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精选(九篇)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

第1篇: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

【摘要】呼吸内科疾病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常因为着凉等因素导致小儿抵抗力低下时发病。本文就其预防在母乳喂养、均衡营养、保证睡眠、身体锻炼、保持卫生、避免公共感染以及按时接种疫苗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预防措施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小儿内科 呼吸系统疾病

在新生儿期到学龄期年龄段之间的儿童统称为小儿,据资料显示,小儿在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究其原因,除却小儿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外,家长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预防工作不到位亦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原因。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分析,归纳了几点关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

一、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功能系统,呼吸系统同时也是最容易收到外部因素侵袭的部位,当其功能异常时常常引起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全身系统的异常反应。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及机体的代偿能力较差,当其呼吸系统受到侵袭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病情。当小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时,家长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在平时就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预防,这样既可以避免小儿患病的可能性,减少因小儿患病带来的麻烦,又可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二、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措施

(一)对新生儿及婴儿时期的小儿进行母乳喂养

许多家长都明白母乳喂养的好处,但是能坚持到一岁的家长并不多,一部分家长是由于工作忙,一些是因为偏信奶粉的广告而过早的停止母乳喂养。其实相对于配方奶粉等食物,母乳内含有新生儿及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此时期小儿最理想、最天然的食物,并且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少,有利于小儿消化但不引起腹泻;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尤其是sIgA以及IgG等小儿最为缺乏的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儿的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防御疾病的能力;母乳还具有干净卫生、温度适宜、食用方便等优点。

(二)维持小儿安静的生活环境

保证小儿生活环境的安静、舒适,可有利于小儿增加睡眠时间及提高睡眠质量,众所周知,充足的睡眠可保证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喜爱,以及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过多的长辈探访反而会对小儿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另外与成人的过多接触可增加小儿感染细菌的几率,较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三)维持均衡的营养和水分

婴幼儿的基础代谢率与成人相比相对较高,当机体能量供给不足时,可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止的现象。随着小儿机体的不断发育,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儿生长需求,因此,应及时并且合理地对小儿给予优质蛋白类物质的补充,如牛奶、豆浆、果汁以及蛋类等,为小儿免疫系统合成抗体提供必需的原料,以便于小儿免疫力的提高;另外应对小儿补充适量的水分,如糖盐水等,可避免小儿因脱水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日常的饮食中应避免小儿挑食、偏食垃圾食品等不良习惯,保持小儿营养的均衡性。

(四)多进行日光浴及锻炼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起到杀菌的效果,经常让小儿进行日光浴,可部分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并且可以促进小儿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保证小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小儿生性活泼好动,对于平时的蹦蹦跳跳,家长不应过多的干预,小儿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可刺激体内骨骼肌肉的发育塑性,保证机体的健康发育;需要注意的是,当儿童活动出汗较多时,家长应注意其衣物的更换及保暖,防止因潮湿的衣物导致小儿着凉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五)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往往与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在呼吸道的大量繁殖有密切关系,如果小儿的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等存在痰液等异物时,小儿的肺部通气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上述呼吸道细菌的大量繁殖,引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应经常对小儿口腔及咽部进行护理,保持其清洁、通畅,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如经常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改掉某些小儿保着奶瓶入睡的习惯,或者在喝完奶后进行漱口;帮助小儿树立经常洗手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给小儿更换内衣内裤、床单被褥尿布等。

(六)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混杂,常存在多种呼吸系统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很容易通过空气、飞沫或者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小儿自身的免疫系统本来就较弱,一旦暴露在上述场所中,很容易被感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另外,若室内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下降,亦会导致小儿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发病,因此在家中也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少开空调,禁止吸烟等,以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避免过热过干,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维持小儿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七)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第2篇: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上呼吸道 感染 家长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20-02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或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各种病毒引起,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本病起病急,有打喷嚏、流涕、发热、食欲减退、咽痛,亦可伴有头痛、腹痛、呕吐、纳差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1]。为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此病的认识能力,促进疾病尽快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在门诊注射室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获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教育对象为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治疗的128例2—7岁患儿的家长。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在门诊大厅宣传橱窗里开辟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专栏,系统介绍了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病程,治疗方法等专业知识,帮助患儿家长对本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2 对上感期间可能要用到的专业操作(如测量体温、酒精擦浴、口腔护理、食醋熏蒸等)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相应的禁忌症、注意事项等综合在一起,打印后复印数份,分发给每位家长,以给他们切实可行的帮助。

1.2.3 门诊注射室护士采取一对一口头讲解并结合示范酒精擦浴等各种护理操作,同时根据家长所提问题针对性解答,并做详细指导。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对疾病认识和专业操作的健康教育。门诊注射室护士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向其家长反复强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疾病病程等知识,不断提高家长对此病的认识,并结合宣传材料逐一讲解,现场示范,使家长既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能[2]。

1.3.2 疾病过程中基础护理的宣讲教育。

1.3. 2.1 及早就医。一旦孩子有异常哭闹、拒绝吃饭时家长要仔细观察,积极寻找原因,这往往是疾病的先兆症状;如有发热、频繁打喷嚏、流涕等情况时,不要自己滥用抗菌素,应尽早就医,然后遵医嘱进行合理规范治疗。

1.3.2.2 执行呼吸道隔离。此病可通过空气传染,所以患儿应与健康人隔离;打喷嚏时尽量用手遮挡,避免病菌通过飞沫传播。

1.3.2.3 保持呼吸道通畅。鼻腔有分泌物时应及时用柔软纸巾轻轻试去后用温水洗净,纸巾要丢在有盖的垃圾桶里;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3%麻黄素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3]。

1.3.2.4 合理衣着。在患病期间,千万不要害怕孩子被冻着而添加过多衣服,衣服太多太厚会使小儿感觉闷热出汗,后背衣服汗湿易受凉而加重感冒,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1.3.2.5 适当的饮食护理。患儿无发热,一般情况尚好时可进普食;患儿有发热、纳差、腹痛、呕吐情况,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并少量多餐,便于消化。

1.3.2.6 做好环境卫生管理。要经常保持室内外良好环境,采用湿式清扫;房间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病菌的含量,但要避免直接对着人吹风;可以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如食醋熏蒸法。

1.3.2.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如果腋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时应对症治疗,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果患儿出现气急、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反复呕吐、耳朵剧痛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急诊。

1.3.3 高热的护理指导。

1.3.3.1 降温。每隔四小时给患儿测量体温一次,如果腋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时应采取降温措施,防止小儿惊厥的发生。一旦出现小儿惊厥,家长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让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一般发作数秒即自行缓解,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多次发生惊厥或惊厥停止后有嗜睡、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时要快速去医院处理。一般先进行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如体温不降反升或下降不到0.5℃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1.3.3.2 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分解代谢增加,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水分大量丧失,导致机体短时间营养不良和缺水,应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西红柿鸡蛋面条、肉末青菜粥等。忌辛辣刺激食物;鼓励患儿多喝水,帮助补充水分,增加毒素的排出。

1.3.3.3 皮肤的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清洁皮肤,更换衣服,防止受凉。

1.3.3.4 口腔护理。发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维生素缺乏,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口腔异味、粘膜溃疡,应加强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温开水经常漱口。

1.3.3.5 卧床休息。由于机体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大,加上消化功能差吸收少,身体虚弱,要减少活动,尽量卧床休息。

1.3.4 疾病痊愈后的预防教育。

1.3.4.1 增强小儿抵抗力。家长要培养小孩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如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冬天多带小孩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小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3.4.2 定时体检。家长应定时带小孩到保健机构做体格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贫血等营养不良性疾病。因为上述疾病会引起小儿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反复性的上呼吸道感染。

1.3.4.3 预防接种。对于少数体质特别差,经常患上感且不易康复的小儿,可在初冬季节到当地防疫机构接种流感疫苗,80%小儿可产生抗体,对减少小儿患病率和减轻患病程度具有一定效果,但抗体一般只持续三个月左右。

1.3.4.4 隔离消毒。在上感流行季节,少带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如果非去不可的话,要戴口罩,遮住口鼻;上感流行季节,可进行室内消毒,如食醋熏蒸。

1.3.4.5 密切观察天气变化。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衣服厚薄要适宜。衣服过少,小儿受凉后呼吸道免疫力下降,容易致病;衣服过多,容易出汗,更易使小孩受凉。

2 效果评价

本院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综合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109位家长基本上能够复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日常护理要点,有效率达85%;全部家长都掌握了食醋熏蒸、酒精擦浴、口腔护理等实际操作技能,有效率100%。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16

第3篇: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或大流行,病原体为甲、乙、丙3种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结膜炎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虽有自限性,但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

普通感冒,简称感冒,俗称“伤风”,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其主要病原体有鼻病毒,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普通感冒大多为散发性,不引起流行,但冠状病毒感染可引起某些流行。感冒多呈自限性,一般经5~7天痊愈。

不要认为慢性呼吸道疾病离我们很远,其实,只要病程超过了3个月的呼吸道疾病就可以称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都属于慢性疾病。哮喘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哮喘的防治中,避免过敏原是不变的话题。例如有的人对家中饲养的宠物过敏,就需要忍痛割爱将宠物送走。

在众多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最高。慢阻肺通常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以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各种对呼吸道的有害刺激都可能会加重慢阻肺患者的病情,比如:空气污染,吸入烟雾及刺激性气体、矿物燃料产生的废气或者厨房的油烟等。而二手烟的危害也不容小觑,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广州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国不吸烟的人群中,有190万死于慢阻肺的人归因于二手烟的危害。

第4篇: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预防 职称论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ecaution for 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copd is characterized pathologically by declining,irreversible 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progressive dyspnea,which we can sceen and monitor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of copd with spirometer to achieve early diagnosis. results: data shows cigarette smoking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copd among the various risk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copd.basis on the evidence and theory,we can formulate srtategy and measures for early precaution. conclusions: the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 is smoking and it is effictive to sceen and monitor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with spirometer for early diagnosis.smoking cessation,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nutrition support and strategy of stop is of importance for the 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of different age gruops.

【key word】 copd risk factor early diagnosis precau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最影响健康、要经历慢性长期病程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该疾病以一秒钟用力呼气流量(fev1)的不可逆下降为特点,并伴随不断加重的呼吸困难、其他呼吸道症状和进行性体质下降。明确诊断后,10年存活率<50%,其中1/3以上患者死于呼吸衰竭。copd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是致死、致残的重要疾患。copd早期很少有明显症状,正常人群中估计超过5%患有潜在copd,肺功能较低水平[fev1/用力肺活量(f-vc)<0.70]的人群中超过70%有潜在阻塞性肺疾病,潜在的患者往往错过早期预防机会。因copd治疗效果不好,一旦发生几乎很难逆转,延误诊断和治疗是导致copd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在病情已不可逆转时才作出诊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预防和治疗效果。如果针对copd进行大范围人群的早期筛选,会产生过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有必要探究copd的病因学和易感人群的特点,寻找出copd的高危人群,以便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

1 高危人群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一般认为,导致copd的主要病因是吸烟。虽然其他因素也有一定作用,但吸烟是引发copd的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影响copd发生的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性别、个体基因、气道反应性、遗传性过敏症、职业、社会经济状态、饮食和生活中的环境因素等。

1.1 吸烟 虽然重度吸烟者中只有一部分发生copd,但已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主动吸烟是引发copd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者fev1指标下降的危险性更大,吸烟量与fev1下降密切相关,戒烟后fev1能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论性别如何,吸烟者发展为copd的可能性是不吸烟的14倍。而被动吸烟也同样增加肺吸入颗粒、有机粉尘和气体的负担,因而增加呼吸道症状和发展为copd的危险。

1.2 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和no2等气体,会使成人、儿童的fev1以及f-vc等指标发生改变,显示肺脏功能受到损伤。很多研究发现,在可吸入颗粒污染浓度较高的地区,气道分泌增加、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copd的发生较其他地区增多。分析发现,城市污染是发生copd更危险的因素。

1.3 个体基因 研究表明,不同个体遗传易感性差异在copd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可以解释有10%~20%的copd患者有吸烟史。有研究项目对包括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在内的5种基因进行分析,有明确证据的只有α1-抗胰蛋白酶基因(aat),它是早期严重copd和快速肺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尤其结合吸烟因素时更为明显。也有研究表明,高浓度il-13也可促进copd的发生。

1.4 高气道反应 有高气道反应的人群肺功能容易下降。虽然高气道反应如何影响copd的形成过程尚不清楚,但是研究显示,伴有高气道反应的吸烟者易发展为copd。气道高反应预示肺功能的损失,这是吸烟状态后肺功能下降的最主要指标,并且吸烟导致的气管炎症使气道高反应表现更加明显,使受累人群更易发生copd。

1.5 fev1 fev1值及其下降速度,对copd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尤其在copd的早期,fev1下降速度较后期更为明显。有研究显示,有较高fev1值的人3岁后发展为copd 危险性较低。对特殊人群(例如吸烟者)的fev1跟踪检测可预测其发展为copd的危险性。如果吸烟者的fev1<75%并且下降速度超过30ml/a,预示有很高的危险发展为copd。

1.6 职业 在工业操作中,煤尘、金属粉尘、喷涂粉尘、异氰酸盐、镉等被认为能增加copd的危险;尤其是长时间的职业粉尘和化学颗粒环境,是导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有危险的行业包括木工、造纸、纺织、建筑等。

1.7 营养 营养在预防copd方面,越来越引起重视。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以部分对抗因吸烟、空气污染对肺脏的氧化损伤,长期缺乏新鲜蔬菜使fev1水平较常人低。其他如镁、ω-脂肪酸等也与预防copd有关。食物中鱼类蛋白较多者的fev1水平高于食物中鱼类蛋白较少者。此外,低体重儿童的f-vc、fev1指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这可能是低体重对肺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导致成年后达不到预期发育水平而易于发生copd。已有报道证实,饥饿会加速弹性蛋白酶诱导的肺气肿发生,而且肺气肿在低体重个体中更严重,这为营养因素影响肺修复的观点提供了支持依据。

1.8 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居住或就业情况等。低收入、居住环境差、室内外空气污染、教育水平低、营养不良、儿童呼吸道感染、被动吸烟等,在儿童时期是发展为copd的危险因素。慢性进行性疾病反过来又可影响其社会经济状况。

1.9 肺发育不良 从出生到25岁,肺脏都在不断发育直到最大容积。肺的发育过程受到干扰,与吸烟环境、体重等因素有关。孕期和哺乳期吸烟可影响胎儿的肺发育和体重,还可影响到免疫系统发育,受到影响的婴儿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咳嗽和呼吸功能受损症状,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可能是成人发展为不可逆气道阻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1.10 儿童呼吸道疾病 一般认为儿童期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若不能完全恢复,成年后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婴儿期呼吸道感染可影响他们今后的肺功能及呼吸道症状,这可能与肺组织损伤,结构改变,肺组织顺应性下降有关。营养不良、母亲吸烟、肺发育不好等都是儿童时期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1.11 其他 6.8%~17%的食物过敏者可以发生哮喘。一些研究表明,女性是发生copd的高危人群,其潜在的生理机制可能与激素和肺的发育结构有关。在调整和平衡肺功能基线后,女性较男性的小气道高反应更明显,这可以解释女性fev1更容易下降的现象。因此女性吸烟导致的copd比率较男性更高。

2 预防

copd的早期预防很重要,不仅能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而且可起到减少医疗资源消耗等作用。但控制copd发生和发展在实践中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因缺乏足够重视的预防观念和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对copd的早期预防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戒烟 戒烟或减少吸烟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因为戒烟可明显缓解fev1的下降速度。但干预性研究提示戒烟成功率很低,需要不断地改进戒烟方法和技术。美国在copd国家预防项目中,推广对人群fev1的主动检测措施,使吸烟者了解自己的fev1现状及其下降速度,以达到鼓励戒烟的目的。清楚自己身处copd发作边缘的吸烟者,比其他人更有戒烟的动力和成效。

2.2 肺量计普查 采取最简单、实用的技术和方法在无症状的copd高危人群中定期进行肺量计测定普查,可以尽早检出病变者。肺量计用于测定fev1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对可能发展为copd的患者,无论其有无伴随症状,都可以应用肺量计进行检查,以期及早诊断,及早干预。keith等对8140名40~69岁的无病史人群进行肺量计普查,发现12.4%的男性和3.5%的女性患有潜在阻塞性肺疾患,对吸烟且有呼吸道症状的人群,检出率上升到27.4%。如果吸烟者的fev1<75%并且下降速度超过30ml/a,预示有很高的危险发展为copd。因此,对高危人群的肺量计普查更有实际的预防意义。异常的肺量计指标还可预测copd、肺癌、心肌梗死和中风,因此,对其指标的辨别超发显得重要。

2.3 控制呼吸道症状 儿童时期的呼吸道反复感染对成年后copd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老年人由于其免疫水平低下,容易因呼吸道感染诱发copd的急性发作。因此,要控制重点人群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疫苗对于预防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有一定作用。对于老年copd患者,流感疫苗接种可降低其入院、感冒和死亡的危险。老年人因消化功能异常,抑郁和恶病质等,导致体重下降,可进一步损害免疫系统,因此加强营养,恢复体重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2.4 加强营养、增加体重 低体重的copd患者死亡率较高,因此,加强营养,增加体重,不仅能改善通气功能,而且增强机体免疫水平。尤其是早期copd患者,。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进食高能量食物,增加进食次数,配合戒烟和体育锻炼等,延缓copd病情的进展。

第5篇: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

在儿科临床病中,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其发病率大约在21%左右,发病范围通常在2-6岁这一区间[1]。据调查资料显示,呼吸道易感儿每一年发病的次数基本是健康儿的四倍左右,目前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这一方面的诊断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反复呼吸道易感儿一般伴有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重不增以及盗汗等症状[2],若不及时进行合理且科学的预防及护理,很容易导致病患的病情加重。鉴于这种情况,为使病患可尽早康复,必须要加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近几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患,全部病患均满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的标准。在这50病患中,其中男性为30例,女性为20例,病患年龄在1岁-5岁之间。其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干咳、间接性呕吐、咽部红肿、食欲欠佳、鼻塞、打喷嚏以及流鼻涕等[3]。通过临床体检可见病患的淋巴结与扁桃体肿大,且咽部出现充血肿大现象。

1.2治疗方式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病情较为轻微的病患实施了中西药物治疗,主要以镇咳与祛痰为主,所用药物有阿奇霉素.金莲清热颗粒、新癀片、小儿柴桂颗粒、氨溴索口服液

与小儿双清口服液等。在治疗过程中,每一次所用的剂量依据小孩实际年龄来明确,用温开水来送服。而对于病情较重的病患,则根据其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实施相应的输液治疗。

1.3预防及护理

1.3.1预防:在预防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体质的增强与饮食结构的注意,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的重点就在于增强其机体抵抗能力,关于小儿抵抗能力的增强,最好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实施,可通过小儿户外运动的增加,加强体育锻炼,让小儿多接触阳光,多晒太阳,增强其钙质的吸收。对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中,同时在外出时,应该戴上相应的口罩,避免感染。此外,还应随着季节的变化适当地增减衣服。在饮食结构上,因小儿的身体正处于发展阶段,其消化功能还不是很健全,若过量地进行喂食,很容易造成小儿出现肠胃型感冒,再加上近年随着人们水平的提高,各种营养品也随之出现,由于这些营养品对小儿正常吸收功能容易造成影响与干扰,易使小儿出现呼吸道感染。鉴于此,在小儿的饮食上,应该多样化,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合理饮食。

1.3.2护理:在护理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心理护理、健康护理与环境护理。在环境护理上,应为病患创设一个舒适的环境,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与流通,每天要对病房进行相应的清洁与消毒,把病患放置于合适上,并经常进行更换,以免出现瘀血问题,从而确保病患呼吸道的通畅。在心理护理上,因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多种病因所引起,易对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导致儿童免疫功能不断下降,最终呈一种恶性循环,影响儿童的健康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容易出现一种极度焦虑与恐慌的心理,在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向病患家长进行该病的病因、治疗方式与用药方案的讲解,使家长能积极且主动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促进小儿及早地康复。在健康教育上,向家长进行相关健康预防知识的宣传,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2 结果

50例病患通过治疗与护理以后,其咳嗽、发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在随后的出院观察中,有3例病患复发,其复发率为5.67%。相对于之前的的复发率而言,得到了明显的降低,病患对于上述这些护理方式满意度为91.2%。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作为小儿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发病阶段,会伴有发热、轻咳、流鼻涕或者鼻塞等症状,有时还可能会出现腹泻或者呕吐等症状。该疾病在冬春这两个季节容易发,且病程比较长,缠绵难愈,对于小儿生长发育以及身心健康容易造成严重的影响。

导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有很多,幼儿自身的免疫功能较低,或者长期偏食和挑食的小儿都很容易得呼吸道感染,此外,大气污染也是诱发该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之前,首先应该将病因查找出来,实施相应的免疫功能检查,其中对免疫功能较低的病患应该实施相应的免疫调节剂治疗,增强病患自身的抵抗力。其次,还应加强护理工作,时刻观察病患的病情,避免病菌的传播。此外,还应加强预防,为小儿提供一个良好且舒适的通风环境,加强体育锻炼,注重饮食结构的平衡,不断提升小儿自身体质,提高其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 曲荣梅,石传花,刘晓莉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36):287-288.

第6篇: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呼吸道疾病的疗效。方法 在农历“伏九天”采用本院自制的中药贴膏,贴在治疗穴位上,观察对小儿呼吸道疾病的疗效。结果 3年为1个疗程,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4.4%。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能对小儿呼吸系疾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外感病症; 哮喘/治疗; 穴位贴敷; 外治法; 伏九天, 儿童

小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疾病是儿童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哮喘、咳嗽、鼻鼽、反复感冒等范畴,临床上以咳嗽、咯痰、喘、鼻塞流涕等为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日久给患儿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带来诸多影响,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三伏”和“三九”寒暑期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可提高儿童的免疫功能。从2003年开始本院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丹东市中医院20030716/20060720门诊贴敷患儿126例,其中男65例,女61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3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6个月;支气管哮喘20例,支气管炎54例,过敏性鼻炎16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6例。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年龄3~15岁;(2)连贴3年,且观察1年以上者;(3)治疗过程中未使用其他治疗药物者;(4)家长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伴有严重肺部感染、活动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发作期及严重心脏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白芥子、甘遂、细辛、前胡、生麻黄、冰片按6∶6∶3∶3∶2∶0.8比例共研细末,密封保存备用。贴敷部位:初伏:肺俞(双)、定喘(双)、天突;中伏:风门(双)、厥阴俞(双),膻中;末伏:大杼(双)、心俞(双)、华盖。贴敷方法:将预先准备好的药物用鲜姜汁调成膏状并制成直径为1.5 cm,厚0.3 cm的药贴,置于穴位贴敷胶布的固定环内,在相应的穴位上贴敷,根据耐受程度,一般贴2~4 h,以患儿感觉轻微灼热感为度,太久则要起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每次间隔时间为10 d,每年夏天从入伏开始,每伏贴1次,连贴3年。冬季从数九开始前三九的每九第1天贴1次,方法和穴位同三伏贴敷的方法,连贴3年。敷贴当日禁食生冷、牛羊肉、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发热或皮肤有破损不能贴敷。

1.6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经验自拟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1年内无发病或发病次数明显减少,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2)有效:发病次数减少,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3)无效:发病次数无减少,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呼吸系疾病疗效

3 讨论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各脏器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常表现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往复不已。很多患儿因此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而出现菌群失调,抵抗力低下。此类疾病虽然表实在外,然本为肺、肾不足,且本虚标实是其发病的内在因素;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则为发病的诱因[2]。《温病条辨·解儿难》:“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防治疾病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所谓“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因此选择在农历“伏九”期间,采用中药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形成特定的刺激,以疏通经络达到驱除肺中寒痰,拔病外出,扶正固本,防病治病的目的。三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即所谓“春夏养阳”,此时贴敷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药力直达脏腑而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三九天天气最寒,也是由阴转阳,阳气初动之日,即“冬至一阳生”,此时进行贴敷可振奋阳气、疏风散寒、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脏腑,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用药及选穴上,白芥子能温肺豁痰,透达经络凝聚之寒痰,外用可刺激皮肤,扩张毛细血管,利于药物渗透;甘遂善走泄下行,逐饮祛痰;细辛味辛香窜,温化肺肾寒饮;前胡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冰片香窜善走,无处不到,能散郁火,通诸窍。以上诸药均入肺经,相配伍能宣肺行气化痰。肺俞、厥阴俞、心俞、风门、大杼均为多气多血之足太阳膀胱经穴,循行于背部肺的部位,均可调整肺脏功能;天突、膻中、华盖为任脉之穴,任脉为“阴脉之海”,手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故可调节肺肾功能;定喘为治咳喘之要穴。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穴位贴敷可增强体质,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有预防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固本,减少再次发病机会。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预防;治疗;护理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是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患者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导致孕妇全身多脏器供血不足,胎盘功能低下,影响胎儿发育,对母儿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母儿死亡,我国发病利率9.4%—10.4%,本病强调育龄妇女发生高蛋白,蛋白尿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因果关系,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症状,分娩后症状随之消失,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及围生儿并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减少妊娠高血压对孕产妇以及婴儿的危害实现阶段护理研究的热点,难点。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06月—2012年03月,收治的妊娠疾病患者67例,年龄23—42岁,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47里均为单胎这些患者中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胆汁淤积,糖尿病,精神异常等严重疾病,45例为轻中度患者,两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家抽搐一次,入院过程中又发生抽搐,经过抢救母子平安,临床症状;45例患者入院数天前已有头晕头痛胸闷呕吐视物模糊四肢或全身水肿,只有少数几例患者无自觉症状,在进行产前检查时发现。预防做好预防工作对降低妊辰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建立孕期系统管理,以科学管理为主建立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开展围妊娠期及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健康宣教,使孕妇掌握一些孕期疾病的基础知识自觉进行产前检查,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及休息,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镁等微量元素食物既新鲜水果,减少动物脂肪及盐的摄入,控制体重的增长幅度,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愉快的心情,坚持左侧卧位,增加胎盘绒毛的血供,根据医生的指导补充钙剂,补钙可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国内外研究表明每日补钙1—2g能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2 治 疗

子痫前期应住院治疗,防止子痫及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的目的和原则是争取母体可以完全恢复健康,胎儿生后可以存活,以对母儿影响最小的方式终止妊娠:(一)休息,左侧卧位,间断吸氧;(二)药物治疗:①正经药物可消除患者焦虑精神紧张的情绪,达到降低血压,缓解症状及预防子痫的发作,其药物有地西泮,冬眠药物,巴比妥类药物。②解痉药物首选硫酸镁,它能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用药方案是静脉给药结合肌内注射,用药过程中,监测血压血清镁离子浓度,硫酸镁具有毒性反应,可发生镁中毒,症状为首先表现为膝反射减弱或消失,继之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呼吸困难,复视,语言不清,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甚至呼吸停止,心脏停搏,危及生命。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定时检查膝腱反射,呼吸不少于每分钟16次,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ml,一旦出现中毒反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②对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时,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降低颅内高压,防止抽搐。

3 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彻底的方法,终止妊娠的指征是:①子痫前期患者虽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②孕周超过34周;③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者。当胎儿不成熟时,可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④子痫控制2小时后可考虑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①引产适用于病情控制后宫颈条件成熟者;②剖宫产适用于有产科指征者,引产失败,或病情加重危及生命者。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要进行综合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用药护理等,心理护理以健康教育为关键,它包括情绪支持,社会支持,认知重建,以及适应性技能训练,具体总结以下几点:①卧床休息。吸氧,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多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可以解除妊娠对子宫下腔静脉的压迫。②调节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每天100克以上,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铁、钙剂等。全身浮肿的孕妇应限制食盐量。③加强产前保健,对孕妇介绍分娩知识,关心孕妇,消除其恐惧焦虑情绪,根据病情需要,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每天测胎动,体重,倾听孕妇的自觉症状,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纠正。④重症患者专人护理,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高流量吸氧做好胎儿宫内窘迫的防治,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防止舌咬伤,坠床等不安全因素,做好应急预案。5用药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效果,局部渗液肿胀者给于热敷。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告知医生。

第8篇: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

【关键词】 微量元素锌 维生素AD合剂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安徽中医院儿科于2004年12月~2006年2月对在门诊就诊的42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的患儿给予葡萄糖酸锌片和维生素AD口服,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患儿均为门诊和留观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其中病程1~2.5年。将78例随机分为A、B组,A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4~18个月,4例;19~24个月,18例;25~36个月,8例;3~5岁,2例,伴有厌食、偏食者14例;B组36例,男20例,女16例,14~18个月,5例;19~24个月,18例;2~3岁,11例;3~4岁,2例,伴有厌食、偏食者1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并发症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在急性期均给予抗感染(包括病毒唑、双黄连口服液、热毒清口服液、头孢克洛、克拉霉素颗粒剂等)、退热(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与止咳等对症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片(唯他补锌70 mg/片,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5 mg/(kg·d),连用3个月和维生素AD合剂(星鲨维生素AD滴剂,15 ml/瓶,每克含维生素A 9000 u、维生素D2 3 000 u)。1岁以上6~7滴/d,口服,连用6个月。

1.3 评价指征 观察治疗期间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病种、持续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饮食的改变等。

1.4 疗效标准 痊愈:经治疗1年内无呼吸道感染;显效:经治疗1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4次,症状减轻,持续时间≤4天;好转:经治疗1年内有5~7次呼吸道感染,但症状减轻,每次持续的时间≤5天;无效:经治疗呼吸道感染次数>3次以上,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3。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道感染急性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儿童发病率占门诊就诊量的40%~70%,居各种疾病的首位。反复呼吸道感染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30%,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易复发、病程长、不易治愈,易发生变态反应,甚至引起心脏等器官损害,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近年来儿科临床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疾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除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外,与小儿生理解剖特点、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有关,包括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厌食、偏食的比较 注:与B组对照组比较,*P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4.

3 刘秀夫.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12(7):39.

4 王慕逖.儿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4.

5 陈金平.葡萄糖酸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河北医药,1999,21(5):102.

6 于占祥,侯哲.微量元素与疾病诊断及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

7 孔祥和.微量元素与小儿健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38.

8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6,537.

第9篇: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c)-0116-03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是小儿期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以及头颈科疾病[1-2],该病常见于喉腔略显狭小的儿童,喉腔的狭窄常会导致其黏膜下层松解[3],若在此时患儿由于发炎或是其他原因导致黏膜充血、肿痛,容易引发呼吸道阻塞。一般小儿的呼吸阻塞病情要比成人严重,对患儿的健康甚至生命有严重威胁。对于小儿而言,呼吸阻塞性疾病常具有突发性、危重性等临床特点[4-5],但小儿呼吸阻塞性疾病的起病原因较多,不同的病因常会导致患儿的病情有所差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儿实际,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案。一般而言,对于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气管类疾病所引发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采用药物保守性治疗即可保证其在较短时间内康复。但对于支气管内异物所引发的急性阻塞,则应及时诊断并抢救,以防止病情发展引起痉挛性呛咳或黏膜水肿,保证患儿生命安全。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行,孩子之于家庭的意义不断提升。因此,保证小儿生命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选取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6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抢救及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阻塞性疾病患儿92例,男61例,女31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31±0.93)岁。患儿病因为咽喉类疾病52例,包括急性喉炎、咽喉异物以及喉部肿瘤等;气管或支气管类疾病31例;食管类疾病5例;其他病因4例。所有患儿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急救及护理。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及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具体急救及护理方案如下:

1.2.1急救方案

对于紧急入院的患儿,医护人员应立即检查其呼吸状况,通过吸氧尽快改善其呼吸状态。同时,迅速对患儿进行检查,诊断发病原因,并根据病因和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抢救方案。对于感染类病因应在最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抑制病情发展。对于气道阻塞的患儿则应给予紧急处理,即开口腔除腔内异物,Heimlich法除气道异物或内窥镜下除异物。当患儿呼吸得到改善后,进行救治。一般采用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的方法给予肾上腺素,剂量为1~2 mg,可有效消除黏膜水肿;给予糖布地奈德治疗炎症。对于上述方法无效的严重患儿,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包括麻醉下气管插管去异物以及气管切开术等。

1.2.2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组患儿经过急救治疗后,由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护理。随时监测患儿的呼吸状况,并及时提醒家长或是病房内其他人员保持安静,以使患儿能够保持稳定,利于疾病的治疗。告知患儿家属救治后注意事项,并进行手术护理。手术护理是指患儿术前,医护人员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安慰家长,使其对患儿的病情充分了解。保证患儿术前禁食、禁饮,以及必要的呼吸监测及改善措施。但应注意慎用止痛剂。

1.2.3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提高患儿抢救效果。

1.2.3.1 心理护理 在患儿入院之初以及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包括肢体、语言等方式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其内心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可连同家长对患儿进行适当鼓励,树立其面对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配合医生的救治。同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家长告知患儿的病情,并随时留意家长的情绪变化,为其讲解各种急救措施的必要性和意义,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

1.2.3.2 饮食护理 患儿在抢救过后,医护人员告知家长患儿平时饮食的相关注意事项。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冷流食,但应注意食量,进食最好取半坐或坐立体位。在患儿进食过程中,指导轻堵气管套管,以保证呼吸与吞咽动作步调一致。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同时应多喝水。一般患儿术后3 d即可进行半流食。切忌给患儿食用硬质或是刺激类食物。保证患儿营养充足摄入,对于必要患儿可进行静脉输养。

1.2.3.3 出院指导 医护人员在患儿出院的1周内定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呼吸情况、精神状态等,判断其病情恢复情况。对于存在就医隐患的患儿及时建议其入院复查,避免病情延误。同时,通过与家长沟通,在家长对患儿的日常护理过程中,提出正确的意见。患儿出院后一般不进食硬质难嚼的食物,尤其是小于3岁的孩子,不可给坚果性质的食物;家长应嘱咐孩子在吃东西时,不可打闹;在孩子进食过程中,家长不可以转移其注意点;这些可以有效防治食物误入患儿气管,引发患儿再次入院。对于因入食异物,而咳嗽、呼吸抑制的孩子,应指导其停止摄入食物,在安静状态下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儿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儿日常活动以及心理活动评分;调查患儿家属对治疗过程中护理的满意情况;记录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焦虑症状评分参照方宗君等[6]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三种,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抢救疗效比较

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以及重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中各有1例和2例患儿自动出院,未经治疗。见表1。

2.2 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焦虑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调查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3。

3 讨论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病情危急,发病迅速,常需要急诊救治[7-8]。据调查显示,多数呼吸道阻塞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常会威胁生命。因此,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作为儿科急诊中的常见病症,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探究也在不断发展进行中。就目前而言,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轻症患儿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9-10],而中重症患儿可采取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手术,以尽快去除阻塞异物,保证患儿生命安全。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自身病情的主诉能力较差,因此,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是护理的重点,也对护理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干预作为专业护理发展的重要体现,已成为重大疾病护理的必然趋势,而小儿作为特殊患者,成为护理干预的重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