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范文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精选(九篇)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

第1篇:建设项目管理内涵范文

[关键词]铁路;涵洞施工;要点浅析

中图分类号:U4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93-01

前言

为了顺应世界建设和建筑事业不断发展的潮流,我国加强了对铁道事业的建设。因为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我国起步都比较晚,使得在国家经济发展上显得比较被动,所以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h和国家看到了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并且我国的铁路事业相对比较有优势,以至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对铁路工程的施工建设。铁路工程建设工程中最让工程师费脑筋的就是在通过山体是的涵洞施工工程。涵洞施工同于其他的铁路道路施工工作,它是在山体内部进行施工的,因此施工难度和施工要求是其他铁路工作不能够与之相比的。因此就要求铁路施工人员加强对涵洞施工的建设要求,通过施工人员对涵洞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会里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坚持不懈的找出最优解决方案,保证铁路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1.铁路涵洞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建筑材料不合格

铁路施工项目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施工建筑材料的采集,看似是最为简单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铁路施工材料挑选过程中,物流采购人员必须多方面的考虑,综合分析所采集材料的塑形和耐性等特性,并通过长期采购的经验,对材料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判断,最终选择出最良好的、最适合施工建设的建筑材料,让铁路涵洞施工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接下来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涵洞施工材料采购来说,铁路施工工程团队没有专门的涵洞施工材料的部门和人员,所以代表涵洞施工项目采购的是其他施工团队的采购人员一起采购,采购回来的施工材料在正常情况下是满足施工要求的,但是在某些方面涵洞施工中的材料不同于其他施工项目,他需要更强的材料要求,所以就会存在采购回来的施工材料不合格的现象,不能使铁路涵洞施工项目的合格完成。

1.2 铁路涵洞施工工艺和技术欠缺

如果说铁路施工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是铁路施工项目的基础,那铁路涵洞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就是铁路涵洞施工工作项目的关键工作。我国的铁路施工项目的硬件设施相对比较强势,但是在进行施工工艺上与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施工工艺和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弥补的,他要求铁路施工工程项目施工团队又非常高的施工要求和施工技术。在进行实际的铁路涵洞施工工程项目的时候,涵洞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对现代施工技术的了解和认识,许多地方的铁路涵洞施工技术人依旧按部就班、不思进取,导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使得在铁路涵洞施工工作的实际进行中不能够保持顺应时代潮流的效果,存在的许多老化、固化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铁路涵洞施工工艺和技术的欠缺是现代铁路施工工作的重点需要改进的问题。

1.3 铁路涵洞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实际的铁路涵洞施工项目中,除了要重视施工建筑材料的选择采购和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加强,还要注重铁路涵洞施工工作管理人员加强对整个施工项目的分工和协调。但是在面对复杂的铁路涵洞施工项目时,铁路涵洞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掌握非常专业的施工管理经验,并且有一个非常完备的铁路涵洞施工管理体系,保证涵洞施工工作人员能够在一个非常完善的管理体系下面顺利的进行工作。但是,在一些中小型铁路涵洞施工团队中由于管理人员对管理体系不够重视就导致了铁路涵洞施工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甚至有的施工团队没有施工管理体系。没有一定的铁路涵洞施工管理系统的综合管理就导致施工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能够约束在进行施工工作的条文规定,减少了铁路涵洞施工项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解决铁路涵洞施工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1 采购最合适的施工建筑材料

面对铁路涵洞施工项目采购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铁路施工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涵洞施工采购人员的要求,应该不断地提升采购人员的采购经验,保证他们在进行施工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中能够从容的应对。由于施工材料是工程项目的固定资产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物流采购人员严以律己,保证不损失施工工程的效益,顺利的进行施工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通过严格的施工采购要求和采购标准保证施工采购人员能够合理的对施工建设材料进行挑选和采购,保证采购的施工建筑材料能够更好的适合铁路涵洞施工建筑的顺利进行。将铁路涵洞施工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顺利的进行不仅能够使得铁路涵洞施工质量的合格性,还能为铁路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2 加强对铁路涵洞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

施工技术人员是铁路涵洞施工项目的主题,是进行涵洞施工的主要工作人员。因此,要想将铁路涵洞施工项目工作进行的更加完美,就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改进。面对现代铁路施工技术人员知识和素质的不足的问题,就要求铁路涵洞施工工作团队加强对新一代铁路涵洞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不断地引进新的施工技术人员,给铁路涵洞施工工作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保证铁路涵洞施工工作能够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合适的施工工艺使铁路施工技术更上一层楼。不仅如此,铁路施工团队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培养,引进外部先进的施工技术人员就必须要求需要开出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就要求进行内部人员的改造和培养。通过引进新的施工技术人员和培养铁路施工团队内部人员的培养和改进两种方法加强铁路涵洞施工技术水平。

2.3 加强对涵洞施工工程的管理控制

任何项目施工工作都离不开一个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对于铁路涵洞施工项目来说也不例外,这就要求铁路涵洞施工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一个合理的施工项目的管理体系来管理和控制涵洞施工工作。在进行铁路涵洞施工工作的时候,对施工管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铁路涵洞施工工作的工作效率,通过这样来缩短整个铁路涵洞施工的工作时间,来尽量的减少涵洞施工的工作费用和管理费用。通过对铁路涵洞施工工程的管理控制,使得施工团队内部的施工工作人员能够合理的进行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建设铁路涵洞施工还事业,保证我国铁路施工项目的有效完成。

3.结语

不管铁路施工工作人员选择出合适的建筑材料,还是加强对人员培训和管理控制,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使得我国的铁路涵洞施工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铁路建设工程的进一步的发展。将铁路涵洞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并且我国通过不断地问题研究和质量控制处理后,对铁路涵洞施工项目的进行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使在铁路涵洞施工中的优势不断地扩大,提高铁路施工建设的效率。

通过这种方法,才能保证我国铁路施工建设稳定的进行,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土程施土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S].

第2篇:建设项目管理内涵范文

【关键词】 高校内涵建设;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一、高校内涵建设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是“085”工程项目涉及面广,囊括内涵建设的所有领域,“085”工程项目的推进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紧密相联,项目实施过程需要涉及学校所属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科团队,它要求学校提高整体综合管理能力,关注“085”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相关管理措施的到位情况,特别是在学校范围内对现有人力、实物资产、经费等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是“085”工程项目以学校“整体”形式滚动投入,可以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便于提高学校内涵建设的整体效果,它要求工程建设涉及的学校内部各部门、单位和有关教学科研团队,强化学校发展的整体意识,打破部门、二级单位之间的界限,进一步优化学校二级实体业绩考核体系,避免以局部利益的得失而影响学校整体利益的事件发生。

三是“085”工程项目实行投入资金与建设项目完成质量挂钩的工作机制,将安排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考核学校承诺的建设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学校所处的国内外地位现状,以及“085”工程建设前后的学校内涵建设水平的进步与提高情况,目的在于检验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发展潜力凸显的提高程度,它要求高度重视和评价好投入资金的实际产出效果,特别要处理好短期产出与长远产出之间的关系。

四是“085”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各级项目的“责任人”制度,对项目完成的资金、进度、质量和绩效加以管理,看各级项目责任人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二、高校内涵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

正是由于高校内涵建设存在的上述特征,从而对高校内审工作也将产生较大影响,要求内审工作更加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内部管理审计

即内部审计要关注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相关管理措施的到位情况,提高部门间的工作合力,消除部门间可能存在的影响或阻碍沟通的障碍,以促进学校全校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即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应主要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备情况,重点看各部门、二级单位现有的工作制度及实施办法,是否存在对“085”工程项目推进产生阻力的现象,关注制度执行效果。

(三)投入产出绩效审计

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是上级主管部门对“085”工程项目进行的评估、检查、验收工作,这主要是看产出效果。实际上,在“085”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既包括“085”工程项目的增量投入,也包括其他有形的存量投入和无形的投入,要做好对投入产出绩效的整体评价,需囊括上述全部投入。为迎接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超前介入,在上级部门检查评估前做好投入产出绩效的核实工作。

(四)经济责任审计

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在人,每一个在岗人员都应切实履行职责,而许多没有做好的事情则是部门、人员之间的职责和权限不清,一些人员的责任履行不到位。在“085”工程项目推进中,应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项目“责任人”制度,将有关主要责任人的职责履行情况列入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进行专门评价。

三、高校内审职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内审工作能够全面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内审人员积极履行内部审计职能,认真发挥内审工作应有的作用。也应看到,目前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在机制体制、工作内容、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环境条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情况或问题。

(一)机制体制有待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审计工作的具体运行机制体制得到全面优化和完善,也存在管理机制不太健全、保证机制尚待进一步优化、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激励机制作用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和问题,影响到审计工作效果;再者,在教育审计整体运行机制上,仍有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审计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警、保障等职能履行不充分,影响到自身工作职责的履行。

(二)工作内容有待拓展

目前,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重点仍放在财务收支审计,或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其他审计工作上,较少涉及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审计工作新领域,信息化审计水平有待提高,高校审计工作领域尚待进一步拓展。

(三)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主要有:一是由于部分高校存在绩效考核目标模糊、绩效考核标准较低、绩效考核缺乏监督等情况,部分审计人员提高个人素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部分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过程中程序不到位,取证不适当、不充分,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三是内部审计机构与校内相关部门、二级单位间的沟通协调尚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在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管理上,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或规范,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更新较慢、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审计服务意识不足等情况,能够直接从事管理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绩效审计的人员更少,加上少数内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特别是审计职业谨慎意识),直接影响到内审职能的发挥,人员思想意识尚待转变,审计职业精神有待强化。

(五)工作环境有待优化

主要包括:一是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地位有待提高,审计资源配置不到位,审计手段欠缺,内部审计成果层次不高,内部审计效果不理想;二是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进行必要的内部审计工作宣传,展示审计工作成果,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形象建设;三是部分高校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进一步服务好学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工作思路

(一)创新内审工作机制体制

为服务好学校“085”工程项目的整体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建议做到:

1.创新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模式,使内审机构工作成果更直接、及时地到达学校领导手中,减少内审机构的协调周期,降低工作难度。

2.加强与校内相关部门、二级单位的沟通协调,促进建立“085”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内部审计有序介入等工作机制。

3.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保证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运行。

(二)拓展内审工作领域

在继续夯实现有审计工作、提高信息化审计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高校内部审计新领域。

1.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将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在“085”工程项目推进中的职责履行情况,列入到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涵。

2.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即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要求,对高校所属各部门、各单位执行教学、科研、财务管理、实物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环节,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重点关注制度之间是否存在冲突,是否会对“085”工程项目推进产生阻力,有效的制度应注意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执行效果如何。

3.投入产出绩效审计,就是在考虑“085”工程项目的增量投入和其他有形存量投入、无形投入的基础上,审查产出效果,进行投入产出绩效分析,为迎接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内部管理审计,即内部审计工作要关注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在“085”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管理措施的到位情况,主要看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现有管理水平,是否有助于推进“085”工程项目的实施,消除部门间影响或阻碍沟通的障碍,以实现全校范围内的综合管理效益。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1.尽快转变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其中,一是强化目标意识,要紧紧围绕学校内涵建设的战略目标,跟踪目标实现情况,及时向领导反馈有关情况;二是增强审计风险意识,保持审计职业谨慎;三是增强审计服务意识,根据学校内涵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类不同形式的审计工作(包括咨询服务),及时提醒学校相关工作人员注意工作规范性,积极支持推进教学、科研等学校重点工作,多角度发挥审计工作建设功能。

2.着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是积极适应高校内涵建设的要求,增强个人素质提升的紧迫感,利用好外出学习培训、审计课题理论研讨、参加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资格考试、参加审计职业后续教育等各种学习培训和研讨机会,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提升高校内审人员的审计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或个人综合素质。

3.在学校员工业绩考核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审计工作特性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的影响,给予审计人员适当的政策倾斜,采取物质待遇与非物质待遇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1.根据高校内涵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建设,制定、修改和补充相关的审计制度文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切实关注审计取证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的全过程管理,降低审计工作风险。

2.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加强与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利用好社会审计资源,尽快制定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工作管理的制度或规范,加强社会中介机构质量监控,逐步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从“具体操作型”到“协调管理型”的角色转变。

(五)优化审计环境

1.通过办好内审部门网站等方式,宣传学校领导支持审计、高校内审机构与校内相关部门及单位构建和谐审计关系的典型事例,突出审计服务意识,宣传审计知识、审计法规、审计工作进展及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切实提高全校员工特别是学校所属部门、二级单位负责人的学法守法意识,发挥网络媒体在审计宣传中的主渠道作用,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形象。

2.积极取得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主动向学校领导汇报审计工作情况,听取学校领导对下一步审计工作的指示和安排,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工作阻力、审计人员和经费资源配置不足等困难或问题;另一方面,建议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内审部门开展工作,为内审人员撑腰、打气,肯定并宣传审计工作成绩,增强审计人员从事审计事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3.认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及时汇报审计工作进展、审计工作成果等情况,寻求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审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及时获取上级主管部门在高校内涵建设项目的审计、检查、评估等方面的政策和信息,为学校内涵建设服务。

第3篇:建设项目管理内涵范文

关键词:内涵发展;发展性项目;统筹与优化;项目支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由此可见,构建科学的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体系是当前重任。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来提出统一可比较的精细化预算研究体系。在支出结构中体现会计核算对接、高校内涵发展的理念,区分维持性项目支出和发展性项目支出。

一、高校内涵发展的涵义

高校外延发展包含办学规模、条件和设施等显性的发展,体现“硬件”上的扩展。相比之下,高校内涵发展强调“软件”上的提高,具体包括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等。内涵发展成为高校发展的基石,是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管理水平、育人效率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水平。

高校的内涵发展重点体现在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两个方面,在任何时候高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内涵发展。高校内涵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培养专业性人才,强调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发展。高校内涵发展强调服务意识,服务学生、教师和社会,这样才能使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不断地提高。在此期间,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两个问题”,成为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高校发展重点关注内涵发展的主题,构建有特色的教学科研体系,强调人才的培养,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当前高校内涵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英国国际发展署声明社会发展旨在于“提升人们本身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本身的意愿实行社会与经济改革,包括提高教育水平、技术能力等。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是互补的。因为所有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些目标,需要社会机制实现这些目标,并且最终对社会产生影响。”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发展性项目,其具有以上特点。

高校发展性项目主要指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项目。高校发展性项目全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包括参与式项目确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监测评估以及再计划,其从人的权利出发,以人为中心,强调公众参与性、公平透明性、过程的持续性。高校发展性项目不仅仅是通过人帮助项目发展,更强调项目帮助人发展。

最近几年以来,各个高校不断完善发展性项目支出的统筹,并在其预算管理工作上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校需要亟待解决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的管理工作上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理念滞后

一些高校的主管领导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当前财政预算管理规章制度了解不深刻,没有强化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意识,致使学校内部相关人员不能正常学习新变化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的新政策。少数学校内部项目负责人没有严格执行预算专款专用,预算调整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是对预算管理不重视的体现。这些人员认为在执行相关发展性项目的过程,产生预算偏离的现象实属正常,甚至产生摆脱制度约束的错误思想。这些主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缺乏对发展性项目预算先进的管理理念,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

(二)高校对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管理不严

高校的发展性项目支出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和不同程度上的超支、超范围,甚至有关人员擅自调整预算,改变其用途的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进行经费拨付的过程中,不按预算规定的发展性项目支出的标准;二是有的学校在不同的发展性项目之间调节使用项目,有的甚至乱使用项目支出预算,导致预算项目的开支范围扩大;三是少数高校有的私自改变财政批复的发展性项目预算开支的内容,有的不按规定的合法程序报批发展性项目预算开支内容。

(三)高校对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

目前为止,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对发展性项目支出进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对发展性项目支出管理的重要性持观望态度。这些高校甚至依据不切实际的工作,编制年度发展性项目支出的计划,最终导致年末追加预算的项目过多,严重拖延学校顺利实施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计划的时间。其预算意识不强、预算观念的缺乏,成为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绊脚石。

(四)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监督系统有效地运行需要一个科学严密的组织机构。从预测、决策到执行、监督和评价等都有一个相应的机构承当其职能,并且机构之间相互制衡和协调统一。但是,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高校预算收入比例逐年增加,产生收入的多元化,借助学校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优势条件,各院系开办各种培训班,提供多种服务,增加收入,导致学校有关人员自设账户、私自建立小金库的现象逐渐增多,但是他们不能自觉纳入学校总体预算。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管理规范化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三、统筹与优化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各级领导对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认识

高校各级领导应对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协调配合各个部门各其职责开展工作。因此,高校的首要工作是深入宣传预算法与有关对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办法,积极组织学校主管领导以及项目负责人深入学习教育部、财政部等公布的关于项目支出预算的文件,特别是对发展性项目支出的有关规定,从而有效激励他们认真做好发展性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加强发展性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强化发展性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识,保证财政资金实现安全、完整、有效三合一,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机制。

(二)促进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化

高校通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从认识、方法、口径上确保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的高质量,各部门及项目负责人明确自己的职责与权限,优化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按照当前财政部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内部需要,加强对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各执行环节的监督,维持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的精细化,实现高效预算的优化管理。高校当前应重视项目评审、绩效考核和反馈效益等制度的建设,最终形成执行强、考核准、效益及时反馈的发展性项目预算管理体系。高校应该从管理制度上,使得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规范化和约束化,便于高校有关领导及时了解发展性项目整个进程、期间财政资金运作、后期效益水平的具体情况。

(三)完善高校发展性项目预算申报工作及其数据库建设

高校应安排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和财政资金支持的范围,明确发展性项目的目标、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发展性项目预算计划,不断调研和论证实际情况,完善申报发展性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围绕本校行政事业发展的需要安排项目。同时,高校必须及时完善发展性项目的数据库,规范和程序化管理申请预算的发展性项目,有效形成数据库的采集、管理以及分析,在科学论证并核实发展性项目的目标,判断技术标准,计算占用资源,明确支出标准,测算依据的基础上,形成项目的动态管理,按照发展性项目的重要性程度合理排序,务必把有限的预算经费用在刀口上。

(四)创造有助于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政策氛围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进行认真总结,并分析研究找出当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中与高校教学管理不符合的内容,收集日常工作中有关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数据信息资料,及时将合理化的建议反馈给相关政策制定部门,促进其进一步完善关于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制度,使得高校发展性项目预算管理政策的科学化,为财政及其他管理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积极地为高校创造良好的发展性项目预算管理的政策氛围。

(五)积极将高校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在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中的不同作用,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职能,加强协调配合。高校财务部门及时提供关于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的管理数据和财务资料,并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来改进预算管理的措施;而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在认真分析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及时给财务部门反馈信息,重点围绕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开展审计监督,帮助有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执行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服务于发展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确保合理分配发展性项目的支出预算。

四、结语

内涵发展、注重以人为本,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前提。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离不开内涵发展,内涵发展是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的基石,高校发展性项目支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校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高校经济活动的规律,健全高校的内部项目支出管理结构,使得高校有效执行发展性项目支出,高举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为人类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蓉蓉,王大波.应建立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新机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4(01).

[2]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上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4).

[3]JosephDGreech. LinkingHigherEducationPerformance In-dicators to Goals[R].Atlanda: South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2000.

[4]赵善庆.高校财务预算应做到精细化管理[J].财会月刊,2011(02).

[5]蒋婵.高职院校绩效预算管理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12).

[6]任彩英.浅谈加强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2(01).

第4篇:建设项目管理内涵范文

关键词 MAPGIS;规划设计;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TP315,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104-02

土地整治就是要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为农业生产提供完整的机械耕作、沟渠灌排、道路运输和林网生态防护等保障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项目区内的耕地实现平整连片、道路畅通、渠系配套、林网完善的良好格局,从而在提高农田亩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方面呈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土地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途径,从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重要平台。

规划设计就是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抓特色,围绕农业基础抓特色,围绕生态景观建设抓特色,与当地地形地貌想结合,与当地水系道路现状想结合,与当地广大群众意愿想结合,对项目区内的道路、沟渠以及闸、桥、涵等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和优化布局,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严格坚持“三个围绕,三个结合”,全面提高项目的设计水平和完善设计成果,为后期的预算编制、标段划分、工程施工及工程验收等方面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各技术设计单位出于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以及单位偏好等原因,在软件应用上不尽统一,就目前江西省土地整治而言,各单位主要运用MAPGIS软件进行设计。但由于对其功能、特点认识局限性,使得设计成果在工程量赋属性、工程量统计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MAPGIS与CAD或者其他各种制图软件进行深刻的比较和分析,并结合自身规划设计和软件应用经验,从而完善MAPGIS软件在规划设计中的技术应用,为当前土地整治中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积极的技术参考。

1 MAPGIS的功能及其在规划设计中应用

针对土地整治中的规划设计及整个项目的性质,MAPGIS的功能及其应用当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来看。从宏观上来讲,主要表现在对点、线、面的编辑和处理上,主要表现在现状地物与测量要素相衔接、规划设计的路沟渠、涵管、闸、桥梁等工程的布置。而微观方面,主要是对点、线、面文件中建设内容的属性赋值,以便设计之后工程量的统计、图面整饰及预算编制,甚至便于项目区标段的划分。

2 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量属性赋值不够充分

土地整治是一项全面且紧密联系的工程,而设计工作又是重中之重,设计不仅仅是图面的优化设计和合理布置,更重要的是要对各项工程尤其是最基本的工程具有明显的区分,比如沟渠的型号、道路的建设标准等。但从目前各设计情况来看,各工程的赋值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属性值的遗漏,导出的属性值存在空值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到后期预算编制和工程施工。通过对工程量及属性值的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应用技术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设计单位主要是通过单个赋属性值,而非应用技术自动生成,这就会造成遗漏,甚至在工程量区分不明显的情况下会赋错值。

2.2 工程量统计不够全面

在规划布局完成之后,工程量的统计是开展后期工作之根本,能否保证工程量的全面性及准确性,将显得尤为重要。工程量统计的不全面主要包括在工程量内容和工程量数值两个方面。其中,数值的不全面主要是因为属性赋值的不充分造成的空值、错值,而工程量内容的不全面主要体现在一些建筑物的统计上,例如涵管、桥梁、闸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不但要统计其个数,还要统计出他们所处的位置等详细情况,如果人为的单个统计不但会增加工作量,而且也缺乏准确性。

2.3 同其他软件衔接不够

当前,土地整治主要是运用MAPGIS和CAD两种软件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对它们的功能、特点及应用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理论了解和实践经验,我们不能片面的偏好于哪一种软件,而应该进行综合的应用。当然,应用MAPGIS制图需要从以CAD成图的测量图转换相关测量要素与二调结合,但毕竟衔接较浅,对大多数工程布局及工程量统计掌握不够全面。作为一个土地整治的设计者,应当充分运用两软件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运用,需对两种软件进行充分的衔接。

3 技术创新

3.1 工程量赋属性

要在MAPGIS中对每种工程量详细的、全面的赋属性,首先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分层,也就是对每个建设内容建立单独的文件,而当前大多数设计单位却将所有的建设内容全部放入一个规划的文件当中,区分不明显。本文工程量赋属性将以新建农渠为例。赋属性流程如下:

1)单独建立新建农渠的线性文件――新建农渠.WL,完成规划设计,并在文件当中编辑属性结构,增加相关属性结构,如新建农渠等,以便建立属性连接;

2)导出规划设计文件原有属性,如长度等。方法一:在MAPGIS主菜单下的“库管理”中选择“属性库管理”,利用“MAPGIS属性管理子系统――属性――输出属性”导出属性。方法二:利用MAPGIS地价系统工具集中的“属性导出”导出属性。两者操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前者导出的是DBF文件,而后者导出的EXCEL文件,不管是哪种文件,要进行属性连接均需另存为DBF文件;

3)在导出来的属性中,针对线文件之前编辑的属性结构,在属性表格中建立相对应的列,并赋相对应的属性名称,然后根据导出的属性如ID、长度等,对工程内容进行编号,如ID1――100米――新建农渠1,其他编号以此类推,设置完成之后,检查相关内容,力保结构和编号设置完整,达到属性内容一一对应;

4)属性连接,也就是说使得DBF格式的表格内容能与线文件属性结构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使得属性结构赋值成功。此过程可用两种方法,方法一是在MAPGIS主菜单下的“库管理”中选择“属性库管理”,利用“MAPGIS属性管理子系统――属性――属性连接”功能,在对话框中选择要连接的MAPGIS文件和被连接的DBF表格文件,并选择相应的字段如新建农渠,选择和设置完成之后,确定即可。方法二是利用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建库工具――文件属性连接――使用外部数据库”,之后弹出同方法一一样的对话框,按上述步骤进行属性连接。

经过上述连接之后,线性工程文件中属性赋值成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要在该文件中对属性结构进行梳理,以达到准确和简洁。

3.2 工程量统计

在上面赋属性的基础上,工程量统计将会容更具有准确性和全面性。由于线性工程只需统计型号和长度,在其赋值之后便可以得到。因此,在这里主要讨论一下如何利用MAPGIS统计涵管、闸、桥等建筑物的工程量,更重要的是要统计出其所处的位置。建筑物工程量统计以斗涵为例。

1)路沟渠等线性工程文件已赋好属性,这步工作可按上面赋属性完成,同时应将涵管所在的路和渠线文件合并,注意两者属性结构包括结构的内容和顺序要一样,这样合并之后属性才是完整,后期统计的工作也方便;

2)当涵管在图上布置完成之后,应单独建立一个区文件――涵管.WP,在涵管布置的位置上先建一个区,也就是路和渠或沟的交点处,即涵管.WP能够覆盖涵管所在的交点,该点就是涵管所在的位置。在与线性工程如沟渠和道路处理前,应对涵管赋属性,方法同上所述;

3)当涵管赋完属性之后,就可以开始统计涵管的工程量,包括涵管的数量、型号及所处的位置。操作过程如下:利用MAPGIS主菜单下的“空间分析――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子系统”打开涵管.WP文件和沟渠路.WL文件,然后在空间分析子系统中利用“空间分析――区空间分析――线对区相交分析”功能将涵管区和沟渠路线文件进行相交分析,最后得到一个涵管区和路沟渠线相交之后的线文件,也就是涵管区范围之类的路沟渠线段,属性为路沟渠和涵管的属性之和;

4)将相交之后的文件的属性导出,形成以下属性样式“ID――长度(周长)――路――渠(沟)――涵管”,从而得到涵管的个数和涵管所处的位置,此处的位置就是上述属性字段中的路――渠(沟)的编号。

3.3 工程量标注说明

在MAPGIS规划上,工程量标注说明如果不按属性来处理,不仅会增加工作量,而且还会出现误差。在这里,将介绍两方法来对已经赋好属性的工程量进行标注说明。

方法一:在MAPGIS编辑子系统的线编辑中选择“自动线标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显示的字段名称,如农沟等,系统会生产一个农沟点文件,将点文件添加到工程文件当中即可。然而,该方法存在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生成的点是单个字符,而不是一个字符串,如“农沟”显示的是“农”“沟”,不管是对于显示还是编辑都很麻烦,对后期工作处理有一定的难度。方法二: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编辑软件中选择“建库工具――条件生成点文件――属性生成点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添加需要提取的线文件和选择需要提取的属性字段,可以是一个字段如农沟,也可以是两个字段如农沟―长度,最后生成点文件,将该点文件添加至工程文件即可。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生成的点事单个的字符,方便以后编辑及其他属性处理。

3.4 同CAD的衔接与糅合

当前,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主要应用MAPGIS和CAD两种软件,从某种程度上讲,不能片面的说哪种软件好与坏,应将两者综合起来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将MAPGIS和CAD进行衔接和糅合:

1)由于现状底图和测量底图的不同,需要将部分要素进行叠加,但是出于两软件属性存在的差异,需在将CAD图件上的要素转向MAPGIS图件的过程中,分层要明确、简单,属性要尽量统一;

2)CAD利用编号工具进行编号的时候,生成编号之时工程量也统计出来了,通过相关处理可以将其工程量与MAPGIS连接起来,并赋到MAPGIS的文件属性之中。CAD工程统计出的工程数量及其编号以TEXT文本生成,将其导入EXCEL中,表格中包含编号和长度,在MAPGIS属性中也包含ID和长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长度”作为桥梁,将两者属性连接起来。具体做法就是在EXCEL中,将CAD工程量的长度进行排序,而不是以编号排序,之后将MAPGIS的工程量也进行长度排序,而不是ID排序,由于长度均不相同,两列长度会按排序的方式一一对应,最后在MAPGIS中会形成ID――长度(MAPGIS和CAD各一个值)――编号的属性结构,并另存为DBF文件,通过上述属性赋值方法便可以将属性赋到MAPGIS文件当中。

4 结论

在土地整治中应用MAPGIS进行规划设计,对路沟渠、涵管、闸及其他建设内容属性赋值是整个工作的开展的基础,完整的属性不但能够完成整个工程建设内容标注、工程量统计等,还能在其他方面发挥着作用,比如说路沟渠、涵管、闸等单项建设内容的型号划分和工程量统计;能在工程施工前快速、准确的对整个工程进行标段划分及标段工程量统计;能及时、有效的统计上下级沟渠如斗渠与农渠、斗沟与农沟的连接情况,及在此基础上统计出沟渠的排水面积和灌溉面积,从而计算渠的设计流量和沟的排涝、排渍模数。同时,通过MAPGIS与CAD之间功能、特点及应用上的异同,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互补,使设计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艳丽,闫弘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164-167.

第5篇:建设项目管理内涵范文

一、聚焦内涵发展,构建“智慧传递”目标体系

教育智慧,即学校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它包括教育者的智慧、受教育者的智慧和教育内容的智慧。“智慧传递”的目标体系必须聚焦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着眼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善于发现、选择教育智慧,通过“传递”搭建平台,凝聚、传送、辐射教育智慧,构建区域教育的智慧生态。

“智慧”源于实践,“传递”旨在智慧增值。如今,闵行区正处于教育转型期,在教育“体量”大、内涵发展要求高的实际情况下,要解决教育发展变革过程中的复杂问题,需要有教育智慧来应对发展形势的要求,来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闵行区各级各类学校近年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学校管理智慧和成功的办学经验,需要将这些教育经验提炼、凝聚成教育智慧,并且通过有效的传递、辐射,使智慧“增值”,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于这两大思考,闵行区教育系统进行了广泛研讨后,达成了共识,明确提出以“智慧传递”为载体,深入探索和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

闵行区的教育目标定位于创新区域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发展机制、课程建设机制、教学行动机制、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该区通过“智慧传递”项目的实施,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构建学校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共同体,形成管理有序、实施有力、务实创新的教育内涵发展项目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围绕“为了闵行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理念,全力打造“幸福校园”,在解决区域性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方面有明显突破,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的提升产生持续的效应,使区域教育的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智慧传递”推进策略

闵行区地处上海西南城郊结合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大量集聚、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对闵行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机遇。面对地区居民教育需求多元化、学校发展差异化的现实,区域教育改革必须选择“智慧传递”为载体,整体规划“智慧传递”的目标系统、内容序列、推进策略、操作流程、效能评估和组织管理,形成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管理有序的区域“智慧传递”平台,以加大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教育发展氛围,激发教育发展的生长力和生命力,打造智慧的教育生态,促进闵行教育内涵发展。

闵行区明确“智慧传递”的价值追求,整体设计发展路径,加强区校联动,明确实施“目标导向、项目推动、区校联动、前移后续、场线结合、评价激励”六大推进策略。

目标导向——确立区校两级“智慧传递”研讨展示活动目标,实行目标导引下的任务分解与组织实施,宣传报道活动中涌现的成功案例、宝贵经验,通过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教学论文等形式或成果揭示教育教学规律。

项目推动——以项目化推进为主要路径,按照“智慧传递”项目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选择八个子项目进行具体设计和实践,形成区域“智慧传递”框架,创新教育内涵发展机制。

区校联动——区级层面,即根据重大项目、特色工作,优选项目学校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区域“智慧传递”的展示和研讨,以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学校层面,即参考区级“智慧传递”内容,结合本校实际,优选典型案例,进行校本或校际的展示研讨,以解决学校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辐射宝贵的经验。

前移后续——在区校两级“智慧传递”展示活动中追求全程效应,在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环节设计、效益评估等方面追求参与的最大值,在精心组织好当天的展示活动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参与该“智慧传递”活动前后的日常化学习、研讨、实践与反思活动。

场线结合——区校两级的研讨展示活动,既进行适量的现场研讨展示,又充分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场互动和网络互动两个平台,拓宽传递通道、丰富传递载体、扩大辐射范围,让更多的学校、教师交流经验,实现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与分享。

评价激励——建立政府督导、第三方评估、学校共同参与的创新区域内涵发展机制的评估体系,设立学校内涵发展综合奖和单项创优创效奖,对区校两级的“智慧传递”研讨展示项目和活动,实施过程性质量评价激励。

三、创新传播模式,实现教育智慧增值共享

“智慧传递”力求突破传统的显性传播模式,探索基于主体体验的互动主导式传播,创新传播过程中主体间关系的变化,借助新技术应用,打通现场互动与网络互动的时空拓展,构建教育智慧“凝聚、传送、辐射、共享”的传播模式,实现区域教育智慧的增值共享。

凝聚——选择一些办学有成效、有影响力、有值得推广的经验的学校,通过学校内部研讨、交流与反思,对教育经验进行梳理和提炼。同时,还聘请区内外专家对所选学校的经验进行实践指导与理论提升,形成学校发展的亮点和教育智慧。

传送——对参加传递的项目通过目标聚焦,形成传递的亮点,再将经验形成过程再现成为可视性的成长环节,最后通过现场展示和网络平台展示等形式展现学校亮点和智慧。

第6篇:建设项目管理内涵范文

一、目标任务

根据县下达我镇2013年当家清淤整治计划,结合各村(居)农田水利现状,按照灌区水利条件,重点在二站尾水地区和三站灌区实施,适当照顾自流灌溉地区,并一次性将计划分配到各村(居),具体任务见附表。各村(居)对照镇下达的任务和目标,认真组织人员实施,确保高标准完成任务。

二、建设要求

(一)建设标准

1.蓄水面积15亩以上,蓄水量1万方以上,整治土方1万方以上,顶宽大于3米,内外坡比不小于1:2.5,要做到坡平线直,内外坡土方要压实。平均蓄水深度3.5米以上、清淤整治后需达到底平(淤泥清干净,须见塘底自然土)、埂平和坡平。内、外坡各植两行草皮,单行宽度50公分以上。进水、放水涵管等配套设施需齐全,至少每口应建一处带进出水口的放水涵或排水涵。来水面积大的,应建溢洪道。上栽植三排意杨。

2.蓄水面积5亩以上,蓄水量3千方以上,整治土方2千方以上,顶宽大于2米,内外坡比不小于1:2,要做到坡平线直,内外坡土要压实。平均蓄水深度2.5米以上、清淤整治后需达到底平(淤泥清干净,须见塘底自然土)、埂平和坡平。内、外坡各植两行草皮,单行宽度50公分以上。工程质量符合有关土方工程要求,进水、放水涵管等配套设施需齐全,至少每口应建一处带进出水口的放水涵或排水涵。来水面积大的,应建溢洪道。上栽植两排意杨。

3.河渠清淤、电站技改严格执行县级标准,以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计算。

(二)建设工期

所有工程需在2013年12月30日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逾期未完成建设或通不过县级验收的,不纳入奖补。

(三)验收程序

项目完工后,由镇当家清淤整治领导小组抽调人员逐塘口进行初验。镇初验合格后报请县级验收,验收采取深入项目现场,查看工程施工情况和有关资料的方式,根据实际完成土方量、建筑物配套、草皮护坡、外观标准及电灌站技改状况,征询村级组织、村民代表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填写项目验收表,报县领导组审定后,履行付款手续。

三、资金筹集和管理

(一)补助标准。当家清淤整治项目,县财政实行定额补助,蓄水面积15亩以上,清淤土方5000m3以上,每口奖补3万元;蓄水面积5亩以上,清淤土方1000m3以上,每口奖补5000元。镇政府按标准补助到村,具体每个的补助金额由村(居)两委根据每个的实施情况落实补助金额。

(二)资金整合。各村(居)要抓住当家补助的契机,积极整合涉农资金,采取“一事一议”群众筹集和社会化捐资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资方式,或通过租赁、承包、股份等形式,激活经营机制,吸引各类资金解决缺口问题。

(三)资金拨付。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根据长政办秘〔2013〕88号文件要求,按公示制和报账制规定的程序,及时足额拨付项目款。项目完工后,各村(居)备齐村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村(居)项目管理小组的记录和每口的施工合同、施工记录、租机协议及租机费发票、加油发票、人员工资表、电费、整修材料及运输费、验收表等材料到镇财政所报账,一次性拨付项目资金到村账户。

(四)资金使用。补助资金必须全部用于建设,不得列支各类管理性费用,不得用于青苗补助和竹树砍伐、土地挖压、建筑物拆除等费用。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家清淤整治项目,成立以镇长为组长,镇纪委、财政、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清淤整治项目领导组,负责项目组织领导。镇财政所、农业部门为项目组织协调单位,共同牵头负责项目申报、施工管理、验收等组织工作。镇农建办承担项目的日常事务。镇包村(居)干部是此项工作第一责任人,村(居)党组织书记是此项工作直接责任人,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项目管理小组,项目实施由项目管理小组负责。

第7篇:建设项目管理内涵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一)涵义

        英国特许建造学会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这样定义的:从项目的开始到项目的完成,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在给定的费用和所要求的质量标准下,按时完成只有一定功能和经济实用性的项目。

        建设部2003年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文件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涵义作了明确的定义,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建设单位提供招标、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

        因此,无论国外或是国内,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这一概念的定义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都认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内容包括计划、协调、控制和管理等。

       (二)业务范围

       按照建设部2004年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范围包括:

        1.协助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前期策划,经济分析、专项评估与投资确定;

        2.协助建设单位办理土地征用、规划许可等有关手续;

        3.协助建设单位提出工程设计要求、组织评审工程设计方案、组织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签订勘察设计合同并监督实施,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优化、技术经济方案比选并进行投资控制;

        4.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监理、施工、设备材料采购招标;

        5.   协助建设单位与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或施工企业及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供应等企业签订合同并监督实施;

        6.协助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实施用款计划,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和工程决算,处理工程索赔,组织竣工验收,向建设单位方移交竣工档案资料;

        7.生产试运行及工程保修期管理,组织项目后评估;

        8.项目管理合同约定的其他工作。

        从以上业务范围来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必须能够代表建设单位统筹资源,把前面提及的各种拆零细分的专业服务(前期策划、造价控制、设计过程管理、招标、监理、审图)以及其它管理因素“化零为整”进行综合管理。因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各种专业服务的整合与集成。

       (三)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还不配套和健全,有待不断完善。目前相应的政策规章主要有:

       1.《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文);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文)等。

       二、建设工程监理

        (一)涵义

        建设工程监理是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产物,国外没有与建设工程监理完全一致的概念。

       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于1995年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中指出: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

       (二)业务范围

        1995年,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三章第九条明确指出,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司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因此,建设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归纳为“三控、两管、一协调”。

第8篇:建设项目管理内涵范文

关键词:质量工程 教学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正式启动质量工程,明确提出高校发展要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再次联合发文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启动新一轮质量工程,比较而言虽然后者在项目名称和内容上略有调整,但本质上仍是原有建设项目的延伸与发展,其目的依旧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全面开展质量工程项目的背景下,探索如何科学的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为质量工程提供有力保障在当前本科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本科教学管理

质量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促使本科高校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面对这一系列变革,高校教学管理者不仅要顺应这种变革,更应深化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不断丰富和拓展本科教学管理内涵。

1.1传统意义上的本科教学管理

传统的本科教学管理是指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管理活动,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考试管理、招生与就业管理等,其宗旨是服务本科教学,服务本科人才培养,其特点是执行过程中突出刚性和连续性。

1.2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新本科教学管理

“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本质上是国家对新时期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做出的一种政策性的回应。质量工程是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导向性强,政策性明显的特点。其目的是服务本科教学,服务本科人才培养,最终满足建立创新型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与传统的教学管理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二者又不同,传统的本科教学主要是目标管理,追求简洁、高效,以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为宗旨,而“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促使常规教学管理幅度增大,管理过程发生延伸,管理方式更加多元化,管理重心转向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突出管理的过程性、管理效果的渐显性、管理载体的层级性,从根本上丰富了传统本科教学管理内涵。

2 质量工程项目促进本科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质量工程重点建设的六类项目都是带有基础性、引导性的项目,在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龙头作用。质量工程项目内涵丰富,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必然会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将不断得到改革与完善。

2.1促进教学管理观念更新,树立全员质量观

随着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学校开始倡导全员质量观,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的共同价值观,营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氛围。质量观悄无声息的影响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也转变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如今,教学质量管理已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基本工作准则,人人都是项目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全校范围内已形成重视质量的浓郁氛围,质量观变成_r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管理的凝聚力和办学的合力,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加强与各院系、各行政处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全体教职员_r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中,都能以“提高质量”为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并为之努力工作,共同为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做贡献。

2.2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充实教学管理力量

质量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为充分保障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学校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建立了一只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通过校内外培训与交流考察,分批进行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等方式,使其掌握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提升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教学管理的力量也不断得到充实,教学管理的主体不再只是教学管理领导和教务工作者,教师和学生也成为新的教学管理力量。~部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承担着教学管理的任务,他们既是各专业领域内的领军任务,又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管理者,他们在参与质量工程项目的同时也成为了管理者和建设者。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在参与的同时也能及时的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改革。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作为高校利益相关者之一共同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中,全面保障教学管理质量。

2.3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学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申报通知、上报材料收集、材料汇总整理、组织专家评审等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常常陷入细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进而降低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大力开展教学信息化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高效的校园网络,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起支撑教学的教学管理系统,把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定制或修改相应的管理模块,对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使教学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形成了学校自己的特色。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使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实现学校网络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推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师生,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

3 教学管理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质量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保驾护航。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质量工程的实施工作,为贯彻落实质量工程项目的相关举措,教学管理部门积极适应质量工程建设的新要求,把质量工程的实施与学校基本建设和长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一是教学管理部门结合学校实际,认真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规范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努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而确保质量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二是教学管理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内容及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学校教学管理使以人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与践行。三是教学管理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质量工程要求高校转变发展模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切都与改革联系紧密相连,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重视教学改革,以改革促进建设,进而促进教学质量和质量工程项目得到全面提升。

第9篇:建设项目管理内涵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 闸涵考核 运行管理 内容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77-01

建国以来,河北省沧州市修建了数量众多的水利工程,在历年的防洪、排涝、抗旱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是全市防洪、排涝、灌溉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所以对闸涵进行科学管理,合理控制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规范闸涵管理内容

1.涵闸的管理

(1)闸门的管理。第一闸门启闭由管理单位专职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多孔闸门启闭要有专职的操作工和观测人员,固定岗位,明确责任。第二应拟定闸门启闭运行方案。

(2)启闭机的管理。第一启闭机必须要有限位开关装置,避免闸门已关到底或开到顶时继续运行,发生损坏事故。当闸门运行接近最大开度或接近闸底时,要减速运行。严禁利用闸门自重自由降落关闸。第二电动闸门启闭机应有启闭措施,以便在系统电源中断的情况下能保证闸门的启闭,如采用电动、手摇两用的启闭机,安装备用柴油机或柴油发电机组等。

2.组织管理。从机关到基层管理闸所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权限明确;内部建章立制,制度健全,关键岗位制度明示;未实行管养分离。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有批文,岗位设置合理,单位有职工培训计划并落实。

3.安全管理。通过除险加固、维修养护及科学化管理,主要工程建筑物、机电设备、通讯、观测设施完好,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运行。工程主要部位都设置了警示标志,对各闸所明确防汛责任,积极落实防汛抢险预案、措施,备用了必要的抢险工具和器材设备,确保度汛安全。

4.经济管理方面。工程建设资金和维修资金投入较大,有关人员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各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按照工程完成情况及时拨款,无拖欠现象。职工的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齐全,稳定了职工队伍,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利用闸涵工程,用汛末和冬季两个阶段闭闸蓄水,为沿河各县、市提供农业灌溉用水。

二、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规范闸涵运行管理对策

1.涵闸的控制运用主要是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发挥涵闸建筑物的最大效益,在控制运用中必须保障建筑物的完整及安全。涵闸的控制运用,必须遵照管理规范,管理人员要熟悉涵闸建筑物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1)规定防洪排涝和抗旱的工作水位。根据原设计规定的水位,确定了新的(汛期和非汛期)泄水和蓄水高程。汛期控制做到,根据水情预报,提前防水降低水位,腾空河槽和库容,以利于防洪排涝。规定上游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下游相应的水位及下游落差。

(2)规定最大泄洪量及下游相应的最高水位,在最大水位宣泄下游不遭受冲刷的最小流量和相应最低水位。泄洪不超过设计流量。行洪期间要注意涵闸建筑物上下游水位变化,发现漂浮物(如污物、柴草、浮冰)要及时清除。

(3)涵闸的启闭要求。第一闸门启闭灵活,开闸时闸门不应长期处于震动状态。开闸过程中,不应导致闸门下游的冲刷破坏。建筑物安全无损,闸前壅水高度不能超过设计水位。启闭时发现启闭不灵,声音异常等失常现象,应及时检查处理,不要强行操作,以免毁坏设备部件。第二启闭前应对启闭机、电动机、钢丝绳、闸门、输电线路、电器开关等进行检查,闭闸时应注意闸底碎石等障碍物,以免关闸不严。第三安全隐患排查。沧州市大多数涵闸建造已久,老化失修严重,有的长期带病运行,工程效益衰减,每年汛期都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随着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增加,沧州市先后进行了涵闸工程的除险加固。

2.涵闸的日常养护工作。涵闸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问题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涵闸的养护工作应将养放在首位,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远胜于发生问题进行抢修。根据日常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做好涵闸的保养维护计划,对于易损件要定期进行更换,同时每年进入汛期前以及用水期前需要做好全面的养护工作。将汛期以及用水期发现的一些问题整理编制成相应的年度维修计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后进行维护修理工作,该项工作最好在每年的枯水期开工并赶在汛期前完成。对于涵闸发生的诸如雨淋沟、渗漏、裂缝等可以参照维修堤坝、土坝的方法进行。而对于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表面应当保持清洁完好,定期清除其表面的附着物,如果表面有脱壳、剥落、露筋和机械损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用水泥砂浆、混凝土、喷浆等方法进行修补。对于混凝土裂缝,如果对于其本身的结构强度并不产生影响,则可适用灌水泥浆、表面涂环氧砂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针对各闸所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特点,按照设置的管理岗位,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学习,结合各闸工程的实际设置,对电工、闸工、发电机工等关键工种,除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外,还要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让他们熟练掌握本工程的操作技术,能维修自己管理的机械电器设备,以满足管理技能的需要。对于混岗人员,尽快调整,加强各方面培训,达到一人多岗,一人多能,提高管理效率,所有人员要按培训制度定期培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满足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4.运行管理。各直属闸涵根据 《水闸技术管理规程》,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制订了技术管理实施细则。把主要工程的三视图及技术指标、主结线图,启闭机控制图等在适宜位置明示,以便有关人员查看。每年汛前、汛后机关固定人员对各闸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进行观测;技术人员对渗透压力及测压管进行定时观测,汛期每天一次,非汛期每周一次,记录资料整理归档并及时进行整编分析。这些资料为各枢纽除险加固设计提供了分析依据。各枢纽的土工建筑物、石工建筑物、混凝土建筑物、金属结构、机电设施及防雷设施的养护、修理及时,均按照《水闸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保证了工程正常运行。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闸涵承担着较大范围内的防洪、蓄水和抗旱的任务,闸涵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业界人士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闸涵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其不仅使工程的安全性受到影响,同时可能造成财产的损失及人员的伤亡。所以对于闸涵运行管理应该有效地进行控制,从而使其保证一方的平安,更好地造福于当地的百姓。

参考文献

[1] 尹江辉.浅谈堤防涵闸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J].水工与施工,2012(18).

[2] 李忠文,李中玺,李冬梅. 堤防涵闸工程的设计问题[J].大观周刊,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