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车辆安全风险分析精选(九篇)

车辆安全风险分析

第1篇: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车辆运行安全和风险评估技术的相关资料,分析和归纳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背景、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对空军部队车辆交通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以作为下一步空军部队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中危险源分析的参考依据。

1、引言

在"中国博鳌2006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交通安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大会研讨的结论是:一是从公共安全出发来设计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互渗相融新模式,一是从法治的角度来建设这种新模式。如果把风险管理理念上升到公共安全这个高度,用立法手段来精心培育这一理念,中国公众意识里的风险防范之弦就会绷得更紧一些,风险防范参与程度就会更高一些,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更小一些。

2、空军部队车辆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由众多定性元素和错综复杂的定量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可分为宏观因素(系统环境)和微观因素(系统内因素,即人、车、路)两个方面。交通系统宏观因素指的是整个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教育、人口素质和交通道德水平等方面。微观因素中,"人"是指驾驶人员、行人和骑自行车人;"车"是指各种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是指道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即道路环境)。道路交通系统内因素和外因素密不可分,人、车、路都是处于整个社会环境之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道路运输安全是由人-车-路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仅仅了解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各个因素在道路运输安全中的影响,对深入分析系统安全状况和进行系统安全评价是不够的。因为大多数事故都是由系统中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中两个以上的因素造成的。因此,必须在进行道路运输系统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子系统内部及子系统之间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明确各种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机理,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否则,就会造成分析的表面化和粗浅化,难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2.1驾驶员-车辆因素

车辆是汽车分队主要装备,实现分队驾驶员与车辆的最佳结合,才能推动运输战斗力迅速提升。对直接原因的分析表明,驾驶员对车辆操作不当和处置不及时导致交通事故分别占事故总数量的20.4%和17.2%。根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对交通事故的综合调查研究,对于9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来说,如果驾驶员能提前一秒钟采取应急措施,就能避免车祸,防患于未然。部队车辆管理工作是个动态系统,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军车驾驶员平时要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处在最佳状态就必须落实好车辆动用、车辆使用、车辆初驶、车辆封存、车辆启封、日常维护、车辆检查、车辆交接、车辆事故预防和"双红"评定等各项制度,规范好车辆使用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才能在行车中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2.2驾驶员-管理因素

对驾驶员的日常管理是汽车分队建设中根本性、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圆满完成各项运输任务的前提条件。严格管理,就能够促进驾驶员自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持汽车分队正常的工作和良好的秩序。如果对驾驶人员的管理教育不严格,把安全行车工作看作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操作问题,忽视对车勤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一些车勤人员就会作风散漫,纪律松驰,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3驾驶员-管理-车辆因素

管理的不严格,不恰当,致使驾驶员违纪私自驾车外出,心里有所顾忌,注意力不集中,遇到突况便处置不当,其中大多事故均是此综合因素引起。管理是保证,驾驶员是主体,车辆是物质基础。高素质的驾驶员有利于部队的管理和保持车辆的良好性能,严格的管理可以约束驾驶员的行为和保障车辆技术状态,车辆良好的性能可以缓解驾驶员和管理方面的压力。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事故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理就是处理好驾驶员、车辆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尽可能安全、畅通。要采取综合的办法,实施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治理,从驾驶员的选拔、训练、使用和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健全制度,提高队伍质量。抓住车辆使用的计划、派遣、运行管理、检查纠察等环节,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要求。从安全管理的全局出发,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定、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虑和整体筹划,通过其他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车辆安全工作的落实,以提高部队管理水平。

3、结论

车辆运行事故常常被视为一种局部和偶发现象,对事故的处理也大多是按照常规和经验采取处置,基本上处于被动应急、滞后管理的局面。运用风险管理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在准确评估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把发生事故的风险降低或规避。准确的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建立在正确的危险源识别上,详细客观的车辆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危险源识别提供了依据。随着人们对车辆交通事故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车辆交通事故过程的定量描述与分析。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动力学理论不断完善,小样本交通事件统计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更由于模糊数学的不断发展,定量分析方法中一些关键技术正逐步得到解决,定量分析方法正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篇: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煤层气;钻井;安全;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TE28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本文主要从煤层气钻井作业队维度,结合沁水盆地煤层气钻井作业实际,分析了该区域煤层气钻井作业从设备搬迁到完井整个周期,应重点关注的安全风险,对于现正在该区域从事煤层气钻井作业的单位和有意在该区域从事煤层气钻井作业的单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沁水盆地煤层气钻井作业关键风险分析

鉴于沁水盆地煤层气地层压力为欠负压,结合已完钻井未出现过井喷实际,因井底压力异常而造成井喷的风险,在这里不做重点分析。从煤层气钻井作业队维度,该区域煤层气钻井作业从设备搬迁到完井整个周期,应重点关注的安全风险如下:

1 设备搬迁

1.1 风险分析

伴随设备搬迁过程中井架拆放、装车、卸车、井架安装和起升作业产生的风险是煤层气钻井作业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的风险之首,尤其是其中的吊装作业和高空作业。

1.2 控制措施

设备搬迁前,由井队队长组织编写《搬迁方案》,由上级单位进行审核批准;搬迁前,井队队长主持召开搬迁动员会,将上级单位审核批准后的搬迁方案传达给全体作业人员,并形成会议记录;具体作业前,由各作业(装车、紧固、卸车等)负责人组织本班组作业人员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人在风险分析单上签字确认;参与吊装作业和高空作业人员申请冷工作业许可后方许进行作业;鉴于该区域吊装公司提供的钢丝索具不进行定期检验,且多为插接式,建议在确定搬家计划后,及时检查井队现场是否有足够且在有效检验期内的钢丝索具,若索具数量不足或超过有效期,及时向上级单位申请调配,吊装作业时,由井队提供索具;鉴于该区域吊装公司只提供吊车司机,起重工和司索指挥作业人员由井队人员担任,建议对井队作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每班选择几人)进行起重司索取证培训,吊装作业时,确保参与吊装作业人员为经正规培训取证人员。

2 临时用电

2.1 风险分析

鉴于人员触电事故可救的空间和时间都有限,结合在每次设备搬迁过程中均要进行电缆拆除和铺设,而在日常作业中也会因作业需求进行临时接电,因此对用电方面潜在的风险应特别关注。

2.2 控制措施

井队应配备专业电工(经培训取证,并具有实操经验),同时在各井队明确只有专业电工有资格进行接电作业的规章制度;由专业电工安装、校验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检验漏电保护装置的有效性。结合实际需求和实用性,为各井队配备电缆撑杆和埋管,避免电缆与人、物接触和被挂、碰的风险;为各井队配电柜配置隔离锁牌,严格执行电器作业上锁、挂牌制度。

3 交通运输

3.1 风险分析

该区域通往井场的道路路窄、多陡坡和急转弯,实际搬迁时,经常出现超高、超宽装载的现象;井队值班车辆(多为皮卡)司机更换较频繁,且个别司机驾龄较短,实际驾驶技能也较差,值班车辆在运输氧气、乙炔和液化气等危化品时安全防护意识较差。因此,交通运输方面的风险主要涉及搬家公司运输车辆和井队值班车辆,风险主要来源于路况、驾驶人员和装载物品。

3.2 控制措施

搬迁前,井队或井队上级单位安排专人提前带领运输车辆司机探路,结合路况、车长等因素,让运输车辆司机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需要改善路况的路段,提前与甲方沟通; 在《搬迁方案》中明确每一车的配重,严禁超重装载,具体装运时,结合运输车辆司机意见,合理摆放搬运物品,禁止超高、超宽装载;聘用井队值班车辆司机时,井队上级单位应审核司机的驾龄和驾驶史,并明确试用期,井队应向上级公司做好反馈,对于安全意识低和驾驶技能差的司机,及时进行更换;井队上级单位和井队应组织对涉及危化品运输的司机进行危化品运输安全培训教育;危化品运输时,严禁氧气与可燃气体(乙炔和液化气)混装,运输前,需确保气瓶盖好瓶帽,瓶体有减震圈且气瓶固定良好;严禁值班车辆司机以外人员驾驶值班车辆。

4 井场作业

4.1 风险分析

正常钻进过程中,从运输车辆往场地卸大件(套管等)和场地与钻台之间吊甩钻具是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风险相对较大的作业(起重吊装作业)。

4.2 控制措施

作业前由作业负责人组织本班组作业人员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人在风险分析单上签字确认;参与吊装作业人员申请冷工作业许可后方许进行作业;使用在有效检验期内的合格吊索具;确保参与吊装作业人员为经正规培训取证人员。吊钩防脱销是易损件,也是关键安全附件,现场应根据地锚、液压/风动小绞车等吊钩型号准备充足防脱销备件,吊装作业前进行认真检查,发现不符合及时更换。

5 应急支持

5.1 风险分析

煤层气井场与外界之间大多交通不便、通讯信号不良,紧急情况下向外界求助、向上级报告和向外运输均是需重点考虑的因素,加之当前大部分井队不能保证现场实时有值班车辆,应急机制和应急资源的完善是较急迫的事情。

5.2 控制措施

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对现场应急指导性较强的应急计划,考虑到环境、交通、通讯等状况的不同,应急计划在各井队之间是有差异性的,且搬迁至每个新井场前,各井队均应结合新井场医疗救助、交通、通讯等实际情况,对本井队应急计划进行更新,并经上级单位审核批准;对于没有手机信号的井场,必须保证有一辆值班车辆实时在现场;对于没有手机信号的井场,建议在井队现场确定一名应急通讯员,并对其进行应急培训教育,其职责为:应急情况下,迅速到达有信号地点向外界求助、向上级报告,并向现场传达上级有关指示;各井队应重视对值班车辆司机的应急教育,明确其应急职责,要求值班车辆司机在值班期间保持通讯畅通,现场组织演习时,为值班车辆司机分配角色并组织其积极参与;结合实际需求,为各井队配备一定数量的对讲机。

结语

结合当前沁水盆地各煤层气钻井作业队安全管理较差现状和煤层气钻井业务盈利空间较小的实际,建议各煤层气钻井业务单位和各煤层气钻井作业队当前实施安全管理的原则为:最低合理可行,最大限度安全;实施安全管理的策略为:关注重点风险,逐步铺开进行体系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吴超,陈勉,金衍.利用地震属性钻前预测井壁稳定性[J].石油钻探技术,2006(03).

第3篇: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信息流失、闲置

    (1)生产一线驾驶人员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通过问卷调查,生产一线驾驶员主要关心的是关于车辆保养、驾驶、安全和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问题,认为交通安全管理不是自己的职责,而是领导人员所要管的事情,因而对于他们所看到的、所闻到的、所接触到的瞬时即生即息的交通安全信息,即车辆运行、旅客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信息既没有进行收集、汇总,也没有及时向相应的管理人员反映,致使即生即息的交通安全信息从他们身边悄悄流失。(2)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高,没有认识、理解、体会到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基础管理工作中,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关注的是日常车辆机务组织工作与实施、驾驶资源配置、安全生产检查等低端事务,不善于观察、了解车辆运行、旅客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在管理评审工作中,缺乏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高端管理意识,不善于收集、汇总、疏理、分析已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没有识别到这些信息所能提供的资源及其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包括风险管理所需的基础资源、风险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风险动态及其管理所需的方法、措施、应急策划,造成大量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资源闲置无用。

    2风险管理的一般化、低端化,难以解决风险管理的深层次动态和高端问题

    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根据其自身素质及所掌握的道路客运交通风险信息,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处理日常的车辆机务工作组织与实施、驾驶资源配置、安全生产检查与教育等一般性、基础性管理事务。仅从常见风险的管理过程来讲,“国企”营运车辆发生道路客运交通事故后,先是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所识别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该学习、培训、教育的,该书面检讨、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的,“对号入座”进行处理。然后,根据交警部门所出具的事故裁定书,按照事故责任认定进行相应的赔偿和索赔。这样的风险管理呈一般化、低端化。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在处理一般性、基础性管理事务的过程中,遇到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的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情况时,难以识别其原生风险、次生风险和原生危害、次生危害的风险程度。仅从风险管理过程来讲,没有按照“国企”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的要求,不善于收集、分类、汇总车辆运行、旅客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没有运用常用统计技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未能从中识别出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的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未能掌握风险管理过程所形成的深层次动态和高端问题,包括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的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的辨别,原生风险、次生风险和原生危害、次生危害的识别,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的同一性、差异性,原生风险、次生风险和原生危害、次生危害的普遍性、特殊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未能实现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

    3解决的难度及障碍

    (1)尽管“国企”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基本按照制度规定和要求,妥善处理了每日次、每月次、每年次所发生的道路客运交通事故,但道路客运交通事故仍然要发生、重复发生,风险仍然存在,这似乎成为“规律”,是管理中的“老”障碍、风险管理的“老”难点。(2)根据考察,“国企”所组织的每日次、每月次、每年次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活动的评估基本停留在一般性总结的层面,缺乏风险评估所要求的事项,如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因此,其评估缺乏相应的科学分析和评价、策划及计划,未能识别影响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未能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策划和计划,缺乏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在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已充分显示了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活动评估的缺失。遇有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发生转移的情况时,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难以对其潜在性、直接性、间接性风险进行识别,无法准确判断其次生风险、次生危害的程度。为了平缓来自各方的压力,以损害“国企”为代价,在“妥善”处理每年次所要承担道路客运交通事故责任或非责任事故的连带责任之后,来年又要承担新一轮的道路客运交通事故责任或非责任事故的连带责任,成为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新的思想障碍,也成为新的风险管理难点。

    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

    1认真策划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所策划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要体现其适宜性、创新性。把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国企”整体管理战略、运营方针、质量目标和安全生产实践及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中,贯穿于“国企”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生产活动及管理的全过程。要在计划中明确其风险管理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根据各个管理岗位、职责、要求的不同,对安全生产的质量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要充分提供、利用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资源,从组织、实施、检查、监督、管理上满足应急机制的资源需求。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从单车安全驾驶到车属单位安全服务过程,从每个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到每个车属单位的安全管理,关注、监测、收集、记录各项安全活动过程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风险管理过程所反映的动态、变化、状况及其趋势,运用常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情景分析、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风险矩阵)收集、统计、汇总、分析、评估、反馈,全面把握和报告已知的风险,监控正在形成的风险,识别剩余的风险,预测未知的风险。要明确风险信息反馈的要求,按照职责要求,及时反馈到相关工作责任人。要明确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的持续改进。

    2夯实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基础管理

    根据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策划和计划的要求,结合安生生产及管理的实际,夯实基础管理,重点抓住每一次活动,重点关注每一个过程,重点落实每一件事项。认真抓管理细节,从细节中寻找所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从每一个细节开始。紧紧跟踪每一个细节过程,从细节管理的执行到落实,从细节管理的检查到监督,从细节管理的改进到评估,进行全过程控制。通过组织、实施、检查、监督、整改、评估及不断的持续改进,逐渐整合成为高度成熟的管理要素、管理动态、管理过程、管理规范、管理机制,形成能抵御、抗衡、降低甚至是可能消除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坚实基础。(1)关注文件化管理。把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国企”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根据风险偏好的可操作性、风险承受度的适宜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等三方面的要求,对风险管理文件编写进行设计、策划,包含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风险应急方案及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经过文件评审和批准,赋予相应的规定效力。通过文件控制规范,执行文件修改和更新的批准及文件的发放、使用、记录、修改、更新、报废、保存等程序管理。根据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的要求,对文件化管理进行细化、量化,制订、编写适宜各分(子)公司场所文件,对各项安全管理的子过程进行有效控制。(2)关注应急过程的管理。一是严格按照规范文件的要求,提供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及风险现场处理所需的各项资源,确保参与应急人员具备风险应急处理的素质,包括指挥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应急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根据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和风险应急方案等的要求,组织实施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包括常见风险、潜在风险所要求的各项应急处理。三是采取运用有效、应急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及技巧,组织实施、应急处理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四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及现场监控等方式,对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及分项子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获取监控信息。五是按照要求,对常见风险、潜在风险进行监控,收集、记录、汇总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时分析、分类、评估、反馈及应对风险信息。六是根据追踪所获取的风险信息,采取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不断进行改进。(3)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制定GPS系统、RNSS系统和车载3G系统实时监控管理制度。根据GPS、RNSS和车载3G系统等各项监控功能,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风险隐患(包括劫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超越经营班线运行、占道行驶及车辆运行状况等)进行提醒、警示、记录,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发生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抓拍,获取风险防范的客观证据。善于收集、汇总、分析、分类、反馈实时监控信息,为风险防范提供客观证据,抵御、抗衡、降低甚至消除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

第4篇: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汽车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一)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公消费问题进行了严格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维护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但也有少数人无视中央的三令五申,三公消费问题依然突出。下面本人就三公消费中的公务用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公务用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车私用现象还较普遍。目前还有少数单位的公务用车实际上是变成了私家车,无论吃一碗早点、还是上街买一小点东西,接送小孩上学、家属上下班都是开着公车,有的甚至在双休日、节假日开着公车游山逛水看风景、钓鱼,无论路有多滥,反正是公家的车辆,坏了有公家的费用维修。有些领导不但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外,还经常将车辆借给亲戚朋友用。

2、单位租车的现象正在增多。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单位公车管理的加强,有些单位领导因公车私用上报纸和接受纪委处理的事也并不鲜见。因此不少单位领导开始租用社会或企业的车辆来使用逃避了相关部门的监督,此举不仅增加了单位的开支也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3、挤占借用下级单位车辆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单位因车辆编制不够,无法购买公务用车时就借用下属单位的车辆,有的时间竟长达几年。下属单位的车辆被借出,严重影响了下属单位工作的开展,但由于是上级,又不敢对此提出异议,只好再去借或租用车辆,造成了新的问题。

4、公车上民牌的事也有所显露。随着公务用车管理的加强,有些单位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将单位车辆改成民用牌,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反正相关部门也没办法知道我这是公车。此类现象不仅影响恶劣,更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公车管理的几点对策

那么如何加强公车管理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

1、印制统一的公车标志。凡是公务用车全部印制统一的标志并注明单位名称,让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是公车还是私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不印制统一标志者,严格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从而让想用公车办私事者不敢用,不能用,不想用。

2、加大监管的力度。广播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公车管理制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定期不定期对景点、酒店、鱼塘和各种娱乐场所等进行抽查。如果确认是用公车办私事,开着公车游山逛水看风景休闲,钓鱼,打麻将,接送子女上学的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的现象。

3严格清查单位车辆。对各单位车辆进行排查,看是否存在租车或借车的情况,是否存在公车上民牌的情况。如发现有上述现象根据实际情况追究单位一把手的责任。

4.强化预算管理

解决公车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强化预算管理。从车辆购置、配备,到使用、维修、处理,要形成一整套统一严格的预算管理机制,将公车的购买和使用行为纳入严格刚性的政府预算管理之内。预算编制环节,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公车消费定额;预算审批环节,将各单位的公车购置费、交通费作为重点控制事项;预算执行环节,强化预算执行力度;预算评估和考核环节,要对预算执行单位花费、履行职责与花费的关系、公车消费是否保证了公共职责的实现等进行全面考核;预算公开上,人民有权提出质疑和建议。

5.引进外国先进管理经验

对于公车管理,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举措,如在每辆公车装上GPS系统,监督部门不定期地从GPS记录档案里抽查,如果发现公车驶向商业区、娱乐场所等非工作场所,便进行调查,发现属公用私用追究使用者的责任。

总之, 高效快捷的工作节奏没有车辆不行,领导干部需要到基层指导检查工作,与各个单位协调公共事议,处理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等等,没有车辆也不行。领导干部配车有利于工作,相信群众也可以理解,但如果领导干部把单位所配的车辆当成私家车,以车来显示身份,摆阔气、耍威风,那就失去了公车的真正作用。如果领导干部如果能放下面子,摆正位子,与群众打成一遍,同甘共苦,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更加深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敬,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更有利于单位的和谐建设和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

汽车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二)

推行车辆安全风险管理,可以预判和掌控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隐患,提前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卡控措施,规范职工作业标准,使每个作业环节有序可控,达到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走进车辆段检修车间,发现每名职工的手中多了一样安全法宝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这张卡塑料材质,如银行卡般大小,一面印着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要求、工作思路等内容,另一面以顺口溜形式印着岗位风险提示。现在每次上岗作业前,我们都要看一下风险卡,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作业标准化,注意安全。职工小梁说。制作安全风险提示卡是我局车辆系统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以来,路局车辆处、各车辆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科学研判风险项点,强化安全风险意识,狠抓安全过程控制,严格考核措施,深入推进车辆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使安全工作关口前移,有效预防了风险隐患。今年,我局车辆部门事故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 25%。

织大网风险因子无处遁形

车辆工作工种多、设备多、单独作业的人员多、室外作业多、技术含量高,如何针对这些特性,找准它的风险项点?今年年初,我局车辆系统多次组织召开客、货车安全风险管理研讨会,在明确安全风险管理意义、目标、工作思路的基础上,确立了三种办法相结合的风险研判法:自下而上法,即发动职工主动收集本岗位作业中容易引发事故的风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自上而下法,即由专业科室结合上级部门要求,对基层一线反馈的风险项点进行提炼和归纳;经验法,即从历年来车辆系统发生的较为突出的事故案例中找出具有共同性、倾向性的风险项点。

为充分调动一线职工参与风险研判的积极性,各车辆段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如南宁车辆段以识别准确、研判到位、措施完善 为标准,对职工排查出的风险源及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评比,一经采用,给予一定奖励。

为使风险研判科学、细致,南宁车辆段以电子181系统为平台,根据数据库统计数值,以风险总分=风险后果发生频率公式,对各项点的风险系数进行计算,将所有项点进一步细分为极度危险、比较危险、一般危险、较低危险四个等级,从而突出重点,抓住安全主要矛盾,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针对设备设施、外部环境、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可变性,我局车辆系统对风险源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安全问题数据库,加强日常安全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及时补充和完善安全风险项点,确保风险管理全覆盖。

抓落实风险隐患提前扼杀

光有好的管理理念,而没有具体的落实方法,那一切皆为空谈。

为使安全风险管理深入现场,我局车辆系统从一表、一册、一卡入手,让干部职工最直观地感受到风险管理就在身边。

记者在各车辆段采访时看到,每个车间、科室的墙上都挂有本部门的《风险管理项点及控制措施一览表》;每名干部手中都有一本与岗位相对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手册》,里面明确了岗位安全风险防控目标、控制等级、控制措施、量化要求、考核办法等项目,解决了管理干部防什么、怎么防的问题;每名职工手中则有一张岗位安全风险卡,明确指出了本岗位的安全风险点和控制措施,要求职工上岗作业前必须认真阅读,从而起到提醒、警示作用。为使表、卡、册等提示工具简明直观、实用有效,各单位创新制作方式方法。如南宁南车辆段湛江运用车间梳理出近年来的典型案例,由专人演示正确、错误两种作业方式,拍成对比图片进行展示,生动直观,职工喜闻乐见。在安全风险管理落实中,各车辆段狠抓过程控制,重点突出作业标准化建设,对重点工序、关键环节进行全面卡控;加强信息采集和流转,规定凡是上道工序不符合标准或未完成的,一律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柳州车辆段、南宁车辆段分别推行安全高压线管理和红线管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职工进行考核。

根据安全风险管理超前防范的特点,车辆系统充分发挥科技设备保安全的作用,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如采用TCDS系统对列车轴温进行监控,列车运行中一旦出现异常,TCDS系统监控员就能立即获取到轴温异常的车次、车号、车轴、列车运行位置、列车运行速度及轴温变化情况等数据,从而准确判断轴温故障,正确处理轴温问题;配置 TVDS监控设备,对客车走行部实行全面监控;在发电车配备烟火报警器,及时监控发电车烟火异常情况等。

为从源头消灭风险隐患,车辆系统建立故障溯源制度,一方面通过故障表象,向上查找并消除可能导致故障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向下检查并消除该故障可能对相关部件造成的危害。

第5篇: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主题词】技术性能 全方位管理 交通安全

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本质安全,因此及时了解车辆技术状况,能有助于我们发现车辆安全隐患,尽早采取对应措施予以排除。日常车辆管理中,我们一直坚持从影响车辆技术性能的人机环管等方面来对车辆进行全面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能水平。

为了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转,造就技术过硬、服务到位的操作维修队伍,合理的使用、精心的维护车辆,能延缓车辆各部件的老化。开展以提高技术素质为主题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工作,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技术水平,防止车辆的非正常损坏,是正确合理使用车辆的基础。

1.1“四懂”要求

要求驾驶员对车辆要做到懂结构、懂性能、懂原理、懂用途。对车辆各部分的组成和结构原理要做到心中有数,对重要部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要求要铭记于心。

1.2“三会”要求

会使用指熟悉车辆结构、性能和操作,正确地使用。会保养指会按图表的规定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无阻。会按规定进行一级保养,保持车辆干净整洁。会排除故障指能通过不正常的声音、温度和运转情况,发现车辆的异常状态,并能判定异常状态的部位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2养修并重,预防为主

车辆的维护保养是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有效手段,搞好车辆日常维护保养,能有效杜绝车辆管理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提高车辆完好率。

2.1车辆定期维护保养,所需更换。

由于车辆行驶路况和环境各不相同,因此维护周期就会有所区别。比如:同样是依维柯工程车换机油的周期规定为8000-12000公里,但在尘土厚、路况差得陕北地区,换油周期仅为5000-9000公里,有时甚至会更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三检的实际结果灵活掌握。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摸素车辆最佳维修周期,实现所需更换,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为了有效的利用最佳维修周期,开展预防维修,可建立“巡检、点检、专检”三层维护体系。即驾驶员每日出车前和保养时间对车辆进行巡检;维修人员对车辆关键部位定时定位点检,并对驾驶员发现的问题进行确认。“巡检、点检”通过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等传统手段对车辆的异响、异味等异常情况进行鉴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专检”,使用检测仪器对巡检、点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确认,从而形成最后的检修项目。

2.2车辆维护保养流程清晰

车辆日常检查环节:坚持车辆的回场检验,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一日三检制、管理人员的巡回检查制,关键部位的重点检查制度以及定期维护保养相关制度等,一律采用流程图的方式,让所有人员都知道车辆维护保养应怎样一步一步完成。

2.3车辆维护保养内容具体

加强车辆三级维护保养工作,按周期按内容认真搞好车辆维护保养作业。做好车辆日常维护保养,将提高车辆技术素质,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将“三检”作为驾驶员每日必须完成的日常性工作。坚持回场检验制,无回场检验合格证的车辆,坚决不得安排行车任务。回场检验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安全行车提供可靠保证。

3基础管理与风险管理并举

3.1夯实基础管理

3.1.1完善制度管理,提高车辆管理水平

完善的制度及强有力的执行是提升车辆管理水平的关键。为了保证制度的完善、执行的到位,应分别制定车辆调派、使用与维护保养、以及回场检验等车辆使用前、中、后三个时期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实施、检查表,将制度的执行标准化、规范化,保障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到位,从制度上对车辆使用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可提升车辆管理水平。

完善车辆档案管理。建立全面的车辆档案,包括维修中的经验与案例,这些可为后期维修和培训提供指导;建立关键部件更换档案,摸索更换周期,为预防维修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节约车辆的维修成本;对故障率较高的车辆,召开专题分析会,总结经验与不足,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现场车辆进行反复不断的跟踪调查,运用统计技术找出车辆各主要部位的更换及维修周期和工艺参数,并纳入车辆管理制度当中。通过这些基础工作的开展促使车辆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

3.1.2管理责任细分,实施全员管理

车辆管理工作的内容繁琐,涉及许多岗位和广大员工,只有建立起管理技术、专业维修和岗位操作人员都参加的全员车辆管理体系,实现专业管理和员工管理相结合,将车辆技术职责按照年初质量目标细分至各个岗位、每个个人身上,并严格考核;使“自上而下”的规范同“自下而上”的主动创造有机结合起来,从车辆技术管理的基础抓起,才能真正搞好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3.1.3车辆维护保养过程控制管理

车辆维护保养过程管理资料的建立,能为后期车辆技术状况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依据,能让我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找出车辆维修保养的规律。

车辆运转记录是进行车辆维护保养的依据,是了解车辆运行状态的基础资料来源,因此认真如实填写,可为寻找故障来源提供依据。

3.2车辆风险提示准确

车辆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存在风险也相对较多。如何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保证车辆技术性能完好,安全设施配备齐全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实行每月车辆性能评估和安全设施配备制度,从车辆的管用养修进行全方位评价。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解决。消除隐患对车况的威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削减了车辆风险。

我们的车辆经常行驶在沟壑纵横、险道不断、城市高速公路行驶区间多、安全通行能力差的矿区道路,周围经济相对落后,民众交通安全意识车等路况条件下,车辆行驶路况对车辆技术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就要求驾驶员根据不同路况合理选择行驶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要避免超速行驶,在山区道路上要注意谨慎慢行等等。

第6篇: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轨道交通;风险管理;RBS;WBS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50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制造业迅猛发展,并开始实施轨道交通制造的项目,但是由于轨道交通制造项目复杂、制造周期长、外部采购件多、国外供应商较多、横跨领域众多、技术要求高、标准各个国家不统一等情况。因此,项目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项目面对风险很大。如果风险管理,出现范围蔓延、采购拖期、非一致性质量成本较高等情况,都会阻碍制造进度,使成本超支。脆弱的风险管理将是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失败的致命原因。本文将主要介绍风险管理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1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构建风险管理环境的必要性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管理需要从风险管理出发,但目前很多大型企业仅将风险管理停留于表面,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作为一个大型复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首先应在项目管理部门创设风险管理环境,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项目相关干系人对风险的认知态度是创设风险管理环境的基础。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是在一定环境下运行的整体系统,风险管理也基于这个环境运行。风险管理的环境主要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文化氛围,其影响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组织结构。外部环境是为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利益干系人的认知、法律要求、政府要求、环保环境要求和风险管理过程具体细节等。因此不论是企业组织制定战略目标,还是计划的编制,风险的管理,都需要风险管理者先对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视,并努力构建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的风险管理环境。

一个项目管理者要构建风险管理环境,第一,应对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关键干系人进行风险方面的相关培训,在培训中多引用实际发生的风险案例,培养项目关键干系人的风险意识,使项目团队成员风险管理认知能力得到提高,这样降低了干系人对风险的抵触,获得干系人对风险管理的支持。第二,企业应设置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项目部内部应设置专职风险管理者。第三,企业要制定风险相关的规章制度、方针政策,使风险管理顺利进行。第四,对于风险外部环境,管理者要认真调查研究国际国内的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环保、技术、自然环境与竞争环境等,要利用企业的影响改变外部环境,使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降低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利用外部环境的有利影响。

2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管理规划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要注重环节管控,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启动前或刚开始启动时,进行风险管理规划。风险管理规划要从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全局、多角度进行管理,与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全生命周期业务链相结合,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依据,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合同、业主需求、干系人信息,项目管理计划中范围、进度及成本,项目章程中的制约因素、假设条件。

(2)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外部风险来源,当项目团队无法控制外部风险时,将对项目产生限制,这些限制对项目的结果产生消极的影响。

(3)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中组织的风险偏好、风险临界值、风险承受力,组织及项目能够接受风险的程度。

(4)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中风险数据库。如果没有风险数据库,需要企业构建信息化风险数据库;如果已构建风险数据库,需要结合过去发生的风险及风险应对措施来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在执行项目的风险,并从风险数据库总结规律、经验教训,为在执行项目提供预测、风险管理经验等。

(5)明确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规划,根据规划制订详细的行动方案。

(6)对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全生命周期或阶段进行整体规划,根据项目范围说明书、WBS、WBS词典规划风险管理范围,确认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工作可能产生的风险情况。

(7)重点管理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进度风险、范围风险、成本风险、质量风险、结构风险、重量风险、协调风险与业主变更风险。

(8)建立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管理模型,主要采用改进的CRM(持续风险管理)模型,内容包括:风险环境建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应对、风险有效性跟踪、风险控制与风险再评估。

(9)建立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知识库,规定风险评价基准、风险的角色与职责、风险模版、风险描述格式、风险术语及决策者所需级别,总结已发生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总结风险发生的规律,建立信息化风险管理模型,汇总风险触发条件及风险应对措施。

3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识别方法

(1)利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知识库,结合信息化系统,使原来发生过的风险自动关联新项目工作任务分解中的工作包,便于风险管理者对照过去发生的风险来预测新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2)构建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业务流程图,识别关键环节产生的风险。

(3)结合项目管理计划,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使项目干系人全部参与,整理干系人的风险意见,形成风险清单,以获得干系人对项目风险的全面了解。

(4)利用德尔菲法三大特点:匿名性、反馈性、统计性,让专家对风险清单进行判断,防止个人对风险偏激,并采取合理的初步风险应对措施。

4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分析方法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识别之后,利用风险分析的方法,明确风险清单上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度,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分析方法如下。

(1)根据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分类的不同,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分别进行评估分析。

(2)对同一类别的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产生的影响(利用风险评价基准)。

(3)将各个类别的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将高优先级的风险告知项目团队及关键干系人。

(4)项目风险管理者对高风险进行定量建模分析(可利用龙卷风图法、层析分析法等)。

(5)项目风险管理者组织关键干系人召开会议,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5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应对、跟踪、控制

(1)根据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优先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2)风险应对策略的主要原则: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产生的影响,认清车辆制造中风险发生的主体,获得干系人对风险管理的持续支持和参与。

(3)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高优先级风险尽量规避掉,如果规避不掉,就要采取应对措施来减轻,对于低优先级风险进行委外、分包、分担。对于未知的风险进行保险、时间预留和预算缓冲。

(4)利用风险跟踪矩阵对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风险进行跟踪,评估风险发生时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5)建立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风险管控体系,确定各个项目风险发生事件,实现风险管控专人负责,对风险监控信息进行反馈,风险管理者有能力判断风险是否已经解除并重新识别新风险。

6 结 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风险管理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应用必要性和具体应用层面,通过分析可知,风险管理才是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需要建立整个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这有利于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快速发展并与世界接轨。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国芳,邓冰.安全软件的持续风险管理模型(CRM)[J].计算机时代,2004(11).

第7篇: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铁路车辆;调车作业;风险研判;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U29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20-2

0 引言

铁路货车车辆系统大多车辆段调车作业受线路条件、设备设施、调车环境影响,调车作业安全风险隐患突出。调车作业效率直接影响铁路货车车辆段车辆检修生产效率,针对此种情况,对调车作业各种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研判,查找调车作业管理薄弱项点,制定可行的卡控措施,为铁路货车车辆系统、车辆段调车作业提供了参考方案建议。

1 货车车辆段调车安全风险研判

1.1 作业线路安全风险

①调车作业线路短。铁路货车车辆系统车辆段段内轨道线路普遍较短,容车数量不足,线路短、容车数量不足直接导致了调车作业钩数多、作业量大的问题,作业量大必然带来安全风险隐患倍增。②调车线路坡度大。货车车辆段内线路条件差,部分轨道线路坡度大,对停留车防溜要求高,货车车辆防溜采取不当必定造成车辆溜逸,尤其以大风、雨雪天气更为突出,对检修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形成巨大威胁。③轨道线路结构老化。货车车辆段内轨道线路大多自建段起修设,定期地检修与维护保养不到位,轨道线路“病患”多,部分货车车辆段内线路仍然使用木枕木,枕木腐朽、断裂,钢轨道钉松动脱落,道岔轨尖磨损等严重的线路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调车作业通过线路隐患处时,可能导致车辆脱轨,在调车作业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2 设备设施安全风险

①手动道岔较多。货车车辆段内多采用手动道岔,调车作业过程中,每一钩作业均需要至少扳动开通一次道岔,遇有线路短,交叉多的情况,单钩作业需要开通道岔多,错开道岔导致机车车辆错进及挤道岔的安全风险隐患突出。②无作业信号机。货车车辆段内无专用调车作业信号机,作业时,线路的开通均由调车员及司机确认,长时间的作业,人员作业精力下降,尤其夜间对道岔信号的开通确认不到位,调车安全风险巨大。③调车机非专业。货车车辆段调车作业采用的调车机大多为轨道车(马力车),并非铁路车务系统采用的专用调车机,马力机车自重轻,加之段内调车作业不连接制动风管及段内线路坡度大,在调车作业过程中,仅靠马力车制动力进行制动,制动距离长,安全隐患大。

1.3人身安全风险隐患

①调车员教育培训不足。货车车辆系统车辆段调车员多数并非调车作业专业作业人员,而是从其他岗位转岗作业人员,在转岗后教育培训不足,对调车作业专业知识匮乏,对调车作业其中的安全风险点不清,人员素质不达标。②调车作业速度控制。各货车车辆段对调车作业牵引、推进的速度要求掌握不统一,为追求调车作业效率,刻意提高调车作业速度,尤其在库内调车作业速度过快对库内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形成极大威胁,在尽头线上调车时,调车作业速度过快易造成冲出土挡。③登高作业安全风险。受线路短及线路容车数量少影响,货车车辆段每日调车作业量大,以太原铁路局货车车辆段为例,日平均调车作业85钩,作业人员车辆防溜登高紧固人力制动机频繁,人身安全隐患突出。④钩挡作业安全风险。调车作业量大,调车员进入钩挡使用铁鞋、调整钩位及紧固人力制动机作业时,若调车作业指挥不当,车辆移动,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问题。⑤调车机进库安全风险。调车机进车辆检修库取送车辆,库内作业人员多,轨道线路间距窄,天车、叉车、手推车同时作业,安全风险隐患突出。

2 货车车辆段调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对调车作业人身安全卡控、作业标准落实、车辆防溜风险进行了深入研判,并结合铁路总公司调车作业、车辆防溜事故针对性地进行排查,对货车车辆段调车作业采取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有:

2.1 管理控制措施

①完善规章制度办法。根据铁路总公司调车作业相关规章制度办法,完善站段调车作业相关规章制度办法及卡控措施,结合站段调车作业实际,细化安全风险卡控点。②合理安排调车人员。根据调车作业人员身体状况、年龄结构,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对年龄大、身体状况差的人员安排至不扒乘车辆的调车岗位,卡控人身安全风险。③强化作业过程控制。各级调车作业管理骨干加强对调车作业的过程控制,加强对关键时间段调车作业的卡控与指导,规范作业程序,强化调车作业管理。

2.2 作业控制措施

①控制调车作业速度。结合总公司、各路局规章制度办法,提出站段调车作业速度要求,针对线路坡度、线路长度等因素,合理控制调车作业速度。②落实道岔开通确认。严格要求调车员(扳道员)在开通道岔时执行“一看、二扳、三确认、四显示(汇报)”程序和标准用语,确保调车作业道岔开通信号的正确性。③严格执行要道还道。非集中区调车作业要严格执行“要道还道”制度,要道要由近而远、还道要由远而近,要道还道人员必须在确认道岔后方可还道,确保调车作业进路开通正确。④钩挡作业语音互控。调车员钩挡作业时,要严格互控,调车作业使用平调设备的,要使用平调加锁、语音互控,未使用平调设备的,在钩挡作业时,要与调车司机保持语音互控,卡控钩挡作业人身安全。⑤控制调车连挂速度。在调车作业连挂车辆时,要严格控制速度,推进车辆时正确显示推进车距,便于司机掌控调车作业速度,防止连挂时“射箭”问题发生。⑥严格调车鸣笛回示。调车作业司机要严格落实指令信号鸣笛回示,对调车长发出信号后要及时回复,在调车指令不清等情况下,要果断采取停车措施,卡控调车作业安全风险。⑦严格车辆防溜交接制度。在调车作业过程中,调车员进入钩挡采取防溜措施、撤除防溜措施时,严格使用平调设备语音互控汇报车辆防溜情况,防止忘撤除铁鞋造成的调车安全隐患问题;并且在班组交接班时对现场车辆防溜情况进行交接,正确交接现场铁鞋使用情况,规范车辆防溜铁鞋的管理。

2.3 设备控制措施

①使用调车联控设备。调车作业采用平面无线调车灯显设备,一是卡控了调车作业人员进入钩挡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隐患,在调车员进入钩挡前加锁,调车机则不能启动,卡控了调车员人身安全风险;二是调车作业过程中,调车员可以利用平调设备控制机车进行紧急停车,卡控了调车作业过程殊情况下的安全风险。②使用激光射线防护带。在检修库内调车时,在股道两侧尽头安装了激光射线,调车作业进入时,开启激光射线并伴随有语音安全提示,采用激光射线防护调车作业,要求调车作业过程中,非调车人员禁止穿越射线,卡控了非调车人员的人身安全。③使用声光警报器。在道口、车辆检修库前进行调车作业时,推进作业尾部第一辆车前方安装声光警报器,提醒、警示前方人员,卡控了道口调车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

3 相关建议

3.1 增加设备设施投入

调车作业企业应加强对调车作业设备设施的投入,尤其突出对线路养护,调车作业信号、道岔,安全防护装置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卡控调车作业人身安全、作业安全风险。

3.2 加强作业人员培训

因铁路货车车辆系统站段调车作业人员专业性不强,要加强对调车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作业人员技术业务水平及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并加强调车员人身安全警示教育,提高调车员人身安全自保意识。

3.3 调车员队伍年轻化

因调车员扒乘车辆、钩挡作业、登高作业等因素,调车作业安全风险大,合理安排调车人员,尽量安排年轻人员从事调车作业岗位,控制调车作业人身安全风险。

3.4 研判调车安全风险点

针对线路条件、作业模式、人员结构进行安全风险动态研判,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超前预警,严格要求调车员落实作业标准,规范调车作业管理,提高调车作业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3.5 加强调车专业指导

针对调车员技术业务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要采取交叉学习的方式提高调车作业管控水平,委派业务骨干学习铁路车务系统调车作业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人员调车作业业技术务素质及管理水平,有效指导现场调车作业。

参 考 文 献

第8篇: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油田 交通 运输

一、油田交通运输面临的主要问题

油田交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油田的安全管理部门不是地方职能部门,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掌控油区的安全状况,而只是管理油田运输队伍,没有权利和职责管理个体运输户和外地进出的车辆及行人,而当地交警没有进驻油田行使职权,油田居住人口以及区域面积范围的增加,最主要的是机动车辆的大量增加,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油田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使得他们的安全管理跟不上。目前还只是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往往也只能是停留在一些常规的业务上,因此,各类车辆不按规定停车,使得其他车辆无法通行特别是在一些交叉路口,这类现象尤为突出,造成油田交通秩序零乱,影响了油田交通安全。

油田运输量加大所带来的难度。外部市场的扩大,车辆往来更加频繁,加大了车辆运行风险,油田采出难度的加大,需要增加作业、钻井等工作量,从而增加了油区内交通运输的工作量,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油田交通运输驾驶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运输人员,这就增加了一些驾龄低、经验少的驾驶人员的驾驶比例。同时,对于运输车驾驶员在安全教育、事故处理方面没有进行的充分的教育和培训,根本无法顾及油田交通安全的预防理,致使油田个别司机违纪违章、有章不循、开快车、闯红灯等,使得违章事故频发。另外驾驶人员工作量无形中的加大,也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车辆与道路的HSE管理

车辆主要分为普通车辆和特种车辆,与普通车辆相比,特种车辆更值得我们关注,油田企业常用到的工程作业车辆有:随车起重运输车、试井车、采油车、洗井清腊车、锅炉车、绞车、井架车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有:油罐车、酸罐车、液化气罐车等。HSE管理人员要详细记录下每辆车的各项信息,比如油罐车,要记录下该车运输介质的理化性质、运输安全要点、应急处置信息,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维护及检查(检验)要求。

此外,车辆的不安全状态也是HSE管理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要依据油田企业需求特点,围绕提高车辆使用和管理工作,结合车辆检测设备和控制设备,完成对特种车辆安全性能的识别,影响行车安全的车辆技术状况涉及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部件。因此HSE管理人员要对以上信息做出风险评估,将各项信息打分,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机动车辆要严格执行“一日三检”制度,驾驶员要认真填写“一日三检”记录,及时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确保车辆的可靠性。HSE管理人员负责每月对机动车辆的车况检查一次,对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车辆,按照保修计划进行维修,保证车

辆性能良好。车辆除了按时完成日检、月检外,还应该进行定期维修、季度检验和机动车总检,并且保存相应的记录,以备日后查询。

道路的HSE管理道路是交通系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油田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道路环境主要以野外和荒漠为主,包括无人区。道路路基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受各种自然环境影响十分显著,主要的几种灾害有边坡滑塌,路基沉陷,道路损毁。HSE管理人员要经常抽查野外道路,记录道路的各项信息,包括道路的附属设施,如标志、标牌是否醒目、齐全;护坡、排水系统、桥梁、涵洞等附属建筑物是否完善,有无损毁。对道路的基本状况要进行风险评估,将各项信息打分,并制定风险防治措施。在油田企业的范围内,HSE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修缮损毁严重的道路,加固完善已有的防护设施,并更换污损严重的标志、标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路况档案,记录下历年来道路的使用情况,以及毁损程度,便于做出风险评估与危害防治。

三、建立油田交通安全运行机制的意义

鉴于油田交通安全运行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油田交通安全环境,对于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建立油田交通安全运行机制,应该以预防为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彻底从源头上消灭造成事故的因素。

油田交通事故频发,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大量财产损失。油田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而要想保障交通安全,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所以,增强油田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实现对运输过程中不同环节实时、动态、全面、有效的管理,并加强油田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同社区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现实有效的跨区域、跨部门的管理模式,对油田交通安全现状的有效改善、切实提高油田交通安全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四、结语

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油田交通安全运行机制管理力度,对从事交通运输的驾驶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及政策法规的培训,无疑也是改善油田交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油田交通主要承担着油田后勤保障、生产建设、勘探开发等任务,由于油田面广、线长、点多等特点,使油田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着较大困难。近几年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以油田安全建设为主线,加强交通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及车辆驾驶员的自身素质,合理使用 GPS 监控系统,严格车辆日常交通检查及车辆服务商管理,从根本上杜绝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针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对于油田区域造成的安全隐患,对于油田内部私家车的管理也不容忽视,通过社区图片宣传栏及车辆管理部门定期在社区讲座等形式,对私家车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从而提高油田的交通安全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庄明科,白海峰,谢晓非.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3

[2]白云,石京.北京市驾驶行为与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

[3]杜金本,王岳峰,李秀田.关于企业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2008

[4]徐伟东,刘桂琴,崔文彩.防御性驾驶安全手册[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9

[5]王晓勇,常彦荣.道路路基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甘肃科技,2010

[6] 万智民,张益民.现代油田企业安全与环保标准体系[J].当代石油石化,2006

[7] 陈立海,申晓莉.谈油田HSE体系管理[J].安全,2009

第9篇: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道路障碍物;行车安全;危险程度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逐渐增加,行车安全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逐步由被动安全过渡到主动安全的阶段。主动安全技术,则是通过预先的防范措施,比如说碰撞、预警保护来避免事故发生[1]。研究发现,若驾驶员能够早1s意识到事故危险而采取相应措施,则可以避免大部分的交通事故[2]。目前,提高智能车的道路交通安全性,环境感知传感器的应用是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3]。文献 提出基于驾驶行为及意图的主动安全技术,利用车辆运行状态和环境信息,分析识别和预测驾驶行为及意图,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相应的预警。文献 建立了车间纵向相对距离控制模型的二维模型。

实际交通运行环境下,驾驶员自身特性、道路上运行的车辆以及时刻变化的道路、天气条件共同影响着车辆的行车安全。在城市道路中,前方的占道施工、路面的大型障碍物、突然减速慢性或者随意靠边停放的车辆都会构成一个危险而复杂的交通环境,造成的交通影响较大,给正常驾驶带来威胁,容易诱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成为城市道路的瓶颈路段。通过研究道路上静止障碍物给行车安全带来的影响,计算行车风险,为智能车辆安全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1 行车安全区域的概念

车辆行驶到道路上,人-车-路构成的交通环境共同复杂作用,影响着驾驶员的行车安全。驾驶员特性与其他车辆的特性时刻变动,难以定量测量,而道路条件及周边环境可以通过路面附着度率、坡度等参数表达,环境因素则包括可视度和天气条件。

行车安全领域是指在诸多交通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以车辆为中心形成的一块区域,用以衡量各类交通因素综合作用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影响。当车辆行驶在道路环境条件不佳,或者周围有高速变道、超车、突然停车车辆,此时已经已经存在的威胁程度超过了行车安全区域的边界值,即可能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险,可发出预警信号,促使驾驶员改变驾驶行为,保证行车。行车安全区域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本文着重研究路面出现的静止障碍物及道路条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区域。

路面静止障碍物包括突然路边停靠的车辆、占道施工、路面废弃物等,属于潜在的行车安全隐患,当驾驶员视野习惯驾驶条件时,突然出现的路面障碍物会对驾驶员造成惊吓,不同的驾驶员感知-决策-处理能力不同,反应时间也有所差异,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当驾驶员处于跟驰状态时,前方车辆的突然减速,使得两车相对速度迅速减少,此时可将前车视为静止障碍物,当两车距离小于行车安全区域边界值时,车内智能安全辅助系统立刻做出预警提示,提示驾驶员改变操作行为,通过减速或者变道行驶,有效避免追尾或擦挂情况,保证行车安全。

2 行车安全影响模型

2.1 基本概念与假设

路面静止的障碍物可以视为交通环境的一部分,但是其在道路上不移动的状态给行车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当运行车辆与静止对象发生碰撞时,静止对象的质量、角度等因素决定着危险程度。现做出几点假设如下:

1)碰撞严重程度与静止对象的质量、形状相关联,“计算质量”越大在,造成的碰撞损伤越厉害。“计算质量”并非单指对象的物理重量,而是由速度、重量、路面附着度、坡度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虚拟质量。

2)行驶车辆与静止对象的距离越小,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程度也越高。然而危险程度与距离并非线性相关,随着距离减小,危险程度迅速增加,因此,在本文假设危险程度随距离的减小呈指数增长。

3)在危险程度随距离减少而呈指数增长的过程中,不考虑行驶车辆靠近静止对象的方向对危险程度的影响作用。

路面条件同样与行车风险度相关联,道路条件越恶劣,行车的危险程度越高。然而,道路上静止的障碍物造成的行车威胁主要源于环境的可视性,可视性越差,越不容易察觉到道路上的静止障碍物,难以做出及时反应,行车风险随之增加。

2.2 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用以表示行驶车辆与静止对象的位置、距离等,设静止对象在道路上位置为 ,则道路静止障碍物对行车安全影响模型如下:

(1)

其中, 为对象 在所处道路环境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轴表示道路方向, 轴表示垂直于道路方向;

静止对象 的质心坐标为 ;

为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 为大于0的常数;

为对象 的虚拟质量;

为点 处的道路环境参数;

的值越大,说明对静止对象对周边造成的潜在威胁越大, 的方向和 的方向一致。

例如一辆停放在路面的车辆,其对周边造成的潜在危险程度逐渐增大,潜在危险区域的中心即车辆的停放位置,伤害程度趋于无穷大,则表明当车辆接近中心点时,必然会发生碰撞,产生危险;随着两者距离的增加,区域内的危险强度逐渐降低,距离越远,危险越小。当距离增加到一定大时,即车辆与静止对象相隔较远时,此时静止的对象对车辆不存在威胁。

2.3 虚拟质量的确定

不管是移动还是静止的车辆,都会对道路上正 常行驶的车辆产生潜在的威胁,而这些对象的重量、位置、速度等因素决定潜在威胁程度的大小,本文将所有这些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提出“虚拟质量”的定义,其公式表达如下: (2)

其中, 为运动或静止对象 的虚拟质量;

为对象 的真实物理质量;

表示对象 的车辆类型;

、 为常量;

为对象 的速度;

因此,对象 可以表示静止或者运动的车辆。虚拟质量 可用于衡量对象 对行驶车辆造成的潜在威胁程度,即行驶车辆与对象 之间发生碰撞的时造成的损失程度, 由真实的物理质量 、车辆类型 、以及速度 共同决定, 越大,损失程度越大。同种车型的车辆,物理质量越大、速度越快,虚拟质量则越大,造成的潜在危险程度越高,碰撞时损失程度也越高。因此,同等物理质量与速度的情况下,可能碰撞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对象的类型,车辆与行人之间的碰撞损害程度远大于车辆与车辆之间的碰撞。

2.4 道路条件影响因素

道路交通影响着行车安全,恶劣的道路及天气条件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道路环境包括道路线性、曲率、坡度、可视性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行车安全,用 表示,对象 所处的位置 的环境影响因素 可表示为:

(3)

其中, 表示可视度;

表示道路附着度;

表示道路曲率, 表示道路坡度;

、 为小于0的常数;

、 为大于0的常数; 分别表示可视度、道路附着度、曲率、坡度的平均值。

当对象 时静止不动时,其道路环境影响因素可表示为: 。

3 模型示例

假设在某一车道上,后一辆车跟随前一辆车行驶,行至某一点处,前车突然减速行驶,并打算靠路边停车,此时后车驾驶员需要立刻做出判断,在减速的同时观察周边情况,进行变道行驶,运用上述模型对该情况如图1所示进行分析。

图1 跟车模型示意图

跟随车辆1的车速为 ,减速后的前车2车速为 ,两车之间距离为 ,车辆2对车辆1形成行车安全影响区域,影响区的中心为车辆2所处位置,即越靠近车辆2越危险,两车发生碰撞时造成的危险程度最高。

随着距离 的减少和相对速度 的增加,影响程度迅速增大,表明危险程度增加,得出的结果满足于实际情况和本文的模型设计。

4 结论

本文就路面静止障碍物对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行车安全影响模型,相比于现有的行车安全评价模型,该模型可需更少的参数即可确定行车安全的影响范围,可运用在跟车行驶情况下,为完善智能驾驶的安全辅助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的工作将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更多例如交通标志、车道标志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研究该模型中参数的确定,减少计算误差;3)利用不同的位置场景证明本模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世界卫生组织. 道路交通伤害世界报告[R].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4.

[2] 周智.基于激光雷达的智能车主动安全算法与模型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2:8-9.

[3] 张建辉,黄茂三.汽车防撞雷达概述[J].汽车世界,2000,(6):16-18.

[4] Herpel T,Lauer C,German R,et al.Multi-sensor data fusion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C].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nsing Technology.Tainan ,Taiwan,2008:2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