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环境设施设计范文

环境设施设计全文(5篇)

环境设施设计

第1篇:环境设施设计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社会已经变成十分具有时代气息,继续这样飞速的发展下去,我们的传统气息会越来越淡。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丢掉过去,我们需要将传统与现代有效结合。在东京的雅叙园饭店以及它的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就表现着浓郁的民族气息,采用传统的设计,但是又不失现代的新颖,它的材质和设备都是高度现代化的材料,但是却打造出如此具有传统美的作品,使得人们不得不叹服。在东京不仅仅是这样一个建筑,各地的大、小餐馆、茶馆或是普通的商店里面的设计都是拥有独特的风格。既然在很小的餐馆用餐,都是可以感受这股浓郁的民族化的气息。在那里,设计无处不在,随处都可以看见风景,给人留下深刻地印象。

二、当代室内设计的新趋势

室内设计除了尽可能地实现空间的各项功能以外,也需展现时代的先进和人文涵养。无论何时的室内设计都需要满足不断发展社会的需求。根本上,室内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的一切生活行为和活动的需要。所以,室内设计首要考虑的事情就是人类的行为特征,其尺度以及其生理需求。以人类的基本需求为根本,来创造优秀的室内设计。除了人类的基本行为活动以外,心理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是高级动物,它可以思考,也拥有情感。生活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类所承担的心理问题肯定不少。所以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去仔细研究和学习人们的心理需求,根据研究,去营造一个可以带给人们舒适和轻松的室内环境艺术,减轻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还有心理负担。在这个新时代的人们也拥有新时代的想法,他们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越来越高。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质量要求也在增加。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事物,所以社会在不断变化,人类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设计师们需要用创造性思维去设计舒适、健康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室内环境艺术,要具有符合人类现代观念的元素,要拥有个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室内的设计中的人和物、技术性、艺术性以及其他的一些理论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多样。比如像视觉要求、光线要求、色彩搭配、材料质地、室内空气调整、噪音的防治等;还有合理的装修构造需要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防盗等整体要求。除了以上这些基本的发展方向以外,更为高层次的追求就是实现室内环境的自动化、智能化。将室内的设施设备、电器通讯、五金配件以及新型装饰材料等都融入高科技含量。就像电视所看到的手机控制住宅、智能大楼等等先进的技术加入到室内设计里面,这将不仅跟人类生活带来足够的便利,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会有极大地提高。同时也是一种先进时代的体现,提高了整体的室内环境质量,无疑也提高了环境艺术自身的附加值。

三、总结

第2篇:环境设施设计范文

关键词:环境设计;城市建设;建设应用

作为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中的一部分,环境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景观设计,还具有科学的综合设计特点,以及在文化方面和实用方面的趣味性实际性。其作为社会与自然连接的纽带,环境设计,一方面,从微观上看,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度与密度。另一方面,从宏观上看,又加快了人类精神文明建筑方面的发展进程。从而使得,环境设计变成了现在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城市现代建筑也在人类精神文明建筑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现代化科技的大前提下,作为设计原材料的工艺与材料,在建筑设计者的不断挖掘下,在发展的道路上,给环境设计带来的新的生命力,使其前景得到充分保障。除此之外,城市建筑在时间和历史的打磨下,去糙取精,成为了人们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载体。

一、对环境设计原则理念和精神传承本质的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同时从人类的角度出发,也是环境设计应该遵守的基本条款。环境设计,作为一种空间设计艺术,其目标和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供更优越,更合理的生存空间。但随着人口指数的爆增,空间条件的受限,以使用为价值的空间设计,就更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所以能否将人类自身需求与环境设计紧密结合,是能否体现空间设计价值的标准之一。而对城市建设而言,其主要宗旨,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简单而言就是从人类为基础出发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改造工作。作为设计体现的基础单位,设计者应当以实践作为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说,设计者要在自身实践工作的不断积累中进行更深层次的经验积累和方法思考,以此在众多设计者中脱颖而出。而在这种不断提升中,往往会出现一种循环现象,比如水平较高,有一定造诣的设计者常常会被一些平凡的设计方式和平庸的思维,产生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波动,而这种循环,更是另一方面的创新,也是,人作为一种感性动物不断从思想方面提升自己的有力证明。所以,环境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环境设计应当以人为本。

2、注重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作为传承至今仍生生不息的环境设计,对于古老元素文化的吸收与革新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历史一分子的环境设计,难免会被烙下历史的烙印。在时间和文化的洗礼中,能够保存下来的文化设计元素和观念,必然有他可取之处。由此观之,我们不能完全舍弃历史文化,而应当将其作为环境设计的特色,传承下去。但又不能一味照搬照抄,因为不产生革新的发展是会被淘汰的。所以环境在注重历史传承的同时,应当作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革新,才能保证环境设计长足的生命力。环境设计是一种有着良好的优良传统的技术,很多环境设计者在很大程度上不注重环境设计的传统方面,而导致了环境革新的失败就典型的说明了,环境设计革新离不开对传统的吸收,很多情况下,人们对环境的偏爱或者对环境的适应,已经成为人们的内在的生活习性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这个程度上讲,人们已经很难再对传统产生任何偏见。从这个论述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革新总是抱有着让革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接合起来,如果一定程度的革新没有传统的因素,人们往往很难接受这样的革新,所以,环境设计一定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与革新的衔接。

3、环境设计中应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

再流于外表的我国环境设计的大环境下,思维和风格的创新越发显得难能可贵。而流于外表的环境设计,则忽略了人类对环境设计的需求,而变得流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环境设计的需求。这使环境设计缺失了原有的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从实际出发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环境设计作品,才是现在环境设计者们的当务之急。前已述及,创新性与创造性一定要建立在对于传统的良好的吸收的基础上,没有对传统的吸收,创新性与创造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就无从谈起。很多环境设计的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不注重在传统的基础上谋求发展的思路,而是仅仅注重一味地、没有逻辑地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害了创新,抹杀了创造力。

4、环境设计应注重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环境设计是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以求达到美观科学的效果。那么在这种改造中,对环境的改变是必不可免的。但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家园,若过度的破坏自然环境,破坏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整体性,那么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也会给我们带来难以估量的生活损失和经济损失。由此观之,环境设计,以环境为基础,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这也是环境设计科学性的体现。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对于作为个体的设计师的要求是,在材料和能源方面尽量选择新型和环保,以求达到,环境亲和性的目的。这样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二、环境设计对城市建设的做出重要作用

1、体现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环境设计基本单位的环境设计者们,在完成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体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国民人均设计水平和创造能力将会显著大幅度提升,由此观之,这将作为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环境设计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建筑功能方面和审美诉求方面,都会产生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实现,从整体和细节上的完美掌控。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往往是设计者在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一种思维训练,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一定要对设计者进行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其创新意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又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水平。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也就是说,建立在理论水平上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创新思维,也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创新思维。

2、环境设计有助于城市和谐建设

别具一格的环境设计,将给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从而拒绝中庸化平凡化,是城市建设带有各自独特的色彩与标签。长此以往,城市建设将会达到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理想境界,这就需要基础设计者们,在环境设计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创造思维,不断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够完成城市建设与人文生活的和谐统一,从而进一步达到,人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也就是达到了环境设计的最初目标。环境设计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是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也就不言而喻了。在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尤其是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当今的社会发展对人们的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挑战,同时这也是环境设计的一种挑战,环境设计只有遵循这种规律才能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3、环境设计可以提升人类的视觉美感

环境设计是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协调发展的产物,对环境的设计基本原则是应保持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由此观之,高水平的设计师所设计的环境设计产品,能够体现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符合人类的基本审美,能够赋予人类充分的美感体验。在自然山水中生活,是环境设计的理想境界,也是其最终奥义。

三、环境设计在具体城市建设中实例的对比与分析

1、擎天柱式广告牌差异

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在高速公路两旁伫立的擎天柱式广告牌与泰国的广告牌相对比,优劣一目了然。中国的擎天柱式广告牌,由于建筑长度过高,建筑视野范围不合理,常常会导致宣传力度不够,达不到预期,宣传效果并且有失美观。公路过往的司机,由于专注于眼前的道路和行进目标,往往不会将视野投及于更高的地方,而在可以看见广告牌的远方,又受限于广告牌宣传标语字数的大小。几种因素综合来看,中国的擎天柱式广告牌往往达不到宣传的效果,是投入的资金得不到有力的回报。反观泰国,态势擎天柱更注重产品的宣传,设计者往往会实地考察,从而确定擎天柱的高低以及字体的大小,并且同时会考虑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况,配以相应的灯光,从而保证在各种不利环境条件下,如夜晚或者暴风雪,都能保证擎天柱的宣传效率达到具有价值的辨识需求。综上所述,在擎天柱的设计上,我们更应借鉴泰式擎天柱的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

2、人流密集地区停车场设计差异

面对人口骤增以及私家车的占有量迅速提升的现象,商场机场等人流密集地区,设置足够的停车位成了商家必须考虑的元素之一。不同于由于我国停车场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车辆拥堵现象,在泰国商场酒店等市内繁华区,其产业主导者往往会建造多层立体式和半封闭式停车场。这样的停车场,一是保证了空间垂直高度上的利用,二又保证了私家车辆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提供了消费交通的便利。一举多得,更好地促进泰国经济繁荣发展。并且不同的营业机构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停车场规划,如酒店,一般会将自己一至十层的部分设为停车场,而建筑的剩余部分,则作为酒店的居住区和消费休息区,充分利用格局又减少营业面积与营业成本。而不同于酒店作为商场来讲,往往会建立1/3左右面积的封闭式停车场,这样能够满足消费者方便出行的基本需求,真正做到了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综以上两点来看,推而广之,可知在曼谷的街道上车辆很少出现拥堵乱停现象的原因。这种合理的设计方式,也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部分。

3、店门招牌环境设计差异

在我国内随处可见店面门牌上都有自己设计的招牌,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店面招牌在店内宣传中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招牌设计特点为,独立性和杂乱无章性。独立的商家希望通过自己的招牌凸显个性,往往忘记顾及到所在街道所有商家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给人以廉价和拥堵之感。而泰国的店面招牌,虽然也有个性化的设计部分,但从大体上来讲,会遵循整体风格,以保证整条街道的美观性和整体性。这样的设计既不失个性,又给人以简洁大方之感,从而保证消费者的消费心情,激发消费欲望,保证经济繁荣。

四、环境设计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1、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以全球闻名的花园城市新西兰为例,作为资源匮乏的海上之国,新西兰在发展初期,前途是迷茫的,但其正确的选择了环保设计这条道路,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成功打造了世界上有名的花园城市。由此观之,通过一定的环境设计,加以本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发展。环境设计,既是一种人文情怀的熏陶,又体现着一定经济利益的收获。所以适当的环境设计,能够完成与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

2、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城市的文化发展

事业不仅仅包括人文文化,还包括自然环境文化,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近期的发展过程中将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城市的环境建设应当是和文化建设相互配合,彼此协调的发展项目。城市的文化建设不仅仅需要宣传,更需要践行与落实,需要在具体领域上加以行动落实,而环境的建设可以作为城市文化的落实与体现部分,因此城市的环境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附于文化建设而存在的。

3、促进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居民的生活质量不仅仅包括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基于市民良好的心情、放松的生活氛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谐的自然环境,这都是居民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到保障的有利支持。通过环境建设的方法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这样的做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最典型的代表城市温哥华,政府通过规划自然环境,改造居住区和林区结合,使得温哥华的城市建设依附于海滨和林区,被评价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这不仅仅是地理条件的良好,更是加拿大和温哥华市政府努力进行环境建设设计的结果。总而言之,环境设计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既受到局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借鉴优秀的例子,在不断学习进步中改正自己原有的错误与缺点,遵守基本的原则,保证环境设计的生命力,从而更好的保证环境设计为人类生活献力。将环境设计与城市建设塑造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带来人文环境的幸福感。体现着环境设计,在未来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阳.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04:84-86.

[2]田鸿喜,范利飞.城市地域文化在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04:6-8.

[3]褚海峰.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以桂林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例[J].艺术百家,2010,S1:85-88.

[4]任倩岚,蒋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63-65.

[5]朱坦,吴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01:29-34.

第3篇:环境设施设计范文

景观是城市发展过程的重要部分,为了保证景观在设计过程的应用价值,设计人员要结合具体景观,科学开展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实践与创新研究,不断提高自身设计水平,从而提高景观的实际应用意义。为了提高研究水平,技术人员要结合具体实际,总结加强景观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过程的运用效率的策略。

一、景观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特征

景观艺术的种类较多,水平较高的景观设计者不但需要结合自身独特的设计理念完成作品,同时还需注意与周围的生态条件相适应,不可将景观设计局限于既定的规范内,而应尽量将生活化的元素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从而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景观设计时,需将艺术、社会、自然三个因素有机融合。景观设计对艺术性要求较高,其本身的发展便与社会和自然的发展步调一致,因此若想切实满足人类对美的追求,便需紧密结合自然规律实施规划[1]。景观设计人员需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体现三种因素相互协调和促进的理念,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不论在设计中缺少哪种要素,均会影响设计的整体性。从当前我国的景观设计现状分析,该行业正不断向多元化发展,景观设计既有艺术性,又能带给人愉悦感,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价值,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二、影响景观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运用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我国经济水平的总体提升也相应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存条件,随之受到影响的便是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人们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便会转向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社会环境主要承载着文化及社会等多种职能。其中城市环境的建设不但需为人类提供舒适、美观的生存空间,还需在精神层面发挥解压的功效。城市景观也可体现出人类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在具体设计时,需充分结合城市的整体自然条件,充分挖掘资源参与设计和建造,从而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创造条件。

(二)人文因素人本思想是支持景观设计发展的核心,也是维护人类价值的途径。因此景观设计者首先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此提升设计作品的内涵,使景观设计不但在形式上体现出艺术价值,同时在内涵上也能够散发出一定的文化气息。此外,人文思想能够集中体现我国的历史传统,其与社会的稳定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但当前我国的景观设计领域对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视不足,因此设计成果也更偏向于规范和程式化,较少创新性,可见提升景观设计人员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2]。

(三)生态因素保护生态资源应形成一系列健全的保护方案,但需明确,生态环境自身便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对景观的规划和建设需从各个角度迎合生态规律,将环保理念渗透到设计的各环节,从而有效加强环保的实施力度。

三、提高景观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运用水平的途径

(一)重视精细化设计对城市公共区域的设计需充分体现人文化思想,并将该理念落实到具体的细节,如设备安排、设计的完整性等均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此外提升公共环境设计的精细化程度,还会同步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能够带来更为舒适的感觉,从总体层面提升人们的精神层次。精细化设计的手法主要应用于设计对象的形式、空间形态和色彩、尺寸等方面。针对公共环境实施设计,如对公园内设置的座椅展开设计时,便可全面结合座椅周围的光线等条件,既不能与灯光距离过近,以免招来蚊虫,也不能与灯光距离过远,这样影响体验感[3]。此外还需注意与灌木丛保持距离,这样的设计均会为人们的休闲增添舒适度。每个城市均有个性化的文化历史与发展进程,将城市独有的文化符号融入公共环境的设计中,使其成为特殊的设计标识,则更有利于提升大众的参与热情。城市居民能够通过公共设施设计来唤起对城市的记忆,形成对景观的综合认知。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共环境设计能够实现对城市的准确定位,当前城市的公共环境主要为公园、广场等,其均会承担一定的科教或者娱乐功能,能够面对大众传播知识,为公众的交流搭建平台。其中花坛便是具有特色的公共环境设计,能够成为城市的主要特色。

(二)引入绿色元素通过研究可知,只要在人类的视线中出现25%的绿色,便能够有效缓解人的紧张情绪。这便是说,在实施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时,可有效引入绿色元素,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强烈的环境体验感。具体可在规划中设置绿化区域,种植适合的树种,形成乘凉区,这样便可在夏季为人们营造更为舒适的环境。具体而言,需先明确目标,此后,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对公共环境进行一定面积的绿植覆盖。这样便可形成更为清新、健康的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同时还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环境建设,需重点突出人性化元素,将可持续理念渗透到具体的环境建设中。如在规划园林设计时,便可将废弃的木料、轮胎等作为护栏等原料,在减少人工建设痕迹的同时,还可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设计更为环保、舒适的环境,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生活质量的提升。环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城市人群,因而需以人性为设计的主要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性价值观的作用。

(三)人情化要素的体现除了人与人的交流以外,人与自然也存在频繁的沟通,这是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人与自然频繁互动,难以相互脱离而生存。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城市设施增添了更多的工业化元素,取代了原本的绿植环境。这不仅改变了气候等条件,同时也降低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顺畅度。人们始终在高楼内完成所有的工作和生活,虽然享受了独立的空间,但也同时失去了与他人共处的融洽氛围。以往庭院式的住宅结构,给各家搭建了更为顺畅的沟通平台,而当前虽然居住的质量有所提升,但阻碍了邻里间的沟通,整个建筑环境缺乏人文性。因此环境设计便在人与自然的亲近感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人类的相互交流可通过环境条件来实现。当前,城市大多建筑的工业化特征较为明显,到处可见人工雕琢的假山死水,缺乏人与自然互动的灵动性效果,因此也难以达到促进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环境要求。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人员首先可灵活运用水元素参与环境设计。水可被视作生命的源头,在城市环境的设计中增加水元素的应用,可为环境设计增添灵动性的特征。但此处提及的水元素并不仅指人工搭建的喷泉等,而是以活水的形式,为环境注入活力[4]。如公园内的喷泉所形成的水声,便可有效覆盖汽车鸣笛,或者掩盖公共场所中的喧哗,能够有效为人类的交谈提供私密性条件,表现出对人性的崇尚和尊重。其次,设计人员还可结合具体需求应用花草等元素参与设计。除了对空间进行装饰外,还可增加道路中间的花坛设计,在稀释尾气、提高视觉体验感之余,还可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避免人为跨护栏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若将上述两种元素恰当使用,能够大幅提升自然环境的设计效果,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的水平,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向艺术方向发展。

(四)设计形式多样性在具体实施城市环境设计时,需着重凸显景观的文化性和艺术性等特征,这也是实施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城市景观需以实际的空间为载体,全面凸显市民的参与度。因此在实施设计时,需将城市既有的自然环境要素和历史文化要素充分体现在空间中,通过环境体现出综合性的审美意境,使身在其中的人能够全面体验到文化和艺术的美感。城市景观的设计形式较为灵活,需全面借助各个景观的构成特征来创新景观设计,不断丰富其展现的形式。如可结合街道和建筑的空间关系进行渗透和引申,形成更具视觉效果的空间序列,以人的观察视角出发创造景物的观赏价值。此外,还可大量运用乔木、花卉、草坪等元素参与环境设计,全面提升景物的观赏价值。环境设计需以营造清新的氛围和有序的结构为主,最终实现更有内涵和多元性的景观效果。在实施具体的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需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参与设计,不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内涵,使景观设计不断呈现出新意。此外,在设计时还需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体现在景观的设计中,使景观作为文化传承和体现的新渠道。城市的地域文化主要包括景观与社会文化两部分。城市的景观设计应着重凸显城市的特色文化内容,即人文和历史方面的优势特征。在景观设计中应适当运用城市的文化或者历史符号,使景观不但承载城市建设功能,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城市景观应按照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全面体现地方风情,重点突出地域文化,避免与其他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雷同,从而无法突出优势和个性。城市景观要集中体现城市的面貌,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凝聚力传达给所有的受众。

四、结语

为了全面优化景观在整个环境中应用的价值,设计人员需充分彰显景观的传承和创新价值。创新可作为开展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如果设计理念和方法一成不变,则难以实现景观设计的创新。希望通过以上分析,相关人员能够进一步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提高景观的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武勇,田阳.基于大众行为的城市公共景观环境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9(11):102-104.

[2]陈波.地域文化符号对城市公共环境景观设计的创造启示[J].戏剧之家,2019(2):133-134.

[3]谢宏.分析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5):230.

第4篇:环境设施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制

1问题的提出

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较,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起步相对较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是因为没有将高职院校的特色体现出来,有的是因为在模仿一些其他院校的教育特色,有的是因为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社会岗位的需求出现了脱节的现象。面对以上的问题,室内设计专业怎样才能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制定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法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公共空间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软装设计与应用》《照明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景观设计》《草图大师》《室内外效果图设计3DMAX》《室内外表现技法》《室内工程制图》《创造性设计学》《室内设计原理》《模型制作》《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与装饰材料应用》《网页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综合实训》校企合作等内容。由于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较比本科院校低,一部分学生为对口升学和单独招生没有专业基础,学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制定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充分的调研市场需求,以及企业具体岗位对人才的技术技能的要求导致教学体系实效性差且不够完善,所以学生严重缺乏设计师思维,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流程不清楚,无法预计到困难出现时该如何应对,在就业时会存在由学校学生角色转换为企业岗位角色过程比较慢,缺乏对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的了解,方案设计能力比较弱,设计审美能力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无法站在甲方的角度创造价值,所以说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如何进行?教学理念如何定位?教学方式如何改进?以及如何完善?一系列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2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功能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环境艺术设计高技能人才?

怎样培养环境艺术设计高技能人才?这两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项目工作室既有利于培养高技能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又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建立培训或者是实训制度,完成一体化的建设,在工作制度的角度模式当中,对接企业,实现工学结合。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增强“工作室制”的实践性[1]。第一,属于“理论与实践并行”教学模式。“工作室制”属于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实践教育模式,是在“理论与实践同步”的理念当中延伸的。“工作室”不仅是课堂,也是企业。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也是知识的应用者。对于高职的教师来说,不仅是讲解者,也是引导者。第二,属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岗位操作能力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构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创设载体,形成真实的工作情境,在“做中学”的模式上,促进职业能力的进一步延伸。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懂得设计,还需要了解设计工艺,识别材料,懂得管理,提升自身的综合性素养。并向着“能设计、会管理、善工艺”的发展方向实施延伸[2]。

3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分析

3.1实践教学设计

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工作室的方式,不仅可以把企业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学生的课堂管理,还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例如,建立景观设计工作室,主要承担《室内工程制图》《景观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景观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室内设计实训是主要承担《公共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照明设计》《装饰预决算》《草图大师》《室内外效果图设计3DMAX》等课程的实训教学。材料与构造实训室主要承担《室内设计与装饰材料应用》《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模型制作》等课程的实训教学。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的需求,提高教学项目的实践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和知识素养结合起来,力求在一个真实性的教学当中,完成督促、检查工作。另外,学生在实施项目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与任务,提高自主性和团结性。在互动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态,在“以赛促训”的方式当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接着,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性,统筹发展,构建教学设计[3]。以河南林业职业学院信息与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构建一个专业教学群来带动相关专业方向的工作室,通过对岗位专业能力的分析,以岗位认职标准为依据,用导师制模式、项目任务驱动推动教学,用实际的项目流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设计师思维。既可以作为学生、教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又可以让教师开展横向的课题研究、对外交流。也可以让大二、大三的学生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和技术开展创作活动,参加设计比赛、做设计汇报交流等。或者根据各个实训室的优势进行社会性服务,例如,为售楼中心做模型、绘图、培训设计员等。

3.2实践教学实施

第一,需要项目下发。按照企业的要求,将学生合理的分为3~4个人一组,之后,团队需要保持良好的向心力。第二,需要项目调研,让学生“认识材料、熟悉工艺、擅长绘图、丰富美感、设计技能、懂得营销”。在项目任务发放了之后,以能力为目标,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就需要下达分析项目,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及客户的设计材料,结合项目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这些包含了建筑的环境情况,建筑的构造形态,室内设计的布局,管线需要安装的位置等主要内容。第三,需要实施项目讨论。这里主要探究的就是空间区域的划分,风格的确定等主要内容。第四,项目的分工部分。在小组长的合理分配下,确定风格,合理的实施进度安排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第五,项目的设计部分。这个时候,小组需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理的分工,完成方案的构思、修改、定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的和客户沟通,在不断地修改和优化过程之后,绘制出对应的空间效果图。另外,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及时的探究方案,适当的参与其中,引导学生确定对应的方案[4]。第六,项目的完成部分。学生需要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及时修改方案,完成项目的设计计划。第七,项目的汇报部分。每一个小组当中,需要选派一个学生,对自身的设计情况实施规划,介绍合作的情况,还有设计过程中的思路和设计理念。第八,这个部分主要是项目的评价部分。使用PPT的方式,将设计方案呈现出来。然后,将教师和企业的设计师、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多元化的评价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语言的表达能力。

3.3实践教学评价

高职的院校当中,使用“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不仅创新了教学的方式,与此同时,也创新了考核的方式。在这里使用的是过程考核和汇报考核的方式,在校企结合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性的评价制度。教师在考核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团队平时的表现,在过程考核的时候,提高评价的力度。获得第一名的团队,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学分也可以得到对应的提高。例如,河南林业职业学院信息与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专业,先构建了校企合作工作室的组织构架。通过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方案交流探讨、校内实训室和模拟项目校企合作综合实践等,提升学生设计师思维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学生能从“理论—实训—创作”一体化教学中掌握设计师综合思维能力,独立完成环境空间设计项目。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当中,实施“共赢、共建、共享、共生”的校企合作方式[5]。接着,XX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当中,归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行业的发展规律,以能力为主线,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展现课程的建设目标。如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居住空间、商业空间设计及陈设布置,餐饮娱乐空间设计及陈设布置,绘制计算机室内设计效果图,绘制室内设计施工图,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设计等主要内容。从专业课程的开发角度看,XX高职院校,以工作室室内设计项目为载体,根据设计师的标准,制定对应的课程标准。在这里XX高职院校使用的是《住宅建筑空间与艺术陈设设计》教学。在课程实施的时候,以“工作室”为实践教学的载体,在“任务驱动、行为导向”的理念当中,将锦华装饰有限公司驻校工作室的设计项目引入到课堂当中。完成工作室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6]。另外,XX高职院校还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构建专业教师教学准入机制,教师教学实验奖励机制,培养机制,着重培训结果考核。为教师开放平台,开阔视野。在此项目的引导下,就业率连续3年为100%,企业的满意率也达到了98%,实现了招生就业“两旺”。通过“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从本质上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并且在“和成•新人杯”大赛当中,获金奖2个、银奖2个[7]。部分产品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激活了教学课堂。

3.4开放工作室设备管理

开放工作室,建立电子门禁系统和摄像监控体系,有效实现工作室的合理开放性,让学生真正走进工作室。工作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情况建立设备运行维修、维护记录档案,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建立实训室责任制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8]。

3.5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例如,景观设计工作室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团队互评以及设计师自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的评价打分。知识掌握占30%、技能运用占20%、设计成果汇报占20%、团队合作意识占20%、工作态度占10.0%。表现特别突出学生可酌情加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9]。

4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高职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当中,适应企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时性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相关的行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工作室”的教学实践当中,统筹规划,建立“就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从见习生转变为企业员工,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开放式教学工作室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合理利用专业工作室教学设备,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学科,通过工作室项目实践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专业发展以及课题的研发。

参考文献

[1]刘艳红,徐颖.装饰专业工作室制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3(35):188-189.

[2]陈婷婷.工作室制模式在高职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34,236.

[3]倪蕾,吴海燕.关于“双创”背景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8):66-67.

[4]余辉.产品艺术设计专业“1353型”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工业设计,2019(6):38-40.

[5]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6):111-112.

[6]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7]谢舰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4(2):51-54.

[8]肖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大观,2010(1):162-163.

第5篇:环境设施设计范文

1.1环境风格个性化原则

作为环境要素整体形象的外在表现,对于建筑室外环境的构思应将风格个性化作为其主线贯穿在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各项环境设施设计中。从环境风格特点的影响因素来看,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城市整体环境构架特征以及环境使用者的审美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设计师对于建筑室外环境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对于建筑室外环境设计来说,其组成部分都应具备可识别性特征,从而避免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千篇一律,需要注意的是统一风格条件下的视觉主体性的错落变化以及空间的丰富性,主要可以通过不同环境设施的采用以及绿化组景的差异来进行识别性特征环境的体现。

1.2组织合理化原则

组织合理化主要指的是环境功能空间的组织合理性,应在满足居民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创造出便于出行、生活及休闲的安全、舒适的建筑室外环境,从而赋予建筑室外环境更强的亲和感与安全感。

1.3层次清晰化原则

从当前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关系现状来看,其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地域内进行的,居民的日常户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室外空间的领域性特征。因此在进行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应明确一个由内向外的空间层次: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在该种层次清晰化的设计原则下,空间所述更加明确,不仅有效的提升的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利用率,同时也有利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识别和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

1.4功能多样化原则

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功能性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所以为了有效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应注重增强室外环境功能的多样化。与此同时人们进行室外活动的形式并不是单一不变的,由此就需要同时注重空间功能上的多义和融合。

2人性化设计在建筑室外环境要素设计中的应用

2.1铺地

铺地是建筑室外环境的硬质景观,主要是指街道、广场和坡道等,其是人与人、景与景以及人与景之间相互活动和连接的重要通道。在建筑室外环境设计中,单一色彩的铺地很容易使人造成视觉上的疲劳,而通过不同色彩的规律性搭配或者是重复性铺地图案的巧妙运用,能起到良好的气氛活跃效果,从而更好的满足建筑室外环境需求。在进行铺地形式选择的过程中,还应按照不同空间类型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相对应的设计,例如对于大型公共活动广场主要应采用大块石材、商业街道可以采用尺寸相对较小的广场砖、小区庭院则可以采用卵石、碎石等材料从而赋予其雅致的自然情调。

2.2绿化

作为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重要元素,绿化不仅起到了净化室外空气、降低噪音的效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室外空间环境的柔滑与空间层次的丰富,从而有效的环境的城市室外环境的枯燥性和单调性。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绿化环带、立体绿化、庭院点绿等,通过不同种绿化形式的运用,能够达到多样的建筑室外环境美化效果。

2.3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