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范文

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精选(九篇)

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

第1篇: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公司管理人员非法占有盗窃罪职务侵占罪

作者简介:何晴,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助理检察员。

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4-068-02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某案发时为北京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饮料公司”,非国有)驻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营业所主任,管理十余名业务员,负责协调甲饮料公司在该地区的全面销售工作。

2013年12月,因个人欠债无法偿还,李某冒用事先获知的文安县乙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商贸公司”)的DRP账户(订货记账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查询得知其账户内尚有余款6万余款(包括63000元的购车返回款和5780元的退垫运费)足以抵偿个人债务。2013年12月28日,李某私自使用乙商贸公司在甲饮料公司的DRP系统的账户,以乙商贸公司名义从甲饮料公司订购2235箱的PET1.5L30%果肉桃汁(价值人民币68768元),在订货单上预留李某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送货地点为李某借用的第三方仓库,李某在产品配送后将其私自变卖,用于抵偿个人债务。后李某离职逃匿。

甲饮料公司向经销商配售产品时运费由甲饮料公司承担,但经销商需预先垫付给甲饮料公司,交易完成后,甲饮料公司将垫付运费退回,记录在经销商的DRP专用账户中。2013年,乙商贸公司向甲饮料公司汇款63000元用于购买销售奖励轿车,因不符合奖励条件未购买成功,后甲饮料公司将63000元购车款退回。

二、分析意见

有观点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但笔者认为,李某的行为应构成盗窃罪。本案定性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将合法占有的本单位财物转为非法所有。以下对本案进行探讨,以期对厘清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有所裨益。

(一)本案被害单位为甲饮料公司,犯罪对象为68768元,款项性质为甲饮料公司管理下的乙商贸公司所有的财产

1.犯罪意图的产生是刑法评价的逻辑起点。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犯罪时间起点应为行为人主观上产生了犯罪意图,客观上着手实施了犯罪行为之时,而主观犯意的产生往往先于或同步于客观行为,因此纳入刑法评价范畴不得早于犯意产生之时。结合因果行为论、社会行为论的观点,刑法上的行为是一个完整的犯罪行为是从产生犯罪意图、犯罪预备、着手实施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实施终了的纵向过程。本案中,被告人李某在掌握乙商贸公司的DRP系统用户名和密码之后,发现乙商贸公司DRP系统账户内有可用余额足以用于偿付个人债务,遂起意据为己有,彼时李某的犯罪意图已经产生,已进入刑法考察的范畴。

2.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犯罪具体实施手段不影响犯罪对象的认定。参考行为目的论的观点,人的行为是目的活动的整个过程。行为目的性的表现在,人以因果关系的认识为基础,在一定范围内预见自己的活动可能产生一定的结果,于是行为人设立各种各样的目的,选择达到目的的手段,朝着这些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活动。虽然行为人为达到犯罪目的可以选择多种具体手段,但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是客观确定的,不因犯罪手段的千差万别影响犯罪对象的认定,更不因后续具体手段渐进衍化而发生变更,且仅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相分离可能侵犯不同法益时影响行为定性。本案中,李某起意占有乙商贸公司DRP账户内记录的钱款用于个人偿债之时是刑法评价的开始,犯罪对象即为该账户内标示的钱款,后其因为该账户无法提取现金,为达到最终占有钱款的目的,选择使用该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下订单,通过收货后变卖的方式最终达到对款项实际占有的目的,以上为达到最终占有钱款目的而实施的手段行为并未侵犯不同的法益,因此并不影响犯罪对象的认定。就此,本案中的犯罪对象应当认定为钱款。

3.在钱款的占有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应当确定最终受到财产损失的一方为被害人。在已确定犯罪对象为上述钱款的基础上,钱款的归属直接关涉被害人的确定,也即能否认定为“本单位财物”,进而影响李某的行为定性。我国刑法对财物归属侧重于采取“占有+所有”的立法态度,如我国《刑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占有权是所有权的四项基本权能之一,是指事实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的支配人的状态。

本案中,甲饮料公司的DRP系统是经销商所使用的订货账户,双方在建立合作时即约定DRP系统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由经销商谨慎保管,该系统订单视为经销商的真实意思表示。该DRP账户性质为邮件记账系统,只能用于订货、退货,不能以任何方式提现,只能在经销商终止后提出申请,经甲饮料公司财务审核后将DRP账户显示余款退回与该账户绑定的付款账户。在此之前,该账户所显示钱款均在甲饮料公司财务账户内,处于被甲饮料公司实际占有的状态。而究其所有者,却应当认定为乙商贸公司,因为在终止关系时,包括乙商贸公司在内的经销商有权要求甲饮料公司退还,只有在甲饮料公司与乙商贸公司等经销商进行了真实有效的交易后该钱款才能最终归甲饮料公司所有。而本案恰为所有权与占有权相分离的情况,如何确定被害人成为本案定性的又一课题。

笔者认为,上述钱款的性质应当认定为甲饮料公司实际占有的乙商贸公司所有的财产,但本案被害人最终应当认定为甲饮料公司。现有证据中,李某是如何获知乙商贸公司的DRP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无法查清。鉴于钱款是在甲饮料公司具有更强支配力的情况下被李某非法占有的,根据责权相统一的原则,应当由甲饮料公司承担灭失风险和责任;再之,甲饮料公司在事后已将争议钱款退还给乙商贸公司,甲饮料公司客观上已经成为了遭受财产损失的主体,确定甲饮料公司为本案被害人更为稳妥,既有利于理清刑事犯罪评价与民事权属争议的不同法律关系,也与我国刑法偏重于保护客观占有事实的立法目的相一致。

(二)李某取得财物并非是将其合法掌控状态转变为非法所有,且其冒用乙商贸公司名义下订单的行为仅仅利用了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并非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即便李某具有甲饮料公司管理人员身份,犯罪对象亦为本单位财产,但仍不能就此认定李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本案定性关键在于李某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合法掌控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

1.构成职务侵占罪,应以行为人掌控(主管、管理、经手)财物为前提条件。关于职务侵占罪中“职务”的概念,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通说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的是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产的便利条件。以上观点要求行为人必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本单位财物具有一定控制权为前提。本案中,无论李某如何获知该DRP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其均未获得甲饮料公司对其持有或保管该账户用户名和密码的授权,相反甲饮料公司在与经销商签订合同时明确要求经销商自行保管DRP账户的相关信息,不得泄露他人,加之李某更非甲饮料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并无保管DRP账户内标示钱款的职权,其对该钱款不存在“主管、管理、经手”的客观前提。

2.职务侵占罪中的职务授权必须来源于其所在单位,且一般应为事先合法授权。李某及其辩护人称本案案发原因为甲饮料公司与经销商之间混乱的违规交易惯例,称虽然甲饮料公司不允许营业所主任或者业务员代经销商下订单,只能协助,但实践中经销商将DRP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直接交给营业所主任或业务员,让营业所主任或业务员代为下订单的情况很多,李某本人就曾帮助多家经销商下订单,所以李某客观上已经取得了主管、管理、经手甲饮料产品的事实。笔者认为,职务的授权主体只能是其本人所在单位,而且一般应当属于事先合法授权,除非无事先合法授权经过其所在单位的事后追认或认可。李某及李某辩护人显然认为李某本人与经销商乙商贸公司之间的违规交易习惯能够构成李某在甲饮料公司主管、管理、经手涉案财物的合法职务来源前提,这种逻辑混淆了不同法律关系,存在严重谬误。

3.李某非法取得财物的行为并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本案显然属于作为犯罪,李某实施了使用乙商贸公司的用户名和密码下订单,收货后将货物变卖据为己有的行为,但任何获知乙商贸公司用户名和密码的人均可以进行上述操作,况且李某作为甲饮料公司驻文安县营业所主任没有保管、使用乙商贸公司用户名和密码的职权内容。至于李某所辩称的其是在帮助乙商贸公司办理退之前垫付的运费过程中得知乙商贸公司的用户名和密码,抑或在帮助乙商贸公司找回遗忘的密码的过程中获知的,在暂不讨论其辩解前后矛盾的前提下,仍只能构成能够接触到经销商DRP账户信息的“工作上的便利条件”。

综上,虽然李某存在甲饮料公司管理人员的身份,其客观上也最终非法占有了本单位的财物,但因其取财手段并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仍不能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三)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本案中,李某是在乙商贸公司不知情、甲饮料公司误以为订单为乙商贸公司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秘密的将其意欲侵吞的钱款通过将等价值果汁产品运走变卖的方式据为己有,属于秘密窃取的情形,符合盗窃罪的行为要件。

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是指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条文本身对盗窃罪采取的是简单罪状的表述模式,但通说认为,盗窃罪应当具有秘密性。虽然李某在所下订单中使用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其还辩解甲饮料公司订单审核人员曾在涉案订单提交后向其电话核实,其向审核人员答复没有问题后甲饮料公司才得以发货,但上述问题均不影响李某行为的秘密性。

第2篇: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 财务危机

一、当前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现状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浙江甚至于全国都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而且不管企业大小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财务人员,且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角色和能力还处于会计核算的层面。会计核算只是一种事后监督,不能反映事前和事中的成果。

(一)小型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分析

小型企业,规模比较小,配备1名以上财务人员,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理念无,没有内控的概念,认为配备了财务人员就解决财务问题了。事前没预算、事中没把握、事后没反映。

1.财务人员工作现状分析

财务人员每个月月初会根据前一个月的业务发生情况,用1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对上个月的会计核算,除负责报税外,不再向管理者提供上个月的财务报表。即使在管理者问财务人员的时候,有些财务人员也只会选择性地告诉管理者现在还剩多少钱,应收应付还有多少,因为在财务人员的观念中管理者关心的就是这两个结果。存货不能做到月月盘点,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情况更是无从得知,每个月的销售情况及合同订单情况也不会去关注,成本核算的结果更觉得无关紧要。

2.管理者观念分析

管理者以不懂财务为借口,认为只要知道还剩多少钱和还有多少应收应付这种最古老的家庭式理财方式,就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了,认为最初原始投资和中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需要计算资金成本率和计提折旧的。管理者这些基本财务管理理念缺失严重。

(二)中型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分析

中型企业,财务人员配置也比较齐全,基本上会有一个主管以上的职务了,会计核算也比较健全,内控执行性也不错,能比较全面反映企业的基本会计核算结果,但事前没预算、事中把握不够、事后反映不及时全面。

1.财务人员工作现状分析

能在约定的时点正确提供每个月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结果也能真实反映财务现状,财务流程设定也比较完整,与销售、采购等各个部门沟通也非常顺畅,事后的会计核算做的非常不错,反映详细明朗,但是没有对结果进行财务分析,没有给管理者应有的提醒,虽然有些财务主管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开始时也有提醒但在没有得到管理者重视或得到的重视不够甚至被否定后积极性下降,久而久之就不做,这最终导致财务管理的职能丧失。

2.管理者观念分析

不懂看报表,只凭对商业的敏感度和对未来的满怀希望和对朋友的信任,盲目进行对外投资,盲目扩大再生产经营规模,比如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招聘、销售网点办事处的设置、设备的投入、厂房的建设等都是凭主观的喜好和单方面的主观臆断做出的决策。财务数据对他来说都过去了,无关未来。而且面对具有财务分析能力的财务人员的提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待发现不对的时候所有的决定都木已成舟,殊不知自认为健全的会计核算也弥补不了财务管理理念的缺失。

二、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是互相联系、紧密配合的,同时又有科学的分工,具有各自的特点。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分支,是基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关联性非常大、反映非常迅速的管理工作,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正因为财务管理具有如此重要的管理职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是非常受重视的一项活动,但是,因为企业领导者和企业财务人员主观意识上的欠缺导致一直被闲置,不懂运用。

三、重视财务管理理念是缓解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关键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只对会计核算的重视以及财务管理理念的缺乏等原因导致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再对比分析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重视财务管理理念是缓解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并从自身原因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具体提出如下建议:

(一)给中小型企业的建议

第一,财务人员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理念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自我满足,并且要把学习到的财务管理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我主观能动性,同时要积极引导身边的同行加强财务管理理念认识,积极引导管理者往财务管理意识靠拢,努力使财务人员自身可以依据财务管理数据参与经营决策,并努力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参与控制。

第二,管理者应提升自身的财务意识,破除会计核算就代表财务核算本身的局限意识,要懂得要求财务人员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要懂得尊重和利用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分析结果,积极认真听取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见,并有意识地招聘拥有财务管理能力的财务人员为企业服务。在积极提倡财务人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供必要的后续培训,使真正拥有财务管理能力的财务人员为企业服务,促进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财务核算体系的完善。

第三,企业应吸取失败的经验,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正确理解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视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弥补对社会造成的损失,走上真正的企业管理之路,造福于社会。

(二)给政府的建议

政府的社会职能不言而喻,在企业财务危机四伏、市场经营不易的紧要关头,除运用强大职能进行市场大环境和宏观面的操作,帮助企业家渡过难关外,也要让企业意识到企业自身财务危机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企业家自身的盲目造成的,而这个盲目的关键因素是缺乏财务管理的理念,站在企业的立场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层面帮助企业共同解决当前或即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引导企业走向理性科学的财务核算之路。同时,通过政府的公共平台对社会各界宣导财务管理理念,引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才引进和人才招聘环节向财务管理方向倾斜。

第3篇: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被应用于高校管理中,可以让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竞争筹码,并获得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精细化管理理念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者需要对管理领域进行延伸,并且要对服务职能和监督空间进行拓展,能够全方位覆盖财务管理的全部过程。精细化财务管理主要强调“细”,即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管理,并且要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管理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在管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这些流程和规范,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细化

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的细化可以使资金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对财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导致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价。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改变这一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向高校的各个管理领域深入,对既定的资源可以达到控制和调配的目标,这样就可以让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管理人员在具体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成本预算进行细化,并让学校的成本和学校的每项支出相符。例如: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预算项目,定~和支出情况的细分,并且根据学校各部分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方案,再向领导部门递交预算方案。此外,管理人员在分配和预算学校各院系的财务情况时,需要定期监督检查项目的收支情况,这样资金的使用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建立健全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

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可以科学落实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并对其进行细化和整理,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管理落实办法,并使其形成完整的管理工作体系。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从而服务于信息管理工作,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定期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财务管理内容设置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管理系统的运作,可以使财务在预算,支出和审核等各个环节按照规范操作,这样人工操作量会大大减少,可以使人为因素产生的管理误差减小。另外,通过完善的信息财务管理系统可以使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可以达到相互监督和资源共享的目标,这样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更加透明。

三、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体是财务管理人员。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非常必要。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后才能更好的落实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因为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需要不断变化和更新,因此财务人员长效学习机制的建立非常必要。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各项财务事项的处理也会更加科学,这样才能达到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因此加强对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必要,高校管理层可以通过宣传和讲座等活动,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促使他们掌握最新的工作技能。同时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职业道德提高的基础上,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更高,并且能够以法律为依据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将高校财务工作中挪用公款和做假账等现象消除,因此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必要。

四、加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文化的渗透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文化需要高校的每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工作。高校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进行规范,这样形成的财务管理制度层次清晰,指导性强、全面细致。这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后,需要让每一个财务人员学习,并对其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加强了解,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此外,奖惩制度的建立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高校每个人内心深处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将其形成一种高校财务管理文化。此外,在高校组织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才能使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推行。高校领导,采购员,学生、教师等人员都要支持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尤其是高校财务员要严格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财务工作。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经验式和粗放式管理方式造成的弊端,在解放思想和管理观念革新的基础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会迈上更高层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一环。财务工作的疏漏可能会影响高校的经济状况。因此加强对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非常必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将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落实到位,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管理目标。文章主要从“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细化,建立健全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文化的渗透”等方面探析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财务管理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邓建华.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1,02:108-109

第4篇: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会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人才培养

财务部门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的活动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关键环节起非常重要作用。财务信息和财务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管理的水平。

1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财务部门是企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联系企业管理活动的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有效的财务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能确保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保证财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使财务工作取得更高的业绩,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企业其他资源的作用,帮助企业尽可能地形成决策最优化,进而优化资本结构,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企业自身价值和利润最大化,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

2财务人员绩效考核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面临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加强了对企业管理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绩效水平。然而,由于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量化,像前面描述的许多企业一样,财务人员绩效管理实际上也处于一种令人堪忧的境地。没有具体的财务人员绩效管理方案,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不了解如何定位自己的岗位绩效,更不用说将自己的个人工作绩效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在进行绩效管理前,财务人员绩效水平整体不高,财务部门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失真,决策支持力度不够,对整个企业管理的帮助有限,不利于的稳定和发展。

2.1财务人员绩效管理受重视程度低

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功能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企业管理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会更加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而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应当受到重视。在之前的发展中没有深刻认识到财务活动在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关键环节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没有做到对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的重视。

2.2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目标性

由于对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造成财务人员普遍缺乏工作积极性。财务人员不能感觉自己被公司重视,相应的也就不去关心企业的战略目标。据统计,财务部门人员中了解公司战略目标,并能以公司战略目标指导自我工作的人员只占很小一部分。

2.3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客观、准确的评价体系

客观准确地对财务人员绩效进行评价是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的前提。财务人员不像生产、销售人员,其劳动成果是无形的产品或价值,很多时候不容易用客观、量化的指标来评价其绩效。财务人员绩效的特性导致当前很多企业一样缺乏客观、准确地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财务工作的团体性、合作性特点也造成了企业财务人员绩效的不易准确评估。可以说,由于上述原因,在财务人员绩效指标的设计、应用、考评标准的设定及具体绩效评价实施等所有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客观、准确评价。从而也就无法客观衡量和反映财务人员绩效的真实情况。

2.4财务人员绩效考评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财务人员绩效考评机制目前主要侧重于对员工完成工作量的评估,缺乏对工作过程的行为分析。首先财务人员绩效是个多维度符合变量,包括德、能、绩、行等方面。现实操作中,由于操作的困难性,企业过于注重对“成果(绩)”的考核,而忽视了财务人员“能力(能)”、“行为(行)”和“品德(德)”的考评。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工作除了传统的会计核算、记账、报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内容外,还包括成本规划与成本控制、内部结算、全面预算管理等内容。当前针对财务人员绩效的评价显然不够全面。

2.5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有效沟通

对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绩效管理前期设立绩效目标时,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依据公司战略与财务人员进行讨论和沟通,而是比较武断的自上而下设立绩效目标,绩效管理变成了纯粹单方面考核,极大挫伤了员工积极性;中期绩效实施过程中,也没有与财务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没有对员工绩效管理进行辅导培训,财务人员不了解自己绩效的具体情况,无法提高自身绩效水平;后期绩效考核完成后,管理者与财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形成有效反馈,财务人员也就无从改进自己的绩效。

2.6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有效激励

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财务人员延续了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没有将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员工的奖励和异迁,绝大多数财务人员的激励都是凭借资历、年限,而非工作绩效。这造成了财务人员“混、吃、等、熬”现象尤为突出。

2.7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有效培训

一直重视企业员工的再教育。有关财务人员的培训也非常多。然而,这些培训大部分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从实际情况看,公司为财务人员培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财务人员也参加了非常多的培训和学习,但这些培训却并未对员工绩效的提高有很大改善。究其原因就是对财务人员的这些培训没有考虑本单位财务人员的个人需求,没有依照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需求提供培训。

3展望

当前,有关绩效管理的研究并不少,但对财务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绩效管理研究却不多见。如何将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企业财务人员的身上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作者:王克军 单位:临朐县财政局

第5篇: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近几年市场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资金管理措施重新得到了企业的重视,而且在当前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保证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会计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同时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会计财务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现状

(一)企业对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的相关管理活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大多数的企业依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措施,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首先当前企业在进行会计财务管理过程中,对相关管理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对于企业的上层管理者来说,认为企业前期的发展只需要重视经济效益问题,对于这些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虚化的概念没有过多的关注,这种顾此失彼的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虽然有的企业规模较大,但是在实际的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有的一个工作岗位需要负责多方面的工作需求,人员过少问题导致了企业无法准确全面的实施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导致这一方面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企业过多的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为了降低成本而收缩工作人员的数量,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协调的进行工作。总的来说,对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对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部分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高,这种没有管理意识的问题使得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相关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举措落后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相关企业应当能够根据不同的变化来对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相关举措进行更新,保证企业的发展能够符合一定的时展。而且创新性的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的获得一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对于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举措依然较为落后,无法落实到实际的企业生存环境以及相关环境条件中去,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三)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对于企业进行一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在其中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管理的力度和准确程度。当时就目前的企业发展来看,一方面企业对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在进行这方面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时,大多会选择招聘综合素质较大的人员,这样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问题,但是在长久的发展来看,这种招聘人才的方式是不利于企业进行管理活动的,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身对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前面我们对当前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下面针对这些分析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管理控制意识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意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高层管理者提高了相关意识能够促进企业加强对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高层管理者提高了相关意识能够很好的影响下属人员重视财务管理措施。企业应当重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对企业提供的优势,为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模式以及内部控制举措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条件。最后,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如果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关于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上的问题,企业应当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效的进行。

(二)提升财务管理方式

在企业进行相关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举措时,措施的先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更新进行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举措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转效率,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对策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问题,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总的来说,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使其能够符合时代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企业的预期收益得到非常有效的保证。

(三)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过程来说,保证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保证企业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来说,相关管理人员在其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管理人员的操作过程以及对财务管理的态度问题能够大大影响最终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对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人员的相关素质问题。一方面在前期的招聘工作中,对相关应聘者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进入企业的人员能够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提供有效地帮助,并且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平。其次就是对进入到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来说,企业可以采取定期的进行考核的方式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测评,实施一定的奖罚措施,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健全。相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也应当重视对这方面的学习,自身适当的锻炼知识的学习,保证能够为其的财务管理工作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三、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以及企业对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都对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应当首先重视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效益。其次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保证企业能够有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晓娟.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4,(52):124-125

第6篇: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村级组织 村级财务 产生 界定

一、村级组织的演变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

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渊源于。体制是三级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 ,因而设立三级财务,而村级财务由原大队财务脱胎而来[ 1 ]。这种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性质的财务体制已不可能适合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不可能再通过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活动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为农民的增收减负提供制度保障。现行的村级财务仍在沿用财政部、农业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上世纪80年代初,在广西出现了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的雏形以后,村民自治管理体制日益成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直到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村民委员会制度得到完善、发展。特别是从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的普遍推行以来,更使得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显得重要和关键,村级财务管理也随着农村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了巨大的变化[ 2 ]。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并不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而是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简称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村级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独立于其他政治或经济组织的自治组织,是一个市场独立的产权主体,它独立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村民委员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不仅体现在对本村现存财产和资金的管理,而且还体现为对本村各种财产资金的运营及获得收益的管理。在各种市场经济活动中,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主要是全体村民的收益最大化和村民社区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村级组织(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产权主体,从而也就产生了独立的村级财权和村级财务管理。

所以,村级财务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是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出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又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性基础。村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形式,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对全村所有经济事务、资金往来的管理,又是村民委员会机构对其本身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村级财务管理是对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自治组织内部的资金运用的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等环节,是保证村级组织的高效运行,为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创造更高收益的一种财务行为。因此,从村级财务管理的这一概念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来看,现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1996)并不适合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必须从村级财务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重新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村级组织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村级财务管理的性质,村级财务管理范围可分两大类[ 3 ] : 1. 公共财务。公共财务是村级财务的基本内容。要建立村级公共财务预决算制度。其收入范围有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村机构人员经费补贴、用农业税附加方式代替村提留的收入、“一事一议”集资收入、政府财政支农专款、村企事业上交收入等。其支出范围有村机构人员、办公、业务开支、村级公共公益事业经费、“一事一议”的公共事业或公共工程投入、政府财政支农专项投入(包括村配套资金)等。2. 集体资产财务。主要是对集体资本投资、集体资产租赁、集体土地征用或批租、集体土地租赁、集体经营土地等收益和分配的财务管理。其中公共财务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式进行,从财务预算的角度来加强村民委员会的收支管理,而集体资产财务可以从村民委员会为资金所有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管理,真正体现财务管理的各种职能。无论是公共财务还是集体资产财务都要涉及到村民委员会这一村级组织作为市场利益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资金产生利益的分配。所以,本文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仍然是以把村民委员会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利益微观主体和以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为基础,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最终追求这一村级组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村级财政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异同

尽管村级组织既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有经济管理的职能,但它并不具备财政管理的职能和特征。第一,村级组织或村级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国家政府,它是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它不具有财政主体的特征,从而也就不具有利用国家所赋予的权力来强制实施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第二,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来看,村级财务管理也与地方财政具有很大的不同,在税费改革之前,村级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村提留和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村级的筹资筹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税费改革之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税附加、财政转移支付和一事一议等。这些资金的来源并不是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以财政收入的形式而产生的,而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结果,有些也是村民委员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而获得收益分配的结果。再次,村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等许多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委员会来共同协商决定,也就是说涉及村内的所有重要事宜都需以村民或村民代表的共同商议,以村务公开的形式昭示全村村民。另外,村级组织的日常性的规则和制度也通过村级组织的村民章程来确定,显然与财政活动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异。最后,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的管理职能尽管涉及到村级的公共管理和资金管理,也就是说既有行政性的职能,也有经济性的职能,但不管哪一种管理都要通过村民章程的约定或村民会议的商议。第五,涉及公共预算财务管理和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这也完全与财政活动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不同,村级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还有生产活动和关系、交换活动和关系、消费活动和关系等市场经济所包容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4 ]。为此,对村级组织的资金管理不能笼统地称之为村级财政,否则,既搞混了财政的概念和本质,也弄错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本质,澄清村级财政与村级财务管理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P>

四、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

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尽管是一个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它又有许多与非盈利组织不同的地方。非营利组织是在公众支持下为实现公共目标而存在的组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不是单个人或组织的经济利益,其最大特征是不以盈利为目标。非营利组织收入可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但其主要来源是自创收入。自创收入的基本形式是业务收入,即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服务收费。除慈善组织外的非营利组织都可以向其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形成业务收入,以扩大收入来源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自创收入也包括投资收入。非营利组织所获取的资金,在运用于实现其社会使命的具体项目之前,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 5 ] 。

从非盈利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财务管理是有差异的:首先,从财务管理主体的组织形式来看,非盈利组织是通过法律认可并注册的法人机构,而村民委员会尽管也是自治性组织,但从法律上来讲,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和划分。其次,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来看,非盈利组织仅仅是对资金的预算管理,谈不上资金运营,因为不存在资金的大量筹集,并不全面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却从市场经济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充分地参与,其财务管理活动要充分地发挥筹资、运用和投资的各种职能,充分追求资金的收益最大化。最后,从资金使用的目的来看,非盈利组织主要通过资金的使用来增加社会总体的福利,是为社会利益而进行各种资金的投资和使用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则是从本村全体村民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恰当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来达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最终为本村村民谋福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村级财务管理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混同起来,必须要准确界定村级财务管理活动的性质和范围。

五、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管理者,是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村的集体资产属全村居民所有,是全村的公共资产。村民委员会作为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代表机构,能够代表全村村民,运用村级资产,根据村级组织发展的需要,及时筹集资金,恰当组织村级公共资产使用收益的分配,是本村公共(集体)资产完全意义上的所有者代表。而村集体经济是社区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经济实体,是公司或企业,是完全意义上的法人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村民委员会以村公共资产投资形成,所以,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人,二者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也是所有和被所有的关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又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也规定:本制度适用于按行政村、自然村或原生产大队、生产队设置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称村合作经济组织) 。村办企业执行行业企业财务制度。这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我们现在谈的村民委员会的前身,所以,从二者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同样其财务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沿用的制度规定也是完全不同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沿用1996年财政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尽管这已经不能适应村级组织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则适用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

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似乎是比较久远的,但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是从我国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的普遍实施为开端,所以,完全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而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界定是建立在把村民委员会看作一个处于行政性政治组织和盈利性组织之间的特殊组织的基础上。特别是随着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村民委员会是一个介于市场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之间的中介组织,所以,它必须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利益主体,从而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来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正是本文意旨的村级财务管理。 [论*文*网]

参考文献:

[ 1 ]李泽峰. 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理论和实践[M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9.

[ 2 ]游祥斌,彭磊.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起源、发展与问题探析[ Z]. 2009.

[ 3 ]王观楚. 完善村民自治下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Z ].2009.

第7篇: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村级组织 村级财务 产生 界定

    一、村级组织的演变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

    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渊源于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体制是三级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 ,因而设立三级财务,而村级财务由原大队财务脱胎而来[ 1 ]。这种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性质的财务体制已不可能适合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不可能再通过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活动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为农民的增收减负提供制度保障。现行的村级财务仍在沿用财政部、农业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上世纪80年代初,在广西出现了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的雏形以后,村民自治管理体制日益成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直到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村民委员会制度得到完善、发展。特别是从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的普遍推行以来,更使得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显得重要和关键,村级财务管理也随着农村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了巨大的变化[ 2 ]。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并不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而是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简称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村级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独立于其他政治或经济组织的自治组织,是一个市场独立的产权主体,它独立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村民委员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不仅体现在对本村现存财产和资金的管理,而且还体现为对本村各种财产资金的运营及获得收益的管理。在各种市场经济活动中,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主要是全体村民的收益最大化和村民社区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村级组织(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产权主体,从而也就产生了独立的村级财权和村级财务管理。

    所以,村级财务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是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出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又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性基础。村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形式,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对全村所有经济事务、资金往来的管理,又是村民委员会机构对其本身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村级财务管理是对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自治组织内部的资金运用的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等环节,是保证村级组织的高效运行,为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创造更高收益的一种财务行为。因此,从村级财务管理的这一概念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来看,现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1996)并不适合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必须从村级财务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重新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村级组织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村级财务管理的性质,村级财务管理范围可分两大类[ 3 ] : 1. 公共财务。公共财务是村级财务的基本内容。要建立村级公共财务预决算制度。其收入范围有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村机构人员经费补贴、用农业税附加方式代替村提留的收入、“一事一议”集资收入、政府财政支农专款、村企事业上交收入等。其支出范围有村机构人员、办公、业务开支、村级公共公益事业经费、“一事一议”的公共事业或公共工程投入、政府财政支农专项投入(包括村配套资金)等。2. 集体资产财务。主要是对集体资本投资、集体资产租赁、集体土地征用或批租、集体土地租赁、集体经营土地等收益和分配的财务管理。其中公共财务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式进行,从财务预算的角度来加强村民委员会的收支管理,而集体资产财务可以从村民委员会为资金所有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管理,真正体现财务管理的各种职能。无论是公共财务还是集体资产财务都要涉及到村民委员会这一村级组织作为市场利益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资金产生利益的分配。所以,本文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仍然是以把村民委员会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利益微观主体和以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为基础,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最终追求这一村级组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村级财政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异同

    尽管村级组织既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有经济管理的职能,但它并不具备财政管理的职能和特征。第一,村级组织或村级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国家政府,它是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它不具有财政主体的特征,从而也就不具有利用国家所赋予的权力来强制实施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第二,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来看,村级财务管理也与地方财政具有很大的不同,在税费改革之前,村级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村提留和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村级的筹资筹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税费改革之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税附加、财政转移支付和一事一议等。这些资金的来源并不是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以财政收入的形式而产生的,而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结果,有些也是村民委员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而获得收益分配的结果。再次,村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等许多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委员会来共同协商决定,也就是说涉及村内的所有重要事宜都需以村民或村民代表的共同商议,以村务公开的形式昭示全村村民。另外,村级组织的日常性的规则和制度也通过村级组织的村民章程来确定,显然与财政活动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异。最后,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的管理职能尽管涉及到村级的公共管理和资金管理,也就是说既有行政性的职能,也有经济性的职能,但不管哪一种管理都要通过村民章程的约定或村民会议的商议。第五,涉及公共预算财务管理和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这也完全与财政活动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不同,村级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还有生产活动和关系、交换活动和关系、消费活动和关系等市场经济所包容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4 ]。为此,对村级组织的资金管理不能笼统地称之为村级财政,否则,既搞混了财政的概念和本质,也弄错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本质,澄清村级财政与村级财务管理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P>

    四、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

    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尽管是一个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它又有许多与非盈利组织不同的地方。非营利组织是在公众支持下为实现公共目标而存在的组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不是单个人或组织的经济利益,其最大特征是不以盈利为目标。非营利组织收入可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但其主要来源是自创收入。自创收入的基本形式是业务收入,即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服务收费。除慈善组织外的非营利组织都可以向其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形成业务收入,以扩大收入来源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自创收入也包括投资收入。非营利组织所获取的资金,在运用于实现其社会使命的具体项目之前,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 5 ] 。

    从非盈利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财务管理是有差异的:首先,从财务管理主体的组织形式来看,非盈利组织是通过法律认可并注册的法人机构,而村民委员会尽管也是自治性组织,但从法律上来讲,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和划分。其次,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来看,非盈利组织仅仅是对资金的预算管理,谈不上资金运营,因为不存在资金的大量筹集,并不全面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却从市场经济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充分地参与,其财务管理活动要充分地发挥筹资、运用和投资的各种职能,充分追求资金的收益最大化。最后,从资金使用的目的来看,非盈利组织主要通过资金的使用来增加社会总体的福利,是为社会利益而进行各种资金的投资和使用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则是从本村全体村民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恰当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来达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最终为本村村民谋福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村级财务管理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混同起来,必须要准确界定村级财务管理活动的性质和范围。

    五、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管理者,是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村的集体资产属全村居民所有,是全村的公共资产。村民委员会作为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代表机构,能够代表全村村民,运用村级资产,根据村级组织发展的需要,及时筹集资金,恰当组织村级公共资产使用收益的分配,是本村公共(集体)资产完全意义上的所有者代表。而村集体经济是社区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经济实体,是公司或企业,是完全意义上的法人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村民委员会以村公共资产投资形成,所以,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人,二者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也是所有和被所有的关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又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也规定:本制度适用于按行政村、自然村或原生产大队、生产队设置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称村合作经济组织) 。村办企业执行行业企业财务制度。这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我们现在谈的村民委员会的前身,所以,从二者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同样其财务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沿用的制度规定也是完全不同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沿用1996年财政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尽管这已经不能适应村级组织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则适用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

    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似乎是比较久远的,但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是从我国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的普遍实施为开端,所以,完全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而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界定是建立在把村民委员会看作一个处于行政性政治组织和盈利性组织之间的特殊组织的基础上。特别是随着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村民委员会是一个介于市场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之间的中介组织,所以,它必须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利益主体,从而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来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正是本文意旨的村级财务管理。 [论*文*网]

    参考文献:

第8篇: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有了跨越式发展,卫生、教育等各项基础性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教育事业改革方面,很多中学逐步由过去政府主导的方式,朝着社会自主办学的方式过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摸索,大量中学的软件、硬件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同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和投入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中学的财务管理工作理念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尤其体现在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两大方面。学校内部财务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各项资金的安全,关乎学校的长远发展。鉴于此,国家投入增加的同时,中学必须要重视完善自身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办法,才能保证教育资源都能切实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二、我国中学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分析

(1)内部财务控制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一些中学负责人对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明显不足,认为财务控制仅仅停留在文件、制度层面,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把关。内部财务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推行都需要中学管理层的充分重视,如果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作为,甚至出现学校管理层频频出现违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事件,都将对内部财务控制的发展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学校负责人愿意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上,学校财务部门往往被看作后勤部门,很难直接参与到学校的整体管理和决策中去,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开展。

(2)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尚不完整,执行力不足。

目前,一些中学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尚不完整,缺乏自上而下的整体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也就成为空话。还有一些中学校虽然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并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由于管理力度不足、指导性不强等问题被束之高阁,未能发挥实际作用。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学财务工作者对内部财务控制的理解存在偏差,因此制定出的制度不能具体指导日常业务的开展,导致员工不愿意执行或者难以执行。另一方面,传统的中学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财务控制本身就较为薄弱,再加之人情世故的因素,也容易造成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执行乏力。

(3)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不高,非税收入核算随意。

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量公立中学都属于非营利性质,因此中学负责人往往并不重视财务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很多中学校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并非科班出身,专业素养不扎实,财会人员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度较低。一些中学校的财务会计人员甚至未能取得会计从业证,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则表现为会计核算质量较低、不按流程处理业务等问题。在审计检查中,还发现一些中学校设置会计科目十分随意,会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大打折扣,导致会计分析难以进行。另一方面,与一般事业单位所不同的是,中学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非税收入,非税收入具有特殊性,体现了国家对中学教育的重视程度。随着中学非税收入比重的逐步提高,现有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措施都已经难以满足管理要求,容易造成非税收入核算不准确、管理松懈等问题,严重的还会成为滋生行为的温床。

(4)内部财务控制缺乏有效监管。

内部财务控制在中学财务管理体系中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一些中学校的管理者在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盲区,内外部监管措施乏力,导致内部财务控制容易出现形同虚设、“走过场”等问题。一方面,中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一些学校负责人未能紧跟时代步伐,在进行学校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不重视引入民主决策和财务论证,甚至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导致财务内部控制难以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一些中学校的财务人员不论是在队伍数量还是专业水准,都有着一定的差距,那么从事内部财务控制的工作人员数量和资质就更加有限,难以把握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关键点。长此以往,缺乏有效监管的内部财务控制将难以满足新时代下中学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求,甚至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财务会计核算混乱,引发财务风险。

三、提高我国中学内部财务控制水平的对策

(1)转变观念,建立健全中学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客观来看,同企业相比,中学财务会计业务要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只要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核算单位,就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中学校整体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首先能够促进中学校实现资金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理投放,更好地达成既定的预算管理目标。其次,可以帮助中学校保证各项资产的完整与安全,提高会计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防范可能遇到的经营风险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还可以确保为中学校的各项内部财务活动提供合规性保障。对于每一所中学校来说,要想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与健全,那么财务管理观念就必须做到实时更新,以适应各种新的变化。

(2)提高会计基础核算工作的质量。

要想更好地完善中学内部财务控制机制,亟须做好基础会计人员的配备,以便提高基础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让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新时期下,中学财务人员除了兢兢业业完成平时的基础性财务工作之外,还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建立健全中学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方面献计献策,这无疑给中学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中学财务会计人员需要不断精进专业知识,提高日常会计核算效率和效果,对学校的内部财务工作进行梳理和把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中学负责人应当首先明确每名财会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充分考虑会计核算的具体分工要求,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合理划分职能和岗位,进行有效监管。中学在聘任财会人员时,需要综合考虑人选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操守等各个方面,使得财会人员不仅精通会计核算,同时还能合理利用自身权限,为学校的日常财务工作和重大经营决策把关。

(3)强化针对中学财务管理中非税收入的管理方式,防止贪腐现象产生。

根据我国中学校目前的经营运行现状,制定针对非税收入的管理方式,需要在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方面做到合理化、合法化,并且还需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中学校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短缺的现状,管理体制也较为僵化,非税收入管理完善空间很大,内部财务控制工作针对这样的现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中学校需尽快建立起一个专门针对非税收入的统一管理平台,专门用于管理各项非税收入的收取和分配。学校需要为非税收入管理平台安排专业技能扎实、职业道德过硬的财务人员,以便该平台能够顺利运行。其次,中学校还需尽快颁布针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并在全校范围内公示,让全体员工进行学习,以便指导大家日常工作的开展,切实对非税收入的管理起到监督、控制作用,不给贪腐行为留下一丝可乘之机。最后,中学校还需要高度重视票据管理工作。票据管理工作是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票据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管控,需要对不同类型票据的使用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尤其在票据开具、保存、报销、核销等方面严格把关,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严格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操作,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化的管理方式。

(4)强化中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首先,中学校应尽快科学完善自身的收支管理制度,各类收支必须按照准则要求及时入账,并以合法的凭证作为记账基础,并需要有关领导或负责人的审核通过。其次,中学校还需尽快建立起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需要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以便配合审计工作考核领导干部的管理成效。内部控制的重点领域仍是围绕资金管理、经营运作等领域展开。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需要将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目标实现情况、经济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针对“人”和“事”进行审计,切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基础,对经济责任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学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要想其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在各个环节上共同努力。鉴于此,中学管理者应该尽快意识到内部财务控制同学校经营管理运作之间的重要联系。各中学校需要在分析自身发展阶段、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发展规律,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从基础财务会计工作着手,优化管理控制流程,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何赛玉.中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9).

2.陈红.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代商业,2013(18).

第9篇: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范文

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开始不断设立 ,各种慈善机构等非营利社会组织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但是与国外非营利组织比较,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不仅起步比较晚 ,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机制和体系还不够健全,这些不足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实现预期的关键原因 。 由此看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制度存在极大的欠缺 ,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势在必行 ,这将对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非营利组织自身不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许多非营利组织总以自己是慈善机构的借口向当地政府寻求帮助 ,政府也看在是慈善事务的份上大包大揽。 一些组织一直依赖政府的帮助与扶持 ,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经营维持该组织的运 行 ,所以对自己所负责任与所承担义务的履行情况较差。真实的财务状况不能做到完全公开 。 近年来,在的带领下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不断被揭穿 ,其中有一部分官员挪用公众通过各种非营利组织对地震灾区 、贫困山区等地区的捐款,而非营利组织对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一般不向公众说明,即使公布了,所公布的信息也可能是虚构的。非营利组织在票据领用和使用时的管理不严谨。 该问题主要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中出现。 这是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从事非营利职业的专业人员稀缺,而高校教育缺乏对这方面的专业教育。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信息缺乏利润指标。 这不仅破坏了财务指标的完整性,而且使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目标和财务预测时产生争议, 在类似的组织间也不能运用财务指标进行比较 ,导致非营利组织无法进行自我评价 ,也无法评估某一会计期间的营运状况。

3 改善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政府应该对社会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 ,让非营利组织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政府在扶持非营利组织时所表现出的不仅是对非营利组织的鼓励与支持 , 更多的是一 种大包大揽的行为。 因此,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加以改进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组织内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能把他们的工作当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来对待,靠组织自身的智慧来经营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应该将每年的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向捐助者 、社会 、政府等部门或人员公开 ,同时接受政府部门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但是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实施的审计并不能有效的保证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真实性 ,因此 ,可以让会计师事务所加入对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审计的行列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非营利组织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从而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相关课程在高等教育领域里还没有普遍开设,而针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专业更是稀少 。 专业财务人才稀缺,尤其是会计核算人员流动性大一直是困扰广大非营利组织的难题。 教育部应该鼓励各高校增加非营利组管理以及 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 从而培养出更多专业人员 ,使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时驾轻就熟 ,以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是由政府直接管制 ,但是政府作为地方的力量核心 , 其 负担的的职责很多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可能力不从心。 其次,非营利组织减免税政策的税收管理问题也需要改善 ,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 。 因此,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机构来管理非营利组织这一部分的运行 ,监督非营利组织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以及对收入 、捐赠等款项的使用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