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化学的难点范文

大学化学的难点精选(九篇)

大学化学的难点

第1篇:大学化学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 化学;难点;成因;策略

一、化学教学难点的成因

化学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觉得抽象、复杂、不易理解和应用的内容,可能是一个概念,也可能是一种原理或方法.难点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知识本身不易理解

有些知识则相对抽象或对思维要求较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这时就易形成难点.如,“原子的结构”教学,这一内容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教师描述也很困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就形成了教学难点.

2.认知过程不协调

在学习新的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理解和思考方式中,使之融会贯通;当不能用原有的思考方式来同化新知识时,这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

3.教学手段不完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设置化学实验,对学生分析、研究化学概念和规律,掌握化学研究方法起着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学手段不完善,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验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微观变化,从而形成教学难点.

二、解决教学难点的策略

化学教学中难点的解决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解决难点的原则是化难为易、由浅入深,把学生看来很难懂的知识用一种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接受.以下谈谈解决化学教学难点的有关策略.

1.合理创设探究难点的情境

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学生具备“知难而上”的品质,为此,教师要重视设置克服难点的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激活学生主动参与难点学习的积极性.

在难点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疑惑,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要求.例如,“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为突破该难点,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演示“番茄原电池”这一趣味实验,设问:这个简单的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呢?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相互探讨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是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呢?若用茄子或黄瓜代替番茄行不行?直接用稀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什么原理?学生从番茄、茄子、黄瓜、音乐这些可感知的生活中的物质认知出发,很快就可以建立起对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的认识,这时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倍增,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解决了难点.

2.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解决难点

先行组织者是新旧知识的桥梁,它能帮助学习者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实现由组织者向新知识的迁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设计先行组织者,促进保持与迁移是解决教学难点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化学能”对初中学生来讲是个抽象概念,理解和掌握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若设计先行组织者,先列出已学过的几种“能”的形式(如动能、势能、热能、机械能等),这样化学能就成为“能”的下位概念,同时也成为其他形式的“能”的同位概念.“化学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了支撑点,从而消除了陌生感,学生理解和掌握该概念也就容易多了.

3.借助化学实验突破难点

化学实验是最好的感性材料,一个成功的实验,就是一种无声讲解.化学教师应该给出尽可能多的机会让试管、烧杯“说话”.例如,初中化学中“水的组成”一节,如果电解水的实验成功了,那么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氢和氧的比例是2∶1的关系则一目了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几乎每一个实验都在为突破难点铺平道路.利用探究性实验也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能够很好地完成对知识和规律的理解,从而解决难点.

4.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化学的宏观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微观抽象的原理,现象是它的特点,微观抽象性是它的难点.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教学模型、挂图,演示实验等直观手段说明抽象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化学中大量的微观现象进行宏观模拟,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例如,一些晶体NaCl、金刚石、干冰、SiO2的空间构型,在教学中可使用相应的课件来演示这些晶体分解和重组过程,让学生能深入了解到各类晶体的空间结构特征,让晶体中的各微粒的个数比,晶体中的个数与键数比等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变得简洁明了,使学生顺利地突破这些难点知识.

第2篇:大学化学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难点 教学对策

高中化学学科具有实验性、实用性、基础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中学阶段的化学知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础知识,包括化学概念、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二是基本技能,包括基础化学理念、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科学态度,而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发展,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开展多样的教学,而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共同基础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应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让学生在探索化学的道路上不停前进,更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还应将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亲自做化学试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科学探究的科研素养,我们不仅要把前沿的、先进的化学思想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把握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从历史中感悟,结合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和体会化学学科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更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不可偏颇地只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

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我认为化解化学教学难点总体原则就是化繁为简、由易到难,把抽象、晦涩难懂的化学规律、概念定义、化学原理通过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吸收、消化。下面我谈谈在解决化学教学难点时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创设探索情境,化解教学难点

任何难题的化解都需要人们坚持不懈地分析、思考、探索,需具备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坚韧品质。为培养学生这种积极向前、自主探索的科研态度,我们需要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心智水平和心理规律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需要克服学习难点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学,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顺利达到课程要求的认知目标。

如在讲授《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这部分教学难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首先给学生演示“番茄原电池”的趣味科学实验,并提问:音乐卡发声原理是什么的呢?然后给学生时间相互讨论、提问,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讨论后学生在得出结论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电流的通过是音乐卡发出声音的原因,但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用茄子或黄瓜替换番茄是否可行?那如果用稀硫酸代替番茄不更好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拓展开了。他们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很快就建立起了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的概念,此时,我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评价,则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高了,真正体验到了化学是那么有趣、那么实用,实现了快乐学习的目标。

二、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化解难点

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储备基础上的,通过设计合理的先行组织者,在新旧知识间穿针引线,构建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桥梁,从而帮助学生以旧知引出新知,以旧知指导新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掌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建立恰当的先行组织者,是打开化解教学难点之门的又一把钥匙。

如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碰撞理论”时,由于高一学生刚开始接触此类抽象的化学理论,很难理解。此时可以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这样一个先行组织者――投篮,关于篮球运动,大家都很熟悉,也能深刻体会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一个是力度,一个是方向控制,此二者是决定命中率的关键,不可或缺。从此处入手,逐渐引导、引伸、迁移到化学反应的本质,自然引出活化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碰撞理论”概念,完美实现知识的同化、迁移,把一个复杂、抽象的化学现象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难点得到顺利化解。

三、实验是化学难点教学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构成了化学知识教学的感性材料,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通过一个个化学实验器材,默默地为学生再现化学反应的真实过程,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实验中化学教师应该让位于“量筒老师”、“烧杯老师”、“试管老师”,让它们尽情地“说话”。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认真观察,主动猜想,再进行验证,完整地体验化学知识建立、形成的过程,从而化解教学难点于无形之中。

四、循序渐进,分散教学难点

化学知识体系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化学教材也是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编导的,具有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创新的认知和思维特征。我们应根据这一思维特点,把一个大的教学难点进行合理分解,把其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难点,然后像上楼梯一样,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一点一点地化解,并最终突破大的教学难点。

比如化学过量计算问题是化学教学难点,化学教材在编写时,过早地引入了这个问题,但是过量计算这类问题表现形式和解题思路是很丰富的,必须把所有相关的必修内容学完,才能细致全面地归纳总结。如从基本类型看,应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两种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时的相关计算问题,再相机学习比较复杂的问题,如过量反应物能继续反应的计算,讨论反应物过量的综合计算,直至最后总结出过量计算的相关知识。

第3篇:大学化学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难学;教法;学法;兴趣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基础自然学科,它在中学教育中,无论是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操作动手实践技能方面,还是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高中化学很难,特别是高一的学生,把化学归到困难学科中,他们越学越困难,越学越觉得没兴趣。究其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一、与初、高中教材特点有关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入门。教材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知识面较宽且大多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较为形象具体。但是化学知识的深度不够,系统性较差,面面俱到却又蜻蜓点水,且中考的难度、要求又不高,初中老师就不会多加深化拓展、补充。而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由宏观转向微观,由形象具体转向抽象,由静态转向动态。理论性更强,难度明显增大,尤其是高一化学的必修1,教材偏难、重难点太集中、知识点太多。学生刚从初中来,无法跨越初、高中化学知识的鸿沟,一下子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怎能学好?

二、与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衔接有关

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初中部、高中部分开独立(即使有些还是合并)一般来看:初中的老师没跟上高中,高中的老师一般也没教初中。这使得初、高中老师对于初、高中教材特点、教学要求,教学特点,都相互了解不够,所以初中的老师主要是根据中考要求,根据提高升学率的特点来教初中化学,他们无法根据未来的高中需求对学生某些方面知识做出相应的加深、拓展、补充。

所以高一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状况:我们认为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一些知识学生都否认初中学过,该会的知识学生实际并不会。比如:化学式书写,高中老师觉得这太容易了,初中就该掌握得很好,但事实上如碳酸钠学生写成“NaCO3”,氯化钙写成“CaCl”等等,所以高中老师因对初中教材、初中要求了解不够,而未处理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经常急急忙忙开快车、赶进度,生怕教不完影响高三总复习。使高一新生一开始就很难适应,这样一来,且不说一些抽象的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就是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也因补充太多,而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最终导致学生畏难情绪暴增,越学越不起劲。

三、与学生作业多,且教辅难有关

化学需要记忆、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很细,需要学生花一定的时间梳理知识点、记忆知识点,然后能够迁移应用。然而因为各学科之间抢占学生时间的竞争,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都很多,以抢占学生更多的时间资源。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得心应手,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往往又偏难,所以学生常常是疲以应付这些作业,根本没有自主安排的时间,无法细细的咀嚼消化每堂课的知识要点,更没有时间提前预习。常处于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的状况,导致基础知识很不牢固。

另一方面,名目繁多的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难度偏大,题目偏多,综合性强,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脱离学生实际,特别是对于生源较差的这种高一新生。像练习出现的题目,都涉及大量计算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广泛应用,如这样的题目: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物质的量的比为1∶16,求x值?高一新生觉得非常难,无从下手,练习常错误一大堆。久而久之,学生受挫感越来越强,越来越没信心,慢慢失去兴趣,作业变成随便抄上来应付了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四、与初、高中学习方法不同有关

初中化学因为刚入门,知识点的迁移应用较为直接明了,学生一般以记忆为主,思维训练太少。所以一般来说较认真细心的学生,初中化学都读得很好,但初中的读法到高中已行不通了。高中化学容量大,难度大,抽象性强,知识点迁移应用灵活等,所以对知识点理解、掌握、迁移应用的能力应相应提升。学生常有这样的感受:上课明明听得懂老师说的内容,书上写的也看得懂,要求记忆的知识点也有记住,可是题目一出来,却还是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分析。没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没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不能灵活迁移应用基本的知识点,缺乏理科的思维能力,这使得学生很难学好。

五、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态度、习惯决定一切。面对高中化学大容量和高深度的知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化学老师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老师要善于及早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安慰、鼓励、指导。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冰动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有趣味性的过程,学会坚持,学会迎难而上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4篇:大学化学的难点范文

通讯作者:邹惠静

【摘要】 本文从3个方面对 “物质的量”有关内容难度进行了定性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是一个新的挑战;(2)教材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教材的“三序”;(3)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同时,通过分析医学高职“物质的量” 有关内容教学研究的现状,得出初高职教材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医用化学; 物质的量; 内容难度; 教学

临床医学化学中 “物质的量”有关内容的难度,不仅可以定量分析,难度为0.8,略高于高中新教材(山东科技版:0.747;人教版:0.659;2003版:0.424)[1],还可以从学生、教材和教师3 个方面做定性分析。

1 学生

在国外教学研究中,“物质的量”有关内容被认为是难教且难学的知识点之一,从认知水平上研究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也一度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课题。

在国内,刚刚进入高职阶段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中考成绩比较低,学生化学基础差,层次落差大,化学知识非常薄弱,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有些常用的元素符号还不会写,如:P、Al、CL、Zn等; H3PO4、HNO3、NH4NO3等偏难的化学式不会写;复杂一点物质的中心元素的化合价不会确定。尽管“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2 ]。他们中的大多数身心、智力水平不高,抽象逻辑思维和演绎能力不强,善于从宏观的角度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习惯于用“千克”“克”等来衡量周围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习惯于用“小时”“分钟” 等来衡量经历时间的长短。

而“物质的量”是一个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抽象难懂的概念,“物质的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它是连接微观和宏观、定性和定量的桥梁,是用来计量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也是一套全新的度量物体所含物质量多量少的系统。“物质的量”把人们的研究视野从宏观引入微观。在微观的世界里,需要人们更多地使用发达的抽象逻辑思维来重新认识事物的本质。可见,高职伊始,“物质的量”概念的引入,对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欠发达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学生思维水平的欠缺与“物质的量”本身的抽象难懂,形成了一组较难调节的矛盾。同时,以“物质的量”为基础,又导出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定律”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公式。这些全新的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公式聚集在一起,对他们来说具有高密度的认知陌生性,而且还要在12 个课时左右的时间内学完,这是对学生认知的又一挑战。

2 教材

学生认知水平的欠缺是造成“物质的量”有关概念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并注意从教材的编写上弥补学生思维和认知上的不足。但是,从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临床医学化学中“物质的量”内容的课程难度实际比现行高中新教材增大了,而且教材在有关内容的编写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物质的量”课后习题基本都与计算有关,化学计算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大难点。“物质的量”系统的知识点分布在第四章的第一、二、三节与第五章溶液第二节“溶液的浓度”中,有效地分散了难点,而且正文提供了较多的例题。因此,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解题范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降低学习难度的较好方式。

但是,“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知识的编排却不易为学生所接受。教材在没有解释“物质的量”为何能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没有说明何谓“化学计量数”的情况下,就唐突地得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对气体等于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接着就是对结论进行应用举例。“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不够清晰,则难以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新知识将难以纳入学生的认知体系之中。在第二节溶液的浓度 二 溶液浓度的表示法中,一下讲授医学中常用的四种浓度;三 溶液浓度的换算和稀释、四 溶液浓度的配制。教学内容实际上仍以学科知识为基础,难、偏、深、。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知识体系完备,没有考虑学生的程度、没有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和“三序”, 既“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学生连每一种浓度的符号、单位、名称都搞混了,干扰程度大,学不会,自学看不懂,医学很重要,可不想学、不愿学。所以,抽象难懂知识的高度密集,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3 教师

学生的认知欠缺及教材的编写不足,迫切需要一线教师对教材中“物质的量”有关内容进行科学的“二次开发”。但是教师的“经验错觉”与“课程共建”意识不够又一次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3.1 经验错觉 经验错觉通常是指经验的缺乏或服从于过时的经验。由于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本概念和有关计算,贯穿于高职化学的始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和核心,一些教师就试图通过计算强行将概念传授给学生,而让学生在枯燥无味的题海中泛舟。也许效果甚佳,但是,没有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参与,着实让学生感到学习“物质的量”的艰难。

3.2 共建不足 鉴于“物质的量”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教材的原因,探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整合和开发更为合理的知识呈现方式,是化解上述矛盾的理想出路。这就需要一线教师拥有强烈的课程共建意识,而一些教师却存在畏难情绪,创新精神不够,没能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系列概念引入的必要性,没能为跳跃性过大的内容设计“先行组织者”,没能对教材中不合理的知识呈现、有所缺失的例题、难度过高的习题等进行科学的“二次开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大。

4 启示与思考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高职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是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支撑点,对高职阶段的化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职高专教育“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3]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并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修订版的教材应减少“物质的量”知识点的数量,降低教学要求。同时,由于课程难度受课程深度(S)、课程广度(G) 和课程时间(T) 3 个变量的制约,修订版的教材由于“物质的量”教学时间的缩短幅度较大(17章内容60学时完成),导致课程静态难度的增大。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共建,如何搞好初高职中教学衔接?如何真正降低课程的难度? 如何平衡教材难度与学生认知之间的矛盾?如何架起学生心中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还有待于教材的编写者与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作为化学教师,应该仔细地去研究与总结这种改革成果,使教学能真正切合新教材的特点,让教材改革能切实地发挥其带动教育改革的作用。在当前的改革浪潮里,我们所肩负的,正是这种沉重而又光荣的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闫蒙钢,陈英.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中“物质的量”内容的难度分析.化学教育,2008,(5):12-14.

[2]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7.

第5篇:大学化学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 巧设铺垫; 探索;策略;教学质量

一、巧设铺垫,让学生牢记新的知识点

新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打好扎实的基础不但可以让同学在接下来的练习或者是难题的解答中游刃有余,同时可以增加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这样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在学习中由于对新的知识比较陌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掌握的不够牢靠,同时对于新知识的应用也缺乏灵活性。那么老师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和升入的掌握新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做好巧设的铺垫,增加同学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同学们更为牢靠的掌握新的知识。

一个好的例子往往可以让同学们耳目一新,增加对该知识点学习的兴趣,这样老师在接下来的讲授中将更加轻松,同时一个好的铺垫还可以引发同学们对于该知识点的联想,增加同学们知识点的应用。所以对于新知识的讲授老师可以设计巧妙的铺垫从而使得同学们在学习中更加高效与轻松。

二、巧设铺垫、让同学更好的突破难点

难题的解答一直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同学掌握难题解答方法和技巧,这也是很多老师一直追寻的问题。对于这个方面将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巧设情景,弱化难点

创造具体生动的教学环境,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门教学艺术。如何让学生能够更为容易的掌握知识,这也是老师们需要不断实践的问题。对于难点的突破,不但同学们感到困难,同时在教学中也是老师的一大难点,但是并不是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很对知识点的难点来说,我们都可以巧妙的设计解题情景来帮助同学们解答,同学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容易去掌握和学习,所以对于不同的难点我们需要设置不同的情景。

很多知识的难点往往是比较复杂公式,对于很对同学来说解答比较困难,所以老师在难点的讲解中可以将很多的知识点与实际的问题相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同学们把所学的东西更实际相结合。

总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同学们从各自生活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将比较枯燥无味的问题有效的转化成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从而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对于情景的设计要具体和生动、新颖而有趣同时还应该具有启发性,最重要的是要于课本内容相结合,这样以情景的铺垫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展开,同时才能更好的弱化难点,使同学们更加高效的学习。

(二)巧设铺垫,分化难点

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太容易或者太难都会大大的减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在数学的学习中,应用体往往是同学们觉得比较难的题目。因为应用体往往是知识点的实际应用,由于其应用的结构和数学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同学们在解题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可以巧设题组来作为铺垫,将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减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从而将比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若干的简单问题,这样以来就能够增加同学们的解题效率,同时增加同学们的解题方法。

(三)巧设铺垫,消化难点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其实很对难点都是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所以对于难点的学习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够较为轻松的。将难点有效的分化成几个基础知识点,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来逐步解决比较难的问题。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让同学们有效的去解决难题,同时对于有的同学来说无从下手的难题也有发挥的空间。通常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会将问题交给一些中等生去回答,这样以来在回答的过程中简单的部分可以让大家一起巩固,难点也可以让大家一起思考,老师一般会利用这些同学对于知识点掌握的不完全性来把问题一步一步的分化,进行研究,在难点问题的学习中利用比较优秀的同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来启发其他同学,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气氛,同时还可以将那些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共享。这样通过对难点的分化可以有效的帮助同学们来更为轻松的解决,同时也会减小同学们之间学习的差异性。

(四)巧设铺垫,转化难点

除了上面对于难点的解决方案,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难点的问题。类比推理往往是指将一个问题转化成一个与他相似的问题,同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为容易的解决。类比推理又被称作类比有时也被称作类推法。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着许多相似的结构与方法,这种相似行正是类比法在数学学习中应用的基础。在数学的学习工程中对于同学的思维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在学习过程中不但需要同学们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同时还需要同学们能够灵活的应用知识点,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学好数学。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但有知识点的类比,同时很多难题的解决需要同学们在思维方面也要应用类比的方法,在类比方法的应用中往往需要同学们将归纳和联想一起发挥作用。

类比法的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难点,同时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这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但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后,对于很多知识的难点都会自发的解决。所以老师在教学时通过对难点的类比来引导同学们去解决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将同学们不熟悉的知识点转化成同学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这样转化难点将有效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五)巧设铺垫,深化难点

数学的学习中,学习方法往往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难题对于知识点的要求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知识点的应用各不相同,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对于学习方法的讲解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很对难题,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可以设计铺垫将一些问题深化,但对于知识点的要求基本不变,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同学们对于此类难题的解答方法,就算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此类难题也可以举一反三。

深化难点并不是要求老师将问题的难度加大,而是需要老师将难题转化成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让同学们能过更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增加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这不但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还有助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于老师教学来所巧设铺垫,深化难点是很重要的一环。

三、结语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老师的教学更加生动和灵活,将是一个永久不变的话题。只有在教学的不断实践才能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巧设铺垫,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不但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对于课堂环境的改善也是很有帮助的。也许在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被应用到教学中,但这是需要老师们不断实践与探索的。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2]欧阳芬,有效教学的基本功(1-7册).世界图书出版社

第6篇:大学化学的难点范文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命本质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庞大,内容抽象复杂,是一门教师教、学生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程。难学、难教和学好、教好成为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突出矛盾。影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材因素

1.1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专业性过强,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难记,代谢过程仅有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

1.2学生园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基础差,缺乏扎实的生物学、化学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且学习方法不当。如有些学生想学但学不会;有些学生则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却看不懂书本内容。

1.3教学大饲因素

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但学时少,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如化学与生物化学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第一节课涉及的氨基酸结构式等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到。

1.4教师国童

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专业知识的严密性,使教师教学受到制约,对枯燥难记的概念、化学结构及代谢过程必须按教材讲授,以保证生物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1.5教学方法园素

生物化学教学缺乏直观的教学用具,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动态表述代谢物化学结构的变化特点和代谢过程的化学变化。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个别教师制作课件存在困难,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将文字、图片罗列出来,难以动态展示代谢过程的变化规律,教学效果不好。

2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注重教师个人仪容仪表,树立文好教师形象

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一位仪态大方、教态自然、语言幽默、亲切和蔼、关爱学生的教师,会很快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重视生物化学绪论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募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解生物化学绪论课是教师介绍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第一步。如果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搬教材,讲解缺乏新意,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生物化学绪论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其内容十分丰富,是全书学习的指南,可以帮助学生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笔者对绪论中“生物化学”概念采取“望文生义”教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用已知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分析未知的生物化学概念,并得出以下知识点:生物一研究生命的本质(研究对象一生命体)-一生命现象(健康、疾病、死亡);化学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从而总结出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研究内容(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掌握代谢与健康、疾病、死亡的关系)及方法。

2.3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展示应少而精,重点突出,并结合学生实际听课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及深。鼓励学生记住知识的结构和提纲,准确把握知识的点(要点、重点、难点、疑点)、线(主线)、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从知识的点、线、面入手,结合教材内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围绕蛋白质是体内主要的含氮化合物,引导学生注意氮的代谢途径,总结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线:蛋白质(N:16%7氨基酸(基本单位)堕墨墨堡旦氨(剧毒)塑墼堡尿素(肝脏)_堡一排出。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氨的代谢。

2.4精心组织教学,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5引用生话实例,辅助赦学

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很少,且与专业知识联系密切,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知识。例如:三羧酸循环是生物化学中的核心代谢过程,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磨盘可以将豆类磨成豆粉,再加水制成豆浆的实例,形象地将三羧酸循环(机构)比喻为磨盘,乙酰辅酶A比喻为黄豆(大分子物质),Co’、0比喻为豆浆(小分子物质),进而理解三羧酸循环的主要作用就是氧化乙酰辅酶A中的乙酰基。再例如:生物氧化中H20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来完成的,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笔者在讲解呼吸链的概念时,通过多媒体动画将呼吸链比喻为接力比赛:呼吸链(接力赛)是指代谢物(起点裁判员)脱下2H原子(2H++2e)(接力棒)经递氢体和递电子体(4名运动员),按照一定顺序(1、2.3、4棒),最后传递给激活的氧分子(终点裁判员),生成H,0(奖品)的全部体系(体育项目)。使学生理解了呼吸链的组成(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受氢体(氧分子)、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2H++0一H2(})。如果将2e递给氧分子(终点裁判员),不是最后的递电子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4棒运动员),则违规,生成H20:(无奖品H1O)。并结合煤气中毒进一步阐明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意义。

2.6指导学习方法,掌握记忆砚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思考与总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寻找记忆规律,将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代谢过程尽量简化,突出重点、难点,达到触类旁通、掌握重点的目的。例如:学生反映很难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为此,教师总结了很多记忆方法,笔者认为谐音记忆法最简单、直接。记忆方法如下:到图书馆一缬(借)异亮(~)亮(两)苯丙(本)蛋(淡)色(色)苏(书)赖(来)。

第7篇:大学化学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突破 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又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

一、丰富生活素材,突破教学内容,抽象形成的重难点

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接触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为四年级学生大多数同学年龄是9―10岁,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学生能得到好的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了字母表示数的含义,那么他们将对方程的认识和以后初中的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教学中,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生活中许多与字母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增强感性认识,积累经验,又出示老师本人及孩子年龄数量关系的图片,激发孩子的兴趣,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更加深刻。

二、展示动态效果,突破静态思维,形成教学重难点

比如,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ppt课件,动态演示小数点的移动变化情况,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从课后学生的作业和老师的反映来看,都比较有成效。老师普遍反映这节课课件应用较好,很好地突破了难点,课件制作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在小数点移动中理解了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突显关键所在,突破复杂、抽象的关系形成的重难点

不少老师会有这样的经历:正当你讲得非常兴奋的时候,却发现不少学生已经茫然地望着你,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已经迷失了方向,你的全力讲解可能还不如多媒体资源里一张小小的幻灯片,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学生对于“1小时=60分”的概念很模糊,于是我用CAI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小格,分针刚好走一圈的动画,使抽象的时间概念清晰起来,学生清楚地看清时针、分针的变化,轻松地理解“1时=60分”的概念,缩短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架起了桥梁。对抽象的概念教学起到了超语言的引导作用,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多元化,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创设生动情境,突破内容枯燥形成的重难点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枯燥的数学内容为形象直观,是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学中,不少学生因为数学内容枯燥而产生了不少难点,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对自己学好数学失去信心。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多种教学信息通过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手段直观再现或模拟出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速度和摄取知识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这节课时,传统教学多以讲授的方式为主,学生会感觉较为枯燥且不易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语言表达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制作FLASH动画,再现情境,不仅增强了本节课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综上所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它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学化枯燥为生动,变繁难为简易,有力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合理优化了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2011版新课程标准》。

[2]陆丽萍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孔企平 胡松林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闫祯 有效学习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

[5]苏霍姆林斯基 著 杜殿坤 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全一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第8篇:大学化学的难点范文

初三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对新开设的学科往往开始表现较大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开始时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也很好。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有所下降。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问题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加上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方法还不掌握,化学内在的归律尚不了解,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关系,觉得越学越难学,学习的负担由此越来越重,影响了教学的进程,影响了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更好地提高教学成绩,就要通过什么途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才能有效地、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现就减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负担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求教于同行。

一、加强实验,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的最重要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就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有可能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兴趣,提高兴趣,保持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科产生兴趣和爱好,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科成绩。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得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来实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科优势,加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帮助理解,形成概念,加深认识,加深印象,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尽可能完成课本中规定的各个实验,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实验。如在讲授分子这一概念时,学生对分子这一个概念难以理解和接受,若是按书本的编排讲解,只能是理论到理论,学生根本无法接受。但如果我们增加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只小烧杯盛入少量的蒸馏水,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再用另一只小烧杯盛少量浓氨水,将两只小烧杯放在一起,再用一只大烧杯把两只小烧杯罩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一会儿在一只小烧杯内的液体从上到下慢慢变红。这时学生就感到很新鲜,很奇怪,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这是老师再把问题一个一个引出来,让学生分析、思考、回答。这一抽象的化学概念就自然形成。由此解决了教学中这一难点,学生的印象深刻,永久难忘。学生通过观看或是亲手做实验,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由此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加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只要兴趣提高了,学科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降低难度,分散难点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学生就感到难以熟练的应用。化学用语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学生只能通过强化训练来完成。另外化学用语的形成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还不适应。再是化学用语点多面广,比较繁杂,有的相似又相异,学生难以掌握其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感觉比较难。很多学生将化学用语称之为“第二外语”就是这种原因。化学用语的教学常常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分化点”,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出现滑坡。因为化学用语不过关就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因此,化学用语的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一难点?让学生轻松顺利的度过这一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的、有计划的安排教学。因为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处于半成熟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处于旺盛时期,但又很容易遗忘。每一天他们不可能接受很多的东西,消化吸收很多的知识,他们的知识只能日积月累一点一点的积少成多,并且要经常复现才能巩固、消化和吸收。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的提前安排,分散难点,分散记忆,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可在绪言以后就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有意识、有计划的出现,让学生每天记、写几个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是如此。提前出现、分教记忆,可降低难度,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改进教法,重在引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一个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后自己去学习,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不注意学法的指导,而重在让学生应付考试,取得高分。教学方法大多均是传统的教法,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课堂中只有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智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整天被困在数里,弄得昏头转向,精神压抑,负担沉重。有的学生表现出厌烦的情绪,学生在被动中学习,而不是主动学习,所以学习效果较差。

为了改变是学生被动的局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我们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各个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地、创造性的学习。目前我国常有的教学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数学法、演示法、指导读书法、练习法和参观法等八种方法。同时国外还有发现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法要灵活多变,各种教法要有机得结合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录像、投影、各种挂图、模型等,充分提高视听效果,提高感性认识,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效果。无论是采用什么方法,应用什么教学手段,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原则;教学要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更多、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爱学、乐学而好学,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增长知识,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才智,提高他们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关键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精讲精练,化繁为简

第9篇:大学化学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激发兴趣;突出重难点;丰富资源

随着高校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发展,现代化数字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下讲解与示范易产生分离的弱点,数字教学方式很好地实现了二者的统一,能够确保学生获得更好的信息接受效果。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现代化数字教学应用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数字教学的意义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力普及现代化数字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下老师只能以边讲解边示范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老师动作示范标准程度的影响。而利用数字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讲解示范,使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技术概念,保持了学生很好的学习兴趣。

2.突出教学难点重点。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难点重点问题很难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观察理解清楚动作要领的难度很大。

3.降低事故伤害率。体育课程中难度比较高的动作练习,如跳远的空中滞空、体操的翻滚等,学生难以很好掌握。如果没有认真领悟好,很容易在练习中发生意外事故。而数字教学方式可以将这些动作以慢镜头的方式反复进行播放,同时将学生的动作同正确的示范动作进行对比,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二、高校体育课中现代化数字教学应用途径

高校体育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应用现代化数字教学方式,并将其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统一,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信息量、更好的教学指导,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1.拓展教材的广度深度。利用数字教学的优势,可以突破常规教学内容的限制,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应给予学生学习主动权,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的方法和内容。

2.丰富学习的资源范围。应大力发挥现代化数字教学模式的鲜明特点,利用其交互功能、丰富的表现形式、多变灵活的放映特点、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图像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所拥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将会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不同兴趣,新颖的教学手段也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联想思维能力,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求。数字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意志过程、情感过程、认知过程等统一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动机,使其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3.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对施教者本身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教授时对体育老师的素质能力要求很高,但有时老师会因个人素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劣势,很难对这些动作做到很好的示范,一些空中动作比较多的项目就很难以“逐帧”播放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因此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就会陷入较大的困难。而采取数字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其方便的重分、连间、快慢、动静等变换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上述困难,将教学的难点重点形象地展示出来。

4.完善学生技术动作。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要领,必须经历一个模仿、训练、纠错、再训练的往复过程,这是运动技能的科学形成规律。而利用现代媒体摄像功能,可以在计算机中采集学生训练中的实际动作技术,有的数字教学系统还带有自动动作分析功能,其科学准确的动作分析对学生技术动作的完善,效果将会更好。

现代化数字教学是近年来高校教学方式改革的一大趋势。在体育教学中高校教育者应本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加大数字教学模式方法途径方面的研究,实现现代化教学方式同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吴刚.高校体育课实施现代化数字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