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学科教学范文

跨学科教学精选(九篇)

跨学科教学

第1篇:跨学科教学范文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生物多样性调查;软件;iNaturalist

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其中较为完备的有中国自然标本馆、甘肃生物多样性数据平台及监测网络、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以及“台湾生物多样性网络”等,但这些图像或样本的呈现方式都是静态化或过于专业化,给初学者阅读和认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国应用市场相关软件或微信小程序均有拍照识图功能,虽有助于师生借此识别一些不认识的动植物,但给科学性调查带来了一定局限性。例如,科学性调查不但对图片拍摄的分辨率要求高,而且对特征识别度的要求也高,否则会出现错误识别情况。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试用了不同应用软件,发现iNaturalist软件能很好地建立起地理与生物之间的联系。该软件的一大优势是,它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数据处理分析给出一个结果,而是由全球生物多样性学者共同对你所拍照片进行鉴定。当对鉴定有异议时,可以在图片下方进行讨论。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生物将会出现在不同的经纬度,并由生物学家进行辨识。据此可知,该软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实时性。

1iNaturalist软件的简介

这款软件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NathanAgrin,JessicaKline和Ken-ichiUeda3人基于对自然观察的热情而联手开发的,目的是将专业研究者与公民科学家连接起来,同时让业余观察者随手记录的资料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来源。例如,当用户上传一张动植物照片时,就有许多自然科学家和博物学家对此进行鉴识,这是iNaturalist回馈机制的具体表现。在鉴识过程中,专家一般围绕清晰度、研究价值等方面对用户上传的图像数据进行严格的筛选与审核,如满足条件就会共享到GBIF(GlobalBiodiversityInformationFacility,全球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系统),从而成为未来研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数据。该软件支持多国语言,使用者可以选择简体中文。

2iNaturalist软件的使用

使用者将观察记录到的照片提交至平台,如照片左上方标识为“RG”即为研究级(ResearchGrade)照片,将共享至GBIF。上传者可以选择是否定位自己所拍摄照片的经纬度与拍摄时间(位置可选择关闭按钮,即可隐藏坐标),以此实现坐标共享;也可以欣赏其他国家观察者拍摄的特有物种,以便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当观察者上传的图片被鉴定完毕后,将自动归入所属生物分类阶元。iNaturalist软件的操作界面如图1所示。

3iNaturalist软件的回馈机制

对于iNaturalist软件的回馈机制,图2所示给予了直观描述,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第2篇:跨学科教学范文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角色意识;教学实践;学科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07-03

【作者简介】1.陈彩霞,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江苏扬州,225007)教师,高级教师,扬州市特级教师;2.朱雪梅,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础,对各学科教学的统整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和时代性。跨学科教学符合现代学科发展趋势,体现了科学世界的整体性。但由于受制于长期的学科壁垒以及目前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大部分中学教师仍习惯于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对于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都缺乏了解。跨学科教学对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以笔者所在学校进行的史、地交互协同、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为例,简要分析跨学科教学视阈下教师应该具备的角色意识。

一、价值意识

跨学科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自身的需要,是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如能认同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形成文化自觉,理解跨学科教学的内涵,形成实践自觉,就能将国家人才培养需要与学生个体的发展统一起来,就能尽到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1.充分认识跨学科教学及价值取向。

跨学科学习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跨学科学习是超越学科界限,结合个人、社会和学科的需要,围绕主题进行探究的改变性的学习过程。它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等方面是传统的学科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一节时,地理教师多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方面分析北京成为都城的有利条件。但事实上,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背后还有军事因素、政治因素、文化经济因素,等等。历史学科的这些知识如果能融入学习,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学生知识建构方式的转变。[1]

2.坚定跨学科研究价值的立场。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跨学科教学呈现的课程整合、内容重构、教学变革、学习创造使得课堂的教与学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从课程研究的角度看,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使得中学的课程领域变得异常广阔。以中学地理来说,跨学科教学开辟出许多新的教学研究领域,例如历史地理、植物地理、地球物理、景观地理等教学领域都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而与之相关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其评价标准等,也具有了重新建构的积极意义。

总之,跨学科教学有价值、有理性、有创新,前景广阔却又任重道远。教师要充分认识跨学科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清醒认识、理解、体验和规范自身的角色地位。

二、敏感意识

从参与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学科融合既包括由专家完成的理论层面上的课程融合,也包括由教育实践者实现的在真实教学情景中的结合。[2]目前国内关于中学跨学科的课程整体建设资源比较贫乏,因此对中学教师现有的跨学科知识和课程整合能力都提出了挑战。

跨学科课程的建构,不仅要求学科本身具有高度的知识统整性和内容整合性,而且更加突出教师价值判断以及自主建构能力。首先,教师要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其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整合后的跨学科知识与具体教育情境相融合。实现以上两个层面上的构建,需要教师进行价值判断,需要教师具有敏感意识:整合的主题是什么?整合学科的哪些知识?需要达到的整合目标是什么?整合知识点的素材有什么?这些素材能否为整合主题服务?整合的具体教学策略有哪些?等等。

1.保持敏感意识,捕捉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和信息。

在了解学科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思想观点、新的资料素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对不同学科知识及逻辑结构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研究、整合融合、重新建构以实现学科间的真正融合。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对不同学科的知识、素材及跨学科的社会、社会现象有着敏感意识,有着充满情感和理智的领悟能力。这种敏感意识是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和信息从浅表联想到深度感知的桥梁,是教师对事物的认识由外在表象深入到内在必然的通道。

敏感意识对于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以跨学科研究课“台湾”为例,地理教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国务院前总理曾经说过,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晚年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离,在明朝末年被毁为一大一小两段。现在一段在浙江省博物馆,一段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两段画什么时候能合在一起?画亦如此,人何以堪。那么,台湾究竟在哪里?那里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其中一段如何到的台湾?……想了解台湾的前世今生,就必须要认识台湾的位置、自然与人文特点。”如此导入,巧妙地将历史与地理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这个历史素材的信手拈来,源自教师多年来自觉的敏感意识,即对与地理学科相关的信息、现象、问题及其之间联系、发展可能性等保持一种教学的敏感性,并能够优化各种配置。这种自觉敏感意识会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捕捉有教学价值的各种信息材料,探求和实践符合理性的教学进程。跨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基于常识的再建构,是将静止的知识改造为对生活保持敏感性的知识。可以认为,教学的敏感意识是教师专业智慧的标志之一。

第3篇:跨学科教学范文

关键词: 跨学科 中考数学试题 教学策略

一、中考试题跨学科现象的审视

在学科之间关联日益密切的今天,试题的拟制也跟上了步伐。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以其他学科为素材的跨学科知识渗透问题,成为各地数学命题的热点。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生活中的事件组建成了一道道丰富多彩的题目,成为中考试卷中靓丽的风景线。这类试题,不仅题材新颖,富有创意,而且能有效地考查学生适应新问题、接受新知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与理科相关联的试题

例1:(江苏泰州)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秤将铁块A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秤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像是( )。(答案C)

简析:这是数学和科学整合的题目。枯燥的函数和生动活泼科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对函数的关系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增加了试题趣味性。

例2:(山东济宁)将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能正确表示加入水的质量与溶液酸碱度关系的是( )。(答案为B)

简析:化学中关于溶液的水量和溶液酸碱度的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将抽象的关联运用形象的图示展现出来,更便于学生接受。一方面对学生的兴趣和各学科的融合起到一定考查作用,另一方面切实地落实了数学知识。

例3:(广西桂林)生物学指出:生态系统中,每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1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下一个简析:这是一个数学和生物相关联的试题。将科学计数法的考查和生物种能量的流动结合起来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对生物界的能量流动在解答数学题目过程中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许两者是一种相互参证的关系,题目尽显生活趣味。

2.与文科相关联的试题

例4:(四川巴中)赵明暑假到光雾山旅游,从地理课上知道山区气温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沿途他利用随身所带的登山表,测得以下数据:

海拔高度x(m) 400 500 600 700 …

气温y(℃) 32 31.4 30.8 30.2 …

(1)现以海拔高度为x轴,气温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9),根据上表中提供的数据描出各点。(2)已知y与x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求出这个关系式。(3)若赵明到达光雾山山巅时,测得当时气温为19.4℃,请求出这里的海拔高度。

例5:(宁波市)仔细观察下列图案,并按规律在横线上画出合适的图形。

简析:这是一道十分新颖的题目,可以说是数学和英语、美术学科的结合。图形的绚丽多彩本事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连续变化的图形中寻找下一个形象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测验的好方法。在平面立体的疏忽变化中,基本功扎实的学生能够找到答案。

3.与体育相关的试题

例6:(湖北武汉)为了备战世界杯,中国足球队在某次集训中,一队员在距离球门12米处的挑射,正好射中了2.4米高的球门横梁。若足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y=ax+bx+c(如图),则下列结论:①a<0; ③a-b+c>0;④0<b<-1.2a,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B)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7:(浙江绍兴)小敏在今年的校运动会跳远比赛中跳出了满意一跳,函数h=3.5t-4.9t(t的单位:s,h的单位:m)可以描述他跳跃时重心高度的变化,则他起跳后到重心最高时所用的时间是( )。(答案D)

(A)0.71s (B) 0.70s (C)0.63s (D)0.36s

简析:这是两道数学和体育学科相挂钩的试题。世界杯在学生中反响很大,运动会是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的活动,这些都是十分迎合学生口味的话题,将抛物线的一些性质贯穿在体育类话题中,能有效激起学生的解题兴趣。同时也告诉学生数学并不单调,而是生活实际的抽象反映,既感受了世界杯的狂热,又解答了试题。

以上对中考试题从不同学科整合的角度作简要分析,从这些形式各异的题目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目前数学中存在的丰富性,这与以前的枯燥、单调纯数学教学不可同日而语,中考数学试题逐步趋于生活化、应用化,同时也增强了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注重了知识的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跨学科题目教学应对策略

这些年跨学科知识的渗透的探索和创新试题有着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实际,对习题进行拓展、渗透,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为教学重点,切实加强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的数学中考题对考生的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1.树立学科渗透意识

意识是先行,行动要紧跟。教师要始终向学生灌输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绝不能偏科。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是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用好教活例题、习题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中考试题往往来源于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却又高于课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改变部分条件,时时插入一些学科渗透类题目,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只要有这种学科渗透意识,对此类中考题目就不会有陌生感。

2.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学科渗透题目虽然给人一些新颖的外观,但懂得解答的同学仍可以迎刃而解,原因在于题目万变不离其宗的归结点,那就是数学问题最终还是通过数学思维来解答的。如果一个学生不善于观察思考,那么一碰到经过乔装打扮的题目就会晕头转向,何谈顺利准确地解决问题呢?因而平时要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较为犀利的目光,才能理析披在数学题上的斑斓,看出里面藏着的数学原理来,如孙悟空火眼金睛般厉害。当然这个能力是需要慢慢养成的,训练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细节中入手,从散落在题干中的信息点入手。

3.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第4篇:跨学科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跨学科教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04

翻开高中英语课本不难发现,英语课文的内容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教版英语必修1中Unit 4“Earthquakes”的主题是地震,融合了相关的地理学知识;必修3中Unit4“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的主题是天文学,话题涉及星系、物种起源、重力等,教材内容整合了生物、物理、天文等知识;必修4中Unit4“Body language”的主题是肢体语言,话题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因此,英语知识的学习伴随着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讲授英语学科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还要兼顾到课文中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那么,英语教师应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进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呢?本文就高中英语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高中英语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1. 新课程改革理念对高中英语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强调: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和活动实践,逐渐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知识和生活经历以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教师应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普通高中现行教材的要求

为达成这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材的编写要能促进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而以内容为本的教学超越了单一的语言学习目标,倡导教材内容的语言与跨学科内容的一体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跨学科”性。在必修1-5册书共25个单元中,有19个单元有明显的学科导向,涉及语文、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生物、音乐、民族学、文学、天文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如必修2中Unit 4“Wildlifeprotection”的主题是野生动物保护,引出一个涉及生物学的问题,即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刻不容缓;必修5中Unit 4“Making the news”的主题是新闻,话题主要涉及新闻制作、报纸和电视节目。总体而言,此套教材的话题和内容,比较符合英语课程总目标提到的“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的基本宗旨。

3. 高考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掌握一门国际间通用的语言,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通过研究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卷中阅读类的题目涉及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科技、历史、文化、体育、文艺、娱乐等话题及内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考试中。针对这一命题趋势,教师应在日常组织教学时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更多的知识。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渐深化,教育的重心越来越趋向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时代的要求下,英语教师要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即让他们用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并促进英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高中英语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

1. 明确跨学科教学的任务及目标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自觉、有序、有意、有机地联系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关知识点、编织综合知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采用跨学科教学这种方法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优化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

2. 认清跨学科教学的实质

跨学科教学是利用英语这一工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如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大气污染等。教师不能把它作为一般的、简单的自然知识讲解,更不能将其设计成纯粹的语言知识课,而要把它作为一个“点”,让学生从这个“点”出发,将知识和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用英语对生活常识、科学常识和人生哲理进行理解、思考和交流。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生应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把握跨学科教学的重点

教师应以文学、体育、音乐等学科为载体,以英语为媒介,让学生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英语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征,使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习惯。以任务为基础、主题为线索、课堂活动为手段,辅以现代化教学技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实现语言交际性本质的最佳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4. 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教师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展外语实践的空间,拓宽外语学习的环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和英语思维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5. 提升学生跨文化的意识

跨学科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着眼点不能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民族习惯、风俗文化。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能够充满自信地与人顺畅交流并和谐共处。

三、跨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

英语是一门讲授语言知识的学科。既然是对语言进行学习,就会涉及到该语言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以及与本国语言之间跨文化的异同之处,也就是说,英语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各学科之间又有它自身的纵向紧密联系,还有与横向关联学科的联系。因此,跨学科教学是英语学科教学所固有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加强知识间的渗透联系与迁移运用,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第5篇:跨学科教学范文

【关键词】跨学科 知识 初中 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科教学中注重和加强了跨学科知识的传授的探索和研究,已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近几年初中升高中的化学科考试和全国初中化学竟赛中已显示了它的优势。现以几个实例谈谈我在教学中应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些的做法。

一、数学知识在化学试题中的应用

数学中的极值、数轴、直角坐标系、三角函数以及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等知识在解决有关化学试题中都有快捷、独道的功效。适时地引入会使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感到亲切和轻松,并加强了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例如:我在讲解关于建立在直角坐标系中的金属活泼性和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大小的综合试题中,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并赋以它的物理意义(即速率)并结合有关化学知识来解决,就能使学生感到非常轻松,因为三角函数和速率是他们在数学和物理中早已熟知的知识,现在仅是用已熟知的知识来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罢了。而在解决一定质量的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多少氧化镁和氮化镁等类问题时,应用数学中极值的思想来解决就会迎刃而解;再如在讲解有关溶液计算时,我引入了数学中的“十字相乘法”(即十字交叉法)来解决。数学上的“十字相乘法”是因式分解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这是学生早已熟知的方法,而学生往往不会自觉应用到有关化学计算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加以引导,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在讲述溶液有关稀释、浓缩和配制计算时,通过一个具体的计算让学生感觉到用“十字交叉法”解决溶液计算问题比用常规的列方程解要简便,而且用“十字交叉法”进行计算可免解方程的繁琐,不容易出错。学生通过练习后,很容易掌握应用“字交叉法”解决有关溶液计算问题,然后我再将此方法迁移到其他类型的混合物计算之中。

例如,经测定由Fe2O3、Fe3O4和FeC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计算出该混合物中Fe3O4 和FeCO3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即都为70%。利用“十字交叉法”很快计算出混合物中Fe3O4和FeCO3的质量比。

二、物理知识在化学试题中的应用

物理中有好多知识点是分析物体在某个物理量变化后产生的变化,这正好与化学变化这个动态过程相吻合。因此,物理中的浮力、气压、导电性、杠杆等知识以及“等效电路”等思维方式常会出现在化学试题中,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相关知识点教学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科知识的迁移。

我在讲授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一节时,有意安排讲解灯泡的亮度与电流强度,电流强度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关系,这为后来再结合我们化学中的复分解反应有关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打下伏笔。

例:在进行Ba(OH)2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往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或缓缓通入下列物质,能观察到灯炮由“亮一暗一熄灭一亮”的变化的物质是( )

A.H2SO4 B.CO2 C.K2CO3 D.稀盐酸

在解答这样的考题时,不仅要用到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还会用到浮力、密度等物理知识。因此,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跨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应用。

三、环保知识与化学知识相结合

在进行空气、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氧化碳和化学肥料等有关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中,应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环保知识的传授,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治理环境的自觉性(这一点对于处于西部的化学教师来说是应特别加强的);另一方面也才能解决有关环境和化学相结合的问题。

例如,1997年,某中学组织自然科学兴趣小组针对我市某热电厂下游几十公里的河水中鱼类几近绝迹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

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中硫含量,测得煤中含硫的质量分数为0.0064%。

了解煤燃烧后的气体排放情况。发现燃烧后的气体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空气中,该热电厂地处多雨地区。

了解热电厂发电用水的情况。发现电厂发电用水未经冷却直接排入河中。

根据上述调查资料,回答下列问题:(l)分析鱼类几近绝迹的主要原因:①(写化学方程式)② 。

(2)试计算该热电厂每燃烧1 000克煤,理论上有 克SO2排放到空气中。

四、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的融合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穿插有关知识,不然就无法让学生解决有关问题。

第6篇:跨学科教学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152-02

[作者?介]张永莉(1976-),女,汉族,四川阆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跨学科视野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04096)。

一、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及“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外语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商务英语教学对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是一直以来,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方法单一。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匮乏,教学方式仍较多采用普通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单纯依靠商务类文本教学,重词汇和语法,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商务英语。教与学的双重被动导致学生缺少主动式、探索式的学习积极性,综合运用商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也无法得到加强。

二是教改体系滞后。教改体系滞后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很少实现学科交叉,教学缺少目的性和针对性,忽视跨文化商务沟通。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即使学习英语多年,在毕业进入真实商务英语场景后,无力应对繁多的商务工作环节,如与海外客户谈判、组织国际商务会议、市场开拓、进出口报关、招投标工作等。

面对中国“走出去”战略布局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跨学科视野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与商务进行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改变传统英语课以语法、翻译法为主、侧重句型和语法讲解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先导。

国家“走出去”战略将使我们面临无限可能的国际合作机会,为适应这样的经济新常态,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必将愈来愈强劲。事实已经证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在全球布局,国际贸易额逐年递增,海外在建工程如雨后春笋,众多企业已迫不及待地开始着手在职人员商务英语培训。面对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高校改革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跨学科建设融合“英语+商务”

为了适应商务全球化发展,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跨学科视角下完善商务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培养国际市场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既有良好英语语言沟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掌握商务专业知识,能处理谈判、结算、报关等国际商务工作,还要兼具一定的融合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中西方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该教学模式强调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将英语语言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和商务进行跨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模拟真实的商务工作场景,将英语听、说、读、写与企业营销、品牌、管理、国际贸易、谈判等各个商务环节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在各种商务环境下熟练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改变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英语多年却在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中英语交流的窘况。本文旨在研究跨学科视角下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商务职业能力,培养“专业+英语”的复合型涉外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语言基础,还兼顾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商务运作的流程,包括营销、谈判、进出口业务等相关知识,扩展专业范围,加强专业特色教育。

三、商务英语教学改革重点

为有效融合“专业+英语”的复合型培养机制,提升商务沟通效能,商务英语教学要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加强专业特色教育,教学内容包含通用型和专业型商务知识。由于英语教师本身专业的限制,传统的商务英语课程大多局限于通用型。为了满足当前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升学生的专业商务能力,本教改项目重视专业型商务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精通一条专业主线,如进出口业务、谈判、国际结算等相关知识。在进出口业务板块,学生将学习各类英文贸易单证,了解进出口流程、多种结算方式,具有初步的单证审核能力和国际贸易业务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摒弃传统英语教法中将听说读写分版块划分的方式,而是将英语听说读写融合进真实的商务场景,以满足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培养需求,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强调商务环境下的英语沟通能力,强调听说的相关性,按商务模块进行情景教学。大部分课程任务都涉及任务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听懂英语商务对话的前提下解决工作问题,即“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必须分析已知的信息,通过与同伴的沟通、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反馈信息,进行总结。以“组织商务会议”为例,全班分为多个小组,成立会务筹备组。教师先布置筹备组工作人员之间电话的听力任务,每组将根据电话内容接收任务,了解会议安排的要求。然后教师发放参会人员的多个电邮,了解参会人员对会议时间、内容调整的需求,并按要求回复。最后各小组综合分析时间、人员、场地、后勤等因素,讨论完成一份会议议程安排。这个任务体现了情景教学和任务教学的综合运用,在虚拟的商务场景中,学生能快速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听力、阅读、写作、分析、沟通等能力,加深对商务知识的运用和操作。学生对这类情景加任务型教学反馈良好,避免了教师单向讲解的枯燥,学生参与度高,语言运用的综合商务沟通能力增强。

(三)教材建设精选真实语料和互联网学习资源。总体而言当前市面上的商务英语教材重复率高、语料较陈旧、跨学科特色不明显,总体建设滞后。本课题教材建设高度重视语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即选择原版英文语料和最新经济现象有关语料,参考《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国际知名财经杂志,囊括阿里、京东、优步融资、共享经济等最新经济现象。此外, 本文还借鉴国内外高校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如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市场》、斯坦福大学《经济学》、 《商业领袖和企业家》等,作为课内外网络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专业。

第7篇:跨学科教学范文

关键词:历史;美术;跨学科;美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71号)第八条提出,要“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提倡美育与各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尤其提出要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强调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科书较之前发生了较大变化,无论是人教版教材、岳麓版教材还是人民版教材,都增加了大量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资料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信息,有待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挖掘和采集。作为美术教师,笔者在此谈谈历史与美术跨学科教学的问题,希望有助于历史教师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

一、历史教学中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现行历史教科书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图像资料。据统计,大象版历史教材中图像资料最多,约880种;其次是岳麓版,达520余种;图片最少的人民版教材中也近450种。显然,历史教材中的图像资料是相当丰富的。这些图像资料包括文物、古迹的图片以及大量的美术图片。无论是文物、古迹图片,还是反映美术史的图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历史的发展,都记载了历史,直观地再现了历史,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历史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些图像资料对文字内容起到补充、阐释的作用,印证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因此,历史教师正确地阐释和解读美术图片类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而有效开发和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挂图、插图等教学资源,地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如,在讲授苏联卫国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时创作的大量战时美术作品。苏联美术家在卫国战争中,为配合苏联抗战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战时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真实、直观地再现了苏联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光辉形象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总之,图片类教学资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感染力。美术图片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丰富情感,提高精神素质,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现。

二、历史学科内容与美术学科内容的衔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同学科的特点与课程标准决定了学科教学中侧重点的不同。历史学科中涉及美术的内容注重历史环境、时代背景对美术的影响。历史与美术的跨学科教学,重在把两门学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整或融合,使它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综合教学的整体功能,通过两门学科间内容的延伸、渗透与融合,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下的教学案例正是在历史教学中围绕历史与美术学科知识点的衔接而进行的教学尝试。历史与美术学科内容衔接的跨学科教学案例一:江苏省大港中学的束鹏芳老师,在给高二学生讲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课时,依据高中历史课标要求——“了解”浪漫主义文艺的代表性成就、“认识”或“理解”其时代性,把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文艺史分成文学、音乐和绘画三个板块,聚焦“浪漫情怀”的主题,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感受和理解浪漫主义。教学环节的学习行为3:欣赏名作,指出作品名称、作者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教师出示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和《梅杜萨之筏》,请学生观察后描述对画面的感受。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得出: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发出浪漫主义绘画的宣言,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将浪漫主义绘画推向高峰。教学环节的学习行为5:提问“19世纪上半期的这些文艺作品显露出什么特点”。幻灯片对比展示:19世纪中期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画面淳朴亲切、色彩沉静,像照片般写实与真切,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自由引导人民》通过浪漫主义手法的表现,展现出激越的情绪、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理想的渴望。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束鹏芳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的同时,渗透着理解和揭示美术作品背后的时代精神,通过比较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幅代表作,提出对浪漫主义文艺的理解需要从作品的主题内容、人性诉求、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这堂课在历史教学的文化情境中既欣赏了美术作品,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历史与美术学科内容衔接的跨学科教学案例二:在北京版历史教科书《文艺复兴》一课中,师生可以根据文艺复兴的时代特性研究“文艺复兴三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的郝志红老师在给初二学生讲授《文艺复兴》时,先按照时间顺序欣赏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美术作品,中世纪宗教题材绘画作品中的圣母像,14至16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圣母形象,让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圣母像,发现美术表现的变化,接着提问三个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中哪个时期的作品最能体现人的生命活力。在互动式教学之后,教师提出在14至16世纪,经过漫长的中世纪之后,光辉灿烂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得以再生,引出“文艺复兴”的概念,并提出这一时期美术作品在题材、内容和技巧方面的创新,提出创造性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无论是西方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印象派的创作方法,还是我国宋元时期文人画的发展,都印证了特定社会历史环境对美术家及其创作的影响。以上两位教师的历史教学,用历史学科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美术作品诞生的来龙去脉和美术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用美术与历史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的要求。

三、历史教师美术素养与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从课标中可以解读到的是历史教学需要创设艺术的氛围与情境,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然而,现实的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偏重文字部分的讲授,忽视了对美术作品的介绍与解读,加之教材中涉及美术作品的教学图片较少,使学生难以把握美术作品的风格,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进而受到影响。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美术素养,教学方法单一,仅限于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简单讲解,难以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认识历史。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美术的辉煌》一课,内容涉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主要的艺术流派。教科书较为简略地介绍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诞生及其特点,列举了大卫的《马拉之死》、安格尔的《泉》等几幅美术作品,而对于作品艺术手法的阐释过于简略。因此,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在讲授中外美术史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美术学科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紧扣历史课标和教科书,搜集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插图,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配合必要的文字说明进行教学。同时,对于美术史中的各个历史时期某一流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作品,教师需要从画家的生平、创作风格、艺术语言的运用、时代审美观念等方面适度讲解,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认识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上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的美术素养与综合能力,提高读图、识图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历史教学生动有趣。

四、历史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与融合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教育,涉及生活、历史、社会等广泛的领域。历史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历史学科能详细了解艺术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风尚、传统习俗。历史课教学资源丰富,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科技发明、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都为学生的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中国历史上文天祥、林则徐、邓世昌等杰出人物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反映出人的精神性格美,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米勒的《晚钟》、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作品呈现出各类社会历史事件和社会关系美。无论是人物精神性格的美、反映社会关系的现实美还是文物珍品的艺术美,都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使其心灵、品格、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正是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素材,通过挂图、插图、自制图片、影像视频等资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综上所述,历史与美术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加深了历史与美术、政治等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审美教育的基础更为牢固,可以说,跨学科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与融合着审美教育。同时,历史教师引入美术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尝试,同样可以借鉴到美术教师的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解读美术作品、认识美术家,使其更深入地把握美术的发展和美术在社会中的功能,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http:///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朱汉国,马世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人民出版社,2009.

[5]束鹏芳.审美的历史知性的教学——《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实例.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5).

[6]郝志红,孙永节.《文艺复兴》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及评析.历史教学,2006(4).

第8篇:跨学科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学科渗透 可持续发展 跨学科

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使得现今的英语教学模式不断地受到冲击,对英语教学和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以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着眼点,积极促进英语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艺术感受、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加强汉语与英语的整合渗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语和汉语虽是不同语种,但在语言的学习策略上、学习方法上却有相通之处。因此笔者借鉴他们学习语文的“听说读写”方法,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认为“阅读――复述讨论――写作”的教学模式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1.阅读(Reading):借鉴语文教学中的泛读与精读,在英语教学中笔者运用导读(Pre-reading)、速读(Fast-reading)、细读(Intensive reading)和复读(Re-reading activity)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巩固文章的内涵和语言制试点,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2.讨论与复述(Discussion & Retelling):细读后的复述过程是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细读后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展开讨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阐述理由。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活动,也是跨学科渗透的好时机。3.写作(Writing):写作能力是语言功底的集中表现。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即在对课文的内容、词汇和句式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有变化的主题进行写作。例如:笔者在处理完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一文后,让学生写命题作文:China and England。这种写作使学生避免了许多无任何借鉴时可能犯的语病。对学生将来完整的、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很有好处,是孤立分散语言操练形式如单句翻译等所不可比的。

二、加强数理化与英语的整合渗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英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英语学科上来,这样达事半功倍之效。笔者发现班里有几个学生特别喜欢数理化,对英语却不怎么感兴趣。有一天,笔者拿了一本《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用英语编的八道数学智力题,其中一道如下:A bag contains twenty white balls and thirty black balls.Four balls are randomly drawn without replacement.What is the probability of selecting a white ball fallowed by a black ball,then a black ball followed by a white ball?笔者让他们给我翻译并做出答案。第二天他们就完成了任务。笔者趁机在班上表扬了他们,并以此为契机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说明了学好英语对数理化有多重要。又把原文、译文及答案张贴在班级的报栏上。此后,笔者时常拿些用英语编的数理化题目让他们译译做做。就这样,这几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大大提高,英语成绩也大幅度提高,整个班级学习英语的气氛也更浓。

三、加强政史地与英语的整合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政史不分家,史地承一脉”,高考也把政史地合在一起称为“综合文科”,英语教材中涉及政史地的内容特别多。如在教The United Kingdom时,我预先让学生上网了解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在课堂上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有关英国的图片,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所了解的有关英国的情况。比如:方位(to in on)、组成、首都、主要城市、气候情况、农牧业生产、历史宗教、生活习俗等,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

(1)If you are moving to The United Kingdom,Which of the following cities would you like to settle in:London,Scotland Or Edinburgh?Give your reasons.

(2)Compare the climate in China with that in UK.What is the same and?what is difference?Can you explain the reasons?

(3)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 hometown or your country to a foreigner?

What information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your foreign friend’s hometown?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英国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强化了文化意识,为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打下了基础,使学科知识在横向上拓宽与延伸,体现了启发性的特点。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都得到发展。

总之,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当今世界最新科技成果90%以上用英语表达。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英语与各学科知识相互整合渗透,对于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跨学科教学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跨学科平台;双向聘任制度

1创新创业跨学科平台的教学条件建设

建立跨学科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组织:高效组织机构中,学校-学院-专业系别的层级管理模式制约着跨学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跨学科平台的建立需要多个院系共同参与,然而,由于教学经费和教学成果的不确定性,使高校各个院系难以共同合作。因此,建立跨学科平台首先必须打破院系的制约和专业学科的界限,成立专门的课题组或实验室组织开展跨学科创新平台,从而在各院系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加强专业之间,院系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为跨学科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开辟道路。创造利于跨学科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的环境: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在推动创新创业跨学科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了原有的学科院系壁垒,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改变课程观念,建立学科联合群和专业组合群。此外,大部分教师可以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教学,但对其它专业知之甚少。因此,各高校应该提供学习、培训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给跨学科平台的授课老师,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跨学科平台的教研,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创新创业跨学科平台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队伍的聘任制度和激励机制:实行双向聘任制度,聘用来自不同院系的老师。另外,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可以结合企业家的亲身经历讲述创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激励学生艰苦奋斗。在科研工作中,将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师科研团队,以座谈会或者讨论会的方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深教师对各个科目的理解,以便更好的进行跨学科教学。加强教师队伍的协作精神:跨学科平台教师队伍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科研思想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团队教研活动,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与其它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学科的老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使团队的价值最大化。此外,团队成员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在交流中丰富自身的跨学科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跨学科授课水平。

3创新创业跨学科平台的培养体系建设

培养方式多样化:跨学科授课老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相关比赛,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教师的跨学科课题研究,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比如,学校整合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多个课程,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修不同的课程。再比如,学生针对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自主设计课题,在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跨学科课程组合方式,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高校进行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让学生主动进行跨学科学习至关重要。在创新创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给予学生一定量的虚拟货币,让他们进行自主创业,独立计算创业过程中的商品生产成本,企业运营成本,市场份额,员工薪资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跨学科学习,表彰获得研究成果的学生。完善学分奖励制度,对于在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创新创业学分。重视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结合专业背景和实际创业需求,对跨学科平台的课程进行个性化设置,给予选修课和跨学科课程的选择。这要求授课老师有较高的授课水准,擅长知识迁移,而不是简单地多学科知识堆砌,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