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宿舍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运用引导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以班主任为主,团结任课教师形成教师集体,共同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3、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每学期建立班级发展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精心组织班级教育活动,经常深入班级宿舍,了解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疏导。
4、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完成学习任务。
5、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特别是寄宿生活的常规教育,指导班委及团支部的工作,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治、自理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自立,让常规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行动,把班级建设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
6、教育指导学生参与学工、学农、学军等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等社会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教育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生活、卫生等习惯。
7、关心学生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和个性特长,让学生在自我发展的主动追求中自我设计,自我完善。
8、班主任要全面关心班级的每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歇息等情况,取得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要做好家访工作,每学期至少要访问二分之一学生,电话访问每一位学生家长,新接班的班主任在第一学期中必须家访每一位学生(暑期完成50%以上,外地学生除外)。每学期必须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9、认真参加市、区班主任培训、讲座及其他活动,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艺术水平,增强科研意识,成为研究型的班主任。
高校班主任 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以教学班的形式开展的,教学班组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风、学风,学科的专业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到大学生的未来,在高校中有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下设的学院中有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辅导员,教学班配备一个班主任。直接对教学班参与管理的就是辅导员与班主任。但是在当前高校班主任工作中却出现诸多问题。
一、高校班主任队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一)高校班主任的主要来源
1.专业教师兼职。专业的教师了解本专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学习方法,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并且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与学生接触较多,比较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许多高校中都有规定,要求副教授以下职称,在晋升上一职称前要具有兼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
2.党政干部兼职。如学院的副书记、书记等,他们具有丰富的党政领导经验与学生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经验与教育心理学知识修养。
3.少数学校由研究生或高年级学生担任,他们的修业期适当延长。这些班主任生活在大学生中,与大学生年龄相仿,比较了解学生,也更容易接近学生,更能体会发现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与引导。
但是,班主任大部分是兼职,在从事班主任工作外还从事教学、党政机关工作等,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工作繁忙、精力分散,并且高校的工资多与职称相关,班主任工作与职称评定没有直接的联系,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发表文章才对晋升职称有利,导致班主任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
(二)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的工作职责重复
在许多高校中,班主任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清,工作有很多重复。在许多高校中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有:
(1)教育与指导方面的职责有: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班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加强学生的法制纪律与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课外学习教育;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创新教育。
(2)管理与服务的职责有: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课堂与宿舍纪律,宿舍文化,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方面遇到的问题;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与家长沟通;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等;协助做好新生接待、入学教育、军训、就业、毕业鉴定等工作。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重复,由于班主任和辅导员权责不清、分工不明会产生推诿和消极工作的情绪。还可能出现辅导员和班主任不能统一思想、实现良好沟通,对同一学生或问题的看法不统一,导致学生不知该听谁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手中没有权力,从而对班级管理缺乏热情,不愿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
2.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1)许多高校班主任认为自身工作对学校、大学生影响不大。许多高校班主任认为自己的的班主任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原因主要有:高校班主任一般是兼职的,而辅导员是专职的,在班级有事情时,辅导员会参与管理;大学生已经成年,对自我行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2)班主任的津贴低。许多高校根据管理班级的人数发放津贴,还有些高校以班级数发放津贴,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发放,班主任的津贴一般在每月50~150元之间,这在许多高校相当于教师一两次课的课时津贴。这与班主任工作的工作量大、耗时、费心、要求技巧高完全不成正比。这也照成了许多高校的教师对班主任的任职采取推脱等方式,高校对教师采取摊派,在评职称、评先进方面没有班主任工作经历不能参评等限制。这也出现了许多高校班主任身在其位却不尽其职的现象。
(3)高校班主任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规范与评价。高校班主任没有明确的上级,因而缺乏明确的职业指导,缺乏明确的定量分析考核标准,这就形成了班主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不好一个样的现象。高校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机制,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与评价。
3.加强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策略分析
(1)明确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的权责
班主任要做好所任班级的班风、学风、与家长沟通,新生接待、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等等,班主任着重做好班级管理的一切事物,班主任将学生工作做细,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辅导员要做好几个班级或者年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统筹与整合。在许多高校辅导员要管理几百学生,辅导员无论从时间从精力来看,都难于做到面面俱到,深入细致,而只能是做一些面上的、普遍性的工作。班主任则不同,一般一个班主任只负责三十个左右的学生的工作,有时间有精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从而进行深入细致的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学校要给予班主任一定的权限,如学生的入党、评优、奖学金的发放等,班主任要有表决权。
(2)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津贴。班主任的工作津贴要与班主任的工作的量和承担的责任相当,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3)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相关的监管和规范,是造成班主任工作的不积极的重要因素。在许多高校,每学期要求班主任填写一本班主任工作手册,对是否参与工作,工作状况没有进行有力的监督与考核。评估内容不全面,评估指标不具体,导致评估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准确度不高,奖惩制度难以真正落实。对于班主任的考核和评价可从班主任的工作量、工作成绩、上级、任课教师和学生满意程度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一套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机制。
(4)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目前专门针对班主任的统一培训比较少。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仅限于自身行为,缺乏相关的指导,也造成了班主任的成长过分依赖于亲自体验,没有良好的经验总结。加强班主任的培训有利于班主任在面对工作中遇到挫折和棘手问题不会手忙脚乱。加强班主任上岗前的培训,对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方法等进行相关培训。使班主任对自身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有充分认识,这样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感与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牵手教育;全员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23-03
2012年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提出,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牵手教育”,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师生困难有人帮,思想扣子有人解,出现矛盾有人劝,人人互相尊重,人人心情舒畅”的育人环境。本文立足于课题《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及其运行模式研究》,采用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访谈法,对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进行分析界定,并为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牵手教育的提出背景
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直接关系自身的成长发展,其理想信念、知识储备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各种思想激荡交融,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消极的问题日益涌现:(1)多样化思潮使大学生迷失自我,拜金主义涌现,出现信仰危机;(2)市场化带来的无情竞争和生存压力,使得大学生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淡化,缺乏自信心,无法正确认知个人能力、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3)网络的快速发展,冲击着大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灵,使部分大学生产生网络依赖,人际交往能力减弱。这些问题与大学生渴望尊重、渴望理解、关注自我的心理相冲突,刺激他们盲目地寻找多样化的心灵庇护和归属,给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高校工作者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和更加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社会对教师也提出“师道回归”的要求。因此,探索一套适合当代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发展的新方法成为高校工作者研究的焦点。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层次多,具有五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学生年龄跨度大、普遍偏小,人数多,给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此,出台一项适合多层次学生,涉及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育人模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研究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在实践评估了部分运行模式后,提出“牵手教育”这种育人机制。通过研究,将牵手教育的培养理念上升到理论高度,使其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
牵手教育是一种以“以学生为本”为宗旨,以“全员育人、全程与人、全方位育人”为指导,以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特点为基础,参与人员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目标,从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多方面结成牵手小组,以牵手双方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多元的、动态的人才培养机制。其特点如下。
1.牵手双方无主客体之分,以尊重牵手主体为前提,由牵手双方自主选择结对。全员参与牵手教育。牵手双主体可以是专业教师与渴望学习的学生,辅导员与思想需要进步、心理上需要疏导的学生,优秀学生(学习、能力双优)与有上进心的、兴趣相投的学生,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2.以“以学生为本”为宗旨,使学生达到最优化发展为目标。
3.牵手教育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一对一”、“一对二”、“一对N”。
4.牵手教育的范围很广,从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管理多方面开展,全方位育人。
5.牵手教育贯穿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全过程育人。
6.适用范围广,适合五年制大专生、三年制大专生以及本科生。
7.发展目标尊重主体。根据结对双方的意愿、专业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自行制定,以牵手双方共同发展为目标。
三、实施牵手教育的意义
自2500年前,孔子创立因材施教以来,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传承发展至今,面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如何在保留传统理论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焦点。历时一年,本文对这种适合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育人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内涵界定以及运行模式上的探索研究。在丰富教育理论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以及学习方面提供了实践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国内外学者在因材施教基础上,对个别教学、合作学习、全员育人导师制等多种育人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牵手教育是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个别教育的德育原则、全员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自身教育管理经验,以时代特征为背景,进行改革创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对牵手教育概念内涵和理论框架的研究,丰富了教育理论,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牵手教育适用于五年制、三年制、本科生等多层次的大学生,采用双主体、多元立体的模式,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无需增加新的教学力量,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优秀学生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均有显著帮助,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牵手教育活动开展后,调查显示,16%的同学在牵手教育后成绩有所提高;20%的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25%的同学人际关系有所改善;18%的大学生人生目标更加清晰;17%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只有3%的同学认为自己在牵手教育前后没什么变化。由此可见,牵手教育确实对大学生的优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实施牵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牵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育人”。牵手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为目标,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它涉及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管理多个方面。全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地在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为学生健康成长领航。①思想教育。牵手主体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对方的思想状况、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境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意识。②学业辅导。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激发动机,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效率。③心理疏导。及时了解牵手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④生活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2.牵手教育的运行方式。①高校教学方面:将任课教师作为主要的研究队伍,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师生双向互动,使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五年制学生和三年制学生以“任课教师牵手制”、“小先生牵手制”为平台;本科生以“小先生牵手制”、“学业导师制”为平台。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优秀党员、辅导员为主要研究队伍。在优秀党员教师引导下,牵手教育双主体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牵手双方,自行制定发展目标,师生双向互动,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党员一牵一”为平台;辅导员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特殊学生建立固定交流小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给予指导,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引导,以“辅导员牵手制”为平台。③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要研究队伍。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导下,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行为模式出发,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班主任牵手制”、“宿舍牵手制”、“牵手《学生守纪十二条》”为平台。同时,根据学生存在的行为习惯问题,制定不同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形成团结的班集体和良好的道德风气和学习风气,以“情感互动牵手心灵”为平台。牵手教育是对当下大学生育人模式的一种探索,是学校解决学生学习难、管理难的有效手段,在当前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下,推广牵手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学岚.关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思考[J].管理研究,2012,(3).
[2]叶坤煌.实践环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探讨[J].机电技术,2011,(6).
[3]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深化全员育人格局?摇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J].本刊关注,2011,(12).
[4]刘彦文,董岩.因材施教思想源流及其现代价值探讨[J].教育理论探索,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