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学专业范文

广播电视学专业精选(九篇)

广播电视学专业

第1篇:广播电视学专业范文

1广播电视专业理论课课堂存在的问题

1.1大多数学生对理论课认知错误,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讲求务实,而理论是务虚的,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专门人才,能掌握过硬技术就行了,理论枯燥死板,没什么用处。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更是认为,会拍会剪,懂技术就行了,不需要什么理论基础。所以上课时很多学生都热衷于扛着机器到处去抢新闻、去拍新闻。事实上,广播电视专业及广播电视新闻学是研究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新闻学应用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的培养要求中就提到“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可见广播电视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论与实践并行,用广电、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打基础,树立专业意识和素养,是掌握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否则就是“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大多数的学生都意识到了广电实用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对理论却不重视。上课不听,认为理论毫无用处,与实践无关,割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1.2学习的性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学习是一种紧张调动身心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累、紧张及不适,这是学习的固有属性,这就使得学生更倾向于休闲娱乐,而很少主动学习,而课堂学习又进一步加剧了一些被动性,使学生更难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候,就应该发挥教师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势,但是,现今还有许多教师坚持传统教学方法,比如上广播电视新闻概论时,他们还是以书本和自己的教案为基础,死扣书本、教案,案例枯燥老旧,形式沉闷,感染不了学生,在广电这个与媒体有关的专业,很少或甚至不用新媒体呈现,有些教师最多只安排了ppt,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不了学习的消极性质,无法令学生提起兴趣,更别提提高课堂效果,这时候,就难免会有学生会开小差了。

1.3学生缺少课堂学习自,主体地位被忽视

许多课堂和教师都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灌输者,有些教师在上广电新闻概论的时候,总是自己“独霸”课堂,无论是理论还是案例,都使学生像是一个旁观者和被迫接受者,这样学生当然找不到在课堂上的存在感,从而对课堂失去兴趣,消极对待。理论课与实践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践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质,能激发自己的兴趣,而理论课则不然,全是概念和硬知识,使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这时,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效果将会越来越消沉,最后甚至发展到学生对老师产生看法的地步。

2影响广电专业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因素

从上面存在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若干影响广电专业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2.1广电理论课本身的性质

上文也提到过理论课的特殊性。但广电专业相对偏于实践,所以很多学生的兴奋点在于实践,加之广电理论课自身的相关知识都能在实践中或多或少进行学习,这些因素使得广电理论课更加形同“鸡肋”。

2.2教师的自身因素及课堂影响力

这一因素是最重要的。常言道“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老师对学习、尤其对课堂的影响至关重要。老师对课堂的态度,老师的性格及课堂策略都至关重要。广电专业理论课作为人文社科类课程,要更加凸显人情味,老师在强调新闻的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时,如果能用自身独特的方式和形式,就会极大提高课堂影响力,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2.3社会学环境的影响

当然,课堂效果出问题,不只是课业本身、老师甚至是学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整体忽视理论,有些人只有在实践中碰壁后,才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当前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越来越现实,越来越不注重学习理论,甚至轻视理论,这大大地影响了理论课堂的学习效果,因为,毒已入心。

3提高广电专业理论课课堂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3.1利用多种手段构建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

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避免传统理论课教学的枯燥、沉闷,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固定模式,创建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对于广电专业来说,更需要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形式,使课堂内容更丰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高效课堂”这个词,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提出来,意在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在大学广电专业理论课中,甚至是所有大学课业中,“高效课堂”也弥足重要,它能够很好地调动各方面课堂资源,尽可能大地影响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染学生,这在传统课堂中是没有的。学生在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上,能够接触到理论的另一面,同时教师利用自己的功力和人格魅力,使得理论焕发新生。构建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关键是利用多种手段,用多种手段来表现理论课的魅力,吸引学生,这不仅仅限于用个多媒体,用个ppt就行了,这只是表面的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是广电专业老师,要会利用新闻、电影视频,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如在上广播电视新闻概论的时候,授课老师可以播放与内容相关的影片和音乐,当讲到各种电视类型及发展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CCTV、BBC等著名媒体所制作的相关纪录片,在讲到中国电视的发展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在历史上很重要的作品片段,在讲广电制作的理论课时,可以利用对比影片的方法来解释画幅、镜头等相关知识,讲到电台相关知识的时候也是一样,可以用几个典型的国内外电台节目,如《美国之音》和《央广之声》来说明电台节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讲到新闻理论及新闻关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名家讲座和专题报道来提高学生注意力,可以利用主旋律音乐来烘托气氛。教师在上课前和上课间隙,也可以播放一些时下流行的歌曲和娱乐视频来调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在上到一些与广电历史和时代性有关的理论课时,教师甚至可以找出自己以前收藏或保存的相关物品,比如磁带、老式收音机等,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这段知识和历史更感兴趣。广电专业理论课虽然是理论,但与实践有极大关系,教师可利用相关案例,关注和表现时下热点问题,并结合语言的组织,幽默感的把控,讲课形式的设计,来使课堂更加丰富有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而不厌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积极与学生互动,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前文提到学生的自以及学生的课堂地位对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影响。每一个人都渴望被重视,都希望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中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在有可能或应该产生存在感的时候,没有被重视和发现,整个人就会陷入到一种消极、无生机的状态中,从而对当时环境里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地位,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关键就是积极与学生互动,我们在上广播电视专业理论课的时候,要会就概念和案例跟学生交流互动,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话,倾听学生对这个媒体和与这个媒体相关问题的看法,让学生都重视课堂这一段时间所讨论的问题知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发表见解。课堂讨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它能让自完全抓在学生的手里。通过知识和案例的小组讨论,学生能融入课堂,找到存在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广电教师还可以进行随堂小训练,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比如讲到广电编辑时,可以让大家随堂写东西;讲广电的特点时,可以让同学谈谈自己与广电的小故事等。互动和课堂讨论,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3.3引导学生对理论产生重视和理解

理论是枯燥的、无味的,但这只是它表面性质的表现之一,实际上,理论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理论推动实践,有多少大事都是在优秀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成功的,就以广电专业理论来说,从事广电事业,只懂技术,不懂得广电的发展脉络、基本原理、理论体系以及现状,是很难在实践中取得成就的,只懂技术不懂理论,在广电体系里难以生存,因为广电的基本工作,比如摄影、剪辑都有一套严密的理论嵌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现实,注重理论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多看一些专业类书籍,同时引导他们关注时事,关注与广电专业相关的现实事件,让他们将事实与理论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理论,体会理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让他们理解理论,不讨厌理论,从而提高他们在理论课堂上的积极性。

4总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效果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堂效果提升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现代这个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复杂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调动广电专业学生课堂积极性,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在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上乐于、勇于打好属于自己的硬仗。

作者:李杰锋 单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进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思考[J].电影评介,2014(18).

[2]张英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第2篇:广播电视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传授关系;案例教学;创意思维;个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近些年来艺考生们争相报考的热点。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教师来说,如何教好这一学科,为社会培养真正能走向媒体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这些专业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更多的院校将此专业寄生于具有深厚文学底蕴大系之下,为其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当然,深厚的知识底蕴一定是广播电视人才必备的素质,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传媒行业来讲,更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创意”教学必须被重视,甚至成为该专业教学法则的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明确“传授”关系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传播关系,现代传播学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在从“传者中心论”向“受众中心论”发生着转变。对于教学中的这一传授关系来讲,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弊端。因此,寻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巨大难题。尤其是高校教育,学生们都已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再去用某种固化的思维模式去影响他们。那么,探索一种更加开放的,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高校教师面临的首先是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明确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本身的角色定位,不仅对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更有利于知识的传与授。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适当的时候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就课程框架列出一定的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去准备讲课内容,去讲解给同班同学听,教师可以做总结和补充。尤其对于广播电视这样的新兴学科,电视节目不断翻新,对于该科目的教师来讲,接受该行业的不断翻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于很多新生事物有着更强大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识,学会在课堂中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启发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主动去解读如今的电视行业发展近况,就他们所了解的最新行业发展发表他们的见解,不失是一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的好方法。

笔者从自己的授课中也不断发现,学生们对于很多新兴的电视节目类型,对于主播们的风格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理解,甚至有些想法超越了我们作为教师的思维高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放任,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人物,我们应该把握的是大方向,在保证学生们的思维不发生偏颇的情况下,把课堂交到他们手里,倾听他们的理解,不失是一种新的教学体验。

引入案例教学改变评分标准

创意是一种思维,但更需要付诸实践,教师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将创意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就是一门融汇技术与艺术的学科,应用性极强。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全新的点子如果不具备可行性,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全新的创意加上切实可行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创新。因此,倡导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分析别人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中形成案例。笔者曾经在《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中将全班委任为一个栏目组,按照电视台现行的用人标准,由学生们竞聘上岗制片人,然后分成具体的摄制组,将主动权全部交到学生们手中,给予他们最大的权限和发挥空间。这样不仅仅激发了他们自身的创作热情,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真实的感受电视行业目前的创作现状,为将来走向岗位了解岗位提供了一个契机。

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作为把关人,最重要的是审片,让学生们知道哪些点子是该好好发挥,哪些是需要避免的。当然对于最后的评分标准,也需要大大改变,一改过去一纸试卷定高低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们在具体创作中所付出的的劳动,对于他们的创新程度,付出的劳动的多少,进行成绩的评定。

尊重个性是启发创意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争取做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课下与同学们多交流,了解他们对于一些专业知识的见解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熟悉他们在专业上的特长。这样才能更好的启发他们的创作个性,引导创意思维的训练。

作为传媒专业学生,要创作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水准的电视节目,就需要同学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个体的创新意识。目前,本专业属于艺考招生,大部分学生都必须经过面试才能进校就读,因而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成为招生的重要考查指标之一。那么对于走进高校的学生的教育来讲,能尊重他们的个性,并加以合理的引导,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让学生的个性在创作实践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是作为该专业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该专业课程教学中组织圆桌讨论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尤其在诸如《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中,就当前一个热点的社会话题,让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商讨节目形式,来讨论形成策划方案。

在课堂上,除了基本的传授理论之外,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开启创意思维模式,把学生的创作构想置于主置,不要轻易否定,帮助提升学生的智慧和创意才能。教学中将教与学保持在一种自由开放的状态,将课堂活跃起来,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场,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尊重他们的个性思维,也有利于创作实践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李共和.《创意引导》江西美术出版

[2]曹霞、王楠.《浅析提升创意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美育美学研究》

[3]李冬梅.《艺术创意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第3篇:广播电视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学 现代汉语 教学改革

“现代汉语”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是一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的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能力的基础课程。”[1]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诸如新闻、编导、广告等文科专业,为了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开设现代汉语课。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教学普遍存在着照搬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及方法等现象,导致该门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教学目标缺少与专业培养计划的对接;

第二,教学内容缺少与专业知识的衔接融合,缺乏实用性;

第三,教学内容重理论,缺少应用及实践环节的设计;

第四,教学内容缺少对当下语言现象的有效解读,语言材料相对陈旧;

第五,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灵活多变性。

由于以上主要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对现代汉语课不感兴趣,认为学习现代汉语课是没有必要的,对自身的语言表达及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对自己专业技能的提升没有帮助。针对现代汉语课在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广播电视学专业为例,探讨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内容。

一、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准确进行课程定位,重新设置课程教学目标

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摄录、编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除了需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课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计划中为培养学生沟通及表达能力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设置为30―45学时,2或3学分。根据《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对我国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任务的规定,按照现代汉语课在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程定位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即“散点式的选择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理论知识理解、分析社会语言现象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初步具有运用语言理论解读社会语言现象的能力。

二、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有针对性的拟定授课计划

广播电视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散点式”的选择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何为‘散点式’;‘散点式’选择理论知识的依据是什么;如何‘散点式选择”是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散点”是与系统相对而言的。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要求系统的讲授语言理论、知识及技能。而在其它专业培养计划中,现代汉语课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功能、学时安排均决定系统讲授汉语言理论知识是不具备条件的,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某些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首先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其次是现代汉语课教学内容自身的实践应用性;再次是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需要。基于以上三点的考虑,现代汉语课应选择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语言理论,选择与社会生活联系较紧密的语言知识,选择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奠基及助推作用的理论知识。集中体现为如下几方面:

第一,基于广播电视学专业普通话课与现代汉语课“语音”部分教学内容的重复,割舍“现代汉语”课语音部分的教学内容。第二,基于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重复的考虑,删减文字部分的笔画、笔顺、造字法等内容的教学。着重讲授规避异体字、繁体字、错别字等正确使用汉字等相关知识。第三,词汇部分删减掉与高中语文课重复的内容,重点讲解同义词辩词,同音词理论及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等知识。第四,语法部分讲解低一级语法单位构成高一级语法单位的语法规则,病句常见类型及识别方法。第五,修辞部分着重讲解不常用辞格的识别及运用。精简后的现代汉语课教学内容实用性较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或者具有向专业知识靠拢的空间及可能。易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展开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割舍掉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不讲授,而是做轮廓性的宏观概述,让学习者在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重点、详细地学习精简后的知识。

三、有效整合日常生活及传播媒介中的新鲜语料,将其融入现代汉语课程理论教学

纵观各种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教学举例及语言材料陈旧是不争的事实。语言课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实践教学、应用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只有教学材料鲜活、真实、贴近生活与专业实践,才能充分凸显语言理论的有效性及实用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现代汉语课应将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中鲜活、真实、积极、健康的语言材料补充进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去。将大众传播媒介及当下典范的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作为现代汉语课的语言材料及语言资源。

由于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职业输出方向是广播电视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因此,现代汉语课应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广告、微博、微信等媒介上的语言事实作为该门课程教学的首选语言材料,并对选择的语言材料不断更新。例如,在文字的正确使用、同义词的辨析、新语词的发展、语法错例辨析、辞格的运用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中都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新闻媒介中的语料作为理论教学有利的论据,给予支撑。这需要教学者有意识地扩充知识储备,扩大阅读面,平时注意语言材料的搜集、积累,并对搜集来的语料不断的研究、分析及推敲。最后,才能将其应用于具体的理论教学中去。

四、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侧重实践及应用的“1+3”的教学模式

为了将日常生活及传播媒介中的新鲜语料有机融入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凸显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加强课堂实践环节设置比重,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提出“1+3”的教学模式。“1”指的是一个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打破系统讲授的惯例,采取“散点式”的理论知识讲解模式,虽然选择的每个知识点是整个语言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其在具体的授课中就是一个整体,具有独立性及自身相对的完整性的。“3”指的是语言理论知识运用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最基本的语言理论知识的识记练习。以常用的课堂练习题形式呈现。学生与教师对该呈现形式都较为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该形式有利于测验学习者理论知识的识记数量及掌握程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强化记忆。第二个层面是分析社会语言现象的训练。即选取与所讲的一个理论知识点有关联的最新社会语言现象,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让学生对语言内容及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课堂谈论。此种训练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呈现的内容具象直观,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主要传达分析的思路及方法。该层面的语言理论知识运用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用语言理论分析社会及专业中语言现象的能力,并间接感知课程内容与专业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关联度。第三个层面是运用现代汉语理论知识能力训练。在对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识记及分析练习的基础上,将学过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口头语言表达及书面语言表达中去,或者尝试性的在专业写作、新闻报道中有机地融入现代汉语理论知识。该层面的训练,教师可进行灵活地课堂设计及教学组织。课后学生可与教师对使用效果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该层面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直接体会到语言知识的实用性。

五、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散点式”的教学理论知识安排,“1+3”的教学模式设计,要求广播电视学专业现代汉语课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授课、小组讨论,课外实践等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举例加讨论,示范加反馈,媒介语言实例辩论等教学方法。在语言知识积累,分析、运用语言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习者思维的灵活性及灵敏度,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注释:

[1]张先亮:《试论“现代汉语”课的定位、内容与方法》,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71―76页。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Z].2012.

[2]汪国胜.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1―85.

[3]张先亮.试论“现代汉语”课的定位、内容与方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1―76.

[4]韩书庚.高师“现代汉语”课程的教法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2):88-90.

第4篇:广播电视学专业范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研学校:

1、师范类院校: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综合类院校:同济大学大连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沈阳大学、西南大学、海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3、艺术类院校: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大连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广播电视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审美活动中,人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即广义的美感。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等各个方面,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人们常通过艺术来研究人的审美意识。在广播电视编导中的审美意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叙述。

一、艺术鉴赏力

(一)注重视听审美体验

审美与艺术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艺术是审美中最具有魅力的一部分,是审美的主要方面。艺术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审美有直接的联系,并且对审美有一个引导的作用。审美还应该结合视听方面来培养,从而发掘出背后的更加深远的意义。在视听审美体验中,人们可以更加真实的做自己。所以,人们要注重审美体验,注重审美与视听的结合,发现艺术的美和内涵,这样对于培养艺术鉴赏力是很重要的。

(二)审美的“看”

我们眼中的看一般来说是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观到客观的看,但是在不同的人眼里还会有不同方面的看。比如画家,从他们画作看到的是不同的构图方法所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不同的效果给人不同的感受,或者深远或者悠然。所以我们在看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来入手,来得到更多的感觉。并且利用审美的眼光来看,这样就会得到更多精彩的视觉盛宴。因此通过审美看待来增加自己的艺术鉴赏力。

(三)辩证的“思”

在古代诗词中,不同的诗句体现出来作者不同的心情与想法。通过比喻或者对比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强烈的抱负;通过不同景物来表达不同的感觉和心情。显而易见,艺术鉴赏力的培养需要从大量的诗词等来体现,通过各种情怀来培养。通过诗词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不断发现美,对以后的编创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文案创作力的培养

(一)文案创作的形式美

文案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来说是很基础的东西。有了文案才可以展现不同的审美,创造很多新鲜有趣的东西。文案创作力的培养自然而然就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一种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形式结构是最外层的东西,最先被我们发现,而且形式美就是需要用心去做的结构,所以有感觉有韵味且巧妙的形式将会体现出形式美。

(二)形式美在剧本创作中的应用

剧本的事件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有一位著名的叙事学家认为,如果在叙事中添加了催化作用情节,将会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催化作用可以让事件更加具体,让故事更加具有收缩感,可以更加阐述事件的中心,表达作者的意图。形式美在剧本创作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文案创作过程,添加不同形式,产生不同美感。

三、产品制作能力的实践

(一)审美意识应成为短片制作的文化底色

产品制作能力的实践是审美意识的技术应用。审美要从各种实践中学习,审美意识也要从实践中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有固定的教学任务,固定的理论与思路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某个程度上缺乏了审美的内涵的学习。短片制作的成片只是一个部分,是不完整的,需要更多的审美意识培养,两者结合可以影响产品的推动力。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一个作品的产生同样需要精神方面的需求。在精神方面也需要审美意识的运用。

(二)审美意识应细化为项目孵化的评价指标

现如今,项目孵化包含短片制作已经是一个潮流。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中,这个潮流是很重要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这也就表明,短片制作可以在一定的限制条件内,通过实验室平台向有需求的人提供项目。培养审美意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也要加强创新。而且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不能为了生产产品而生产,而是要注重美的表面与内涵结合。

四、结语

现如今的社会,媒介给艺术创作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战。媒体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它缩小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事之间的距离,还让人们交往的方式多彩多样,让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在这些好处下,人们更喜欢生活在这些之中。这些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带来了挑战,所以也就需要不断提升来适应这些挑战。这个专业作为媒介的传播,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重视。相关的老师应该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提高文化内涵,培养有审美意识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莉霞.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基于项目学习(PBL)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阿克曼.感觉的自然史[M].花城出版社,2006.

第6篇:广播电视学专业范文

培养具有广播、影视、网络媒体的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宣传部门从事广播影视节目采访、写作、报道、编排、导演、摄制、制作、策划的,一专多能的广播电影电视艺术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范围、学制及层次

招生计划:30人;

招生范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学制:四年;

学历层次:本科。

三、报考条件

1、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

2、身体健康,五官端正。

四、报考规定

1、报考我校的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

2、如果考生所在省级招生机构统一组织艺术类本科相关专业考试,考生必须参加并获得合格证。

五、报名办法及缴费

1、凡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一律通过吉林大学招生网(zsb.jlu.edu.cn)办理网上报名手续,请认真、如实填写报名信息,通过报名系统上传近期1寸免冠证件照、考生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无效)及考生所在省级招生机构提供的“2016年艺术类考生专业考试报名资格证”(或准考证)。

2、网上报名时间:2015年12月25日—2016年1月13日。

3、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在线缴纳报名、考试费200元;网上缴费截至2016年1月15日;网上缴费成功后,无论参加考试与否,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

4、考生于2016年1月18日—19日自行打印“吉林大学2016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准考证”。

5、考生必须保证报名信息的真实、准确,如有错误后果自负。

六、专业考试

考试内容:

1、笔试:影视作品分析与鉴赏(根据所给出的影视作品,按要求做出书面分析)。

2、面试:

(1)个人才艺特长展示:小品、曲艺、声乐、器乐、舞蹈任选其一,时间3分钟以内。考生自带道具、乐器(钢琴除外)及其他表演用品,声乐才艺展示要求清唱。

(2)故事构思与讲述:在规定的构思时间内,按照给定题目构思情节完整的故事,表述时可无实物表现情节中相应的环境。

考试时间:2016年1月29日开始(预计3天),1月29日上午笔试。

考试地点:吉林大学中心校区(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前进大街2699号),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七、文化课考试

考生专业考试合格,由我校颁发“吉林大学2016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合格证”。获得合格证后,考生须参加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理科均可)。

八、录取原则

文理兼招,统一排队。专业考试合格且高考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区市)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高考文化课成绩占70%、专业校考成绩占30%的比例核定最后成绩,择优录取。

九、学费标准

每生每年学费12000元。

十、复查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相关规定进行全面复查。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情节恶劣或触犯刑律者,交有关部门查处。

十一、其他

1、考生考试期间,学校不统一安排接站,往返路费、食宿费自理。

2、对在招生考试中存在虚报或伪造有关材料,考试作弊、替考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其报名、考试资格及考试成绩,并通报考生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将其行为列入高考诚信档案。

3、请考生于2016年3月20—30日期间登录吉林大学招生网查询考试成绩,专业考试合格者自行打印合格证。

4、凡被我校录取的新生,报到时须带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证、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考试报名资格证(准考证)原件、高考文化课考试准考证原件及录取通知书办理报到手续。请各位考生妥善保管上述证件。

5、所有报名、考试、录取等信息通过吉林大学招生网,不再另行通知,考生未能及时查询而影响考试或录取的,责任自负。

6、如本简章某些条款与教育部相关规定相冲突,以教育部最新文件为准。

咨询电话: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 0431-85168305、0431-85166226(传真)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0431-85166025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前进大街2699号

邮政编码:130012

网 址:zsb.jlu.edu.cn

乘车路线:火车站乘6路(或306路)公共汽车到工农广场站换乘315路公共汽车到终点站(吉大南校)下车即是;或在火车站乘轻轨客车3号线到硅谷大街站下车,沿致远街南行500米至吉林大学。

第7篇:广播电视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络电视台;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交互式网络电视,是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计算机或“普通电视机+网络机顶盒”为主要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Internet访问、电子邮件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的新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交互式网络电视台,就被称为校园网络电视台。

一、网络电视台的特点

(一)实现了传播信息的交互性

集电视和互联网的优势于一身,从而使网络电视实现互动成为可能。

(二)实现了个性化的服务

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用户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选择。

(三)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一是可以把现有各学科的教学录像等数据资料存放在服务器中,组成庞大的教学资源库;二是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各种知识及最新的信息。

(四)扩大授课范围

网络电视可以打破学校的围墙,使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也能接收到重点中学优秀教师上的课。

(五)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进度和方式,可以查询学习资料,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从而增强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

(六)实现了学生记忆的时效性

网络电视台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使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符合人类的记忆过程,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二、校园网络电视台的功能作用

(一)提供学习资源

1.提供视频资源

(1)经典艺术作品回顾。校园网络电视台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阿甘正传》等,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和借鉴作品创造了可能和机会。

(2)视音频制作网络教程。校园网络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了视音频制作网络教程,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精通的程度,能够弥补学生专业学习的不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供音频资源

(1)小语种在线试听。校园网络电视台为学生设计和开发了在线试听,大家可以在网上听英语、日语、俄语、韩语等各种语言考试的听力,并且为了体现学校学生听力的现实水平,网络电视台还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在线对话和录音系统,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全面发展。

(2)经典播音主持回顾。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弥补自己专业学习的不足,尤其是播音主持的学生,校园网络电视台能为学生提供经典的播音主持音频,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听放,找出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发音的口型、技巧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提供学习实践机会

1.提供摄影摄像的实践机会

校园网络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DV、摄影等作品上传到网络,让大家观看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学生可以听取大家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正,从而创作出更好的影视作品。

2.提供视音频剪辑的实践机会

为了能够使自己的作品有很好的评价,使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感,编导学生需要对自己原来拍摄的视频资源进行剪辑,在实际剪辑中,学生会用到大洋、Adobe Premiere、Adobe Audition等多种软件,这就需要以理论为基础,对自己拍摄的作品进行删减和添加,从而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融入到整个作品之中,也使学生在创作中得到了实际的锻炼,掌握了专业技能。

3.提供图形图像处理的实践机会

为了能够满足大家的视觉效果,在视频作品的制作中,学生需要运用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添加一些特技效果,使影视效果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非常有实际价值,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4.提供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实践机会

学生在拍摄自己的影视作品时,需要用到摄像机、三脚架、摇臂、移动轨等各种摄影摄像器材,通过拍摄活动,学生会对这些器材的使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拍摄中,还要好好维护这些设备以便在下次拍摄时,更加方便、快捷。

5.提供网站的设计制作与维护的实践机会

对于编导学生来说,关于网站的设计制作与维护,又给就业增加了一个获得胜利的砝码。需要掌握DREAWERAR等基本软件,并且对网站进行规划。在制作中需要大家密切配合,完成之后还需要对网站进行测试并传到网上运行,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三)提供岗前培训机会

1.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校园网络电视台的内容及其组成部分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要用到自己书本里的知识,又要用到相关技能,而理论与实践相集合,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岗前培训的机会。

2.编导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无论是在维护校园网络电视台的过程中,还是在拍摄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原则约束自己,体现出了编导人员所具备的职业道德。

3.提供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环境和条件

在校园网络电视台的设计制作和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中,学生会遇到许多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认真钻研、广泛地收集资料,借鉴前人的创作,吸收里面的精华,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网络电视的特点、学习资源、学习实践、岗前培训等方面的分析,进而设计和制作出更加适合于学生的网络电视台,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运用网络电视台。最后我要说的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而更好的掌握电视媒体,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将媒体融入设计中去,因为媒体并不仅仅是设备本身,它还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采用什么样的媒体,对编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第8篇:广播电视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实践教学;拟态环境;环境化;教学模式

随着近十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高等院校也积极着力培养相关人才。于是自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很多高校纷纷开办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社会学科,实践教学在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媒介市场化改革和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培养出复合型高级应用型新闻人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也是该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借鉴传播学当中“拟态环境”的理论,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设想。

1 何谓“拟态环境”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李普曼曾提出这样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众由于其精力、注意力和实际活动范围的限制,不可能对日益复杂的整个外部环境都保持经验性接触。WwW.133229.coM大众传播媒介就成了人们了解未能亲身感受感知的事物的唯一渠道。于是,人们的行为就不能单纯理解为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对大众传媒所营造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媒介机构就成了这种“象征性环境”的制造者。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日本学者藤竹晓又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他认为,“拟态环境”虽然与现实环境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信息时代,人们的态度行为的依据往往是来源于大众传媒的信息,这些态度的积累和行动的结果又反作用于客观社会,使之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在现代社会,这种由大众传媒营造出来的信息环境造就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2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在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西部各广播影视机构人才结构与素质水平急需提升,目前最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功底、理论实务都强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但从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来看,不少广播电视视专业学生存在着上手快、后劲不足的问题,难以胜任大型题材节目的采编工作。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各地方高校纷纷开办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师人数上就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尤其是西部等地方高校,师资力量方面更是先天不足。最为突出的方面是专业教师严重匮乏,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是从中文以及其他社会学科改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稍嫌欠缺,更难以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广播电视从业的特点,很多高校新引进的专业教师,大都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广播电视媒体一线的从业经验不足,课程讲授容易流于纸上谈兵。

2.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受开办时间短、可借鉴的经验有限的限制,西部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对西部一些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了解发现,大部分院校在学时设置中,公共课所占比例大、学分多,基本上占据了学生主要的学习时间。另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内容大多为背景性的知识,如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这些知识虽然是必要的,但在学生就业时,与其他专业学生的竞争方面优势并不明显。还有,课程的设置跟不上大众传媒的发展速度,在媒介融合已经空前繁盛的今天,相当一部分西部高校的课程设置还停留在传统媒体阶段,被学生认为是“炒冷饭”式的教育格局。

2.3 教学硬件条件欠缺

应该承认,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一个办学成本较高的专业,由于本专业教学所需要的广播电视采编设备价格不菲,就需要办学单位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进行管理。虽然各地方高校在创办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时候已经有不少的投入,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扩招,这种需求的矛盾日渐明显。同时,传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却存在着严重滞后的现象。在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大量采用数字化采编的今天,仍然有一些高校停留在用模拟信号设备教学的尴尬状态。

那么,如何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科学地进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设置,尽可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是地方高校广播电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拟态环境”的建立,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

3 从传播学“拟态环境”的角度阐释广播电视实践教学

实际上,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工作能力的培养与相应行业的就业环境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将传播学中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引入高等教育的相关专业,可以对广播电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做出较为清晰的梳理和阐释。

3.1 相对于就业的“客观环境”,实践教学提供的是一个“拟态环境”

与客观的从业环境相比较,高等院校广播电视专业实践教学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是带有亲历性的“第一手资料”,而是带有明显的经验间接性。教育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教育环境既反映现实又反作用于现实,能够对现实环境起到梳理和引导作用。这其实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3.2 实践教学的“拟态环境”与行业客观环境的互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会首先在学生脑海当中形成对客观从业环境的象征性认知,然后逐步潜移默化成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学当中“拟态环境”的内化过程。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以后,其工作能力的相关信息再反馈到教学单位,可以形成对实践教学拟态环境的互动性反作用。

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以后,在工作环境里获取的相关信息,会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其对从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行业环境的主观创新,亦会反馈到教学部门的拟态环境,这一互动的过程,即为传播学当中的拟态环境的“外化”过程。

与其他专业相比,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拟态环境与行业的客观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建立,效果也更明显。传媒业的本质就是为大众采集、制作并传播各种讯息,其工作对象——信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广播电视媒体采访的亲历性就更使得该专业的教育较其他专业更易于建立一个高度仿真的拟态环境,并实现环境化。

4 结语

第9篇:广播电视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英语学习 学习风格 课堂学习行为

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是反映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概念,自首次提出以来,便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积极关注,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学论等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对自己学习风格的认识,会有利于形成可以发挥学习潜力的策略。学习风格研究也能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加拿大学者亨特于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教学匹配模式,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制定匹配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很多本专科院校都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普遍发现,此专业的学生与其他同类型专业如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学生相比,在英语成绩和学习风格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他们普遍英语基础较扎实,学习态度更踏实端正。在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编导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风格进行调查与分析。

本次问卷采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开发的学习风格检测表(ILS),它以学习者的情感和性格因素及学习的感知模式为依据,信效度良好,在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研究中应用广泛。此表由44个问题组成,用于评价学生在知识的加工、感知、输入和理解四个维度的学习优势。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12级广播电视编导本科7班41名学生,共发41份问卷,回收41份,回收率为100%,选出40份有效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知识的加工方面

积极主动型学生共26人,占65%;深思熟虑型共14人,占35%。积极主动型的学生,倾向于通过积极主动的讨论或解释对新事物和问题提出想法,通过尝试思考和理解它。沉思型学习者更喜欢首先安静地思考问题。

活跃型学习者比沉思型学习者更喜欢集体工作。21题中,整个班有30位学生选择“喜欢小组学习”,并愿使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探讨方案。此外,他们倾向于选择教室中前排位置,积极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记录笔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是活跃型学习者典型的课堂行为习惯。

二、从知识的感知角度分析

感觉型学生共30人,占75%;直觉型共10人,占25%。感觉型学习者,对细节有耐心,喜欢学习事实,擅长背诵和做现成工作,讲究步骤,课堂上不喜欢没有明确讲解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没有明显联系的课程及复杂和突况。直觉型学习者,学习得更快更具创新性,擅长于掌握新概念,建立新的联系,更能理解抽象的公式,不喜欢需要记忆和进行常规计算的课程。

要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感悟和直觉两种方式都要学会适应。如果过于强调直觉作用,会错过一些重要细节或是在计算等学习工作中犯粗心的毛病。如果过于强调感悟作用,会过于依赖记忆和熟悉的方法,不能集中思想理解和创新。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某些方面相匹配,如14题,全班37位学生选择“在阅读传记性作品时,喜欢能启发新思考新想法的内容”。因此,在讲授传记性作品时,教师不应一味罗列事实或教学生怎样做,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的新思维。

三、知识的输入方面

视觉型学生共32人,占80%;语言表达型学生共8人,占20%。视觉型学习者,愿意并擅长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图表、影片和演示中的内容;言语型学习者更擅长从文字的和口头的解释中获取信息。

研究表明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呈现信息时,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信息。而且,在大学英语课堂文字和口头信息的输入量更大,学生主要通过听讲和阅读写在黑板上及课本里的材料来学习。大部分编导学生倾向于选择中前排座位,与他们属于视觉型学习者,要看和听清教师演示的各类材料有密切关系。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使其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匹配,如口头讲解时,辅以画插图,或播放相关图片、视频等材料。

四、从知识的理解角度分析

循序渐进型学生共26人,占65%;总体统揽型学生共14人,占35%。编导专业65%的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逻辑相连,属于循序渐进型,习惯按线性步骤理解问题,按部就班地寻找答案,虽对主题的特殊方面知道许多,但联系到同一主题的其他方面或不同的主题时表现得很困难。综合型学习者,习惯大步学习,大概了解和吸收没有任何联系的随意的材料,他们或许能更快地解决复杂问题或者一旦抓住了主要部分就用新奇的方式将它们组合起来,但缺乏顺序思考能力,对细节模糊,难以解释清楚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最佳的知识理解方式是将二者有机结合。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适当调整对知识的理解方式,如40题:某些教师开始讲课时会讲授纲要,这些纲要只对3名学生帮助很大,其他37位学生认为这对他们只有一点帮助。教师应强调纲要的重要性,使学生最大限度理解所学内容。

此次调查显示广编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为:在知识的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属于积极主动型,在知识感知方面大部分属于感觉型,而从知识的输入角度看,更多属于视觉型,就知识的理解而言,更多学生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者。此结论从某种程度上可解释,编导专业的学生较同类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态度更踏实,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

此次调查对学习风格与成绩的关联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从而调整学习策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则应调整教学策略使其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匹配,而有些方面则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调整学习风格。

参考文献:

[1]陈美荣,曾晓青.国内外学习风格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

[2]贺雯.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4(3).

[3]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