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木工匠人精神范文

木工匠人精神精选(九篇)

木工匠人精神

第1篇:木工匠人精神范文

关于优秀《匠人精神》读后感范文   年前翻看了下匠人精神,和中国文化和传统管理方式颇为相似,从文化的传承上看,日本的企业管理也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很多传统智慧。

  学徒制度在科技公司更多的体现为领导或者导师,这种传帮带的模式可以从身体力行的各个方面给以师范作用,需要培养哪种员工需要配套哪种领导或者导师,示范和传承的作用相当重要,而且养成之后也不易改变。

  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中闪耀着儒学的教义,从尊重老师,善待同窗、好友,孝顺父母等教条中也和中华传统社会及家庭观念极为契合,人需要发展就需要基础,除了物质的基础,精神上的基础也很重要,心里上对传统的传承和实践是心里安全和强大的根本。

  善用工具、熟用工具,在我们的创痛智慧中多有体现,在《劝学》中荀子提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的能力并非有很大差别,只是善于使用事物的程度不同罢了,对应当今社会对专业的理解和对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

  多和同事、导师做讨论和总结,多交流经验教训;曾子有道是“吾日三省吾身”,对做事、做人、做工作上有没有过错和改进的地方。

  精益求精的精神,把事情做到极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里上认识和追求,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我说只有偏执狂才能做到极致。

  持之以恒的信念,有道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关于优秀《匠人精神》读后感范文

  匠人精神首重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秋山木工对一位工匠的评价准则中,品行占60%,技术占40%,秋山立辉先生说过,“我想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会好好做事的匠人。所谓会好好做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够达到心物合一,要培养这样的匠人,人品是第一位的。”

  诚如书中所说,不管各行各业,个人品格的重视要远高于技术的要求,孝顺,感恩和诚实这些都是非常必须的。遵守规矩,照顾同事,维护和睦关系,遇到困难互帮互助….这些教养在我们的团队中都会很容易出现,和大家在一起工作,可以随时观察大家处理问题的方法,大家也可以互相学习,“偷学”其他同事的技术,互相学习,对于领导身上散发出的品格,更要努力实践学习。相信这些年轻时学会的东西,会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工作本是一种修行,修行是指修正内心,改变行为。将毕生的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每个行业想要做好,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首先你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没有怨言,而且你必须穷尽一切的时间去磨砺去思考,这也是让你的团队敬重你的关键。做为一名维修人员,首先把安全放在首位,接下来努力钻研业务,认同团队,正如秋山先生所说,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不放弃就是一种思想的深度,不放弃就需要你努力去思考。

  维修工作每天都是千差万别,但是如何高质量的去完成每项工作,这不简单,这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匠心,一个会思考,愿意思考的态度,也许有些人每天面对着检修作业毫无思考的心态,报着干一天混一天的态度,那相信早晚你会被公司所淘汰,嘉吉有好多先进的工具和理念,5why,opl,rca,鱼骨图……我们要主动去思考,追求这一份匠心,在工作生活中不断磨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传承匠人精神。

  关于优秀《匠人精神》读后感范文

  读《匠人精神》被作者秋山利辉的工匠精神所打动,这就是日本人能够在1945年被原子弹炸毁后,利用短短的几十年内时间迅速又称为世界前三的经济大国的原因吧。

  忘记以前是从知道的一个对日本最正面的评价是:“日本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能够快速的接受世界上别的国家的长处,并且快速跟本国的实体进行结合的国家,快速试错,并从过程中保留最原始的东西,加以宣扬。”

  这就像中国的茶道,汉服一样,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以前的人,穷人就和粗茶,富人才会品茶,也就让饮茶成为了很多富人结交的工具。反观日本,从中国学习到神奇的树叶可以用来品后,传回日本,最后发明了茶道,把品茶创造成一种职业。(不是说中国人不行,是中国人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泱泱五千年的大国最后会被日本侵略的原因之一,中国人过于封闭,即便是懂一些东西,但是习惯性的揣着,怕别人把自己的技术学走,而日本人呢,是把一个精神告诉更多的人,培养习惯。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吧。强调记忆,定制标签。

第2篇:木工匠人精神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匠精神;消费时代

中图分类号: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146-02

1 概 述

近几年,随着国人审美品位和消费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工业产品背后的精神内涵,过去那些朴实无华的产品已经很难吸引人们的目光。特别是在国外一些高端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今天,人们感叹产品本身的精巧与严谨的同时,不禁发问,中国本土的产品设计何时才能达到如此境界?产品背后缺失的到底什么样的精神内涵?

其实,一些新锐的国内设计师已经开始关注产品背后的精神内涵,无论打开网页或是翻阅报刊,我们会时不时地看到这样一个词――“工匠精神”,从罗永浩创立并融入了情怀设计的“锤子手机”,到木墨,木智工坊等小众家具设计品牌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样一种源自过去手工艺人的独特精神。消费者看中它背后代表着的高品质产品,设计师则用它不断地激励自己精益求精。

无论怎样,“工匠精神”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大。对于创新时代的排头兵,设计师们该如何去理解“工匠精神”,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工作?特别是针对工业设计产业而言,“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当今这样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在下面的思考中,我将尝试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力求找到相应的答案。

2 工业设计中的“工匠精神”

想要弄清工业设计中的“工匠精神”,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工匠,在汉字中,所谓“匠”,从象形文字的层面来说,外面的“匚”字旁代表盒子,而里面的“斤”代表斧子,结合起来讲就是放斧子等工具的盒子,表示从事木工,即匠字的本意。慢慢地,匠字被引申为掌握熟练技能的人,如“木匠”“皮匠”,或是指精巧的构思,如“匠心独运”。

可以说,过去的工匠,泛指的是具有巧妙构思并熟练掌握某种制作技能的人,他们担负着一件产品从构思设计到生产制作的一系列完整流程。

与批量化的机器生产不同,工匠的生产制作方式拥有其独特的近身性――他们和产品密不可分,关注着产生和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保持着生产的连续性,使得各个生产环节不会脱节。这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很难做到的,正是由于这种生产模式的影响,令工匠们可以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状态,而工匠背后的精神内涵也慢慢展现出来。

2.1 工匠精神是对高超技艺的执着追求

工匠对自己的技艺从来都是不满足的,每天的工作既是产品的生产制作,又是对自己技术的磨练和提升。新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于对工匠来说,都是一次又一次提升和改良技艺的机会。比如日本的小林研业公司,不起眼的打磨厂房中,出品着无数的宛如镜面般光滑的苹果ipod后盖,苹果公司之所以会将自己的产品交付给小林研业公司,就是看中了他们对高超技艺的执着追求。

Ipod的后盖采用不锈钢材质,厚度只有0.5 mm,而且打磨过程中稍微发热就会造成面板歪斜,这需要在打磨力度和角度上丝毫不差,小林研业的工匠们不断提升着打磨的技艺,最终,苹果公司以为需要两个月时间处理的ipod后盖在5天时间就完成了,而且个个符合标准,堪称研磨界的奇迹。

2.2 工匠精神是对产品完美细节的苛求

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说过自己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差不多就行了”,所谓工匠精神,可以说是一种对产品品质和产品细节的近乎偏执的追求,每个工匠对待产品都一丝不苟,即使是最细微的地方也要仔细考虑,以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比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为了把食材最鲜美的那一刻奉献给顾客,在制作寿司时会根据食材的不同特点甚至顾客的不同身份作出调整,比如为女性顾客制作的寿司就会稍微小一些,为上班族顾客制作的寿司米饭就会压的紧一些,方便他们用筷子食用,对于左撇子的顾客他还会把寿司摆在顾客的左手边方便取用,这些对细节的专注将工匠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2.3 工匠精神是对产品发展的深入思考

工匠们的工作看似单一,但实质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对产品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正是保持产品延续性的最直接途径。

日本京都茶叶筒制作企业“开化堂”有着百年历史,其铜质茶叶筒产品前后需要100多道工序完成,且对气密性的要求非常高,深受大众欢迎。

第六代传人八木隆裕则在父辈的基础上积极求变,他联合京都其他五家手工老字号成立“日本手制”品牌,并推向国际市场,产品种类也面向世界各地的消费群体,比如利用开化堂茶叶筒优良的气密性,制作满足西方家庭保存需求的意大利面储存筒。

这种改变并非仅是开拓市场,而是仍是以产品为本,在满足更多人群需求的同时,保持自身产品的延续性。

可以说,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对自己平凡工作表现出的崇高敬意,一方面,工匠精神决定了工匠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苛求完美,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也为消费大众带来了品质优良,富含感情,经久不衰的产品。

第3篇:木工匠人精神范文

教育界往往有“不做教书匠”的提法。可是,细细挖掘“匠”的内涵,会发现它除了指代“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的人”外,也含有“灵巧、巧妙”的意思。更何况,“匠”所代表的“技”又是通往“艺”的必由之路。由此,笔者以为,为师者需要有“匠心”,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我的风格,这样才有可能慢慢转向为教育教学的“艺术家”。

《庄子・达生》中有一个“梓庆为L”的故事:梓庆能雕刻木头做L,可谓鬼斧神工。鲁侯问他如何做成,梓庆回答,靠斋戒来静养心思:斋戒三天,不考虑赏赐、俸禄;斋戒五天,清除杂念;斋戒七天,进入忘我的境界。之后进山林观察木料的质地,选择好材料,然后动手加工制作。用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出的L就非常精美了。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故事里蕴含了我国最早的“匠人精神”。于教师而言,我们该如何保持一颗“匠心”呢?

做一个有“匠心”的老师要懂得专注、走心。梓庆为L,先让自己的身体达到最佳的状态,在胸有成竹的时候走进山林选取最合适的材料,雕刻时全身投入,身心归一。为师者,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需要心怀这样的一份虔诚。教学需要专注于学生、专注于教材、专注于自身,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巧妙构思、精心设计,才能真正化有形为无形,让教学走近学生内心。与学生相处时,需要以理解和关怀作为前提,将每一次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当成走进其心灵深处的“仪式”,在面对学生时流露真情、表达真爱,进而将育人化为一种不留痕迹的“绕指柔”。

做一个有“匠心”的老师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梓庆为L之前的斋戒,就是放空自我,一门心思放在本职工作上。对于教师来说,一样要摆正心态。世界太大,诱惑太多,身为教师,既拥有选择的自由,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面对浮躁和诱惑,教师不妨像匠人那样,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心地帮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若我们真的这样做了,学生的亲近、同事的肯定、家长和社会的信赖等等很多附加的东西也会随之而来。 做一个有“匠心”的老师要有尊重规律的敬畏心。所谓“术到极致,几近于道”,梓庆为L,他带着对树木和自然的极大尊重去选材,做出来的L自然是巧夺天工。作为教师,也要拥有一颗尊重规律的敬畏心,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学科的规律、学习的规律。教师或许不能“选材而教”,但一定要“因材施教”,做到育人为本、尊重差异、顺应天性、自主选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育是“慢”的艺术,快不了,急不来。只有尊重规律并且科学运用规律,生成教育的智慧,才能事半功倍。

第4篇:木工匠人精神范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工匠精神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1有一种精神,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一种精神。

在我的家乡泉州的丰泽广场上有一座“鲤鱼化龙”的石刻球体城雕。整个球体由一百二十一块花岗石榫接拼成。上面雕刻了五条腾飞盘绕的蛟龙、三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鲤鱼和十一条跳跃波涛的鲤鱼,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鲤鱼化龙”因此得名。

妈妈告诉我,这尊“鲤鱼化龙”的雕塑作品是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作品。一听是我所在学校的校友的杰作,我顿时兴奋起来,心中油然生起对卢思立校友的敬仰之情。

我通过“百度”认识了这位杰出的校友。卢思立大师从事木雕设计和制作50多年,他留给人的印象非常朴实,但每一张记录他创作时的照片都让人感受到他平时工作的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你瞧,他在雕刻创作时那专注的神情,那是艺术大师用心在与作品交流对话。欣赏着卢大师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我深深地为他高超的绝活所折服。这一定必须是有着对木刻多么深厚的炽热感情,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造出如此有灵感有创意的作品啊!

妈妈告诉我,我们学校有许多像卢思立大师这样优秀的校友,如有世界体操冠军蔡焕宗,有上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有将中国艺术瑰宝木偶艺术传到世界各国的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等等。

这些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以一种热爱与创造性劳动推动了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发展。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杰出校友的故事,包括我们学校的创建发展之路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我深深地被感动着。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什么是劳动之美、创造之美,那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美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在劳动中成就梦想!

妈妈告诉我,工匠精神是时代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必须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我想,那就是从我们少年儿童开始,就必须学习工匠精神,并且把这种工匠精神带到学习中,积极上进、刻苦努力……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2工匠,早先是指从事手工活动的群体。为工匠者,必静其心,细其意,专于行,略于身外,乃成事业也。如今,工匠早已不局限于手工业群体,他们散布于各行各业,但他们身上,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专注,是细心,是认真。更是一种忽略身外事物而把工作求精求秒的精神。正如钳工高级技师宁展允,手工研磨精度极高,结构复杂的零件,十年如一日,从未出现任何差错。亦或是十万丝中挑一的四川蜀锦,美轮美奂令人叹浑然天成。没有十几位匠人共同“发扬蜀锦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蜀锦这般美妙复杂的技艺恐怕早不流传于世。这一刻,他们不再是身怀绝技的伟大技师,他们只是文化的工匠。

工匠精神是自古传承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鬓脚兵法修列……”纵然他们面对人生种种绝难却没有消沉坠落。他们只是心怀孤愤,倾全部心血于作品。一代宗师,功成名就,而已矣。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昌盛繁荣的精神根基。守住工匠精神,守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守住人民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根基,守住一代文明古国!

守住工匠精神,首先要“定平内外之分。”就是无论身外发生什么困难阻碍,都不能放弃工匠传统,坚持,恒久。毕加索生前未名,没有金钱,没有爱情的日子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穷愁潦倒,极度困难之境,他没有放弃作画,他以自己作鲜血,尽情挥洒在镀着光辉的画布上,他的坚持与努力,如向日葵一般明亮和倔强,终于照亮了欧洲花坛成为至今难以企及的现代派明星。正如他所说的“我无穷的`作画,是在追求无穷的美。”他以画作,充分展现了典型的坚持的工匠精神。守住工匠精神,其次要静心,专注做事。絮絮松烟雾,经过静心的,专注的工匠锤炼研磨,终成一代墨宝。乌亮的是墨汁,更是不朽的工匠精神。

静下心来,克服外物喧嚣,专注的,仔细的做好工职工作,也可谓“工匠”。当今时代的喧闹沉浮之中,太需要如此一种沉静的“工匠精神”了,做一个工匠,就如同在繁华红尘中做一颗最自然质朴的大树,扎根于地,顶立于天,默然生长,把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3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更需要工匠精神。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在35年里焊接的发动机将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上太空;潜水器装配首席钳工顾秋亮,组装的我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观察窗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50分之一;80后海上液化天然气超级冷冻运输船焊接高级技师张冬伟,4个小时连续不断在薄如纸片的殷瓦钢上焊接,没有一个漏点。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在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中,电焊工比自己重要的多。因为一个小小焊点的脱落,都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苹果如今风靡世界,除了得益于创意、创新外,与乔布斯等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休戚相关。

然而,在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读圣贤书才是正途,当工匠不能出人头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今天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热衷于创新创业。另外,在中国教育机构中,依然在崇尚所谓精英教育,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教育。当下中国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知识精英阶层到普通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育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注重从政策上对工匠倾斜。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他们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社会各方对他们理应有足够的予人文关怀。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愿景,再加上最近热得烫手的互联网+概念,也为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迫切需要的创客理念和工匠精神齐头并进,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共识,来引领中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4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们更要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它,相信未来,我们将会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体验过,因为一个铁蹄,一个渺小的标点符号,一根小小的签字笔,就不幸因此亡国,就仔细思考了一天,连至交好友的到来也丝毫不觉,就去调查,一个个的数据小心排列,计算每个礼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许多人们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吹毛求眦,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影响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国的制造业,日本的丰田汽车。也许有人会对此不懈一顾,念叨着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却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的,正是因为小节的一点点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万丈高楼。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说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脏。

工匠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悬无垠,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继承,去弘扬。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由细节和创新糅合的产物,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有人倡导去国外,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凭此来继承工匠精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责任感,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要学习的不是国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它就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是叩问自己,是否可以时时刻刻的保持这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精神,凭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热爱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它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脏,而态度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的,态度,将引领细节,创新,去做每一件事,师说由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作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

将来回首时,看到的将是彩虹。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5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保护。

墨子·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国之贤者,髙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

髙与之爵。德国有许多蓝领工人却是比白领经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为生,虽是工人却也体面得像个绅士。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肯定给予他们那双劳动后布满老茧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国工匠,需要这样一张来自社会的保护网,不受人白眼,深爱着自己的职业。

厚与之禄。梦也是需要金钱为代价的,当商人等不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手工瓷器,市场上流动的就只能是统一形态的碗和盆。何不多给工匠们一些时间,一些支持助他们圆梦?他们圆梦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走入工业4.0,这张金钱锻造的网,少不了。

重之以令,给予工匠们以礼遇,荣耀,就像(感动中国)所做的那样,给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光明的舞台,这是一张荣耀之网,网住的是人心,是感动,也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带着如此满满的感动工匠们的心底也必是充满暖意,他们定会制造出更为精良的匠心之作,匠心筑梦也定会吸引更多的匠人怀揣着工匠精神一同筑梦

第5篇:木工匠人精神范文

儿时在乡村生活,看着父辈们农闲时分制作、修理各种农具,编织筲箕、背篼等生活器具,觉得非常自然。这就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长大后我离开乡村来到城市,成了一个终日与文字打交道的书虫。那些儿时的玩伴,大部分都成了泥工、铁匠、木匠、花匠等,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祖先的技艺吸收、传承,让我们在这些手艺中见证了祖先的生活方式。因此,看着匠人工作的姿态,以及触摸手作之物时内心洋溢起的满足感,回想起儿时的温暖场景,我想谁都会感到幸福。

中国是这样,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又何尝不是这样。相比较而言,日本更加注重匠人精神,更加注重各种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京都国际观光大使美帆,致力于在中日之间搭建文化桥梁。她带领团队亲临日本各地30多种工艺的制作现场,与50多位匠人对话。他们不仅走访了京都老铺的新生代手艺人,也重访了柳宗理的民艺之路。在这本《诚实的手艺》一书中,美帆用她细致之笔,将她所熟知的日本手工艺,透过直觉之眼、自由心灵,娓娓道来。通过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民艺家族亲身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得以窥探这一代的日本民艺继承人对民艺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以及那些最真挚的情感。

本书包括各地手艺、手艺新生和寻访柳宗理三章,见证了手艺在一个尊重传统的国家的传承与复兴。在《各地手艺》这一章中,美帆说在日本各地存在的手艺不胜枚举,匠人们一般都是世代家传,也有带徒弟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其依靠双手传承的宝贵记忆,使几百年以前的技术得以留存到今天,这也许就是有着珍惜手艺愿望的人们所创造的奇迹。作者特意提到,爱奴族的木雕“二风谷盘”,这是一种木制浅盘,上面刻有地域特征明显的木雕花纹。纹饰有漩涡、刺形、目形、鳞形四种基本形态,将这些元素自由组合,就能创造出个性的花纹。工艺看似简单,其实从原木到成为木材就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自然干燥,刻成盘形后还要放置四到五天,等木料中的水分彻底挥发后再开始雕刻,并不是寥寥几步就可以完成的。

木雕匠人贝泽守说:“制作出好的作品只是一方面,守住这份文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匠人坚守传统工艺的制作方式,我们才得以与上千年前的祖先对话。手艺是一种和时间对抗的艺术,它经一代代人传承,为了遵循传统样式和生活规范而维系着自身固有的技术。当我们想要重拾传统,必须要感谢那些在继承和保留传统文化第一线的手艺人们,是他们将那些带有泥土气息的茶碗、蕴含木纹肌理的盘子、能让人感受到涓涓流水的纸张,以及仿佛听得见敲打金属之音的器皿带入了我们的生活。

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推崇的“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通过这本用五年时光雕琢的书,我们也该反思一下,中国该如何继承、保护和开发那些传统手工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呼唤匠人精神,唯有敬业和认真,我们才能迎头赶上,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大国和强国。

第6篇:木工匠人精神范文

全球匠人精神

美国Ariele Alasko

木工女孩的拼接生活

世界上的木工很多,但是女木工却少之又少。Ariele Alasko来自布鲁克林(Brooklyn,NY),毕业后决心成为一名自由工作者,从事她最喜爱的家具、木器制造的工作。在她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Brooklyn to West工作室,有很多再生木和拼接家具,这是她平常最喜欢研究的物件。她创造出的拼接家具,似乎有―种呼应着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觉。从一开始的材料收集、整理清洁、切割去棱、排列组合到最后的上漆组装,每个步骤完全不假他人之手,均由自己一个人慢慢完成。简单的木器用品、老家具的改装、餐厅内部的装潢设计案,她的一拾一刻、一敲一击震撼着身边人。

英国Anna Potter

花店便是人生

在英国的南约克郡谢菲尔德镇(Sheffield,South Yorkshire),有一间美丽的花店名叫Swallows and Damsons。一推开店铺的门,许多的陶土盆器、木板铜块散落各地,在刻意漆成灰色凉爽刻划的壁面上,挂着不同花样的印花壁纸。从都铎王朝华丽奢华的设计,到后现代巴洛克风格,还有新古典主义的演变形式,主人Anna Potter以灰色墙面当成背景,映衬着不同角度斜射至屋内的日光阴影和变化,来比对出工作室中各种花丛的景象。她的花是摆设,她的插花是技艺,整个花店就是她的生活。

保加利亚Plamena Doycheva

微缩小物唤醒世界

一位来自黑海边的保加利亚艺术家Plamena Doycheva,善于用漂流木和拉菲草来创作微缩艺术品。因为生活在海边的缘故,她对自然情有独钟,很多设计灵感来自鹅卵石、种子、树叶、大自然的各种小动物等。她通常在家附近搜集漂流木和其他可以回收的木材用于创作:被卡在抽屉中的小老鼠、停在树枝上的爱情鸟、调皮的小松鼠、迷你的小篮子……虽然这些小物件没有有任何实际用途,但是它们却拥有非常大的魔法,瞬间唤起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想象。

Global Craftsmanship

全球匠人精神

中国 杭洲将一盆苔藓做到极致

杭州外桐乌村,夕阳夕照的时候,满院的植物溢出最后的绿意,在院墙上打出斑驳的影子。庭院里,一盆盆紧挨着的苔藓安静地数着自己的心事,回忆着今天见过的人,听过的故事。这便是潘锐和他的“植觉”小院。下了班的他关掉电脑和音乐,放下剪刀,苔藓和器皿,洗洗全身的泥土……出门,也许要和家人出去吃个晚餐,也许会和朋友喝酒聊天,结束一天的“手工”生活。从一个焊铁匠到被人尊称为“植觉”先生,潘锐走了很多年。为了让苔藓呈现出最美的状态,潘锐要分别给他们找到适合的“盆”,经过两年的沉淀,工作室的员工也从他自己变为4个人,潘锐为苔藓造出了更多的“场景”:院子里栽种的植物攀沿到了院外,植物的根须爬得满墙都是,收获的季节还可以吃到自家生长的果子,木门的旁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苔藓,小动物们在庭院的角落休憩玩耍,清新的庭院,自成一派小森林的气息。

中国 广州调一杯单纯美妙的咖啡

咖啡师赋予每杯咖啡以独一无二的个性,好的咖啡让人一见如故,细细品味就是与咖啡师最好的交流。Lim是COSTA广州友和店的咖啡大师,也是去年COSTA年度盛事――咖啡师大赛中国赛区的冠军。她的魅力不是别的,而是一个咖啡坚守的心意和精湛的手艺。她自己也说:“咖啡的颜值和味道,是靠一次次的苦练。卡布奇诺的黄金圈看似简单,但将它完美呈现出来却是背后练习到手腕酸痛的经历。”卡布奇诺的黄金圈就像一个勋章,让咖啡师Lirn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热爱,她喜欢咖啡,更希望将带着心意和温度的咖啡让朋友品尝。

中国上海爱因斯坦跃然“纸”上

众所周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有张最著名的照片1951年3月14日在他72岁寿辰上,他吐出舌头作了个怪脸,被国际合众社摄影记者拍摄下来。这样严肃科学家顽皮瞬间的镜头,已然成为流行文化的一个符号。不过,它只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在上海秋品艺创X半空间的纸品艺术展上,来自湖北武汉的平面设计师让这幅作品重新焕发了生机。她运用波普(PopArt)艺术手法,为爱因斯坦戴上帽子通过对纸的重构,以点阵式展示爱因斯坦的图像结构,轻松幽默地再现了这一经典瞬间。清晰的轮廓,明快的色彩以及特殊的触摸体验让我们重新感受到新一代大众流行文化的匠人匠心。

TIPS

细数普通人和匠人的区别

普通人:把工作做得差不多就得了。

匠人:为了把99%提高到99.99%,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普通人:工作态度,一般般,不求甚解。

匠人:一丝不苟,做好每一块腕表、每一双鞋、每一件衣服……

普通人:有时会耍小聪明,投机取巧。

匠人:专注如一,将产品当成艺术品,将质量视为生命。

普通人:总想着一举成名,一蹴而就。

匠人:心无旁骛,休闲心性,慢慢达成目标。

普通人:对任何事的态度都是能交差就行。

匠人:注重体验,对美好的器物、超凡的品质会不断探寻。

普通人:遇到困难,总是想着这件事儿肯定没戏了。

匠人:绝不放弃,忍受失败和挫折,直至绝处逢生。

你所不了解的那些绝“技”

有一种工艺叫日本“江户切子”

在日本的传统工艺中,“切子”算得上是比较著名的一种,这种传统的玻璃雕花工艺可以看作是日本的艺术瑰宝。“切子”的意思是指在玻璃器皿上进行加工打磨以形成漂亮的花纹。“江户切子”1834年发源于江户大传马町,使用金刚砂在玻璃表面进行雕刻,被视为现代江户切子的开端。与“江户切子”同名的还有同样发源于日本的“萨摩切子”,二者形态与手法都各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江户切子”经历了战争、磨难,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多应用于普通人家庭,被称为“平民培育的文化”。

没有对手的“舞者”是他们

对于舞蹈这件事,Marcus Hilton(from Rochdale England)和太太Karen已经跳了37年,他们是英国职业的摩登舞选手,几乎所有的国标舞教学时,都会看他们两个的录像带。他们在役时,几乎是没有对手的舞者。虽然学舞、跳舞蹈靠灵感,但重要的是永不言败和不放弃的精神。1987年,年轻的Marcus与太太在业余比赛中相识并竞争。两人相爱相杀,但也因此奠定了完美的爱情基础。他们是英国更是全世界舞蹈巨星级导师和评审,曾经连续九次拿到世界职业摩登舞冠军,无论是在他们比赛的那个时代还是现在,他们都是全世界舞蹈爱好者所崇拜、所公认、所仰慕的男神女神。这两位大师被授予了大英帝国员佐勋章(MBE),并担任世界舞蹈公开赛评审团团长。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回向国标舞公开赛上,Marcus说:“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坚持,我们现在仍然坚持跳舞,只不过从舞台上转到了舞台下。”

意大利“小提琴”故乡绝无仅有

1500年前,意大利克里莫纳的一位乐器工匠,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所以克里莫纳成了小提琴的故乡。几百年来,世界各地的制作提琴的大师青睐不说,每一个拉提琴的大师,也无一不向往,这块创造出提琴美妙音色的圣地。克里莫纳无论经营什么商品的店,都喜欢在橱窗里挂些与制作提琴有关的东西来装饰店铺。当然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市镇,只有克里莫纳的商号,有这样的资格,有这样的运气。毫无疑问,克里莫纳人,将永远享用这样的殊荣。

印度“绘画”表达生命境界

在印度的每一个角落,绘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大多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印度艺术最初反映的是宗教思想,到现在印度艺术一直都还受到印度各种宗教的深刻影响。印度绘画和其他印度艺术形式一样,与印度人的密切相关。就拿婆罗门画像来说,人们在手工绘画中看到的是神像的神态和他所佩戴的饰品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印度绘画大多结合佛教和印度教两大文化艺术来绘制的,表达的是一种和谐和具有生命力的境界!

世界搜索“匠人精神”看这些品牌怎样玩转“匠心力”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一个看上去颇有沧桑感的词汇。那种直击心灵的力量,是大国工匠们令人叫绝的高超技艺,是无论做什么都一辈子爱岗敬业的虔诚态度。

1技术精湛

美国Baker雕工繁复品位出众

家具创立之初,工匠Siebe Baker通过其纯熟的手工艺打造出牢固耐用的家具,而之后的每一件Baker家具,也都是多位大师级工匠的呕心之作。从雕工繁复、镶嵌精致的古典系列,到线条优雅、品位出众的现代风格,Baker从不拘泥于任何时代或风格的限制。长久以来,Baker传承:了历代手工艺对传统与细节的注重,精美绝伦的设计与工艺创造出广阔、兼收并蓄的持久吸引力,使其受到历届美国总统的青睐,更被北美奢侈杂志《Robb Report》评为“家具之王”。

2体验互动

中国SHOKAY编织的不仅仅是毛绒玩具

编织诞生于公元前4世纪,流传至令已经发展成为细腻成熟的工艺代表。在陕节奏的都市生活背景下,编织艺术的慢所凸显的是精耕细作的艺术态度,以及对精致生活的不倦追求。SHOKAY谙编织作为传统技艺的价值,始终致力于传承和推广编织艺术,并为广大编织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参加编织课程不仅是对传统手工艺术的―种传承,更有益于现代都市人的身心健康。孩子们通过编织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耐心和集中力;成年人学习编织则可以减压放松、修身养性。在编织过程中,手持毛线、毛衣针、钩针等不停地穿拉、缠绕,手部各穴位得到刺激,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延缓大脑衰老。

3改变性能

荷兰Bugaboo让童车变得更加灵动

毋庸置疑,荷兰Bugaboo是深受全世界众多父母青A的舒适经典型儿童推车。它的功能齐全,适用于各类场合,更重要的是,Bugaboo愿意考虑父母的需求,在轻便上大做文章,让每个家庭都能带着宝宝轻松自由地出行。特别款儿童推车的设计中,自由和灵动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就像是风筝――它们在空中滑翔,随风飘去任何地方。

匠心趣闻

世界各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家也都用各自的方式在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咬文嚼字》不久前公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工匠精神”位列第二,充分体现了这一年国人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我国的匠人在兢兢业业自我发掘和传承,那别国的工匠在玩些什么呢?

日本做出好寿司要给章鱼做50分钟按摩

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辈子寿司,被称为“寿司之神”,日本将他视为国家珍宝。为保证温度,他要求客人用餐前的热毛巾是学徒手拧的;为保证米饭的口感,煮饭的锅盖需要双手使劲配合压力才能打开;煎蛋这份看似简单的活也要出自有十年经验的徒弟之手;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他要求学徒给章鱼按摩时间从半小时增加到40至50分钟,这样日复一日,精益求精,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达到了新的巅峰。

美国 工匠组合汽车售价3000美元

不可否认,DIY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位工匠就敢想敢干,自己动手把一辆卡车和一辆轿车组合到了一起。这辆“四不像”交通工具被称为世界上最糟糕的汽车,不过它的这位主人似乎不以为然,干脆在网站上叫卖开来,开价3000美元而且谢绝还价。

德国 130年前出现制造黑历史

在世界制造的舞台上,“德国制造”一直占据高位。目前,在全球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领先地位,处于前三位的部门共有27个。德国的汽车、钟表、刀具、酿酒设备、地下排水系统、建筑与家具等,都以耐用、可靠、安全、精密等特征享誉世界。这也构成了“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但是曾经德国的工业产品也以假冒伪劣闻名世界。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8月23日于是成了“德国制造”的诞生日。从130年前的那个日子后,德国人争气地让自己销售到世界各国的产品比当地货的口碑还要好。

第7篇:木工匠人精神范文

那是一个夏天,我家窗户上破了一个洞,爸爸妈妈决定找一个木匠来修补一下。

“咚咚咚”肯定是木匠来了,我赶忙跑去开门。听爸爸妈妈说来的木匠是一个年纪较长、技术精湛的老木匠,可怎么来了个大哥哥呢?

“你能行吗?”看他那么年轻,爸爸妈妈不禁异口同声地问。

“行的。”操一口河南口音的小木匠说,“俺师傅家里有事,所以就让俺来了。”

爸爸妈妈没办法,只好让他试一试。嘿,他还干得真卖力!一晃就到中午了,房间内的温度越来越高,小木匠头上的汗珠像豆子一样滚了下来,但他仍未停歇,只是时不时地抬起胳膊擦一下。

到吃饭时间了,可小木匠还在干活。妈妈请他过来吃饭,但他却说不用了。妈妈百般劝说,他才肯吃一个馒头。

又经过了一个下午的忙碌,窗户终于修好了。他临走的时候,爸爸妈妈付给他工钱后,又塞给了他一些钱。可他将手一摆,把钱放在茶几上,憨厚地笑了笑,说:“俺只要俺该要的东西,别的俺不会要的。”爸爸妈妈说不过他,只好把钱收了起来。最后,爸爸妈妈硬塞给他一根冰棒,可他却给了极渴难耐的我。

“就算是再低微的工作,只要认真做,用诚心做,照样是值得骄傲的,照样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望着小木匠远去的身影,爸爸感叹道。

第8篇:木工匠人精神范文

休宁木工学校坐落在安徽黄山脚下的休宁县,创办人叫聂圣哲。他16岁考上大学,20岁开始做大学教师,23岁成为中国科技大学的副研究员。他后来去美国留学了8年,回国后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了一家营造木结构洋楼的德胜洋楼有限公司。一方面因为他的公司需要木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回报自己的家乡,他就在休宁办了一个木工学校。

聂圣哲的确是个奇才。他二十多岁就当教授,是美国化学学会的会员,写过好几本大学的化学教材。因为从事建筑领域工作,他不仅写过相关专著,还是中国建筑学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同时,他还是位于苏州的四川大学联合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他创建了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并担任基金会主席。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写诗歌、写小说、写戏剧,而且都成就斐然――他是著名戏剧《徽州女人》的编剧,林心如主演的热播剧《大祠堂》的总导演。据说他最近正在研究经济学,要写一本《劳动论》。一个人能够横跨文化、艺术、经济、教育等领域,且都做得风生水起,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办的学校也与别人大不一样。以往木工的传承大都由师父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即使很多职业学校也没有专门的木工专业。而他的木工学校,不收学费,全部由他个人出资办学。创办了8年多,一年招几十个人,也就培养了不到300个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却供不应求、非常抢手,还没毕业就已经被招聘一空。

学校的办学原则是道德第一,就是你首先要学会做人。校训也很简单: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与很多学校提出的“团结、求实、创新、奋进”等相比,他们的校训更具体、更明确。而且,这个校训不是仅仅挂在墙上,而是努力落实在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教学环节、所有的日常生活中。聂圣哲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魂”。事实上,我不少学校是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的,有些学校的校训很难让人记住,但是休宁木工学校的校训却真正地让人印象深刻。校训实际上包含两部分的内容:诚实和爱心。这个校训告诉学生:犯错误没关系,犯了错误承认了,改正就好。但是,你如果隐瞒错误、不诚实,那就不能被原谅。做人的关键是诚实与爱心,而做事的关键是勤劳、不走捷径。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这几点,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为了把校训的内容落到实处,他自己还编写了一本《木工道德与修养讲义》,里面讲到了很多从祖师爷鲁班以来的木工的历史故事。同时,他还编写了一本《学生制度读本》,他说,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形成一种风气,做错了事主动承认的诚实之人,不仅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会受到表扬;而对那些掩盖事实真相的人,一定要惩罚。他要让木工学校成为一个诚实人的天下。

聂圣哲总结的校训,不仅体现在做人上,也体现在专业技术训练上。他把木工不仅仅看成是一种技艺,他认为其中是有职业精神的。所以他的木工理论和实践课,首先不是培养学生怎么去动手做事,而是引导学生从内心喜爱木工这一行。他们经常通过精美的家具作品展示和参观徽州古建筑艺术,让学生体会木匠工作的创造性和艺术魅力。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感受到木工不仅仅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休宁木工学校让学生在喜爱木工的同时,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聂圣哲主张:要体验做木工的乐趣和神奇,让学生体会到选择木工职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谋生,更是生命深处的需要。他对学生说,一块普通的材料,在一个工匠的手里能够变成一件产品甚至是一件艺术品 ,这是多么神奇啊!与此同时,他要求学生在学习木工技能的同时,要学会感恩,学会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勤劳敬业的品行,要按程序按规则、有条理有计划地做事,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更不弄虚作假。

休宁木工学校特别强调技能训练,也有很多非常独特的做法,他们的文化课和实训课的比例是3∶7,也就是说实训的时间必须占70%。实训过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重点向学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和木工基础知识,掌握看图的操作能力,纠正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错误,使用斧头、锯子、刨子、凿子等手工工具,从练习劈、刨、锯、画线、凿眼、拼板等基本功入手来学习传统木工手艺,然后学习制作方凳、长条凳、床架、子孙椅等简单家具,最后再独立制作八仙桌和太师椅。因为在古徽州,能独立制作一张八仙桌和太师椅就意味着合格了,学徒就可以“出师”了。

他们的学区负责制也很有特色。实训的时候把学生分为4个学区,一个教官管一个学区,每个学区确定一名悟性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执行长,然后4个学区开展“比学赶超”教学竞赛活动,这是他们的教学组织形式。聂圣哲采用陶行知倡导的“小先生制”,即在实训过程中师兄带师弟,这样能让学生形成宽松学艺的心理氛围,师兄弟之间心理没有距离,便于沟通。

学校实行教官承诺负责制。每位教官必须保证所带学生的80%以上都能够独立地制作八仙桌和太师椅,其中至少要有10%的学生达到优秀。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接下来是末位淘汰制、奖学金制、学分制,最后是独特的毕业考试。毕业考试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张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然后由德胜公司派出总督学担任主考官,对学生的毕业作品分整体、构件、榫结、合角、工艺5个步骤进行严格、细致的考核,并逐一打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聂圣哲讲过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我不认为一个平庸的博士比一个敬业的木匠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也就是说,即使你只是一个木匠,但只要你敬业,你就有可能比那些平庸的博士更有用,对社会的贡献也更大。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毕业典礼,学生们穿着非常隆重的“匠士服”,头戴“匠士帽”,被授予“匠士”的学位。他们认为,得到“匠士”学位代表着已经获得一种娴熟的职业技能、一种谋生的能力。“匠士”代表着一个人的文明修养,代表着现代职业精神。

第9篇:木工匠人精神范文

关键词: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65-01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此,“工匠精神”成为国人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对自身的技艺极端苛刻,一丝不苟;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所从事的职业认真敬畏,执着创新。具体到工匠个人,真正的“工匠”并非仅仅拥有手艺专长、拥有绝活即可,他们更具备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在2015年,央《大国工匠》的篇首语是这样写的:“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他们是劳动者,一念执着,一生坚守。”这既是对片中人物的评价和褒扬,也是对进入新千年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努力的中国当代工匠所做的一个极为精准的表述。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正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而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职业院校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培养出大国工匠,但至少应该搭建一定的平台,树立工匠精神教育观念,深化课程及教学改革,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积极营造氛围,让“工匠精神”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习惯,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大国工匠奠定基础。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办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

近些年来,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上有所偏离,盲目追求高大尚,中职向高职转,高职向本科转,在专业设置上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有些专业甚至是两三年就走向了没落。由于办学特色不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行业和技术优势,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很多学生毕业后需要从头学起甚至是只能充当廉价劳动力,导致办学难以为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职业院校必须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纳入办学理念,并结合行业特色和专业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和学校名片,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和水平,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教师具有匠人精神,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首先具备匠人精神。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教学也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获取劳动报酬,教书育人更是一项事业。《匠人》一书的作者、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说,只要拥有为了把事业做好的强烈愿望,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匠人。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了学术上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教师还应该淡泊名利,摒弃浮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静得下心来,醉心于教学,痴迷于育人,执着坚守三尺讲台,方能秉承“匠心”,洞见教育真谛。

三、搞好思政课堂,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

日本“秋山木工”的创办人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中讲到:“我相信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所以在每天的学习中,不仅磨砺学生们的技术,更注重锤炼他们的人品。”而要锤炼学生的人品,自然离不开思政课这个教育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

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思政课首先应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把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纳入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其次,应着力打造特色工匠课堂,不仅要通过思政教学,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理念,更要不定期邀请优秀工匠走进思政课堂,讲述他们锤炼技艺的故事,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匠人历程和心得体会。再次,要增加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课时。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不能只靠教师课堂上的讲授,更需要学生到生产实习一线去亲身体验。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在实际工作中来体验和感悟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

中国从来不缺好的工匠,也不缺好的手艺人,但缺乏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近几年来,职业院校把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作为其办学理念,重视专业建设和实训场所建设,热衷于参加各类名目繁多的技能比武和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而言,重视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本无可厚非,但一些职业院校却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人文素养的缺失容易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职业缺乏认同和热爱,对工作缺少热情,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在重视锤炼学生高超技术技能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从而在工作后做到宁静淡泊,执着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磨练自己的才干,不轻言放弃。

五、社会对技术劳动的认同,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在动力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多数中国人对工匠是心存偏见、甚至是看不起的。在信奉“万般皆下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中国人眼中,职业教育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尤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人们普遍崇尚分数,职业院校的学生被认为是高考失败者,进职业院校和学技术成为学生无奈的选择,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而等到就业时,也是挑三拣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做不了,重复单调的工作又不愿干,导致就业困难。因此,全社会要行动起来,消除人们对技术劳动的歧视和偏见,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术的社会环境,形成劳动光荣,敬业可敬的社会风尚,从而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树立自信,在钦佩羡慕大国工匠的同时,以大国工匠为榜样,见贤思齐,积极自愿加入到工匠队伍的行列,并立志用诚实的劳动、精湛的技艺、不懈的进取,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创造价值,实现报国之志。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工匠精神读本【J】.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