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职业素质范文

护理职业素质精选(九篇)

护理职业素质

第1篇:护理职业素质范文

为深入了解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采用自编“高职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从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人文精神的理解度、人文课程开设满意度、社会实践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内不同区域的三所高职学院校的36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354份,有效问卷351份。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有33.2%,职业认同度不高;护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度较高,有67.3%的学生认为应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护生对学校人文课程开设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仅有29.1%的学生表示满意,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学生占81%;护生对教师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满意度较低,仅有47.4%的学生对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能力很满意;有95%的同学愿意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护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参与度高。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针对高职护理人文素质的现状,课题组教师经过在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1345”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即一个目标、三大课堂、四项任务、五大平台。就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发挥好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课堂的作用,完成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职业人”“社会人”“文化人”和“生命人”四大任务,全力打造课程平台、师资平台、管理平台、基地平台、考核评价平台的建设。

(一)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高职护生的培养

目标近年来,医疗服务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不断升级,不仅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护理人文关怀更加重视。为此,课程组通过对护理岗位第一线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确定我院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鲁南地区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有:临床护理岗位(群)、社区护理岗位(群)和康复保健护理岗位(群)。

(二)把握三大课堂,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

为了促进学生实现从“听”到“信”到“行”的转变,护理人文课题组在两年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常规的课堂教学,帮助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护理人文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除必要的理论讲授之外,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师生互动、情境模拟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绎、领悟、贯通、实践。同时各课程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体系有机整合,有力扩充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过程不断形象化、生动化、完善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第二课堂即学生的人文实践课,实践活动覆盖面广,由校内到校外、从学习到工作,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震撼和行动上的改变。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第三课堂”。根据学生的这一实际需求,课题组以护理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联合课程网站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互动空间,通过网络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整合优化,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护理专业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注重的是关爱和照顾,这是与其他专业所不同的。影响病人身体康复进程的,除了娴熟的护理技术,还有人文关怀。而当前的护理教学更多的重视技术的训练,忽略了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此,课程组深入到护理岗位第一线,认真调研了鲁南地区医疗服务单位对护理人员的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与护理行业专家、骨干共同交流,多方面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拓展学习领域的知识所占比例低,使得许多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优秀的护理工作者,课程组从护理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实践育人为切入点,打造“忠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融洽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气质形象、健康的心态表现==和谐护理职业人”的全新课程理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主体,以《护理心理》、《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为三翼,建立护理人文课程体系。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解决学生思想的总开关,通过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提供了支撑,为学生从护生过渡到职业护理人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

(四)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和人文两栖的师资队伍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专业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培训,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并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人文社科教师与辅导员的教育背景较复杂,包括历史、哲学、医学、生物等十几个专业。除部分人员接受过继续教育外,绝大多数缺乏医文渗透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得并不彻底,因此,学校应为这支队伍创造条件,投入专项经费,让他们学习相关的医学、人文社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五)主导联动,探索常态下人文素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课题组实施建设以来,建立了系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教务科、护理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系学生科为主导,院、系其他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经过两年多的顺畅运行,说明这种主导联动式管理模式,是符合我院实际的,为我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构建了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

(六)构建“三元合作、四维贯通”实践

第2篇:护理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改革

职业素质是评价一个劳动者劳动能力的重要标准,而《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今后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要看《护理学基础》是否能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1]。为了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护理技巧,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也要逐步向这方面转变。为此,本文将研究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实施于护理教学中的效果,以期教学改革能收到良好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35名2015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学制四年,年龄在20至22岁,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中将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目标,实施改革教学。

1.2方法

2014级护理专业245名学生继续实行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而2015级学生从教学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实行护理教学改革,实际操作方法如下。

1.2.1教学框架设定

成立《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小组,讨论并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分别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护理学基础理论、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衔接,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护理学基础理论主要内容有:绪论、护士与患者、健康与疾病、护理记录等;技能方面包括:饮食营养、输液、输血、脉搏血压测量等;教学与临床结合则包括:急诊处理、病情监护、护理程序等。

1.2.2采取多元化教学

结合三部分教学板块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系统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

1.3评价方法

基础理论知识评价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再者是平常表现,如课堂参与程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等,一百分满分,考试成绩占60%,平时表现占40%。护理技能评价则根据护理基本操作规则与评分标准为主,从操作前准备情况到具体操作过程,再到终末质量进行操作评价,一百分满分。最后是职业综合素质评价,创设就诊情境,学生演示护理过程,内容从就诊到接受治疗再到出院,其中有接待病人、护患沟通、急救处理与记录、护理日志等,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打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成绩对比分析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在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方面均高于2014级学生。具体如表1。

3.讨论

由上表可知,采用教学改革施教后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各项成绩优于2014级学生,可见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具有以下优点。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传统《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于学生而言,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显得枯燥乏味[2]。往往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对护理基础知识的讲授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式的接受,长此下去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加之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学生容易把所学知识生搬硬套到实际护理操作中。老师不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采取教学改革后,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学习护理基础的兴趣。特别是将职业素质培养作为教学导向,将课本知识与临床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性。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基础理论和职业热情为主,增加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护理技能的教学以操作训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则注重临床应用,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演练进一步提高学习成效。3.2提高学生临床实操能力。护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项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课程改革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缩短了理论学习时长,增加了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师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护理操作,对于护理手法与操作顺序及时发现错误和不足,给予正确指导,学生也能从老师处学到更多实操经验[3]。综上所述,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能显著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应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沈旭慧;林梅;姚金兰.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38-2139.

[2]林婷,姜小鹰,郑翠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年10月第7卷第10期:447-449.

第3篇:护理职业素质范文

通讯作者:魏艳梅

【摘要】 目的 通过护理职业文化建设提升护士素质。方法 将护理职业文化建设运用到护理管理中,评价护士素质。结果 护士职业认可度提升,服务观念转变,三基考核合格率上升,护士素质提高,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 开展护理文化建设是提高护士素质的有效手段,护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是在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训,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

【关键词】 护理职业文化; 护士素质

The function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cultur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e WEI Yan-mei,ZHANG San-ling,LI Chun-hua,LIANG Ge-y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Xiaogan city Xiaonan District in Hubei province,Xiaogan 43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basic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nurse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culture.Methods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 culture was applied to nursing managemen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profession.Results The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and the concept of service changed.The quality of nurses improved.The pass rate of three basic tes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creased.Conclusion Nursing culture construction was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es.The promotion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was an evolution which was combined through education,training,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practice together.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es wa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improving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 culture; Nurse quality

护理文化建设是一种把诸种科学管理因素结合在一起的现代管理方法[1],是一种新型的人本管理理念,它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激发护士自觉行动[2]。笔者所在医院在护理文化建设中,突出护理职业特点、内涵和护理目标定位,形成了医院护理职业文化,并且运用到护理管理中,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和工作环境,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了护士素质,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Ⅱ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全院在岗护理人员96人,分布在全院9个护理岗位科室,平均年龄32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9人,护师22人,护士33人。学历:本科5人,大专59人,中专32人。承担着全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以及实习生护理的带教工作。

2 方法

2.1 塑造“三种”形象,提高职业认可度

2.1.1 天使形象 人们把护士比做天使,是因为她们是生命的守护神,这种特定的职业形象只有与护士外在美达到高度和谐统一,才能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全院配备了统一的标准化护士服、鞋帽,工作时必须规范着装。利用5.12护士节,对新上岗护理人员举行护士礼仪培训和护士授帽仪式,举办“天使之声”文艺晚会,让每个人感受到护士的崇高和使命、神圣和光荣。

2.1.2 医院形象 护理人员是医院的一支主要力量,其技术水平、言谈举止、穿着装束、精神风貌和气质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声誉。通过开展医院“服务之星”、“妇幼之星”和“品牌护士”的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同化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1.3 自我形象 对于护士群体,要将护士工作角色与自我形象挂钩。外在衣着得体,举止大方,语言文明,内在有崇高的道德修养,理解、宽容、尊重他人,公正做人,礼貌待人,以多种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护理部每月定期和不定期通过患者评选出“最满意的护士”,建立护理人员的自信和动力,让每个人努力在实践中,不断为自己塑造良好形象而奋斗,并不断地去完善它。

2.2 抓“三项”基本建设,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2.2.1 制度文化建设是护理专业建设的基本保证 护理部把专业要求和专业内涵文化规范有机结合,每年重新修订和补充,完善了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并建立起管理、监控的有效措施。

2.2.2 技能文化建设 护理技能是护士的立身之本,是医院的强院之基。在对全院护士进行规范的“三基”培训后,由取得带教老师资质的高年资护师,将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操作进行示范带教。鼓励自学和参加本科学习,选拔骨干到省级医院进修。每年组织1~2次护理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比赛。

2.2.3 精神文化建设 护理部以多媒体形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认知篇”、“规划篇”、“实现篇”的教育,让全院护理人员在护理文化中共同确立和遵循的专业意识、护理观念、人际关系和护理群体价值观,形成护理职业文化的核心。同时,建立护理服务与质量管理理念,让理念的文化内涵化作精神的力量,渗透到千头万绪的护理工作中去,激励感召护理人员,成为护理人员的行为指南。

2.3 强化“三种”意识,提升护士责任感

2.3.1 质量标准意识 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性工作[3],须有标准作为行动的准绳、衡量的准则和管理的依据。护理部对护理人员在各项护理工作中的概念、方法程序等作出规定,理顺护理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目标,编制成护理质量标准,下发到各科组织学习,使护理工作有所遵循。选拔骨干为质控员,协助护士长指导监督各科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质量标准意识。

2.3.2 法律安全意识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结合身边的案例,规范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更好地维护了护士与患者的合法权利,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责任安全意识。

2.3.3 优质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连续、最密切、最广泛,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感受,因此,护理工作在改善服务、满意患者方面具有优势,大有作为[4]。在这个过程中,意识起着一定的作用,优质服务意识是实践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行为和规范。护理部召开优质服务启动大会,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全程无缝隙“五有”服务模式,从入院到出院提供连续周密的全程服务,让被服务者感受到亲情服务和温馨关怀,显现出护士的素养和品格。既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又主动满足患者和家属的护理需求。

2.4 开展多种文体活动,提高护士的心理身体素质 护理管理者利用节假日,组织了全院护理人员参加本院和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文艺晚会,野外拓展训练,自行车、球类比赛活动。让每个人身体和心灵充分敞开,激发每个人的潜能,突破自我极限,表现出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应变能力,是每个人自我超越的过程,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身体,并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带到工作中去。

3 体会

通过近几年有目标、有计划的系统化地实施护理职业文化建设,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展现出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全院护理人员职业认可度和归属感增强了,转变了服务观念,全院护士素质考核合格率、三基考核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 考 文 献

[1] 杨青敏.护理文化与护理管理.天津护理,2002,10(5):259-260.

[2] 杜琳,王桂生.护理文化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护理研究,2006,20(9):2261-2262.

[3] 包家明,李平,林莎.努力创建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中国医院管,1998,18(10):43.

第4篇:护理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护理教学 教学质量 职业素养

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基础学科,护理学课程是护理职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知识构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的实习和工作。要培养出能够尽快胜任临床工作、满足临床需求的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护理学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课。因此,护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及人才的培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关于“护理如何教”的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显得更为重要。

为了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充实课堂内容

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体系,融入护理学前沿的新内容,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护理教学中应加大实践应用内容的比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添加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事例。把一些重点、难点部分,难用文字表达的知识或近代科技应用,用插图表现出来,增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感性理解,调动学生的兴趣。把现代护理知识以通俗的方式融入教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护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护理教学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系统地向学生传播知识没有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丢掉了护理这门学科多姿多彩的生机和趣味。所以,需打破老师一人讲的局面,采取“生本”教育,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护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寻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外在内容,扎实备课,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探寻学生的所思所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3.加强多媒体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和载体,作用极为重要,最佳的媒体选择可以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在护理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听课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使得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去探讨。要把“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讲课模式改变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另外教学中可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护理人物的事迹来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引入伟大护理人物的感人事迹,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向上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因材施教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由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入学时程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对护理课程要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试题各有自己的侧重与特色。根据不同护理门类的设计与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制订出不同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教学计划,配备使用相应的教材,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特色调整教学重点,对学生要求掌握的护理学知识也可有所不同。

6.开放性实践教学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走进医院,根据所学的理论去观摩、实践。定期让学生进入医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

护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实现实践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方式能适应现代护理实践教学的要求,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聪明才智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的贯彻;开放性实践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7.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护理学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课。职业素养,主要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这些都在护理教育中得到生动具体的体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护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5篇:护理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心理;情商培养

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按时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的关键因素,各院校都期待本校的学生可以实现“零距离”就业,“零距离”既包括职业技能,同时还包括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心理素质,牢固树立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情商理念,构筑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新载体,创造学生情商培养的长效机制。

一、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情商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将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作为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随着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护理专业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情商培养水平。在职场中,“书呆子”很难融入这个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护理专业学生要想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多元知识的学习和情商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将自身优势充分展现出来,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在面试的过程中,情商高的人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更强,他们思维敏捷、逻辑性强、办事稳妥、言语恰当,有感染力,容易赢得赏识。而情商低的人往往思维缓慢、语无伦次、办事效率低,缺乏竞争力。所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情商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其次,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情商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党的十报告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加强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文化、业务、身心素质等。情商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智商发展,为其以后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高,则会更加有利于学生智商的发挥。另一方面,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也离不开情商的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其实就是学生处理身边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能力。学生如果情商较高,则更容易和身边的人融洽相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了道德的人格魅力。

再次,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情商培养水平,有利于学生构建幸福美满的人生。情商高低对于学生以后的家庭幸福感以及事业成功有很大的影响。情商水平较高,有助于家庭的和睦相处。学生通过准确的自我评价,发现自身和家人的不足以及长处,增强自身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积极面对,维持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情商较高的学生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情商较高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更强,意志更加坚定。

二、 当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情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调查显示,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不强。随时社会发展以及教育的大众化,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更多,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缺乏,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缺乏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抵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弱,而且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容易冲动,感情用事,容易采取极端方式来宣泄不满。

第二,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不足。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无用,迷失了方向,自暴自弃,放松自己,自我激励缺乏,心理调适能力较弱。在校学生由于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往往心理起伏较大,当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的时候,容易堕落。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和逃避的思想,没有勇气战胜困难,这些都是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的表现。

第三,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学生对于生活和学习缺乏积极性,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很多独生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不愿意听取别的意见和建议,过着特立独行、自我封闭的生活,人际交往产生障碍因素。

三、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模式

首先,树立护理专业学生的情商培养理念。扎实推进情商培养的理论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培养的方法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不断丰富和完善培养理念,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发展。不断加强情商培养的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情商培养的讲座,普及情商理论,增强师生对于情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构建网络平台或者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校园里为学生营造一个情商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想的层次与高度。

其次,学校应该努力为学生情商培养创造新平台。创新理论教育,把情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当作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引导学生控制自身情绪,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学校应该创造平台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情商培养的有机结合,使之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鼓励护理专业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去校外实行。

再次,学校应该着力构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情商培养的长效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机构,也可以挂靠在相关部门内部来负责大学生的情商培养工作。把情商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体系中来。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成立情商培养协会,加强情商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为情商培养提供制度保障等,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情商教育工作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护理职业素质范文

【摘要】目的:探索实习护士职业素质的具体构成成分。方法:采用Delphi法编制职业素质核查表,在此基础上对190名在职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行为事件访谈法对24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访谈并录音。结果:从资料分析中得出15项核心职业素质,涵盖了知识、能力、品质三个范畴。结论:实习护士教育要注重知识、能力和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素质;行为事件访谈;实习护士;教育

随着我国近几年医疗队伍的壮大,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实习护士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与其他类别职业教育相比更具特殊性。本研究通过对在职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录音访谈,力图分析出实习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从而使医院对实习护士培养目标更具体化,使人才培养与岗位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合肥市和洛阳市共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6所社区医院的190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和样本配对的方法选取24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录音访谈,三例访谈失败,有效访谈21例。被访者年龄23-45岁,平均(30.8±6.26 )岁;女性17人,男性4人;目前工作岗位情况:从事护理工作18人,从事医疗工作2人,药师1人,其中从事管理工作7人。

1.2方法第一阶段运用Delphi法[1](专家咨询法),从专家的视角筛选职业素质特征,编制职业素质词典,通过三轮的专家函询,最终将一致率超过50%的职业素质特征初步确定为实习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第二阶段,以职业素质词典为依据自编《实习护士职业素质特征核检表》,对合肥市和洛阳市共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6所社区医院的190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92.6%),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选取一致率在50%以上的职业素质项目,从医务工作者的视角确定实习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职业素质。第三阶段,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2],确定访谈被试选择的绩效标准,选取24名在职医务人员作为访谈对象,要求受试者讲述三件与工作有关的成功事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转录文本,以素质词典为依据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并根据文本内容对词典进行补充修订,通过数据分析,选取访谈案例中50%以上的一致率作为实习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职业素质,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合并,最终确定实习护士核心职业素质的具体构成成分。

2结果

2.1专家视角下的实习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通过对30名专家为期3轮的专家函询,最终将一致率超过50%的29项职业素质项目初步确定为专家视角下实习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见表1。

2.2医务工作者视角下的实习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在17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通过数据分析,将一致率超过50%的11项职业素质项目作为医务工作者视角下的实习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职业素质,见表2。

2.3行为事件访谈结果分析

根据所编制的“职业素质词典”中的词条,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将访谈文本编码资料进行输机和数据分析,将半数以上访谈资料涉及到的职业素质项目作为实习护士职业素质,其中“交流能力”、“责任心”、“关心”、“细心”四项为职业素质词典中所没有提及的职业素质,但在访谈中一致率超过了50%。

2.4实习护士职业素质成分构成

根据三个阶段的研究结果,最终可以确定实习护士15项核心职业素质的构成成分,分别为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挫折能力、责任心、敬业、理解包容、关心、细心、爱岗、诚实守信、慎独自律。

3讨论

3.1实习护士核心职业素质构成成分的分析。

从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实习护士职业素质构成由知识、能力、品质三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下都有更为具体的职业素质特征。

知识是实习护士形成职业素质的前提。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护理教育,其教育对象需要系统的特殊的专业知识作为他们未来职业素质形成的基础。除了医学护理专业知识以外还包括与各种能力的养成相关的知识、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关的知识。就这一点而言,要建立实习护士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必须要以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品质要求为基础,从而实现知识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而服务的目标。

核心能力主要有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这些能力与英国职业教育界对核心能力[3]的界定―交流能力、数字运用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有着重合之处,这说明,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能力是所有职业教育都应该重视的能力,而抗挫折能力还没有被纳入核心能力中。此次研究所针对的是具有工作经验的医务工作者,随着现代医疗行业的职业压力的不断增强,这些奋斗在医疗行业的医务工作者不得不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和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压力和挑战面前经受频繁的挫折是这些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就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而言,抗挫折能力在当今日益复杂而敏感的就医环境中、在追求个人职业发展的现实中就变得尤为重要。

核心品质涉及到九个方面,其中爱岗、敬业、事业心、诚实守信是职业教育系统中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核心品质,但对于实习护士来讲,仅有这些品质还不够。从医学传统及护理职业的本质看,医学活动是非常特殊的人类活动,医学是建立在绝对负责―信任基础上的道德的事业,缺少医德的人很难甚至不能完成医学职业本身的目的―维护病人的利益和福祉―这是医学的根基[4]。由此可见,对实习护士的道德品质要求要高于其它专业的学生,责任心、关心、细心、慎独精神、以及对病人的理解包容等品质是实习护士区别于其它专业学生所特有的品质,具有专业独特性。

3.2核心职业素质的成分构成对实习护士的启示。

通过界定实习护士核心职业素质,使实习护士教育目标更加明确,课程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知识的传授是以课程为媒介,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以核心能力与核心品质的培养为中心进行课程编排和整合,就每一项具体的能力和品质选择适当的课程和最佳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盲目的沿袭旧的课程体系。在本次研究中,科研能力并没有在核心能力中有所显示,说明实习护士在工作岗位中的主要角色还是护理的实践者,而并非专家和学者。这一点也恰恰显示出了医学职业教育与医学学术教育之间的差别。

本次研究的所有信息均来自在职的医务人员,对于结果的分析有着极强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具体性,对于护理人才培养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为实习护士职业教育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红,何仲. 德尔菲法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5,2(1):6-8.

[2]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2002,5:513-516.

第7篇:护理职业素质范文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护生大多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多,这一代人的特征是家庭条件较好、自我意识浓厚、合作意识淡薄,要使他们从“人人必须为我”的思维转变为“我首先为人人”,需要经过长期的、正确的职业素质培养。本文结合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的有关内容,通过对医学教育过程中几个重点环节的阐述,提出提高护生职业素质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护生 护理 职业素质 培养

内容: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职业化、专业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普遍要求,基于此,护理教育不单单局限于传播知识和技能,更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高水平的职业素养,这与医学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每个环节对护生的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强调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倡导职业语言、培育职业自豪感、实施情景教学、实践理论相结合等五种具体方式,使护生具备优良的护理素质。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素质与人的职业活动紧密关联,是符合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决定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是完成护理工作职责的基本保障。职业道德由八个基本因素构成:职业理想、职业良心、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树立具有一定高度的理想,坚守利己利人的良心,以熟练细致的护理操作和文明礼貌的服务态度,培育廉洁正直的优良品质和不畏劳苦的敬业精神,把病人所想当成自己的事情,急病人所急,把为病人解决问题当成最大的荣誉,用纯朴的心灵和辛勤工作换取病人的身心健康,与病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把爱传播出去。

其次要多使用贴切的职业语言。礼貌性语言使病人感到亲切随和,是两者之间沟通顺畅的前提,使用语言要注意多用尊称和敬词,运用带有亲切、赞许、尊敬、商量色彩的词语,以委婉的语言和安慰性语言,善解人意,让病人觉得温暖,甚至可以让他们从不安和消极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因身体不适,患者和家属容易产生恐惧、疑虑、悲观、急躁等精神不适症状,用恰当贴切的语言对病人进行安慰,可以发挥非常独特的作用,解释性和安慰性语言,能获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这种交流必须注意遵循适度、恰当和慎重的原则,并且多运用针对性语言,使病人自然而然地接受,有时候要采用保密性语言,使病人免受不良刺激。

其三是培养护理职业的自豪感。护理工作与其它职业一样,服务于人,可以带来相应的价值,具备正收益。应当从入学开始就进行观念引导,理论学习期间,重点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一方面把这个职业的内在价值阐述清楚,另一方面可以把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国内外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呈现出来,建立护理人员的从业信心,对未来职业更加热爱,更加自信。例如详细讲述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女士的生平事迹,提炼出为护理事业贡献终身的伟大精神,能够极大启发学生们对这项工作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自豪感。

其四是实行情景教学。开设第二课堂,有利于开拓护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通过开展护理程序讲座,组织行为规范训练,让学生集中讨论、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树立专业思想,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护士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个人行为。一进入实习岗位,就必须要求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遵循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稳重、积极、饱满的态度进入病房,衣帽要整洁,仪表要端庄,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关心体贴,养成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另外,因为护生年纪普遍较轻,模仿能力强,可塑造性大,施教老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精神、带教方法,特别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十分重要,将直接影响学生日常品质的形成。鉴于此,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而且具有完善的人格、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老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情景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情景教育法应注重实际、形象、生动的原则,用简练通俗的语言,使人容易理解,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护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这种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的方法,不仅可以开发出护生的工作智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通过大范围的讨论,集思广益,得出具体案例的最佳方案。因限定思考和发言的时间长度,每位提问人都要面临置疑,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应变力、分析力等综合素质,并且大幅提高心理素质。通过观看各种案例,以辩论的方式深入人心,容易使护生吸取教训,增强工作责任心,对病人的同情心增加,减少医患纠纷。

此外,情景教学方法还包括举办演讲比赛、组织护生表演文艺节目、分期、分批组织去敬老院等活动,能让护生深刻体会到其所在岗位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

其五要把理论知识讲授与职业道德实践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把医疗行业中的先进模范事迹和因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术不过硬而引起的严重医疗事故相比较,穿插到理论环节,从正反两方面对护生加以教育,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明白,护理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基础条件,职业道德是重要保障。通过整体护理实践,有效地减少病人痛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改变传统观念中把护士只当成打针发药、从属于大夫的错误认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对护士的职能也赋予全新内涵,从单一的职业护理型向复合的社会综合型发展,护理观念也发生质变,护理工作从过去的打针、发药、机械地执行医嘱演变成一门独立学科,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和整体性;护理目标不仅要满足病人生理上的基本需求,更要着眼于调整病人的心理平衡和社会状态的适应能力。

护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后继力量,要尽快适应这种角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自身职业素质的锤炼。职业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护生的实习效果和医疗行业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实际学习实践,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教学应注重内容,注重实用,重视互动性,扩大参与面,寓教于乐,适应护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其对护理专业的成就感和兴趣感,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霞,黄丽萍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 护理教育 2007(1)

[2] 熊玲辉 培养护生职业素质的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2007(18)

[3] 叶小玲,江桂素,陈小娟 培养护生职业道德素质情景教学尝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10)

第8篇:护理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护生;职业素养;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85-02实施整体护理制度是我国护理工作适应医学新模式的重大变革。护理教学中,提高广大护生的职业素养使之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是保证整体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和巩固发展的重要因素[1]。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得教师在进行临床护理教学的同时能够同步进行护生职业素养教育,从课程设计、理论及实训教学实施、课程考核等多维度渗透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校护理系多个班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两个班级100人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共包括16个问题。即您知道什么是职业素养,您认为是否应该在学校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您对护理专业是否感兴趣,你最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如果在自学时碰到难题你会怎么办,过去学习过程中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你喜欢哪种教学方法,您认为自身具有哪方面职业素养,您认为从事护理工作需要哪方面职业素养,您认为要从事护理工作哪方面职业素养需要提高,您觉得您哪些职业技能还需要加强学习或锻炼,您更愿意为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做什么准备,您认为职业素养对您以后工作是否重要,您认为提高职业素养对您的帮助是什么,您认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您希望学校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2 结果与分析

从问卷中的数据分析发现:56%的学生对职业素养认识不足;68%的学生对护理工作职业素养要求不很了解;关于大学生成功就业,42%的学生认为依靠人际关系和家庭背景,24%的学生认为依靠专业知识,15的%的学生认为依靠职业素养。上述数据表明,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不强,职业素养教育亟待加强。

2.1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2.2教师应将专业课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地结合,改变教育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不重视职业素养培养的单一性,改变以往只注重显性知识技能、忽视隐性职业素养的急功近利的教育习惯。

2.3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更是职业素养提升的主体,提升综合素质,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确定每一环节的职业培养目标,使教育内容既有有专业指导意义又富有情趣,既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又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同时,还利用各项教育内容的特点作为榜样和范例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控制,从而达到自我发展。本课题组将全面搜集信息和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充分论证本项研究的实效性,以期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2.4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表现出无法学以致用、工作能力不强、职业意识淡漠和职业态度不够端正的特点。因此,用人单位应加强与高校联合,并能给在校学生以正确的指引,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实现双赢。

3 建议与思考

3.1以提升护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护理教学改革

3.1.1主体参与型教学: 让学生走上讲台,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和评价。目的在于:①帮助学生转换思维,促使学生以兴趣为动力,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③通过小组内讨论,选派小组代表主讲,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④提高学生利用书籍、课本以及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

3.1.2角色扮演教学: 改变以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为老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增强学生自主性。角色扮演时,如:有的学生扮演儿科护士,可以增加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识,有的学生扮演患儿家长,能够加深对患者的理解,有助于换位思考,增加体谅,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3.1.3学科知识竞赛: 一改以往由任课教师出题的传统,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出题,然后课堂进行护理知识竞赛,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3.1.4成果固化提升: 所有小组自主学习的成果以PPT或学科海报形式上交存档。课题组成员将学生上交的材料汇总,仔细研究,总结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加以推广运用。综合评定学生在护理专业课学习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再次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及座谈访问等方式详细了解学生在以提升护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护理教学活动中的感受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此次自主学习活动的反馈。结果表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搜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得到提升,并增加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和对患者的理解。

3.2护理教学改革以适应整体护理发展需要: 实施整体护理制度是我国护理工作适应医学新模式的重大变革。护理教学中,提高广大护生的职业素养使之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是保证整体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和巩固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努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适合整体护理模式需要的、培养和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新途径、新方法。

3.3护理教学应贯穿护生职业教育始终: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得教师在进行临床护理教学的同时能够同步进行护生职业素养教育,从课程设计、理论及实训教学实施、课程考核等多方位渗透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4 小结

职业素养为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场价值观等方面[2]。职业素养是由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3] 。建立并应用科学的、适用的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是护理教育者的紧迫任务,是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袁玮、姚蕴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10;

[2]胡伟,教育教学论坛,职业素养课程开发与实践,2011年28期;

[3]梁建军, 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首都教育学报,2011年第2期。

第9篇:护理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 职业素养;中职护理;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55-03

1 前言

护理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高等、高职和中职护理教育。《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中职护理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型的一线护士为目标。随着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教育改革和医改的深入,护理职责也悄然由以“护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护人”为中心,并逐渐向“人的健康”和“人的精神护理”等更高层次发展。中职护理学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要使命,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前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提升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迫在眉睫。笔者结合10余年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体会,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提升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

2 中职护理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护理学生生源与学制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指出,在教育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背景下,尤其是“普高热”及高等护理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护理教育多层次多体系的形成,但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学校不断降低招生标准,致使生源质量下降。中职护理学生的生源以初中生为主,初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升入中职护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最后一年到医院实习,就业方向主要在医院、社区门诊等地方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

中职护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护理学生多为刚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知识结构简单,缺少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又由于处于未成年阶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亦尚未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抽烟喝酒现象时有发生;逆反心理强,不易接受老师的批评;缺少恒心和毅力,缺乏法律和社会常识等,管理难度很大。

3 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具备护理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消除病人疼痛所需的技能,同时具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舆论约束及心理素质的总和,其分为显性素养(职业知识技能)和隐性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中职护理学生不仅需要具有系统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具有浓厚的护理专业兴趣、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及抗挫折能力。

目前,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尚存在培训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人文、教学与临床脱节、重传授知识轻引导健康心理等诸多薄弱环节,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普遍欠缺,如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纪律涣散等,与医院等用人单位和患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使得中职护理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适应能力较差。提升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1)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护理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渐增强,当代社会要求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提升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有利于学生坚定职业道路,明确职业目标。中职护理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年龄小,依赖性强,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易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对护理职业的了解和热爱。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吃苦耐劳的爱岗敬业精神,有利于坚定其未来的职业道路,明确正确的职业目标。

3)有利于降低职业风险,提高职业能力。中职护理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对其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可很大程度上降低职业风险,减少医患矛盾,增加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亦得到了单位的认可,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1]。

4)有利于提高中职护校的知名度和就业率。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其就业及技能水平,也关系到中职护校的声誉,与中职护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学生无疑会更易受到用人单位及患者的认可,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就业率。

4 在班级管理中提升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

积极向上、品行端正、恪守职责、行为举止得体是良好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做好班级管理“四部曲”,可促进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军训和入学教育 以军训和入学教育为班级管理的起点,在规范和养成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军训。“七天军训,三年受益。”军训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是职业素养培养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关键环节。良好的开端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军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后续管理。中职护理学生女生居多,在家多被宠爱,在军训过程中往往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为确保军训质量,笔者所带班级每次军训前必须准备一次班会,充分做好军训动员工作,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军训比赛的完成目标、军训过程的纪律管理措施、推选班级事务临时负责人等;并且要成功举行一次“破冰仪式”,让学生彼此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快速融入集体。在此后军事管理的7天里,大家为了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从而为班级管理创建良好开端。军训时间虽短,但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练就健康体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增强了学生服从学校和班级管理、团结协作、力争第一的意识,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入学教育。制订严谨的入学教育计划,培养学生入校即要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识。笔者在学生入学前仔细翻阅学生档案,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入学教育计划,以达到“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自主化管理目标。其中行为自律是入学教育计划的重中之重。“21天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入学教育计划至少要持续1个月。在此期间,每天组织学生学习《学生管理制度手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并进行阶段性考试;充分利用每日的素质课堂和每周的班会进行强化教育,使学生明白遵章守纪是职业基本要求。成功的入学教育会使学生谨记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得到全面提升。

班干部选拔和培养 班委是一个班级的骨干,是学生的表率。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在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加强班级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中职护理学生生源决定了班干部的选拔、培养有一定难度。选配好是良好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1)班干部的选拔方式。班干部的选拔可按照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方式,对于初建立的班级可在开学初班主任结合各方面的观察,先指定几个比较“合适”的学生担任临时班委,人数不必过多,1~3人即可。所谓的“合适”就是性格开朗、容易沟通、做事认真、责任心强,以便于在建班之初就能更好地与同学沟通交流,做出表率。入学教育之后即可采取竞聘上岗、民主选举的方式,较之前的集中制更有利于监督激励原临时班委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树立集体荣誉感等。民主选举班干部的第一要素是信任,我们要相信学生的眼光,不仅是“优秀生”“尖子生”才能成为优秀班干部。要相信学生并做到知人善用。通过竞争上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光荣与责任,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信心。

2)班干部的培养。要树立班干部的形象和威信。班干部应成为班级的代言人而不是班主任的代言人。中职护理学生一般个性张扬,难以服人,要扭转此局面,实现在学生自我管理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确立班干部的形象和威信是有必要的。同时,不是每一名学生生来就是个合格的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做得不到位的时候,此时除了有一颗包容的心、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之外,更要多与他们研讨一些管理方法,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千万不要动辄就“解聘”班干部,这种生硬的行为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工作热情,产生消极影响。

制定班规,奖惩分明

1)制定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加强班级管理,必须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笔者管理班级伊始,班规制定比较零散化,导致班级管理比较随机、不系统,学生不愿接受,自己工作也很被动。此后重新制定班规时,动员全班学生参与、讨论,每个学生签字确定后生效。此举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约束力:因为是大家共同制定的班规,每个人都必须要自觉遵守。自此,班级纪律执行情况大为改观,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午休、晚自习、晚休,均无违纪情况发生,遵守班规已化作学生的自觉行为,促进了学生进行自我规范与自我管理,培养了学生遵守职业规则的意识。

2)执行班规,要奖惩分明,行之有效。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每天执勤班委将每名同学的表现情况进行整理记录并量化考核,符合条件的加分,违背原则的按律减分,一周统计汇总并评比出“模范宿舍”“模范标兵”等,并给予一定奖励。在此过程中要遵循严格执行、公正待人、严肃处理的原则。只要长期坚持,班级管理就会有章可循,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就会出现人人争先的喜人局面,学生的职业素养就会于无形中得到全面提升。

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交际、表达、群体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笔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特点,结合校内活动安排,在班级中定期举行各类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丰富了其业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班级活动时将主动权交与学生,所有活动方案均由学生策划、组织,教师把关、给予指导性意见。班级活动学生自主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

5 结语

中职护理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班级管理是培养提升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班级管理的内容、形式多样,可以从不同途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技能,适应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