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的积累范文

高中语文的积累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的积累

第1篇:高中语文的积累范文

【关键词】语言积累 语言修养 语言实践

我们面临的大部分学生平时说起话来可谓滔滔不绝,机灵诡辩,可为什么到写作文的时候就寥寥数语,干巴巴的,一点也不生动呢?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语言贫乏,有话道不出来。这可能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面临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了。当然,积累语言看起来是一件较容易的事,多听、多看、多写不就完了吗?但真要做起来,而且还要行之有效,那可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况且,重视语言的积累,既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应该引起重视。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积累语言呢?下面就我在实践中的体会粗浅地谈几点。

其一、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要学生积累语言,首先得要他感兴趣,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先得有教师优美、动听、幽默、流利而丰富的语言。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语言规范、准确、鲜明、生动、流利,精炼传神,能体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笑而生乐,乐而不俗;怒而激昂,有节有制;伤而低回,沉而足气;朗读课文时,声音能外化成和煦的春风,火热的夏日,绵绵的秋雨,酷寒的冬雪;能外化成制作小桔灯的小姑娘,"变色龙"般的奥楚蔑洛夫,朴实善良的阿长,把人逼成"鬼"的黄世仁......总之,教师的语言让学生听起来觉得像音乐,像甘泉缓缓浸入他们的心扉,能够激发他们心中的爱恨情愁,他们当然就乐意去享受、去感受这种艺术美了。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也会逐渐的丰富起来,优美起来。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贫乏、不规范,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像催眠曲,巴不得老师的课快点完,好逃离这堂"是非之课",时间一长,学生自然就会厌倦你这一科,更谈不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了。因此,要学生积累好语言,首先教师得有优美的语言做表率,这就要求教师广闻博识,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增强教师语言的魅力,力求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

其二、引导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学习语文的"积"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主要途径是读;而"发"则是对语言文字的倾吐和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出中成章,下笔成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语言生动形象、文笔优美且贴近现实生活的文章,大纲要求要多读,以读诵代替繁琐的分析和理解。朗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训练学生说话发音正确,读句分明,语气连贯,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感。朗读的时候,方式要力求多样化,比如范读、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带着问题读、听别人读、赏读等。

广观当前的农村学生,他们上课必须两耳只听"一人说",一心仅读"一本书",而课外读物,几乎是清一色的作文书籍。这类书籍无论怎样的"优秀""经典",也无法摆脱学生生活阅历、文学素养等各方面的限制。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会听"一人说"、仅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博览群书。首先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可以启发他们运用"圈点评注法"、"一页读书法"、"逆向思维法"、"换位思考法"等,去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使读书学习的过程成为不断思考与解决认识上的某些矛盾--怀疑进而获得的真知的过程。还可以给他们规定课外阅读和背诵文章的数量,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一要广读,广泛涉猎,多方吸纳,不要只限于某一类读物;二要多思,如想一想文章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等等;三要勤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把课外阅读中名家名篇的精美语言、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分类摘抄下来;四要善用,除了汲取精神营养外,在写作与表达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将新学的知识运用于各项语文活动和其他活动之中。

其三、加强语言实践,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2篇:高中语文的积累范文

一、语文积累是现代教育理论在语文课程理念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理论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教育要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获得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应该是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这意味着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要达到一定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水平。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包括三方面内容:⑴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⑵语言运用思维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思维规律。了解这些语言思维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⑶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教材文本中的学习、背诵古今中外优秀诗文作品等。学生通过规范语言的学习,不仅可以陶冶性情,丰富语言,更重要的是为语言发展提供了借鉴。另外,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结构来看,语文积累还体现了对语文课程内涵的拓展,对原有相互隔离课程内容整合的作用。如语文学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丰富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

二、语文积累不是对语文教学成果的概括,而是对语文教学状态的描述

语文积累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一个有许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语文积累时,用了“丰富”“有”等描述体验性目标学习水平的词,表明语文积累是一种持续性的学习过程,也是具有个性特点的学习状态。以语文积累中的语言积累为例,语言积累不只是对语言文字词语博闻强记,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就是了解语言包含的意思,把握内在的意义。理解的目的主要是准确地“再现”,是积累语言的起始环节。感悟,就是通过熟读成诵,从对象的内容信息中引发自己的感想,悟出自己的体会。感悟是学习者向语言积累过渡的较高层次,它能够推己及人。鉴赏,就是通过欣赏性的阅读、感受、品评、体味,揣摩表达的方法与技巧,汲取艺术营养。鉴赏实现了由内容到形式的过渡,是语言积累的更高层次。记忆,就是将自己学习的收获加以归纳整理,并与已有的知识构建成知识链。记忆则是语言积累的末端环节,最终决定着积累是否有效。另外,语言积累的这些过程,需要注意:第一,理解、感悟、鉴赏是语言积累的基本条件。这里的理解、感悟、鉴赏是就学习者知识背景而言,不一定要很深入,可以是浅层次的,但却不能完全缺失。没有理解、感悟、鉴赏的记忆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第二,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四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如同调色板上的颜料,融合在一起。理解中往往有感悟,有鉴赏,也有记忆;记忆中又会有新的理解、感悟、鉴赏。第三,四个环节是一种认知心理的思维过程,但这些环节又不是绝对不变的,有时还可以略过或省去其中某个或某些环节。第四,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不是一次完成的。

三、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文积累

第3篇:高中语文的积累范文

【关键词】语文 积累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23-01

语文学习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集合体,它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仅依靠课内的学结,更需要从课外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有价值的语文素材。学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制胜法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以说,平时语文知识积累的厚度就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度。

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多数学生可能会不适应,学习可能会感到吃力,那么初一语文知识该如何积累,如何提升语文水平呢?

一 语言的积累需进行

语言积累,不仅指对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也包括词语的积累,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近几年积累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一定的比例,包括单独的古诗文背诵,也有成语运用考查,同时也有句子的仿写。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加以重视。进行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极好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之一。背诵优美的诗文,是学生积累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背会《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名篇和段落,做到默写时不增、不删、不错字词、不用错标点符号。

当然在日常的阅读中,对课外一些常见的诗文名句也要注意积累和摘抄。需要指出的是,对名句的积累学习,要能够理解其意思,并准确得体地符合语境的运用。摘抄、做读书笔记是积累语言知识的方法。在初一阶段开学之初,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等。

二 阅读的积累需加强

在课内阅读中要注重情感渲染,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使学生对其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阅读中产生了兴趣,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林语堂在《论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做出的文章亦有味。”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各科学习,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

三 文言文的积累需重视

对于在小学阶段很少涉及文言文阅读的初一学生来说,文言文积累较为欠缺,因此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积累是一项很重要的文学积累工作。课内文言文一般是一些经典文章,因此要注重文本的解读,包括其中的虚词、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翻译;同时在讲解课内文言文的同时,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迁移。课外应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如一些勤学苦读篇中的《程门立雪》《颜回好学》,盛德遗范篇中的《唐太宗罢朝》《不计人过》等,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四 生活的积累需增加

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根源于现实生活,文章才真能写通,写来才真有意义。”为了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教师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增加学生生活的色调,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记下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段,持之以恒,养成积极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如在讲解莫怀戚的《散步》时,我会让学生知道作家们的写作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然后让学生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写下亲情中温暖感动的瞬间。又如在《绿色蝈蝈》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从习性、外貌、食性等方面来描写叙述这类文章中,同时让学生课下认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并试着以这种方式进行叙述。重视生活的积累,不仅是学习语文本身的需要,更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因为这些积累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

总之,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多体验、多积累,学生的积累丰厚了便会文思泉涌,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荀子.劝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第4篇:高中语文的积累范文

一、高中语文积累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语文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相统一的。不管是口头上的说,或是笔头上的写,实际上都是对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调动,根据一定的规律组织而形成的。之所欲有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该用哪些词汇,用什么样的句子进行表达,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素材、导致内容空洞。尽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会反复的向我们传授学习的方法,我们也能够铭记在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依旧不能到处所以然,最为根本就是在于缺少日常的积累学习。有人说,语文是海洋,是森林,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和森林中》正因为如此,学生可能会在这片森林和海洋中迷失方向,丧失语文学习能力。所以,作为语文科目学习的基础来说,就在于不断的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素材。应该说,积累是一点一点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语文学习是多方面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素养的积累、语感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更是学习方法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审美兴趣、道德情操等各个方面的积累的过程,因此积累性的学习对于高中语文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高中语文积累性学习的内容

语言积累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必要基础。

(2)语言规律。通过听、读并且理解语言,通过说、写表达思想感受,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学生了解语言规律,是在长期模仿学习、语言实践中通过反复多次的感性接触进行的。

(3)语言典范。如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篇章等。语言典范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积累语言典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高中语文积累性学习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积累“原材料”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美丽的词汇、动听的词句、恢弘的篇幅等等,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积累的“原材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对象,积累的素材。

(二)学习方法的积累

(1)背诵法。背诵能够慢慢的积累知识、而且还可以丰富语言材料。语文积累性的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这并不是说要我们死记硬背,在阅读的时候进行准确并且能够感知透彻的去理解,才能抓住感知的重点和理解的要点,如果不懂课文的话不能背诵课文。

(2)摘抄记录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从电视、报纸、书刊等多种多媒体途径中获取新的知识并且进行积累。

(3)记录生活。“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在这个形形色色的社会当中,并且每天都脱离不开生活,每天都在与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物打交道,而其中很多新鲜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我们可以记录的素材,这样长期以往,有助于我们在进行表达时有情可发,有话可说。例如,生活中我们必需的一些东西,如一个社会上很热门的电影,一本书等等。当然,生活是很宽泛的,我们只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收获很多。

另外,很多别人的思想都是具有非常好的,这些也需要我们留心,因为我们不可能事事都能得到一手的东西,通过别人的经验来补充自己是很有效且简便快捷的方法。

(四)通过作文的书写积累语言

尽管我们可能摘记了很多优美的词句,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文的方式来检验积累的语言。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都愿意犯堆砌词句的毛病,这就使得语言失去了具有的作用,也使得很多同学对语言的运用和积累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多锻炼写作来学会正确的运用词句,明确哪些词句可以保留,哪些词句需要删除,哪些词句应该替换等等,进而不能的提升语言积累的乐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们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在生活中谈过积累大量的语句、语汇以及大量的段篇,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才可能具有较好的语文素养,能够更为准确的运用语言,进而促进语文学习的提升。

第5篇:高中语文的积累范文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说话和作文是调动自己平日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用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个人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只能依赖于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我们在教学时应直奔语文教学的主题:积累运用语言,真正教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学习“关于语文”的那些东西,进而形成一个积累的体系,提高表达能力。

一、在诵读中积累,在情境中积累。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欣赏力。

1、提倡多读多背。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儿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表达琅琅上口。对于其中的一些语言现象早已潜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并且不时地在用。当然我们可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

(1)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语……还有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学完每篇课文后,要鼓励学生把诸如此类的词语抄录下来。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结合“思考・练习”第三题,请同学们画出课文中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将它们抄录在阅读笔记上。

(2)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作者对海水色彩、鱼的各种样子描写得十分生动优美的句子,然后在抄下来,让学生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另外还有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等等也可以积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表达,还能使学生学习如何观察。

(3)富有哲理和意蕴深长的诗句。这样的句子诗句不仅可以在平日上课时积累,在课外阅读时也可以进行积累,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补充积累的素材。如在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好《黄鹤楼送孟浩然于广陵》这首诗后,我们可以适时推出《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等一系列送别的诗,并引导背诵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天涯若比邻”等等,使得学生对离别愁绪有更多的感触。

(4)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句子。积累这样的词句,不仅使学生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新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于语言的背诵积累。

2、引入情境,进行积累。

小学生积累语言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积累语言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进入语文所创设的境界,进行积累。如学习《桃花心木》一课之后,可设计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新学过的重点词语,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几组近义词的辨析。如,在括号里填入与句意贴切的成语: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A、在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B、老玉器店里陈列着花草、鸟兽、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栩栩如生,真是()。C、各种各样的鸟儿欢叫着向大榕树飞去,令人看得()。D、商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真是()。学生要想做到准确填空,必须仔细品位每句的语境。这样的练习,比简单的抄抄背背好得多。

二、依靠积累,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语言的积累,不仅是字、词、句、段、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背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积累词句的同时,不也可以领悟到“站多高看得远”的道理吗?诵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能不受到诗人那种对家人深切思念之情的熏陶吗?而这种阅读感悟能力又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阅读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有效的积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这需要反复锻炼,在积累中逐步养成。没有一定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就是说,不认识足够数量的字,比较常用的词语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对常用的句式十分生疏,阅读就无从谈起。没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要深切地感受、理解文字材料,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依靠积累走进语言,感知语言。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课文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桂林山水》中描写山、水景色两段文字,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多种写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引读、对读和吟读等多种方式,不但积累了语言,同时也领悟了这些描写方法。对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增强自身的语言美感都有积极作用。

这样的阅读训练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感情的体会,又能使学生揣摩意会到语言的表达方法,增强了整体感悟能力。

三、积累、感悟、运用,三维互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组织、协调学生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三维互动。

1、在运用中学会积累。

我们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交流见闻、交流读书心得,组织学生在情境中讨论、辩论等,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习作时,引导学生经常小练笔。如仿写:可仿句式,仿修辞手法,仿立意;又如写观察日记、写读后感,可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表达。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在他们有了初步的写作能力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少儿报刊投稿。在写稿和投稿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关注少儿报刊的阅读,特别是同类题材同类体裁文章的阅读。这类练习,既能促进学生写作兴趣、表达能力的提高,又能积极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

2、将积累、感悟的语言进行实际的运用。

第6篇:高中语文的积累范文

重视语文积累是对我国语文学习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国历史上许多大文豪和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在他们儿时在汉语学习上,下过一番积累功夫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强调的就是要多读、多背、多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渎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积累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内在动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兴趣在各项实践中的重要性,语文积累更是如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的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多读、多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动力,如果生硬地强迫学生积累,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积累过程中,教师可以巧用各种训练手段,如用儿歌、顺口溜、一字开花扩词,组织手抄报比赛、成语句子接力赛、优美片段欣赏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尝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积累的兴趣。

二、创造阅读条件,丰富学生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名篇名著,好词好句比比皆是,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与创新的积淀,不论寓理于事的愚言故事,还是意境优美的散文和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燕子》、《春》、《画龙点睛》、《咏柳》等都是学生阅读和积累的名篇佳作。然而,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传递更多的信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和收集信息。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通过订阅课外读物,网上下载优秀作品,创办图书角,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掌握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不断丰富语文积累。

三、理解感悟,深化语言积累

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单纯知识的机械累加。感悟是指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课文,是提高学生积累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会读有所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提高学生积累的质量。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要求学生划出或摘录好词好句,而且还要写下简要的感受,不求文字多少,多则二、三百,少则五十来字。这样能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并有了情感参与。

第7篇:高中语文的积累范文

【关键词】:广泛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把“语言积累”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每学段都提出了积累的要求。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好词佳句,优秀诗文,努力使学生逐渐成为拥有语言的富翁,做到说话时好词佳句脱口而出,作文时语言生动形象。

一,广泛阅读,丰富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里的“少”字的含义有三:一是读得少,二是了解少,三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如何解决表达困难的状况呢?首推阅读积累,阅读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语感,提升思想。

首先要重视对课内典范语言的积累。熟读和内化典范语言是完成语言积累的捷径。在课内要通过朗读、诵读、赏读、熟读、背诵,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达到熟记在心,在“读”中感悟到作品语言的内涵,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勤作评注。自觉做到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在读中积累,学中感悟。

其次,强化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积累单靠课文典范语言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博览群书是许多文学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成功的捷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每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语文积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语言积累。语言积累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掌握最基本的文字符号,积累大量的词汇等。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规律的积累。通过听、读理解语言,通过说、写表达思想感受,都有自己的规律。

了解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小学生了解语言规律,是在长期模仿学习、语言实践中通过反复多次的感性接触进行的,积累的多是近乎于模糊直觉的感性体验,而不是理论形态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不是阅读学、作文学之类的东西。锤炼语感就包括锤炼对语言规律的感觉。三是语言典范的积累,如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篇章等。语言典范往往包蕴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积累语言典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目的之一就是促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因此,语文教学切不可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广泛涉猎语言材料、语言的范例,才能真正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主阅读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向学生推荐各方面的课外书籍,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采取适合自己年龄层次的阅读方法,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阅读小说可采用浏览故事情节,细读精彩片断;读诗歌重在浓情朗读,背诵品位;读散文中在体验感悟,理解内在思想涵义。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抄精彩片断、警句,并能熟记在新。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检查督促,了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予以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二,加强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律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学习和掌握语言,若能要作到运用时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就必须对语言文字做多次重复,强化诵读,细心咀嚼,用心体味。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的含义、使用规律、情味等在头脑中扎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一俗语说明了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实质,指导学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将名言佳句、精段妙篇化为己有。

三,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言的习得,需要大量的实际。积累是表达的基础,而运用则能强化、深化、发展原有的积累。只有通过运用,才能真正使语言内化,完成语言知识的构建。

第8篇:高中语文的积累范文

关键词:语文;积累;习惯

目前,在语文学习中,农村初中学生普遍缺乏较好的积累习惯。其表现是语文积累枯燥无味、不愿做、量少,即使去做,也无从下手。长此以往,不但削弱了学生积累习惯养成和丰富的积累、良好语感的形成,而且更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如何矫正这一倾向呢?对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成自主参与

兴趣是学生自愿和自发参与语文积累活动的催化剂。这一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兴趣激发上:(1)联系课内学习内容。(2)利用阅读材料创设问题情境。(3)创设真实的情境。(4)开展课外主题系列活动。(5)利用学校走廊及墙壁文化,组织班级学生按照规定的主题和内容定期参与文化建设、引导学生阅读,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步把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积累实践。

二、把握积累层次。明确积累方向

积累是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能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没有一定层次的语文积累,语文教育目标实现犹如镜花水月。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在明确积累层次和要求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抓好语言积累的核心。(2)抓好文化积累。(3)抓好生活积累。

三、学会积累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语文积累是围绕着一定任务、采取一定方法进行的实践活动。良好的积累学习方法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也是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中介。在方法上:(1)诵读。它能内化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储存足量的优秀诗文。(2)阅读。如看书看报,博览群书、日结越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3)摘抄。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养成学生勤摘抄的习惯,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果。(4)做读书笔记。如养成做词语笔记、摘录式笔记,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来阅读理解文章。(5)训练与测试。如写日记、作文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拓展阅读途径,丰富语文积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把知识向课外延伸。这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注重了与课内知识积累的联系,以此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这便是课文知识的延展和深化。作法上:(1)针对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精选部分素材进行补充、扩展和深化的课文内容,拓展阅读,让学生掌握和积累相关知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要求学生制订出阅读计划,拟定读书的目的,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教师做好定期检查,把积累落到实处,让学生在积累中学会分析、欣赏、评判,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积累。(3)搭建表达平台,在交流中积累。(4)构建班级图书角。根据教学的需要,储备资源,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提高阅读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5)开展专题课,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去畅所欲言。在过程中展示积累的成语故事、佳对品味、诗歌赏析等。(6)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感悟生活。以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在体现的过程中,感悟生活,进行知识的积累。

实践证明,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知识的平时积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的过程中,只有激发出学生兴趣,促成自主参与,才能培养自己勤于积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洒脱,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语文的积累范文

一、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其积累是多方面的,如语言积累、语感积累、语言素养形式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同时也包括知识方法迁移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积累,道德情操的积累,审美情趣的积累,情感意志的积累,价值观念的积累,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的积累等。”语文积累性学习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二、语文积累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是包含着诸如音、字、词、篇、句、段、章等在内的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这也就决定了对语文的学习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根据学科的特点及自己的经验,我认为这种积累性的学习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建立科学实用的学生常规作业本

常规作业应有别于教材同步的练习(这种练习最好当堂完成),它是一种语文常态化的学习、常态化的实践。

(二)建立科学全面的语文积累性学习评价体系

必须建立与常规作业本相配合的评价激励机制,以便有效地对平时的积累进行定量的考察。这种机制必须是有效的、可执行的、适用性强的,必须有利于全体学生学习的提高,能够全面反映新课程关于语文学习评价的要求,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既考虑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又要考虑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既要考虑到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更要考虑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三)做好积累性学习的指导工作

语文的积累性学习应当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行为,包含着一种合乎逻辑的过程,呈现着层递性的特点。因此,科学的分析指导不可缺少。

积累不是机械地抄袭和模仿,而是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材料、知识方法进行运用,达到同化、内化为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必须创造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激活的步骤有:

1.涵泳。对积累的优秀材料进行涵泳和诵读,每天不少于10分钟。

2.归类。将积累的材料分门别类,对知识进行一个系统化处理,从而提高能力。

3.交流。将自己积累的东西进行整理后交流。

4.写作。将积累的东西应用于写作之中,达到丰富作文材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