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接收技术范文

移动接收技术精选(九篇)

移动接收技术

第1篇:移动接收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和播出手段主要有微波、卫星、光缆3种,本文简述了的广播电视移动接收的制式及技术。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广播电视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移动接收的进展却不尽人意。即使是调频广播,在汽车高速行驶中的接收也往往遇到困难。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引起广电界的重视。 

 

一、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重要应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求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的功能,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要求最高。它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较之卫星接收,有实现容易、价格低廉的特点;较之有线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断网影响。移动和便携的独特优势使该系统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无论何人何时在何地均能任意获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动接收制式 

 

众所周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目前有多种制式,除了国外正在使用的几种标准外,还有我国自己提出的若干种制式。这些制式总体上可以分为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两类,美国用的atsc是单载波的,欧洲的dvb- t是多载波的。国外主要有三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欧洲的dvb-t(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美国的atsc(advanced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和日本的isdb-t(integrated servic es digital broadcastingterrestrial)(综合业务数字广播)。 

 atsc采用的是单载波调制方式(vsb),抗多径干扰和抗多谱勒效应能力差,难以建立单频网和进行移动接收。isdb-t 虽然支持单频网和移动接收的应用要求,但是该技术应用较少。从世界各地对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的采用情况来看,dvb-t标准较atsc和isdb-t更具优势。dvb-t是欧洲dvb系列标准中较新的一个标准(此外还有有线数字电视标准dvb-c,以及卫星数字电视标准dvb-s),也是最复杂的dvb传输系统。此标准是1998年2月批准通过的。dvb-t标准的核心是mpeg-2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方式,适用于大范围多发射机的8k载波方式。为高清晰度电视(hdtv)信号传输提供大于20mbps的净荷码率,支持简单天线室内固定接收。为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信号传输提供大于5mbps的净荷码率,并能在车速移动条件下支持移动接收。具有单频组网能力。目前采用dvb-t标准的国家和地区有德国、西班牙、挪威等欧洲国家及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其它国家。其中新加坡和德国等国将移动接收和手持设备作为主要方向。欧洲的dvb-t标准最初是为便携和固定接收而设计,它采用的是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调制方式,其调制参数(如星座图、编码率、保护间隔等)可调,可提供120种常规模式和1200 种分级模式。随后,针对dvb-t(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在移动接收中的不足,人们提出了一种dvb-h的制式专门用于移动接收,而原有的数字音频广播(dab)也发展到播出多媒体。dvb-h(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handheld),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便携/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所制定的传输标准。该标准是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dvb-t的扩展应用。和dvb-t相比,dvb-h终端具有功耗更低、移动接收和抗干扰性更强的特点,因此该标准适用于移动电话、手持计算机等小型便携设备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接收信号。也可以说dvb-h标准依托dvb-t传输系统,通过增加一定的附加功能和改进技术使手机等手持便携设备能够在固定和移动状态下稳定地接收广播电视信号。dvb-h采用时分数字多媒体广播带宽、以脉冲方式发送各频道的数据。一般情况下,除接收所需频道的数据外,调谐器电路在其它时间均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可有效减少耗电。dvb-h的基本商业要求是用电池供电的小的屏幕移动终端。它应该能够在手提式的,移动的和室内的环境中,使用单一天线接收多媒体业务。目前看来,数字移动电视非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莫属。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于2006 年8月18 日颁布(gb20600-2006),并自2007 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简称为dtmb-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broadcasting。较早时也称为dmbth )。dmb-th采用了p n 序列填充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这种独特的先进技术有机地将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起来,在频域传送有效载荷,在时域通过扩频技术传送控制信号以便进行同步、信道估计,实现快速码字捕获和稳健的同步跟踪性能。dmb-th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较好地支持移动接收,高清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组网。 

 

三、小结 

 

 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作为当前的技术热点,尽管它的市场前景和受众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它的技术还在发展中。它还有着信号衰落、多普勒效应、覆盖网的建设,接收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耗电,接收天线的安装等问题,所以要说哪一种制式最适合移动接收还为时尚早,因为每种制式都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改进其技术,从而改善其移动接收的性能。 

 

参考文献: 

[1]都研美,刘峰.浅谈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j].广西轻工业,2007(05). 

第2篇:移动接收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朝着移动接收方向发展。现阶段,广播的移动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但是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是ofdm,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还有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多种制式问题,各种制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解决了这些问题,应该就解决了移动电视的接收问题。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传播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就在这一两年间,无线数字媒体的类型骤然丰富,除传统媒体之外,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楼宇分类电视,多媒体信息亭、地铁多媒体信息系统等新兴媒体纷纷涌现,移动接收是个热点,尤其是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现阶段,广播的移动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但是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但我觉得,已经快接近目标。

一、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

在现代通信中,通信传输手段主要是光纤、卫星、数字微波等,加上地面无线电视广播电视发射构成信息主体。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三类。而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重要应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求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的功能,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要求最高。它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较之卫星接收,有实现容易、价格低廉的特点;较之有线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断网影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主要的受众也是针对本地区的。完善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所具备的蜂窝单频网功能,不仅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而且可应用与宽带无线接入市场;而移动和便携的独特优势使该系统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无论何人何时在何地均能任意获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动接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移动接收采用的方式是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因此,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这是所有无线通信系统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等方法予以克服,但对于移动接收而言分集接收的方法显然不实用,因此衰落问题尤为突出。电波在沿地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阻碍物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实际到达收信天线处的电波除了来自发射天线的直接波外,还存在来自各种物体(包括地面)的反射波和散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收信天线处形成干涉场,此外,在移动通信中,还存在因移动台(天线)的快速移动而划过颠簸的波节和波幅的驻播现象及由于多普勒效应而造成的相移,凡此种种原因,就使得实际移动台接收到的场强在振幅和相位上均随时随地在急骤变化,使信号很不稳定,这就是无线电波的衰落现象。衰落的严重程度通常随频率或路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目前还无法对衰落进行精确的预测,但区分绕射衰落和多径衰落两种不同类型的衰落是十分重要的。前者为慢衰落,短期信号中值电平在长期中的起伏;后者为快衰落,即瞬时信号电平在短期中的起伏。这两种衰落的表现和影响是不同的。另外,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的是,移动接收的关键点是移动。因此,移动接收还存在一个其他无线通信不会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远处迎面驶来发出警报声的警车在离你越近时,汽笛声的音调越高。从警车到达你所在位置开始,音调开始降低,而当警车离开你后,听到的音调会越来越低,这种现象就称为多普勒效应。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朝你驶来的警车发出的声波对你而言稍微压缩从而相对集中,这时你听到的声音波长短于该声源静止时的波,而短波音调是高的。相反,离你而去的声源的声波稍微扩散,这时你听到的波长比该声源静止时的波长长,长波音调是低的,这样的效应对电磁波同样适用。比如一个趋近我们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它的频率高于该天线相对于我们静止时的频率,波长相对变短;相反,一个离我们远去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其频率则会低于该天线在相对我们静止时相对于我们的频率,波长相对变长。同时波长的位移量与天线的运动速度存在正比关系,即速度越快,则波长移动越大。以上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doppler)。系统方面,移动接收还要考虑覆盖网的建设,接收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耗电,接收天线的安装等问题。从基本原理考虑,模拟广播电视信号是不宜实现移动接收的。为了解决移动接收中遇到的问题,广播电视信号必须首先实现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无线接收,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只要在信号有效覆盖范围内,所有移动交通工具,只要配有接收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移动电视信号。

三、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ofdm

ofdm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缩写,是在严重电磁干扰的通信环境下保证数据稳定完整传输的技术措施。ofdm的基本原理是:高速信息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传输,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相对增加,这样可减少因无线信道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码间干扰。另外,由于引入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大于最大多径时延扩展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径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如果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还可避免多径带来的信道间干扰。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可有效对抗信号波形间的干扰,适用于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2) 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3) 各子信道的正交调制和解调可通过离散傅利叶反变换和离散傅利叶变换实现;ofdm能够有效地对抗衰落和多普勒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受到干扰的信号能够可靠地接收。ofdm码率低,又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在有关移动接收的几种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都采用ofdm作为其核心技术。

四、移动接收制式

第3篇:移动接收技术范文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的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主体,主要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知识输出是知识创新生产方的行为。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知识转移的因素众多,关键是联盟内知识创新生产方的知识转移意愿、知识特性、持续的研究开发能力、转移技能水平等基础因素,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引导力度等直接影响输出意愿。实际上,利益追求(无论来自政府或市场)是知识输出方的核心动力,知识势差是产生知识输出的必要条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基础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知识创新方的知识输出意愿的因素,这些因素决定着知识转移是否能够发生,是决定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益的首要因素,如图1所示。1.知识创新水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的知识输出方拥有知识积累(知识势差),是进行知识转移的前提。当然,这种知识势差必须适度(接受方能够理解),才能够推进知识交流、承接和转换顺利衔接,势差太大则无法进行知识交流沟通,知识转移就无从谈起。知识输出方不仅要拥有知识势差,而且必须具备持续的知识创新能力。通常,知识创新能力越强,研究开发水平越高,知识势差就能够持续保持,联盟内的知识转移进程才可能顺利开展。2.转移意愿。知识转移的意愿强弱,直接关系到联盟内知识转移的进程和效果。影响知识转移意愿的因素,主要是预期收益、竞争压力、转移的难易程度(成员间合作意愿和彼此信任程度)。预期收益通常受市场需求和前景的影响,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是知识转移的直接驱动力;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竞争对手知识更新投入的强度影响着知识转移者的意愿,抢占主动,走在市场竞争对手前面会强化知识转移意愿;政府倡导和政策鼓励,提高协调和监督管理力度,促进成员间的信任合作关系,是增强知识转移意愿的重要推力。同时,知识属性会直接影响知识转移意愿。人类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直观、可编码,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方式传递,也可以通过媒介或物质载体进行传输转移。总之,显性知识易于表达、易于传递,而且转移成本低;隐性知识不直观、无法编码,通常存在于人的思想、经历、感受之中,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通常具有粘滞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隐性与难言特征导致知识转移相对困难。3.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输出方的知识成果表述能力强,知识交流渠道畅通,知识管理水平高,会加快知识转移的速度,提升知识转移的成效。

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能动因素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能动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知识吸收方的创新意识、吸收转移意愿和投入资源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联盟内知识转移的实际进程、速度和效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能动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吸收方的学习意愿、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应用水平。其中,学习意愿是核心,投入强度是关键,如图2所示:1.知识学习意愿。知识接收方具有学习意愿,是知识转移能够进行的起点。知识接收方的学习意愿强弱,取决于市场竞争压力的大小,知识学习带来利益的大小,以及政府政策鼓励力度的大小。2.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接收方拥有知识量的大小及其结构与新知识的相关性越高,输出方与接收方的知识势差越小,知识接收方的接受能力便越强,理解新知识用途和使用条件的速度便越快,消化吸收为自身的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的速度越快,效果便更好。3.知识应用成效。知识接受方学习理解、消化吸收新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新知识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或新服务,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实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预期目标。

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耦合因素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耦合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知识输出方和吸收方交流互动的相关因素。耦合因素包括政府、输出方、接受方和社会中介方等主体,在交流互动的耦合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接受方吸收消化知识,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或新服务能力,并将知识整合应用中的问题或形成的新知识反馈到知识转移的输出方,形成推动新知识生产的信息,促进知识转移输出方的知识创新进程。耦合因素,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典型特征,也是核心要素,如图3所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关键是各个行为主体的互动耦合,几个主体的互动行为可以描述如下:1.政府部门。政府部门通过立法、出台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专项计划,给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法律政策支持和直接的资金支持,并通过计划项目监管促进知识输出方和接受方互动,促进知识转移。2.知识转移输出方(高校、科研机构)。高校、科研机构通过科学实验、技术发明等知识创新活动形成知识优势(势差),在政府的鼓励促进和市场需求的牵引下,通过知识表述、宣传和培训,向知识接受方传递知识信息,形成互动态势。3.知识接受方(企业)。企业在市场压力和政府鼓励之下,形成知识接受意愿,通过学习、理解和消化知识源泉提供的知识信息,进而通过研究开发活动转化应用学习获得的知识,形成新的生产、运营及盈利模式,并在知识转化应用中提出新的科学问题,汇聚知识创新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知识输出方,形成互动促进知识创新的共同收益格局。4.社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孵化器、技术市场)。社会中介机构主要担负着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桥梁、复杂技术简化分拆的基地、知识应用转化技能完善的场所等几个方面的特殊作用,促进输出方和接受方共同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开发创新,在推进知识输出方和接受方互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金融类的中介机构还可以提供资金筹措和运行的指导和支持,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撑。

四、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关键措施

第4篇:移动接收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字移动电视 发展前景 现状

中图分类号:TN9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5-0058-01

数字移动电视是一种新锐媒体,它采用先进的无线信号发射以及地面信号接收等方式实现了电视节目的播放和接收。它在处于移动状态并且时速在120Km一下的交通工具上应用非常广泛。车载移动电视是电视的一种新形势,它为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进而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

1 数字移动电视简介

数字移动电视以先进的数字技术做支撑,主要利用无线数字信号和相应的地面接收设备实现电视节目的播放与接收,一般主要应用在交通工具上。这样观众可以在移动状态中观看电视节目。这是对传统电视节目收看方式的重要改变。

目前我国的数字移动技术大部分执行DVB-T标准,运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压缩以及编码、输送以及信号存储、实时发送电视信号,以供观众接收和播放。这与传统的无线电视传播有着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支撑移动接收。利用一定范围内单频网实现了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同相地发出一样的信号,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数字信号的覆盖率。在这个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完全可以实现无线接收高质量的电视信号。另外移动点数除了支持移动接收外还具有高音质和高画质、多频道、多性能的特点。数字无线电视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利用再生的方式妥善处理时间上和幅度上离散化的数字信号,这样就保证信号不出现任何衰减,电死画面的质量比较高,消除了因为传输容易出现的雪花、重影等质量问题,画面非常清晰,接收也比较稳定。

数字移动电视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公交车、私家车、轮渡、高铁等交通工具上。

2 数字移动电视的现状

2.1 数字移动电视的技术现状

数字移动电视与传统电视相比具有非常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技术数字化、及时性强、强制性收视以及内容容易获得和资讯利用最大化的特点。

数字移动电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电视节目经过数字编码和数字调制,通过无线数字信号的发射和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实现电视节目的传播。及时性比较强,数字移动电视可以实现录播和转播。

运用无线数字接收实现即时收看。随着数字移动电视的出现,人们在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电视信号的接收,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强制性收视,在传统的电视节目收视的过程中,观众具有一定的选择的主动性,而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下观众属于强制性收看状态,这有利于培养社会大众群体性收看同一个节目的自觉性,这对于某些预设好的传播内容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传播效果。内容比较容易获得,数字移动电视的接受终端基本上是免费的,这样受众基本上不用增加任何成本,只要认真收看节目即可。可以说,数字移动电视技术是一种既能获利同时又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资讯利用率比较大,提高资讯的利用率是传媒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但是传统电视事业的资讯利用率明显比较低。数字移动电视的出现实现了资讯的最大利用率,通过整合各个电视台的电视节目达到资讯利用的最大化,利润率也达到了最大。另外,数字移动电视利用已有的频道带宽资源实现传统电视节目的传输,充分利用数字一定电视的优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2 数字移动电视的应用现状

目前,数字移动电视应用比较广泛,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公交移动电视、手机移动电视和楼宇移动电视。

公交车最早应用移动电视,如早在1999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发了公交电视(杭州视博公交电视),并在2000年西博会时正式投入运行。两年后,数字移动电视技术开始用于公交移动电视,大大促进了公交电视媒体的发展。但是这种数字移动电视的节目比较单一,节目的互动性也比较差。随着数字移动电视的技术不断提高,公交车移动电视的技术取得了进步。每一个电视终端都有一个相应的IP地址,这样就从技术手段上实现了不同的公交车电视节目可以收看不一样的电视节目,更为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视技术实现了根据公交线路的不同播放不同的电视节目。我国一些地区实现了道路交通情况的实时播放,为观众提供了详细的道路情况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移动电视衍生出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手机具有方便快捷便于携带的种种优点,这样用户完全可以实现电视节目的随时随地观看。手机电视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由于受到电池效率低、网络流畅性等因素的影响,手机电视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发展手机移动电视一定要综合考虑手机电视的特点提高手机电视的质量。

3 数字移动电视的发展前景

数字移动电视兼具广告和电视传媒的性质,并且以它的移动向性别于传统电视。所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这是一种以市场化经营为运作思路的媒体运作形式,自负盈亏,所以电视节目的质量就比较高。而且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获得,数字移动电视开发商会不断开拓移动电视的市场,这样就增加了数字移动电视的覆盖范围

数字移动电视蕴含着非常多的商机。移动电视的受众比较多,节目采用滚动播出的形式,这样观众在短时间内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这被广告商看好,近年来数字移动电视的广告收益非常大,已经能够与传统电视节目相比肩。数字技术移动电视节目可以大大提高广告商以及运营商的经济收入,所以这种新型的电视技术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4 结语

数字移动电视把电视带出了房间,观众可以在移动的状态下收看各式各样的电视节目。它利用自身存在各种优势开拓了非常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广泛。任何事物的发展前景都是光明的,但是道路必将曲折,所以数字技术移动电视的发展历程必将漫长。

参考文献

[1]夏勉.浅析数字移动电视的市场营销环境[J].金融经济,2009(16).

第5篇:移动接收技术范文

摘要: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和播出手段主要有微波、卫星、光缆3种,本文简述了的广播电视移动接收的制式及技术。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广播电视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移动接收的进展却不尽人意。即使是调频广播,在汽车高速行驶中的接收也往往遇到困难。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引起广电界的重视。

一、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重要应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求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的功能,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要求最高。它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较之卫星接收,有实现容易、价格低廉的特点;较之有线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断网影响。移动和便携的独特优势使该系统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无论何人何时在何地均能任意获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动接收制式

众所周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目前有多种制式,除了国外正在使用的几种标准外,还有我国自己提出的若干种制式。这些制式总体上可以分为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两类,美国用的ATSC是单载波的,欧洲的DVB-T是多载波的。国外主要有三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欧洲的DVB-T(DigitalVideoBroadcasting-Terrestrial)、美国的ATSC(AdvancedTelevisionSystemsCommittee)和日本的ISDB-T(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BroadcastingTerrestrial)(综合业务数字广播)。

ATSC采用的是单载波调制方式(VSB),抗多径干扰和抗多谱勒效应能力差,难以建立单频网和进行移动接收。ISDB-T虽然支持单频网和移动接收的应用要求,但是该技术应用较少。从世界各地对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的采用情况来看,DVB-T标准较ATSC和ISDB-T更具优势。DVB-T是欧洲DVB系列标准中较新的一个标准(此外还有有线数字电视标准DVB-C,以及卫星数字电视标准DVB-S),也是最复杂的DVB传输系统。此标准是1998年2月批准通过的。DVB-T标准的核心是MPEG-2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Coded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调制方式,适用于大范围多发射机的8k载波方式。为高清晰度电视(HDTV)信号传输提供大于20Mbps的净荷码率,支持简单天线室内固定接收。为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信号传输提供大于5Mbps的净荷码率,并能在车速移动条件下支持移动接收。具有单频组网能力。目前采用DVB-T标准的国家和地区有德国、西班牙、挪威等欧洲国家及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其它国家。其中新加坡和德国等国将移动接收和手持设备作为主要方向。欧洲的DVB-T标准最初是为便携和固定接收而设计,它采用的是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调制方式,其调制参数(如星座图、编码率、保护间隔等)可调,可提供120种常规模式和1200种分级模式。随后,针对DVB-T(DigitalvideobroadcastingTerrestrial)在移动接收中的不足,人们提出了一种DVB-H的制式专门用于移动接收,而原有的数字音频广播(DAB)也发展到播出多媒体。

DVB-H(Digitalvideobroadcastinghandheld),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便携/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所制定的传输标准。该标准是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DVB-T的扩展应用。和DVB-T相比,DVB-H终端具有功耗更低、移动接收和抗干扰性更强的特点,因此该标准适用于移动电话、手持计算机等小型便携设备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接收信号。也可以说DVB-H标准依托DVB-T传输系统,通过增加一定的附加功能和改进技术使手机等手持便携设备能够在固定和移动状态下稳定地接收广播电视信号。DVB-H采用时分数字多媒体广播带宽、以脉冲方式发送各频道的数据。一般情况下,除接收所需频道的数据外,调谐器电路在其它时间均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可有效减少耗电。DVB-H的基本商业要求是用电池供电的小的屏幕移动终端。它应该能够在手提式的,移动的和室内的环境中,使用单一天线接收多媒体业务。目前看来,数字移动电视非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莫属。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于2006年8月18日颁布(GB20600-2006),并自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简称为DTMB-DigitalTerrestrialMultimediaBroadcasting。较早时也称为DMBTH)。DMB-TH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这种独特的先进技术有机地将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起来,在频域传送有效载荷,在时域通过扩频技术传送控制信号以便进行同步、信道估计,实现快速码字捕获和稳健的同步跟踪性能。DMB-TH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较好地支持移动接收,高清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组网。

三、小结

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作为当前的技术热点,尽管它的市场前景和受众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它的技术还在发展中。它还有着信号衰落、多普勒效应、覆盖网的建设,接收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耗电,接收天线的安装等问题,所以要说哪一种制式最适合移动接收还为时尚早,因为每种制式都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改进其技术,从而改善其移动接收的性能。

参考文献:

[1]都研美,刘峰.浅谈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J].广西轻工业,2007(05).

第6篇:移动接收技术范文

当前,我国在移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方面主要采用两种较可靠的应用方式,一种是以流媒体技术为核心,使不同点相互连接信号并实现信号传输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以蜂窝移动网络为主;一种是以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即我们现在所说的DMB技术为核心实现的信号传输方式。这种方式又可细化成两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一种是地面数字广播。另一种是卫星广播。但不管是哪一种信号传输方式,都大大提高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

关键词:

移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蜂窝移动;地面数字广播

正式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前,其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代,即机械电视时代、黑白电子电视时代及彩色电视时代。进入数字时代后,电视的清晰度不断提高,全面打击了模拟电视,促使模拟电视逐渐引退,淡出全球电视观众的视野。随着电视信号传输信号研究不断深入,数字电视已在信号传输及用户终端接收方面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同时,伴随着社会观众越来越关注数字电视广播,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灵活性与抗干扰性也逐渐被业界重视。相比传统的电视技术,移动数字电视拥有更高的信号质量,移动性相对较强,在信号反映方面也有着更快的速度。这种优势在其具体应用中得到明显的反馈。如在城运会期间,部分城市就运用移动数字电视技术实时转播了比赛实况,画面清晰,声音悦耳,且信号不会出现断续情况。本文,笔者就将详细介绍实现移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应用方式,并分析移动数字电视实现信号有效传输的优势。

1实现移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有效方式

1.1以蜂窝移动网络为关键的实现方式

当前,我国大部分移动运营商向其用户推行的移动电视业务,几乎都是依靠蜂窝移动网络来进行电视信号传输的。如中国移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主要以其架设的GPRS网络为基础;中国联通主要以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CDMAlx网络为基础。这类移动电视业务及相关业务的实现,离不开流媒体技术的支撑。在流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移动数字电视能够借助多媒体软件直接接收来自终端的电视信号,并将其进行转化以实现播放。移动通信企业或SP则在信号传输与接收的情况下,组织并向其用户提供电视节目。相比其他电视信号传输应用方式,蜂窝移动网络进行电视信号传输通常需要占据大量的网络资源,尤其是在视频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相应的,其需付出的资费也相对较昂贵。但总体而言,以蜂窝移动网为基础实现信号传输,有利于让用户更快地通过移动通信网获得广播信道,并高效利用相关系统的频段。

1.2以地面数字广播为基础进行电视信号传输

在利用地面数字广播对移动电视信号进行传输时,必须要将专门接收电视信号的模块安装到相应的接收终端上。安装这个接收模块后,用户可直接从该模块获取移动数字电视的信号,而无需再架设移动通信网路。相比其他方式,地面数字广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让数字信号在高带宽信道中进行快速传输。与此同时,在高带宽信道覆盖的情况下,接受信号的受众并不受数量限制。相比以蜂窝移动网为基础的信号传输方式,其受众不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音质好、画质佳的视听服务,还可减少相关资源运用资费。因为以地面数字广播为基础进行电视信号传输的方式主要适用于地面的移动电视,所以其接收也仅是广播电视的相关频段而已。部分地面数字技术其实也已逐渐转变成了手机电视技术,例如当前业界较知名的DVB一H、ADTB一T等。

1.3以卫星广播为基础进行信号传输

从本质上看,移动数字电视技术之所以能够应用到现实领域,主要是通过其对应的移动电视业务反馈的。这种业务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卫星广播技术。在这种信号传输方式下,用户只需将卫星信号模块安装到其接收终端上即可接收各种多媒体数据,进而观看电视节目。如果用户所在地区过于偏僻,未被卫星覆盖,则可通过架设转发站,全面接收卫星广播,而后再将其转接给无卫星覆盖的接收终端。这种以卫星为核心实现电视信号传输的方式主要依靠的是卫星下行传输,其最典型的代表是欧洲专用的S一DMB、我国使用的CMMB标准等。

2移动数字电视实现信号有效传输的优势

相比传统电视,移动数字电视在信号传输有效实现的情况,具备以下几项优势:

2.1及时传输信息,解决用户信息需求

在电视信号传输方式的支持下,电视信号能够快速传输到移动接收端,并实现信号转化,进而形成可视的视频、音频以满足移动数字电视用户接收信息的需要。而且,移动数字电视能够接收并传播无传统电视覆盖的信息,有力地满足用户及时获取信息的需要。此外,在信号传输有效实现并大范围覆盖的基础上,移动数字电视还可置放在车辆上,方便司机与乘客在等车、堵车时观看电视节目,获取信息。

2.2画面质量高,节目清晰稳定

在信号有效传输的情况下,移动数字电视能够借助数字广播传输技术及时向其用户所在领域发射相关的电视信息,并保证电视画面清晰可见,语音质感佳,性能水平高。而且,由于移动数字电视主要采用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因此即便是长距离输送信号,接收到的电视节目与信息也具有极高的画面质量和语音质量,稳定性强。

2.3覆盖范围广,信息影响力强

移动数字电视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本身特有的移动性。不论是在公车上,亦或是机场、移动载体上,移动数字电视均可使用。因此,在其电视信号传输有效实现的情况下,移动数字电视传播的信息将大范围覆盖,并产生极强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牛世君.移动数字电视及其应用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2015.

[2]彭海.试论移动数字电视技术及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第7篇:移动接收技术范文

1.1移动电视的技术特点

DTMB设计与绝对时间同步的分层复帧结构,可以融合多业务广播,在解决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传输问题的同时,将给高速信息用户接入和移动通信领域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在现有数字电视无线广播基础上扩展互连网业务、组播、推送、点播、导呼等增值业务。开发更加经济、便携的移动接收业务,包括手机接收数字电视等,进一步开发移动电视业务的应用模式;同时,这种帧结构更容易实现同时同频发送同一信号的单一频率网络,解决由单个发射机无法覆盖的盲区问题,同时DTMB可以把几个OFDM帧的PN序列联合处理,使抵抗多径干扰的延时长度不受保护间隔长度的限制,可确保在更大范围的城域、省域内支持移动接收的单频网,节约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无线频率资源。

1.2移动电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1)收视环境与收视习惯公交车、地铁、轻轨、出租车等流动的大众交通工具,内部环境嘈杂外部环境多变,严重的影响移动电视的收视效果;广播的传输具有转瞬即逝、线性传播、不能选择与交互等技术特点,不适应在乘车状态下无意识获取信息的乘客的心态,如何提升乘客的关注度?特别是如何用移动电视(大屏)引导迷恋手机、iPad、手持无线终端(小屏)的80、90后年轻人,实现大屏与小屏的互动,是提升移动电视影响力亟待解决的课题。(2)赢利模式单一目前移动电视虽然被称之为新媒体,但目前其赢利模式基本还是在走依靠广告投放的老路,在广告精准投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分析移动电视广告到达率、测算广告投放效果,越来越成为影响移动电视广告投放的不利因素,必须创新赢利模式。(3)运行维护困难由于移动电视依附于移动的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大众交通载体,移动电视运营主体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经营者或者是合作,或者是利益寄生的关系,因此移动电视终端设备的管理难度大,而当前对其工作状态的监控基本上依靠人工反馈的方式,由移动电视组织专人巡查的方式效率低,由司乘人员主动报告的准确度差,所以很难全面、精准的掌握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及时对故障设备进行设备维护和维修。(4)覆盖难度大覆盖问题直接影响移动电视的接收效果,虽然移动电视采用的地面数字传输技术,针对无线传输的信道采取了比较完备的措施,但由于覆盖区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复杂的电磁环境以及数字电视接收的“峭壁效应”,要实现商用级的无缝覆盖仍然是目前业界普遍的难题,特别像出租车这样接收天线位置低、无固定运行线路的车载移动电视要保证收视效果,必须有其它辅助的解决办法。

2车联网技术

车联网是车辆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高新技术,是物联网的一种特定应用,目前业界无准确的定义,通常是指将汽车作为信息网络中的节点,通过集成多种通信技术将车辆内部各部件、车辆内部与外部世界之间相互连接,形成融合车内网、车际网、车载移动互联网的一体化网络,提取所有车辆的静态和动态信息,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的系统。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车联网通过实时监控,及早发现车辆安全隐患,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通过对路况的动态分析,合理规划行车路线,改善车辆行驶经济性。车联网一般由车辆信息标识与采集、地理信息系统、车辆信息通信网络、云计算服务及各种应用软件组成。下面介绍车联网的主要技术。

2.1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通过无接触的射频信号自动识别高速运动车辆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RFID技术可识别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信息的基础技术。

2.2地理位置信息系统地理位置信息系统(GIS)用于实时提供车辆的位置信息,以便对车辆进行定位或导航。目前常用的为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2.3车辆信息通信技术车辆信息通信技术是车联网的核心,是将单台车辆接入系统网络的关健,主要由3个方面的技术系统构成。(1)远程信息服务技术以远程无线通信为基础的远程信息服务(Telematics)技术,实现车辆的大范围,远距离接入,如卫星通信、第三/四代移动通信技术(3G/4G)等,特别是基于LTE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通过采用带宽自适应切换、智能天线(MIMO)、新一代编码调制技术,提供2Mbps到100Mbps的数据传输,为加速车联网的应用提供了关健技术支持。(2)无线通信技术以短程无线通信为基础,主要解决小范围或车厢内的车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交换,实现车车通信、车路通信、人车通信技术,如Wi-Fi、WLAN、WiMax、Bluetooth、专用短程通信等。(3)车内网络技术以车内总线为基础,实现通信系统的互连互通,习惯上也称之为车内网络技术,如汽车内部控制器局域网络、局域互联网络等总线。(4)云计算服务云计算服务是车联网最终应用,利用云计算技术快速处理海量的V2V、V2I的信息,面向不同需求开发个性化的应用,为出行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服务,为车辆驾驶员提供智能化的安全服务和控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节能环保的交通服务和道路规划。目前由于车辆生产、运营、安全管理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各部门的权责难于协调;车联网涉及的技术环节比较多,技术标准缺失,硬件设施的功能、参数、接口及软件协议都不可能统一;加上主体不明确,赢利模式不清晰,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难发挥,完整意义上的车联网,目前还未应用。但基于车联网的局部应用已经开始,如应用于保险方面的“安吉星”系统、应用于智慧城市的“G-BOS”系统、还有应用于车辆维护与油料管理的系统等。可以预见,未来不长的时间内将会得到迅猛发展。

3新一代移动电视解决的思路

要破解目前移动电视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依靠现有的移动电视技术,创新应用支持;其次要寻求新技术的融入,拓展业务领域,为此,基于车联网技术应用探索电视的技术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弥补移动电视广播方式传播的不足由于广播“转瞬即逝”很难让人产生深刻印象与查询,“线性传播、不能选择与交互”也不利于提升乘客的兴趣,基于DTMB宽带无线数据推送方式,是改善广播传输特点的最佳选择。推送技术(PushTechnology)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传播技术,它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把经过筛选的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直接推送给用户而无须用户自己来选择,节省选择时间,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目前在媒体传播中最常用的就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Protocol,UDP)加IP多播技术,将节目TS流、数据等主动传播给网络用户。由于DTMB传输带宽大、覆盖经济、支持多业务的特点,可以考虑利用媒体推送的方式,将播出节目,特别是可以进行互动的内容向公交、地铁、出租车内的移动电视终端推送并存储;利用车联网人车交互网络技术车载Wi-Fi在车内进行覆盖,通过移动电视大屏幕引导,让手机、iPad等有Wi-Fi接入功能个人移动终端访问移动电视终端推送、存储的内容,既可以克服广播传播方式的缺陷,又能利用节目引导、线下活动、抽奖等形式,实现大屏与小屏互动,增加乘客对移动电视关注度和粘度。利用实时播出加推送节目自动备播的方式,还有利于解决因为节目因为覆盖问题而引起的移动电视,特别是出租车移动电视黑屏和节目不流畅的问题,改善屏幕效果。(2)创新赢利模式由于基于LTE技术的4G无线通信网络的快速普及,可以利用车联网Telematics/4G模式,实现移动电视与互联网对接,通过移动电视行业与虚拟运营商或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引入互联网营销的商业模式,利用DTMB推送竞价排位广告信息、互联网游戏、公共服务等大数据到车载移动电视终端,加快访问速度,节省4G流量费用。实现移动电视本地广告收益存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从节目二次销售、交互活动、合作分成中获得利益,达到创新赢利模式的目的。(3)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目前,移动电视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平台经营单位的合作采用参股合作或者利益寄生(资源占用费或管理费)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移动电视每年必须支付可观的费用给平台经营单位,而后者对移动电视终端管理责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平台经营单位又必须支付智能公交服务的提供商相当的费用。将移动电视车载终端工作状况与车联网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nBoardDiagnostics,OBD)进行整合,可以实现移动电视终端设备工作状态的自动诊断,再利用车联网定位、Telematics/4G技术将OBD信息回传至平台服务器,即可实现对移动电视终端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动态的监控,对故障设备选择最佳的维修方案,保证设备运行的完好率,同时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运维成本。同时利用车联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以实现公交车辆的智能调度与动态监管,以资源互换的方式来粘合与公交经营单位的合作,实现移动电视良性发展。

4融合车联网技术的移动电视终端系统

根据上述思路,融合车联网技术的移动电视终端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系统以基于超级网关控制为核心,将DTMB下行的实时直播和推送数据的使用、状态数据采集、车厢内Wi-Fi短距离接入、3G/4G双向通信等几大功能模块,利用IE浏览,APP插件、后台数据处理等软件方式,实现了车联网技术与移动电视技术的融合,为移动电视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进展与展望

第8篇:移动接收技术范文

1、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接收环境带来了多径问题,接收信号是来自不同路径的发射信号的矢量叠加。不同的路径引入了不同的延迟和相位,如果信道的延迟扩展大于发送信号的符号周期,信号将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并引起符间干扰,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

手机电视业务必须为以不同速率运动的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和可靠的视频传输,包括基本静止的室内用户,低速运动的移动用户(小于30km/h)和处于高速运动的车辆中的用户(大于100km/h)。接收方相对于发送方的运动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此频移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它会导致相邻载波的干扰,影响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因此解调器应具有较大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它是衡量无线电信道时间选择性的尺度。

2、手机的功耗问题

在手机系统设计中,功耗是设计者最为关心的因素之一。移动电视业务的引入不能以过多地牺牲待机时间为代价,用户希望一次充电能连续观看4个小时以上的电视节目。以往的地面数字广播标准,比如DVB-T,虽然在高速运动下有不错的接收性能,但并没有为移动接收的功耗作特别的设计和优化,目前较省电的DVB-T前端也要消耗约300-500mW的功耗,这对手机电池而言,还是不够经济。在移动电视业务给手机引入的功耗中,接收前端大约要占到80%的比例,需要选择针对功耗专门设计的移动电视标准,设计低功耗的调谐器和解调器。

3、频谱规划

在频谱方面,主要涉及到四个频段:VHF III(174~240MHz)、UHF(470~862MHz)和L1(1452~1492MHz)、L2(1660~1685MHz)。各国对手机电视的频谱规划也并不统一。多标准、多频段会带来全球漫游的问题,美国的用户到了日本就可能无法享受到手机电视的服务。要解决这个问题,移动接收的调谐器和解调器,以及信号处理器和软件协议栈必须具备灵活性,支持多种标准和多个频段。

4、编解码技术

为充分利用频谱资源,在有限的带宽下提供尽可能多的节目频道,必须使用高压缩比的音视频编码技术,比如最新的视频压缩标准H.264(MPEG-4 Part 10)和音频编码标准AAC,其中H.264的压缩率比MPEG-2高出2-3倍,1Mb/s的图像数据接近MPEG-2DVD的图像质量,因此,它是手机电视中最为理想的信源压缩编码标准。H.264采用DCT运动补偿技术,以及具有方向性的帧内预测、基于可变块的运动分割、基于上下文的二进制算术编码、环内滤波、基于4×4块的整数变换、1/4象素精度的运动补偿、分层的编码语法等,这些技术使得H.264具有很高的压缩效率,在相同的重建图像质量下,能够比MPEG-4/H.263节约50%左右的码率。H.264的码流结构网络适应性强,增加了差错恢复能力,能够很好地满足移动电视的应用需求。

移动电视技术标准

1、DVB-H

DVB-H标准是建立在DVB和DVB-T两个标准之上的标准。一个DVB-H系统前端由DVB-H封装器和DVB-H调制器构成,DVB-H封装器负责将IP数据封装成MPEG-2系统传输流(TS),DVB-H调制器负责信道编码和调制;系统终端由DVB-H解调器和DVB-H终端构成,DVB-H解调器负责信道解调、解码,DVB-H终端负责相关业务显示、处理。网络层次:标准只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采用时间分片技术,用于降低手持终端的平均功耗,便于进行平稳、无缝的业务交换。采用多协议封装(MPE)前向纠错技术,可以提高移动使用中的信噪比(C/N)门限和多普勒性能,同时也能增强抗脉冲干扰的能力。物理层在DVB-T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增加了4K传输模式和深度符号交织等内容,除原有DVB-T的技术特点外,在传输参数信令(TPS)比特中增加了DVB-H信令,用于提高业务发展速度。蜂窝标识在TPS中指示,用于支持移动接收时的快速信号扫描和频率交换。增加4K模式可以适应移动接收特性和单频网蜂窝的大小,提高网络设计、规划的灵活性。2K和4K模式进行深度符号交织,可以进一步提高在移动环境和冲击噪声环境下系统的鲁棒性。

2、DMB-S/T

DMB-T是韩国推出的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标准,可提供灵活的服务,包括视频广播、音频广播、单独的交通、新闻、天气等。DMB-T视频部分采用ITU-T H.264,音频部分采用MPEG-4 BSAC,然后利用MPEG-4同步层和MPEG-2传输流对视频、音频以及数据进行处理,某些基本的模块,比如前向纠错编码和调制等,与DVB-H相似。 DMB-T在韩国已经步入商用阶段。2005年3月,韩国已向DMB-T广播运营商发放了许可证。同期,欧洲的DVB-H标准刚刚开始进行商用试验。

3、MediaFLO

MediaFLO技术同时优化了功耗、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空中接口采用时分复用方式在波形定的时间间隔内传输各个频道的节目内容数据。允许其只接收全部发射信号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既不牺牲频率分集又不影响时间分集。正因为具有上述的设计,支持FLO的移动终端的电池寿命有望与传统的手机相媲美,即电池每充电一次,可以支持若干小时的视频节目浏览和话音通话以及若干天的待机时间。同时,FLO技术将节目频道的获取和切换时间降至最少。一般频道获取和切换时间不超过两秒。

空中接口支持使用QPSK、16-QAM和分层调制技术。为了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业务,FLO技术支持分层调制。使用分层调制,FLO数据流在信源编码时被分为基础层和增强层。对于基础层,所有用户均可进行解码;而对于增强层,只有信噪比(SNR)较高的区域才能进行解码。大多数的目标用户终端可同时接收到两层信号,从而收看30fps品质的视频节目。与有相似总容量但没有分层的模式相比,基础层的覆盖更大,提供的视频质量可达到15fps。综合使用分层调制和信源编码可以适度地实现业务降级并获得使用其它技术方式在某些地点或某些速度下不可能达到的接收能力。对于终端用户来说,这样的效率意味着FLO网络可以在更广的覆盖下提供高质量的业务,特别适合支持需要更多带宽的视频业务 。

4、ISDB-T

日本微波数字广播电视ISDB-T将6MHz广播电视频率分割成13个频带,每个频带均可选择负载波的调制方式及卷积码(Convolutional Code)的编码率。分割后形成的各频带称为波段。实际上,其中有1个波段的频带是保护频带(Guard Band),因此每个波段的频带为429kHz。利用其中12个频段播放家用数字电视节目。由于ISDB-T移动接收效果良好,车载电视可直接接收与家用电视相同的内容。ISDB-T剩余的1个频段则用于以手持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节目的广播。由于日本数字音频广播也采用了该标准,ISDB-T同时满足了家用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车载数字电视及手持设备移动电视四种数字广播服务的需要。

移动电视终端方案

1、移动电视终端的开发议题

由于移动电视终端的开发仍处于萌芽期,制造业者还有许多的困难必须克服。整体而言,需解决的问题包括:(1) 如何改善接收终端器的可携性,这得从降低耗电性来下手;(2) 如何增强接收器的灵敏度,做法上包括:改善 C/N值、解决衰落性议题、对噪音的容忍度、解决回音的议题;(3) 如何在高速时仍能保持高品质,除了需对多普勒效应做出补偿外,也得解决移动切换的问题;(4) 在商业化的考量上,除了对小型化的追求外,多频的功能和弹性的通道频宽也是不可少的设计重点。

2、移动电视终端的技术架构

移动设备的开发,在架构上涵盖了软、硬件层面,硬件部分需考量天线、前端(front-end, FE)模组、音/视频的编解码(CODEC)、应用处理平台,其中前端模组又包括射频接收的调谐器(tuner)和基频段的解调器(demodulator);软件部分则包括中介软件(Middleware)、电视播放器、电子服务指南(Electronic Service Guide, ESG)等。就运作架构来说,由射频段接收器送来的资料经基频段处理后,又再分流为IP datagram和TS packet,并送到播放处理平台,此平台中的应用处理器及音、视频解码器(decoder)会做进一步的运算处理,最后才将电视节目的影音内容传送到萤幕上播放。

移动电视的现状及发展

基于广播网络的手持电视服务相比于流媒体方式和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中小区广播的方式虽然牺牲了交互性,但由于占用的无线带宽资源少,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并且网络整体建设的复杂性远远小于移动通信网络。因此,以诺基亚和三星为代表的电信企业分别积极主导了DVB-H和DMB标准手持电视技术的开发,并且已经和国内广电的部分地方体系开展了相关实验网络,其中,尤以DMB运作更为积极。

第9篇:移动接收技术范文

【论文摘 要】本文论述了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两种定位体制,并重点介绍基于移动网络定位技术的常用定位方法,即aoa、toa、tdoa定位方法,同时分析各种定位方法的优缺点。

要想获取到目标的具置信息,一般都是采用gps定位信息,但当目标处在高楼耸立的城市之间,gps的部分卫星信号处于遮挡状态,此时为了获得到目标的准确信息,可以考虑采取其他的辅助定位方式。比如说,利用伪卫星技术,该技术实质上就是指安置在地面上的地基发射站,它发射的信号与gps的信号相类似,但该种技术需要架设额外的设施;采用dtv技术,由于大城市环境中,dtv设施资源也有限。此时可以考虑采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城市中应用成熟,基站信号好。因基站可以发射信号,目标可以利用基站的信号信息,确定目标的位置,即可以采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来弥补gps定位技术的不足,从而准确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定位技术主要有两种体制。一种是基于下行链路的定位技术,即基于移动台的定位技术;一种是基于上行链路的定位技术,即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基于移动台的定位技术要求移动台参与定位参数的测量以及测量值的求解计算。基于蜂窝网络的定位技术是指网络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通常必须利用3个或3个以上蜂窝基站接收手机信号的定位参数,即到达时间、角度或强度。

1 基于移动台的定位技术

现已提出的基于移动台的方法主要有:基于下行链路增强观测时间差定位方法、基于下行链路空闲周期观测到达时间差方法、基于gps作为辅助的定位技术等。

2 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

基于蜂窝网络的定位方法目前主要有:基于cell-id定位和基于时间提前量定位的方法、上行链路信号到达时间定位方法、上行链路信号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以及上行链路信号到达角度定位方法等。

2.1 aoa

角度到达[1](aoa,arrival of angle)定位方式是根据信号到达的角度,测定出运动目标的位置。在aoa定位方式中,只要测量出运动目标与两个基站的信号到达角度参数信息,就可以获取目标的位置。蜂窝移动网的aoa定位方式,指的是基站接收机利用基站的天线阵列,接收不同阵元的信号相位信息,并测算出运动目标的电波入射角,从而构成一根从接收机到发射机的径向连线,即测位线,目标终端的二维位置坐标可通过两根测位线的交点获得。

2.2 toa

抵达时间[2](toa,time of arrival)定位方式也称为基站三角定位方式,通过测量从运动目标发射机发出的无线电波,到达多个(3个及以上)基站接受机的传播时间,来确定出运动目标的位置。已知电波传播速度为c,假设运动目标与基站之间的传播时间为t,运动目标位于以基站为圆心,以移动终端到基站的电波传输距离ct为半径的定圆上,则可由3个基站定位圆的交点,来确定目标移动的二维位置。toa定位方式中,为了根据发射信号到达基站的接收时间,来确定出信号的传播时间,要求运动目标发射机在发射信号中,加有发射的时间戳信息。这种定位方式的定位精度取决于,各基站和运动目标的时钟的精度,以及各基站接收机和运动目标发射机时钟间的同步。

toa算法要求参加定位的各个基站在时间上要严格同步,由于电磁波的传播速率很高,微小的误差将会在算法中放大,使定位精度大大降低。传播中的多径干扰、nlos以及噪声等干扰造成的误差会使圆无法交汇,或者交汇处不是一点而是一个区域。因此toa对系统同步的要求很高,并且需要在信号中加时间戳(要求基站之间的同步),而实际参加定位的基站一般在3个以上,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可以利用gps对基站进行校正并利用其他补偿算法来估计位置,提高算法的精确度,但同时增加系统的开销和算法复杂程度,因此单纯的toa算法在实际中应用很少。

2.3 tdoa

抵达时差[3](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定位方式通过测量目标移动终端发射机到达不同基站接收机的传播时差,来确定运动目标的位置信息。tdoa定位方式中,不需要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精确同步,也不需要在上行信号中加时间戳信息,还可以消除或减少目标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由于信道所造成的共同误差。在该定位方式中,将目标移动终端定位于两个基站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上。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二维坐标需要至少建立两个双曲线方程(至少3个基站),两条双曲线交点即为目标移动终端的二维坐标。

tdoa算法是对toa算法的改进,他不是直接利用信号到达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信息,而是用多个基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信息来确定目标的位置信息,与toa算法相比,它不需要加入专门的时间戳信息,定位精度也有所提高。tdoa值的获取目前一般都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利用移动台到达2个基站的时间toa信息,知道移动台的坐标位置,以及至少三个基站的坐标位置,取其差值来获得。这时仍需要基站时间的严格同步,但是当两基站间移动信道传输特性相似时,可减少由多径效应带来的误差。

第二种形式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做到基站与移动台的同步,此时可以采用相关估计得到tdoa值,即将一个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与另一个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关运算,从而得到tdoa的值。这种算法可以在基站和移动台不同步时,估计出tdoa的值,再进行定位计算能获得较高精度。

对于蜂窝网中的移动台定位而言,tdoa更具有实际意义,这种方法对网络的要求相对较低,并且定位精度较高,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tdoa定位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①可以在话音和控制信道上进行测量;

②适用于多种移动电话制式下实现该技术,不需要对蜂窝通信的标准进行修改,容易在所有蜂窝网通信系统中扩展;

③对原有系统改动不大,不需要改变用户端和蜂窝的基础设施及蜂窝天线,安装费用少;

④测试精度不受距离影响,对多径干扰敏感度低;对功率变化不敏感,信号衰减对测时精度影响小;抗多径效应和市区遮挡效应强,因此在信号接收去不会出现盲点;

⑤延时小,其定位时间在3s之内。

【参考文献】

[1]杨洪娟.蜂窝网络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