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大学生政治论文精选(九篇)

大学生政治论文

第1篇: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高校“学生管理”属于“学生工作”的范畴,是学生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学生管理”应先理解“学生工作”。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用语,它是指“课外对学生进行非学术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有关的概念、事项、活动的集合和总称”。目前,高校“学生工作”正逐步成为集教育、管理、就业、资助、社团建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于一体的工作体系,并呈现拓展的趋势。对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学术界下了各种定义,但不约而同地把“教育”、“管理”、“服务”定义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三大职能”。例如,有学者认为“高校学生工作是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品德经验为目的,对大学生组织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高校学生工作拥有教育、管理、服务三方面的职能,它主要通过教育对学生产生影响,通过管理与服务控制、调节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使各方面因素对学生的教育活动更加有效”。还有学者认为“学生工作是高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与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宗旨与规划,结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精心设计、组织实施的影响与促进学生在价值观形成、智力增长、能力提高、情感培养等方面成长的各种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活动或项目”。而高校“学生管理”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不但具备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职能,而且是这三大职能的具体执行者。但从实效性来看,教育、管理、服务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三大职能,虽然各有侧重,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种关系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来描述,“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教育只是管理的一种方法;从教育学的角度讲,管理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是前提和基础,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管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学生自觉接受约束与规范,只管不教就会管而不服;“管理”是保障。管理带有强制性,能够巩固教育的成果,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如果只靠说教,教育的效果是不能得到长久实现的;“服务”是起点也是终点,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三个一切”的理念中,带着服务的理念去教育、去管理就会使教育和管理更有效果,同样脱离了教育和管理,服务就失去了“学生管理”的意义,变成了纯粹的服务行业。教育、管理、服务三者统一于“学生管理”,成为其区别于其他工作的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内容与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深入发展,互联网技术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正不断地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某些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不高、缺少政治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缺少同情心、正义感;功利心明显,自己基本功不够扎实,缺乏内涵,没有远大理想,只是注重眼前利益,比较地浅、浮、粗等。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主要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由谁来负责,由谁来进行管理的问题。这需要同时发挥行政领导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在事实上,特别是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似乎成了各个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部或者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利”了,而其他的部门只是遥遥观望,与己无关。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只看到自己的分内事,而没有一种顾全大局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第三,高校、家庭、社会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统一性问题。在高校,不少教师自定义为“研究者”,对学生专业课以外的事情不闻不问,更有人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当某些学生成绩下降时,首先想到的是学生智力或学习方法方面的原因,而不考虑家庭因素或者社会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影响。比如有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但进入大学之后,面对独立生活的开始,独自承担各方面的压力,缺少学校、老师的关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变得自卑、自闭,甚至萌发退学的念头。而辍学后因过早的步入社会,工作不理想,则会出现在社会上放任自流的现象。同时,社会和家庭又对其监管不力,结果可想而知,其对社会造成危害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这也正说明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统一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第2篇: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人文关怀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教育要求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更多的关注,要求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状况、政治进步状况、道德提升状况、心理和谐状况、价值实现和权益维护状况等方面。人文关怀教育及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教育内容选择和课程设定形式

人文关怀教育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期望和目的有很大关系。大学生人文关怀式思政教育的内容的选择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学生没有兴趣;过于社会化的内容,在学生和老师的对话中,经常会包含老师对于事件的认识。这样的话对于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对事件的全面认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如何选择内容,作者认为采用必修课、选修课和特定科的模式较好,其定课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而临时和专门设计的课程。人文关怀教育的题材和内容可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文关怀理念的精髓,也可以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占有很大比例,它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学生对未来、社会、社会事件等认识,以及学生在校中或者走向社会之后的处世行为、工作态度等。总之,人文关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教育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形成一定结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施的过程中,这四方面占有的比重程度也将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的实现。对于具体教育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自主选择和开发教育内容。

三、人文关怀教育方法和途径

根据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质看,人文关怀教育重在对学生的关怀和关注,包括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素质状况、专业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即未来发展状况等。因此,在人文关怀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首要工作是了解学生的状况,对于了解过程中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深入访谈。总之,要求教师做多对每个学生的状况了如指掌。其次,是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开展。为了提高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与行为改变理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未来就业和发展所需的人格品质等结合。关于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形式,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和课后教育相结合形式,课后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等等。人文关怀教育的组织可以是辅导员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室如心理咨询室,当然也可以建立网络,通过网络教育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根据学生的状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群体,针对不同的群体可以培训一些专任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四、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

第3篇: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做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决策。中央16号文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论述了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系统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它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全方位教育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标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它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建设、贴近实际的工作能力建设、开拓性思路的创新能力建设等工作,打了一剂强心剂。

(二)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目前大学生政治思想存在的问题

从16号文件看,中央对大学生政治思想主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也指出了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应该看到,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呈现出多元化的新特征,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主要表征为:

(一)误认为学习专业知识最为实际。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很多理工科同学认为文理是渭泾分明的,文科知识可有可无,至于那些看似深奥的思想政治课程对自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导致部分学生知识层面单一、狭窄,除专业知识之外,其他知识很单薄。

(二)服从于就业形势,淡漠理想。部分同学错误地理解了时代的发展现状,他们倾向于庸俗化、实用化,认为现在的学习只是为将来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由于缺乏人生理想,部分同学的精神世界一片空虚。

(三)缺乏自我认同感,丧失精英意识。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再是同龄人中的精英,他们认为,现在我国正在由精英教育模式转向大众化教育,因此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拿着文凭到处奔波的学子。他们对将来的迷茫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思想觉悟上的提高。

(四)沉迷于虚拟世界,缺乏社会责任感。由于自身定位的失误,由于对社会发展的错误理解,部分同学开始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和自己应付的责任。

(五)心理结构紊乱,产生心理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学子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习、就业、恋爱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压力,他们的心理结构变得复杂而不稳定;而信仰的缺失,更使问题严重,部分同学因此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如因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等等。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总体原则

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所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认真探讨学生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努力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而《意见》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的种种思想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他们淡漠了理想主义。毫无疑问,要想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关键是要重新建立他们的理想主义信念,对此,《意见》指出,要达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只有在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不会走弯路。

(二)以人为本。《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际上,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观念就是人文关怀,必须把人文关怀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地、充满人性化地全面关怀学生的成长,尤其重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发挥他们的个性潜能。

(三)抓好目标导学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见》指出,政治理论教育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应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目前社会的发展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年增大,而社会竞争亦日益激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空谈理想,置这一重要的现实于不顾,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吸引学生,真正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抓好目标导学和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树立他们对个人、对社会信心的关键步骤。

四、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德育观;必须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提高水平;必须和学校各个岗位职责及工作特点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意见》特别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实际上,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归根到底要靠人、靠队伍。为把全员育人的机制落实到实处,我们应该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而加强“两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导师这四支队伍的建设,才是真正落实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手段。

(二)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创新教育形式

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其理想信念是关键,因此,以前被证明为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要继续坚持,如要继续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同时,我们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更新鲜活泼的、更贴近学生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灵,增强其理想信念。这些新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创新实践教育。针对《意见》中关于社会实践的阐述,我们应将社会实践工作逐渐步入正规,纳入必修课的范畴。我们要逐步建立常设的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此过程中培养其理想信念。

2、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这也是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动态,落实个体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信息化席卷全球,网络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快校园网的建设,建设一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教育网站,不断提高网站或网页在学生中的影响。通过依托这些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活动,从而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网络道德和文明水平,提高校内网站的品质,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阵地。

3、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他们面对形势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可以有效地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把人文关怀作为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心理教育与针对个别学生的防范性心理教育,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岗位,开设心理辅导课,以及普及导师制等方式全面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发挥他们的个性潜能。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教师,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专业基础过硬,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三)加强学生党团建设,发挥党员和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

要充分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的优势。拥有覆盖面广、体系完整、深入基层的党、团和学生组织,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有优势。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使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要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

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要发挥学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下转53页)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骨干的带头和带动作用。目前进行的“我为舍风建设添光彩”活动就是一次被证明有益的活动,它充分证明在党员和学生骨干只要为广大学生青年树立好的榜样,就能影响一大批同学。

(四)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良方

《意见》要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通过环境建设,我们要在学生心灵中注入理想信念的种子,使它发芽成长,在这方面,我们大有可为: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大众传媒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带动下,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广泛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五、结论

大学生代表着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教学作风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率先垂范,切实关心和感染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科研等各个方面,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党中央、国务院2006年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高军.试论“三个代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

[3]李遥.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4]陈春萍,宋元林,尹杰钦.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5]查颖.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6]陈勇,徐敏,杨庆舟.积极探索,扎实操作——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7]吴同善.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1(5)

[8]徐朝旭.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的几个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2)

[9]邱奕福.在继承与创新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0(22)

第4篇: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1.1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薄弱

当代大学生由于面临着就业、学业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很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则表现出一定的冷漠,没有真正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立场不坚定,这些对他们的政治参与产生消极影响。

部分大学生很少关注国家重要会议和法律法规,参与水平和程度仍然较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因为社会的一些阴暗面而盲目的回避政治,远离政治,缺乏明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对政治生活不参与或尽可能少参与,没有把参与政治当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1.2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动因复杂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上的一些“经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动因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大学生担当学生干部和入党问题。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担当学生干部和入党是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也是政治参与的体现,多数优秀大学生通过这些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使之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仅是为了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这种政治参与的动因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1.3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表现出被动、盲从特征

许多高校大学生的参选率虽然很高,但在政治参与行为方面却是被动、消极的。动员型参与多于自觉型参与,部分大学生的主动参政意识不够,一般是听从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例如我在本科时期曾经组织过班级学生参加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在选举过程中没有老师为我们详细的介绍候选人的情况,也很少有同学主动去了解候选人的情况,部分同学是在相应的人名前面随心所欲地划个钩交差了事,还有的同学抱着游戏的心理,别人选谁自己就选谁。这充分表现出了当今部分大学生在政治参与行为方面是被动和消极的。

2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影响很大,父母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子女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在我国,多数父母重视子女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是很现实的问题,这也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导致的必然结果。部分大学生的家长不关心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对国家政治方面发生的大事也漠不关心,政治参与性不高,政治责任感欠缺,这也是导致当代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2.2学校教育体制的缺陷

当前我国学校过于强调分数、升学率,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在校老师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系统的、正规的、有意识和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和政治信仰,训导学生基本政治能力。

在理论课教育方面,学校应改变教学方式。从老师在台上一味的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学习互动的时间,注重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培养政治参与能力,提高政治社会化程度。

2.3社会现实的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大学生毕业后不再统筹分配。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大学生在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现实使功利主义在学生中普遍盛行,学生在上学期间忙于寻找增加未来求职的筹码,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政治活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享乐主义强烈冲击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政府官员出现腐败现象等等,使政府形象受损,政府信任度降低,对很多社会问题的无能为力使大学生出现了一些政治冷漠现象,制约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2.4政治参与体制的不完善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推动力量。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大学生的与外部社会联系较少,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局限性。学校里虽然有各种学生社团组织,但政治参与渠道不多,政治职能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参与政治的需要,政治参与的效果不明显导致了大学生政治效能感较低,参与热情不高。

3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3.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我国公民越来越关注国家政策、方针等政治问题,大学生作为理论素养较高的特殊群体,要求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意识更加强烈。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国家和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政治参与规章制度,使之制度化、法律化,鼓励大学生在法律的保障下主动表达个人意见,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积极作用。

政治参与渠道的不畅通,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范围和广度的直接原因,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在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需要拓宽和完善意愿表达渠道,使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利益表达的方式,释放内心的积郁,要求学校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积极促进自身的发展,充分发挥政治作用,合理有序的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

社会要重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作用。大学生可以通过、举报、信息网络等政治参与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增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政府提供大学生表达政治愿望的机会,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极大的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积极主动的了解大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真正的做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学校在大学生反映的情况中把握其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3.2学校进行教育改革,鼓励大学生政治参与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设立的考试必修课,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的重要作用。由于课程内容重复及教学方式单调,大学生对高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学校应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让“两课”变得“活”起来,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为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自主创造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探索政治知识。“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成不变和干巴巴的教条,变成了简单的说教,脱离了群众活生生的实践,那就不会有说服力,也就会丧失生命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政治理论知识关注和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在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作出正确判断,增强政治鉴别力。

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使西方各种思潮涌入国内,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种变化在大学生身上同样有所反映。学校在传授大学生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政治观教育,使大学生政治参与具有理性和方向性。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国家观、民族观、政党观、民主观、法治观、人权观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这些宣传和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深化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增强政治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政治参与的自觉性。

3.3大学生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能力

大学生政治参与应该具备一定的参与知识和能力,首先应该全面、深入的了解现有的政治理论。努力学习掌握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积极主动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努力培养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参与意识。

我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遗存下来的传统政治文化残余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子民”、“臣民”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学生应该突破顺从政治文化的影响,打破“权威奉行”的政治心理,加强自身的主体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加入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目前高校已普遍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知识教育,催生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大学生了解在行使政治权利的同时,要主动担负政治参与的义务;树立大学生政治监督的意识,主动回应民主政治化和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前进趋势。

当代大学生要适应国家民主政治化和政治参与法制化的发展需要,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更要提高政治素质,强化政治责任感。一个忽视政治素质锻炼、培养和提高的人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要求大学生们勇于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使命,自觉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任,参与政治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健康、积极、稳定、理性是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呈现出的一些显著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理性、有序、健康的发展,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原因及对策

参考文献

[1]高旭.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8).

第5篇: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相关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相关老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进恋爱婚姻观、性价值观、性道德观教育,有效开展性价值观和性道德教育。该课程的授课对象都是大一新生,曾经被压抑的望会在大学这个较为自由与开放的环境中得到释放,如果恋爱婚姻、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没能跟上,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恋爱、性心理发展、性道德成长造成影响。由于高校的哲学和人文社科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所以要在人文社科类和其他相关课程中渗透性教育,比如在“大学语文”和专业的文学课程中,面对描写“性”“爱”“婚”的文学作品,老师有责任和学生探讨写作背景和作品中隐藏的思想,讨论主人公的“性“”爱“”婚”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及其与社会生活条件和思想信念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爱情、婚姻和性观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专业的法律课程要涉入婚姻法的内容,教育学生运用法律的理性精神来讨论爱情和婚姻,让大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是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前提和基础;在“伦理学”课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讨论、婚姻伦理的原则及规范,加强以及婚姻伦理教育,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认知、高尚的性道德情感、崇高的性道德信仰、坚定的性道德意志,从而培养出有高尚情操、有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能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男人和女人;在专业心理学课程中融进性心理知识,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学课程中融进性生理知识进行性生理健康教育等。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指导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的力量,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把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恋爱、择业与交友、生活与健康等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把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可以广泛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在与学生探讨“性”问题时要避免道德说教,“性”是非常隐秘的问题,在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之后也不能长时间地试探,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时候才对其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多涉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善于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品德结构,结合大学生恋爱的实际状况,让大学生树立性别平等、互尊、互爱、理解、自律等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在选择时承受挫折、经受诱惑、勇于应变、善于担当的能力。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配足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心理咨询辅导。当代大学生处于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性心理的冲突和困扰,如性生理成熟带来的冲动、冲动带来的性道德困惑等,这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善于疏导学生的这些压力,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性心理。首先,辅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消耗精力,以合理释放性能量;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通过专业的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和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性认识误区,缓解性心理压力,消除性心理障碍,克服偏差。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性问题的探讨,营造良好的校园性文化氛围

第6篇: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强调人和人性的教育,要求人们善待自己和别人,善待社会和自然,并且学会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要达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文化,更需要优秀的文化传统熏陶。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优秀的思想教育资源。在“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课堂教学、学生思想、业余生活等各方面开展工作,在现实生活中把思想政治和传统道德思想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1.有利于促使大学生明确精神信仰,树立道德标准,提高思想境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生的信仰和精神的追求看得比物质生活更重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知识者的最高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同样,这对95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完善,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激发“95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祖国是家庭和个人的寄托,是我们物质利益和精神世界的寄托。中国历来有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传统:“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今天的爱国主义体现在:热爱祖国,矢志不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抗外辱等等各方面。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与眼界,积极而理性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中去。处理好爱祖国和爱世界,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关系。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具备民族自尊心和进取心,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机会发展自己,又坚定地维护国家的和尊严。

3.有利于培养“95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在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举政之本”和“进德修业之本”,当今社会上由于各种原因,人与人之间的诚信面临相当大的危机,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存在各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贷助学贷款和学费;求职过程中伪造简历;同时与几家单位签约,从中“择优录取”,单方面毁约等等。若这些情况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习以为常,踏入社会后随波逐流,丧失诚信的概念。诚信是中国的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要求人人具有契约精神,诚信守法,结合今天的社会情况,对“95后”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更加显得紧迫和重要。

4.有利于促使“95后”大学生学会自省和换位思考。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们都非常重视内省对人的道德形成的意义。反思自己的言行,改正错误的地方,学习正确的道理,并这样长期鞭策自己,才能不断得到提高,达到一个良好品德水平。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成为一名思想上的成年人。心理学在自省上的定义,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自我教育。但是,目前的“95后”大学生大部分比较缺乏“自省”的意识,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肯定与自我批评,在自省中,总结过去,并对未来做出规划;往好的方向,引导自身的思维和言行,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儒家提出的“挈矩之道”,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自己就要怎么去对待别人,这就是换位思考的方法。它是正确认识人际关系,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思路。“95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唯我独尊,来到学校,怎么和同学相处,踏上社会,怎么和同事相处,如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是重要的一课。在对待他人时,要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与感受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和体验。它可以看作是古老的儒家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口头版本。如果大家都能够换位思考,以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相处,何来“清华朱令案”和“同济投毒案”呢?!

三、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1.课堂教学为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内容。

每一个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甚至是在生活的细节中都有体现,如诚实、善良、孝顺、忠诚、敬业、脚踏实地等等,至于爱国、中华民族气节等内容更是耳濡目染。很多思想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在二者结合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相结合,不仅要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要概括,提高,体现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沟通感情,引起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效果。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根据书本内容,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一些专题:理想信念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古代儒家理想、做忠诚的爱国者--古代爱国情感和行为、现代法律思想一与古代法家思想等等。通过视频、学生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结合图画、音乐、表演等手段,将优秀文化直接诉诸学生的感觉,让学生得到切身的感受和提升。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也有很多教学要点可以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相融合。如鸦片战争以来的各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前因后果的分析,洋务运动等多次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的总结,抗日战争中军民一心抗击日寇的视频再现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都能够大大激发了学生爱国精神,激励学生“少年强则中国强”。

2.实践活动为辅,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广泛性

实践活动直观生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感受,会有和课堂不一样的收获。比如鼓励学生读经典书,看经典电影。书写读书笔记,开展导读、书评、影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2014年9月—12月,我工作的学校思政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征文比赛》,全校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写出很多有理论深度,同时具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主题从传统的道德思想文化当中摘取,多位思政教师挑选出班级比较出色的文章,结合书本的内容,开展专题授课,引用学生文章中的语言和事例来讲解知识要点,颇受学生好评。征文还经过评选颁奖,这又是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和老师,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认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他方式还包括:开展演讲、书法、绘画比赛,小组课题讨论等等各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的校园活动。

3.社会辅导,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渠道的多元性

举办一些和学生生活、前途、就业等密切相关的系列报告,邀请专家学者,名师,校友等来校做讲座,演讲,其中贯穿传统文化的理念,通过演讲者与广大学生的交流,让广大学生近距离感受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同时让学生走出校门,对社会各层次的传统文化广泛接触,比如到博物馆参观,到爱国基地考察,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鼓励学生学会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哪些内容和我们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是不同的,应该从什么角度认识和看待。

4.学校和家庭互相学习和配合

父母是学生的启蒙和终身的老师,家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学校经常性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写信、邀请家长担任外聘辅导员、学校开放日价值参观提建议等方式,倾听来自家长的声音,了解家长对学生从小是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方面来教育孩子,汲取家长中的先进经验,注入学校的管理教育方法中。同时及时向让家长传递学校的的教育理念,使家庭理解、接受和配合学校做好工作,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四、结语

第7篇: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1.1提高思想认识,顺应时展要求。网络时代,艺术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利用这一载体,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推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应该顺应时展要求,与时俱进,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的趋势,综合采取有效对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1.2完善网络基础建设,推动工作顺利进行。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设具有吸引力的栏目,并结合时展和需要,扩充栏目相关内容,使内容更加丰富,网页具有新奇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更好地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还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及时填充具有时代感,社会反响强烈,感染力强的事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推进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1.3加强监督管理,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互联网信息资源纷繁复杂,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对相关资源管理,将人工和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建立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及时监控网络各类信息;重视技术手段应用,净化各类信息,确保信息健康、文明;重视网络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注重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自觉抵制网络垃圾。另外,网络具有开放性、便捷性特征,要充分利用这些特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建立电子布告系统,设立讨论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在线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错误的认识进行及时纠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1.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结合艺术院校实际情况,通过讲座、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选修课等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利用网络开展论坛、时事资讯、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工作,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切实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从而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提高。

1.5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健全进网络工作机制。重视优秀人才引进,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注重管理培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水平提高。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技巧,及时处理和应对相关问题,做好整体规划,完善领导机制,促进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

2结束语

第8篇: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树立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对于学生不喜欢的教育方式,比如,批评式教育、灌输式教育、传教式教育,要予以取缔,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同时,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教育管理与实践的结合,摒弃脱离社会实际的内容,反对只对学生进行理论传播,而忽视社会实际的教育行为,立足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力图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意义,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要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做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要能够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能够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要能够积极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能够以学生生活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力图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此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观,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一,思想政治管理可以实现从课堂教育到生活化教育的转移,教师认真研究书本教育内容,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融入到生活活动中去,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知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这些教育内容,发展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成为知识点被动接受者,而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就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明白善恶,辨别真假,培养学生的高尚的人格,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比如,现在很多学生都是享乐主义者,要引导学生摒弃这种观念,就要使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学校可以多为学生联系一些假期或业余时间的短期工,使学生能够通过辛勤工作,体验到父母的不易,感受到享乐主义是可耻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实现,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进行设计,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不是为了加大对学生思想的钳制,相反,是为了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探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发展自己的认识。这种教育模式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要突出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内容要强调理解和包容,只有真正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积极构建民主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民主参与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的成功构建,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的主动性,作为教师,要精心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同时要有吸引力、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者和被教育着在这种开放式的教育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只有他们共同参与其中,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管理中,选择教育内容,相互之间共同决策,共同制定好的教育措施;相互交流,不断沟通,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校、系、班三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立足开放性和服务性,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积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其成功实施,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也不例外,需要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为主体的专兼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与学生进行密切接触,更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需要有过高的政治素养,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具有优秀的领导才华,作为学校,要对这部分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业务素养,更要通过有效的策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

五、结语

第9篇: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1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立法不足

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作为宣言性立法,缺乏实践性和可诉性;而《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又给高校过于广阔的空间,导致在对学生进行处理时偏向于主观判断而缺乏法律依据。同时高校中存在的法制不统一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范性,这种随意既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不规范,同时也浪费了管理资源。

2在违纪学生的处理中未能保证全程法制化

首先是一些管理者没有充分重视起事前预警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做的不到位,以至于出现了违法违纪事件。其次是在处理违纪的学生时,没有接受监督并且及时听取申辩,导致处理结果不够公正,很多高校的思政管理者在观念上仍然未能转变,没有倾听学生的声音,调查事件中不能保证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处理的过程也没有公开并接受监督,所以很难保证公正和公平。并且在处理结束后也没有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和关怀,可能会导致部分被处分的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变得自卑甚至产生厌世情绪或者报复心理,使得事态进一步扩大化。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制化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在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内容违法、制定程序不规范、解释混乱等。想要真正建立健全教育法制就要从以下四个原则出发:保持教育法制内部的一致性、稳定性、统一性以及实体和程序并重的原则。首先是完善教育法体系,符合立法的规律以及时代的要求,保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有法可依,同时做好教育立法的协调和领导工作。对于学校内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法律规范的坚决修改或废除,合法的可以作为法律法规的延伸而存在;这些规范性文件要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严肃执行,不可朝令夕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动制定一个规范。其次是完善教育法的监督,来消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包括人民法院的法律监督以及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使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法制

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健康的思想政治品德,高校的法制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一个强调公平与秩序的法治环境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并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而健全的制度可以更好的树立起法律的权威,通过依法管理学生来营造出一种“法律至上”的氛围,当学生对法治有了肯定的态度后,自然就会信任法律、遵守法律,这在无形中增强了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了其法律意识。这就要求高校从客观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客观环境来说是要提高管理以及综合治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来保持校园环境的安全、稳定以及和谐;从精神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良好的校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维护大学生的权益并且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好了,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合国家未来人才培养的育人环境。同时高校还应该积极的加强法治的宣传与教育,对教师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岗前培训,通过讲解学生管理案例来提高教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对于学生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例如《教育法概论》或是《教育行政法》,还可以通过校园网或者报纸、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还可以采用座谈会或者知识竞赛等形式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队伍进行管理法治理念方、面的教育教育者自身也是需要教育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都影响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法制化水平。首先,要让管理者对各项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都有所了解并且熟练运用。其次,是让管理者认识到法律不仅是一种制度和工具,更是一种理想信念和文化力量;再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者需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依法管理。最后,是在工作中要严格依法管理,不能因为自己的主观情感而侵犯学生的权利,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评选中要保持公平、公正、公开,对于学生的管理要以教育为先,严格管理的同时慎用处分。学生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的教育管理对象,更是整个高校的主体,学校应该改变以往重管理而轻服务的模式,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而学生也不应该继续沉默下去,当自身权力受到侵害时,应该主动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高等学校作为行政主体,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将教育管理的重心向学生主体方向进行转移,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学生为本”这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既是时代的进步所要求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必然结果。

4加强大学生法纪方面的教育

时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改革,这是一种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良好素质教育的大学生也应该拥有法律素质,守法、懂法并且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人才培养方面来说,加强学生的法律素质也会对其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产生积极影响。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在大学时期很可能会因为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的误导而影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时候如果高校因势利导,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就能更好地保证他们健康成才。同时很多学生法律知识的严重匮乏也会让他们受到了侵害却无法解决,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各种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加强法律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