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

第1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57-05

中图分类号:G642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已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国内高校本科计算机学科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10年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数据库教学团队对该课程进行了探究式教学改革。

在一年多的教学改革研究中,教学团队针对高校计算机学科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案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即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导思想、以典型案例贯穿教学始终、以项目驱动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并不断改善该教学模式。2012上学期,我们在计算机专业2010级中进行基于案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为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我们参考文献4设计了课程教学调查问卷,并随机抽取两个实验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1 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调查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学模式的推广价值和对该教学模式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共发放问卷91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

1.1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团队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相关的问题和案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问题和案例。在问及学生对这种教学环节设计的感受时,53%的学生认为“巧设疑问,启发思维,同时为每一章节的讲解作了很好的铺垫”,37%的学生认为“问题设计合理,启发了思维,但是问题难度稍微偏大”,10%的学生认为“问题设计不合理,难度太大”,没有学生认为“不应该设置这些问题,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如图1所示。

对于案例学习方式,47%的同学认为“有趣,容易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42%的学生认为“容易理解,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要把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没有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是“浪费时间,不如直奔主题”。

在问及“你参与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时,83%的学生表示“学习兴趣很高或较高”,17%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或一般”。在问及“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收获如何”时,91%的学生表示“有收获或收获很大”,只有9%的学生表示“没有什么收获”。在问及“你对探究式教学效果的看法”时,100%的学生表示满意,其中67%的学生表示“很满意和满意”,34%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如图2所示。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满意的,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方式评价较高。

1.2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调查

探究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实施新教学模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问及“该教学方式是否改变了你的学习方式”时,87%的学生表示通过探究式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在问及“通过探究式学习,你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时,90%的学生表示提高了学习兴趣,只有10%的学生回答说“学习兴趣不大或说不清”。

在问及“通过探究式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时,回答情况如表1所示。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很高,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方式评价较好。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改变学习方式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价值调查

在问及“你是否愿意经常让老师保持这种上课方式”时,近85%的学生表示“愿意”,1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怎样上课都可以,只要能把知识点弄明白,效果是一样的”。在问及“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推广价值”时,100%的学生认为具有推广价值,其中4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推广价值”,60%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那么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需要什么样条件呢?94%的学生认为需要“一位好教师的指导”,70%的学生认为“学生自身素质要提高”,62%的学生认为“需要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如文献、资料、多媒体、实验室等”。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认为探究式教学还是值得推广的,但是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作出更大的努力。

1.4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观意见调查

调查问卷的最后部分让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提出建议和意见,学生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多请有经验的前辈进行技术、经验交流;

2)结合案例和知识点介绍前沿技术;

3)结合实际的生活需求多作实验;

4)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多讲,老师补充;

5)小组分组时要选一个技术较好的同学做组长,起带头作用;

6)增加学生展示作品环节;

7)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成果作出更细致的点评,并将其纳入考试内容;

8)提高多媒体实验室的硬件配置等。

尽管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和项目总结,教学团队也发现该教学模式在实施时还需要进行以下改进:进一步细化课堂教学流程;编写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应用的数据库系统案例,以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和反馈;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细化探究式教学质量的评估方法。

2 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

2.1教师转变角色

众所周知,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成败的关键也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仍取决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感受最深的是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本质,真正完成从传统教学到探究式教学角色的转变。前面提到94%的学生认为推广探究式教学需要“一位好教师的指导”。

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人格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教育教学新理念,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爱心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的水平,作到教研结合,以自己的科研心得作为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时间来准备资料、查阅文献、设计问题、布置任务和当堂点评等。

2.2学生转变角色

作为探究式教学实施中的主体,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式学习到探究式教学中主动学习的角色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前面提到70%的学生认为推广探究式教学的条件是“学生自身素质要提高”。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被忽视。但是,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基本的资料收集、分析、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在探究式学习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

针对以上问题,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渐进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在课程教学初期,教师采用传授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两种教学模式,当学生了解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以及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成就感时,再逐步加强探究式教学。另外,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科研工作和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小组进行数据库项目设计和开发,一些项目小组脱颖而出。有的项目小组为企业开发了产品管理数据库系统,且该产品已投入使用;有的项目小组成功申报了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3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检查和反馈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由于在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突显学生的自由度,这很可能导致课堂失控,或个别同学、小组不积极主动,甚至抄袭他人实验成果的不良现象。为了防止出现这些现象,除了引入具有时代性、生活性和趣味性的案例、讨论话题和实验项目,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检查和反馈机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每一阶段布置的探究问题、实验项目进行分阶段检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抽查、提问、作品展示、小组互评、小组竞赛、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收集资料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设计方案能力、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能力等作出评价。例如,为了加强学生对SQL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团队让小组互相出题,然后进行SQL语言竞赛;为了锻炼学生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团队针对数据库原理方面的一些重要理论,让同学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验证结论,并撰写规范的小论文。

2.4注重案例和问题情境的创设

案例和问题的设计是实施探究式教学关键的一环。创设案例和问题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应用、发现的教学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理解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概念、方法和知识结构。好的案例和逼真的问题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建议“增加数据库系统案例教学,结合案例和知识点介绍前沿技术,希望多请有经验的前辈进行技术经验交流”。

因此,教师要结合企业实际应用,准备好完整的案例和充足的材料,并根据案例设计好相应的问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完整性约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我们把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让学生讨论在这样的系统里,假设用户在更新(insert,update,delete操作)数据库里的记录时,除了要符合相应的数据类型的要求,更新操作不受其他任何限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做实验进行验证,最后结合教学内容,深刻理解了完整性约束的概念、作用和具体实现方法。

2.5精心设计项目探究实验

项目探究实验是学生验证基本理论和探究自己观点的过程,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

根据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项目探究实验分为基础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系统优化项目3个层次。其中,基础性项目是针对数据库基本理论的验证性实验,如数据库的完整性、安全性实验,SQL语言实验等;重点项目是一个小型数据库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学生需要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完成;系统优化项目是项目小组针对自己的重点项目进一步考虑如何优化数据库性能,设计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库备份和恢复计划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入3个层次的探究实验,使学生逐渐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使他们切实感受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2.6加强教学环境建设

推动探究式教学必须积极营造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特别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问卷调查显示,62%的学生认为进行探究式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具体包括立体化课程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库、校园网络等资源的建设。

第2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生物课堂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 教育部2000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订版)》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试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侧重研究“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展开形式。

一、“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需要,“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任意一个教学环节中,而“探究性学习案例”也可以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

1.“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教学素材,组织新课引入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教学素材,组织新课的引入。例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可提前布置探究性学习——探究植物根、茎、叶的向重性,在上课时,展示植物根、茎、叶的向重性的拍摄图片(探究学习的“实验结果”环节),进行比较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2.“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讲授环节,组织新课教学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讲授环节,组织新课教学。例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在学习“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部分教学时,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编写特点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全程探究,见下),组织新课教学。

探究案例 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群是否一直保持“J”型增长

提出问题 在理想条件下,生物的种群呈“J”型方式增长,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群是否一直保持“J”型增长?

作出假设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有实例证明吗?

设计实验 高斯曾实验:在0.5mL培养液(每天的培养液含量维持稳定)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

实验结果 高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略)

得出结论

3.“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复习环节,组织巩固教学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巩固环节,组织复习教学。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教学,为了让学生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设计一探究性学习案例:

现有一只光脚雌鸡和一只毛脚雄鸡,光脚和毛脚是一对相对性状,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鸡的光脚和毛脚,哪一个性状是显性?

4.“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拓展环节,组织作业布置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拓展环节,组织作业布置。例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后,可进一步挖掘出探究性学习案例——探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安排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5.“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整个环节,贯穿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整个环节,贯穿课堂教学。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教材中关于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编写思路,体现了“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展开形式

“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在展开时要防止探索过程科学的固定化,应以活泼多样的探究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模仿式

在初次接触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先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案例,让学生模仿探究学习,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有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一个探究性学习——“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模仿学习中,学生大概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可分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八个环节。同时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2.讲述式

在探究性学习中,设计实验是难点,教师应结合一些探究性实验,简述实验设计得原则、如何控制变量、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例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对“设计实验”环节,教师要结合多种对照实验(如空白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自身对照)案例重点讲述,并分析这些对照实验是如何控制单一变量的。

3.讨论式

当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各个环节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论认识后,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就可以根据培养探究能力的需要,侧重对某一探究环节以讨论方式进行开展。例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在学生对“设计实验”有了较为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探究内容设计一些关于设计实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采用哪种对照实验?怎样设计?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等

4.引导式

一些生物科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例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探索生长素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不仅促进学生深刻领会生长素理论的论点,而且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5.研究式

第3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数学探究 合理猜想 类比 归纳

1.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关于数学教学的一种理念、策略和方法,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探究性学习着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探究性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我结合若干案例,对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作一些分析。

2.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过程及案例分析

结合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主动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习得性原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下面我从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种操作过程进行阐述,并进行案例分析。

2.1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将客观的知识转化为主观的知识,这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具体的有:(1)创设应用性情境;(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4)创设直观性图形问题情境;(5)创设新异悬念情境;(6)创设疑惑性陷阱情境。教师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可以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心向,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找准创新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把探究性学习渗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我举几个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案例。

2.2.1创设应用性情境进行探究性教学。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应用的问题值得研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留心身边的问题。

案例一:某市目前家里用电每度0.38元,用煤气每立方0.9元,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加热快慢,使用电和煤气,到底哪个更合算?

案例二:手机全球通号码收费方法与神州行号码收费不同,如果主要是手机打市内电话,选择哪个更合适?

案例三:家里使用市内电话,怎样打电话用最少的钱?设计一个方案。

通过上面的三个案例可见学生进行身边的实际问题很多。知识缺少发现,只要有心就不愁没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具体,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学生要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进行资料查询、调查情况、设计实验、数学建模,最后求解问题。

2.1.2创设趣味性情境进行探究性教学。

案例四:设P(3,2)为抛物线y2=2x内一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Q是抛物线上的点,求|QP|+|QF|的最小值。

这个问题,许多学生能够很快地利用抛物线的性质,把|QP|+|QF|的最小值转变成P到准线的距离|PK|(K为垂足),从而得到解决。但我们可以把问题深化:在物理学中光是沿着最短的路线行走,那么从抛物线的焦点F射出的光线经抛物线的切线反射是否沿着F-Q-R(这里QR是垂直于准线)的路线?在抛物线中是否意味着经过焦点的(直线)关于抛物线的切线对称的直线平行于对称轴呢?并建议学生用电筒去观察研究。

对于上面这个案例,有一种趣味性的情境把它与物理学中光线的性质联系起来了,对问题进行了更深的探究,从而将这个问题联系到物理学问题,并且通过实验创设了一个趣味性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1.3创设开放性情境进行探究性教学

案例五:在椭圆=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隐去结论,改编成:“椭圆=1是否存在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相互垂直?若存在,求出该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即成为一道探索题。

再接着将条件变换,问:“是否对任意椭圆都存在一点,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即改为一道开放题。

上面这个案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渗入了主动探索,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道题目主动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把开放性问题引入课堂,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去体验创造成功的感受,并以此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探究性教学结合到课堂教学中。

2.2提倡合理猜想,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类比、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了解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下面我们从类比猜想和归纳性猜想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举出案例,阐述合理猜想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2.1类比猜想在探究性教学中作用。

类比是提出新问题,作出新发现的重要源泉。类比性猜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常会用到类比性的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类比性猜想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探究活动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

2.2.2归纳性猜想在探究性教学中的运用。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或现象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科学方法。它分为完全归纳法与不完全归纳法。我从不完全归纳法出发,举出一个案例对探究性教学进行分析。

案例六:求证:(其中111…1为2n个,222…2为n个)

这道题目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很简洁,没有任何条件,似乎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当n=1时=3,当n=2时=33,当n=3时=333……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呢?此时就可以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猜测,就可以对这个猜测进行证明,从而可以证出此猜测是正确的。

这个案例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归纳猜想,这个方法容易得出相似的规律,由个别特征猜测出整体特征,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容易让学生接受。

2.3实践探究在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实践探究要求学生求异求活求新。培养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应从培养学生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要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康海.高中数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研究.

[2]刘胜群,杜毅.谈数学例题的探究性教学.数学教学研究.

[3]戴国仁.习题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数学教学研究.

第4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大学数学 基础课程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1 引言

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对于数学专业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抽象代数等课程,对于非数学类的理工、经管类专业是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更是是各个专业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大学教育基本上是以精英教育为主,那时的在校大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都十分勤奋刻苦,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虽然数学理论高度抽象,传统的强调数学知识传播的连续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推理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学生也可以凭着超强的毅力和恒心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彻底理解,了然于胸。因此当时教学模式也培养出了许多的尖端的优秀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专业基础,培养目标和就业的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单调枯燥的理论授课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实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出服务社会的各种创新人才,已经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主要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在数学基础课上引入“案例教学”模式思想,分析了在数学基础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案例教学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案例教学(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就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 “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大约在1870年到1910年所有的居于领衔地位的西方法学院都使用案例方法教学。在哈佛工商学院院长多汉姆( B. Donham) 的推动下,1921 年科普兰( D.Cop- eland)博士发表了第一本成文的案例教学书籍。20 世纪70 年代以后,案例教学在教育界,特别是师资培训中得到运用。国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对数学基础课程)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郑金洲教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方法[1]。许多的一线教师对数学基础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有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如东北财经大学的郑永冰老师探讨了经管类数学基础课教学中的案例法,指出数学基础知识与体现数学应用特点的案例的有机结合,是对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有力促进[2]; 丽水学院的陈巧云指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在数学基础课中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的思想[4]。但是这些理论还很不成熟。且在具体实施过程由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忽略了对学生非认知品质与能力培养目标,没有很好的处理案例教学与基础课理论体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之间关系,使得案例教学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3 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3.1 案例教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正如前言中所叙述的,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了现代的大众化、平民化教育。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从培养专门人才,高素质人才演变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有特色的创新人才[5]。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的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教学、教育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滑坡,学风不正、道德失衡不同程度的存在,学生对学习的迷惘。虽然进行了许多的改革,但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没有多大改观。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是,笔者认为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培养目标不适应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新的教育环境新的培养目标必然需要我们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模式顺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将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融入到大学数学学基础课的相关课程中,此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基本理念用生动的生活案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充分关注带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能引起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其次,该教学模式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符合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2 “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代高等教育实践中,高校教师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持续创新”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要求。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没有高校教师的成长和专业上的发展,高校教师便无法完成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而高校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是只有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完成。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对典型的教学案例、教育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研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在“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案例的运用也可以促使被培训教师很好地掌握理论,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4 “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4.1 数学原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生动形象的案例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而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情况与具体问题的真实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也有助于案例教学活动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和方法都来自现实生活,且在实际中都具有广泛应用。如函数各种性态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用于解决生产活动中诸如求最优值、平面图形面积、立体的体积,杆件的质量等相关的问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是对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抽象概括,在信息、医疗、军事以及管理决策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都为“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2 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案例教学”的精神条件

大学生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世界观开始成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增强。同时,现代社会通讯媒体高度发达,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及媒体吸收了古今中外的多方面信息,使得他们自身具备时代眼光,不墨守成规,具有平等、自由、竞争等现代意识,对世界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关注新思想,善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方式活跃,愿意去尝试新事物,喜欢挑战。随着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满足于教师单一的知识灌输,不满足于被动接受结论,他们希望有自己发表看法的空间,渴望展示才华,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与学生充分互动,围绕案例,收集资料、课堂讨论、辩论、与同学交流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综合素质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在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案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在对教学案例分析、探究的基础上,积极查找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围绕教学案例所提供的探究目标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立见解,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激发起学生创新的勇气和敢于挑战的精神,使抽象数学的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基本技能。

案例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舶来品, 我国尚没有成熟的经验与理论可供借鉴, 本文只是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一点初浅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36-41.

[2] 郑永冰.[J].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案例教学初探[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2):93-96.

[3] 郭德红,纪向荣.案例教学的要素和方法[J].衡水学院学报,2007,9(2):107-110.

[4] 陈巧云.在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培养数学建模的思想[J].丽水学院学报,2004,26(5):83-85.

第5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感受;探究式学习;问题情境;实践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具有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升学政策调整等因素,中职教育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差,起点低,特别是数学更加薄弱,甚至有的学生从小学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再加上这些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等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学习意志脆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这就势必使专业课的学习质量大打折扣,更严重的会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而相对来说,电工类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根据中职电工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去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电工和数学的结合及应用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鉴于对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在2000年颁布的《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中案例特点的感悟和体会,结合电工专业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数学应用要求,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信息的形成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情感因素对学习数学的影响,确定了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督促和引导学生亲自感受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在亲历事件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动手做与动脑想来能动地学习和理解数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和再创造的苦与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说明生活及电工课程中的实例,根据初中函数概念的对照和理解,最终形成对函数集合概念的认识,然后再由概念出发,反过来去寻找专业对应,比方说举例说明电压U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蓄电池总贮电量Q一定、单位时间放出电量q一定时,剩余电量Q与放电时间t之间的关系等等,利用逆向思维,发散推广,将知识的形成完全交给学生去发现和领悟。

二、强调学生主体,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美国《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案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1)通过案例介绍,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三种方法以及了解应用每种方法时应防止出现的错误;(2)借助动态几何软件或模拟实验探究问题结论,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必要的工具或操作模拟实验(详见“法官判案问题”)。只有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探究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因此,在采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探究式教学要有的放矢

我曾经听过一节概率的公开课,上课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投20次硬币,然后统计正反面的次数。的确,这样上课是增加了几个探究内容,也把课堂气氛搞得很活跃,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20次能说明什么?真的能说明概率的有效性吗,值得我们商讨和思考。所以,问题设计要一针见血,用到点子上,如果教师把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根本不知道探究什么,到底朝着哪个方向探究,这样的探究教学也形同虚设,毫无意义了。

2.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很关键

自教改以来,探究式学习的理论被许多教师所熟悉并逐渐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容乐观。现在的教师大都是传统教育的根底,教学的模式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牵制,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至关重要,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成了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由“台前”到“幕后”,由“饲养员”到“导演”的完美转变才能让学生以一个更积极有效的演员身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以我为例:曾经一个非常好的师傅教我一道菜,过程我是记得清清楚楚,一步一步怎么去做,有什么注意事项我也都铭记在心,但真正到我自己上场去做的时候就不知所措,甚至连最基本的放油、葱、酱料都一塌糊涂。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要畏首畏尾,怕学生出错,只要有了这个亲身的经历,对知识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当然,教师的恰当引导和干预就成了关键。

三、采集有效案例,感知数学作用

美国课标中的案例取材广泛、真实,例如,病人的药物残留问题、管道的铺设问题、农民放兔子问题等等。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在电工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多选取电工和生活涉及的实例,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让他们感知到数学的用处。

1.案例“生活化”

比如,讲到“函数周期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教室钟表,想星期、月、年等周期现象,而这些都是所谓的周期问题,可能某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能理解,而教师就把它变成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找到概念直观生动的对应,学习起来就会更容易。

2.案例“趣味性”

中职类学生尤其电工类的学生对数学是望而生畏的,为了消除这种恐惧心理,调动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讲到“概率分步记数原理”的时候,可以引入“赵本山与宋丹丹”的例子:问“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回答:“三步:第一步将冰箱门打开;第二步将大象塞进冰箱;第三步将冰箱门关上”,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了,学习的气氛也很融洽了。

3.案例“专业化”

这里说的专业并不是问题复杂难懂,而是强调和专业知识之间的结合和应用。数学对电工专业的学生而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作用和辅助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与专业衔接,以数学为基础,建立数学与专业课程的知识架构。例如,复数在电工的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学生初接触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等知识时,对其向复数形式的转化和向量图的画法就心存芥蒂。所以,在教学中,举例,结合复数三角形式、向量加法减法口诀以及正负角的旋转等知识对其创设情境,效果事半功倍。

4.案例“开放化”

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太过狭窄,答案也很明了,这样也限制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开放性问题,一个问题一般会有不同的几个结论,正确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推导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可以更加积极独立地进行思考。在《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案例中有个“数学魔方”的小故事:“写下你的年龄,加上5,用2乘以所得的数字,再在这个数上加上10,用5去乘这个数,告诉我所得结果,我能说出你的年龄。”解决方案是“从最后得数中消去最后一个零,再减去10,得数就是这个人的年龄”。这个奇妙的“回答”回避了“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这个问题,而是采用一种更开放化的形式让学生去讨论和思考,并自己选择解决问题采取的方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将问题开放化、广度扩展化。比如,在“诱导公式”的学习中,有了诱导公式1的讨论以后,剩余的诱导公式完全交由学生分组讨论中完成,然后由小组代表上台讲解(注意给学困生上台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更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和教学的有效展开,也让他们对数学充满好奇,充满兴趣)。

四、重视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交流能力

中职电工学生重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应用,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性。这一点在美国《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法官判案问题”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应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分组,锻炼学生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给学困生以表现和发挥的机会,破除原来“破木桶短板”的思想,将“破木桶侧过来”,充分调动学优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给学困生更多的帮助,以促进交流,达到更好的效果。

美国数学教师协会的《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在2000年颁布以来,有不少人研究和关注该标准,试图将其与中国高中数学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加以学习和借鉴,但是,对于中职数学特别是电工数学在中外案例比照和学习方面的思考却并不多,所以,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必须认清这种现状,积极地将国外教学思想更有效地运用到职业教学改革中来,使我们的学生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实现数学和电工专业知识的真正结合。

参考文献:

[1]蔡金法,聂必凯.“美国2000数学课程标准”简介及反思.数学通报,2001(9).

[2]孙建洪.探究式数学的实验和反思.数学教学研究,2010(11).

[3]李士琦.数学教学心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查有梁.从思维模式看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0).

第6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实践

数学学习是小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数学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小学生目前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主张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探究式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笔者对探究式教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通过兴趣的引导开展探究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究"; 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提出了几点思考。

1.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探究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出特定的例题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根据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找出最佳的解决思路,教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2.小学数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分析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过去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特点:

2.1 注重动手实践。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因此,在一些具体的数学案例解决方法上,教师可以构建出适合学生解决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

2.2 愉悦性。数学学习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又加上学生间理解能力的不同,很容易形成厌学心理,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把有难度的问题集体进行探讨分析,开展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情境模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积极地学习。

2.3 互动性强。探究式教学法讲究的是师生集体共同参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友好探讨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能够积极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分析,共同完成数学难题同时,学生也可以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保持有效的互动性,以获得更好的进步。

2.4 创新性。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很好的天赋可以发挥。因此,学生在进行探究分析时,相互之间会产生思维上的碰撞,理解上的互补,有助于学生在理解问题时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会产生更多的思路方法,思维得到了发散,这就是学生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自身不断创新发展的有力体现。

3.小学数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3.1 通过兴趣的引导开展探究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开展探究式教学,首要的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兴趣点向教学内容转移。小学数学教学不是单单地靠案例分析、算式的讲解来进行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兴趣做基础,那么再多的教学工作也只是徒劳无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现在很多的数学教学基本上都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教材变化,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做引导,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加减乘数混合运算教学时,可以编制商店购物的形式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7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摘要 新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倡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学习方式。要实践新课程的要求,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自然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化对导学案的基本认识,以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为基本出发点,熟练掌握导学案编写原则和编写方法,进而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和主体地位问题,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原则编写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较好地诠释了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明确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导学案是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因此,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本文试从对导学案的基本认识出发,探究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一、对导学案的基本认识

“导学案”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精心编制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通过教师课前对知识框架的概括形成学生自我学习的提纲,让学生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克服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有力依托。从环节上看,“导学案”主要包括每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难信息点引、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导学案”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尝试自学”,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一)课时性原则。一般情况下,当初中数学教材的一节内容不能在一课时内完成学习时,这就需要教师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二)主体性原则。新课程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理念。所以在编写过程中,教师要有换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搭建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三)问题性原则。导学案应该设法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探究点,通过一定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四)层次性原则。导学案编写中知识点的设计和分布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对于九年级数学(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的导学案设计就可以先从复习:①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它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何特征?②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一般需要几个条件?③反比例函数有何重要的性质?开始,然后是对后续内容的整体理解,引导学生对确立变量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进而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表示问题情景中反比例函数的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小台阶、低梯度,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预见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应具有预见性,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哪些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内容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完成起来依然有困难。小组研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出现哪些疑惑,教师应组织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组织架构突破难点,解开谜团。

三、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方法

(一)吃透教材,明确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在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把握重点、难点、关键,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确定本学案的意向目标。比如在编制七年级数学(上册)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导学案时,明确本节的学习重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会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学习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学习的基本目标是:①掌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探索球赛积分表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且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二)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既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又不能拘泥教材。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注重对教材的“二度创作与开发”,使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通俗化,有效降低学习的梯度和难度,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学习内容的设计安排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既包含知识性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也包含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四)关注学学习方法的探索和指导。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发现总结恰当的学习方法,包括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并以此指导学生以导学案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导促学,以诱达思。

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创设“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丽.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Z2.

第8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数理基础课程;“卓越计划”;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62-03

2010年6月,我国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一百万以上高质量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2011年9月,我校启动了“建筑类”、“土建类”和“计算机类”三个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数理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点课程,“卓越计划”对数理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的数理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表现在:①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内容变化不大,知识体系单一,不能体现各专业的不同需求;②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教学枯燥;③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过死,不能针对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教学;④考核方法和手段过于死板,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平时积累;⑤教学中缺乏应用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对数理基础课的知识体系、教学思路、课程目标、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数理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介绍了我们在数理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方面所作的努力,希望能在广大同行中推广。

一、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各部分教学方法

我校2012级卓越班共有3个专业――“建筑类”、“土建类”和“计算机类”,我们深入到各个专业所在的院系,召开专业任课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给每位教师发问卷,详细了解他们对数理基础课程各部分内容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我们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数学、物理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根据教学大纲,我们多次组织教师研讨,详细制定针对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法,把“案例式”、“问题驱动式”、“专题讨论式”和“实例驱动式”教学方法安排到教学计划中。另外我们还到兄弟院校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其他院校的“卓越计划”教学经验,例如我们到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进行调查研究,和部分领导及教师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经验、教训,加以利用和改进。

二、把各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数理基础课程教学中

1.提高大学物理课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物理学中,定义、概念、定理、定律和数学推导比较多,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了“案例式”、“问题驱动式”、“专题讨论式”、“实例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分散了难点,避免了生硬枯燥的照本宣科,改善了教学效果,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引入新概念、新定律时,注意使用“案例式”、“问题驱动式”、“实例驱动式”方法,在讲解难点或做阶段复习时,适当使用“专题讨论式”。例如在引入刚体转动定律时,应用“问题驱动式”,提出问题:刚体定轴转动时,能否像质点一样,只考虑力的大小方向,不考虑力的作用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由此得出刚体转动要考虑力矩的作用,进而导出转动定律。由于刚体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接触过,是重点内容,所以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用“专题讨论式”,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刚体和质点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定律及解题方法等各方面的异同点,这样学生印象深刻。电和磁两部分内容具有对称性,也让学生用同样方法进行总结,得到很好的效果。物理学是实验科学,课堂演示实验非常重要。为增加演示实验项目,我们把一部分项目做在教学课件中,随堂演播,另一部分让学生去演示实验室观看,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对大学数学实施“立体化”的教学方法。①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专题讨论式”题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在小组内讨论研究,找到答案。在课堂上,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研究结果,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问、质疑、争辩。教师则根据具体情况作必要的引导、点评或总结。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式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创造了团队协作、展示自我的机会。②课题组充分挖掘了数学知识在各个专业及生活实践方面的应用案例,建立了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的案例库。案例分为介绍型、引入型、学生应用型、提高探索型等,共一百多个。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案例和问题都一一讲解,我们就把案例和其他资源一样放到教学网页上,教师可以下载供教学使用,学生可以随时查看,随时学习,这样把“案例式”、“问题驱动式”、“实例驱动式”教学方法,延伸到课下。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而且使学生对数学课程有了更新的认识,应用案例也充分体现了“城建类”专业的特色。③由原来单向的“教”与“学”变成了多向的“教学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不同层次的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及数理实验,为学生的独立思维提供更大的空间;利用多层次多向性的教学互动,启发学生使用开放资源探讨数学问题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全方位强化应用数学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形成了立体化教学模式。

三、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大学物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课,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门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课。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充分提高了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1.提高绪论课的教学效率为后续实验打好基础。以前的绪论课只有教师讲,学生被动听,不动脑,听过即忘,后续实验用到绪论讲解的知识时,问题频出。现在我们在绪论课上,误差理论讲完后直接引入后续实验误差处理的典型案例,然后配上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马上练习,成绩算入实验课总成绩。

2.教师严把“预习关”和“操作关”。教师实验前不仅要检查预习报告,而且要针对实验的各环节进行提问,由学生进行详细回答,这样促使学生认真预习。

3.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基础性实验以打好基础为主要目标。在基础性实验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家的科学方法、巧妙的设计思想和高超的实验技能;在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和监督作用;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起指导和监督作用。

4.在物理实验教学后期,开设创新实验。创新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实验研究题目分为三类,①教师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学生的能力,拟订的研究题目;②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拟订的研究题目;③学生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个人爱好,参考实验室可以提供的仪器设备,自拟的研究题目。参加创新实验的人选由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择优录取相结合。创新实验的过程是,确定研究课题和小组后,整个实验全靠学生自己查资料,自行设计研究路线、方法,组装实验设备,并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内容。这样,学生可以从头到尾经历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

四、在数理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卓越计划”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数理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用数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桥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建模实验渗透到整个数理基础课程教学中,利用案例库中一些有趣的问题,不定期地让学生用数理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每学期搞上两、三次建模实验,学生可根据具体问题,几人一组进行分析、归纳与探索,选择适当的数理方法和工具,并进行结果检验,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最终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并提交建模小论文。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应用数学与物理知识的兴趣,又能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通过“卓越计划”下数理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和线性代数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数理基础课程教学满意度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创新实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参加人数创新高;学校学生科研立项中,物理类项目由以前的空缺一跃达到今年的5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卓越班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8人次获得部级和市级大奖,创历史新高。路漫漫,其修远矣,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王乐鹏,李春丽,潘华.“卓越计划”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18):117-118.

[2]马寅秋,苏晓云.地方高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石油教育,2011,(5):71-73.

[3]陈明通,翟秀云.大学物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12):64-65.

[4]刘扭参.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45-46.

[5]李一川.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让数学教学更高效[J].学园,2012,(2).

[6]谢振中.案例教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理论研究,2012,(02):94-95.

[7]朱昌平,徐杉,朱陈松,等.“卓越计划”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13-117.

[8]王爱中,王青狮,杨俊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提高[J].大学物理实验,2009,22(1):103-106.

[9]余晓敏,陈关銮,梁国栋.物理设计实验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29-131.

[10]段志刚,赵旭云.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的研究与设计[J].实验室科学,2009,(2):74-76.

第9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字]新课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内涵

1.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提出高中数学课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数学学习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让数学真正的注重应用,很多例题都选择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从身边的变量出发,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进而引入数学模型,有利于数学更好的解释现实问题。然而在新课程也为很多数学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数学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止要求其具有专业的教学能力,还要求其转变教学观念,增加见识;另一方面教学模式亟待改变,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1.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教学学案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导学的手段,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学生时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教学任务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学案导学模式是在数学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并通过教师的有效调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的能力兴趣与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学案与教案的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实际意义。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再是灌输与接受的被动式关系,而是学生自行探索、教师针对性指导的主动关系,教师不再拘泥于具体的题目或题型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数学的思想与意义,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基本思想

(1)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学案导学模式是在数学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并通过教师的有效调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的能力兴趣与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学案与教案的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再是灌输与接受的被动式关系,而是学生自行探索、教师针对性指导的主动关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案教学模式,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实际意义。教师不再拘泥于具体的题目或题型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总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非讲授具体的知识点。

(3)关注数学思想,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学案导学模式使数学学习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让数学真正的注重应用,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思想,进而指导其终身的发展,另外学案导学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2.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

2.1学案的编写

学案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的一系列将由学生直接参与的情景案例,旨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探索与思考、巩固课堂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案的编写既要体现教学任务的重难点性,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程度和主动性,要根据课堂知识点的特点和目的,达到使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学案在实施中应该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案的编写灵活多样,具体编写方式可以有教师根据授课任务自行把握。

2.2学案导学模式的操作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重点在模式的实施过程。学案导学模式的操作是指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的教学实践。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概括说来,模式的操作主要包括识标、自学、精讲、验标和小结五个步骤。在识标阶段教师要通过案例展示本课重难点和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带着问题和任务进入学习;在自学阶段,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学,通过阅读课本和与同学进行讨论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主动在课堂巡回指导,积极及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在精讲阶段,教师要在二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精讲点拨,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结论;在验标阶段,教师应及时组织课堂检测并根据测验结果进行反馈精讲,学生要在完成检验的基础上主动解惑,提高能力;在小结阶段,学生将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进行扣标整合,从而完成整个阶段的学习。

3.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知道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其全面发展。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学案,应该要灵活运用学案,将导学的思想落实到教学中。

(2)学案的设计要科学化,不能是导学模式流于形式,学案不能是试题的堆砌,而要真正发挥其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

(3)导学时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组织的管理,以免使学生陷入盲目的状态。

4.总结

随着高中新课程课改的进行,一场关于自主体验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和的革命正悄然进行。学案导学模式就是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产生的,它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攻克数学难题的热情。然而如何真正将学案导学与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起来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是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全文根据学案导学和新课程的理念,分析了学案导学的具体实践教学模式,并思考了相关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高瑞华,如何利用学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3):33-35.

[3]王明友,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的学案导学模式,[J],中国民族育,2009(10):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