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患者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患者康复护理

第1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1一般护理

1.1患者住进病房后,首先热情接待,安排病床单元,介绍必要的住院须知,为患者创造良好环境。如定期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保证足够的阳光,安排患者适当到户外活动,保持病室内整洁卫生,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减少感染机会,使患者保持良好心境,促进身心健康。

1.2做好日常生活护理,保证充分的休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根据个人情况合理休养,增加生活情趣。饮食调剂要因人而异,要注意营养成分,给予新鲜蔬菜及水果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2心理护理

2.1对于肝炎患者,心理护理很重要。患者入院后怕被感染其他传染病,怕被隔离后同事和亲友从此远离,不良的心境影响患者接受治疗。护士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都具有心理护理的效应,护士的情绪对患者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责任心强、有耐心会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患者会感到安全、踏实,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

2.2乙型肝炎患者病程长,恢复慢,机体健康状况差,患者出现急躁易激怒,情感暴发,情感脆弱,意志薄弱,对日常治疗中的问题十分敏感。护理人员应以极强的同情心,积极主动与患者交往,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症状改善者及时加以鼓励,通过这些积极的交流,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和行为对患者的情绪影响也很大,健康的心理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防御机制,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2.3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轻由于无知或不正确认知而产生的烦恼、痛苦和抑郁、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等不良情绪。针对此问题医护人员就要多到病房,向患者讲解有关病情、治疗、用药方案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对治疗有正确认识,对恐惧和不安等情绪起到缓解作用,鼓励患者对生活、工作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2.4帮助患者调整自我情绪,力求多沟通,以加深情感。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随时主动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进行交流沟通,介绍健康知识,向他们说明家庭成员在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注意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注意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等,使护士与患者、家属建立起一种共同参与的互动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克服不良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健康教育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一经确诊,心理活动极为复杂,往往产生种种心理障碍。治疗能否获得成功,常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信心。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则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说出所关心的问题,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了解肝炎基本知识,病友间要团结互助,培养主人翁意识,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母婴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目前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容易复发。复发原因主要有劳累、活动量大、饮食不当、生气、各种感染,因此,做好自我保健,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出院指导

4.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帮助他们掌握本病的防治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使他们不再歧视、排斥或害怕患者,让其了解身心两方面休息对患者的重要性。

4.2保持心情愉快,减少恶性刺激;生活起居有规律,忌烟酒;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帮助制定合理食谱,切实遵循饮食治疗原则,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第2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精神障碍;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选量表(SDSS);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2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7月收住上海市闸北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疾病患者60例,均符合CCMD-2R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经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急性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后,能顺利接受康复护理。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在19~53(38.4±15.0)岁。其中精神分裂症31例,躁狂症5例,酒依赖精神障碍9例,反应性精神症3例,抑郁症12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6个月,平均(4.20±2.80)年。文化:初中及以上28例,高中14例,中专6例,大专以上12例。住院天数100~116(114.60±8.60)d。将60例患者随机抽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及治疗前阴性症状量表(SANS)、精神科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选量表(SDSS)[2]——评定差异无明显性意义(均P>0.05)。

1.2 实施方法:2组在接受药物治疗4~6周后,症状处于稳定状态,开始接受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病房护理,试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按照传统护理模式,另加入无针对性的森田治疗、工娱治疗。试验组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改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兴趣爱好培养,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和措施。从接受系统康复护理开始到结束,时间为3个月,无脱落病例。其内容为:(1)生活行为的技能训练,精神患者常常生活自理能力差,行为懒散,鼓励患者为自己做力所能及的生活护理。如:早晨6:00按时起床,整理床铺、洗漱,督促患者勤换衣服并自己洗衣;督促患者修剪指(趾)甲;开展日常生活卫生小常识的宣教工作,纠正患者不当的卫生习惯,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条件的可以展开周卫生评比项目,采用抽查检查及评比、奖励等方法激烈患者的信心。并以讲解、督促、培养和强化手段帮助患者增强自理能力,(2)兴趣爱好的技能训练,患者在病区的康复护士的带领下,接受绘画、下棋、扑克、文学阅读、唱卡拉OK等兴趣爱好的兴趣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不定期地组织病房的文艺活动,康复护士带领患者编排节目,同时在病房中将患者的作品展示出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专业的老师指导,给予患者鼓励,提高患者的兴趣。(3)人际关系的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容易有起伏,易激动,自私、心胸狭隘,多疑,自控能力差,在住院期间容易产生冲突,轻者口头冲突,重者身体冲突,拳打脚踢等。由于正常的情绪发泄不良,使得精神疾病患者心理负担更加严重,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常规的护理中发生以上情况,往往用处罚的方法使患者了解错误。康复护理的要求是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试验组每周开展情绪管理方式的讲座,教会患者使用有效的方法释放不良情绪,逐渐建立起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并且当班护士需观察患者心理变化,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找患者谈心,化解矛盾。在病房中适时开展人际关系的知识教育,通过教育和心理疏导逐渐改变患者之间的交往能力。(4)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功能恢复),长期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往往时间越长损害越大。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减缓社会功能减退的速度。首先,要求住院患者轮流负责病房整体卫生,协助当班护士管理病房秩序,并帮助不能自理的患者料理日常生活。一般先从简单的轻体力劳动做起,如打扫卫生,搬桌椅,布置病房理的装饰画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患者学习一样有用的技能,使患者恢复回归社会的信心。

1.2.1 评价方法:依照“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自制的社会功能恢复治疗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选量表(SDS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进行评定,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让2组患者每月进行1次填写并评定,其评定时间为6个月,6个月结束后进行总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包括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活动能力,劳动能力4项内容。其中适应能力包括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生活能力的自理程度,遵守制度的情况,冲动行为的控制情况;交往能力包括对周围的兴趣程度,与周围人之间的互动情况;活动能力包括活动量的多少、参加娱乐活动的积极性;劳动能力包括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料理个人卫生的情况,参加工疗的情况。计分标准为正常、较差、差、很差,分别为0、1、2、3,分值越小,社会功能损害成都越小,分值越大,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越大。

1.2.2 统计学处理: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n=30,观察组:n=30)

第3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截瘫;康复;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7例,女10例,男17例;年龄年龄在19~6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颈椎或颈髓损伤4例。胸椎损伤7例。腰椎损伤16例;完全性截瘫9例,不完全性截瘫18例。

经过系统的康复指导及细心的护理通过6~36个月的随访,截瘫恢复情况按Franke1分级,A级5例,B级5例,C级6例,D级8例,E级3例。有3例恢复正常工作,15例能从事上肢工作,7例可依靠轮椅或扶拐自理生活。2例卧床,但无并发症发生。

2.康复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整个康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顺利开展康复治疗的必要条件。截瘫病人往往是在正常情况下突然遭受的外来伤害,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急躁、恐惧、甚至悲观失望情绪,护理时要注意病人情绪变化,如病人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谈,整天忧心忡忡,甚至拒绝治疗及进食,甚至有自杀倾向。当护士注意到病人这些心理上的波动时应积极地引导,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使其能够面对现实,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于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应该有专人守护。同时应该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做好生活护理。另外,还要做好家属的工作,不要在病人面前流露出不良情绪等等。使病人产生一种参与训练的感觉,而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治疗。

2.2 日常生活的护理。对于截瘫的病人应备硬板床及柔软且透气性良好的床褥。有条件者可使用气垫床,以防褥疮发生。同时床上设护栏防止坠床,设吊栏,便于锻炼上肢及床头呼叫器等。对于颈椎损伤的病人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肩一致性活动,一个人固定头部,一个人搬动躯干,并注意颅骨牵引装置,防止颈椎进一步移位。病情允许时多鼓励病人坐轮椅去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双下肢肌力恢复后可协助并鼓励其下床扶拐练习站立和行走。

2.3 并发症的康复及护理指导。截瘫病人由于病程长且长期卧床因此并发症非常多。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褥疮和泌尿系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往往与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会因病情加重而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的主要任务。

2.3.1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长期卧床后可能致命的常见并发症。截瘫病人卧床时间长,血液循环减弱,特别是高位截瘫病人常因呼吸肌麻痹,呼吸道分泌物不宜排出而发生肺部感染或肺不张。因此首先应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还应鼓励病人有效地咳嗽咳痰及扩胸等。为防止坠积性肺炎,要进行引流,定时变换;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病人应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并应使病人侧卧位自下而上拍打背部,增加引流效果。必要时要为病人吸痰甚至做气管切开等治疗。同时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加强口腔护理。

2.3.2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由于截瘫病人受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丧失,又不能随意变动,骨突部位长期受压,皮肤血运差因而容易导致褥疮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褥疮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褥疮首先应为病人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同时要使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对骨突的部位可以加垫气圈或小棉圈使之悬空以减少压力。对于已发生褥疮的病人更应勤翻身、勤按摩尾骶部等骨突部位同时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摄人量,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对于II度褥疮我们的经验是患部先用双氧水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棉棒抹干,再局部喷涂“西瓜霜”喷雾剂,均受到了良好效果。

2.3.3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截瘫病人大部分要留置导尿,加上病人长期卧床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极为重要。首先要严格无菌操作,消除感染机会。对留置尿管的病人,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同时帮助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鼓励病人多饮水。不输液时每日饮水量2 000~2 500ML为最佳,以达到自行冲洗尿道的作用。定期用0.2%呋喃西林或庆大霉素等冲洗膀胱。每周复查尿常规防止尿路的逆行感染。

对于留置尿管的病人在康复期积极进行排尿训练以便逐渐建立反射性膀胱和自律性膀胱极为重要。我们的做法是鼓励病人自主性排尿,定时开管。对于残余尿较多者采用间断导尿法,即操作者先用温热水外敷膀胱区后,再用用右手由内向外轻柔均匀的按摩病人下腹部,待膀胱锁成球状,一手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后,再用左手按在右手背上加压。依次反复加压直至尿液完全排出。同时可以扶助以针灸治疗,争取早日拔除尿管。

2.4 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维持和改善截瘫病人的机体功能是整体康复的中心内容,因此功能锻练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病人主动或者被动的功能锻炼是使病人预防各种并发症以及恢复机体功能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一般分为三期对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工作。

急性期:即病人受伤后即刻直至损伤椎体脊髓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根据病人个体情况鼓励病人经常翻身,活动双上肢,指导病人做扩胸、深呼吸以及锻炼腰背肌等一系列不至于进一步加重损伤的活动,对丧失运动功能的部位和肢体进行按摩和轻柔的被动活动。这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卧床并发症,而且可以增强病人自信心,使病人自觉加入到康复锻炼中去。

恢复期:即病人受损椎体脊髓等逐步稳定至病情无太大变化的一段时间。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自理生活的训练,如进食、梳洗、穿衣、大小便等。接着进行轮椅转移训练,对残留肌肉做必要的抗阻训练,为今后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

行动期:随着病人肢体肌力及自信心的恢复,病人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整理床铺,穿脱衣服,处理大小便,自己坐轮椅外出等。更应鼓励病人床边或扶拐甚至弃拐行走。这一时期可鼓励病人练习上下轮椅的各种技巧,加强残留肌肉的训练及全身的耐力训练。

在鼓励病人进行各种功能锻炼时,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华锻炼方案,做好病人的健康指导者及安全的守护者,不可盲目追求眼前效果。功能锻炼是医护人员及病人的长期过程。

3.讨论

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伤、残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重建病人的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对27例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笔者体会到做好心理护理是整个康复工作中的必要条件,积极预防各种卧床并发症是进行康复锻炼的有力保证,分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使病人达到最大限度康复的重要手段,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截瘫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应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李丽君,周立宁,等.截瘫病人的康复护理.实用医药杂志, 2005, 22 (O7):629-630.

[2] 陈兰香,张惠琴.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7).

[3] 周文霞,张风荣,付金荣.外伤性截瘫病人的调护与康复.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志,2006,12(23):3194.

[4] 宋协芹,郑晓丹,王世春,董久花.截瘫病人的护理.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2007,3(3):100-101.

[5] 康桂芝,高岸英,张桂荣.外伤性截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3) :393.

[6] 关骅,脊髓损伤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8(2):104.

[7] 李文秀,陈萍,彭京霞.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18:211-212.

[8] 董伟,刘艳丽,魏秀丽.脊髓损伤截瘫病人的康复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4.156.

第4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方法 对20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开展示范指导、训练、特权强化等,观察3 mo~6 mo,对实施效果进行评定分析。 结果 经过3 mo~6 mo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后,81.95%的患者不随地大小便,不正确的姿势完全纠正,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18.05%的患者的不正确姿势基本纠正,基本能自理生活;75.61%的患者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24.88%的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并胜任一般性工作;10.8%的患者能独立经营小本生意;28.3%的患者能协助亲友经营生意,康复总有效率100%。 结论 心理护理能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 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1],约占住院患者的50%左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开展心理护理,可纠正其不良行为、提高社交功能及劳动技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为此,作者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6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实施心理护理的20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入组标准:(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自知力恢复/或部分恢复,病情基本稳定。(3)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躯体疾病。入组病例中男125例,女80例;年龄16 a~51 a,平均(36±11.5) a;已婚132例,未婚73例;病程3 mo~10 a。

1.2 方法 对入组病例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定期组织学习,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患者厌烦住院,期盼早日回家,重返社会以及自卑、怕被人看不起等心理特点,采用示范指导、训练和互教互学、互相督促等方法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社交与劳动技能康复训练,纠正不良行为及习惯。观察3 mo~6 mo。

1.2.1 示范指导 示范指导就是训练患者重新学习正确的行为姿势,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能与方法,鼓励患者仿效,改正不良行为及不良习惯。首先,医护人员向患者示范性的讲述与不同人群以及与异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举止,谈话时面部的表情与客人的距离等。示范走、坐、站的正确姿势。同时,讲授衣着整齐,关心他人与讲卫生的重要性。纠正不爱讲话,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督促患者模仿学习。当患者取得一定成绩时则给予反复强化,最终使患者重新掌握正确的行为模式与技能。

1.2.2 行为训练 训练从行为姿势,日常生活开始。培养患者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躺卧。同时制定详细的生活制度,作息时间。从早晨起床、整理床铺、洗漱、就餐、洗刷餐具、集体活动,到晚上睡前洗脚等全部生活起居。在示范、训练与督促下,由患者自己独立完成。每天分别在上、下午由患者之间相互开展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工作人员边检查边指导,鼓励他们互帮互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凡是示范训练做不好或做的不认真的,工作人员则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并协助其完成。指出动作不到位,做不好的原因,教其掌握正确的姿势及语言的基本要领。同时反复强调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重返社会和正常人一样为国家效力,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我们在注重训练患者掌握劳动技能与纠正不良习惯的同时,更注重训练患者学习与他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如见到长辈与领导时如何请安问好,和同辈在一起时如何做到文明礼让,在谈及个人经历与家庭情况时如何掌握分寸,在与异性接触时如何做到既大方又得体。训练时间3 mo~6 mo。

1.2.3 特权强化 特权强化也是心理护理的一种手段。当患者的行为姿势恢复正常并能自理日常生活,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时,给予一些特殊的待遇。患者经工作人员同意后可以自由出入病房,不穿休养服,自由外出购物。同时将患者的进步告知其亲属,以得到亲属的支持与帮助。患者外出返回病房后将自己外出后的所见所闻及感受与病友进行交流。激励其他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与训练。在患者及其亲属真诚的要求下,医护人员可以与其按AA制共同进餐,以示医患之间的人格平等。这也是增强患者自信心,消除悲观心理的有效方法之一。特权强化作为一种奖励制度,它对良好行为的建立,不良行为的纠正以及劳动技能、社交功能的恢复、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实行特权强化不仅能激发患者已经恢复的正常精神功能,同时可以减轻病源性退缩,是强化患者正常生活的激活剂。

2 结果

经过3 mo~6 mo康复期的心理护理、示范指导与训练,本组病例收到满意的效果。不随地大小便,不正确的姿势完全纠正,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168例(81.95%);不正确的姿势基本纠正,基本能自理生活37例(18.05%);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155例(75.61%);重返工作岗位能胜任一般性工作51例(24.88%);自己独立经营小本生意22例(10.8%);协助亲友经营小本生意58例(28.3%),康复总有效率达100%。

3 讨论

3.1 社会的歧视与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不理解与偏见,使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压力增大而导致自杀、自伤及伤人事件的不断发生。因此,了解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恢复期的精神病住院患者常有度日如年之感,当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情绪稳定,自知力恢复或部分恢复,患者期盼出院与家人团聚,渴求重返社会,重新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3]。但患者自认为低人一等,担心家人、亲朋好友及社会歧视等;如何解决患者这些现实的心理问题是康复期患者早日全面康复的关键。

3.2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但能否全面重返社会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在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应该同情和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劳动,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与进步,谅解患者病中不理智的行为与言论,避免再次精神刺激,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患者愉快的生活和工作在社会大家庭中,这是康复期精神患者能否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的重要因素。

3.3 心理护理在精神康复医学中的作用是药物所不及的。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一种精湛的艺术,是一门特殊的技能。它要求护理人员不但具备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修养。精神科护理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精神患者的护理常规与精神患者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精神患者早日全面康复。本资料提示,加强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良好行为的建立,提高劳动技能与社交功能的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激活作用[4]。

总之,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使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情绪上由消沉变为积极向上,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在接受治疗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心理护理能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3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第5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49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098-02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伴随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多,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对他们的健康危害和社会影响极大。因此,积极地治疗和康复护理就变得尤为重要。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关节僵硬畸形、肌肉挛缩等并发症。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4月对入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使疗效和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4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54~82岁,平均69岁;发病5 h~9 d内入院,入院时患者有肢体活动障碍56例,语言障碍21例,同时有肢体活动障碍和语言障碍23例;住院天数20~64 d,平均26 d。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扫描或MRI检查和(或)腰椎穿刺确诊,其中脑梗塞78例,脑出血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

2 护理方法

2.1 急性期护理

2.1.1 一般护理急性期患者应避免搬运,绝对卧床休息。病室内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抬高床头15°~30°,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由浅入深、血压持续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而且出现感染不能解释的高热,可能是颅内出血表现;如果患者头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呼吸由浅入深且快、脉搏加快、体温和血压升高,可能为脑疝前症状;出现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则提示脑疝已经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以上情况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应预防压疮发生,每2~3 h翻身1次,翻身时应保持头部屈中立位,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为避免分泌物堵塞患者呼吸道,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重症脑出血急性期应禁食,可留置胃管持续给予肠内营养,神志恢复、吞咽功能恢复者可给予高蛋白流质低脂饮食。

2.1.2 肢体康复护理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增强,患者仰卧位时可加重异常痉挛,因此要平卧位和侧卧位交替进行。头偏向患侧倾斜约30°~40°,肩胛、腰臀部垫一小枕,肩关节保持最大功能位,即外旋外展和肘腕伸直位,为防上肢内收可于腋下置一扁枕,肘后上方置一棉垫,保持持续压力刺激肱三头肌腱,前臂置于旋后或中立位,手保持功能位,使手握一毛巾卷或半球状物以防止手指畸形。在腰髋部后外侧放一高度适当的枕头,避免骨盆向后倾斜,使髋关节微屈、内旋,防止大腿外展、外旋;可于窝处放一软棉垫,使膝关节保持功能位,15°~30°屈曲,避免小腿受压和足屈曲加重,防止压迫下肢静脉形成静脉血栓;软瘫期仰卧时膝关节屈曲15°,平卧时可用护架支持被褥,防止压迫足背,预防足下垂[1]。为防止足下垂也可穿“T”形鞋。

2.2 恢复期护理

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瘫痪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达50%[2]。所以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告之患者及家属锻炼的目的和方法,便于出院后自行锻炼康复,增强战胜疾病和恢复健康的信心。

2.2.1 被动康复护理患者发病2周后病情趋于稳定,即可开始被动的康复锻炼。此时患肢腱反射功能已经开始恢复,肢体由软瘫而逐渐出现痉挛,肌张力增高,出现联合反应。患者在肢体康复训练的同时,也需要同时加强对肢体肌肉收缩功能的康复训练,遵循由近及远、先大后小的原则,即由近端开始逐步向远端按摩,先大关节后小关节。患者应取仰卧位,从患侧的上臂、前臂、手用揉法进行按摩治疗,按揉尺泽、曲池、手三里、谷穴等穴位。同时配合患肢的肩、肘、腕关节的活动,继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揉、按摩的方法,手指可配合捻法。再用揉法作用于患侧下肢前外侧三阳经,以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最后用搓法由上而下进行操作。以上康复训练1次/d, 20 min/次,同时配合髋、膝、踝关节的被动活动。在治疗的同时,教会患者家属,以便出院后进行功能锻炼。

2.2.2 护理①侧卧位护理:是最重要的护理,应首先指导患者患侧卧位,可使瘫痪的肢体和关节承受到足够的压力,使肢体增加输入本体感觉,刺激肢体缓解和抑制痉挛。患侧上肢前伸,肩部向前,肘关节保持伸直位。手指张开伸直位,掌心持物功能位,手指握拳位临时交替固定,以锻炼手指各关节。健侧下肢的应保持屈髋屈膝位,下面放一大枕头,患侧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屈曲。健侧卧位目的是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性颈反射。可在患者胸前和腿下各放一平枕,使患侧肩部前伸,上臂伸展放于枕上成外旋位,肘关节伸直位或微屈,手指伸直。髋部内旋、屈曲位,膝自然屈曲,踝尽量背伸,头下可置一扁枕为宜。②半俯卧位:目的是预防髋、膝屈曲挛缩。半俯卧位又分为健侧半俯卧位、患侧半俯卧位。方法是患者身体俯卧于与身体等长的枕上,上肢呈上举位,肩关节呈前屈外展位,肘关节轻屈,腕关节微背屈,各指微屈,髋、膝关节轻屈,踝关节保持中立位。③坐位康复护理:适宜于意识障碍极轻、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训练应循序渐进,交叉增加坐位角度和坐起时间。开始时,半卧位角度可为20°~30°,5 min/次,以后每次增加10°为宜;坐起时间以每次增加5~10 min为宜[3]。坐位又分为床上和轮椅坐位两种。床上坐位要求基本脊柱垂直于床面;站立位时,患者应使双足分离与肩同宽,膝部垂直,双足平放站立。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可在其背后置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髋关节屈曲[4]。

2.2.3 站立、行走训练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而后床边站立训练。患者双足略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于地面上,患者双手置于床头或家属扶持双侧腋窝,以利于辅助站稳。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肢体萎缩,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站立时应教患者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双下肢尽量伸直。站立使血液流向下肢,是血管静压的结果[4],偏瘫肢体失去肌肉泵的作用,静脉血回心速度更加缓慢,更易促使静脉血栓形成。行走时先用健腿迈步,陪护者站在患者两侧,扶持其双上臂。开始用患腿迈步可能有困难,要观察分析患者的步态,改善其行走的姿势,同时还要注意安全。在恢复一段时间后还要进行日常生活及室外活动等训练。

3 结果

10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压疮,发生泌尿系统感染2例,呼吸系统感染1例,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死亡病例发生。治疗出院时步行恢复率为83%。

4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是构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病因,幸存者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重度致残率达20%以上[5]。由于致残率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如果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地进行治疗,尤其是在发病初期进行康复治疗,使患者偏瘫得以最大程度的康复,无论对生活和家庭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维持治疗与家庭社会支持是脑卒中患者有效康复的两个主要因素。而且患者大多有肢体或言语障碍,因此,患者的康复无论是维持治疗还是家庭的继续康复治疗,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一个和谐的家庭,融洽的亲情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极其重要。患者发病后,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急躁、悲观等各种不良情绪,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可能产生轻生的念头。加之患者和家属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也一知半解或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康复期,医护人员要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要启发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用鼓励、赞赏、肯定的语言,以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动,激励起他们对疾病康复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康复意识,让患者从一般的“替代护理”模式,逐步向“自我护理”模式转换,充分调动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训练患者发挥其身体的残余功能,力争最大的康复效果。笔者还特别注重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庭的支持力度,教会其康复方法,患者和家属既互相监督又互相配合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为保证脑卒中患者维持长期的治疗和家庭的有效康复治疗提供可靠保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再回归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康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在发病早期的护理就应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支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6]。在早期根据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采取功能性,使患肢既能保持功能性,又不会导致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更不会因为不恰当地功能训练而加重病情。康复过程中,应遵循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近端后远端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脑卒中康复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康复的。经过笔者热情而细致的健康指导,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综合满意度。本组资料也显示,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取得了83%的步行康复率,而无死亡和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戴宝珍.实用症状护理学[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60-1061.

[2]杨鸿群,陈华证,黄跃进.脑卒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37.

[3]王洪忠,许健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209-211.

[4]全国卫生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1-84.

[5]丁亚芬,黄丹丹,梁汉周,等.脑病变住院患者抑郁情绪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4,12(3):14.

第6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康复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12

AbstractPurpose:of the Essay:To discuss the functions of mental caring for curing those who have brain stoke.Approach:Divide 50 brain strok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with 25 persons in each.One is for experimental aim and the other is for contrast.Mental caring is applied to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ill be done separately.Result:After treatment, we obtain the index of their HAMDL(P

Key wordsBrain Stoke;Depression;Mental caring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它不仅延长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时间,而且降低了生存质量,增加了病死率。笔者研究了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患者5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4.5±7.5岁。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HAMD、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首次急性发病,并经CT或MP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②脑梗死或脑出血后急性期内出现抑郁;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总分≥18分[2]。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意识障碍、严重智能障碍或心、肝、肾等全身脏器病变者。

方法:对照组在常规脑血管药物治疗及康复理疗治疗基础上均给予氟西汀20mg,口服1次/日或帕罗西汀20mg,每日服用,试验组按计划联合心理康复护理。

系统化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患者信心。②加强健康教育:采取单独及集中教育方式,单独形式为护士每周对每个患者单独进行2次交流谈心,30分钟/次,集中形式为1个月在整个病区进行1次大讲座,时间1小时。教育内容:患者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危险因素、不良情绪的干预方法,心理疏导方式,指导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③加强机体功能锻炼:每天给患者按摩、理疗,做抬腿、行走训练。每日训练不少于1小时,上下午各1次,每次40分钟,并逐步由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④调动家属及社会的支持力量:护士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使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经常到医院来陪伴患者。⑤培养和恢复的自尊。⑥加强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疗程、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

评定方法: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评定。HAMD的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盲法评定,评定者不参加治疗。按照DarisJM的划界分,总分超过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可能为轻或中等度的抑郁;如

ADL的评定: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进行评定[3],总分为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100分为能够自理。

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用X±S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果

两组数据比较,P

讨论

脑卒中急性期及康复期均可发生抑郁,随着发病率的增高及发病的年龄化,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为40%~50%[4],是脑卒中后的一种情绪反应。所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康复护理,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抑郁状态。心理护理配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体现了患者ADL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34-135.

第7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影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73

脑卒中导致患者偏瘫处理不当可引起关节挛缩, 出现痉挛姿势等并发症和生活不能自理。本科对患者实施早期卧位及锻炼指导,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导致偏瘫患者, 男40例, 女40例, 年龄58~90岁, 平均年龄(62.5±9.2)岁;单瘫46例、偏瘫26例、截瘫8例;住院时间21~40 d, 平均住院时间30 d。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肢体瘫痪形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卧位及康复指导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早期卧位及锻炼指导, 具体如下。

1. 2. 1 仰卧位 在患者肩下放软枕预防肩下垂使肩关节向外展开, 肘关节及五指伸直掌心向下放在软枕上。在腿的外侧放大的靠垫使腿伸直防止腿外翻, 足与床尾之间放大的靠垫使足跟保持直立。

1. 2. 2 患侧卧位 上肢的患肩关节保持向外展,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掌心向上放在床上。患腿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放在软枕上, 健侧上肢可自然放置, 下肢屈弯。

1. 2. 3 康复健侧卧位 下肢的置放同患侧康复卧位, 不同的是患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 手掌按于胸前的床上, 为防止肩关节内收, 可在上臂胸之间垫枕头, 高度为10~15 cm, 让患手置于枕头上。

1. 2. 4 早期肢体锻练 先活动大关节再活动小关节, 如上肢的肩、肘、腕、指, 下肢的髋、膝、踝等被动活动。活动量由小到大, 时间由短到长。肩关节是上肢进行正常活动时最为重要的部分, 锻炼时患肢始终保持正确位置, 肩关节向外活动, 托起患肘向上缓慢充分抬高, 或让患者健侧手与患侧手双手十指交叉带动患肢向上抬起活动。髋关节是下肢康复的基础, 保持关节功能位时被动伸直屈曲锻炼。下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以及一些运动肌肉应加以按摩促进功能恢复[1]。每日用温水擦洗感觉障碍部位数次, 促进血液循环[2]。

1. 2. 5 后期肢体恢复训练 在肌肉关节锻炼有效后可练习坐起, 先在背部垫上被褥及枕头使头与躯干处于一条直线上, 患肩保持外旋, 手心向上, 髋关节下垫一枕头防止髋关节外旋并使膝关节微曲。先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练习坐起, 然后自己进行坐起练习, 坐稳后让患者慢慢坐床沿双下肢下垂练习活动, 练习站立和步行。先由别人扶着, 站稳后练习行走。行走时让患者手指伸开拇指向上, 分别扶着护士的躯干两侧, 护士两上臂夹着患者的双前臂, 扶着双髋部, 退右脚时让其迈左脚, 退左脚时让其迈右脚练习行走;也可握手行走, 护士的手与患者患侧手成握手位, 使其拇指在上保持肩关节外旋, 一手扶持其胸和臂, 伸直手腕, 分开五指, 尽量扩大手臂与其胸侧臂和上臂的接触面, 并让其伸直时靠近护士上臂, 使患者姿势正确, 慢慢行走。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锻炼, 每天练习捡豆子, 以作为手关节的锻炼。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法, 完全自理100分, 轻度依赖75~95分, 中度依赖50~70分, 重度依赖0~40分。自理能力=(完全自理+轻度依赖+中度依赖)/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独立自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中完全自理20例, 轻度依赖10例, 中度依赖7例, 重度依赖3例, 观察组自理能力92.5%;对照组中完全自理10例, 轻度依赖10例, 中度依赖9例, 重度依赖11例, 对照组自理能力72.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脑卒中导致患者偏瘫使其活动受限, 肢体如不给予及时合理的卧位和功能锻炼易使关节强直, 形成挛缩姿势。肢体的按摩锻炼能活跃神经代谢并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和肢体挛缩畸形。因此在保证患者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及时给予卧位指导和功能锻炼, 能够预防并发症发生为患者早日能自理生活提供重要保障。本文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楚继红.浅谈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0(10):918.

第8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经入院确诊治疗后,实施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患者。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36~81岁,男38例,女22例;其中心绞痛32例,心肌梗死后2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7例。对照组60例为同期住院后未能实施康复护理患者。经随机抽查问卷收集资料,两组基本资料与住院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实施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训练与护理;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饮食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等级划分:将生活质量分为3个方面12个小项,具体内容:①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工作情况、娱乐活动;②日常生活能力:睡眠与休息、生活自理、家务处理、日常活动;③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脾气性格、抑郁或焦虑障碍,记忆力、注意力。达到其中9~12项正常为好,5~8项正常为中,4项以下正常为差。

对冠心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的判断:根据患者对饮食、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过重、高血压、遗传、缺乏运动、情绪变化、服药知识等方面的情况,掌握9~12项为基本了解,5~8项为部分了解,4项以下为了解甚少。

结 果

经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使患者增强了配合治疗的信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气,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减少,使患者掌握并配合了规范的冠心病康复护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讨 论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1],即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在家自行康复锻练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练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患者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患者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患者修订运动方案,教会患者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柔韧性训练、作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2~3]。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的运动训练可增加转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逢锦波等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患者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患者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患者角色的适应[4]。

饮食的康复护理: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坚持以低盐、低脂为原则,心功能差的患者饮食中摄入食盐量≤2g/日,禁食咸菜、油条、酱等含盐多的食物,护士应该从感观上增加患者的食欲,如将各种颜色的蔬菜搭配或菜中加少许香油,让患者逐渐适应,并告知患者摄盐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由于摄盐过多导致患者的饮水,加重代谢负担,大量水潴留易引起水肿,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脂肪摄入不应超过3g/日,摄入脂肪过多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如何传授预防保健知识,教会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是护理工作应重视的问题。护士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提供的知识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骆柳丽[5]提出了3种教育方法:①计划性教育:护士按典型的教育制定教育方案,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宣教,这种方式适用住院时间较长者;②针对性教育:即针对患者的某种心态,护士给予有效指导,这是多数患者较为喜欢的方法;③问答式教育:即护士积累一些科普资料事理成册,让患者阅读并提出问题,由护士给予解答,这是文化层次较高患者比较适宜的方法。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是目前心脏病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理论到实践要求护理具备丰富的冠心病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知识;通过本研究观察发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后,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勇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经过规范合理的康复护理后,也减少了冠心病患者再次住院次数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蔡晓莲,廖建梅.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康复,2001,5(9):129.

2 梁英怡.冠心病的社区康复[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2):35-36.

3 庞妙玲,陈爱,袁小玲.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04,10(7):638-640.

第9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康复护理;生活自理;脑功能

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具有致残率高、恢复慢等特点,一旦发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其脑功能也会受损,因而后期的康复护理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改善和脑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主要对我院接受康复护理的脑血管患者预后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9月~2013年2月我社区医院康复科室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为57~75岁,平均为(62.3±8.9)岁;患者中患有脑出血的患者有16例,患有脑梗塞的患者有21例,患有脑溢血的患者有11例;患者在临床上意识均为清醒,多出现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1.2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具体包括:

1.2.1为患者量身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脑功能受损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计划,在康复方法的选择上,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康复方法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等。

1.2.2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肢体或语言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因而其心理状态往往较为低沉,加上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进程较慢,患者在康复期间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护理,让患者能够积极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并在家属的支持下积极接受护理人员为其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配合护理人员展开各种康复治疗[2]。

1.2.3肢体功能训练 由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因而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该尽早开始功能恢复训练,在早期可以在病床上开始早期功能训练,对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活动,注意活动时的幅度不宜过大,动作要轻柔。并且坚持每天对患者关节进行按摩,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患者进行康复期后可让患者开始逐步进行坐、立、走的功能训练,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肢体活动机能。

1.2.4语言功能训练 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该对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在一开始可以从简单的单音节和汉字开始,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对于出现失语症状的患者,则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来给予相应的指导,耐心帮助和等待患者发音。

1.2.5吞咽康复训练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症状的患者可以让其多进行吞咽训练,逐步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在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后,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脑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有39例患者在经过康复护理后能够自行站立和行走,有29例患者的的语言障碍明显减轻,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较好正常沟通,有42例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改善,能够自主进食。且在护理期间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案例。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3],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接受康复治疗来恢复相应功能。在临床上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可以分为急性期康复护理和慢性期康复护理。本文主要对慢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后,我院收治的48例患者在生活能力上均得到了一定恢复,患者的肢体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也说明患者的脑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在康复护理期间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这说明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为其制定了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并且为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因长期治疗不愈而产生的抑郁心理,争取到了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配合,从而间接增强了康复护理的效果。而对于出现肢体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则分别给予其肢体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以及吞咽康复训练,通过各项训练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有了极大改善,其中有39例患者经过肢体功能训练后能够自行站立和行走,而有29例患者的语言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与人正常进行沟通的目的。而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本组有42例患者在经过吞咽康复训练后,其能够自主进食,这些都说明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针对性地为其实施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脑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以及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付桂香.脑血管疾病所致功能障碍120例康复护理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6):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