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1篇: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社会信用 企业转制 行政部门

信用,原指人的一种笃缄品德。在经济方面,指信贷行为,其突出特征是偿还性。在我国,信用的主体是银行信用,它与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和民间借贷等其它信用形式一起共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而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问题是发展市场经济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金融危机发生的基点是信用基础遭到了破坏。没有良好的信用基础,市场经济根本无法存在。而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过程中,社会信用环境却不容乐观。其突出表现是忽视甚至践踏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企业、个体户、农户逃废银行信用社债务和互相拖欠现象十分严重。不按期归还到逾期贷款本息,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沉淀、死滞,严重地扰乱了金融秩序,加大了金融风险,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信用观念遭到严重侵害,社会信用环境受到重创。

一、农村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转制破产的不规范,给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以重创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的运用,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旗县、乡镇等集体、企业,但随着企业“改制风”的刮起,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行为不规范,不少企业借企业改制之机,利用破产、承包、租赁、拍卖、兼并、重组、分立上挂、出售和多头开户等到种种手段逃废银行、信用社债务,造成了银行信用社信贷资产的损失和质量的恶化,加大了金融风险,扭曲了信用关系。

(二)行政部门的干预,为农村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涂上了阴影

近年来,一些行政部门和个别党政干部,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为创政绩,指令银行信用社投放项目贷款,由于缺乏考察论证,所上项目不实际,无效益,所投入的信贷资金极难回收,助长了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

(三)乡镇、村组集体承贷及私借公用贷款债务链奈的加大,使原本恶化的信用环境雪上加霜

在我国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一段时间内,为收清过去吃集体大锅饭时生产队集体承借的贷款,银行信用社费了很大周折,将集体债务落实到了各家各户。但是近年来,村、组集体承借贷款的行为又重新萌发,且呈历年递增趋势。由于村官更换频繁,“新官不理旧账”,变动后的村干部对村组集体贷款谁也不管,谁也不理,再加之贷款投放用途不合理、无效益,造成了集体贷款大量沉淀。集体失信现象十分严重。

二、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的对策

(一)切实规范企业改制行为

金融债权主要来源于老百姓和企事业单位的存款,逃废金融债务,最终损害的是老百姓和存款企事业单位的利益,并会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讲信用、重效益是维系银企关系的基础。企业虽然靠逃废银行债务单纯地从数量上减轻了债务负担,但要付出失去企业信誉的代价,难以获得资金追加,难以解决资金紧张的矛盾,搞活的目的无法实现,企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因此要从企业信用的角度出发,规范企业改制行为。一是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要树立信用第一的金融意识,充分认真逃废金融债务的危害性,权衡利弊,从长计划,树立保全金融企业资产就是保全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企业改制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改制的领导和监督,妥善处理好企业改制破产所形成的金融债权关系,按照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积极清偿金融机构债务,坚决制止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有效遏制企业信用的丧失。二是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的改制,建立企业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监督企业的信用程度。三是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靠法律的约束,实现借债还钱、偿付利息的信用属性。四是建立逃废债务企业通报制度。对逃废金融债务现象严重并拒不改正的地区、行业,应宣布其为不守信用区、不守信用行业或无信用区、无信用行业,并在一定时期内暂缓或暂停贷款项目评审,停止发放新贷款,维护贷款必须按期归还的信用原则。五是要依靠地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要主动向地方党领导汇报金融债权管理工作,反映存在的问题,求得地方党政的支持,要加强与工商、财政、公安、证券管理、人事管理部门的理解及时沟通情况,在地方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协调有关部门对其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在营业执照申领和年检、财政资金支持、税务登记、出口退税、企业上市审批等方面予以联合制裁,依靠社会力量保全银行资产.维护信用原则的严肃性。

(二)强化政府信用

国外经济证明,只有政府才能促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和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经济、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及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所以,要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必须强化政府信用,一是各级政府要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彻底清理行政单位及干部在金融机构的贷款和财政部门、乡镇政府担保贷款,督促其制定并落实偿还计划,履行担保责任,构建良好的地方政府信用。二是各级政府要协助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尽快化解村组贷款风险。要督促和组织乡镇党政干部和村干部,把握土地承包机遇,拍卖村组集体闲置资产,拍卖“四荒”资源,想方设法偿还到逾期贷款。特别是在农村费改税之前,对难以清偿的村组债务,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分摊到农户,化解村级贷款风险。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靠法律约束。实现借债还钱、偿付利息的信用属性

各级司法部门要公正、认真、高效地开展对农村金融机构借贷纠纷的审判工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依法收贷诉讼,要特事特办、简化程序,做到快审、快结、快执行,严厉打击不守信用的赖债户,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增强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约束力。

第2篇: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

如今,很多行业领域在发展中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工程的支持,更有一些行业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以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为主,以此来提升行业领域的发展水平。但是一些行业领域在实际开展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同时还会影响行业基础工作的开展。所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问题的研究,同时还对相应的建设方案和系统管理模式进行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更好的顺应行业领域发展的需要。

1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概述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当前主要以电脑的存储形式为主。但是现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一些交易单据等,还是以纸质版的形式存放比较合适,电子版的形式主要针对一些文档以及表格等,对于一些地方提出用照片的形式存储这些单据,尽管比较先进,但是对于其中的像素要求以及真伪的辨别等,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现阶段还是有着两种形式的管理。当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尽管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整体素质不断能提高,对于当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受能力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前景非常好。

2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工程建的优缺点

2.1优点分析

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工程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具有很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行业领域在发展中都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或者数据,如果相关部门不能采用合理的方式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导致重要信息数据的损坏或丢失,那么就会给行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信息系统工程的出现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信息系统工程能够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信息的安全,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对行业发展起着推进作用。第二,信息系统工程还对工作人员的分配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当企业单位应用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的时候,就能对内部工作人员的日常业绩进行相应的记录,不仅为工作人员的考核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同时还能合理的分配企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让员工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2.2缺点分析

建设信息系统工程虽然存在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建设和后期运作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影响行业领域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一些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企业一些企业单位在建设信息系统工程的过程中也不能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工程在后期运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影响行业领域发展的问题。第二,一些行业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涉及到需要存储的内容不能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要想实现信息系统的应用,就需要严格要求信息系统运作中所应用的设备。不仅增加经济负担,又增加着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第三,如果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数据存储的时候,使用了错误操作方式,或是由于某种原因损坏了存储设备,那么就会导致信息损坏和丢失情况的出现。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对信息数据进行备份,那么还会威胁到企业单位的利益,对后期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3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措施

3.1注重信息系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机制不健全,需要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对于整个的项目工程的信息管理有一个完善的条例进行约束。切实将其中的各项条例进行明确。保证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创新的同时,有一个约束,也就是最低的标准限制。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3.2注重相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提高相关设计团队的设计能力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很显然,当前的设计团队很少有具备这些能力的,进一步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如何加强设计团队的设计能力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而言,可以组织相应的的学习,尽可能提高这些团队的整体素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对于相关的工作人�T组织相应的定期学习,组织一些人员进行相应的普及教育等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方面。可以定期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或者是开展具有相对规模的教学工作,可以利用大家的课余时间,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更好的对当前的现状进行改革。对于当前的形式而言,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可以通过提高相应的录取门槛的方式实现,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进一步的提高,也是将其中的素质在无形中进行了提升。

3注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与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体系,进一步的细化其中的各个方面,将一些条例进一步的完善。比如说现阶段的问题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进一步的明细,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进一步的完善。近年来,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有着非常大的进步,随着人们的不断学习,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完善,希望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创新改革,相对应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进一步的创新。

第3篇: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电厂;MIS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TM621

MIS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不仅促使着电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为电力企业在电力运行中的数据提供了一定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确保着电厂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在这种优势的体现下,加强对电厂MIS系统的了解,对其建设及存在的问题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电厂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企业适应能力。

1 电厂MIS系统概述。MIS是由人、计算机以及网络所构成的可以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递、加工、使用和维护的管理信息系统,电厂中,MIS系统的应用,可以将电厂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予以解决,并对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在企业获得必要决策和决策参考依据上有着很强的价值[1]。从电厂中MIS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MIS系统可以对电厂中日常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对设备的可靠性运行进行管理;对电厂的生产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对电厂运行的实时工况进行显示记录;对机组的停运次数进行控制等[2]。通过MIS系统,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处理加工,将电厂中的管理由上而下的层层控制,在提高电厂技术创新力度的基础上,保证着电厂运行的安全与合理,提高着电厂企业的经济效益。

2 电厂MIS系统的建设。一般情况下,电厂中MIS系统的建设是从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平台和应用系统三个层次建设的,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

如图1显示,电厂MIS系统中,硬件平台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并由服务器、交换机和网络安全设备组成。其中,服务器满足着系统对高性能的需求;交换机中所使用的中心式拓扑结构,为整个网络提供了高速网络核心处理能力,支持着未来数据、语音、视频的综合传输和应用;网络安全设备中防火墙的应用,有效的保证着系统内部数据的安全。系统软件平台用来支持应用系统的功能实现,由数据库软件、网管软件、备份软件、网络防病毒软件共同构成,实现着网络实时流量的监控和对系统信息资料的保护。而应用系统是由实现各部分功能的应用软件所组成的,在此系统中能够尽可能的建立一个统一而又开放的平台,并实时的为电厂提供流程的监控、跟踪、工作量统计等多方的可视化配置工具,保证电厂的业务流程在发生变化时,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这种变化,为电厂和上级管理单位在数据的交换上提供一定的保障。

3 电厂MIS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对电厂MIS 系统的建设构成可以得知,电厂MIS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对MIS系统认识不足、MIS系统在电厂中设计不全面、MIS系统基建不合理和MIS系统的升级换代四个方面的问题。

3.1 对MIS系统认识的不足。电厂MIS系统的建设中,对MIS系统有个全面的认识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和前提,只有对MIS系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电厂MIS系统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的规避。电厂MIS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顺应时展和行业改革的产物,它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受电厂工作人员对MIS系统认识的不足和认识误区的存在,人为夸大MIS系统功能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并存在着MIS系统无所不能和只是一种空谈的两种对立思想误差。电厂MIS系统的建设,对MIS的过分忽视和过分依赖都是不对的,只有在认识到电厂MIS系统建设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和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上,并把它当成电厂管理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进行整体性的设计,MIS系统在电厂中的建设优势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

3.2 MIS系统在电厂建设中的不全面。电厂MIS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系统中子系统的建设更是需要有节奏、迅速的完成,但是,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首先,从用户需求问题出发,在设计方经验不足的前提下就会造成对电厂MIS 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业主在配合不够的情况下,出现设计方和用户两者之间沟通不畅、信息更新不迅速的情况,导致系统可行性研究中缺少一定的规划设计,忽视系统建设的实际需要等问题的发生。同时,MIS系统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是企业的整体行为,在质量上反映了企业的整体水平。但是,电厂中,各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有着自己的工作,是不能完美的参与到MIS方案的整体设计之中的,此时,参与系统开发建设中消极态度的存在就导致着系统设计和应用的脱节。电厂MIS系统的建设和电气、土建、热控等很多专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维护量上也比较大,因此,电厂中的各阶层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参与到建设之中,只有计算机知识是无法完成MIS系统在电厂中的建设的有效性的。

3.3 MIS系统基建的不合理。电厂MIS建设在传统的意义上所指的是生产MIS,对于电厂MIS系统的新建和扩建,通常也被认为是投产以后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MIS系统实际的开发是根据计算机的特点所重新设计出来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并不是根据人工方式特点来对计算机的功能进行设计的。我国电厂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三个阶段,按照传统MIS 的建设方法,数据截留非常容易发生在设计阶段,产生的数据没有递延到基建阶段和基建阶段产生的数据没有递延到生产阶段。而在电厂中,各主体的负责部门,在工作目标、责任等很多方面,整体信息化工作的进行都比较困难。此时,MIS系统的设计单位是不能止步于设计规划的,而应该从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上予以施工和运行的指导,将两个阶段数据截留的问题予以避免。

3.4 MIS的升级换代更新。目前,电厂体制改革的实施,使其在规模上不断的扩大,促使电厂业务的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MIS系统用户呈现着一种激增的现象,而MIS系统的应用子系统也在相应的扩增,以此导致电厂原来支持的小型机MIS系统,在存储容量和处理速度上都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MIS系统就面临着更新和升级的问题。从电厂当前的发展趋势出发,将基于专有技术的小型机硬件平台弃用,进而转向价格更加合理和易于开发的,基于标准技术的IA服务器平台,能够很好的将这一问题解决。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厂MIS系统的建设为电厂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并促进着我国电厂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MIS系统与电厂中的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时,加强对问题的研究,从问题中总结经验,进而不断的对MIS系统进行完善,对电厂MIS系统建设中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章峰.浅谈电厂MIS系统的建设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5):115-117.

第4篇: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医疗作为公共服务愈来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上得起学、看病方便、老有所养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是否健康、完善的重要指标。医院信息化缺少复合型应用人才、医院信息化系统利用率不足、医院信息化系统缺乏风险防控等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国内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建设主体应予以重视,在吸取他人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浪费、提高效率,是许多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予以足够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管理;问题

1医院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自己对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进行的数年的观察和认真思考,认为我国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和影响重大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注定会使我国医疗事业整体上产生巨大的浪费与损失。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之后人复哀后人也。这些问题主要是: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缺少长远规划、医院信息化投入产出比过低、医院信息化缺少合格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率不足、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风险防控。

1.1医院信息化管理缺少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医院中最不缺乏的是能够救死扶伤的医生,但是可能缺乏既懂得医务实践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尽管某些医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建设成了相对成熟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缺乏能够真正理解原理并懂得使用的人。

1.2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率不足的问题

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医院信息化系统存在使用上的空白空间,其他方面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医院相对完备的系统利用率不足,往往被束之高阁,比如年龄结构的问题,中老年医生很难以接受信息时代的工具,有的打字尚且困难,让其熟练的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也就属于强人所难了,再比如信息管理系统的亲和度不够,需要使用者有较高的领悟力或者花费较长的时间,这就导致了信息管理系统不容易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接受,因而使用率不足也就不足为奇了。

1.3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风险防控

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方面给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及家属带来了便利,提高了诊疗的效率,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并导致医院陷入诉争之中。其中最为显著的和易于发生的问题就是缺乏风险防控导致信息化的医疗数据、资料被别有用心之人窃取并利用。泄露了的信息数据不仅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所患何种病症一般来说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不愿意公诸于世的事实,无疑属于个人隐私范畴)用来行骗、敲诈勒索、侮辱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也危害医院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总之,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上述问题,不同的医院可能在某个方面侧重于这个问题,另外的医院则可能侧重于另外的问题,但总体来说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于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之中的。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体应对以上问题予以足够重视,在吸取他人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浪费、提高效率,才能够既有效地实现本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改造任务也能促使我国医疗事业整体上提高效率,避免浪费,这无疑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2医院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如何解决以上的各个问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从事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各个主体、负责人应该怀有谦恭的心态,既哀秦人之哀又能鉴秦人之失,使自己不为后人复哀之。在具体措施方面,笔者做如下之思考:

(1)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主体的负责人首先应对信息化进行高度的重视,首先解决形而上的思想问题,形而下的具体问题交给合适的专业机构,建设成功一个相对完备的管理系统自然就不成问题。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主体应该认识到信息化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简单工作,不应该追求毕其功于一役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应该脚踏实地开展建设,并且怀有一颗持续改善的心。

(2)对医院信息化的建设资金的使用采取民主决策,过程透明,全面监督的方式进行。这就能保证避免权力寻租与行政权力的恣意,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避免投入产出比的低下。为了保证利用效率的提高,一方面要在系统的亲和度上提出高标准高要求,必须要求正常智识的人经过简单的指引就能够有效使用,杜绝复杂的过于专业化的安排;另一方面要吸引专业复合型人才加入医院,在人员引进方面改变侧重点,有意识地引进相关人员。

第5篇: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 电力企业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建设行业之一,承载着国家经济、国家地位和人民安定生活的重要使命,因而投入的资金、人员和技术都比较富足,实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脚步较其他行业也早一些。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项行业建设均步入正轨,后经过至今30年的有效发展,我国电力行业明显取得较大成果,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今以独立存在的行业地位,肩负起了国家繁荣的重要责任。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一种蕴含高科技手段的信息系统,已成为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经济业务作为管理对象,独立自主的收集、归纳和分析企业发展信息,从而利用先进计算机系统进行协调控制,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如今科学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更是以频繁的速率不断更新,因此先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已经难以满足如今电力企业的需求,因此推动电力财务实行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目前电力财务信息化有效实行存在的问题

1. 基本财务信息化框架已搭建完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电力行业已着手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业务的探究,并于9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再至2003年各电力企业已基本普及财务会计软件,并适当有效运用网络进行财务管理,因此已经搭建而成基本的财务信息化框架,所以继续研究、继续推进电力财务信息化发展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

2. 未建立完善的电力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安全性保证,不仅关乎到企业的经济安全,甚至关乎于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严峻问题,因此国家和各大企业均十分关注财务安全问题,并一直致力于财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更新,尤为关注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评价以及监督机制等内容,但总体上仍处于研究更新的过程之中,还未建立起合理而且完善的电力财务管理系统。

3. 软件的选择与应用存在一定漏洞

电力企业中的关于电力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的漏洞问题,主要表现在软件分散不集中、重复开发与缺乏创新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信息编码体系,而且企业在对软件的选择和应用上,也缺少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造成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

4. 缺乏跟进时代的信息化建设人才

电力财务信息化管理概念的提出,对于非专业的电力企业决策者来说,可能对于此概念的认知、理解不够透彻,甚至不明白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片面决策造成一系列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而电力行业本就属技术密集型行业,但企业内部真正跟进时代脚步的信息化人才并不多,反而极为缺乏。

三、 推动电力财务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1. 建立现代电力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要想有效建立现代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首先就应该彻底解决地区差异的问题,加强边远地区和西部地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度,使其尽快与沿海发达地区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保持相近步伐;其次,应该注重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传播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经验到边远地区;最后,需要建立一定的信息分析中心,将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并作为信息分析中心的重点建设对象,进而建立现代化的电力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2. 采用高度集中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电力产品作为能源产品,其本身就不耐储存,而且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加工技术处理,如果加工过程中各流程出现难以调和情况,难免会影响最终的电能质量。所以针对此问题,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采取高度集中的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从管理、控制、监测再到评价,将原有的分散责任中心进行有效集中,统一集合起来分析企业运行数据,形成一致的对外报告。而且,随着现今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一些区域网、大型数据库正不断在建设和普及,从地理位置上正逐步形成一种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便于企业领导随时查询企业整体运营情况,从而指导工作。

3. 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反映财务管理信息

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资源达到了最大的共享程度,无形中缩小了地区差异,而这种优势也为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处。由于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差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较为发达的态势,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相对来说就较为落后,自然在电力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上也稍稍逊色,因此应该加大西部与边远地区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扩大网络与互联网的铺盖范围,使得其尽快与东部沿海地区在网络资源上接轨,形成企业的集体融合与信息的共享。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可以以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发展突破口,建立网络化、信息化的整体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巧妙运用于企业决策中。

4. 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与财务管理双重人才

就目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来看,我国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的双重人才十分缺乏,需求量大于人才供给量,这也是造成目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迟滞不前的一大影响因素,针对此问题,国家和企业必须着手解决此严峻问题,继而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与财务管理双重人才。国家方面,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状况,将此信息传达给我国各大高等教育学校和专业技术学校,而且告知教育部及时整改高等院校的教育大纲,鼓励各高校将金融知识与信息知识进行适当融合,为双重人才的培养做好第一手的准备;企业内部可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培养优秀的财务员工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优秀信息员工的财务管理知识,从企业内部出发,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信息与财务管理双重人才。

四、 结束语

纵观全文,我国电力财务实现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不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员工自身,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企业发展的迟滞问题。因此,电力应该切实改变现行的财务管理观念,切实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中,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搭建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将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做的更加细致、高效与精确,从而推进电力财务实现有效的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磊.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02).

[2] 李伟达.浅谈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措施[J]. 科技与企业. 2012(06).

[3] 孙晓辉,张玉雷.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18).

[4] 陈志刚,沙卉.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探索与实践[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2).

第6篇: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谈电子档案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管理队伍完善策略 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建议 浅析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探析 浅析土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如何发挥档案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母资源”作用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分析数字档案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矿业工程建设中的几个岩土力学问题分析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议 关于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几个原则 对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政府资源环境审计的内涵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机理 档案部门在信用档案建设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调整我国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请示〉的通知》(中委〔1985〕29号).

[12]余厚洪.2003年~2011年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2(1).63.

[13]杨冬权.在2009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0(1).21.

[14]余厚洪.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究[J].档案管理,2012(5).37.

第7篇: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建议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是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高校建设和服务的有效途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在此阐述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共同促进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力度不够。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现代化、信息化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专业的管理人员及规范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等等各方面人力、物力的支持,因此档案信息化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观念上的偏差,校领导对数字化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高校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较少,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是现行资金的投入仍不能满足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需要。

2、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偏低,业务不精。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但应具有档案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档案管理意识不明晰、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完善、创新意识不突出等问题,导致档案工作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没有创新和发展,影响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和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

3、档案信息化资源相对分散,利用不充分。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公也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不同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网站,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这些数据涉及到教学、科研、行政、财务、后勤,是非常珍贵的资源。然而这些电子文件大多散落于各个部门,由于各个部门对电子文件的不重视,所以并没有及时上交于档案馆,因此时间一长这些电子文件就大部分丢失,导致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对电子文件的利用很不充分,造成严重的信息资源浪费。

4、数字信息的安全性存在隐患。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但电子文件对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依赖,不能直读、易更改、信息与载体相分离的自身局限性对电子文件的长期保管和安全保存构成了极大地威胁,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的攻击也是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操作失误、网络系统软硬件故障的偶发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总之,这些网络的破坏因素和工作人员技术的限制都加大了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的不安全成分,所以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1、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同时购置适当的新的技术设备。有了硬件设备的支持,才能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应配备相应的软件系统,优化数据库,规范档案信息化的标准,充分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统计和利用等服务。

2、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高科技项目,要根据建设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确保档案馆建设正常运行。首先,提高现有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培训力度, 通过对外学习交流、档案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培训等方式拓宽知识面,加强他们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方面的运用能力,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其次,根据本校档案馆(室)人员配备的具体情况,引进高素质现代化管理人才, 尽量招聘一些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技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

3、完善电子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档案管理的标准化。

各高校档案机构必须根据国家《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尤其要制订电子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如电子文件管理实施办法、电子档案保密制度、电子档案利用规范要求等等,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实现档案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

4、整合信息资源,使高校丰富的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首先,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手工著录、扫描、数码处理等方式有重点、有选择地对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馆藏各类档案数字化,扩大数字信息资源总量。其次,通过对电子文件的收集,按照数字化管理体系进行归档、整理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建立相应的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再次,积极参与电子校务建设。档案馆可以牵头对校内的数字资源统一协调和指导。依托校园网,将档案管理系统与学校其他系统如OA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有效衔接。使档案部门的管理者通过校园网收集到这些系统形成的电子数据,其他部门亦可以借助网络共享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形成档案信息化服务的良性循环。

5、构建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使信息安全威胁最小化。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的信息化也同样面临着一个信息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从技术层面上应部署网络版杀毒软件,硬件防火墙,配备或培训合格的网络管理员;从制度方面讲学校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杜绝非法操作;同时从管理层面上网络管理员应定期对硬件进行维护、定期升级、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总之,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及网络为依托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广大档案管理工作者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促进信息化建设,对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在工作中也要积极与其他业务部门交流,共同促进高档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冰.浅议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

[2]吴淑鑫.浅议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华章,2012.06

第8篇: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军械信息化建设随着部队全面信息化建设一起起步,经过无数军械工作者辛勤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方便了各级军械工作,提高军械保障效益。但在军械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军械保障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对于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有必要进行研究。

一、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是指在部队军械领域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装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与军事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部队军械整体效能,全面提高综合保障能力的过程。整个过程要坚持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建用互动、整体联动的原则,最终要达到指挥控制精确化、物资供应可视化、维修保障智能化以及保障装备的信息化,以适应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催生的新任务对部队军械保障快速、精确、智能化保障的新需求。

(二)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时代,部队面对的敌人通信、机动能力增强,很多事件时效性、敏感性很强,部队只有快速反应、有效处置,才能真正赢得主动、获得全胜。军械信息化建设的好,就能快速及时全面的侦测敌情、了解我情,才能及时有效为部队提供军械保障,有力支撑部队多样化任务完成。军械工作是保障部队完成任务的重要支撑,部队现代化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军械信息化,只有包括军械部门在内各部门信息化取得进步和突破,部队现代化建设总体才会发展顺利。信息化的军械工作模式能够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将各种军械保障资源有效集成利用,能更充分的发挥各种保障要素的作用,从信息技术对其他领域的推动作用来看,坚持并持续推动军械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设计。

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管从国家、军队层面来讲都是非常复杂的,必须整体把握和研究。信息和网络技术发源于美国,我国信息化建设是在被动适应中不断前进的,造成在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领域存在着被动跟进多、主动创新少,照搬照抄多、灵活变通少,项目投资多、有效成果少的情况。但是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软硬件配置、基础的数据标准、具体的一些通信协议还不是完全统一,各个单位自行其是的现象还是存在,各地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软硬件的建设没有长期的规划,造成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冒进和建设水平落后于实际需要的问题同时存在。

(二)各级对军械信息化认识有偏差。

信息化建设益处大家所公认,但各级对军械信息化建设认识偏差也很多。因为军械工作的对安全性要求相对较高,不是中心但影响向中心,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些军械工作者由于惯性思维,对传统工作方式深信不疑,对老旧系统情有独钟,对新的技术新系统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在一些基层单位,登记统计资料、上报材料等都是电子数据和纸质数据同时存在,不但没有方便基层,反而平添工作量。重建设轻应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问题还很突出。这些,说到底还是军械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有偏差,自身能力素质的欠缺,且紧跟时展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劲头不足所致。

(三)信息化建设制度规范不完善

由于信息化建设制度规范不完善,造成软硬件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管理不科学、建设成果的评价不严谨、应用维护不合理等一些问题,使得军械信息化建设规范性、科学性很难保证,军械系统和其他系统互联互通、相互兼容难,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使信息化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三)人才缺乏

任何一项事业要兴旺,人才支撑不可或缺,军械信息化建设也不能例外。精通军械工作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性人才少之又少,能真正重视并熟练掌握目前配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人才也是少之又少,能根据实际需求有效推动军械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奇缺。部队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发掘、培养、应用一批得力干将,打造过硬的军械信息化人才队伍,以促进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

(四)建设经费缺乏

我国经济总量虽说已稳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地大、人多、事多,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部队地域分布广,军械工作延伸远、覆盖面广,信息化建设投入需要大,真正要高标准、高规格去实现全覆盖,经济压力非常大。

三、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顶层设计要科学

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纳入国家及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筹划。统管单位要真正统起来,抓住重点、做好长期和短期规划,避免分头搞建设,混乱出“成绩”,各部门要有大局观念和长远眼光,不能肆意妄为,处理好统一规划与分头建设、稳定性与可拓展性融合、独立性与兼容性;处理好“统”和“放”的关系,避免出现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处理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不搞单项冒尖,要最求整体最优。重大项目要做好调研、扎实分析需求,严格专家咨询论证、严格建设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

(二)教育引导要到位。

在军械专业干部培养、任职培训、军械士官集训等时机,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基础、信息作战、信息安全等知识教育,加强军械信息化设施、设备应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对军械信息化建设和军械信息化成果应用的重视,提高从事军械工作官兵的信息素养和投身军械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和本领。

(三)不断完善军械信息化建设的制度规范。

在国家及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适应部队军械工作特点的信息化建设制度规范,进一步规范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整个过程和内容,让军械信息化建设每一步都有规范可依、有标准可参照,以解决标准不一、随意建设、兼容性差、评估混乱等等一些问题,提高军械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加强人才建设。

各级要重视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好军械人才培养,选择责任心强、有品德、有能力的培养对象,通过院校教育培训、远程教育、和地方联合培养、依托地方院校等多种形式进行能力培养,通过从地方单位引进相关人才,为军械信息化持续、强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合理使用建设资源。

合理使用经费、物资和人员,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让保障力生成模式又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统筹使用军地资源,加强军民融合,让技术、基础设施、设备等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协调好现实与可能、近期与长远关系,让各种资源既充分发挥效益,努力实现整体最优、效益最好。

参考文献

[1] 王学东,商宪丽.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情报科学,2008,01:134-139.

第9篇: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追溯体系;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35

1追溯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与意义

11“追溯”及“追溯体系”的概念

追溯,即追根溯源。指运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等,对产品从生产源头到销售市场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管,通俗讲就是给产品颁布一个“身份证”。追溯,在中国“溯”指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1]追溯是一种技术手段。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商品整个供应链的数据库,利用销售终端查询软件,消费者可快速、便捷地查询产品的生产、质量、流通等信息。

追溯体系是指把各环节上企业的各质量控制体系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追溯链条,达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追溯是质量安全倒逼机制,而不能代替企业质量控制体系,追溯上的每个环节企业都有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如种养殖环节的GAP(良好农业规范)、生产环节的GMP(良好操作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分析系统)、销售环节的ISO 9000认证等质量控制体系;把这些环节上的各个质量控制体系连接,将极大地发挥追溯体系的作用。

12追溯体系建立的经济学意义

首先,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指出了掌握较多信息的一方可能对掌握较少信息一方的利益造成损害的问题。一些重要农产品,例如食品、药材等产品在源头生产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劣币驱逐良币”,好的生产者由于定价低被淘汰掉,坏的生产者则浑水摸鱼。而追溯体系的建立可以将所有生产主体置于一个相对透明的环境之中,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各种类产品追溯体系,并且对进口产品严把关,要求进口的产品必须可追溯。因此,在出口的产品中,如何达到相关国家所要求的产品可追溯标准,保证产品安全,并在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后迅速处理、解决问题,对于出口产品品牌的塑造、整个出口的拉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3追溯体系建立的现实性

追溯体系的建立对于确保我国农产品质量、确保餐桌的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建立有效可行可靠的追溯体系,未来将成为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质量监管的必然趋势。[2]我们认识到追溯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一些依赖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在牛奶、猪肉、海产品、有机食品等产品已实施了产业链全程安全追溯,实现了“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追溯体系的建立。

14政府层面的支持和引导

中央高度重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适应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围绕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积极推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意见》的印发,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指导追溯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对我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山东省也相继出台相应指导意见,2014年1月,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鼓励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研发、集成和创新。加快推进建立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商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2015年6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2014〕51号文件进一步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的意见》文件中,第十一条明确提出构建重要商品追溯体系。推进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建设,搭建省级追溯平台,追溯范围由7个部级试点城市扩大到全省17市和具备条件的县(市、区)。

2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现状

21全国试点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农业、商务、药监、财政等部门积极参与到追溯体系的建立中,商务部累计支持58个城市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18个省(市)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8家企业开展酒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财政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截至2015年年底,前四批城市已在135万家企业建成肉类蔬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覆盖20多万商户,初步形成辐射全国、联结城乡的追溯网络,中央平台累计汇总追溯数据近10亿条。茅台、五粮液、古井等8家企业也初步建成追溯体系。

22山东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探索建立了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模式。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模式是,肉菜进市检测登记,肉菜出市需记录备案,形成一个“口袋”,通过扎口袋的方式来保障肉菜入市交易前上游信息的真性与准确性。在口袋的入口,将外埠与本市肉菜上游信息记录至市级追溯平台,通过追溯平台系统数据关联与传输组成相关的追溯信息。

二是探索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省级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模式。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与肉菜追溯体系不同,按照中药材不同类别、生产过程与流通方式,对商务部制订的规范进行了创新,形成了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为主的追溯体系建设模式。

三是开展了农贸批发市场的电子结算改造工作,提升了农贸批发市场信息化水平。农贸批发市场是肉菜集中流通的关键环节,但是一般农贸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和人员专业知识低,为了推进农批市场的建设工作,贴近市场运营需求。商务部主导开展推进农批市场的电子化结算工作,山东省各试点城市的批发市场都基本完成电子化结算改造。

3追溯体系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31追溯体系建设成本偏高

311源头建设成本

调研发现虽然不同种类的产品大多实现了以乡镇为基础的基地化抱团种植,但种植户依然以家庭种植为主,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大规模农场式种植,而散户种植经营的模式会对追溯体系的建设产生一些障碍。其中,追溯体系建设所要求的技术的运用会加重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在没有相应补贴或者种植效益不会提高的预期下,散户因为没有实实在在感受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可能不会或者没有积极参与到追溯体系的建设中。

对于在相关生产基地面向散户收集农产品的供货商而言,他们面向多家散户收集产品然后再提供给相关企业。以中药材为例,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他们不能够充分掌握不同散户种植的药材的质量,因此他们对于手中收集的中药材进行产品信息识别的成本较高,并且发生问题后追溯的成本也较高,因此这部分供货商也缺乏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312相关技术成本

在追溯信息采集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关的技术和工具。源头建设环节将会用到计算机录入和存储技术;在原材料完成加工环节变为相关商品后,消费者将会通过互联网查询,了解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这一环节将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同时在整个产品供应链中,对产品的跟踪识别需要用到相关技术,例如DNA追踪检测技术、RFID技术。[3][4]另外,a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情况发生,还需要产品质量和真实性检测等技术的运用。综上追溯体系建设的不同环节将会广泛用到不同的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无疑会产生高昂的技术成本。

无论是各环节物联网、互联网等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具体运用,还是追溯信息系统的建立、手机App的开发,都将会产生技术成本,技术成本的加大,将会使得产品价格上升,产品价格的上升又会使得消费者对产品需求产生变化,因此如何降低成本,协调好成本和效益问题对于追溯体系最大化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32各个追溯系统难以实现互联互通

321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以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为例,农产品是具有广义流通性质的产品,流通区域广、流通方式多,从全国开展的试点建设情况分析,每个试点市(含直辖市)都是一个信息系统孤岛,信息与数据无法互连互通从全国开展的可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情况分析,每个试点市都是一个信息孤岛,信息与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试点市都要在农贸市场建设外埠肉菜登记点,对进入本市的肉菜进行集中登记,如果肉菜来自其他追溯体系建设城市,会因数据不能互联无法直接读取使用。反之,离开试点市的行政区域,追溯信息就无法共享与使用。这种信息孤岛现象,大大降低追溯体系使用效率、农产品物流效率,增加了企业负担与人工成本。使肉菜追溯信息具有片面性与不真实性,从而导致了行政区域的局限性限制了肉菜农产品的流通性与信息系统的技术扩展性。

322缺乏信息共享平台

在追溯系统建设过程中,大到试点城市,小到相关企业,大多数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种“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从而造成系统运行效率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系统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主体参与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制约了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33技术层面的瓶颈

331追溯系统技术运用精细度问题

对于追溯体系中的不同环节,技术运用的精细度不同。在源头生产阶段,追溯系统需要记录采集什么信息,土壤、大气等基本保持不变的因素是否有必要采集,施肥、施药等信息又该如何采集;同时,采集信息的频度如何选择,是周期性采集还是每天对于种植环境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上传。所以,在源头环节如何把握信息采集的精细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产品深加工阶段,信息的采集需要更高的精细度,要实现一物一码,对每个生产的产品需要设置生产码,而生产码的设置一方面需要生产企业对自己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生产码呈现的信息又是上一环节所采集的关键信息,这对企业数据的采集和上传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2采集数据的类型不统一,存在差异度

在现阶段追溯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同企业、地区所采集的数据类型不统一、不规范。在实地调研中,我们选取山东省不同城市、行业,分别是烟台市有关海参生产企业、临沂蜜桃种植基地以及德州扒鸡生产企业,调研发现,不同行业、地区,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采集的数据类型存在差异度,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作为数据采集分析重要载体的企业ERP系统建设也存在差异。

333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

对于可追溯体系下生产的产品,企业最终都会给每个产品贴上追溯码,作为一种查询标识,面临着如何预防假冒伪劣的问题。二维码如果不经过防伪技术的处理,只是作为信息查询的一个符号,本身是没有防伪功能的,因此很多产品特别是名优产品存在大量假冒伪劣品。大量造假产品的存在损害了企业品牌的形象,打击了企业参与追溯系统建设的积极性,破坏了追溯体系建立的目的,使得市场倒逼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34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缺少顶层设计规划

现阶段,国家并没有出台统一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缺少对追溯模式的研究实践,各政府职能部门,从农业、畜牧、药监到商务,并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任务分工,仍然处在各自为政,各自摸索阶段。山东省追溯体系试点工作停留在依靠国家规范指导、各市探索经验、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相关数据关联起来的初级建设阶段。省级相关部门缺少对重要商品生产规模、流通方式与流向、面向的消费群体等基本数据的调研、分析;缺少全省统一的重点产品流通追溯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方案。

35追溯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宣传不到位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面不够宽。如今国家层面只有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确提出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保证食品可追溯;没有出台专门的可追溯法律细则。各地虽出台了一些法规,但也较笼统。其次,可追溯体系中各行为主体承担的权利义务不具体。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地方法规中并没有对追溯体系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各个环节经济主体的权益以及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5]最后,宣传力度不够。对于企业来讲,宣传不到位,使得大多数企业对可追溯体系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得企业投入追溯体系的热情大打折扣;对消费者而言,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消费者不知道、不会使用已经建成的追溯系统,造成追溯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443推进立法工作,加强理论体系建设

首先,政府要积极填补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完善法律法体系。[9]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追溯体系中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政府所承担的职责,并制定明确的奖惩体系。其次,理论体系作为山东省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依据与支撑。我们建议相关部门编写追溯体系建设的项目报告,报告编写要剖析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纳好的经验做法;并在理论报告的基础上,编写山东省重要商品流通追溯体系顶层设计方案,方案要明确体系建设思路与目标、不同种类商品采用的追溯模式、涉及的节点与数量、应用的技术标准体系等内容,为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志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2]曹海禄,焦炜,黄Z,等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述[J].中国现代中药,2013(3):233-237

[3]张翠萍,李胜旭基于RFID的中药材可追溯系统设计[J].三明学院学报,2015(4):65-69

[4]廖保生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溯源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5]胡求光,童兰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出口贸易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7):30-36

[6]柴毅,牛楠,屈剑锋,等基于RFID 和条码技术的猪肉加工链信息可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物流技术,2009(4):127-129

[7]黄叶珏基于NFC的茶叶防伪验证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3):151-152

[8]何莲,凌秋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2(2):30-33

[9]周洁红,汪渊,张仕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中的供货商行为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