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

第1篇: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 数控 就业调查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71-03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则是核心,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合格人才,服务于社会。为掌握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质量,对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5届数控技术专业489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广现职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在生源质量、办学能力等各方面条件相对不足,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对同类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一、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一)就业质量不高,提升潜力不足

从表1各年级收入情况表可知,首次就业和当前就业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首次就业绝大多数处于1500-3500元,当前就业处于2500-4500元,各届毕业生工资收入平均数均低于我国高职高专平均数4640元,数控专业就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表2数据表明,首次就业在机械行业中从事一类工作的平均为62.13%,二类为19.93%,三类为4.16%,近2/3在一线,其中绝大多数从事简单的机床操作,技术含量低,就业质量不高。当前就业从事一类工作的平均为24.61%,二类为24.06%,三类为3.8%。两次就业比较,从事一类工作的减少37.52%,二类增加4.13%,三类减少2.16%,即首次就业从事一类、三类工作的只有4.13%提升为二类,其余的都已改行,说明毕业生在本专业提升能力不足。

(二)就业对口率总体偏低

各年级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统计数据见表2,可见,首次就业对口率平均为35.55%,当前就业平均为10.65%,两者都远低于我国同期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约60%)。

(三)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表2数据可以看出,首次就业时从事数控行业平均为35.55%,从事非数控机械行业平均为50.67%,从事非机械行业平均为13.78%;而当前就业,从事数控行业平均为10.65%,从事非数控机械行业平均为41.08%,从事非机械类行业的比例平均48.27%。从数控行业流失24.9%,非数控机械行业流失9.59%,进入非机械行业增加34.49%,其进入非机械行业的增加量与从数控和非数控机械行业的流失量几乎相等。

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分析结果来看,数控专业就业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不过硬,导致竞争力不强,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下面结合毕业生质量和就业现状,总结出近几年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方向缺乏重心

我国高职数控专业培养方向有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维修,从近年加工类和数维类核心专业课程课时量一览表(见表3)可知,加工/数维比例值在2011届最大,为4.73,2012级最小,为1.29,往后逐年上升。从图1可知,除2011届以外,加工/数维比例值越大,从事本专业工作比例就越高,其原因主要是2011届的实训设备只有3台数车,学生实操训练课时相对较少,而从2012届开始,数车、数铣数量增加到30台,学生实操课时大幅增加,操作技能得以提升,所以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信心大增。由此可知,培养方向缺乏重心将导致学习内容多而不精,学生的加工、数维技能都不扎实的不良后果。

(二)基础理论相对缺乏

近年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效果趋向中职化,从表4各年课程体系理论与实操课时量一览表可知,理实比在逐年下降,主要体现在实训设备不断增加,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而理论课程不断减少,部分理论性虽强但实用的基础知识没能有效融入教学项目中,如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材料与刀具、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等课程中的实用知识点,随着课程的取消而被删除,造成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影响了技能的应用拓展和创新发展。

(三)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各方面需要同步进行,系统性不足主要体现在:近年课程体系虽已将原学科课程体系理论性强的课程删除,但其中实用性强的必需知识点并没有整合到教学项目中。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教改项目研究的时间紧任务重,加上边远地区院校师资力量薄弱,项目建设经验缺乏等原因,导致一些项目的申报、推进、验收都缺乏系统研究,如申报材料、设备采购方案、改革方案等材料由一两个人完成,也没有进行论证。课程改革局限于专业课程,多数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没有同步跟上,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低,思想境界不高,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课程教学、考核缺乏统一标准,同一门课的不同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和各自的教学水平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各个班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都不尽相同,知识点无法有效衔接,将导致课程体系混乱、教学效果弱化、课程衔接不紧等问题。

(四)缺乏专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教育

数控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对口率远低于我国高职高专同期平均就业对口率,表明数控毕业生从一毕业就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其主要原因是数控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不强,没有认识到本专业潜在的发展空间,更没有达到“匠工”的思想境界。因此,应当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数控技术专业文化的内容,加强数控专业从业人员的自身定位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规律,排除就业初期带来的困扰和急躁情绪,提高就业适应性和忍耐力。

三、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课程体系是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基础架构,在建设过程中,应当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尊重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下面就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构建思路。

(一)确定培养方向

数控专业培养方向的确定,主要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来考虑:欠发达地区生源基础相对较低,近半数为2+3、3+2、五年制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强,对加工操作兴趣浓,而对抽象的电气、PLC、单片机、控制编程等方面不感兴趣,基础较差,缺乏抽象思维。同时,加工类岗位需求量大,主要包含数控操作工、数控编程工艺员等,占所有数控专业人员82.6%以上,从近年广现职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绝大部分是从事数控加工类工作,由此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当以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培养方向。

(二)确定能力目标

数控加工技术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从事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设备检测和维护、数控设备营销等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调研,企业对毕业生所需技能前十排名见表5,其他还有英文阅读、应用文写作等,可见,基础能力最重要,如机械识图、办公软件使用等,其次是专业能力,如工艺与工装设计、机床操作、质量控制等。此外,职业素养是人才得以提升的基础,贯穿职业全过程,如吃苦精神、执行力、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这些都应当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三)专业基础连续贯通,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首先,高职课程体系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和中职课程体系,不能过度偏理论或操作,尊重认知规律,对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选择,并按公共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核心专业能力逐级编排,见表6教学计划表(精简),确保课程的设置满足企业对从业者的能力需求。其次,应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实现理实深度融合,以知识应用和技能提高为根本目的,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最后,在后续课程项目中,对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应设置有应用环节和相应的考核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坚持德育为先,强化职业发展教育

教育各级主管部门要求职业教育以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体系德育模型见图2所示,各种教学载体都以德育为中心,服务于德育,其中,公共课培养正确三观,专业课传授本专业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二课堂培养本专业学习兴趣,技能比赛提高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水平和专业荣誉感,由此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三观。

总之,课程体系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问题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关键是做好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建设,统筹协调师资和设备,强化考核评价,重视过程监控和专家论证,制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晓严.“订单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就业稳定性研究――以高职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13(2)

[2]唐明.高职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职教论坛,2013(2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一般课题(GXGZJG2015B255)

第2篇: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在认真调研、分析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制造业背景、行业背景和学校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并提出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的“多元目标模式”。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和培养目标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1、制造业背景

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成为产品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入世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工程技术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2、行业背景

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发展装备工业,而装备工业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其核心代表是数控机床产业,要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必须优先发展数控机床产业。

据调查,抚顺挖掘机制造公司、韩国独资企业“双龙公司”、6409厂、三环机械制造总厂、煤矿电机厂、铝轮毂厂、减速机厂、抚顺机械厂、石油机械厂、星阳公司等都引进了机电设备及数控加工没备,需要相当数量高层次的机电设备及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操作、编程、维护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同时生产机电产品的厂家也需要懂机电技术的营销人员。

最近几年,机电专业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据2002至2003年就业统计,机电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3。为此,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生产一线机电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校背景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有二十多年普通人学专科机械类专业办学历史,现已发展为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数控应用技术”、“机电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一系列专业群。1999年以来,针对制造业对机电及数控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机械类专业主要围绕数控应用技术及产品安装、调试、维护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并于2000年独立设置了高职机电工程技术专业。

(二)业务规格与专业特点

l、业务规格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的“多元目标模式”。一级:具有熟练的autocad绘图能力,考取autocad认证证书;二级:熟练的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三级:常用传动件的设计及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熟练使用caxa电子工艺图表;四级:能够熟练掌握手工编程及熟练应用一款cad,cam软件(caxa、pro/e、mastercam)和数控仿真软件,考取数控工艺员证书,五级:熟练操作至少一种数控机床(车铣或加工中心),考取数控车(铣或加工中心)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六级:熟悉机床电气控制、plc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微机和单片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知识,具有简单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考取机电设备维修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级别,达到其中任意一个即可实现就业。

2、专业特,最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强化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特色,加强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机电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使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主题,形成培养高职人才的新模式一是在培养内容上,做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使学生知识够用,技能过硬。二是从培养方式上,做到“讲授与实训相结合”。三是从培养主体上,做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为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制造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岗位人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能结构,重组课程体系: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创建具有现代水平的训练教学基地,构建具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教学软、硬件的建设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文件,加大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投入,改善实验、实习设施。

2、重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侧重于基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专业核心课程: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原理与编程、cad/cam(caxa、pro/e或mastercam)软件应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等。

3、实践环节突出四个特性

一是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的普及性。对于金工实习,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立足专业方面,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以车工、钳工、铣工、焊接等工种的操作为基础,紧紧围绕机电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特别在普通车、铣床与简易数控机床操作上多下功夫。

二是专业基础实训的严格性。专业基础实训学习量大,范围广,学生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专业的认识。这一环节掌握好,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我们开设autocad实训、电工电子课程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

三是专业实训的必备性。我们建设了cad/cam实验室和数控实训基地,装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和正版cad/cam软件以及10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利用正版的数控加工系统仿真模拟软件实施教学,之后再到机床上真刀实枪的进行操作。把工厂中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常用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内容整合成“典型零件的工艺制订”、“数控机床编程”等实训项目,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学会常规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四是毕业实习环节的针对性。毕业实习环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面向社会需求,学生尽管是同一专业,但实际工作中会有不同的选择,因而毕业环节就应该体现这一点,以所学专业为主,结合自己情况完成毕业环节,尽量以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为主,但考虑就业导向,有意拓宽,如在企业中流行的cad/cam软件的运用(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师等)、现代车间及班组的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机电设备的设计、开发等,做到真题真做。

4、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加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有实验室8个、专业机房1个,已建成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第一期购置两台生产型数控车床,华中的数控铣和数控车床各三台以及方正系统的电火花、线切割各一台,并已陆续开始使用,使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了基本保证。

专业机房全天对全系学生开放,通过科学地管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展,实际动手能力逐渐增强,自身的务实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本着“先求合作、后求发展”原则,已与沈阳金杯汽车培训中心、市煤矿电机厂、市机械厂、双龙公司等多家不同性质、地域、行业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固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校内基地打基础,以数控加工操作技能为主,并进行数控设备编程与操作实训,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等。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针对机电设备、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验收等环节。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5、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对数控机床的结构、机械设计等内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以现场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技能证书与毕业证结合

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教育。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考取美国autodesk公司颁发的autocad二级认证、国家劳动部颁发的数控工艺员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等。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教师“双素质”能力的培养;采用自身培养与送到国家指定的师资培训基地等地相结合的方法,使多数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有3名教师获教育部颁发的“双师素质”证书,有8名教师具备劳动部门认定的考评员资格,有2名教师考取了加工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证书,还有4名教师专程到华中数控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合格率已达到80%,三年内将达到100%;现已基本实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8、毕业实践与就业环节相结合

改革毕业设计原有的限于纸面的图纸设计、毕业论文的形式,将毕业环节变为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制作,使其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过程多样化,逐步转为对职业技能培训更有促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控制器的实体制造与制作。在实体制作与加工中,培养综合运用单片机、plc控制技术的能力,培养数控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培养机电产品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双赢的机会,一方面学生获得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缺少现代化人才的企业也招聘到了就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对学校则初步实现了后期订单教育。

9、教材建设与规划

专业理论课:以教育部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为主,自编部分教材,无论选何种教材,都要以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教学依据。积极参加各类教材编写,其中主编了《机械设计基础》等教材。

实习、实训课:以实习、实训大纲为指导,自编实习、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项目、实习任务,实习、实训方式,实习、实训效果和成绩评定方法。实习、实训内容以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主,突出训练过程和操作效果。根据新技术出现的实际情况,实习、实训指导书应定期修订。

拟自编教材有:《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训教程》、《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教程》、《数控编程及加工实训教程》、《电火花型腔加工及线切割加工教程》、{(cda/cam软件应用实训教程》等。

大力推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现已做出机械制图、autocda 2000、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原理与编程、caxa制造工程师、mstercma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10、注重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从2000级开始,将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通过学生的演讲、爱国教育等,培养学生勤奋、踏实、朴素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高职特色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多元目标模式”,坚持多证书毕业。

置受教育者于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工程背景下,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交叉培训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双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第3篇: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一、高等教育技能型培养的必要性

调查了解发现,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现状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各高校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和考核评价上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无法突破传统知识性教学思想的束缚。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很多高校仍然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自学考试进入学校的学生,个别院校有“放任自流”之势。在教学中,通常是将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教学为主要内容,而对专业技能、专业实际应用则少之又少,以数控专业为例,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不能有效地与未来实际工作相联系,这造成了教学与未来应用的脱轨。显而易见,这极大程度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成功率。

二、高等自学考试评价方式现状

传统的教学思想对自学考试考评也有较为严重的影响,考评的理论基础与实际联系少,甚至没有实际操作性的考核,这就为技工类考生的就业和实际工作能力设置了较大障碍,呈现出一种有“学历”而无“能力”的尴尬局面。

通过对比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层次的培养计划,以及《高级技工学校专业目录教学计划》,不难看出,两者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已经认识到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尽可能地将两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关联。然而,鉴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理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较强,实践教学过程仍较薄弱,所授内容虽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和行动导向性,但在具体应用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上仍显不足,这严重地阻碍了技能型人才的发展,为此,要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就必须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联合起来,取两者之长,并将其融会贯通,才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评价方式优化策略

根据上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高等自学考试评价方式上表现出的问题,必须将自考课程设计和教材的有效使用,以及毕业条件即自考学生毕业的毕业评价上进行优化。

1.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上,应结合自考办学机制的自身优势和高级技工院校的生源情况以及职业技能教育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和社会资本优势,作为统筹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以高级培养体系为基础,以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应用训练和技能提高为原则,以学生就业导向和专业技能提升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以数控专业为例,必须设置学生思想道德,技术理论和实践并存的科目,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和相应的实践课,《机床数控原理》及相应的实践课,以及《数控系统维护及调试》,等等。

2.教材使用

教材使用是课程设计的执行过程,其是高级技校和高等自学考试有效衔接的前提。在教材的使用中要将高级工岗位和教材理论的系统性相结合,以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而体现出教材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又兼备相对完整的应用能力培养内容。以数控专业为例,如上述中所提到的《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实践课,《机床数控原理》及其实践课等。

3.优化评价方式

为培养数控专业学生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同时进行一定的组织管理,以适应当代工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为此,要改变传统的学科化倾向,以及适应实际岗位能力要求,可参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目录与专业基本规范》中的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控专业应设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英语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及实践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及实践课、《微型机算计原理原理及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及实践课、《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及实践课、《CAM/CAD软件应用》及实践课、《数控系统维护及调试》科目以及毕业论文。

此项考试涉及改变了高等自学考试传统的学科化取向,优化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体系,适应了当前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相应学生申报自考毕业的条件如下:

(1)需要获得“高级技校毕业证书”,以数控专业为例,即应取得相应的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相应的各机械类工种的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证书。此外,学生还须通过上述自学考试课程的专业考试设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如此才可申请数控专业的专业毕业。

(2)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持有“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组合机床操作工、铸造工、锻造工、焊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机修钳工”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须任选考“数控机床与编程、流体传动与控制”两门课程中的一门即可。而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持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须选考“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

(3)此外,在当前学生就业压力倍增的情况下,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过程中,可适当地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并将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作为一项考核成绩。如此,一方面,让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未来工作更加贴切,极大体现了考核测评的意义;一方面,也为学校在实践课中设备不足,就业压力剧增的困惑中寻找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总结

总之,为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率,在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评的方式下,应切实地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学生自身的根本利益为起点,以其未来实际工作为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如此才能培养出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缓解我国专业型人才需要的压力以及促进工业发展提高助力。

参考文献:

[1]张端喜.自学考试培养技能型人才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0,(9).

[2]杜刘家.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三个转变[J].中国考试,2006,(4).

第4篇: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学生姓名:武广东

专业名称:机械及自动化

1、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技术广泛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工控领域来讲,由于需要监控的区域广、监控的对象种类繁多,因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设备的维护,而且存在许多条件恶劣、人们不易到达或不能时刻停留的地方偶尔采集1些现场数据,如果进行大量的布线工作则是不经济、不合理的,这就推动了无线通信的技术在远程监控领域的发展。

而随着PLC应用的迅猛发展,各种高级空盒子策略不得不面对不同的对象在大跨距分散地点下的远程控制应用,如何实现大范围分布式应用中各种现场数据传输处理及远程控制,远程维护等就是很现实的问题,这其中的前提之1就是各中数据包de远程传输。

以前,有的PLC应用系统中采用了无线数传电台通信来达到远程控制PLC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案仍然存在1些缺陷,主要就是其分布范围仍然较为有限,而且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其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最新应用趋势是将PLC空盒子系统与现有GPRS无线通信网络技术集成,通过GPRS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数据超远程可靠传输,进而达到数据远程分析处理,远程控制的目的。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现场控制/采集点:

现场监控点由PLC实现自动控制,并采集相关信息,通过RS232或RS485接口与GPRSDTU终端相连,PLC采集到的设备信息通过GPRSDTU终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协议封装后发送到GPRS无限网络。

(2)监控中心:

a)公网接入方案

服务器采用公网方式接入Internet如ADSL拨号/电信专线宽带上网等,申请公网固定IP地址;可以实现中小容量的系统应用。

b)专网接入方案

服务器采用省移动通信公司提供的DDN专线,申请配制固定IP地址,与GPRS网络相连。由于DDN专线可提供较高的带宽,当现场PLC数量增加,中心不用扩容既可满足需求,可实现大容量系统应用。监控中心RADIUS服务器接受到GPRS网络传来的数据后进行AAA认证,后传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主机,通过系统软件对数控进行还原显示,并进行数据处理,这样进1步增强了系统数据通信安全性能。

(3)GPRS移动数据传输网络:

PLC采集的数据经GPRS网络空中接口功能模块同时对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转换成在公网数据传送的格式,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无线数据网络进行传输,最终传送到监控中心IP地址。

3、进度计划

xx年12月30前,毕业设计选题;

xx年1月7日学生提交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

xx年3月5日始,毕业生校外顶岗实习;期间每两周向指导教

师和辅导员分别汇报毕业设计和校外实习的情况;

xx年4月6日毕业生将毕业设计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

xx年6月4日,毕业生返校,带回毕业实习协议书、实习鉴定

(实习单位盖章)及实结报告,指导教师审阅论文

xx年6月23,24日毕业答辩。

4、参考资料

[3]李华、李学云主编。代移动通信新技术GPRS系统。广州: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张雷主编。GPRS系列手册。上海,2015

[6]梅丽凤、王艳秋、张军主编。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7]赵含颖主编。组无线业务(GPRS)的技术实现和业务应用的研究。北京: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2015

[8]蔡悦丹、许少云、甘义成主编。GPRS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导师意见:

导师签名:XXXX年XX月XX日

教研室审批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XXXX年XX月XX日

第5篇: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为适应数控技术发展需求,针对机电类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方向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数控技术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定出一条既符合数控技术方向人才发展趋势,又考虑本校教学软硬件环境实际情况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之路。

关键词:数控技术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内容 知识体系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竞争力,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广泛的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引起上至中央领导、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下至各生产企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很多企业特别需要能吃苦、适应性强、上岗快、可以独当一面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何尽快培养出能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数控技术人才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1]。

在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中,数控技术方向的课程具有多学科性、先进性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它要求对数控技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用相应的实践教学来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通过实验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研究,模仿与创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工程实践的素质。而制定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开展数控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

有的学者提出了以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中心, 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思路[3]。作者结合本校机电类数控技术方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使数控技术方向毕业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

1 培养目标

数控技术方向人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明确其培养目标。此方向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机械、电子、控制、信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机电产品设计、分析、制造及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数控技术相关的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综合训练,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产品系统及元件、工业控制自动化、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和数控设备运行管理与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在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专业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

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及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本方向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普通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包含10个知识体系。具体内容见表1。理论教学内容与体系由核心知识单元(必修)和一般知识单元(选修)组成,其课程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三个层次。如表2所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按照“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原则,既“两个结合”指的是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三个层次”是指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其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如表3所示。

3 结语

通过几年来按照以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我们培养的特点鲜明的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方向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他们在生产一线主要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制造装备运行管理以及生产服务等工作。由于这些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上人才培养方案的措施与活动,不仅毕业生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他们工程实践能力更得到了加强,更好地体现出应用型本科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刘宏军,沈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及技能培养方案的研究.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10): 525-527.

第6篇: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南京电大 Struts J2EE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1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教育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间强强联合、不断实现资源共享。随着国内高校规模不断的扩张,合理并有效运用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教育管理方式转变,推进教育教学过程化管理,已成为各大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网络化管理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了广泛运用。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毕业设计(论文),与其它课程管理类似,其主要使用单机管理方式或是手工管理方式实现,包括对毕业设计(论文)步骤中的基本信息与成绩的输入输出实施管理,而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选题、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以及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效果的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环节都没有纳入系统管理中。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做法一般为指导老师前期给出参考题目,并通过纸质文件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再从中完成选题或自行申报课题,由于正在毕业实习的学生比较分散,容易导致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畅,造成有些学生课题选择冲突;同时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后期,有大量表格由人工发放、填写、回收,导致效率极其低下;毕业设计(论文)完成阶段,通常需要运用纸质存储或者刻录光盘提交最终论文,常常导致资料堆积如山,查找不便。所以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进行管理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者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给管理造成较大程度的困扰,甚至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计算机资源和网络优势,按照具体管理规定研发出一款为高校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化管理,这不仅重要,而且符合高校无纸化办公的发展潮流,这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南京电大早在1999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电大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示范单位,属于“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类型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列的“省级电大”。至2014年春季,南京电大培养的教育本、专科学生已达52397人,每学年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达到1800人,因此研发出一套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站在企业应用系统内部,从抽象的概念高度上分析系统需求,敲定企业应用系统的要素、组成及结构,因而给出系统的分析模型,并为企业应用系统设计给出依据。在此我们给出一些功能性分析和非功能性分析的示例。

功能性分析要求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应该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南京电大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要求,按课题启动、申报课题管理、论文指导管理、论文答辩管理、论文终审管理等系列流程,能够实现不同角色应有的功能。南京电大学生可以浏览南京电大关于论文方面的公告,可以选择导师、提交课题,可以与导师交流,可以对自己的开题报告、论文及系统中资源进行上传和下载;南京电大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学生、查看学生课题、论文情况,可以对学生提交的课题、论文进行审阅,可以对自己的学生发出通知,向本校教务员汇报工作;分校教务员完成本校通知工作,维护本校教师与学生信息,向市校汇报本校论文工作;市校教务员可以对分校教务员、教师进行权限分配、调整;系统管理员需要完成业务数据备份、角色信息调整、系统安全运行、运行维护等工作。每一个用户登录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后都可以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都可以利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提供的查询与打印功能,都可以从系统中下载需要的资源,根据需要上传文档。

非功能性分析主要包括时间上响应不可以太慢,从而影响用户的操作,应在5ms-9ms之间;必须能够对所录入的业务数据快速的处理,得出执行结果,基本处理过程时间不可延迟过多,至多1-3秒;对学生的申请以及教师指导结果的传送和转化时间能够满足用户心理预期,不影响用户的使用,适应用户的任务需求为关键;对录入的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答辩结果等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响应结果与相关的查询。适应性上应该对录入的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答辩结果等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响应结果与相关的查询;运行环境需要支持Windows系列、Unix等不同运行操作平台,对于将沓鱿值牟僮髌教ǎ系统可作进一步的维护以满足其稳定性;接口流量不可过小,与其他系统能进行快速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大约在5-10年时间能够正常使用;运行期应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更新维护,使其更加健全。

3 系统设计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操作模块、导师操作模块、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其中学生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导师、申报课题、课题维护、论文过程汇报、浏览与回复导师意见等功能;导师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学生、审阅学生课题、审阅学生论文、向本校教务处汇报、有关通知、浏览学校通知等功能;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包括维护本校学生、维护本校教师、与教师联络、向市校教务处汇报论文工作、本校通知、浏览市校通知等功能;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包括审核分校指导老师资格、审核分校上报答辩小组信息、完成终审论文成绩录入、向市校教务处汇报论文工作、市校通知等功能;系统管理员包括操作模块、包括角色信息管理、分校教务人员管理、市校教务人员管理、系统维护记载、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备份等功能。

图1中虚线框中登录系统、维护个人信息、查询与打印、上传下载材料等功能,学生操作模块、导师操作模块、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等模块都需要这四项功能,因此将它们单独列出。

4 技术简介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运用Struts框架,Java的Web应用中运用的技术比较多,也较为复杂,所以研发过程中可选择的技术也多,项目管理必须考虑到开发人员个人的特长对开发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周到。MVC模式可以很好的将业务数据模型和业务处理模型分离出来,这样研发出独立的业务组件,以便于在编写表示层页面阶段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处理表示层页面文件和模型之间关系过程中,控制器就成为两者的桥梁,这样使得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项目能够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化的工程。Struts框架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研发阶段可以很好的运用该框架开展开发项目,开发人员能够选择合适的模型组件。

在图2中,JSP和Struts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组标签能够完成页面的表示与数据显示等功能,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编写丰富的视图功能。

5 系统实现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各个部分的研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5.1 创建视图

该系统采用Struts技术,视图的编写主要运用JSP技术,但和传统的JSP技术相比有两个明显不同。

(1)该系统在Struts下运用JSP技术研发视图,在页面文件中没有包括任何的脚本程序,仅是单纯的实现数据传递以及获得与显示从数据库返回的数据,对业务数据的处理和页面的跳转都是在业务层中执行。

(2)Struts框架给出了一组可扩充的自定义标签库,主要包含Bean标签、 Logic标签、HTML标签与模板标签。通过运用标签,能够简化编写用户界面的过程,而且更好地完成数据的封装。

5.2 创建模型

模型利用JavaBean组件,设计和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根据不同的操作请求从Action派生特定Action类,调用由Bean组成的业务组件,建立由ActionForm 的派生类达到对客户层表单参数的封装。

5.3 创建控制器

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中心控制器是由Struts提供(ActionServlet),程序员一般无需对该ActionServlet执行二次研发;负责特定业务处理的Action类则是研发者研发任务的重点,这部分Action对象中会执行全部业务操作,处理结束,由Struts的中心控制器转向到JSP页面,把处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

5.4 创建配置文件

包括两个配置文件web.xml和struts-config.xml,用来定义Struts系统中模块之间的交互。通过对该两个配置文件的定义,将Struts框架中MVC各部分联系起来,完成了一个真正的MVC系统。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开启阶段学生申请导师界面见图3。

6 结束语

本文对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状况充分调研,分析总结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缺陷,在掌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基础上,结合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实H状况,探讨了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基于网络B/S方式设计思路,采用Struts框架技术与SQL Server2014数据库技术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云龙,贾宇波,吴徐彬.基于UML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

[2]丁勇,储久良,张飞.基于MVC框架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

[3]陈泽强,徐梅玲.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

第7篇: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机电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15-02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先行试点,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能力。”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的要求,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培养面向机电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坚持就业创业并举,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培养机电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1. 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对照省级示范专业的标准,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规范文件,加大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投入,改善实验、实习设施。

2. 重组课程体系,科学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接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构建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理论实践一体化、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侧重于基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测试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CAD实训、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实训、机床电器控制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液压与气动实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3. 实践环节突出“四性”。

(1)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的普及性。对于金工实习,应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立足专业实际。在具体操作中,以车工、钳工、铣工、焊接等工种的操作为基础,紧紧围绕机电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特别要在普通车、铣床与简易数控机床操作上多下功夫。

(2)专业基础实训的严格性。专业基础实训学习量大、范围广,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专业的认识。这一环节掌握得好,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校开设了AUTOCAD实训、电工电子课程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

(3)专业实训的必备性。我校建立了CAD/CAM实验室和数控实训基地,装备先进的计算机和正版CAD/CAM软件及先进的数控机床,利用正版的数控加工系统仿真模拟软件实施教学,然后到机床上真刀实枪地进行操作。把工厂中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常用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内容整合成“典型零件的工艺制订”、“数控机床编程”等实训项目,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学会常规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4)毕业实习环节的针对性。毕业实习环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面向社会需求。虽然是同一专业的学生,但实际工作中会有不同的选择,因而毕业环节就应该体现这一点。以所学专业为主,结合自己的情况完成毕业环节,尽量以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为主,但考虑就业导向,有意拓宽,如在企业中流行的CAD/CAM软件的运用(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师等)、现代车间及班组的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机电设备的设计、开发等,做到真题真做。

4. 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对照省示范专业的标准要求,建立规范的实验实习场,保证足够的工位供学生实习需求。专业机房全天对全系学生开放,通过科学管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展,实际动手能力逐渐增强,自身的务实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针对机电设备,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验收等环节,注重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本着“先求合作、后求发展”原则,与不同性质、地域、行业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固校外顶岗实训基地。而校内实训基地以数控加工操作技能为主,并进行数控设备编程与操作实训、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等。

5.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对数控机床的结构、机械设计等内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以现场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坚持多证齐发毕业制度。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毕业制度。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考取AutoCAD二级认证、国家劳动部颁发的数控工艺员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等。

7.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培养一批技能大师,造就一批职业教育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

8. 毕业实践与就业环节相结合。改革原有的限于纸面的图纸设计、毕业论文的形式,将毕业环节变为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制作,使其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过程多样化,逐步转为对职业技能培训更有促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控制器的实体制造与制作。在实体制作与加工中,培养综合运用单片机、PLC控制技术的能力,培养数控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培养机电产品CAD/CAM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就业和企业招聘人才提供双赢机会,一方面学生获得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缺少现代化人才的企业也招聘了急需的人才,对学校则初步实现后期订单教育。

9. 注重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加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等课程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通过学生的演讲、爱国教育等,培养学生勤奋、踏实、朴素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显中职特色

1.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多元目标模式”,坚持双证甚至多证齐发的毕业制度。

2. 置学生于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工程背景下,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

3.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基础,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4.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交叉培训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 能力培养强调应用性、技能培训强调适用性,理论教学强调针对性,教学管理强调可操作性,教学文件强调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高秀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第8篇: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一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教育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院教学管理——缺乏一套全程跟踪、可操作性强、符合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特点和需要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

目前,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措施力度还不够。已有的管理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3]。每年我校教务处会定期召开毕业论文工作会议,从宏观角度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严格,目标明确。各学院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布置会上要求严格,但缺乏认真检查,缺乏督促师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全程跟踪管理监控体系。而且各学院、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完全按照学校整体安排统一执行,很难满足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指导教师责任意识淡薄——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偏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毕业论文工作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近三年来,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数与学生数比例维持在1:5左右,即平均每位教师指导五名左右学生。然而,目前,高校对教师教学业绩量考核逐年加大,大多数指导教师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学生做毕业论文时间相对集中,致使指导教师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责任意识淡薄,学生又不愿主动学习,导致同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进度基本相似,大体框架基本一致,缺乏创新性,与目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术素养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认为毕业论文与就业关系不大,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开始就抱着应付的态度。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第十周开始到第八学期。那时恰好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能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学生由于招聘会、考研、考公务员等经常请假。学生实际工作量小,调研不充分,实验数据缺乏完整性,文章的可信度低。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抄袭、拼凑或网购论文等手段蒙混过关[4]。同时,由于平时缺少积累,学生学术素养普遍较差,集中反映在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差、思维逻辑不严密、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差、书写格式不规范等。

二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改革与探索

(一)构建院级毕业论文组织管理体系和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监控体系

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规范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学院采用“院领导研究所所长督导老师指导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教务员”五级管理体系,构建以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论文督导小组、毕业论文管理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督导老师和学生毕业论文联络员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督导与监控管理。重点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各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

(二)设计生物科学类毕业论文模板

为了规范管理,统一格式,在参照学校毕业论文模板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科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和格式要求,对一些细节问题,如字体字号、段落间距、图表公式编排、参考文献著录等格式方面的规范化要求在毕业论文模板上做好批注,给学生作统一说明,设计出符合学校要求的生物科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就近几届毕业论文的浙江省抽查和校外专家评审结果显示自制毕业论文模板在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方面效果明显。2008届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2009届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三名的好成绩,2010届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荣获全校第一的好成绩,2011~2014届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规划化管理模式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三)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

为了加强规范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小组,由各研究所推荐人员组成,主要协助研究所所长管理好本研究所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主要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相应内容,把关毕业论文格式并给学生作毕业论文提供咨询和帮助,也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特别是缺少毕业论文指导经验的青年教师提供建议和帮助。学院自2008届开始就已建立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给每位学生配备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从而加大了毕业论文质量保障力度,确保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的有效实施。

(四)通过毕业设计指导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提升学术素养和技术规范

生物科学类专业开设有毕业设计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扎实掌握技术规范,提升学术素养。在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堂中已进行初步尝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有一定成效,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思维逻辑、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书写格式也更加规范。本次教学改革以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为实验对象,以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经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明显高于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学生,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五)启动本科生毕业论文分批次答辩

为了缓解考研、就业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冲突,规范毕业论文进程安排,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学院对毕业论文答辩采用了分批次答辩方案。对于不考研的同学要求于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对于考研的同学可申请第八学期中后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我校生物科学类专业从2012届开始实施分批次答辩,从2012届至今已经开展三届分批次答辩,此种答辩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六)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

我校已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教学工作量可以代替部分科研工作量要求。学院层面拟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学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中。同时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也作为教师评定其他教学奖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依据。学院还从学校拨付给学院的教学业务经费和创收经费中提取毕业论文专项经费,制定相应的支付标准,支持毕业论文工作,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积极性,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一系列促进毕业论文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措施共六个方面探讨了我校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过程。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的特点,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研究探索,使毕业论文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九生,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09-110.

[2]袁励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89-92.

[3]曹桂飞,吴宏.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J].传承,2009(7):114-115.

[4]熊小琴.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3):53-56.

第9篇:数控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课题名称:基于GPRS的远程监控系统

学生姓名:武xx

专业名称:机械及自动化

1、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技术广泛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工控领域来讲,由于需要监控的区域广、监控的对象种类繁多,因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设备的维护,而且存在许多条件恶劣、人们不易到达或不能时刻停留的地方偶尔采集1些现场数据,如果进行大量的布线工作则是不经济、不合理的,这就推动了无线通信的技术在远程监控领域的发展。

而随着PLC应用的迅猛发展,各种高级空盒子策略不得不面对不同的对象在大跨距分散地点下的远程控制应用,如何实现大范围分布式应用中各种现场数据传输处理及远程控制,远程维护等就是很现实的问题,这其中的前提之1就是各中数据包de远程传输。

以前,有的PLC应用系统中采用了无线数传电台通信来达到远程控制PLC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案仍然存在1些缺陷,主要就是其分布范围仍然较为有限,而且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其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最新应用趋势是将PLC空盒子系统与现有GPRS无线通信网络技术集成,通过GPRS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数据超远程可靠传输,进而达到数据远程分析处理,远程控制的目的。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现场控制/采集点:

现场监控点由PLC实现自动控制,并采集相关信息,通过RS232或RS485接口与GPRSDTU终端相连,PLC采集到的设备信息通过GPRSDTU终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协议封装后发送到GPRS无限网络。

(2)监控中心:

a)公网接入方案

服务器采用公网方式接入Internet如ADSL拨号/电信专线宽带上网等,申请公网固定IP地址;可以实现中小容量的系统应用。

b)专网接入方案

服务器采用省移动通信公司提供的DDN专线,申请配制固定IP地址,与GPRS网络相连。由于DDN专线可提供较高的带宽,当现场PLC数量增加,中心不用扩容既可满足需求,可实现大容量系统应用。监控中心RADIUS服务器接受到GPRS网络传来的数据后进行AAA认证,后传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主机,通过系统软件对数控进行还原显示,并进行数据处理,这样进1步增强了系统数据通信安全性能。

(3)GPRS移动数据传输网络:

PLC采集的数据经GPRS网络空中接口功能模块同时对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转换成在公网数据传送的格式,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无线数据网络进行传输,最终传送到监控中心IP地址。

3、进度计划

xx年12月30前,毕业设计选题;

xx年1月7日学生提交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

xx年3月5日始,毕业生校外顶岗实习;期间每两周向指导教

师和辅导员分别汇报毕业设计和校外实习的情况;

xx年4月6日毕业生将毕业设计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

xx年6月4日,毕业生返校,带回毕业实习协议书、实习鉴定

(实习单位盖章)及实结报告,指导教师审阅论文

xx年6月23,24日毕业答辩。

4、参考资料

[3]李华、李学云主编。代移动通信新技术GPRS系统。广州: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张雷主编。GPRS系列手册。上海,2017

[6]梅丽凤、王艳秋、张军主编。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7]赵含颖主编。组无线业务(GPRS)的技术实现和业务应用的研究。北京: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2017

[8]蔡悦丹、许少云、甘义成主编。GPRS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导师意见:

导师签名:XXXX年XX月XX日

教研室审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