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范文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精选(九篇)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

第1篇: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 结构节能减排潜力 结构节能减排联动模型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54(2013)12-92-04

本刊第10期学术天地栏目刊登的《北京制造业节能减排潜力测评》一文得出了北京制造业的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仍存在下降空间的结论,而将这一潜在下降变为现实,需要采用不同的节能减排途径,本文就重点探讨节能减排途径对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由相关文献及实践经验可知,节能主要有三种方式:一为结构节能,即优化产业、能源等结构,实现能耗总量控制和能耗强度的降低;二为技术节能,即改进生产设备、工艺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三为管理节能,即加强能耗监测、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样地,减排也包括结构减排、技术减排和管理减排三种方式。立足于政府调控职能,同时考虑到技术与管理两种节能减排方式的量化测评相对较难,本文主要考察北京制造业在结构节能减排这一方式上的潜力,也是为“结构降耗减排”的局限性以及“内涵降耗减排”的紧迫性提供预警。

一、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贡献分析

在对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进行预测之前,首先对近年来北京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贡献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一) 结构节能减排贡献模型

1.基于能耗强度的结构节能贡献模型

产业结构调整对能耗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表示第t期产业结构调整对能耗强度的影响份额,和分别表示基期和第t期i产业的能耗强度,和分别表示基期和第t期i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

2.基于排放强度的结构减排贡献模型

产业结构调整对排放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2)

其中,表示第t期产业结构调整对排放强度的影响份额,和分别表示基期和第t期i产业的排放强度,和分别表示基期和第t期i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式(2)即表示在排放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对减少排放产生的作用。

(二) 结构节能减排贡献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外部变动即产业所处区域三产结构的变化,内部变动即该产业构成的内在调整。根据式(1)和式(2),从制造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层面两个角度出发,测算不同时期结构节能减排的贡献份额并分析其潜力。

1.制造业外部环境分析

对于制造业外部环境方面,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依次考察北京三产结构调整对地区能耗强度的贡献度,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结构调整对其能耗强度的贡献度,以及工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结构调整对其能耗强度的贡献度。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十五”、“十一五”时期,各类产业结构调整对相应能耗强度的贡献率大多为正值,且贡献度在“十一五”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12年间,北京整体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某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应能耗强度的降低。其中,结构节能效果最为明显的是三产结构调整,总体节能贡献率约为24%;其次是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即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占比变动对工业能耗强度的作用,总体节能贡献率为5%。由相关数据计算可知,2000~2011年间,制造业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可见制造业占比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产业的降耗。

计算不同时期北京各类产业结构调整对相应排放强度的贡献率,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十五”、“十一五”时期,三产结构调整以及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对相应排放强度的贡献率大都为正值,且贡献度在“十一五”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12年间,北京整体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应排放强度的降低。而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即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占比变动对工业排放强度的贡献率始终是负值。这表明,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不仅没有起到减排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单位增加值的CO2排放量。由相关数据计算可知,2000~2011年间,制造业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可见制造业占比的下降、非制造业占比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业产业的减排负担。

综上所述:在节能方面,各类产业结构调整均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相应能耗强度的下降;在减排方面,除工业外,其余两类产业结构调整对相应排放强度的降低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总体上还是起到了节能减排作用的。具体来看,制造业占比变动对工业节能减排的贡献情况:制造业占比的下降推动了工业节能同时却阻碍了工业减排,这与近年来制造业能耗总量得到控制但能源结构尚未显著优化密切相关。

2.制造业内部层面分析

在分析了制造业外部环境的结构节能减排贡献度后,重点来看制造业内部(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结构调整对其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制造业的结构节能与结构减排贡献率在“十五”阶段均为负值,在“十一五”阶段为正值,说明“十一五”时期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开始有效促进其能耗与排放强度的降低,而之前没有显著成效。由相关数据计算可知,2000~2011年间,传统制造业在制造业总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14个百分点,可见传统制造业占比的下降、现代制造业占比的上升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的降耗与减排。综上所述,“十一五”是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开始发挥节能减排作用的主要时期,传统制造业占比下降、现代制造业占比上升是促进制造业能耗和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分析北京制造业外部和内部结构节能减排的贡献率可以看到,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北京整体及相关产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制造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制造业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工业中的占比变化,还是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均明显促进了相应能耗及排放强度的降低。而分析结果也表明,目前制造业外部和内部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优化进程当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结构节能减排还存在值得挖掘的潜力。下面,就针对北京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进行预测。

二、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预测

利用结构节能减排联动模型,考察制造业内部结构演进对其能耗及排放强度的影响,由此对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大小进行预测。

(一) 结构节能减排联动模型

1.产业结构——能耗强度联动模型

制造业结构演进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3)

式中,MSD为制造业结构多元化演进系数,T为传统制造业增加值,M为现代制造业增加值。

根据制造业能耗强度与结构演进系数的变动关系,构建二者的幂函数方程;分别对能耗强度和结构演进系数取自然对数,并记作LMEI和LMSD。2000~2011年间,北京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能耗强度联动模型如式(4)所示。

LMEI=3.1083-4.3795LMSD (4)

(-6.120)

R2=0.789,F值=37.457,AC值=-0.194,

SC值=-0.113

2.产业结构——排放强度联动模型

根据制造业排放强度与结构演进系数的变动关系,构建二者的幂函数方程;分别对排放强度和结构演进系数取自然对数,并记作LMCI和LMSD。2000~2011年间,北京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排放强度联动模型如式(5)所示。

LMCI=3.9623-4.1043LMSD (5)

(-5.636)

R2=0.761,F值=31.761,AC值=-0.159,

SC值=-0.078

(二) 结构节能减排潜力测算

在针对北京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预测时,本文依据制造业目前发展状况并结合前面有关分析,提出以下假设作为预测条件。

第一,预测以现阶段可获得的最新数据年份即2011年为基年,预测时间段为2012~2020年,跨越了“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五年时期。

第二,已知2000~2011年间,北京制造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0%,其中“十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14%,“十一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8.5%,增速有所放缓。今后发展过程中,北京整体的产业结构会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扩大,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比会进一步减小,而制造业作为工业主体其增长速度很可能会继续放慢。

第三,关于制造业内部结构方面,已知2011年北京传统制造业与现代制造业的结构比约为46∶54。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大现代制造业发展力度,对传统制造业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予以整改、淘汰,仍将是近期实现北京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前述假设条件,分别利用GM(1,1)模型和灰色成分数据模型对2012~2020年北京制造业的增加值、结构等进行预测,结果如表4所示。

基于表4所列数据,利用式(4)、式(5)对2012~2020年北京制造业能源消耗、CO2排放等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预测结果可知,在能耗方面:“十二五”末期北京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预计为0.61吨标准煤,与基年相比下降了20%,能耗总量预计为1917.35万吨标准煤,比基年增加了12%;“十三五”末期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预计为0.36吨标准煤,与基年相比下降了53%,能耗总量预计为1735.51万吨标准煤,比基年增加了1%。在排放方面:“十二五”末期北京制造业万元增加值排放预计为1.81吨,与基年相比下降了16%,CO2排放总量预计为5646万吨,比基年增加了17%;“十三五”末期制造业万元增加值排放预计为1.1吨,与基年相比下降了49%,CO2排放总量预计为5282万吨,比基年增加了10%。

由相关数据计算可知,“十五”、“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的能耗和排放总量均占到工业的50%以上,其能耗和排放强度也与工业水平十分接近,所以“十二五”时期工业节能减排的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效果。而根据表5的预测结果,在技术水平不变、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十二五”末期,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了21.8%,基本能够实现规划中制定的工业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制造业CO2排放总量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6.8%,与规划中提出的“工业排放总量控制在2010年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制造业在节能上基本可以通过结构调整完成节能目标,但在减排上还需同时借助技术与管理等减排途径。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结合表5中数据及式(1)、式(2),测算未来两个五年时期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6。

表6显示,“十三五”将是北京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的主要时期,但与“十一五”期间结构节能减排的效果相比有所减弱。2011~2020年间,制造业结构节能贡献率预计达到20%,而结构减排贡献率预计达到28%。与“十五”、“十一五”时期相似,传统制造业占比减小、现代制造业占比增加仍将是推动制造业能耗和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结构节能减排路线图

在上述北京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和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勾画出未来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的路线框架图,以更直观地展现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如下图所示。

三、结论

经过一系列分析,大致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在结构节能减排贡献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北京整体及相关产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制造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占比变化,还是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均在“十一五”期间有效促进了相应能耗及排放强度的降低。由于目前制造业外部和内部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优化进程当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结构节能减排还存在值得挖掘的潜力。

第二,在结构节能减排潜力方面。根据预测结果:到“十三五”末期,北京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预计为0.36吨标准煤,比“十一五”末下降了53%,能耗总量预计为1735.51万吨标准煤,比“十一五”末上升了1%;制造业万元增加值排放预计为1.1吨,比“十一五”末下降了49%,CO2排放总量预计为5282万吨,比“十一五”末上升了10%。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仍将对节能减排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与“十五”、“十一五”时期相比结构节能减排的效果将有所减弱。

■ 参考文献

[1]虞镇国、王琼、石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对工业节能的贡献[J],中国能源,1995年第4期。

[2]姚愉芳、陈杰、李花菊,结构变化的节能潜力计算的方法论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3]何建坤,我国CO2减排目标的经济学分析与效果评价[J],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29期。

[4]范晓伟、王庆丰、宋丽敏,产业结构调整对河南省节能降耗的贡献度分析[J],河南科学,2011年第29期。

[5]王迪、聂锐、赵月英、龙如银,结构变动、技术进步的节能测算与区域比较——基于中国东部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1年第32期。

[6]亓燕艳、马宪国,上海工业结构调整与节能潜力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7年第23期。

[7]张雷、李艳梅、黄园淅、吴映梅,中国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2期。

第2篇: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节能环保资源效益循环经济高新技术

.我国目前能源消耗现状

能源资源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的石油资源量占世界的3.5%,人口却占世界的22%;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工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达90立方米左右,是世界平均取水量的2.5倍,为发达国家的3~7倍;土地资源占世界的6.8%,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能源短缺不言而喻。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重要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恰恰又是能源资源强消耗阶段。

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据测算,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由此可见,在我国企业的产品成本中能源消耗及其他资源的消耗成本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以劳动生产者的低工资来弥补能源和其他资源高消耗的产品成本,以取得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也可以说,企业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产品中资源消耗成本的空间十分巨大,完全可以靠节能降耗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而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环境治理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投入很少,或者根本不进行投入。资源和能源被大量消耗的同时,也带来污染物大量的排放。肆意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植被、水资源、河流、土地的污染日益严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面临严峻的威胁。

.节能降耗是缓解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

节能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以更有效的利用能源资源。节能已被称为世界第五大能源,它不仅可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且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的最现实最经济的途径。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化工行业,集产能大户、耗能大户于一身。据统计,石油石化行业年能耗量达到2.7亿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高达3.5吨标准煤,是其他行业的两三倍。2006年,为了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的总目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纷纷推出能源节约方案,通过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等方式初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估算,三大石油公司在2006年节约能源折合350万吨标准煤,节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减排SO23.5万吨,减排COD9600吨。

不难看出,通过节能降耗,既能实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能源资源不足带来的危机。

.节能降耗创效益

节能降耗不仅仅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意味着创造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防止地球温室效应,爱普生公司采取多种节能措施,致力于减少因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占公司能源消耗总量70%的电子设备生产工序进行改进,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54.9%。2005年,爱普生公司“液体成膜技术”在“高温多晶硅TFT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光刻法”制造电子元器件严重浪费材料和能源、并产生大量废弃物的问题。而且爱普生移动液晶投影仪EMP-740在能源利用率方面的卓越表现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较之以前的产品,EMP-740的亮度提高了4倍,而消耗电量却只有从前的1/4。这些节能环保产品既有利于扩大

市场份额,增强社会美誉度,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节能环保已成为戴尔公司重要的经营理念而被贯彻于产品设计、生产和应用的各个过程之中,戴尔推出的OptiPlex商用台式机在电源、主板和机箱等方面均采用了无铅设计,并配备了全新、高效的DellEnergySmart系列设置和戴尔平板液晶显示器,从而使全球客户每年可节约将近10亿美元的能源开支。数据显示,如果将OptiPlex745中采用的节能设置应用于所有戴尔台式机,其节省的电能将减少125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相当于大约250万辆汽车在路上排出的废气。同时,节省的能源可为客户节约16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节能降耗在节约能源和创造效益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是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发展高新技术来实现。

.发展循环经济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目标的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进行生产,全面促进节能生产,从源头上降低能源消耗。

为实现节能降耗和环保,杜邦公司创造了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制造法”,从而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从大量废弃塑料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用途广泛的乙烯产品,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原料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通过放弃使用一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和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使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塑料物减少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70%。公司设立了2015年循环经济战略目标,通过为客户提供能效高、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年收益将至少增加20亿美元。

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夫·伊梅尔特言简意赅地说:“绿色就是金钱。坚持苛刻的环保标准不仅有利于加强我们的企业地位,还将转化成一项充满商机的业务。”作为一家老牌制造公司,通用电气过去和我国现的在某些企业一样,常把环保法规视作一种成本或负担,但今天,通用电气寻找到了两全其美的结合点,在进行环保投入的同时也获得“绿色产业”的利润。

“绿色创想”是通用电气公司的一项全球战略举措。通用电气公司将大幅度增加对环保技术的研发投资,帮助全球客户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同时减少自身在全球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以环保产品和服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通用电气公司的“绿色创想”是基于人类社会正在面临的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而提出的循环经济理念。2006年5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与通用电气签署了关于环保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约定加强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通用电气将提供包括煤、风能、生物能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方案,为中国的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提供帮助。已经或即将在中国投入使用的“绿色创想”产品包括:为中国干线铁路提供Evolution机车,提高燃油效率,污染排放量减少40%;为4家航空公司的42架飞机提供84台通用电气nx发动机,这些发动机较之普通的发动机能够节约燃料的消耗,订单额逾10亿美元;7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机订单,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领跑者;为东海大桥项目提供电力、照明以及自动化解决方案,为非交通繁忙时段节省了20%以上的能源,等等。据悉,2005年,通用电气公司“绿色创想”产品和服务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0亿美元,2010年将在这一基础上实现翻番,销售目标为200亿美元。

.发展高新技术是节能降耗的必由之路

能耗问题不只限于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更是个技术问题。节能降耗要靠技术手段和设备改进来实现,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大量降低原材料、能源和水的消耗,减少甚至消除废弃物的产生。

早在2002年,通用电气就已经启动了很多针对增加资源效率,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水资源供应以及水处理能力的研发。伊梅尔特认为,这些挑战是现代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只有通过技术革新才能应对。通用电气的计划是,到2010年对清洁技术研究的投入将由2004年的7亿美元逐渐增加到15亿美元。同时,通用电气将向客户提供更多的绿色环保产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保持公共信息透明度。通用电气自身在全球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也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以环保产品和服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中国,通用电气将投入5000万美元用于“绿色创想”产品的研发。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的经济增长中技术的贡献率已达70%~80%,这为企业节能降耗环保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信息化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手段,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力技术支持。因特网的使用可减少企业对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沃尔玛拥有美国第二大的车队,年行程达150亿公里。沃尔玛承诺,要在可持续性项目中投资5亿美元,在十年内把公司的能源消耗量减少30%,将产生的固体废物量减少四分之一,将公司车队的燃料效率提高一倍。沃尔玛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供应链体系,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量,提高产品的适销率;运用电脑支持系统随时跟踪、报告每一个品牌、款式、规格的商品的销售情况;采购环节则根据电脑提供的数据进行科学采购。通过卫星和电脑互联,公司总部可随时清点任何一家连锁店内库存、销售和上架的情况,并通知货车司机最新的路况信息,调整车辆送货的最佳线路。这样,沃尔玛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优化了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节能降耗任重而道远

第3篇: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范文

一、目前全球总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仍然较快

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大气中CO2的浓度有379ppmv(2005年),而所有温室气体总体的浓度水平在433―477ppmvCO2当量,与Stern(2006年)设定的“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浓度不高于550ppmvCO2当量”的目标只有约100ppmvCO2当量的距离。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一直在增长。相比1970年,目前的年排放总量增长了70%,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也增长24%。其中CO2的年排放总量比1970年代增长80%,相比1990年水平增长28%。甲烷的排放量相比1970年增长40%,相比1990年增长11%。氮氧化物的排放相比1970年增长50%,相比1990年增长11%。人口增长和人均GDP的增加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驱动力,IEA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仅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只有靠加快技术进步、实现对化石燃料的替代,使得全球的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才有可能使得碳排放总量出现下降态势。

从部门上看,CO2排放量增加最快的部门是电力行业和公路运输业,家庭和服务业的CO2排放量在过去35年中的排放量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2004年电力部门产生的CO2排放量占人为排放总量的27%,成为第一排放部门。从来源的角度看,2004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中,26%来自于能源供应(电力和热力),有19%来自于工业,有14%来自于农业,17%来自于土地利用,13%来自于交通运输,8%来自于居民生活、商业和服务业。

从地区和国家来看,不同地区的CO2排放趋势存在巨大差别。北美、亚洲和中东地区的CO2排放量从1972年开始都还在不断增加,但是增长越来越缓慢。前苏联地区的排放量从1990年开始则呈下降趋势,目前比1972年的水平还略低。

除了前苏联地区的国家之外,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比1990年有所减少的发达国家有德国、英国、瑞典和瑞士。英国的排放量减少主要原因是燃料由煤炭改为天然气,德国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则是褐煤用量大幅度减少。

还有一些国家通过减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法国大幅减少化工业N2O排放量,从而使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德国通过关闭废旧煤矿减少了45%的甲烷(CH4)排放量和30%的一氧化二氮(N2O)排放量。

二、减排政策的变化趋势

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主要是采取具有综合性的经济和财政政策,包括:自愿协议、能源/二氧化碳税、排放贸易、可再生能源或热电联产生产配额、能源效率标准、对可再生能源等的直接资金鼓励如优惠费率、赠款、免税措施等等。但是这些政策随着实施情况的差别,也在发生不断变化。以能源/CO2税收为例,已经从单纯税收向“税收+补贴”的形式转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和/或降低对国外石油供应的依赖程度而开始实行能源或以燃料碳含量为依据的CO2税。由于能源/CO2税具有减少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许多发达国家都把能源/二氧化碳税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

但是,后来,为了避免能源/二氧化碳税影响本国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一些国家对高耗能部门实行了低税率,挪威降低了海上油气生产的CO2税率,瑞典制造业的CO2税率已经改为标准税率的35%,某些能源密集型工业的税率也已经降低到接近为零税率,英国的能源密集型工业的税率仅为标准税率的20%。

为了激励节能技术的发展,又避免影响本国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很多国家变税收为补贴。实行了对可再生能源和热电联产等高能效技术的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以鼓励其供应和消费。从供应端来说,主要包括对与可再生能源生产或热电联产相关的各种税收如生产税、固定资产税、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的优惠或减免。

英国政府为热电联产的发展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2002年,英国的热电联产装机为4700MW,按照政府的目标,在2010年时要建成高效的热电联产10000MW,为此英国政府对热电联产不征收气候变化税,并以税收优惠的形式对投资热电联产的企业提供投资补助。

法国对热电联产企业减少50%的企业税,地方政府可以将减少率提高到最多100%。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和降低增值税率,企业用于购买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成本将降低15%,同时,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企业一年以后可以享受加速折旧的政策。

三、对我国的启示

未来几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长将不可避免。目前能源供应和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由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走低资源消耗、低能耗的发展道路。我国应该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减排工作与推动节能技术的普及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结合起来,有助于减轻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缓解国内能源供应和能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大幅度降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

一是引导投资流向高效、节能技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投资率会在较长时间处于高位。因此引导投资流向高效、节能技术,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就会在未来出现产生巨大的节能效果,从而实现减排。

第4篇: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范文

我们烧结值班室是集指挥生产、控制产质量和全流程自动化操作为一体的基层班组。我们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活动,我们认识到钢铁企业面临各种竞争和压力,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越来越高,真正的微利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的压力,我们必须从更新思想观念,培养系统思考能力着手,使全体员工彻底改变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观念和想法。针对今年我们单位降成本和节能减排的目标,我们值班室小组把“烧结的各项管理和操作”活动与“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共渡难关,具体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在“节能减排”中要密切联系实际,制定出相应了“节能减排计划。面对目前五个除尘放灰点的扬尘,我们已有相应的对策,将各个放灰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加水,就能控制扬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烧结烟囱排放问题,我们已经在实施“控制电除尘灰斗积灰”的先进操作法,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入手,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2、要想让“节能减排”深入班组,让企业决策变成员工的具体行动,班组要定期开好小会议。结合实际工作,深挖“结症”的根源,避免做表面文章,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针对高炉冲渣水外排污染问题。我们在现场会中决定,利用高炉冲渣水来消化烧结料中的生石灰,将减少生石灰的扬尘又使污水不外排。

3、在“降本增效”中要经常开展竞赛和总结合理化建议与先进操作法,把组员争强好胜的心理运用好,因为多数职工看重的不只是竞赛奖金,更为组员看重的是一种认同和一种自己在班里位置的确立。班组通过组织竞赛,使技术好的组员由于强烈的认知感而主动帮助后进,在生产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有利于促进“降本增效”的展开。我们面对烧结固体燃料消耗高的状况,总结实施了 “厚料层烧结先进操作法”,使烧结的固体燃料从50㎏/t下降到45㎏/t。将降低烧结矿的成本。

4、在“降本增效”中要使全员形成成本概念,要自觉地进行了全面的成本核算,严细台帐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通过预算、核算、分析、兑现,形成班组成员责任共负、风险共担的格局,增强组员的“经营”意识和“危机”的意识,促进组员主动节约,降低成本来提高绩效。面对烧结台车炉条和运输皮带两个消耗大户,我们将采取了炉条整合再使用,皮带并胶再使用的办法。大大降低备品备件的费用。

第5篇: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 单位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主要污染物排赦减少率

一、浙江省节能减排的成效变化

在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大背景下,浙江省政府制订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法规政策,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倒逼机制。例如,2006年以来制订出台了《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等近20个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了电力、建材、冶金、轻纺、石化等5大行业19项高耗能产品能耗强制性地方限额标准,了《浙江省水泥工业节能降耗工作指导意见》、《浙江省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降耗工作指导意见》等35项产业节能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加强了对节能的综合指导和监督管理。

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法规政策的有效作用下,浙江省超额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的年度目标和国家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主要成效表现在:

(一)节能方面。从微观来看,淘汰大批落后产能,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2006年以来全省累计关停15家企业100万吨炼钢能力、13.2万吨炼铁能力;关停小火电机组344.51万千瓦,完成“十一五”关停计划的105%;实现2007年底前基本淘汰水泥机立窑和3年关停50%以上粘土砖瓦窑的目标任务;积极运用差别电价、差别电量计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等经济和行政手段,调节和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关停和转产29家企业,促使35家淘汰类企业转变成鼓励类企业,淘汰类企业累计用电量下降了40.4%。此外,浙江省重视科学技术,有效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2006年以来全省累计利用生活垃圾、粉煤灰、冶金炉渣等固体废物约7000余万吨,有19家企业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26.7万千瓦,年可处理生活垃圾370万吨。可发电18.7亿千瓦时。

从宏观来看,浙江省2006、2007年两年累计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7.55%。共节约1100万吨标煤,两年的节能量超过整个“十五”期间的节能总量。2008年全省万元GDP能耗0.7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5%。超额完成省政府年初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任务,能耗水平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3位。就能源经济效益来看,2008年全省每千克标准煤产出GDP约12.8元,比上年上升5.8%。

(二)减排方面。在减排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浙江省近年来的污染排放量也得到明显控制,相关工作也取得较大成效。2002―2008年,浙江省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总量如表1-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废水排放主要是工业废水排放(约占总量60%左右),而工业废水的排放达标率在大多数年份都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也由2002年的33.2%提升到2008年的62.2%: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02)的排放总量已由2005年的83.1万吨逐年降至2008年的71.5万吨,年减排率达6%以上:在固体废物生产总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相应的废物排放量却基本逐年下降(6年间下降66.6%),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逐年提高(6年间提高132.1%),从而呈现良好的减排趋势。

二、浙江省节能减排的主要问题

(一)“十一五”期间的减排任务基本完成。但节能任务依然任重且困难有所加大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两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地方考评指标,即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10%。从“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地方的中期评估成绩单来看,截至2008年,浙江省节能目标完成率约为60%(见表4),未来两年的年度分解目标将为4.10%左右。因此,在节能方面还任重道远。而且难度也逐渐增加。

(二)思想认识还未完全到位,浙江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也不利于节能降耗的持续深入开展

由于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许多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招商引资等内容,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这样一种“大气候”下,有的地方打着保增长的旗号,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为保障经济平稳增长放松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进而影响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鼓励停产歇业的小造纸、小煤窑重新开工,以防止经济下滑为借口,对企业排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拉动内需为名义。乱铺摊子、乱上项目。

(三)企业节能降耗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面临的现实阻力较大

从浙江以及全国的情况看,节能降耗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阻力大主要表现在:1.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不够,普遍缺乏核心技术。由于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投资大、收效慢,加之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足,造成节能减排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缓慢。2.基于初始节能降耗设备投入成本较大,企业产品和工艺技术推广应用落后。节能降耗技术开发落后已造成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GDP能耗率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3倍。3.目前市场上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产品价格普遍偏高,造成消费市场疲软,没有形成从研发到推广再到研发的良性循环。客观上阻碍了节能降耗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广泛应用。

(四)从公众或社会层面来看,各地区节能减排的合力尚未形成

节能降耗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单纯是企业的任务,而是社会各界共同的义务和责任。但从已有的调研数据来看,很多人对节能减排方面的认知较为缺乏,而且认为节能减排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自己没有义务去节约资源;有人认为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不屑”节约。所以,要不断提高全民的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企业和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政策建议

(一)明确地方政府责任,消除节能减排的体制。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

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次使节能减排目标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并要求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基于此,浙江还须加强工作。狠抓落实,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方和重点企业,

切实将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地方领导班子政绩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重点内容,对地方政府考核的内容除能耗排放水平下降的定量目标外,还应包括地方政府加强社会性管制等方面的定性目标,严格实施节能减排“一票否决”的问责制。

(二)优化政府调控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增加节能减排投入

节能减排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在目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可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具体包括:1.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收费标准。2.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3.各级政府适度加大对节能减排财政经费投人。与此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节能减排项目。

(三)以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为契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主要包括:1.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例如,杭州市政府已提出2010年前关停城镇、风景区、公路沿线等可视范围内的所有粘土砖瓦生产企业,关停除特种纸外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厂,关停年产3万吨以下味精生产企业;2.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3.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进资源、固体废物、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6篇: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通信产业;节能减排;机制改革;区域政策

中图分类号:F626;F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0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17-02

一、我国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一)通信业节能减排定义及特点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通信业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虽然不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特点,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多种设备分布在不同环境下,昼夜不间断地运行。随着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通信业节能减排问题也日趋严峻,节能减排潜力较大。对于通信行业本身而言,节能减排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减少对电力的直接消耗,并通过降低对各类设备和原料的使用,间接减少其他行业对能源和废气的排放。

通信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节能减排工作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通信业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服务的提供,主要是依靠电力。行业越发展,对电力等能源需求越大;另一方面,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部门,为各个行业提供了便捷的通信信息服务。国外实践表明,通信业可有效帮助其他行业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节省劳动力和提高运营效率、减少纸张使用,以及节省空间和时间上的成本等方面,因此,通信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其他行业的运行效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和降低废气的排放,促进整个国家和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通信行业作为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中,不仅能够推进本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且通过服务于其他行业,利用本行业在技术、资金、人才、产品方面的优势,促进其他行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效率提升,从而有力的促进整个国家和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总之,通信行业在整个国家和社会节能减排中,具有标杆和示范作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其他行业运行效率、减少人/物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潜力巨大。

(二)我国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对各个行业碳排放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世界各国的通信行业,近几年来也随着3G、4G网络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的是,作为后台支撑的服务器等IT设备不断激增,尤其是对电信数据中心容量的需求更呈现几何式增长,由此导致的数据中心能耗非常大。据统计,2011年,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5%。在英国,信息设备能耗已占到整个国家能源账单的10%;美国信息产品的能耗占全美能耗的8%,占电力消耗的15%。从通信行业成本结构上看,目前电信行业的能源消耗成本占数据中心运营维护成本的50%左右。仅就我国而言,全国通信网络年耗电量是200亿千瓦时,随着客户不断扩大,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在通信业发展战略与计划中,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具体的推进措施。例如,国外电信运营商已较早认识到了节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提升,提出“绿色通信”概念,将绿色通讯贯穿于信息化产业的产品设计与生产、运营网络与服务等各个环节。日本的NTT与KDDI、英国电信和沃达丰等欧洲运营商都率先对设备进行了节电改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设备企业也纷纷展开行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以及我国一些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也纷纷推出节能减排的基站。目前,绿色环保使得电信业不断创新,围绕绿色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网络架构与体系正不断涌现并推动节能减排的具体实施。目前,许多设备商都表示自己的节能减排方案能节能降耗50%甚至70%。

2006年以来,我国通信业务发展迅猛,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0亿,同时也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通信行业整个产业链已经开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国联通2006年已开始组织试点并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中国移动2007年已经全面启动“绿色行动计划”。中国电信2008年编纂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蓝皮书》。通信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已经纷纷通过加大技术创新,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通信行业在加强自身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服务优势,积极推进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

二、我国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尽管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有效的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但整个行业仍旧是耗能大户,行业潜在节能率仍在40%-70%,节能减排空间巨大。通过对通信业节能减排现状和产业运行情况的了解,现阶段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思想认识有待提升

我国有着数量庞大的通信产品用户规模,随着新用户的加入,整个行业一直处于迅猛发展状态,再加上通信行业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行业创新能力和盈利空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一直处于前列,因此在节能减排等成本管理方面压力相对较小,整个行业的思想认识方面,尚未充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和效果。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各项工作开展时不是特别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是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节能减排政策难以有效落实的原因之一。

(二)节能减排政策制定、执行及监管不到位

在通信业节能减排目标设定过程中,包括电信运营商公司总部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给下级部门和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存在偏高、未能考虑具体地区、具体部门实际等问题,下级部门或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多是应付上级,未能将节能减排指标真正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考核体系中去,使得节能减排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落实。

目前,政府在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存在财政补贴、税收政策难以有效落实,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相关企业难以真正受益。但国家对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存在监管不到位,难以进行惩罚等问题。对于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情况没能实现有效的奖惩,是影响了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国家覆盖各省(区、市)的节能监察体系至今尚未建立,导致节能执法主体不明确,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滞后,法规政策的实施没有监督保障。另外,在通信产业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领域即电信运营商网络等基础设施共享方面,国家的相关政策未能有力贯彻,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是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的一个重要障碍。

(三)统计标准和监测体系急需完善

在我国包括通信行业在内的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仍然严重滞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统计指标不规范,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差,导致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的评价依据。

在监测体系方面,尚未形成清晰的工作流程和有效的考核指标,造成对企业进行奖惩时缺乏依据,也影响了通信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对我国通信业节能减排建议

(一)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国家必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光能、风能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使用新能源,同时,在监管层面,国家应出台更为严格的监管考核办法,促进企业,尤其是电信运营商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

在“十二五”规划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点项目,给未来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例如,随着移动互联网、各类增值业务的应用,尤其是视频业务、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未来十年移动数据业务的流量将呈现几何增长,3G网络和光纤网络为应对流量压力,必将大规模铺设,将使得通信产业的能耗问题逐步凸显。通信行业的能耗将出现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数量虽小,但能耗大、重要性高的核心机房;单位能耗较小,但总体数量巨大的基站。数据显示,两者的能耗量占整个行业的88%。

未来,通过新技术和工艺的应用,以及机制改革将是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

(二)通信业节能减排建议

1.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和运营机制改革。我国通信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应该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完善制度和机制入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根本上推动企业及整个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首先,主管部门在监管层面,统一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制定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整体规划、指标体系和目标分解原则,并真正起到对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指导作用。通过清晰的政策和流程设计,实现对节能减排考核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惩戒处罚,对行业内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奖励的目标。

其次,在企业层面,特别是电信运营商,对网络部门等能源需求占主要成本构成的部门,应该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其成本与效益紧密挂钩,调动其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再次,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共同完成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细分生产能耗统计数据,加强节能减排的统计分析。企业也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到经营分析报告中去,并在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中,从集团公司、省、本地网层层落实指标。

最后,进一步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共享,通过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

2.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一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与升级。例如,对于当前的电信数据中心来说,随着电信数据中心能源需求、以及能源和冷却成本的大幅度上涨,日益增长的可用能源的容量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将跟不上需求的增长,急需通过创新的技术实现节能降耗。

通信服务企业的数据中心,可以通过采用具有绿色环保效果的新的数据中心,帮助电信行业解决电源、空间和冷却等问题。同时削减成本。例如,服务器是电信运营商们大量应用的IT设备,为实现电信数据中心的绿色化,从服务器设备的节能上入手,除了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整合外,采用新的节能技术降低服务器能耗,对电信数据中心的绿色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电信运营商应积极应用高速光传输、云计算、分布式基站等先进技术,提高设备利用效率,降低单位网络能耗;对配套设施进行节能技术应用和改造。

采取新工艺、新方法提升节能减排效果。例如可利用智能通风技术。此技术是利用室外的自然环境冷源,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程度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室外冷源引入机房内,把机房的热量带走,达到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从而减少机房空调的使用时间,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第7篇: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余热利用;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烟气冷却器;低温省煤器;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K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3-0001-06

1 烟气余热利用的前景

1.1 我国余热资源情况

余热资源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多余或废弃的能源,是有可能回收而尚未回收的能量,广泛存在电站锅炉及工业设备中。从其来源分可分为高温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六类,其中,高温烟气余热总量约占余热总资源的50%,冷却介质余热占余热总资源的20%,废汽废水余热占11%。

余热属于二次能源,我国余热资源丰富,各种工业炉窑的能量支出中,废气余热约占15%~35%,锅炉烟气热损失是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在5%~8%之间。特别是在钢铁、电力、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石油与石化、轻工、煤炭等行业,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总消耗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率达60%。目前,我国余热资源利用比例低,大型钢铁企业余热利用率约为30%~50%,其他行业则更低,余热利用提升潜力大。

高温烟气的排烟温度高一直是影响锅炉经济运行的主要原因。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也明确规定,“锅炉排烟温度设计应当综合考虑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符合以下要求:(一)额定蒸发量小于1t/h的蒸汽锅炉,不高于230℃;(二)额定蒸发量小于0.7MW的蒸汽锅炉,不高于180℃。”为减轻低温腐蚀,一般排烟温度设计在130℃~150℃,但由于尾部受热面积灰、腐蚀、漏风和燃烧工况的影响,实际运行排烟温度大都高于设计值20℃以上,燃用高硫煤的锅炉排烟温度甚至高达200℃。排烟温度每升高10℃,锅炉热效率约下降1%。对大型发电锅炉,锅炉效率已高达90%~94%,哪怕锅炉效率提高1%,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因此锅炉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余热,则可节约大量能源,减少大气污染,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因此余热利用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及环保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燃煤电厂的发展

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约一半用于发电,约73.4%的装机是火电机组,发电量的81%来自火电。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火电装机仍然在发电装机中占有决定性地位。发电企业燃料成本占全部成本的70%以上。

1.3 煤电机组大气污染情况

2011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比上一年增长8.17%和14.16%,2009年全国电力烟尘年排放量为235万吨,2011年就降到155万吨;2009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4.4万吨,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6.4%,为1027.5万吨。2011年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降到913万吨,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重降到41.2%;2009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692.7万吨,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9%,截止2011底,全国已投运脱销机组1.4亿千瓦,具有年脱除氮氧化物140万吨的能力。说明近几年来,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下降,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同时降低。

1.4 “十二五”煤电发展趋势

因此,发电企业面临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和指标控制的双重压力,不得不在提高机组参数、提高效率、节水、节油、节电以及余热回收方面下功夫,这增加了电厂投资和运行成本。对锅炉辅助设备制造厂来说带来了新的市场,对烟气余热回收这种新项目的推广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1.5 煤电锅炉余热利用情况

电站锅炉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锅炉排烟热损失是电站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在5%~8%之间,占锅炉总热损失的80%或更高。一般来说,排烟温度每升高10℃,锅炉热效率大约降低1.0%,发电煤耗增加2克/千瓦时左右。我国“十二五”煤电发展的目标是从机组运行经济性分析、设备质量以及燃料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在燃煤发电生产过程中减少煤源消耗、降低供电煤耗,实现2015年比2010年通过火电煤耗下降而节约标煤3523万吨。推动煤电继续向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方向发展,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实现电力生产的绿色发展,化石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燃煤电厂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火电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成为重要课题。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是有助于实现电力生产绿色发展的有效锅炉辅助设备,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

阶段。

201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以[2012]1662号文下发了《关于开展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发电企业针对单机容量大于10万千瓦、小于10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实施综合升级改造,项目的年节能量包括发电降耗和供热改造提效两部分,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其中锅炉系统改造项目列为首项的是“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升级提效的效果是“采用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技术,若排烟温度降低30℃,机组供电煤耗可降低1.8克/千瓦时,脱硫系统耗水量减少70%”。目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已是一项成熟技术,适用于排烟温度比设计高20℃的机组运用。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文件的下发,对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2 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产品介绍

省煤器是锅炉重要部件之一,是在锅炉尾部烟道中加热锅炉给水的受热面,起到节省燃料和降低排烟温度的作用。而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为近年来的行业新产品,其既可以通过改造方式加装在原有锅炉上,也可以安装在新建锅炉上。从1985年开始,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烟气深度冷却余热利用”技术,进行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的研究。进入21世纪,针对行业中的关键技术,国内制造商加大了研究力度和投入,针对烟气深度冷却余热利用技术所涉及的酸腐蚀和积灰问题进行重点突破。随着国内材料技术、外扩展受热面技术及火电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锅炉辅助设备行业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烟气深度冷却余热利用”中的酸腐蚀和积灰等关键性难题得到突破。我国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制造开始进入技术创新和突破的新时期。

近几年,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原材料成本逐步走低,电煤价格却步步攀升,火电行业最大的成本支出为煤等化石燃料,发电煤耗指标的高低决定着火电行业的盈亏。同时在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对火电厂节能减排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对发电企业变得日益重要。降低排烟温度成为火电行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在国内电厂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2.1 节能降耗

2.1.2 加热热网水用于供热,也可作为冷暖空调的热源。

2.1.3 用于加热脱硫后的低温烟气(相当于GGH的功能)。布置在脱硫塔之前的烟气冷却器与脱硫塔之后的烟气加热器的工质形成一个闭式循环系统。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加热工质,工质在烟气加热器侧放热,加热低温烟气,其具有降低烟囱的低温腐蚀作用;同时有利于消除烟囱的“烟羽”(影像视觉效果)、“石膏雨”(污染环境)的现象。与GGH相比,换热器无转动部件,具有不漏风(原烟气侧与净烟气侧实现完全隔离)、不易堵塞、换热面易于清理的优点。

2.1.4 作为暖风器的热源,加热锅炉进风。

2.2 节水

除以上用途可实现节能降耗之外,将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安装于脱硫塔之前,有利于降低脱硫系统为使烟尘温度降至脱硫最佳工艺温度的强制冷却耗水量,具有“节水”的功效。

2.3 减排

在电除尘器之前加装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降低进入电除尘器的烟气温度,可以降低烟气体积流量,降低烟气流速,同时降低飞灰比电阻,从而大大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对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而言,降低烟气温度,可提高除尘器滤袋的使用寿命,延长滤袋的更换周期,减少电厂的维护费用。

3 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行业发展推动因素及需求情况

3.1 火电行业的大发展带来的市场新增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对电力的需求扩大,2011年火力发电量达到3.90万亿千瓦时,电站锅炉产量达到53.88万蒸发量吨。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为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创造了市场空间。

根据相关规划,我国火力发电装机量2015年将达9.28亿千瓦,2020年装机量将达11.7亿千瓦,比2011年的7.07亿千瓦有大幅提升。

3.2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动新型省煤器的发展

节能减排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通过对烟气余热的二次吸收,有效节约能源,提高煤利用效率,利于煤炭深加工利用的实现,将有效推动煤电机组满足《节能减排“十二五”》中对火电行业单位机组每千瓦时的发电耗煤量减少8克的节能要求。

5 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节能减排是我国当前推动工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国策。随着《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我国火电行业在培养大型化、规模化的大中型电站的同时,向低能耗、低排放的方向发展,而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能够在降低大型火电锅炉能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除尘器的除尘效果,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未来将迎来广泛的市场空间。虽然国内开展燃煤电厂余热深度利用研究已有较长时间,但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技术的成熟及应用始于近两年,仍存在推广及应用速度缓慢及市场机制不健全、产品标准不统一、技术交流欠缺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协会及政府部门应首先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扶持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骨干企业并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健全行业的市场管理机制,规范监督管理;其次还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新型省煤器生产企业与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沟通交流,推动技术引进与吸收,不断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申银万国.钢铁节能,余热利用首当其冲.

[2]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6] 根据《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11)》火电装机容量、燃煤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推算..

[7] 根据《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10)》火电装机容量、燃煤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推算..

[8] 历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07~2011.

[9] 中电联行业发展规划部.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综述报告[R].

[10] 火电厂烟气综合优化系统余热深度回收技术.中国节能产业网. .

[11] 梁著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利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0).

[12] 中国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推动污染物减排.新华网,2011.http:///

2011-09/21/c_122069496.htm.

[1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S].

[14] 胶州新闻网.http:///xwzx/news/

20116219583851927.shtml?typeid=1433&videos=.

[15]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http://.cn/.

[16] 电力工业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报.http:///energy/2012-10/13/c_123806188.htm.

第8篇: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范文

今年以来,我项目部就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路、方法、目标、措施进行过系统安排。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抓好落实,结合上级关于节能减排的文件精神,于2009年1月份召开节能减排工作动员大会,贯彻落实上级节能减排工作精神,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现将今年以来,我项目部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交流经验

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以来,项目部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去节能减排的先进单位进行学习,请先进单位介绍节能降耗的经验和技术创新取得的成果。通过相互间交流和学习,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实际,成立节能降耗办公室,按照目标分工合作,由项目经理牵头负总责,领导协调,监管推进;做好规划纲要和年度目标,落实技改、节能项目,适时淘汰落后,用政策激励调动各部门和一切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积极性,明确专职人员抓落实。着力于加强生产工艺、质量提升、现场管理,降低原材料和动力消耗,特别是在电、原煤、柴汽油和水消耗上把握好各个环节,做到增产节约。通过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资源消耗总量呈下降趋势。

二、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措施

在开展节能降耗过程中我单位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明确目标积极推行节能降耗工作。

明确了节能降耗目标后。主动与科技、环保等有关部门联系。对治污减排给予了有力指导,监管控制,推进落实减排技术措施;规范节能减排技术标准,指导标准化作业,推进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突出高耗能设备的监管淘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促进工艺装备的节能减排。研究提出开展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方向和措施。解决生产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进一步完善企业部门各工艺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了生产工作的相互协调和组织领导。同时,通过对生产一线工人的培训指导,确保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

(二)重视现场管理,提高产品合格率。

从现场管理着手,开展节能降耗以来,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上加强了物耗、能耗台帐登记制度,对生产班组实行考核与效益、工资挂勾。同时,着重确保生产线安全,做到连续运行,减少停工检修损失;积极探索改进工艺,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

(三)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效益增长。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上,加大了对自有技术应用的投入,自有创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淘汰落后装备和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源头提升上节能减污增效。促进了自有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应用力度,提高了主要耗能设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为使重点消耗物品得到合理资源综合利用,对一些符合资源综合利用和原材料,从源头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合理促进产业链延长,促进产品共生整合,最大限度利用各废弃物和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配套工程的优化、绿化、美化环境活动,实现污染物减量排放,改善人居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节能降耗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虽然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得较好,相关人员也相对重视,但在某些细项措施上还找不到合理的方案,特别是一些老机械设备还在使用、但油耗量较大,但却资金问题及设备的残值折旧价值问题,新的机械设备配置不及时,致使油耗成本较大。

还有项目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但由于资金投入、资金投入与回报不匹配、专业技术技能较落后、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这都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和下步工作打算

为了有效推进降低消耗的开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能力,我们拟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大节能减排方面的资金投入,妥善安排和落实节能资金。

(二)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相应的技术服务机构,并对特种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员工技能。

(三)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将该指标与工程质量、安全、效益等指标结合起来。

(四)以“四节一环保”为重点,把工程施工产业由传统高消耗型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绿色型、环保型、高效型发展模式转变。即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五)制定好具体细项措施。

1、推广使用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结构耐久性;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全寿命周期设计。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商品砂浆,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

2、是优化钢筋与钢结构件下料,推广专业化加工和配送。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分段吊装、整体滑移、提升(顶升)等安装方法。

3、优化模板设计,提高模板材质与连接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推广定型模板和工具式模板,提高模板与脚手架的周转率。

4、开展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重点开展对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建筑材料或产品的研究。将建筑垃圾进行分拣、整治、改造,作回填材料,可用于道路工程或地基基础工程,或用于烧结砖、铺道砖、花格砖及预制构件等建筑材料。

第9篇: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热泵技术;热电厂;厂网一家;节能降耗;供热面积;经济效益

火力发电厂的冷端损失是电厂热力系统的最大损失,在冬季额定供热工况下,汽轮机排汽损失可占到燃料总发热量的39%左右,这部分热量通过循环水排入大气。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随着目前热泵技术的逐步推广,在热电厂使用热泵技术回收循环水余热被越来越多的热电企业采用。采用热泵技术一方面可以回收汽轮机组的冷端损失,降低发电煤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对于热电厂和供热公司为一家的发电企业来说,可以增大供热面积,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应用热泵技术的意义

某电厂设计为2×300MW热电联产机组,设计供热能力为860万㎡,年供热时间6个月。其下属的全资供热子公司负责经营区域内60%左右的供热用户。该供热公司目前实际接入供热面积约920万㎡,实际供热面积720万㎡,并以40万㎡的速度在逐年递增,按照当前的现状,未来三年时间,将达到并超过设计供热面积。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要求,今后几年内一部分供热小锅炉将被逐步淘汰。目前未接入该公司热网系统的供热面积超过700万㎡,供热市场前景广阔,而该电厂面临着供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近几年,因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火电企业全线亏损,为了降本增效,火电企业只能从内部挖掘潜力,不断降低发电煤耗。对于厂网一家热电企业来说,不断扩大供热面积、不断提高热电比,是一种短期内就能盈利的经营方式。热泵技术的成熟应用以及选择方案的不同,可以降低发电煤耗30g/kwh—70g/kwh左右,增大供热面积200万㎡—400万㎡,热泵技术应用后,给厂网一家热电企业带来两个板块的经营收入,带来大幅度盈利的机会。

2.厂网一家热电企业应用热泵技术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分析

采用热泵技术后,相比常规供热方式可大幅降低发电煤耗;增加供热能力、抢占供热市场;根据节能量可获得较大节能奖励;对于水冷机组减少了循环冷却水量,降低了蒸发量,节约用水成本。

2.2 社会及环保效益分析

采用热泵技术,因不新增化石燃料输入,因而无新增污染物排放;无大的运动部件,设备室内布置基本无噪声污染;在相应供热情况下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排放;减少冷却循环水消耗和对外污水排放;保障供热安全与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3 某电厂热网运行情况分析

某热电厂供热面积比较广泛,但使用的还是常规的供暖方案,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是很高,节能效果不明显。其工作的系统工艺见图1。其部分运行参数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潜在的热量还是很大的,虽然冷却循环水的温降比较低,但是由于其流量非常大,导致其热能的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单台机组排放的冷凝热为128.4MW。

4.厂网一家热电厂热泵回收冷凝热方案设计

如热电厂与供热公司为两家所有,在热泵改造过程中,可能存在双方因立场不同而产生分歧,改造方案不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对热电企业来说,只能改造首站,因二次网无法改造,两台机组同时使用热泵技术或大温差技术可能无法使用,主要原因是二次网不实施改造,二次网回水温度太高,提取两台机组的循环水余热无法输送至二次网。

某电厂情况对热泵技术使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供热面积马上达到设计值,另一方面供热公司归热电企业所有。可以对两台机组的首站和二次网同时技术改造,使用大温差技术。能够增大供热面积400万㎡左右。另外,在集中换热站附近,在未来几年将新建大型购物中心和高级商务酒店,可以使用电驱式热泵在夏天作为其空调使用,具体系统布置如图2所示。

在该设计工况下,第一台汽轮机运行背压7.8KP, 冷却循环水进出口温度34/25.5℃,第二台汽轮机运行背压10KP, 冷却循环水进出口温度42/33.5℃;一次管网回水温27.5℃, 进入第二台汽轮机凝汽器,温度提升至40℃,再进入溴化锂热泵机组温度提升至70℃;原系统中汽水换热器+新增板式水水换热器将一次管网热水加热到112℃提供给一次管网供热;

新增二级换热站采用溴化锂热泵机组+板式换热器串联形式,使一次网水从112℃降至20℃;二次网回水通过溴化锂热泵机组+板式换热器串联形式,使二次管网水温从40℃升至55℃。

集中换热站采用溴化锂热泵机组+板式换热器+电驱离心热泵机组,使一次网水从112℃降至15℃;二次网回水通采用电驱离心热泵机组+溴化锂热泵机组+板式换热器串联形式,使二次管网水温从40℃升至55℃。

电驱离心热泵机组按30万平米商业建筑设计,夏天可作为商业建筑空调的冷源,不但提高空调设备利用率,节省投资,夏天还可收取一定的空调费,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该设计工况下,最大供热量874.8MW,其中吸收热泵制热量310MW,回收余热128.4 MW, 板式换热器回收余热128.4 MW,抽汽供热量618 MW,最大供热面积:1388万㎡,其中回收余热承担供热面积:407万㎡,设计最大抽汽量:2×430 t/h ,设计最小排汽量:2×203 t/h。

5.节能减排分析

5.1 节煤分析

回收余热增加供热量259万GJ,折合节煤量8.8万t/年;

5.2 发电煤耗分析

每年回收循环水余热增加供热量259万GJ,电厂额定供热工况发电量为229931KW,假设汽轮机在六个月采暖期始终处于满发状态,由于回收余热量造成汽轮机的热耗降低,计算过程如下:

回收余热量÷发电量=259×1010KJ÷(2×229931KW×4368h)=1289KJ/KWh

标煤热值按29307.6KJ/Kg,上述热耗降低计算发电煤耗减少44g/KWh。按背压升高1KPa,煤耗增加2.2 g/KWh,共计煤耗增加13.2 g/KWh,因运行时间差异(背压提高时间只有1个月时间),折合煤耗增加4.5 g/KWh,降低计算发电煤耗减少39.5g/KWh。

5.3 环境减排分析

1吨标准煤燃烧排放定额为:CO2∶2.5t、SO2∶20kg、NOx:0.0156、烟尘:15kg、灰渣:260kg。

本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8万t,则每年可减少CO2排放22万吨,减少SO2排放1760吨,减少NOx排放1373吨,减少烟尘排放1155吨,减少灰渣2.3万吨。

5.4 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1吨标煤300元计算,每平米供热费用按照21元计算,则每年毛收入为88000*300+21*4070000=26400000+85470000=1.187亿元,经济效益显著。

6.结论

对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实施回收,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尤其对于厂网一家热电企业,不仅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而且通过增加供热面积,带来可观的供热费收入。热泵技术在北方地区厂网一家的热电企业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蓝玉.利用电厂余热的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