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精选(九篇)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

第1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关键词】学生卫生标准;制定;实际工作;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628

通过在学校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不断地规范学校卫生标准建设,是学校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在实践中表明,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饮食环境等都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学校制定卫生安全标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对学生的安全健康管理,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学校的安全发展建设,因此一定要加强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从而不断完善学校生活、学习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1卫生标准体系

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卫生标准体系的建设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卫生标准体系通过法律形式形成量化的规定,从而以量值进行卫生相关部门对于其行为技术规范的规定建设,经过国家以及相关的主管部门批准以后,就形成了法定的卫生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卫生标准管理范围主要是学校的卫生基础、环境卫生安全、预防性卫生、学生的相关卫生行为规范、学校卫生教育、生活用品卫生、学生的身体卫生以及健康状况等七项规定。

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于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国家卫生部门提出的专用的卫生标准,比如学校的一些基本设施的大小、标准化建设规定等,都是由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下面设置的学校卫生委员会组织制定,除此以外,其他的卫生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同样也适用于学校卫生管理和监督使用,比如生活用水的卫生安全标准等。

一方面是卫生部以外的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卫生标准,制定的相关标准同样也适用于学校卫生管理和监督使用,比如学校的建筑设计规范等。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是卫生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按照学校卫生标准的对象、性质等的不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卫生标准体系。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体系,能够对学校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清楚地对学校的相关卫生标准组成进行充分了解,通过各个卫生项目之间的协调作用,从而深化卫生标准在学校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应用。

2学校卫生标准制定及其管理

学校卫生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原则以及程序,下面我简单对其加以介绍。

2.1卫生标准制定所坚持的原则

卫生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第一,必须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第二,满足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需求;第三,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第四,根据经济、技术发展等进行卫生标准制定;第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采用国际标准。

2.2卫生标准制定程序

2.2.1通用程序

通用程序主要是编制、规划、计划、起草、审核、批准等8个阶段。

2.2.2快速程序

快速程序主要是等效的采用国际标准或者是国外标准,能够避免研发、起草等阶段。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对现存的卫生标准进行修订,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研发、起草等阶段。

2.3卫生标准工作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由于其制定内容的滞后性,导致当前的卫生法律制度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二,卫生标准的可行性理解不透彻,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公开度有待增强;第三,标准修订缓慢,不能够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第四,标准的实施状况差,不能够开展有效地操作过程;第五,标准制定经费不足。

3学校卫生标准在实际工作的应用探讨

学校卫生标准和技术是国家立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教育,推动学校的卫生安全管理,从而促进学校卫生标准在学校内很好的实施。

在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要求以及室内的照明设计要求、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状况、生活学习环境、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教育、相应的学校保健设施等这些都属于学校卫生标准制定内容。当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二十多项的学校卫生标准,主要就是上述提到的这些相关内容,包括对学校的相关设计要求、学校的安全卫生教育状况以及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方面提出的卫生标准制定。

在学校的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中,最明显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学校教学楼教室的采光和照明等相关方面的设计要求,根据卫生标准规定,依据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育状况而制定,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乡镇等的中小学学校、高等教育学校等,比如对于学生使用的课桌面的采光最低值的限制等,从而促进学校的卫生标准制定,促进对学生的健康发育的良好影响。

4结束语

学生卫生标准制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一方面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在制定卫生标准的过程中,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比如学校的教学楼设计、室内的课桌设计、学生年龄等情况,每个学校的环境不同,因此在联系国家有关的卫生标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结合各自特点进行卫生标准制定,从而从学校建筑设施、学校教学、学生的自身成长发育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卫生标准体系,不断促使学校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军.学生卫生标准制定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01):01-03.

第2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关键词]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大庆市八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宏伟目标,全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不断加大流域治理和地面水环境整治力度,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继续深化污染防治、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和生态市建设等项工作,让大庆的天空更湛蓝、水质更清澈、空气更洁净、环境更优美。因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事关全社会、得益全社会的庞大系统工程,其管理水平是一个城市市民素质和政府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开放意识、文化水准和社会公德的集中体现。搞好城市环境卫生对于维护城市市容,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市容环卫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但是,日常环卫工作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何攻克这些薄弱环节,以适应城市和谐发展与文明创建的客观需要,已成为我市当前市容环卫管理的首要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发动公众参与管理, 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城市环境卫生事业是全社会的公共事业,市民的参与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条件。市容环卫部门应以市民需求为核心,以市民满意为目标,把市民变成消费者而非管理对象,经求市民对市容环卫公共服务的意见和要求。市民以主体身份参与整个市容环卫服务过程,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政府要建立与群众良好的沟通机制,将决策意图传达给公众,重视顾客对市容环卫服务提出的建议。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招募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市民组成志愿者队伍参与管理、教育和引导社区居民养成卫生习惯,共同自觉遵守社区公约和维护街巷新村环境卫生。形成市容管理社会互动机制。我们要不断加强市容环卫宣传力度,广大新闻媒体和教育系统必须给予支持和配合。提高社会公众对市容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市容环卫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市民自觉改变陋习,激发市民踊跃参与美化市容环境的积极性,使市民群众自觉地维护城市的整洁,避免各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二、强化行政管理机制改革

在健全市、区、街道(镇) 三级行政管理构架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完善行政管理、市场管理、社会管理三大体系。管理实现高效能。即职责明确,机构精简,人员精干,运转高效,进一步明晰政府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的职责,精简和科学设置内设机构,配置适应岗位需要的人员,对环卫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并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将各项指标分解量化,做到“点、线、面”责任明确。进一步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向区县转移、下放具体事务和事权,实现市容环卫管理从以条管理向以块管理、区域管理方式转变,实行政事分开,管理与服务分离,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企业、市场的相互关系。加快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实现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培育行业协会与中介组织,实现政府部分管理职能的下放和转移,把部分事务性、技术性、程序性、操作性的管理职能转移到中介,形成管理型、服务型和企业型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体系。

三、加速环境卫生的产业化进程

有计划的开放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建立科学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要求,凡是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企业或个人都可以进入环卫服务市场。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继续鼓励不同经济成分、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环卫经营,放宽外资企业进入环卫市场的条件,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公平竞争。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筹集市容环境建设资金,建立多元的社会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近几年,我国加快了环卫作业市场改革步伐,培育和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环卫实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政府和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环卫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二是扶持发展一批私营、个体、合资合作环卫作业实体。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环卫龙头企业组建,建成具有较大规模的、能跨地区跨行业作业的环卫企业,最终形成以垃圾收运处理企业为龙头的环卫产业链,实现环卫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制度体系

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分别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查机制,加强执法督查。要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参与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制度形成内外结合的执法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制订完善《城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作业服务市场准入和招投标制度》和《环卫作业服务质量标准》,以使环卫作业市场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垃圾收费政策。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卫作业服务定价机制,理顺收费机制,规范收费管理,探讨收费方式,降低收费成本。制定城市管理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市、区政府城市管理工作绩效专项奖,对活动中的先进单位、个人实行表彰和奖励。建立城市管理新闻制度。市、区城管办要定期或不定期向新闻媒体通报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工作社会舆论氛围。

五、结论

城市有人而兴,因兴而活,因活而宜,管理的目标不是制约而是规范,不是索求而是服务,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不仅需要自身努力和社会各方面支持而且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上也应给予倾斜和扶持,形成合力,以推进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参考文献:

第3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全区环境卫生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______区始终坚持将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专项推进与全面治理相结合,载体推动与常规管理相结合,建立了“八有八统一” 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即:层层有机构,处处有责任,投入有保障,活动有载体,管理有规范,行为有监督,绩效有考评,优劣有奖惩;经费统一拨付、设施统一配备、人员统一管理、待遇统一标准、绩效统一考核、垃圾统一处理、整治统一行动、四害统一防制,达到了辖区责任全覆盖、处处有人管、视野无垃圾、位次保第一的预期效果。我区环境卫生工作始终保持全市领先地位,综合考评成绩连续14次在全市排名第一,被授予河南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区,先后获得了全省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先进单位、全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先进单位、全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环境卫生治理先进单位和全市农村改厕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建立保障机制

为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序进行,______区建立五大保障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领导力量不减、工作机构不撤、人员队伍不散、工作格局不变,并适时顺应情况变化和新的矛盾问题,不断调整和创新整治思路,强化长效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了全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区、办事处、村(社区)环境卫生三级管理体系;办事处爱卫办做到“五有五化”,即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经费、有办公设备、有交通工具,职责任务目标化、业务工作精细化、检查督导经常化、基础工作规范化、卫生管理网络化;村或社区爱卫办做到“三有”,即有工作人员、有机构牌子、有固定办公场所,确保有机构理事。二是加强制度保障。以区爱卫会文件形式明确了区爱卫会和成员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建立了行政村或社区工作目标和任务、保洁人员配备、职责和待遇、经费保障和奖惩措施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聘请爱国卫生检查员和监督员,发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办事处、村或社区分别根据实际制订环境卫生管理、经费投入、保洁员考勤奖惩等相关制度,并制作成版面悬挂在爱卫办醒目位置,确保有制度管事。三是加强队伍保障。一方面,在全区城乡配足配齐了环卫保洁工作人员,建立了近千人的保洁员队伍,实行区直主管部门和办事处双重管理,实现了村、社区保洁人员全覆盖。另一方面,努力改善保洁员福利待遇。保洁员工资由区爱卫办每月统一定期拨付到各办事处,保证工资发放、并根据夏季道路温度高的特点,筹资10万元购置了“空调背心”和特制“伞帽”,避免环卫人员因炎热中暑,保障福利待遇,激发保洁员的工作热情,确保有人做事。四是加强装备保障。按照统一标准,配置建设环卫设施,做到维修、更新制度化、长效化,确保有条件干事。对全区10家加油站环卫设施进行了整改提升,共整改问题50余个,在全市率先完成专项治理任务。对涉农办事处垃圾周转箱进行了全面更新,其他办事处更新垃圾桶700余个,新建垃圾池50个,改造公厕4座,创建卫生样板街巷10条。粉刷美化墙壁达120__余平方米,新建围墙1500米。五是加强财力保障。建立环境卫生财政投入长效机制,每年将城乡垃圾清运经费、保洁员工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投资、设备维修费等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通过区爱卫办按进度拨付到各办事处,全力保障,全力支持,确保有资金办事,保证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的正常有序运转。

二、创新运行机制

______区建立“上下协调、多方联动、紧密配合、协调推进”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环境卫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一是管理网格化。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协调、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逐级负责,分级管理。将全区划分为44个网格105个管理单元,在每个网格内做到“四明确”,即任务明确,队员明确,责任明确,时间明确。同时也明确了区委组织部、区监察局的督导职责,财政局的财力保障职责,城管局、环卫处等10余个职能部门的环境卫生职责,以及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卫生工作职责。二是保洁制度化。先后出台了《清扫保洁员管理制度》、《垃圾清运处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卫生责任区域坚持定时清扫,及时清运,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和持续保洁。对全区9个办事处的所有保洁员进行排查摸底,重新登记造册,进一步明确了每一名保洁员的工作时间、保洁范围和工作标准。三是监管科技化。先后投入1300余万元,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监控网络,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对城乡各重点部位进行全天候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形成了环境卫生快速反应处理机制。系统自运行以来,已经处理“三种经营”、违法张贴广告、乱堆垃圾等各类事件6000余起。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四是质量精细化。根据《河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______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将城市管理内容细化成8个大项,量化为56个小项,以此作为衡量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针对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的各个环节,制定了《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质量标准》、《环境卫生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健全了环境卫生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标准,规范行为,定期抽查,促进了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将环境卫生治理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轨道。五是载体精品化。以卫生单位和无烟单位创建为契机,做好健全工作制度、加强环卫设施设备投入、加大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力度和健全档案资料等工作,提 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卫生单位和无烟单位创建合格率居全市第一。以环境卫生先进样板单位创建为载体、以先进基层爱卫组织创建为主导,在全区开展了以爱国卫生先进组织、优秀保洁员、精品街巷、精品楼院和样板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五创”活动,按照创建标准,各办事处积极投入资金,增补配足环卫设施设备,认真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同时组织区政府办、爱卫办、城管局、住建局等有关部门经常深入到各创建单位,逐项对照标准,全程跟踪,现场指导,打造亮点,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示范带动,以精品样板创建引领全区环境卫生上档升级,共创建精品街巷9条,精品楼院(小区)11个,样板村8个。我区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市爱卫办专门下发简报,在全市介绍我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一体化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武陟现场会上,我区在县(市)区中唯一一家就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作了典型发言。

三、建立整治机制

在全区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主线,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活动。一是结合节假日和季节特点集中整治。在法定节假日,组织办事处对农村、居民楼院、背街小巷、居民公厕、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进行拉网排查,集中整治卫生死角,并组织保洁员在假日期间继续做好清扫保洁工作,节后对节日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做到节日和平时一个样。针对“三夏”、“三秋”期间道路两侧秸秆堆放严重问题,组织涉农办事处的行政村对所有道路,进行了一次全面整治,清理秸秆,畅通道路。二是以全市检查排序为契机开展全面整治。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主次干道的卫生保洁、交通秩序和三种经营的整治规范,组织办事处对各责任区域进行全面整治。三是以上级领导调研为切入点进行重点整治。积极做好中央、省市环境卫生工作,组织有关办事处和职能部门对领导调研沿途道路两侧环境卫生、乱堆乱放、乱设摊点、广告标语、店外招牌等集中清理整治。四是重点问题专项整治。针对重要道路两侧大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放现象严重的问题,协调大型清运机械和运输车辆,采取推平、掩埋、清理等方式,对大堆垃圾杂物,进行了彻底整治,累计解决环境卫生难200余项。五是规范早夜市摊点。按照“方便群众、确保畅通、维护环境”的要求,根据早夜市经营特点,提前安排,及早部署,把早夜市划分为严和规范区,实行24小时无空挡管理,既方便群众,又维护了正常的经营秩序。六是搭建载体积极整治。围绕爱国卫生活动月、卫生单位创建、病媒生物防制、居民公厕整治、精品路和精品街巷创建等专项活动,组织爱卫会成员单位、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办事处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近年来,共先后出动1.5万余人次,铲车650车次,清运车1200台次,清理各类垃圾1万余方,营造了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

第4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关键词: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设计卫生审查;预防性卫生监督;

作者:贾晖等

我国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该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大型新建工矿企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在预防性卫生监督中,职业卫生“三同时”评价与审查工作发展较快,已形成了以《职业病防治法》为法律依据,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等一系列规范、标准为技术支撑的较为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文献评阅显示,现有为数不多的建设项目卫生评价与审查的研究均集中于职业卫生。2011年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能调整至安监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审查项目以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集中式供水单位、住宅与办公楼等其他类型建设项目为主,其中又以公共场所的数量比例最大。相比职业卫生而言,这几类建设项目卫生评价与审查工作发展缓慢。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学预评价虽然开展工作多年,但始终未建立一整套全行业公认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技术体系,如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质量控制及报告书格式[1]。与《职业病防治法》中突出强调卫生学评价的重要性不同,2011年颁布的《公共场所条例实施细则》却淡化了卫生学评价制度。为全面了解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政策环境开展本次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关于公共场所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是指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规划开发建设项目的总称[2]。一般包括选址、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和竣工验收五个阶段。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包括宾馆、旅店、影剧院、体育场、博物馆、商店等七类28种场所。

1.2关于预防性卫生审查

预防性卫生审查,也被称为设计卫生审查、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中的卫生问题,在设计、施工、验收的过程中,进行卫生审查和卫生监督。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与监督,把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和可能产生的不卫生问题消除或者控制在选址、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从源头上控制建设项目的健康危害隐患,保障人群的健康。

1.3关于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

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是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可行性论证阶段,通过系统评价,识别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预测健康危害的程度,评价拟采取的控制健康危害的措施,综合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和建议,并从公共卫生角度评估建设项目是否可行;同时,在竣工验收阶段,通过检测健康危害因素的浓度或水平,评价控制健康危害因素措施的效果,综合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4数据来源

本文所参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均来源于《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法律法规库》(http://law.cnki.net/),检索时间:1979年—2014年,检索条件:全文含“公共场所”且含“卫生学评价”,全文含“公共场所”且含“卫生监督”。

2结果

2.1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立法情况

2.1.1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层面没有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强制性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均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应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然而,现行法规与规章中并没有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强制性规范(表1)。只有已废止的1991年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规定:凡受周围环境质量影响和有职业危害以及对周围人群健康有影响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制度”,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应将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批。2011年的《实施细则》淡化了这一制度,全文没有涉及预防性评价的内容,将预防性卫生审查程序和具体要求交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2.1.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体系

鉴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影响的特殊性,2006年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同时,颁布了相应的卫生规范、评价规范及清洗规范,并称“一法三规”。2012年重新三项卫生行业标准替代了2006年的版本(表2),形成了一套较为明确完善的评价与审查依据。

2.2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评价审查的地方性规范文件制定情况

2.2.1预防性卫生审查的地方性规范文件制定概况

2011年实施细则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陆续出台了有关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的规定(表3)。经检索与整理,目前有三种类型:(1)独立成章的预防性卫生审查程序和要求;(2)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预防性卫生审查的程序和要求;(3)表3中没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则是尚未出台新规定,或新规定正在研制中。

2.2.2地方性规范文件中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内容分析

就公共场所建设项目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这一问题而言,15部地方性规范文件中要求不一(表4)。根据义务的强制性,可以分为五类:(1)强制性规范:广东省与山东省对公共场所进行分类,明确规定需要进行卫生学评价的建设项目,如广东省规定的一般项目与大型项目,只有大型项目需要进行评价;(2)任意性规范:“凡受周围环境质量影响和有职业危害以及周围人群健康有影响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应提供卫生评价报告书。”这种原则性表述沿用了已废止的1991年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3)仅在应提供材料中提及卫生学评价报告,这种弹性表述看似默认了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均需要进行卫生学评价,但又含糊不清;(4)要求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报告,未提及预防性卫生学评价;(5)全篇都未提及卫生学评价相关内容。最后两类具有同一种性质,即预防性卫生学评价政策上的空白。根据卫生部的强制性规定,无论地方性规范文件中是否有相应内容,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均应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

2.3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标准、规范情况分析

与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港口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规范、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规范等其他系统的评价规范相比,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体系外,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技术导则和评价体系。评价依据的主要卫生标准颁布年份均较早(表5)。在标准的适用中存在卫生标准覆盖面不完全、卫生标准可行性不够、监测条件规定不明确、标准值设置不合理、检测项目可适当增加、概念表述不科学、缺少相应的质量控制、数字修约未明确规定、样品取样量、标准不够详尽、标准与方法不配套等问题[3-4]。

3讨论

3.1公共场所设计卫生审查中是否需要进行卫生学评价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

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层面无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强制性规定,实质上,1997年开始实施的“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制度”逐渐淡出。2007年国务院法制办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曾规定:在申请卫生许可证时,住宿、沐浴、游泳、候车(机、船)等公共场所应当提供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前的卫生学评价资料,但这一修正草案并没有正式。而在2011年颁布的实施细则中删除了1997年关于“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制度”的相关内容,将预防性卫生审查程序和具体要求交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可以理解为在预防性卫生审查中,建设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卫生学评价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而在地方性规范文件仅山东与广东两省有明确的强制性规范,其他省份或原则性条款或模糊性表述或完全空白带来的结果是设计卫生审查人员自由裁量是否需要评价。

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是一项行政审批。行政审批是一个具有高度合法性要求的行政行为,审批范围、审批职能划分、审批标准、审批流程都在一定的政策空间限度以内,法律、法规对行政审批的约束在于限定审批的范围,以及规定审批的要件[5]。是否需要进行卫生学评价是设计卫生审查中很重要的一个实体性的审批条件,原因在于其很强的专业性和利益导向性。大型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投资巨大,涉及公共场所类型与健康危险因素众多,进行第三方卫生学评价耗时较长,耗资也大。按照严格的法治理念,在法治社会中,个体受且只受事先公布的法律和原则的支配,而公共权力必须受到事先制定和公布的法律规则的约束。出于行政审批的公平公正原则,这种实体性审批条件应当以强制性条款来规范约束审批权,尽量减少自由裁量带来的随意性和多变性。因而建议参照广东省和山东省的规范性文件,以公共场所面积进行分类,大型项目应当进行卫生学评价。

第5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解放思想的智慧破解难题,促进环卫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贯彻省、市委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促进环卫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结合起来。要广泛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活动。要从战略高度和世界眼光谋划未来,进一步解决好影响环卫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市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生活垃圾终处理设施虽然起点很高,但容量不足,特别垃圾焚烧能力严重滞后,给今后我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要从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入手,鼓励我市国有企业参与垃圾焚烧设施的建设。二是我市餐厨垃圾每日高达1000吨,未能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很大,也落后国内一些城市。要尽快研究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立项和收运体系的问题,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三是我市市政主干道的保洁水平很高,但“城中村”、内街内巷的保洁由于经费不落实,保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在各区保洁作业逐步市场化的基础上,研究街道的环卫体制和环卫作业市场化后的监管问题,保持环卫队伍的稳定,保证保洁作业质量不下降。

二、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好基础

针对国家爱卫办技术评估组在穗期间指出的问题,加强对存在问题的整改,为考核验收打好基础。要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内街内巷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环境卫生问题的反弹和出现新的卫生死角。要加快南沙、番禺和花都区垃圾处理设施的整治,使生活垃圾尽快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要加强公厕免费开放后的管理,确保公厕卫生洁净。垃圾中转站要进一步完善除臭设施,疏通排污渠道。要抓好垃圾的收运工作,尽量缩短生活垃圾的滞留时间,对垃圾装运点和废物箱周围要加强清洗。要加强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卫生的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环卫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重新修订《*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完善市容环卫质量标准,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二是完善全市重点区域卫生保洁责任监管体系。要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坚持属地、业主和区域保洁队伍三结合,确保对重点区域卫生保洁监管到位。三是认真总结海珠区的改革经验,加快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推进清扫保洁作业公开招投标,实现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要解决好环卫作业市场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持环卫队伍稳定。四是探索改进环卫收费方式,落实环卫保障经费。五是深入开展“双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市容环卫网”、局领导接访日等,及时处理群众对环境卫生的投诉和意见。六是进一步整合宣传资源,加大环卫法规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保护环境意识。

四、以大型环卫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要早日开工建设。要加快兴丰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扩容工程的建设速度。*市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建设项目是我局今年的1号工程,要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二场,要完成立项、可研和环评的审批,完成用地总体规划审批和征地审批工作。金沙洲生活垃圾真空管道收集系统工程,要完成1号系统的设备采购、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并根据征地进度进行2号系统管线施工。今年计划新建公厕50座,改建大修80座,并更新环卫公厕指示牌。新建垃圾中转站9座,改造5座。加快推进荔湾环卫停车场、*第二环卫停车场和水上综合码头等工程建设。

第6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油煤化工强县、果菜烟畜富民、项目支撑带动、城乡一体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富裕、生态、和谐新进程,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卫生县城标准》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载体,不断改进县城居住环境、旅游购物、投资创业环境和生活方式,优化、美化、亮化城市容貌,切实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提升城市卫生水平,增强全民卫生意识,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卫生管理,解决城市垃圾、污水等问题,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科学合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共建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省卫生县城标准》,扎实认真地开展创建卫生县城活动,努力建立网络完善的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爱国卫生运行机制,使得爱国卫生运动与经济协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全面改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整体卫生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把创建“卫生县城”与创建“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同步推进,与卫生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同步发展,使城乡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城乡人居环境、社会环境、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力争到2013年底把我县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人居环境、投资环境俱佳的生态园林式省级卫生县城。

二、主要指标要求

1、2012年4月底前,全面完善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设。

2、2012年6月底前,完成城区部分街道的维修改造任务,并新铺或维修部分主次街道人行道地砖。

3、2012年10月底前,完成县城区安民巷道路硬化,新建茶坊农资市场,茶坊汽车修理、洗车市场,茶坊石材加工、玻璃加工、小五金加工等3个市场。

4、2013年6月底前,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搞好路边、河岸和县城周边五山绿化,消灭土地,建成10个园林式单位或小区。

5、2013年10月底前,按照“合理布局、数量充足”的要求,在车站、广场周围、繁华地段和社区建成一批标准化公厕,建设封闭式地下垃圾中转站。

6、2013年10月底前完成病媒生物防制达标任务。

7、2013年10月底前,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完成1000座农村改厕任务。

8、2012年7月底前,完成县城区内煤炭销售点、屠宰点、废品收购点搬迁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㈠组织管理

1、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爱国卫生条例》要求,坚持爱国卫生工作基本方针,由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做到有工作计划、有责任制度、有检查评比、有总结表彰。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群众对县城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根据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标准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单位要成立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做到领导、机构、人员、经费、交通工具“五落实”。

㈡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的职能作用。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健康教育机构,形成县、乡(镇、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

2、突出对重点人群的系列健康教育。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制定教学计划,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时、有评价、有专栏。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使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70%,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医疗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病人、家属健康教育。

3、落实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在县城繁华地段设置专门的卫生宣传栏,公共场所设置禁烟标志,县城主要街道、广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置固定宣传栏。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单位也要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或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内容。

4、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体市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县电视台开设健康教育栏目和曝光栏目,对创卫活动进行舆论引导和监督。

5、县城各行业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控制吸烟等方面的健教活动。开展无吸烟单位评选活动,城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设立禁止吸烟标志和有关规定。

㈢市容环境卫生

1、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县城管局负责完善城区垃圾中转站、收集点、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和水冲式公共厕所建设,做到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管理规范、保洁及时。

2、发挥环卫专业队伍作用。县环卫队负责城区内主要道路、居民小区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无害化处理及公共厕所、果壳箱的冲洗清扫除害等卫生管理工作,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密闭储存、运输,运输车辆车体完好整洁。县城区内要按常住人口3‰的比例配备环卫工人,做到人员配足、经费落实,机械化操作,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当好带头兵。

3、落实门前“四包两禁止”责任制。县城内沿街各机关单位、店铺等全面实行门前“四包两禁止”(包环境卫生、包花草树木、包市政公共设施管护、包秩序,禁止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乱倒垃圾渣土,乱泼污水、乱堆物品和乱停乱放;禁止墙壁、电杆、护栏、行道树及公用设施上乱贴广告、乱涂乱画、拴绳挂牌、晾晒衣物,在人行道上设立广告牌匾,使用高音喇叭招徕顾客。)责任制,落实率要达到100%。

4、完善居民小区配套设施。县城内各居民小区建设要一步到位,高标准要求,逐步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新型居民小区。

5、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县住建局按照有关标准,监督建筑工地出入口硬化并配备车辆清洗设施,设置建筑垃圾处置场,建筑物料、施工泥土堆放有序,建筑垃圾管理规范,严格控制工地噪声。

6、加强城市管理监督力度。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城管局、市容监察大队、交警大队、卫生监督所、动物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单位要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发挥优势,形成合力,重点对城区各种违规现象进行集中整治,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和交通秩序。

7、继续改善城区环境面貌。县城管局要扩大城区绿化面积,确保公共绿地养护良好,城区亮化、照明设施完好,广告牌匾设置规范。

㈣环境保护

1、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2、加强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及直罗采油厂的管理和协调,确保正常运行并达到环境规划目标要求。

㈤公共场所卫生

1、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监管,确保证照齐全,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检查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操作规范。

2、旅店、美容美发厅、歌舞厅、公共浴室、网吧等公共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卫生设施(清洗、消毒、保洁、通风、照明和排水等)齐全,各项卫生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影剧院、图书馆、展览馆、商场等公共场所按国家标准要求配备通风、采光和空气消毒设施,各项卫生指标达标。

㈥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卫生监督监测与技术指导规范。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饮水污染事故、职业危害事故。

2、集中式供水单位持有效卫生许可证。水质质量管理体系和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健全。供水单位的生活饮用水的生产和污染事故报告处理符合《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要求。

㈦食品安全

1、卫生、农业、质量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单位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做到编制、人员、经费三落实,制订食品安全中长期工作规划。

2、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证照齐全,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到位,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

3、机关、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食堂、饮食摊点、食品加工点及集贸市场卫生设施齐全,保洁及时,操作规范,运转正常。

㈧病媒生物防制

1、培养城乡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常年不断地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四害”孳生地。

2、认真做好每年春秋两次的集中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等病媒生物消杀工作,确保鼠密度达标,蚊、蝇、蟑螂密度有一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两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3、粮食、餐饮、食品加工制作、集贸市场等病媒生物适宜栖息的重点单位要完善防蝇防鼠设施,严格控制病媒生物。

㈨传染病防治

1、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实健康教育、环境整治和预防控制疾病措施,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把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点放在农村,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

3、医疗机构加强对疫情报告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县乡医疗机构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县级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4、落实国家、省免疫规划项目规定的的免费预防接种工作,接种场所和操作要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5、托幼机构、学校按规定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有专(兼)人员负责,做到疫情无瞒报、漏报现象。

(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制订卫生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办法或实施意见。

2、乡镇卫生院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规范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按需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3、村卫生室设置符合规范,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省政府年度医改要求标准。

4、三年内未发生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十一)单位社区卫生

1、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开展“做文明卫生市民,当文明卫生家庭,创文明卫生社区,建文明卫生县城”活动,推进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健康向前发展。

2、制定完善《居民区卫生标准》、《居民住户卫生标准》,培养居民遵章守纪、互助共济的美德,激发广大居民改变生产生活环境的热情,为创建和谐社区做贡献。

(十二)农村卫生

1、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建立乡、村、组三级环境卫生管理队伍。

2、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达到“四有一无”(有固定垃圾箱、有专职保洁员、有垃圾存放场、有垃圾运输车,无积存垃圾)标准。

3、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村民卫生习惯良好,居室内外干净整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卫生示范户评选活动。

4、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落实灭鼠、灭蟑螂、灭蚊蝇措施,有关指标控制在省级规定范围之内。

5、做好农村改厕工作,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行为,完成省市下达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指标。

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单位具体分工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任务量化分解表》。

四、步骤安排

全县创卫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进行,共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1、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3月)。成立创建卫生县城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各行业卫生考评标准。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前期创建准备工作,召开全县创建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和工作部署,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板报、展板等宣传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城乡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5月底)。按照创建卫生县城工作任务分工要求,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单位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各项指标达到省爱卫会考核验收标准。

3、自查申报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底)。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单位在自检自查的基础上,根据任务分工做好本单位的自查验收工作总结。县创卫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对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单位的实施工作进行初验,并邀请专家对全县创卫工作进行综合考评鉴定。

4、迎接验收阶段(2013年9月--10月底)。申报考核验收报告,全面做好验收准备,迎接省、市爱卫办的考核评价验收。

五、工作措施和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卫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单位及有关企业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要将创卫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单位一把手为创建卫生县城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具体负责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指定专人为创建工作联络员。要深入基层,现场督导,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任务和管理范围,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全面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真正把各项措施要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2、统筹推进,形成合力。今后一段时间,要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为推动整体工作的抓手,把创卫工作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结合起来;同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的正常业务开展结合起来;同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结合起来,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在明确分工、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同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和强劲势头,确保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目标早日实现。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各自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报县创卫办和爱卫办。

3、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涉及面广、标准高、要求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投入。财政部门要合理安排调度资金;经济发展、住建、卫生、招商等部门要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市场融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和个人资金进行建设。要按照轻重缓急,逐条逐项列出时间表,定下任务书,具体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制定出分段实施目标,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确保逐项按期达标。

4、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创卫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群众性活动,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发动全民参与来完成。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单位要层层召开会议,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发动群众;县委通讯组、电视台等要开设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专栏热线,制作专题节目,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强化市民卫生意识,发掘先进典型,报道先进事迹。要充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通过图片展览、文艺节目表演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县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标准要求,做到家喻户晓。县城主街道、沿街各大标志性建筑物、公共场所、各窗口单位橱窗都要悬挂设置一定数量的创卫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使全县上下形成一种共识,造成强大的创卫舆论氛围和良好工作环境。

第7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进一步落实“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第五次“国卫”复审为抓手,以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保障,举全局之力,“科学、精细、扎实、高效”地推进城管、爱卫工作,努力搞好长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科学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为我市经济建设和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创造优美环境,为构建和谐泸州,全面开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和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第五次“国卫”复审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工作,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工程和城乡风貌塑造等为载体,在长效管理上水平、硬件建设上档次方面狠下功夫,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突破,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实现大提升,确保顺利通过第五次“国卫”复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城市管理有创新、有突破,全面、出色完成省建设厅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确保省、市目标考核获得优异成绩。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两大建设:强化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服务功能。

1.在城区,重点完成小街小巷改造项目库、光亮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市政环卫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管理,进一步推进百条街巷亮点改造、夜景工程特色提升、环卫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工作,增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编制小街小巷改造项目库,推进百条街巷建设,专项改造20条小街小巷,解决无路灯小街小巷25条。二是实施安全隐患治理。开展枇杷沟山体地质灾害治理、滨江路沿线(沱一桥佳乐广场地基下沉、堡坎裂缝;会津门外滨江路段护坡梯步外凸、沉降变形)重大安全隐患治理。三是改造城区有安全隐患的路灯设施和城区铸铁、已损坏水泥砼检查井。四是完善路灯配电设施,将原有配电源为公变的申请安装专变。五是全面提升城市照明设施平均照度,确保其达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标准。

(2)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启动泸州市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项目,启动填埋库区、围墙、截洪沟等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开展城区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启动或完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个。三是加大城区环卫设施配套力度,新建公厕3座、垃圾收集点3个,新增果皮箱200个。

(3)夜景照明工程建设。重新编制《泸州市城区夜景照明规划》,建设精品夜景照明工程,突出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特点,全面推行LED节能照明技术,增强节能降耗效果。按照《泸州市城区夜景照明规划》,推进城区夜景工程建设。

2.在农村,各县区要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配套状况,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环境卫生水平;要保障环卫设施设备配备,推进环卫保洁常态化管理,提高清扫保洁质量;要加快环卫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环卫工人政治、经济、社会地位。

(二)实施两项改革:加快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和综合执法改革,构建城市科学管理机制。

1.积极探索环卫管理新机制,加快环卫作业承包市场化改革步伐,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切实提高环卫保洁质量。首批在江阳区划出60万m2实行整体承包。进一步探索完善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的机制与办法,提高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水平。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门前三包”监管力度,强化环卫管理与检查考核,提高我市市容环境卫生整体质量。

2.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精神,按照市政府的安排,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构建较为完善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着力三大管理:全面加强市容、环卫、执法管理,创新激励考核机制,推进常态化、长效化管理进程。

1.构建科学机制。一是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研究2010年城市市容环卫执法监督考核新机制,修订检查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大检查考核和督查督办力度,有效推动城市管理质量提升。二是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机制。将管理、执法、作业等城管力量有效整合,减少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上的交叉和推诿、扯皮,切实提高管理效率。

2.加强市容日常管理。一是加大市政路灯设施维护投入,扎实做好日常维护管理,提高设施完好使用率,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二是深入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国卫”复审标准,严格行政审批,加强户外广告、占道挖掘等的规范管理,继续推行户外广告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搞好占道挖掘过程跟踪管理,确保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3.加强环卫日常管理。一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环卫保洁人、财、物的投入,搞好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保洁质量,环卫保洁“五无一净”率95%以上。二是加强环卫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加大化粪池清掏及监管力度,确保安全使用,完好率90%以上。三是规范建筑施工工地、国土收储空地的环境卫生管理,督促施工工地硬化进出口道路,冲洗进出车辆,落实保洁责任。四是全面推行散装物料车辆加盖工作,加强弃土密闭运输管理。

4.加强城市执法管理。一是加强执法人员法制学习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其应对城市管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五乱”治理巩固工作,继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搞好常态管理,确保治理效果。三是加强执法文书和案卷管理。四是深化“城管三进”和商家建档管理活动,积极探索新的执法模式,不断减少执法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矛盾,增强管理效果。

(四)推进三大活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国卫”迎复审和爱国卫生工作,切实提升城乡环境质量,确保顺利通过“国卫”复审。

1.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一是按照市委决定要求,努力加强市整治办的能力建设,切实抓好日常工作,深入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统筹、协调发展。二是按照总体规划,科学制定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圆满完成第五次“国卫”迎复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加强对县区的检查指导,结合区域特点,走好“三步走”部署第二步。即到2010年底,力争纳溪、泸县、合江、古蔺四个区县的城区和全市新增30%的乡镇、20%的村庄达到“五化”标准,促进全市城乡环境质量有效提升,为2011年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整体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夯实基础。

2.“国卫”复审工作。一是根据全市总体安排,合理安排城管系统“国卫”迎复审工作,突出重点,狠抓难点,高标准、严要求履行好职责,全面推进局系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国卫”迎复审工作。二是市、区城管系统在“国卫”迎复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对照“国卫”新标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认真查漏补缺,从各个细节上狠抓落实,确保5月份正式复审顺利通过、“金牌”不倒。

3.爱国卫生工作。一是将爱国卫生工作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国卫”迎复审工作有机结合,认真制定2010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并狠抓落实。二是大力开展“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群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卫生镇村创建力度,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三是以创建与巩固发展为载体,坚持和推进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巩固发展“国卫”成果,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积极探索卫生细胞创建巩固新模式,不断提高卫生细胞创建巩固质量。四是加快推进农村改厨改水改厕改圈活动步伐,不断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和卫生质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扎实开展卫生防病、爱卫月活动和健康教育促进活动,积极提高全民文明卫生素质。

(五)建好一支队伍:狠抓班子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和城管队伍执行力。

1.以“两个能力”(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建设为重点,狠抓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富有凝聚力的领导集体。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班子团结,形成合力。

2.以“讲团结、树正气、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狠抓城管队伍建设,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城管队伍。深入开展“讲团结、树正气、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当前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与城市管理发展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努力在全系统形成千方百计谋突破、凝心聚力挑重担,团结协作促发展,真抓实干争一流的良好局面。认真开展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四强”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健全落实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一是继续落实《工作规划方案》,着力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廉政教育,积极创新反腐倡廉制度,完善级科干部廉政档案制度,探索党风廉政“三化”建设,构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强化行政及执法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认真抓好市政环卫工程建设质量专项治理,制定监督考核办法,确保建设质量。三是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提高财务透明度,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四是以行政效能监察为重点,强化机关作风建设,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新晨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两大能力”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提升城管系统干部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树立干部职工积极向上、团结发展的精神风貌。

(二)深化行政效能建设和软环境治理,强化服务型机关建设,提升干部职工爱岗尽职、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质量,营造风清气正、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实施月推进计划和巡查制度,强化过程监督,脚踏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城市管理目标全面完成。

第8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在规划期内,基本控制垃圾、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建设和改造公共厕所,使其从数量上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质量上达到二类以上标准。推广封闭压缩式垃圾站,淘汰垃圾台等露天垃圾收集方式。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对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设城市粪便预处理厂,预处理中产生的过滤垃圾经垃圾中转站送到江村沟卫生填埋场填埋,所余粪液排入城市污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污水一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对城市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提高了市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加快公共厕所的建设和改造,消灭三类及其以下公厕,使公厕数量超过800座。加快封闭压缩式垃圾站和封闭式垃圾收集间的建设,基本消除露天收集垃圾。基本扭转环境卫生设施滞后于城市总体建设的局面,改变环境卫生设施布局不合理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生活垃圾填埋技术水平,稳步发展垃圾焚烧处理,为建立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设市环境卫生监测中心,完善环卫设施运行中的环境监测。保障环卫设施在运行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9%,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40%。

二、“十一五”规划建设目标和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

加大密闭式垃圾收集站和公共厕所的建设力度,规范垃圾和粪便处理运行工艺,提高生活垃圾与粪便处理的技术水平和无害化处理率。促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提高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提高环境卫生设施的整体水平和布局的合理性,完善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配套,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

城市粪便排放管道化率达到90%,无害化处理率10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40%以上。废物箱的设置达到国家标准:商业大街设置间隔25—50米,主干道设置间隔50—80米,一般道路设置间隔80—100米。

(二)建设项目

1、新建公共厕所200座,消除旱厕,80%以上的公共厕所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居民区每平方公里至少有2座公共厕所,繁华商业街道每500—800米设一座公共厕所,一般街道每800—1000米设一座公共厕所。

2、新建密闭式垃圾收集站150座,密闭式垃圾收集间42间。

3、继续完成江村沟大型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后期工作和配套工程并投入使用。

4、建设市环境卫生监测中心,购置必需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加强和完善环卫设施运行中的环境监测。

5、在西北郊建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模为日处理1000吨,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服务范围为市西北部地区和咸阳共建的区域。

6、建设一座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实现全市餐厨垃圾统一处理,规模为日处理500吨。厂址待选定。

7、建设一座城市粪便预处理厂,实现环卫专业清运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规模为日处理200吨。厂址选在邓家村污水处理厂附近。

第9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为主线,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全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水平。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创建成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动员各方力量,开展镇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管理到位、设施完好、环境整洁。不断完善国家卫生镇长效管理机制,为2015年国家卫生镇复查奠定良好基础,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实施网格化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协调处理,提升集镇品位,努力打造集镇形态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美丽”。做好郑家桥村、肖桥村两个村的省级卫生村复查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

2、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镇已定10条生活垃圾收运路线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对体系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实行生活垃圾全量收集处理到位,确保日均收集量达95吨,制定村级垃圾(桶)房管理标准(附件2),确保购置垃圾转运车辆2辆,完善镇村结合部、居民小区及村部周边卫生基础设施。全年计划新建垃圾房60只,新建一类公厕1座、农村小公厕26座、改造农村小公厕25座,改造三格式化粪池207只,同时结合“清明”、“大暑”、“大寒”相关农历季节全面开展露天粪坑回潮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全面实施全覆盖整治,做到不留死角,确保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到位。

3、提高星级村庄管控能力。切实加强对已建成的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2个“二星级康居乡村”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重点指导、督查,确保这4个村庄亮点更亮。

4、继续开展主要道路沿线环境面貌整治。加强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市道及镇村主要道路沿线村庄周边环境整治,清理脏点死角,清理乱堆放、乱涂贴、乱拉挂现象,确保沿线视野范围内的环境整洁有序。

5、完善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村切实抓好环卫日常保洁,各村要重视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明确1名副书记或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村每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村庄长效管理工作;村庄保洁、管理队伍配备到位,加强日常巡查,定期开展考核(每月不少于2次,有照片整改资料),落实奖励机制;村庄、河道环境卫生管理到位,绿化管护良好,村庄、道路沿线村容村貌整洁,无各类乱象;健全村规民约,确保保洁公示牌、村庄标识无破损。探索创建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村级劳务合作社。

三、队伍管理

1、调整加强农村环境卫生专职保洁员队伍。按户籍人口每200人配备1名保洁员,明确保洁员工作要求,建立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

2、配足配强河道专职保洁员队伍。按河道长度平均4公里左右配备1名河道保洁员,负责区域内河道保洁。河道管理考核办法及细则按2014年新规定执行。

3、优化完善集镇区环卫保洁员队伍。街道日保洁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一般小街小巷、镇村结合部等其他道路日保洁时间不少于8小时。

四、考核办法

1、日常检查与季度检查。镇专门成立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组织开展日常检查与季度检查。日常检查由镇爱卫办、水利站、环卫所、公用所等部门负责对村、集镇开展检查,检查方式为随机抽查或暗访督查,发现问题以照片形式反馈给相关板块,原则上必须在3-5天处理完成,并以“同一拍摄角度”的照片回复爱卫办。对积极履行整改的,不作扣分;对不及时整改的或整改不到位,将酌情扣分。季度检查由村庄环境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各村村主任代表开展村庄环境日常管理对流检查暨村庄环境整治“回头看”活动,考核采取随机抽查或根据平时暗访督查后暴露出较差的重点村庄实地踏看检查的方式。每次考核具体时间由镇爱卫办确定,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在全镇范围进行通报。考核标准详见附件3《镇农村日常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百分考核标准》,日常检查与季度检查得分占全年爱卫工作考核得分的50%。

2、年终考核。按2014年度《镇爱国卫生工作考核细则》进行考核(详见附件4)。

五、保障措施

1、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经费。全年按村常住人口数40元/人,根据全年考核得分结算拨付到村。全年得平均分按平均得分计算,高于平均分的按每分5000元奖励,低于平均分的按每分5000元进行扣罚。

2、环卫所、社区绩效考核奖。各安排6000—8000元进行考核。

3、专项奖。本年度有省级卫生村复查任务并通过上级复查验收的,给予5000元奖励;为市、市、省等各级各类考核验收提供现场的,每次分别补贴1000元、2000元、3000元;二、三星级村庄保洁体系完善的:给予10000元奖励。

4、环境基础设施补助

⑴垃圾房管理经费补助,配备专职保洁管理人员的按每年每间1000元补助到村(专职保洁管理员详细信息上报爱卫办)。

⑵新配备垃圾收集车辆,凭当年度发票复印件,每辆补实际购车额的50%。

⑶新建农村公厕,按建设不同标准,每座补助20000—30000元。建设前需报爱卫办登记备案,竣工后由爱卫办会同建管所验收确认。

⑷维修农村小公厕按每只1500元进行补助。

⑸改建三格式标准化粪池按每只500元进行补助,建设前需报爱卫办登记备案,竣工后由爱卫办验收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