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坐井观天的故事范文

坐井观天的故事精选(九篇)

坐井观天的故事

第1篇:坐井观天的故事范文

课题

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个寓言故事。本课学习应重点激发学生对阅读故事的兴趣。为达到目标,本导学案作了如下安排: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想象续编,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最后,通过自我对话,感悟故事中的道理,进而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导入新题,问: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1.认真观看视频,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大意,总结得出:讲的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2.读课题,交流“坐井观天”的意思。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用时:17分钟)

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词。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听范读,学生点评。

2.按自读要求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朗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新词。

4.小组间赛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查字典填空。

“际”的字义有:①交际或靠边的地方;②时候;③当,适逢其时;④彼此之间。“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解释。“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三、了解大意,自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大胆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到: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青蛙和小鸟。

(2)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它们在争论

四、指导书写。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话”“沿”“际”,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独立描红、临写。

5.组织再次交流。

1.观察生字。

2.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

(2)相互交流书写的感受。

3.随老师书空。

4.描红、临写。

5.交流、反馈。

4.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字,并完成练习。

沿

(1)“话”是

结构,部首是

(2)“沿”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还剩

画。

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简洁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知故事情节,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2.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等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生字。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板贴情景。(用时:5分钟)

1.复习导入: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板贴“井”“青蛙”“小鸟”。

1.交流: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

2.师生互帮贴“井”“青蛙”“小鸟”。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用时:15分钟)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自读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重点指导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1.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自读三次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第一次,小鸟在天上飞了一百多里;第二次,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第三次,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小鸟让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4.(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联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5.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后再读,深入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重点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的“笑”:骄傲的、自以为是的笑;小鸟的“笑”:又好气又好笑,无奈的笑。

5.选择正确的选项。

第4、5自然段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

)。

A.第一次对话

B.第二次对话

C.第三次对话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2)青蛙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向小鸟承认自己弄错了。(

三、同桌合作,演读故事。(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演读要求:

(1)要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2)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同桌合作演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展示演读,师生评议。

1.按要求同桌演读。

2.全班展示演读。

7.读了课文,我明白了:

四、续编对话,领悟寓意。(用时:10分钟)

1.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3.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1.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

3.明白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8.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到了

,它

地说:“

。”小鸟

地说:“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通过板贴,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为理解青蛙与小鸟看法不同的原因作铺垫。

2.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中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3.在教学最后,通过演读,让学生继续感受故事中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片段

讨论“对错”,初悟道理(教学重点)

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那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齐答)小鸟说得对。

师:小鸟说得对,那青蛙说得肯定就——

生:(齐答)错了。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解决一下。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我们先来帮小鸟找找原因。请大家先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然后同桌讨论一下:小鸟为什么说的是对的?

生:因为小鸟根本就没有见过天的边。

师:它为什么没有见过天的边呀?

生: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真会想,请坐。谁再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左飞右飞的,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它每天都不停地

飞,还没看见天的边。

师:小鸟每天在天上飞,见多识广,所以小朋友们都认为它是对的。大家读读青蛙说的话,联系图想一想,它的话错在哪儿?

生:因为那个井壁把天的其他地方都挡住了,只剩下井口大的天,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井壁挡住了天,还挡住了青蛙的什么?

生: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青蛙的视线范围很小,它只能看到那个井口。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因为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第2篇:坐井观天的故事范文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3、 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一百多里”等词的意思,

4、 了解寓言内容,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 小朋友们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瞧,谁来了,让我们和它打声招呼。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这时,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了井沿上。(课件出示井沿一词,齐读,男女生读)在它们之间呀,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做——《坐井观天》。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师:“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有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开始吧!

2、指名反馈。

师:你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设生问: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指名提问)是呀,它们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

3、指名读课文。

师:让我们从文中找答案。请大家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填空: 和在争论 。小鸟认为 ,青蛙认为 。)(我来当文明小听众)

三、导读精讲,理解感悟

过渡:是呀,同样的天,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一)问题:小鸟和青蛙各自的看法是什么?

1、 指名读小鸟的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天有多大呢?请你读!评价:好像不够大!你来读!恩,是挺大的!你也来读一读!大家一起读!哇,这天,一眼望不到边,太大了!)

2、 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师:请你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3、 这是小鸟的看法,青蛙的看法是什么呢?

4、 指名反馈。(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这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请你读一下!

5、 生说感受,质疑。

师:齐读青蛙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了青蛙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

6、 指导朗读。

师: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说这句话。(注意观察学生表情,予以评价)

(二)问题:他们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

过渡:咦,同样的天,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请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1、 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从文中标出来。

2、 指名反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在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师评价:赞同吗?哇,你们的学习本领真不错!让我瞧瞧你们的朗读本领,有感情地齐读:“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3、 感悟小鸟的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1) 师范读。(师:飞了这么远,小鸟又累又渴!我也来试试或者听老师读)

(2) 男女生赛读。

师:男、女生比赛。(生互评)

(3) 学习生字“渴”“喝”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细心的你发现了吗,这里藏着一对双胞胎——“渴”“喝”

你们真会观察!动动脑筋,有什么好办法区分这对双胞胎?

爱动脑筋的孩子,喜欢你!记住了它们的名字,让我们把他们送到田字格的家吧(指导书写,提醒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并巡视指导)

(4)理解“一百多里”。播放动画配乐课件:小鸟飞过的地方(草原、大海、沙漠、森林……)

师:瞧,大家这么用心书写,两个字宝宝可喜欢大家了,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呢!让我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齐读句子)!这一百多里到底有多远?小鸟看到过哪些东西?

瞧,小鸟飞呀飞,飞过 ,飞呀飞呀,飞过;飞呀飞呀,飞过;飞呀飞呀,飞过 ……

(5)指导学生说句子。

师:哪个小朋友的说话本领最高,会说:小鸟飞过 的 ,看见 。

(指名说句子)

(6)小结:小鸟飞过那么多的地方,看到那么多的东西,见识真广呀!我们把这叫做——眼界开阔。(师板书眼界开阔,生齐读)。

4、感悟青蛙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在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过渡:眼界开阔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不服气了,它说:

(1)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指名读,先请一生读,生评价,师评:青蛙认为自己没错,可你读得不够自信哦。再请一只青蛙来读一读。哇,多么自信的青蛙呀!全班学学他,也来读一读。)

(2)带学生体验:这自信满满的朗读声,让我仿佛成了井底的那只青蛙。想不想知道青蛙看到的是什么?请你把书卷成圆筒状,把天花板当作天,说说,这时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指名反馈)

(3)小结:哎呀,青蛙也没说错呀!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呀,青蛙只看到了井口这一丁点儿的天,它看到的太少了了,这就叫做——目光短浅。板书(目光短浅,生齐读。)所以,目光短浅的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对不对?但他却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把这叫做——自以为是。板书并请生齐读。)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只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青蛙呀!面对它,小鸟是怎么说呢?

1、 齐读句子

2、 小组讨论:青蛙听了好朋友小鸟的建议,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和小组的伙伴们讨论讨论。

3、 指名反馈。

评价:青蛙实在太后悔了,早就应该跳出来看看。

看来小鸟的话真的没错。

是呀,对于别人好的建议,我们应该适当的听取。

4、小结:这下,青蛙总算心服口服了,看到了井口之外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把这则寓言故事读一读!

四、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过渡:哇,你们把小鸟的真诚,眼界的开阔,青蛙的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读得真到位。下面,请同桌一个演青蛙,一个演小鸟,分角色读读它们的对话。

(课件出示青蛙、小鸟的话。)

1、 同桌角色扮演。

2、 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来角色扮演。

师:哪两位小演员想上来表演一下呢?

真是可爱的小演员!

你们觉得他们演得好吗?好在哪里?

五、总结课堂,课外延伸

1、寓言中的这两位新朋友,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2、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3、总结:是呀,我们要全方面的认识事物,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自以为是。

六、布置作业

第3篇:坐井观天的故事范文

中低段孩子的认知领域狭窄,对深刻的道理理解较难,所以教学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因此,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相应的探究和思考:

一、目标单一化

一些教师在学生还没有研读文本时就急不可待地追问其寓意,一味追求“教”寓意的目标非常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这是来自网络上《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片段。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 思考: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想法?陶罐在听了铁罐的话之后有什么样的表现,这又意味着什么?

3. 教师小结:同学们了解了陶罐一直都很谦虚有礼,而铁罐骄傲自大,所以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这样的教学设计,忽略文本品读,只求掌握寓意,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应对策略:趣味表演助理解

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我做了以下调整和尝试:

师:我们把这篇课文改成课本剧来表演好吗?请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在书中找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白等内容。

师:你们对这几位演员有什么建议吗?

生:你们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时,特别要注意感叹号所表达出来的语气,要通过语气将铁罐傲慢的态度和自大的神情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演予以一定的表扬,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得以闪现,并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 、事理割裂化

很多教师偏向于对于寓言的讲解,而把故事本身和道理之间分割了。

以下是笔者试教《守株待兔》时的片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哪位同学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

生:一个种田人在田里干活时意外的看见一只兔子撞在了树桩上,而且死掉了。

师:“忽然”这个词你读得很好,让我们感觉到这件事是很意外的。

师: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类似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明显会破坏寓言故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很难理解和记住。

应对策略:紧握主线求整体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又修改了《守株待兔》教学过程:

1. 自己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2. 带领学生根据上表阅读课文,一起讨论。

让学生读这一句:“他乐滋滋地走过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教师要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展现出种田人翘首企盼的心情。

最后,守株待兔的结局是什么呢?“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要求学生读出对这一结果表示惋惜的心情。

3.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种田人的做法正确吗?

学生经历了获得新知的过程,对新知识掌握得也更牢固了。

三、过程模式化

寓言教学中领悟寓意越来越趋于模式化。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大部分教师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

师:开篇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的含义是什么?

生:坐在井里看天。

师:“观”就是看的意思。除此之外,还告诉我们要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应对策略:教法灵活敢创新

以下是特级教师朱柏烽带来的《坐井观天》片段:师:我们现在帮助这只青蛙跳出井外。运用多媒体,青蛙跳出井外,然后站在井沿行,嘴里不停地呱呱叫)瞧!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了,嘴里不停地说话,它说些什么呢?

生:呀!山真高,田野绿油油的,公路像一条带子……我不跳出井,怎能知道这么多。

师:老师希望所有的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参加活动,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同时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么大家都会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所以,寓言的教学应当以文本为依托,利用寓言人物鲜明、适宜朗读的特点让学生尽情地思考。

四、思维被动化

这是一则非常令人深思的案例:

一位教师在讲完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之后,让学生将《青蛙跳出了井口》作为话题进行讨论。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青蛙从井中出来以后,觉得外面的世界不如井里好,又回到了井里。其他同学听后都笑起来,教师也打断了他的发言,还说了句: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

后来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这位老师看到了那位被自己称为“青蛙”的同学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和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

此时的老师后悔极了,在这个孩子的作业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我们怎样避免自己也成为这样一只“井底之蛙”呢?

应对策略:放开想象试改编

第4篇:坐井观天的故事范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看拼音,写词语。(30分)

shuǐ xiānɡ lǐ pào shén zhōu cǎi sè pénɡ yǒu

ɡù xiānɡ yuè liànɡ huān chànɡ yě cài zuǐ ba

lín jū rónɡ yì tái tóu shī wànɡ jīnɡ chánɡ

三、读一读,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3分)

1、早上,我背(bēi bèi )着书包去上学,边走边背(bēi bèi)

课文。

2、他受到的苦难(nán nàn)至今难(nàn nán)以忘记。

3、今天我在公园玩的很高兴(xīnɡ xìnɡ),离开公园我

兴(xīnɡ xìnɡ)奋地回了家。

四、同学们,想一想,把这些词语补充完整。(6分)

( )风送爽 不( )不觉 人( )有人

寒来( )往 学无( )境 ( )到渠成

五、我会组词(12分)

环( ) 校( ) 锚( )

坏( ) 较( ) 描( )

很( ) 喝( ) 哥( )

狼( ) 渴( ) 歌( )

六、 在正确的音序排列的括号里打“√”(3分)

1、A B C D F E G ( )

2、H I J L K M N ( )

3、O P Q R S T ( )

七、连词成句,并加标点。(4分)

1、一只 蝈蝈 会唱歌的 这是

2、花香 梦里 飘进 老师的 让

八、快乐组合。(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5分 )

《狼和小羊》 花言巧语

《狐狸和乌鸦》 故意找碴儿

《小鹰学飞》 一往无前

《青蛙看海》 学无止境

《一株紫丁香》 尊敬老师

九、选字填空。(3分)

望 忘 往

1.我们经常去看( )盲婆婆。

2.我们( )老师家走去。

3.童年的欢乐我们不会( )记。

十、阅读短文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1分)

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2分)

( )的青蛙 ( )的天

2、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看到的天 。 的话是对的。(4分)

3、青蛙如果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呢?(5分)

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天 ,大吃一惊,说:“ 。”小鸟笑着说:“ ”青蛙低下了头,红着脸说:“ ”

第5篇:坐井观天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打捞工艺;电缆粘卡;外穿解卡;技术应用

江1井钻至井深4125m时进行完井全套电测一次成功,通井之后进行VSP地震测井。当下测至井深3500m时,VSP地震测井遇卡。入井仪器为4级软连接的法国产DDS240型检波器,入井光缆为原装进口光缆,价值昂贵。经现场综合分析,判断此次测井遇卡属VSP光缆粘卡。用钻具送入外穿解卡打捞工具,下至井深3300m解卡,顺利起出钻具、入井光缆和仪器。仅用32小时解除事故,光缆、仪器完好无损。首次应用外穿法处理光(电)缆遇卡事故并取得成功,为此类事故的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事故原因分析

1.1 事故经过

江1井在Φ215.9mm裸眼中进行VSP地震测井。从井深500m开始下测,每500m检测地面震波一次。测地面震波6次后,检波器下至井深3500m,地面放炮,仪器在井下停留时间5min左右,该深度点震波信号检测完,活动仪器时遇卡。3500m光缆浮重约5000lb,光缆承受的最大拉力18000lb。多次上提拉力由5000lb至17000lb,下放悬重由5000lb至2000lb,均无效。

1.2 原因分析

遇卡后,通过地面仪器能正常检测出井下检波器的推靠臂可以自由伸缩;上下活动光缆时,未监测到井下仪器的任何活动信号。由此表明,是检波器以上的光缆遇卡。

井下光(电)缆遇卡的原因有多种:粘附、键槽、沉砂、套损、光(电)缆打结等,其表现形式也不相同。(见表1)

江1井井深3500m以上最大井斜6°,井眼轨迹平滑,下测过程不可能出现“键槽”;Φ244.5mm技术套管下深1210m,已封住易垮塌的地层,同时,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携带、悬浮性能,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沉砂卡住Φ215.9mm井眼内的Φ15mm的光缆也不可能发生;起下钻及完井电测过程中在套鞋处未发生挂卡现象,套管破损卡光缆也不应存在;仪器下测过程中并未出现遇阻现象,光缆打结遇卡也不可能。综合以上分析,江1井VSP地震测井光缆遇卡的原因应为粘附卡。光缆所在井段发育有厚层砂岩,成膜钻井液在砂层段易形成泥饼从而粘附光缆。

2、解卡打捞方案的选择

处理测井电缆遇卡方法有钻杆穿心解卡打捞法、旁开式仪器打捞筒法、电缆套筒解卡法、外穿式解卡打捞法。各种方法有利有弊。(见表2)

江1井VSP测井使用的是进口光缆,价值达百万元,切断之后难以恢复。况且,VSP测井光缆与仪器的连接处没有弱点,即使采用钻杆穿心解卡法解卡打捞之后,也不知从何处拔断光缆,可能导致整盘光缆的报废或事故的复杂化。

3、外穿解卡工具的制作

选一直径150mm、长500mm的接头,在其中部焊接一只“U”形环;环体直径15-20mm,呈圆状,防刮磨光缆;“U”形环高20mm,既使光缆能从中顺利通过,又不造成凸起偏心,起下钻时受力太大;接头下部呈圆弧形,以免切割光缆。在该接头的上部选用一直径200mm的保护接头,起扶正居中作用,保护“U”形环不接触井壁。保护接头上下端面均呈圆弧形外倒角。

在“U”形环与接头对焊之前,须将光缆先嵌入其间。由于光缆不能承受电焊产生的高温,焊接时须用隔热材料将光缆与焊体隔离,可选用阻燃管或石棉板包住光缆;同时,焊接时经常活动接头,避免局部受热损坏光缆。

4、外穿解卡的操作方法

(1)用卡紧板将光缆卡紧并坐于转盘上;

(2)下放游车,放松光缆,卸下吊环上的天滑轮并固定在天车大梁上,要使光缆与上下运行的游车不发生磨擦,地滑轮固定在钻台前方;

(3)提起钻杆立柱,接上保护接头和外穿接头;

(4)在外穿接头上焊接“U”形环;焊接完,待自然冷却后下钻;

(5)卸下卡紧板,在转盘处的光缆上装上防挤护套,拉紧光缆下钻;

(6)下钻过程中,司钻观察钻具指重表,绞车司机观察光缆张力计,两者之一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下钻,分析原因;

(7)下钻过程中,要锁住转盘和大钩,防止钻具转动;

(8)吊卡将要坐到转盘上时,向井架前方拉住光缆,防止吊卡挤断光缆;同时,不影响井口上扣操作;

(9)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下过卡点光缆解卡;

(10)解卡后,边起光缆边起钻;起钻要低速匀速;

(11)仪器和光缆起出井口后,用钢锯锯掉“U”形环,回收仪器,打捞结束。

按上述方法操作,江1井外穿解卡打捞十分顺利,下钻至井深3300m解卡。

5、几点认识

(1)首次运用外穿解卡打捞法解决VSP测井光缆遇卡事故就获得成功,是基于我们对井况的充分了解和遇卡原因的准确分析。

第6篇:坐井观天的故事范文

第二天,我们下午到了北京的北京西火车站。我们领略了北京大都市风情,感受首都文化气息,体会北京的经济发展。通过导游员的精彩讲解。使我们真正的认识了北京。我们乘旅游巴士到了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外景观看)。亲自游览了国子监,参观了孔庙。还看到了明清两朝的状元杯。

第三天,我们坐车到了长城,在车上我们听导游解说了长城的故事和长城的历史,不到长城非好汉啊。中午,我们去吃北京烤鸭。味道还不错。下午,我们前往北京的奥林匹克中心区,驱车参观了北京大厦、国家体育管、多功能演播塔。走进了2008奥运会的主题馆,鸟巢和水立方。使我们感受到了浓浓咧咧的奥运风情。

第四天,我们早上两点半起床。去北京天安门看生气。上午我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还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观看了国家大剧院的外景。我们还去了故宫博物馆,游览了景山公园,下午我们去了王府井步行街,在王府井图书大厦看书。

第7篇:坐井观天的故事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72-01

兴趣是学习与求知的内在动力,是课堂良好学习环境形成的基础。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打好基础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讲故事

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以故事来开题,用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内容。如在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教学中,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青蛙的眼里,天空有多大吗?不知道吧?在很久以前,有一个青蛙,居住在一口很深的水井里,因为水井很深,这个青蛙从来没有出到井外去,不知道水井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有一天,一只小鸟飞过来,落在井沿上,青蛙就和它聊起了天,青蛙问小鸟从什么地方来,小鸟告诉它从一百多里外的地方飞过来,青蛙听了,说小鸟骗它,天不就是一个井口这么大嘛,你哪能飞了一百多里地呢?在青蛙的眼里,原来天只有一个井口那么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这个故事,自然地引入教学的内容,这个故事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下面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而轻松。

在以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故事的内容必须与课文内容相关。通过故事,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教学上来。关于故事的内容,教师既可以结合课文自己编一下,也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借鉴其他老师的做法。二是故事的内容不要过长,故事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不要因为说故事而影响了教学安排。

二、猜谜语

猜谜语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在小学课文中,有很多介绍动物、景物、事物的课文内容,如青蛙、猴子、鱼、荷叶、白雪、回声现象等,在上这些课文前,我们都可以编一两个谜语,让同学们先猜一猜。如在《松鼠》的教学中,笔者出了这样一个谜语:“形状像耗子,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打一动物。”在猜谜语的时候,先抛出谜面,然后给予适当的引导,如果同学们猜中了,我们可以自然地引入课文;如果猜不出来,我们就把这个疑问带入课文,通过讲解课文,一边让同学们学习和增长知识,一边为同学们揭开谜底。这样以疑问和悬念来展开教学,就能够把同学们的兴趣调动起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对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十分有效,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生字的学习兴趣,如“一个土堆上坐着两个人。打一字”“八把刀。打一字”“格外大方。打一字”“既有头,又有尾,中间生了四张嘴。打一字”等。

三、以提问促进师生互动

课堂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推进师生互动的关键一环。在新课改中,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事实也证明,师生互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中,笔者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

1.你寄过信或者看见过信封上的邮票吗?

如今很多农村的同学没有寄过信,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没有看见过邮票,而且随着现代通信工具的发展,信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少。因此,在课前笔者还准备了一枚邮票,在提问第一个问题后,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枚邮票,然后提出下一个问题。

2.邮票上的四周,为什么有一个个的小孔呢?

有的同学回答是为了美观,有的同学回答是容易撕下来等。

3.你知道邮票上的小孔的由来吗?

对这个问题,同学们自然回答不上来。于是,顺着这个问题,引入课文的教学。

又如在《司马光》这篇课文里,笔者设置的提问是: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司马光不砸缸能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增加了同学们对课文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

四、以表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同学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与赞赏。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一般只表扬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其实,学生的优点有很多,表扬的形式也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乐于给予赞扬。如笔者发现有一个上课爱说话的同学,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他在劳动课的时候表现得比较积极。于是。在语文课堂上,笔者对他在劳动课上的表现给予了表扬,并鼓励他在语文学习中也能够像在劳动课时一样专心和认真。在这次表扬夸奖后,这位学生逐渐改变了上课爱说话的坏习惯,学习变得认真了,成绩慢慢也上来了。表扬的形式和方法还有很多,如建立光荣榜,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一朵大红花,对劳动积极的学生给予一个五角星,对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一个小圈圈等,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及时改掉不好的习惯。

第8篇:坐井观天的故事范文

江南山灵水秀,气候温润,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因此,这块土地上滋养了如此众多名贯古今的好茶也就不足为奇了。昔日清乾隆帝多次下江南游山访茶,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四下杭州访茶的趣闻,可见杭州名茶的吸引力。

虽然比起黄山、庐山这些同处江南茶区的雄奇高峻的名山来说,杭州的茶山只能算是小家碧玉,然而其精致秀美也别具一番风味。趁着大好春光,我们踏上杭州的问茶之旅,在满眼青翠中寻觅那缕沁人心脾的茶香。

狮峰山、龙井村:西湖龙井第一家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也许连乾隆爷自己都想不到,这首当年御笔亲题的龙井茶诗,一不小心便让他成为了西湖龙井史上最大牌的形象代言人,“西湖龙井”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兀自沉吟诗中,边上朋友拍肩提醒:“你不是来探茶的么?”确实嗬!“西湖龙井”,这四个字早已让嗜茶多年的我按捺不住了!

沿着美丽的西湖畔一路西行,一到了龙井路,放眼望去,便是漫山的茶园。这山前屋后的茶田青翠如黛,在湿濡水气里成霭成岚。茶树在山边独自发芽抽叶,即使边上信步的闲人,袖口里也藏满了芬芳的季候。在来之前,我便已听说西湖龙井茶,按产地和品级,历来就被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我们探访的目的地,便是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以出产最顶级的“狮”字号龙井而闻名,被誉为“中国茶乡第一村”的龙井村了。

从龙井路一路向上,蜿蜒前行,两旁依旧是满目的鲜绿,沿路诸多转弯和越走越高的风光,似乎都为衬托出龙井村“干呼万唤始出来”的气场。见到“龙井村”的牌坊,就算进了村。始见得龙井村其实处于一个山谷当中,四面群山环抱,北面的山势缓缓地向南面“流淌”。据说,龙井村的名字可不是出自村内老龙井的传说,而是地理特征的一种表述,高高的山脊线像一条龙,中间的山谷就像一口井。在风水堪舆专家眼里,龙井村俨然也是一处杭州城难得的风水宝地。

从龙井村村委会附近拾级爬上的茶园是龙井村群体种保护区。在高处俯瞰,茶园呈不规则的梯田状,分布在山坡上。西北面是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的一道山脊线,可以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十八涧,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顶顶的帽子,那是采茶工戴的遮阳帽。不出城市多远,就能见到这样满山遍野的茶园和手工劳作的人们,真是一幅难得且让人感动的场景。

龙井村里,四处都能看见刚采摘回来的新鲜茶叶摊在圆圆的竹匾里,放在通风处摊晾。沿街的每户人家门前都支起了炒茶锅,多则好几口。炒茶师傅对门炒茶,是一则很好的形象广告,手工炒制,茶香四溢。

陆洲东是龙井村最年轻的炒茶王,当时刚满40岁的他,便在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我们一行人来到他家,陆师傅正好坐在家门前炒茶。他瘦瘦高高的,双手十指修长,没有戴白棉手套。他专心地炒着茶,叫人先泡一杯茶让我们喝着。面对炒茶王亲手炒制的新茶,我格外留意品尝。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淡淡的带着新鲜烘焙的香气直上头顶。看着如雀舌般伸展开来的嫩芽,在水中轻轻颤动,恢复了新鲜的绿色和饱满的样子。之后,芽尖朝上,芽梗向下,慢慢地沉下水去。啜一口,似平淡然无味,但心头却分明涌起了一种太和之味,十分舒服。此时陆师傅已炒完一锅茶,他起身来到石桌凳前坐下,向我们介绍说:“正宗的西湖龙井基本特征为‘两叶一心’,最好的品种为龙井群体种,也就是‘老茶树种’,茶叶通常为黄中带绿,呈糙米色,用80℃的最适宜水温冲泡,杯中有豆花香,且入口有回甘!喝龙井,口感最佳的则为第二道和第三道茶。”听完陆师傅的介绍,我拿起那杯群体种雨前龙井茶又细抿一口,不觉已领会在心。

“既然来了龙井,怎么不去御茶园走走?”陆师傅的话猛然提醒了我,对啊,不去御茶园,又怎能算作“龙井问茶”焉?此时我亦饮够新茶,心满意足,便起身告辞。

进了御茶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就是那著名的“十八棵御茶”了。这御茶树历经了200多年的风霜,依然坚挺地吐露着它那鲜活的生命力,至今每年都会抽出新芽,从不失约。现在人们将它们用白玉栏杆围了起来,显然已把它们当作西湖龙井的一个标志、一座丰碑了。我饶有兴致地听着导游小妹讲述“十八棵”的来历: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月甲午朔日,乾隆皇帝第三次到杭州,畅游龙井,登上老龙井品茶,赞不绝口,称其色、香、味、形俱佳,于是便御封了这“十八棵茶树”。此刻遥想当年乾隆皇帝为了一品龙井茶的美,不惜舟车劳顿,三番几次下江南,今日的我,却是如此容易便心满意足,真是夫复何求。恰巧,旁边的工作人员也很合时宜地又为我端上了一盏龙井,于是再笑,端茶,一饮而尽。

原本以为“龙井”只是地名、茶名、泉名,其实不然。如今我身临其境,才深知其景,“龙井”和“龙井茶”更是一个景点、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传承。那口龙泓井,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年),距今已近1800年,井上锁刻的“老龙井”三字则为宋朝坡所书。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有龙井茶的记载,只不过那时称龙井茶为“龙团”。到了北宋,高僧辩才隐居龙井,建寺,种茶,成了龙井茶的开山鼻祖。同时辩才也是坡的老师。相传当时来龙井拜访辩才的名士众多,他应暇不过,便立下规矩:“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但有一次,苏乐坡往访,两人谈得十分高兴,在送行的途中,还是谈个不停。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虎溪桥,到了风篁岭下。左右吃惊地说:“远公已经走过虎溪了!”法师这才醒悟,哈哈大笑,还引用了杜甫的两句诗:“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这件事成为一段千古佳话。至今,在龙井山麓,还存有“虎溪桥”、“过溪桥”、“二老亭”等遗迹。到了元代以后,龙井已是南北游人必经之地了。

茶香薰得游人醉,茶过三盏,醉已八分!此时,朋友的一个眼神分明在告诉我,时候不早,该动身了。

归去的途中,一位刚刚下山的采茶工迎面而来,背篓里是一片片泛着鲜绿的茶叶,她说这是劳动一天的成果。见我们要拍照,便害羞地转过脸走远了。夕阳下,从狮峰山流下的小溪涧里,一位年轻村民正拿着手风琴式的渔网在“桃花流水”的意境中诱鱼。此刻,我再也不忍叨扰龙井村人正在享受的属于他们的自在和忙碌了。

茶本有心,生于草木间,不求美而自美,无意佳乃大佳!龙井问茶,不枉此行。

余杭径山:心有径、茶为道

杭州的名茶并非仅限于西湖龙井,余杭径山所产的径山茶同样声名显赫。在径山,名茶、良泉、水煮笋并称“径山三宝”。径山在我国茶文化史上落下了浓重的一笔:“茶圣”陆羽曾隐居径山,在此他写下了传世之作――《茶经》。此外,径山与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友好史,被视为日本临济宗的祖庭,“径山茶宴”更被奉为日本茶道

之源。

以上几条理由,足以让我对径山产生向往,甚至敬畏之心。于是,在“龙井问茶”后的又一个明媚春日,我们驱车驶往径山,去寻找“心之径、茶之道”。

径山是天目山支脉,天目山自西而来,犹如骏马奔驰,至杭州余杭奔突而下,使东西两径形似马缰,径通天目主峰,故称“径山”。径山气候宜人,山水钟灵,五峰围绕,林木幽深,竹海翠滴,曾有“百万峻松双径皙,三千楼阁五峰寒”之誉。山上的古刹径山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距今有1200佘年,其地所产之茶,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所栽,专门用来供佛,这就是径山茶之肇始。

如果自驾前往的话,从杭州上高速不用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径山寺,但山很陡,山路并不好走,有点山路十八弯的味道。我们并没有直接驱车到达径山寺,而是开车到洞桥沿着石阶小路行走而至,那真的是别有一番风景。沿着石阶一路行走,快到山顶的时候可以停下来远眺西湖,那一刻真的会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在径山寺的后门外有一片竹林,竹林边有一个水塘,两棵竹子上写着一副对联格外显眼。说起这幅对联,就不得不再提起大文豪坡。他久慕径山,一日来游径山寺,方丈见其衣着平常,以为只是寻常香客,不以为然,只淡淡地说:“坐”,又转身对小和尚喊:“茶”,小和尚于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稍事寒喧后,方丈感觉来人谈吐不俗,气度非凡,便改口“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经过一番深谈,方丈得知来者乃大诗人坡时,情不自禁地说:“请上坐。”接着又喊小和尚“敬香茶”,并研墨铺纸以求墨宝。东坡先生一思忖,提笔写了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罢,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如常年不会干旱的“金鸡泉”,竹林深处乾隆下棋坐过的宝座,以及让我十分期待的颇具传奇色彩的“十八罗汉井”等。据说深入到“十八罗汉井”内就可以看到十八罗汉当年在径山寺的故事,历代的很多游客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去,想去探个究竟。近年来为了安全,径山寺早已把这个井封存了。尽管有些扫兴,还是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于径山的那份神往。

径山寺禅茶文化可追溯至唐。僧人举行茶宴,礼佛参禅,并制定了独特礼仪,到了宋朝,其影响覆盖江南,被誉为“东南第一禅林”,并成为中日禅茶交流中心。

径山寺的“径山茶宴”,以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于世,举办茶宴时众佛门弟子围坐“茶堂”,以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依次点茶、献茶、闻香、观色、尝味、叙谊。先由住持亲自冲点香茗“佛茶”,以示敬意,称为“点茶”;然后由寺僧们依次将香茗奉献给来宾,名为“献茶”;赴宴者接过茶后先打开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赏茶汤色泽,尔后才启口,在“啧啧”的赞叹声中品味。茶过三巡后,即开始评品茶香、茶色,并盛赞主人的道德品行,最后才是论佛诵经,谈事叙谊。

我的一个老同学家就住在径山山顶。她告诉我,她最惬意的事就是清晨日出时,站在径山寺门前的大平台上俯瞰整座茶山,金色的阳光洒在蓊蓊郁郁的大片茶山上,微风带着茶香袭来,寺院的钟堂传来悦耳的钟声,那样的清脆、迷人。这幅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起个大早,特地赶来径山山顶看日出,闻茶香,悟茶道,如痴如醉。

第9篇:坐井观天的故事范文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专题进行安排的。主要由《坐井观天》、《寒号鸟》和《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故事短小、有趣,教育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目光短浅,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本单元重点:

(1)

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坐井观天》可以围绕课后题“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理解课文内容,在开展“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的讨论中明理;《寒号鸟》可以联想生活实际想象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带来的不良后果,指导现实行为;《我要的是葫芦》课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有得到的原因,促进对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在学习中,弄懂一些道理,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2)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在学习中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可以用感叹句,也可以用陈述句、反问句来表达,只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情感不一样。

【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在这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要弄清故事讲述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法,用感叹句,也可以用陈述句、反问句来表达。

【教法建议】

1.能分角色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2.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3.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4.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冰雹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2.坐井观天

2

13.寒号鸟

2

14.我要的是葫芦

2

口语交际

商量

1

语文园地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