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范文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精选(九篇)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

第1篇:数控专业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urance i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e important part, ba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air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ntrol are analyzed, and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posed to the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assurance and automatic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environment automatic air monitoring;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是指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部门组成。自动监测分析仪具有连续运转的特点,仪器的运行状况与标准物质的传递及分析仪器的零点漂移和标准点漂移都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取得合格的监测数据,必须对自动监测系统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这是提自动监测系统数据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监测数据具有准确精密性和可比性的基本保证。下文从

技术保证与管理保证两个方面阐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控制。

一、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我们根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实际情况,采用《粤港珠江三角洲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手册》作为仪器质量控制的方法依据和标准。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零点检查、跨度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我们通过先进的网络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软、硬件装备,按要求定期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使得质控工作更加规范,质控数据更加可靠,质控管理更加完善。

硬件方面,为使质控数据的获取更加快捷准确,又能增加数据的可比性,我们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析仪器,并将数据传输模式从原来的模拟信号改为串口数字信号。在各个子站中,我们将各台分析仪器及质控仪器串联到现场工控机上,工控机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心系统。这样,我们在现场或远程都可以操控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并可实时监控仪器的质控情况。

软件方面,我们可在工控机的软件中设置所有分析仪器的质控任务,令其在指定的时间内执行,任务完成后可自行结束。质控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数据都被标上对应的标识,任务结束后,软件可根据各种标识分辨各类质控数据,并将其存储形成报告。再根据质控标准判别质控数据是否合格。最终将报告传输到中心系统。质控流程见图1。

图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流程图

我们通过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对现场仪器的全自动质量控制。这样不但减少了人力劳动强度,也减少了人为处理数据时产生的误差。

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保证

1、技术保证的基础

为确保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成效,经多年经验的积累,我们认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要得到有效的保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子站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由于气体对温度和湿度相当敏感,温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气体浓度的变化。因此,子站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3℃至28℃之间,湿度应保持在50%至70%之间。

(2)环境空气监测主要针对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凌晨时分人类的活动较为稀疏。因此在设定例行任务(零跨检查、精度检查)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大气监测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我们都设定在当天凌晨零点到5点之间。

(3)由于每天工控机都接收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正常的监测数据、质控数据、负值、超量程值、零值等),在执行质控任务的期间,其数据统一标上对应的标识。在任务结束后,只要找到相应的标识,就能方便地找到对应的质控数据。同时,统一的标识有利于软件识别数据类型,也有利于人员日后查核数据。

(4)质控数据的获取。一般执行一个质控任务需要30至4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代表此次的质控数据。因为不管是零点检查还是跨度检查,要达到最终的目标浓度值,仪器的分析数据是有一个下降或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数据是不能代表质控数据的。质控数据一定要有稳定的5至10分钟平均值。所以每次质控任务获取的质控数据必须是此次任务将要结束前的5至10分钟的平均值。

(5)由于质控任务结束后,仪器的监测数据不能马上恢复到正常的监测状态。因此在任务结束后,需要一段时间作为数据的恢复期,避免将此期间的数据纳入到正常监测数据的统计。

2 、零跨检查的技术保证

零跨检查是最基本的质控指标。此指标直接反应了仪器的准确性。因此,零跨检查是检验仪器分析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零跨任务,见表1。

表1 零跨检查任务表

表2 零点检查结果表

表3跨度检查结果表

从零点检查结果表和跨度检查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检查结果都在警告限内。除CO仪器的零点偏移量和跨度漂移量较大外,其他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偏移量不大。

3、精度检查的技术保证

精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质控指标。此指标反应了仪器的精密度,对仪器的监测数据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精度检查任务,见表4。

表4 精度检查结果表

根据精度检查任务表,我们在对各种仪器做零跨检查期间,进行了两次的精度检查,观察其精度的变化。观察期间不对仪器的零跨进行调整。其检查结果见表5。

表5 精度检查结果表

从精度检查结果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仪器两次的精度检查结果都在质控标准内。除CO仪器的精度漂移量较大外,其他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偏移量不大。对比精度与零跨结果可知,精度检查结果随零跨结果而变化。当零跨检查结果变大时,精度检查随之变大。

4 、多点检查的技术保证

多点检查就是检查仪器的线性关系。此指标反应了仪器的整体性能状态,与零跨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多点检查任务。

多点检查的技术要点与精度检查一样,也是要以零跨检查为技术基础。多点检查与零跨检查有密切的联系。零跨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多点检查的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因此,每次做多点检查前,我们必须先进行零跨检查,直到零跨检查合格为止,并将仪器的零跨调整至最适当的值。否则多点检查是不能通过的。

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管理保证

1、人员的管理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是集监测、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技术性强的高端系统。因此,对此系统的质量控制管理,一定要选派经过空气自动监测培训考核的人员。

由于我们将所有子站分包托管运营,其运营单位选派负责运营的人员必须取得空气自动监测培训考核合格证。我们再指定一名质量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监督运营人员的质控工作。整个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分三阶段监督,分别由质量管理人员、监督员和室主任三级审核监督管理。为给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在此我们必须明确运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2 、纳入监测站的质量体系管理

我们将《粤港联网珠江三角洲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手册》与我站的质量体系文件相互融合起来,形成一套内外兼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将其纳入到我站的质量体系中。这套质量控制体系,对内符合我站的质量管理要求,不论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能满足实验室认可准则及计量认定;对外,又能兼顾粤港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规范,并且在质控技术和标准上都领先于国内同行。

3 、专业运营,严格监管

为使我市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更完善、更专业化,我们由专业运营公司管理的运营模式,通过专业化来保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专业运营公司运营管理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维护、运行管理更专业化;确保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数据获取率更高;转变职能,监测人员可专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运用研究;节约运行经费、提高工作效率等。多年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的经验也充分证明这一模式的优越性。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公司来管理运营,他们对仪器的构造、原理比较熟悉,能够及时判断故障原因,且运营公司备有常用配件所以仪器故障排除、修复效率大幅提高,从而确保仪器质控的硬件基础。在专业公司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运营的同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专业运营商的监管办法,以达到运营和监管相结合的目的。

3.4 独立第三方对网络的成效审核

我们每年不定期邀请省监测中心或香港环保署专家来对我们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成效审核。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整个系统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营监管的力度,保障整个系统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是体现公正性,对各监测子站仪器的性能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同时考核第二方运营商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成效,确保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成效审核工作主要包括有:检查日常运行质量、质控资料,各分析仪器的零跨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记录,动态校准仪的流量报告和臭氧的传递报告,并对各个监测仪器及整个监测系统做现场监测比对。通过成效审核,可以对我们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和对比,判断该系统的仪器工作是否正常,数据是否可靠、准确,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质量控制结果可知,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不仅包括仪器,还包括整个监测系统。因此,我们要做好质量控制,必须保证分析环境、标准气体、管路、电磁阀和仪器等多个方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并且我们在人员及运营管理上常抓不懈,认真对待每个质控环节。最后,我们认为我们所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和代表性,是科学管理和控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

作者简介:

1、 刘宣彩(1984-) 男 汉 江西赣州市 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助理工程师, 学士,研究方向:环境工程、环境检测方向。

2、 周波(1983)男 汉,湖南岳阳 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

3、 刘育(1984-)男 汉 广东省梅州市 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 学士 研究方向:环境监测类

第2篇:数控专业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 环境工程技术 专利预警 模型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一、环境工程技术和专利

“环境工程”这一术语早已出现,但是人们长期以来理解的“环境工程”实际上指的是环境保护工程,其保护对象为地球上的人类、各种植物和动物等,其内容主要是环境污染的测量和控制、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而这与国外环境工程的本意是有所差别的。所谓环境工程技术,根据我国2009年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应当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和城镇环境质量的工程技术和工艺单元。通常可以分为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等。

“专利”则是国家对于新的技术方案与新设计等智力创造成果的保护手段。因为新的技术方案与新设计等智力创造成果容易被无成本或者低成本的复制、模仿、使用、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所以国家运用法律的方法直接规定非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者许可授权,任何人不得进行上述行为,否则就构成侵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环境工程技术的研发、交易以及使用就可能面临着一系列法律陷阱,预先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的扫描与查询,掌握环境工程技术的动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的意义

所谓专利预警是指通过收集与分析相同技术领域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和国内外市场信息,了解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把可能发生专利纠纷的前兆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及时告知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业内企业;同时专利权被侵害的信息,建议行业组织和行内企业采取应对措施。建立环境工程专利预警机制是适应我国环境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弥补该领域在技术管理指导方面的不足,在推广先进、成熟的环境工程技术广泛应用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在快速增加。在“十二五”期间,预计环保投资将超过3.1万亿元,其中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攻关的投资预计会超过1万亿元。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工程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初具规模、快速发展的工程领域。同时,一大批先进、成熟的环境工程技术已成为相关领域普遍采用的主导技术,特别是在污染源的成套污染防治技术和污染治理单元技术方面。但是,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提高环保投资效率、加强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的标准化建设并推广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就要加强对国内外相同或相关领域专利技术的管理和规范工作,通过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可以对及时掌握可能发生专利纠纷和可能产生的危害情况,并避免了我国在相关技术上进行重复性的研究,用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更高端的环境工程技术攻关创新中,通过一套整合了各方资源而形成的集国内外环境工程技术专利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与一体的环境工程专利预警机制,必将对我国的环境工程技术朝循环发展、良性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

三、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模型的构建

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系统的构建是对我国在环境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失误、管理波动的状态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并由此作出警示的管理活动,对国家在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失误与波动现象的早期征兆进行矫正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因此,本文从专利预警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出发,试图构建起一个包含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判断、预警判别、对策提供以及危机管理于一体的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模型,通过该模型的构建来为我国的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提供一个初步的理论上的思路。(如图1)

图1 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模型

(一)模型的构成。

在该模型中,最主要的构成系统包括:

1、环境工程技术信息收集系统和整理系统。

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工作可以是整个模型运行的基础,其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对与环境工程技术相关的各种专利文献信息、非专利文献信息、国内外的市场信息以及其他可能会与专利侵权纠纷征兆相关的其他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所有的信息都应当与环境工程技术具有相关性。信息收集人员要具备熟练驾驭、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力求避免有效信息量不足、信息不全、信息深度不够以及资源分散等缺陷,及时有效地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传递到信息整理系统中以便进行有效的整理。

通过信息收集系统的收集、汇总,在信息整理系统中就可以按照环境工程技术的分类方式建立各类环境工程技术专题数据库,例如水污染控制技术数据库、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数据库等,通过不同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有序归类保存以供查询和分析专利信息时使用。相关人员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研发和使用时都可有效的通过数据库检索浏览到各类技术的详细信息。

2、环境工程技术信息分析判断系统。

环境工程技术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工作是在前两个系统运行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对技术信息整理系统中各专题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利用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的警情评价指标体系,就可以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环境工程技术专利侵权危机的类型和危害的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信息的初步分析。初步分析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测是否存在相关技术领域相同或近似的其他专利;二是检测是否存在与相关技术领域相同或近似的其他非专利技术。如果有,就要把这些信息挑选出来,建立新的数据库进行保存。

第二,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信息的精细分析。将通过初步分析挑选出来的相关信息与需检测的技术机型特征对比,建立各单元的技术特征比较表,并确认每一单元所比较得出的相同技术特征、等同技术特征和不同技术特征的数量。

3、环境工程技术预警判断与报警系统。

专利信息的预警判断工作是通过分析和判断以后对当前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状态警报进行判断。并非所有处于警戒状态下地技术都要发出警报,警报是否发出以及应当发出何种状态的警报,不仅取决于风险因素对相关技术研发的影响程度,也取决于该技术本身对这种风险和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应对能力,只有那些有较大专利侵权风险的技术信息才应当立即发出预警警报。

4、环境工程技术对策系统。

当预警判断系统发出预警警报后,对策库可以为还未处于危机状态的环境工程技术提供可供参考的对策、方案和思路。对策系统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对已经实施的对策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初成功、失败的对策,以供未来工作的借鉴和参考;二是进行预控对策模拟工作,对可能发生的专利侵权纠纷的未来运行趋势进行预测,并作出相应的对策模拟。在整个对策系统中,中心任务是包括处于警界状态时的对策研究和选择处于危机状态时的对策研究和选择。

5、环境工程技术危机管理系统。

危机管理系统的设立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除环境工程技术研发或使用过程中的危机因素。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在于预防危机的发生,而不在于危机发生后的处理。一个出色的危机管理系统不仅能够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积极的采取预控措施,而且能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拟好计划,从而能够对危机应付自如。而通过一定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的危机预警系统能够很好的预测技术的状态,对危害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进行事先的预测和分析,能够很好地防止和控制危机的爆发。

(二)模型的运用。

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系统的运行流程必须科学、高效、实用、合理,只有规范好相应的运行流程,才能确保该专利预警模型能够顺利的进行,确保整套系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模型工作的开展是以系统信息中心各收集渠道汇总的专利信息为基础的,信息中心通过与专利部门的有效配合,整理出所收集到的各种相关的专利信息,并定期以刊物刊登或网上公布的方式向相关的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专利管理机构根据这些信息,在技术部门的配合下进行判断分析。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及时的识别出检测技术是否存在涉嫌专利侵权或被侵权,以准确的判定出该技术所处的状态。

通过对相关技术信息的分析判断,利用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的警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将该技术的状态分为正常、警戒以及危机状态。其具体的划分方法为根据警度评价指标数值的变化应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设指标为X(如图2),其正常状态数值区域为(Xa,Xb),警戒的状态数值区域为(Xc,Xa)和(Xb,Xd),危机状态的数值区域为(-∞,Xc)或(Xd,∞),我们认为:

图2 环境工程技术状态的划分示意图

当Xa<X<Xb时,为正常状态;

当Xc<X≤Xa或Xb≤X<Xd时,为警戒状态;

当X≤Xc或X≥Xd时,就为危机状态。

当确认为正常状态时,继续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监控,不干涉该环境工程技术的正常研发和使用;当确认为警戒状态时,相关部门应当迅速对此作出反应,进行有关控制和管理工作,控制活动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正确有效的控制活动而使该环境工程技术的研发或使用由警戒状态转入正常状态,而控制活动一旦失败,该技术的研发或使用都将会从警戒状态转入专利危机状态;当确认为危机状态时,或者由是失败的控制活动导致的危机状态时,或者也可能是由于分析判断的误判和漏判导致了危机状态发生时,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系统应当及时对该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成功一样能使该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转入正常状态,否则就会出现环境工程技术专利危机。

四、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专利纠纷始终国际交往中始终存在的问题,在环境工程技术中也一样无法避免。我国目前在环境工程技术上的投入在逐年的增大,已经形成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火炬计划、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等不同资金渠道共同推广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局面。构建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机制有效地防止了我国在环境工程建设工作中陷入误区的危险,在避免侵权和被侵权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在环境工程建设中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我国环境工程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作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原工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政法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律经济学)

参考文献:

[1]蒋玉红.知识产权制度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吴欣望.知识产权――经济、规则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王洪涛.建立起专利预警和应急机制.中国石化报,2008-4-23(03).

[4]王春业.论政府在专利预警机制构建中的作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5]袁小秩.高技术产业专利预警系统的构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0.

[6]代晶.企业专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四川大学,2005.

第3篇:数控专业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一、前言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部门组成。自动监测分析仪具有连续运转的特点,仪器的运行状况与标准物质的传递及分析仪器的零点漂移和标准点漂移都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取得合格的监测数据,必须对自动监测系统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这是提自动监测系统数据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监测数据具有准确精密性和可比性的基本保证。

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概述

环境空气的自动检测包括: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零点检查、跨度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通过先进的网络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软、硬件装备,按要求定期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使得质控工作更加规范,质控数据更加可靠,质控管理更加完善。硬件方面,为使质控数据的获取更加快捷准确,又能增加数据的可比性,我们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析仪器,并将数据传输模式从原来的模拟信号改为串口数字信号。在各个子站中,各台分析仪器及质控仪器串联到现场工控机上,工控机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心系统。这样,我们在现场或远程都可以操控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并可实时监控仪器的质控情况。软件方面,在工控机的软件中设置所有分析仪器的质控任务,令其在指定的时间内执行,任务完成后可自行结束。质控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数据都被标上对应的标识,任务结束后,软件可根据各种标识分辨各类质控数据,并将其存储形成报告。再根据质控标准判别质控数据是否合格。最终将报告传输到中心系统。通过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对现场仪器的全自动质量控制。

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保证

(一)、监测中的技术保证

1.控制子站内温度和湿度。由于气体对温度和湿度相当敏感,温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气体浓度的变化。因此,子站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3℃至28℃之间,湿度应保持在50%至70%之间。

2.环境空气监测主要针对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凌晨时分人类的活动较为稀疏。因此在设定例行任务(零跨检查、精度检查)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大气监测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我们都设定在当天凌晨零点到5点之间。

3.由于工控机接收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正常的监测数据、质控数据、负值、超量程值、零值等),在执行质控任务的期间,其数据统一标上对应的标识。在任务结束后,只要找到相应的标识,就能方便地找到对应的质控数据。同时,统一的标识有利于软件识别数据类型,也有利于人员日后查核数据。

4.质控数据的获取。一般执行一个质控任务需要30至4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代表此次的质控数据。因为不管是零点检查还是跨度检查,要达到最终的目标浓度值,仪器的分析数据是有一个下降或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数据是不能代表质控数据的。质控数据一定要有稳定的5至10分钟平均值。所以每次质控任务获取的质控数据必须是此次任务,将要结束前的5至10分钟的平均值。

(二)、零跨检查的技术保证

零跨检查是最基本的质控指标。此指标直接反应了仪器的准确性。因此,零跨检查是检验仪器分析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零跨任务,从零点检查结果表和跨度检查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检查结果都在警告限内。除CO仪器的零点偏移量和跨度漂移量较大外,其他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偏移量不大。

(三)、精度检查的技术保证

精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质控指标。此指标反应了仪器的精密度,对仪器的监测数据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精度检查任务。根据精度检查任务表,对各种仪器做零跨检查期间,进行了两次的精度检查,观察其精度的变化。观察期间不对仪器的零跨进行调整。从精度检查结果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仪器两次的精度检查结果都在质控标准内。除CO仪器的精度漂移量较大外,其他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偏移量不大。

(四)、、多点检查的技术保证

多点检查就是检查仪器的线性关系。此指标反应了仪器的整体性能状态,与零跨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标准,设定多点检查任务。多点检查的技术要点与精度检查一样,也是要以零跨检查为技术基础。多点检查与零跨检查有密切的联系。零跨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多点检查的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每次做多点检查前,必须先进行零跨检查,直到零跨检查合格为止,并将仪器的零跨调整至最适当的值。否则多点检查是不能通过的。

四、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管理

(一)、加强人员的管理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是集监测、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技术性强的高端系统。因此,对此系统的质量控制管理,一定要选派经过空气自动监测培训考核的人员。将所有子站分包托管运营,其运营单位选派负责运营的人员必须取得空气自动监测培训考核合格证。指定一名质量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监督运营人员的质控工作。整个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分三阶段监督,分别由质量管理人员、监督员和室主任三级审核监督管理。为给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明确运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二)、专业运营,严格监管

为使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更完善、更专业化,由专业运营公司管理的运营模式,通过专业化来保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专业运营公司运营管理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维护、运行管理更专业化;确保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数据获取率更高;转变职能,监测人员可专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运用研究;节约运行经费、提高工作效率等。委托专业公司运营的经验也充分证明这一模式的优越性。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公司来管理运营,他们对仪器的构造、原理比较熟悉,能够及时判断故障原因,且运营公司备有常用配件所以仪器故障排除、修复效率大幅提高,从而确保仪器质控的硬件基础。在专业公司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运营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专业运营商的监管办法,以达到运营和监管相结合的目的。

(三)、第三方对网络的成效审核

不定期邀请监测中心专家来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成效审核。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整个系统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营监管的力度,保障整个系统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是体现公正性,对各监测子站仪器的性能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同时考核第二方运营商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成效,确保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成效审核工作主要包括有:检查日常运行质量、质控资料,各分析仪器的零跨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记录,动态校准仪的流量报告和臭氧的传递报告,并对各个监测仪器及整个监测系统做现场监测比对。通过成效审核,可以对我们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和对比,判断该系统的仪器工作是否正常,数据是否可靠、准确,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五、结束语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对象不仅包括仪器,还包括整个监测系统。要做好质量控制,必须保证分析环境、标准气体、管路、电磁阀和仪器等多个方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同时在人员及运营管理上常抓不懈,认真对待每个质控环节。

参考文献:

[1]黄仁杰,张荣锁,沈钢,倪士英.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辐射防护,2009,05.

第4篇:数控专业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 环境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chemical analysis, have monitoring object composi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lex wide range, random change is big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o want to us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alysis of the data to describe these samples, there must be a good environment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remise. Based on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alysi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onitoring data;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的质量是各级环境监测站的生命,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从布点、采样、样品贮运到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审核及监测报告发出等监测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受控和可追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从而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执法和政府决策提供坚实而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要求

实验室应由具有丰富环境监测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管理工作。从事监测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经过环境监测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应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培训,以便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环境监测过程中应有专业的仪器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应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能进行专业的维修,设备管理员应经常参加各种仪器设备培训班,会操作各种仪器。除此,还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二、现场监测工作中的样品采集、现场参数测试

环境监测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严格规范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要求。在采样前必须详细调查监测区的污染源情况、工业布局、人口密度、水文、气象、地质、地貌等情况,然后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布设采样点并进行采样,按照采样规范采集现场平行样和密码样。

采集样品的容器必须按照项目进行分装。

气体样品按照项目的要求,可用吸收瓶、活性炭管、气袋、注射器、滤膜等。

水样的分装比较复杂,根据项目分装的要求大致可归纳为表1。

表1 水样品分装及保存要求

采集的样品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如不能立即分析,应按照样品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

三、实验室分析

要求实验室必须有清洁、安静的环境,水、电、安全设施齐全,有监测必需的基本仪器、设备,如制备纯水的装置、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

等,各种玻璃量器和器皿,各种规格的化学试剂、标准物质等。各种量器、仪器等应按照规定定期校准、维修。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一般通过分析和应用某种质量控制图或其它方法来控制分析质量。目前常用的两种控制图为均数控制图和回收率控制图。

①均数控制图

编制均数控制图的方法是: 控制样品的浓度和组成尽量与环境样品相似,用同一方法在短时间内多次( 至少20 次) 测定某一控制样品,如每天做平行样品1 次,计算这些结果的平均值(),总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从而计算上、下控制限,上、下警告限。

中心线( CL) =

上控制限( UCL) =+ 3S,下控制限( LCL)=-3S

上辅助限( UAL) =+S,下辅助限( LAL)=-S

(注:n 为测定次数)

将以上结果点在纵轴上,并画与横轴平行的线,得图1均数控制图,横坐标为天数。

分析日期

图1均数控制图

②回收率控制图

回收率以P表示,回收率有两种: 当用标准物质作为控制样品时:

当采用加标样品分析时:

在常规分析中,至少积累20 个回收率数据,才可绘制回收率控制图。

计算n个回收率,按下式计算平均回收率P和回收率标准偏差SP:

再按下式求出上、下控制限,上、下警告限,上、下辅助限:

UCL=+3SPUWL= + 2SPUAL=+SP

LCL=-3SPLWL=-2SPLAL=-SP

样品序号

图2 均数控制图

一旦发现某种偶然的异常现象,随即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2)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检查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找出误差来源,提高监测水平,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实验室质量考核和实验室误差测验。

①实验室质量考核

应使用统一的分析方法, 首先应从国家( 或部门) 规定的“标准方法”之中选定。需选用“标准方法”以外的其它分析方法时,必须用该法与相应“标准方法”对几份样品进行比较实验,按规定制定无显著性差异后,方可选用。具体考核内容是: 分析标准样品或统一样品; 测定空白平行,检查检测下限; 测定标

准系列,检查相关系数和计算回归方程,进行截距检验等。

通过质量考核,最后由负责单位综合各实验室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作出评价予以公布。各实验室可以从中发现所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

②实验室误差测验

在实验室间起支配作用的误差常为系统误差。为检查实验室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它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对分析结果的可比性是否有显著影响,可不定期地对实验室进行误差测验,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四、结束语

第5篇:数控专业环境分析范文

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引起广泛关注,预防和控制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传染病、环境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由政府履行的公共职能,其职能落实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费的投入。开展经费投入与职能落实程度分析,有利于充分发挥有限卫生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职能落实程度,从而以较小投入产生巨大的效益。本文主要分析某地区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经费投入与公共职能落实程度,以期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和现况研究方法,对某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近10年环境疾病防制经费投入与公共职能落实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第一步确定研究内容,印发调查表,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地区的数据收集和资料整理;第二步召开专题会议,汇总初步调查资料,讨论调查中遇到的问题,统一口径,完善方案;第三步将资料反馈到各单位,进行数据核对和资料补充;最后由项目组进行资料汇总、整理、核对和分析。

1.2 统计方法

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对所有资料进行实地核对或电话核实,符合率达到98%方可满足要求。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所有数据进行复核无误后分类计数求和。

2、结 果

2.1 人员配置

该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人员共118人(31.36%为兼职人员),其中,男性83人,占70.34%,女性35人,占29.66%;平均年龄为(37.95±9.01)岁。全市人口中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人员拥有率为1.92人/10万。专业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0.8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32%,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人数的比例约为1:6:2:2。技术职称以中级职称以上为主,占61.02%,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比例为2:5:4。专业主要为预防医学和检验,占78.81%。

2.2 经费投入与创收情况

该地区不同年份用于购买环境疾病防制相关仪器设备经费1610多万元,呈波动性增长,各单位用于配置仪器设备的经费相差比较大(表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项目可分为经常性经费(包括人头费和日常工作维持费)和专项经费(包括设备、房屋建设及其折旧和更新费用)。此次调查只包括设备添置和日常工作维持费,由于后者相对稳定,所以不同年份该地区用于购置设备费用情况与环境疾病防制经费投入情况类似。该地区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业务收入呈稳步增长趋势,2001年后收入增长幅度加快。

2.3 公共职能落实情况

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科(室)主要承担五大职能(环境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环境危害因素卫生监测、环境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防制效果评价、环境健康影响预防与控制以及相关卫生标准规范研究)17个项目。此次调查显示该地级市CDC环境卫生五大职能基本能开展,普及率100%。但普及程度不均匀,17个项目中只有11项能正常开展,落实程度约64.7%,尤其是环境健康影响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等环境卫生重点工作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甚至存在空白现象。县(区)CDC环境卫生五大职能基本上只能执行2-3个,8个项目只能开展3-4个,公共职能落实程度37.5%-60%。能落实的公共职能也仅以常规监测为主,且监测能力还没有达到要求,如公共场所卫生标准10项,大部分单位只能开展5-7项,生活饮用水检测106项,只具备55-72项检测能力;对于基础资料收集、环境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农村改水改厕指导等职能,由于多部门管理,职能交叉,开展起来难度较大。

3、讨 论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地区投入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经费呈波动性增长,用于设备添置和日常工作维持费用累计达1 600多万元。但不同单位经费投入相差比较大,提示各单位履行环境疾病防制职能的程度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表明,经费投入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与机构改革有关。1997年开始全国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机构合并,疾病预防和监督职能分离,政府加大投入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其中包括更新、添置仪器设备。二是与重大疫情爆发有关。每当发生重大疫情后,政府投入力度加大,费用增加,尤其是SASS疫情暴露了公共卫生职能实施存在的缺陷,更是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费的使用要注重投入与效益的关系,至于究竟需要多少经费才能足以保证环境疾病防制的正常运作,使其履行应承担的公共职能,值得深入研究。该地区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业务收入亦呈稳步增长趋势,尤其是2001年后收入增长幅度加快。由于目前仍执行1996年江苏省物价局审批的“江苏省卫生防疫防治监督监测检测收费标准”,所以业务收入的增加是由于该地区环境疾病防制公共职能落实程度提高所致,即扩大服务项目、增加服务频次。一般来说投入与产出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两者相差不多,收入略多于投入,但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个别单位可能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表现为资源利用率不高或过度追求服务利益化。

第6篇:数控专业环境分析范文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课程

1.核心课程

水体监测、大气监测、生物监测、土壤及固体废物监测、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环保设备调试与维护、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水、气、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常规、典型指标项目的监测技术,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等实训。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水、气、土壤、固废等环境介质的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各环境介质的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监测报告撰写、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物理污染治理设计及维护能力,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第7篇:数控专业环境分析范文

1.质量控制的目的

水环境监测的意义在于以水体的环境作为监测对象,通过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等方法对水中污染物和污染物的组成部分进行监测及分析。因此能够确保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所以加强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建立完善体系成为了水环境监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成为了水环境监测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它能将监测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许可范围内,其目的在于确保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数据的科学和准确,能够为政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从而改善环境。

2.质量控制的意义

做为环境监测的一部分,水环境监测是不可或缺的。而在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的大方向下,水环境监测的结果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通过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水环境是否污染的结论。甚至可以迅速的判断出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接下来的漫延趋势。为保护环境争分夺秒的同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能够对水环境监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是对党和国家负责,更加体现了监测先行的重大意义。

3.质量控制的内容及措施

3.1监测点位的设置。监测站点的选择直接影响最终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对日后的分析数据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选择监测站点时要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一定要严格遵循《环境监测规范》。其次要有代表性,每个被选择的断面一定要能够真实的反应某类或某区地点的同类水平。要尽量以最少的断面代表所监测地全部的断面,来减少工作量。第三,所选点位一定要利于工作人员采样。第四,一定要对监测点位进行记录,以便日后有据可查。

3.2采样。采样有五点要求:第一,采样所用的器具一定要通过洗涤,必要时要通过高温处理。第二,采样时所需要的仪器一定要由相关部门检定或通过实验室自检,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第三,采样样品一定要统一编号,方便日后查阅,在编号上要显示采样日期。同时对样品编号,采样地点,时间做好记录。要经过反复核对确保没有错误。第四,认真填写采样单。不可更改。第五,采样时,每一采样点应采取两份样品,用来做为实验时的平行样。

3.3样品保存与运输。样品的保存与运输有四点需要注意。第一,样品运输前一定要将采样瓶密封或盖紧,并使用采样箱装好。特殊样品一定要按照要求运输。以确保样品在运输途中不发出意外,可以正常使用。第二,要确保快速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防止水样发生变质。第三,水样运输到实验室后实验人员要仔细核对水样和采样记录。同时要及时做好交接记录,以防止水样有丢失现象。第四,不同水样要根据要求进行预处理和保管。

3.4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程序。通常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程序分为三种。第一,校准曲线检验。一般情况下,校准曲线的斜率能够随着室内温度、试剂批号和时间等外在条件的改变去变化,所以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测试样品时一定要绘制校准曲线。第二,精密度检验。实验人员在进行水样检测时,应该每次都做空白实验。如果空白数据不稳定,一定要及时查找原因,重新检测。为了减少误差可以每组实验带3-5个平行样来测试。如果平行样测定的结果比较稳定,说明数据结果安全可靠。反之,应该采用平均值进行上报。第三,平行样测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允许。每个样品都应做平行样分析用以进行对比来精确结果。也可选择一定比例进行抽取样品来进行平行样测定。当同批次水样数量较少时,一定要增加平行样的测定率。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检测分析。

3.5质控考核样品分析。运用自我检测和上级检测方法同时进行数据结果控制。在实验监测时,要带一个质控样做为平行样一起监测。运用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实验室每样需检测样品都应有至少一个己知数据的质控样。同时,每年还应圆满的完成上级对监测人员进行质控考核的任务。

3.6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每个监测部门每季度都应有一次相应的内部自审。审核人员应做为质控室专业人员参加上级和内部的培训,并通过考核。以确保本季度工作达到指标,完全符合相应规定要求。

3.7监测数据审核。监测数据审核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采样。监测人员要求采样时要及时做好记录,以备有据可依。这样对数据结果分析出现问题的地点能够迅速有效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二,分析原始记录。通过对原始记录的分析和审核可以有效的控制水质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波动性。与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断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问题所在并上报,为水环境保驾护航。第三,形成报告。每月每个断面的监测结果都要汇总形成报告并存档。以备过后的查阅,参考和总结。通过以上三点能够对水环境监测进行基本的质量控制。

3.8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持证上岗。监测人员是确保数据准确性的一大关键点。因此,保证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行力能够有效的控制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三点。第一,省市一定要定期逐级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要加强对职业道德的培训,每名监测人员都应认识到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对大环境的影响。每次培训要做好相应的记录。第二,要合理分配,每个监测项目要由固定的人员监测,并需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第三,要不断的引进专业人员。

4.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为止,我国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管理体系不够健全,需要层层管理,步步记录。真正做到有记录,有管理,有实验,有监督,有总结,也有分析。因此,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甚至整个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的体系迫在眉睫。第二,监测人员较杂,不够专业化。因此,各省市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很有必要。通过此举,提升监测人员专业素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5.结语

第8篇:数控专业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计算机审计;内容;组织方式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的特点

    (一)信息化给计算机审计带来了较大挑战。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资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的资产和宝贵的社会财富,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渗透力,不可阻挡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一方面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超高速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计算机仿真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全面提升了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国家电子政务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努力适应、快速跟进;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不断采用新技术,信息系统日趋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必须处于同一个量级,才能相互适应,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关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审计监督的信息化成为把握住信息化的先机,抢占审计发展的突破点和制高点。

    (二)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风险。

    1.系统风险。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审计不再是常规的简单的数据式审计,更加关注信息系统本本身,信息系统的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等给审计人员带来较大挑战,需要审计人员除了具备常规的数据分析技能外,还要掌握的系统设计架构、系统布局、网络布局、软硬件环境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通常情况下,能掌握上述一方面专业知识就已经很不容易,要系统全面地将上述知识全面掌握,难度非常大。由此可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系统风险非常大。

    2.控制风险。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更加关注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控制风险的把控。数据分析的模式更倾向于“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分析”。对于总体分析和系统分析来说,对新消息系统和业务数据的控制测试尤为重要,也是一大难点。

    3.组织风险。信息化条件下的大项目更多,为了整合资源,需要搭建大项目的组织模式,特别是数据分析平台的模式,需要将业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有机整合,整合多部门、跨专业数据,进行数据关联挖掘和分析,在组织方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审计机关内部风险。一是人才匮乏。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需要既懂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核型人才。国家审计机关虽然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培养了大量计算机人才,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还是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二是软硬件环境相还有待加强。审计机关经过金审工程一期和二期建设,基本搭建了适应我国审计机关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但审计机关的电子政务建设还是与财政、税务等部门有一定差距。如审计机关未布置主流的ORACLE环境,对流行的空间地理技术等新技术不掌握,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弱化了审计机关的监督能力。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的组织方式和主要内容

    (一)组织方式。

    近年来,审计机关开展的财政大格局审计、社保资金审计和省长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打破业务和行业界限,将审计机关内部有机整合,“全国一盘旗”,尝试搭建数据分析平台,组建数据分析团队,提出了“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分析”计算机审计思路,取得了较好效果。如有的特派办创新计算机审计模式,探索构建“特派办级分析平台、项目审计组级分析平台、审计人员级分析平台”的三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多部门、跨专业数据,搭建特派办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数据关联挖掘和分析;根据审计组的业务需求,组建审计组级数据分析平台,开展针对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具体需求,针对特定数据,构建审计人员级数据分析平台,迅速完成个性化的数据分析。通过数据信息与业务经验的紧密结合,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的科学组合,业务骨干和计算机骨干的有效整合,以及审计延伸与数据分析时间的合理安排,增强了计算机技术对审计工作支撑能力,强化了数据分析审计成果的转化率,大大提高了信息化审计能力。

    (二)主要内容。

    1.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的方式方法。围绕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这三个着力点,研究建立信息技术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探索开展对电子政务项目和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绩效审计。

    2. 拓展计算机审计的宽度和深度。计算机审计要向被审计单位管理领域和业务的核心技术环节渗透,关注数据产生的关键控制节点,在常规的数据式审计外,更加关注数据产生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研究和评估信息系统能否有效满足管理需要,以促进完善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预防性的 “免疫系统”功能。

    3. 占领信息技术高地,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积极学习和研究被审计单位及行业广泛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自动监测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并探索运用于审计,不断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

第9篇:数控专业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质量控制方法;措施;环保意识

近年来,虽然一直提倡环保低碳,但是我国环境问题却仍旧严重,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问题。而环境工作的开展,少不了对环境的监测。通过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环境监测技术可以给环境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所谓环境监测指的是国家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发利用自然环境,通过对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物质进行监测的方式确

定当前的环境水平,并且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保护环境稳定的一种措施。其根本目的在于评定环境质量,划分环境等级,寻找污染源头,解决环境问题,同时为以后的环境监测积累必要的数据资源。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监测质量质量控制的新技术和方法,通过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也能够有效的监测环境的质量。

一、国内外环境监测与质量控制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分为三大块:采样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测试技术。其中采样技术是基础,它的功用在于为数据处理技术和测试技术提供监测来源数据;处理技术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分析样品的个性特征,同时可以建立监测资料库,方便将来处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测试技术在三者中是最为重要的,它主要是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掌握一定时期的环境状况,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众所周知,美国西部的开发是非常成功的,差不多上百年的时间里一直走的是“移民拓荒―农业发展―中心城市发展―农工互进―工业崛起―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道路,这是一种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主要通过市场的方式进行调节的,同时也十分强调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增加开发中的科技含量,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当然它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那就在西进时期,由于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法令将收归国有的西部土地廉价卖给当地的自由移民,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的破坏,“黑风暴”就是实证。鉴于此,美国政府制定了专门的《水土保持法》,并成立了土地管理局,除此之外,为落实落后地区的开发工作,后来还成立了地区开发署等专门机构,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令。比方说《地区再开发法》和《公共工程与经济开发法》等,这些都为西部开发与生态环境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有效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一)严格控制专业工作人员

尤其是在进行分析样品的时候,实验室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进出人员进行管理,以免最后出现无关人员无意间破坏实验结果的现象发生。鉴于此,我们必须对专业的分析人员要经过层层极其严格的考核,直至最终找出可以完全胜任此项工作的人才,方可授以权限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实验室各项仪器设施的维护人才,也要进行严格筛选,对于这些人员事先要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各项专业人才能够坚守岗位。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政策,对于那些有突出表现的人才进行实质性的奖励,而对于不爱岗敬业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二)严格控制分析过程

通常情况下,样品的分析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一个实验室就能够完成分析;另一种则需要几个实验室相互之间进行协调配合。鉴于此,对于在一个实验室就可以完成分析的,我们应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管理。经过多次实践结果已经得到充分证实,内部质量控制是否规范合理直接关系到所有监测人员的分析结果。假如在这个过程中有某几个实验人员出现工作上的偏差,很有可能导致最终的结果发生错误,因此在这个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务必要保证各种仪器符合标准,实验室的整洁,没有任何劣质产品。另外还要保证各种试剂保存完好,水电配套设施完备,监测仪器正常,记录准确。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直至毫无瑕疵为止。对于那些需要几个实验室协调配合的操作,一定要做好样品及数据的交接工作,尽可能的避免由于使用不同仪器导致误差的现象发生,争取将误差控制在一个不影响大局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存在偏差的地方进行详细地记录和说明,以便在核查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找出原因所在。

(三)严格控制整体性

众所周知,工作质量的上乘会有效带动数据质量的上乘,而数据质量得到保证以后同样也可以促进工作质量的高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工作质量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在员工的责任心上、仪器的完整性上、和监督制度的完善性上。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执行这三大因素,那么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一定会很高效。倘若其中有一个或几个环节出现问题,也同样会直接影响最后的分析效果,质量控制方法一定在哪里出现问题,需要及时修正。鉴于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尽可能做好所有要素,力争完美地完成环境监控,从而有效提高质量控制的成功率。

(四)严格控制报告数量

为了完全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审核数据资料,

将数据分析、复核和责任审核分开完成,同时做到前后审核,层层把关,严格验收,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出现数据的夸大或者缩小、以及不真实的情况出现。在确保审核没有任何问题的前提下,要在各自负责的区域签字,保证资料的法律效应。除此之外,对于有疑议的数据,及时要求相关负责人以最快速度进行核实,对于出现重大问题的责任人,要追究其相关的法律责任。

(五)严格控制采样

通常情况下都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进行采样,这是由于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的,所以在采样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首先进行现场勘测,确定采样地点,保证采集的样品具有实际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采样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采样操作标准严格进行操作,正确放置采样仪器,以此来确保采样数量和质量完全符合标准。

(六)的严格控制运输和贮藏

样品采集完成后,要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样品的运输必须符合相关要求。首先要保证采样管在运输的过程中保持直立状态,在两个采样管之间需用柔软物质(比方说海绵等物质)相隔,避免产生碰撞以后倾洒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要保证滤膜清洁,不能被空气中的杂物或者泥土等污染,在取用时要使用不锈钢镊子,保存时也需要使用专门的清洁袋,同时保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存放,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样品的稳定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现在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环境监测技术的的应用和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方法,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同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分析、整体性、报告数量、采样以及运输和储藏等要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大力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环境质量控制的方法。这样便可以很好的运用这些技术和方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秀玲.浅谈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段欣荣.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绿色科技.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