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精选(九篇)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

第1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风险生成因素;风险管理;途径

一、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生成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生产代表农业生产领域,它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互交融的特殊再生产方式。相比于工业再生产,农业再生产的风险因素更多,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培育生成不但具有严谨的系统性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农产品种类繁多且与粮食农产品具有替代效应,因此,农产品的市场经济波动也肯定会影响到它的价格波动,进而造成价格风险因素,这也是本文所提出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因素,即农产品供应链的价格风险。作为再生产物质,农产品的价格风险来源于宏观经济变量,它也是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系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来自于宏观的农产品市场金融价格风险主要生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类:第一类,即宏观经济因素。它就包括利率、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货币供应链以及消费指数等等因素。第二类,生产资料价格因素。它就涵盖种子、肥料、饲料、油料等围绕养殖需要所存在的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因素。第三类,国内市场及国际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因素。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是时刻变动的,其中粮食价格变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因为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农产品品种,所以它们彼此之间的价格变化影响因素会很大。第四类,自然灾害与疫病。这两种因素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影响最大,当旱涝灾害或疫病来临时,蔬菜农产品与肉禽农产品都会受到其直接影响。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

首先,要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益。农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实体资产使用效率,从成本节约角度来有效增加销售总量目标,形成互补效应。虽然说互补效应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但也要注意它易于被其它企业所模仿,让企业自身失去核心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应该在农产品供应与流通方面突出隐形资产作用,即发挥本企业独有的资源及技术优势,让其成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发展源动力,进而让其它企业所无法模仿复制,确保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应。其次,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满足农产品供求关系,围绕市场探清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本质原因,并寻求价格稳定方法,避免由于其价格风险过大而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危害。因为它一方面会影响到农民及居民生活收入支出,一方面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所以应该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及物价,确保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的波动趋势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经济在社会中地位非常关键,这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是社会安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据我国农业部及商务部近五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尽管不断经历重大自然灾害、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实际上其价格波动于供求环境在本质上并未发生过多改变,供需量基本维持平衡稳定状态,且略有盈余.在我国,农产品是国民日常需求中占比重最大的消费品,也是农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径。所以有效管理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满足多方需求,稳定社会金融经济整体健康稳定有序运转,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我国农业部与商务部在过去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在鲜水产、鲜蛋、鲜奶、粮食方面价格波动变化不大,鲜肉、蔬菜与水果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它们的年增长量趋势也更加明显,呈现典型的价格周期性波动。这不但是因为水果、蔬菜与鲜肉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也因为国民普遍对这3种农产品的需求导致生产性更为突出,以下给出2011年~2015年度我国粮食与鲜肉两种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曲线图。

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优化途径

1.基于订单融资封闭流转制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融资呈现特殊的抵押融资模式,考虑到其订单契约是无法交易的,所以其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需要通过订单金融融资的方式来实现信用贷款目的。考虑到农产品的自利性适应因素诱惑极大,有可能导致经销商违约,造成农产品流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要巧妙利用农产品现代化电子批发市场,对其进行有效的市场监控融资行为,主要来说本文给出两种金融融资资金封闭流转制度做法。首先,可以采用“一单一贷”做法,该做法通过某个订单来实现一次金融机构融资,但它并不能在同一个金融机构或不同金融机构实现两次或以上次数的融资。所以为此应该首先从电子批发市场发出公告,并与其签约合作协议,通过银行来提供订单融资,以便于直接从电子批发市场获取直接信息与融资申请贷前风险评估报告。对现代农产品流通而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相关制度安排是有必要的,即“一单一贷”技术,因为它能够大幅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贷前风险评估效率,使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波动降低,确保市场农产品价格稳定,降低供应链大风险概率发生的可能性。其次是“回款锁定”,该做法通过融资者质押订单所涉及的一切农产品,在产品交割以后再获取现金,但现金并非进入融资者所存取交易账户,而是进入只能存入不能提取的保证金账户。这种做法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批发市场必须用融资者的资金进行金融机构还款付息,然后再将剩余资金汇入融资者交易账户。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保险机制,它能够几乎完全杜绝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的扩大,逐渐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同风险管理效率。

2.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与一般独立组织不同,它的内部行政约束手段与制度不够充分,许多契约也不够完备。所以应该根据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分散且经营规模小的特点来构建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制提高交易流通信任制度,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种契约的正确顺利履行。

五、总结

从2003年~2015年间的农贸市场价格指数描述统计就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方差高达8.34400,而肉类产品的波动方差为8.683346,相比粮食价格波动幅度更剧烈。它们都严重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供应链金融稳定运行,最终导致供应链利益分配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所以,政府目前应该加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力度,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市场主导角色出现,主动参与农产品生产行业流通交易活动,做好规则制定者与服务者之间的角色转变,同时在制度、税收、财政与信息方面给予农产品供应链以足够、可靠的后盾支持。

作者:陈启瑾 单位: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赵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189-191.

[2]黄寒.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机理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30-31.

[3]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5):24-27.

第2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信息共享;协同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

一、引言

供应链是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并已在制造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1],但农产品供应链目前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将供应链理论应用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必将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供应链是基于农产品这一特殊产品所形成供应链的“链条”,相关学者认为,农产品供应链通过(下游向上游)前馈的信息流和(上游向下游)反馈的物料流和信息流来执行农业生产过程,经过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产品原料的加工、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与过程相应的参与者分别为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加工商、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所组成的一体化的和功能化的网链模式。陈易一(2004)关于乳品供应链的研究,提出保鲜乳品供应链规划、执行和控制[2];李晓红(2005)研究提出猪肉供应链的产业链组织模式实施的构建及运行过程,并从投资进入方式、产业链规模、资金筹措及政府管理四方面进行了策略研究[3];邓俊淼等(2006)对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构建信息平台来协调各环节信息与利益[4];员巧云(2006)分析了当前我国涉农供应链中信息流的复杂性、不通畅性和不稳定性,提出应健全供应链信息网络,并对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控制方式包括信息标准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效信息传递、信息提供方式选择、信息反馈的控制等[5];李岩等(2008)提出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6];尹超(2011)从物流、产品质量保证、市场、电子交易四个方面对关键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构建思想[7]。

二、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管理模式

(一)现存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链在批发市场阻断。我国农产品的现行模式以各地批发市场为纽带,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农产品供应链必会是断裂的,对于上游的农产品生产者而言,不能掌握准确的需求信息,导致价格波动增大。

另一方面,农产品供应链中运作的协同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价值增值实现难度较大;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节点成员缺乏应有的信任与合作;上下游连接比较松散,加工企业不容易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通常采用订单等松散的契约形式进行合作,不能长期进行合作。

(二)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的建立

根据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上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对生产缺乏必要的管理,中国农产品质量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实际上生产阶段是最薄弱环节,应当加大对农产品在供应链的各阶段上品质的保障;在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上,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对市场的需求状况及时进行跟踪与反馈;提高分散农户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能力,促进生产水平和管理湮没无闻的提升。综上所述,建立满足上述要求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是当务之急,结合生鲜供应链、大宗农产品供应链、乳品供应链和猪肉制品供应链的相关模式,得出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

从图1分析,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产品供应链中重要的环节,随着农产品加工市场需求的日益剧增,它已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中,农户是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农户大多是分散经营,处于一个游离的地位,但农户却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联接生产最为紧密的环节或节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使农产品增值。如何将农产品供应链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是这种模式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能够适时地满足市场供求的变化,解决农产品生产周期问题所造成的季节性差异,使农产品市场保持在一个动态的稳定的状态。

三、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一)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体系基础

1.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企业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环境,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逐步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企业信息化建设目的不仅是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还需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纳入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进一步实行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业务的一系列链接。

2.协同供应链。协同供应链指强调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经过产品制造环节到销售网络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的管理模式,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内,将正确的产品送到正确客户手中,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突破,提高了企业对外部需求变化响应的敏捷性,有利于企业重组,实现整体最优;强调计划的有效性[8]。

协同供应链管理,即CPFR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ollaborative Planning,Forecasting & Replenishment,简称CPFR)。CPFR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供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CPFR的关键在于将确定供应链上的需求和供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图2表示CPFR的基本关系。CPFR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在协作的作用下,将促销、预测、产品目录和订单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与合作伙伴进行分享。通过参与各方的协作,向计划人员提供各自共同开发的信息,从而更为准确地确定出市场需求量,明确补货需求,并且使生产运作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图2 CPFR在农业中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

(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系统构建

1.总体框架。本文依据CPFR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为消费需求提供全面资源整合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优化的解决方案,真实的模拟农产品供应链环境中各节点之间的协作配合操作。

依据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在上面介绍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确立其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如图3所示。

其中,关于信息管理部分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信息的理论与方法,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应考虑到信息管理的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如信息传递、信息失真、信息风险和信息共享等内容;另外再针对每一个节点的信息管理的内容进行相关信息的处理,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和信息发送等过程。上述内容之间始终处于双向信息流的传递,各节点之间加入信息反馈,进一步减少信息运作过程的失真现象的发生。

图3 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下信息管理系统的框图

2.逻辑设计。“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通过对其所共享的数据采集、处理、加工及整理等过程,为农产品的相关农业企业提供基础、支撑信息,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客观需求,支撑物流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信息支撑决策者或相关人员通过该平台进行决策。该系统一方面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部分,其中,系统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物流公司、消费者的处理能力以外,还具有后台的企业管理、合作伙伴论坛管理和经营分析等功能;另一方面为信息管理和处理部分,其中,包括信息管理的内容和信息管理内容的处理。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功能模块。供应商(农户或合作组织)、生产商(加工企业)、配送中心、零售商(流通与零售)、消费者等五个实体形成农产品供应链,他们各自的分工不同,供应商需要提供生产资料的供应,是源头;加工企业负责将生产资料转化为终端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配送中心负责将产品送到零售商和消费者手中,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流程中十分重要,是联系各环节的纽带;零售商主要是通过渠道和销售平台把农产品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终端消费者就是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的用户,他们从零售商处购买产品。

(2)信息管理部分。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是总体框架中的信息管理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有:

①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管理平台是综合度最高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农产品供应链共用基础信息系统为支撑,农产品供应链上相关节点间的信息交换与交流,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为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间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②协同供应链是数字供应链的神经中枢,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成员之间资源整合与管理协作的基础。它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所有节点成员提供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对其所涉及的需求信息和物流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以最优的资源配置、最佳的路径和方案的选择来满足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集成化运作的供给与需求。协同作业平台所涉及的运作环节包括采购管理、生产与计划、物流管理、库存控制等若干方面。

3.实施意义。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的建立,该信息系统平台真正实现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和实时性的管理,使其管理达到协同,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的管理。能够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的准确性、相邻节点的信息保持实时沟通、跟踪动态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可以保障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提高相关农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降低相邻节点之间获取信息的成本。农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之间达到契约机制,展开积极性合作和共同参与供应链的相关决策,协调其利益分配机制。

四、结束语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重要过程。本文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入手,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出协同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依据CPFR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为消费者需求提供全面资源整合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优化的解决方案。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为研究对象,确立其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包括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功能和信息管理功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为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的分析提供可靠的保障,并使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马土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易一.中小乳品企业:如何打造保鲜供应链[J].乳业透视,2004(6):30-32.

[3]李晓红.中高档猪肉产业链组织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4]邓俊淼,戴蓬军.行业协会发展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J].农村经济,2006(5):61-62.

[5]员巧云.涉农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J].江苏农村经济,2006(6):39-41.

[6]李岩,傅泽田,刘雪.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2008.3:39-41.

[7]尹超.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

第3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连管理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9)02-0073-04

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是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为达到生鲜农产品保鲜的目的,要求其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但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其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承载这些集散功能的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并不是流通链的增多和拉长,而是追求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与价格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终端连锁经营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直接或通过农业联合体、经纪人、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集中采购,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能真正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生鲜农产品要求的提高,通过超市购买新鲜、安全的生鲜农产品成为很多居民的选择。所以连锁超市成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是有其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本文将从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界定、特点和构建的条件等进行机理分析,并以家家悦连锁超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一、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界定

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肉、奶制品等。生鲜农产品不同于其它消费品,其易腐性特征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另外,作为食品本身,它还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而消费者的口味多变性,则提出品种多样性的要求。这些特性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第一,保证生鲜农产品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田间或水里到餐桌的流动;第二,保证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实现品质的稳定或提升;第三,保证向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多样性的生鲜农产品;第四,降低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损耗,控制逆向物流的生成率,全面节省成本。而基于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最能最有效的实现上述的目标。

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是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连锁超市通过投资兴建生鲜农产品供应基地或通过与农业协会与农户、种养殖专业户联合,并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向连锁门店提供无公害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见图1)。

二、构建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条件

1 连锁超市要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品牌资产和渠道条件

连锁超市要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必须具有资金、品牌、信息、渠道、信誉等优势,才能吸引供应链其它节点企业加入到其主导的供应链中来,才能拥有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主导权,其上游的供应商网络、制造商、分销商等才愿意处于从属的地位,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共同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努力协作。因此,连锁超市卓越的信誉和资金能力、良好服务质量、货物齐全、性能可靠、交货准时、较强的价格设定、市场开拓能力强是形成以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必要条件。

2 连锁超市要具备比较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

为了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产生快速反应,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度,达到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新鲜、多样化和富有创新生鲜农产品的目的,大型连锁超市必须拥有自己的配送系统。大型连锁超市一般专门建立大型加工及配送中心,对生鲜农产品进行清洗、分类、加工、包装和配送等增值业务,独立从事采购配送业务,这样既可降低进货价格,防止供货商与门店直接联系可能产生的不规范行为,又可充分利用企业内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利润。

3 连锁超市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

在以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连锁超市作为供应链的链主,成为信息、资金、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集散中心。这就要求连锁超市必须有相对较高信息技术,拥有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来增加超市、生产基地、供应商之间交易的透明度。连锁超市把需求信息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生产商和供货商手中,能缩短信息流通渠道,减少信息的扭曲程度,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有效解决生产者远离市场,不能有效掌握市场动态的问题;生产商和供货商通过连锁超市建立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了解节点企业的库存、销售信息,浏览连锁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预测、销售计划、库存水平、促销计划、单店需求状况等相关数据,从而及时地做出合理的采购和生产计划,能够实现“即时生产”和“快速反应”,能以最少的流动资金进行生产和流通,把库存降低到最低水平乃至实现“零库存”;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还可以在网上完成采购下单、付款等功能。

三、基于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1 能使分散的农户有效地与规模化的零售终端对接

连锁超市因为自身所处供应链的地位优势,能使供应链长度最短,能够最方便、最快捷地搜集到决定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绩效的关键信息;能够在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易过程中,逐步掌握顾客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满意程度等,从而挖掘出顾客的潜在需求;能够搜集市场竞争信息和价格信息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然后与供应链节点企业共享,使供应链更快捷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做出反馈决策,使分散的农户直接与零售终端对接。因此,以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能增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捕捉和传导机制,有利于生鲜农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流通费用,减少流通环节。能充分发挥流通的导向作用,在不改变生产方式的情况下,按市场的需要调节和推动生鲜农产品的定制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生鲜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发展由自然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2 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消费者购买为驱动力的拉动式供应链

拉动式供应链流程是从响应顾客需求开始,从产品生产直到销售整个流程中消费者的需求是已知的。拉动式供应链是以连锁超市获得订单为前提。连锁超市根据所获得的订单来进行生产,所以又称之为“客户导向”或“订单导向”。这种供应链起始于

连锁超市收到客户的订单,并以此引发一系列供应链运作,这是“以销定产”的模式。所以,重点是“拉”到客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采购原料、组织货源、外包业务等,这一系列企业的行为都来自客户的订单产生。在这种管理运作方式下,整个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库存量较低,对顾客需求变化反应迅速。

四、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实证分析

提起生鲜食品超市,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山东家家悦超市。1999年山东家家悦集团公司开始超市生鲜经营,以山东家家悦超市主导的生鲜食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超市中最接近国际先进做法的方式,也是一种投入较大的方式,可以代表超市经营管理生鲜食品的方向。以自建的生鲜食品加工和配送中心为核心,通过农村经纪人、合作社组织上连农户或生产基地,做到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自营,及时地控制缺货、损耗、并做到新鲜与卫生,把特色和差异化体现出来,使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在工业化的条件下做到综合利用率最大化,同时也使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大大提高。

1 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形成的条件

(1)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品牌资产和渠道条件。山东家家悦超市集团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自1995年筹资开办第一个400平方米超市后,开始发展连锁经营,至今该公司已成为以超市连锁为主业,集物流配送、工业品生产、农产品批发和对外贸易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是山东省政府重点扶持的15家流通大企业之一。目前,山东家家悦超市集团公司拥有连锁门店近400个,食品厂、植物油厂各1个,现代化的物流中心3个,生鲜加工配送中心2个。销售网络拓展到山东省内近30个市县,企业总资产达8亿元,员工7000余人,总营业面积约60万平方米,经营商品3万多个品种,形成大卖场、百货店、综合超市、社区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互补发展的格局,销售额逐年上升(见图2)。各项经济指标连续8年保持60%的增长速度,综合实力连续6年进入我国连锁业50强,在“2005中国零售商业品牌榜”上,公司在连锁超市行业排名第六,被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评为目前国内最具成长性的10大连锁企业之一。

(2)具有比较完善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拥有比较完善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见图3)。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从1999年在文登市宋村镇经营第一家生鲜超市开始,到2006年已在文登市宋村镇建造1个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1个国际化水平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1个多功能为一体的生鲜配送中心,在荣成市石岛镇投资建立了1个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1个9000平方米的生鲜副食配送中心和1个占地9万平方米配套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威海市环翠区成立山东家家悦物流有限公司,并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家家悦物流中心也同时奠基。至此,山东家家悦的物流配送中心总面积已超过5万平方米,整体配送能力能够支撑1130亿元的销售规模,日配送商品能力达8万件,有效配送半径200公里,能够保证在24小时内将货物送达全省各地。 图3山东家家悦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图

(3)比较完善的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山东家家悦超市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商品标准化管理,辅助生鲜农产品交易,配备了完善的信息平台,建立了完善的POS系统,使其成为连结生产、零售的核心环节。山东家家悦超市在企业管理控制技术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创新,与IBM中国研究院共同开发的“门店转型与业态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家家悦超市的管理控制技术信息化和系统化,使超市的管理具备了一个不断提升的技术平台,提高了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使超市能够站在信息管理技术的制高点,通过信息管理控制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来促进节点企业经营,促进山东家家悦超市总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变革,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经营业绩。

2 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1)分散的农户有效地与规模化的零售终端一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对接。我国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中的一个大问题是分散的农户无法有效地与规模化的零售终端对接,虽然可以与批发市场来对接,但目前在我国这种对接很有限,并且是有缝对接,而山东家家悦超市基于订单农业,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订单农业方式如同一张产业网络一样,为山东家家悦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提供了基本保证,扩大生鲜农产品经营的利润空间,也保证了农户利益,提高了生鲜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户有效地与规模化的零售终端――山东家家悦超市进行对接。

第4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健康意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尤其是冷链农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间接推动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市场流通更加频繁,传统的配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为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同时中央政府专门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发展进程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与当地农户签约了直供合同,使农民们生产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销到当地各大超市,在农产品与超市之间建立起了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产物,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各地区超市的青睐,受到了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各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系统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农产品供销需求。根据我国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当前存在主要争议与问题 

(一)国外研究动态 

冷链的诞生与冷链农产品的步入市场是基于冷冻机的发明和冰箱的普及应用,国外关于农产品冷链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于上世纪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至今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如,美国、欧洲等国家保鲜技术十分先进,冷藏率达100%,日本对冷链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相关文件,荷兰冷冻设备先进,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等。 

(二)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文章与书籍也较为缺乏,虽然近两年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较多,但整体上还未形成体系,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上。刘伟芳等人指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加大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增加冷藏车的使用比例,扩大冷库建设规模;孟凡盛等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物流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必须提升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当前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其中发展模式落后单一、研究不够宽泛深入是存在主要问题,另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条件也缺乏相应分析。 

三、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一)南国梨特性与鞍山南国梨销售情况 

南国梨果实呈金黄色,爽口多汁,味道浓郁,于每年九月份成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钙、钾、锌、铁、赖氨酸等),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食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营养。南国梨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合生长在四季分明、光照充沛、雨水充足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而位于松辽平原东南部的鞍山市,恰好能够满足南国梨生长对气候、土壤、降水和温度等各项条件的要求,是公认的南国梨主产区与最佳种植区。最近几年,鞍山南国梨在种植面积、产量和销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南国梨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0亿。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1.引入第三方物流,加快市场化发展。针对鞍山南国梨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物流技术水平也较低问题,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重加快市场化发展,提高南国梨及其加工产品(如南国梨酒等)的市场化程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对南国梨产品进行细分,引入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型物流配送方式,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自己做好跟踪定位与控制工作即可,不仅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落后,跟不上冷链物流与冷链农产品发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根据南国梨产品特性,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应以周边地区配送为主,包括大连、葫芦岛、吉林等,从产品商品化、多样化,品牌树立与宣传,丰富销售渠道,细分南国梨酒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鞍山本地的、适合南国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与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策扶持。相对而言,鞍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南国梨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为弥补这一缺陷,尽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南国梨销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当地政府提高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来扶持南国梨种植户,吸引社会投资者对鞍山南国梨产业进行投资,共同为鞍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南国梨产量与品质。同时,积极带动当地种植户,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需要不断扩大范围与加深深度,且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性、超市分布、市场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物流配送方式,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冬英.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探讨[D].杭州:浙江大学,2013. 

[2]张小飞.现代物流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3. 

[3]李晓红.中高档猪肉产业链组织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2. 

[4]邓俊淼,戴蓬军.行业协会发展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J].农村经济,2013(5):61-62. 

[5]员巧云.涉农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J].江苏农村经济,2012(6):39-41. 

[6]李岩,傅泽田,刘雪.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2011.3:39-41. 

[7]尹超.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 

第5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18-02

一、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供应链是当今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全社会的共识

1.国外农业物流供应链的发展状况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信息及其供应链发展迅速,作用显著。国外对农业物流的研究和应用都十分重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农业物流理论系统实用,农业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业物流组织和管理尤其是从事农业物流的物流企业发展较快,农业物流信息系统比较完善,尤其是农产品跟踪与追溯系统的应用十分成功,农业物流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我国农业物流供应链的发展状况

我国农业物流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得到普遍重视,许多省市都成立了农业物流协会、进行了发展农业和物流的规划,一大批农业物流的企业也应运而生,农业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都对农业供应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物流的意见与建议,农业物流的研究方兴未艾。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需要

1.农业物流的研究和实践处于初创阶段,有待于完善和提高

由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这就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总的来看,我国对农业物流的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初创阶段,研究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具体的运作模式也有待完善和提高。

2.我国供应链节点分布不均衡

由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节点分布的不均衡,配送难度大,原料基地一般集中在适于原料生产的区域,生产基地分布于原料基地附近,而销售市场则遍布全国乃至全球,这种供应链节点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农产品配送成本、敏捷性都受到影响。

3.农产品供应链的作业过程不够标准和规范

农产品供应链的作业过程不够标准和规范,运送方式相对落后,供应链上各主体、各个作业环节间由于作业过程和标准的规范性不够,造成供应链效率不够高,安全及质量保证不够完善和可靠,供应链作业成本控制性不强,农产品配送的目的地不同、距离不同、货物不同、配送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也不尽相同,缺乏有针对性的相应的作业过程和标准,其结果是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下降,削弱了竞争力。

4.物流信息手段落后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信息传递手段落后,产品流通时间拉长,难以快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于销售通道的层级较多,数据传递报送速度慢,且数据不够准确,于是经常发生同一时期供应链上断货和压货并存的现象,信息传递手段落后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数据,严重影响整条供应链上各主体的正确决策和有效运作。由于信息手段的落后,使得农产品的安全检测及监控面临困难和不到位。

三、消费水平的提高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涌现迫切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副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质优良、品种丰富、产品新鲜安全、供应及时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要求,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心愿,这就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农产品质量的保障及其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节约和价值增值,建立和发展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建立起有效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利用有效的信息系统手段,形成规范而标准的作业流程及管理方法,最后达到准时配送、精确配送是解决农产品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降低成本、加速市场流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根本出路。

四、解决农产品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供应链可靠性较差问题的需要

完整的农业供应链包括农业产前环节―产中环节―产后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由于我国目前分销模式仍以核心企业―配送中心―多级分销商―消费者这种传统分销渠道模式为主,分销商凭直观或经验做出预测,其准确性难以保证,断货或压货现象严重,普遍存在缺货成本或跌价损失,加大了供应链的总成本。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品一般都有一定的保质期,由于预测的不准确所产生的逾期产品加大了物流成本,整个供应链的可靠性也较差。

五、我国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需要

在农业供应链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产品物流企业,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规模化的种植基地的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农产品安全检测与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与整合、核心农产品企业的形成、农产品市场的经营与开拓、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平台的打造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展农业物流的宝贵经验,对于发展农业物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许多问题也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解决,更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

作者单位:王多宏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交通运输系

严余松四川师范大学

张蓉成都铁路局重庆客运段

参考文献:

第6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摘要:生鲜农产品在农产品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是日常生活中购买频率最高的商品。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及管理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造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保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对策及建议,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自去年以来国内农产品涨价压力持续升温,而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流通环节较多,造成了农产品损耗大、物流费用高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引起的。因此,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是做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鲜农产品是指种植、养殖形成的,未经加工或初级加工的农产品,包括蔬菜、食用菌、瓜果、畜禽及其产品、水产品等,是除粮食以外农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购买频率最高的商品。生鲜农产品具有地区性、季节性、易腐性、不耐存以及价格波动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比一般商品供应链存在着更多的不稳定,因此,加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成功运作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造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的原因

供应链的稳定性是指供应链抗干扰能力的大小。如果供应链受到扰动,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当经过调整,扰动消失后,供应链能够以足够的准确度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则供应链是稳定的。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就是以生鲜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的供应链抗干扰能力的大小。

(一)传统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

随着第三方物流组织的发展及超市这种零售业态的出现,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不再只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出现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或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现展模式,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传统供应链模式仍占主流。而这种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中间环节过多,信息畸变严重,生鲜农产品的损耗过高,物流效率低下,导致交易成本提高,增加了整个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条上交易的不稳定性。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自身的脆弱性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自身的脆弱性表现在:

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众多,包括生鲜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供应商,生产者,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以及生鲜农产品的零售企业,涉及农业、流通以及销售三大领域,使得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比一般工业、商品供应链结构组织更具复杂性,也增加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不稳定。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所处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例如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各种制度标准的检验等,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冲击。

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经营主体自身的复杂性增加,例如小规模的农户组织化和农业产业经营的发展,使组织内部的不稳定性增加。

(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存在的各种风险

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合作风险以及信息风险。这些风险往往会造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效率下降、利益受损,若这些风险不能进行很好的防御,一定会造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不稳定,严重的将导致整个供应链解体,所以,对供应链上存在的风险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四)市场变化快,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程度低

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贯穿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始终,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在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信息都应做及时的处理。但由于生产者(农户)居住分散,都是一家一户式的经营模式,信息网络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造成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就有盲目性,难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保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对策与建议

保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良好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防范供应链风险的有效途径,更是弱化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出以下几点保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探索、发展新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

传统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流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加快了我国农业市场化的进程,但这一流通模式存在固有的弊端,所以要积极探索、发展新型的适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流通模式。可以通过组建、培养其他核心企业的方式,例如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或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供应链流通模式,而这些新型模式的建立,目的是为了增加生产农产品的附加价值,缩短中间流通环节,减少因流通环节过多造成的信息传递不对称等问题,保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发展。

(二)加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节点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节点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在节点建设上,政府应大力扶持当地农户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建设,在收费上实行一定得优惠减免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大对生鲜农产品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保鲜库、冷库的建设,完善生鲜农产品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烂、易损坏的生鲜农产品从采购、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这样可大大降低损耗率,保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供应链稳定发展。

(三)推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信息化建设是保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因素,推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可通过建立电子虚拟市场,使生鲜农产品的交易更加简单、快捷,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实时采集并各种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价格以及其分析信息,增加生鲜农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通过诸如此类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用、资源共享,农户可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利用网络完成交易,提高对市场的响应度,促进与流通、销售企业更好的交流,稳定供应链发展。

(四)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

采用科学合理的数学评价方法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有效的评价,解决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不稳定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再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分析对正在运行中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做正确的评估,找到供应链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影响因素,有效改善现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状态。通过对其稳定性的分析可对供应链制定长期发展,对供应链上成员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叶飞.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探究[J].现代商业,2009(9):16-17.

[2]康定华.论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视角扩展[J].商业经济,2010(12):18-19.

[3]刘沛,刘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规避与物流优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7):74-75.

[4]柴磊.农产品供应链的构成及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第7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事件序列图;小麦供应链;约束分析;集成化

products is the core conte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effectiv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solve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relaxation problems of link, contributing to the solution of China′s “three rural issu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structure model is the first step in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of bulk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processes and relationships under perfect competition ,and building an effective supply chain analytic principle have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for establishment of more efficient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Key words:event-sequence diagram; wheat supply chain; constraint analysis; integration

所谓集成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就是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专业化分工,促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通过信息共享、资金和物资等方面的协作进行协调,优化供应链整体绩效。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结构模型是集成供应链的首要步骤,可由此展开对供应链过程、关系的分析。

一、大宗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与意义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局限于对农产品整个或部分供应链进行初步分析、提出问题,还缺少模型分析工具和建立有效供应链的方法论。大宗农产品关乎国家民生和三农问题,是当今我国的农业重点。有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可以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的链接松弛问题,有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研究表明成功供应链开发项目可以作为经济增长和摆脱贫穷的重要途径,而集成供应链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应用工具。

二、大宗农产品供应链ESD模型

事件序列图( Event Sequence Diagram ,ESD) 方法是一种对关联事件序列进行描述的图形建模工具。ESD 模型通过建立抽象的信息对象,准确地描述了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流动过程和状态,抽象化地概括了各种条件与可达状态之间的约束关系,它能对系统中流动的信息流、操作流和控制流同时模型化,是适宜为管理系统建模分析的理想模型。

ESD 由{E,C,G,P,CB,DR}六元组来定义,它们分别代表事件、条件、门、过程参数集、限制以及关联规则。E 代表事件,所有可观测的物理现象都可以表示为事件;C 代表条件,根据条件是否满足,系统的事故场景将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G代表门,门可以分为与门和或门,它们是用来对“单个输入多个输出”或者“多个输入单个输出”的情况进行建模的;P 代表过程变量,它是由影响系统的时间和物理过程变量组成的;CB 代表限制/ 边界条件;DR 代表关联规则。ESD 的构建从某一初始事件开始,根据问题“上一事件怎么解决?”“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而推理展开,对事件序列的推演过程进行模拟。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归纳得出基于ESD 的供应链建模步骤如下:

1.确定初始事件。初始事件也就是某次物流活动的引发事件。

2.根据初始事件建立简化的供应链流程,提供ESD 模型的事件序列参考。

3.划分供应链网络的独立事件。独立事件以供应链流程的几部分(包括原材料供应、制造、装配、分销、零售、用户等) 为基础,细分各部分的构成事件。

4.以供应链流程为元模型,推演事件序列,建立相应的ESD 模型。

5.输入相应限制参数,按照相应的任务调度原则运行ESD 模型, 运行时有竞争时按照优先级决策。

6.得出相应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三、案例应用

中国的大宗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和开发工作相对落后,已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小麦物流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小麦信息网上称,截至2006年9月30日,河南省收购小麦186亿公斤,居全国小麦收购量的第一位。但是基于小麦商品(含其制成品面粉等)流通量之大,库存点之多的特点,我国小麦流通主要强调生产上的合理布局,注重小麦总量供需平衡,往往忽视了小麦流通加工增值是其物流的重要内容构成,以致在小麦供应链的运作上,各流通环节都相对独立,彼此缺少及时沟通。

从物流过程的角度来看,小麦供应链由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构成。小麦销售物流在这条链中受市场影响最大,有更大的可塑性,链条上各个成员伙伴的衔接程度将是整个供应链的关键。(1)供应阶段。小麦供应物流主要是保证小麦种植生产正常进行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过程。(2)生产环节。小麦生产物流指从小麦耕种、管理、收获整个过程所形成的物流。(3)销售环节。小麦收获以后进入到销售物流阶段。从田地里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小麦要经过多个物流环节。主要为农户、粮库、面粉加工厂、批发市场和超市等。

建模。基于事件序列法的建模步骤,现根据小麦供应链的物流环节进行ESD模型的构建:(1)确定初始事件为农户收割小麦;(2)根据初始事件建立简化的供应链流程,提供ESD 模型的事件序列参考;(3)划分供应链网络的独立事件。

独立事件有:粮仓向农户收购小麦、粮仓到面粉加工厂(运输,粮仓库存)、面粉加工厂运输至面粉批发市场、面粉批发市场运输至超市、超市到消费者等以供应链流程为元模型,推演事件序列,建立相应的ESD 模型。建模的第五步和第六步使按照相应的任务调度原则运行ESD 模型, 得出相应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下面就小麦供应链销售物流的农户收割环节进行分析。

模型应用。模型的输入是各种方案的配套资源,如土地亩数、车辆数、信息硬件数等,也就是ESD 模型中的限制与条件等,在给定一种输入之后可以得到上述三个测度值。通过测定这条小麦供应链上性能指标,挖掘出影响供应链整体绩效发展的约束条件,分析影响农产品供应链集成化的障碍,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工作。

本文以小麦联合收割机数作为模型的输入,根据河南省实际小麦种植面积,运用ESD模型算法,利用Crystal ball软件进行模型仿真运算,得出小麦供应链上的速度、成本、资源利用率等性能指标。这里运算仅针对小麦供应链收割阶段,指标周期指完成小麦收割的时间,成本指投入小麦收割的机械成本、劳动成本和其它成本之和。

在河南省7 496万亩小麦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假定其它资源充足,看联合收割机数量的变化对收割时间和其自身的利用率的影响。当小麦联合收割机为11万台时,小麦收割完成天数随收割机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资源利用率为100 %,此时收割成本也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因此小麦联合收割机定在11万台左右比较合理。这里由于篇幅有限,ESD模型的输入和模型算法不再赘述,下面主要就小麦供应链发展的约束条件和供应链集成障碍进行分析解决。在小麦种植面积7 496万亩和其它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小麦联合收割机定在11万台左右比较合理。根据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的统计,2006年河南小麦夏粮收割投入联合收割机为10.5万台,2005年投入为9万台,但是全省实际农机收割率2006年、2005年分别为85%和81%,可见现今夏粮收割农机器械数量还不是很充足。由此可见,ESD模型的运用和模型仿真反映了小麦供应链运作中的资源配置约束。这种方法还可以在假设一种资源定值后,探讨合理的信息资源配置量、农业协会数、粮仓存储面积等,以此找出现在的小麦供应链发展中的约束条件。根据本文的分析,小麦供应链中的其它约束主要表现在:

1.观念认识上的片面性。ESD模型应用表明,粮食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认知水平量化指标达到85分以上才能保证各节点企业的思想相统一(满分100分),但是现在认知水平量化指标不到60分,这是制约小麦物流发展的思想因素。

2.管理技术落后。管理技术水平同样量化为最高100,最低为0的区间指标,ESD模型的仿真理想结果为75以上,而现实的指标水平远低于这个水平。

3.信息技术的水平不高。在小麦销售物流中,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原因便是粮食流通信息滞后、管理不善。据锦程物流网统计,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可供2 000万人口消费4年。

四、集成小麦供应链的主要对策

通过约束分析表明,河南小麦供应链的最主要的约束是供应链组织结构上的协调性不强,各节点企业无法有效信息共享,缺乏强有力的管理策略进行供应链的有效集成。

为提供一个有利于国内供应链集成的政策环境,政府应及时出台政策,保证夏粮收购工作的顺利平稳运行。政府应该引导协会组织,解决小麦供应链中小农户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同时要支持各种与供应链效率、效果相关的政策研究。

由于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时间不长,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没有充分应用现有的技术,集成技术障碍成为小麦供应链集成的主要障碍之一。据此,改进河南小麦供应链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优化小麦供应链的结构;运用期货等手段切实规避风险;在小麦生产商、收购中间商和加工商之间合理分配收益;启动基于供应链绩效改进的供应链模型优化项目等。

做好大宗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还要利用先进的现代农业化思想,引入在其他行业奏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引入六西格马管理到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的应用、引入信息机制等。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河南小麦供应链为案例进行模型应用和分析,挖掘出影响供应链整体绩效发展的约束条件,提出了集成大宗农产品供应链的政策、技术措施等。

本文集成化大宗农产品供应链ESD模型的应用,是对小麦供应链生产物流环节进行的分析,以后此模型研究的重点将是小麦供应链销售物流阶段,结合系统论的观点,对大宗农产品供应链中重点企业如何发挥链条核心地位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冷志杰.基于农产品供应链集成机制的大豆供应链集成对策研究[J].复旦学报,2007(8).

[2] 冷志杰,唐焕文.大宗农产品供应链四维网络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3).

[3] 苟建华. 基于小农户组织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探究[J].当代经济,2007(11).

第8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对策

我国业内人士对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农产品供应链本身进行研究和对如何建立果蔬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探讨。本文将在这些理论研究基础上,以物流效益理论为理论指导,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进行优化,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现状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可以分为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模式和“农超对接”下的供应链物流模式。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农超对接”下的供应链物流是以超市为主导企业建立的物流。

我国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模式以是第一、二方物流为主。一方面供应链物流模式是由供应商建立的,在这种第一方承担物流业务的情况下,菜农们一是合理组织运输方案,使各区段总运输里程最小;二是提高载运水平,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则是需求方承担的第二方物流,道理同第一方物流相似,一是合理组织运输方案,使各区段总运输里程最小;二是提高载运水平,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农超对接”下的供应链物流主要有三个模式。第一,基于共同配送的供应链物流模式。共同配送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进行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以及效益共享。第二,超市自建的供应链物流模式。在这种供应链下,超市成立单独的“直采”小组,在超市区域内选择最合适的农村合作社与之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超市自营的物流系统在整个供应链物流中起到关键作用。第三,基于三方物流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这种情况下是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给整个供应链提供运输、仓储、加工、包装、装配和物流信息处理等活动。依靠三方物流公司,企业能够有效实现规模效益、系统协调效益、专业化效益、群体效益。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模式以是第一、二方物流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以下几个典型问题。第一,物流成本较高。在传统模式下的供应链物流,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往往是动态博弈,导致农产品在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供需双方进行价格博弈增加市场交易成本,导致物流成本增加。第二,供应链管理缺乏规范化。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合作联盟难以形成一个规范的管理机制,导致整个组织管理能力减少,效率降低。第三,供应链物流缺乏专业化。不管是一方物流还是二方物流在整个供应链物流环节都缺乏专业化,企业毕竟不是专业的三方物流公司,在运输、加工、储存过程中会出现成本较高,难以提高物流效率的情况。在这些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化的技术作保障,常常会出现农产品损耗严重的现象。第四,供应链存在信息不对称,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以农业市场为主导,但是供应链供应方、主导方、需求方难以形成较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支撑,所以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信息失真等情况。

我国“农超对接”下的供应链物流主要有三个模式,一是基于共同配送的供应链物流模式,二是超市自建的供应链物流模式,三是基于三方物流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尽管“农超对接”这样的商业模式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它的供应链物流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规范。首先,合作社存在一下问题:合作社与超市主要进行单纯的物料交换,而没有更好的提供增值服务,导致其与超市之间存在不信任,易导致供应链主导企业另寻供应商。其次,合作社和超市之间存在价格博弈,供应商尽可能提高价格,而超市也尽可能压缩价格,在这两种力量之下,最终形成均衡价格,但是其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欺骗行为,从而导致供应链的崩裂。其次,供应链主导企业对供应链管理不协调,主导企业在对供应链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主导企业与上游企业之间信息、管理衔接不协调的现象。并且在整个供应链上,供应链主导企业难以对上游企业进行食品监管,从而存在信息缺失,从而对整个供应链有着不良影响。最后,农产品具有易腐变质的特点,时效性强,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等问题导致农产品流通阶段物流网络不清晰等问题。

三、基于物流效益理论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对策

第一、二方物流增加流物效益的原理及途径设供应厂商i的需求厂商集合为J(i),则供应厂商i从事的是第一方物流,它对其需求厂商集的总物流费用Ci为Ci= , ,Wi,j是供应厂商i需要供应给用户j的货物量,为了满足用户需要,这个量一般不能变化;Ci,j是相应的运价(元/t),运价随运距而变。第一方物流应使得这个总运输费用最省。运价效益越高,降低总物流费用G的途径只有两个:一是合理组织运输方案,使各区段总运输里程最小;二是提高载运水平,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因此对于第一方物流而言,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成本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合理的组织运输方案可以结合送奶路线、节约矩阵等方法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物流的载运能力,充分利用车辆的空间和承载质量,实现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的专业化,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第二方物流的供应链物流的原理同第一方物流相似,主要还是从以上两方面进行优化。

假设第三方物流企业承包了M个供需方企业的物流业务,这M个企业构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集工,就是原来的供应厂商集;第i个供方企业的客户集为J(i),有Ni个需方厂商需要其货物,供方i与需方歹之间的运量为Wi,j,单位物资运价为Ci,j。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原理模型为 C= ,在这个模型下,企业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增强物流效益。第一,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随着企业对物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增多,单位投入增多能够有效节约物流成本,形成规模效益。第二,实现系统协调效益,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合作企业的业务进行有效集成,能够形成较好的集成效应,并且更利于企业的整体协调,优化供应链物流。实现专业化效益,企业是区别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三方物流,它在运输、储存、加工、包装、物流信息处理等方面有着较好的专业性和集成性。第四,实现群体效应,三方物流公司不仅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效益,同时也提升了合作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9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supply of daily necessities market risk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the urban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public welfar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to safeguard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In recent year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caused by frequent fluctuations in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of daily necessities abnormal price movements, ect., caused great inconvenience to residents and left behind potential dangers for normal market system. So establishing a sound risk management system market supply of daily necessities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of predecessors from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wholesale and retail sectors to discuss the sources of necessities market risk. Through developing the necessary control measures besides risk control, risk warning,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isk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risk which is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risk to provide a feasible reference for regulating the market order of necessities and establishing a sound risk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necessaries of life; market supply; risk management

0 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