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贸业务管理范文

外贸业务管理精选(九篇)

外贸业务管理

第1篇:外贸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外贸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外贸经济迅速发展。然而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和市场资源,为外贸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创造了前提;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给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加重受到世界多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及管理问题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严重制约了外贸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正确处理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就必须明确管理的主体和对象,对企业在市场中的运行进行有效分析和控制。本文旨在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 概论

(一)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概念和定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贸企业”是指企业有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的经营权,在国家规定的注册的相关领域内,对合法产品能够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企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贸企业蓬勃发展。

所谓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或本金而有倒闭的可能性,因此又称为违约风险”。外贸企业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现金不足以支付利息,又或是举借债过多,其所得利润不足以偿还债务时就有可能陷入财务风险。

(二)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首先,外贸企业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对于负债经营的外贸企业来说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外贸企业用债务进行的投资不能定期收回并得到相应的收益,企业必然会遭遇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从而影响到外贸企业的信誉,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其次,外贸企业面临着利率变动的风险。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制约,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会相应的增长,从而使外贸企业的资金成本增加而收益减少。再次,外贸企业还面临着再筹资的风险。对于负债比较大的企业而言,其贷款信用会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外贸企业的筹资能力。最后还体现在应收账款的收回和人民币的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等方面,在外贸企业中任何的资金对自身的运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对于那些该收的账款要尽力的收回。而人民币的兑换率是不由人掌控的,为此我们只有经常的了解市场的行情才能预防这一风险。

(三)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市场分析以及财务风险预测可以把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来,为外贸企业各部门的财务运行提供具体的依据,外贸企业可根据具体的财务分析情况采取相应的财务措施。其次,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还在于有效的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和规避风险,其管理本身通过对市场运行规律的分析有效的预测企业收益的最佳时期,及时的做出市场反应,便于企业最大程度的实现收经济利益。另外,外贸企业的财政危机管理也能使外贸企业关注到自身的项目具体运行情况,以便相关管理者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起到示范作用。除此而外,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还在于有效地调整企业的资金结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 应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管理的主体和对象

外贸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和实际的财务收益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其结果会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外贸企业的发展,而要有效的实现财务风险管理就必须先要明确管理的主体和对象。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就是企业具体的财务管理部门,广而言之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外贸企业,而国际诸多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所造成的风险损失、风险因素以及风险事件等等就是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对象。

(二)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

外贸企业要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外贸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信用的组织建设,把信用的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的体系中来,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在于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为企业的信贷创造良好的前提。所谓的企业信用泛指“一个企业法人授予另一个企业法人的信用,其本质是卖方企业对买方企业的货币借贷。包括生产制造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对企业法人性质的客户进行的赊销,即产品信用销售。在产品赊销过程中,授信方通常是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和批发商,而买方则是产品赊销的受益方,它们是各种各样的企业客户或商”。除此而外,信用体制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对外贸企业的信贷。

第2篇:外贸业务管理范文

一、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1.外贸企业界定。关于外贸企业的定义,国内外是不一样的,但是在我们的国家,外贸企业意义也改变好几次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在1949年,为了适应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建立了国家统治的、以国营外贸企业为主体的对外贸易体制,后期也陆续颁布了一些法律文件对外贸易进行管理。自1984年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各国原有的外贸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的自我维持的市场经济主体,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转化为垄断对外贸易专营公司和特许经营公司,可以从事出口业务或为其他没有外贸权的外贸企业出口。

2.财务风险管理概述。①财务风险。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因现实存在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导致其财务效益与事先预想不一致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很广泛的,财务活动的任意环节或方面的问题,这种风险都很可能被转化为实实在在损失,最终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收回以及收益分配是企业的四大财务活动,再进行这四项财务活动时,企业会面临不同的风险。②财务风险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各种财务关系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以维持某一状态或达到某一目标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确保企业财务的稳定性,现金流的连续性及资金的盈利性。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要识别财务风险,然后采取科学有效地管理方法对已识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处理,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财务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一门新型管理类学科,在实践中能够给企业带来切实的效益。

3.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概述。①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叫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各种原因,拒绝履行合同或丧失履行合同的能力而构成违约,而给银行、贷款人或交易对方带来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公司会向客户提供货币信用或者商业信用,这种情况下,这就给外贸企业带来账款回收金额及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即信用风险。对外贸企业而言,交易中很容易产生信用风险。②外汇风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币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因汇率发生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外贸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产品销售对象的不同,外贸企业的产品是出口国外,其日常经营过程多与国外客户交易,会有较多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此时如果汇率变动,外贸企业以外币计量的资产及所有者权益的计价也会跟着上下浮动。国际上一般都是采用美元作为国际计价货币,因此交易结算时,外贸企业难以避免地会面临汇率风险。③结算风险。结算风险是指在办理交易结算时,售货方因为结算限制造成了资产的损失。个别国家或者地区不能使用信用证交易的付款方式,这种限制就很可能使得某些交易无法促成而错过贸易的好机会。外贸企业如果没有结合贸易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结算方式,就会带来结算风险。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时,企业很难充分掌握客户的基本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选择谨慎结算方式就会增加结算风险。④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虽然有清偿能力,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或偿还到期债务等情况的可能性。在出现金融危机时,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会加大。如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流动性危机。

二、我国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1.我国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①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大多数情况下,外贸企业对其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是不太了解的,所以外贸企业在确定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是外贸企业管理信用风险的第一步,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交易或者商业信用的提供程度,以及结算方法等。②汇率风险管理现状。正常情况下,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一般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但如果企业外币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够大,汇率的微小波动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使用金融工具的自然规避法,第二种方法是利用金融工具管理汇率风险。③结算风险管理现状。外贸企业对结算风险的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结算方式的选择上。在国际贸易中,外贸企业采用的结算方式主要有四种。a.汇付。汇付即债务人通过银行或其他机构将资金汇给债权人的付款方式,汇付可以选择信汇、电汇和票汇三种方式,目前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主要的汇款方式是电汇,信汇已经很少使用,票汇一般用于小额支付。b.托收。托收是指出口商根据买卖合同先发货,然后出具债权凭证(汇票、本票、支票等)委托出口托收行向其客户收取货款或劳务费用的一种结算方式。c.信用证。信用证是由开证行发出的、以提交与信用证条件相符的单据为条件的一项不可撤销的付款承诺,所以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信用证的第一付款人是银行,而不是进口人,所以信用证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国际结算方式。d.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以银行作为付款保证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即在进口人未能履行其付款义务时,由银行代其支付一定的金额或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一种结算方式。④F金流风险管理现状。如果说利润相当于企业的血液,那么现金流则相当于企业的空气。因为现金流管理出现问题而使企业步入困境的例子数不胜数。很多公司一直把精力放在创造利润上,却很少关注资金周转的问题。在经营过程中很多企业慢慢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也逐渐对现金流的管理重视了起来,但一些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还是非常薄弱。另外很多外贸在资金使用方面太过随意,没有对支出进行严格把关,缺乏规划,这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第3篇:外贸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外贸企业 财务运行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日益加深。部分外贸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库存积压严重、运营资金趋紧、盈利水平骤降等突出问题,财务运行风险进一步加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宏观调控要求。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财税、金融、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体系。

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外贸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发展战略,改善经营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企业仍然面临外部环境恶化、投资风险加剧、资产质量下降、财务负担加重等新情况新问题。资本运营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否完备、内部控制是否严密、以及财务分析是否完善,这都将对我国外贸企业能否平稳度过金融风险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外贸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基于金融危机环境下对外贸企业财务运行的研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一系列值得研究探讨的崭新课题。我国外贸企业相对于国外的很多老牌企业而言,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管理也不够成熟,而金融风暴对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绝不仅是“套利”和“抄底”,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日益加深。

(一)对出口的影响

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据报道,我国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动的。因此,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较大冲击,但不同地区的外贸企业受到冲击的程度不同。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国外需求,而美国占我国出口贸易中的50%,美国国内需求下降极大地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据花旗银行测算,若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1.3%。美国需求下降还导致全球对外需求降低,使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从2008年统计数字来看,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出口名义增长率较高,实际增长率大幅回落;二是一般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快于加工贸易增长速度;三是高新技术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四是向美、日、欧出口明显减少;五是出口依赖型地区出口明显回落。

(二)对进口的影响

国际大宗商品一般都使用美元标价,美元贬值造成石油、农产品、能源价格持续走高,降低企业利润空间,引发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进口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三)对汇率的影响

中国拥有近2万亿的美元外汇储备资产,随着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会面临贬值风险。美国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一方面致使短期撤回的资本会重新回到中国,推动国内资本价格的上升,产生更大的投机泡沫;另一方面给中国的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出口不足导致的经济衰退与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货膨胀并存,政府不但不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拉动内需,还必须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这会进一步加深人民币升值。日元逃离资金撤出美国可能导致日元升值,影响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定,导致中国外汇资产实际购买力下降。

二、外贸企业:应对

正是基于对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过渡的担忧,全球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方面的内容,这将可能给全球未来的金融发展造成一些长远的影响。

从宏观环境来看,目前正值中国对外贸易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局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外贸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详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中国对外贸易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具体工作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外贸企业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呢?下面,笔者就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提出几点意见:

(一)加强财务监管,创新避险工具

首先要树立信心,加强财务监管,创新避险工具。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下,外贸企业一定可以摆脱危机的阴霾,在危机中求得新一轮创新和发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发展综合经营,提高外贸企业财务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在各地区的优化配置实现财务风险的分散,有效降低总体风险;稳步推进外贸市场的发展,为外贸行业创造应对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工具。

(二)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管理费用

金融危机环境下,市场需求萎缩,外贸企业面临营业收入下滑、成本费用刚性支出、盈利能力下降等多重困难。严格控制企业成本,是外贸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精细管理,推进挖潜增效,降低外贸企业成本费用水平。重点加强采购管理,妥善处理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的关系,努力把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大力倡导节俭意识,尽可能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努力降低管理费用。规范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避免拉大经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

(三)重视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妥善处理资金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关系,倡导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强化资金计划管理,增加现金流入,控制现金流出,保障资金安全。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健全企业现金流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

(四)加强授信管理,降低坏账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骤增,特别是出口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强化合同订单管理,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提高应收款周转速度。强化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风险预警预报,采取必要的保险或再保险办法,降低坏账比例。密切关注进口国政治经济形势,认真研判进口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适时调整出口策略和方式。重点加强国外客户授信管理,客观评估国外客户信用状况及支付能力,及时调整出口销售结算方式,严格控制因出口带来的坏账风险。

(五)稳定外贸市场,刺激国内需求

金融危机环境下,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遭遇严峻考验,只要是参与了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都是难以幸免的。但是,外贸企业的区域市场不一样,面临金融风暴的境遇也不尽相同。受金融危机影响,传统出口欧美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其包括延迟付款、询盘未下订单以及汇率问题等等,很多买家都在观望,在等待汇率稳定下来。很多企业已定的订单也被耽误下来。企业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应该注意对外出口与内销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可预见激烈竞争赢得一席之地。

(六)调结构上水平,升级产业结构

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提出了“调结构、上水平”的宏观调控措施。要完善外贸企业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策略,将从美元资产为主到多种货币资产,同时优化美元资产的投资结构;参股收购相应海外商贸企业。政府要采取措施扩大就业,提高人民可支配的工资收入;由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例如医保、教育、养老保障等,促使公众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出口结构调整和外贸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外贸企业要积极开拓新市场,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

三、结语

为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财务运行的影响,提出4点倡议:促进外贸企业一致行动,共同应对危机;立足外贸企业自身特点,持续推进趋同;协调国际会计准则,便利贸易投资;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办好论坛,承担公众责任。我们必须立足于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整体发展局势,总结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进而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并就外贸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外贸企业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荣芳.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9(1).

[2]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7(5).

[3]梅新育.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新特点[J].中国金融,2007(18).

第4篇:外贸业务管理范文

企业重组后,竞争力得到提高,活力明显增强。然而,企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必然引发企业资产、产权、人员、债务的变动,而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所有权和管理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基本情况

对很多外贸企业而言,在进行合并重组前后对业务档案资料收集和归档方面是比较困难的,主要的原因:重组期间企业组织管理易乱。外贸企业实行重组通常都是由公司高层领导或者是除了重组企业之外的临时工作小组操作,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并不参与,很多需要查找的资料经常有去无回,极易造成原企业档案的遗失。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外贸企业实行重组的过程当中,鉴于员工的工作状态及思想方面情绪波动,尤其是人事调整以及办公地点搬迁,人员整合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太多的情况下,不会更认真的去催收业务档案,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造成档案遗失。领导无暇顾及档案管理。在外贸企业重组的过程当中,领导因忙于各种事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档案管理中。各家外贸企业都有一套自已的档案管理体系和收集标准和范围。

二、几点思考

坚持业务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原则。重组后的外贸企业虽有相近的主营业务,也有很多各自的拳头产品,以前都是实行自己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一旦实行重组,则需要坚持统一的管理体系。需要制订统一的管理制度,坚持在对业务档案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外贸企业具体实际情况作出变通及调整。应该严格按照重组之后的规定,对编制参照体系做出重新规定,全宗号的设置,管理类目的设置以及类目排列,档号的编制以及管理等统一。

加强重组企业业务档案团队建设。全面提升重组之后的企业业务档案团队建设。由于在重组之前原来的单位的业务档案管理模式管理内容都有差异,而且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为了保证重组之后的档案管理做到规范统一,不仅需要制定全新的适应重组之后的公司业务档案管理制度,还应该配备专业的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培养一批事业忠诚、业务精良的业务档案管理团队,这是做好外贸企业重组之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保障。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6期2013年第4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建立起能够覆盖重组之后的企业的各公司各个部门以及项目组的业务档案管理团队。事实证明,建立起一致稳定的业务档案管理团队对做好公司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公司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有序地开展。

归类存放,高效利用。由于外贸企业在施行重组之后,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着多个档号重复以及管理地点分散的情况,因此,应该开展对企业业务档案进行重新归类,应该及时对外贸企业库存中的业务档案的价值大小以及利用频率做出重新分析以及鉴定,在必须做出分库房管理的情况下,提前进行类别分类,这样有利于业务档案管理和利用,还应对重组之后的企业拥有的各种类型的实体档案做好整合以及归类存放。按照原企业的成立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内容多少,重要程度等等做出实际调整,对业务档案库存存放重新做出安排和调整,还要避免在进行电子目录录入的时候出现档号重复等情况,保证档案实体和电子目录的一体性。在进行档案移交以及收集的过程当中,保证档案不散漏、不遗失。

加强对业务档案管理的保密保护意识。外贸企业的很多业务档案,合同文本,都是具有保密性的,实行重组之后有许多业务资料需要重新进行归类,但对于这些具有保密性质的材料,在重组之前就应该做好保护措施,保证在重组的过程当中保密措施有效执行。不仅要求领导需要加强保密意识,业务档案管理人员更需要拿出保密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对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加强保密管理意识。第二,应该加强对业务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让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保护档案的安全和完整的重要性。第三,加强业务档案管理力度。建立起专门的档案管理小组,领导要以身作则,实行责任负责制。第四,建立规范的业务档案管理标准。根据公司具体运营情况,对业务档案实行业务分级管理,尤其是对档案的归档范围以及保存期限,保密文件的收发及存档等环节的所有的程序都做出明确地规定,全面提升公司的业务档案保护工作。

在合并重组中,寻找新的跨越,使档案工作开展有的放矢。通过对外贸企业合并重组后,业务档案的分析,要更新管理思路,顺应发展变化新情况,制定出全新的工作目标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使得重组之后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紧紧围绕新目标开展有的放矢的工作。重组合并后的企业,在主营业务上,做强做大做精了,同时又增加了新的增长点,比如房地产,期货交易、文化产业等新的领域参与进来,业务档案必须符合新的发展方向,开扩视野,与时俱进,创新思维。首先应该更加的目标化,可以根据企业制定的总体目标,进行不断消除原理目标的相关因素,第二可以进行局部优化,使得日常开展的具体工作能够有利于总目标的实现;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只有真正明确了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才能够更加有利于加强企业日常管理,不断完善企业各种相关配套管理措施,还应注重企业调查研究,然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不断完善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重组之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为企业实现更加长远的目标提供基本的资料储备保障。

第5篇:外贸业务管理范文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各个类型的外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进出口贸易量逐渐扩大,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外贸企业所暴露出的问题更是日益明显。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良好的财务管理方式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稳定市场地位,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可见,在新经济环境下,外贸企业若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必然需要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

二、财务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和分配,使得企业资金的运转保持稳定的状态,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渗透,可以称之为企业的心脏。企业通过财务管理确定经营方向和生产计划,与此同时,较好的财务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首先,企业财务管理情况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企业的运转无法与资金相脱离,对财务状况进行良好的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业务水平。对资金的良好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若缺乏对资金较好的控制,会使企业面临资不抵债或濒临破产等情况。财务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收益情况。此外,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新经济环境下,外贸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下稳固市场地位必然需要掌握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和理财方式,通过较好的财务管理使得财务资金正常运转,不至于导致资金失衡的情况发生。所以,科学的财务管理使得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从而保证了各项控制和运作的良好经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三、新经济环境下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现代外贸企业由于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生存压力逐渐增加,使得各个企业将发展重点转向了提高自身业务和营销水平上,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不加重视,殊不知财务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基础。在现代外贸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对优秀的业务人员进行提拔,不仅使得企业业务得到发展,更大程度上会激励业务人员努力做好业务,从而得到广泛的晋升空间。而在多数管理者中,缺乏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知,在企业的决策阶段,财务管理人员并无法参与发言,将企业的业绩完全归功于销售部门。由于企业缺乏财务管理理念,导致财务风险增加,使得企业面临重大损失。

2.财务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与素养

在现代外贸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外贸会计的正确认知,由于外贸会计有别于基础的会计从业,对于从事外贸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在外贸企业中通常可以看到无证上岗或仅仅经过基础的学习便可上岗的情况。对于会计信息仅仅能够做到简单的整理和记录,而对于企业潜在风险却浑然不知,在企业做出重大决策或决定时往往根据个人想法去做决定,无法将专业的财务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企业无法获得更大的效益甚至面临严重损失。

四、新经济环境下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若想要改善财务管理现状,必然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知,改善财务管理的观念。对于领导者来说,应加强自身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学习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法律,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专业和科学。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应充分意识到财务部门参与的重要性,正确把握财务成本和效益的平衡程度。此外,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亦不能缺乏权威的监管部门,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和真实性。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范围内广泛宣传财务管理理念,使得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的认知程度加深。在宣传财务管理理念的同时,应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监管的有效性。

2.加强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执行的基础是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所以,提升财务工作者在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外贸企业中多数财务工作者仅仅局限在算账和记录等层面上。并无法做到财政预算和风险控制等专业性的工作。所以,在外贸企业内部应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便顺利开展会计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培训形式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外贸企业进行决策时,可以让会计工作者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发表真实的看法,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依据。此外,在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对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进行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工作对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性要求较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能够遵守职业操守,不做假账,并且能够保证商业机密不被泄露。

第6篇:外贸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

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

(四)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第7篇:外贸业务管理范文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部分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重视,也直接导致我国外贸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这也是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很多外贸企业把财务工作定位为出纳、记账、报税等工作,还没有把财务管理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结合起来,缺少财务分析,导致财务信息利用率不高,还没有成为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辅助工具,财务信息也没有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很多财务人员还不具备“管理会计”的能力,不能将财务管理与进出口业务结合起来,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二)成本管理不够完善成本管理在现代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我国很多外贸企业缺乏对成本管理的认识,还没有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在成本管理上只注重“直接成本”的管理,面对于“间接成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很多财务信息还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状态,甚至导致管理层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三)财务控制能力较弱一些外贸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充分认识到应收外汇账款控制的重要性,有一半以上的外贸企业认为老客户以及用信用证结构不存在风险,导致应收外汇账款控制不足,在我国全部逾期应收外汇账款中恶意拖欠高达60%,而其中老客户拖欠的高达70%。还有一些外贸企业缺乏对汇率风险的控制,消极报怨多,主动控制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

二、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外贸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要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和规范风险的重要举措,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财务预算编制,完善财务指标体系,特别是要发挥财务信息的决策支撑作用,提高财务信息采集面和覆盖面,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对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职能。(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外贸企业要把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作为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机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制度建设,真正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重点在防范财务风险体系、掌握国际贸易惯例以及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上狠下功夫,切实加强财务控制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贸易中的外商的恶意拖欠率,同时要通过融入国际汇率下的期货市场等手段加强汇率控制。(三)推动财务管理创新外贸企业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出发,积极推动财务管理创新,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财务资源进行整合,不断调整资本运营策略,最大限度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在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还要按照“市场化”的思路,通过聘请财务专家组成“财务顾问”以及通过第三方财务管理机构等各种形之有效的载体,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财务分析,以此提高外贸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控制能力。(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治本性举措。外贸企业要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破除“家族式”管理模式,尽管推动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加快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推动企业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现代财务管理水平。

第8篇:外贸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

基于全球贸易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欧美日获得的利润正日益减少,因此欧美日开始另起炉灶――准备通过PS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和PSA(多边服务业协议)重新定制世界贸易规则取代WTO,中国面临“二次入世”的危机。此外,历经30年的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继续改变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鉴于此,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了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上海自贸区为中国经济改革拉开第二季的帷幕,协助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是加快金融创新、为服务业营造平等市场准入环境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契机。因此,研究上海自贸区则成为国际贸易前沿的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上海自贸区概述

1、自贸区界定

在国际上,对于自贸区的界定主要有两个依据:一个是在《京都公约》中,国际海关理事会在1973年将自贸区定义为:“在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中运入的货物被免于海关监管”。另一个是美国关税委员会给自贸区的定义,主张在自贸区中用于再出口的商品可以免除关税的独立封锁地区。 如今,自贸区的发展势头迅猛,对于自贸区的界定也较为统一,本文对上海自贸区的界定如下:在上海指定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被认为在关境以外,且这些货物能免于海关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与保税区并不相同,上海保税区受海关监管。可容易不办理入关手续而长期存货,上海自贸区则是免除海关监管,给予外资准入权。

2、上海自贸区概述

上海自由贸易区共开放六大服务领域,具体开放服务领域及开放措施具体见表1-1。以下对六大服务领域的开放只适用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内的企业。

表1-1 上海自由贸易区六大开放服务领域开放措施

开放服务领域 国民经济行业 开放措施

金融服务领域

银行服务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条件具备时,适时在试验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前提下,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

专业健康医疗保险 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航运服务领域

远洋货物运输 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管理试行办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

国际船舶管理 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商贸服务领域 增值电信 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如涉及突破行政法规,须国务院批准同意。

游戏机、游艺机销售及服务 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专业服务领域 律师服务 探索密切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港澳台地区)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和机制。

资信调查 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

旅行社 允许在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人才中介服务 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外方合资者可以拥有不超过70%的股权;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人才中介机构。

投资管理 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

工程设计 对试验区内为上海市提供服务的外资工程设计(不包括工程勘察)企业,取消首次申请资质时对投资者的工程设计业绩要求。

建筑服务 对试验区内的外商独资建筑企业承揽上海市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时,不受建设项目的中外方投资比例限制。

文化服务领域 演出经纪 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市提供服务。

娱乐场所 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

社会服务领域 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 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医疗服务 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

注:资料来源于《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政府网,2013.9.27。

国务院在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列明针对外商投资和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要试行外商投资前的准入 。在清单内的外商投资按照原来办法管理,并将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事前审批转为事后监管 。虽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于外商投资服务业发挥一定的监管作用,但是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复杂性和清单管理模式的相关措施比较初级,上海自贸区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二、世界自贸区运行特点

据汇丰银行研究资料,全球已经建立了超过2300个自由贸易区,提供了超过1亿个就业岗位(其中直接岗位超过4000万,间接岗位超过6000万),出口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自贸区已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研究自贸区的运行特点也成为较为重要的课题。

1、四大自由贸易区发展概况

目前,世界主要有四大自由贸易区:美国对外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区、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和拉美自由贸易区。这四大自由贸易区在世界经济运行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自贸区的发展概况各有不同。

美国有250个自贸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自由贸易区,即对外贸易区,主要从事对外贸易,为货物进出口和货物物流流转提供便利,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另一类是单一性的自由贸易区,即贸易分区,主要从事进出口货物加工业,具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扩大出口的目的。

欧洲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德国汉堡自由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和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其中,德国汉堡自由港的外国货物从水上进出自由,货物不需要征收关税,申报需要根据货物种类划分,且不限制外汇企业交易;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注重单证管理,实行较为灵活的管理制度,并不注重实物管理,便利企业间贸易;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从事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利用靠近香农机场的地理优势,以免税政策和低成本优势吸引外资。

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香港自由港和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其中,香港自由港主张贸易自由和金融自由,企业或行业的拥有权无国籍限制,且资金在香港可以自由流通和调度,是世界上最开放的货币市场;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新加坡自由港、马来西亚柔南经济特区、菲律宾苏比克湾自由港等主要贸易区。新加坡是仅次于香港的自由港,除汽车、石油产品、烟酒等外,对其他商品不征收关税。

拉美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巴西玛瑙斯自由贸易区、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和智利伊基克自由贸易区。其中巴西玛瑙斯自由贸易区生产在本国销售的产品,免征工业产品税,创造了巴西经济奇迹(60年代末到70年代连续7年高速增长);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成立于1948年,是拉美贸易的集散地、转口中心,允许进口、转口货物自由贸易,不缴税,且进口货物无配额限制。智利伊基克自由贸易区创立于1975年,主要进口市场包括中、美、日、韩、德、印尼、巴西和墨西哥,自贸区内企业享有免缴一级所得税的权利,且本国商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2、世界自由贸易区运行特点

综观上述四大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概述,自贸区发展的首要特点是要自由,最大限度的吸引外资,让货物或资金自由运转。比如纽约自贸区,不存在高额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对任何进出口不征收关税;美国私人企业可以申请自贸区,一般在3-9个月可以得到结果。第二,自贸区提供较为便捷的贸易,比如香港自由港贸易不设限制,提供零关税、无配额服务,极大的便利了贸易。第三,自贸区通过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美国自贸区规定自贸区内不能有常住居民,自贸区必须雇用美国当地工人,这一规定使美国自贸区在2010年提供了32万个就业岗位。此外,政府的管理角色重中之重,美国灵活的审批制度、迪拜的港口、自贸区和海关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都较好的体现了政府的职能的重要性。

三、对中国自贸区建立的思考

综观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运行特点,上海自贸区成立后,首先就是将贸易区的功能定位为综合发展,最大限度的吸引外资,自贸区的基本功能是集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工业加工、金融货运等为一体的服务贸易功能,为其他各国投资中国提供便捷的服务;

其次,基于综合发展的定位,积极发挥政府管理作用,健全外被自贸区管理和法制规定,对自贸区区内实行统一管理,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达到港区合一;建立较为灵活的审批制度和海关监管机制,精简海关机构,简化海关监管手续,践行制度创新;在税收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比如试行15%企业所得税优惠、推动离岸贸易、低税率金融等税收创新方式;

再次,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自贸区改革。完善出口退税制度,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外贸领域实行放管制度结合,全面推进外贸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陈仁泽.上海自贸区为中国带来什么[J].中华工商时报,2013(9).

第9篇:外贸业务管理范文

因此,打破传统体制机制约束,建立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秩序,是实现中国开放模式创新和调整外贸结构的关键。

中国外贸该如何突破再创辉煌,分析如下:

一、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关键增长点

从总量上看,服务贸易总体规模持续扩大,但逆差也在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达47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占世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6%,跃居世界第三。其中进口为2801.4亿美元,比去年提高18.2个百分点,居世界第三位;出口1904.4亿美元,同比增长4.6%,居世界第五位,但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达到897亿美元。

从结构上看,尽管传统服务项目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兴服务项目贸易增长快速。以运输和旅游为主的传统服务项目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占比过半。其中,旅游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美元,居各类服务贸易项目之首。但与此同时,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也是运输和旅游服务,据统计,2012年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分别达到469.5亿美元和519.5亿美元。不过,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金融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在2012年快速增长,特别是服务外包领域,从2008年至2012年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幅超过60%,占全球离岸外包市场的份额也由7.7%增长至27.7%,使我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承接国。

概括来看,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的当前,虽然对外贸易领域受经济外部性影响较大,但我国服务贸易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规模持续增加,服务贸易结构逐渐优化,新兴服务领域发展迅速,成为促进中国贸易发展的关键增长点。

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成为制约发展的首要问题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显著,如长期处于逆差,贸易结构失衡,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究其原因,固然是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但产业本身的发展问题及相关体制机制制约亦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容懈怠。特别是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已成为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首要解决的问题。面对日趋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也只有理顺服务贸易与服务业、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扩大开放等方面若干关系,并积极破解服务贸易发展制度瓶颈,才能够确保服务贸易在新一轮宏观经济运行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服务贸易管理体制需要在未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应将改革的首要任务及核心目标定位在“如何推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上。同时认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应分近期(3年)、中期(5年)、远期(8年)来设计。

鉴于此,提出拟在未来3年内,成立中国经济社会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委员会统筹全面改革,并效仿“六五”期间成立的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建立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促进委员会,统筹服务贸易发展改革促进事项;5年内,筹建类似澳大利亚服务业“圆桌会议”的机构,由政府、学界和行业中介组织代表企业,来共同参与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政策规划和制定;8到10年内,从中央到地方创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同时,要加大服务贸易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财税、金融、海关、结售汇等政策,进一步推进我国税制改革,由原来的以流转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调整为以消费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并以三年或五年为一周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考核,以增强政策的有效性与灵活性及可持续性。

三、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建议

根据上述目标,我国近期服务贸易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

一要针对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统筹规划并适时调整制定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转变只重视货物贸易,轻视服务贸易传统观念,确立战略共识,避免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同时,要有序推进户籍制度、社保制度、土地制度及中介服务组织的改革,并与中国经济社会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委员会形成配套。而在完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方面,要加强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确立有效率的服务贸易统计主体,建立由国家统计局垂直领导的、专业化的、权威的统计管理体制,并尽快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完全接轨,改善国际收支间接申报工作的一系列问题。

二要针对服务产业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调整利益结构,改变政府干预市场过多的固有利益格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破服务市场与服务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充分发挥市场为主导配置资源机制的作用,降低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门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投入,提高我国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要改变国有垄断企业“大而全”的发展模式,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实施有利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分离的有效措施,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专业化发展。紧扣生产业发展短板的现实国情,通过大力发展研发、咨询、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会展等生产贸易,有效促进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的发展;同时要合理发展生活贸易,加快改善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品质。

四要针对服务贸易相关政策安排不当的问题,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从国际经验看,扩大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权事权立法范围,可以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因此,应率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完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分配,明确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制度政策安排。同时,对于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要根据行业和区域特点进行制定,切忌“一刀切”,对政策的实施也要做到定期评估,适时调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