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洪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防洪工作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防洪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防洪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字:防洪工程;建设运行管理

Abstract: The province has a more developed waterway system, coupled with a criss-cross the river,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the flooding disasters in recent years. The combination of personal experience in the actual work process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ed work of the flood control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argeted, want to be able to play a valuable role.

Keywords: flood control projects;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一.防洪工程的属性

(一)防洪工程资产属性的界定

防洪工程属于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而兴建的,它不受到市场的影响和调控,因而与其他水利工程相比较而言无法得到直接的经济回报。根据公共财政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可以知道,与防洪工程相类似的公益性工程所兴修的费用由国家政府来承担,兴修完毕之后的运行维护费用也由国家政府来解决。新时代的背景下公共财政体系扶持的工作重点已经放在了对防洪工程的管理和运行上。

(二)发达国家对河道地方运行管理方面投入的情况

国外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对公益性工程的耗费补偿作出了明确规定,将其列入财政补偿的范围之内。比如说在德国,防洪工程从兴修到最终的维护过程当中的资产耗费补偿费用都由国家承担,并且规定了每年需要投入的资金比例。美国防洪工程的一切资产支出费用大部分源自于联邦政府,而另外一部分则有社会承担。1996-2011年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用于全国城市防洪工程的支出费用占总资金消耗的83%,剩下的的由社会集资承担。日本是一个对防洪工程运行管理十分重视的国家,对水利公益事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个水系,中小型河川的河道管理,堤坝建设等等全权由国家负责,并且将这一责任与义务都列入了国家法律当中。

二.已建防洪工程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本人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我省的防洪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对我国防洪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工作有所启发。

(一)管护资金不足

我省防洪堤工程尽管没有较长的使用年限,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却发现,缺乏有效的运行维护资金的支持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整个堤坝防洪工程现如今正以每年7.1%的速度老化,其防护效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再加上缺乏良好的保养作为支撑,其作用和工作效益已经大大不如从前。长此以往,整个堤坝防洪工程根本就无法抵挡住大型水患灾害,更无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直以来,重兴修轻管理的现象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早已经根深蒂固了。因而当堤坝修建结束之后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养护管理。许多省市的防洪工程建设运行管理采用的是税务局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职能的弱化,分散的职权无法让防洪工程得到有力的维护。除此之外由于防洪工程属于一项纯公益性的工程,因而无法带来较为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这也是为什么兴建完成之后一直无人问津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各级政府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不重视,缺乏有效地宣传,最终导致了河道堤防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一直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

(三)缺乏科学的管理

防洪堤坝工程的养护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资金支持是不争的事实,已经兴建完成的堤防工程就成为了建设单位的包袱。大多数干流的堤防工程都被划分到了当地水务部门的管辖范围内,由于缺乏集中化的统一管理,不利于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无法做到整个流域通盘的科学管理。非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的某些水利工程,由于缺乏标准规范的管理,许多措施都无法得到严格的落实,一旦出现问题各级业务主管单位都相互推卸责任。

三.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护

做好河道堤防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是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也才能让前期的兴建资金投入有所回报。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个人的经验总结,本人认为要想使河道堤防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完全发挥出自身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别是管护经费和管理模式方面的改革。

(一)管护经费的来源

(1)从工程建设资金中提取管护经费

这就需要在防洪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时候,在预算当中进行科学的规划,比如说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堤防运行管护的投入资金比例,或者可以通过提取基金的方式对未来的管护工作留有余地。这部分资金可以由河道治理管理部门或者是相关的业主单位进行收取,只要是需要动工兴建的防洪点工作就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资金划分,与此同时还要对这部分的资金成立专项的管理,并严格遵循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由省级或者是部级政府部门统一规划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形成一套有效的对病险堤防维护和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除此之外这部分资金费用还可用于后续的管理维护人员的工时费,交通补贴费用等等间接成本支出。

(2)从政府性资金中寻求河道运行管护资金

通过多渠道的方式尽可能的向中央以及相关部门收取一定的管护工作资金,通过让中央基金和地方基金相结合的方式为防洪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的资金消耗留有余地,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专属于河道运行管护的专项资金,全方位的对公益性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和维护。除此之外还可以由流域机构或者是辖区内的河道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和后续的资金分配。

(二)管理方法及模式

(1)业务部门直接管理

已竣工的防洪工程可以统一由主管业主单位进行管理。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确保防洪堤岸工程的保养和维护工作落实到位,让其能够在井然有序的状态之下运行。主管业主单位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确保河势的稳定,另外一个方面又要保障河堤是稳固安全的。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组建一支专门的巡查队伍,定期对河堤以及水势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就要及时的汇报,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修补措施,还要将问题统统都记录下来做备案,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留下记录。要实行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具体的责任要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防洪工程项目能够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堤防能够在安全正常的状态下尽然有序的运行。

(2)业务部门和辖区政府联合管理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竣工结束后的防洪堤坝工程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的责任就落到了业务部门和辖区政府的身上,通过协调配合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的确保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就是防洪堤坝工程的管理以及维护的权利可以彻底的下放到地方所在的区域,由辖区政府进行管理,至于河道堤防主管业主单位则主要负责对整体项目的监察和管理工作。由于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在我省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当前我省总的堤防修建长度尽管不长,但是由于国家以及区政府的不断重视,却也呈现着逐年延伸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已经竣工的防洪工程项目移交给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由区政府负责区域内的堤防保养和维护工作,通过分级管理的方式可以确保防洪工程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井然有序的运行。

四.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防洪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首先对防洪工程的属性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防洪工程资产属性的确定方式以及发达国家对河道堤防运行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其次结合本人所在省市的具体情况对防洪工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刘宪春,徐宪立;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01期

[2]翟来顺,张继荣,赵文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浅议[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2期

[3]赵勇,任松长,苏洪禄,焦洪川;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J];人民黄河;2000年07期

第2篇:防洪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防洪工程;建设运行;模式;管理方法

1.防洪工程的属性

防洪工程属于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而兴建的,它不受到市场的影响和调控,因而与其他水利工程相比较而言无法得到直接的经济回报。根据公共财政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可以知道,与防洪工程相类似的公益性工程所兴修的费用由国家政府来承担,兴修完毕之后的运行维护费用也由国家政府来解决。新时代的背景下公共财政体系扶持的工作重点已经放在了对防洪工程的管理和运行上。

2.已建防洪工程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本人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我省的防洪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对我国防洪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工作有所启发。

2.1管护资金不足

我省防洪堤工程尽管没有较长的使用年限,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却发现,缺乏有效的运行维护资金的支持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整个堤坝防洪工程现如今正以每年7.1%的速度老化,其防护效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再加上缺乏良好的保养作为支撑,其作用和工作效益已经大大不如从前。长此以往,整个堤坝防洪工程根本就无法抵挡住大型水患灾害,更无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2.2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直以来,重兴修轻管理的现象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早已经根深蒂固了。因而当堤坝修建结束之后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养护管理。许多省市的防洪工程建设运行管理采用的是税务局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职能的弱化,分散的职权无法让防洪工程得到有力的维护。除此之外由于防洪工程属于一项纯公益性的工程,因而无法带来较为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这也是为什么兴建完成之后一直无人问津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各级政府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不重视,缺乏有效地宣传,最终导致了河道堤防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一直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

2.3缺乏科学的管理

防洪堤坝工程的养护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资金支持是不争的事实,已经兴建完成的堤防工程就成为了建设单位的包袱。大多数干流的堤防工程都被划分到了当地水务部门的管辖范围内,由于缺乏集中化的统一管理,不利于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无法做到整个流域通盘的科学管理。非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的某些水利工程,由于缺乏标准规范的管理,许多措施都无法得到严格的落实,一旦出现问题各级业务主管单位都相互推卸责任。

3.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护

做好河道堤防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是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也才能让前期的兴建资金投入有所回报。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个人的经验总结,本人认为要想使河道堤防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完全发挥出自身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别是管护经费和管理模式方面的改革。

3.1管护经费的来源

3.1.1从工程建设资金中提取管护经费

这就需要在防洪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时候,在预算当中进行科学的规划,比如说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堤防运行管护的投入资金比例,或者可以通过提取基金的方式对未来的管护工作留有余地。这部分资金可以由河道治理管理部门或者是相关的业主单位进行收取,只要是需要动工兴建的防洪点工作就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资金划分,与此同时还要对这部分的资金成立专项的管理,并严格遵循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由省级或者是部级政府部门统一规划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形成一套有效的对病险堤防维护和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除此之外这部分资金费用还可用于后续的管理维护人员的工时费,交通补贴费用等等间接成本支出。

3.1.2从政府性资金中寻求河道运行管护资金

通过多渠道的方式尽可能的向中央以及相关部门收取一定的管护工作资金,通过让中央基金和地方基金相结合的方式为防洪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的资金消耗留有余地,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专属于河道运行管护的专项资金,全方位的对公益性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和维护。除此之外还可以由流域机构或者是辖区内的河道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和后续的资金分配。

3.2管理方法及模式

3.2.1业务部门直接管理

已竣工的防洪工程可以统一由主管业主单位进行管理。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确保防洪堤岸工程的保养和维护工作落实到位,让其能够在井然有序的状态之下运行。主管业主单位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确保河势的稳定,另外一个方面又要保障河堤是稳固安全的。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组建一支专门的巡查队伍,定期对河堤以及水势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就要及时的汇报,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修补措施,还要将问题统统都记录下来做备案,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留下记录。要实行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具体的责任要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防洪工程项目能够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堤防能够在安全正常的状态下尽然有序的运行。

3.2.2业务部门和辖区政府联合管理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竣工结束后的防洪堤坝工程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的责任就落到了业务部门和辖区政府的身上,通过协调配合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的确保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就是防洪堤坝工程的管理以及维护的权利可以彻底的下放到地方所在的区域,由辖区政府进行管理,至于河道堤防主管业主单位则主要负责对整体项目的监察和管理工作。由于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在我省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当前我省总的堤防修建长度尽管不长,但是由于国家以及区政府的不断重视,却也呈现着逐年延伸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已经竣工的防洪工程项目移交给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由区政府负责区域内的堤防保养和维护工作,通过分级管理的方式可以确保防洪工程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井然有序的运行。

4.小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防洪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的确可以提高防洪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贯穿施工过程的前中后期,当然,要想使防洪工程的质量更好,承包方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如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尤其是管理经验,相对来说国内在管理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去从管理上提高防洪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如果引进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引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做到去其糟粕,为我所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以上就是防洪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中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我国的防洪工建设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宪春,徐宪立.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5(01).

第3篇:防洪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蓄滞洪区;防洪;评价论证报告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自1992年建设项目审查管理实施以来,具有资质的编制单位都按要求编制了许多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仅笔者就编制近二十份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相关报告经河南省水利厅或安阳市水利局有关专家评审。在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常见的建设项目进行分析,提出防洪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供评价人员参考。

在编制蓄滞洪区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在防洪影响评价工作中除执行《编制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具体编制要点为:

一、概述: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评价范围、技术路线及主要评价内容。

二、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蓄滞洪区基本情况等。简述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地点和建设目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建设项目施工方案,蓄滞洪区基本情况,地形与水系,水文与气象,河道、渠系基本情况,必要时进行河道演变分析,河道演变分析应包括河道历史演变概况、河道近期演变分析、河道演变趋势分析,分析建设项目对河道行洪和河势稳定的影响。

蓄滞洪区内的防洪排涝与灌溉设施,安全建设工程现状,规划总体布局与实施安排,调度方案,蓄滞洪区运用几率,对蓄滞洪区的防洪评价项目也十分重要。

三、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

蓄滞洪区的设计蓄滞洪水位、围堤外江设计洪水位可直接采用有关规划成果。

蓄滞洪区内涝水位确定和建设项目涉及蓄滞洪区内主要河道、渠系时,一般应进行相关水文分析计算。其水文分析计算的内容包括:

资料的审查与分析;资料的插补和延长;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不同频率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的计算成果;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3.1.2蓄滞洪影响分析计算

蓄滞洪影响分析计算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占用蓄滞洪区的面积和容积分析计算;建设项目对分洪影响的分析计算

3.1.3退洪影响分析计算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项目建设对蓄滞洪区退洪过程的影响。

3.1.4 防洪工程影响分析计算

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的建设项目,还应进行施工期和运行期渗流及渗透稳定、抗滑稳定、结构安全等计算复核。

3.1.5 河道行洪和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对于跨越蓄滞洪区内河道的建设项目,还应分析计算其对河道行洪和河势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其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最大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围;对主要汊道分流比的影响;工程影响范围内代表性断面流速分布的变化情况;主流线、深槽、洲滩、岸滩断面等的变化情况;工程影响范围内防洪工程及其它设施附近流速大小与方向的变化。

3.1.6 排涝、灌溉影响分析计算

分析计算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区内现有的排涝、灌溉水系布局和排涝、灌溉设施能力等影响。

四、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3.2.1淹没影响分析计算

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时,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淹没影响的应进行淹没分析计算。

3.2.2冲刷与淤积影响分析计算

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时,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冲刷与淤积影响的应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冲刷与淤积影响可通过经验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分析计算。

五、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所在蓄滞洪区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防洪工程布局及其它国民经济设施的分布等情况以及洪水影响评价计算成果,对建设项目可能对防洪产生的影响进行总体分析评价。

有关规划实施的影响评价,分析评价建设项目与有关的流域防洪规划、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以及其他国家已批规划的关系以及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蓄滞洪区运用的影响评价包括对蓄滞洪区分洪的影响和对蓄滞洪区退洪的影响以及对流域总体防洪能力的影响

防洪工程的影响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内堤防附近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对堤防、护岸等工程的冲刷影响;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的建设项目,还应根据渗透稳定、抗滑稳定、结构安全复核等计算成果进行安全影响评价。

安全建设设施的影响评价,是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对现有的和规划的安全区、安全台、避水楼、转移道路及桥梁等安全建设设施的影响。

蓄滞洪区内河道、渠系的影响评价,包括对河流水系行洪、排涝、灌溉能力的影响;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河势稳定的影响还有对排涝、灌溉设施的影响;防汛抢险和水上救生的影响评价;蓄滞洪区管理的影响评价。

六、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防洪标准与蓄滞洪区运用几率的适应性评价;淹没影响评价;冲刷影响评价;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的综合评价结论。

七、减轻或消除洪水影响的措施

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区分洪运用、防洪、排涝、灌溉等方面有影响时,或洪水对建设项目有影响时,应就其影响提出减轻或消除影响的措施,主要包括(1)建设项目优化调整措施,(2)防洪避洪措施,还有其它补救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工期安排的优化调整、施工期的监测和管理及监督,分洪救生设施的配备,警示标志的设置,防汛抢险预案和分洪。

7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总结归纳洪水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蓄滞洪区运用几率分析结论;

(2)建设项目对防洪影响的评价结论;

(3)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的评价结论;

(4)减轻或消除洪水影响的措施。

7.2建议

为保证蓄滞洪区正常运用,维护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及其他水利设施安全和建设项目自身安全,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友起, 陈宝中, 衣秀勇. 防洪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 海河水利 2010

第4篇:防洪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白城市 抗洪抢险经验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汛情特点

2014年白城市新开河洪水有三大特点:一是上游洪水来的急。7月7日下午13时起,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上游内蒙古兴安盟境内,突发强降雨,白音花沟、张家窑沟10小时内平均降雨8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166毫米,强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短时间内汇集成汹涌洪水,涌入新开河。二是水量特别大。新开河属于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是10年一遇。此次洪水新开河洪峰流量达到每秒17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设计流量每秒52.8立方米的3倍多,形成了有使以来的最大洪水。三是局部灾害重。7月8日凌晨,新开河与内蒙白音花沟交汇处,团结水库引水干渠白城一侧漫堤开口,新开河岭下镇段同时漫堤,导致岭下镇镇区和部分村屯、农田等大面积受淹。

二、抗洪抢险救灾过程

新开河发生洪水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白城市积极应对、各部门紧急行动、广大军民合力抗灾,取得了灾区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无一例疫情发生的决定性胜利。

(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

险情发生后,巴音朝鲁书记和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同志及省委秘书长房俐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7月8日清晨,隋忠诚副省长亲赴一线视察灾情,慰问灾区群众,指导防汛抗洪工作,极大地鼓舞了白城人民防汛抗洪斗志。省水利厅宿政厅长、孙廷东副厅长率省防汛有关专家到现场指导防汛抢险,对抗洪抢险工作给予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白城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了抢险救灾前线指挥部,李晋修书记和安桂武市长担任总指挥。设立了分别由市委常委及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的排查抢险、安置救助、物资保障、综合协调、医疗防疫5个工作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力开展抗洪抢险工作。市长安桂武同志每天都到现场,对抗洪抢险工作进行调度部署,市防指总指挥包维国副市长一直守在前线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确保了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今年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紧急应对、措施得当

7月7日19时40分,白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汛情报告:新开河来水流量达到60-70立方米/秒。接此报告后,白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立即通知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和团结水库管理处:一是密切注意上游来水情况,随时报告;二是加强巡查防护,准备防汛物资;三是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将情况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进行了汇报,白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包维国副市长指示:立即通知洮儿河灌区和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区领导马上上岗到位,立即组织抢险人员、防汛物资、抢险机械到现场进行抢险,确保不死人,保障防洪安全。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水利局局长仲伟刚及水利局副局长陈少杰、水利局副局长、防办主任张柏良组成工作组于19点50分紧急驱车赶赴现场指挥防汛抢险工作。到达现场后,经查看分析,预判来水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大。工作组要求洮儿河灌区和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区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到位,设备马上进入抢险现场,对能抢护堤段全力进行抢护,并通知洮北区做好新开河来水的防范工作。20时30分,经紧急会商,及时启动预案;22时38分,将《关于白音花沟降雨新开河水情情况的汇报》上报市政府办、应急办和省防办;23时,市委、市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迅速启动全面转移群众方案后,很快将最低洼地段的1000多名群众转移出来。由于应对及时、措施得当,为转移群众赢得了时间、为抗洪抢险把握了先机。

(三)通力协作、救助有效

汛情发生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全体人员第一时间全员到岗,市政府副秘书长、政府办主任姜波同志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政府副秘书长孙乃玉同志一起到防办坐阵指挥,组织人员临时成立了灾情组、综合组、调度组、物资组、车辆组、研判组、后勤组7个工作小组,各组按照临时分工,立即展开与前线沟通联系,收集并上报前线雨情、水情、汛情、灾情信息,传达上级领导指示、批示,调运防汛抢险物资等工作。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快速反应,陆续组织人员赶赴一线,在前线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协作、紧密配合,积极采取措施,全力进行人员转移、危险区域警戒、被困人员抢救、搭建救灾帐篷、转移人员安置、卫生防疫等抢险救援工作,有效地保证了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机制的高效有序运转,使得灾区受洪水威胁的1.5万名群众全部实现了安全转移,且做到了让所有转移群众都有住处、有衣穿、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灾区生活秩序有条不紊,未发生次生灾害,未发生疫情。

三、经验教训

今年白城市新开河抗洪抢险救援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来之不易,在这次抗洪抢险救援工作中,有许多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以后在应对突发强降雨过程中予以借鉴。

(一)应对突发强降雨,做好基础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汛前,我市认真落实了各级行政首长责任制,并针对部分领导变动的实际,要求各地及时对防指成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另外,还督促各地落实了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正是由于这些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才使我们迎战这次局部暴雨过程中,组织领导责任明确,各单位职责清晰,抢险救援人员调动及时,防汛物资调运顺畅。

(二)应对突发强降雨,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早预警非常关键。

虽然今年新开河这次洪水来势迅猛、成灾快,但是因为白城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河水上涨的初期就及时了解到了情况,并在第一时间组织有关防汛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分析水情,并根据预测结果,紧急发电,要求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区:立即做好新开河洪水影响范围内人员安全撤离准备;立即组织人员做好从白音花至入洮儿河区间内新开河河道内人员的转移;立即组织人员,全面进行巡堤查险,做好抢险准备;各级防汛责任人、包保责任人立即上岗到位,靠前指挥,发生险情,要立即组织抗洪抢险,及时启动预案,转移受洪水威胁地区群众,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正是因为发现早、预警及时、抢险队伍救援及时、排查到位,才避免了群众因这次洪灾死亡事件的发生。

(三)因地制宜采取应对措施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非常有效。

新开河洪水进入村屯以后,很多灾区群众被困水中,由于屯区内地势高底不平,水深平均在1米左右,深处达2米多,浅处只有几十公分,冲锋舟、救生船很难达到救援位置,徒步救援又非常危险,这时我们果断决定采用大板车、铲车进行救援,由于铲车车身高、适应路况能力强、运行速度快、承载能力大,使救援速度得到了大大提高。

第5篇:防洪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防洪工程;管理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big c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lood control works stage finish, small city and county of flood control project has rise, in the urban flood control project construction,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Insist on construction and river regulation makes intelligent combined with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combine together,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trol combined.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years about county levee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flood control works and management of the related problems.

Keywords: flood control projects;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V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急剧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使城市性质、规模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适应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小城市及县城都在对现有城区进行新的规划和建设。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承担着城市防洪、供水、排水、航运、水环境等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对水利建设,特别是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恭城县城城区防洪治涝工程,探讨县城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简介

本人参与设计及管理过的项目有: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城区防洪治涝工程2006年项目、2007年项目的勘测设计以及2009年项目的勘测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恭城县城防洪治涝工程项目修建防洪堤2.672km,整个工程概算总投资1707.12万元。工程完建后,保护面积0.599km2,人口0.8万人。现在从事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建设管理等工作。

2 县城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县城防洪工程规模小、起点低

受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城市观念限制,已建工程建设起点低,防洪标准不高,样式和格局陈旧,未构筑城市风景。防洪堤大部分采用土堤形式,堤顶道路未硬化,河道、堤岸未衬护,堤坡未绿化、美化、亮化,整个堤坝杂乱不堪,与城市建设很不相称;城区河道和水域未能很好地开发利用,成了垃圾河和臭水塘,并且淤堵严重;未建设规范完善的排水与防污体系;防洪大堤未与城市主、次干道形成顺畅的交通网络;现有工程经过多年运行,部分工程存在病险、老化和功能退化现象,部分遗留工程问题未处理;管理设施不配套及管理手段落后等。

2.2功能单一、单调

大部分工程仅具有防洪或排涝功能,水域狭窄,不成景观,不能与城市设施有机结合,缺乏多样性,没有体现城市水利特点与风貌,展现防洪与商贸、交通、市政、园林、观光、休闲融为一体的城市功能,营造以人为本的滨水、亲水舒适场所与景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县城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越来越不协调,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城市规划和发展,也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

2.3经费不到位,措施未健全

突出的问题有:城市防汛机构不健全,参与机构多但职责不明确,业务人员少;防汛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装备基本空白;没有水、雨情观测设施,防汛方式落后;管护及水行政执法力度太弱;防汛经费及工程管理、维修经费无固定渠道,保障不足,水毁工程及病险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等等。

3  相应的对策

3.1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分期实施

鉴于现有防洪工程的规模不大,保护面积太小,不能满足城市建设迅速扩张的要求,根据新一轮恭城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以新的总体规划为基础,按照县城新规划的城市功能分区情况,重新对防洪工程进行规划。重新规划和建设县城防洪工程,以确保县城新规划建设受到防洪保护。为此应对新增防洪圈进行规划建设,并对规划的防洪圈按先新城区、后逐渐向城区延伸的顺序,分轻重缓急,提出分期实施计划。根据城市建设状况,近期急需开展新城区防洪圈、城西新行政区防洪圈和滨江花园新区防洪圈规划建设,以尽快拓展防洪保护范围,适应城市建设需要。防洪工程布置要与城市人文、商贸、交通、景观、休闲等各方面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积极构建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要对城市河道、水域、湖泊进行重新规划布署,增强城市水面调蓄洪水能力和改善城市水体调节功能,改善城区气候和空气环境,充分兼顾城市功能与防洪功能,使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3.2贯彻以人为本和人水自然和谐理念

要开发建设城市水域和水岸,体现“绿脉引导,生态水岸”特征,贯彻生态和环保理念,切实做好排水、排污和治污规划,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还清水于民。要开发建设滨水公园、水上娱乐中心和各种水岸休闲设施,把城市滨水地带建成适宜居家生活、休闲娱乐、观江赏景、饮食购物之理想场所,形成人水自然和谐空间,建成对外展示城市滨水风情特色之窗口,构成新干城市人文景观闪亮的风景,极大地改善县城的总体环境和提升县城的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要求规划建设观念要新、要实,既要承认现实状况,又要大胆创新,眼光放远,思想放宽。规划布局要体现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采用先进而风格多样的水利建筑型式,借鉴园林特色,做到起点高、标准高,改变过去那种灰头土脸的形象。建设标准上要适度大气,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目标,市政建设要服从于防洪大局,不能因个别工程降低整个城市防洪标准,造成洪水隐患而因小失大。

3.3搞好水务一体化改革,健全管理和经费保障体系

城市防洪工程涉及到多个行政部门,矛盾较多,现行体制又是分灶吃饭,水利与城建对防洪、除涝、排水、排污和环卫各自为政,使矛盾难以协调解决。因此应立即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对防洪工程和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治理,走水务一体化道路,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处理好各部门关系,搞好防洪保障。要建立健全防洪非工程措施,建立防汛信息系统、预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构建现代化防汛管理体系。要健全防洪工程管理措施和制度,加大城市防洪工程水行政执法力度,整治违规建房等严重违法行为。要从财政拨款、防洪保安基金和受益单位收益等方面建立正常的管理、维护经费来源渠道,以及时修复病险或水毁工程,确保防洪工程的正常运行,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防洪保障。

4 防洪工程质量评定

工程质量的检查与评定,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搞好单元工程的质量评定,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要准确及时,真实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在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进行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时应由监理、设计、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参加,根据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结果,结合现场抽查资料进行评定,该阶段验收的重点是工程的施工质量。隐蔽工程和工程的隐蔽部位在隐蔽前必须经过参建各方的联合检查,合格后进行覆盖。参建各方要分类整理和妥善保存质量检查评定资料,保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合理真实地进行工程质量评定,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在本县防洪提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各方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上认真抓住以上几点工作,使本工程建设在最后的竣工验收时被评为优良工程。

5 结束语

城市防洪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城市防洪工程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进行分析论证。经过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旅游、城市排水、排污等方面的建设结合,形成了所建防洪工程除具有防洪功能外,还应具有交通、环境、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使有限城市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K].DL5020-93.

第6篇:防洪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国夏季主雨带位于黄淮、江淮地区,淮河流域降水可能偏多,可能出现较严重洪涝灾害,淮河防汛形势严峻。

淮河流域是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是典型的孕灾环境地带,历史上洪涝与干旱交替发生,具有多灾性。

淮河6月进入汛期以来,淮河流域降雨量为15毫米,其中王家坝―鲁台子面雨量为50毫米,有效缓解了当时在田作物的旱情。但是由于降雨量有限和前期底墒不足。6月9日、10日、13日降雨基本未形成径流,对流域总蓄水量的增加不明显,大多河湖水量没有得到有效补充。与此同时,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和农时季节的推进,各地抗旱用水量明显大于往年,江河湖库水位呈现加快下降趋势,流域主要江河湖库水位普遍比常年同期偏低,抗旱供水形势日趋严峻。据预测,6月份淮河流域平均降水达120~160毫米,比常年同期(121毫米)偏多约2成。

有关人士指出,由于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随着季节的转换,极有可能发生“旱涝急转”。因此,要求将防汛抗旱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在积极做好流域抗旱用水调度的同时,认真落实防汛准备,严防旱涝急转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同时高度重视前期旱情,加强流域雨水情的监测预报,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积极配合地方部门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挑战

也正是这种旱涝并存的实际,进一步凸显今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今年淮河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预测今年夏季可能发生较严重洪涝灾害。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天气状况复杂多变,暴雨频发,洪涝与干旱灾害频繁将使防汛抗旱工作非常复杂。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淮河流域连续发生水旱灾害,2007年发生了新世纪以来第二场流域性大洪水,2008年出现了1964年以来的最大春汛,2009年部分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严重春旱,今年春季一些地区又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气象干旱。

二是防洪工程体系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治淮工程建设进展加快,19项骨干工程基本完成,大部已经验收,防洪工程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一轮淮河治理工程正在实施,目前的防洪工程体系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对今年安全度汛构成很大挑战。洪泽湖下游主要排洪河道尚未达到规划设计排洪能力,洪水出路明显不足;支流的防洪标准低,堤防质量差、穿堤建筑物病险问题多;蓄滞洪区人口密集、启用标准低、区内安全救生设施少,分洪保安难度大;中小型病险水库多,安全隐患仍未根除;易涝区范围大,耕地多,排涝标准低,渍涝问题突出。此外,很多新建的防洪工程尚未经过大洪水的考验,发生洪水时很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三是防汛抗旱非工程体系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淮北地区经常出现严重干旱,水污染问题也很突出,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工作任务很重,难度很大。目前的暴雨洪水和干旱缺水监测系统覆盖面小,监测点少;暴雨洪水预测预报系统还不够完善,预报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洪水调度方案和防洪抢险预案操作性还不够强;工程监视和洪水预警系统覆盖范围小,防汛抗旱的应急能力不足;一些地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沂沭泗水系洪水来得快,拦河闸和分洪闸很多,工程变化大,调度方案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调整和细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防洪保安和抗旱夺丰收的预期越来越高。

行动

2011年5月8日,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山东济南召开2011年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今年淮河流域天气形势,部署“十二五”和今年主要工作。

会议强调,淮河防汛抗旱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淮河防汛抗旱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淮河流域各省防汛抗旱部门要立足于“十二五”发展的顺利开局,牢牢把握进一步治淮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认识当前淮河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形势,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奋力夺取今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淮河防总总指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说,淮河防总和沿淮各省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充分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准备,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和预案制订得更周全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些,以百分之百的准备应对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坚决打赢今年淮河防汛抗旱攻坚战。

根据会议精神,淮河防汛抗旱将坚定不移地树立防汛抗旱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相统一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落实以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坚定不移地采取区域统筹、团结抗洪的举措,深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切实增强预报预警工作,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迅速开展隐患排查处置。

特别是要建立起协调联动的推进机制,要建立完善水情、旱情、灾情等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完善防汛抗旱工作会商机制,建立完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着力形成科学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淮委和淮河防总办公室切实履职尽责,发挥枢纽作用,承担好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和监督职能,凝聚沿淮四省和流域上下,奋力夺取今年淮河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淮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淮委主任钱敏说,“十二五”是实施新一轮淮河治理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时期,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坚持统一指挥、科学防控,坚持依法防洪、按章办事,坚持顾全大局、团结抗洪,坚持统筹兼顾、兴利除害;做到“五个强化”:强化工程防御体系建设、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强化防汛抗旱基础工作、强化信息和宣传工作。目标是确保重要河流、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当前,淮河汛期来临,流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要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从山洪灾害防治和台风防御、“两小”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度汛安全、河道和行蓄洪区管理等方面全力加强管理。

5月25至29日,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率国家防总淮河流域防汛抗旱检查组赴安徽、山东、江苏三省检查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检查组一行深入水利工程一线,现场查看了安徽省的淮北大堤蚌郊段、蚌埠闸枢纽、蚌埠城市防洪堤,山东省的南四湖韩庄水利枢纽、南四湖湖东堤防、南四湖二级坝、大官庄枢纽、刘家道口枢纽、江风口分洪闸、沂河堤防,江苏省的嶂山闸、宿迁闸、骆马湖一线大堤及黄墩湖滞洪区的避洪楼、滞洪闸等工程,对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胡四一提醒大家,淮河流域水系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突发性强,洪涝干旱灾害发生频繁,防汛抗旱任务繁重,今年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气象预测淮河流域今年夏季有可能发生较严重洪涝灾害,二是防洪工程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防汛抗旱非工程体系尚不完善。

对此,淮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强化:

一是切实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强化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对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的培训,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全力做好蓄滞洪区的运用准备。把蓄滞洪区运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落实转移方案、撤退道路、转移地点、生活安置等具体措施,做好蓄滞洪区进、退水闸等工程设施的检查,完善通信预警设施,落实扒口和爆破方案等。

三是加强水库、水电站和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进一步强化水库水电站安全检查,切实做好水库调度运用,强化工程查险、抢险,加强安全巡查。

四是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根据水雨情变化新特点和工程状况,及时修订完善各项防汛抗旱预案,不断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预案有效实施。

五是着力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健全防汛抗旱组织体系,逐步建立防汛抗旱督察体系,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强化预测预报预警,健全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和制度。

六是切实做好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编制和完善防灾预案,加强培训演练,使基层干部群众掌握防灾、避灾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山洪灾害易发地区,要把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七是做好洼地排涝和城市防洪工作。统筹考虑淮河流域易涝地区的外洪内涝问题,落实排涝计划和排涝设施,确保排水畅通。做好城市和工矿企业的度汛方案和应急抢险方案,统一指挥,科学防控,确保防洪安全。

八是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坚持把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最大程度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加强抗旱水源的储备和管理,适时做好湖库蓄水工作。密切关注主要河道水质状况,避免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今年春季以来,面对淮河流域一些地区发生的严重干旱,淮河防总和流域四省加大协调力度,推动各地采取了有力的抗旱减灾措施;流域内各地按照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落实抗旱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取得了很大成绩。去年汛后,淮河防总和流域四省结合实际,努力推进水毁工程修复,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为今年防汛抗洪奠定了坚实基础。

镜鉴

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淮河防汛意义之非凡。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中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淮河流域耕地面积1333万公顷,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3%。淮河流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工业为主。目前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1997年产煤量占全国产煤量的1/8,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田区,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迅速,是我国经济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淮河流域交通发达。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本流域东、中、西部通过;著名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干线新(乡)石(臼)铁路,以及蚌(埠)合(肥)铁路和建设中的新(沂)长(兴)铁路等。内河航运有年货运量居全国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区内河航运也很发达。流域内公路四通八达,近几年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连云港、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还能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重要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使淮河流域的防汛工作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淮河的防汛抗旱工作影响着全国的防汛形势。“十一五”时期,淮河流域人民战胜了流域性大洪水和严重干旱灾害,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连续战胜多次大洪水。淮河防总与流域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度,实现了防汛工作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进一步丰富了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的防洪新理念。

2009年“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更名为“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各省防办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基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得到加强,更加完善了淮河流域防汛抗旱统一指挥的组织保障体系。淮河防总坚持统一指挥、依法防洪、科学调度,流域各省协调一致、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了现有工程的综合作用,流域团结治水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全面提升了淮河流域的整体防洪抗旱能力。

目前淮河防洪抗旱预案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已形成了从组织指挥、灾害预防预警、调度决策、抢险救灾、信息报送和、应急保障、善后处置等一整套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了防灾抗灾工作的顺利实施。淮河防总每年汛前,都要全面分析流域防洪形势,研究部署流域防汛工作;每年汛期,都要密切联系四省,及时提出全局性洪水处理意见,并积极为国家防总当好参谋;每年汛后,都要总结实战经验,提高洪水预报和调度水平。

第7篇:防洪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叶尔羌河;防御;超标准洪水;方案

1 工程概况

叶尔羌河流域(含提孜那甫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西缘,南靠雪峰连绵的喀喇昆仑山脉,东邻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面及北面分别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喀什地区的英吉沙、疏勒、岳普湖、伽师县及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74°28′-80°54′,北纬34°50′-40°31′之间,流域面积10.8万平方千米,其中平原绿洲面积2.04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18.9%(国内部分)。

2 历年典型水文资料

2.1 叶尔羌河

目前叶尔羌河共有水文站7处,其中距喀群以上120km的山区库鲁克栏干水文站为叶尔羌河最重要的报汛站。喀群水文站为叶尔羌河径流总量的控制站(该站以上为径流产区)。在河流的中、下游还设有依干其渡口水文站、民生渠首水文站、48团渡口水文站和艾里克塔木水文站。这些水文站不仅是我们防汛工作的耳目,而且为叶尔羌河水利工程建设及水资源的利用、规划提供最可靠的水文基础资料。通过分析多年来水文资料,让我们基本了解各种洪水的运行规律。

2.2 提孜那甫河

1999年8月2日提孜那甫河发生了接近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由于提孜那甫河在山区没有报汛站,这使叶城县防洪在时间准备上处于极不利的处境。

当日7时半玉孜门勒克水文站峰高达1210m3/s,约一个半小时至江卡渠首,江卡渠首至玉孜门勒克之间仅隔十余公里,且系河谷地带,预计洪峰衰减量不大。洪峰从江卡至提河总断面之间,运行11个半小时,洪峰衰减至739m3/s,衰减36%,平均每公里约减0.56%。从总断面运行至黑孜阿瓦提渠首,耗时7个半小时,峰高衰减至570m3/s(参考数),衰减23%,平均每公里约减0.46%。黑孜阿瓦提至汗克尔渠首之间,大部分河段在离河岸0.5-1.0km左右处筑有防洪堤,由于河道窄大量洪水漫滩,起了很大的滞洪作用,降低了洪峰(至汗克尔最大洪峰仅125m3/s),运行时间约13个小时,洪峰衰减83%,平均每公里约衰减4%。这段河道防洪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即河堤应尽量远离河岸,利用滩地滞洪。

2002年8月13日20点玉孜门勒克水文站峰高达575m3/s,约一个半小时至江卡渠首。洪峰从江卡至提河总断面之间,运行22个小时,洪峰降至388m3/s。从总断面运行至黑孜阿瓦提渠首,耗时10个小时,峰高降至278m3/s。黑孜阿瓦提至汗克尔渠首之间,大部分河段在离河岸0.5-1.0km左右处筑有防洪堤,由于河道窄大量洪水漫滩,起了很大的滞洪作用,降低了洪峰(至汗克尔最大洪峰仅148m3/s),运行时间约11个小时。

3 对即将发生的消融洪水与暴雨洪水的预警预报

通过现代通讯、气象卫星,预测较大的暴雨洪水与消融洪水,从近年来的经验中已可得出很有成效的规律。

3.1 较大的消融洪水

当叶尔羌河摄氏零度层高度达到5000m以上,高空气温日平均达7°C以上并持续7天以上时间时,将发生很大的消融洪水。如1994年从7月30日至8月7日期间,零度层高度为5051-5576m,高空气温平均7.6°C,导致从7月30日至8月12日喀群水文站平均流量达1637m3/s。其中8月4日至8月8日,5日平均流量达2036m3/s,5日洪量达8.8亿立方米,接近50年一遇水平,叶尔羌河灌区下游的巴楚县遭受水灾。

1999年7月底,自治区防洪办公室根据卫星积雨云图运行情况,提早两天预报了叶尔羌河及提孜那甫河8月2日的暴雨洪水。今后我们一方面本身要不断总结经验,做到对汛期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在汛期要与地区及自治区防洪办多加联系,提早收集这方面的信息,这就是做到“情况明、方法对”,是在防汛工作上避免被动局面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溃坝型”洪水

对于“溃坝型”洪水,因为其策源地为地处交通极不方便和偏远的支流克勒清河流域,要做出这种洪水的预报的确非常困难。但我们这次在叶尔羌河防洪规划中,已计划于克勒清河口增设一个遥控自动测报水文点,如能实施,则将“溃坝型”洪水的预警期由目前的9-10小时(栏干水文站)延长至23-25小时,这对于莎车、泽普一带防汛将赢得非常宝贵的准备时间。

4 蓄洪方案

在一般情况下,叶尔羌河均遵循限额供水规定,禁止超量引水,尽量往下游多送生态水。当叶尔羌河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应尽量利用叶尔羌河灌区渠道引洪流量大,平原水库库容大的特点,多引洪蓄库和引洪灌溉(重点是林带、草场)。

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叶尔羌河栏杆水文站来水量达到4050m3/s以上时,叶尔羌河流域各水库应首先控制引水闸,加强引水工程的防洪设施的防护,根据上级的统一调度,适时引洪,放水调峰、错峰,保证上、下游的安全。

5 分洪方案

叶尔羌河整个防洪河段,目前没有分洪、滞洪区的设计,也没有这个条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利用现有渠系按分洪指标短期泄洪。

叶尔羌河现有渠系引水能力很大,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超过10年一遇,喀群站4050m3/s以上洪水时),各渠将执行强制分洪措施,其总引水量可达795m3/s。提孜那甫河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超过10年一遇,玉孜门勒克550m3/s以上洪水时),各渠执行强制分洪,其总引水量可达268m3/s~298m3/s。

6 防汛组织及应急实施方案

当叶尔羌河河道洪水流量超过防御标准时,各防洪工段的抢险队伍要立即进行加高、加固河堤抢险,各抢险专业队伍要进入抢险位置,县及地区防汛指挥部及抢险领导组的有关领导要亲临现场指挥调度,并通知有关村镇立即做好避险准备。

7 结束语

当防洪工程在超高以下发生决口,主要依靠人工填堵阻挡洪水,故所有防洪工程附近,在汛前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卵石,梢料及土料等以备抢险之用。封堵后洪水仍然涨势凶猛,且继续增大时,说明此次洪水很大,或该河段不宜继续抢护,否则会造成更大损失,应立即通知有关村镇实施避险方案,现场抢险人员也一并撤离现场。

参考文献

[1]李平.新疆喀什地区叶尔羌河流域防洪预案[Z].2011.

[2]程仲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尔羌河防洪规划报告[R].2002.

第8篇:防洪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条块结合;部门协作,职责明确;整合资源,快速反应。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市卫生健康委成立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工作指挥部,负责全市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指挥、协调工作。指挥长由委主要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由委主管领导和有关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委疾控处(卫生应急办)、办公室、规划财务信息处、医政药政处、中医管理处、中药发展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综合执法监督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医疗救治组、卫生防疫组、卫生监督组、宣传组、资金保障组、专家咨询组。

(一)综合组

主要职责:组织协调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制定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预案、方案,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开展系统内防汛隐患排查和督导工作;建立和完善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处置专家组和应急队伍;落实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组织协调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等。

(二)医疗救治组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并落实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等,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组派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医疗救治应急专家队伍,并实施医疗救治工作;灾害发生后,汇总各市医疗救治情况,总结交流临床诊治经验,组织医疗救治专业人员培训,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诊疗规范、原则和技术要求等;发挥中医药在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医疗救治中的优势作用等。

(三)卫生防疫组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并实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组建市级疾病防控队伍,并开展培训,指导灾区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监测报告工作;灾害发生后,组织指导灾区开展消杀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及其相关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做好灾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等。

(四)卫生监督组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并落实灾后卫生监督工作预案,并指导实施;组建灾后卫生监督应急队伍,做好灾区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组织开展灾区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执法监督检查等。

(五)宣传组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并实施灾后卫生防病宣传工作方案,指导灾区开展公众自救、互救及卫生防病等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负责协调宣传部门,做好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等。

(六)资金保障组

主要职责:负责协调市财政等有关部门,组织落实防汛防震工作经费,及时汇报经费需求情况。

(七)专家咨询组

主要职责: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准备和灾区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卫生监督等现场处置的技术咨询和指导,为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等。

三、应急准备

(一)风险评估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和重点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所引发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市直医疗卫生机构要评估本单位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提高防灾防汛水平,并对可能出现的因地震、洪涝等灾害导致水、电、气等能源供应中断而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二)卫生应急队伍

依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及有关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组建4支市级防汛防震卫生应急队。

各支市级卫生应急队伍要按照“平急结合、分类管理、统一调度、协调运转”的原则,根据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工作需要,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员,加强管理、培训和演练,提高灾害卫生应急能力。

各市级卫生应急队伍所在单位要根据专业特点和灾害卫生应急需要,为应急队伍配备相应技术和物资装备。

(三)协调配合机制

灾害发生后,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军队和武警部队卫生部门之间以及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间的信息通报、工作会商、措施联动。协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调集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等。

(四)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向广大医务人员和看病就医人员开展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常识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原则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灾害后,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指挥部在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开展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根据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需要,调动市级卫生应急队伍和全市医疗卫生力量,组织灾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必要时,可制定对口支援方案,组织支援地区与受灾地区协同开展工作。

(二)响应措施

1.信息收集、报告、通报和评估

灾害发生后,灾区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实行灾害卫生应急信息日报告制度,将灾情、伤情、病情、疫情、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开展情况和卫生系统因灾损失情况等信息,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工作组,经各工作组汇总后每日报综合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的信息沟通,及时通报相关信息。

灾害发生后,专家咨询组负责开展灾害对人的健康的危害程度、伤亡损失情况及发展趋势等卫生学评估,研究提出应重点开展的救援措施以及医疗卫生人力、物资、外援等需求意见。

2.医疗救援

灾害发生后,组织灾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现场医疗急救、检伤分类、伤病员转运和院内救治等工作。确定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如因灾伤病人员数量较多,超过当地医疗机构救治工作负荷,可根据情况,统一协调和交通运输、财政等相关部门支持下,将伤病员集中运送至外地治疗。在医疗救治的同时,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消除民众心理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

灾害发生后,开展灾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实行灾害相关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管理和汇总工作。

4.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灾害发生后,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性服药和应急接种等工作。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组织开展核实诊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检测、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等工作。

5.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

灾害发生后,积极开展灾区饮用水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依法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供水活动和公共场所卫生实施监管。指导群众临时安置点饮用水卫生工作,防止介水传染病发生。

6.环境卫生处理

灾害发生后,指导灾区及时清除和处理垃圾、粪便,指导做好人畜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对住房、公共场所和安置点及时采取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卫生措施。根据工作需要,在灾区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7.卫生知识宣传和风险沟通

积极开展灾区自救、互救及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宣传。做好媒体和公众公共卫生风险沟通工作。

8.自救与防护

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迅速开展自救工作,尽快恢复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对因电、水、油、热、气(汽)等能源供应中断造成医疗卫生服务无法正常开展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调拨发电机、净水器等仪器设备和有关能源,尽快恢复能源供应。

(三)响应终止

灾情稳定后,经指挥部组织评估,确定应急阶段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结束,可以做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决定,并进入恢复重建和灾后防疫阶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保障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市卫生健康委成立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工作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和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本总体方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细化具体工作方案,完成各项应急准备,确保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工作有效开展。

(二)落实经费和物资保障

安排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市级卫生应急队伍所在单位要尽快储备适量的卫生应急物资,维护卫生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使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三)做好应急值守

指挥部成员、市级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队队长手机 24小时开机,确保联络通畅,及时到位。

(四)及时总结

在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响应终止后,综合组负责组织对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工作效果,认真分析总结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向上一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上报工作总结。

第9篇:防洪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论文 关键词:河道治理  全流域综合规划  生物防护  辽宁省

论文摘要:在评价辽宁省多年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基础上, 总结 了辽宁省河道防洪工程建设从以单一防洪的目标向多目标建设思路的转变.达到河流治理模式与河流系统的整体格局相协调,恢复河道 自然 生态,建设人水和谐的理念,并概括总结了辽宁省河道治理的几种模式.希望对以后的河道治理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江河流域之一,洪涝灾害频发,特别是最近一次发生在2005年的大洪水造成直接 经济 损失605.63亿元。因此,解决好辽河流域的防洪伺题,是保证辽宁省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 的首要任务。辽宁省河道防洪与治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江大河道按照流域综合规划,坚持每一个5年计划综合整治一条大河,使辽河流域整体防洪达到设计标准;中小型河流的治理探讨出生物防护为主的新模式;城市防洪从单纯以防洪为目的的治理模式逐渐走向人水和谐的治理模式。

1国内外河流治理进程

1.1国外河流治理进程

国外对河流实施以河流防洪为主的单一目标管理,以保证居民的安全,即通过建设大坝堤防等工程措施,降低洪峰流量。但这样做改变了河道原有特性,河流的生境趋于恶化。国外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几十年的 历史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河流综合管理研究则弥补了单一目标管理的不足,从河流的研究范围和尺度、河流系统分类和评价、河流恢复、稀释用水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河流流量5个方面统筹考虑,以维持河流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最具代表性的是ward提出的四维河流生态系统,即河流在纵向、横向、垂向和时间分量上具有连续性、相互性、融合性、延续性特点。

1.2国内河流治理进程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河道整治建设也经过了一个单一的防洪为主的时期,由于缺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正确认识。过于注重经济建设,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维持,出现了城市和 工业 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随着近年来对环境、生态的重视,生态治河的理念才逐步受到重视。对河流的生态环境治理从原来仅对河流水环境污染进行改善和治理逐步向河流生态用水、河流生态恢复及湿地、流域生态建设等方面扩展,如成都的府南河、太原的汾河、济南的小清河等河流水环境改善工程问。但从流域及河流两侧的社会发展、产业调整、土地及规划控制、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甚少,缺乏工程实践。

2大江大河治理模式

2.1辽宁省防汛工程体系建设现状

经过50年的江河治理和防洪建设,已修建各级江河堤防18729km,大中小水库926座,各类排水闸站1910座,有效提高了全省的防洪减灾能力。“七五”期间,对辽河干流福德店至盘山闸河段进行系统整治,共整修干支流堤防875km,完成堤防土方9156.7万立方米,共投入资金3.71亿元。使辽河干流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2005年,辽河干流控制性骨干工程石佛寺水库一期建成,使辽河石佛寺水库以下防洪标准将达到10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分别对太子河辽阳铁路桥至三叉河、浑河大辽河整治和绕阳河沈山铁路桥下进行综合整治,使其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再加上太子河干支流上观音阁、菠窝、汤河、大伙房和闹德海水库等控制性骨干工程,辽河流域基本上形成了上拦下排、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横向比较,在全国各大流域中,辽宁省 农村 堤防的防洪标准是比较高的。

2.2辽宁省大江大河治理模式探讨

辽宁省大江大河的治理主要是立足于流域综合治理的层面上,以流域为整体进行规划治理。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全面规划,全面治理;大江大河上修建控制性骨干工程,坚持每5年全面整治一条河流使其达到设计防洪标准;河道与水库建设相互协调,在防御大洪水的过程中进行河库联合调度,使整个流域达到整体防洪的模式。在2005年抗御大洪水的过程中,辽宁省在总结多年防洪调度实践和经验基础上,结合辽河流域2005年汛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短期预报调度、及时滚动修正、汛限动态控制、库堤联合调度”的防洪调度新方法,发挥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作用以河库联合为基础的防洪预报调度。经分析 计算 ,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辽河流域“2005.08”暴雨洪水中防洪效益达605.63亿元其中,防洪直接效益为457.87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为147.78亿元。应用“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新方法产生的防洪效益为67.72亿元。其中,工程化调度条件下产生的防洪为直接效益为21.12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为46.60亿元辽宁省应用河库联合防洪调度新方法——“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新方法”的成功,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3中小河流治理模式探讨

3.1中小河流治理现状

辽宁省在河长16500kin的中小河流上共修建堤防约7500kni,但由于需要治理的河流太多,缺少治理所需资金,使中小河流治理缺乏系统性、彻底性,治理效果很不理想,严重滞后于大江大河的系统治理和防洪体系建设,未能建立中小河流防洪工程体系。近年来,中小河流造成的洪涝灾害损失占辽宁省总洪涝损失的75%以上,成为辽宁省洪涝灾害的主体。自1987年以来,省政府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辽宁省加大了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各级水利部门对中小河流治理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努力寻找一条防洪保安,面向 经济 发展 ,体现人与 自然 和谐发展,集防洪、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中小河流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世纪70-80年代,岫岩、庄河一带针对河道特性,结合本地实际, 科学 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树种、积极施工、注重后期管理,建成了大量的生物防护工程,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开始采用生物防护工程。这种新的治河理念,逐渐体现出较好的综合效益,经过 总结 和推广,目前建成的生物防护工程一半以上已经成林,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小河流治理生物防护工程已在抗御暴雨洪水中显现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3.2中小河流治理模式研究

以前,我们把治理重点放在水毁工程修复上,属于防御型被动性治理。每次暴雨洪水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单靠工程措施治理的河道,不能有效防御暴雨洪水;遭遇暴雨洪水袭击时,自身毁坏非常严重;甚至有些小河流的堤防或护岸工程年年治,年年毁。由于单纯的工程措施存在诸多问题.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的中小河流治理模式。20世纪70--’80年代。科技人员在凤城调研中发现,由于资金等因素,在个别山区小河道治理中采用坝前埋植柳干或栽植枫杨,堤后栽植杨树的一种冶河护岸(坡)的方法比较有效。1992年,以枫杨为主的生物防护工程技术,列入鞍山市星火科研项目加以研究推广,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十五”以来,生态型河道建设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大连市提出了“青草、清水、青蛙”的“三青”河道治理模式。青草代表河流全方位立体绿化,清水代表河水清洁无污染,青蛙代表河道生态结构良好。在长期的河道治理实践中,总结提出了“宽窄结合、深浅兼顾、随弯就势、重点防护、生态优先、保障防洪”的河道治理规划建设思路,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河道整治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状态,尽可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综合以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年探索,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终于走出了一条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防护为主的中小河流治理模式——生物防护工程技术。生物防护工程主要适用于洪水陡涨陡落、冲刷力强、持续时间短的山区河流中比较顺直的河段。经过对比试验,发现众多乔木中,枫杨比较适合辽宁省东南部地区,属于胡桃科、阔叶乔灌两生树木,喜水,易栽植,生长速度快,并具有以下特点:①根系发达,二年生根系河株高相近,数有多高,根有多深的说法,具有较好的固滩保土作用;②具有乔灌双生的特性,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生长状态;③牛羊等大牲畜不食枝叶,便于管理和成活;④繁殖力强,可以自然修复,容易形成规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