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范文

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精选(九篇)

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

第1篇: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范文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矛盾严重制约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未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非营利组织正逐渐走向市场,组织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资金来源多元化,收入来源渠道增加,支出用途越来越广泛,但其财务管理制度没有随之改善,其问题主要表现:

(1)财务管理的法律体系制度不健全。目前,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缺乏针对性的会计指导理论,很多法律、制度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中国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参照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没有一套完善的适合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

(2)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很多非营利组织认为组织追求的是社会目标,不是营利,认为财务管理并不重要。因此,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制度形同虚设,在管理过程中虚列支出、支出标准不统一、名目繁多、账务处理缺少原始凭证等现象严重。

(3)员工不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组织中普遍缺乏长期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组织员工工作态度散漫,不按规范操作、不按制度要求办事、人为破坏制度等问题突出。

2、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流程。非营利组织缺乏完整的质量、财务、统计、审计管理体系与网络。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一半左右的非营利组织的年度报告编制和内部审计工作都是由会计来完成,还有11%的非营利组织未进行审计,甚至近10%的组织年终未编制财务报告,绝大部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只是形式,用于应付检查。

3、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收支管理不善,管理者不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随意性;二是缺少必要的成本分析,很多组织在开展项目时,由于没有营利压力,缺乏必要的成本分析,导致项目收益率降低;三是不善于投资管理,管理者缺少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投资难达到预期结果。

4、当前没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管体制。非营利组织的宗旨是为社会服务,完成公益事业,民众的注意力基本集中在其贡献结果,对非营利组织内部的财务安排、管理几乎从不过问,松散的内部财务制约机制也是造成财务管理问题的一大因素。

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应当予以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管理,逐步完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

1、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1)根据相应的财经法规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组织应根据组织所属类别,以相应的《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规定的会计内部制约制度和工作规范为基础,建立健全组织的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

(2)组织应加大财务制度的执行力。首先,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组织财务人员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其次,把重点放在制度的实施和检查方面,通过自检和互检相结合等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约束机制;最后,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缺乏利润指标,因此,非营利组织应结合组织使命和工作特点,建立组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在项目实施之前,组织首先要对财务制定出细致、完整、全面、系统的规章制度体系,作为组织财务管理工作按规做事的依据。主要包括:财务组织架构的设计、相应职能部门的划分、部门职能分工、工作岗位说明、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等相关制度文件的制定。

2、财务流程再造。财务流程再造是指在对组织目前的财务流程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以使绩效获得重大改进的活动。

非营利组织进行流程再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非营利组织的流程再造工作应由高层管理者亲自领导,站在组织战略的高度来理解和实施,增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2)组织应抛弃过去的官僚体制,以组织使命为中心进行业务流程管理,在流程中建立相应的控制程序,消除或减少各职能部门间的冲突和矛盾,节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建立内外信息共享的集成信息系统。组织可不断归集数据信息来建立数据仓库,对数据仓库进行汇总和分类比较,以此来建立内外两个服务平台:一是外部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用于相关管理人员的信息查询和其他网络服务功能;二是内部财务管理平台,主要是为财务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资源,使其明确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和同行业数据,并对组织的活动做出合理的评价和预测。

3、建立强有力的财务监管体制。

(1)加强工商部门的监管。严格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过程,根据设立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定条件,对从业人员、场地、投入资金等严格把关。

(2)加强物价部门的监管。应由真正的社会中介专业机构核实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成本,上报物价部门,并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者给予重罚,从而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在算准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略有赢余”的原则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费标准,并切实检查落实。

(3)加强财政部门监管。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检查。对从业财会人员专业资格进行检查、对财务部门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单位负责人执行会计法情况进行检查。

4、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及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优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础保障,因此要吸纳一批道德素质高的专业财务骨干,加强对财会人员专业业务培训,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以利于组织的筹资、财务分析工作等。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树立诚信服务,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

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组织自身的自律和提升以及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凌霄虹.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5).

[2]罗朝晖.詹万玲.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问题浅析[J].审计月刊,2009(1).

[5]冯君.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2009(12).

第2篇: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范文

一、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与其他企业相比,煤矿企业比较特殊,这是因为煤矿企业自身的短期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因此,煤矿企业在进行相关财务管理决策时,经常在企业的效益以及社会责任之间犹豫,从而使得煤矿企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最终给财务管理决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企业要想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方便企业进行财务决策,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管理的基础过于薄弱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很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都比较偏低,财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也都不是很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的基础过于薄弱,不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依然采用以往传统的工作经验,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方式,因此,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领导缺少财务管理的意识

从目前我国煤矿发展的现状来看,很多的领导都是技术员,因此,他们都过多的重视煤矿企业的生产,忽视了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很多领导都普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财务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经济管理的重大决策,如果相关领导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那么就会使得制定出来的企业经济决策不能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领导自身都不重视财务管理,那么就会使得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阻碍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

二、加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个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煤矿企业不能单单只是把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生产经营的目标,而是应该定期对市场做整体的调查,然后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把财务管理目标从单一形式转变成多元化形式。总之,只有拥有了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终保证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加强完善财务管理的基础

人才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非常的重要,煤矿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就应该不断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煤矿企业应该定期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培养,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其次,要定期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只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并合格之后才能胜任财务管理工作;最后,要制定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工作态度认真、业绩好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提高领导人员的财务意识

煤矿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应该提高相关领导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因此,相关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只重视企业的生产,同时,在进行有关财务的重要决策时应该与财务领导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旦发现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与此同时,煤矿企业领导人员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财务管理知识,加强财务管理意识,从而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3篇: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和稳定。只有扎实的做好农村财务的管理,健全农村财务制度,才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农村建设,才能够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一、云南省玉溪市澂江县农村管理财务现状

(一)基本情况

澂江县有三镇两办(3个镇、2个街道办),33个村委会,308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44937人,其中:农业人口120013人,非农业人口24924人。已实行电算化管理的镇(街道办)级会计机构每个镇(街道办)各有1个,全县共5个。全县的镇(街道办)级会计机构共配备人员19人,专门负责全县的村账镇管工作。

(二)农村财务管理现状

1.澂江县村组内的财务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偏低,不能系统规范的对村内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都在城市内发展,很少有进入农村的,并且都不愿意接受工资少并且条件辛苦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目前农村的财务人员大多都是由当地的农民担任,并且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非常低,而且年龄也偏大,没有接受过专门正规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从而导致了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非常低,不能更好的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2.农村的财务体系也非常不完善。首先是村组干部收入非常低,村组干部的月收入仅为300元-1300元,其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非常低,个别村干部很久才能够进行报账,还有很多村组干部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很少,法律意识淡薄,更不懂国家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村组内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很不规范,缺乏民主管理的意识,而民主管理与监督只停留于形式化。

3.村组干部体系也不完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拥有固定的管理人员。经收集的资料显示,自从村组自治之后,村组基层干部更换频繁,导致了部分村、组财务人员工作态度消极,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不坚守原则,破坏规定,致使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不能在村、组的财务管理中实施。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村组干部换届时,都会出现30%-40%的财务管理人员也一同换届,出现了链带式现象。因此,许多经验丰富、作风端正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被分派到财务管理的工作中。由于换届的速度过快,导致了新上任的干部不能够尽快的熟悉村内的财务管理制度。多数村组干部、领导选用财务管理人员时不按规定,选用自己的亲属,不管其会不会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导致把收支的原始票据整理得混乱不堪、错误百出,财务管理工作做得一塌糊涂。随着村组管理人员委托工作的深入,许多问题和矛盾逐渐显露出来。既严重的影响了村组级财务管理的质量,又侵害了成员和集体组织的权益,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4.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挥霍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职能被削弱后,大多数村组在资金使用上主要包括干部的工资、管理的费用、福利费用以及一些其他支出。生产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很小,甚至有的村组根本就没有生产性开支,费用开支上无计划。有些村组的财务收入与支出相差太多,支出远远大于收入,不正常的增大非生产性开支现象,入不敷出,财务状况不能维持在平衡的状态。有些村组干部用集体资金消费,大吃大喝,耗费集体资金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万元以上。大多数村组财务管理人员对村组财务的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村组干部的乱用公款的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尽到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

5.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且公开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有些村的理财小组如同虚设;有的村理财小组成员碍于情面,或者怕得罪村干部,不能够尽职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有的村的理财小组不是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村主要干部直接任命,这样一来,理财小组反而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挡箭牌”。大多数村组的财务管理公开的内容失真,不能直接、有效的反映财务的实际情况,老百姓不能理解,不能反映群众最想了解的问题。村组的财务公开也不能够做到统一和一致,具体的细节都不在公布的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群众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个体的家庭经营当中无暇顾及,忽略集体的事情,集体荣誉淡薄,缺乏对村组财务事宜的监督。有大多数群众认为都是些和自己无关紧要的事,对村内的财务工作摆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了村组内财务管理问题的恶性循环。而农民群众大多数不懂法律,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意识低下,不能清楚了解村内的财务具体情况,导致了村民无法发挥民主监督,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深入思考并完善对农村财务管理的方案,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农村村级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的工作,对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和落实,所以,农村的财务管理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加强村级的财务管理,能够减少农村不合理的开支,能够减少农村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能够为农村实现集体财产的增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财务制度

村内的财务问题一直都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重点,所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财务制度是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在村内集体资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以及财务审批权都不变的情况下,把村内的集体财务委托给乡镇的会计中心来建立和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对村内的集体财务进行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审核、统一的公布,并且做到统一的建档管理,对村内的集体财务进行统一的银行开户,保留村内的基本账户,另外,村内的各项收支业务都要有正规的票据,以便对村内的集体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特别是县镇的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对此加强监督。

(三)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

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所以,上级单位如市、县农村财务管理部门,要对村内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综合业务考核或培训,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就一律不再聘用,或者采取成绩淘汰法,优胜劣汰。要严格根据国家农村财务工作人员规范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要求,对农村的财务工作人员要进行资格的认证,这样才能够使农村财务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要建立起农村财务人员任用审批制度,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任用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不仅仅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上的培训,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并且要建立岗位的责任制,要让财务人员明确自身的义务和权利。

(四)提升民主管理

农村财务建立民主管理制度的意义是要让村内集体的财务收支能够充分的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从而更好的控制各项不合理的开支。现在多数农村的财务民主管理制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还没有完全达到预计的效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在村内建立理财小组,来达到对村内财务的监督目的。理财小组的构建和产生必须要根据村内干部和村民代表大会来产生,理财小组要充分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全面的参与到村内的财务管理工作,对村内的财务进行审核,监督村内财务制度的实施,并且要及时的征求和反馈群众的意见。村内集体的财务事项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来讨论决定,并且要定期的对村干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村内财务的公开要以村内实际发生的财务业务作为依据,并且要在坚持以农村财务公开为重点的同时,也要重点对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村内大笔资金的使用、个人借贷、招待费、干部应酬、工程招标情况等工作进行专项的公布,要把村内财务的工作情况对村民进行最大化的透明,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公开,并且公开的内容要真实、易懂、及时。村内财务工作的公开形式以公告栏为主,要有固定的公开栏,并且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而且公开的程序要做到严格和仔细。

(五)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

农村的财务审计是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和不足进行改进和提高,必须要建立起权威的农村财务审计组织。审计组织应该有政府职能部门参与,这样才能够方便对农村财务的监督和检查。要定期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易发性问题进行重点的审计,比如对干部任意请客、干部私自买卖荒山等问题进行定期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乱纪行为要严肃的进行追查,对财务检查中发现的漏洞和不足要进行及时的改进,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六)不断完善会计委托服务

为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必须要贯彻党中央关于完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指导思路,在考虑村内具体实际情况和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切实的加强对村内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监督和完善,加大对村内各种财务上违法乱纪的处罚力度。对于手续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的行为要进行及时的改进,对工作成效明显的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和积极的推广。要加大村内财务的审计力度,并且完善审计的监督工作,要定期的对机构和农村集体资金进行专项的审计。

三、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脚步的日益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得到越来越明显的提高,所以,对于农村资产管理的工作也就要更加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娄淑敏.农业财务管理研究[J].会计,2012(5).

2.李秀菊.农村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理财,201l(10).

3.刘红梅.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J].中国农业会计,2010(11).

4.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J].财务与会计,1999(3).

5.容少华.财务管理目标研究[J].财会月刊,2007(6).

6.刘灿辉.农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会计,2006(1).

7.陈梅容.中国农村财务管理及政策[J].财务与会计,2009(3).

第4篇: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模式;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财务管理在企事业单位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社会环境中,原来,传统财务管理的一些管理模式都早已经满足不了企事业单位在发展中的要求,很多观念和内容面临着新的挑战,要不断的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来适应现如今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要尽力的将与利益有关者间的财务关系进行协调好。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管理工作中任何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科学管理水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财务的管理人员对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单位对花费一些费用来培养或是通过招聘一些的技术能力强的科研技术人员,却对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不重视,领导的这种意识造成了财务管理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财务的管理能力非常差。

2.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核算间存在合作性差

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是需要很多方面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共同发展的,其中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非常密切的,但是现在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大多数都更加偏重于对资金的核算管理,表面上直接和财务有相关的工作,往往忽视了很多间接性的工作,这就导致财务的管理和会计的核算间的联系不密切。

3.财务管理制度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

企业对于财务机构的设置非常的重要,如果机构整体的层次不够清晰,就会导致财务工作中责权的不明确,一旦产生什么问题就会发生人员之间互相推托责任,这样就无法来达到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的机构如果设置的不合理,就不能来起到整体监督的职能,这样就会使财务的人员有舞弊行为的现象可能性增加。

4.发展中的投资科学性不足

现如今很多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发展和壮大与其各项投资决策分不开的,只要是投资行为就一定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所以说投资方向选择的是否科学、可行和各企事业单位未来的生存、发展壮大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如果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没有比较科学的可行性策略,就会导致将来在财务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现在经济环境中,要对整个项目进行投资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企业的项目能够有比较深了解,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做投资的决策时侯,就需要对整个项目中设计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进行明确的决策,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研究。

二、优化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

为了规范单位的财务行为,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为企事业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事业发展,随着市场的经济在飞速的进行发展,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带来了有很大程度提升,这就要求财务的管理人员不单单的要懂得一些管理相关的知识而是要求具备高水平的财务管的人才,因此要通过各种,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和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要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样就会加快这个企事业单位整体发展的脚步。

2.合理有效的协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是独立内部的部门自我就可以进行运转的,任何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离不开会计,其所有的经营或是生产活动都与财务运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财务管理工作很多时候也需要和外界的一些有关的部门进行沟通,所以财务部门应当合理的协调彼此的关系。现在企事业单位都比较注重整体财务的管理一方面的运转,但这种重视只是停留在重视上未能给予采取任何正确的行动。内部很多财务的决策与会计的核算是分不开的,会计的核算涉及的一系列相关程序及方法同样也是财务在管理中非常需要的,但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同时又存在差别,就亟待采取一些正确科学有可行性的方法来沟通和合作。

3.制定科学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财务管理工作中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要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时应根据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岗位,同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制度,通过人员分工、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防止错漏、舞弊和越权行为的发生。

4.提高企业的科学投资的能力

要实现确保企业内部实施的控制制度具有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真正要达到制度的制定符合各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单单要容易进行操作,同时还要相应进行有效地把握关键的环节,特别是在资金的流动方面以及采购及投资等比较重要的环节,进行制定科学完整的制度。资金是各企事业单位赖以生存的根本,要努力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把握住源头的合理利用,充分考虑投资风险。

规范机关内部管理。积极开展和谐机关的创建活动,抓好干部队伍培养教育,逐步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以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在现如今的管理的体系中,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就需要对相关的财务管理的工作来引起非常足够的重视,并且财务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财务管理的工作来做到认真和负责。实现把管理制度以及操作的规程来变成大家自觉共同的遵守。并且要相应的运用一系列信息的技术手段,来更好的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昌英,马程.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

[2]郑彤B.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23).

第5篇: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村级组织 村级财务 产生 界定

一、村级组织的演变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

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渊源于。体制是三级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 ,因而设立三级财务,而村级财务由原大队财务脱胎而来[ 1 ]。这种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性质的财务体制已不可能适合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不可能再通过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活动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为农民的增收减负提供制度保障。现行的村级财务仍在沿用财政部、农业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上世纪80年代初,在广西出现了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的雏形以后,村民自治管理体制日益成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直到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村民委员会制度得到完善、发展。特别是从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的普遍推行以来,更使得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显得重要和关键,村级财务管理也随着农村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了巨大的变化[ 2 ]。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并不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而是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简称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村级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独立于其他政治或经济组织的自治组织,是一个市场独立的产权主体,它独立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村民委员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不仅体现在对本村现存财产和资金的管理,而且还体现为对本村各种财产资金的运营及获得收益的管理。在各种市场经济活动中,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主要是全体村民的收益最大化和村民社区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村级组织(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产权主体,从而也就产生了独立的村级财权和村级财务管理。

所以,村级财务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是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出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又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性基础。村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形式,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对全村所有经济事务、资金往来的管理,又是村民委员会机构对其本身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村级财务管理是对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自治组织内部的资金运用的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等环节,是保证村级组织的高效运行,为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创造更高收益的一种财务行为。因此,从村级财务管理的这一概念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来看,现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1996)并不适合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必须从村级财务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重新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村级组织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村级财务管理的性质,村级财务管理范围可分两大类[ 3 ] : 1. 公共财务。公共财务是村级财务的基本内容。要建立村级公共财务预决算制度。其收入范围有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村机构人员经费补贴、用农业税附加方式代替村提留的收入、“一事一议”集资收入、政府财政支农专款、村企事业上交收入等。其支出范围有村机构人员、办公、业务开支、村级公共公益事业经费、“一事一议”的公共事业或公共工程投入、政府财政支农专项投入(包括村配套资金)等。2. 集体资产财务。主要是对集体资本投资、集体资产租赁、集体土地征用或批租、集体土地租赁、集体经营土地等收益和分配的财务管理。其中公共财务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式进行,从财务预算的角度来加强村民委员会的收支管理,而集体资产财务可以从村民委员会为资金所有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管理,真正体现财务管理的各种职能。无论是公共财务还是集体资产财务都要涉及到村民委员会这一村级组织作为市场利益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资金产生利益的分配。所以,本文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仍然是以把村民委员会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利益微观主体和以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为基础,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最终追求这一村级组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村级财政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异同

尽管村级组织既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有经济管理的职能,但它并不具备财政管理的职能和特征。第一,村级组织或村级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国家政府,它是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它不具有财政主体的特征,从而也就不具有利用国家所赋予的权力来强制实施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第二,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来看,村级财务管理也与地方财政具有很大的不同,在税费改革之前,村级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村提留和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村级的筹资筹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税费改革之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税附加、财政转移支付和一事一议等。这些资金的来源并不是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以财政收入的形式而产生的,而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结果,有些也是村民委员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而获得收益分配的结果。再次,村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等许多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委员会来共同协商决定,也就是说涉及村内的所有重要事宜都需以村民或村民代表的共同商议,以村务公开的形式昭示全村村民。另外,村级组织的日常性的规则和制度也通过村级组织的村民章程来确定,显然与财政活动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异。最后,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的管理职能尽管涉及到村级的公共管理和资金管理,也就是说既有行政性的职能,也有经济性的职能,但不管哪一种管理都要通过村民章程的约定或村民会议的商议。第五,涉及公共预算财务管理和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这也完全与财政活动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不同,村级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还有生产活动和关系、交换活动和关系、消费活动和关系等市场经济所包容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4 ]。为此,对村级组织的资金管理不能笼统地称之为村级财政,否则,既搞混了财政的概念和本质,也弄错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本质,澄清村级财政与村级财务管理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P>

四、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

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尽管是一个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它又有许多与非盈利组织不同的地方。非营利组织是在公众支持下为实现公共目标而存在的组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不是单个人或组织的经济利益,其最大特征是不以盈利为目标。非营利组织收入可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但其主要来源是自创收入。自创收入的基本形式是业务收入,即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服务收费。除慈善组织外的非营利组织都可以向其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形成业务收入,以扩大收入来源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自创收入也包括投资收入。非营利组织所获取的资金,在运用于实现其社会使命的具体项目之前,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 5 ] 。

从非盈利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财务管理是有差异的:首先,从财务管理主体的组织形式来看,非盈利组织是通过法律认可并注册的法人机构,而村民委员会尽管也是自治性组织,但从法律上来讲,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和划分。其次,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来看,非盈利组织仅仅是对资金的预算管理,谈不上资金运营,因为不存在资金的大量筹集,并不全面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却从市场经济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充分地参与,其财务管理活动要充分地发挥筹资、运用和投资的各种职能,充分追求资金的收益最大化。最后,从资金使用的目的来看,非盈利组织主要通过资金的使用来增加社会总体的福利,是为社会利益而进行各种资金的投资和使用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则是从本村全体村民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恰当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来达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最终为本村村民谋福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村级财务管理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混同起来,必须要准确界定村级财务管理活动的性质和范围。

五、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管理者,是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村的集体资产属全村居民所有,是全村的公共资产。村民委员会作为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代表机构,能够代表全村村民,运用村级资产,根据村级组织发展的需要,及时筹集资金,恰当组织村级公共资产使用收益的分配,是本村公共(集体)资产完全意义上的所有者代表。而村集体经济是社区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经济实体,是公司或企业,是完全意义上的法人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村民委员会以村公共资产投资形成,所以,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人,二者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也是所有和被所有的关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又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也规定:本制度适用于按行政村、自然村或原生产大队、生产队设置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称村合作经济组织) 。村办企业执行行业企业财务制度。这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我们现在谈的村民委员会的前身,所以,从二者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同样其财务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沿用的制度规定也是完全不同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沿用1996年财政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尽管这已经不能适应村级组织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则适用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

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似乎是比较久远的,但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是从我国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的普遍实施为开端,所以,完全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而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界定是建立在把村民委员会看作一个处于行政性政治组织和盈利性组织之间的特殊组织的基础上。特别是随着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村民委员会是一个介于市场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之间的中介组织,所以,它必须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利益主体,从而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来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正是本文意旨的村级财务管理。 [论*文*网]

参考文献:

[ 1 ]李泽峰. 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理论和实践[M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9.

[ 2 ]游祥斌,彭磊.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起源、发展与问题探析[ Z]. 2009.

[ 3 ]王观楚. 完善村民自治下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Z ].2009.

第6篇: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范文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组织类型,其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如美国学者莱斯特?萨拉蒙所言:“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

在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作为慈善性机构,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近年的一些突发灾难中,如2008年,我国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2010年,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等,其协助政府担任起了救灾救难的重要角色。然而,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因受到历史传统、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建设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中心及问责机制不明确

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的组织内部(责任)单位。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服务的公益组织,这使得其管理不同于营利企业。它没有明确的“责任中心制度”,时常会面临重叠或归属不清问题。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可能会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责的局面,问题的发生到底谁对谁错就理不清了。

2.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筹资困难

由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较晚,所能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国家立法工作落后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且,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捐助及收费收入,缺乏筹资创新能力。很多非营利组织在筹集资金时,忽视了对各种资金来源渠道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对各种筹资方式资本成本的比较分析工作做的较少,没有充分考虑由于筹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因素,因而也就无法结合组织自身的特点以及所筹资金的用途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合理筹集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财务管理不严,且财务透明度较低

一些非营利组织对于财务收支管理不严,铺张浪费。组织的资金及资源不合理、低效地使用。由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不需定期公布财务报告,导致相当部分组织很少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更不用说对外公开了。这样一来,作为非营利组织资源的提供者很难通过合理、合法、有效的途径来充分地了解他们所捐助的资金是否能按捐赠意愿使用,并且无法确定资金的使用过程是否都有完整的账务记录。

4.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大多规模小,财务各项分工不够明确,专业财务人员身兼数职;有些组织甚至还未设立财务职位,由非财务人员进行简单记录收支。低素质的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经验,容易出现账务管理混乱现象。部分会计、出纳人员不清楚我国财经法规的要求,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经岗位培训上岗,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清楚,未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使得各项账目乱象横生。

5.缺少有效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绩效评估难以进行

很多非营利组织认为其公益性决定了其不需要监督。事实上,在某些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同样会出现价值目标的偏离。而且,我国政府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不够,即使管理的权力很大,但管理的能力却很弱。社会同样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处于缺位状态。这样非营利组织就势必游离于外部审计监督的监管之外,即使偶尔发现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违规,也是仅靠一般性的简单处罚或责令限期改正等相应措施,而没有健全更好的监督机制。

二、解决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完善责任中心建设,建立有效内部问责机制

非营利组织可参考企业的责任中心的建设,凡是管理上可以分离、责任可以辨认、成绩可以单独考核的单位,都可以划分为责任中心。特别对于大型非营利组织,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有必要进行各个部门管理责任的授权,分清各责任人的权责。而成本中心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重要责任中心应更加受到重视,组织一般可采用成本(费用)变动额或成本(费用)变动率来进行计量考核。

2.拓宽非营利组织筹措财物的渠道,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其收入管理,努力扩大自创收入是相当重要的。增加非营利组织的多样化服务,并提高其服务质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公众需求。非营利组织可通过自创收入中的商业投资方式,例如可将闲置资金投入股票或债券市场中,正确使用财务管理中的资本营运,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

3.提高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公开财务信息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由于非营利组织资产大多来自社会的捐赠及政府的税收优惠补贴等,因而有责任向社会公众提供可信、全面的财务信息,反映其所控制的资源、收支、现金流量状况,反映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4.加大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对财务人员的要求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优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础保障。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全面系统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及职业道德的教育,树立诚信服务的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识,严格规范其职责。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应吸纳一些道德素质高,热爱本职工作的专业财务人员,以便于非营利组织能有效地进行财务分析、预算工作等。

第7篇: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范文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及其财务绩效管理

2004年8月18日,国家财政部印发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指出,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二是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得取得经济回报;三是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组织的财务绩效管理。首先,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征,决定了其组织制度中具有强烈的资源依赖性,其组织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政府扶持、企业赞助和捐赠财物。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单一且极不稳定等因素使得组织陷入了一场资源争夺战当中。其次,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难以测度影响着组织的绩效管理。再次,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内部运营情况紊乱,内部人才短缺、参差不齐,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组织内部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不完善。

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实施有效的财务绩效管理。具有良好战略导向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既能使民间非营利组织在争夺资源中获取竞争优势,又能改善组织结构和内部运营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从而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与重复使用率,优化社会资源整体配置。无论对于有限资源的现代社会,还是对于建设高效节能型环保社会,建立非营利组织高效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二、财务绩效管理流程

(一)财务绩效计划。要进行有效的财务绩效管理,绩效计划是基础,而绩效计划的关键是建立财务绩效目标。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政府扶持、企业赞助和捐赠财物。因此,资源最优配置应成为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管理的目标。企业的财务主管在配置、开发利用与分配财务资源时应遵循公平与效率原则。为了便于管理,财务绩效管理目标可以作为一个体系设计,包括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等。例如,公平与公正属于基本社会目标;“帕累托最优”属于基本经济目标;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属于基本生态目标。

(二)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实现绩效计划的重要保证。财务绩效计划是在财务活动开展前作出的。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的因素十分复杂,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保证绩效计划的实现,必须对绩效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财务控制。财务控制起始于财务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在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实际情况与相关指标数值有较大差异,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并找出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制约因素加以控制,以尽可能地使实际结果接近计划目标。财务控制主要包括对财务计划执行的监督,指标差异的发现、分析和纠正,以及对执行人员的奖励和处罚。

(三)财务绩效评估。财务绩效评估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以评估组织目前财务状况、资金来源是否稳定、资金分配是否合理、预算成本超支情况以及对财务人员的考核,等等。财务绩效评估是对财务活动的效果做出准确评价,用以进一步改进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必须落实风险责任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企业战略、风险控制与价值评价的有机衔接;二是综合运用采用风险调整指标;三是落实风险价值贡献与风险损失承担责任制,实现薪酬制度与业绩考评制度的紧密挂钩。财务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财务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法、PROMETHEE法。值得指出的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财务指标体系不同于企业,因此应根据其所具有的行业特征、经营特点、管理特征等选择具体的财务指标体系。

(四)绩效反馈。绩效评估后,组织管理人员一定要把评估的结果对组织人员进行反馈,分析这一绩效期间完成计划任务的心得,未能完成计划任务的原因,如何改进等。绩效考评结果可直接与员工经济性激励措施,如工资、奖金等挂钩,也可以直接与非经济激励措施,如荣誉、工作条件的改善、提供发展机会等相联系。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环节,也是进行绩效管理的根本,评估不是目的,只有通过评估分析结果,巩固优势弥补劣势,才能确保管理落实到位。

三、思考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我国目前有少数民间非营利组织存在缺乏专业人员、账目管理混乱、不执行规范的会计制度、内控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有的单位甚至出现财务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是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加强民间组织社会监督的需要,更是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需要。财政部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适应了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配套与协调,统一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标准,有利于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行为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提升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各界的诚信度,促进民间非营利组织健康、规范发展。

(二)加大研究力度,提高对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认识。民间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受到管理人员的普遍重视。但非营利组织至今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因此,理论界与实务界必须加大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研究力度。同时,让非营利组织内部人员明确认识到,建立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体系是非营利组织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非营利组织内在功能的实现,而且关系到非营利组织社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应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和了解,使员工改变对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漠视、消极态度,正确对待管理工作,从各方面予以配合和支持,推动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事业的发展。

(三)建立信息系统,保证绩效管理的准确和有效。完备的资料和数据是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基础,由于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所需信息量大,涉及社会范围广,从而全面、系统地收集资料是一项相当复杂且细致的工作,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因此必须建立针对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帮助民间组织进行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准确,便于财务数据的收集和交换,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该系统也可纳入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信息系统,成为登记管理机关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监督管理的新手段。

第8篇: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 管理型 财务管理

一、引言

在国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一个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高效且可以实现管理化,那么这对于国有企业员工的激励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提供了极大助力。财务管理本身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实现财务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在国有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也可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推进了企业管理的发展。目前,国有企业正在面临着新的改革,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根据新的经济形势以及市场的发展状况重新确定财务管理目标,重新定位财务管理的职责以及战略地位,在国有企业中实现管理型财务管理,在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使得国有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社会责任,但其本质是企业,是经济实体,一般以盈利为出发点。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可以说是“顶梁柱”,但同样也要在市场中面对竞争与挑战。国有企业只有立足于市场,在市场中获得盈利和发展才能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基于此,财务管理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良好的把控和管理,建立管理型财务,才能实现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首先,国有企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财务管理。国有企业在成立之初就会建立适合国有企业规模、经营状况的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但是不论国有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怎么变化,最终都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财务管理予以足够的信息反馈以及经营活动的考核状况的。要知道,在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中都会涉及财务管理活动。因此,为了既定目标的实现,国有企业必须牢牢掌握财务管理这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工具,从而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实现财务管理的预测、分析以及监控等作用。通过对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平衡,合理得对国有企业资金进行调控,使得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投入较少的资源而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

其次,财务管理的价值管理决定了其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程度。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活动最大的不同是实现资金运动的调控和管理,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价值管理。因此,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日常经营的方方面面,与每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财务管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对国有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造成影响。基于此,企业管理必须将财务管理作为核心进行关注。

最后,财务管理自身的综合性和独立性决定了其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程度。综合性和独立性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最为突出的地方,对应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比始终是相对独立的,不会受到国有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可以说在国有企业管理的子系统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对于其他子系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制约和管理。财务管理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反应出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健康”,因此,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国有企业如何实现管理型财务管理

(一)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值得管理层和治理层关注的缺陷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否发挥出应有的效率。如果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的,在进行财务信息收集、处理以及汇总等工作时可以避免不必要错误的产生,还可以及时的发现弊端并予以纠正,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下,财务管理必然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日常经营状况,并且可以及时地根据这些情况对不利局面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得盈利逐渐上升。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有助于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得到反映,还可以对资金的占用量进行压缩。通过对国有企业存货进行正确的核算和分析,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存货需求的分析,考虑存货的盘点数量从而制定出企业的经济订货批量,不断的进行修正从而使得存货资金利用率得到提升。经济采购计划的推行和实施不仅可以降低存货的成本,还可以提高资金周转率,有效压缩资金占用量。

(二)积极培养和引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财务管理人员

在国有企业中实现管理型财务管理,引进和培养较高职业素养财务管理人员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引进和培养先进的管理人才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反过来说,也只有财务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技能,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要想在国有企业中实现管理型财务管理必然离不开管理型财务管理人员,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聘请外部管理型财务管理专家对国有企业内部关键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调派财务管理高级人员到具有先进财务管理理念的其他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挂职锻炼。除此之外,管理型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对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而且对个人道德觉悟以及思想素质要求也非常高,只有具备诚信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才可以为推进管理型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助力。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使用,国有企业领导应建立明确的用人机制,从而促进从事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更加自觉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目前,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宏观环境都是瞬息万变的,加上有些国有企业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其要想在目前的市场上立足,就必须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不断地拓展,从而使得企业发展趋势符合宏观环境的变化。目前的管理型财务管理不仅包含传统的事后分析考核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延伸其广度和深度。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再单单着眼于成本效益的分析管理,还要对企业整体资金运营、投资风险以及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分析以及监督管理,从而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层次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便于对其经营状况的分析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变化。,众所周知,传统的手工分析经营状况等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发展变化了,只有积极采取互联网、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科学管理方式,才能使得财务管理积极发挥出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安仕波.国有企业财务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6(6):5.

第9篇: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途径

一、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没有形成资金管理意识

目前,在多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缺少对资金管理的必要关注,未能针对本单位资金实际需求与财务管理需求制定资金预算、内控制度、资金管理考核等制度,造成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出现混乱,大量财政资金被事业单位所浪费,严重阻碍着事业单位资金效率的发挥。

(二)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缺失

个别事业单位领导只关注专项资金申请及固定资产采购等工作,忽视了资金管理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降低财务风险的作用,未能在内部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一来造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处理资金收付业务时缺少依据,二来也无法对事业单位资金收支进行有效的监管。

(三)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混乱

在预算方面,个别事业单位未能按照“零基预算”原则编制资金预算,资金支出安排十分随意,例如,个别事业单位在资金采购、工程款结算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程序办理,给个别工作人员与供应商串通侵害国家利益提供方便,再如,个别事业单位由于办公经费紧张,直接将中央专项资金弥补办公经费不足,造成专项资金被挪用、挤占;在资金收入方面,随意将房租收入等非税收入坐收坐支;在资金考核方面,个别事业单位缺少资金管理考核机制,无法调动各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参与资金管理的积极性。

(四)事业单位缺少合格的财务人员

个别事业单位由于工作人员编制限制,财务人员只能由其他业务岗位人员担任,由于其在专业性、政策性方面的欠缺,无法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及进行日常管理。同时,个别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习惯于按照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收付实现制进行资金核算,未能参与财政部门组织的新《政府会计准则》相关培训,对于新准则中规定的收付实现制度与权责发生制双轨运行十分陌生,无法满足新准则在理论方面的要求。

二、解决事业单位奖金管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促使事业单位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资金是确保各项公益事业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及人员与办公经费供应的重要保障,强化资金管理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事业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工作,通过提高资金管理意识,制定一把手及各业务处室领导负责制度,以带动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国家制定的财经法规及内部规章。

(二)事业单位应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财务管理需要及业务特点,在《会计法》、《政府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框架内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主要包括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会计核算、资金申请与审批、现金与银行存款收付、财务报销流程等内容。并可将相应资金收付处理流程、岗位职责分工等内容通过流程图方式在内网、财务部门显著位置予以公示,方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参照执行。例如,资金管理制度可规定出纳人员不得保管办理支付业务全部印鉴;按照报销金额划分的审批权限;现金盘点办法等内容,以此在规范事业单位资金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杜绝资金跑、冒、漏,维护国家资产安全;实施资金安全化管理措施,采取内部控制手段,建立单位资金管理预警机制,避免资金短缺或大量闲置,确保单位资金运行正常化。

(三)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收支管理

1.强化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法》及财政部门要求,在不断细化基本人员、办公经费支出及项目支出的基础上,以“零基”为基础编制部门预算。同时,事业单位为保证财政经费充足,应考虑年度可供安排资金总量,反复调查研究,修改调整,确定资金支出预算,预算确定应当符合“必需、实际、合理、合法”的要求。

2.规范事业单位收支管理

事业单位应按照《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规定,及时、足额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收入等所有非税收入上缴财政国库非税收入专户,并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保证非税收入的应收尽收。在非税收入支出方面,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及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范围列支费用,按照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制定相关定额标准,控制支出范围和水平,优化支出结构,执行事业单位资金支出控制管理制度,执行预算限额,努力节约支出。

3.提高资金日常核算规范性

一是资金账户方面。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银行账户开立审批制度,在未取得财政、人民银行批准前不得随意开设银行账户,不得将非税收入存入事业单位私设银行账户。同时,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严禁将办理银行支付所有印鉴交于一个工作人员办理,以避免事业单位承受巨大的风险。二是贯彻执行公务卡出差报销制度。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要求,预算单位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出差、参加培训等过程中应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不得擅自使用现金进行结算。三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票据。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财务管理需求,建立财政票据使用管理办法,为财务人员记录本单位非税收入金额提供依据。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

事业单位应组织财务人员积极参与财政部门组织的新准则、内控制度等理论知识的培训活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事业单位应在内部树立正确的财经法律观念与意识,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及法制观念,促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努力提高技术水平,适应新工作要求。加强会计人员岗位管理。资金收付业务主要包括出纳、会计、稽核、财务部门负责人、单位分管领导等岗位以及具有收取款项职能的业务部门。

(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资金监控风险

1.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应按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在内部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降低财务风险。同时,抓好项目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审批,健全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制度,加强项目概预算和竣工验收,加强经济合同订立与控制管理。

2.建立资金收支流程控制

事业单位所有资金的支付必须取得具有审批权限的工作人员审批方可办理支付。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重大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与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