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精选(九篇)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

第1篇: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张凤阁,男,1954年出生,硕士,高级会计师。1972年1月至今在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原大连港务局)工作,历任工人、科员、副科长、副处长、财务处处长兼资金结算中心主任,期间在上海海事大学水运财会专业、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研究生班学习。2002年1月至今,任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兼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中心主任。

原属中央企业的全国各大港口,自2002年起全部下方到地方政府管理以来,已先后实施政企分开,组建港口集团公司,成为真正的经营实体。在港口集团公司的模式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改制、实施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其资产结构,进而做强做大,已成为港口企业集团管理者所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我国主要港口的基本情况

全国沿海各主要港口在组建集团公司之后,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地方政府关于加快港口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振兴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一)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部分或整体上市运营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在成立了集团公司之后,即确立了通过集团整体上市,实现股权多样化及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上港集团作为国有独资、授权经营的公司,先于2004年12月29日,通过上海市国资委、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上海同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采取与“上海集箱”(A股上市公司)“换股”方式,实现了上港集团整体上市的目标。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下属上市公司为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前身是天津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6月14日在上交所挂牌交易,股本总额6.6亿元,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现持有50.08%的股权。

厦门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9月整体改制为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7.99亿元。2005年5月通过内部股权变更后,于当年12月6日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发行H股8.5亿元港币。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5.13%。

营口港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下属上市公司为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于2000年3月,注册资本1.5亿元。2002年1月在上交所发行1亿元普通股票,价格为每股5.90元。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其持股54.42%的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于2006年10月18日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交易。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为10.8亿元,发行后每股净资产为3.36元。日照港成为上交所的第820家上市公司,也是山东省首家上市的港口企业。

(二)组建国有独资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政企分开、下放地方后,陆续改名为集团有限公司的港口占大多数,其企业性质仍为国有独资,地方国资委授权经营。如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前身是秦皇岛港务局。以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以集团公司全资、控股企业为成员单位组成。此外,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等均为国有独资公司。

集团公司以资产为纽带与参控股企业建立产权关系。

(三)大连港集团实现部分业务香港上市

2003年5月大连港集团成立,设立以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所投资的全资、控参股企业为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定性为国有独资,授权经营。

大连港集团组建后,重新修订了经营发展战略,即“港口经营国际化、港口服务物流化、港口管理数字化”;确立了开发建设以大孤山半岛和大窑湾、鲇鱼湾、大连湾为核心港区的“六大中心”、“四大系统”的发展规划;提出了“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核心业务专业化、辅助业务市场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和“把集团建成国有控股、多元化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改制思路和定位。经过3年多的努力,大连港集团的改革改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以集装箱、油品等主营业务为主发起设立了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9.26亿元,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比例为62.09%,于2006年4月28日在香港H股成功挂牌交易,共募集资金25亿元港币。

(四)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表明,目前港口企业集团绝大部分是国有独资性质。按照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深化改革改制工作,最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彻底转换经营机制。港口企业下放地方以来,各地政府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心和支持港口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各港口企业集团同样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研究制定其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改造的步伐、不断做强做大的发展策略和规划,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服务的需求。但就港口企业集团自身而言,除体制不新、机制不活、专业化程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需要在不断深化内部改革的进程中加以解决外,其现有资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是制约港口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港口企业集团资产结构问题,应提到管理者的议事日程。

二、港口企业集团的资产结构分析

港口企业属于交通运输服务行业,具有基础设施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缓慢、社会效益高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港口企业的资产构成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商业等企业。以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为例(2006年6月30日报表数):资产总额150亿元,负债总额53亿元,所有者权益9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5%。总资产的构成如下:流动资产22亿元,占总资产的14.6%;长期股权投资42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8%;固定资产净值(含在建工程)8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7.3%;无形资产0.1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0.1%。从资产结构上看,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净值两项,就占了总资产的85.3%,因此,大连港集团把这两项作为资产结构优化的重点。

实践表明,港口企业集团的固定资产正在转向长期股权投资,随着港口企业集团改制工作的推进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将加大转移的比例,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也将随之上升。优化这两项资产的关键问题,是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加和科学论证长期投资项目的效益性,确保集团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

三、如何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的思考

通过对港口企业集团资产结构的简要分析,揭示了优化资产结构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研究优化港口企业集团的资产结构、努力提高资产质量的相关问题。

(一)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规模,确保其在核心业务上的聚集效应

港口企业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大连港集团2006年6月末的240亿元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为164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十五”期间我国港口建设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五年里,仅大连港集团就投资123亿元,2006年预计完成投资仍将达到50亿元,相当于“九五”以前投资的总和。按照国家港口规划布局的要求,建成了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的集装箱、油品、散矿和煤炭泊位及配套设施,大大提升了港口的通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达到了适度超前建设的要求。

进入“十一五”期后,港口建设将以完成已开工的跨年项目为主,新开项目应以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为重点,促进已陆续建成投产码头能力的充分发挥。港口建设将进入平稳期,应以挖掘现有码头能力和提高作业效率、提升管理和改善服务为工作重点。

港口企业资产规模做大的基础是要做强,即核心业务资产质量要高。因此,新一轮港口大规模建设改造过后,除应科学决策新增项目外,充分利用和挖掘已形成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应是优化港口企业集团资产结构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合理设计投资股权的结构,强化投资股权的管理

港口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在核心业务发展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是巨大的。随着港口企业集团经营的逐步市场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产结构中的长期投资资产,特别是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将逐步增加,如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的长期投资已由组建集团公司前的15.8亿元,增加到2006年6月末的41.8亿元,且全部是长期股权投资。因此,合理设计投资股权的结构,强化投资股权的管理同样十分重要,并应成为港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战略之一。

港口企业集团投资股权的设计应从集团财务战略的角度出发,以便于实施有效管理和调控为着眼点,以集团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合理安排股权结构。这里应主要遵循三条原则:

1.必须符合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且随之不断调整。由于集团各成员企业的成长性、业务关联度以及与集团整体业绩之间的关系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集团对投资股权的要求必须是满足集团发展战略的需要,必须是动态的调整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在这一点上,企业集团可被看成是一个通过股权结构调整而不断调整的投资组合,它所谋求的目标是组合价值最大化。

2.必须控制股权投资链条的长度,努力实现投资关系与管理关系在“扁平化”上的统一。组织“扁平化”是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调整所追求的有效形式,其核心目的是要缩短管理链条、明确组织责任、降低组织成本、强化组织沟通。但现实的管理实践中,要想真正的实现组织“扁平化”,往往不可回避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的法律地位及其权责关系问题。只有强化集团管理的力度,并通过缩短投资股权链条,保证对收益能力较强的成员企业的收益在集团总部完整实现,从而有效解决集团母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的收益倒置问题。

3.必须保证企业集团投资股权结构的清晰化。企业集团股权结构的清晰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员企业股权主体的清晰化,主要涉及多元投资主体中各股东的身份确认问题,即关联身份股东与非关联身份股东;二是投资股权链条的清晰化。

投资股权结构的具体设计,则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的相关综合因素后权衡确定。一般而言,参股企业只能作为集团战略联盟的成员,要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必须实现控股,企业集团应通过强化其控股权地位,实现有效的管理控制权。

(三)盘活存量资产,处置低效资产,剥离公共职能资产

港口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资产构成,它的历史沿革决定了其资产的配置,形成了典型的企业办社会。港口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例及所拥有的资产种类,也是其他工商企业所无法比拟的。随着各港口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内部改革改制工作的推进,如何提高现存资产的利用率和收益率,已被各级领导提到了议事日程,解决好这个问题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1.充分挖掘现存资产的潜能,努力盘活存量资产。进入“十五”期后,各港口企业集团均加大了新港区建设的投入,这是适应船舶大型化、运输专业化、作业标准化所必需的。但决不能忽视现有设备设施的挖潜改造,真正让各类存量资产动起来、活起来。

2.经常分析研究资产变化情况,加大低效和无效资产处理的力度。由于港口作业劳动强度大、磨损程度高(三班作业制),加之技术进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机械设备、设施的技术性能变化较大,导致了低效和无效资产的形成。应彻底转变观念,从充分利用资产的使用价值出发,加大无效和低效资产处置工作的力度。

3.加快剥离公共职能资产,彻底解决港口企业办社会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涉及两部分资产:一是社会可以替代的港办企事业单位所占用资产,解决的办法是港口逐步移交和退出;二是与社会公共资源连接、具有同样职能的资产,应逐步将这类资产移交给政府的相关部门,同时解决开放港区的公共环境维护等社会问题。

(四)加大应收款项的清收力度,并坚持常抓不懈

港口企业的应收账款主要是货物装卸、储运等劳务性收入,其收入的形成与装卸作业过程是一致的,即货物位移完成则生产过程结束,劳动者(包括劳动手段)的价值创造也随之完成,作为劳动消耗补偿的收入随之形成。因此具有“产品周期短,生产过程快”的特点。这样的特点本应决定其收入回收很快,消耗补偿及时,但各大港口企业集团均存在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构成了应收款项的主要份额,从而严重影响了港口企业集团流动资产的质量和正常的现金流。

“十一五”期间,我国港口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必须坚持加强科学管理,深化企业改革,以变应变,分析研究对策并要坚持常抓不懈。

点评:

第2篇: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港口;企业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作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等文化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方面代表着企业优良传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补充许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丰富其内涵。从与时俱进的意义上,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其中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生产的专业服务性、港口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进行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现代港口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

港口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也是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在经济、文化、商贸往来最大的交流平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港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对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的累积,倾向于整合的物流系统以及咨询服务。因此,现代港口企业将花更多精力围绕整个物流链或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在战略协作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国度的企业结成联盟,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港口企业从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下解脱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原有的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业定位、经营策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企业的整体战略、组织构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区域范围以及产业方向都实现新的战略转型,因此,港口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三)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的港口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越来越多国内外跨国企业、知名公司或民营经济加入到港口建设与经营,这些企业的加盟,形成了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各自特有的企业背景、管理模式、区域文化、组织氛围以及沟通方式,这对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构建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的优秀文化成为众多港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建设优秀的港口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员工的行动,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化为企业的形象与信誉,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合力,并能释放无法估量的能量,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现代港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为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学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港口企业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管理实践,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可以通过塑造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促进港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港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还需要企业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创新。即在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同时,要积极塑造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传统企业文化中不合理、过时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法,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中的文化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知识资本运营和运作的新境界,确保港口企业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三、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也要全面认识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与劣

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素养,构建起优秀的现代港口企业文化。

(一)强化理念先行,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一个组织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知识为基础,事业为共同追求,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港口产业,构建与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港口企业价值标准,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形成“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精神文化因素对现代港口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实现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第3篇: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是受经济状况的影响的。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经济发展中的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以及出现严重的财政紧缩现象,尤其是人力资源投资经费的紧张现象,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而对年吞吐量两亿多的秦皇岛港这样的以物流运输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大型港口来说,人力资源问题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如何保持员工队伍结构合理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如何缓解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加与企业现金流是否充足之间的矛盾。

首先在探讨港口人力资源发展时,我们必须了解人力资源的特性。“人力资源”并非“人力”或“人事”。事实上,人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所有的资源主要有三种:物质资源,如土地、原料、与机械设备;财政资源,如现金与融资信用;人力资源,包括组织内部成员与其所能运用的外在人力。狭义而言,人本身就是资源、能源,人可以被运用于搬运物品,制造产品等等,但人还能整合其他资源,结合三者的效益,使之脱离单纯资源的地位,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人力资源可引申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理想、创造力等特质,以及应用上述特质而有所作为。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动力和源泉,成为现代社会和组织的战略资源。正因为如此,维持与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秦皇岛港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一、秦皇岛港港口人力资源现状

(1)港口人员构成:目前,秦皇岛港务集团拥有各类人员约两万人。其中,管理人员约四千人,技术人员约三千人,生产作业和生产辅助作业人员约九千人,装卸及农民轮换工约三千人。

(2)人员现状分析:从秦皇岛港务集团当前的人力资源构成状况来看,存在阻碍港口的发展的不利因素:其一,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例如理货员、皮带粘结工岗位人员偏少。其二,从事生产作业人员配置和使用不合理,也需从新整合,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的实现。其三,生产作业人员年年龄老龄化,不利于企业高效率的提升其生产效率,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秦皇岛港港口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是港口人力资源必然面临的问题。

这是由港口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和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共同决定的。发展的越迅速,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越明显,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也越明显,供求矛盾也就越突出。这种矛盾不仅使港口的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增加,而且也成为港口发展的主要障碍。(1)企业的人才储备与培训开发能力都有限,单纯通过内部调整适应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限。就是这有限的内部调整,还受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不能迅速实现。(2)由于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性,秦皇岛港受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能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限制,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招聘到所需的各类人员。(3)通过外部引进,调整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还受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的制约。

三、秦皇岛港港口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方向

(1)工程管理

1)工程类人才:机电工程、机械管道工程、工民建、热能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工程人才。以上人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工作经验。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中专或技校毕业的操作人才。

2)管理类人才:急缺具有机械工程专业背景,熟悉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

(2)港口建设

1)港口建设人才:需要具备相应专业背景和相应年限工作经验的港口工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机械操作人才、行政管理人才。例如,港口工程人才需是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港口、航道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方面经验....以上各类人才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机械操作人才需要中专或技校毕业生。

2)船舶工业人才:紧缺有船舶工程、机械制造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船舶设计、制造人才;对专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船舶修理人才也有需求。

3)环境保护人才:需要海洋资源、海洋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海洋环境监测、保护人才紧俏。

4)工业规划管理人才:急需一批具有工业规划布局、工业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届本科高校毕业生也很受欢迎,需求集中在相关的机关部室。

(3)外向型经济人才

1)国际贸易人才:急缺高级外贸人才、外贸业务人才、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例如,高级外贸人才需商务英语功底较好,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市场分析洞察力及谈判能力......

2)物流人才:急需熟悉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知识,具有现代物流组织协调、运行策划和市场开拓的高级人才;大量需要有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同时具备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超级秘书网

四、适应港口发展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港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受到普遍重视。

第4篇: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从国内外成功企业及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港口企业要在全球化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强化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分析,提出了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作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等文化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方面代表着企业优良传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补充许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丰富其内涵。从与时俱进的意义上,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其中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生产的专业服务性、港口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进行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现代港口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

港口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也是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在经济、文化、商贸往来最大的交流平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港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对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的累积,倾向于整合的物流系统以及咨询服务。因此,现代港口企业将花更多精力围绕整个物流链或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在战略协作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国度的企业结成联盟,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港口企业从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下解脱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原有的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业定位、经营策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企业的整体战略、组织构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区域范围以及产业方向都实现新的战略转型,因此,港口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三)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的港口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越来越多国内外跨国企业、知名公司或民营经济加入到港口建设与经营,这些企业的加盟,形成了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各自特有的企业背景、管理模式、区域文化、组织氛围以及沟通方式,这对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构建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的优秀文化成为众多港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建设优秀的港口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员工的行动,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化为企业的形象与信誉,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合力,并能释放无法估量的能量,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现代港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为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学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港口企业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管理实践,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可以通过塑造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促进港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港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还需要企业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创新。即在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同时,要积极塑造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传统企业文化中不合理、过时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法,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中的文化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知识资本运营和运作的新境界,确保港口企业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三、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也要全面认识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素养,构建起优秀的现代港口企业文化。

(一)强化理念先行,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一个组织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知识为基础,事业为共同追求,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港口产业,构建与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港口企业价值标准,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形成“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精神文化因素对现代港口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实现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现代港口企业制度文化的保障体系

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港口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崭新的制度平台。这就需要现代港口企业一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制定长远规划,注意近期效果,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员工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员工休(疗)养制度等等;二要加强港口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广大员工发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杜绝行业不正之风,自觉维护港口良好形象;三要定期组织或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与客户、合作伙伴充分沟通与交流,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联络了感情,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货主、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互动座谈会,提取各方意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港口现代企业制度。

(三)实施行为工程,重塑现代港口企业的行为文化

首先,现代港口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港口企业员工、广大货主和船东以及有关联检单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搞好港容港貌,建设一个花园式的港区环境。提供港口生产生活一流的服务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设施,港口员工、广大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其次,港口企业要加大对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以生动的事实感染人、打动人,给港口企业赋予浓厚的知识和文化含义,更加提升和丰满港口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进而使港口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最后,港口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和培养人才,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广大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加强广大员工对现代物流、港口运营管理、生产安全知识、工艺流程以及装卸机械常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鼓励员工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激发广大员工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和文明健康的环境,培养港口企业员工高度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为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明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市场,2007(6).

2、吴志.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塑造[J].中国市场,2007(27).

3、陈再福.抓好时机推进港口企业文化的重塑[J].中国港口,2004(7).

第5篇: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从国内外成功企业及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港口企业要在全球化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强化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分析,提出了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作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等文化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方面代表着企业优良传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补充许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丰富其内涵。从与时俱进的意义上,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其中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生产的专业服务性、港口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进行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现代港口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

港口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也是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在经济、文化、商贸往来最大的交流平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港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对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的累积,倾向于整合的物流系统以及咨询服务。因此,现代港口企业将花更多精力围绕整个物流链或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在战略协作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国度的企业结成联盟,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港口企业从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下解脱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原有的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业定位、经营策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企业的整体战略、组织构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区域范围以及产业方向都实现新的战略转型,因此,港口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三)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的港口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越来越多国内外跨国企业、知名公司或民营经济加入到港口建设与经营,这些企业的加盟,形成了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各自特有的企业背景、管理模式、区域文化、组织氛围以及沟通方式,这对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构建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的优秀文化成为众多港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建设优秀的港口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员工的行动,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化为企业的形象与信誉,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合力,并能释放无法估量的能量,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现代港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为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学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港口企业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管理实践,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可以通过塑造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促进港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港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还需要企业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创新。即在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同时,要积极塑造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传统企业文化中不合理、过时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法,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中的文化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知识资本运营和运作的新境界,确保港口企业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三、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也要全面认识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素养,构建起优秀的现代港口企业文化。

(一)强化理念先行,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一个组织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知识为基础,事业为共同追求,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港口产业,构建与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港口企业价值标准,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形成“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精神文化因素对现代港口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实现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现代港口企业制度文化的保障体系

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港口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崭新的制度平台。这就需要现代港口企业一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制定长远规划,注意近期效果,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员工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员工休(疗)养制度等等;二要加强港口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广大员工发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杜绝行业不正之风,自觉维护港口良好形象;三要定期组织或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与客户、合作伙伴充分沟通与交流,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联络了感情,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货主、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互动座谈会,提取各方意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港口现代企业制度。

(三)实施行为工程,重塑现代港口企业的行为文化

首先,现代港口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港口企业员工、广大货主和船东以及有关联检单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搞好港容港貌,建设一个花园式的港区环境。提供港口生产生活一流的服务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设施,港口员工、广大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第6篇: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主港;港口管理;准公共物品

一、地主港模式

1.产权制度清晰。地主港模式实质上就是港口企业产权的明晰化,只有企业产权明晰了,产权的功能才能充分的体现。地主港模式下,出资者按照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受资产收益等所有者的权利,港口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形成的全部财产权,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这就要求地主港模式的实施必须有清晰的产权制度作保障。

2.港口发展成熟。从国际上主要港口的发展经验来看,地主港模式实施较好的港口大都具有典型的第四代港口的特征。第四代港口是第三代港口的发展,是供应链物流管理的产物,在船舶大型化;泊位、航道深水化,码头专业化,装各大型化,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同时还应满足市场绿色、柔性需求。地主港模式是发达国家港口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对于港口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政府的扶持和管理到位。凡港口建设项目的建设,从总体上讲是以良好的外部效应和社会效益为基本目标,港口基础设施的经营不能完全按市场原则来实现,不可能是十分盈利的行业,仅此一点,也足以妨碍民间资本的进入。只有在政策扶持下,才能保证港口在地主港模式下能以较低的收费来实现经营与发展。

4.市场化程度高。实施地主港模式就是要积极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按市场化模式运作,港口企业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基本按照市场化运作,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港口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使产权结构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分散化。

二、地主港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

1.我国港口正处于扩张调整阶段,实施地主港模式不利于港口功能升级。我国的港口在近几年势必得到快速的发展,港口的快速发展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港口规模的扩张和布局的调整,泊位数增加,港口用地和岸线进一步扩展;二是港口运输功能的提升,继续朝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三是港口综合功能的跨越,向第四代港口迈进。港口功能提升不但涉及土地、岸线等资源的重新配置,还涉及港口乃至整个城市发展规划和公共设施的调整,以及相关体制的创新。因此,如果实施地主港模式,资源重新配置的可控性、灵活性大大降低,不利于港口功能提升。

2.公共治理体系不健全,实施地主港模式难以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港口行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因此政府有促进本地港口建设的强烈冲动。在国外由于政绩评价体系不同、公共决策程序不同、治理模式不同,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可以通过发达的中间组织――行业协会进行协调,具有较高的治理效率,有效协调各方的矛盾。但是我国在公共治理的上述诸环节均不健全,如果照搬国外的地主港模式,将会产生多方面的问题。

3.战略投资者缺乏,实施地主港模式会加剧企业间恶性竞争。一是经营目标短期化;二是核心能力缺失。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实施地主港模式,将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恶性竞争加剧;二是港口被外资控制的风险加大。实力强大的港航企业,可能会利用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某些港口经营项目上形成垄断经营,达到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

4.利益冲突难免,实施地主港模式会削弱港口公共服务能力。港口作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共运输服务,具有面向全社会服务的公益属性。而港口经营者通过其服务活动,向具体的服务对象收取相应的费用,因此港口又有经营活动的盈利属性。地主港模式强化了港口的盈利属性,难以防止民营企业因逐利动机产生的损害或改变公共项目建设经营目标的现象产生,从而降低港口的公共服务属性,造成港口的公共服务供给不可持续。

地主港模式实际上也是一种投融资模式,不仅要求有完善的投融资体制,还要求港口企业在投融资方面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现阶段我国港口企业在这一方面能力欠缺。如果盲目引进该模式,可能会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害。有些港口为了吸引外资或民营资本进入,将码头上投资少、盈利能力强的生产经营性设施设备交给这些企业负责建设和安装,所形成的资产和债务归经营企业,将由港务当局投资的投资大、回收慢的基础设施以很低的价格出租给这些企业经营,将造成国有财产流失。

参考文献

第7篇: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港口企业主要是指港口装卸企业,该企业的主要业务是负责港口货物的装卸疏运。其他港口企业包括船舶拖带企业,负责各种港作船舶业务;船舶供应企业,负责供水、供油、供应各种船上物资;驳船运输业务,负责用驳船从水路(一般为短途)进行货物疏运。有些港口还有专门的仓库储运企业。港口装卸企业不提供实物产品,而提供劳务,即所谓“无形产品”。装卸企业完成货物空间位置的转移,这种空间位置转移必须是有目的的,适应运输活动本身需要的,所以装卸企业的“产品”为货物空间位置的“有效转移”。

(一)港口企业的经营特点本文涉及的港口企业,主要是指港口装卸企业,港口装卸企业也是组成港口的主要生产企业,在分析港口企业经营特点时,为了用语更准确,特使用港口装卸企业一词,其它地方用港口企业代替。港口装卸企业是在港口使用装卸机械系统,遵循一定的操作工艺,以货物的装卸为其主要业务的生产经营企业。港口装卸企业的经营特点如下:

产品的特点。不向社会提供实物产品,而提供“无形产品”,即货物的“有效位移”。

经营特点。一般工业企业经营过程均分供、产、销三个阶段,即企业要先为生产的正常进行准备各种原材料,这是供应阶段;然后原材料投入生产,与劳动资料和劳动力有机结合,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形成产品,这是生产阶段。港口企业的经营过程却只有供应与生产两个阶段,其销售过程和生产过程是合二为一的,没有独立的产品销售过程。当装卸生产完成,货物空间位置的有效位移实现时,产品的销售过程也就完成了。装卸企业的“产品”是不能储存的。其产品价值实现与产品的产出,在时间上完全同一。因此,装卸企业经营机构的设置,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与一般工业企业均有些不同的特点。

企业的服务性。运输企业本身就是为采掘业、加工业、农业等产业部门服务的,而作为水路运输一部分的港口装卸企业,除了间接为以上各产业部门服务外,还直接为船舶及各种接运工具服务。装卸企业的这种服务性劳动,决定了其生产的某些特点,也决定了其经营方式的某些特点。

港口装卸企业的生产特点。由于港口装卸企业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的一些特点,又由于港口在商品经济大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港口装卸企业生产的一些特点。(1)装卸生产的连续性。港口装卸生产通常是连续作业的,这一方面是由于装卸企业的服务性,另一方面是由于装卸生产本身就要求迅速、及时。对车船及时接卸,可减少车船在港停留时间,提高车船利用率,也就是等于增加了车船数量,提高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总运力。及时接卸,对港口装卸企业不一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但其所创造的宏观效益,是很明显的,这就是装卸企业的服务性。(2)装卸组织的协作性。港口是水路运输的枢纽,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汇聚点。港口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有许多企业和管理机构在其中运作。所以港口装卸组织,成为一个复杂的协作配合过程。(3)生产任务的不平衡性。这是运输企业遇到的一个共同性问题,而在港口装卸企业尤为突出。一般的工业企业均要求生产均衡进行,但港口装卸企业由于劳动的服务性和接受任务的被动性,就不可能主动安排均衡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装卸企业的生产调度工作,就是不断克服这种不平衡性,努力实现泊位、装卸机械、库场、人力均衡使用的一项工作。

由于港口装卸企业的服务性,及港口装卸生产的不平衡性,特别要强调装卸企业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统一的问题。装卸企业的微观效益,指的是装卸企业从其装卸、堆存、驳运等业务中所取得的收入,及其在机械、人力、燃润料、工具等消耗中所消耗的成本差额。装卸企业的宏观效益,指的是通过装卸企业所提供的货物有效位移,给相关企业,包括托运人、承运人、货主等所带来的效益之和。装卸企业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不一定是一致的。

(二)港口企业的财务特点目前,我国港口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普遍采用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模式。所谓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模式是指整个港口企业对外属于一个经营核算主体,各下属的作业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主体,直接受企业的领导和监督,并对企业负责。港口企业在内部成立内部银行、财务公司等内部结算单位,在作业区成立财务部。业务的结算权集中在内部结算单位,而业务的核算权归属作业区的财务部。内部结算单位统一核算各作业区的收入与支出、资金拨付、对外筹资、债务追缴和往来结算等。作业区的财务部门负责具体的财务核算,包括财务报告、费用损益核算、资金运作、经济业务的处理等。如图1所示:

随着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中广泛实施,不同行业的企业执行相同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标准。但由于港口企业的独特性,港口企业在收入和成本费用两方面与其他类型的企业有所不同。

(1)收入核算较为复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港口企业收入核算复杂是由收入种类繁多和收款业务复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2)收人种类繁多。港口企业的营运收入按照来源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向货方(即向托运人、收货人或其人计收)收取的费用,主要有装卸费、堆存费和货物港务费等;另一类是向船方(即向承运人或其人计收)收取的费用,主要有引航费、拖带费、移泊费、理货赞、装船费、卸船费、速遣费、货物费和其他应船方要求而提供洗舱、熏舱、平仓、捆舱、加固服务的费用。港口企业向船方收取的引航费、拖带费、移泊费、理货费以及其他应船方要求提供服务而收取的费用,大多按特定履行法确认营运收入的实现,即在完成劳动作业,经船方签署确认后即可确认营运收入的实现。而港口企业向货方收取的装卸费、堆存费、货物港务管理费及向船方收取的装船费、卸船费、速遗费、货运费及停泊费、解系缆费按出口、进口分别进行处理。

(3)收款业务复杂。由于货物流向要求运输具有连续性,目前出现了多种运输方法,如直达运输、江海河联运、水陆联运等。一项水运运输业务的完成,至少涉及到港口和航运两个单位,有时甚至会包括多个港口、航运单位,其中再加上发货人、收货人、单位,关系将十分复杂。同一种货物的运输,可能要经历几个不同的公司,但是款项通常情况下是一次性地收取。港口企业在收取款项时,除了自身的款项外,往往还包括为国家征收的各种规费,为其他运输单位代收的款项等。港口企业收取方式就有了起收、到收、扣收等多种方式,同时也就与其他单位产生大量的结算业务。而且,运输货物的种类繁多,运输方式有所差别,运量大小不一,运输起点、终点不同,这些都会使港口企业收款业务更为复杂。

(4)成本费用处理方法不同。港口企业有多种多样的费用,按照是否计人营运成本可以分为营运费用和期间费用,港口企业目

前期间费用主要包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港口企业的期间费用应在发生的当期全部直接作为损益处理,而不计人营运成本。由于港口生产既不产生新的物质产品,也不消耗劳动对象,它只是为劳动对象提供服务,所以港口生产成本中营运费用占的比例超过70%,如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外付的修理费等,在港口企业中,营运费用的分配就显得格外重要。港口企业营运费用按照计入成本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营运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和辅助营运费用,目前港口企业按照业务类别归集业务成本,包括装卸业务成本、堆存业务成本和港务管理业务成本三类,港口企业营运费用核算如图2。

港口企业营运直接费用与港口企业主营业务相关,能够直接计人各业务成本的费用,可以分为装卸直接费用、堆存直接费用、港务管理直接费用。

营运间接费用是港口企业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是港口企业辅助营运生产部门在营运生产期间发生的辅助费用以及辅助生产部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

对于营运间接费用和辅助营运费用,目前港口企业通行的分摊方法是按各业务直接费用的比例将两者分摊到各业务成本。

(三)港口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照内部成本核算制度,港口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存在信息失真、成本与生产经营脱节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核算制度方面,现行准则对营运间接费用、辅助营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合理性有待考虑。港口主营业务指装卸、堆存、港务管理等业务。因此,从广义上说,为上述主营业务服务的其他生产部门都可以称为辅助生产部门,如从事机械、车辆、船舶、工屈具修理、提供供水和供电等服务的部门。而现行制度对这部分占成本一定比重的辅助营运费用、营运间接费用按各业务直接费用的比例分摊到装卸、堆存、港务管理和其他业务中,不甚合理,没有找到上述成本发生的真正动因。

(2)港口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主要以吞吐量为指标来衡量公司业绩,对成本这一重要指标重视不够,成本指标的制定缺乏合理性,没有意识到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发展。现行成本控制以企业整体来划分成本责任中心,决定了部分成本开支并非公司所能控制,如购买设备、承揽新货种等,所以成本控制责任无人承担。

(3)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有待完善。如装卸成本核算对象单一,非财务数据的搜集工作不健全;班组核算不规范,班组的可控成本消耗数据统计不全,单机材(燃)料数据归属不清;机械设备的处理工时及作业量登记不全,领料用途填写不符合成本核算及管理要求等,导致在推选机械成本定额消耗管理时,制定消耗定额缺乏必要的实际消耗数据,给分货种分装卸工艺流程装卸单位成本的核算,制定费率优惠政策带来困难,制约了成本核算工作。

(4)成本预算控制、内部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成本与支出监督缺乏力度。集团对分公司虽然下达了成本支出计划,但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超预算,为何超预算,缺乏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激励机制不完善,现有成本核算责任制与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要求还有差距。目前成本控制工作只有财务部门和少数人负责,未形成责任成本体系,因此有待于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成本组织管理体系。

由于以上原因,港口企业中的资源浪费现象还十分严重,既难以适应港口企业生产特征,也难以适应港口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所以改变现行成本核算及控制方法就显得很迫切。由粗放型的成本管理向集约成本管理改进;由粗线条的成本控制向深入作业层次的精细的成本控制改进;由以主观判断为主的成本核算向客观成本发生因果关系的成本核算模式转变,是改进港口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选择。在目前各港口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应用作业成本法建立分货种分操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模式,降低能源消耗率,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改进成本核算方式,找出成本产生的真正动因,加强对成本控制和管理不乏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港口企业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

港口企业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是以货种及操作过程为成本计算对象,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从而计算出某货种发生的总成本或单位成本。上海港对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研究、实施得比较早,在1990年颁布的《上海港装卸企业成本计算规程》中就要求进行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计算装卸成本。《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指出为了加强成本管理,优化装卸工艺,降低生产耗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条件的企业应该按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计算装卸成本。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是作业成本法思想的体现,也是分货种分操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的基础。

(一)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意义由于港口企业装卸货物品种多,装卸工艺流程不同,这就决定了港口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错综复杂。随着港口企业对内部经济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加强,要求港口企业必须核算货种成本。港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降低装卸成本,保持价格优势。装卸货物收费价格的确定,是建立在保证装卸过程盈亏平衡并能盈利的基础上的,这就需要了解货物单位装卸成本。而装卸货物单位成本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装卸货物成本费用要素进行分析,开展分货种分操作过程单位成本的确定,使得成本核算对象更加细化和多元化,从而也为港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和内部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多方位的分析、参考资料,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劳动力管理、设备管理、装卸工艺管理等各项基础工作。

(二)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原理计算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一般以操作吨为成本计算单位,即以标准箱作业集装箱货物为成本计算单位。通常将货物分成散货、袋货、钢铁、集装箱和其它五大货类41个货种。操作过程主要有:

船库、场

船船

船火车(卡车)

库、场火车(卡车)

库、场库、场等。

港口企业进行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必须根据各自装卸工艺特点来开展。由于港口企业的码头专业化程度不同,到港船型、车型、货物集疏运方式、装卸机械化程度、装卸机械的类型、数量及港口所处地域存在差异,决定了装卸工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即使同一种货种同操作过程,因上述客观因素和港口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也会形成不同的消耗和经济效果。

根据《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和港口企业的实际,在计算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项目时按用途分为装卸人工费、装卸机械费、装卸工属具费、其他装卸费、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六项。在计算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时,首先按上述项目归集各类费用支出,然后按以下方法分配计入有关货种、有关操作过程的装卸成本。

(1)装卸人工费。计算装卸人工费用有直接计人方式和分摊计入方式。按直接计人方式的一般有两种情况:有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人工计件工资统计单证的,其计件工资费用按实际发生数计

人有关货种操作过程成本;按装卸承包计费且仅有一个操作过程的,按实际发生数计人。按分摊方式计入的一般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实行单船装卸承包计费且有两个以上的操作过程,按其各个过程的操作量分摊计入。计算公式为:“某货种某操作过程人工费=某操作过程操作量×单位操作量成本”,“单位操作量成本=该船装卸承包总费用/∑操作过程操作量”;二是按装卸工人作业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分摊。计算公式为:“某货种某操作过程人工费=某货种某操作过程耗用工时×单位工时成本”,“单位工时成本=(人工费用合计-已计入的人工费用)/∑操作过程工时”。

(2)装卸机械费。计算装卸机械费按装卸机械设备作业台时比例分摊。实行装卸机械单机分类核算的应以单机成本为依据对货种操作过程成本分摊。首先计算该机台时单价,然后根据该机在某操作过程的作业台时计算某操作过程成本。未实行单机核算的按装卸机械费总额计算分摊,分摊公式为:“某货种某操作过程机械费=某货种某操作过程作业台时×台时单价”,“台时单价:装卸机械费用总额,∑装卸机械作业台时”。

(3)装卸工属具费。装卸工属具费用按装卸工属具适用货类、适用操作过程的操作吨分摊。专用工属具费用直接计人有关货种的操作成本;通用工属具费用按该工属具所适用货种的操作吨比例分摊;工属具管理费用按“其他装卸费用”方法分摊。

上述三项合计为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直接费用。

(4)其他装卸费用。其他装卸费用按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计算的上述三项装卸成本直接费用分别在该货种操作过程所占比重分摊计入。计算公式为:“某货种某操作过程其他装卸费用=其他装卸费用总额×某货种某操作过程装卸直接成本比重”,“某货种某操作过程装卸直接成本比重=某货种某操作过程装卸直接成本/∑某货种某操作过程装卸直接成本×100%"。

(5)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按装卸直接费用(人工费、机械费、工属具费)的比例进行分摊。

某货种某操作过程的装卸总成本、某货种某操作过程装卸单位成本及某货种装卸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货种某操作过程的装卸总成本=应分摊的装卸人工费+应分摊的装卸机械费+应分摊的装卸工属具费+应分摊的其他装卸费+应分摊的营运间接费用+应分摊的管理费用+应分摊的财务费用

某货种某操作过程装卸单位成本:该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总成本该货种分操作过程操作吨

某货种装卸单位成本=该货种装卸总成本/该货种吞吐量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方法,对装卸直接费用(人工费、机械费、工属具费)基本上查找了成本动因,如操作吨、作业工时等,这实际上应用了作业成本法的思想。

(三)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存在的问题分摊是正确核算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的基础。作为作业成本法思想体现的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营运间接费用、辅助营运费用的分摊有失合理性。港口企业视不同的成本核算目的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时,其间接费用的比例各异,据统计,营运间接费用、辅助营运费用等一般占总成本的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45%。如果将这一部分费用简单地分配到业务成本中去,会导致分货种分操作过程成本信息的不准确。由于目前港口企业粗放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对诸多重要的非财务数据未进行详细核算,企业在年底根据现有数据对装卸成本进行计算,导致这一数据波动较大,难以真实反映企业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解决以上问题可通过作业成本法来加以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分货种分操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分析各货种各操作过程获利水平,控制成本费用、争揽高效货源,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而随着港口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港口企业实行分货种分操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也更容易实现。

(四)分货种分操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根据港口企业的生产特点,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可先按货类和作业流程来进行费用归集,根据成本动因将共同费用分摊到该作业流程的货类上。具体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费用项目。根据《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中的营运支出分类及港口企业的特点把费用分类如下:(1)工资及福利费。从事装卸业务的装卸工人、指导员、机械司机、设备维护人员、系统操作员、工属具维护保管人员以及各装卸作业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补贴等;从事堆存业务、码头管理、航道管理、系解缆管理、岸线管理、环境监测等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还包括外付劳务费。职工福利费,按职工工资比例的14%提取。(2)燃材料费。装卸作业过程中机械及工属具所消耗的燃、润油费及作业中所实际发生的材料费。(3)水费、动力及照明费。指装卸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库场耗用的水、电费。(4)低值易耗品。按规定的摊销方法计算的抓斗、漏斗、网络、货盘工具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额;与堆存业务相关的油布、防风网络等堆存工具的摊销额。(5)折旧费。装卸机械、机械化装卸系统、机械作业部与工属具管理部门所拥有的保养维护设备,机械作业部、工属具管理部门所拥有的办公用房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堆存作业中使用的仓库、货棚、筒舱、油罐等堆存设备计提的折旧;与港务管理有关的码头、浮筒、栈桥、驳护岸、防波堤、导流堤、船闸、港区围墙、道路、桥涵、铁路、港务管理专用船舶、车辆、房屋及其他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赞。(6)修理费。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的费用。(7)事故损失费。核算在装卸作业、堆存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机损、货损、货差、人身伤亡等事故所发生的损失费用,以及损坏装卸船舶设备所支付的损失费用等。(8)其他费用。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与营运生产活动有关的费用。包括:港口费、航道养护费、过闸费、养路费、运输管理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劳动保险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及其他费用。

第二步,确认作业及作业中心。作业成本系统设计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根据港口生产作业流程划分作业,确定作业中心。合并同质作业到作业中心,把作业归集到分货种分操作过程业务流程上。由于港口企业管理是分级分层次的,各级企业决策的范围和内容不同,因此应选用不同详细程度的成本信息。集团一级管理部门需要作业成本法提供战略信息,确定货物的承揽价格,而各分公司或子公司则需要提供战术性信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等。因此,港口企业应采用混合方式来定义作业,划分作业应分为两个层次:(1)港口企业主要提供的是装卸、堆存、港务管理的服务,根据港口生产作业特点可将作业中心划分为主要生产作业中心和辅助生产作业中心,主要生产作业中心有:船舶到港作业中心、离泊作业中心、卸船作业中心、装船作业中心、出人库作业中心等。辅助生产作业中心有:供水、供电作业中心、维修作业中心等。(2)港口企业每个作业中心都包括若干个作业项目,这些作业项目往往是港口企业生产的一部分。为了确保资源准确追溯至成本标的并控制作业中心成本,在每个作业中心内需要根据业务流程再划分作业项目。如卸船作业中心就包括作业前准备、开舱作业、卸船作业、归舱作业、清舱作业、关舱作业、完船后的清理作业等。

第三步,作业划分,确定成本动因。

第8篇: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自我调节和约束的重要内在机制。在港口投资建设维持高位与结构性产能过剩并存的经济背景下,财务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会计活动质量、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港口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上出现的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我国港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 :港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港口行业资本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在港口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经济背景下,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更好的发展,港口企业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一、港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面系统的财务内部控制。港口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大、耗时长,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需求大以及生产活动作业环节多等特点,决定了港口收入及成本的计量跨度大、涉及部门广,因此要想财务内部控制发挥实效必须站在全局高度,设置全面且权属清晰的控制流程,并突出相互牵制的关键控制点,以实现港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对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全面贯穿和覆盖。

(二)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使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任何一个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良好成果的实现都需要严格谨慎的监督管理。港口企业生产活动的多环节复杂性、生产的不均衡性以及非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加大了内部、外部审计监督的难度,也在无形中放纵了财务内部监管者的监督意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使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三)思想观念陈旧,会计基础薄弱。我国大多数港口企业均有着交通部直属企业的前身,虽然港口企业已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但是至今“依照章法规定实行,缺乏创新动力和思变决心”的现象仍盛行,观念的陈旧致使港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较为薄弱,诸如作业成本法、分货种标准成本、财务业务一体化、全面预算管理等在很多港口企业未得到尝试或推动。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化与发展,传统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必然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制度创新。

(四)预算管理不健全,执行约束弱。在港口企业财务工作中,企业预算是衔接公司战略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指导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工具。然而,预算制度不健全、编制方法不科学、执行约束弱、考核不严格、缺乏对预算合理的评价与分析等现象普遍存在。大大降低了港口企业预算内容与结果的真实性,使预算的导引、激励等作用无法发挥。

(五)内部控制风险意识薄弱,缺乏预警机制。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并预警是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果的必要要素,但是目前很多港口企业并没有设置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港口行业的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偏高;财务风险方面:短贷长用的现象普遍;此外,对客户缺乏信用风险管理也是导致财务风险增加的要素。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只凭借管理经验无法应对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

二、港口企业解决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港口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港口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模式,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挣脱传统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包括组织规划、预算控制制度、授权审批、合理的监督预警机制等等。在制度完善中,企业应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关联性,体现各环节的协调与岗位相互牵制。

(二)加强企业领导者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力。在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中,领导者的控制意识绝大程度上关系着员工的控制行为,也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港口企业的管理层应该重视财务内部控制,树立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理念,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带动港口企业的全体员工树立财务内部控制观念。通过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等途径,让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内部机构的设置、相关岗位的职责以及业务流程等。通过明确的权责分配,使员工能够正确行使职权,从而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三)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适时风险评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港口产业的船舶逐渐朝着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投资建设维持高位,企业需要大额的投资资金改造升级泊位以提高靠泊能力,另一方面,港口生产能力过剩,港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就必须随时掌握经济腹地的微妙变化,对其生存环境做全方位的风险因素评估和分析,有效地防范和规避经营和财务风险,提高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必不可少。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港口企业中隐藏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规避财务风险。

(四)增加内部控制中审计绩效的考量。按照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和权威性原则,港口企业都设立了审计部门, 用于监督公司各项制度的贯彻情况,揭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公司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该精干,因事纳人,需要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对公司经营活动各环节均相当精通的人员,另一方面,监督部门不能凌驾于一切绩效考核之上,其履职情况也应该接受监督考核。目前很多港口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虽赋有监督职责,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审计机构常常考虑人情,使得的监督机制失效。因此,增加对审计机构的绩效考量是有效督促审计机构履职的关键,也是港口企业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的有效措施。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港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港口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区域及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不断地探索、改革、创新,建立一套科学且切实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通过树立企业领导者财务内部控制理念、构建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增加审计绩效的考量等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我国港口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对促进港口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规范运作和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任万军.论港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3,21:169+171.

第9篇: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资金管理 港口 应用研究

港口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管理十分重要。近几年,随着集团资金需求量的增加以及筹资环境的变化导致融资难度加大,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建立现代化资金筹集、运用和管理模式这个中心,提出了“保障资金需求、保证资金安全、降低资金成本”两保一降的总目标,并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各类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实现了融资结构的优化,同时积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金管理,有效地破解了发展难题,有力地推动了港口科学发展。

一、强化资金管理,建立“集、分”有度、安全有序的管控体制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通过完善集团资金运作过程中的配套措施和创新管理手段,实现了资金管控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了资金风险。

(一)建立规范、有序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资金管理力度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了“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四统一分”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形成了统分结合的企业财务管理新格局。其中,“四统”指在纳入企业合并和汇总会计报表的各二级单位范围内,建立、实施“统一财会政策、统一财务预算、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授信管理”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办法与具体工作制度。“一分”则是对企业设置的分支机构或非营业执照下相关授权单位授予充分的经营权。而在具体工作中,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逐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形成了从战略规划、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与调整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采用资金调度会、月度资金例会等形式,制定资金滚动预算表、资金平衡表等方法,对资金执行实行更加严格的预算管理,确保资金预算的刚性。

(二)充分发挥“资金结算中心”作用,盘活企业资金

首先,每个单位设立了收入户和支出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每日三次定时将70多个分散的二级收入账户资金上划到总户,调剂余缺,降低资金冗余,发挥资金最大效能;核定各个单位的支出户限额,二级单位的大额支出单独报批,管控到位,保证了资金安全。

其次,结算中心定期对各单位多余账户进行清理,要求各单位定期把外部账户多余资金转回内部账户,减少了资金闲置,发挥了资金的最大效能。在此基础上,结算中心扮演好“内部银行”的角色,积极为集团公司内部下属单位提供资金支持,模拟“放贷”业务,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三)建立资金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降低企业资金风险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探索企业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选取了14个风险预警指标设定指标阀值,并进行预警机制试点,通过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完善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从而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与此同时,确立并实施以财务风险管控为核心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通过对财务风险有效控制,确保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持续、科学地发展。在明确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确立以风险预警、防范为核心的内控工作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等形式,建立风险预测与分析、预警与评价工作机制。每月6日前对全港财务状况和效益指标的完成进度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查明原因,同时还针对经营出现的具体新情况,开展专题分析,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使企业高层和各部门能够动态地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经营情况。此外,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明确现金流量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确立“以现金流量为中心,以资金监控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对现金流量的预测与分析,抓住现金流量的关键点,实现现金流量的动态平衡,确保了净收益的质量;同时实行应收账款余额和收现比率考核管理办法,每月对应收账款余额和收现比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保证应收款项资金的安全,减少了费用支出。

二、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建立“信贷―股权―债券”三位一体融资体系

(一)做精做优信贷融资

在银行融资方面,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采取主动登门、诚恳沟通的方式与各类金融机构协调对接,全面、客观、动态地披露信息,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时了解港口生产经营动态、投融资动态和发展战略,不仅促使银行为集团公司提供最适合的金融服务,而且通过银企直通,加快了信息的快速畅通传递,增进了合作互信。

另外,在国内资金面偏紧、各家银行贷款利率普遍上浮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在资金成本上积极同各类商业性银行进行磋商,发挥综合授信优势,统一议价、整体授信,比价选择贷款,确保了集团公司以较低的利率取得新增贷款,达到了降低资金成本的目的。

(二)做大做强股权融资

虽然港口投资额大、回收期长,但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优质资产之一。凭借自身资产优势,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不断推动港口优质资产与资本市场高效融合,通过股权融资实现资产优势向资金优势的转变;引入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公司战略伙伴,在改善资本结构、推动港口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港口与上下游企业、大型国企集团以及资本集团的“强强”合作,使港口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企业间的联动效应和集聚效应更为突出,真正实现了港口的共建、共赢和共同发展。

(三)做新做活债券融资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在融资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融资时更应注重融资的质量,持续降低融资成本,形成最佳的融资组合。近年来,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正确把握国家调节资本市场融资结构、推广债券融资的宏观导向,将港口发展优势与金融市场有机结合,积极利用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在境内债务融资方面,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抓住机遇,积极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等融资工具筹集资金,通过不同融资方式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债务融资的目标。在境外融资方面,集团公司顺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需求,积极探索境外融资方式,成立了集团香港公司,首次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财务费用,而且对丰富融资手段、优化融资结构意义重大;同时,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依托物流贸易板块的境外贸易,积极做大境外贸易融资。

三、打造金融板块,发挥金融对港口实业的服务功能

为进一步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将“四大业务板块”逐步演化为“五大业务板块”,新增“金融业务板块”。“金融业务板块”主要有三个重要支撑:集团香港公司、日照信用担保公司以及财务公司。2012年7月,集团香港公司正式成立,现已完成境外账户设立和相关授信工作,未来将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商业中心和自由贸易港优势,积极推进境外贸易融资和启动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工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开展境外融资、投资和物流贸易业。2012年12月,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对日照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进行了重组,获得了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并开业,重新搭建并理顺了内部管理和业务构架,担保公司将在做好传统担保业务品种的基础上,依托港口优势,为港口上下游客户提供港口增值服务,提供进口开证押汇、配套仓储质押和货物监管等港口特色的融资担保,进一步做大、做实担保业务。集团香港公司成立并开展境外融资业务和担保公司重组为集团即将成立财务公司奠定了基础,集团公司将尽快完善条件,争取设立财务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牌照,实现金融业务的新突破。此外,集团公司积极打造新的融资平台,培育港口金融功能,逐步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通过投资,成为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前五的日照银行最大股东。

金融业务板块不仅要实现自身的发展,更要发挥好为港口其他业务服务的功能。针对港存货物量大、涉及金额多的现状,通过金融业务板块可以为客户提供小额贷款,开展质押等延伸服务,通过降低客户经营风险来获得较高收益,将场存货物转化为港口的经济效益。要从金融机制、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开展金融创新,创新对港口建设和临港物流、工业等产业发展的信贷服务,探索项目临时周转贷款、银团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等新的贷款方式,针对港口物流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开办“仓单质押”、“存货滚动质押”、“运输仓储公司第三方监管”等信贷新品种。推动公司债券业务和债券市场发展,畅通保险基础投资通道,开发针对进出口贸易的个性化保险新业务。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将信用环境营造、担保评级等中介机构的规范运作与加强和改善港口发展与金融服务共同推进,实现港口发展和金融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同时,加强金融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提升金融交易电子化水平,逐步打造会计、审计、评估、投资咨询、数据处理、金融信息等多种服务平台,为港口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辅助金融服务,为打造“智慧”港口奠定坚实基础。

四、探索产融结合方式,推动港口率先创新、优质发展

近年来,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融资,促进了港口集团的发展,拓宽了集团业务范围,实现了综合实力质的飞跃。具体表现如下:

(一)港口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通过融资资金的运用,相继建成了一批包括20万吨、30万吨级在内世界一流的铁矿石、原油、集装箱、粮食、木片等大型、深水化、专业化泊位,港口实际通过能力超过3亿吨,已成为全国矿石进口第一港。

(二)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备

集团在资金运用上,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推日照至江苏仪征、日照至山东东明、日照至河南洛阳原油输送管线、晋豫鲁铁路通道、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四线一基地”等国家重要生产力布局项目,加速向山东、向鲁南、向日照、向港口集聚,投资参股建设运营鲁南地区的枣临(枣庄―临沂)、东平(东都―平邑)铁路,形成了现代化、立体化、集约化的港口外部集疏运体系。

(三)港区互动同频发展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培育优质资产、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就业,为城市和腹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承担了由政府投资的港口公用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此外,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着眼港口中长期战略布局,有选择地投资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扩大港口业务范围,推动了港口全面发展。

五、结语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资金管理成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资金管理上,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紧密结合港口发展形势,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以港口实业发展为依托,致力于融资创新,培育和发展新的融资平台,积极运用各种传统和新的金融工具,利用自身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同时通过资金引导建立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盘活了公司资金,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并不断延伸产业价值链,拓展产融结合深度与广度,实现从筹集、管理资金到经营资金的飞跃,从而为日照港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黄焕亮.深圳港口与国内其他港口投融资体系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2]叶维.中国港口融资研究及离岸资产证券化的应用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

[3]李亚.我国港口投融资政策评价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