、学习需求、个人生理、心理等方面有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倾向于理解能力强、逻辑思维强等方面的课程,减少单纯靠记忆或重复学习的课程。二是差异性。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比较整齐,而成人学员的知识层次和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应该增加课程内容的弹性,拓展学员的发展空间,发展其学习的主动性,以适应学员的差异性。三是前瞻性。课程建设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要紧抓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又能站在国际成人教育的角度,高瞻远瞩,不断更新内容,拓宽知识领域。

(四)构建系统的课程评价体系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招生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质量与品牌意识不强,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整体监控和评价体系。这使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控制与监督一直停留在表面,放松了对质量的把关。在实施过程中,课程作为教育质量体现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应加强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具体如下:一是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对于任何一个评价活动,如果没有评价的标准和依据,那么可以说只是一个表面文章和形式。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避免过度量化、过度细分的评价指标,既要考虑到一般性,还要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使评价标准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课程评价功能的发挥,需要有良性的机制来保证。建立介于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咨询机构,专门从事信息咨询、指导、评价等信息服务为主的经营性组织,是课程评价的趋势,能站在中间的立场,可以有效地消除传统的评价机制带来的僵化现象。三是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平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的主角,但是在课程评价中,教师作为被动的参与者或被评价对象,在课程评价中的权力是非常有限的,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评价的资格。建立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的平台,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公开、自由的渠道去表达和参与,提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

三、结语

第9篇:成人教育范文

因材施教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孔子是其中著名的先行者。他根据学员在资质、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不同,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宋朝的朱熹用“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概括孔子这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的做法,“因材施教”这一成语由此而来。在现代成人教育中运用“因材施教”原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在成人教育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这一原则更需被重视。根据学员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安排教学,尽可能地使每个学员都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有意识地激励或运用学员的优势长处,克服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让每个学员最大程度地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次,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切合学员的发展。成人教育中学员大多是在职成人,他们的智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均处于不同的水平,这种能力的不一致性就要求成人教育在教学上不能强求统一,更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尺度去衡量学员。成人教育要切合学员的发展,要想既可以满足大多数学员的培养目标,又能造就一批特色人才,教学就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差异,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因材施教。

二、实现因材施教

1.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不仅在普通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成人教育中同样必不可少,它不仅是成人教育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与学员间进行深入的交流,不仅可以使教师在学员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方面得到更加清晰的了解,进而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学员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让学员感到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会理解与关怀自己的良师益友。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对学员情况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监督与督促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地与学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学员,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反应。

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学员会传递出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多是不经意间的流露,却也是最真实的。例如学员听课的神态、动作、回应、所携带的资料与设备、或者学员之间的提问、交谈等,常常会暴露学员的需求情况、现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学习困境、思考方式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利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回应与指导,有效地促进学员更加积极地思考,激励其勇于进取,从而帮助学员解决学习困难,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员能力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