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高中历史课件精选(九篇)

高中历史课件

第1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1. 钻研教材,充分备课

怎样才能使历史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是广大教师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能够上好每一节历史课,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材料和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等,把课备在教案上,装在脑海里,还要备在口头上,做到胸有成竹,这样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 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3. 充满激情和爱心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只有对教育事业抱有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在教学中才能进入角色,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充满激情,才能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听课效果。另外,面部表情是教师情绪的晴雨表,也是学生上课时的“众矢之的”。教师的面部表情会时时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形成与之相符的课堂心里氛围,例如教师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地走进课堂,课堂上便会很快形成愉快和合作的融洽气氛。假若教师满面愁容或怒气冲冲,学生便会产生紧张、忧虑和胆怯的情绪反应,进而形成消极的课堂心里气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磨练自己,争取在上课之前把生活上的一切烦恼和不如意抛在脑后。同时作为文科教师更要注意把情感融入教学内容以感染学生,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思想又受到了触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共时空群体活动。主体、客体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处在不断转换之中。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材是媒体,即教师通过教材中介,使学生获取知识,以实现培养目标。而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即学生通过教师引领,学习教材掌握教材,并得以发展。这种不断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因而学生就可以迁移基础,运用旧知识去尝试演练,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学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改变为 “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意识。

5. 创设有效情景实施课堂教学

俗话说:“触景生情。”让学生接触有效的教学情景,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方法、结论、氛围。情景包括实物、图、实施环境,现代化的多媒体。作为学生学习的拐棍、桥梁,创设有效情景,就是教师采用密切联系课文内容的教学手段和设置情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和氛围中,萌发可提升探究的情感,从而由“静态”学习转化为“动态”学习,由“平面”学习转化为 “立体”学习。激发学生探究书本知识的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景由为重要,例如再讲新文化运动一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袁世凯独裁复古的有关资料及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资料,从而营造出当时一定的社会环境,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出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总结深化。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印象、提高了效率。

6. 注重课堂评估

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练习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课堂评估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课堂上的练习包括书面练习、口头练习、检查评估和思维训练等,,通过练习已达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出示一些经过科学设计的适度适量的书面或口头的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教师要及时引导调控。教师在让学生练习时不能只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要让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总结,解决练习中的疑难,概括出学习的重点。再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信息加工编码,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通过练习中的师生活动,所学知识就得到巩固,进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在练习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第2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合理的历史教学方法是为学生连接历史与现实的重要纽带,也是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关乎教师的威信和师生关系的建立,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学生善不善学,主要看教师善不善教。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落后的教学方法会耽误学生的高考以致贻误终生。下面我就高中历史课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把自己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局中来定位,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更加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把学生的历史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为主旨,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历史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我们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通过运用这些知识,学会总结历史得失、学会做人、学会运用历史。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做出贡献。

二、历史概念的教学方法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理论概括的产物,反映着历史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在我国的历史教育工作中,对于历史概念的教学要时刻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定义,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和正确的史观。高中历史课程中,历史概念的内容在课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掌握历史概念对学生精确认识历史、形成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历史修养意义重大。在历史概念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本身的含义。例如: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真正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是彻底斩断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往来和盲目排斥西方事物,当时中西方还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

三、历史事件的讲授方法

我们所学的历史是由多个历史事件串联而成的,历史事件的讲授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历史事件时,首先要讲清历史事件的结构,具体分为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发生的地域范围、事件的历史背景、事件所涉及的主要人物、事件本身的经过、事件的意义与影响六方面。对于这些内容,我们都要按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强调的五方面,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通过仔细备课熟练掌握,在教学的时候才能把历史事件讲述清楚,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其次,要重点描述事件发展的经过。作为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我们要把一个事件的经过讲清楚,引导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事件的本质,在对事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四、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大因素构成的。所谓:“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人物毫无疑问在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既能够让学生通过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使我们通过人物的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借鉴。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何种作用,对人民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要根据严格的历史性进行评价,把人物的评价放在其所在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评价还要注重科学的阶级性,要重点看到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要注重其复杂性,不能犯简单评价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初级错误。如评价洪秀全时,首先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他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是起义取得一定成果后,整个领导核心迅速腐化、堕落,为太平天国事业带来了失败。总而言之,合理选用与探索优质的历史教学方法,是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锻炼与提高教师教学造诣的主要途径。善用各种教学方法展开历史课程的教学,不仅关乎学生能否顺利通过高考,更重要的是关乎能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慎重加以对待。

参考文献:

[1]刘洋,陈浩.高中历史教育方法研究[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第3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大多数学生都对历史感兴趣,都愿意在平时看一些关于历史方面的电视剧和电影及一些课外读物。但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课,他们觉得历史课无聊,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历史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关键。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学习课程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历史成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丰富、生动形象、有趣的内容,通过对学生多种感官地刺激表达和传递信息,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生动有趣地再现历史,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给历史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高涨,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二,可以获取更多历史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手中只有课本和历史练习册,在课堂中只是听到老师的讲解,但是我们知道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历史课本上的资料太少,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获取的信息也非常有限。但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大量历史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冲击,使学生更直观、更迅速地获取历史知识。

第三,有利于提高历史课的学习效率。历史课中有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识记,但是记的内容太多,看到就头疼,就会产生厌烦,觉得学习历史成为一种负担。记的内容也容易忘记,但是多媒体的特点正好满足了记忆所需的视觉和听觉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历史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历史课堂中,历史老师面临教学方法的改变,就要花更多时间学习,想办法使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最大化,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师打破传统的“以讲为主,一讲到底”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重视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媒体创造的多样化、开放式、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三、多媒体技术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进入历史教学课堂中,我发现多媒体的使用存在许多运用不恰当和运用不充分的地方。

第一,过分依赖多媒体。如果历史教师依赖多媒体太多,则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多媒体,课就进行不了;不会用黑板上课,教师记住的历史知识会减少,还会出现有的教师很少或者再也不写一个粉笔字,课堂板书被省掉。这样长时间下去,会起到反作用,比如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下降。

第4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比较教学 重要性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45

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是指对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不同时间与空间下复杂的思想、政治与文化以及历史过程的对比与分析,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发展过程与历史的进步规律。本文就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与说明。

一、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然要采用比较教学法。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较为繁重,内容较为冗杂,各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思想、政治与文化的交融,背诵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的难度较大,且各个知识点之间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带领学生走出学习高中历史的“误区”。比较教学法使教师巧妙地解决了学生在接受知识融合时混淆的问题,是学生走出“误区”的捷径,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关键。并且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高中历史的学习不应当再只是机械地记忆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平时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的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历史文化意识,增强历史文化内涵。比较教学法的应用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课本中的历史现象相互独立,对于教师来说,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引领学生对这些独立的历史现象进行串联,在头脑中进行相应的联系。但是比较教学法的应用,使教师对课堂丰富知识的串联成为可能,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综合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另外,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材的结构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历史教材由原来的通史体系转化成为了专题体系,历史教材的这种结构体系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学习,也更加突显了比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优越性。比较教学法为新课改以来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开启了新的路径,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成为带动高中学生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方法之一,近几年来,教师对于比较教学法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研究探讨并对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地应用。

二、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专题之间进行比较

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课本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方法,汲取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课程的重要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树立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教师应当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建立专题学习的意识,通过专题比较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历史知识,掌握历史人物的历程,进而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有心灵上的感悟,从而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教育目标。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必修一课本内容的^程中,必修一的课文大部分主要讲解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外国的政治制度。学生在学习与记忆这些政治制度时容易混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这些政治制度,比如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以及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等。然后让学生对比这些历史学习的专题,自己查阅课本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列的专题进行填充与细化,进而掌握专题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专题之间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接受知识,更加高效地记忆内容,更加灵活地运用历史史实,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二)不同地域或民族的相似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

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内容较多,尤其遇到一些相似的历史事件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记忆,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混乱,从而给历史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待一些不同地域或民族的相似历史事件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此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学生最佳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教学法。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同样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从而进行变革的日本的“”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时,学生对于“”与“洋务运动”的社会背景、领导力量与国际环境容易混淆,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对日本与中国的主要项目列视并进行比较,为学生比较这些相似事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对这些相似的历史事件的比较悟出道理,有所明智。

(三)纵向比较法

所谓的纵向比较法是对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比较。通过纵向比较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地掌握某一国家与某一民族的历史知识,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纵向比较,对历史事件有更深的感悟。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时,学生对于这种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记忆比较困难,容易造成时期的混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地方行政制度做一个简要的比较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分理清分封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制以及行省制的起源、实施背景以及它们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要监督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这些比较的知识点,并从中有所收获。纵向比较法是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比较教学法之一,由于大部分的历史课文内容的学习都是按国家地点划分,因此,纵向比较法也是历史学习中应用次数最多的方法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纵向比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高效记忆,提高历史学科学习的效率。

第5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Pad的历史教学实施方案来适应时展的潮流。

【关键词】Pad教学 历史教学 实施方案

从孔孟简书刀刊、口耳相传,开教育之先河,到近代西学东渐,引教室黑板入学堂,再到今日多媒体教室、大屏幕powerpoint的全面普及,教学的变革总是伴随着教学设备的发展。而Pad平板电脑提供的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多姿多彩的教学形式,博大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交互性、集成性、延展性、重复性等各种功能,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拟设计一份基于Pad的历史教学实施方案来适应时展的潮流,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

一、基于Pad的历史教学功能

(一)运用Pad教学,可以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将Pad引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

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来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

(二)运用Pad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克服学史局限。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涉及政治、文化、军事等很多领域。对于一些较为难懂难记的史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地图地貌,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的方式在多媒体课件中表现出来,内容高度浓缩、节奏快、效率高。并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献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视频资料,仅用了五分钟时间,就介绍了中共成立的历史背景、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情况以及“一大”的召开过程,在此基础上再组织讨论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得教学节奏明快紧凑,留出更多的时间讨论,加深学生对中共成立伟大意义的深刻理解,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

(三)运用Pad教学,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联网教学,是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手段。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有关历史知识的研究专题,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历史知识的学习模式。在网络环境下,以历史研究专题的任务驱动为核心,以利用互联网为获取信息和交流资料的手段,从而使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的建构,是提高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应用历史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途径之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讲授者变为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能也由教学变为导学,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基于Pad的历史教学实施方案

(一)所需要运用的Pad功能和Pad教学软件功能

1、运作平台:教室大屏投影及课件分发系统;教师及学生课件互动教学软件。

2、教师备课:教师可将已编好的课件文件(Word或PDF文件)进行转换成Pad上的

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服务器。教师在自己的Pad上可调阅出课件并进行备课。教师可在课件里加入多种多媒体互动辅助内容如音、视频、图片、文本注解或试题等,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出来。

3、课堂教学:①课件同步分发:学生在使用Pad上的教学软件登入网路教室后,事先

指定的课件会自动下载到学生的Pad上。②课程同步播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由教师端Pad教学软件同步控制学生端Pad端教学软件如翻页、多媒体注解或试题呈现等。③大屏交互:独有的捕获设备和技术,实时捕获教师在pad上的书写,并可迅速广播到学生的教室大屏幕上,同步每个人的pad上,使普通白板与网络课堂完美结合。④自动批改测试题,即时反馈数据。

4、课程录制:全程或部分课程录制,形成标准的视频文件。

5、评价系统:考勤统计、课堂表现、作业反馈的完整记录。

6、数据库:师生可将各类历史素材录入服务器数据库,供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随时访问。

7、远程学习:提供在线批改作业和答疑。

(二)基于Pad的历史教学应用

1、创建历史教学资源库

(1)教师自建

①历史课件库。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自己平时上课的课件导入数据库建立自己的课件资

源库,供自己随时调阅和修改,别的教师在查阅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建议,相互促进;另一

方面也可以将通过其他渠道如网络、听评课等获得的优秀课件存入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②历史试题库。将优秀的历史试题存入数据库,并建立分类索引。如按题型划分的选择

题、判断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按历史教科书体例划分的单课、单元、专题、综合试题;按照难度层级划分的简单题、中等题、高难题。

③教学录像库。将公开课、观察课、业务讲座等优秀教学录像存入数据库,以便学习和反思。特别是一些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内容,如“如何进行历史写作、如何做口述史、历史学生方法指导”等等也可以录成视频,供学生随时学习,避免重复劳动。

(2)师生共建

①历史素材库。将历史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料存入服务器数据库,并建立分类索引。

如纵向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横向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另外在该库中还可以建立历史推荐书目这一栏目,包括书目的基本信息、内容简介、推荐理由、阅读心得等内容。

②师生写史栏目。师生将平时校园、教学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上传,这本身就是一部很

好的当代史、社会史,也是一部省锡中当代校史。这里边可以创设“我的高中三年”、“我的教学生涯”等栏目,另外可以结合我组“中学生写史”的项目和“口述历史”的课题开辟专栏。师生的优秀作品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展示。

2、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1)借助Pad平台可以非常方便的对学生进行考勤、管理,尤其是校本课程。

(2)借助Pad平台可以把每个学生的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试成绩,包

括平时参加各项历史活动的表现全部记录下来,等于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份历史学科的成长记录袋,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总而言之,Pad教学是与信息社会接轨的必然趋势,与其疑惑、批判、停步不前,不如

了解、扬弃、为己所用。就如同十年前PPT刚步入教学视野时的一片质疑声一样,如今的PPT教学已为教师广泛接受,相信假以时日,Pad教学最终也能和传统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资料】

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崔允,《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第6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吸收国外历史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高中历史课程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层次性和时代性,并开始侧重于探究性学习。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巨大冲击呢?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师应着眼于新课改理念内涵的领悟和把握,突出历史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把新课改理念和教学实践应用相融合。我依据实际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领悟、借鉴、融合新课程理念。

一、领悟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课堂内容也由教材决定,这种“灌输式”教学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生的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记忆和描述,能够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一种观念。

例如,在讲授“思想史”的第一专题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内容,我把教材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详细地分析、讲解了一遍,并纵向列出两点主要思想:第一,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中流砥柱;第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在讲到诸子百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时,我向学生讲解了“百家争鸣”的含义,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先进性。我着重讲解了“争鸣”的含义,使学生了解了当时各流派代表人物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他们“争鸣”的目的,即他们希望自己门派对自然、对世界的认识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

我的详细讲解和明确论点,能够使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既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记忆,又让学生领悟了历史这面镜子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从历史发展中汲取了更多的经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

二、借鉴新高考学习思路,创建新教学体系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了做了重大调整,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不但在形式上能让学生更易接受,在内容上也更加多样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一种较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历史学科体系从传统的按照时间排序转变为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的学科体系,这无疑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挑战,面对这一改革,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借鉴专题角度教学

教师应重新梳理、整合教学内容,新课标中专题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从新的角度切入历史,使学生无论是在纵向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历程,还是横向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都要变得更加容易。例如,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明、精湛的文化成就以及它们在历史中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其中算术学、种植业、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都是执牛耳者。中国古代的科技精华,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问世早于世界其他国家数百年;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也十分精妙,通过对各种植物景观和山石流水的搭配和建造,形成了世界园林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古代的艺术更是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不论是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娱乐项目,还是书法、篆刻、绘画、雕刻等文化项目,都令世人瞩目。这些艺术门类不但各自拥有独立的发展空间,还可以相互借鉴、融会贯通、不断创新,即使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能对世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种多样,内涵深远博大,不同朝代的文学又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汉代的乐府诗、唐朝的五言绝句、宋代的词、元朝的戏曲以及明清的小说等,它们个性鲜明却又一脉相承,构成了我国文学史上壮美的篇章。

2.借鉴专题结构教学

新课标中,必修课和选修课中的专题内容有许多都与大纲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同。新课标中的学习模块和学习专题在同一类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历史问题上都能体现出更强的纵向联系性,但阶段性历史的整体描述则稍显不足。而大纲的教材内容正好相反,阶段性历史的整体表述比较完整,同类型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论述则相对薄弱,因此,新课标中学习模块和学习专题与大纲教材内容互为助益。尤其在阶段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新课标中的专题作为一个框架,对大纲教材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各个阶段内容更具连续性。

三、融合新课标内容,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在教材内容上去除了过时的研究理论,采用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的成果,吸纳了现代化范式、整体范式、文明史范式以及社会史范式等史学新范式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思想,构建了以人类文明和社会走向发展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大力提高了文化史的地位,将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融合在一起,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一个历史大环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性地把新史学范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融合在教学内容里,引导学生了解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对以往的研究成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新的观点重新整合历史知识体系。这三种范式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进行了分析,使历史事件更加直观、更加立体,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分析也更加客观,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观点客观地评价历史,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讲到“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我分别从三个历史范式角度诠释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从革命史范式角度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从现代化范式角度说,它的失败告诉我们:面对当时中国的国情,资本主义路线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从文明史范式角度说,它了君主的社会体系,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内容。

四、小结

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历史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挑战:教师自身的历史知识基础要更扎实,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有新的突破,要与新课程教材中的内容相协调。在观点更加明确、体系更加完善的新课程教材内容的指导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在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记住历史事件,还要从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中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劲松.有所教,有所不教――例谈历史认识分层和高中历史教学[J].中小学教育,2011(12).

第7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将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引导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与高科技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高科技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现阶段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能给予学生直观历史现象感受的缺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对历史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替代了以往干枯的理论讲述。以往的单纯讲解理论的高中历史教学,其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历史相关知识,让学生逐渐对高中历史失去兴趣。与此同时,因为现在的历史教学减负的问题,使得高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有所删减,学生了解高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增加了难度,给教师的相关教学、学生的理解学习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运用电视或者电影录像等手段,将高中历史课程中需要讲解的历史现象进行再现,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直观的对历史现象的了解下对高中历史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高中历史知识。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也使得高中历史教学的各种难点能够得到有效的突破。一般历史现象的学习中,这种历史事件的内容和存在的意义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之所在,而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师归类好的历史事件要点进行展示,也就是以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这些相关的知识信息产生直观的图片记忆,使得学生文秘站:能够对这些相关的知识保持长久的记忆。然后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这对于加深学生相关知识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历史场景进行模拟。比如,高中历史课程中康有为与顽固派之间的论战,可以让学生以实际论战的形式模拟历史上的情景,加上多媒体的背景设置,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相关的场景中,对于将来的相关知识的记忆也会深入很多。在课堂教学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整理相关的资料,比如相关的声像、图片、影像,加深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的记忆。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措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措施有很多,本文阐述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如何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的课堂信息容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陶冶学生的历史情操,提高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知识理解和相关的道德修养,优化高中的历史教学。

首先,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中应该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和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规律进行深入的了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来设置出让学生感觉到悦耳舒心的情景,激发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地将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提高。比如在讲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下早期的诸如地道战或者地雷战相关的影视资料,引起学生对于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兴趣,再加上巧妙地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活跃课堂的气氛,就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参与到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当中。

其次,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高中历史课程的考试内容也变得灵活多变,这样的情况使得以往老旧的教学模式必须得到一定的改革,才能够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正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课程得到了全面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更多有意义的问题,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材料,让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带着问题来进行思考,让学生对于相关的高中历史事件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不同学生的意见都展现在所有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经验。

再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对于加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信息含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使得高中历史教学的手段得到变化,从而使得高中历史教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散,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使得学生头脑中的高中历史知识形成一个体系,有一个具体的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对于学生将来的高中历史知识学习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最后,在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也就是将多媒体技术引进高中历史课堂,让多媒体的独有的声像效果和强烈的感染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和历史事件最接近的场景,再现历史中曾经的场面,增强情景的真实感,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相关的高中历史知识,在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对于加强学生相关的高中历史知识是十分有利的。

第8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 政治形势 课堂设计

美国历史研究专家埃德尔曾经指出,“结合现在,方可回味历史;知悉历史,方可理解现在。”可以说,高中历史内容与现实某些政治形势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而如何挖掘历史课程与现实形势的契合性,将成为教育实效提升的重要研究课题。

1.高中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的契合理解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历史教育被定位为:“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积累,感受理解历史,加深课程知识与现实形势的链接程度。”历史教学,必须将基础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将知识性与意识性相融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实某些政治形势的发展与其内容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1]。高中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的契合现象,正是提示教师在历史内容传授时,注重挖掘与其相关政治现象、政治语境及政治困惑等,并将其融入到历史教学设计中。由此,学生对于历史的感知,不再是乏味与空洞无物。在历史教学中,其现实感源于三个层面,即:利用史实规律,加深对现有政治形势的理解;启迪学生在某些历史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透过历史事件,看现代政治事件之本质。

2.高中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结合的价值功能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材的深度挖掘。而这种挖掘,一种是对既成历史的搜集比较;另一种就是将历史与现实政治形势相链接。本研究重在对后者的关注与思考。将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相结合,体现出一定的教育价值功能。

2.1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动力,有效缩短历史学习、现实形势间的时空距离,帮助其感知历史学习的价值。

2.2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理性、客观地认知现实政治形势,并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于对复杂现实的理解与预判中,并激发其历史使命意识。

2.3有助于陶冶个人历史情操,端正其学习历史的态度,并辅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3 高中历史教学融入政治形势教育创新之法

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角色、时代角色及教育角色等三者融合。教师可运用文本内容相关启示予以现实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不断在学习中提升历史与现实的认知能力,并形成个性、正向的判断素质。

3.1以政治现象为导,精心设置开局

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教师是穿针引线之人,其扮演着引路人角色。在课堂设计上,历史教师应该摈弃“开门见山”的引导方式,注重历史内容的灵活化解读,充分搜集国内外政治现象,并以此为引子,让学生尽早融入历史内容与现实政治事件融合化情境中。由此,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的基调已经奠定,其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自然提升到新高度。

如在设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内容,则显得生硬无趣。由于学生对制度化的知识缺乏足够的理解,教师的引导颇为重要。为引发学生对该课内容的关注,在课堂伊始笔者便首先在多媒体打出两幅图片,一幅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相片,一幅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视察北方四岛时在战机上的情境。接着连续性地提出三个问题:

A、谁知道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B、他们两个所属的国家各叫什么?身份是什么?怎么称呼?

C、这两个国家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他们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有什么差异?

实质上,最后一个问题才是与文本内容最为密切的部分。不过如果没有前两个的铺陈,学生对内容的趣味性会大大降低。在上设案例中,普京视察北方四岛是最近的政治事件,与学生们的认知经历距离较近。而当堂课的气氛也相比之前得到激发,学生们自主地对苏联解体前后不同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分别讨论,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3.2以热点政治问题为线,提升历史课堂效果

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设置的科学与否[2]。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可将热点政治问题作为主线,增强历史内容与热点问题的关系。有句话说历史即为当代史的镜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来自国内外的政治突发事件。如九一一恐怖袭击、叙利亚内战、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等。只要是关注时政热点的人,这些热点政治问题都相对熟悉。不过这些时政问题的背后是长期政治文化冲突造成的结果,学生正是对这些切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兴趣较为浓厚。

如涉及新中国外交时,教师可将当今中国的外交策略、外交辞令特点、外交范围等进行对比,并以此来突出不同时期外交风貌的差异;讲到雅典民主问题时,我们可以将现在西方民主法制下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挖掘,或者跟目前我国的“政治民主”相比较。通过比较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记忆。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应对现实。以史为鉴,历史的规律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今政治事件进行理性认知。如在讲到“二战后的美国”相关内容时,笔者就将“本拉登之死”、“利比亚空袭”、“南海之争”等时政要闻融入至课堂设计中,学生经过对比找出规律:恐怖主义的萌发,某种程度上说是弱小实力的无奈反抗,更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结果。可以说,当前的政治事件,蕴含着多重的历史原因,也可以认为是历史的延续。教师能够将政治热点融入历史教学中,可提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意识理性程度。

3.3以政治事件为点,创设历史与政治形势链接氛围

日本洪泉三郎认为,历史教学,绝不能局限于历史知识的传播、历史事件的记忆。的确,历史教育与现实形势的契合,是历史理论现实化的思维启发,更是现实形势历史规律化的认知理解。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将影视、报刊等载体作为政治事件的传播点。创设现实政治氛围,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并运用历史知识,认知现实形势。如在设计《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内容时,我引入了“”事件、“日本教科书”事件等,学生立即会意到这些事件实际上就是历史上中国外交的缩影。笔者由此作为突破点,要求学生对中欧关系、中美关系等进行论述,并要求一定资料予以佐证。学生热情大增,创新式的表述层出不穷,教学效果大增。

小结

雅思贝尔斯曾指出,教育对时代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历史为前提,借古鉴今。高中历史教学既要尊重教材内容,又要与现实形势相联系、相契合。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真正提升学生历史认知能力与现实理解能力,助力未来世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金凤.政治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J].考试周刊,2012,(17).

[2]朱哲校.政治常识与历史知识结合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2011,(5).

第9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资源 历史教学 整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步入初中历史课堂,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开始发生巨变,初中历史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境界。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把历史文字材料、历史图片、历史过程等配以视频、音响和动画效果,“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突破了历史的时空限制,控制了历史的运动变化,契合了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果把多媒体资源与初中生的认知过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有机整合,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将会使计算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加熠熠生辉。

一、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与学习主体的认知融为一体,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交互”。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创设认知情境;播放“秦灭六国”的Flas,配以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使学生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展示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和货币图片,使学生感知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万里长城的感知等。每一种媒体信息,都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在设计历史教学课件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那种把历史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按顺序播放的做法,只不过是由“教师中心”演变为“电脑+教师中心”,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它强化的只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甚至于教师也成为计算机的“奴隶”。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注意课堂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而不是受课件限制和左右,失去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二、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

计算机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多媒体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特别是动态演示更是常规教学手段所不能企及。但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机的放大演示功能,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纯粹以计算机代替小黑板和挂图,单纯让计算机“唱戏”,而忽略教师的板书、语言和教态,那将会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呆板和僵化。实际上,教师的讲授仍是目前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生动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挂图上填写“战国七雄”的方位,再辅以教师的“口诀”(“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其效果要远胜过用单纯计算机地图展示的效果。实践也证明,那种“用鼠标代替教鞭”“用屏幕代替黑板”的提法未免过于偏激和片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完美整合,灵活运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尚处在发展阶段,由于硬件设备缺失、相关课件的匮乏和制作困难、历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限等原因,使得历史课件的利用率很低,往往是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即使是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精心制作的课件,也仅在公开课上露露脸,而在平时教学中则被束之高阁了。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另辟蹊径,才能化难为易,让更多的课件走进课堂,把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一是可以因地因人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 Director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及动画软件制作完成。但是对硬件条件要求较高,制作复杂,对多数历史教师平时教学而言,不太适合。因此个人建议对于一般性的课件可用Powerpoint制作,它易学易用,省时省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二是可以给课件“减肥”。设计课件时应集中精力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上,切忌堆砌素材,面面俱到;图片的处理宜简洁,切忌滥用色彩,哗众取宠。否则就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淡化授课效果。七年级学生宜更多地播放音像资料和动画,增强直观性,八、九年级学生可适当增加理性分析。但是将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实际教学效果并无明显增强。三是可采取“拿来主义”,将市面上的历史课件拿来,采用抓图、动画截取等软件选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加工制作,过程会轻松得多。笔者相信,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资源整合的空间会日益拓展,初中历史教学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4: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