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课外阅读的感受精选(九篇)

课外阅读的感受

第1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可见,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读”,那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去“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好的阅读习惯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掌握教学艺术。下面我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联系实际,唤起兴趣。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语文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的实际,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才能使“厌学”、“苦学”的孩子变成“好学”、“乐学”的受教育者。

2.设境朗读,激发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典型的情境,加上抑扬顿挫的朗读,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陶冶情操,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以学生读为主,还要处理好读与思的关系

阅读,从根本上来说,是大脑的活动。美国阅读学研究专家汀克的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阅读用于眼睛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考。这就是说,从思维的角度看,阅读过程实质上也是思维活动过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学者朱熹把读思结合作为一条学规昭示于众。他说:“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则不知其意味……若读得熟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鲁迅先生在强调读书要“心到、手到、眼到、口到”的同时,特别强调“脑到”。因此,任何读都必须有思考的目的,使学生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课堂上信马由缰的漫读,毫无目的的盲读,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学生会养成阅读时的不良习惯。

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还须重视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阅读,实际上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情感的碰撞,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的交流。读者是凭借自己的言语经验、生活经验和思想认识、心理个性去理解文章、获取信息的。同样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因此任何讲解和描述,包括生动的、深刻的、精彩的,尽管可以给学生以启迪和帮助,但都无法取代学生自读的感悟。

三、在读中培养语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准确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是读者凭借自己的言语经验、生活经验、自觉不自觉地感悟语文的过程。语感能力不仅直接影响言语的理解速度和质量,而且影响到运用语言表达的速度和质量。语感能力强,可以做到一听就明,一说就清,一读就懂,一写就通,不仅能正确感知字面意义,而且能从中悟出更多的内容和感情,从而把死书读活,读出各种不同的味道来。所以叶圣陶先生认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

从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的经验来看,重视以读为本,熟读成诵;重视语言的积累,强调博览。多读、熟读,有助于感受语言形象之美,有助于正确理解语言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运用时得心应手,意到笔随。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诗文,更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这是一个为前人所证明的积累语言和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语感能力的培养,在儿童时代尤为重要,正如郭沫若所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因此注重语言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犹如音乐家的“乐感”、美术家的“视感”一样重要。根据语言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少儿期是言语能力形成、提高的黄金时期,因而也是语感训练的黄金时期,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显得特别重要。

四、重视情感的熏陶

每当翻开新《语文课程标准》,我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一段话:“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例如教《钱学森》要让学生感知钱学森强烈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正如列宁所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在他的论述中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中。”

五、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仅必须,而且有极大的优势。有位语文教育家说,语文教学改革,如果不走出课堂,就如同一个人自己想抱起自己一样不可能成功。阅读所充斥的时空是任何一个学科内容都无法比拟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资源,不仅是生活、学习的实际需要,而且事实上也客观地大量存在。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课外阅读活动变成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做到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课内以“精”取胜,以“学法”为目标,课外以“博”为佳,以“用法”为目的,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形成一个内在联系、学用结合的教学整体。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无数专家学者或以亲身的经历感受,或以专业的研究发现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课内和课外“两条腿”走路。因为课内与课外阅读既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又具备各自不同的作用。课内阅读是主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靠课内阅读来培养;课外阅读是补充,相对于课内阅读材、一样的教学方法而言,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喜好自由选择,弥补不足。然而,在认识到课外阅读重要性的今天,我们又不禁要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究竟该如何进行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如何才能让课内与课外的“两条腿”迈得协同一致,相得益彰?

第2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一、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主要指在家庭里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的共同阅读。由于课外阅读基本是在学校以外进行的,家长参与其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孩子个性上的差异。有的在课堂上比较害羞。不善在老师、同学面前表达自己,但在家庭环境中的阅读或者朗诵。可以让孩子在松弛的状态下和家人互相交流,体验阅读的乐趣。与家人一起阅读和交流,孩子可以学会理解书籍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学会和他人交流。在教学中,我鼓励家长营造轻松的家庭阅读氛围。与孩子一起阅读,互相交流。有条件的家庭,可利用晚饭后或节假日的闲暇时间一起阅读。或安静地读,或愉快地交谈。孩子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愉快地接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也使阅读浸润着亲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如果在家里读到的有趣的书籍,往往会带到学校,主动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知识和交流感受,课堂上也渐渐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自己变得开朗、活泼,乐于与人交往。从亲子阅读开始,鼓励孩子敞开心扉,以书籍为桥梁和家长、老师、同学交流。锻炼表达和交际能力,既获得了知识。也有助于他们成长为活泼、乐观的人。

二、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以学得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阅读学习方式。新课标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把探究阅读方式引入到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现问题,发挥潜力,探究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究,变机械、被动的阅读为主动阅读,不但避免学生将课外阅读视为学习负担,也养成了自主探究的品质。在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中应注重:

1 培养问题意识。小学生有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设置一些悬疑,让学生产生寻根问底的想法。他们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在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即使课外阅读没有老师的全程监督,在问题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也能自觉的完成阅读,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也许学生的有些问题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老师也没有考虑好。这时不能简单地拒绝学生,而应因势利导给他们满意的答案。

2 培养探究意识。这要求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以阅读文本为基本探究内容,选取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疑问、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合作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学生阅读过程中学到探究方法,以及体验到尝试、探索、失败与成功的情感。通过培养探究意识,学生不仅在阅读中感受文化的熏陶,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逐步养成积极思索、探究的品质。但探究性阅读也存在所需时间较长,学生需要一定知识积累等不足。这需要教师、家长作好课外阅读的辅导。

三、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鼓励发散性思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老师起到组织、铺垫、点拨、引导等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阅读、感受、表达,展示内心的感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只有在大力弘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阅读”充满智慧,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锻炼,激发出学习的潜能。

第3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03-01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 用情趣引导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

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阅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用情趣引导阅读,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1.1朗读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可以引导,可以点拨,可以要求。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

1.2师生共读,体验美妙的感受

除了上述的“边读边指导”外,时刻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孩子们在阅读时,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它是一种更加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

2 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笔者所任教的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针对实际情况,笔者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正确引导。

2.1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榜样激励。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展示成果。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内部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在学校展示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2.2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2.2.1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3)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2.2.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2.2.3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第4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调查时间:200×年×月

调查目的: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0×年×月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单位: 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

调查人: 刘建飞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第5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语文大师吕淑湘先生谈及课外阅读作用时曾言:“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内三成,课外七成,可见课外阅读功效不菲。我国古代曾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代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

1.1个性解读焕感渴望。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他们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对所学的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得到深切感受: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课外阅读的一个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括对文本的批判与质疑。这样,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情感渴望,更期待课外的阅读。

1.2知识迁移引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整体把握好文本,善于沟通联系,举一反三。讲读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如教学《只见儿童多处行》,就可让孩子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学课文。在有了对作家、作品的初步认同后,即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冰心的相关作品,如《繁星》、《再寄小读者》等。这样的阅读是孩子主动与作家的对话。

1.3榜样示范稳定心灵体验。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孩子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当然我们也可以树立孩子中的典型,发掘模仿对象。有孩子在作文中运用了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我更喜欢叶的事业。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评讲课上,我大加赞赏:“这是课外阅读的功效!”这位小书迷得意但不贪功。同学们在向她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也对阅读的妙处有了更多的领悟。

2.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

2.1筛选读物。由于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或顺手拈来,或为稀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特别要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我们不但要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他们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也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当然题材要广泛,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都应有。

总之,孩子读的应该是好书,有益身心的书。

2.2指导方法。

2.2.1读一读。阅读的方法是很多样的。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等方法都很重要。略读可以粗知文章的内容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很普遍的。而对于有反复咀嚼价值的段落,我们就可采用精读,把握它的结构,用词的严谨等。当然我们还应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品位语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法。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2.2.2写一写。“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可以适时地运用于课外。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这样才有成效。所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室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书真正的读好,读明白。

3.重视阅读评价,体验学生“读书好”

3.1对课外阅读要调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教师每晚布置一定的阅读量,规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阅读任务。

3.2课外阅读要评价。鲁迅先生说:“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的,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确实,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思维锻炼,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外读物中有千千万万接触点与课堂所学知识是相通的。

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势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我们可在教学中,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览、手抄报展览;组织学生参加编演课本剧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语文素质相应得到了发展。恰当的评价机制在活动中会激发强烈的成功欲,又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乐于倾吐,如此反复,形成良性循环。孩子也在认识课外阅读,从中获得成就感。

阅读让孩子进入书本,进入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他们接受人文情感的熏陶,受益匪浅。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追求的精神元素吧。

4.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第6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多么重要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课外阅读的需要,这一点对小学生尤为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

我们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呢?如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激发他们爱读书;进行适时阅读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引领学生读整本的书,触摸作者的灵魂,与作者交流对话。教师要多鼓励阅读,及时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快乐地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有了阅读兴趣还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非常重要。读书还要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圈、点、画、注法标出感兴趣的、值得积累的、有疑问的地方。对于不同的读物,还要学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

1 、略读法 。这是一种快速的方法,需要学习浏览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根据学习或写作上需要,能抓住主要内容,有的放矢。

2 、精读法。就是用像阅读课文的方法,逐字逐句精读。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对那些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要求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圈画批注,逐渐培养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默读法 。课标将小学分3个学段对默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 、摘抄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句或段摘录下来。要指导学生学会有选择的摘录,并定期举行交流,让学生学会摘抄,提高实效性。

5、剪贴法。对于在自己报刊杂志上,发现感兴趣的美文,引起共鸣的好文章或片断裁剪下来,贴在自己准备的剪贴本上。有时间经常可以翻阅,从中汲取营养。

6、学写读后感。用写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长期坚持,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会大大提高,同时学生的阅读感悟,品味欣赏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三、持之以恒,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方宁静。”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认识世界窗口,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刚进入正规的学习生活,教材已为学生感受阅读乐趣设计了许多平台,我们既要善用教材,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享受语文、享受阅读,让阅读课堂成为快乐的天地。

第7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激发;阅读热情;快乐阅读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说:“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生命。”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指课内阅读,更多的是指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实践与延伸。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教育的实践性,这是他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一大特性。学生在课内学习能让学生学到各种基本知识与方法,但要形成阅读能力和习惯,就必须要在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中去巩固、拓展和提高。但纵观学生的阅读现状,形势很不乐观,很多孩子宁愿守在电视机、电脑游戏前消耗时光,也不肯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书;对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很多时候是应付了事,感觉是被迫阅读,孩子不爱读、怕读的现象屡屡存在,缺乏阅读的快乐感。

由此我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公鸡吃米”,并从中发现:如果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进它的嘴里,它都不吃。但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吃。其实阅读不就是和喂鸡一样吗?硬逼是读不好的,即便读了,也是不情愿的,即便读,也是浮光掠影,不会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们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思想,展现阅读的魅力,使学生品味阅读的喜悦,只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感受到快乐,何愁他们不爱阅读呢?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就不会困在“鸡不吃米”的困境中了,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阅读?下面就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通过声情并茂的讲故事,激发阅读热情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共有的特点,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低年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巧妙地通过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当学生在听老师讲故事时,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精美的插图加上老师富有激情的“表演”,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同时这本书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利用书中插图,引导想象,激发阅读热情

插图是课外书的“第二语言”,是孩子们阅读的一部分。低年级孩子对插图可能比对文字更感兴趣,老师要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引导孩子想象,让插图“活起来”,激发学生对书本的好奇之心、期待之情。这也是课外阅读指导课上低年级老师常用的方法,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一波三折,处处设疑,激发阅读热情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童话故事内容夸张、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又一个“玄机”,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情感浪潮。这样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读中乐,在乐中读。

四、用音乐渲染情境,感受审美乐趣,激发阅读热情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可以播放优美感人的音乐,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使学生更深入到故事情节中,使阅读的火花越烧越旺。文学与音乐同是艺术,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作为艺术的不同形式,它们在表达主题、书写情感、创设意境等方面有许多是相通的。

小学生文学理解能力低,生活经验不足,缺乏亲身的感受,和作者的感情往往存在一定距离,读文章常表现出“无动于衷”。教师将音乐手段巧妙运用,把作者蕴含在童话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出来,迁移感染学生,让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童话所创造的意境中,融情入境,从而产生共鸣,获得美感体验。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让我们充分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使他们快乐地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真正地做到“快乐阅读”!

参考文献:

[1]阎有生.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

[2]温梦渔,程星炜.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搞好农村教育改革[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

第8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阅读;兴趣;书香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诸多名言为我们见证了读书的优势。对于学生而言,课外阅读善莫大焉,它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提升素养、塑造人格。而课外阅读教学,无疑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力、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储

备,提升综合素质,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需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快乐,领略知识的浩瀚,受到心灵的触动。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应该是教师探索的必修课。

一、借名言警句激发兴趣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它们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助推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一节口语交际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名言警句,遗憾的是,能回答的同学微乎其微,所知极其匮乏。我以此为契机,布置他们课外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海拾贝的兴趣。当再次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精彩纷呈:“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们还谈到了自己的体会,有的同学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中明白了只要多读书,就能品味到知识的甘甜,享受到其中的乐趣。”有的同学说:“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想在今后学习中,肯定会结识许多不说话的朋友,他们会提醒我正直做人。”……

书海浩瀚,细读品味,美不胜收。利用课外阅读,选取美文,让学生细细地读、美美地品,读出感情、品出味道,从中吮吸甘露、得到滋润,进而产生“我要读”的欲望。

二、借语言魅力激发兴趣

如果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精美词句常常脱口而出,无疑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教学,老师着意营造一种优美的语言环境,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学生慕而仿之,必然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小学生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我,在教学时,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佯装不知,故意设问,也会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神舟七号”飞天,需要过“三关”,是哪三关?学生有的运用平时的积累回答,有的查阅资料,给了我满意的答复,有的同学竟在日记中写道:“看来,知识是浩如烟海的,老师也有不懂的,我要多看各类书报,和老师赛跑。”

三、借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一听老师讲故事,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被渲染的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当孩子们沉醉于故事的情感交跌之中,期待大结局时,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你们想知道结果吗?《三十六计故事》一书期待你的“莅临”。动人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纷纷要求借阅,这样让学生既感受了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还会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阅读,难道说巧用故事悬念诱发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吗?

四、借情感共鸣激发兴趣

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定期举行“课外阅读最佳兴趣小组”“故事大王”等评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借助活动,组织学生谈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在互动中激起情感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实战教育”,激起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总之,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而言,兴趣是基础、是前提、是动力。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做有心人,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爱读书,会读书,将成为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吧!

参考文献:

[1]李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浅探.中小学教育,2012(88).

[2]李国娣.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航.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7).

第9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我国的“新课标”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具体说,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形成语文课程开放性学习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进行阐释。

一、教师和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学校里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上图书馆、阅览室读书或在语趣课上师生共读,营造阅读气氛。在家里每位学生家长要注意监督不让自己的孩子上电子游戏室、录像厅和上不良网站以及在各色售书摊和租书摊买书、租书,排除社会的“精神污染”。要让一些新的美好的东西美化孩子的心灵。如可在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固定的读书环境,如读书屋、读书角,在初始阶段,最好父母陪读,以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

二、帮助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1.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读书,当选择最能感到兴味之题目。教师指导学生在选读课外书首先要因人而异,从自己喜欢的书籍入手。

其次,教师可就地取材,如利用学校集体订阅的《中国少年报》、《少年日报》、《小天使报》等阅读内容,每日一主题,做到人人轮流读报,更好地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与时代融合;通过阅读了解国内外大事,把握时代脉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2.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论述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如“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行为习惯还处于养成阶段,要做到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去自觉地阅读课外书并非易事。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让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及时强化这些行动,克服懒惰的心理。如要求学生写好《每日必读记录本》,让学生的阅读内容付诸形式化。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给自己课外阅读内容做一个简短的记录,请家长签字,做好监督工作,第二天反馈给老师,既不影响学习时间,又能使其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久而久之,还能对自己一个阶段内所阅读的内容有一个小的总结和回顾,从而保证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与持久性,对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有益的帮助。

三、具体指导和组织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帮助他们落实阅读收获

1.教师指导全班学生结合课内学习拓展视野

课内阅读中,可以介绍《巴金文集》和《三国演义》等,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的一般特点,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课内阅读的问题意识,并指导其通过课外阅读来解决,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培养自学能力。

2.教师平日做好书籍推荐工作

据有关方面调查研究,学生因年龄、年级、性别、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名人传记、传奇、侦探小说等感兴趣,可以阅读相关文学名著。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科学、体育等方面感兴趣。据此,教师可以介绍或请有阅读经验的学生自己推荐如《水浒传故事》、《东周列国志》、《中外著名少年英雄谱》、《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代儿童作家杨红樱的系列作品如《淘气包马小跳》等类书籍。

3.结合教育任务开展读书活动

每学期每个月学校政教处少先队按计划都有专题活动。如主题班队会、节假日专题,班主任借此机会组织学生围绕主题阅读相关书籍,然后以讲故事、朗诵、小品、相声等各种文艺形式表现课外阅读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使学生能够接受教育。如《我自豪我是中国人》、《祖国在心中》、《心中有集体》、《面对挫折重塑自我》等主题队会就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次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挫折教育。

4.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他们的阅读所得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即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或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美是一种敏感的良知的教育手段。”

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语趣课时间举办读物欣赏课,让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精彩片断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鉴赏,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强化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平日里,教师还可以采取激励措施,如“为背书加分”的形式,累积学生背诵课外阅读内容情况,定期进行奖励,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早读课是学生朗读与背诵的最佳时间,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早读课的二十分钟时间,可将早读课时间分成两大块,前十分钟阅读所学课文,后十分钟阅读课外阅读内容。作品中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可通过朗读而清楚地显现,借以加深体会,增进理解。学生有意识地背诵经典诗文,积累了丰富的语段、篇章,能够培养学习的积极情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为文艺作品使人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准确、新颖、多样,富有诗意的描绘手段,能够美化青少年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