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第1篇: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一)财务风险表现一:资金筹措、分配不合理。

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原材料占用资金多;钢铁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需求大,所以资金筹措和合理分配资金,是决定钢铁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两大因素决定了钢铁行业资金需求巨大。资金筹资渠道的错误、融资成本控制的不得当以及资金的分配的不合理都会给企业财务造成风险。

(二)财务风险表现二:生产成本上涨和产品销售价格下跌。

随着国家在环保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钢铁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也在提高,使得产品生产成本不降反升,而且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水资源成本的提高、物流成本的提高,制约钢铁生产成本降低的因素在增加。钢铁行业生产成本面临着上涨和产品销售价格下跌是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但反之,由于产能过剩,企业过度竞争,使得钢铁产品销售价格不断降低,产品销售价格都出现了较大的降幅,产品降价和盈利能力降低是钢铁行业面临的重大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表现三: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

钢铁企业目前最大的风险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由此引起的政策风险是当前钢铁业的主要风险。目前国家在控制钢铁产能过剩手段上,采取核准制和名单制,企业在做投资计划前,应充分研究国家产业政策,避免踩到政策地雷。产能过剩使企业产品滞销、价格下跌、库存增加、盈利能力下降,致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生产地与产品需求地不匹配,造成过度竞争、物流成本增加;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产品仍需进口,大众产品过度竞争、消耗能源。为避免企业出现上述财务风险,企业在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国家的政策引导,充分考虑目前行业产能布局、产品结构的合理研发储备,避免投资的政策风险。

二、加强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与对策

(一)寻求多样化的筹资来源和方式。

近年来,我国银行系统贷款门槛不断提高,条件更加苛刻。为了分散财务风险、控制财务费用,形成企业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钢铁企业需要寻求更多的筹资渠道。在筹资活动中,应根据不同筹资渠道,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保证公司经营所需的资本规模和结构。

(二)精简投资优质化规模产品。

当前在价格低迷、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的情况下,钢铁企业就不应再沿用过去的增加产量、扩张能力、用规模效益和市场效益实现增收的传统办法过度追求钢铁产量的单纯规模扩张。尽量做到审慎投资、合理控制投资规模。

(二)降低原燃料成本增大上游产业投资。

由于钢铁企业自身没有矿山,所以生产所需的铁矿石等原燃料需要从国内外市场购买,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状况及供应价格的变化将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及生产成本。钢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钢材的生产成本和钢材的品种质量。其中,钢铁原料成本在钢铁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原料供应是我国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将与独立与自我控制相关性显著的变量引入回归分析中。调整R平方值表明这些因素对独立与自我控制的解释力为86.0%。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将与外在报酬相关性显著的变量引入回归分析中。调整R平方值表明这些因素对外在报酬的解释力为86.3%。

(三)家庭背景与创业动机实证分析。

(1)经济资本与创业动机。

1)经济资本与内在报酬动机。

经济资本与内在报酬的相关系数为0.858,回归系数为0.260,p<0.05(回归系数显著)。相关数值为正数,这表明经济资本与内在报酬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也就是说经济条件越好,个体对内在报酬的需求就越强烈。

2)经济资本与独立与自我控制动机。

经济资本与独立自主的相关系数为0.859,回归系数为0.271,p<0.05(回归系数显著)。相关数值为正数,这表明经济资本与独立自主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也就是说经济条件越好,个体对独立与自我控制的需求就越强烈。

3)经济资本与外在报酬动机。

经济资本与外在报酬的相关系数为-0.868,回归系数为-0.310,p<0.05(回归系数显著)。相关数值为负数,这表明经济资本与外在报酬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也就是说家庭经济条件越差,个体对于创业带来的外在报酬需求越强烈。

(2)社会资本与创业动机。

1)社会资本与内在报酬动机

社会资本与内在报酬的相关系数为0.901,回归系数为0.392,p<0.05(回归系数显著)。相关数值为正数,这表明社会资本与内在报酬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也就是说拥有越好的社会资本,个体对内在报酬的需要就越强烈。

2)社会资本独立与自我控制动机。

社会资本与独立自主的相关系数为0.899,回归系数为0.387,p<0.05(回归系数显著)。相关数值为正数,这表明社会资本与独立自主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也就是说社会资本越好的个体,对独立与自我控制的需求越强烈。3)社会资本与外在报酬动机。社会资本与独立自主的相关系数为-0.896,回归系数为-0.348,p<0.05(回归系数显著。相关数值为负数,这表明社会资本与外在报酬呈负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也就是说家庭社会资本越差的个体,对外在报酬的需求越强烈。

(3)文化资本与创业动机。

1)文化资本与内在报酬动机。

文化资本与独立自主的相关系数为0.880,回归系数为0.339,p<0.05(回归系数显著。相关数值为正数,这表明文化资本与内在报酬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也就是说家庭文化资本越好的个体,对内在报酬的需求越强烈。

2)文化资本与独立与自我控制动机。

文化资本与独立自主的相关系数为0.878,回归系数为0.331,p<0.05(回归系数显著。相关数值为正数,这表明文化资本与独立自主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也就是说家庭文化资本越好的个体,对独立与自我控制的需求越强烈。

3)文化资本与外在报酬动机。

文化资本与独立自主的相关系数为-0.878,回归系数为-0.334,p<0.05(回归系数显著。相关数值为负数,这表明文化资本与外在报酬呈负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也就是说个体家庭文化资本越差,个体对外在报酬的需求越强烈。这样来自低文化资本家庭的子女就自然缺少了好的机会,则他们就需要通过自己获得个体生活的保障。

三、结论

第2篇: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关键字】创造价值,增长率角度,财务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24-02

引言

1、EVA相关概念。 EVA (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企业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其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传统的会计方法是以利息费用的形式反映债务融资成本,但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在会计报表上,投资者的权益资本投入对公司来说是无成本的。EVA相对传统的会计利润而言,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注重资本费用,也不仅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利息),同时也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即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一样是有成本,要付出代价的。当EVA>0时,公司创造价值;当EVA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经营利润-资本成本×投资资本

=(税后营业利润/投资资本-资本成本)×投资资本

=(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投资资本

2、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因素。投资资本回报率,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由投资活动与营运活动决定;资本成本方面是反映权益投资人与债务人的期望值,由两方期望与资本结构决定。

一、公司股份近三年EVA指标及价值分析

1、某钢铁公司股份2005年―2007年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详细数据请见附表)

上表的计算中,对权益成本Ks,我们采取计算钢铁行业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做为行业要求的权益成本。钢铁企业样本的选取,按净资产收益率排序后,每隔固定数额,简单随机抽样,挑选了五家获利能力不同、规模不同、产品不同的企业,使其尽大化地体现行业特征,力争有高度的代表。

2、 评价某钢铁公司股份是否创造价值。只有ROE高于权益资本成本时才能创造价值,才具有赚钱的能力,否则企业则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由上表的计算看出,某钢铁公司股份三年来,EVA远远大于零,说明公司是创造价值的。

二、公司股份增长能力分析

1、可持续增长率概念:可持续增长率是在不发行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前提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限制销售增长的是资产,限制资产增长的是资金来源。在不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情况下(即平衡增长),限制资产增长的是股东权益增长率,有以下公式: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本期增加/期初股东权益

=本期净利×本期收益留存率/期初股东权益

=期初权益资本净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本期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2、增长率与筹资需求关系。在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资本结构、股利支付率不变并且不增发和不回购股份的情况下:首先是销售增长率超过可持续增长率时企业会出现现金短缺,一般这种情况下,企业为高速增长。这里的现金短缺, 是指在当前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下产生的现金,不足以支持销售增长。其次是销售增长率低于可持续增长率时企业会出现现金剩余,一般这种情况下,企业为缓慢增长,这里的现金剩余, 是指在当前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下产生的现金,剩余现金需要投资于创造价值的项目(扩大或上新项目),或者还给股东。再次是销售增长率等于可持续增长率时企业会出现现金平衡。一般这种情况下,企业表现为均衡增长,这里的现金平衡, 是指在当前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下产生的现金,与销售增长的需要可以平衡,很多时候是一种理论上的状态。

3、某钢铁公司股份可持续增长能力计算分析

2005年―2007年可持续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如下: 单位:万元

4、2005年至2007年某钢铁公司股份是否缺现金。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5年可持续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为负数“-54.52%”,公司处于十分缺钱状态;2006年可持续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为 “2.19%”,表明公司不缺少现金;2007年可持续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为负数“-13.88%”,表明公司又处于缺少现金的财务状况。

三、某钢铁公司股份财务战略建议

1、基于创造价值与现金缺余的判断。综合以上两方面分析,我们得出:2005年度,某钢铁公司股份创造价值,但公司十分缺少增长所需现金,公司处于增值型现金严重短缺的发展阶段;2006年度,某钢铁公司股份创造价值,公司扭转缺少现金的窘境,现金略有节余;2007年度,某钢铁公司股份创造价值,但公司经上游资源收购和投资等扩张,又面临很缺现金的财务阶段。

2、某钢铁公司股份价值创造/增长率矩阵

备注:2005年初股东权益数:1740605.53万元,近3年总股本均703800万股。

2005年处于第一象限,某钢铁公司股份创造价值,但现金严重地短缺;

2006年处于第二象限,某钢铁公司股份依然创造价值,现金开始略有盈余;

2007年处于第一象限,某钢铁公司股份创造价值,但现金再次出现短缺。

3、财务战略选择

2008年度财务战略:2007年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5.29%,公司以发展中缺少现金,建议策略如下:首先提高销售利润率,具体结合产品需求旺盛,是继续提高销售价格, 2008年2月28日,某钢铁公司股份每吨提高了热轧,优碳、低合金300元;冷轧每吨提600元,硅钢每吨上调1700元。其次向银行短期融资,发挥财务杠杆优势,我们注意到,2007年底公司短期借款余额99,452.78万元,公司已经向银行借款,2008年3月底,短期借款余额增长到882,138.60万元,增加了382,685.82万元。再次提高存货周转率,2007年底该指标已经降低为1.27倍,需大力消化库存量,应收帐款周转率已经降低为55.4,下降一倍多,年末应收帐款多达4.76亿元,需要加快收款。

结束语

EVA,它是衡量我们的投资是否真正赚钱的一个重要标志。EVA的特点,就是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即投资收益中必须扣除别处投资的机会成本。否则,就不算真正赚钱。EVA已经成为一些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经营能力进行分析的标准,所以上市公司在做财务战略时基本都把EVA做为一个重点考虑指标。本文通过用EVA为标准对国内某钢铁上市公司财务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财务战略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杰.财务报表分析及风险防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2]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第3篇: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 套期保值会计; 钢铁企业

一、引言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有着战略性的意义。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受上游铁矿石价格、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剧烈,使钢铁企业不能稳定获利。从2012年我国钢铁企业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来看,国内钢铁行业的效益大幅下滑,钢铁行业处于高成本、低利润的运行态势。因此,钢铁企业迫切需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从而规避原材料及产品的价格风险。套期保值业务的产生与发展,对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2006年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出台为钢铁企业应用套期保值会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及实践指导。2009年我国期货市场推出了线材、螺纹钢期货品种,为钢铁企业套期保值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操作平台。经过4年多时间,钢铁企业是否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开展套期业务的企业实际效果如何?是否认真贯彻了套期会计准则的要求?为此,本文通过分析2009―2012年钢铁行业板块共计34家上市公司年报及其公告,希望能依据其提供的财务报告获得相关信息,并对相关问题找寻答案。

二、钢铁企业套期保值业务应用情况

(一)钢铁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积极性不强

截至2013年4月中旬,钢铁行业板块的34家上市公司均公布了其2012年年报,从其年报内容来看,34家上市公司中只有物产中拓(000906)、三钢闽光(002110)、华菱钢铁(000932)、新兴铸管(000778)、韶钢松山(000717)、广日股份(600894)、凌钢股份(600231)、重庆钢铁(60100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有意愿通过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来规避价格风险,占比23.53%,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考虑将套期保值列为其风险管理的业务范围。

(二)钢铁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规范性不够

目前期货交易采取的是保证金方式,保证金交易的杠杆作用不仅使盈利放大,也能使亏损放大。因此,投资者可能由于风险控制失当,造成较大损失,这就要求参与期货交易的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建立起有效的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加以执行。从34家上市公司公布的公告来看,只有物产中拓、华菱钢铁、三钢闽光、凌钢股份制定了较为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仅占公司总数的11.76%。即使那些在年报中公开表露愿意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司中,也只有半数制定了本公司的套期保值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可见公司对套期保值业务的风险意识不够,缺乏有效的操作规范。

(三)钢铁企业真正涉猎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数量不多

从公布的年报信息来看,34家上市公司中只有重庆钢铁、华菱钢铁、物产中拓、三钢闽光4家公布了参与套期保值交易业务的相关信息,占公司总数的11.76%。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四)钢铁企业运用套期保值业务的手段不全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钢铁企业需要规避的风险种类主要有钢材价格风险、进口铁矿石汇率风险、借款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从表1中可以看出,4家上市公司有3家针对商品价格风险进行套期保值,1家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说明钢铁企业最关注的是商品价格风险。目前企业可采用的套期工具品种较多,如期货、期权、远期合约、互换等。从表1中反映的情况来看,每家公司都只选择了一种套期工具,而不是同时采用多种套期工具,套期类型多为公允价值套期,且均属于传统套期保值手段,说明钢铁企业套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锁定企业销售成本或原材料成本。随着我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程度加强,会越来越多地面临外汇风险、汇率风险,这就需要企业采用更多有效的套期保值手段来规避此类风险。

三、钢铁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一)多数钢铁企业没有使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

查阅了2009―2012年钢铁行业板块共计34家上市公司年报资料,在年报中公开披露其应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情况的钢铁企业及披露信息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反映的情况可以获知,34家上市公司中,虽然有4家在年报中明确披露其参与了套期保值业务,但只有2家对采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情况作了具体阐述,另外2家未明确披露是否采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未明确披露是否采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是指这些公司只是在财务报表附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部分作了如下阐述:本财务报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然而对公司套期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却并不提及。其中华菱钢铁在2010至2012年年报中均说明公司进行的钢材期货交易为套期保值交易,同时在阐述公司衍生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时均宣布与上一报告期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一致,然而在该公司2009年年报中只是初次提出将开展境内钢材期货业务,并没有关于套期保值会计政策内容的任何说明;重庆钢铁则是将其为规避偿还美元贷款及利息支出的外汇风险而与银行签订的远期外汇合同列入了金融工具的会计政策说明之中,而不是在套期会计政策中说明。遵循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比较规范的公司应属三钢闽光,其在年报阐述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中详细说明了套期会计具体内容,包括套期保值的确认、计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这些公司年报反映的情况说明了钢铁企业在应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上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且准则的应用程度也很低。

(二)钢铁企业未能规范披露套期保值会计信息

按证监会关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中第十七条(充分披露报告期内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第31款要求上市公司需披露以下套期保值会计内容:采用套期会计的依据,包括逐项说明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下各被套期项目及其对应的套期工具、被套期风险、指定该套期关系的会计期间,以及套期有效性的认定标准等,说明套期会计处理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这4家明确表示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关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笔者对其年报中披露的套期会计信息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钢铁企业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并不乐观。主要问题有:一是多数企业没有按证监会的规则要求披露套期保值会计内容,尽管证监会声明此规则是对财务报告披露的最低要求;二是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单设项目来反映企业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信息,基本上都是混合列示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负债中;三是在利润表中也没有单独反映套期保值损益具体情况,并且不同企业选择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以这4家企业的处理方法来看,其中2家计入“投资收益――其他投资收益”项目,另外2家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中,且部分年份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套期保值合约平仓收益,但在多数年份里只字未提。

四、应用情况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钢铁企业对套期保值业务及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应用情况均表现不好。结合目前的经济环境,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一)企业缺乏丰富的期货交易理论和实践经验

期货交易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程度,要求投资者了解和熟悉规则,掌握期货交易理论。然而我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目前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对期货交易理论知之甚少,或者了解不够透彻,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也不具有参与期货交易的实践经验,导致其交易结果不能令人满意,进而影响钢材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积极性。

(二)我国钢材期货市场不够发达

国际期货市场上已经有钢平板期货、钢条期货、钢筋期货、铁矿石期货等多个品种,而我国衍生产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目前我国钢材期货品种有限,只有线材和螺纹钢期货,尤其是缺乏铁矿石期货。铁矿石对钢材企业生产成本影响巨大,在此情况下,钢铁企业可以用作套期工具的衍生产品有限,企业套期保值业务规模受到限制,这就使得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三)套期会计准则尚不够完整

套期保值会计的目的是为了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现行会计准则下,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被套期项目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计量,这会造成两者在会计属性上的不一致,进而导致同一因素引起的套保双方的利得和损失在不同期间确认,使得财务报表不能恰当地反映套期保值的效果,因此,由于其理论基础不完善,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从一出台就备受争议。另外,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只有总则、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套期确认和计量三章内容,相对于其他具体准则而言,缺失了套期保值信息披露部分,并且在报表项目中也未规定其单独列示,这也导致企业在套期信息方面披露不够,投资者无法从报表中直接获得相关的数据以分析这些企业的套期保值行为。

(四)套期会计的应用困难较大

首先,套期关系的确定需依赖相关人员的主观认定。对于同一项套期业务活动,有些人员会认为是套期保值活动,而有些则会认为是一般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从表3所述内容就可以看出,有两家企业认定为套期活动,而有两家则划分为金融工具(衍生品投资),加之现金流量套期中对“预期很可能发生的交易”这一设置不够具体,没有给出标准,不同财务人员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加大了套期会计的使用难度。其次,套期会计运用的关键问题是套期有效性的判断,虽然准则中给出了判断有效性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其计量性较差。套期的有效性大多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出现在指定的会计期间内,套期已不再有效,但企业并未停止采用套期会计方法,从而影响当期损益的情况。最后,会计准则中规定应用套期会计需满足五个条件,并特别强调要保证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并且应该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为满足上述限制条件,企业的业务和会计部门需要开展大量工作,这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应用套期会计准则的意愿。

(五)缺乏专业的套期保值会计人才

要想正确应用套期保值准则,会计人员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会计核算经验,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金融知识,这就对从业会计人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缺乏这类高端的会计人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套期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五、提升钢铁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应用的建议

(一)钢铁企业要转变观念,增强套期保值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钢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越来越高,面临的风险也会多种多样,不仅有价格风险,也会有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钢铁企业仅仅依靠现货市场的操作已经很难满足其避险的需求,因此钢铁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套期保值意识,将钢材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钢材期货市场的保值功能,从而达到避险的目的。

(二)钢铁企业应加强管理,提高套期业务水平

钢铁企业应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管理,评估金融资产的风险,制定适用于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设置专门的人员监管套期保值业务的执行情况。引进了解期货市场、有丰富金融知识背景的专业会计人员,提升财务部门对套期保值业务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应组织相关部门及从业员工开展金融知识、套期保值业务知识和套期会计准则的学习、培训活动,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套期保值整体水平。

(三)扩大、完善期货市场,增加套期可选品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2012年我国生铁产量6.58亿吨,折合铁矿石消耗量10.52亿吨,进口铁矿石7.4亿吨,港口库存最高达1亿吨。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活跃的铁矿石现货贸易市场,2012年贸易商铁矿石进口占比超过45%。因此,我国应积极扩大钢材期货保值品种,推出铁矿石期货,使钢铁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情况安排生产进度,锁定钢铁企业利润,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四)财政部门应细化规范,完善套期会计准则

通过分析套期会计准则在钢铁企业的实际应用,以下部分可以进一步完善:

1.进一步细化标准

对预期交易“很可能”发生的概率设定一定的量化标准,可以参考或有事项不确定程度的量化标准,将很可能发生的概率设置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并且要同时披露其判断过程。

2.简化套期保值会计的运用程序

现行套期保值准则规定了五个应用套期会计前提条件,特别规定在套期开始及以后期间要不断评定套期保值是否高度有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套期的高度有效很难达到,采用上述做法会加大企业的工作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套期会计的适用性,可以参考IASB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它在评价套期有效性时提出了取消套期有效性80%~125%的量化标准,而是只要满足符合套期有效性评估的目标以及预期能够实现的非偶然抵销就能说明该套期是有效的。

3.规范套期会计表外披露和表内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针对套期保值的业务特征,可以增设“期货保证金”科目核算期货合约开仓需缴纳的期货保证金;“被套期项目资产”、“被套期项目负债”分别核算资产或负债,这样可避免将原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抵销确认;取消允许将套期损益直接列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做法,而单独设置“套期损益”科目。通过设置以上科目进行核算,并在表内披露,便于投资者直观取得套期保值的数据,进而了解套期保值业务情况。同时也要规范表外披露的内容,严格要求上市公司遵循证监会《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披露套期保值会计内容,并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增加相应的披露条款。

套期保值会计在理论界存在一系列的争议,因此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努力,加强对套期会计的研究,以利于我国套期业务的正确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陈箭深.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会计研究,1995(8):1-5.

第4篇: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ERP系统对钢铁企业的财务成本进行管理,达到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管控、分析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系统;财务管理;ERP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29

[中图分类号] F2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52- 02

1 实施目标

钢铁企业ERP财务成本管理所要达的主要目标为企业资源(财务)合理配置,在保证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按照公司战略,平衡综合效益,配置企业资源,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以支撑蓝海思维为目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企业资源高效配置,提升企业价值。资金有效控制,建立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监管,充分利用资金时间价值,控制财务风险,保持现金流的平稳。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针对高端板材的设备特点,透过价值形态管理,形成实物形态管理;通过价值形态的管理约束、促进实物形态管理的优化。高度集中、灵活有效的财务体系(核算、资产、分析),财务体系能够有效的评价各专业在财务下的状况、衡量经营管理业绩、挖掘潜力、改进工作、支撑决策。主导支持蓝海战略的增值财务体系的建立与维护,通过财务分析对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评价和预测,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支撑决策经营分析的体系。利用集成的信息平台,对经营活动进行及时准确的综合分析,指向性的评价、考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

2 财务流程设计

在进行ERP项目实施前,钢铁企业计财部首先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ERP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信息流程,钢铁企业上ERP系统,正是通过业务流程信息化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钢铁企业在设计财务业务流程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从战略层次上考虑流程的设计,由战略指导规划,规划引导计划,计划落实项目,实现流程和战略的有机结合,实现三、四级流程与一、二级流程的无缝衔接。以增值财务为主线,充分考虑钢铁企业计财专业业务需求,构建钢铁企业计财专业管理架构和流程体系。根据钢铁企业特点,在组织架构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计财专业管理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能力,行使财务管理直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管理和决策的功能,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突出管理与控制职能,强化对未来时期的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财务计划职能,使财务工作的职能由服务监督型上升到管理型,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中心作用,突出增值财务的理念,打造一流的专业管理。

利用ERP强大的数据集成功能,强化分析职能。在流程设计中,将计财专业分析分成财务分析、统计分析和经营活动分析三层分析体系。财务分析是依据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资料,如企业会计报表资料及有关的市场、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分配等业务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资本运作情况掌控;经营活动分析主要依据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成本资料、统计资料、技术资料等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预测、控制、分析和研究,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指导生产,提高企业获利能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 ERP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过前期项目实施目标的确立和财务专业流程的设计与优化,钢铁企业ERP项目将进行ERP系统设计与实现阶段,该阶段将ERP信息技术与财务专业流程进行紧密结合,通过技术手段在ERP系统上实现了前期的项目蓝图。钢铁企业ERP实施财务专业的主要特点如下:

物料编码规则的确定,打通技术、成本、销售的界面,实现数据分析标准一致,强化盈利能力管理。系统中物料为“产品层次”归集,打通产品质量设计、成本标准制定、产品销售三个不同管理界面的各段,实现不同标准的相互勾连。从而为利用系统实现获利能力分析、预算编制和定价决策等奠定基础。

实现基于客户定制化生产的成本核算针对钢铁企业面向客户需求的高端板材的产销特点,产品成本核算将采用按销售订单行项目核算产品的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以满足基于销售订单的成本、利润分析。进行产品盈利结构的分析,便于优化资源配置,指导营销决策。通过系统功能,实现不同钢种、不同规格、不同牌号、不同涂镀方式、不同产线、不同时期的明细产品成本,再与明细产品的销售价格、边际贡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对生产、销售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制定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资源配置策略,优化了生产资源的配置,同时也用于产品定价决策。

实现制造成本和完全成本的有机衔接作为对外报送和分析所用的实际成本是制造成本,而在内部一些分析管理使用时,更多需要完全成本的口径。完全成本是指在制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规则,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分配到当期生产产品中。通过报表开发实现当期生产入库的制造成本和销售成本筛鑫度的实际完全成本,分析面向市场的各工序产品的获利能力,以便指导各工序考核及最终商品销售定价。

第5篇: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

(一)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为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又称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它是将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按内在联系有机结合起来,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分析起点,对各项指标作层层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分析体系,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方法。

本文的主要分析思路是:净资产收益率由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相乘得到,由于权益乘数涉及资本结构,在短期内不易改变,所以应把重点放在销售净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上。本文将研究导致钢铁企业销售净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样本选取本文以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钢铁企业代表我国钢铁行业。我国A股市场共有钢铁上市公司45家,在此略去8家中小钢铁公司的数据,取其余37家钢铁上市公司的汇总数据作为钢铁行业的财务数据。

本文首先从新浪财经网和金融界网站下载各钢铁上市公司的报表数据,然后利用Excel汇总并计算钢铁行业各项财务指标,并将2007年、200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钢铁行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之所以将2007年、200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是因为它们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年和后一年。

二、基于杜邦分析法的我国钢铁行业财务分析

(一)相关指标计算

(二)连环替代法计算过程

为了更加清晰地看出各因素对钢铁行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现将三个因素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列为表2。

(三)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根据上述分析,进一步归纳我国钢铁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经营获利能力降低。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有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2009年的盈利能力比2007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而营业利润率则是反映企业经营获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因此本文进一步分析导致钢铁行业营业利润率大幅下降的原因,将影响37家钢铁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主要项目的增减情况列为表4。

通过表4可以发现,导致我国钢铁行业营业利润率大幅下降的原因有:

第一,销售收入增长缓慢。2009年的销售收入仅仅比2007年增长5%,这可能与金融危机发生后低迷的需求有关,也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库存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有关。

第二,销售成本增幅较大。2009年的销售成本比2007年增长了12.69%,钢铁企业销售成本日益上升,反映出铁矿石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盈利减少。

第三,期间费用大幅度增长。2009年的期间费用比2007年猛增21.15%,是营业利润各项目中增幅最大的项目,其中财务费用的增幅超过44%,管理费用也增长了25%以上。由此可见我国钢铁行业增长放缓、盈利水平下降不仅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经济危机的结果,也与钢铁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关。

(2)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反映为一系列周转率指标,用来说明每一元不同类型的资产能带来的收入,一般而言各种资产的周转率指标越高越好。通过表5可以看出,代表钢铁行业资产使用效率的各项指标全面回落,钢铁行业运用资产获取收入的能力降低。

为了分析钢铁行业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回落的原因,本文将37家钢铁上市公司2007年、2009年主要资产项目列为表6。

结合表4、表6,钢铁行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的原因有:

第一,销售收入增长缓慢。2009年的销售收入仅比2007年增加5%,这是钢铁行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的根本原因。

第二,存货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9年的存货比2007年上升了近10%,这除了与金融危机爆发后需求不振有关系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钢铁产能过剩,导致库存量大,价格下跌,从而导致利润大幅下滑,直接威胁我国钢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固定资产规模大幅度增长。2009年的固定资产规模比2007年猛增38.6%,说明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大,这将导致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库存增大。

(3)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与钢铁行业权益乘数上升相对应的是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我国钢铁上市公司各年的资产负债率见表7。

权益乘数的加大、资产负债上升,一方面说明钢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了杠杆利益,另一方面也说明钢铁行业的财务风险日益增加,对此各公司管理层应予以充分重视。

三、我国钢铁行业财务状况改善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无论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等,还是反映周转状况的各种资产周转率,均趋向恶化,说明我国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日趋恶化、财务风险日益加大,应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这既需要国家产业部门制定钢铁产业发展规划,也需要各钢铁企业加强结构调整和降本增效工作,强化资产管理,加强产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 我国的钢铁产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已具备了巨大的产能,当铁矿石涨价、金融危机袭来时,钢铁产业存在的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能耗高、抵抗风险差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都有赖于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才能得到解决。

第一,改变依靠外延式发展的方法,控制钢铁产业的投资规模,以不断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钢铁产业的不断深化发展。

第二,进一步加快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在实行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避免简单的联合,加强技术、结构、制度、各项资源等的全方位整合,特别是对人力资源、核心技术的整合,实质性地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三,加强钢铁企业的整合、沟通与协调,争取铁矿石谈判与海运市场上的主动权,努力降低铁矿石的进口价格。

第四,节能减排,实行低成本策略,降低钢铁企业的运行成本。

(二)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针对钢铁行业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全面回落的情况,有必要强化各项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流动资产项目的管理,主要是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项目的管理。货币资金的管理方面,首先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其次要充分利用货币资金,运用先进的方法如合理利用“浮游量”、邮政信箱法、合理选择货款结算方式等,尽快收回现金,延缓现金的支付。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及早收回货款。为此,钢铁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系统。销售合同签订前,财务、销售、市场等有关部门应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偿债意愿、偿债能力和信誉等级进行评估,做到在销售业务发生前就能有力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财务部门应定期进行账龄分析,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并对拖欠的货款制定处理方法,尽量减少坏账损失。

存货管理方面,库存是影响收益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收益率和资本周转率两个因素都受到库存管理的影响,因此,加强库存管理,可控制企业成本,提高收益率。首先,采购环节要根据科学的存货管理办法,运用最佳订货批量模型,合理确定采购量和存货量。其次,科学安排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做到生产经营各环节无缝隙衔接。最后,销售环节要分析研究企业的市场环境,拓展销售渠道,制定有利于促进销售增长的信用政策,扩大销售。

(2)固定资产管理。首先,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学评估、多多调研,使每个投资项目都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密切注意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防止固定资产闲置,使所有的资产都得到充分运用;最后,要及时处理闲置固定资产,减少闲置资产的资金占用。

(三)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要提高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扩大销售固然是一个途径,但严格控制好成本费用得更为重要。对于钢铁上市公司而言,应在扩大销售的同时,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以扩大公司利润增长空间。

根据前文的分析,钢铁企业应主要控制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在管理费用的控制方面,各钢铁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企业的管理架构,借鉴科学的管理费用控制方法,努力压缩管理费用。 在财务费用的控制方面,应从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着手,如避免过多采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优先考虑发行普通股、商业信用、收益留存等筹资方式, 不仅有利于降低钢铁企业筹资成本, 又能降低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从而降低钢铁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网finance.省略/stock

[2]金融界网站省略

第6篇: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关键词] 钢铁企业 物流国家标准 物流成本管理

随着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和环保成本的不断上涨,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的钢铁企业生存压力日趋增大。为应对这些压力,钢铁企业在生产领域不断地推行各种降本增效措施,人员、原辅料等资源耗费已很难有降低空间。然而,钢铁企业对于其在物流领域的巨大成本却没有深刻认识,也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造成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成本计算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和统一的计算标准。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编写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以下简称“国标”),并已于2007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是,该标准在钢铁企业应如何着手实施,以及应如何运用该标准优化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为此,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用“国标”计算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的方法

1.计算的准备工作

(1)对钢铁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物流基础知识及“国标”的普及培训。由于钢铁企业规模一般较庞大,机构复杂,财务人员和物流部门联系不多,对物流的了解有限,而物流人员对财务知识了解不多,因此,要用“国标”来计算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首先必须对财务人员进行物流基础知识的普及培训及“国标”应用方法的培训,使其了解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WWW.lw881.com只有这样,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计算人员才能准确区分物流成本和其他成本费用,从而提供相对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的科目、凭证、账户、报表都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应用“国标”进行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需要从会计数据中提取和分离出物流成本的相关数据,而这个分离,是从会计科目入手来进行的。因此,每个会计科目的计算内容应该是清楚规范的,否则就会造成遗漏。另外,需要从会计的原始凭证中获得有关的物流成本记录,从明细科目和账户了解每一笔费用与物流成本的相关性,因此,有关的凭证和账户也应该是清楚规范的。而接下来的物流成本分析,会用到很多会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因此要求会计报表也必须是规范的。

(3)在全企业范围内强调物流成本计算的重要性,促进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按照“国标”计算物流成本,不仅要用到很多财务数据,而且要用到实物量、作业量等非财务数据。这些非财务数据来源于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众多的部门。如果这些部门不重视物流成本的计算,不支持相关成本计算人员的工作,那么按照“国标”进行物流成本的计算是无法顺利实施的。

2.确定物流成本的计算单位和层次

由于钢铁企业规模庞大,工序繁多,有众多的职能部门和生产厂,各生产厂一般是独立计算的,而各厂之间又存在着众多的内部划拨费用,如果以整个企业为单位进行物流成本的计算,一是计算出的结果可能很粗略,计算出的物流成本与实际成本差距大,不便于参照控制;二是各物流环节责任不单一,对成本的失控无法考核到位。因此,用“国标”计算企业物流成本之初,就必须确定物流成本的计算单位和层次。虽然各厂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可采用以下办法:

(1)首先各厂均独立进行物流成本计算,计算全部的物流范围成本,即供应物流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和废弃物物流成本。对于和其它厂及职能部门之间的内部划转成本费用,应视同外部企业处理。

(2)其他职能部门,如原材料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运输部门或自营码头港口等,应分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计算的物流范围(如原材料处可能就只计算供应物流成本或供应物流成本加销售物流成本),独立进行物流成本计算。自营的独立于各生产厂的物流部门视同物流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的计算,不区分物流范围成本。内部结算问题,视同外部企业处理。

(3)公司总部在各分厂和分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计算。计算时可借鉴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做法进行,不再一一计算,只是在抵消和合并的基础上,编制“国标”要求的两张报表,即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

3.确定物流成本计算的思路和步骤

(1)显性物流成本的计算思路。由于钢铁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很多,也比较复杂,涉及到物流成本的成本费用科目也很多,如果选择期末计算,不仅工作量太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因此,建议钢铁企业采用期中计算的思路。

(2)隐性物流成本的计算思路。在“国标”中,隐性物流成本主要指存货占用自有流动资金所发生的机会成本。按照“国标”,该机会成本应用期末存货账面余额乘以行业基准收益率得到。期末存货包括采购在途、在库和销售在途三种状态,无论按哪种状态统计,均以存货正在占用自有资金为统计标准。另外,该存货账面余额还应扣除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如果钢铁企业的行业基准收益率难以获得,则可用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或企业内部收益率代替。

(3)物流成本计算的具体步骤。该步骤可参考文献[4],计算完成后应编制企业物流成本表。

4.设计钢铁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系统

以上工作完成以后,应设计一个钢铁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系统,将计算单位和层次,计算思路和步骤等固定下来,便于整个企业的统一行动。但这个固定不是永久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用“国标”计算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引导全员参与

由于钢铁企业规模庞大,涉及到物流活动的领域众多,而物流成本的计算又需要许多的现场调查和作业统计等,因此,准确计算物流成本必须引起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并且通过广泛宣传和管理上的强调做到全员参与。

2.注意计算工作的简易性和可操作性

在钢铁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系统设计中,对所需的原始数据和表达形式应力求简单明了,尽量减少估计和需主观判断的内容,而将判断性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解决。这是因为我国钢铁企业不少财会人员对生产工艺不太了解,财务专业能力不是很高,并且对物流的内涵了解不够,容易因个人主观判断失误导致最终结果的不正确。为解决这个问题,各钢铁企业可组织有经验,专业能力强的财务人员和物流人员,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简单易查的工作手册,明确界定各种物流成本费用,以备相关工作人员在个人鉴定有困难时查找。

3.注意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结合

任何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更是如此。所以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能够满足今后可能发生的变动和调整,如人员岗位的调整、生产流程中部分环节的增删、零配件自制与外购的变更等。为达到这一目的,钢铁企业设计的物流成本计算工作手册也应该是便于调整并且每年或每发生重要变动时都要做出相应调整。

三、用按“国标”计算出的物流成本数据进行物流成本分析

按“国标”计算出物流成本数据只是实施物流成本管理的第一步。重要的是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工作,因为众多的管理措施和决策都要根据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而定。

1.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分析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1)分析评价物流成本计划执行的情况。

(2)分析评价物流成本在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

(3)分析查找物流成本增减的环节与原因,寻求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方法与措施。

2.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既包括定量分析也包括定性评价。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这些方法在文献上均有介绍。

3.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1)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分别独立评价企业的物流成本状况。也就是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仅根据某个比较分析结果就武断地得出结论。

(2)要活用比较。比较分析法是物流成本定量分析三种方法中应用最多也最有意义的方法。通过广泛灵活地运用比较分析法,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3)要延伸分析,全面系统地评价企业物流成本状况。在进行企业物流成本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仅仅关注按“国标”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数据和相关比率是不够的,还应关注企业其他的经营和管理信息,包括宏观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改革。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到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规律,系统评价和分析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物流成本的降低。

四、用分析结果推动和指导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

1.用分析结果指导物流标竿管理

标竿法是指从企业的外部寻找绩优企业作为标准,评价本企业管理状况,以便发现差异,并持续加以改进的方法。运用“国标”计算出的物流成本在不同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因此,钢铁企业可以运用这些数据,与同行业先进企业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物流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找出相应的降低成本的办法和措施。

2.用分析结果指导物流组织结构再造,整合物流资源

目前钢铁企业的各种物流资源和物流职能分散在各生产厂及各职能部门之中,造成整个企业的物流资源难以整合,物流活动难以协调一致,而且物流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又难以提高。因此,极需进行物流组织结构再造,构建统一的物流管理部门,实现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有了用“国标”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及其分析结果后,钢铁企业巨大的物流成本全部浮出水面,必会在很大程度上触动最高管理层,从而推动物流组织结构再造。同时,物流成本数据的分析结果也为如何进行物流组织结构再造提供了思路。

3.用分析结果辅助物流外包还是自营的决策

钢铁企业运用“国标”得出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后,物流职能是否外包就有了更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钢铁企业可在综合考虑物流质量、物流渠道、信息安全以及人员安置等问题的基础上,在物流自营、物流联盟、物流外包以及组建物流子公司等物流模式中做出决策。

4.用分析结果明确冗余的物流环节并进行调整简化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复杂,环节多,其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处于转运、仓储、待加工状态,物流成本所占比重较大。有了依据“国标”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数据及其分析结果以后,管理层才能明白哪个物流环节是多余的,哪个物流环节占用资金太多,从而正确地简化流通环节,加快物流速度,减少资金占用。

5.用分析结果识别非增值作业,调整资源配置

“国标”主要采用的是作业成本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识别非增值作业和未利用的资源。因此,钢铁企业可以利用“国标”计算出的作业成本数据进行作业合并与作业分解,剥离非增值作业,优化作业流程,调整资源配置,从而达到降低物流作业成本的目的。

6.用分析结果指导实施物流责任成本管理

物流责任成本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钢铁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及普通员工降低物流成本的意识。但在未用“国标”计算物流成本之前,各级部门的物流责任不清晰,计算出的物流成本也因为不够科学合理而难以得到推行。而“国标”则对各物流职能和各物流范围的成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界定,并且具有统一性,因此用该数据及分析结果来进行物流责任成本管理将更具有可行性。

7.用分析结果辅助实施产品管理、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和销售渠道管理

除“国标”规定的几种成本计算对象外,钢铁企业还可以运用“国标”的计算思路和方法分别计算产品、客户、供应商和各种销售渠道的物流成本,以之辨别出企业真正的高利润产品、高价值客户和供应商以及最有利的销售渠道,从而实施差别化管理,剔除不盈利产品,低价值客户和供应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和策略,采取有利的销售渠道,达到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 蓉:天津荣程钢铁集团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2006年,16~19

[2]刘春霞:我国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88~99

第7篇: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 宝钢股份 武钢股份 经济后果

一、企业并购及其绩效概述

(一)企业并购定义及类型

1.企业并购定义。企业并购即指公司间的兼并和收购,是一种在公平有偿的基础上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通常为两家或多家独立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通过现金、债券支付、换股等方式合并重组为一个整体继续进行经营(彭雯、陈贤锦,2011),一般来讲,相对具有优势的企业存续,而相对劣势的企业法人资格消失。

2.企业并购的类型。(1)按并购双方或多方所属产业是否有关联划分,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在全球经济市场上屡见不鲜,汽车行业、洗护行业、钢铁行业等巨头频频出手并购,比较著名的案例有吉利收购沃尔沃、宝洁收购吉列。通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原材料-生产-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大多是靠纵向并购完成,如中粮集团收购蒙牛。混合并购策略通常应用于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如万和集团并购ST美雅、百丽并购森达。(2)按并购方的支付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现金、债务、股权以及以上多种方式混合。(3)按参与并购的两方或多方是否出于友好的目的划分,可以分为敌意并购和善意并购。敌意并购指收购方为了自身利益不与被收购方进行协商谈判就直接向其股东开出高价收购要约从而强行收购目标公司的行为。宝能系旗下钜盛华通过杠杆收购的方式收购万科就属于敌意收购。善意收购则建立在收购双方进行事先友好协商的基础之上,通常需要的时间相对敌意并购要长,在这一点上可能会影响到企业并购的价值。

(二)企业并购动因

1.实现规模经济。在生产技术的限制下,扩大生产规模能够增加收益,并且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扩张甚至翻倍,快速获取技术、资金、销售渠道、原材料、客源、经营管理的经验等优势,获得财务、经营以及战略上的协同正效应,击败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并对行业新进入者形成进入壁垒,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改善企业盈利状况。

2.进行多元化经营。我国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企业,在原本的主营领域经营成功后,利用富余资源,向新的领域进军。在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对新领域发展缺乏经验或者现存的企业采取防御举措等,都会影响企业的多元化。而并购是一种巧妙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部分上述问题。

3.借壳上市。一些企业并购另外的企业并不是为了获取目标企业本身,而是看中了被并购公司的上市资格,在我国证券交易所对公司上市资格审核比较严格的情况下,通过并购已上市的企业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4.达到节税目的。企业并购能够给双方带来节约税收的效果,当一个盈利企业与一个亏损企业进行合并时,盈利额和亏损额经过抵消,就可以非常合理地达到避税的目的。在换股合并中,由于只是股权交换投资,并不涉及现金流收入,不需要缴纳一般所得税,而且换股合并中不会涉及到资本利得,所以,不会征收资本利得税,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采取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的缘由所在。

(三)企业并购经济后果含义及评价指标

1.企业并购经济后果。即在一系列的并购活动过程结束之后,企业所达到的规模、竞争能力、经营效率、资源配置、财务效益、成本费用缩减程度等各方面的情况,与并购前相比是否得到改善以及其改善的程度,是衡量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

2.企业并购经济后果评价指标。(1)偿债能力指标。企业并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偿债能力,如果并购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如资产负债率、流动速动比率等比并购前明显提升,那么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的并购协商以及其后续并购事宜将会很顺利的进行。(2)盈利能力指标。一般企业的并购是在并购一方存在亏损的情况下发生,因为企业并购能够将两家企业的资源资产进行整合,提升企业的规模,降低运营的成本费用,从而提升亏损企业的获利能力,改善其亏损状况,我们可以从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来进行观察和衡量对比。(3)营运能力指标。被并购企业往往在资产管理和运用方面能力欠缺,需要依靠经营良好的公司收购来得以改善。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在公司运营中体现并购绩效的标尺。

除了上述三类指标外,衡量企业并购经济后果的指标还包括核心竞争力是否得以提升,主营业务状况是否得以改善,前者可以通过并购整合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生产能力等进行反映,后者可以毛利率等指标来衡量。

二、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通过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并购事件及其绩效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当然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各不相同。

张新(2003)实证研究了1993年到2002年10年g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1 200多个并购重组案例,结果发现被并购公司股票溢价为29.05%,而收购公司却为-16.76%,其综合影响效应不确定。冯根福、吴林江(2001)实证分析了1994年到1998年发生的公司并购绩效,结果发现其绩效会历经一个先上升后回落的过程。陆桂贤(2012)分析了2005年发生并购的37个样本在并购前后(具体为2004年到2009年)的EVA值,得出并购业绩先下降后上升的结论。陈萍、程耀文(2005)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2003年发生的470多起并购案,结果表明企业并购使得股东财富受损,企业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潘红波等(2008)研究了2001年到2005年的企业收购样本,发现政府的干预会使得亏损企业绩效提升而盈利企业绩效下降。杜兴强、聂志萍(2007)通过对1998年以及其后5年间发生的2 128起企业并购事件的研究,发现短期内并购会带来显著的财务效应。唐建新、贺虹(2005)分析了1999年到2002年发生的并购事件样本,结果表明并购活动短期内会带来协同正效应,而长期来看则是消极的。陈涵(2007)通过对1999年到2004年并购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发现并购活动并没有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胡挺、杨漫洁、刘娥平(2011)研究了宝钢对韶钢和广钢的并购案例,发现并购后收购公司即宝钢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短期内下降,但长期来看偿债能力增强,业内竞争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葛结根(2015)以2006年到2011年发生的上市公司并购为样本并对此进行了财务分析,认为并购活动能够改善企业绩效,并且政府主导的无偿并购绩效要比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偿并购绩效效果差,并分析了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简要评述

纵观上述我国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基本都是在收购公司、被收购公司两个方面运用事件研究、财务分析等方式进行的,研究结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认为企业并购着实提升了公司绩效,带来了财务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积极正效应;二是发现企业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是很显著,即并购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三是并购活动不仅不会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反而会使股东财富遭到损害。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西方国家晚,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时间也相对较短,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我钢铁行业并购历程及现状

2005年7月8日,发改委颁布了第35号令《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政策明确表示支持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减少钢铁企业数量,逐步提高钢铁产业前十名企业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国内钢铁企业并购自此正式开始,具体见表1。

2016年9月,国务院针对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事宜了《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旨在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为了顺应国家去产能的经济政策,避免产量继续上升,也为了扭转武钢连续巨额亏损的局面,推动钢铁产业的持续发展,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在2016年9月22日了重组公告,并于2016年12月31日完成重组。

四、宝钢并购武钢案例研究

(一)并购企业简介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的子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公司不仅涉及钢铁加工、冶炼、运输等主营业务,还涉及技术咨询、管理等辅助业务,产品出口到欧美、韩国、日本等约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粗钢产量为3 493.8万吨,净利润达10.13亿元,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排名第六。

武钢股份是武钢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成立于1997年,1999年8月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其主要产品为板材,包括冷热轧卷板、中厚板等,有多项产品包括硅钢、重轨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称号的荣誉,2015年钢铁产量约为2 577.6万吨,但其经营业绩在钢铁行业整体不景气、价格下滑的影响下持续走低,相比2013年的净利润5.61亿元和2014年的12.57亿元,2015年武钢亏损达75.15亿元,虽是公司利润首次跌破零的界限,但亏损额之大已成为A股之最,前途难免令人担忧。

(二)并购动因及过程

1.宝钢并购武钢动因。

(1)迫于竞争力的要求扩大企业规模。目前我国的钢铁市场上钢铁产量最大的是河北钢铁集团,2015年其钢铁产量为4 774.5万吨,而宝钢集团2015年钢铁年产量为3 493.8万吨,名列第二,武钢集团2015年钢铁年产量为2 577.6万吨,若宝钢武钢实现合并,那么,他们的粗钢年总产量之和将超过河北钢铁而成为我国新的钢铁龙头,同时还将是全球仅次于卢森堡安赛乐米塔尔的钢铁企业,而且也能加大技术上的共享优势。

(2)业绩压力。从2013年到2015年的年报可以发现,2015年宝钢股份的净利润为10.13亿元,而2013年和201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58.18亿元、57.92亿元,下滑幅度很大。并购特别是换股并购不仅能扩大企业资产规模,改善盈利能力,提供对炼钢原料铁矿石的议价能力,而且还会带来避税等一系列好处,正为宝钢之所需。

(3)政策驱动。从2005年到2016年十年的时间里,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支持钢铁企业重组,旨在缩减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钢铁行业的集中程度,宝钢为提高其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并购宝钢无疑是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最快而有效的途径。

2.武钢方面的动因。业绩上的压力是武钢股份同意重组最主要的原因。从武钢年报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到2015年,武钢业绩一直在下滑,2015年亏损75.15亿元,同比下降82.51%;其资产负债率,2014年为61.92%,2015年为69.73%,上升了7.81个百分点,2016年半年报显示,武钢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0.24%,而宝钢2014年和2015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7%、47.8%。,2015年武钢的营业总收入为583.38亿元,其经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数额分别为-27亿元和-12.47亿元,而同年宝钢营业总收入为1 641.17亿元,经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都为正数,具体情况详见图1。武钢如果继续亏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3.宝钢武钢并购过程。宝钢合并武钢的意图要追溯到十二年前,那时武钢产量还很低,而宝钢的规模已经发展得较大,年产量也较武钢要高,此时武钢若同意宝钢重组,武钢由于处于相对劣势而得不到利益,宝武合并由此搁置。在接下来的十二年里,武钢大力拓展规模,先后兼并了武汉鄂钢、广西柳钢、昆明钢铁,但是受我国经济放缓的影响,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武钢优势产品硅钢、重轨又对该行业的依赖程度较强,导致2015年武钢出现了巨亏。2015年8月马国强接任武钢,而马国强曾是宝钢的高管,这一接管为宝武合并创造了机会。

2016年6月26日,宝钢、武钢两家公司公告称正在商讨重组系列事项,各自的股票也都暂停上市交易。2016年9月22日,宝钢和武钢两家公司同时了《吸收合并报告书》,报告中表示宝钢股份将向武钢股份的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以1比0.56的比例换股合并吸收合并武钢,合并后武钢股份法人资格消灭,其一切事项权利由宝钢接管,宝钢继续存在,名称更改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11月28日,宝武关于换股合并的计划经由各自的股东大会一致通过。2016年12月31日,宝武合并重组正式完成。

(三)宝钢吸收合并武钢的经济后果分析

1.对宝钢、武钢股份股价的影响。2016年6月26日,宝钢、武钢宣布其股票暂停上市交易,直到2016年10月10日才复牌,由于证监会要对宝钢、武钢重组具体事项进行审核,宝钢武钢2016年12月1日停牌,并于12月8日复牌。对比停复牌前后宝钢的股价,不难发现其股价实现了大幅拉升,具体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宣布重组恢复上市交易后,宝钢股份的股票开盘价与收盘价分别比公告前上涨了14.46%和18.16%,武钢也分别上升了8.57%和10.14%,幅度十分惊人,且在2016年年末正式宣布重组完成后,宝钢和武钢的股价更是连续上涨,如图2和下页图3。股价的上涨意味着公司价值上升,也就是说此次宝钢并购武钢无论对武钢还是宝钢来说无疑都是利好。

2.宝钢武钢综合能力指标对比分析。

(1)宝宣布重组前后指标对比。从表3可以看出,在宣布宝钢将吸收合并武钢之后,宝钢第三季度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都比中期要低,这说明在短期内,宝钢的偿还债务能力有所降低。其净利润率也出现下降,而总资产报酬率从1.39%上升到2.24%,说明并购武钢对宝钢的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影响程度不是很大。衡量投资与收益的比率都较2016年中期要高,且宝钢近期的2016年业绩预增公告中称将在同期基础上增加7.7倍,表明宝钢对其盈利能力看好。与中期相比,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分别上升了1.77、0.52、4.81,表明宝钢的营运能力较宣布吸收合并武钢前有所增强,公司运转情况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2)武钢宣布重组前后指标对比。从表4可以看出,武钢在宣布将与宝钢进行重组后,短期内其流动、速动比率从0.71和0.48上升到0.73和0.49,资产负债率也从70.24%下降到69.91%,虽然变动的幅度较小,但是鉴于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仍然表明武钢的偿债能力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且对比其他各项指标不难发现,不论是武钢的公司运营能力还是盈利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由于宝钢、武钢并购案例发生时间较短,并购的经济后果还没有明显地得到表现,但仅仅从短期这些综合指标数值来看,此次吸收合并对武钢也是利好。

(四)宝钢武钢合并展望

以上分析表明,此次宝钢武钢合并在短期内对两家公司各自的业绩、股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并购时间尚短,未来还有很长的时间需要对双方公司进行不同的整合。回顾钢铁行业的并购历程可知,虽然宝钢武钢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并购重组了八一钢铁、韶钢、广西钢铁、湖北鄂钢、昆明钢铁等公司,但目前有的公司仍然处于整合阶段。所以此次并购长期来看整合会不会存在困难,会不会推动宝钢、武钢两家公司的业绩,改善目前利润下滑的状况,到底是利好还是会产生负面影响,还有待我们继续审视。

五、结论

本文通过采用财务比较分析法对宝钢吸收合并武钢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企业并购能够使公司的股价得以上涨。二是并购能改善公司较短时间内的财务情况。在宣布宝钢、武钢合并后,武钢的偿债能力明显得到提升,且宝钢武钢的营运状况也得到了改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都在稳步上升。三是长期来看企业并购绩效不确定。由于宝钢武钢并购时间较短,资料收集不到位(这也是本文研究分析的局限之处),长期来看其绩效是否得到改善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还有待继续考察。X

参考文献:

[1]葛结根.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以沪深上市公司为收购目标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5,(09):74-80+97.

[2]周绍妮,文海涛.基于产业演进、并购动机的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75-82+97.

[3]胡挺,杨漫洁,刘娥平.我国上市钢铁企业战略并购的经济后果――以宝钢对韶钢和广钢的并购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35-141.

[4]蒋卫平,陆颖丰,李若山.换股合并:权益结合?抑或购买重组?――试析上市公司运用权益结合法的动机及经济后果[J].财务与会计,2005,(03):20-22.

[5]李玲.行业寒冬下的宝武合并[J].中国经济报告,2016,(12):83-85.

[6]崔子星.中国钢铁企业并购及其绩效分析[D].复旦大学,2013.

[7]刘伟.我国钢铁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3.

[8]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06):20-29+93.

第8篇: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关键词】 政府补助; 非经常性损益; 准则完善

引 言

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的资本。笔者根据上市公司年报统计:2010年披露年报的1 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 454家收到政府补贴,占比高达92.61%,涉及总金额高达464.4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获补贴3 187.09万元,2011年政府补贴总额为470.48亿元。截止到2012年4月25日,沪深两市共有1 646家获得政府补贴,补贴金额总计达564亿元①。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覆盖的范围还是发放的数额,都比上年有明显的提高。本文以华菱钢铁为例,通过分析2010年、2011年及2012年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查找其利润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究此原因背后会计准则的完善问题。

一、完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分析

2006年颁布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即当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时,应该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该准则最主要的是采用收益法核算政府补助,即将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在当期或以后期间计入损益,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长期以来,企业对政府补助这一科目的使用较为混乱。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准则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使得某些企业将其视为盈余管理的工具。所以,完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很有必要。

二、华菱钢铁取得政府补助的背景分析

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原“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菱钢铁”)是于1999年4月29日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钢材的生产和销售。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1999年7月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20 000万股A股股票。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拓展海外业务,华菱钢铁也加入了这股海外并购的浪潮。2005年华菱钢铁将钢铁巨头米塔尔引进入股,使其成为第二大股东。2009年又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FMG的股份。2010年,华菱钢铁没有抓住国内宏观经济的强劲复苏所带来的机遇,由于没有处理好与海外企业的供应关系,当年巨亏26亿元,成为当年A股的亏损王。2011年华菱钢铁成功实现微利,避免了被置于“ST”的尴尬窘境。但在2011年艰难扭亏后,2012年华菱钢铁重陷巨额亏损的泥沼,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2.54亿元,同比下降4 740.21%。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其净利润的变化如高台跳水一般,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营业利润对改善华菱钢铁净利润的贡献

华菱钢铁自1999年上市以来,一直将钢材的生产与经营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在钢铁行业前所未有的市场变革中,迅速崛起,一举跻身于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列。但是受到钢材市场低迷、下游需求疲软、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的影响,华菱钢铁的经营情况在最近三年并不理想(表1所示)。

面对2010年发生的较大亏损,2011年华菱钢铁将扭亏作为首要任务。与2010年相比,在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期间费用上升等因素下,该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深入挖掘增效、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营销策略等措施,亏损额已减少至1.74亿元,第三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但从2011年9月以后,由于西方国家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实体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国内经济紧缩和出口贸易萎缩的双重打击使钢材价格大幅下降,华菱钢铁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2011年年末华菱钢铁亏损达到10亿元。如果按此盈利水平,按照我国监管的相关规定,华菱钢铁的公司股票将被戴上“ST”的帽子。企业低迷的经营状况一直持续到了2012年。201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93.21亿元,同比下降19.6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2.54亿元,同比下降4 740.21%。显然,如果从营业利润一项看,华菱钢铁连续三年亏损,这说明仅凭借自身的盈利能力还不足以使其扭亏为盈。由此可以看出,华菱钢铁在2011年的尴尬扭亏,非经常性损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非经常性损益对改善华菱钢铁净利润的贡献

对于陷入巨额亏损泥沼,而又没能“自拔”的华菱钢铁来说,借助非经常性损益扭亏可谓是最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办法。下面本文将列举一些主要数据,说明非经常性损益对改善净利润的贡献(表2、表3所示)。

通过该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政府补助是非经常性损益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2011年更是确认了11亿元的营业外收入。根据2011年数据,华菱钢铁在前三个季度几乎实现了翻盘。2011年第一季度,公司亏损约1.99亿元;到了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营业利润已大幅减亏至负267.4万元;第三季度进一步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单季度利润2 521.42万元,同比大幅改善。同时,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仅为负1.74亿元。然而,随后,中国整个钢铁行业提前“入冬”,令华菱钢铁的扭亏努力几乎功亏一篑。而如果在第四季度无法扭亏,按照相关规定,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2012年1月6日,华菱公告称,根据相关政府批文,公司2011年合计获得湖南省拨付的政府补贴11.68亿元,其中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华菱钢铁的子公司)就获得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 200万元,冶金综合自动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补助资金3 000万元,节能、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补助资金 2 000万元,技术开发和综合环保治理补助资金5.1亿元。此外,华菱钢铁及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和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也获得技术开发和综合环保治理补助资金合计5.96亿元。②

上述资金在2011年12月31日前全部到账。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的规定,除了华菱涟源获得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 200万元计入递延收益外,其余11.56亿元计入了公司2011年度损益作为营业外收入。而根据华菱钢铁2010年的合并利润表,其2010年的营业外收入只有2 200多万元。2012年的政府补助更是只有1 000多万元。这笔巨额的环保和技术的政府补贴,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帮助华菱钢铁渡过了2011年亏损的危机,勉强实现微利。

2012年华菱钢铁的经营情况并没有因为2011年的警示而得到任何好转。2012年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93.21亿元,同比下降19.6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32.54亿元,同比下降4 740.21%。华菱钢铁之所以扭赢为亏,主要有两点原因:失去的政府补助和激增的财务费用。华菱钢铁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为1 000万元,比2011年减少了11.55亿元。没有了巨额政府补助这一幕后推手,华菱钢铁在亏损的泥沼中非但没有自拔,反而越陷越深。政府补助缩水的同时,该企业的财务费用不降反增,汇兑收益较上年大幅减少,这也加剧了亏损。

表3的数据清晰地表现出以政府补助为主要内容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其改善净利润起到的作用。2011年年末,该企业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3%,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转变为-9.27%。2012年更是一路走低,年末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跌至-27.98%,达到了近三年的最低谷。

三、完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建议

(一)政府补助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我国政府补助准则第8条规定: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相同。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大势所趋,但还应该与国情结合,制定出符合我国会计大环境的会计准则。我国政府补助有总量大、项目繁杂、对利润贡献大、持续性差等特点,加之钻规则的漏洞是企业的“强项”,这也就造就了一批靠政府补助艰难维持生计的企业。

2006年以前的会计准则规定,对附条件的补助和无条件的非现金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对无条件的现金补助计入当期损益。本文认为如果将得到的政府补助全部计入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企业依靠政府补助进行利润操纵。政府补助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计入营业外收入颇为牵强。这一点可以参考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会计准则之所以把投资的溢价归入资本公积,就是因为这样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关联方的投资获利。由于地方上市公司的数量是地方政府政绩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地方政府与那些珍贵的“壳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上市公司的救助可以实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双赢。所以,本文建议对政府补助的处理应该效仿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将其计入资本公积。

(二)加强政府补助的披露

由于将政府补助计入损益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想实现计入资本公积这一颠覆性的改革并非易事,也许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有的会计准则基础上,更为有效的一个改进措施就是加强政府补助的披露。从目前企业披露情况看,部分企业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披露。例如,将一些特定类别的非经常性损益一并计入“其他”类,甚至将不属于当期的损益错误地计入当期的损益当中。有些报表使用者并非专业人士,在查阅报表时可能受困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会计术语,甚至被表面呈现的会计信息所误导,所以,使信息更加透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我国政府补助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下列信息予以披露:政府补助的种类及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本文建议在财务报告中还应当披露当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占净利润的比重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除此之外,在利润表中增加毛利率项目。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毛利率直观地了解该企业的经营情况,由此排除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应当重视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审计。鉴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政府补助这一利器达到扭亏保壳的目的,注册会计师也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中,以此提高财务报告中信息披露的准确性。首先,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真实性进行核对,检查是否符合非经常性损益确认的条件。其次,还应该关注被审计单位对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处理的合规性。比如企业收到不同形式的政府补助,按性质和内容不同可将其计入当期损益或递延收益,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企业当期的利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当前状况看,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充分关注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监管部门在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中,多次发现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不完整、内容披露不充分、分类不规范,甚至会计处理不合规等问题。对于这种心存侥幸,想要蒙混过关的企业,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处罚力度。由此可见,加强注册会计师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十分必要。

(四)增强与其他会计准则的联系

根据现行政府补助会计准则,政府对企业的债务豁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所得税的减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但是在债务重组准则中对政府给予企业的债务豁免却只字未提,所得税准则中对所得税减免的规定同样难觅“踪影”。各个会计准则之间的“盲点”,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建议在相关准则中对债务豁免、所得税减免等作出明确可行的规定,以增强各个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与联系。

相信随着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依靠政府补助来扭亏保壳的现象将走下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 马慧,胡佳妮.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退市影响[J].财经界,2012(5).

[2] 潘越,戴亦一,李财喜.政治关联与财务困境公司的政府补助[J].南开管理评论,2009(10).

[3] 叶建芳,李娜娜.政府补助披露亟待规范[J].财政监督,2008(6).

[4] 肖振东.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演进与改进[J].财会通讯,2006(7).

第9篇:钢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关键词:钢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钢铁企业是拥有大量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固定资产装备水平往往决定着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很多钢铁企业只注重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提升资产装备水平,却忽视了对固定资产软件部分的管理。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往往决定着企业投资回收情况。资产管理水平滞后常会制约先进装备的充分利用,影响企业产效能发挥,制约自身的发展。

一、钢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资产管理责任界定不清

在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所有的相关部门都应该具有部分的资产管理职责,但是却缺乏对资产管理的规范,进而导致了业务流程的不清晰以及无人控制关键节点,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变成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最为薄弱的环节。

2、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和实物管理不同步,导致账实存在着差异

企业固定资产发生变动后,如管理部门不及时将相关凭据进行收集、整理、报送到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会导致财务不能及时反映实物变动情况。如鞍钢集团原来实行实物和财务两套系统各自运行,造成数值差异、不能整合统计等弊端。财务人员管钱不管物,实物管理人员管物不管钱,管理方式不同,导致实物与财务无法对应,实物卡片、财务卡片不统一,实物、财务固定资产数据不能在线交换共享。在企业向精细化管理发展的现阶段,已经成为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3、资产减值不处理

企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及时确认计量,但在实际管理中很多钢铁企业只对账面固定资产按事先设定的折旧率计提折旧,当因多种因素变化,一部分固定资产价值已丧失,损耗客观上已发生,企业却不计提减值准备,导致企业经营利润以及资产虚增,从而影响到其长期盈利能力。

4、实物盘点难度比较大

企业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账实核对是资产管理必需程序,但在实际盘点中,存在固定资产实物和账务难以核对的问题。主要是固定资产标签管理不到位,只能利用固定资产的名称和型号,去现场查找所拥有的每项固定资产。在中小企业中,查找一项固定资产不会产生太大困难,但要在拥有几百亿固定资产的大型企业查找一项固定资产就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5、废旧资产处置不规范

很多钢铁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和使用管理比较重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却忽视了对废旧资产的管理,因为他们认为报废固定资产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不应成为管理的重点,但他们忽视了在更新改造过程中,所形成的大量废旧资产有时价值也相当可观。

二、钢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落实企业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责任

企业的一项固定资产通常在使用期限内要经过转资、使用以及处置等环节。会涉及到财务、规划、管理等部门,这些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有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才能使相关的部门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在明确各部门责任的基础之上下,企业还要明确其主管部门,设立考核机制来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规范。如齐齐哈尔北兴特殊钢有限公司就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管理人员来确保资产的合理管理。

2、制定完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管理制度

要制度完善才能保证管理的规范,所以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管理,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需要一定程序,程序中需要相互牵制以及监督其管理层。企业固定资产报损首先要有相关技术管理部门的鉴定意见,再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大额资产的报废和处置,必须要经过具有一定级别的管理层来授权同意。其次,企业管理要有适当的职权分工,资产管理不能让一个部门来包办,尤其是在废旧资产销售环节中,更得需要有效的监督。资产处置要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来进行,所以企业固定资产比较适合采取公开招标以及公开拍卖的方式来采购和处置。

3、企业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依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应该定期盘点或者每年进行一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盘点固定资产工作常常因为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比较重等问题使得盘点固定资产工作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现象长期存在而未被及时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所以企业的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一定要认真落实,要从细节抓起,对盘点中发现的账实不符、盘亏、盘盈等问题及时整改,从而充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信息的质量。上面提到的鞍钢集团就在原有的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两套系统之上建立起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整合实物资产和财务系统为核心,以账卡一致、数据共享、信息同步、同时满足实物和财务需求为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业务重叠、数据重复,实现了高效率的、无流失的资产管理。

4、企业要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为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减少其资金的占用,要及时处置、盘活闲置的固定资产,从而保证企业资产的增值、保值。

5、强化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督

首先要做到定期或着不定期地检查使其使用情况,如果发现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要及时的纠正。另外,还要用科学分析方法来分析考核其使用情况。通过纵向和往年做对比以及横向和类似的企业做对比,来找出存在的差距,分析其原因,让相关的部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挖掘其潜力,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益。

总结:

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往往是其竞争能力的储备。钢铁企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的典型代表,还存在着大量历史的遗留问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投资理念及管理思想,来建立健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技术手段上要学会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来获取原始数据以及原始信息,及时的准确处理分析问题,进而取得预期的效果,真正实现企业的持续增值经营目标。(作者单位: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