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范文

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精选(九篇)

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

第1篇: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仍然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

1.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意义

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会计对企业已经完成 或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事后进行核算,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核算。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企业快速发展、制订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企业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对企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现代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会计核算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向会计报表使用者如企业管理层等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二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业绩考核、决策所需参考信息,以便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企业科学地组织、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通过会计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监督。同时,企业还必须对会计准则等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根据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变化调整自身的会计工作,使之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岗位设置时不合理,或企业资产被私人占用,导致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无法分清企业资产和私人财产的明确分界。二是企业不按照有关规定建立规范的账户。一些企业建账时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建立企业账止,或者因避税等动机设置多套账止,会计信息被造假。三是受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等影响,导致没有严格按照财会制度管理会计信息,存在造假、篡改等现象。四是监管系统不完善。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受企业管理者个人意志的影响校大,存在有规不循、有章不依现象。

2.2 会计核算内控机制薄弱

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内控机制不完善,或建立了内控机制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无法发挥企业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也导致了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营状况,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3会计信息不准确

企业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对象,一方面,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也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但随着企业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经营项目也更多元化,不仅使会计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分析等难度加大,也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变得严重,导致其无法满足会计核算的需求。

2.4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会计人员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够做好会计工作。但当前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达不到标准,不仅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发展情况等都不够熟悉,达不到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给企业发展和会计核算都造成了负责影响。

2.5 不重视会计核算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虽然已经实行多年,提高了企业的会计工作水平,加快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但仍然有一些企业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或出于某些目的而仍然采用传统的记账方法。因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决定了其信息更方便于共享、账目更加清晰,更有利于税务等监管部门检查。还有的企业不重视对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3.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对策

3.1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一方面,企业要根据财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用法制化来规范和管理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法律法规及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及时完善管理制度,约束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减少甚至杜绝会计人员舞弊、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

3.2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对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就必须有内部控制的支撑。企业应强化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形成全面有效的内控机制,为会计核算规范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3.3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企业应严格根据规范化的程序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要充分发挥企业会计制度的约束、管理职能,及时发现会计工作及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升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度。

3.4提高会计核算人员业务技能

企业要强化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要强化会计信息化培训,真正落实会计电算化,促进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作者单位:大连旅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高天姿,高金岩.浅谈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2] 刘献普.刘更生.强化企业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中州煤炭,2007(04).

第2篇: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相关措施

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对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相关制度和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希望能推动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核算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专业素质较强的会计人员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目前企业中许多会计人员都是通过自学取得相关的会计从业证书,能够完成基本的会计工作,但无法胜任难度系数较大且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企业会计核算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企业会计核算的正常发展。缺乏专业知识的会计核算人员无法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规定,在核算时缺乏严谨性。甚至一些素质偏低的会计核算人员在核算时为自己谋福利,不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素质严重偏低,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健全

许多企业为了以较少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甚至出现了多个部门混合设置的情况。多个部门混合设置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会计核算要求,但一旦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就无法及时做出专业的处理,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来源不规范,许多企业没有经过正规的社会招聘或校园招聘,取而代之的是让企业管理层的亲戚担任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不能保证会计人员有丰富的会计核算经验和充足的知识储备,还极易导致企业内部现象。

3.缺乏会计核算监督体系

强有力的监督是会计核算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的保证,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企业管理层过多的将重心放在了商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会计核算的不重视使得会计核算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

4.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会计核算主体不清。由于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所以经常出现会计人员将企业资产与个人资产混淆的情况,账目比较混乱。其次会计人员没有按照会计制度设置账目。会计核算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与企业相符的账目,要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应付管理层的检查。

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相关措施

1.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主体,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的举措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意识。企业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使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确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的职责。第二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同时要定期派出一些会计人员外出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和政策。还可以适当的实行奖惩机制,对一些积极学习丰富自身的会计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通过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的方式吸收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会计核算工作应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所以企业要建立健全的会计机构,提高会计核算的严肃性。企业要根据规模、经营特点、性质等实际情况设置会计机构,既能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还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严格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禁止暗箱操作和走后门的情况,为企业选择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为企业会计核算实现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保证。

3.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外部监督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就应该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会计核算人员的相关权利和责任,制度层面上约束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的重视力度,强化内部监督,发挥监督管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约束作用。其次还要加强外部监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介机构要明确自身职责,对企业的会计事项实时监督管理,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一旦发现企业会计核算存在违法情况要严肃处理,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内外部两者有效的监督能够及时纠正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4.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要想真正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完善会计核算制度是最有效的措施,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人员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对会计人员有明显的约束作用。要通过宣传或培训的方式让会计核算人员明确会计核算的主体,分清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以免出现混淆的情况。另外,还要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流程和方法,保证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使每一环节实现程序化和规范化。还要不断完善会计流程和方法,及时发现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并根据经济的发展调整核算方法。最后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设置账目,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可靠性,促进企业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

三、结束语

会计核算是企业饱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会计机构和会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但不能否认会计核算在现代化企业中的推动作用。要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施燕惠.简析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9):328.

[2]赵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探索实践[J].中国市场,2015,(2):62,78.

第3篇: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范文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发展和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出现很大变化。新制度的出现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挑战。由于新会计制度实施比较晚,所以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进,促进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工作开展和业务活动过程中离不开会计制度的约束的规范。事业单位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并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所以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加强重视,根据制度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一、新会计制度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和范围产生一定影响

旧的会计制度只适用于我国国有事业单位,对其它单位并没有作用,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完全涵盖中国境内的所有事业单位,扩大会计核算的范围。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范围涉及核算内容和基本建设投资等方面,在明确工作内容界限基础上,还为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做了说明,并提出解决措施。

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内容中将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划分,形成资产、收益、费用、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收益等六大要素,通过详细划明确各项经济业务,从而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并且新的会计制度将具体运算以及政府分类投资等内容加入到会计核算中,对财务支出也划分为日常支出和人员经费支出,并采取分别核算方法,使核算工作更加详细。

(二)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形式产生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形式带来极大影响,不仅改变事业单位中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记账等格式,并且优化工作细节,对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过去会计报表比较单一信息不完善,随着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新会计制度要求会计报表中必须具有详细的信息,同时还要做好备注和说明,以此满足单位的需求。

(三)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体系产生一定影响

事业单位中对新会计制度的应用,对事业单位中的人员、档案以及核算等工作做了明确规范,从而使整个核算工作更加清晰规范。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有效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制度,对会计交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严格会计交接工作,在交接工作中原会计必须在自己任职期间所有经手的会计资料进行填制登记并盖章确认,并且交接工作必须有专门的责任人和主管人员在场,监督交接工作,保证交接工作的顺利。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相关对策

(一)对会计核算内容和单位进行合理调整和规划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和范围进行明确和划分,所以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首先必须明确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以及涉及范围,从而有效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新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将明确旧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以及新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在性质上的不同,并进行区别对待。对于旧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应当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改善,从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τ谖薹ǖ髡的工作内容应当加强重视,将这些问题专门立册,并进行分类登记。对于新制度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在明确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基础上严格遵循新的规则和规范,加强对工作内容的关注,避免出现工作失误,影响事业单位整体工作进展。新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能够使整个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更加清晰,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二)采用先进的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发展新时期要想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引进先进的、适合单位未来发展的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通过对新型会计制度各项规定的分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逐渐向普遍社会企业会计管理模式靠近,所以当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可以广泛借鉴社会企业中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必须详细分析事业单位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吸取其成功经验,弥补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创新,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发现更有效的更适合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优化会计核算制度

新会计制度是对原有制度的优化和创新,通过不断完善使其逐渐适应社会发展,在各级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同时,应当积极做好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避免对后期工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广泛关注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在遵循新会计制度的同时保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制定符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规则辅助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这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严格规范共工作人员行为,遵守工作规范,同时加强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程序,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相结合,提高下会计核算质量。

三、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是在对事业单位发展特点、规模以及工作质量等内容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符合事业单位当前发展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重视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推进事业单位工作改革。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关注,对会计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惠迎.探讨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

[2]刘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

[3]张春艳.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4]杨萍.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16,(09)

第4篇: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范文

一、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有关会议精神特别是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财务管理、政府采购等要害部位、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等措施,集中力量抓好防范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和防范管理风险。

二、账务科廉政风险点及其表现

账务科主要职责:1、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及时收缴各项资金,记录各种账簿,上报各种会计报表;2、负责做好资金管理,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和资金往来进行会计审核和监督;3、办理各种报销业务,按时发放工资;4、负责各种票据的领、发、存、销工作;5、负责做好本局内部财务审计工作;6、负责全局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7.负责财务预决算的编制以及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及时提出财务建议;8、负责做好会计档案资料的立卷、归档、保管工作。

廉政风险点主要表现在:1、票据不妥善保管,造成票据丢失;

2、在票据核销过程中,私自销毁票据,隐匿收入;3、报销单据审核把关不严,不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4、账务处理程序不严谨,会计记账、结账不规范,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造成会计信息失真;5、收支账目不清。

三、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措施

对上述廉政风险点,要综合采取加强教育、合理分权、完善程序等多种措施,进行有效地防范。

(一)财务管理

1.针对项目经费审批中的风险点

防范管理措施:(1)业务专项经费,主要由机关科室提出使用方案,账务科对业务专项经费从预算执行和审核政策方面进行把关。(2)对基层建设专项补助等涉及全系统的大额项目经费,由账务科对项目资金分配进行全程监督。(3)按照预算批复及预算执行情况拨付各项目经费。(4)所有项目经费,要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市局党组会审核通过。

2.针对财务事项审批的风险点

防范管理措施:(1)严格审批财务审核、呈批、报销程序。凡行政性支出均由列支科室提出书面申请或列出支出计划,经办公室、财务科审核后报局长审批;审批同意后,财务科再办理结算、报销事项。(2)认真落实差旅、会议费等管理规定,按照“先审核出差、会议饭店,再审核报销差旅费、会议费”的程序审批核准、报销差旅费、会议费。

3.针对财务报销审核的风险点

防范管理措施:(1)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电算化工作规范》进行会计建账、报销、审核、记账、结账、报告分析以及票据、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2)加强对财务事项审批、报销审核等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到不报人情帐。(3)规范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核人员的权限,严格实行审批和审核责任制。

4.针对财务日常管理中风险点

防范管理措施:(1)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规范财务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制度。全面、真实、及时的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等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2)加强财务监督。严格落实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会计出纳分设、银行印鉴分管和按月监督核对的原则。财务工作坚持规范化、制度化,账务处理严格执行国家会计基础规范要求。(3)加强财务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定期与银行核对,确保本局资金的安全、完整。(4)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所有收费全部纳入财务管理,及时、足额上缴行政性收费,支出纳入预算管理。防止乱报、虚报等腐败行为出现,规范资金的合理活动,增强会计数字信息的准确性,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5)严格行政性收费票证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省局的要求,统一使用由省财政厅印制的各种行政管理专用票证,财务科设专职票管员进行票证管理,做好票证的领发、保管、使用、填制、结报、记帐、制表、缴销、归类装订、保存等工作,并对使用票证的科室的票证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政府采购

针对政府采购中提出采购审核意见的风险点

防范管理措施:(1)细化岗位职责,建立三人分段审查(审核)制度,合理分权,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机制。(2)凡组织大额货物、工程(服务)项目的采购,坚持采用竞价采购方式,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全过程的监督,并按规定程序逐级报审;对公开招标采购项目,坚持委托市财政局进行公开招标,避免内部人员接触投标对象,泄露招标秘密。(3)评标小组和参与招标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按规范程序实施操作,评标标准必须经过评标小组集体讨论通过。(4)对易发生廉政风险点相关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5)设立监督电话或举报箱,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资产报废处置

针对侵吞资产报废所得和侵占报废资产的风险点

防范管理措施:(1)建立资产采购、保管分离制度。采购人员建立资产采购登记,保管人员审核采购人员的登记情况,并审核登记入库,资产发放时进行资产出库登记,由领用单位进行审核和登记。(2)完善资产报废处置流程。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详细的资产处置、审批等流程。

四、具体工作要求

推进财务科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做好账务科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组织、协调、实施、考核等工作。

第5篇: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结算审核;问题与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竣工结算对甲乙方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包含业主投资额度与承包方工程施工达到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市政工程中强化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十分必要。

一、工程竣工结算中主要审核的内容

(一)审查施工合同内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中施工内容在竣工结算的审查包含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以、其他项目清单以及规费、税金等。

(二)审查施工合同外工程项目。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工程设计之外和承包合同之外工程项目。在市政工程进行竣工结算时,造价人员应该办理好该类项目的现场签证和计量手续,为审计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严格自查准备的合同外工程项目清单的计量和计价依据,并且按照竣工审计规定的标准对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

二、市政工程竣工结算审核中的常规问题

(一)送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不足。工程竣工审核过程内,常常出现送审资料残缺和竣工图无法合理反应工程现状,或者用施工图充当竣工图而或对施工图进行简单修改,来充当竣工图,导致图纸真实性较差或者资料数据难以运算分析;工程设计变更时其手续履行不完整,没有必要的变更通知和工程量清单,或工程现场施工中工程量发生变动没有履行正式工程量增减签证程序。工程竣工审核内核查出相关问题后,告知相关单位补齐手续时,工程资料出现缺失的现象,而部分工程变更仅有口头承诺和变更,却没有相对应的签证单。部分项目补齐了工程变更签证,却出现程序错误或遗漏等问题,导致签证单的无效,该状况通常分为办理签证人员经验不足或特殊情况导致签证无效,另一种情况则是办理签证人员故意办理虚假签证单,在办理签证中办理人员提供虚假信息,导致签证单无效。

(二)工程甲乙方合约不规范。工程合同管理没有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起到应有的监督和保障作用,导致工程合同等同于形式合同。工程合同不规范包括工程条款不完整,或缺少必要的工程施工约束条款,合同形式不合规范,合同条款构成的约束条件存在漏洞等。

(三)不准确的工程计量。竣工审核中工程量是一个重要的审核项目,审核中通常会存在工程量统计不准确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工程计量不准的问题,是因为施工单位希望认为的提高工程量,以实现提高工程造价的目的,或者工程量测量统计中出现重复。造成工程量统计不准的方式有:大型工程中,不同施工单位之间存在重复统计施工作业量的现象;工程变更后,原有施工工程量被重复计入施工工程量中;工程中需要扣除的施工工程量没有扣除,例如计算排水管道工作量时,没有扣除检查井内应该扣除的工程量;工程量统计时,项目间存在工作内容重复的部分等。

(四)重复套用或者定额高套。工程资料中存在项目重复套用,或者单价高套,增大取费费率和不规范套价取费等。在工程结算时,工程施工单位常常采用工程中单价较低的项目使用工程合同清单征相近却相对较高的价格来申报结算,以提高施工单位结算的工程款数额。

三、施工单位合理解决竣工结算审核的对策

(一)强化工程量的自我审核。工程施工单位在将工程资料移交审计部门进行竣工审核之前,应该积极针对工程量进行自我审核。施工单位的造价工程师或者相关的技术人员,要较为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基于工程竣工图纸和相关的工程签证资料等对工程中工程量做全面准确的审核。施工单位对工程量做自我审核时,既要避免施工项目的重复计算,同时也要避免遗漏工程量,做到合理全面计算、统计工程中工程量,特别要细化工程中较为复杂的施工项目和较为隐蔽的施工项目中工程量的计算。

(二)自我审核定额套用的合理性。施工工程中定额套用是不可避免的,其之所以会影响工程竣工审核的效率,是因为在进行定额套用时存在不合理性。在工程结算送审前,必须对工程中套用定额的项目进行分析审核,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判定工程项目适合采用哪条定额,同时还要确定工程项目套用定额方式,是否有人、材、机使用量的调整,达到确定工程项目的造价的准确合理,不能出现定额套用混乱或者人、材、机用量偏差的现象。

(三)审核工程施工是否履行了工程合同约定的义务,并为或缺合同规定的权益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工程合同的甲乙方都是市场中的经济人,其不可避免的具有逐利性的特征。施工单位期望从工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尽可能降低施工单位为了履行合同义务时付出的经济成本。

1.施工单位要先确定本方已经按照工程合同条款履行了施工义务,同时在对于工程条款中可能存在争议,合同中规定的约束条件较为复杂的地方,提前做好针对性资料准备和问题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从而更为高效应对工程竣工审核。

2.当工程合同和招标文件中条款存在差异,或者相悖含义相悖状况的,要邀请对该类问题具有专业分析能力和实际处理经验的人员对合同表述存在的争议问题做合理的评估分析,并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争议应对资料准备,并合理补充施工单位需要履行的程序或者履行某些程序为工程竣工审核中争议处理上获得优势地位或主动形势,确保施工单位的利益。

3.施工单位必须确认阻碍工程竣工审核顺利通过的因素,并积极主动的消除不利于通过竣工审核的因素。例如,更合理的整理归类工程送审资料等。

(四)确保工程送审资料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施工单位要审核签证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消除工程送审资料中假数据、假签名,资料残缺现象。当然在实践中,确保工程竣工审核中要求送审资料的程序合理正确,在资料送审后,应该及时的跟踪资料审核的状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询问相关的审核人员,当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应该进行审核程序分析,确定送审资料在审核过程中审核进度。为了促进工程竣工审核的高效性,施工单位应该邀请具有经验和专业素养的造价师,对工程竣工结算送审的资料进行有效性评估,在必要时对工程送审资料做合理的调整,以确保资料的合理性,促使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重视工程中措施费是否合理计取。施工单位要参照措施费计取标准,分析工程资料中的措施费计取状况的合理性,针对措施费计取的程序、数目、用途等方面全面分析工程中措施费的计取情况,消除资料中措施费计取混乱、超算、漏算的现象。基于工程中措施费计取的复杂性,施工单位负责工程送审资料自我审核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为丰富结算审核工作经验,完善送审资料措施费计取手续,有针对性的处理工程资料中措施费计取问题,以确保工程资料送审后能够更快的通过工程竣工结算审核。

参考文献:

[1]张浩.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初探[J].民营科技,2012,(02):116.

第6篇: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园林古建筑 决算审核 清单编制 工程量

前 言:

园林古建筑结算审核跟其他专业工程的审核过程是一样的:竣工结算审核也是以合同为基础,竣工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结合设计联系单、工程变更单、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询标纪要、图纸会审纪要,根据相应地区的定额、工程取费标准及人工、材料和机械等价格,最终确定符合施工实际的工程造价审核结果。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是施工管理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甲方建设管理部门对施工方交来的结算资料进行职能性和技术性审核,经审核的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筑工程造价的依据,也是建设项目验收后编制竣工决算和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因此,建设单位都十分关注竣工结算的审核把关。

对一个具体项目而言,首先要仔细审核图纸及相关资料,并且到实地察看现场,及时与建设、施工、设计、监理方进行沟通交流。只要每做好这一步,相信对接下来的审核带来极大的帮助。

一、工程量的核审

竣工结算审核对工程数量增减的审核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而且花费的时间长、工作繁锁,作为一个审核人员,一定要有耐心对待。

(一)绿化工程量审核出现的情况:

在我们实际算量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按图纸来计算,但也有无法从图中计算的,那样的话就按现场实量为准。例如园林绿化中的灌木,因为是成片种植的,虽然竣工图上会标出多少面积、多少株、或者每平方米的密度,但实际去抽查的时候,往往密度达不到图中的要求,作为审核人员,会按现场量出面积,然后抽几个点测出密度,当测出的密度有不一样时候,取平均值。往往按这种方法算出来的量与送审的量相比相差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工程量的审核:

1、绿化送审面积与建设方提供的施工面积是否相符。我们将送审中的灌木、地被及乔木所占的绿化面积与甲方所提供施工范围面积作对比,超出或不足都应作一个分析,送审面积与现场面积相一致,超出或少于现场面积,那么要及时与甲方进行核实,出具相关资料,再进行下一步工作,如果送审面积超出现场面积,那么要查相关资料,该多出来的面积,是什么原因增加,如情况属实,需得到甲方、监理方证明,并附相关资料,确实相符,可以计入总工程量,否则不予计入。

2、现场品种与竣工图是否相符合,作为做结算人员要将竣工图纸中每一块品种、位置去现场逐一核实,现场与图纸位置不符要及时修正,并与甲方沟通作相关的变更单子。例如,投标报价高的、品种增加,数量增大;投标报价低的,品种减少或不做,诸如此类的,都需相应的联系单,并与竣工图相一致。

3、送审规格与现场规格、投标时规格是否相符合。送审规格与现场规格是否相符合,如不相符合,以现场规格为准,特别是大苗(乔木)如名贵苗木,规格相差1厘米,价格就相差很多,作为结算人员对规格进行核实,也是很有必要的,苗木的规格分胸径、地径、高度、冠幅、分叉点,等都要进行一一核实。现场规格与投标报价里的规格是否相符合,如不相符合,以现场规格为准,结合合同约定,再进行调整投标报价。

4、另外数量核对是绿化工程审核中的重点,因绿化片植布置是很示意,不规则性,有时计量很难且不准确,作为结算人员将如何进行计量?进行加权平均或分点测,如果分得点越细,那么准确性越高。

(二)古典建筑工程量审核出现的情况:

在仿古建筑中计量圆木木材体积时,审核人员按圆的面积(πr2)乘长度计算,有两种解释,一是审核人员不知道圆木的计算是直接查材积表的这一回事;二是按清单计价原则,木材按净料计算。以上两种情况,我觉得就出现争议了。第一种,好办,作为被审核者可以解释,找出依据(定额里有规定),相信能明白。第二种,根据规定,像土方的计算,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也就是说实际挖土的工作面及放坡产生的土方在单价里考虑,那么审核人员的解释是圆木的计算也是按清单土方计算的方法考虑。

然而定额规定,圆木构件工程量按设计长度及设计的小头直径查木材材积表计算,比较常用的如直径20cm,4m长的园木一根,查材积表0.16m3,按πr2 得0.126 m3,实际套材积表与按πr2,这样就差21%,如果数量多,那就相差更多,在木结构里,主要用得是木材,这样一个工程下来,木材出入就更多。

所以工程量是否按材积算,有很大的分歧。对具体工程而言,需要双方根据具体情况,找出一个平衡点,做到双方满意,合理科学。

总之,审核工程量是工程审核占用时间最多,最繁琐的环节。在工程量审核完之后,接下来就审单价。

二、单价的审核

单价的审核跟工程量比较,相对容易多了,接下来的工作也轻松些,按现在的合同,多数是采用单价合同,也就是说工程量按实结算,单价按投标价。一般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原则:①合同已有适合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按合同已有的价格计算、变更合同价款;②合同中只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可以参照类似价格变更合同价款;③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由承包商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工程师批准执行。这一批准的变更价格,应与承包商达成一致,否则按合同争议的处理方法解决。

那么单价就按以上的原则进行套用,就能解决。但古建筑里有一个问题,争议还是存在:木材的出材率,什么是出材率呢?从学术角度说,一种木材的出材率是指去皮的坯料在纵切和横切以刨除缺陷或其它特性后可用木料占去皮原木体积的百分比。 通俗一点,就是我们购买来的是原木,实际用的是方木,一方原方是变成不了一方枋木的,如美松的原木变成枋木,一方原木只能0.65左右的枋木,或许更低,具体要看取材的大小,均匀程度,那么这一部分的材料应在什么地方补回呢,就在价格里补回,这就出现一个出材率的问题。那么这个出材率到底为多少合适呢?这个恐怕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作为审核人员,需要书面资料来证明,没有相关证明就无法计算。施工单位可以出具施工联系单或证明资料,如果出具不了相关证明,在价格上就无法补回。但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如果不计这一笔费用,将对总造价有很大影响,如美松原木单价为2200元/ m3,变成枋材就在3384元/ m3,这就相差1184元/ m3,如果枋材数量多,就差上几万,甚至几十万。

三、施工措施费的审核

施工措施费包括施工技术措施费和施工组织措施费两大类。施工技术措施费一般包括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施工排水、降水费、地上地下设施和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费、专业工程施工技术措施项目费(如脚手架,模板等)及其他施工技术措施费。在实际施工中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施工排水、降水费、专业工程施工技术措施项目费(如脚手架,模板等)发生比较多,所以这一类费用就会有争议。拿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河渚街(C1-C)标段为例,合同约定措施费包干,我认为这个包干要看范围,如果是技术措施费,且在投标范围之内的应该按合同约定包干,但投标范围外的要另计,像这个工程,原投标时均为新建工程,后来增加了七幢维修建筑,那么这七幢维修建筑的脚手架、模板等相应发生的技术措施费应该可以算的。但审核人员就持反观点,认为合同里说包干又没相应明确出来,这样双方就要起冲突。

施工措施费的另外一项是施工组织措施费,这部分费用由安全文明施工费、夜间施工增加费、提前竣工增加费、二次搬运费、已完工程及设计保护费、检验试验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行车行人干扰增加费及优质工程增加费等组成,按照文件规定,四项文明费及检验试验费投标时作为不可竞争的费用,是不能优惠的,如果投标时出现优惠,就按废标处理。再者,四项文明费及检验试验费计取是按整个工程人工费加机械费之和乘以相应的费率,该费率有弹性值,但最低不能低于弹性值的下限值。那么同样,当合同约定措施费包干时,四项文明费及检验试验费是否调整,这就又遇到争辩了,如果是按包干处理,就违背了招投标原则,如果按实调整,那么又跟合同不一致。针对这些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管在合同约定还是清单计价规范里能明确好,这样既避免口舌之战,也能够让我们建筑规范更全面,更合理。

四、联系单的审核

设计修改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校核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甲方施工代表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盖公章;重大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经济技术签证应由甲方施工代表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盖公章,不合要求的资料应及时补全。

联系单的审核要确保审核签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但也存在补签及重复签证的现象,特别是协商项目,如某些因变更而增加的材料,其价格是等到工程结束时才补签的,而且往往没有提供原始发票,这就要求审查人员了解市场,熟悉材料价格。另外,有些参加现场管理的甲方或监理人员不懂工程造价知识,把一些本不该签证的项目给签了,如现场围护费、冬季施工增加费等,这些费用隐含在定额及相应取费标准内,属于合同范围措施费,不应再计算造价。所以,造价人员在审核结算时,还要对签证的合理性进行仔细分析与辨别,不能因为甲方或监理签字就给予重复计价。

第7篇: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对税制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营改增决策,将以前企业缴纳营业税的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而现在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产生重要影响,对这些影响应做出改进措施,让企业高效生产。

一、营改增措施概述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

在2012年我国就已经将营改增的决策落实提上日程,在上海首先进行试点工作,在水陆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行业以及以研发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服务业等领域中展开营改增的规划。而国家财政部相继的有关企业处理系列规定又让该政策的实施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在改革进程中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确保营改增试点企业工作有序进行,并进一步扩大到全国范围内合理开展[1]。

(二)企业转型发展深化改革

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最大特点就是减少了重复征税,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减轻企业负担,在有效成本中尽可能多的考虑经济利益,国家对此做出有效举措,对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体系做出调整,将价内税调整为价外税,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转变和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尽快适应经济发展新举措,也有利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2]。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概述

(一)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

在重点施工企业中,会计工作至关重要,全公司的财务核算与管理,组织建立公司财务制度并依据制度设立会计审核项目。且定期核对公司财务账本,确保收支明细、记账结账符合公司要求,在对外资金流动与对内财务发放上确保财务报表无误,在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结款核算中分期计算成本,进行建设单位工程价款的结算。

(二)财务工作管理

营改增的决策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下,会计实际工作岗位流程变得更复杂,财务工作管理也需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临时设施核算、周转材料以及成本收入的核算更加精确化、细致化,体现施工企业工作特点,在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和施工企业内部规范紧密联系[3]。

三、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税收明确化、具体化

施工企业中,营改增主要对成本核算、收入核算以及现金流和利润核算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施工企业交税由在计提缴纳的部分进行会计核算,到现在营改增之后,对施工单位的工程价款核算,材料成本的分配等过程也要进行增值税核算,将政策具体落实到每笔税金上,成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完整措施[4]。

(二)成本、收入核算影响

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企业营业税缴税时的税价分为实际有用成本和进项税额,而现在避免对企业建筑材料的重复征税,在材料纳入成本方面给企业最大利润,考虑到实际的经济效益,在确保成本的同时保证利润的最大化。在收入核算的工作中,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在缴税过程中企业的交税依据为不含增值税的整个工程价格体系,在单位施工中,可能出现增值税无法抵扣成本的情况,从而对收入核算产生一定影响。

(三)资金流动管理影响

在现金流和利润核算过程中,企业在前期的成本及收入核算可能有误差导致利润计算可能不准确,在除实际成本后,还可能出现因材料资源误差所缴纳的各种税款,现金流正是在这些税款的登记缴纳中出现缺陷,可能会出现资金暂时不足等情况。而在营改增之后,企业缴税的时间限制扩大,在收入确认完工后再进行税款的缴纳,使现金流通更为灵活[5]。

四、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当前在施工企业中,会计核算制度仍未健全,且在营改增的大背景下,企业要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企业转型,加快产业结构改革,除此之外,也要与企业自身规范制度相适应,及时设立企业内部的增值税核算项目,列出税收核算标准,通过合理有效的规范制度适应营改增税收变化,对自身行业内部做出调整,将有效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建设中,在成本一定的同时保证经济利润的获得。

(二)加快税收财务工作的人才培养

目前企业中的税收人才大多是传统会计专业,以财务管理为主,但在营改增的决策下,应大力培养新型财务工作者,树立增值税改革意识,将新决策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设立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改进原有的会计工作制度。在企业转型期间加强财务工作者对营改增新决策的理解和学习,定期组织新决策落实下放学习工作,并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走进当地税务机关,向他们了解税制改革的举措,从外部寻找工作管理办法,从内部提高人员自身素质,在两方面加强学习、深入理解,加强对其的道德法制培训,从而更快更好的推进施工企业营改增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

(三)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下,市场经济的变化以信息技术的方式记录下来,企业能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波动,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自身财务工作的掌握。营改增决策也是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逐步开展,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也可与当下发展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内部税务明细整理录入系统,进一步将企业税务资料信息化、透明化,也使企业财务工作更便捷[6]。

五、施工企业税务工作风险

(一)原有经营模式下的风险

在实际合同签订过程中,由于母子公司资源共享等方面,导致合同签订公司与施工单位不一,这一偏差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在营改增实施后,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施工单位签订上的不一增加了增值税纳税风险,需要在合同之外协商母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和资源调拨程序,制定明确的施工合同,确定责任及成果划分,原有的经营模式合同签订主体不明确,有可能带来企业纳税风险。

(二)原有业务模式下的风险

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在内部资产调用时,企业的现金流会受到一定影响。项目的各类物资以母公司作为发票抬头,但因资源共享,子公司在实际施工时使用项目物资,同一纳税主体中的不同物资流向出现纳税风险时应予以避免。此外,在劳务用工形式、供应商选择上有一定风险,劳务用工人员应具有专业资质,在财务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并了解营改增决策落实情况,将决策进一步具体到工作中;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企业在抵扣增值税方面具有一定风险,从而导致税负增加,估测不合理也会导致企业核算成本增加,加大企业风险。

(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其一,在合同制定管理方面,营改增使得原有的价内税变为价外税,变为增值税后需要对合同做出一定的修改,若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纳税人主体及开票类型,没有指明测算中的价格和实际的采购价格,明确成本和支出,在营改增后可能会出现合同中的税务纠纷,且企业的利润不增反减。其二,在发票开发和管理方面,购进财务或支付税务货款需和实际成本一致,合同中写明的纳税主体要和实际纳税单位一致,开具发票凭证与提供劳务的单位相一致。在物资采购上发票、货物、款项明确,否则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其三,在税务稽查工作中,施工企业的纳税项目较多,在物资采购编入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差,如果账目不符合公司管理规定,项目资金账单模糊,纳税申报缺陷也有可能造成施工企业在税务稽查方面的风险。

六、结束语

营改增决策适应了经济发展需求,是我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考虑企业经济利益做出的重要抉择,也对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企业在面对好坏两方面时,应注意规避风险,把握有利机遇,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对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做出调整,通过完善财务管理规范。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素质和道德水平,在大数据时代下结合信息技术使财会工作明确化、精准化,适应税制改革的变化,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旖旎.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6(18).

[2]钟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的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7).

第8篇: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范文

集中核算中心是根据政府资金的分配权在财政、使用权在预算单位、监督权在市资金核算中心“三权分离”的原则成立,是建设“精简、高效、廉洁、务实”政府的重要举措。在这种新体制下,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对核算组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即对核算组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情况进行审计,因此与传统意义的内部审计是有区别的,这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核算中心内部审计的特点

1、审计对象的确定性。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对象是核算组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及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2、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尽管内部审计的对象是核算组的工作,但是核算组的工作涉及到核算单位的业务,内部审计必须了解核算单位的业务,在审计时要获得核算单位的配合。

3、审计目的的内向服务性。在核算中心一个核算组负责多个单位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工作量大,任务重,出现审核和核算差错可能性较大。为了及时发现核算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并予以纠正,必须对核算组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进行质量控制。

4、审计的单一性。核算中心内部审计重在遵循性审计,主要审查核算组在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制度、计划、预算、合同等遵循性标准的情况并做出相应评价。

5、审计程序的灵活性。审计结束出具审计报告并不是审计项目的终结,还需要就发现问题进行跟踪问效。针对出现问题,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对重大问题、重复出现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还要由责任部门提出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防止问题的重复出现。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达到整改的目的,并验证措施是否有效执行。

二、核算中心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关系

核算中心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所称的内部审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核算中心内部审计离不开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审计依据、审计、抽样方法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仍需执行传统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但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和审计重点等方面又不同于传统的内部审计。

1、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传统内部审计是通过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属于经营审计。而核算中心内部审计虽然也是对集中核算单位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但目的却是通过检查核算单位的会计资料,评价核算组在进行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时是否遵循了相关法规政策和会计制度,在遵循性审计基础上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属于管理审计。

2、审计对象: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活动的目的物。传统内部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而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对象是核算组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情况及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3、审计程序:过去内部审计是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责任部门是否整改审计机构不再关心,而核算中心内部审计不但要发现问题,还要监督责任部门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使内部审计成为核算中心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4、审计重点:由于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不同,导致审计重点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重在经济效益审计,凡是单位效益的因素应进行重点审计。而核算中心内部审计重在质量管理,凡是在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应进行重点审计。

三、会计集中核算内部审计的难点

1、配套法规出台不及时

核算中心内部审计的直接对象是核算组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间接审计对象是核算单位的经济活动。由于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主体是核算单位,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向核算单位调查了解情况,查阅文件,盘点实物,以取得相关证据。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核算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不予配合,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规对相关单位不配合内部审计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没有规定,因此导致内部审计无法取得明显效果。

2、对核算单位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会计核算中心远离核算单位,缺乏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及时的、全方位监督,只是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督。例如实行集中核算以后,一些单位、部门为逃避核算中心会计监督,采取更加隐蔽的违纪方式,将资金转移到与之相联系的二级、三级单位或者其他相关单位,有的单位、部门为了能够在核算中心顺利审核过关,将一些违反财经法规制度的事项,想方设法完备有关的手续,而这些手续掩盖了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因此加大审计检查的难度。

3、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

建立核算中心后,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从各地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情况来看,都普遍存在着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过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一般是一个或两人,不可能对全部核算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内部审计是每个审计人员必须首先面对的。

四、做好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法规制度,使内部审计有法可依

有关内部审计法规都是针对会计核算主体或所属单位的,核算中心怎样进行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市政府以规章等形式予以补充。由于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没有隶属关系,而内部审计范围包括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因此在规章中特别要明确核算单位应配合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工作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一来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才能做到依法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制定内部审计制度,防范审计风险

有了规章作保障,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不仅有法可依,还要有章可循。在内部审计制度中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和法律责任,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

(三)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质量

面对众多核算单位和有限的审计资源,究竟怎样合理选取样本编制可行的审计方案,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首先要充分了解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可以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找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将其列为审计范围进行重点审计。其次要利用机随时检查会计核算情况,将检查中发现的疑点列为审计范围。再次要关注新法规、新政策的出台,将与新政策、新法规有关的核算业务列为审计范围。最后要将核算单位的投诉、其他部门及人员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另外在制定审计方案时还要注意点面结合,抽取的样本必须涉及到每个核算组,目的是不但要发现核算中的问题,而且要发现核算中的成绩,对成绩突出的要采取适当方式予以鼓励。

通过编制审计方案,明确审计项目的审计范围、、重点及要求,并严格按制度进行审计方案的审批与调整,使审计工作能够得到事先规划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

(四)合理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

由于人员和时间的限制,内部审计只能进行抽样检查。合理确定审计重点是审计目标实现的关键:

一是将单位的往来款作为审计重点。实行集中核算以后,一些单位、部门为逃避核算中心会计监督,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将资金转移到与之相联系的二、三级单位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审计时要注意支付依据是否合法、真实、完整,必要时进行跟踪审计和延伸审计。

二是将专项资金作为审计重点。由于核算中心会计独立于单位,对各单位专项资金的来源、性质及相关政策并不能及时掌握,再加上报账员素质不高或者报账员从单位的利益出发,报账时填写资金来源、性质、开支渠道不准确,造成专项资金被挤占或挪用、核算不准确等现象发生。

三是将财务软件系统中非法修改资料作为审计重点。作为会计电算化基础的软件以其规范、高效的技术优势,已经逐渐取代纸制账簿,成为财务工作的主流。但由于目前对财务软件制作和使用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工作人员利用“反记账”“反结账”等功能修改账务软件系统中的会计凭证,使凭证和账簿的更正不留痕迹,严重违反了会计法和会计制度。

(五)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需要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主要指审计组织机构、审计人员配备、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工作底稿复核、审计文书签发、重大事项请示和审计资料归档等工作的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主要指审计人员开展审计项目时,对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意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实施后续审计、归集审计档案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应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六)抓好审计整改,促进中心制度建设

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在遵循性审计基础上,要向管理审计过渡。内部审计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督促责任部门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中心工作健康有序。

总之,对于新出现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内部审计,我们要不断经验、持续改进,为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和打击贪污腐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建设“精简、高效、廉洁、务实”政府做出重要贡献。

[1] 徐政旦等:《审计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 奚淑琴、吴晓根:《审计学》,出版社,2004

[3]《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第9篇:规范会计核算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措施

1引言

当前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财务核算工作的风险性也在持续增强。引发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诱因也逐渐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具体来看,主要是由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不完善、防范机制不健全,以及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因素导致的。要杜绝目前财务会计核算的高风险,就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使财务核算风险得到有效的遏制。

2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成因分析

2.1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进入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的一些领域发生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革。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来说,要实现良好的会计核算能力,就必须配备相应比较成熟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仍在采用相对落后的会计核算系统。这种核算系统由于存在一些漏洞,会导致信息丢失的可能性增大,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面临更高的风险,这对于企业在市场上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

2.2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企业面临的财务核算风险不仅仅来自于企业内部,同时与企业外部的环境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企业不仅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同时还有建立针对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机制。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性,仅仅将重心放在怎样解决会计核算风险上,这对于风险的解决仅仅是起到了一部分的作用。如果不能在风险发生之前用制度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那么企业就将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核算风险。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对于后续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也会造成影响。

2.3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财会工作人员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结果。因此,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水平与最终的财务会计核算效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财务会计核算人在工作当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这就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潜在风险。作为会计核算工作者,由于自身职业素养的缺失,导致对会计核算风险的错误预判,使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企业再进行盲目投资,就会造成更大的潜在损失,使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3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核算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当首先,就目前的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找到其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再结合现在的市场情况和企业运行实际,补齐短板。解决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在企业内部着力推广会计电算化,使其逐步在会计核算当中得到普及。这样就能有效降低会计核算信息的泄露风险,同时还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率,使核算效率得到提升。最后,还要对实施会计核算的整套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严格规范操作程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为企业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和风险。

3.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监督机制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不仅要依靠完善的信息系统来规避,还需要有健全的风险监督机制进行防范。企业如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怎样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当中,忽略来对于会计核算风险的事先防范上,就会因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本来解决核算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监督防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企业要对此有一个宏观的、全面的认识,从整体上意识到风险防范机制对于规避风险的重要作用。其次,对于制定和运用风险防范机制的人员,应当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随时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战略,根据这些最新的信息,及时调整风险防范机制,使其与当下的境况能够实现完美融合,从而发挥出更好的风险规避能力。最后,还要抓好日常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进出账要严格审核,从源头上杜绝假账问题,避免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3.3全面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只有保证在财会人员的环节不出问题,才能为下面的核算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提升财会核算人员的素质,对于企业有效完成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依据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适当提高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不仅仅要结合实际,确保财会人员具有过硬的财务核算技能,还要确保财会核算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使其与财务监督机制等企业制度实现最好的融合。其次,企业不仅要提要求,还要搞培训,通过培训使专业技能较差的员工得到技术进步,使其思想认识得到显著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何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有效规避风险,使企业免遭经济损失,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对于企业的长期成长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应当从信息系统、防范机制等入手,做好制度管理,同时还要强化对人的管理,确保财会人员拥有稳定的素质水平,这样才能使财会核算工作顺利进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单巍.财务会计核算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