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与农副产品范文

农产品与农副产品精选(九篇)

农产品与农副产品

第1篇:农产品与农副产品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信息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84

構建与农业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为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对与农业有关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问题进行探究。

1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

在对农业机械与农副产品加工信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问题进行探究前,首先需要了解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从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现状来看,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一些农村地区互联网必要设施相对缺乏问题,给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这表明,农民缺乏接触互联网机会的问题,给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一些复发分子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开展的违法犯罪行为,对电子商务安全性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电子商务难以在大宗交易中应用[1]。从我国经济的现状来看,农业机械的交易也属于大宗交易。一些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不仅给电子商务领域带来了不利影响,也给电子商务在农业及农业相关领域的应用带来了不利影响。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这种与农业机械和农副产品有关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政府部门的调控政策的农业机械供应平台,另一种是以国内外贸易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前者需要政府和生产部门的共同参与,后者需要为农户及农产品的销售者,农业机械生产商等群体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这表明这种信息电子商务平台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发挥一些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

2农业机械与农副产品加工信息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结构

2.1系统结构

从这种与农业机械与农副产品加工有关的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架构来看,这一系统主要以核心数据服务器为核心,涵盖了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安全管理和网上物流平台等多个模块。主要支持企业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应用模式。在物流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针对现代物流领域常见的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核心的配送模式,系统主要采用与邮政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让邮政物流在系统中发挥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作用。这就为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入驻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2.2关键技术

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安全技术、JAVA技术、XML技术和数据WEB挖掘技术,成为了这一模式中主要的关键技术。JAVA技术是这一平台目前所应用的一种关键技术。在这种与农业季节和农副产品加工有关的电子商务平台中,JAVA技术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区域短租商务平台性能扩展方面的作用。XML技术可以凭借自身的准确搜索能力,对电子商务平台系统进行优化。在电子平台的应用过程中,支付安全问题是影响平台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该平台涉及到农机交易的情况下。这一平台在农业机械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支付安全问题往往会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障平台的支付安全,应用了数据签名和电子证书等方式[2]。

3农业机械与农副产品加工信息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

从这一平台的应用来看,它可以通过对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进行推广的方式,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这种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是与它的系统功能有一定联系。从这种商务平台的应用效果来看,促进实用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交流,是这种电子信息商务平台的主要应用目标,这一目标的出现,让农业机械、农业机械装备数据库和农副产品加工数据库在平台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为了让这一目标在平台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应用,有关部门在对这一平台进行推广的过程中或通过对政策法规查询功能、商品信息功能等实际应用功能进行完善,这样农户在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对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最新扶持政策和市场商品信息等信息因素进行了解,这就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它可以进一步促进传统销售方式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在这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在线交易功能也是平台核心功能的一种表现。在对电子商务领域中的交易洽谈、合同管理等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这一电子商务平台的在线交易功能,可以通过E-mail音视频手段的应用,为业务洽谈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支付系统的完善,促进了平台账户管理、客户报表管理等多种功能的完善,有效促进了传统销售方式与电子商务之间的结合[3]。

第三,这一商务平台的应用,也可以为政府对农业及农业相关领域的宏观调控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这种商务平台的作用主要与其商品管理功能和信息数据服务功能有着一定的联系。前文中提到的农业机械与农副产品的核心作用是影响这一因素的一种表现。它的商品管理功能是建立在数据库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一平台的应用过程中,预测市场动态的功能是这一平台的一大优势。这种预测功能就可以让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市场需求进行把握;同时,这一平台的应用也可以让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及工业相关行业的市场动态进行把握,因此这种应用功能就是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的重要因素。

此外,这一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农业装备市场的优化就是这一作用的一种体现。从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传统的农业市场是以集贸市场模式为主的市场经营模式。在新型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以后,农业装备市场开始步入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借助这一商务平台,农业装备制造商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对农业装备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解,农机企业在对农机需求量较大的区域进行了解以后,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向该地区农户出售农业机械的方式。

4结语

构建与农业机械和农副产品有关的电子商务平台,是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在这一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过程中,政府和相关产业的共同参与,可以让农户更好地感受到这一平台带给他们的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阎楚良,田兆锋.农业机械与农副产品加工信息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J].农业机械学报,2005(1):152-154.

[2]张伟.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第2篇:农产品与农副产品范文

关键词: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分布广阔。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不畅,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00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所以,我国农副产品必须建立与当前相适应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发展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势在必行。

1 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

1.1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农村地区的信息网络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网络通讯设施建设仍不完善,尤其是农村最基层单元乡(镇)村的网络覆盖建设更为薄弱,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基本没有。就算是网络通讯设施建设比较良好的地区,由于资金、环境的限制,电脑价格不菲,上网费用也十分昂贵,农民很难长久支付高额费用,这些硬件条件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运用,制约了农村地区因特网的普及,致使农民信息闭塞,错过不少商机。

1.2 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水平不高

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需要一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但一方面,由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落后,部分农户对网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电子商务观念滞后、商务意识淡薄,利用网络来从事商业活动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由于不够重视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农村地区对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的投人经费较少,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训不足,导致农民对电子商务的了解不深,难以将电子商务运用于农副产品。

1.3 缺少标准与品牌化意识

目前,由于农副产品生产环境的限制以及生产资料质量的影响,农村农副产品的标准还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方面缺乏相关技术标准,且标准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在这方面的意识薄弱。二是标准制定忽视了实际,缺少了与流通市场的联系。三是农副产品标准化的监测体系不健全,农副产品及其生产资料和生产环境的测量不精确。

1.4 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落后

物流配送是农副产品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包括运输、存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服务功能。但目前我国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真正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极少,主要表现在:农副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滞后,服务薄弱;农副产品物流主体不成熟,组织化程度偏低主营业务附加值低;农副产品物流技术创新不足等,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效率的发挥。

2 提高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

2.1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我国电子商务起步晚,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完善。要发展农副产品电子商务,首先,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一是建立农村信息化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二是针对农户积极投资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鼓励和推动农户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三是形成农村信息化财政监管制度,确保财力用到实处。其次,要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一方面,实现信息数字资源整合,对现有涉农信息数字资源进行充分共享,有效整合,综合区域涉农资源服务机构。另一方面,对农民生产,生活中急需信息数字资源进行归口管理,统一免费开放。最后,设立多样化信息服务模式。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等各种载体和其他有效手段,高效快捷的把信息传递给千家万户。

2.2 加强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农副产品电子商务能不能在农村地区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于电子商务的了解、应用。因此,要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一是通过短期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教授农民知识,让农民掌握信息技术;二是鼓励和支持农民、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使他们开阔视野,并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识。其次,大力引进人才。要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3 加快农副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生产

由于农业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品牌也成为农副产品竞争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开展电子商务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农副产品的品质。首先,加强标准化控制。一是生产过程标准化。强化农产品从源头到加工的全过程质量认证,改善农副产品质量检测手段,针对生产、加工、销售中的薄弱环节和特定区域,定期进行监测。二是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根据生产要求,不断修正和完善不适应当前农副产品生产需求的标准,使农副产品生产经营的各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可依,为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撑。其次,实行品牌化管理。一是坚持走品牌兴农之路。按照“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原则,着力推进产业化,鼓励、支持企业及有关组织注册商标,培育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创建品牌农产品。二是依法保护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全面提升农副产品档次。

2.4 建立高效的农副产品物流体系

农副产品有鲜活性、季节性、区域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因此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体系作保障。首先,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组织。培育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第三方物流组织,给予它们优惠待遇和政策,重点支持那些具有综合物流管理能力、电子商务能力的物流企业,并鼓励各大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其次,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尽快建立起从乡村到城市的集仓储、冷藏、加工、配送以及长短途运输功能为一体的农副产品配送体系。加大农副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经济杠杆,优先向农副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着力改善农副产品生产、仓储、流通等各环节的基础设施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天石,傅铁信.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5.

[2]陈天宝.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机遇和挑战[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3.

[3]顾文,黄立平.农产品电子商务蓄势待发[J].电子商务,2005,4.

[4]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6]河海大学商学院.海河水利委员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2006,8.

[7]袁弘任,吴国平,等.水资源保护及其立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8]王艳.我国农产品发展对策与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第3篇:农产品与农副产品范文

【关键词】 金融业; 农副产品; 采购支出; 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0-0037-04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稳定和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经营收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必须依靠农产品的畅销。增加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对于稳定农副产品价格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分析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代背景和较大的应用价值。

一、文献综述

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农民收入问题成为专家学者争相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更是常提常新的话题,也是各专家学者正着力解决的关键命题之一。但因研究视角各异,专家学者所持观点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与农民收入相关的影响因素很多,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存在长期性促进作用,农村金融信贷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而农村储蓄对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负效应。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对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较微弱的负向影响。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农村经济发展、外出务工及自身的财富积累,外源性的资金支持没有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贷不足和农村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使农村金融成为“抽水机”将资金从农村抽走,使农村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反而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贫困。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也很多,要增加农民收入,应当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积极作用。扩大涉农贷款规模,提高农村金融效率,优化农村信贷结构,政府应适当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机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要增加农民收入应该采取积极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发展农业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控方式等措施。要增加农民收入应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农村信贷;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国家投入,以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生产,稳定和保障这一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以上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增收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但从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显得有些不够,为此本文立足这一独特视角,对农民收入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方法。

二、实证分析

(一)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与农民收入的数据特征

农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但因本文所要研究的是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而理论上讲农副产品采购与家庭经营性收入之间存在着更密切的关系,而与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关系不紧密,故应将家庭经营性收入纳入农民收入的重点分析指标。为了研究方便,笔者分别将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农民家庭总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记为Y、X1、X2和X3,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涉及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1.各组数据的统计性质描述

在计量检验分析前,有必要对所涉及的各组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性质描述,以便为有关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提供有效参考,具体统计性质描述如表1所示。

2.各组数据发展趋势描述

为了更直观观察各组数据的长期变化趋势及特点,笔者采用折线图的形式,详见图1。

由图1可看出,无论是农民家庭总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还是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而金融业支持农副产品采购的资金则历经“一波三折”,1996—2007年金融业支持农副产品采购的资金支出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发展态势,而在2008年和2009年则骤然降至2 482亿元,随后在2010年迅速回升至15 440亿元,并保持逐渐上升的态势。金融业支持农副产品采购的资金在2008年和2009年出现骤然降低的局面与当时美国金融危机关系密切,这场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金融业普遍不景气,我国金融业发展也受其影响,其金融业支持农副产品采购的资金支出随之大幅降低。除去2008年和2009年的特殊情况,单从折线图看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与农民各项收入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从理论上讲,金融业支持农副产品采购的资金支出的增加,有利于农民农副产品的销售,进而增加农民收入。为了更加准确研究分析金融业支持农副产品采购的资金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计量模型及相关计量检验来予以进一步分析和阐释。

(二)指标选取及计量检验

为了消除变量之间的异方差性,笔者结合前人研究经验采用取自然对数的办法对原有数据进行了适当处理。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分别选取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农民家庭总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及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自然对数InY、InX1、InX2和InX3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基本数据指标。同时,为了确保计量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笔者借助Eviews6.0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计量检验。本文采用较为常用的“三步“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从而较为深入准确地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1.单位根检验

笔者首先采用ADF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序列单位根检验,以有效判明其平稳性,为后续检验做好准备、提供参考。通过Eviews6.0软件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2.协整检验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尽管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与农民家庭总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都存在着长期密切的影响关系,但作为农民收入重要衡量标准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因受检验条件限制未能得到有效检验,也无法判定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对其的影响,更无法全面准确分析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和农民家庭人均收入进行更深入的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因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阶数极其敏感,笔者采取依次多滞后几阶的办法,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参数进行估计,最大滞后阶数取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即InY)是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即InX3)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是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的格兰杰原因,这点在滞后阶数为3和4的时候尤其明显,其成立概率高达34%以上。这与客观现实也是吻合的。金融业对农副产品进行采购,有利于扩大农副产品的市场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当然不管是农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还是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得以大幅增加,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成为农民收入影响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借助Eviews 6.0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分析,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系统分析了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1)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分别与农民家庭总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且为正相关关系,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对农民家庭总收入及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构成了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则不是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的格兰杰原因。(3)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对农民收入有着较显著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正方向的,即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也随之增加。究其原因,金融业农副采购支出的增加有利于化解农民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进而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提高农民家庭总收入水平和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

鉴于金融业农副采购支出对农民增收的重要影响作用,国家必须根据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客观需要,确定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支出的数量,维持农产品的价格稳定,鼓励农民种田积极性。首先,根据客观采购需要对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工作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提高农副产品采购效率,增强其统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其次,增加金融业农副产品采购资金支出总量,特别是要适当增加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采购支出,积极正确引导农民科学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加强金融业对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强化对农产品采购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资金真正用到农副产品的采购上,进而达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泉,王萌萌.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2(4):35.

[2] 刘耀森.农产品价格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5):43.

[3] 杜婕,霍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与冲击[J].经济问题,2013(3):101.

第4篇:农产品与农副产品范文

**是个农业大市,现辖一市七县三区,辖区总面积1.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10万,其中农村面积占90%,农村人口近550多万。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村市场消费,更好地服务三农,是我市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按照以连锁经营企业为龙头,以物流配送中心和大中型超市为骨干,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平台,以遍布乡村的便利商店为结点,构建农村商业服务网络及市场体系的基本发展思路,建议如下:

一、加强农村商业网点规划建设。以规划为先导,充分发挥“万村千乡”与“新网工程”等市场工程骨干作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要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家店”覆盖率、商品配送率、“一网多用”

等功能。供销社要进一步利用“新网工程”,发挥网点和运储资源优势,推进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网络的建设和改造。争取用3至5年时间,基本形成县(市)、乡镇和村三级布局合理、设施达标、功能完善的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做到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村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村、农副产品交易进市场、物流配送快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巩固提高已建2351个“农家店”,50个配送中心的基础上,村级“农家店”覆盖率达90%以上,“农家店”商品配送提高到65%以上,不断促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网多用”。做到每个县(市)至少有一个较具规模的产地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每个县(市)政府所在地都有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超市及配送中心,每个乡或镇都有日用消费品超市和农资连锁店,每个村都有连锁或规范经营的日用消费品综合便利店。

二、实施农产品市场标准化改造。我市现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近40个,占地面积近1000亩,年交易额近50亿元。我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但普遍存在“投资多元化,目标短视化,管理物业化,经营分散化,交易方式和经营设施老化”等问题,亟待规范和升级改造。近年来,我市稼仙米业、龙狮桥蔬菜批发市场、永强家禽批发市场、高河大王庙批发市场等,充分利用有关政策资金支持,改造升级已取得较好成效。批发市场要按照扩大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方式,把贸易、加工、服务等结合起来,做到品种多、效率高、成本低、服务好、效益优。逐步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检测、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极积发展鲜活农产品的冷藏、低温仓储、专业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重视建设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专用仓储、码头和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信息与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区域辐射能力。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流通方式,推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支持批发市场培育农产品品牌。鼓励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实施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程,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大型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

三、培育连锁经营骨干企业。通过改造、整合现有网点与新建网点相结合,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农村商品流通;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多元投资的连锁企业。支持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到乡、村建设连锁店;支持连锁骨干企业以收购、兼并、合资、加盟等多种形式改造、整合农村现有商业网点;支持农村中小商业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联合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第5篇:农产品与农副产品范文

朱嫒玲(1978—)长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市场营销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摘要:品牌既是个卖点,更是一种无形资产。目前,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而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品牌建设却没有跟上市场竞争的节奏,相对落后。农副产品品牌建设是摆在吉林省经济发展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建设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农副产品;品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些年来,吉林省在开展农副产品品牌构建工作中做了许多努力,将品牌建设作为提高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相继推出了一些品牌产品和系列产品。目前,全省已经培育了5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对吉林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吉林省认证农产品总量不断攀升,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总量逐年扩大。截止到2012年底,全省已开发建设了12大类绿色、有机、无公害农副产品基地83个,全省“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4108个, 12种农产品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在此基础上,吉林省在农副产品生产、标识认证、规格包装、品牌宣传等方面,以标准化为引领,取得了实质性地改进和突破,培育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品牌,全省已培育开发出中国名牌农副产品14个,“吉林名牌”农副产品880个。在农业标准化的推动下,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得到不断增强。①

在充分肯定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建设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问题需要改进。

1.存在的问题

1.1各品牌的合力尚待形成

虽然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数量不算少,但都自立门户打出品牌,出现了品牌多、乱、杂的现象。而在这些农副产品品牌中,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却是少之又少。目前,吉林省农副产品各类品牌之间还常常出现无序竞争、相互倾扎的现象,这种现象无疑大大了增加各企业的竞争成本,尤其是对那些规模小、竞争力弱的企业威胁更大。同种农副产品品牌多、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环境管制不到位。生产者对品牌没有形成共享意识,品牌共创工作协调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运行秩序,也使得产品在市场的整体形象受损。例如曾经轰动全国的通化假酒事件就是受资源被良荞不齐的品牌所累,其根源就在于众多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异品同名、同品异名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假冒伪劣葡萄酒泛滥。这种现象在吉林省的大米加工业也屡见不鲜。这种品牌分散、众多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会最终使得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品牌打造更显得有气无力。

1.2农副产品的品牌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意识还有待加强。一些企业存在着重视品牌的创建,而后续的宣传推介没有及时跟进,对于品牌的维护、经营工作投入的不够,品牌保护意识较淡薄的现象。相关人员品牌知识缺乏,品牌意识相对弱,还停留在重视产品轻视品牌的阶段。

此外,近些年来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商标数量增加的较快,但同吉林省特色的地理环境相比还相差很多,尤其是地理标志农副产品。目前,全省虽然已拥有吉林省的抚松人参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件,但还有一部分管理部门和人员对于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给予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展建设的扶持和培育的工作不到位。少数企业经营者对农副产品商标的自我保护意思弱,维权意识淡薄,这些对于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的建设极为不利。

1.3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

吉林省特色农副产品是好,但知道的人群少,需求空间局限在国内,有的仅仅局限在本县,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信息化水平低,使得需求空间没有得到充分扩展。其原因是宣传投入的各种资源数量不足,力度不够,品牌应该起到的的辐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特色农产品没有大规模的统一的策划方案,没有大范围通过大型网络等媒介进行系统宣传,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影响面不能有效放大,导致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品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能充分体现。

2. 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建设策略建议

2.1实施品牌整合,形成合力竞争

吉林省应选择品牌整合的先导对象进行品牌整合,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名牌企业群体,带动整体的发展。同时要博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精髓,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提升吉林省农副业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应制定出与吉林省的特色地域特点相匹配的农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按质量对产品实施质量检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统一标识的市场声誉。

实施品牌整合的关键是要有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的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强化法治监督与管理,维护龙头企业等的利益。同时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搭建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平台,提高吉林省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

2.2增强品牌意识,进一步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

农副产品知名商标能够为企业带来无形资产或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企业永久的财富。能为农业这种弱势产业多积累资金,增强其发展的强劲的后续力量。因此,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来说,迅速加强其农副产品品牌建设意义重大。各相关部门、人员和企业首先应该加强品牌知识的学习,真正学会用商标来扩大市场份额,维护自己的权益,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用商标来发展农副产品。正确对待农副产品品牌构建、完善工作,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行动上才能有有力的保障。

在增强农副产品品牌意识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工作。吉林省应当借鉴陕西“洛川苹果”的做法,由产业协会作为商标持有人,注册公用品牌,强化品牌经营管理,政府支持协会全面负责有关品牌形象的塑造、标准制订、品牌推广和宣传保护等工作,按照“品牌、质量、包装、渠道四统一”的要求,授权使用品牌。经过多方努力,目前 “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已达30.36亿元人民币。这一成功的经验无疑给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品牌发展和经营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积极发展以地理标志为核心的吉林省特色农副产品品牌的同时,还可以推广地区精品,通过地理标志带动特色经济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这对于提升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3加大农副产品品牌传播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酒好不怕巷子深早已被公认是错误的经营思想,因此吉林省在农副产品的宣传推广上还应下大功夫,加大宣传力度。主要措施如下:

首先,加大品牌宣传的投入。许多市场事实验证了有品牌的农副产品的价格要远比没有品牌的农副产品价格高出很多,由此可见,加大品牌宣传投入是非常值得的。而吉林省一些农副产品企业的广告投入的资金不及企业总产值的10%,这个比例显然是比较低的,因此要舍得品牌宣传的投入,提高追加广告投入的幅度。

其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综合运用展会、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多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品牌,以迅速提高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通过参加各地的农博会、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形式和途径,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以的品牌的特色作为核心诉求,清晰明了地传达给消费者,打出品牌的声势以辐射更广的区域市场。

再次,充分利用公共关系,积极塑造和宣传品牌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可以通过赞助公益活动、向灾区捐款、扶持贫困儿童上学等公关活动,塑造企业和产品的良好形象,进而提升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者单位:长春大学管理学院)

第6篇:农产品与农副产品范文

一、稷山县农民经纪人协会的发展过程

稷山,稷王教民稼穑之地,土地肥沃,五谷丰登,是中华农业文明发祥地。自古以来,这里的农民除种植粮棉外,就有种植红枣、柿子、苹果、桃、杏、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特长。稷山现有耕地面积57.7万亩,总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29.7万。稷山独特的地貌、气候为生产优质粮棉、红枣、葡萄等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全县现有红枣面积15万亩,葡萄5万亩,苹果、桃、梨等其他水果类6万亩,蔬菜3万亩,总产量21万吨,蜜枣、果脯年产量约为3.5万吨,鸡蛋年产量4万吨。稷山先后荣获"全国农副产品深加工十强县"和"全国红枣产业化十强县",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枣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红枣深加工基地,华北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养鸡基地。摆在农民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把产量巨大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早在计划经济时期,稷山就有一批从事中介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但是受大气候的影响,这些人的中介行为只能是"地下活动",虽然也为当时的农副产品销售做了不少工作,但其信誉度不高,销售范围不广,仅限于"小打小闹"。为扩大农副产品销售,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有效进入市场,稷山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邀请专家论证,决定建立一个规范化、高标准的交易平台。"稷山县两红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该公司建设速度快、起点高、标准高,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建起了11000余平方米的交易门面房,10000平方米的交易大棚,容量为2200吨的冷库,大型电子显示屏一块,并与农业部信息网联上了网,短短一年时间,交易额已达7.4亿元,显示出了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有了销售平台,经纪人队伍的整顿、组织、培训也就水到渠成了。于是,稷山县委、县政府决定以两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会长、农业局局长为副会长,两红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为常务副会长的农民经纪人协会。协会的成立,为全县农副产品畅通销售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稷山县农民经纪人协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2004年,稷山县农民经纪人协会领导组成立后,对全县经纪人进行了调查摸底,制定了严格的入会标准。具体做法是:首先,在调查摸底的前提下由村委择优挑选,进行推荐;乡镇政府纵横比较,确定人选;协会认真考查,批准发证。其次,制定了经纪人的5个具体条件,一是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见识;二是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经验;三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实力;四是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威信;五是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信誉。协会领导按上述标准和条件在全县选定了157人的协会会员,并邀请专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销售知识专题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放了盖有县人民政府印章的“农副产品销售员”证书,协会于2004年3月10日在两红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在第一次协会大会上,制定了包括总则、职能和任务、工作制度、组织机构及经费在内的协会章程和协会会员守则,进一步明确了经纪人的任务,划分了销售区域和种类,并分设了红枣、葡萄、果类、蔬菜、蜜枣果脯和家禽蛋类6个专业销售组。协会规定每年召开三次例会,3月份安排销售计划、任务和指标;10月份互相交流,汇报销售情况,查找问题,提出下步打算;年末评选先进,参加全县表彰大会。

稷山县农民经纪人协会以两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给经纪人和客商提供吃、住、停车、信息和产品种类、产量、分布及质量标准。全县农副产品种类、养殖户每年的产量、质量,都由村、乡镇两级核准后在协会登记造册,由协会向经纪人提供,这样就形成了以市场为平台的产、供、销、加一条龙的产业链,农民经纪人的销售热情空前高涨,他们想尽办法,把稷山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东南亚及周边国家,挣满了自己的腰包,充实了农民的钱袋,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4年底,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10名优秀农民经纪人代表受到了隆重表彰。两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给经纪人无偿提供场地,优惠冷藏冷冻,提供食宿、信息、业务洽淡室,办理绿色通行证及工作证件等,凸显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两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的稷山县农民经纪人协会,运作高效,管理规范,促进了稷山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好评和经纪人的高度赞誉。

三、农民经纪人协会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是当前农副产品种植、销售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充分利用经纪人信息灵通的特点,指导和告诉农民应该种什么、种什么能挣钱、能致富,这不仅能帮助农民增收,同时也使经纪人有了充足的货源,在销售中赚取最大的利润,从而达到了共同致富的“双赢”效果。二是堵塞了个别奸商投机取巧、压级压价、坑害农民的渠道,规范了营销市场,树立了当地农副产品的市场信誉和地位,使广大农民种养有信心,收入有保障。三是促进农民在种、养殖上加强技术含量。长期以来,大多数农民在种、养殖方面只注重产量,忽视了质量,多数处于中低档水平,很难被市场认可,影响收入的同时,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的挫伤。如稷山县西社镇范家庄村村民在经纪人的建议下,加强对葡萄的科学种植和管理,做到了产量和质量双优,每公斤葡萄售价5元左右,每到采摘季节,经纪人蜂涌而至,产品供不应求,而有的种植户亩产很高的葡萄却销不出去。农民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让经纪人言传身教予以指导和引导,使广大种植户认识到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使稷山农副产品在全国市场上有了立足之地,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局面。四是经纪人在销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通过协会及时反映到政府,使政府能够正确决策。如有经纪人反映,稷山县拉运农副产品的车辆经常受到检查、扣留,县政府立即出台了绿色通行证的政策,凡是拉运农副产品的车辆,统一在两红农副产品市场办理通行证,境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检查扣留,违者严肃查处。五是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当地农副产品直接由经纪人销往全国各地,稳定了市场价格,使农民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四、稷山县农民经纪人协会运作和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启示之一: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是农副产品现状的客观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农副产品产量巨大,流通任务比较艰巨,单靠农民自产自销根本无法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交易平台和中介环节来完成这一使命,使农副产品有序、高效地走向市场。顺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农民经纪人及其协会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

启示之二: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变流通无序为有序,是规范市场、保证农民利益的具体措施。农副产品市场化是必然趋势,销售渠道不畅是阻碍市场化的症结,突出的问题表现为,种植面积加大,产量巨增,农民信息不畅导致销售困难和产品积压,影响效益。而不规范的经纪人队伍各自为战,甚至出现相互拆台、压级压价、欺客宰客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和经纪人自身的利益,影响了产业发展。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后,有效规范了市场流通秩序,促进了农副产品的大规模销售,使广大的种养农户得到了实惠。

启示之三: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经纪人的作用,是促进农副产品销售、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3月稷山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成立以来,销售全县各类农副产品已达20余万吨,销售额高达13.4亿元。临汾、翼城、河津、新绛、万荣、临猗等周边县、市的农副产品也大量通过稷山经纪人销往全国各地。由于组织规范,价格合理,诚信交易,稷山的农民经纪人在全国市场享有较高的信誉,许多客商通过电话定货、网上定货甚至汇款定货。目前157人的协会会员都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每人年平均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最多的达到5000余万元,稳定的销售渠道,巨额的交易规模,有力促进了广大农户的增收。

五、进一步完善农民经纪人协会运作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农民经纪人队伍从无序到有序、从零散到有组织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稷山的农民经纪人协会虽然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已经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经纪人数量偏少,全县年产30万吨的农副产品要靠157人销售还远远不够,目前的销售市场还有一定的局限,协会服务水准还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为使农民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其长期稳定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第7篇:农产品与农副产品范文

关键词:食品制造业;价格波动;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9日

近年来,由于货币流动过剩、恶性炒作等原因,造成了农副食品呈现轮番上涨的趋势,于是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花你钱”等新词汇。农副食品价格上行势头不减,通货膨胀压力逐增。2011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总体而言,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是CPI增幅的一倍以上。尽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减缓。分析2008年以来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指数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认清农副食品价格变动趋势,找出变动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政策措施减少对物价上涨的拉动作用。

一、农副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分析

(一)价格指数达到高点,并出现下降的趋势。依据国家产业分类体系,农副食品制造业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两大部分。2007年产品价格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保持了强劲的上涨势头,带动了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出厂价格来看,也呈现出逐渐上升势头,12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当月达到117.03,而上年同期为106.8,上月为117.7;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达到104.6,而上年同期为104,上月为101.5,食品制造业价格上升幅度要小于农副食品加工业。2008年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大幅度提高,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在第一季度达到了最高值。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最高为124,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在随后的几个月内也达到109的最高值。在2008年的第三、第四季度,甚至到2009年的前两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出厂价格指数都呈现下降的趋势。

(二)价格指数谷底以后呈现逐步回升的趋势。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农副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2009年8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为92,食品制造业价格指数也在10月下降到了100以下。进入到2010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呈现出了稳步向上的趋势。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2010年11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9.7%,涨幅比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4.8%,涨幅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图1)

(三)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波动幅度大于食品制造业。从2008年到2010年3年间,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曲线呈V型走势,市场波动非常明显,最高指数与最低指数相差30左右。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曲线比较平缓,基本上在110~100之间波动。2008年和2010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110和101,明显高于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而2009年,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基本上保持在100以上,远高于农副食品价格指数。

二、原因分析

(一)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

1、国际市场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受2007年至2008年度全球产量预期大幅下降及当前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产品价格涨多跌少,尤其是大豆、食用油等价格涨幅较大。2007年底,农产品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上月上升4.09%、9.72%,同比分别上升30.39%、58.65%,其中粮食、大豆等价格涨幅较大。综合全年来看,全年农产品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4.63%、32.64%。

2、国内自然条件等因素造成粮食减产。我国粮食已经连续4年增产丰收,增产后进一步增产难度加大,2007年冬全国出现多条大江大河流域严重干旱偏枯气候条件,对2008年夏粮增产构成较大不利影响,造成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依然保持紧平衡状态,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根据近十年来的经验,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存在大约3年左右的短周期,国内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农民和企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生产,劳作成本提高。因此,2007年第三、第四季度是食品价格上涨的高峰期,受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影响,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出厂价格到2008年的第一季度达到了最高值。随后,消费价格涨幅呈现前高后低、小幅回落趋势,直接影响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走势。

3、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农副食品价格指数回落。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随后,美国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政府以440亿收购美林等,并迅速漫延至全球。英、法、德等国纷纷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但是,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12月,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和国际贸易环境动荡,并出现了滞涨。我国各类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同样面临较大风险,农副食品出口压力增大,食品工业价格指数也降至低谷。

4、政府主导经济刺激措施阻碍了经济短期下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推出本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并通力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大萧条以来大灾难。美国推出了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欧盟提出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政府为保经济稳步增长,在当年也推出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主要通过拉动内需保经济发展。到2009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初步启稳,各种经济指标呈现出稳步上扬的走势,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开始上扬。到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11.9%,经济过热迹象明显,物价上涨压力大,通胀压力显现,2010年10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4.4%,2011年7月,CPI再创新高,再次突破6月高点,达到6.5%。食品价格上涨仍是7月通胀的主要推手,本月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此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连续上涨令PPI也水涨船高,创下34个月的新高点。

5、输入型通胀等因素推动价格指数上涨。2009年下半年,受全球流动性充裕、世界粮食价格居高不下、油价高位运行、国际局势动荡等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持续上升,输入性通胀继续加剧。2010年国内农产品价格、食品价格前低后高,一路上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0.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升7.2%。进而造成农副食品工业价格指数持续走高。各类农产品价格指数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薯类提高23.6个百分点,稻谷提高7.53个百分点,油料提高8.86个百分点,糖料提高11.98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加大了向下游的传导作用。2010年食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7月份以后加速上行,11月达到峰值11.7%,12月回落至9.6%。全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2%,为CPI增长贡献率近70%。

(二)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

1、产品产量变化。2008年第一季度,除冷冻饮品因季节原因外,其他所有农副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大米、小麦粉、鲜冷藏冻肉同比增长达到了30%以上;在食品制造业,饼干和速冻米面食品同期增幅分别达到了74.45%和51.11%。到2009年第四季度,因终端产品市场价格指数传导机制的影响,所有产品产量虽然也得到了较快增长,但大米、精制食用植物油、方便面等产品增速都出现了回落。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回暖,除成品糖、速冻食品、味精、冷冻外,其他产品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2、产品销售及库存分析。在市场经济调节机制下,各种食品的生产与销售也随着市场价格上涨。到2008年第一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工业销售值分别增长了43.21%和32.7%,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42和6.55个百分点。2009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增长带动市场回暖,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销售持续好转,到11月份,销售值分别增长17.4%和18.9%,比前几个月分别加快了1.1和1.6个百分点。2010年,随着生产的加快及价格的提高,全年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工业的销售值分别增长29.8%和2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2.4和7.8个百分点。

3、食品进出口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2008年前食品进出口贸易基本上是出口额略大于进口额,有小额贸易顺差。2006年顺差46.8亿美元,2007年顺差16.7亿美元。从2008年起,由于国际大豆价格大幅度波动,中国进口大豆量与进口值都创出了新高。再加上2008年国内发生了以“三鹿”奶粉为代表的三聚轻氨事件,增加了我国食品出口的难度,相反,洋奶粉开始涌入国内市场。造成了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变成大额逆差。上述情况在“十一五”后3年一直延续,2008年、2009年、2010年贸易逆差分别为131.6亿美元、94.7亿美元、147.2亿美元。2010年食品进口金额598.6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90.8%,年均增长23.8%;2010年食品出口金额451.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85.3%,年均增长13.1%。食品贸易逆差的出现,也加速了食品工业出厂价格指数的上下波动。

(三)成本费用变化的影响。食品工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变化是食品工业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第一个季度,只有食品制造业销售费用增幅了2.63个百分点,其余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各项成本、费用均保持较快增长且增速提高明显。就不同的子行业来讲,由于生产和销售增幅的回落,水产品加工的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分别减少了11.63百分点和6.29百分点,调味品发酸制品制造的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增幅分别减缓了13.06百分点和27.07百分点。其他行业成本费用增幅多数都在上升,其中饲料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制糖、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其他食品制造业产品成本销售成本增幅均比上年同期明显提高,分别为29.58%、20.51%、34.42%、17.04%和13.75%。

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均保持增长,但是比上年同期增幅有所减缓。到11月,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幅分别减少了18.61%、11.44%、7.03%和16.66%;食品制造业的这四项费用增幅分别减少了12.04%、5.27%、2.01%和16.44%。因国家货币政策调整、信贷减缓等因素,财务费用增幅在这四项费用中增幅减缓是最明显的。

(四)农副食品加工业受市场影响更加显著。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包括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食品制造业主要包括粮食及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食用盐加工业和其他食品加工业。由此可知,农副食品加工业是食品制造业的上游产业,食品制造业其原料不仅包括前者的产品,也包括各种糖等为添加剂等。农副食品加工业不仅受农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农业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等因素影响,而且还受市场消费需求影响。因此,与食品制造业相比,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产品价格波动受市场影响更加剧烈。受价格传导机制和翘尾因素作用,食品制造业价格波动往往滞后于农副食品加工业。

三、政策建议

农副食品制造业价格指数受农业生产资源禀赋条件、农业生产周期性、季节性等因素影响,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副食品加工业是食品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价格波动幅度远远大于食品制造业。食品价格对拉高居民消费价格具有重要的贡献,平抑食品价格,缩小价格波动区间,对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的宏观调控,依据WTO规则加大对食品生产资料补贴。增加库存、调节进出口数量,减缓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对市场供求的影响;二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建立统一的产品、价格信息平台,提供更加有效的市场信息,做好产销衔接;三是培育和扶持农业大企业,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政府应通过法律手段规范食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的各种收费项目,降低食品工业经营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罗玉波.我国城乡食品价格联动机制的实证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6.

第8篇:农产品与农副产品范文

关键词:益阳;特色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bstract:YiYa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Socialist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The paper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YiYang;and then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develop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for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发展特色农业对益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特色农业,是指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以独特的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和特殊产品品质的农副产品为核心,经过扶持、培育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现代化高效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对益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发展农业经济

发展特色农业可以迅速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农村现有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发展特色农业要求农业生产现代化,实现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1.2扩大农民就业

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就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特色农业要求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深度生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发展特色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释放了一部分劳动力,同时因为产业链的延伸和拉长又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进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使农民足不出户便可就地就业。发展特色农业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环艺、畜牧、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

1.3保护农村环境

发展特色农业就是有效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按照“原生态、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的思路,统筹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改变农村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保护基本农田等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就是推行清洁生产,不用或者少用农药、化肥,避免污染耕地,降低土壤质量,从而确保耕地等资源的永续利用;发展特色农业同时也是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发展特色农业对农村土地、水源、种子、肥料、药物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深度利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得到改善。

2 益阳市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问题

2.1龙头企业带动不明显

虽然益阳市现有克明面业、口口香米业、益华水产、益阳茶厂等一批装备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外向度高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131家,但是这些龙头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差等不足。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农民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等一体化服务实体少,导致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难以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和辐射带动能力差。

2.2规模效应作用不突出

主要表现在特色农副产品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集中连片发展规模,没有打破行政界限布局,生产基地、农户与加工企业脱节,其根源在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小生产难以集中优势资源,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无法提高,产量有限,难以形成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无法延伸产业链条, 加工能力受到原料的限制,经济效益无法彰显。

2.3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

市场设施落后,市场观念不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化交易手段有待完善,另外终端市场网络不健全,竞争仍处于无序状态。除黑茶专业市场外,未建立水产、粮油、竹制品等专业市场,缺乏中小型市场,绝大部分是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对农户和收购网点的带动力不强。

2.4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

益阳市农副产品的加工主要以粗加工为主,其附加值较低,市场份额重的名优产品不多。比如,黑茶产业的发展链条上已经建立了以白沙溪、中粮、益阳茶厂为首的黑茶制造厂,但总的来说规模不大,未形成强有力的市场影响力,作为中国黑茶之乡,却没有形成远近闻名的核心品牌,精深加工能力有限,且绝大多数黑茶家庭作坊设备简陋、方法原始,生产出的黑茶质量无法保证,市场上的黑茶产品更是鱼目混珠,让消费者无从下手。

3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益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1编制特色农业发展布局规划, 统筹全市特色农业发展

首先益阳市政府应当依托本地特色优势自然资源,因地制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统筹特色农业发展,编制符合本市市情的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引导各地、各部门和相关行业贯彻实施。其次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渠道、多形式收集国内外市场供求情况、价格、技术等优势信息,把握市场供求情况,及时调整发展项目和发展规模。

3.2 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

特色农业要保持其高效益性和高成长性,就必须大力提高品质,加快成为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近年来广受市场青睐、价格陡增。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另外加强与湖南城市学院等市内外科研院校联合,实行“产学研”对接, 组建特色农副产品研究中心、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研发试验中心、特色农副产品策划中心,大力改进特色农副产品,提高农副产品质量,提升精深加工技术,努力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再者要提升“ 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层次。以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为突破口, 加大技术引进,设备更新,逐步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3.3 培育特色农业龙头企业, 发挥规模辐射效应

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还可以增加就业和农民收入。目前,益阳市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面粉加工、大米加工、油脂加工等初级领域,今后应着重特色水产品、绿色蔬菜、竹制品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精深加工产品。龙头企业是家庭经营、生产基地与市场联动的枢纽,是生产经营一体化体系中进行市场交换的核心。企业通过利益联动机制,能够使所合作互助的农户得到实惠,所以培育龙头企业,就是发展农业,帮扶农民。因此,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定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等方式,整合益阳市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将现有的克明面业、口口香米业、益华水产、益阳茶厂做大做强,并着力组建一到两个具有较强实力、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能及时根据市场状况引导农民调整特色农业生产,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龙头企业,避免特色农业低水平重复开发和恶性竞争。

3.4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农业清洁生产是实现农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核心,也是农村环境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农业生产过程的内源性污染己成为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益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将农业生产污染的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与产业化增值结合起来,形成农业生态产业链。同时注意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而引起的农业污染与积累的问题,以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发展绿色食品。以无公害粮食、蔬菜、水果生产为主导,积极推广和研制先进栽培技术、高效有机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引进推广可降解农用薄膜,控制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的污染与残留。同时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严格禁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建设美丽家园。

3.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突出地域和乡土特色,合理安排村庄建设、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科学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布局,免费提供经济安全美观、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提高道路通达通畅率。加强农村能源改造,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大力发展沼气、作物秸秆及林业废弃物利用等生物能源和风能、太阳能。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发挥特色农业的辐射效应, 使农民在特色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与销售各个环节受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鼓励农民用土地使用权、农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采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逐步与龙头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改变农民单纯作为原材料提供者的地位,使农民在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环节都能够获得平均利润,才能真正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特色农业发展带动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世元.从特色农业发展看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甘肃金融,2006,(5).

[2]鹿永华. 青岛市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8,(11).

[3] 张强.特色农业布局与发展规划研究—以益阳市为例[J].中外建筑,2011,(12).

[1]此文是益阳市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益阳市特色农业规划研究》(2010jz45)的部分成果。

第9篇:农产品与农副产品范文

一、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想方设法在收购发票上大做文章,例如:提高收购价格,虚增进项税金,或者虚增收购数量多抵扣,利用多报损耗,做到库存平衡,有的利用购销现金交易多的特点,在销项上隐瞒收入,少计销项税金或不开票,不体现应纳税金,有的提前或滞后开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金,达到少交或不交增值税的目的。

二、票面实际金额太大,容易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农副产品收购开具限额,最大是拾万元,最少是千元,还有万元的。那么真有上拾万元、上万元的农副产品的交易金额吗?如果没有,这就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量向农副产品经纪人、商贩收购,然后,假借农民个人身份分笔汇总开具发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三、开具对象复杂多变,身份难以确认。按税法规定,收购发票仅限于向农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时开具,但据调查的情况看,其开具对象是“品种齐全”、“五花八门”,既有农民个人,也有农副产品经纪人的,还有商贩的,既有本县市的,也有外县市的,既有一张身份证重复多次使用的,也有假借身份证开具的,这就为纳税人和不法分子偷逃国家税款大开了方便之门,因工作繁忙,税务人员也无法管理。

四、由于自我行为,管理无能为力,发票是企业自行开具、自行支付、自行抵扣、自行保管,不需要经过什么手续认证,毫无监控管理可言,因为是涉农问题,税务人员也不好严加管理,生怕与地方党政、与上级领导搞不好关系,影响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

一、建议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为普通发票。根据目前很少有涉农企业从农民个人手中收购免税农产品的实际,拟请将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改为普通发票,作为收购、抵扣、核算、入账的凭据。这样一来,一般纳税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收购时,自然要向出售者索要发票,这就迫使出售者到税务机关开具发票,对于农业生产者个人,税务机关可设点为其免费代开并免税,而那些农副产品经纪人和商贩,不得不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并申购普通发票,税务机关可将其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从而从源头上扼制了偷逃税行为。

二、税务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宣传税收法律、法规,讲解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辅导企业自觉依法纳税,提高企业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和对税法的遵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