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放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开放教育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放教育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放教育工作计划

第1篇:开放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生育 文明 计划生育

一、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

1、高等院校是人才密集的场所;教师员工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整体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且法制意识强。因而对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理解很深;具有正确的生育观,对一些传统的生育观有正确的理解,所以很少发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案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现对容易。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种现象;有少部分家庭由于某些原因不进行生育,做“丁克”家庭。

2、随着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及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在校大学生的计划生育工作成为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招生的年龄的放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育龄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因而高等院校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也有所改变;工作量也大量增加。在校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富有激情,同时,他们又缺少社会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的比例大幅增加,导致意外妊娠的比例增加,且大学生在学期间结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给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也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流动人口的复杂性及难度增加。随着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大量的社会企业涌入校园,由于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从事校园服务,所聘用的人员都是临时用工人员;员工的素质较低;且传统的生育观念较强;这就给高校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些员工的计划生育工作应实行双重管理,及他们户籍所在地政府仍然管理他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他们就业所在地的政府也要负责管理。但由于这部分人流动性较强;计划生育观念薄弱;出现了双重管理的盲区。

二、目前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教育工作亟待提高。计划生育工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生育工作相对容易;这容易造成对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难度的认识不足。例如:新的婚姻登记制度规定当事人凭身份证和户口本即可到民政部门进行婚姻登记;无需单位出具证明,这对计划生育部门及时了解有关人员婚姻状况和生育计划与进程带来不便;使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因此;宣传教育工作需及亟待提高。

2、外来务工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随着改革开放;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用人机制更加灵活;用工方式也变的多种多样。因此计划生育的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单一教师员工发展到学生;在发展到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对他们进行计划生育管理困难极大;从而形成计划生育工作的盲区。

3、专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人员较少;由于高等院校的特殊性;大部分学校把它放在某一部门进行兼职管理;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可以;但随着高校情况的变化;工作量的迅速增加;这种矛盾就更加明显;由于这些工作人员不是专职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大多数人员没有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因而在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偏差;给高校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没有专职的计划生育人员管理人员;大部分人员都是兼职的;不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因此;大部分高校计划生育档案没有建立护着不健全;且有信息残缺、个人资料不全、证明材料和手续不完备、材料失实等情况。这些计生档案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反映一个教职工的计生情况;影响了计生档案参考和凭证作用的发挥。

三、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对策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1、要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宣传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宣传工作要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不同的年龄对象、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状况;对计划生育知识了解不尽相同。因此,宣传工作也要针对情况进行,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方针;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对未婚的,生理和心理已经已经发育成熟的大学生提供包括性生理、性心理、解剖、性伦理、性道德避孕知识等方面的生殖健康教育;队在高校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要加强对他们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把他们纳入到学校计划生育管理体系之中;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使计划生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对已婚的教职员工;要进行正确的生育观教育;一方面对想生育的员工提供服务,倡导优生优育,一方面对不想生育的员工要摸清情况,我们提倡计划生育,但不是不让生育;应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对生育有困难的员工;要主动帮助他们;使计划生育工作充满人性化。同时,为了加强高校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还可以在各院系成立计划生育联络点;联络点不仅负责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的上传下达;还有肩负宣传的使命;扩大社会舆论覆盖面;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为学习和宣传的内容之一。在学生中还可以组织社团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2、依法做好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工作。各级领导及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使计划生育工作做到规范化和科学化。依法依章管理和服务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保证;要把学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与执行有关的地方性法规结合起来;完善学校的计划生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做到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依章管理,严格按程序办事;杜绝计划生育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加强高校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高校应把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首先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把计划生育档案工作做好;建立完善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高校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要贯《彻档案》法;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档案数据库。高校计划生育档案数据库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计划生育各项报表;教职员工计划生育情况表;新生儿情况表;育龄妇女情况表;已婚妇女情况登记表;结余情况表;女职工孕检情况登记表;人员调出调入情况表;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情况表;要保证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及更新的及时性,因为计划生育档案的完备性、科学性、准确性关系到学校的计划生育目标的完成情况,关系到教职员工切身利益和福利情况;如: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和保健品的发放;的发放;产妇享受产假;丈夫享受护假;六一儿童节福利发放;独生子女和无子女教职工一次性生活补贴等等。高校在收集整理计划生育档案过程中,一定要畅通信息渠道,计生、人事、后勤、教学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提供准确信息,并要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对于临时工计生档案的建立;一定要把好入口关;各个部门特别是后勤用工较多的部门;要认真检查他们的计生证明;详细询问你并登记计生情况和节育情况;逐个登记建档。对于有疑问的要与原单位;原籍地联系开展调查;建立详细的计生档案;以便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对于在校的学生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应由学工部牵头;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籍档案详细采集;对于特殊情况和有疑问的信息;要进行跟踪调查,反馈,核实。

4、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高校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日趋加重;各级领导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把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提到日式日程;设立专职的计划生育人员;加强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理论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5、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计划生育不仅仅是控制人口的问题;他还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调解人口数量、提升人口质量、控制人口结构,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服务和决策。因此,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每一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满足育龄人员的要求;使计划生育工作人性化;建立完善育龄职工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育龄职工的意愿和情况。定期开展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工作,对患有妇科病的女职工要及时治疗。定期开展计划生育知识讲座;开展有奖知识问答;提高职工积极参与的意识。在高校成立大学生性与健康咨询室;聘请在计划生育方面有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对大学生,教职工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生理的,心里的以及各种知识的咨询;答疑;为广大学生;教职工;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思想上,精神上的服务。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开创高校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2篇:开放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11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11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盘

在输液室设电视及dvd,每周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光盘内容以居民的需要为原则,做好播放记录、播放小结等。

4、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居民喜欢的健康知识竞赛,专干提前认真组织,设计试题、配备奖品,让居民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识。

5、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中心的3个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6、发挥取阅架的作用

中心大厅设健康教育取阅架,每月定期整理,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供居民免费索取。

(四)、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对辖区1%的人口科学规范的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知晓、技能掌握、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需求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健康教育专干主要负责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工作。

第3篇:开放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计划生育;宣传模式;分类;转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行为及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控制人口的艰巨性有增无减,另一方面优化控制人口的方式势在必行。在诸多方式中,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基点的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因此,探讨计划生育宣传模式及其转变是非常必要的。

一、计划生育宣传模式分类

计划生育宣传模式主要是指在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宣传方式。根据在宣传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目的和起到的不同作用,我们把计划生育宣传分为动员、教育、咨询三种方式。

动员:通过提供信息鼓励人们接受计划生育。例如宣传国情国策,使宣传对象懂得计划生育的意义。

教育:向那些已受过动员的人提供更系统的客观的信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并使其行为发生改变。例如办新婚学校,使宣传对象懂得婚育科学知识。

咨询:帮助特定的宣传对象分析问题和提供正确的信息,使其做出正确的决定。例如帮助育龄妇女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当然,在计划生育宣传活动中,动员、教育、咨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往往是以某种目的为主综合运用的。

根据我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发展过程,按照动员、教育、咨询等方式在各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活动的比重,试将计划生育宣传分为三种模式。

(一)发动模式。形成和发展于推行计划生育初期,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大动员,粗放式的教育,小咨询。

七十年代初,严重而紧迫的人口问题促使国家下决心把计划生育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一个十亿人口且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需要的是鼓动性极强的宣传模式。

1.声势浩大的动员。七十年代初,国务院51号文件《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中对宣传工作的要求是:“要宣传晚婚、计划生育的意义,树立晚婚、计划生育光荣的新风尚。”全国各地的计划生育宣传活动旨在创造“计划生育势在必行”的氛围;八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把计划生育宣传发动推向一个高潮。

2.粗放式的教育。实行计划生育初期,开始逐步深入开展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的教育,在全国推广山东省荣城县创造的计划生育“三为主”经验,有的省市开始对育龄人群进行分期教育。计划生育逐步深化,但总体来说还是散在的,不够系统的。

3.少量的咨询。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初期,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咨询工作还不能广泛地开展,往往是通过计划生育工作队来进行。

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计划生育工作既要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又要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安定团结”的要求。为了贯彻这一精神,国家计生委在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会议上明确“宣传服务是计划生育部门的重要任务,计划生育部门通过向群众讲解政策,解除疑点,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信息、提供咨询等等,来激发群众的觉悟,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根据这一精神,各地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经验,这时的宣传咨询工作,对于深入普及科普知识、帮助群众掌握和选择避孕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仍以思想动员为主。

(二)系统模式。计划生育家喻户晓之后开始这个模式不断完善,将一直至2005年左右,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大动员,系统教育,较为广泛的咨询;动员、教育、咨询的比重大致相同。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进入了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计划生育宣传的系统模式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形成、发展并将不断完善。

1.强化动员声势,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全国先后开展了规模浩大的“世界50亿”、“亚洲30亿”、“中国11亿”的人口日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人口形势的严峻,增强控制人口的紧迫感;九十年代初期,处在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峰顶。中共中央、国务院“计划生育已到了刻不容缓、非抓紧不可的地步”。发出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舆论宣传的通知》,要求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形成人人重视计划生育,人人为计划生育作贡献的局面。

2.系统的教育。1988年3月,国家计生委宣教司在辽宁铁岭市召开计划生育教育知识现场会,推广铁岭市和克山县对农民分期分班进行系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的经验,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开始系统教育模式。全国各地建立了党政领导负责的人口知识学校、育龄妇女学校、新婚学校等,还出版发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的规范教材,经常化的教育机制逐步形成。

3.逐步广泛的咨询。不少省已把“推行婚前检查制度,开展遗传咨询门诊”作为地方计划生育法规的内容;婚前检查、优生咨询工作已逐步由城市发展到农村。全国两万多个城市、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外,还普遍开展了避孕节育和优生咨询服务业务。广大计划生育人员经过不断培训,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们通过上门服务、药具随访等工作,与群众面对面地开展咨询工作,使群众不仅明白计划生育道理,而且掌握正确的避孕节育方法。

(三)交流模式。现在正在逐步过渡到这个模式,随着网络的普及,从国家计生委到地方计生部门都建立了相关网站,供人们了解、咨询相关知识,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广东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也在逐步完善。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小动员,深入的系统教育,大咨询。其教育将比第二模式的教育更加社会化;广泛、自觉、有效的面对面交流咨询活动将成为计划生育宣传的普遍方式。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妇女的生育水平将低于更替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逐步移向提高人口素质方面。随着生育政策的自然转换,计划生育的宣传模式也必须转向交流模式。

1.自然弱化的动员声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需要也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发动大规模的、运动式的宣传动员。

2.深化的系统教育。全民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在内容上更加深化,在方法和形式上更具有参与性,形成了正常运行的教育机制。

3.广泛、有效、自觉的咨询活动。所谓广泛主要指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越来越关注,这就决定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相关咨询服务。

所谓有效,是指由于计划生育咨询机构的不断发展,广大计生干部知识水平和咨询能力的不断提高,咨询的有效性将越来越强。

所谓自觉,是指随着咨询网络的增多,随着群众优生要求增强以及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空间增大都将改被动为主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上门咨询,寻找自己需要的科学方法和对策。

二、计划生育宣传与人口转变的关系

从计划生育宣传模式的产生、发展及转变,我们不难看出,计划生育宣传模式的转变与人口转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口转变决定宣传模式转变,宣传模式只有适应人口转变才能促进人口转变。

计划生育宣传的发动模式。适应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初期,要求人口由高增长迅速向低增长转变。在这一模式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有生命力的方式,就是层层算账对比活动,打动了亿万育龄群众的心。

计划生育宣传的系统模式。在计划生育进一步发展时期,一方面是严峻的人口形势,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对计划生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动员、教育、咨询并重的模式适应这个形势的要求,在这个模式期计划生育工作的显著特点是计划生育率不断提高。

计划生育宣传的交流模式。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质量越来越被关注,这就是第三模式所处的背景。这个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是,一方面人们能够较自由地选择避孕方法,另一方面仍然是计划外怀孕的减少。

总之,认识计划生育宣传模式形成、发展、转换的规律,把握时机,就能及时实现宣传模式转变,适应人口发展需要,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抓住时机,及时实现宣传模式的转变

处在交流模式时期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一方面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从严控制人口;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要求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知识和相关的咨询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完善和实现计划生育宣传的交流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不同需要,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人口文化宣传的积极性,也为人口计生工作赢得了群众基础,从而达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目的。

提高计划生育人员特别是基层计划生育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基层计划生育人员是直接面对广大育龄群众的,他们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直接影响着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的理解和认识,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第4篇:开放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21世纪以来,将儿童卷入犯罪或暴力事件的现象在日本社会层出不穷,如何保护儿童的安全与健康这一问题让日本政府如临大敌。不少学者和教育热心人士在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后,纷纷将矛头指向了区域教育的不作为。为了应对社会质疑,2006年5月,少子化责任大臣提议将文部科学省正在实施的“区域儿童教室推进事业”(地域子ども教室推進事業)与厚生劳动省正在实施的“放学后儿童健全育成事业”(放課後児童健全育成事業)合并组成新的“放学后儿童计划”(放課後子どもプラン)。[1]2007年3月,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共同发布了题为《关于促进“放学后儿童计划”的实施及相关部门、学校间的合作》的通告,同意创设“放学后儿童计划”,旨在为学生在放学后或节假日营造一个安全的、可以茁壮成长的活动环境。同月,两个部门再次联合发布了题为《关于放学后儿童计划推进事业的国库经费辅助》的通告,全面落实了实施该计划所需经费问题。2007年4月,“放学后儿童计划”正式开始实施。[2]此计划共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文部科学省主要负责推行“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②厚生劳动省主要负责推行“放学后儿童健全育成事业”(包括放学后儿童俱乐部、学童保育等)。由于两个计划的实施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所以其在推行过程中也各具侧重点。“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主要针对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儿童,由学校提供空余教室,吸收多方面的区域合力,为学生的学习、体育、文化活动等提供一定的支援,具体的活动方式由各地根据区域特色制定。[3]“放学后儿童健全育成事业”则仅针对年龄在10岁以下、由于家长的工作原因等无暇照看的儿童,旨在为这些儿童提供足够的娱乐和生活场地。[4]  

二、“放学后儿童计划”出台的背景与政策依据  

(一)“放学后儿童计划”出台的背景  

1.“一周五日工作制”的推行  

2002年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一周五日工作制”,这个表面看起来给予了工作者更多休息时间的政策,背后却蕴藏着不少的社会危机。首先,儿童在学校内的学习时间被极大地削减了。伴随着“宽松教育”的改革思想以及社会中普遍对学历社会的批判,日本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进行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中,重点对学生的学业压力、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内容等进行了革新,学生的学习时间本已在逐渐减少,加之“一周五日工作制”的实施,原本六天的学习不得不被压缩到五天进行,学校教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同时,“一周五日工作制”的推行使得儿童不得不增加与家人和社会接触的时间,这进一步加重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负担。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本应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各司其职,任何一方的偏废都将影响教育效果的达成。“一周五日工作制”的出现,对家庭、学校与社区间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区域教育的能力与效果已经势在必行。  

2.儿童在放学后独处的现象严重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男女平等的思想和政策已经开始在日本社会渗透,针对性别的歧视有所好转,女性开始按照自身所愿选择生活方式。自此,相当数量的日本女性不再安于担当家庭主妇,而是渴望在家庭和工作上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加之,20世纪末互联网革命的发端,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或可以由女性来担当,这使得参加工作的女性数量激增。[5]父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对孩子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是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照顾和教育孩子。  

日本学者明石要一等曾将儿童放学后的活动状况作为主题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参与调查的国家为德国、英国、法国、韩国与日本。在众多的统计数据中,一项名为“一周内儿童放学后独处天数统计”的调查将日本儿童放学后独处问题的严重性暴露无遗。此调查随机访问5国首都地区的儿童,仅就调查前一周的独处天数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日本儿童不存在独处现象的比例为45%,换言之,日本有超过半数的儿童在放学后面临着独处的问题,在参加调查的所有国家中,日本的状况最为严酷。  

3.安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逐渐减少  

近年来,日本社会中暴力或青少年涉毒等事件层出不穷,据日本警察厅发布的2013年度《警察白皮书》中所揭示的资料显示,近5年来的刑事犯罪数量虽然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是每年的发案数量仍然有15,000件左右,[7]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关于儿童安全问题的持续关注。学生在放学后直至家长下班的这段时间内,几乎是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如果不能利用某种手段加强对儿童的正确引导,儿童将可能走向歧途。给儿童创造一个优质、安全的生活环境,不仅可以保护学生不被暴力事件侵袭,同时更能将学生与不良事物分隔,避免儿童参与到违法事件中去。  

 

(二)“放学后儿童计划”出台的政策依据  

“放学后儿童计划”的出台可以在日本的几部基本法律中找到依据。第一,《儿童福祉法》规定,市町村等行政单位对于在小学就学的、未满10岁的儿童,应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同时,各地区应以培养心智健全的儿童为目标,联合社区内一切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力量,积极发展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社会服务活动或福祉事业。诸如儿童自立生活援助事业、放学后儿童健全发展事业等。第二,《社会福祉法》规定,在着力办好《儿童福祉法》中所规定的儿童自立生活援助事业、放学后儿童健全发展事业等长期计划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以培育儿童各方面能力为目的的短期支援计划。另外,该法还规定,对于儿童福祉设施的兴建要给予鼓励与支持,例如,助产设施、保育所、儿童福利设施、儿童家庭支援中心等。第三,《教育基本法》(新)规定,学校、家庭、社区内居民以及其他教育相关者,要自觉地履行自身所肩负的教育职责,为相互间的合作发展贡献力量。第四,《社会教育法》规定,在市町村政府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应该在放学后或节假日保持开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空间和活动场所。  

以上所阐述的法律为“放学后儿童计划”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放学后儿童计划”被作为加强家庭、学校与社区间合作,谋求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手段列入《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之中,这是一部将指引日本未来5~10年教育发展走向的重要文本,“放学后儿童计划”在其中的出现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其实施的必要性。  

三、“放学后儿童计划”的实施与现状  

自2007年开始,“放学后儿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良好的开展,无论是在东京、大阪等中心城市,还是在偏远的町村,“放学后儿童计划”均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手段履行着支持和提升区域教育力的职责。通过前文对“放学后儿童计划”概念的阐释可知,在“放学后儿童计划”的两部分组成中,“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作为文部科学省所主推的计划之一,受众更多,包括了全体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同时,其主要的服务宗旨也更多地指向学生的教育方面。因此,本文将着重以“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为例,并结合具体事例,对其实施现状进行详述。  

(一)实施概要  

基于众多教育病理现象的出现,日本学者不禁扪心自问:曾经设想的“为建设未来日本所培养的具有丰富心智、作风顽强的儿童”将如何成为现实?基于此,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青少年问题事件,同时,也为了日本未来的发展,“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要求各地联合社区内的可利用资源,活用学校的场地条件,为儿童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学习、安全生活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志愿者或教育热心人士可以为儿童提供学习、体验活动、体育、文艺等的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儿童搭建一个与社区内居民进行广泛交流的平台。在此过程中,对于儿童来说,通过与成人的积极互动,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会性、自主性,同时对于培养“丰富人性”也能够起到相当的作用。[8]  

在充分认识到“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等的作用后,日本政府于2007年开始推广这一计划,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不断地加强对该项目的支援与扶植力度,使得“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  

“放学后儿童计划”的开展既是应对社会现实所做出的反应,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步骤,“放学后儿童计划”的发展需要满足三个层面的理论意义。首先,“放学后儿童计划”是为了避免放学后的儿童与暴力事件发生关联,避免儿童因为无人看管而误入歧途或被不良分子利用,在此层面上,“放学后儿童计划”所要满足的第一个层次要素应为“安全”。其次,在儿童获得了“安全”这一基本满足之后,社会、学校还需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辅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场所”。这个“场所”应该包括学习场所、体育与文化活动场所、社会体验场所、交流场所、娱乐场所等含义,在此“场所”内,儿童不仅可以进行同龄人间的娱乐、互动,更可以开展代际间的交流与学习,同时也可以为社区提供一个向下一代传递区域文化与生活经验的机会。在此层面上,“放学后儿童计划”所要满足的第二个层次要素应为“场所”。[9]最后,“放学后儿童计划”在满足了儿童生活基本需要之后,同时又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放学后儿童计划”诞生的社会背景之一即为学校教育时间的缩短,“放学后儿童计划”的出现,可以很好地弥补学校教育无暇对儿童进行实践指导的缺陷,儿童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亲身验证,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儿童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对于提升学习兴趣也有着良好的促进效果。在此层面上,“放学后儿童计划”所要满足的第三个层次要素应为“学习”。[10]综上所述,“安全”、“场所”、“学习”既是“放学后儿童计划”所包含的三个层次要素,同时也是该计划所需要达成的基本目标。  

日本学者莲见元子等在2009年针对儿童放学后的生活状态这一问题,向负责实施“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的工作人员,例如:协理员(コーデイネーター)、指导员、安保人员以及志愿者等发放了113份问卷,以期对儿童放学后的生活状态与“放学后儿童教室”的实施效果进行质性研究。由于参与问卷回答的人员均为“放学后儿童教室”的参与者,故其结果的信度也较高。表2中所呈现的问题与答案即为此问卷的具体内容。  

通过分析表2所包含的问题和答案,不难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涉及“安全”要素的问题中(诸如问题6、问题8),持肯定答案的比率均在80%以上,可见,该计划的参与者对于“放学后儿童教室”的安全状况基本满意。第二,在涉及“场所”要素的问题中(诸如问题3、问题7、问题8),持肯定答案的比率在70%以上,这说明“放学后儿童教室”基本能够做到积极地提供合适的场地供儿童使用。第三,在涉及“学习”要素的问题中(诸如问题11),持肯定答案的比率在60%左右,这说明“放学后儿童教室”在引导儿童进行学习相关活动这一领域,相比于其他两个要素还有待加强。通过此番对比,不仅说明了“放学后儿童教室”在发展过程中正遵循着三个层次要素递进发展的模式,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如:儿童对于放学后的生活状态满意度有待提高、“放学后儿童教室”的普及度仍然无法惠及全体儿童、儿童在“放学后儿童教室”中很难自主决定游戏或学习活动等。  

(二)实施案例  

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所提出的“放学后儿童计划”为各地在解决儿童放学后的生活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基本策略,各地政府结合自身特点,实施适合本地区的“放学后儿童计划”。  

香川县高松市龟阜町位于该市的中心地带,此地区是濑户内海经济圈的核心区,经济、文化、住宅设施居多,是当地实施教育活动的核心区域。近年来,由于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连年增加,新兴的住宅区也不断拔地而起。基于以上原因,该地区可供教育活动利用的空间资源并不丰富。由于条件所限,该地区内公园的数量极少,街道上禁止进行任何球类游戏,高松市立龟阜小学规定在下午5时关闭校门,不再开放操场作为儿童游戏的场所。如何创设一个可供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为当地儿童提供安全、自由的活动场所已经迫在眉睫。  

 

龟阜町的“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②由此前就已经被正式开展起来的兴趣小组活动转型而成,活动由龟阜社区协议会主办,自2009年4月开始,选定每月的一个星期六在龟阜社区中心举行。2010年9月转而在星期四举行,地点则设在龟阜小学的操场与体育馆中。共有72名儿童报名参加了这项活动,③其中大部分为低年级的儿童。活动的具体执行由协理员、指导员、安保人员以及志愿者等负责。  

通过对龟阜町“放学后儿童教室”具体案例的观察,结合文部科学省对于“放学后儿童教室”的具体要求,可以将龟阜町“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的实施特点做一总结。第一,龟阜町根据本地区文教资源相对发达的特点,将大学生兴趣小组以及体育协会等组织引入“放学后儿童教室”之中,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第二,龟阜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是仅仅局限于给儿童创设一个简单的安全活动环境,而是尽可能多地为儿童提供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与成年人接触的机会,使得“放学后儿童教室”的具体活动更富教育性。第三,在活动设置上,龟阜町在满足儿童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又担负起了传承区域文化的责任,老年人为儿童们传授传统游戏的过程也是实施区域教育的过程,同时也镌刻着时展的印记。第四,由于“放学后儿童教室”的侧重点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学习场所,所以在活动中没有侧重儿童与家长互动这一内容,假设在周六的活动中加入学生与家长间的互动环节,欢迎家长不定期地参加到活动中来,则既能解决儿童安全成长的问题,同时也为丰富家庭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途径。第五,作为一项由社区主导的区域教育实践活动,“放学后儿童教室”在龟阜町的参与人数仍未达到广泛水平,更无法与经济发达城市媲美,然而,其所渗透出的以“区域”为基础的改革策略却深深植根于日本教育改革之中。  

四、“放学后儿童计划”的评价与展望  

透过“放学后儿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学后儿童教室”计划,可以看出日本政府为了儿童在放学后能够拥有安全的、良好的、有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可谓煞费苦心。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该计划也融入了上自文部科学省,下至每一个公民的心血与努力。但是,在“放学后儿童计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12]  

第一,“放学后儿童教室”与“放学后儿童健全育成事业”共同承担着为儿童在放学后提供优质生活场所的重任,但是由于两项计划分属于不同的机构掌控,双方在受益人群、具体实施模式以及终极目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在财政支持与资源分配等问题上也势必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与浪费。  

第二,“放学后儿童计划”是一项本着区域教育思想发展的事业,各地政府需要按照本地的实际组织该计划的实施方案。因此,“放学后儿童计划”的规模与效果都将因地区差异而受到影响。[13]欲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在经费和具体策略制定方面的支持,[14]同时也要结合本地实际自寻出路。如何吸引当地的居民参与到计划的实施过程,如何吸收当地的经济资本为计划的实施提供支持,如何创设更适合儿童发展与区域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等都将成为影响“放学后儿童计划”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综观“放学后儿童计划”的实施过程,协理员、指导员、安保人员以及志愿者等角色作为儿童安全的保护者和活动的引导者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儿童在尚未掌握足够生活技能的前提下,依靠成人辅助,既能够达到“放学后儿童计划”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可以在代际交流中掌握更多的社会知识。因此,正确地看待辅助人员的工作、对辅助人员在活动设计与活动执行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指导等就显得势在必行。辅助人员的组成可谓五花八门,既有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同时也有社区内的教育热心人士等。这些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衷度毋庸置疑,但是,即便是教师,在活动设计与创意或传递区域文化的技能上也有可能存在欠缺。[15]所以,文部科学省应该组织辅助人员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生活与学习需求,同时,也应该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专家教会辅助人员如何在放学后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上做到因地制宜、别具匠心。  

①表中所呈现的数字表示的内容为:答案为肯定或非常肯定的问卷数量的百分比。  

第5篇:开放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一、系统灌输法

系统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工作对象灌输科学的人口理论和邓小平人口思想、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和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系统灌输方法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对这一方法加以正确运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一,要坚持灌输内容的系统性。第二,灌输要加强引导,不能采取强制的武断方法。第三,系统灌输要与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三者结合起来,在灵活中增强效果。第四,灌输形式要多种多样,要根据工作对象的思想实际和阶段性的工作任务确定重点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民。第五,灌输要与对人的全面管理结合起来。

二、系列教育法

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系列化宣传教育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婚育善和人群的需要,把不同的宣传内容、方式、要求等相关项目,排列成一个网络图表,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人口知识、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知识和节育优生科学技术知识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教育,这种方法有许多好处:第一,可以确保宣传教育的系统化、程序化、规律化,具有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计划周密,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有利于把握全局,做到宣传教育经常化。第二,因人施教,按需施教,针对性强,宣传教育的效果好。第三,这种宣传教育的方法吸引力强,内容和形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能受到普遍的欢迎。同时,将宣传教育寓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当中,平易近人,感染力强,有昨于促使人养成一咱主动关心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节育优生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和习惯,有利于造成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心理环境,有利于生育观念的转变。

三、个别教育法

个别教育,是指针对不同工作对象的不同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采取不同的方式逐一解决的工作方法。为把个别教育方法灵活、巧妙地应用到新时期的工作中去,及时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个别教育要从细微入手,严格要求,及时解决问题。第二,正确处理好个别教育、共同教育、自我教育三者的关系。第三,个别教育要讲究艺术。第四,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要架起感情的桥梁。

四、有的放矢法

把宣传教育同计划生育的实际工作和具体措施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有的放矢的方法,针对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对象来进行。宣传教育最忌空对空,只有虚实结合,有的放矢,才能行之有效。

(1)必须密切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上级发下来的宣传材料,如果不管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只是照本宣科地向群众宣读一遍,效果就不一定好。

(2)认真研究,充分了解宣传对象的情况并且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教育,才能达到有的放矢。

(3)注意协调配合,发挥整体效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和其他工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只有密切协同,紧密配合,工作才能开展得好。

(4)要注意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那些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办几件实事,从一定意义上讲,宣传教育就是一种服务。各类咨询活动,计划生育科普系列讲座,知识竞赛,建立计划生育中心户,采取干部联系户制度,都是一些能寓服务于宣传教育之中,深受群众欢迎的办法。

五、社会宣传法

发动和利用社会力量全方位宣传教育的办法。计划生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计划处宣传教育部门应当组织和调集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关注计划生育工作的局面,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采用这一方法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主动积极地使用新闻媒介手段来开展工作。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者要开阔视野,扩大眼界,不要只想到自身的力量,要善于调集报纸、广播、电视、文化团体的力量,要学会一些新闻业务知识,积极向新闻单位投稿和提供信息。

(2)要同教育、卫生、司法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体建立密切联系,和他们交换意见,向他们反映情况。这样能够扩大计划生育的力量范围,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种方面,达到多渠道、多侧面、多层次的宣传效果,构成一个社会参加的计划生育宣传大网络。

(3)利用公共关系来促进工作开展。一是利用计划生育协会这一专业性社会团体来开展工作转正是要调动老党员、老干部、先进人物等社会知名人士来帮助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4)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积极开发领导层。充分利用县、乡村召开的各种工作会议,向各级干部、群众进行宣传,这种方法往往效果最佳。

(5)利报刊、简报、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六、典型引路法

典型引路法,就是通过真人真事向群众宣传,介绍情况,使群众明白道理,解除各种疑虑。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常常有一些人对宣传教育持种种不同态度或看法。因此,通过组织一些有过类似想法或看法的人年看思想上的共鸣,往往教育效果比较好。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所以在宣传教育中,要妥善抓住典型,事实说话,事实是最让

群众信服的。七、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是指依靠人们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自觉地接受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使自己的思想观点向良好方向发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自我教育中如何体现,怎样调节工作对象的自我完善功能,自我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的结合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自我教育要在共同教育中实现,共同教育以自我教育为基本方法。二是努力培养工作对象自我调整,自我开发的能力。三是正确处理好自我教育与组织教育的关系。

八、群众路线法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群众路线方法,就是指宣传教育工作方法取材于群众之员,在为群众的服务中形成自身的科学体系,然后运用于具体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接受检验

,指导工作。树立起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方法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群众第一的观点,把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放在头等地位,二是工作面向群众,面向实际,三是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唯一标准的观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计生工作的标准。

九、讨论说理法

讨论作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方法,就是有组织地就一定的政治、思想、理论、观点开展自由讨论,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讨论的过程是一个优胜劣汰过程。讨论的方法是一种民主的方法,它可以促使讨论者就某些问题提出看法,发表意见,达到提高认识目的的能力。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过程要要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法,二是讨论的突出问题,防止热闹一阵子不解决任何问题的情况发生,三是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

说理方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强有力的理论观点去说服工作对象,使其自觉地放弃不正确的思想,接受正确的思想,端正自己的行为。以理服人,重要的是坚持真

理,纠正错误,不能以势压人,用非理的方法去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第6篇:开放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划生育;药具;管理

从我国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对于基层服务站而言,需要面对的是农村人群重男轻女的思想,虽然在大力的宣传和教育下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依然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是导致计划生育服务实施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某种程度上来说,育龄期群众需要解决生理问题,但是对于计划生育药具又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因此造成了计划生育实施上的障碍,必须通过一些改进方针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如何能够从药具管理方面提高计划生育力度是目前我们工作中所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笔者就此进行了分析如下。

1 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中的问题

1.1 信息回馈问题 在以往农村人群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抵触性较强,使得工作很难顺利开展,但是随着近年来充分的宣传和教育,人们对于计划生育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计划生育药具的使用反感程度有所降低,已经开始逐渐配合工作,在解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意使用药具,从目前的宣传情况和调查情况来看,农村人口众多且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但是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下已经有所改善,逐渐开始使用药具,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农村人口较为分散,而且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造成了信息统计上的困难,加上药具管理方面的专职人员较少,很难准确的统计人群在药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汇总,而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一部分人群本来已经开始配合工作使用药具,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不再使用,这严重影响了计划生育的开展,而这些信息又不能及时的反馈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使得宣教工作没有能够及时开展,信息上的闭塞造成了工作上的严重阻碍。

1.2 缺乏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的缺乏不光表现在群众方面,同样也体现在工作人员身上。在受到全球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这就要求计划生育部门必须加大药具使用的宣传力度来避免非计划妊娠。但是这一工作很难到位,除了群众方面的淡漠,同时还包括了工作人员的重视不足。药具管理人员自身缺乏相关的知识,在药具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也并不到位,使得他们在药具管理方面存在有很大的问题,在药具提供和发放上都有着漏洞存在,在群众方面,既缺乏相关的重视,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再加上药具管理人员的疏忽都影响了计划生育的顺利开展。

1.3 缺乏保健意识 虽然就近年来的情况来看药具使用人员明显增多,但是限于自身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他们的保健意识往往十分缺乏,在药具的选择和使用方面都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不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正确、合适的药具,同时又觉得这方面属于个人隐私而不主动询问药具管理人员,长期以往对自身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而这些情况出现后往往会抗拒使用药具,这也是导致计划生育开展受阻的一方面原因。

1.4 工作人员缺乏 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点的人员并不充足,而且多数并不是专业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再加上进入岗位后并没有得到专门的培训和教育,仅仅只是凭借工作经验,理论知识严重缺乏,在遇到一些特况之后不能迅速、准确的做出处理,因此在药具管理方面存在有很大的问题,药具发放并没有针对性,在药具供应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够提供给育龄期群众以充足的药具,反而将药具提供给了一些不需要的人群,这就造成了药具的浪费。同时在避孕药具的选择方面不能向群众提供合理的指导,导致群众在使用方面出现不良反应从而产生抵触。

2 加强计划生育药具管理

2.1 加大药具使用相关知识的宣教力度 基层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往往由于规模较小,很难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因此上级部门必须予以重视,改善目前人手经费短缺的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帮助群众改变固化的思想,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教育,同时在药具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将药具免费发放的消息传达给群众,同时将一些健康讲座的时间、地点进行公布,鼓励群众参加,同时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措施带来的益处,让群众们更主动、愿意使用药具,响应计划生育号召[ 1 ]。

2.2 改善药具管理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药具管理主要包括采购、贮藏、发放以及回馈信息的统计等[2],在药物的采购方面应当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质量,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进行购入合格产品,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药具的保存应当在一个干燥、干净的环境中,确保药具不会出现变质、发霉等情况。在药具的发放上应当进行规范化管理,采用多种发放形式,包括设立固定发放点、自动领取以及入户发放等,确保在国家政策下有序进行。在发放药具的同时注意将群众的使用情况进行收录,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2.3 提高药具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和知识 药具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缺乏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3],因此必须加强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技能的培训和理论知识的补充,开展定期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在药具管理方面的新政策和新思想也应当及时予以传达,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便利,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好的向群众传达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到迅速、准确的解决或纠正。

2.4 规范药具管理制度 计划生育是关乎民生和国家发展的一项大计,因此必须予以重视,上级部门要确立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药具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能够有序、正常的进行,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条例》中提出的要求[4],以群众的利益为先,科学的进行计划生育知识的推广,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减少恶性事件的出现概率。

参考文献

[1]韩志芳.医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5(4):44-45.

[2]速存梅,叶汉风.出生缺陷的预防[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7,26(6):344-346.

第7篇:开放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项目;开放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0-02

一、引言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实际工程技术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但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存在着部分脱节。2010年教育部开展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旨在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使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的培养过程,高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浙江科技学院卓越计划开展情况

浙江科技学院作为第一批实施“卓越计划”的10所地方本科院校之一,以应用型工程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在大学教育阶段完成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和一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在相关行业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以及工程项目的实施、运行和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一线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采用的模式为“3+1”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完成工程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通过在企业1年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积累工程实际工作经验。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设计等6个专业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试点,2010年9月入校的这6个专业学生开始接受“卓越工程师”的锤炼。

三、浙江科技学院开放性实验开展情况

2007年6月,学校修订《浙江科技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施实验室全面开放的管理工作,并提供开放实验项目专项经费。开放的形式有实验室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内容开放、项目开放,其中,项目开放是实验室开放最重要、最有效的开放形式。2008年出台了《浙江科技学院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试行)》对开放实验教学进行工作量核算。2009年3月,根据校长办公会议决议“将开放性实验教学纳入2009年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务处将开放性实验教学统一纳入各专业的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通过实施开放实验项目模式四年多来,实验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多样化、实验的数量与参与的学生呈现出迅猛发展,共开出开放性实验1216项次,总学时39670学时,参加学生15667人项,实验人时数526925人时,投入实验经费103.03万元,为学生开辟了广泛的实践课堂,为教学多样化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教学手段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实现空间,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浙江科技学院基于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实验开展情况

1.开展基于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实验的必要性。卓越计划“3+1”模式改革后的3年课程教学虽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与工程应用的脱节造成缺乏实践和团队协作。因此需要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基于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作为3年课程教学的必要补充,有着重要意义。

2.开展基于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实验的相关政策保障。①项目立项时予以倾斜。教务处对开放性实验项目立项时特别强调了现实性原则,对项目选题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与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密切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一律给予立项。②项目教学工作量计算上予以倾斜。教务处对《浙江科技学院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对于基于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上比一般的普通实验增加30%。③学生学分管理上予以倾斜。教务处修订了《浙江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增加了对开放性实验的学分认定,对于参加基于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实验的学生都给予1个创新学分。

3.土木工程、工业设计专业开展基于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实验开展情况。①土木工程的学生特别需要培养现场工程师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借浙江科技学院实验大楼项目建造为契机,开出12个与实验大楼建造相关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实验大楼基础工程现场实验实训等12个现场实验实训项目),组织了142名学生参加这些基于实验大楼建设项目的开放性实验。通过这些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现场工程师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师引进苏泊尔等企业的企业课题,开展产品工业设计方面的开放性实验,近年来开出了:同步LED灯具类产品开发、工业设计草模制作、“苏泊尔”项目设计等8个为企业课题服务开放性实验。通过与企业合作,将这些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按照企业的时间及设计要求,由教师引导,让学生承接真实的设计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在此过程中,既培养教师的实战能力,又锻炼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卢艺舟老师指导的工业设计草模制作这一项目,参与这个项目的五十多名学生一共申请了外观专利一百多项。这些基于企业课题(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实验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搭建平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论与思考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基于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实验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应理顺开放性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我校工科专业应用型的特点和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作为背景,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通过这些开放性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更大范围和数量的此类实验的开出,不但需要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也需要教师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同时也是对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和服务社会,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这正是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的要求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2010-06-23).

http://news.省略/edu/2010-06/23/c_12253807.htm.

[2]汪木兰,周明虎,李建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15-19.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4]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50-52.

[5]陈天虹.基于项目实训的开放性实践案例分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2):140-143.

第8篇:开放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一、收费情况

学校认真落实收费公示制和教育收费承诺制,已经进行收费公示,公布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及举报电话。学校收费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做好一人一票,全部为电脑打印票据。学校无违规收费行为,国拨义务教育经费已到校。

二、开学准备及师生报到情况

教师到校情况:

我校教师于2月8日报到,上午8:30召开新学期教师会议,传达校长会精神。同时配齐教学必须设备,做好校园卫生工作。10日开展了报名注册工作,11日正式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全校应到教职工78人,病假4人,现实到教职工75人。绝大部分教师按时上班,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生到校情况:

三、教学用书及教学设备使用情况

校总务处提前与新华书店联系,安排后勤人员拖运、分发教材,保证了及时开学和上课。教学用书目前已基本发放到位,只有个别科目新华书店尚未到货,正在催收。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已发放到位,学生循环用书保管良好,正常循环。学校无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或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和其它学生用书现象;出版发行部门无擅自更换教科书版本、增加册数、扩大使用年级、强行搭配配套教辅、光盘、磁带等现象。

四、教学教学管理情况

计划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指南和保障。新学期伊始,学校以市教育局校长会精神和2014春工作要点为指导,制定了科学的、符合校情的工作计划,做好校长听课兼课计划,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工会、党支部、少先队各职能部门也在第一周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全体教师在认真转眼钻研教材、课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和所任其他工作的相关工作计划。各类计划已由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形成了定稿,本学期将紧紧围绕计划开展工作,注重过程落实,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为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更有益的成绩而起到领航作用。

按照部颁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教师分工到位,总课表、作息时间表、班级课表、课任教师课表已制定齐全。教师备课笔记已于2月8日发放,教师进行计划制定、进度安排和超周备课,安排于2月13日进行备课检查。全校教师已按课表正常上课,并进行作业批改、后进生辅导,认真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等活动。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已正常开展,活动课也已按课表上课。全体教师正按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强化过程落实。

五、安全工作

第9篇:开放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乡镇;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16-02

一、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逐步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全面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取得了良好的计划生育成效。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在贯彻并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宣传教育担负着告知任务,即向群众宣传人口计生的各项方针政策、优生优育、人口形势、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信息,为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奠定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宣传教育具有引导作用。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稳定低生育水平、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例高等问题,为了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使群众了解计划生育政策,转变群众婚姻和生育观念。所以,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要突出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广大群众支持计划生育工作,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

二、乡镇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计生宣教首位意识

在乡镇计划生育工作中,要确定宣传教育的首要地位,将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首先,树立计生宣教工作首位意识,增强各级领导对宣教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开展宣教工作配备充足的人、财、物资源。乡镇还应当定期给党政领导干部开设人口理论课,提高领导干部对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为开展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争取最大化的领导支持。其次,计生干部要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年终工作考核时应将宣传教育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计生部门要将宣传教育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再次,加强对宣教专业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不断提高宣教工作能力。

(二)运用多样化的宣教方法

乡镇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应运用多样化的宣教方法,提高宣教工作成效,进而强化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首先,针对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可编一些语言精练、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顺口溜或谚语,如“严禁非法查性别,人流引产凭证明”等。通过将计划生育中的一些专有名词、术语转化为群众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从而拉近宣教工作与群众的距离。其次,借助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宣传工作。如,积极组织“情系国策、共建和谐”,“世界人口日”等宣传活动;在“妇女节”组织计生医技人员在乡镇人群聚集的地方开展免费的计划生育咨询活动等。通过利用深入乡镇、家喻户晓的宣传方式,能够起到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宣传作用。再次,围绕当地风俗开展宣教工作,与民间艺术团体相互配合搭建计生宣教平台,如开展有关新农村、婚育新风等一系列的地方特色文艺节目,使计生政策深入人心,从而转变群众守旧的婚育观念。

(三)创新宣教方式

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宣传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使宣传教育满足新形势下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新需求。首先,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不仅要利用好宣传栏、宣传单、宣传册等方式,而且还要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走进单位、走进家庭,确保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其次,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力求做到人性化、温馨化。宣传教育部门可针对成年人、新婚夫妇、中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特点,制作专版、专题的宣传教育内容,增强宣传服务的针对性,使广大群众共同关注计划生育问题。再次,丰富宣传教育途径,构建多媒体网络教育平台,建立网络咨询中心,方便有条件的乡镇群众及时咨询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内容。

(四)丰富宣教内容

在乡镇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不断丰富宣传教育内容,使其更加符合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需求。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群确定不同层次的宣传内容,同时还要在宣传时强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助救助政策、部分计生家庭学生免费上学政策等相关政策、制度,使群众了解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的条件,以及办理程序,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服务。

(五)强化宣教职业化队伍建设

为了持续推进乡镇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必须加强计生宣教职业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宣教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加强宣教队伍专业化技能培训,增强宣教队伍谋宣传、会宣传、勤宣传的意识,使他们具备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其次,优化宣教队伍结构,全面考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术等因素,对宣教干部队伍和工作人员进行优化配置,积极吸收拥有丰富业务知识和较强业务技能的人员,力求打造服务型、学习型的基层计划生育宣教队伍。再次,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和有进有退的用人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宣传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和晋升机会;对工作态度消极,不能很好履行宣教职责的人员要予以转岗换岗,避免影响整体宣教工作的有序开展。

结论:

总而言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肩负着转变群众传统婚育观念的重任,必须突出宣传教育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对于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而言,要根据当地情况,运用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丰富最新、最切合实际的宣传教育内容,同时还要强化宣传教育职业化队伍建设,从而推动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持续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周明飞.基层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探索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6).

[2]陈建芬.新时期下农村计划生育宣教方式的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