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精选(九篇)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第1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医院安全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或坠件[1],这也是各国医护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医疗护理服务中,与患者交流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护士,因此风险管理十分必要。我院于2015年6月起建立并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本文分析了风险管理前我院住院患者发生的跌倒、坠件,进而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与管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二甲医院,护理单元超过20个,床位超过700张,目前共有护理人员550人,男性4人,女性546人,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33.5±2.8)岁。学历分别是:大专以下53人,大专370人,本科127人。合同制护士320人,在编护士230人。职称:护士220人,护师120人,主管护师170例,副主任护师及以上40人。

1.2方法

1.2.1制定风险评估表 >70岁或

1.2.2药剂科结合各类药物的特点、性质、药效等制定"易致跌倒药品目录"[2]。具体包括利尿药,降糖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安眠药,镇静药,镇痛药,散瞳药,对意识和视觉有影响的药物等。责任护士对患者服用的药物充分了解和分析后,对其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并做出风险评估。

1.2.3责任护士或者值班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用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初期风险评估,并对评估分在4分以上的高风险患者实施以下护理:①将患者安排在距离护士站比较近的病房。②将"小心活动,防止跌倒/坠床"的标识牌挂在床头,并为患者佩戴醒目的黄色腕带[3]。③将呼救铃、拐棍、助行器、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告知患者,下床时动作缓慢,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④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便于患者拿取的位置。⑤查看带轮桌椅病床等是否锁定,病床高低合适,将床栏提起。⑥保证室内可视性强,地面清洁干燥,无杂乱物品和水渍。⑦组织陪护人员学习预防风险事件的措施,并与患者签署"风险教育知情书"。

1.2.4责任护士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风险评估,若患者由于做特殊检查、治疗项目或病情变化等原因而跌倒、坠床,则需要在2 h内再次评估,并对其进行预防风险事件的知识宣教。另外,在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后,要对其效果进行追踪,对于风险管理落实后可能导致的某些非预期性后果要做到提早发现,尽快解决,比如为了防止患者坠床对其使用约束工具,有可能会给患者的皮肤带来损伤等。

1.3评价方法 应用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来进行评价,>70岁或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评估的意外事件项目和预防措施,总分≥4分为高危人群。每隔3 d,护士或责任护士再次评估,记录评分情r,直至高危因素解除,住院患者出院、转科或者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Excel表格录入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风险管理前、后,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引起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有很多,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估,是护理住院患者,防止其跌倒和坠床的关键所在[4]。应用风险评估表全面评估住院患者,有助于尽早发现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从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其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对导致跌倒和坠床的风险因素进行反复评估[5],进一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住院患者因为要进行多种检查和治疗,所以若想有效预防跌倒、坠件发生,还需院内各个科室的配合,如药剂、护理、后勤、医疗等部门,共同为患者创造更为安全的住院环境。针对这一点,医院要定期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并学习患者的安全管理等内容,结合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各项管理措施,尤其是护理部门,更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对风险事件的认知、识别能力,提高风险预警的技巧与专业水平[5],才能从根本上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安全,使之更好地接受治疗,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许春娟,姚琳,石玉慧,等.风险管理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66-69.

[2]杨晓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56-58.

第2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消化内科;老年;护理风险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23-01

现今老年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逐渐增多,伴随并发症也较多,不仅仅是常见跌倒,烫伤之类的安全护理隐患,还出现了专科治疗引起的特殊风险[1]。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诊治的年龄在65岁以上入住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100例,对其住院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现今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诊治的年龄在65岁以上入住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65例,女患者35例,患者的年龄在65至90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评估方法

1.2.1评估表通过将医师的临床治疗经验和病区的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及其导致因素关系的结合,再采用使用老年患者的风险评估Norton压疮风险评估表及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将容易误服/服药错误/走失及导致窒息评估条目加入其中,总计四维度及29条目[2],以此筛选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在入院之后存在的护理风险。

1.2.2评估方法管床护士对入院二十四小时之内的消化内科老年患者作初评,记录分值,再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作进一步审核,根据患者的得分情况做出总结,之后再针对高危患者在其床尾卡上贴相应的标识。例如跌到危险患者在其床尾卡上贴“方形”标识,窒息危险患者在其床尾卡上贴“三角形”标识,压疮危险患者在其床尾卡上贴“圆形”标识,再通过颜色作进一步区分,将危险级别由高到低分别用红色,橙色及蓝色表示[3]。这样的标识可以让医生及家属一目了然。

2结果

通过综合护理风险评估表对接受诊治的全部老年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的评估,评估结果为17例高危压疮风险,28例高危跌倒风险,11例高危用药/走失/误服风险以及4例高危窒息风险,见表1。

3结论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诊治的年龄在65岁以上入住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100例,对其住院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在总结内科系列专科发生老年患者风险事件归因中可以看出,各个专科都需要制定详细的护理风险的评估指标,仔细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制定防范措施,增强对护理风险识别及防范的能力[4]。护理人员要重视细节的管理,做好前瞻控制,在发患者的口服药物时要将每次的口服药分配好,特殊药物如:心血管系统类、镇静类药物看患服下再离开;病房内张贴各种警示标识供患者及家属阅览,加备床栏、轮椅带等物资;病房内的各种物品摆放有序,位置相对固定;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合理安排陪护与探视;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疾病及用药知识的宣教;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施护;确保急救物品的完好,加强意外事件的护理力量。

综上所述,对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的评估是提高其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而且老年护理是伴随终生的事,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指导,这能够减少风险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清萍.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3(9):83-84.

[2]唐大年,韦军民,朱明炜,等.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的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1):974-976.

第3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精神病; 临床护理工作; 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 应用价值

Application Value of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in Psychiatric Clinical Nursing/YANG Qin,HU Jian-ping,LIANG F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6):082-085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pplying violence behavior risk assessment in psychiatric clinical nursing work.Method:100 psychiatr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who were admitted in psychiatric hospital general ward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s table method,50 cases in each group.All the patients were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moreover,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filled in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and given ear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it.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famili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The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score of control group was (18.65±5.03) point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1.33±5.05) points in observation group,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70.0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96.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ntal illness; Clinical nursing work;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form; Applica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Civil Affairs Bureau Psychiatric Hospital,Guangzhou 5104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6.022

精神病指的是患者的J识、意志、情感及行为等活动均出现不可控的明显异常症状,患有该疾病的人群不能进行正常地学习、工作及生活,且其行为在不经易间还可伤及他人,对自身、他人的健康与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1-2]。据相关的临床报道表明,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例如突发的自伤、毁物、伤人等时有发生,对于行精神病护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具有不可预见的威胁性,因此加大了其工作的风险性,所以为了减少其风险的发生,临床上应除了予以针对性的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外,还应根据患者的精神情况等因素做好患者个人化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进而对患者行早期的行为干预,从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提高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性[3-4]。为了进一步让相关的人员关注到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探析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精神科普通病区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患者选为观察分析的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精神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0±0.40)岁;20例患者为精神分裂症,15例患者为双向障碍,5例患者为酒精依赖,10例患者为其他。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0±0.40)岁;20例患者为精神分裂症,15例患者为双向障碍,5例患者为酒精依赖,10例患者为其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措施。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1)病房护理及护理分级:根据患者的患病严重性,将患者安置在不同分级的病房中,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安置在一级病房中,并使患者的活动保持在护理人员的监督范围内,将患者的日常病情变化以及活动的表现及时记录、汇报,做好交接工作,待患者的病情恢复至较为稳定的状态后,可将患者移置二级病房或康复病房中进行护理,时刻保持病房的环境卫生;(2)用药护理:遵医嘱,定时指导、监督患者服用药物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行早期干预,(1)在患者入院并办好住院手续后,护士小组长应及时带领以及分配护理小组工作,例如根据对患者的病史以及入院前行为活动的了解,对每一例患者行个人化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以及做好护理调整的准备工作;(2)制定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护理人员根据对患者家属的询问以及对患者临床表现的了解,将诱发患者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记录,并根据其整理的结果将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制定好(表1),然后再根据其精神评估评价其个人化的暴力行为评分,最后调整其护理的措施;(3)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不应只是将其安置在一级病房中,除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外,还应做好自身的保护工作,将房内可能存在危险性的物品清除干净,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安全性,以及减少患者本身自伤事件的发生率,另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营养、睡眠及精神状态的调整;对于中风险患者,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做好护理的工作,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以及思想的动态,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将患者的精神以及思想牵制积极、舒缓的状态,对于其隐藏的暴力行为风险,护理人员也应时刻保证患者在其视线范围内,并做好临床的记录以及护理的调整工作;对于低风险患者,护理人员可将其巡视以及监管的时间安置为30 min/次,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主动安排其参与适当的活动,例如生活技能竞技、歌唱、等,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定时安排时间予以患者行康复讲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下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其中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的判定根据患者的精神风险评估表进行,因而可以将其暴力风险的强度用分值进行划分,总分为21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暴力风险性越低;而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判定为:(1)非常满意: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端正,护理手法专业,可有效矫正、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一般满意: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良好,护理手法亦良好,可有效控制部分的暴力行为发生;(3)不满意:护理人员的态度一般,偶有表现出不耐烦与回避的行为,护理手法一般,没有能及时控制、矫正患者的暴力行为的发生。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的比较情况 观察组的风险评估分为(11.33±5.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65±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相对而言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工作,因为其护理工作的对象常有不可控制的暴力行为发生,例如伤人毁物、语言攻击等。据了解,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多以神情、言语明显异常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致病因素较为多样、复杂化,可为先天遗传,可为个性特征,还可为社会环境因素等,常见的病情类型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对护理人员而言,均具有不可预见的威胁性[6-9]。

由于精神病患者受其病态心理以及思想的影响与支配,因而其行为常表现为突发以及不可估量性,所以护理人员往往观察以及预想不到其行为发生的时间、伤害性,因此单纯地依靠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直觉进行判断,则不可抑制不可预想事件的发生率。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抑制、调整,但是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其行为的突变性较难控制,因此单纯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远远难以降低其暴力行为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向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史以及暴力行为的发生类型、刺激缘由等,并结合其临床行为的表现,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的临床暴力行为风险与精神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护理的调整工作,从而降低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其病情恢复情况、护理人员的安全性[10-14]。

暴力行为是患者精神暴力引发的行为表现,因此对患者的精神风险进行评估是其行为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进而是为制定暴力行为评估表奠定坚实、可信的基础,从而护理人员可根据其评估的结果对患者行准确的护理定位,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从病房环境、患者的心理、监护的工作分配等环节进行良好地调整,将危险性拉出一定的距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安全性,进而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为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5-21]。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行早期干预,其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11.33±5.05)分较对照组的(18.65±5.03)分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6.00%)较对照组(70.0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可强化其护理干预的效果,提高矫正患者实施暴力行为的力度,对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的安全均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滨梅,马红莲.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0):85,102.

[2]高红,汪咏梅.精神科暴力风险评估表在降低住院患者暴力伤人事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5):51-52.

[3]吴瑾瑾,张宪宾,单莉莉,等.精神科自杀自伤风险评估表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5,21(18):150-152.

[4]姚秀钰,李峥,封砚村,等.精神科攻击风险评估中的行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14-918.

[5]田静.攻击风险评估表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6-78.

[6]贺春燕,梁娟,张娟.风险评估单在神经胶质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66-4068.

[7]贾莉娜,焦路炜.攻击风险评估表在狂躁症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4,36(10):1567-1568.

[8]钱晓芳.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护理质量影响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6(s1):182-183.

[9]胡红艳,黄冰.护理风险预警评分表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4):75-77.

[10]李君利,张秀丽,邱玉华,等.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413-1414.

[11]张秀江,邱慧娟,黄冬玲.护理风险评估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吉林医学,2014,35(17):3860-3861.

[12]丁雪芹,王丽君,柳红,等.护理风险评估量化表评估护理工作量的临床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247-248.

[13]忻丽云.基层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评估[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143-145.

[14]刘伟,朱玲玲.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应用于临床的动态管理[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112-113.

[15]唐志芳,高小杰.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13,4:181-182.

[16]黄小振,张爽,徐瑞华.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的应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3(3):86.

[17]穆殿萍.精神疾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120-121.

[18]吴艳,李菲菲.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噎食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42-444.

[19]李琳.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表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5):643-644.

[20]邓红欣.住院患者自杀自伤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的应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3(4):108.

第4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 安全管理; 住院患者评估宣教表; 健康教育

护理安全是指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或法定规章制度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它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医院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由于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引起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缓、视力下降、及疾病迁延、一人患多种疾病,极易发生住院意外,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及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法律纠纷。因此,根据住院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安全隐患特点及应对措施,使用《住院患者评估宣教表》, 从坠床、跌倒、压疮安全问题方面进行重点评估,制定防范措施,加强前馈控制,在保证客观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做好患者的自身防范,将入院评估和宣教结合在一起,构建评估宣教一体化管理模式,使得评估宣教表的应用符合操作简单、省时、实用原则,护士乐于接受, 同时评估内容具有个性化和真实性的特点,具有保存价值和法律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评估宣教表从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坠床、跌倒、压疮,以这3 方面的安全问题来设计使用评估宣教表。①将2009 年8 月~2010 年9 月在科室发生的安全意外事件进行汇总, 分析导致各项安全问题的危险因素及有效应对措施;②收集坠床、跌倒、压疮相关方面的评估表,进行对比分析,选取适合住院患者,适合临床护理工作的相关选项;③根据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设计出《住院患者人院评估单》,《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Norton压疮风险评估单》、《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估单》,在评估、预防、宣教等安全环节上进行改进。提高护士对护理评估的认识,见表1、表2。

备注: 评估对象是所有住院患者。每个项目进行单选。总分0~8分,分值越高说明发生跌倒的可能性越大。

备注: 评估对象所有住院患者。请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各栏中选择,每个项目进行单选计算得分,其中:轻度危险14分,中度危险10~12分,重度危险9分。分值越小说明发生压疮的可能性越大。

1.2护理措施

1.2.1坠床跌倒护理措施 实施方法:2013 年1 月~2014 年2月对1186 例住院患者应用《住院患者评估宣教表》进行评估宣教。初次评估患者入院后由管床护士在2 h内完成首次评估,如评估患者年龄≥70 岁或<14 岁,有跌倒或坠床的风险,则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床档,病室地面保持清洁干燥等,同时在床头放置写有"防跌倒或防坠床"的黄色警示标识。引起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包括护工的警惕.评估>5分为高危患者,若首次评估患者存在护理安全高危风险,则通知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共同制定预防风险发生的措施,并且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护士要告知患者上下床、入厕、行走、外出检查时必须有人扶持,速度宜缓慢,要求家属24 h陪护,外出检查专人陪检。在走廊行走时,应靠有扶手处行走,必要时使用扶手。对高风险患者应嘱其使用手杖避免发生跌倒。病房物品放置整齐,通道无障碍物,患者常用物品如杯子、纸巾、呼叫器放于随手可及的地方,教会患者如何使用呼叫器。在交班报告中记录,班班交接。要让患者认识跌倒的危险性,知晓发生跌倒后的一般急救措施。预防跌倒的教育要注重实际需要,实施重点内容培训。当班护士针对评估结果在评估当日进行护理指导或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宣教单》中相应栏目签字。责任护士对高危患者每隔48~72 h 进行再次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措施,在评估当日进行指导或宣教,并在《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宣教单》中相应栏目签字。

1.2.2压疮护理措施

1.2.2.1Ⅰ期 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碎屑及皮肤清洁。建立翻身卡,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定时翻身并记录。使用正确有效的解压翻身动作,严禁拖、拉、拽等。使用气垫床等物品。定期嘱患者床上活动。饮食上加强营养。

1.2.2.2Ⅱ期 使用气垫床等物品,使用正确有效方法处理创面,局部用药, 建立翻身卡,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定时翻身并记录。使用正确有效的解压翻身动作,严禁拖、拉、拽等。

1.2.2.3Ⅲ期 积极有效准确处理创面,必要时外科会诊处理。加强营养,可静脉给药。首次评估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完成,执行相应措施并签名;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出院/转科时由当班护士重新进行评估,执行相应措施并签名;病情平稳者可每3 d重新评估1 次,执行相应措施并签名。

1.3评价方法 统计我科应用《住院患者评估宣教表》前(2008年8 月~2009 年8月) 后(2012年5月~2013 年5 月)各1 年住院的1076例、1186例患者安全问题发生情况,及安全问题预防知晓率。

1.3.1两组患者均由责任护士调查安全问题预防相关知识教育前及教育3 次后的掌握程度。

1.3.2健康教育 方法:《住院患者评估宣教表》应用前主要以常规健康教育即集体宣教和宣传栏形式,1~2 次/w;应用后除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外,同时应用《住院患者评估宣教表》,根据患者安全问题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

2结果

2.1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证通过评估单的使用,患者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评估单在我科使用1 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年无1 例安全事件发生。

2.2评估单的使用增强了护士责任心评估单上的内容包含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同时体现了护理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加上警示标识的使用,使每位护士都时刻牢记自己所管患者的特殊情况,在工作中加强健康宣教,主动与患者沟通,增强了责任心。

2.3评估单的使用提高了护士的安全管理能力评估单上所列出的护理风险,就是工作中需要严格交接班的内容,比如看到阳性标识就知道该患者有药物过敏史,看到红色警示标识就知道要防坠床防跌倒,看到橘红色温馨提示牌就知道该患者需要防管道脱落等。交接班有了重点,人人都参与管理。

3讨论

评估单包含的安全风险是以往发生过的各种危害:安全风险是个性化的在病程不同阶段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的确立,使所有人员都有预警意识,抓住关键点,将精力集中到最易发生安全风险的环节上,对患者在住院过程的每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强调过程控制。应用安全评估单对患者医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将安全集中在预防上,积极主动地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减少损失。评估单的应用,增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医患矛盾,使护士能愉快地工作。有研究认为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是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护士发挥工作积极性,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评估单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方法,使各项制度及措施得到贯彻执行,满意度提高,缓解了紧张的医患矛盾。评估单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由于个体差异,仍有很多未知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使之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第5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将制度、技术以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也是预防手术室危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加强对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级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等,创设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1.1整体性原则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集中场所,每日进出患者流量较大,工作人员数量与类别较多,比如麻醉医师、护士、外科医师以及医疗辅助人员等等[1]。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手术患者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性目标,将术前访视、防护、用药核查等等内容均纳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通过各个单因素的分析,各因素的联合作用分析等,构建完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综合效果。

1.2分级性原则

基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空间范畴等,可以针对于手术室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罗列相关风险因素[2]。同时,还需要在手术中明确清点各类手术应用器材、药品数量等等,关注患者安全。在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常规内容基础上,还需要基于分级性原则,罗列相关的等级结构,将所涉及的各项护理安全内容融入到安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相互关系等等。1.3动态性原则手术护理干预中,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间段以及外部环境等,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3]。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结合手术护理的特殊需求,动态调整相关结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方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2.1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分级性原则,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进行充分规划与设计[4]。同时,还需要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要求等,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使各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降低各类手术室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全面的规划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级目标,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即为标准的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比如感染风险控制,则可以细致划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相关的子文件体系。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方式,将各类可能会出现的患者安全隐患纳入到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2.2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特点,有助于规避各类风险,提升整体管理的效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将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融入管理活动中,基于循证医学的方式,设计手术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类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比如可以构建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表等相关内容,构建手术室风险事件分析与完全制度,借助风险评估的方式,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构建安全预防评估体系。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反馈、工作反思的重要价值,分析问题,并且寻求新的解决对策,保证体系、制度的不断改进,力求为患者带来全新的临床护理体验,增强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3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手术室日常进出人员数量比较多,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手术室护理中各项器材的管理效果、药品的管理效果等等,均会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优化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并且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精神。各项工作分配到人的方式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提升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降低各类手术室风险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排班方式。传统的排班方式多是根据日常手术需求,手术当日下午与晚上安排接班,护士长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在手术患者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还需要被动加班,不但影响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且由于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失误发生率显著增加,护理配合连续性较差。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以专科分组,明确时间节点,基于各手术专业,将护理人员分为各个专科护理小组,明确各个手术时间,并且使护理人员清晰自己的手术室配合任务[6]。护士长需要明确安排手术室各个时间段,具体内容可以由各个专科护士组长进行安排。上、下午班自由掌握,原则是保证手术配合直至结束。交班的时间节点原则是用于连台手术。分组固定手术间,有助于手术室综合性管理,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工作下造成的各类不良问题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加专业性、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柯胜男 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01(21):10-13.

[2]刘梅芳,刘婕婷,潘丽莹,等.胸外科手术中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889-891.

[3]陈素兰,陈丽媛,李瑞刚,等.应用系统论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1,14(15):66-69.

[4]徐宏坤,周红霞,李华.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6,22(23):8-10.

第6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摘要】目的:提高护士对眼科单眼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的认识,降低眼科手术患者跌倒发生率,加强对患者住院安全管理。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 结果:对照组发生2例,观察组无跌倒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达到100%。 结论:提高了医患家属参与安全防范的意识及主动性,从而降低了跌倒发生率。

【关键词】眼科;单眼手术;跌倒;风险评估;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57-02

我院针对单眼手术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对危险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倾听患者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眼科患者住院期间跌倒、摔伤等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5月60例年龄≥50岁单眼手术患者设为干预组,2010年9-12月60例年龄≥50岁单眼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比较

表3 干预组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情况(n60)

1.2 方法

1.2.1 跌倒预防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在眼科患者手术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口头宣教,介绍护理安全措施,使患者及其家属引起注意,防止跌倒。干预组使用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依据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1 制定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 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意识状态、单眼术、双眼术、平衡能力受损、步态不稳、有眩晕发作、6个月内跌倒史、有晕厥史、眼用镇静剂、扩血管、利尿剂等。存在1项风险因素计1分,总分2分,有跌倒风险;总分≥3分为跌倒高危风险。

1.2.1.2 建立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 对跌倒风险患者给予特殊护理干预:如陪同患者去厕所,加防护床栏,保证呼叫器畅通,在病人床头挂醒目“防跌倒”标识,物品放置于易拿到的位置,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发放图文并茂的预防跌倒健康教育小册子,内容包括跌倒发生的原因、危害,强化病人、家属的安全意识,责任护士实施24小时小组负责制,加强巡视,及时协助。

1.2.2 评价方法: ①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②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调查。出院时对干预组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跌倒发生情况: 干预组60人无发生跌倒事件,对照组60人,发生跌倒事件1起,占1.67%(表2)

2.2 干预组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情况见表3

3 讨论

单眼手术患者的安全在临床上容易忽视,实施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清晰指引护士,专科化预防跌倒水平的提高。以往,护士对跌倒高危人群识别,评估不足,缺乏针对性和预见性。预防跌倒专科表格的设定,使跌倒风险评估具有统一的标准,更加规范,给护士预防跌倒的护理以具体的指导,护士能主动采取评估―得分―判断―护理干预―评估反馈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判断,对跌倒危险性进行分类,重点关注,重点交接班,预见性防范管理落实到位,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关注与支持,可操作性更强。通过这些举措,降低了可能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率达98.33%~100%。

参考文献

[1] 廖晓春,廖淑梅.老年人跌倒的评估及预防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64-66.

[2] 唐晓英,蔡学联,郑芝芬,等.住院患者跌倒普防和专科化预防研究及效果[J].护理杂志,2009,26(1):59-61.

第7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压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34-02

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它的发生率标志着护理质量的优劣,随着医疗制度不断完善,住院患者老龄化比例逐渐增长,压疮风险也在增加,若护理不当发生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病情,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危及生命;影响护理质量及医患关系。从2012年8月起我院实行了压疮风险管理,自行设制了《压疮高危患者判断标准》及《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单》并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从2013年2月将压疮评估率纳入病区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之一。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现对其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382例患者,填写压疮风险评估表116例,男76例,女40例;年龄45~101岁。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分值为19―23分的有29例;为13―18分的有36例,为6―12分的有51例。无一例压疮发生。

1.2方法

1.2.1评估

1.2.1.1压疮高危患者评估 责任护士对住院患者在24小时依据护理部制定的《压疮高危患者判断标准》进行评估:高龄、年龄>70岁,自理能力评估为完全不能自理;昏迷;强迫严格限制翻身;偏瘫,活动力及运动力丧失;大小便失禁;疼痛及其他原因所致固定如骨折、上支架及石膏固定;同时存在营养缺乏、极度消瘦、高度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凡符合标准之一者即为压疮高危患者,需上报护理部并依据《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单》内容进一步评估。

1.2.1.2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分析 根据《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单》进行评估: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肢体活动度、排泄失禁/皮肤受潮、进食情况、皮肤情况。实施动态评估,危险因素有变化时随时再评估,无变化时一周后再评估。 评分19―23分表示轻度危险,13―18分表示中度危险,6―12分表示高度危险。针对存在危险因素在评估单中选择相应护理措施:挂标示牌、建立翻身卡、使用气垫床、加强皮肤护理或其他。责任护士签名,护士长检查评估准确性及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并签名。将评估单悬挂于患者床尾。

1.2.2宣教与标示 经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存在压疮危险因素护士按照《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单》的内容逐条认真细致地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并在床尾悬挂压疮警示牌,在护士站患者一览表护理级别右下角粘贴压创疮高危标示星,以引起全科护理人员重视。

1.2.3上报 对评估存在压疮高风险患者,责任护士在24h内通过内网上报护理部,形成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3级人员层层监控的管理体系。

1.2.4护理措施 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制订科学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严格实施,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1)翻身和:每1~2 h翻身1次,搬动患者时注意身体各部分的位置,避免拖拉扯拽动作,与传统的90°翻身法相比,将患者置于30°位并用枕头支持的,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地分散了压力,减少了压疮的发生。患者平卧时床头抬高低于30°。(2)预防压疮的用具:如交替性压力气垫床的全身使用;一次性橡胶手套吹气后垫于患者枕后、肩胛部或骶尾部等皮肤受压处,减轻局部压力,减少组织耗氧量。(3)增进全身营养:包括良好的膳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等。(4)床单元:保持整洁平整无皱褶。(5)局部处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发现局部皮肤问题则预防性使用减压贴保护皮肤,有创面者根据创面情况进行处理,选择性使用溃疡贴。

1.2.5考核 压疮管理纳入病区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日常考核中。多项一级质控记录单内容涉及压疮风险管理质量:重点环节及安全护理质量、患者护理质量、专项护理质量、责任护士工作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危重患者24h病情总结要求对压疮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压疮评估率作为考核病区护理质量之一。

2 结论

2.1 提高了护理质量 压疮上报机制使护理部能及时、动态掌握在院压疮高风险患者分布情况,能适时有效督导各科护理质量,形成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人员层层监控的管理体系;压疮风险评估过程,加深了责任护士对病情的掌握,提高了责任心,有利于护士积极主动采取护理措施,避免了护理工作被动性和盲目性;床尾警示标示牌,引起家属的重视,监督护理工作,使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床尾与护士站警示标示,使轮班或替班责任护士、管理人员掌握压疮高危患者,对患者实施动态连续的护理服务及督促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压疮管理纳入日常考核,使护士长与责任护士重视压疮防范与治疗,更积极主动落实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第8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跌倒;坠床;安全性;评估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1-02

跌倒是身体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触及地面是患者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一些调查发现老年人死亡的70%与跌倒有关[1]。

1 跌倒、坠床的安全性评

肝硬化患者早期最明显的临床表现是乏力,周身不适,到了晚期会发展为肝性脑病、肝衰竭,因此肝硬化晚期患者跌倒、坠床的安全性评估是很必要的环节。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见表1。

2 患者跌倒危险护理措施表

护理项目:一般措施、环境预防、健康教育、其他相关措施。

2.1 一般措施 ①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需要;②固定床、轮椅、座椅等设施;③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④告知患者寻求帮助的方法。

2.2 环境预防 ①提供足够的灯光;②将物品放于患者易取处;③保持病室地面清洁干燥;④清除病房、床旁及通道障碍。

2.3 健康教育 ①穿着舒适的鞋(防滑)及衣裤;②患者活动时有人陪伴;③知道渐进下床的方法;④告知安全使用便器的方法;⑤指导呼叫器的使用。

3 方 法

3.1 评估环节 入院时、转入时、病情发生变化时。

3.2 评估频次 低度危险一周评估一次,重度危险一周评估二次。

3.3 高危人群的管理 ①床尾悬挂防跌倒、坠床警示标识。②严格做到床头及书面交接班。③嘱病人家属留陪护,并宣教相关注意事项。④常规使用床档,必要时使用约束。

4 措 施

为了避免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要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掌握、及时规范的处理,要加强责任心,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关心其心理、情感需求,让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的风险性及预后,达成共识,避免异议,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旦发生跌倒、坠床后,须按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上报护理部,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写出事情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5 体 会

5.1 及时评估患者,预见患者跌倒、坠床的潜在危险 护理人员对每位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对具有发生坠床、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重点关注,并采取适合个体的防护措施。

5.2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安全 通过评估,护士主动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积极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并加强了对高危患者的巡视,随时对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保持警觉,并及时给予解决。

5.3 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评估,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及时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并主动监督保洁员工作,以确保住院患者的舒适安全。

5.4 履行告知义务,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对具有跌倒、坠床高危因素的患者,向患者及陪护人员详细讲解跌倒、坠床的原因、高发时间和地点,以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6 讨 论

正确评估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n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可以理解为是将希波拉底的格言无损于患者为先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项操作规范之中是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的一种行为[2]对于肝硬化患者跌倒、坠床患者,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提高预防跌倒工作的主动性减少风险损失。

有研究报道[3]患者发生跌倒、坠床都与环境有关如灯光地面病房设施各种标识等都是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但本表格缺乏对环境的评估,为了落实患者的安全目标必须保证病房环境设施安全。

总之,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的使用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的降低了跌倒、坠床的发生率,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2):1041-1043.

第9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护理;提高质量;研究

医院的急诊科患者疾病类型较多,一般都是病情危重,在护理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不利于护理的质量[1]。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其护理工作更应万分小心,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对风险的来源进行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2]。

1 对急诊科患者护理中的风险识别

1.1管理因素 对于任何医院而言,都有自己的规章管理制度,医院制定规章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也是规范医护人员行为的准则。急诊科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若因管理不善,执行力不强,也会造成纠纷的发生。

1.2护理人员因素 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人为的因素,影响护理质量,例如:和患者沟通、交流方、技术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具体如下:

1.2.1与患者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很少和患者进行沟通,这也是产生护理风险的诱因。在急诊科是大多都是突发性的病患患者,患者和家属都十分急躁,但部分护士在进行护理中,对患者缺乏同情心,不愿和患者交谈,表情冷漠,不能切实为患者考虑,使患者觉得没有安全感,甚至带来不良的后果。

1.2.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受科学技术的影响,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较快,这时,若护理人员不重视业务知识的更新,不加强业务学习,使用过时的治疗方法,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引起纠纷。

1.2.3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护理人员普遍认为只要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即可,没必要关注法律方面的知识,因此,导致他们对有关的法律、医学伦理知识认识不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不及时记录,护理文书书写不规整,记录不全面,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带来风险,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导致医院无法提供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

1.3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社会的建构,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不断的增强,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现象增加了医院护理风险;护理工作本身就是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互动工作,只有双方共同参与,才能圆满完成。但是,在护理中,部分患者不按照护理的要求去做,对于护士的护理活动不配合,不能配合护士的护理和治疗,这样就会增加护理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1.4环境因素 在医院急诊科存在不安全隐患,例如:地面比较湿滑,病床旁边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急诊科就诊时间不确定,在某个阶段,就诊者过多,会使人感到焦躁不安,在嘈杂的环境中,护士要进行繁重的急诊医疗工作,易造成差错的发生;在急诊室,抢救的物品不够,用过的抢救物品没有进行及时的补充,对于抢救机械没有进行及时的消毒维修,这些也会造成护理效果不佳的问题,甚至会影响抢救的时机。

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对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后进行的工作,主要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为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措施提供有利的条件。

3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护士素质 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能训练,定期进行抢救模拟演练,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提高她们的专业素质;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士的护理素质,让其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组织她们参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条例的学习,明确自身责任,防范潜在的风险。

3.2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护理风险预警制度,抓好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对护理风险实行实时的动态管理,对护理工作中的可能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及处理,尽力将潜在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运用风险识别和评估对急诊科室护理操作中易产生纠纷的项目进行分析,辨别潜在风险;建立输注刺激性药物、各种意外等告知或签字制度,建立多项风险管理制度,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上报程序进行规范,合理应用和管理抢救物品、机械和药品;规范护理文书,做好文书的书写和保管;根据风险的大小,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有效的方案,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以规避风险。

3.3建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建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小组领导是科室主任,对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对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确认风险事件,并制定解决措施,制定急诊者风险管理预案,营造一个安全氛围,保证各个环节的安全。

3.4注意沟通,营造良好的环境 组织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学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要求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都要符合护理职业规范的要求,善于和患者进行沟通,语气平缓,声音大小适度,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以减少护患纠纷;要保证急诊室的清洁,为患者提供宽敞、无异味的环境。

4 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急诊室的护理工作中,需要护理人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医院急诊室的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对护理操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评估和处理,对于减少护理工作的差错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能有效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