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

文化艺术的作用精选(九篇)

文化艺术的作用

第1篇: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校园音乐文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88-0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也在积极的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声乐艺术,将声乐艺术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实现校园音乐文化的科学建设与发展,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与高校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一、声乐艺术的启示作用

在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声乐艺术包含很多的内容,像,音乐文化、音乐语言等等,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生可以倾听美好的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能够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因此,应充分的利用声乐艺术的启示作用高质量的开展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对声乐艺术进行充分的欣赏。学生可以倾听美好的音乐、观看钢琴演奏、小提琴演奏,通过充分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示,学生会自觉的参与到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进而提高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质量[1]。②声乐艺术的内涵较为丰富,且对校园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内涵进行细致全面的剖析,将其全部整理出来,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式方法、发展方向,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③利用声乐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例如,举行歌唱比赛、举行声乐才艺比赛、举行音乐联欢晚会等等,通过利用多种声乐艺术形式,能够进一步丰富校园音乐文化,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2]。

二、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

声乐艺术能够推动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众所周知,校园音乐文化主要以音乐为核心,其与声乐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中,可以将声乐艺术作为推动力。例如,发展声乐艺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声乐技能,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为高校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3]。另外,学生在学习声乐艺术的过程中会带来更多的灵感,积极的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另外,高校还应该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硬件及软件方面的支持,例如,购买先进的声乐艺术设备、引进优质的教师资源、开发高水平的教材,使学生能够更为充分的学习声乐艺术,进而学生也才能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良好音乐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试想,教师积极的进行音乐艺术科研、教学,学生努力学习声乐技能,这在无形中会形成内在的力量,推动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应将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使其成为内在的驱动力,实现最佳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效果[4]。

三、声乐艺术的主导作用

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声乐艺术具有主导的作用。由于校园音乐文化的主要建设者除了高校的教师之外,还有相关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这类学生是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骨干,他们利用专业的声乐知识、高水平的声乐技能,推动了高校音乐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校园音乐活动中,不能缺乏声乐艺术对青春的感召力,也不能缺乏一批批充满青春气息的学生,其成为校园音乐文化的主要主导者[5]。因而,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以最专业的声乐艺术作为主导,以学习声乐艺术的学生作为指导者,高质量的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以实现最佳的建设效果,为高校未来的发展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结论

声乐艺术在校园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其主要具有启示作用、推动作用、主导作用等,高校也应该认识到声乐艺术对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应充分的认识到声乐艺术的重要性。高校应通过发展声乐艺术、利用声乐艺术充分的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提高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及发展需求,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莉.形为神设、神以形传――谈中国声乐艺术的独特风貌[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

[2]塔玛夏・托力克巴衣.谈高职院校声乐教学[J].当代音乐,2015(23).

[3]王茹.声乐与器乐共性及对声乐教学所带来的启示[J].乐器,2015(12).

第2篇: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公共艺术;本土文化;艺术;传统文化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但软实力相对落后。随着中国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来文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城市建设,原有的中华文明古国城市建设变得更加“现代化”,但随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城市为了体现“现代化”,毁坏了古迹原有的自然文化风貌,使得城市形象逐渐失去了特色,愈加趋同化。如何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使城市具有独有的品格与魅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1城市公共艺术应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合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文化元素的载体,它具有美学及象征意义,它以一种象征意义的符号来表现与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题材、表现形式等都体现着该城市的文化内涵。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是公共艺术总的发展趋势。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入城市公共艺术,展现文化地域特色,每处公共艺术都仿佛留存着文化的痕迹,成为艺术生命的载体,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超越本身之外的文化艺术内涵,将本土文化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这就是文化立体多义的魅力所在,以形象彰显文化,以实体再现历史。留存的实体成了人们洞悉历史的窗口,也成为城市文化自信的缩影,见证并述诉说着城市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百花齐放的繁荣气象。1.1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雕塑设计中的应用。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公共艺术不乏优秀的案例。例如,陕西戏曲大观园位于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东侧的休闲区,是一座展示陕西地方戏曲文化的主题公园。通过提线木偶雕塑、皮影戏雕塑等景观小品,将戏曲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完美融合,展现陕西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如著名的《弦板腔皮影戏》雕塑。此雕塑是戏曲大观园中的彩绘雕塑,是陕西地方戏曲重要的剧种——弦板腔皮影戏。皮影艺人与纱幕的当代设计手法与传统皮影的完美融合,既展现了西安皮影文化,又能够触动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使游客流连忘返。1.2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井盖设计中的应用。井盖视觉设计在世界各国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在日本,井盖设计得到了广泛而独特的发展,各个城市、乡镇、农村自行设计具有本地特色的井盖,而且大多数图案都不重复,五颜六色的井盖极富设计感。比如日本函馆市的井盖,颜色对比极其强烈,为城市增色不少,同时井盖上的名胜古迹还会告诉你这个城市什么最著名,什么最好玩,有的井盖还具有导视功能,方便外地人游览观光;日本动漫侦探柯南形象的井盖,其漫画作者出生在大荣町,井盖上的漫画柯南形象成为该城市的代言人;北海道函馆市盛产墨鱼,井盖上印有三只跳舞的墨鱼娃娃,其造型会告诉你当地的盛产。井盖俨然成为日本的城市名片,发展成为一门艺术、一种特殊文化。这种以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的完美融合设计的井盖,增加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对城市的宣传大有裨益。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公共艺术尽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表达是多元的,但总体上是公共艺术的地域性与当代性的完美融合。这种当代性是在地域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当代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审美观念的多元发展的新变革,更加关注创新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只注重地域性,展现地域文化特征而忽视当代性的开放、创新、进步,这样的公共艺术是保守的,对公众而言是乏味的。或只注重当代性而忽略地域性,这样的公共艺术是徒具其表,缺乏可持续发展、缺乏人情味的,犹如无根的花朵迟早生命枯竭,对公众而言是缺少文化之根的。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公共艺术由单纯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逐渐转向城市文化的建构与展现,并具有当代性,这样的公共艺术承载着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印记,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使市民有归属感与自豪感,对提升城市鲜明而独有的城市形象、提升经济与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具有重要意义。

2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公共艺术应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区域性、整体性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包容性,这样的城市才更具吸引力,芝加哥著名的千禧公园不同项目是由来自全球的艺术家设计完成的,这种国际视野使其获得了诸多奖项。在目前“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时代,城市公共艺术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并且能够跟上并引领时代潮流。有吸引力的城市不一定是大城市,却一定是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与开放性等现代都市风格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征集更应具有这种开阔的视野,在此征集中更是对城市进行了广泛而大力的宣传。公共艺术作品应在公众、艺术家、政府部门在相互交流下建立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下完成,它是检验公共艺术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共艺术所服务的对象是公众,而非艺术家自身对公共艺术的艺术表达,不必太过考虑公众的喜好,所以公众应具有使用公共艺术作品的决定权,政府部门担任公共艺术作品实现的组织者,协调各方顺利进行,满足公众的愿望以体现民主性,这样的公众艺术作品才是公众所喜闻乐见的。城市公共艺术因其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所以受到其存在的城市空间环境的制约,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有商业区、生活区、休闲区等,商业区也分为综合性商业区和专业性商业区,不同类型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功能的街区、巷道使用的元素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除了符合地理环境外,还要与人文环境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民群众需求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升级,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逐渐演变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标准发生很大的改变。城市公共还应具有其城市区域的文化内涵与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以满足公众的心理需求,彰显着该城市区域的文化特色。

公共艺术的实施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制约,如美国的“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主要是指政府用立法的形式,从工程建设投资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应用到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建设当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部分发达国家普遍认同了“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它对塑造城市环境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整体改善人文特色与城市人居环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城市公共艺术要长期健康发展,应做好整体规划工作,这样才能使城市公共艺术快速发展。

3结语

城市公共艺术应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合,这种承载着城市历史文脉且具开放性、民主性、区域性、整体性、创新性等的公共艺术,才是城市产生创新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作者:张冠宇 徐阳会 单位: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群众文化艺术必然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诞生于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劳动中。长期以来,群众文化艺术都寄托着原始社会先民的美好社会理想,充分洋溢着和谐精神。群众文化艺术所体现的是鲜明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以及共荣共茂、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核。所谓群众文化艺术,即是指人们在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之外,主动参与、自我开发与娱乐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具体来说,群众文化艺术是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的,而文化的内容则是以娱乐和陶冶情操为主,其目的在于让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当然,群众文化艺术也能够充分反映当地社会的实际生活状况。另外,作为人们表达感情、自娱自乐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艺术植根于群众的基础之上,贯穿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比如社区活动、全民健身以及广场文化等。群众在积极参与、享用群众文化艺术的过程中,必然能够有效实现自我教育,获得审美的享受与情操的陶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实现对审美趣味的建立与升华,从而有效提升文化艺术修养[1]。

二、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共同的信念与理想,必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然而,要想树立起共同的信念与理想,就必须通过先进文化的引导与整合来实现。我们都知道,群众文化艺术是具有传播与整合功能的,因此我们通过对优秀群众文化艺术产品的积极创作以及各种形式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即能够让和谐社会的理想得以充分表达,有效宣传社会发展的主张,从而促使社会发展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个群众的心里。然而,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国传统的群众文化艺术均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精华,如寓德于乐、寓德于文、寓德于情等,均是传统群众文化艺术[2]。由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具有较强的教育性、群众性以及娱乐性,因此其完全可以被视作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陶冶性情与宣传教化的功效下,必然能够有效塑造人们的灵魂、培养人们的品质、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等,最终促使人们形成良好、振奋的精神风貌与状态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这也正是社会发展中的根本要素。

2、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需求,这也是作为一个自然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然而,现代社会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必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经验承载体,群众文化艺术具有较强的知识普及作用,它既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同时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能力、扩大知识领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有效发挥了群众文化艺术传授交流的效能,那么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必然会实现对自身知识、才智以及经验的不断增长。另外,群众文化艺术的社会教育效能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广泛性、灵活性以及实用性,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开阔的学习空间,实现对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而通过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群众文化艺术还能够有效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是社会发展活力的“添加剂”

众所周知,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动发展而来的。然而,我国传统的文化活动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族和谐理论与精神。在我国社会的发展道路中,和谐精神一直就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我国民族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动力。另外,“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长期以来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题材,而“和而不同”的宽容与博大更是长时间贯穿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之中,而这些思想的传承与发扬正是通过各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来实现的。纵观几千年的历史,这种和谐文化思想始终都已文化艺术活动沐浴着我国民族的成长与发展,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此,群众文化艺术的本质必然是社会发展活力的“添加剂”。

4、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化繁荣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而文化兴盛的条件,即是社会的进步。基于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就始终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与兴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出以及关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论述,均是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重要作用与战略地位的全新认识与论断。从此得出结论,一个处于文化繁荣兴盛时期的国家,其也必然处在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

三、结语

第4篇: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摄影 艺术 群众文化 推动

一、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摄影艺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各族群众的艺术学习和摄影所创作品有着很深的影响。摄影作为一门创作视觉图像的艺术,是表达艺术思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国家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支持,优秀的摄影作品能恰好地宣传党的思想文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的幸福生活指数。随着摄影器材的普通化普及化,老百姓都喜欢用摄影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生活的变化、幸福生活的点滴。新疆地广物博,从农村田间地头到城市一角,都有他们自我陶醉、认真拍照的身影,让人倍感欢欣和鼓舞。全民大众摄影有助于开阔人的艺术眼界和思想,丰富人的视觉和语言表现能力。对于一个从事群文摄影艺术人员来说,摄影也是我所从事的工作其一,相对于热爱摄影业余者的热情,我深有体会,也必将让这股热情转变成一股社会力量,对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宣传、普及,也必将用镜头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摄影作品回报群众,推动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

二、摄影展览、培训、讲座,充实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体现浓厚的人文生态、民族特色、风土人情

在和田地区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馆举办各类摄影作品展览、摄影培训班、摄影讲座,就恰好体现出浓厚的和田特色风土人情、淳朴勤劳的和田各族人民真实生活写照。好的摄影作品能使观看者得到熏陶,内容深远,韵味无穷。文化馆通过举办摄影展览,充分表现出所拍摄的城市、乡村所具有的独特民俗风情、人文地理、自然环境。摄影展览的内容“去极端、促和谐”、“民族团结一家亲”、平凡人物等,大多体现了作者们的生活环境缩影,受到观看者们非常好的赞扬和好评,如其中作品一:和田沙漠胡杨,沙丘、湖泊纵横交错,景色壮观迷人,到了傍晚落日与胡杨相衬,一片金色,让人留连。沙漠胡杨,反映出新疆人吃苦耐劳、广阔的胸怀,在经历干旱、风沙埋葬,始终屹立不倒的顽强生命力。作品二和田乌鲁瓦提景区,号称“昆仑小三峡”,位于昆仑山南麓的喀拉喀什河上游山口处、和田县朗如乡境内,距离和田市区71公里,海拔1900米。通过摄影,可直接浏览乌鲁瓦提景区是具有灌溉、防洪、发电、养鱼、生态保护及旅游等多重效益的大型调节水库。水库区南头有几个小岛,其上生长众多植物,是灰鹤、野鸭、大雁等飞禽的乐园;库区四周燥剥蚀的低山环绕,高峻挺拔,形态奇异,远观“银装素裹,原驰腊象”莽昆仑的风姿;近看湛蓝色的湖水,水清浪静,湖光倒影,景色十分秀丽,是国内唯一具有“绿水荒山”特点的景区。水库周围环境优美,是夏季避暑、乘凉、游泳、垂钓、划船及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作品三经常出现的农村风俗民情摄影,描述和田虽然处于大漠边缘,常年风沙,但不管在哪,特别在农村,百姓乡风淳朴,性格乐观,能歌载舞,热爱土地,热爱制作特色美食,让人敬佩、赞叹不已!

文化馆在举办摄影培训、讲座的同时,也让在和田从事摄影的工作者和热爱摄影学习的人们,在一起可以有彼此交流摄影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因为个人的理解思维、想象思维都是有限的,如果要拍摄一个有主题、有想法的题材,在相互探讨中可以得到提高,取长补短,有助于激发人的摄影艺术创新潜能,愉快地从事摄影工作,为群众活动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源。

三、摄影艺术是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层面上体现出它的组织性,摄影虽然是一项个体性很强的创作活动,但是基层摄影的普及还是比较依赖群体的组织,多个爱好相同的人聚集起来更容易激发创作的热情,同时,拍摄活动也需要一个组织去管理和协调,这种组织甚至可以是一个小团体,可以是致力于相同题材拍摄的几个人,结合实际情况,现今各区级文化馆完全可以肩负起这个责任,利用其场地资源、信息资源、教育资源、创作资源、拍摄资源等为爱好者尽量提供帮助。摄影在群众文化层面上也体现出它的参与性,众所周知,摄影爱好者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演出、展览、庆典、节日……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体现了摄影活动本身必须和各种活动即现象相结合。这时他所担负的是记录表现的历史作用,摄影者必须要参与进活动与现象中去,或忠实记录或创意表现,摄影者便在这些活动中发现、欣赏直至表达。随后再把这种表达传递给更多人看到,从而完成摄影创作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者享受到了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在于自如的运用相机,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周围事物,并以自己独特的愉悦的方式自由拍摄表现它们,这种乐趣不会在拘泥与陈规戒律,对器材的过分依赖和在题材或其他摄影者及其作品的束缚和限制下产生,它只在于摄影者自己,在于拍摄出摄影者所见到的,并从中有所感受的照片,是摄影者独特视角的体现。在和田,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现代文化意识不强,文化馆多方面寻找解决办法,通过群文活动教育,来鼓励维吾尔族群众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大抵制极端思想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摄影艺术不单单是“爱好”的问题,最主要的一点是还是要有思想、有悟性,再加勤奋相结合。把对和田故乡的爱更多地融入摄影、融入生活、融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更多地接触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平凡事物,用镜头赞美家乡的山水,用激情感染故乡的读者,用作品激励对和田的热爱,有助于开扩艺术眼界和思想,丰富人的艺术表现力,激发人创作的潜能,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交流人们的思想与情感,有力地增强了表达人物和事物的内涵。

总而言之,摄影工作因环境各异,常处于艰苦的环境中进行拍摄是常有的事,必须具备付出的高素质心理,有时为抓拍一个不到几分钟的镜头,必须要反复拍摄进行比较挑选。不管是敬业还是追求完美,摄影工作者自己,必须是感恩的、快乐的。

【参考文献】

第5篇: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

羌族文化产业的核心在于羌族人文资源,在羌族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汇集了羌族人民物质和精神成果的精华,是最可持续利用、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

1.人文资源具备功能性,是一种可供支配的文化资源,直接决定活动主体的表现内容与形式,这也是它的关键作用。

历史造就了羌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艺术源于日常生活,也是记录祭祀、祈福等宗教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既是宗教思想的反映,也是羌族审美认知的象征。羌族文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殊性,同时,也具有规律普遍性。因此,通过探索羌族文化审美内涵,研究其形式美特征,以艺术化视听形式的提炼为切入点,完全能够使其作为羌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加以利用。

2.人文资源具备概括性,凡是人类在长期适应环境,改造自然、维系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都可纳入其中。

羌族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少数民族,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商时代,羌人早已在北方游牧为生,经历史上多次迁徙,现已在川西北进行农耕生活为主,几经变迁,羌人始终在历史长河中坚韧跋涉,从半坡遗址到马家窑遗址,再到营盘山遗址,羌人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如今,在川西高山峡谷的恶劣自然环境里,羌人也始终坚持自己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既具朴实的生活态度,又具乐观的民族精神,基于宗教的和谐思想,始终贯穿其行为惯性和社会准则。这些在当今社会中实属难能可贵,符合大众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

3.人文资源具备广泛性,只要是人类在社会中追求物质或精神的活动或物品,都属于人文资源,因此,也有有形与无形之分。

(1)羌族文化中,有形的物质资源大致分两类:一是表征羌族文化的历史人物。一代名人,往往表征某个时代、某个区域或某个文化,各地无不对此有极强的价值认同感。在我国,这种视角和理念被广泛接纳,成为传统。放眼世界,纵观历史,这样的传统具有普适性,如,曲阜对孔子、淄博对荀子、邹城对孟子羌族名人史中,炎帝创世、大禹治水、夏启建朝、姜子牙韬略、秦始皇一统无不极具神秘与传奇色彩,这都是动漫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二是羌族的建筑、雕刻、服饰、绘画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艺术佳品,如,与自然浑然天成的碉楼村寨、质朴写意的黑陶双耳罐、主观意象的挑花刺绣、集羌族绘画大成的释比图经《刷勒日》等,在造型艺术上都体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在这些文物身上,无论是源于生活而体现出的古拙与率真,还是源于宗教而体现出的神秘与虚幻,都能够调动人们的探究兴趣,从而成为动漫艺术创作中难能可贵的造型元素。

(2)羌族文化中无形的精神资源大致也分两类:一是传统精神资源,通常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认知传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等,“自然崇拜是羌族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白石崇拜和释比文化是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对自然敬畏的泛灵信仰,始终起着统领的作用。二是文化技能资源,它是由人掌控的一种技能,包括歌唱、舞蹈、绘画、演奏等方面的各种技巧。羌族歌舞是最突出的形式,尤以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萨朗”舞蹈和羌笛演奏为代表。原始、质朴的羌族歌舞能够为动漫艺术创作提供独特的表演元素。

二、应用羌族文化的原则

“传统—现代”是羌族文化应用的主线,传统精神价值与现代表现形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羌族文化应用最核心的部分。

1.立足当代,传承创新

羌族文化的魅力来源于顺应时代绵延数千年而体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这是最关键的价值基础,也是文化传承的核心部分。而创新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创新是当代意识的基础。来自创造者艰苦的探索,它决定着文化产品的独到性,是最为稀缺的文化资源,也是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因此,运用羌族传统文化题材来创作动漫作品,要以当代受众能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标准为基础,通过新技术、新材料赋予传统题材新的元素和内涵,才能使之获得新的艺术生命,才能使传统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转化为事实上的传播优势。

2.面向市场,包融互动

第6篇: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公共艺术;本土文化;艺术;传统文化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但软实力相对落后。随着中国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来文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城市建设,原有的中华文明古国城市建设变得更加“现代化”,但随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城市为了体现“现代化”,毁坏了古迹原有的自然文化风貌,使得城市形象逐渐失去了特色,愈加趋同化。如何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使城市具有独有的品格与魅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1城市公共艺术应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合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文化元素的载体,它具有美学及象征意义,它以一种象征意义的符号来表现与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题材、表现形式等都体现着该城市的文化内涵。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是公共艺术总的发展趋势。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入城市公共艺术,展现文化地域特色,每处公共艺术都仿佛留存着文化的痕迹,成为艺术生命的载体,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超越本身之外的文化艺术内涵,将本土文化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这就是文化立体多义的魅力所在,以形象彰显文化,以实体再现历史。留存的实体成了人们洞悉历史的窗口,也成为城市文化自信的缩影,见证并述诉说着城市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百花齐放的繁荣气象。

1.1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雕塑设计中的应用。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公共艺术不乏优秀的案例。例如,陕西戏曲大观园位于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东侧的休闲区,是一座展示陕西地方戏曲文化的主题公园。通过提线木偶雕塑、皮影戏雕塑等景观小品,将戏曲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完美融合,展现陕西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如著名的《弦板腔皮影戏》雕塑。此雕塑是戏曲大观园中的彩绘雕塑,是陕西地方戏曲重要的剧种——弦板腔皮影戏。皮影艺人与纱幕的当代设计手法与传统皮影的完美融合,既展现了西安皮影文化,又能够触动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使游客流连忘返。

1.2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井盖设计中的应用。井盖视觉设计在世界各国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在日本,井盖设计得到了广泛而独特的发展,各个城市、乡镇、农村自行设计具有本地特色的井盖,而且大多数图案都不重复,五颜六色的井盖极富设计感。比如日本函馆市的井盖,颜色对比极其强烈,为城市增色不少,同时井盖上的名胜古迹还会告诉你这个城市什么最著名,什么最好玩,有的井盖还具有导视功能,方便外地人游览观光;日本动漫侦探柯南形象的井盖,其漫画作者出生在大荣町,井盖上的漫画柯南形象成为该城市的代言人;北海道函馆市盛产墨鱼,井盖上印有三只跳舞的墨鱼娃娃,其造型会告诉你当地的盛产。井盖俨然成为日本的城市名片,发展成为一门艺术、一种特殊文化。这种以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的完美融合设计的井盖,增加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对城市的宣传大有裨益。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公共艺术尽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表达是多元的,但总体上是公共艺术的地域性与当代性的完美融合。这种当代性是在地域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当代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审美观念的多元发展的新变革,更加关注创新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只注重地域性,展现地域文化特征而忽视当代性的开放、创新、进步,这样的公共艺术是保守的,对公众而言是乏味的。或只注重当代性而忽略地域性,这样的公共艺术是徒具其表,缺乏可持续发展、缺乏人情味的,犹如无根的花朵迟早生命枯竭,对公众而言是缺少文化之根的。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公共艺术由单纯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逐渐转向城市文化的建构与展现,并具有当代性,这样的公共艺术承载着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印记,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使市民有归属感与自豪感,对提升城市鲜明而独有的城市形象、提升经济与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具有重要意义。

2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公共艺术应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区域性、整体性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包容性,这样的城市才更具吸引力,芝加哥著名的千禧公园不同项目是由来自全球的艺术家设计完成的,这种国际视野使其获得了诸多奖项。在目前“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时代,城市公共艺术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并且能够跟上并引领时代潮流。有吸引力的城市不一定是大城市,却一定是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与开放性等现代都市风格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征集更应具有这种开阔的视野,在此征集中更是对城市进行了广泛而大力的宣传。公共艺术作品应在公众、艺术家、政府部门在相互交流下建立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下完成,它是检验公共艺术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共艺术所服务的对象是公众,而非艺术家自身对公共艺术的艺术表达,不必太过考虑公众的喜好,所以公众应具有使用公共艺术作品的决定权,政府部门担任公共艺术作品实现的组织者,协调各方顺利进行,满足公众的愿望以体现民主性,这样的公众艺术作品才是公众所喜闻乐见的。城市公共艺术因其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所以受到其存在的城市空间环境的制约,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有商业区、生活区、休闲区等,商业区也分为综合性商业区和专业性商业区,不同类型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功能的街区、巷道使用的元素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除了符合地理环境外,还要与人文环境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民群众需求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升级,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逐渐演变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标准发生很大的改变。城市公共还应具有其城市区域的文化内涵与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以满足公众的心理需求,彰显着该城市区域的文化特色。

公共艺术的实施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制约,如美国的“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主要是指政府用立法的形式,从工程建设投资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应用到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建设当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部分发达国家普遍认同了“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它对塑造城市环境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整体改善人文特色与城市人居环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城市公共艺术要长期健康发展,应做好整体规划工作,这样才能使城市公共艺术快速发展。

第7篇: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艺术比赛 民族文化 发展传播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8-0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艺术家的技术更加娴熟,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加快,国际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参加并举行了多项国际艺术比赛。目前,我国部级的国际艺术比赛除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外,还有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和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这些比赛加强了我国艺术与国外艺术的交流,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对国际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创造条件了解国外艺术,提升艺术技巧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国外先进艺术从国外传到了国内,我国的舶来艺术家们的技巧逐渐娴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参加了很多大型国际艺术比赛。比如芭蕾舞,钢琴,西洋音乐,西洋乐器等等艺术比赛上获得了奖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991 年~1997 年,仅文化部派出参加音乐、舞蹈、杂技、美术国际比赛,就有 951 人次,获得 461个奖项,其中一等奖约占一半[1]。据了解,1986 年我国有了自办的小提琴国际比赛,此后又有了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以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

这些艺术基本来自于国外,国内的西洋艺术氛围和艺术技巧与国外虽不能相提并论,但是通过引进这些国际艺术比赛,参加国际艺术比赛给我国的艺术家们创造了接触了解国外艺术的机会,表达了我国艺术家对于“舶来艺术”的理解,赋予了这些艺术全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涵义。从历年的丰硕的获奖结果来看,我国的艺术家们的技巧取得了飞速得发展,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更好地促进国际艺术文化交流,不断提升我国艺术家们的艺术技巧。

2、提供艺术展示平台,塑造文化形象

据著名作曲家吴祖强介绍,举办或者参加国际钢琴比赛,都给我国的艺术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大师来参加,在艺术比赛中获奖就成为了我国文化的活招牌,国际艺术比赛成为展示我国的窗口,展示我国目前艺术教育水平。2001年6月初文化部选派的参加第四届赫尔辛基国际芭蕾比赛小组获得该赛惟一大奖和少年组第一名及第三名,这在芬兰乃至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各大报社,电台,电视台相继进行报道,声称这是我国的选手创造了“中国的芭蕾舞”,演绎出了艺术奇迹。芬兰最大的日报《赫尔辛基新闻》连续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芭蕾中国现象绝非空穴来风,本届比赛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水平高超的中国芭蕾新秀异军突起。”在颁奖典礼上,在场的吕大使和中国使馆工作人员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吕大使幽默地说,这是他到芬兰上任近三年以来最风光的一次,中国真是出尽了风头。

这样的获奖经历,给我过的艺术文化塑造了一个形象,打了一个大大的广告,并且是免费的广告,流动的活招牌。这些国际上的舶来艺术在我国现有文化的基础上获得了不一样的理解,有了中国特色,赋予了中国含义,通过比赛将这样的中国形象传播出去,实现国际文化的友好交流。“艺术无国界”,国际艺术比赛实现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为我国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奠定了基础。

3、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了解

一个民族之所以为汉族,之所以为大和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其最大的辨识度。这种辨识度成为民族的标志,也成为民族间交流的一大坎。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字,中国的艺术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背后蕴含的深意并不是每个民族都能轻易理解的。因此,国际艺术比赛为我国的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世界人民通过比赛来了解我们的创作艺术,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了解我们的文化背景,增进国际人民的了解。

近年来,国家对于国际艺术比赛的认识不断加深,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提出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国际艺术比赛获得了我国领导和人民的高度重视,积极建设文化产业为国际艺术比赛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交流提供了平台。

今年,2012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8日至11月20日举行。据悉,本届艺术节邀请了邀请谭盾、林兆华、黄豆豆、王媛媛四位艺术家领衔艺委会,面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遴选音乐、戏剧和舞蹈领域的优秀青年艺术人才。通过艺术节、艺术比赛挖掘艺术人才,上海艺术节新增的扶助青年艺术家的版块,对于艺术人才的保护就是对文化的支持,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软实力。人才是文化传播的灵魂,大量的艺术人才是文化传播的流动媒介,国际艺术比赛对于一是人才的培养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演出板块邀请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德累斯顿管弦乐团为代表的中外名团纷至沓来,《波西米亚人》、《红色娘子军》等经典名作交相辉映,凭借46台国内外精品剧(节)目,为期一个月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季有望成为全年最具人气与影响力的精品展,并正在成为国际优秀剧目的汇聚地和中国原创新作的首演地。与此同时,上海国际艺术节有机会与法国阿维农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等多家国际艺术机构的支持。

高端的艺术人才,尖端的艺术平台,艺术思维的碰撞,实现了文化交流。目前,我国部级的国际艺术比赛除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外,还有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和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这些比赛促进了中外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人民对于我国艺术的理解,增进了各国人民的料及,为文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4、增强民族意识,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000年李云迪获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后,国内媒体宣传声势较大,效果很好,而其他国际艺术比赛获奖一般只有消息报道。在大型国际艺术比赛上取得良好的成绩,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的自信心,为我国的文化氛围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国际艺术比赛所产生的文化轰动以及世界轰动不亚于奥运会、亚运会等比赛,我国应该加强国际文化艺术比赛更能展现中华的民族艺术,虽然像京剧、围棋这样的传统文化艺术不能举行国际性的比赛,但是这样的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氛围与艺术基础。维也纳的音乐,日本的漫画,中国的京剧这些文化都需要交流传播才能绵延不绝,因此,我建议国内有关部门加大对参加国际艺术比赛获奖选手的宣传和奖励力度,以期这项工作更好地发展,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实现真正的文化大国。

注释:

[1]任丽梅.用国际艺术比赛 打造部级品牌[N].中国改革报,2006.12 (003)

参考文献:

[1]任丽梅.用国际艺术比赛 打造部级品牌[N].中国改革报,2006.12(3)

第8篇: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艺术档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保护社会文化记忆为己任的艺术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下就新疆艺术研究所的艺术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艺术档案资源,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生活在新疆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宝藏。几十年来,特别是在七部民族民间艺术集成志书的编纂过程中,新疆艺术研究所积累了包括录音、录像、照片、乐器、文字资料等大量艺术档案。这些档案是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性工作,更是“申遗”工作的重要材料来源和保证。这一点从被誉为“丝路明珠”“中华瑰宝”的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中得到了有力证明。20世纪40年代《十二木卡姆》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边缘,特别是其中的第一部分――“木凯迪满”部分只被极少数的几个艺人所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搜集、整理工作,及时把木卡姆大师吐尔地阿洪从南疆请到乌鲁木齐,用钢丝录音手段录制了他演唱的《十二木卡姆》。20世纪70年代迎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勃发生机之时,维吾尔族民间会演唱木卡姆的老艺人早已离开人世,这份珍贵的录音资料为关注、热爱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提供学习、研究的“真迹”。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成功入选第三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木卡姆艺术的“申遗”成功是多方的努力的结果,也有艺术档案工作的强力支持。10分钟申报片有艺术档案提供的录像资料,“申遗”报告书也有艺术档案书写的浓墨重彩。

我国三大史诗之一《玛纳斯》在民间已流传近千年,《玛纳斯》的田野普查,资料收集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又根据收集资料,整理出版了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8部《玛纳斯》柯尔克孜文本,目前已有英、俄、汉、土、日、哈等多种译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玛纳斯》面临传承的危机,一些重要史诗歌手相继去世,在世的著名歌手也年过古稀,传承形式非常严峻。以新疆“非遗”中心为基础组成的申遗专家组投入到《玛纳斯》抢救性保护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中。我所将多年来收集的艺术档案和在艺术科研领域取得的宝贵经验都融入到《玛纳斯》保护传承和申报上。2009年10月柯尔克孜《玛纳斯》也被入选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2005年《木卡姆艺术》申遗成功后,新疆“非遗”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此,自治区在2006年-2013年共举办了8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其中举办了2次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引起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关注和支持,从而促使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踏上一个新台阶。摄影成果展中展出的近千幅珍贵照片、几百件乐器,各民族服饰及手工艺品等大都由我所艺术档案提供。那些源自民间的资料生动地诠释一个新鲜而极具价值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二、充分认识艺术档案价值,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归档工作

已经成为艺术档案的各民族民间的录音、录像资料,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档案人员要抓紧开展面临流失或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要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建立“人类活珍宝”制度的指导性意见》注重抢救珍贵的“活档案”尤其要重视对老艺人独特的表演技艺进行档案登记、数字化存录,建立专门数据库。用文字、影像来完整的记录传统民间文化项目的制作或表演的全过程,将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地、动态地、立体地保存下来,不能让其流失。对在保护和抢救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艺术档案人员一定要做到材料记录清晰,分类严格,按照图(图片)、文(文字)、声(声像)齐全的原则做好分类、整理、归档工作。目前,抢救“活档案”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因为,民间艺人有的年事已高,有的体弱多病,他们所掌握的一部分乐器、乐种、歌种、舞种,正随着农牧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丧失生存依托,处于后继无人的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口耳相传,人在艺在,人亡艺去的状况越来越严峻。

2007年,我所专家和专业人员赴阿克苏市抢救80多岁老艺人萨木萨克演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十二木卡姆》。他也是目前阿克苏地区发现的唯一能演唱《十二木卡姆》的艺人。我们用录音、录像、图片、文字等方式完整地记录了他演唱的全部内容,为今后《十二木卡姆》多版本研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艺术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是普查,做好普查,摸清家底,才谈得上保护,抢救和保护才有针对性。要在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定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在这项工作中会形成一系列的文字、表格、分布图、对这些第一手资料要进行认真的核实并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的确定,进行分类保存。

近年来,新疆艺术研究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中做了大量工作。2008年,由我所专业人员和北京专家组成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数据库》普查组行程五千多公里对新疆南疆地区的18县市、乡镇的木卡姆传承人和班社进行普查。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方式全面记录了木卡姆传承人及班社进行了真实、系统、和全面记录。2011年,我所专业人员和北京专家一行9人的田野工作组行程6 000多公里,足迹遍布克州三县一市,对《玛纳斯》流布区域、生存环境、传承情况进行详细普查,用最先进的设备全面、立体地记录玛纳斯其演唱视频和录音,为《玛纳斯》今后的传承及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艺术档案资料。

普查之后,艺术档案人员应严格按照《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对保护工程中工作形成的普查(调查)报告,普查工作总结,民间班社调查表,录音、录像、图片等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和归档,只有将普查、登记的结果系统化、规范化、档案化,才能最终使我们真正拥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巨大的财产。

三、建立艺术档案资源数据库,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享

建立艺术档案资源数据库,是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推动艺术档案迈向现代化管理的核心。艺术档案资源数据库建立,能更好地保存一些濒临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保护几千年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最重要意义。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名录中,将音响档案归属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它命名为“世界的记忆”,目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水准上,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性保存,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够公平地享有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所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数据库,实现艺术档案资源共享方面做着不懈努力;对多年来积累的民族民间艺术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使原本面临消磁,老化的艺术档案资源得以永久保存。数字化的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不仅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国际信息接轨,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从而实现艺术档案资源为社会共享。促进新疆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好艺术档案建设与管理,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艺术档案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保护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第9篇: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作用

一、艺术教育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

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活动文化所构成,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师生共同创建、 信奉、 遵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价值取向、 行为准则等教育成果的沉淀,具有唯一性。

艺术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提出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育改革,艺术教育已经在部分中职学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开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逐步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开展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陶艺、工艺、摄影等各类社团活动。可以说,艺术教育在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总体上呈现出好的趋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虽已取得一些成绩,但艺术教育在目前中职学校教育中仍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一是很多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艺术课程设置割裂开来,导致教学体制不完善,致使教学方法陈旧、师资力量薄弱、艺术教育资金匮乏 ,致使中职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滞后。二是很多中职学校存在着整体校园环境较差的因素,尤其是人文环境和校园规划方面欠缺,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整体教学环境影响,甚至影响到中职学校在社会中的名誉。这说明很多中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把艺术教育放在教育培养目标和学校未来发展定位的高度上进行认识,从而弱化了艺术教育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

二、艺术教育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中职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中职生学习生涯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据现有的文献和职业教育办学的事实看,似乎都回避了中职教育的本质:受教育者的教育需要与自我发展的根本问题。当前中职教育实施的是“断崖式教育”、“终极式教育”或者是纯粹的就业教育,忽视了中职生自我发展的希望、梦想、机会均等的教育。一方面是当前中职学校仍然把教学中的成绩当做真正的教育目标,偏离了教育目标之根本:立人、育人的本质。中职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与普通高中并列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接受中职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就业教育”,重要的是享有与普通高中生同等的继续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中职生家庭中的艺术教育问题,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存在缺失状态,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中职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国家政策呼吁全民艺术教育的同时,希望家校联手,形成合力,积极促进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反之,校园文化建设又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载体 。因此积极推动艺术教育对于培育校园文化,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艺术教育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增强中职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艺术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人们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鲁迅先生曾说过:“美术可以辅冀道德, 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尽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深刻阐明了艺术作用于道德的教育功能及审美活动对人的精神气质的深邃影响。

艺术教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德育也能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和发挥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实、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确实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体的审美性,即有利于正确审美观的树立;又有助于形成科学进步的人生观、道德观,增强中职生的艺术修养。这说明艺术教育能够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将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中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个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与理解却越来越困难,这给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精神造成一定的伤害,因而应该注重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更应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养。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途径,通过感受、理解、联想、想象等积极心理活动,能准确地识别美丑,区分善恶,使人从中受到教益。例如:艺术欣赏,既是情感宣泄过程,但也是情感振奋或升华的过程。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施教和受教双方在互动关系中共同参与运作的一种活动,它所引起的艺术审美感受可以使情感内涵丰富起来,给接受者带来积极的、强有力的感性愉悦和理性提升。艺术教育能够塑造中职生健康的身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约束不良风气。例如:心理压力、生活、学习等竞争的存在,同学之间的友谊渐渐变得淡漠了,长此以往,学生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就会出现孤独、抑郁的不良情绪体验,再加上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指导策略,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在所难免。而艺术教育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能够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种生动活泼的艺术教育活动当中,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快乐。这有助于中职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助于中职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中职生的专业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均有着积极作用,特别是结合中职教育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力地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中职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三)艺术教育是提升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审美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手段

艺术教育促使人确立美的价值尺度和对审美理想的自觉追求 ,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的主要吸引力和性能就在于,它具有审美性的价值性。

作为中职校园里的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愉快、轻松的艺术形式来改变和调节中职生的情绪状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提升中职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一旦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艺术基础和技能, 他们就会主动去关心和参与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会关注自身所处环境的美化,对于校园的建筑物、 园林绿化、各类标语、徽章、雕塑、服装穿着、环境卫生意识乃至各种规章制度等都会上升到美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自主、自立、自强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艺术教育的渗透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操作技能。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培养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各中职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需求,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艺术教育途径 ,充分利用好艺术教育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

让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把“ 艺教之花 ”植根于中职生的内心,让中职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灵动飞扬的校园、温馨和谐的家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