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古诗解析范文

高中语文古诗解析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古诗解析

第1篇:高中语文古诗解析范文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必要的内容之一,而古诗词中也有不同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但因为小学生缺少古诗词的积累,不易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客观分析问题,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文化承载

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其了解历史,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深度理解,浅层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传承传统文化,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形成发散性思维。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以死记硬背居多,缺少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诵古诗词,并未真正理解其表达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

课上,教师只会用较短的时间讲解古诗词,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与背诵,使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以记住,又在较短的时间内忘记,记忆不牢固,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忽略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偏重其他部分的教学,常常忽略古诗词,只用较短的时间讲解,剩余大部分时间来讲解现代文,没有给古诗词以足够的重视。另外,又因为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对古诗词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并未深层解析古诗词中的含义,只是简单介绍作者及诗词的背景,增加学生理解上的疑惑,让古诗词的教学变得不完整。

(三)教师没有深层次理解古词

古诗词是文化的载体,从不同角度理解都可以得出多种内涵,有美好的意境,而很多教师虽然会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但只是字面意思,机械式的分析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直接的感受是学习枯燥,很难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让学生的审美处于较低的水平。

上述的不足,会掩盖古诗词内容中包含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承载。

二、完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观念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并以古诗词为载体,代代传承,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学会知识,还可以通过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知道历史的演变,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为此,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发现其包含的文化性,深度了解古诗词所讲的内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实现文化的传承。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不可以只局限于自己现有的教学水平,而是要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参考成功的教学案例,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让自己充分理解古诗词表达的内容,营造意境,引导学生在意境中学习知识,让其用发散性的思维从不同方面理解古诗词,形成自己的理解,帮助记忆。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古诗词中包含的文化,传递给学生。

(三)注重讲解古诗词的内涵与意境

古诗词会用寥寥数句话,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内容精练、语言优美,把读者带入古诗词所创造的情感意境中,而读者进入意境后,会在脑中形成古诗词描绘的画面。对此,教师要注重古诗词意境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另外,因为古诗词对人物及事物的描写词汇非常精练,按照字面的分析虽然可以理解古诗,但只停留于表面,所以,教师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学生一起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而通过字、句的分析,学生可以用抽象的思维想象描绘的场景,结合当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感受文化具有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让古诗词与文化背景相结合。

(四)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依然用传统的方法教学,会让课堂学习氛围僵化,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果,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另外,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古诗词内容的讲解外,还要适当向外延展,介绍作者的生平与当时的朝代,找到与某首诗或词内容相近的古诗词,做课外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文化理解古诗词,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以死记硬背居多,因此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忽略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没有深层次理解古诗词。其对策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注重讲解古诗词的内涵与意境,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古诗词,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中语文古诗解析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启智 怡情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众多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他们的诗歌佳作至今仍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翻开新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占了很大的篇幅,所以,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古诗词以其精湛的语言、独特的结构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了审美享受,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古诗词教学上应该得到更高度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达到“启智”与“怡情”的高度统一。

一、朗读背诵,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感受诗歌音乐般韵律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古诗词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练,琅琅上口,朗读和背诵古诗词能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多读、多背历来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于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地朗读、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等,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则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之美,诗意之美。除了熟读、背诵的常规模式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吟、诵方式来丰富课堂,吸引学生。

通过对古诗词“读”、“诵”、“吟”、“唱”融入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音乐般魅力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解词释句,让学生在提高语言分析能力的同时感受语言艺术魅力

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有别于现代汉语语言,词义和语意更有时代差异,理解古诗词,对于语言分析水平尚处于低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古诗词教学,必须是建立在对字、词、句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这是提高学生语言分析能力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艺术魅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吃透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对词语进行准确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分析每个词语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现代汉语连缀成句,这个环节不是词语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深刻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基础上的复杂逻辑思维活动。同时 引导学生分析句与句的关系,将句子连接起来口述一段前后语意贯通、上下语调和谐、服从于一个中心的译文。指导学生在初步感知全诗的基础上,针对古诗的特点,把一句句诗分解成一个一个独立的词或词组,这是小学生学习古诗的起步环节,学生得心应手地解体句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意会诗意,开动脑筋的积极思维过程。以王安石的《梅花》一诗为例,学生把诗拆解开来,需要教师帮助解释的只有“临寒、遥知、为、暗香”几个词,把这些词语分别解释并串联起来就显而易见整首诗的意思了。在教学的时候要对这类词语作重点解释并联系上下文讲解,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这些词的妙处,感受中国语言的特殊艺术魅力。

三、还原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感受美好意境

诗是诗人思想感情升华的结晶,诗人只能够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式的语言,反映出生活的本质,抒发自己感情,这一点在中国古代诗词上体现得尤其突出,因此,古诗词里的那些画外之图、言外之意、意外之情,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去填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领略诗歌的意境,得到美的感受。

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还原古诗的情境。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去想象、丰富相关情节等等。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描绘了一幅“江雪垂钓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雪中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宁静超脱的心境。教学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

四、升华思想,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析能力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

每首古诗词,都记载着作者的心路历程,承载着一段历史的积淀,表达着一种思想情感。所以老师教学时不能只简单的停留在让学生认读了生字,理解了诗词意,而是要在引领学生感受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去升华诗歌的思想,让这古典文学精华,渗融于他们的血液,芬芳他们的生命,陶冶他们的情操,这样才能使古诗词教学达到了一定的层次。

小学生知识积累较浅,阅历层次较低,只有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才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古诗词的意义。老师可通过让学生熟悉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和写作意图等知识来引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体会到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学生联系历史背景, 体会诗词情感,升华诗词思想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如同是咏梅词,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虽然描写对象相同,但境界却大不一样。在毛词中,借梅作喻,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陆游虽表现了遇挫而不屈的品质,但那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遭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出的是伤感,表现出的是脆弱。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两种迥然不同的思想情感,老师就要通过让学生了 解两个作者所处的不同时代,所站的不同立场,代表的不同阶层等知识来分析诗词不同的内涵,理解这样的差异。

从带动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到帮助学生解词释句了解诗词大意,再到引领学生发挥想象还原情境,最后指导学生分析诗词涵义,升华思想,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和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就能使学生对古诗词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就能让学生在掌握思考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陶冶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戴启铃.入境明理 悟神――借助“想象”教学古诗. 江西教育,1997年第11期

[2]曹云芳.吟诵入境、迁移表象、激活 联想――古诗文审美教学三题.河南教育,1995年第1期

第3篇:高中语文古诗解析范文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古诗词鉴赏题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近年来,古诗词鉴赏题在题型、题量与分值方面都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命题趋向。通过分析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特点,可以为古诗词教学带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201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命题特点;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121—03

一、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整体概况

2013年,全国共有17套语文高考试卷,要研究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特点,就需要对这17套试卷的试题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从作品作者、主题、题型、题量和分值等方面对2013年全国古诗词鉴赏试题做一个整体性的回顾。

2013年的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选篇依旧以唐宋诗词为主,共15首,占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选篇总数的83%;另外,还有两首清代诗词和一首金诗,所占比例很小。作家大多是不同朝代较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或词家。在题型方面,以主观问答为主,北京卷、浙江卷与湖南卷出现了客观题;浙江卷与湖南卷各有一道填空题;北京卷中有一道选择题。在分值上,多为7~8分,江苏卷为10分,而新课标卷与辽宁卷达到了11分;福建卷分值低于其他省份,只有6分。各省市古诗词鉴赏题题量也多在2~3题。从整体上来看,古诗词鉴赏题在题型、分值、题量方面与往年相比都比较稳定。

从考点分布上来看,很多省市注重对诗词情感进行整体性的考查。如新课标卷1和卷2、江苏卷、安徽卷、江西卷、福建卷、湖北卷、湖南卷、四川卷共9套试卷,都要求学生分析诗人的情感或心境,其中江苏卷有两道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把握。除此之外,表现技巧与字句理解同样是古诗词鉴赏题的重要考点,有7个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题目包含了对古诗词表现手法和技巧的考查,而字句分析题在3个省市的试卷中出现。

二、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命题特点

2013年17套高考语文试卷的古诗词鉴赏题都有各自的出题方式和特点,呈现出不同的命题面貌,然而,不同之中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题型设置固定化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题在题型的设置与安排上与往年基本相同,多以主观问答题为主,17套考卷中有14套全部是主观问答题,只有浙江卷、湖南卷和北京卷中出现了客观题。问答题的特点是答案具有灵活性,侧重考查学生在理解与领会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浙江卷和湖南卷的客观题部分要求学生补充填空,把古诗词补充完整,看似是简单的背诵识记,实际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诗词的内容,回顾已学知识,综合把握。

(二)考查内容确定化

1./

关键词

古诗词注重“炼字”,很多诗人写诗会推敲字眼,仔细揣摩,分析一字一句的意味与情趣。例如,贾岛作“僧敲月下门”一句,对于用“敲”好还是用“推”好,可是经过了一番思量和琢磨的。有些字词的使用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够增添诗句的形象性,加强诗词的感染力。因此,分析关键字词的用法成为古诗词鉴赏的重要考查内容。2013年的17套高考语文卷中,有3套试卷的古诗词鉴赏题要求考生分析某个字或词在古诗词中的作用,或是其运用的妙处。而历年高考题也有不少问题涉及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如2009年山东卷、四川卷,2008年天津卷、全国卷1、全国卷2、安徽卷,2007年全国卷2、广东卷、天津卷,2006年江西卷,等等,反映出出题者对古诗词关键字词的重视程度。

2. 注重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体悟

古诗词抒情性很强,“诗者,根情”。古诗词看似咏物述事,实则咏情。诗歌情感或豪迈奔放、汪洋恣肆,或婉约细腻、隽永绵长。鉴赏诗歌要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回味。由2013年高考语文考题来看,新课标卷1和卷2、北京卷、江苏卷、安徽卷、江西卷、福建卷、湖北卷、湖南卷、四川卷都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解读诗人的情感或人生理想。古诗词鉴赏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体会,并能合理言说。

3.强调学生分析古诗词表现手法的能力

在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中常常看到“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这样的字眼。即使题目中没有出现这些字眼,很多考题的答题思路还是会向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靠拢。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新课标卷2、天津卷、辽宁卷、山东卷、安徽卷、浙江卷、湖北卷、重庆卷和四川卷都考到了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或是指明让学生分析某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如四川卷第二题“‘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上的运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浙江卷第二题“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天津卷“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或是从诗词整体着手,要求学生逐条分析和阐述,如新课标卷2中的“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山东卷中的“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重庆卷中的“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类型的题目已经成为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必考题目。

三、由古诗词鉴赏题看古诗词教学

(一)正确理解和分析“诗眼”与关键字词

孟浩然的著名诗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用“淡”和“滴”两个动词把微云、河汉、疏雨、梧桐这几个平常之物巧妙地串联起来,组成了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写出了红杏蓬勃绽放、春意盎然的景象,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这几句诗中,“淡”、“滴”和“闹”都属于“诗眼”。准确、传神的“诗眼”有助于增强诗歌描写对象的形象性,增添诗歌情趣。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写出了春天的脚步渐渐临近,江南两岸生机复苏、生气勃勃的景象。春意的降临是有层次、渐进性的,“绿”字将这种变化和情态生动地体现出来。

能否准确定位和理解诗眼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重要考查内容,旨在评判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与体察敏感度。如2006年江西卷要求学生找出所给古诗中的诗眼。很多试题也会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诗句中某一关键字词的能力。如2013年天津卷、福建卷和湖南卷分别要求学生能够合理地阐释“嫩”、“绿”、“净”3个字的含义。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感知古诗词关键字词的能力呢?首先,要让学生多读诗、多朗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语言敏感度也会相应提升。古诗词本身富有音乐性与节奏性,通过抑扬顿挫的吟诵或朗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会逐渐加深。

另外,理解和分析关键字词要从整句诗、整首诗入手,而不是单单对这个字或词进行肤浅的解释与说明。刘勰《文心雕龙》有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这段话指明了字、词、句与文章全篇的关系,即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字、词、句运用得恰当、传神,文章就会显得文采斐然,浑然一体。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解读

关键词 的时候,要从全诗入手,着眼全局,而不能只在一字一句上做文章。

(二)知人论世,掌握诗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风格特点

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诗作的风格特点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即使是同一诗人,生存境遇的改变与社会的变迁也会对其诗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如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中关于杜甫的《岁暮》一诗所设置的考题,要求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细品读,还要了解诗人的主观志向与生活境遇,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的有关杜甫诗歌的特点,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讲解一些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写作特点相关的知识。一些处于动荡时代、思想深入反映现实的诗人,或者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写作风格出现巨大转变的诗人,都可以作为教师重点分析的对象。了解诗人的生平境遇,对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感受诗人的心理,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把握古诗词情与景的关系

王国维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是诗歌鉴赏的两大要素,景中见情,情不离景。诗人因物触情,移情于景,总会触动诗思,引发诗兴。

景与情的关系是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考考点。有些考题要求考生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如2009年福建卷《江行》(严羽)第二题:“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还有些考题单独考查诗中的景或情,但这种类型的考题相对较少。如2009年湖北卷中关于《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的两个问题均是对诗中写景的考查,只不过角度不同。

要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情景关系的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金开诚在《漫谈“想诗”》一文中将联想分为预期的联想与非预期的联想。所谓预期的联想,是指“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已经期望欣赏者产生这种联想,为此而在诗中作了巧妙的限制与诱导,使读者在欣赏时能循着作者的意图进行联想,这种预期的联想虽然‘意在言外’,却是作者所要表现的诗词内容的有机组成”。“非预期的联想并非作者在创作中有意表现的内容,只是因为欣赏者另有其特定的思想感情或生活经历,因此在欣赏中产生他所特有的联想”。一些古诗词鉴赏题,尤其是一些包含双关义、象征义的古诗词,需要学生调动自身的预期联想。除预期联想外,非预期联想也必不可少。学生亲身经历和感悟的事情,印象会更深。诗词教学要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感情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送别诗词,教师可以唤起学生送别的生活经历,加深情感体验;也可以通过绘画、音乐和表演等诸多学习形式引发学生的非预期联想。

(四)合理开展主题式组诗教学

张志公先生有这样通俗的说法:“在教学中,不能教给学生三篇课文,学生就会这三篇课文;而是教给学生三篇课文,学生就能学会三百篇。”学习要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技巧性。以古诗词学习为例,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数量是有限的,教师应根据诗词的特点,有效拓展,积极延伸,让教材中的古诗词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引子,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更壮丽的诗词天地。

201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与山东卷的古诗词鉴赏题中都涉及到了“凤凰(鸳鸾)”意象的分析。虽然两首诗的作者不同,但凤凰这一意象的特定内涵是基本确定的,凤凰自古就被视为祥瑞,是仁爱善良、品行高洁的象征。由此可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某一意象为中心,进行主题式的组诗教学,以一带多,促进学生对古诗词某一特定意象的深入理解与领会。同是2010年高考语文卷,江苏卷与天津卷选择的都是别离主题的诗词,天津卷更是将两首古诗放在一起考查。江苏省的古诗词鉴赏题选取了王昌龄的《送魏二》,第一个问题是:“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如果学生对两首诗词理解不到位的话,这道题答起来就会比较吃力。包括该题的第三问:“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如果学生能由考题联想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用法,这道题答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主题式组诗教学也是如此。主题式组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诗歌间的联想与比较,发现彼此间的共通之处,互相融通,加深理解与体会。

参考文献]

[1]刘勰著.王志彬译注.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文史知识编辑部.诗文鉴赏方法二十讲[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戴军.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1).

[6]陈晓秋.新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试论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4(10).

[7]牛红梅.新课标下古诗教学漫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6).

第4篇:高中语文古诗解析范文

【摘 要】古诗文是世界文化遗产,其语言优美,充满画意,且意味隽永,经常出现“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言近而旨远”的情形,是诗人反应当时社会政治动态、风俗习惯、自然现象、劳动生活以及个人感受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古诗词的篇目、题材、内容等方面,深刻阐述和分析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的特点和选编现状,提出了“以诗解诗”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苏教版教材;方法研究

古诗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记忆力以及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启蒙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指出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有助于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国外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从小接受古诗文的熏陶,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珍惜自己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形成强烈的爱国理念和荣誉感。

2.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许多教师、家长、学生以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同时,部分学校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把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

3.有助于教材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随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选编的古诗词暴露出的典范意义缺乏、脱离学生生活、缺乏必要的注释以及儿童题材的古诗文数量所占比例小等突出问题,同时,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思想观念保守以及老师忽略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致使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低下,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效率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学习。

二、研究角度及创新论点

1.心理学角度分析

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开发古诗文教学资源。

2.艺术角度分析

将美学理论与古典诗词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动画呈现等方式,在充分利用教材范本的前提下,通过诵读过程中发现美,全面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欣赏水平,让枯燥无味古典诗词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角度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务必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注重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并研究古诗文教学,是追求教育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要求,也是学生充分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结晶的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在苏教版小学古诗文研究中,对于教学教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理念的研究比较零碎。从教材的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包括古诗、古词、儿歌以及儿童诗。而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中,古诗成为古典诗词学习的全部,在小学语文教材文体选择上,务必考虑到古诗文题材的复杂性,全面满足儿童的生长状态、情感萌动以及心灵世界。

“以诗解诗”是古诗文研究的趋势。所谓“以诗解诗”,就是以相关的诗文为中介,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诗句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艺术形象,深刻领会诗人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句灵性的美妙古诗意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有助于小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得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得到普遍提高。同时,“以诗解诗”的教学形式,既能很好的促进古诗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的实现,又能充分体现教师课程理解能力与资源开发的能力,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理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两句诗句时,即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诗中的“孤帆”、“唯见”等词深刻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意。但对于缺乏情感经历的小学生在理解该句诗句时,且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已学过的送别诗,如在《别董大》中,以物送别;在《赠汪伦》中,以歌送别;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以酒送别,通过这样的“以诗解诗”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以景送别的写作手法,埋藏在学生心底的情感不再仅仅是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友人的祝福以及两人友谊天长地久的祝愿。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在小学古诗文教学方面做出了许多实践与探索,值得一些教学新手学习和借鉴,但是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较为零散。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广大一线教师、专家学者对小学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缺乏系统理论研究的现状,既要从内容、朝代、体例等方面对目前古诗文选编进行改革,又要及时转变应试教育对古诗文考查的形式。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充分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在感受古诗文美感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士宏,崔亚冲.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选编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6)

[2]尧新瑜,张红玉.还给儿童想象的翅膀—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

第5篇:高中语文古诗解析范文

关键词:古诗文 课堂 教学

新修订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它形象生动、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小学生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古诗文教学历来是语文学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验版语文新教材中,古诗文的篇幅更增加到40%左右。可见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何等重要。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每天读一点、背一点古诗文,聚沙成塔,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随着小学生阅历、知识的增长,对所背诵的古诗文的朦胧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久而久之,内容与理解便会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也就水到渠成。那么,如何从兴趣上引导小学生徜徉在古诗文的乐园里,不断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积累与运用能力?我以为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搭建古诗文积累与运用的平台。

一、背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

自查自悟指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通过询问、调查、收集、阅读等手段,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查询古诗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为学习古诗文打下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自查自悟的方式很多,可以在校内查,亦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行理解、领悟的积极性,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激励性活动,如“自主学习报告会”、“自查自悟一得交流会”、“自查自悟方法评比会”、“自查自悟资料展示会”等。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通过上网查、跑书店等方法,通过自查自悟获得了不少知识,朦胧式的理解有时还足以使他们在阐述意见时,能够大胆地“旁征博引”,自如表达。

二、背诵与赏析相结合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为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在欣赏和评析中相互交流,升华认识,我们开展多欣赏、多评析活动:

一是启发学生多诵读。要求孩子诵读、熟背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平均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们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大声诵读,回家后,再由家长领读,一般数遍之后都能背诵了。

二是组织学生多欣赏。我们可以利用课间、活动课组织学生收听诗文诵读及赏析讲座,观看配画,欣赏配乐诗朗诵。学生从讲授者口中,在优美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欣赏法犹如一把金钥匙,让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文的描绘进行再造丰富内心视象,感受到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朦胧理解。

三是引导学生多评析。我们定期开设诗文评析课,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古诗文自由进行评价,提高他们对内心体验的倾吐能力,增强朦胧理解。

三、背诵与运用相结合

古诗文的理解、积累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学生学过的古诗文即使会背了,但不能自觉地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只能算是一种“消极语汇”,要将“消极语汇”尽快向“积极语汇”转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们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古诗文运用实践活动。

首先在课堂上运用。第一步,精心设计填空练习,让学生直接运用学过的部分诗句;第二步设计一些语境,让学生对所学诗句的个别字词进行合理的改动,更加贴切地运用到语言环境中;第三步可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运用古诗词的训练。如学完了白居易的《忆江南》可指导学生用填词的方式赞自己家乡的名胜风光。

其次在生活中运用。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见景吟诗,见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等等。这方面,我们主要采取激励法和引导法,如经常会问学生:“今天你用了哪些诗句在什么情形下用的?”并定期召开生活用诗汇报会,对用得多的家长反映,孩子会在不经意间溜出句古诗,而且用得都很得体。例如主题班会上,学生们会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诗句来表明自己积极向上、只争朝夕的决心。古诗文在悄然无声中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那些背诵过的诗文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全心全意对生活的认识。

再次在习作中运用。习作中运用古诗文的形式也很多,可以以写景中用,在叙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和议论时用;可以是对诗句的引用,也可以是对写作技巧的运用等。同是博学可以引导学生据诗作文即以诗文的意境为基础,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古诗文扩补情境、扩补感受、续编故事等。在习作中运用古诗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在班队活动运用。将古诗文与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将“死”知识变成生动、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由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如:古诗文走进“启明星”科技活动、古诗文走进“文艺百花园”艺术活动、古诗文走进“手拉手”活动、古诗文走进“雏鹰争章达标”活动……从而做到了文以载道,学以致用。

第6篇:高中语文古诗解析范文

课程改革强调初中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为基本任务,如何提高学生审美情感成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语文古诗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难以提高。文章分析情感启发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利用情感启发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教学 情感启发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除了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审美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传统教育方法对教学计划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不利。因此,如何利用情感启发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是当下语文教学需思考的问题。

1.情感启发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提高语文古诗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运用情感启发,可以快速有效的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作者情感,是古诗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需不断交流总结,进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如诗词《西江月》教学,在熟读诗词的基础上,教师对诗词情境进行描绘,使学生感受到明月清风,疏星稀雨,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样一幅祥和之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通过情感启发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1]。利用情感启发教学,可以避免古诗词死记硬背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目标,加强学生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运用情感启发积极引导学生领悟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情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情感启发式教学不仅包括古诗景物的描绘鉴赏,也是对作者创作心境的剖析,融于景、赋予情,进而理解作者所之景的意图和内涵。如古诗《钱塘湖春行》教学,映入眼帘的是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但这种单纯的理解无法领悟景致的内涵和作者创作心境。利用情感启发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将自己的鉴赏心境与作者创作心境相结合,产生情感共鸣,领悟作者创作时的闲情雅致,领略西湖美景。

2.如何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使用情感启发教学

2.1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审美情境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通过诱导联想、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把古诗所描绘的场景转化为鲜活画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融入诗词描绘场景,体会诗词内在情感。如古诗《江南春》教学,教师在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会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形成一幅千里江南、莺歌燕舞、绿叶红花、生机昂然的图画。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播放关于江南水乡美丽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江南美景,领会作者创作心境。

2.2反复诵读古诗,升华审美情感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逐渐品味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很多古诗是借景抒情之作,作者通过某一景物描写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情感或看法。鉴赏古诗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自身经历、创作背景,领悟其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使学生把握古诗的审美情感。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古词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反复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古诗情感,掌握古诗的审美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2.3仔细推敲字句,提高审美意识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关键是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推敲。诗词的本质是通过文字和语言推敲,引起情感共鸣,领悟诗词内涵。学生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关键字词或诗句含义,很容易出现曲解诗词内涵的现象。如古诗《玉楼春. 春景》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此句中的“闹”,把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描绘的淋漓尽致,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眼前景致的喜爱和向往。古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在此句中不仅是一个名词,给人春天将至的感觉,满目绿色、春气逼人,春风吹过江南就变绿了,生动而形象。若把 “绿”换成其他的字,如“到”“过”“满”,表达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由此看来,字句推敲对古诗鉴赏意义重大。

【结 语】

情感启发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启发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审美能力培养也大有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情感启发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语文古诗解析范文

古诗词是中国古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些浓缩的词句蕴含着作者内心的无限情感,它们是古人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让学生欣赏到古人的佳作,也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文化,提升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作为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从而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本文主要探究的就是教师应该怎样在课堂上进行古诗词教学,让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鉴赏 有效

古诗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语言文化,通过对古诗词进行赏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了解到古人是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的,了解到古人的内心情感是怎样的。古诗词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状况,它有着现代语言所没有的特点,我们现在所说的语言是一种简单直白的语言,这种语言能够让听者快速地明白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迅速地做出回复。但是古诗词不同,古诗词是简短的、浓缩的,相比现代的表达方式,古诗词用了更好的文字表达情感,这就使得它本身生动形象简洁。另外,古人非常讲究押韵,因为他们觉得韵律和谐也是一种美,完美的押韵可以让诗词的表达意境更加深远,更富有内涵。

古诗词与现代语言表达方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两者风格的差异让学生很难正确地赏析古诗词,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轻易地出现错误,因此为了让学生更轻松高效地学习,我们教师要注重古诗词的教学,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正确地教学引导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以下就是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提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感兴趣了,他们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地学习,在接受教师教学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吸收有关古诗词的知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古诗词教学就是简单地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词句,然后给他们讲解一些语文知识。这种简单的教学并没有陶冶学生的情操,换句话说就是教学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记忆了一些鉴赏术语,但是却并没有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情感分析,这就导致学生经常在做古诗词鉴赏练习的时候犯错误,他们照猫画虎,一点也不结合具体的诗词来分析,只是胡乱地套用术语。这种教学手段是非常错误的,我们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诗词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能够真正的融入情感来赏析诗词,不再机械地套用。比如在学习《夜雨寄北》的时候,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就在课前搜集了与诗词中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像川陕交界的大巴山深处的风景图片等,然后在带领学生赏析这篇文章的时候,将这些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图片感受诗中蕴含的悲凉情感。这种结合图片真实感受诗词情感的鉴赏方式很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诗词学习更感兴趣,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构筑诗词描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

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筑诗词描述的画面是很好地诗词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够更真实的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泊秦淮》的时候,我首先带着学生熟悉整首诗词,将诗词分解成句,了解每一句的字面意思。“烟笼寒水月笼沙”就是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是深夜将船停泊在秦淮靠近酒家的地方,“商女不知亡国恨”意思就是卖唱的歌女一点都不了解什么叫做亡国之恨,“隔江犹唱花”就是隔着歌女隔着江水还在唱着《玉树花》这首歌,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诗句串连起来,想象整首诗描绘的那种画面。许多学生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于是我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想象一下,你们就是作者,现在你们就处在一个被月色和轻烟笼罩的环境之中,好不容易你的船终于要靠岸了,但是你却发现在这离酒家近的地方还有人在唱着寻欢的歌,那么此时你的内心情感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起了作者所处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对当局者腐败的痛恨。

三、多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提高诗词鉴赏的熟练度

练习的次数多少决定了学生诗词赏析的熟练程度,练习的次数越多,学生的熟练程度就会越高,熟练度越高,学生的赏析速度就会越快,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我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诗词鉴赏自主练习,因为我觉得只有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划出了大部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鉴赏诗词,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学习《江南逢李龟年》的时候,我在带领学生鉴赏完杜甫的这篇文章之后,又给学生布置了几首和这首诗相似的杜甫的作品,让学生利用自己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主鉴赏这几首诗,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是一种有效地传承中国文化的教学措施,它让学生了解了古代文化,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诗词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引导学生构筑诗词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来提高学生诗词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语文古诗解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分析

一首经典诗歌能够提升现代人的见识与素养、净化人的心灵与思想。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大学语文教师在设计、组织古诗词教学活动过程中,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一系列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的选用与积累经常被忽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从传统的主导者逐渐转变成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而要想引导学生开展更高效、有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就必须要注重学习方法、策略的传授,全面挖掘、发挥学生各方面学习潜能。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困难分析

(一)现代因素分析。首先,院校及教师的忽视。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很多教师将授课重点放在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上,经常会忽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再加上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实践技能的掌握应用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古诗词教学增加了难度。其次,现代文学的冲击。不断涌现的文学种类,以及灵活多样的文字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相较于年代久远且理解难度较大的古诗词来讲,学生更喜欢学习网络文学、虚幻小说等一系列新颖、多样化的文学内容,进而导致古诗词教学效果、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二)古代因素分析。首先,语言太过简练。古诗词篇幅看似简短,其实往往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既有表象,也拥有丰富内涵,所以若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学底蕴是无法对其中存在的妙处有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的。其次,年代太过久远。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诗经》和元曲,与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距离,要想透彻理解古人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其实难度较大。再加上,对当时的情境、事件与人物了解片面,这更增加了学习难度。最后,背景较为模糊。虽然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来学习和获取古诗词的背景资料,但也有一些资料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全面获取,再加上很多古诗词若脱离了创作背景,是很难带领学生做深入分析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大学语文教师设计、组织各项古诗词教学活动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大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认真学习知识的重要动力,大学生也不例外,其只有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才有助于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激发,才能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实现与诗人思想情感的恰当契合。对于古诗词来讲,吸引人的并非只是朗朗上口、形式整齐的外在特点,作家作品本身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拥有的独特魅力也能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着手点。为此,其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联想活动,以及诗人词人资料汇编等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这种充满趣味性且具有较高操作性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探究活动中,也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授课效果。

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首先,要多听多读,加强范文熏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典范作品的听读来实现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选择一些经典范文,让学生进行反复听读,不仅要达到清楚、准确与完整的倾听,还要从语音、节奏,以及重音与停顿等方面来加强感受,并通过多次琢磨与练习不断提升学生语言的流畅、正规度,促进其语言感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听读、听说与听写等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听的方式,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听读,可以通过电教手段来引导学生对名家名篇进行听读,让其在此过程中接受双重美的熏陶。作为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产生直觉同化,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所在。对此,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直觉思维的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感、审美能力。其次,注重阅读积累。阅读不仅是促进手、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重要路径,也是对语言产生直觉体悟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做好精读的前提下,还要提升学生到阅读速度,以此来训练、提升其直接思维。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诗词篇章,能够为学生知识积累、增强语言提供有力支持。听、说作为口语交际的重要表现形式,前者的谚语活动并非是对相关信息的机械、被动与简单重复,而是一个主动思考,对相关语言材料重组,对相关信息知识创造性理解与接受的过程,所以说接受信息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听,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时刻端正态度,通过反复倾听来获得积极感知;听为吸收,那么说便是表达,是对听的一种检验。对此,教师应尽可能多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听到、感受到的相关内容、意义恰当表达出来,以此来对其感知做进一步锻炼。经过相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诵读中,学生在接收到节奏、语调和语流的反复刺激后,往往会在精神层面留下相应的“声音映像”,而这种映像在受到某些外界刺激后,记忆中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溢出。比如在带领学生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程中,不仅要带领学生对作者生动准确的遣词造句做出细细推敲与体会,还要结合诗人遭遇、感受的句段对诗人当时所处背景、情境展开全面想象,以此来促进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学生获得相应感知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现有知识展开联想,通过一系列练笔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巩固阅读成果,积累更丰富的语感。最后,通过恰当语境的创设来深化语感。一首优秀的古诗词呈现的并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言外之意,教师应带领学生积累这种深切、敏锐的语感。良好语感能力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理性思维的支持,离不开学生良好悟性的恰当参与,所以,为了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分析、琢磨古诗词,能够对语言产生更准确的领悟,应重视语感情境的科学创设。对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熟读中,对诗歌内容产生整体感知,然后再带领其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推敲,真正发自内心地去体验感悟,以此来对作者的独特思路、情感有更全面的理解与把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古诗词进行探究、领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四、分析古诗词的含义

首先,对表面含义的分析。对于一系列艺术作品来讲,思想的表达、心声的流露、情感的宣泄需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予支持,尤其是对古诗词来讲,其本身就是由丰富多样的形象构成的,对此,为了让学生对诗歌的形象有更具体的感受、深层次的理解,可以采用描摹法来对诗词表面含义进行分析,将诗歌形象再现出来,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想象力,在头脑中形成与作者创作时情景极为相似的画面,然后再运用生动且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词中的各种形象,以此来更准确把握全诗意境。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可根据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不同理解来大胆加工,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绘,这样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环节与成果,也有助于学生相关潜能的挖掘与发挥。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解释,对诗歌中的句子、段落做出艺术性改造,而并非是对原文进行机械翻译。其次,增强诗情品味。诗句的品味主要指品味诗的中心句、关键句,关键句也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落脚点,对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并通过老瓶装新酒的方式来为这些名句注入新的生机。比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王之涣在《登鹳雀楼》结尾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教师应带领学生对这类佳句给予仔细推敲、细细品味,以此来产生全新的理解。再次,品味技巧。技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诗歌审美艺术特征,大多数优秀诗篇拥有恰当、独特的技巧安排,以此来呈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比如对比、倒装与映衬等手法在古诗词中有广泛应用,且恰当地发挥着传情达意、锦上添花等作用。再如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一生追求自由、无视权贵,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流芳千古、历久弥新的诗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对比喻、夸张等手法的灵活运用,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呈现出独特的构思,进而创作出更高的意境。最后,对于意境的品味。一首优秀的古诗歌,在对悲欢离合的感叹、对风花雪月的歌咏时会给人传递一种情怀、品格等,而这些在诗歌意境中的所有体现,在不同情境中,产生的品格、情怀也是不同的,当然也会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意境。学生要想对古诗词的品格、情怀做出准确且全面的把握,就必须要对诗歌的意境做出深入品味。

五、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大学的古诗词教学,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生对诗歌思想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与诗词思想、情感实现共通共鸣,并在深刻感悟中,接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自由运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学以致用:一是在生活中。只要有心就能够发现,其实古诗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杏花村”酒、《几度夕阳红》电视剧、《涛声依旧》歌曲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古诗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二是在写作中,若可以实现古诗词的恰当引用,不仅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能够大幅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与文学素养。三是创造性运用。对于任何事物来讲,其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古诗词学习运用也是如此,对此在生活中、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形诗句、引用主题来对古诗词进行间接引用,来获得意想不到的引用效果。

六、结论

广大语文教师在教育革新发展中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古诗词教学研究,对增强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与效果、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尊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尝试更新颖科学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古诗词教学与现代经济生活的恰当整合,让学生真正受到古诗词的积极影响,并对其进行创造性集成,通过对古诗词教学不断创新改革,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严澜 单位:无锡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何蕊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中古诗词教学微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2(3).

[2]吴蔚.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3]刘然.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4]施茂枝.疏言显象悟意化言——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路[J].语文建设,2006(1).

[5]梁红.谈古典风流行歌曲对高校古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5).

[6]饶泽荣.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中国古诗词歌曲教学探究[J].音乐探索,2011(1).

[7]朱曙辉,霍美丽.学而时习之——关于高校中文专业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

[8]高欣.古诗词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5(4).

第9篇:高中语文古诗解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18

从最早的诗歌《弹歌》到现在,我国古典诗歌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被代代传唱。古典诗歌鉴赏能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认知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人生道理、陶冶文化情操。因此,古典诗歌鉴赏作为高考中语文考试的“常青树”,一直屹立不倒,而且出题模式越来越成熟、问题设置越来越灵活多变、难题也不断向深度挖掘。因此,无论是从自身审美培养还是应对高考,探析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带领学生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是如何含蓄表达自己感情的,但学生对此认知度却不高。因此,身为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笔者想简单谈一下目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情况

我国儿童的启蒙教育多是从简单的古典诗歌开始,小学、初中到高中,无论那版语文教材都少不了古典诗歌的身影,可以说古典诗歌在我国语文教学中是一棵永不倒地的常青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但是,当古典诗歌化转化为考卷上的考题时,却难住了大多数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考查,高中生普遍得分不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儿童从牙牙学语到高中这个阶段,对古典诗歌,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通俗易懂的小说比古典诗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于是很多学生阅读古典诗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非真正喜欢。

古典诗歌的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古典诗歌阅读量少,大部分学生仅限于对课本和部分耳熟能详的古典诗歌的阅读和背诵,自学能力也较弱。另外,古典诗歌鉴赏需要相对的历史背景、诗人人生经历做支柱,不少学生对我国古代史发展情况、诗人经历了解不多,生活背景不足以支撑其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二、教教学情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古典诗歌感情表达含蓄,讲究阅读的感官欣赏,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古典诗歌时,教学理念陈旧,统一化欣赏标准,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欣赏的空间,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一棒子打死,只认可书本注解的标准答案。这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不高、欣赏底蕴不足,只会根据参考教案理解诗歌,生搬参考书上已标注的欣赏,无法感悟诗歌美感,更无法主导课堂,不利于引导学生去追求古典美。使原本由教师主导,学生讨论的互动式古典诗歌课堂变成了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失去了阅读和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充满古典美的教学课堂变得沉闷无趣,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同时,受高考功利性影响,部分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抛弃了对古典诗歌欣赏式教学方法,选择了教授学生模式化理解、公式化判断、标准化回答的教学方法。

三、高考分析情况

古典诗歌随着高考改革大潮,在高考试卷中表现形式日渐缜密、成熟灵活、涉及知识面越来越广、考察学生自主欣赏能力越来越高。在形式上,从最早的选择题到现在的主观题,要求学生理解、判断和再组织语言的能力越来越高;在分数设置上,分值比重越来越高,依照现在“新课程”要求的趋势判断,以后只会增加不会减弱对古典诗歌的考查;在命题体裁上,选择的多是短小精悍、语言精炼的绝句、律诗、词,语句短小,不易理解;在命题方向上,多选择的非大众化的诗歌,考查学生历史了解情况、诗人表达方式、人生经历对诗歌影响度,横向和纵向挖掘度加深。因此,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书本教学、束缚于课堂,应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知识背景,熏陶学生感悟力,提高其文学审美力。

四、社会影响情况

白话文经过二百多年的推广,作为现代交际沟通的工具,影响已深入骨髓,高中生对古典语言接触少,对古人含蓄化表达感情的方式不理解。因此,很多高中生对欣赏古典诗歌存在一定语言和感情理解上的障碍。另外,现代社会受浅俗文化影响,电视、电影、动漫、游戏对高中生的影响程度较大,以古典诗歌为代表的雅文化,被日渐冷落。同时,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受社会浮躁风气影响,多喜欢阅读浅显易懂的修仙、武侠、玄幻类的“快餐式文化”,极少有学生静下心,欣赏古典诗歌。家庭引导方面,不少家长只关注自己孩子的成绩高低,忽视对其文学素养培养,在学习投资方面,多投入在应对考试的参考书和补习班等方面,不愿也不想投入在见效慢的古典书籍上。

五、学校引导情况

受社会功利性思想影响,学校在课外实践活动组织方面,多重视对易出成绩的理化生类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硬件投入方面,对机器人模型、歌舞、社会型模式实验类投入较多;学校图书馆购买书籍也多选择学生喜欢阅读的小说、散文或接近考试的英文书籍,对古典诗歌书籍投入较少;在软件投入方面,一般学校对机器人、歌舞等设有专有课外实践场地,很少设有古典诗歌活动场地。古典诗歌鉴赏讲究铿锵有力的诵读、体会诗歌声韵美等,对软硬件要求并不比其他实践活动低。朗读需要安静的环境、音乐的搭配需要多媒体支持,诗歌鉴赏还需要系统的背景支持,需要学校组织人文类学科教师给古典诗歌爱好者进行系统知识培训。但现实是,活动场地不够、资料短缺、举办活动少、学校组织不完善、教师引导不足,导致古典诗歌校园文化不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