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环境治理建议范文

水环境治理建议精选(九篇)

水环境治理建议

第1篇:水环境治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甘谷县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11

内辖15个乡镇411个村(居)委,总人口63.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45万人。属渭河中上游,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县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山区属秦岭山脉西延部分,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渭河两岸为冲积平原。主要支流有散渡河、西小河、藉河。海拔在1320~2716m之间,相对高差1486m。全县境内植被稀少,只有在南后山有天然林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水土流失面积1415.25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9.5%,沟壑密度2.4km/km2,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000~10000T/km2•a。境内年平均气温10.2℃,无霜期187d,年日照时数2131h,日照百分率48%,太阳总辐射量475kg/cm2。年平均降水量473.1mm,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60%。虽然甘谷县近十年来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除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外,化肥农药污染、水体污染、农业废弃物污染、白色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成为生态环境的新问题。

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1资源贫乏,人地矛盾突出

全县无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山多川少,山高坡陡,除渭河河谷外,全部为梁峁沟壑地貌,共有大小沟道5671条,沟壑密度为2.4km/km2。全县8.42万hm2耕地中,山旱地7.49万hm2,占88.9%,其中:坡耕地3.51万hm2,占41.72%;25°以上的坡地达1.2万hm2,占14.25%。土壤又以黄土母质为主,极易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全县有人口63.02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392人/hm2,渭河川区达1054人/hm2。人均耕地仅0.11hm2。由于人多地少,导致过度垦植,破坏植被,全县垦植指数为53.2%。

1.2干旱缺水、林草涵养水源能力低

全县河流为季节性河流,经流利用率低,水资源主要为降水。多年平均降水为470mm,并且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年内多集中于7、8、9月,年际由于森林覆盖度低,水源涵养能力弱,加上大气环流的影响,年年都要有连续120d以上无有效降水的记录,干旱年份降水量仅为300mm。严重的干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山泉枯竭,人畜饮水困难,河水季节性断流。干旱缺水是甘谷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限制因子。全县林草覆盖度为22.21%,而且天然林仅0.36万hm2,比例低、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人工林面积1.54万hm2,呈零星分布。

1.3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

山高坡陡,降水集中,林草覆盖度低,黄土母质抗冲能力差,是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4.15万hm2,占总面积的90%,每年流失表土98.29万t,流失腐殖质24.57万t,相当于流失2.57万t尿素、18.8万t过磷酸钙、54.44万t硫酸钾,导致耕地肥力下降。除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外,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生产建设项目如修路、采矿、制砖等项目中开山挖土、弃土、破坏植被等。

1.4农业生产基础脆弱,地方财政投入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有限

甘谷县农业生产为雨养型旱作农业,俗话说的靠天吃饭,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受水资源等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的配套设施有限,农业生产的基础脆弱。再加上甘谷县一无资源二无工业,财政收入少,地方财政投入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有限。

1.5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导致化肥农药用量急增

近年来,由于家用牲畜的减少和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专业化,带来农家肥产量的减少,同时施农家肥需投入的劳动力强度大,也导致农家肥料用量减小,相反化肥农药用量急增。化肥农药的大量应用在消灭农业病虫害、促进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农药残留、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土壤板结、土壤退化等问题,又导致对化肥使用量的追加,形成了对化肥使用量与土壤肥力下降的死循环。

1.6农用地膜造成白色污染

农用地膜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由于其回收率低、不风化、难降解、入土百年不腐,特别是超薄农用地膜的大量应用,污染土壤环境和生活环境,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白色污染。

2几点治理建议

2.1编制规划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农业、水利、林业、畜牧、能源、扶贫开发、农综开发、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路子,科学制订生态环境治理规划。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坚持全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处理好保护治理与开发发展的关系,把保护治理成果与开发利用科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以防为主,突出非工程措施,处理好预防与治理的关系,突出生态防护;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与防灾减灾等规划衔接;要体现清洁型流域的治理理念,防治地下水污染。

2.2开展试点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小流域,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为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3强化管理

要提高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态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乱倒垃圾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切实加强沿沟沿路森林植被的保护和培育,引导群众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耕作和开发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加强农药、地膜市场管理,减少剧毒农药与超薄地膜的用量,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和可降解地膜。

2.4加大投入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市场化运作难度大。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接省上项目,如新农村建设、水利“六千”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理、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落实市县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

2.5强化监督执法

要结合《水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强化监督执法,依法保护治理成果。把水保预防监督执法纳入农村工作范畴,按照“三份治,七份管”的理念加强对小流域封禁管理,实行封山禁牧、舍施养畜;加强水保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减少人为形成的水土流失;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巩固治理成果。

参考文献:

[1]卿太明.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美水土保持研讨会论文集[C],2003.

[2]徐国梅,赵青.生态环境恢复对策和保护措施初探[A].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第2篇:水环境治理建议范文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 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今年全国两会上,环境保护话题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代表和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强烈而迫切。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入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同党的十报告一脉相承。“生态文明”也成为2013年全国两会热词。

安徽代表团在《关于设立“美丽中国”区域实现模式滁州试验区的议案》中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既要有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更要有试点经验和板块突破,建议设立“美丽中国”区域实现模式——滁州试验区。据介绍,滁州是安徽的东大门,西接中西部地区,东邻长三角,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地理和生态环境兼具多样性和典型性特点。

在安徽代表团小组审议中,六安市市长毕小彬代表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代表建议制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扶持政策。池州市市长赵馨群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建议国家出台差别化政策,对于生态建设领域和项目给予资金和税收上的优惠,“用利益导向推动生态建设,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这一话题也在贵州代表团引发热议。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代表建议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治理石漠化、沙漠化,同时强化环境执法。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代表针对贵州生态脆弱的实际,建议中央预算安排考虑贵州的情况,加大支持力度。

在河北代表团分组审议中,承德市市长赵风楼代表说,应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代表建议,加强对京津冀地区生态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来自广东团的王如松代表希望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写入宪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在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从长远来看,要让享有美好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义务,还是有必要将相关内容写入宪法。”今年65岁的王如松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已致力于生态环境研究数十年。在他看来,入宪是转变一些地方政府“GDP至上”发展方式,从源头上治理生态恶化的需要,“在一些地方,口号是生态,行动是经济。干部考核主要看经济成绩”。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充分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王如松认为,环境权是公民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生活的权利,是免于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环境权写入宪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在他看来,环境权入宪是国家保障人权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已包含环境权的实质内容和要求;有助于受害者维权,有利于单行法中对环境权进一步细化,使公民正当环境权益得到维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以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等。

王如松表示,在他领衔、陈敏等代表附议的《关于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入宪的议案》中,建议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后增加:“人人都有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生活的权利,同时也有为当今和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到3月11日大会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401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393件,监督方面的5件,其他方面的3件。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提案成一大热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吴青表示,“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应尽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吴青早在当广东省人大代表时,便对土壤污染问题作过深入调研。她向记者列举了近日互联网上被关注的“中国癌症村地图”,来说明土壤污染的危害。“环保公益人士制作的图表中,村子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这说明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何等严重。”吴青解释说,各种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后,被植物或者动物、禽类吸收,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在议案调研中,吴青遇到很多困难:相关土壤污染数据无法获得,因此土壤污染产生的危害情况无法了解得更详细、深入。她从环保部的《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印发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等文件中感受到环保现状不容乐观。“最大的问题在于,现行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分散而不成体系,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吴青认为,宪法、侵权责任法、刑法、农业法、环保法、土地管理法等主要保护的是农业用土壤污染防治,均未全面覆盖各类用地保护,特别是法律责任方面,规定明显不足。

据悉,环保部已于2012年初启动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的起草工作。在议案中,吴青等代表建议建立土壤污染标准、污染风险评估、污染检测、污染治理与修复、公众参与等制度,明确土壤污染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

农工党中央的提案指出,目前我国“污染减排手段”与“空气质量改善”严重脱节,建议各级政府建立PM2.5监测、评价及考核的具体规范,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行政问责。

我国污染物防治目前实行的是属地控制,但现在出现的综合性污染、复合型污染则是由区域共同作用形成的,按行政区防控大气污染的方式不尽理想。3月5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加强PM2.5监测和信息,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区域联防联控。

如何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建议,由国家大气污染治理主要责任部门牵头,有关部委和相关省市共同参与,明确责任主体,通盘研究、规划。同时,对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所有方面与预期目标作出全面安排,其中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要有刚性的量化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俞光岩在这次两会上也重点关注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他建议,由环保部、卫生部、科技部共同设立空气污染与人口健康专项科研项目,研究城乡空气质量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提高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谢晓尧认为,防治大气污染,应大力推进完善相关立法工作。

谢晓尧建议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构建适合我国发展阶段的、适度超前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通过完善立法,严格依法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委员建议,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绩效评定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空气污染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制定单行的环境损害赔偿法,明确环境损害责任承担主体、赔偿责任范围、责任承担方式、救济途径等基本制度。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公益损害与公民的私益损害,列入赔偿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龙认为,在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已刻不容缓。徐龙说,1987年制定、1995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存在6方面不足:立法理念上,过于依赖行政手段,缺乏从源头、全过程控制大气污染的理念;重要制度及标准缺失,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建立环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问责条款;机动车污染监管不够得力;法律责任部分多为刑事责任,过于单一、僵化,实施效果不理想;信息化治污有待加强。徐龙认为,现行大气污染法缺乏治污信息公开的规定,导致实践中信息监测及公布手段单一、渠道狭窄、僵化,无法有效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

记者看到,徐龙等代表在《关于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后附上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共8章137条,而现行大气污染法仅7章66条。该议案主要修改内容为: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定、建立政府环境问责机制、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建议:将水利、环保、国土资源中涉及环保的相关职能合并在一起,赋予大环保部更多职能与权限;之后,实现环保部门的垂直管理,让相关政策真正落地。

有评论认为,虽然环保部门一路从环保局升格到环保总局,直到环保部,但一直以来,环保部门是缺乏强硬执法手段的“软衙门”,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变,正在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有必要授予环保部门强制执法权,让环保部门成为对污染企业拿得出强力反制手段的“硬衙门”。环保部门的确应被授予更大的权力。 另一方面应该发挥公众监督污染、监督监督者的作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益诉讼应该“松绑”,让民间力量通过诉讼、索赔,对污染企业形成有效的震慑。

联防联控跨省水污染

第3篇:水环境治理建议范文

一、2014年首都环境建设是以往环境建设工作的延续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京的环境建设,借鉴奥运环境建设经验,成立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及办公室,全面负责首都环境建设的统筹协调。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及办公室自2009年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环境建设的规划、方案,近几年的环境建设工作始终围绕环境建设规划持续推进。比如,环境建设达标大街从2010年实施以来,已有250条市级达标大街,今年将继续推进相应的工作;大型垃圾渣土堆放点的治理也在持续进行;此外,从前几年就全面展开的环境秩序治理、卫生死角治理、违法建设拆除等工作,2014年将继续推进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2014年首都环境建设依然以市民需求为重点

历年来首都环境建设都以群众身边环境为重点,着力满足市民需求。2010年至2013年,北京市735个老旧小区、近800条街巷胡同、45处老旧平房区、近300处校园周边和1千多个村庄环境得到治理,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今年的环境建设工作方案中,APEC会议环境保障仅是其中的一项,其他重点工作依然是围绕市民关注的问题来确定的:一是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强化集中治理。包括推进中心城区100条街巷胡同和全市100个校园周边、100个集贸市场周边环境示范工程;落实旱厕改造和农村、行业公厕规划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环境秩序问题集中治理行动,加大小广告、黑车、无照经营、废弃车辆等突出问题治理力度;消除邮政报刊亭、早餐车、废品回收站点和快递行业等违规占用公共空间的行为等。二是围绕环境整体提升开展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村庄综合整治;开展河湖沿岸、铁路沿线、高速路沿线、地铁城铁站点、桥下空间等跨区域和管理交叉地区环境治理;开展全市30处重点区域和60条市级、144条区级主要道路达标建设;开展建筑物外立面和各类公共设施清洗粉饰;全面拆除违规设置的大型户外广告等。这些工作任务的确定都是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从市民需求出发确定的。

自2013年4月份以来,首都环境办组织了16次专项检查,摸排环境建设的薄弱点,检查发现问题1.32万个,解决问题1.28万个,大大改善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等薄弱地区的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环境品质,公众对环境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按照首都环境建设工作的部署,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联合相关委办局,组织各类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属地市政市容委和设施产权单位,对城六区重点区域、重点大街和APEC会议环境保障涉及的“三区”、“八线”、“四周边”道路先后开展了联合检查和联合执法工作。

经过整治,背街小巷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为全面提升背街小巷日常环境卫生水平,北京市研究出台了《背街小巷环境建设质量要求与作业规范》,按照一般地区和文保旅游区实施分类分级作业和管理,积极推进背街小巷的专业化作业和小型机械作业,推广了北京市西城区背街小巷“三快一净”作业新模式(即:快速清扫、快速收运、快速保洁、环境干净整洁的标准)。目前,城六区6249条背街小巷环境卫生作业实现了全覆盖,明确了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标准,每4000―5000平米配备1名保洁人员,明确了设置垃圾筒、果皮箱等垃圾收集容器单侧间隔100米左右的标准。

北京市从1999年就开始报刊亭建设,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近年来报刊亭设施超范围经营,私改设施扩大经营面积,私拉电线造成安全隐患等现象极为严重,极大地妨碍了市民生活,也影响了首都市容环境面貌。2014年,为遏制报刊亭和其他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影响市容、阻碍通行的问题,改善群众出行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创造更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专项治理工作。通过治理,报刊亭私改设施、超范围经营、占路经营、违法张贴广告等问题得到初步遏制。为巩固治理成果,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还将继续加大设施检查力度,建立设施长效管理体制机制,从各环节规范设施管理。同时,利用现有的“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扩大市民参与渠道,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首都环境建设,形成“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的良好局面。

此外,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联合北京市住建委、环保局、城管执法局、交通委、公安交管局等部门,开展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土方、砂石、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准,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了综合治理,全市违规渣土车扬尘遗撒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北京市水务局以“无垃圾渣土、无集中漂浮物、无违法排污、无明显臭味、无违法建设”为目标开展了水环境生态整治建设工作和供排水保障工作。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围绕“三区、八线、四周边”及、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京藏高速等重要联络线开展了绿化美化工作。

三、APEC环境保障是首都环境建设总体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第4篇:水环境治理建议范文

承办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

全国政协委员宋育英提案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全长1577公里。汉江湖北段涵盖了汉江的上中下游,占全长的55.25%,流域范围包括10市(林区)40个县(市、区),流域面积6.3万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33.89%。汉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生态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兴建了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实施了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对汉江中下游实施生态补偿,完成了引江补汉前期工作,缓解了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但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后,打破了汉江流域原先的水资源分布格局,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量大大减少,对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长期性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一是水环境容量急剧下降,二是水污染防治难度加大,三是水生物和鱼类品种减少,四是工农业用水受到影响,五是汉江堤防局部运行环境l生变化,六是航运能力下降。汉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任务紧迫而重大。

我们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

一、建议国家解决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运行费用

鉴于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一是建议国家加大碾盘山水利枢纽项目资本金投入力度,促使项目尽快开工;二是建议国家安排资金解决碾盘山水利枢纽建成运行前过渡期的四项治理工程运行费。

二、建议国家尽快批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影响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规划》

随着中线调水实施,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全面影响将会逐步显现。建议国家尽早批复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影响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完善沿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更新改造沿江泵站、涵闸、机井等水利设施,对兴隆库区及坝下崩岸进行治理。

三、建议国家建立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长久机制

汉江中下游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精华地区之一,为实现该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生态湖北建设进程,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同意下拨5年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生态保护与建设转移支付资金,但只是阶段性政策。考虑到中线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永久的过程,因此建议国家建立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长久政策,同时从水费或中线水资源费中提取一定费用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汉江流域长期性生态功能恢复、生态保护建设。

四、建议国家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

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推进其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相衔接,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湖北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宏伟目标,培育湖北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五、建议国家实施引江补汉神农溪工程

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已经累计向北方调水20多亿立方米,随着调水量逐步加大,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逐步显现。虽然国家投资兴建了引江济汉工程,但只能解决汉江兴隆河段以下的缺水问题,丹江口大坝到兴隆河段水量并没有得到补偿。为了维护汉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同时确保中线工程长久有水可调,建议国家尽快建设引江补汉神农溪引水工程。

六、建议国家将湖北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管理机构

湖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主要移民区、重要影响区;特别是中线调水的水量、频次和时机,与汉江中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利害关系。作为纯供水、纯贡献和唯一水量减少的省份,在南水北调中线管理机构中应有一定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应当积极参与中线调水的协调与管理,统筹兼顾好中线调水与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议将湖北作为董事加入中线运行管理机构董事会,兼顾中央与地方、供水区与受水区的利益,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同时,建议中线水源公司的注册地仍继续保留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实现“南北两利、南北双赢”。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办理并复文

一、关于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运行费问题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总投资86.6亿元,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全额安排,湖北省负责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年运行管理费不计入中线工程供水成本,未明确要求通过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以建代补”方式补助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运行费。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职责进一步加强对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前期工作的指导,并根据工程可研审批、项目效益测算等情况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上积极研究予以支持。关于申请国家安排资金解决碾盘山水利枢纽建成运行前过渡期的四项治理工程运行费的问题,目前没有相关资金支持渠道。湖北省应进一步统筹研究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探索根据汉江中下游沿线城市防洪和航运受益等情况合理分摊工程运行费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运营管理,多渠道落实工程运行管理经费。

二、关于批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影响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规划》

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共安排汉江中下游地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88个,总投资35.6亿元。考虑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国家已批复实施了两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对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质稳定达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否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再批复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影响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规划》,宜根据区域水生态环境受影响程度、变化趋势、治理修复情况等进一步统筹研究。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部门将结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等规划实施,进一步积极支持做好汉江中下游地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关于建立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长久机制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范围涵盖了湖北省十堰市的茅箭区、张湾区、丹江口市、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房县,襄樊市的南漳县、保康县,荆门市的大悟县、孝昌县等区域。2015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地区给予财力性补助的通知》(财预〔2015〕76号),明确自2015年起,中央财政通过阶段性财力补助的方式给予汉江中下游影响区每年6亿元的补助,连续实施5年,共计30亿元,将对改善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另外,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2016〕31号),明确到2020年,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关于从中线工程水费或水资源费中提取一定费用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汉江流域长期性生态功能恢复、生态保护建设的问题,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以及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关于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清理政府性基金项目的要求,不宜再单独设立专项基金。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将按职责进一步做好《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落实工作,加强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指导协调,推动加快健全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科学界定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尽快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四、关于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

国家高度重视汉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工作,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明确要求加快汉江流域综合开发。2012年10月,国务院专门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函〔2012〕150号)。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也对涉及汉江流域有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了统筹安排。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函〔2015〕62号),明确要求武汉城市圈加强与汉江生态经济带等的联动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汉江经济带建设。因此,汉江流域开发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汉江生态经济带跨多个省级行政区域,为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深化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有关重大问题研究,并待时机成熟后适时开展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五、关于实施引江补汉神农溪工程

目前,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的“引江济汉”工程已建成并发挥效益,年均向汉江补水21.9亿立方米,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95亿立方米的调水量下,可解决汉江兴隆以下河段的调水不利影响问题。今后如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增加年调水规模到130亿立方米,丹江口坝址以上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将超过40%,届时才有必要考虑从长江向丹江口水库补水等问题。2015年7月,水利部组织长江水利委员会等相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充规划》,以大宁河引江方案、神龙溪引江方案为代表,初步研究了引江补汉工程的必要性、规模、布局、生态环境制约因素等问题。经初步比选,认为大宁河引江方案和神农溪引江方案均具备水资源条件,但也均存在大埋深、大流量、长隧洞施工等问题,有的方案还涉及环境敏感因素。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视南水北调中线用水增长、后续工程规划情况,进一步深入研究各补水方案的建设条件、经济合理性、运行管理及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科学比选论证。

第5篇:水环境治理建议范文

一、小区出新和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区政府及房产局、建设局等领导对小区出新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提上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早启动、早规划、早准备、早施工。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局和房产局部门领导精心组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狠抓质量,确保成效。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居住环境问题,使旧住宅小区和背街小巷环境面貌整治一新,深受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1、小区出新成果显著。我区居住小区总数350个,其中符合出新条件的小区有81个。从年以来,我区已实施小区出新24个,面积达110.0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273万元。小区出新中,共拆除违章建筑1404处、7702平方米,房屋立面出新450幢,翻修道路36450平方米,整修路牙27126米,修建围墙近8000米,盖建车棚近10000平方米,铺设下水道20245米、窨井10265座,新增绿化带12126米,补种树木2984棵,新建休闲场地6800平方米,增设路灯120盏,增设小区监控设备15套,安装天然气6500户,改装自来水抄表到户5750户,建设物业管理用房300多平方米,小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2、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焕然一新。年,我区共完成、如意里、巷、双拜巷等21条街巷整治任务,共投入资金425万元。其中完成道路摊铺沥青混凝土16677平方米,铺设路牙1606米,路沿4177米,出新人行道6450平方米,水泥硬化2437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837米,砌筑窨井136座。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后,路面平整,设施配套,大大方便了居民群众的出行。

二、对小区出新和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小区出新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是市、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打造“住有宜居”城市的重大部署,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让更多百姓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集中体现,它是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因此,要把“民心工程”做细,把“惠民工程”做实。我们在座谈、视察调研过程中感到,区房产局、建设局在小区出新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中,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精心规划、严密组织,精细施工,出新整治工作成效明显,街道、社区和居民整体反映较好。但在座谈、视察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针对小区出新工作

一是要加强与街道、社区的沟通协调。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街道、社区对小区出新存有较多的意见,这些意见的根本原因是部门与街道、社区通气协调不够。如拆除违章建筑问题,哪些属违建,哪些不属;哪些需拆,哪些缓拆等,建议应与区市容局、街道进行沟通确定,便于在拆违中得到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又如小区出新的规划设计、墙面颜色、绿化、封闭自行车棚等问题,建议应广泛征求街道、社区和居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否建封闭自行车棚的问题,各街道、社区反映意见较大,应积极协商,妥善解决。

二是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小区出新中,房产局重视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建立了相关质量责任制度,整体质量得到了保证。但仍然存在局部质量居民不满意的地方。如大石桥、富贵山、月苑小区等社区主任、居民提出:出新后化粪池、下水道堵塞,路面水泥块脱落等。并建议对小区出新资金实行公开公示制度,将小区出新资金用处采取适当方式向街道、社区公开透明,接受街道、社区居民的监督。

三是要加强出新后的长效管理。目前小区出新后部分实行了物业管理,部分还是社区管理,各街道、社区普遍反映,小区出新的长效管理严重缺失,绿化维护、管道疏通、卫生保洁、小区安全等都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为此建议:一是积极探索小区管理的新模式。在市场化物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居民群众对市场化物业管理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区政府应整合部门、街道资源,创新管理思路,走公益性物业管理新路,逐步向市场化物业管理过渡。二是加大对出新小区物业管理的资金投入。由于旧住宅小区物管用房和设施的严重缺乏,加之贫困弱势群体较多,实行物业管理势必公司投入大,物管费难收,管理成本高,如果政府不能托底投入管理资金,物管公司势必管理不到位,或撒手不管。三是加强后续管理,巩固出新成果。小区出新后,难免存在出新不到位或缺位的地方,因此,出新部门应强化责任,进一步与街道、社区进行协调,征求居民意见,解决好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确保出新成果得到较好的巩固。

四是建议小区出新应以社区为单位,成片出新。避免小区出新过程中,一个社区两个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出新标准的不同一而引发的群众意见,以便促进社区的稳定和谐。

(二)、针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道路整治规划设计还应精细到位。我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了“市政施工、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设计,道路施工充分考虑了市民群众生活、出行的方便,普遍受到居民群众的好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仍有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如巷在出新整治时,对该巷北顶端下水道排水设置考虑欠缺,由于路东地势较高雨水顺势而下,路西、路北均为居民房屋,路南道路又是上坡,而路面上只设有一个普通下水口,雨水一大势必淹到居民屋内,居民反映较大。建议做好补救措施。

二是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不留死角。在座谈和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后,路面和人行道焕然一新,让人赏心悦目。但人行道与房屋之间存在整治不到位,有些地方脏、乱、差,与人行道和路面行成了明显的反差,没有达到环境整治的效果。建议区政府采取措施,确保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不留死角。

第6篇:水环境治理建议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情况。

xx县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共分四大类,项目合计(76)个,总投资(633.72)亿元。

其中:1.重大生态修复项目,共(7)个,总投资(14.75)亿元,已完成(1)个,在建(6)个;

2.重大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共(48)个,总投资(38.5)亿元,已完成(7)个,在建(41)个;

3.重大综合交通工程项目,共(12)个,总投资(475.58)亿元,已完成(0)个;

4.绿色发展项目,共(9)个,总投资(107.18)亿元,已完成(2)个,在建(7)个。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探索并逐步走上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升共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截止上半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2.7%以上,我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优势持续巩固,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迈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排头兵的坚实步伐。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存在较大缺口。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各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势必需要大量资金,xx经济基础较薄弱,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建设需投入的资金与现有财力还是相差甚远,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

2.基础设施短板亟需补齐。由于xx县历史欠账较多,对比全国各地更高起点改善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安远县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仍跟不上时代要求,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3.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和积极性不高。一是乡镇部分群众环保意识、生态保护意识欠缺,乱倒乱排等行为时有发生。二是为了保护xxx,xx群众不能大面积开山种果,并且大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源区群众不仅减少了生产经营收入,还为改善环境付出不少资金,群众生态保护积极性不高。

二、项目储备情况

1.绿色发展、环境治理项目储备情况。我县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绿色发展步伐,逐年提高财政预算比例。目前我县计划项目储备7个,总投资约58208万元。

2.绿色发展、环境治理项目投资导向和资金需求。绿色发展项目方面,我县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同时结合我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而生态优势较为凸显的县情,主要以发展旅游、生态农业、林下经济为重点投资方向,巩固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群众生态收益逐年提高。环境治理项目方面,我县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地区和东江源头县,水环境治理、生态屏障建设是我县主要投资方向,根据每年环境数据比对,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正逐年向好的发展趋势,群众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持续提升。然而,我县也面临农村环境治理压力较大和绿色发展水平落后的问题以及资金投入难以为继的局面,主要资金需求为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旅游要素配套建设方面。

3.市县领导关注但缺投资的绿色发展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xxx成为“xx第一名山”的决策部署,我县大力实施了xxx景区改造提升工程、xx景区改造提升等工程,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丰富xxx旅游要素配套以及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我县正在继续实施xxx风景区整体开发建设项目,由于该项目总投资较大,缺少资金支持,仍有大部分项目无法动工实施。

三、工作建议

1.对项目储备建议。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加大xxx上下游横向补偿项目储备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我县长江经济带建设,切实保护好东江源头,构建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二是建议上级对我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加大支持力度,

第7篇:水环境治理建议范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环保局的直接指导下,深入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省、市、县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带二极一目标”的战略构想和生态县建设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提高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拓展农村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开展生态县建设,推动“绿色**”进程。

       充分准备迎接各类检查考核,精心筹备,整理各方面资料,2月份通过了市政府对我县XX年生态建设工作的考核,5月份通过市人大对生态县建设和环保执法检查。生态乡(镇)、村建设有序开展。积极协助大若岩镇开展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活动,制订村级创建方案。继续做好各有关乡镇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的编制工作,完成了茗岙、西岙两个乡的生态建设规划。继续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把生态村建设纳入我县“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生态建设知识培训,对所有下派干部在进驻村之前进行生态村建设知识培训,使他们对生态建设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深入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今年5月16日渠口乡珠岸村成功召开了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创建动员大会,启动了无塑料袋村创建试点工作。在《**县生态村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一年的基础上,对该办法进行修编。组织验收了8户家庭 “县级生态户”验收。

       加强楠溪江环境保护,我局始终把楠溪江的保护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针对楠溪江的污染威胁,修订完成《楠溪江保洁管理方案》、《**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加强对楠溪江沿岸公路、水库、旅游等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努力减轻对楠溪江的污染。

       加强饮用水源的管理,不定期对已创建完成的楠溪江引水工程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岩头镇渡头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检查,定期监测水质,确保保护区内水源的水质;完成大若岩镇黄潭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上马污水治理工程。

       (二)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实施长效管理,

       针对“一控双达标”后部分企业污染反弹现象,重新确定我县的重点污染源,狠抓钮扣、电镀、铸造、印染、餐饮等行业整治。一是加强对钮扣行业的治理。桥头镇钮扣行业XX年被列为温州市环境整治严管区,制订整治详细计划,落实相关责任人员,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桥头钮扣企业共103家,目前66家已通过验收,24家完成治理待验收,13家已停产。预计7月底完成整治报市政府验收。二是继续抓好电镀行业整治。按照电镀行业整治方案,采用堵疏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了电镀污染。黄田六家电镀总厂原地整改基本完成;完成2家4万升容量以上电镀企业进局监控网络试点工作。组织2次电镀、钮扣企业治理设施操作人员培训,110多家企业、15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三是继续开展餐饮业整治,实行“疏堵结合”的办法,对于规模较大、附近居民无意见的餐饮项目进行治理并补办审批手续,走规范化的路子;对于治理无望的餐饮业坚决予以打击,大大减轻了城镇餐饮油烟污染。

       严格督查,全面实施长效管理。制订工作责任制,把环境监察列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督查管理力度,特别是对省、市重点污染源和六大重污染行业,坚持省、市重点源一月二查,一般污染源一月一查,严防污染反弹。今年来,尤其加大对桥头钮扣行业查处,局领导带工作队蹲点督查,工作队分宣传组、监测组、执法组,对工作队充分授权,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半年以来,现场监督检查达2368多家次,通过高频率的检查,企业治理设施的运行率大大提高。

       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行为。相继开展了“绿箭2号”、“绿箭3号”行动、“6.5”环境日现场执法行动,对全县非法小电镀和其他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共出动了110多人次,检查了60多家企业,取缔了14家污染严重的小电镀加工场,有力地打击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严格依法行政,促进环境管理制度落实。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所有建设项目、技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认真把好审批关。对一些审批权限不在本级的项目,及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汇报,做好联系服务,对环境比较敏感的项目实行审批公示制。上半年审批建设项目80个,(其中上报初审项目6个),否定项目22个。

       加强“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管理,切实扭转“重审批、轻管理”的状况,“三同时”项目建设期间进行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并按规范要求做好竣工验收。对近年以来的“三同时”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筛选登记,上门分发“三同时”验收通知书,督促业主做好“三同时”验收。上半年共对12个建设项目进行“三同时”验收。共3页,当前第1页1

       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行为和执法程序,严格执行《浙江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和《浙江省环境监理办法》。制定《**县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罚额度量化细则》,依法认真审理环境违法案件,坚持“查处分离”的行政处罚办案原则,重大复杂案件集体审议,上半年受理环境违法案件135件,罚款额总数201.8万元,已入库97万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无一复议、诉讼案件。

       狠抓排污费征收管理。排污费是促进企业加强环境治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根据各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收费金额。严格按照程序依法足额征收,同时严格执行减、缓、免制度。上半年已征收排污费244.6万元。

       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管理是环境管理最基础最科学的管理手段,我局严格按照《许可证》规定要求,严把关,重管理,充分发挥排污许可证在环境管理中的前置作用。严格执行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排污许可证换证制度,要求许可证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必须申请换证。逐步扩大排污许可证的发放范围,结合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从严监督管理,上半年办理许可证11个,换证84个。

       (四)加强环境监测、环评工作。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我县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了监测任务。一是抓好常规监测,完成全县“一江二河三溪”14个站位三次常规监测任务,获得常规地面水监测数据527个,获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355个。二是加强污染源监测,共完成监测204家企业,其中验收企业68家,监督监测77家,企业委托59家,共获得废水、废气、噪声监测数据5402个,及时为“三同时”验收和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做好监测服务。完成XX年环境质量报告书,较好地发挥了环境监测的作用,为领导决策、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监测站加强了自身建设力度,基本完成计量认证准备工作,组织人员培训,为监测站更好的服务社会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环评工作,加强环评编制人员业务培训,充实环评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环评”质量。完成各类环评91个,其中报告表81个,登记表10个。

       (五)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始终对该项工作非常重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积极发动,不断开拓环境宣教社会化道路。充分发挥桥头钮扣商会作用,发起保护菇溪倡议活动。为了给考生一个安静的环境,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管理。 “6?5”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印发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知识的小册子;与摄影协会组织开展环保摄影比赛;组织一台大型文艺晚会;开辟宣传窗,宣传绿色家庭和环保十年成就;制作一部全县环境污染警示录VCD;组织现场执法行动;开展“环保绿波飞入千家万户”活动;通过一系列环保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号召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六)加强环保队伍管理,狠抓行风建设。

       以健全制度,加强学习教育,强化管理为重点,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一是组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认真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种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开展环保业务知识培训,通过讲座、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性党风知识的学习教育,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纪检监察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四是狠抓行风建设和文明行业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环保行风工作,健全各项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行风建设不断深入并取得新的成效。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环保局系统被评为首批县级文明行业。 

       同时,认真办理群众信访件和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提前办理协办议案2件,政协提案3件,初步形成人大代表议案办理意见8件,和代表沟通后正式答复。不断完善信访制度,实行24小时接听举报电话,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据统计,上半年共接听12369举报有效电话92个,市局转办14个,信访投诉63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同时制订出台《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防范污染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环境安全,维护群众权益。

       半年来,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环境压力仍然很大,形势依然严峻。

       二、XX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进程。共3页,当前第2页2

       继续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生态乡镇建设工程即大若岩要在已通过省级生态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目标,创建渠口和茗岙市级生态乡和12个县级生态乡镇。继续开展石染、界坑、表山、五尺、鹤盛、花坦、西溪、徐岙等乡镇的生态规划编制、会审、实施。加强流域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城乡环境综合质量。做好上塘镇、瓯北镇、桥头镇、乌牛镇等中心城镇的环保规划编制、会审实施工作。加强已创建合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乌牛镇、大若岩镇合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沿溪百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则是以下日川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为突破口,抓快工程实施,完成大若岩镇黄潭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沿江污水治理工程”则是启动上塘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瓯北污水处理建设;“百村万户创生态工程”则结合县委“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启动100个村的生态建设工作,创建30个县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村;启动1000户生态户建设工作,创建300户县级生态户。作为补充,在沿江各镇启动10个社区的创绿工作,创建5个县级绿色社区,2个市级绿色社区;“沿溪垃圾处理工程”是抓好《楠溪江保洁管理方案》实施与管理,继续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生产有机肥,推动楠溪江流域生态农业发展。

       (二)全面落实“811”整治行动,坚决抓好污染源整治。

       加强排污申报登记管理,调整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规范排污费征收,提高收费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监管和验收;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切实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运行县自动化污染监控中心,安装在线监控企业100家并与县监控中心联网;加快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对全县电镀企业进行全面排摸,4万升以上的企业全部安装监控设施,进入局监控网络全面监控,1万升以下的企业安排好处理方案;同时继续督促有关部门做好黄田等地的电镀基地建设。继续开展桥头钮扣业污染整治工作,确保及时通过市政府验收;对全县铸造业、医院以及卫生院继续进行全面整治;进一步加大对公路、水库、旅游等项目建设监管力度;全面实施畜禽禁养区和农业面源管理;完成县城烟尘控制区建设,通过验收。

       (三)强化基础工作,提高环保综合能力。

       加强环保能力和队伍建设。尽快通过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进一步规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深化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和完善环境污染处理机制,提高环境污染应急反应能力。积极开展民主评议环保行风工作,以环保行风评议成果来推动机关效能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巩固进性教育活动成效,大力加强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在县级文明行业基础上争创市级文明单位,认真抓好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造就一支务实、勤政、廉洁的环保队伍。

       (四)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

       进一步深入开展大范围、多层次的生态县建设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继续组织举办“**县乡镇领导干部生态建设知识培训班”; 召开本部门网站建立座谈会;继续开办《生态**》、《**环保》两个专题栏目,编发《**县生态建设简报》;深入开展大若岩镇创建全国优美环境乡镇宣传;深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环保模范社区、环境教育基地,努力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

         

第8篇:水环境治理建议范文

把萧山建成经济发达、环境秀美、社会文明的新萧山,这是萧山人民的愿望,也是政府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不懈的监督。

环境保护VS经济发展:失去平衡的跷跷板

2005年春节刚过,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就召开主任会议,会议内容是梳理刚结束不久的人代会的代表议案。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份厚厚的议案汇总表。翻开第一页,是环境治理方面的议案,一共有14件,领衔和附议代表加起来有160人之多。也就是说,在全区384位人大代表中,42%的代表对环境问题有话要说。

南阳,著名的观潮胜地。每年农历八月十八,位于钱塘江南岸的南阳观潮城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游客们无不为钱塘江天文大潮的雄奇而赞叹。而常居于此的南阳人,却常常愁眉苦脸,他们时时刻刻为刺鼻的恶臭而伤透脑筋。

“孕妇怀孕回娘家,小孩上学捂鼻子,鸭子下水三天亡,闻到怪味到南阳”,2003年的一则媒体报道这样描述了南阳镇15000多名村民的生存环境。

恶臭的发源地,是位于南阳镇的杭州农药厂。根据2003年12月15日的一组检测结果,即便是农药厂经过处理的废水,COD、氨氮、磷酸盐三项指标仍高出标准值数倍,甚至是数千倍。每到梅雨季节和夏季,更是恶臭难当,村民们连开窗通风都不敢。还没有接通自来水的时候,为了喝上放心水,村民到附近的酒厂挑了几年水喝。从1996年开始,村民集体上访的事件几乎从未中断过。

污染,不仅使群众苦不堪言,而且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许多投资商和企业主一听说是南阳,二话不说,立刻打消投资办厂的念头。

相比之下,衙前的官河污染事件,矛盾更为激化。

官河在衙前镇内长约9公里,出衙前后流入绍兴县钱清镇。

衙前镇,素有中国化纤名镇之称,纺织化纤行业非常发达。前几年,个别企业偷排、直排喷水织机产生的废水,官河水质明显恶化,发黑发臭。由于地处萧绍边界,两地企业和群众纠纷不断。

2004年10月,官河下游绍兴县村民在官河衙前镇明华村段筑坝截流。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而原本过往官河的船只则不得不绕道行驶。

农药厂、官河,仅仅是污染的两个焦点。2004年,萧山东片印染染化行业、南阳区域、衙前区域,分别被列为省、市、区环境重点监管区。

在萧的杭州市人大代表,曾专门就农药厂的污染问题,在2004年初的市人代会上,以大会简报的形式反映过情况。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孰轻孰重,与会的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在心头掂量。

人大监督+依法行政:重拳直击环保顽疾

主任会议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不论是议案内容的集中度、提议案代表的广泛度,还是与群众利益的关联度,这14件环保议案都应成为年度人大监督的重中之重。

省、区两级人大代表王鑫炎,是其中一件议案的领衔人,他在议案中这样写到:“解决东片水污染已迫在眉睫,这是关系到政府的信用和执政能力的问题!”

“环境污染整治不好,不仅政府有责任,人大也难辞其咎。”在随后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一位常委会组成人员这样说。

结果顺理成章,常委会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关于重点跟踪督办加强环境治理代表议案的决定。

第二天,《决定》全文在萧山日报头版刊登。

面对环保毒瘤,人大责无旁贷地站起来说“不”!

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南阳化工企业、官河、沿钱塘江的19个污水排放口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勘查,行程百余公里。就在钱塘江大堤下面,检查组发现,黑褐色的污水泛着白色泡沫,挟着一股怪味,从江底翻涌而出,江面污浊的水面有几个篮球场那么大。在衙前官河,检查组看到,砖石、泥沙堆成的横坝宽4米多,高出水面数十厘米,直直地切断了水流。横坝上杂草丛生,横坝两边黑沉沉的河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生活垃圾。

这次检查,更加坚定了区人大常委会督促治污的决心。

而常委会的决定,对政府整治环境,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区政府立即召开了重点区域污染整治会议,进行具体部署。整治的目标是:一年摘掉衙前区域区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两年摘掉南阳区域市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以及东片印染染化行业省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3年内确保企业稳定排放。

一场环境整治的战役在钱塘江南岸拉开了序幕

一条条有力的治污举措被付诸实施:镇街考核中,环保分值被调整到10分,而且每查实环境违法企业1家次倒扣0.5分;重点监管区排污企业一律安装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动态监控;实行环境违法“一次停电,二次停产,三次停业”;投资6.3亿元的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日工程,以及配套管网加快了工程进度,重点监管区企业排污逐步实现统一纳管,集中处理。

南阳区域,封堵了企业自行设置在钱塘江边的8个污水外排口;投资2540万元动工兴建总长9.3公里的“截污纳管”工程。10位土生土长的南阳人,被聘为环保监督员,只要“企业乱排污,可以直接入厂检查”。

官河流域企业被套上了违法排污拉闸断电的“紧箍咒”;有关企业投入1063万元增设或新建了环保设施;镇政府还在凤凰直河、翔凤桥等三处筑坝,全面对官河清淤、换水。

根据区环保局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报告,执法力度创下了新记录:一年来对212家次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处罚,105家被停产停业,147家被停电15天,共罚款442.4万元,罚款金额为历年之最。

在政府大力整治的同时,区人大常委会一刻也没有放松对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5月份,配合省、市人大开展 “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 三级联动执法检查,对东片印染染化行业和南阳化工园区污染企业整治情况进行检查;7月份,召开政情通报会,组织全区人大代表听取上半年政府加强环境治理的进展情况,各代表小组推选产生的7位人大代表在通报会上作了大会审议发言;8月份,与区环保局结对的义蓬片区人大代表小组一行16人,专门到区环保局开展定向视察;10月份,区人大常委会再次召开落实整改情况反馈会。一年中,常委会还多次结合审议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调查等工作,组织委员和代表到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地进行视察。

人大与政府合力攻坚,终于使环境恶化趋势发生了逆转

区环境监测站2004年10月12日、2005年7月2日两次对官河水质取样分析显示:COD(化学需氧量)平均值分别为158.5毫克/升和36.2毫克/升。官河水质恢复正常了!

2005年7月19日,是一个令衙前人欣喜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官河横坝被拆除,截流了8个多月的官河终于恢复了通航。

2005年11月6日零时起,南阳区域24家化工、印染企业的污水,经预处理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后,全部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自此,南阳区域工业污水实现“零外排”。污染大户杭州农药厂,因整治无望,最终被关停。一起关停的还有凯星化工、三利精细化工两家企业。另有13家限期治理的企业,9家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务,1家已经报请区政府关停。

2005年11月,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再次来到南阳化工区和官河视察。南阳化工区废弃的杭州农药厂大门紧闭,人迹皆无,倒是隔壁的南阳污水收集中心水声淙淙,一派繁忙景象。农药厂关闭后,空气质量根本好转。自由的呼吸,对南阳的村民来说,不再成为一种奢望。南阳段钱塘江逐渐变清,尽管已进入寒冷的冬季,岸上却出现了悠闲的垂钓者。

官河水面碧波荡漾,往日又黑又臭的景象早已不见了踪影

也是在这个月,副省长陈加元专程来到南阳。在实地检查之后,他说,从南阳的情况来看,环境质量与以往相比已有很大改观,萧山的环境整治工作抓到了实处。

治本>治标: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萧山区连续5年名列全国综合实力十强,2004年的最新排名是第7位。能够拥有这样的骄人业绩,就是因为纺织、印染、化工、机械等传统工业非常发达。而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一面是经济实力的壮大,而另一面往往是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近几年,在环保问题上,萧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过不知多少次的审议、调查和视察;而政府为了环保问题开过多少次现场会、搞过多少次检查、处罚过多少家违法企业,恐怕也已很难统计。从区环保局得到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环保执法的工作强度:近一年时间,共出动执法人员8550人次,检查企业达3400家次。

官河水质在8个多月的整治中,曾多次出现反复。南阳的企业实行“零外排”后,仍有个别企业把不经预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管网,“零外排”变成了“零处理”。如果不是因为人大持续的监督和政府一直保持执法的高压态势,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恐怕很难奏效。

近些年的监督工作,让区人大常委会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整治,仅仅是保护环境的治标之举,真正的治本之策,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要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光靠环保整治这个“直拳”肯定不够,还要长短拳、左右拳相结合,打好“组合拳”。

为此,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在去年的常委会审议议题中,专门安排了两个内容:一个是调整工业结构方面的议题,另一个是发展服务业方面的议题。

在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最多的就是如何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常委会具有方向性的审议意见,推动区政府实施了“五个一批”工程,即:用大项目带动一批,关一批,停一批,转一批,示范一批,积极培育和扶持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卓有成效的企业。

做好“加减法”,也让基层政府尝到了甜头。南阳镇,前些年占工业产值三分之一强的化工行业,2005年降到了七分之一,不仅环境面貌明显好转,让人更感欣慰的是,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伞业、卫浴等两大产业成为新的经济支柱。

第9篇:水环境治理建议范文

关于环保工作的汇报

洪江市环境保护局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环保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汇报如下:

一、尾水提钒整治问题

3月2日,怀化市环保局在对全市地表水水质监测时发现,沅水洪江市至辰溪县段各监测断面有不同程度的镉浓度检出,个别断面有超标现象。通过排查发现,洪江市黔城镇湖南德坤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排污口下游有10余家小型偏钒酸铵加工点,所排废水中PH值为5.08,呈酸性,镉浓度高达0.512mg/L,超过国家《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2—2011)4.1倍。为此,怀化市环保局下达了督办函,要求我市立即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取缔辖区内所有的尾水提钒加工点,建立长效机制,杜绝死灰复燃。同时,责成湖南德坤钒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其尾渣坝渗滤液进行有效处置,确保达标排放。因此,建议市政府立即成立尾水提钒专项整治工作机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环保、国土、安监、经信、公安、工商、电力、农办、疾控中心、黔城镇等乡镇(部门)共同参与,对辖区内尾水提钒加工点进行全面调查和取缔。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

根据国务院、省、怀化市关于进一步改善和整治农村环境的有关要求,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完成以下两个目标任务:一是要落实乡镇环境监管人员,组织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确保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投入不少于财政收入的0.25%。二是要完成3个乡镇建成区(中心村)和39个其他村(中心村除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试点、2个乡镇建成区(中心村)和23个其他村(中心村除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以上要求均为硬性指标,且今年市政协委员就整治溪流河道垃圾提出了第24号提案,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投入相应整治资金进行全面整治。目前,我市已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但其它具体工作未有实质进展,建议市政府按上级要求尽快落实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与各乡镇(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启动此项工作。

三、黔城饮用水源安全论证监测问题

因黔城二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不时受到舞水上游主要污染源和我市黔城双溪重金属污染物的影响,水质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开展饮用水源安全论证和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市政府第二十七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由我局及相关部门拿出初步方案,报分管副市长审查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黔城饮用水安全问题。2012年市人大第21号建议要求对沅水流域黔城段、双溪小阳冲水库作为黔城饮用水源或备用水源进行综合论证,都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但是,开展饮用水综合论证和安全监测工作,需对沅水、舞水、小阳冲水库水质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比较,约需工作经费40万元。因此,请求市政府尽快落实前期工作经费10万元,确保综合论证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