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范文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精选(九篇)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第1篇: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范文

1.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完成本专题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认识汉字的特点,通过汉字游戏感受汉字的趣味性,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感受汉字的魅力。

3.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增强维护汉字纯洁性的责任感。

二、研究过程

1.资料收集:汉字起源传说,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造字法;书法作品(名家的或自己的毛笔或硬笔书法);关于汉字的故事、趣闻轶事,字谜、成语、古诗词若干;2008年奥运会徽的含义;调查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

2.资料分析:研究汉字的演变发展,分析汉字独特的发展规律;研究汉字与欧美表音文字的区别,分析汉字的奇特之处;研究如何鉴赏书法作品,分析汉字的构造美;研究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分析汉字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分析汉字的未来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3.成果展示:通过PPT、实物展示、演讲、小品等方式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4.总结报告:反思本次研究性学习,撰写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组课题研究意义、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以及尚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等。

三、分组安排

全班学生按照五个选题分成五组,每一组成员8~10人,其中(1)资料收集员两三名,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调查、整理工作;(2)资料分析员2名,负责资料统计处理、结果分析工作;(3)成果展示员两三名,负责整个探究的组织安排和成果的展示工作;(4)总结汇报员2名,负责撰写总结报告。

四、教学流程

1.教师导入。师: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一件令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振奋的事情。那么奥运会徽也就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对2008年的奥运会徽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能否从这个会徽中看出汉字的美和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个短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边看边考虑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观看完毕,谈感受。教师从汉字美的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从奥运会徽中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她像一个“人”,又像一个“京”字,还像一个“文”字,预示着首都北京将举办一个“人文奥运”。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正舞出中国人民的豪迈欢腾;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朝气、坚强与超越的运动员,正奔跑出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龙腾虎跃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欢迎各国喜爱运动、热爱和平的人们。)

的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遨游汉字王国,走进“汉字”专题。

2.版块一:汉字之史。师: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那么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着怎样的传说呢?汉字又是怎样发展演变呢?

(1)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种说法,最常见的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所以仓颉被称为“中华文字始祖”。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

(2)演变发展:教师将不同时间段的汉字打乱顺序,让学生按从古至今的顺序重新排列,并指明朝代。

师:从这个演变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在没有语言或语言还不完善时,人们常用画画交流思想,后来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逐渐改为似画非画的符号,这些符号约定俗成就成为某个地域的文字,经过漫长的多个区域的演变,才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文字。)

3.版块二:汉字之奇。师: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说:“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汉字是拼形文字,学了汉字能使人变得更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说呢?汉字的奇特之处在哪里呢?这恐怕要从汉字的造字法中找原因。

(1)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教师出示汉字,学生说出体现了哪种造字法,并阐述理由。

(2)汉字区别于欧美表音文字的特点。

①由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说说汉字和英文单词的区别。

②教师出示英文单词(ram),再出示汉字(羝),让学生比较得出汉字既能表音又能表意的特点,而英文单词只能表音。类似的字还有渔、雹、煲等。

教师出示两排汉语拼音,学生读出是两句唐诗;再出示汉字形式的唐诗,让学生与前相比,得出结论:汉字具有形象性特点,能引人联想。(从“日”字、“依”字、“山”字我们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在山头慢慢下沉的画面,从“河、入、海、流”字中,我们仿佛看到黄河奔腾咆哮着汇入大海的壮阔景象。而从拼音文字很难看出诗中表达的意境。)

4.版块三:汉字之美。师:汉字同书法、诗文、绘画、音乐乃至舞蹈都有密切联系,巧夺天工,极富艺术魅力。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准备的书法作品,欣赏一下汉字的美。希望上台的同学能进行一定的赏析性评价。

(学生展示书法作品,并评价。教师最后展示“马”字书法作品。)

5.版块四:汉字之趣。师:到现在为止,相信同学们已经领略到汉字的魅力了,如果我们继续研究汉字的趣味性,也许,你会更喜欢汉字。

(出示“藏头诗”。)

师:藏头诗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隐藏在每句的第一个字中,也就是说每句的第一个字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看出来了吗,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唐伯虎送给秋香的一首诗,意思是“我为秋香屈居童仆”。)

出示“析字联”。

师:相传在一次宴会上,一客人出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意思是说,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有两点,西边有三点。它妙就妙在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的。在座客人冥思苦想,这时,仆人送上糕点来,有一个人即景生情,对出下联,大家能猜出是什么吗?“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一语既出,满座惊叹。

6.版块五:汉字的未来。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汉字是如此富有魅力,所以如今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那你知道汉语在世界上有着怎样的影响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世界各地热情学汉语的文字资料。)

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汉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感觉到汉字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的,汉字的道路会越走越远。我们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学生,应该为祖国语言文字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第2篇: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范文

一、扎实搞好汉语拼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基础

自1958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以来,汉语拼音方案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得到迅速地推广。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汉语文字法》,第十八条专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音和注音的工具。”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汉语拼音法案的地位,而汉语拼音作为初等教育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内容来讲,识字的作用是重要的,从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

目前中国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多种形式结合识字等等。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学习汉语拼音。汉字的读音用拼音注得一清二楚,学生由此可以自己查字典,提高自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如果把字典当作是识字的拐棍的话,那么拼音则可称之为“制成拐棍的木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从而达到学生可以对注音课本、读物中的汉字进行识记,对已学会的汉字进行拼音标识。对于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可以制作色彩艳丽的汉字、拼音教具来辅助课堂教学。例如,在“树”字的讲解中可以制作一张卡片,用卡通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树的拼音“shu”,把h画成大树,s、u分别画成树旁的小草,这样把生活中的实景与拼音和认字相结合,方便联想,利于记忆。

拼音识字法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提高识字的扎实程度,并且可以有效地纠正地方方言语音,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以及普通话的推广。

二、指导学生从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演变学习汉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理应承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责任,通过学国文字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文化底蕴。方块的汉字,既是单音节,又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字与字连结成词语的方法比较灵活自由。因此,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汉字形体演变,自身表意特点以及优美的外形、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质量,为学好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懂一点汉字的演变历程,这有助于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汉字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它起源于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考古工作者研究发现,用于记载历史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墟文字,包括商代的甲骨文和铜器文字。今天通行的汉字便是由商代文字一脉相承地发展演变而来的,在这个渐变过程中,汉字从甲骨文向篆、隶、行、楷逐渐变化。在教学中遇到个别偏难汉字,教师也可从汉字的演变起源来讲解,以历史方法研究汉字,可增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三、识字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及游戏活动

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说,课堂教学中辅之以多媒体设施的应用是很有必要和效果的。其一,小学教学内容相对轻松简单,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非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演示; 其二,就小学生智力因素的特点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需要得到有效地集中,而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有趣,学生们可以在观看影音视频中,通过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改变教学情景,从而达到趣味学习汉字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有条件的老师需要事先准备好课件,完善自己的素材,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传统意义教学上无法展示的在多媒体中进行展示,播放一些有关汉字教学的课件展示。包括文字起源的传说、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类型、汉字的字义特点、同音字、相近字,扩展到各种词语、成语、俗语,以至在各种语境中汉字的应用。

教师可以自制教学课件资源或者查找教学短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破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演示编排一些有趣的小文字游戏、识字大赛、汉字组词接龙、汉字肢体语言展示,让每个同学都融入到课堂汉字的学习中来,让趣味性充分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能以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与热情。

当然,多媒体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具体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进行多媒体教学中不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教学地位。时刻记住,多媒体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模式,要完全地运用于全部的教学中是不实际的,也是有很大难度的。

第3篇: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范文

1、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出现在商朝时期。

2、金文又叫钟鼎文,是殷周时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区别不大。

3、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起于西周,行于秦国,以石鼓文为代表。小篆由大篆衍变而来,通行于秦代。

4、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是从民间兴起的一种文字,其名源于东汉。

5、楷书又称正书,起源于东汉。

6、草书是一种为了书写简便而产生的文字,形成于汉代,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第4篇: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范文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汉字在世界文字语言中独树一帜,是世界三大古老文字中唯一还在使用的文字。汉字的起源最早能够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刻画记事符号与彩陶文,它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汉字从最初的原始用来记事符号演变至表意符号文字过程,历史上大约公元前4000年,秦王朝对文字进行了统一与简化,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也产生出了许多现如今难以读识并且不具备实用价值的文字,所以将其划入“古文字”的范畴当中;第二阶段,由魏至隋唐,可以说是汉字的发展阶段,储备了大量至今通用且种类繁多的手写字体,即“今文字”相继问世而臻于完备的时代,第三阶段,自宋朝迄于现代,基于印刷术的诞生与发展,汉字开始广泛在大众传播,并且逐步适应工业化加工的要求,汉字也进入逐渐成熟的阶段。

汉文字中蕴含的设计元素

文字也在视觉传达的视觉符号中占有一席之地,视觉传达通过文字的媒介进行视觉沟通。汉字从人类早期刻画记事符号,再经过图形符号到文字的不断演变中渐趋成熟,发展到现在的图形化应用。从文明社会到现代的信息化社会,文字这种特殊的图形符号,一直承载着人类传达感情,表现思想,记录语言的使命,是人类文化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而现在汉字也早已不单一是语言的传播载体,它也可以由单纯的阅读符号转变为具有视觉传达作用的图形。中国的汉文字由最初的符号演变至今,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也是巨大的,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等,每一种字体都包含了它独有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以及形式构造,同时也证明了汉文字本身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汉文字的演变发展、历史底蕴、图形化构造,为设计师们创作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中国历来讲究书画同源。所以汉文字本身就具有图形之美的艺术境界。

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所表达的不同象征,汉文字的构造图形形态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设计师们根据每一种汉文字所设计出来的图形元素都隐藏着特定独有的文化含义,从而使人们根据不同的设计作品在欣赏它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到图形背后汉文字的历史背景等等。

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汉文字是汉字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不同的设计者对汉文字设计有着不同的思维与创意,设计者们在已有的汉文字基础上发散思维,通过收集丰富的素材,设计出各种表现形式手法的汉文字图形,不仅能够开阔人们的眼界,更能丰富人们的思路,便于产生更多的设计理念。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就是一个出色的汉文字图形设计作品,作品以传统书法中“世”字创意为形,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小家庭,同时也可以抽象寓意“你、我、他”世界大家庭。应用汉字图形化处理的手法将“2010”与“世”字巧妙的连笔结合,从而表达出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现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讲究的是时间、速度与效益俱优,现代设计就是信息时代下的产物,所以设计发展文字的图形化是必然的趋势。在设计发展文字的同时,不仅要求准确传达文字本身的信息,还必须具有形式设计感与标新立异。在字体的设计编排上也追求灵活、个性、风格、情绪等,利用这些特点与造型原理设计出文字构成的图形,将原来的“读”的形式改变为具有设计美感的“看”的形式。

在世界古老文化中,汉文字作为目前仍在使用的文字,历经千年演变,其本身蕴藏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深厚文化底蕴、民族特征、文化血脉,现如今大众对于传统文化越发的重视,现代设计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对汉文字中包含的设计元素也进行了重新审视,对汉文字中的设计潜能也进行了发掘、研究以及利用设计,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在世界共同关注的传统文化主题上,巧妙运用传统文字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中国特色的汉文字精粹为基础,再加上独特的现代设计元素,不仅给中国现代设计注入一股新的血液,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文字文化,使汉文字的意义在平面设计中得到了拓展和创新,同时也增进了世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使中国特色的文化与设计能够长久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第5篇: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范文

 

关键字:汉语言文字 趣味性 学法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连,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我们民族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而文字的学习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接受初等教育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更是重中之重,而汉语文字的学法众多,对于小学阶段我们的课堂教学则更应该侧重于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谈谈小学教学中汉语文字的趣味性的一些学法。 

 

(一) 汉语学习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 

 

自1958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以来,汉语拼音方案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得到迅速地推广。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汉语文字法》,第十八条专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音和注音的工具。”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汉语拼音法案的地位,而汉语拼音作为初等教育小学阶段中国语文教育的内容来讲,对认字的作用是重要的,从否些方面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 

目前中国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多种形式结合识字等等。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学习汉语拼音。汉字的读音用拼音注得一清二楚,学生由此可以自己查字典,提高自学的能力,也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如果把字典当作是识字的拐棍的话,那么拼音则可称之为“制成拐棍的木材”,可见,拼音的基础性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从而达到学生可以对注音课本、读物中的汉字进行识记,对已学会的汉字进行拼音标识,双向学习。同时,中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识字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色彩艳丽的汉字,拼音教具来辅助课堂教学,例如,在“树”字的讲解中,可以制作一张卡片,用卡通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树的拼音“shu”,把h画成大树,s、u分别画成树旁的小草,这样把生活中的实景与拼音和认字相结合,附于趣味性,方便联想,利于记忆。 

拼音识字法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提高识字的扎实程度,并且可以有效地纠正地方方言语音,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以及普通话的推广。这种方法较适合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适合没有文字基础的进行识字。 

 

(二) 从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演变谈汉字的学习 

 

我们知道,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倘若我们能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做出正确的分析,那么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大部分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有着极大的帮助,适合小学中高年纪的学生学习汉字。 

我们都知道汉字中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对于一些汉字,我们通过分析汉字结构,对汉字字形的掌握可以更好的了解字音字义,可以轻松地掌握一系列类似结构的汉字。 

例如:“步”字,在甲骨文中是脚趾朝上的两只脚一前一后走路的形象。假若两脚要从水中通过则怎样表现呢?那就再把“水”加在两脚之间,这就是徙步过水的“涉”字。如果两脚要登高呢?则又把“涉”字的水旁换成“阜”(在阝,即土坡),就成为两脚登高的样子,这又组成了新字“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字义和字形,对学生进行对比性的渐进式识字,会更快更好的完成汉字的学习,适合于字形相似汉字的教授,辅之以课堂板书、简笔画形式分解教学,做到生动不呆板。同时,汉字的形体演变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个阶段,历史发展源远流长。在教学中遇到个别偏难汉字,教师也可从汉字的演变起源来讲解,以历史方法研究汉字,可增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三) 汉字教学与多媒体及游戏活动的结合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有了教学活动,就有了教学手段和工具,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传统的书本、黑板以后随后出现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等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主要是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辅助教师传递教学信息。而目前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手段,它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现在教学中,媒体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说,课堂教学中辅之以多媒体设施的应用是很有必要和效果的。原因有二:其一,小学教学内容相对轻松简单,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非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演示;二是,就小学生智力因素的特点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需要得到有效地集中,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很生动有趣,学生们可以在观看影音视频中,通过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改变教学情景,从而达到趣味学习汉字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有条件的老师需要事先准备好课件,完善自己的素材,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传统意义教学上无法展示的在多媒体中进行展示,播放一些有关汉字教学的课件展示。包括文字起源的传说、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类型、汉字的字义特点、同音字、相近字,扩展到各种词语,成语,俗语,以至在各种语境中汉字的应用。 

教师可以自制教学课件资源或者查找教学短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破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演示编排一些有趣的小文字游戏,识字大赛,汉字组词接龙,汉字肢体语言展示,让每个同学都融入到课堂汉字的学习中来,让趣味性充分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能以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提高学生汉字学习的效率与热情。 

当然多媒体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具体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进行多媒体教学中不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教学地位。时刻记住,多媒体的应用只是一中教学辅助模式,要完全地运用于全部的教学中是不实际的,也是有很大难度的。 

 

总之,在小学课堂的语文汉字教学中,有很多有效实际的方法可以应用,本文在这里只是介绍几种。但是,依据新课改的方向,我们可以知道,小学课堂中,趣味性是不能忽视的,教师要注意整体课堂气氛的调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注重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最终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效率,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学习过程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周有光. 汉字改革概论[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 

[2]左民安.细说汉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6) 

第6篇: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范文

那么,怎样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呢?

可以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构成的原理,抓住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汉字形音义的教学。在上万个汉字中,最基本的象形字有二百多个,这些基本字形构字能力最强,是学习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的基础,而这些象形字大多集中在低年级教材中。所以运用字理教学可以提高识字效率。在识字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字理,能做到“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既赋予文字大量的信息,又能激发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如在教学“鱼”字时,可以这样操作:

1.出示剪贴画“鱼”的形象,了解感知“鱼”的外形;

2.出示“鱼”字字源字形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文字就是来自先祖的图画。

3.结合“鱼”字的字理进行阐释。最后一横表示鱼的尾巴,中间的“口”是鱼的身体,而“十”代表鱼鳞,“刀”是鱼头,刀口是表示鱼嘴。

4.最后出示楷体的鱼字,指导学生书写“鱼”字。

学生经过循序渐进的理解、识记,增强了记忆。当“鱼”字复现时,学生想到鱼的外形,就会联想起“鱼”字的写法。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儿童的兴趣特点,可以使识字方法产生迁移,增强识字能力。当学生在学习其他会意字、象形字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记。当学到“燕”字时,学生就能说出四点底代表燕子的尾巴,“口”代表身体,“北”代表一对翅膀,“廿”代表燕子的头部。又如:“染”字,如果死记硬背,学生很容易把“九”写作“丸”,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汉字构成的特点,将其分解为:“氵(水)、木、九”三个部分,“氵”代表水,表示东西要放在有颜色的水中,“木”表示染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九表示要反复地在水中浸染。这样学生在书写“染”字时就不会在“九”上面加一点。

利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可以达到速记的可能,可以使原本难记的汉字记得牢,记得快,记得多。但象形字在汉字表中毕竟仅占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教学中就要利用这些“母”字,进行举一反三。上文提到的“燕”“鱼”字的教学,很容易对其他四点底的字产生负效应:比如“焦”“煮”“熟”“烹”“热”,这时教师就要出示相应的资源字形的演变,让学生明白,有时“灬”表示尾巴,有时却是表示火或者水,然后让学生收集四点底的字,看看它们都是表示什么。既实现以理识字,又做到识中有别,提高识字的质与量。

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应该依据字源字义有选择性地讲析字理。有的汉字只要按照字源意义讲析,学生的印象就很深。如,“初”字的结构比较清楚,本意就是用“刀”裁布,表示刚刚开始裁衣的意思,所以“初”不能写成示字旁,而应该写成衣字旁。这样并没有追本溯源,学生的印象就很深刻。

随着汉字的不断演变、简化,许多汉字已经失去了原本象形、指事、会意的功能,因而并非每字必有“理”,每字必究“理”。识字教学讲字理,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其所处的年龄特点上。既要兼顾学习者学习能力,又要考虑汉字的具体实际情形。不顾汉字的复杂情况,强行分析字理,会产生负面效应。对于有明显特征的汉字可以展示汉字内在的规律和字理知识。有的字特征不明显,字理讲起来复杂的可暂不析解字理,让学生在认知水平达到或者知识更丰富的时候再去解决。这是字理教学应该遵循的“度”。比如:像“日”“去”“辩”“初”“刻”等是显而易见的字理,可以遇之则解;像“祖”“羁”“获”“待”意义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知识或生活积累,可以酌情识字,或延后进行,不可强求。

字理识字既要遵循汉字的规律,做到有度,更要采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综合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激发想象能力,促进语言的再造功能——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猜一猜,加一加,减一减,编一编;还可以创设情境,利用经验识字——在识字过程中演一演,听一听,唱一唱,画一画。同时针对不同的汉字特点,综合各种方法,采用音乐辅助,图示演绎的方法,形成字族,字群,比如教学“芬”,可以让学生在学完生字后给部件滚雪球,形成“份”“粉”“纷”“氛”“吩”“盼”“忿”字群,再编成顺口溜或者韵文,以扩大识字容量,巩固识字基础。

第7篇: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范文

一说趣。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老师们绞尽脑汁地利用多种方式,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良好的识字效果。却终因字太多,每节课的识字量太大,再加上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识记困难,让孩子们苦不堪言不想学,让老师们心力交瘁不想教。多媒体信息化字理识字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心、好奇心等特点,以漂亮的图画、幽默的动作、有趣的声音来解析汉字,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变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充满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生字“井”时,可以很好地利用“井”字是一个象形字的特点来激趣教学,多媒体出示一口井,低年级孩子喜欢画画,就先让孩子画一口井,再看看“井”字,并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展现“井”的演变过程,学生很容易想到此字就是根据井的形状得来的,是象形字。

再说“身”字。非常形象,多媒体出示人体画面,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并描述字的部件和身体的那一部分相似,再把“身”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动画展示,接着出示金文,让学生仿写。孩子们觉得很有意思,像写又像画,了解了“身”字的演变过程及意义,再写此字,学生记起来就容易了很多。

学习“休”时,首先多媒体出示动画作情景描述:炎炎烈日下,农民伯伯走在回家的路上,他走了很远的路,累了,想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他会选择在什么地方休息?(树下),谁来演示一下。乘着凉意,靠在树边休息真舒服。(接着,人和树变成了下图第一部分)那“休”字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人在树木下休息就是“休”字。

这种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字理识字相结合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让课堂多了几分生机与趣味,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猜一猜等,不断变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多媒体的灵活运用更是增添了课堂上的新奇与趣味,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既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感受了中国的汉字文化历史,又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文明进程中信息化时代的魅力。

二说妙。运用信息化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逐类旁通,发散学生思维,实现群字迁移记忆。比如在教“马”字时,可以用多媒体将如下生字生动地一并引出:“妈、蚂、骂”,这是一组形声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女”“虫”由形象的实物,过渡到抽象的字,学生很快会掌握声旁“马”表音,形旁如“女、虫”等表意的规律,从而获得对形声字字理的规律性认识,这无疑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大胆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直观,化枯燥为情趣。还有部分汉字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作讲解来记忆,如教学“十”,引导他们讲“绳结计数”的故事:孩子们,古代没有数字,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多媒体出示一根绳子【如下图第一】,让学生猜,并适当提示,再依次出示第二,第三,第四。最后老师总结一下绳结计数的故事。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识记生字,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思维能力,让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完美结合。

三说精。信息化教学中,电教设备的使用要做到精,适时的点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语文课也要体现语文味,多媒体的使用不可喧宾夺主。另外中国的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也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一些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在教学这类汉字时,我们应该根据汉字的特点来教学。否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反而为识字增加阻力,曲解了汉字的本意。我们只能将现代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汉字文化很好地结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带领学生与古人对话,才能让他们徜徉在古人造字的精彩画卷中,亲近传统文化。

第8篇: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范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汉字绝对是最为神秘的古代文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不可获缺的书法瑰宝,它整齐却又灵动。今天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昨天我在学校的图书馆借了一本叫《探秘中华汉字》的一本书,才刚看一会,眼睛仿佛就出神了。脑子里浮现出种种自己以前对汉字的理解。汉字的的始祖仓颉大约在六千年前创造了汉字这种特殊的社会交流方式。

汉字的形体演变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从成体系的汉字算起,汉字的形体演变中华汉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甲骨文最早的汉字,就是在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是前辈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中华汉字的魅力就在于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文化意蕴。中华汉字的魅力就是汉字的美丽就是形体,每一个汉字都有不同的神韵譬如“明”这个字左边一个日右边一个月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组成的会意字。是不是觉得很生动么。还有“闷”这个字门里一个心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心被关在门里会闷。汉字的流传至今的汉字在其他的国家都起到很重要的影响像朝鲜就是大量运用了我们的中华汉字,才去创造他们国家的汉字。汉字在全球国家都占重要地位,中国的汉字适用性很强,而且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才会传承至今,从古时候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每一次演变都是前辈们呕心沥血创造。经过一星期的努力学习我发现了中国汉字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世界的文字都逐步走向拼音化发展,形声汉字即是汉字拼音化的表现。汉字能够随时代的变化而同步进化。中国汉字许多的文化都需要流传下去。

学习汉字就是在走进中华名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触摸这数千年前汉字的脉动。我通过学习汉字从而了解到了古时候汉字的创造,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流传,当然我们炎黄子孙当然要把中华汉字流传下去,让汉字一直流传下去………

六年级:小书生

第9篇: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地图册;作用

图文结合是开展历史教学的重要途径,宋代学者郑樵有云:“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这就是说,学习历史应该图文并茂,互相佐证,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与课本教材配套的《历史地图册》就是一个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源库。这些历史图片与课本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是最便利、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学资源。下面笔者以高中人教版教材为例并结合个人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历史地图册》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历史空间感

正如梁启超所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历史时序感,同样也要增强学生的历史空间感。 历史空间感仅靠文字和语言是很难构筑起来的,《历史地图册》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充分运用它则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空间感,从而更直观地认识历史。

例1:课本对北伐战争的经过有以下文字描述

“国共合作后,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国民政府确定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以上文字包含两个历史空间信息。第一,革命势力范围扩大了。北伐前革命势力范围在广东,随着北伐的开始,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第二,革命中心转移了。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中心从珠江流域转到长江流域。但是课本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匹配相应的历史地图,学生对以上历史空间信息的变化并未产生直观、具体的感受,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更会感到费解。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读图得出北伐前后的革命势力范围和革命中心产生了什么变化,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包括哪些省份。结合这一历史地图的应用,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增强北伐战争的历史空间感,更直观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本教材

课本教材由于篇幅所限,编写原则以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为首要,用语简洁精炼,重点突出历史主干。因此,对历史的展现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历史细节也没有提及。但是历史本身是复杂和多样的,不从多个方面细致研究就不能全面展现历史面貌,也就谈不上深入理解历史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在课本教材基础上做适当补充,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本教材。《历史地图册》在这方面也有显著的用武之地。

例2:课本对汉字的演变有以下文字描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这段文字高度概括了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趋势,但它是抽象的,学生不能从中获得汉字演变趋势的直观感知,不容易理解其中所指。因此,教师就要想办法化抽象为形象,化一般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这时《历史地图册》配套的“汉字的演变发展”示意图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此图通过五个同一汉字不同字体的渐变对比,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汉字从图画化向符号化、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以及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四种字体的各自结构形态特征。学生在这幅图的辅助下,理解课本汉字演变趋势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培养学生依托史料学习的史学意识

《历史地图册》中的各种历史图片都是重要的史料资源,并且运用《历史地图册》开展史料教学有三大优势。第一,便利性。地图册师生人手一本,史料现成,与课本配套,可随时随地参阅。第二,可靠性。地图册中的史料经过严谨编选,不断修改完善,史料价值有保证。第三,易读性。地图册主要是地图、图表、照片、绘画等直观史料,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善用《历史地图册》进行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依托史料学习的史学意识。

学生运用图片史料展开探究活动,得出结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沉重打击和有效牵制了日本侵略势力,极好地配合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以上结论基于学生对史料分析得出,这正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综上所述,教师善用《历史地图册》开展教学,能帮助学生增强历史空间感,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本教材,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依托史料学习的史学意识,从而更直观、全面、深入地认识历史。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