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与健康范文

环境与健康精选(九篇)

环境与健康

第1篇:环境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 环境污染;人体健康;环保事业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4-0024-01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向自然排放超过自然承受能力的废物,从而使自然超负荷而形成的一种现象。环境污染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它应该并且一定要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因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首先,它使人类赖以生活的世界变得肮脏,自然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白色垃圾漫天飞舞,大量河流受到污染,已经不是一件稀奇事了。所以,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其次,它也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而生命健康也就是人类的身体健康又恰恰离不开环境的作用,尤其离不开环境中的物质。

1 对几类主要污染途径的分析

1.1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包括有害气体和噪声污染等。有害气体主要指的是工厂、汽车等处排放的气体,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气体等等。随着现在的私家车的增多,汽车排放尾气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无污染的汽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还有,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也逐年增多,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重工业也随之受到很大的重视,所以这也是社会的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话题。噪声污染也是一个空气污染的现象,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已做了很多的努力,如:三北防护林、公路上的防噪声板等。但是噪声污染这一现象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还是需要长期的考察研究。

1.2 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工厂等向水中排放有害物质,从而使水变得不纯净,形成水华等现象。它也会破坏水中的生态平衡,比如:一些水藻类会疯狂生长,鱼类会大量死亡等。不仅仅是海洋生物的生命会受到威胁,人类以及飞禽类也可能因为吃了被污染的海洋生物从而导致生命危险。我觉得水污染应该还包括一类重要的污染,也就是海洋的污染。例如海洋中的船舶会漏油,从而也会破坏海洋中的生态平衡。

2 各类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就很难提高个人素质以及为社会做贡献。但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有时候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的影响,当然,人体的健康有时候也会因为环境污染而受到破坏。这样,保护环境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人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更关系到人类自身的身体健康。所以,污染环境也就是污染人类自身,更是在逐渐把人类推向死亡的深渊。曾有数据表明,人体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是惊人的。排放到空气,水等处的有害物质会随着人类的呼吸、食物等进入人体,这样,人体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就会超过空气和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甚至有几倍或几十倍之多。因此只有从源头处制止污染,才能真正保护人的身体健康。就现在的人与古代的人相比,现在的人体内的部分微量元素已远远超过古人,微量元素含量增多,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在任何事物中都有着“物极必反”的道理。例如,现在的一些化妆品中含有过量的铅元素,它会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说自然流产和不孕症等等。所以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技术测试出化妆品中的铅元素含量以及正确引导人们买化妆品,从而逐渐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3 环保事业的重要性

在现时期社会,发展环保工业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至于具体的实施办法,我们首先可以提高对污染物质的检查,超过某范围的应该禁止排放,要重新过滤后再排放。原来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思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只有从现在做起,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才能真正的起到有效的保护环境的作用。

其次,应该多开发一些新的能源和新的材料,真正让“绿色”充满世界,让人类尽享绿色资源带来的美好的环境。例如:现在已经使用的可降解的塑料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就是人们应该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的餐盒,筷子等等,提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再有,积极开展变废为宝的工程,把工厂等处的废物再利用,从而在其他地方产生好的作用,但是要避免这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变相污染。

此外,尽量把原来的污染性能大的物质转化成污染性能小的,比如说,把煤块、煤粉等通过一定的技术变为煤气体,这样在燃烧时就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所以这一点的关键就是,逐渐提高这种技术,使它能耗费最少的资金,从而提高生产率。只有整个社会都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良好的环境才会不再遥远。作为社会群体当中的一分子都应该努力学习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做出大的努力。并且在为当代人创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为后代人打下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自身的意识的提高,环境污染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进而,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更好的解决,这样人类的身体健康就会更提高一个台阶,从而使全民健康在不久的未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志勇.浅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

第2篇:环境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人体健康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人类对其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完善。正如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记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由于天空中的星斗与农作物的收获及河水的泛滥之间的规律而产生了天文学一样,环境科学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在其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甚至危害到人类生存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环境科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任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依据。环境如果受到了污染,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分为两类,即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次生环境是指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所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1]其中次生环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客体。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原生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来说明环境科学的意义。

一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就干净清洁的空气而言,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二)污染物。颗粒物,SO、SO2、CO、NO、NO2、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三)危害,谈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先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岁以上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为平时2倍。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颗粒物:直径小于0.015μm最容易进入人体肺部组织,称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可吸附多种污染物如硝酸盐、硫酸盐、金属等,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雾、酸雨。当空气中的SO2浓度达到15mg/m3时,呼吸道受到刺激,达到20mg/m3时,使人眼睛流泪,咳嗽;当达到100 mg/m3时,可致人死亡。

CO:阻碍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和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当空气中N02的浓度达100 mg/m3时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占人体比重的70%,人体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质,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使用价值,称之为水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淡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

(一)污染源。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一般为蛋白质、糖类等杂质,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肠道病毒、志赫氏菌等以及水厂净水工业中加入消毒剂而生成毒副产品DPs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工业废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砷、氟、氰化物、氯仿等。

(二)危害

铅:损害神经系统,妨碍儿童发育,引起胎儿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为3mg。

砷:饮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汞:有剧毒,长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氟:引起骨骼变形、发脆,损害肾脏肌能,引起关节疼痛,出现氟骨症。

氰化物:导致脑组织受损,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损害肝和肾。

氯仿:具有潜在致癌的危险性。急性毒性为肝和肾的损伤和破坏,包括坏死与硬化。

总大肠菌群:包括沙门氏菌、志赞氏菌、肠道病毒等均可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发声体作不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

(二)危害

损伤听力: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听觉疲劳,是暂时性、可恢复的,短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双耳难受、头痛,但回到安静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噪声性耳聋,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下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耳内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爆震性耳聋,突然暴露于及其强烈的噪声中,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螺旋器从基底急性剥离,使人永久丧失听力。

损害视力: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波及视觉器官,造成视力减弱,使视觉、视野发生异常。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地区噪声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上升3%。

第3篇:环境与健康范文

水环境的基质是水,它分为大陆水、海洋水和大气水三种。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4亿立方公里,其中大陆水占2.8%~5.8%;海洋水占94.2~97.2%;大气水仅占0.001%。

水是生命的摇篮。水孕育着自然万物,维持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科学研究证明,几百万年前,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海洋的居民,自然界演化至今,陆地上所有生物物种,几乎都有相对应的物种生活在海洋中,人的胚胎发育初期,仍有水生动物胚胎发育的痕迹。事实上,人在母体中的头九个月,就生活在水中,婴儿是通过一层水膜在母体中进行呼吸的。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5%,人们把人体内的水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它广泛分布于细胞的内外。有了充足的水,人体才丰满,皮肤才滋润,假如一个人失去体内水分的12%,就会很快死亡。因此,医学上把严重脱水作为急重症来对待的。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基础。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如体温调节、营养输送、气血循环、废物排泄等都是在水的作用下实现的。通常情况下,每人每天生理需水量为2~3升,人不吃东西可活很久,但缺水10天就会死亡。人体所需水分的一半左右是从食物中来,另一半要靠饮水。人体需要随时补充水分,因为水是不能常存于人体内的,每天会有2.5升水排出体外,其中尿液含水1 600毫升,汗液含水500毫升,呼吸带走水分400毫升。

水在人体内,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在人体新陈代谢不断产生热量情况下,体温不致急骤上升,这就是护理病人时给患者多补水的道理。另外,水在体内可储备大量潜在热能,当外界降温时,体温不致明显波动。

水在人体内还能起一种溶剂作用,它可溶解体内许多补给品或代谢物,就连不溶于水的脂类和蛋白质,也只有以胶体状态悬浮于水中后,才能参与各种生理活动。

水是人体内流动性大的唯一物质,它在细胞和血管之间川流不息,把营养物质运送给组织细胞,又把代谢废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水本身还有一定的营养支持作用,当一个人不能进食时,只要能饮水,就可以在一定期间维持生命。显而易见,水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人类是万万离不开水的。

水体污染威胁水环境安全

如前所述,水环境对人类生存、人体健康具有无以取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的水环境安全却面临着水体污染的严重威胁。

何谓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对应面是水体清洁,它是指水体具有自净能力,水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适合水生生物生长繁殖,饮用水源符合饮水水质标准。水体污染则是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及种类超过水体自净能力,破坏了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就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生产废水,主要是工业废水,如化工废水、钢铁废水、造纸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如啤酒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淀粉、醇类、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物。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排放2.4亿吨啤酒废水。它虽然无毒,但易于腐败,会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体富营养化。其次是农业废水,如畜牧养殖废水等。禽畜粪便中含有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随养殖废水进入水体,不仅污染水质,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威胁。二是生活废水,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据国家环境公报,2005年已达281.4亿吨,占废水总量的53.6%。三是自然因素,地面水由于它的形成和受各种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质很不稳定,极易遭受污染。如季节、气候、雨雪、潮汐、地形、土质、岩层、植物覆盖以及居民生产、生活活动等的影响,都可使地面水水质发生变化。江河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的地面径流,它能冲刷并携带地面污物于水中。水在江河中的流速较快,容易冲刷河床和两岸,又由于暴露于地表,是容纳雨雪水和污水的天然场所,污染机会也多。所以,江河水的浑浊度较大,细菌含量较高。

要想喝上干净的水,有必要判别水体是否有污染。判别水体是否受到污染的方法主要分两种:一是直观判断,水体被污染有时可以直观地察觉到,例如水改变颜色、混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某些生物的减少或死亡,另一种生物的出现或骤增等;二是仪器分析,有的水体污染直观察觉不出来的,需要借助于仪器观测分析或调查研究。如国家及各省市在主要河流断面设置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环境监测部门的水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等,就是依靠仪器设备判断水体是否污染或污染程度的。

对人体危害最明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有毒污染物。

有机物质污染。造纸废水、生活废水、食品工业等废水中,含有大量碳氢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有机物质,排入水体后,即成为微生物的营养源,使有机物分解而被消化。由于水体中有机物生化需氧量大,水中溶解的氧因大量消耗而显著降低,一旦水体中氧气补给不足,则将使氧化作用停止,引起有机物的兼气发酵,分解出甲烷、氢、硫化氢、硫醇及氨等腐臭气体,散发出恶臭,污染环境,并毒害水生生物。

无机物污染。无机物包括酸、碱和无机盐类。酸、碱污染水体,使pH发生变化,破坏其自然缓冲作用,消灭或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

第4篇:环境与健康范文

关注生命最初1000天

“生命早期的暴露,尤其是生命早期的1000天,对将来儿童的健康,乃至成人的健康都会产生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主任、国家第五批“”特聘专家张军对《望东方周刊》说。

“孕期是一个很脆弱的时期。此时,和卵子结合,不断分化成各种器官,受到影响就很容易改变方向甚至是发育停止。胚胎虽然存在一个胎盘屏障,但是对于很多污染物来说,这个屏障几乎不存在。它们可以长驱直入,由母体直接传到胎儿。”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实验室”副主任颜崇淮向本刊记者解释。

在张军看来,要研究儿童疾病的起源,首先要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命早期的生长发育,而最理想的研究方法就是组建大规模的出生队列。

曾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的张军参与过美国出生队列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他将出生队列的研究引入国内。一个名为“上海优生儿童队列研究”的项目,自2012年起,陆续在上海10家妇儿医院开展。第一期计划招募4000名孕妇,从孕前开始跟踪至儿童两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和大型生物样本库。

张军介绍,利用出生队列进行生命早期的研究,可以将从胎儿到成人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生物、环境信息都保留下来,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更多“环境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孕期妇女暴露在污染物中,可能造成胎儿出生缺陷、功能性异常。包括哮喘、神经发育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多动症、肥胖症等在内的儿童疾病,可能与胎儿期的环境暴露有关。而很多成人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也可以追溯至胎儿期。

“所以,现在全球关于环境与健康的研究都逐渐导向生命早期的暴露,目的是为了能尽早预防,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张军说。

根据已掌握的样本,张军和他的同事们近期对上海地区孕妇体内的微量元素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海市孕妇碘、维生素D缺乏现象较为普遍。

“过去我们比较关注孕期叶酸、钙质等营养物质的补充,而对微量元素普遍缺乏监测。孕期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可能导致孕妇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和孩子的过敏性疾病、智力低下等问题。因此,建议孕期适量补充碘、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负责此项调查的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余晓丹告诉《望东方周刊》。

铅对儿童的智力影响最大

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危害儿童健康的案例曾被媒体普遍报道,其中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的屡次发生更是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作为卫生部儿童血铅诊断标准的起草人之一,颜崇淮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儿童铅中毒防治方面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曾在上海地区开展过儿童血铅水平的调查,结果发现当时的平均水平为90微克/升。而他们在2013年开展的一项全国性儿童血铅水平调查项目的初步结果则显示,这个数字下降为19.5微克/升,目前全国的平均水平约为26微克/升。

“这个数字的大幅下降,主要归功于我国无铅汽油的推广和铅污染企业的转移。”颜崇淮对本刊记者说。

据他介绍,目前国际通用的血铅超标的标准为100微克/升,但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新近研究发现,低于100微克/升的血铅水平对儿童健康也有损害,所以两年前已将这一标准下调为50微克/升。“我们课题组也在设法推动我国进一步修改标准。”颜崇淮说。

在颜崇淮看来,我国儿童的血铅状况整体在逐步好转,但个别地区仍存在血铅超标的情况。根据颜崇淮的门诊统计,这种超标约50%是源于工业污染,如蓄电池生产和回收、金属冶炼、电子垃圾的回收、电缆制造、造船工业等,另外一半则源自不良的生活习惯,“我国一些省区沿袭祖先的传统,用红丹、黄丹等铅化合物治疗孩子的皮肤炎症,往往会导致孩子的血铅升高。”

颜崇淮介绍,在所有的污染物中,铅对儿童的智力影响是最大的。“上海目前的血铅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还有下降的空间。”颜崇淮说,进一步减少燃煤的使用是控铅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勤洗手、不用铅化合物的药粉,少吃皮蛋、爆米花等含铅食物都可以降低儿童的血铅水平。

新兴污染物是儿童健康重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兴的污染物很多都是有机污染物。”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科学系主任田英向《望东方周刊》介绍。作为上海优生儿童队列研究的重要参与者,她的关注点主要聚焦在农药、杀虫剂、酚类物质、三氯生等有机污染物上。

“这类物质,量很少,却可以在人体内累积,可能会干扰正常的雌激素受体的作用,影响到正常的雌激素发生作用,所以我们通常把它们叫做环境雌激素或者叫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田英说,这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可能导致女性不育,男性质量下降,影响孩子的神经行为学发育等。

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这些内分泌干扰物是全球范围,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所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儿童的呼吸带低,手口动作多,皮肤稚嫩,容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这类物质,导致其暴露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儿童处于生长期,其神经、免疫、生殖系统发育均有赖于内分泌系统调节,对此类物质较为敏感,因此其对儿童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健康损害大于成年人。”张军说。

田英也进一步指出,不能抛开暴露剂量只谈危害。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暴露水平还是很低的,相对是比较安全的,人们在减少和避免暴露的同时,也不用因此而产生恐慌。

甲醛会是儿童白血病“元凶”吗

在新兴污染物中,由装修等室内活动而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物甲醛、苯系物、氨气、氡气、挥发性有机物等也被认为是儿童健康的“杀手”。“这类挥发性物质主要影响呼吸系统,也会对眼睛、皮肤等产生刺激。长期接触则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神经衰弱等问题。”田英说。

第5篇:环境与健康范文

一、家庭教育要发挥父母天职——首任教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首先,为孩子创设好成长的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创设和谐发展的生活环境。父母之间的和睦温馨、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人间真爱,自然的博大,纯真的魅力,有助于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心境,引导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创设思考探究的学习环境。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探索释疑,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赏识孩子的探究成果,增强孩子的自信,鞭策孩子持之以恒,磨砺孩子的意志。

创设礼貌诚信的文明环境。父母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热情开朗,有助于孩子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其次,为孩子树立好成长的榜样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

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二、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齐抓共管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同时又与学校教育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因此,父母应当努力与学校教育保持协调一致。

第一,父母要主动关心学校和孩子班集体的发展状况,及时了解老师对孩子作出的阶段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与老师保持联络,经常性地互通情报、沟通思想,准确把握孩子发展特征、找出症结、共商措施,齐抓共管。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步进行,为孩子的成长把脉,保证孩子的正向发展。

第二,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并为孩子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如支持孩子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捐物传递爱心,为班集体创建“图书角”“自然角”做出贡献,为孩子参加运动会、演讲比赛、竞选班干部出谋划策等。

第三,父母还应当积极参加父母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不断学习补充心理、教育、思想道德、法律、卫生与健康等知识,参与听取教育专家的教子建议,学习成功父母的家教经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现代家庭教育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父母忙于生计做生意或外出打工,也有的感情不和打闹不休,无暇顾及孩子,连父母会都拒绝参加,认为进了学校就万事大吉,一旦出了问题则把责任全部推到学校。这种完全依赖于学校的脱节教育,是造成孩子学业不成、道德迷失、人格缺陷,甚至导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三、家庭教育要结合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社会是个大家庭,是所大学校,是位无形的指导老师,它一方面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金钱至上、暴力倾向、黄色网站等。因此,父母应充分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衔接,形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教育格局。

一要引导孩子积极主动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与孩子共同谈论国家大事、时事政治,交换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看法,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违反、践踏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进行谴责和制止,教会他们明辨是非、辨别美丑、判断善恶。

第6篇:环境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环境法治 公共健康 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公共健康安全法律问题意识当前法律研究的重要题,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目标融入并体现了公共健康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突出了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战略地位。

一、加强公共健康安全所面临的环境法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即实施“三步”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1978年,环境保护首次被写入宪法,此后一直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与指导,纳入依法治国方略中。

(一)西部开发中的生态恶化影响了公共健康安全

由于西部地处内陆腹地、幅员辽阔,系我国主要江河、季风及沙尘发源地,也是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区,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历史人文因素,对我国其他地区生态环境有跨域性的巨大影响,是维护我国整体生态安全的要害所在;加上西部本身生态基础脆弱、人口承载能力低,历来不合理的开发及人为破坏已经导致其生态系统趋于恶化,若再不给予特殊保护或补救改善,将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不仅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会落空,而且危及全国的生态安全即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及发展。所以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恢复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其开发本身就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态安全保障工程。

(二)农村地区及城镇化过程中影响公共安全的环境法律问题

农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三农”问题关系到小康目标实现大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不能偏离可持续性的城乡协调发展方向。但是,人口膨胀(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耕地等生存资源稀缺且单向递减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退化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现实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粗放型、掠夺性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滥捕、滥伐、滥垦、滥牧,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源;乡镇企业的崛起,接受了不少城市转移的污染产业,而其自身又不具备整治能力,造成城乡污染转移蔓延;盲目城镇化带来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并引发耕地锐减、规划布局混乱,结果小城镇在建设之初极易成为新污染源。

解决上问题述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法治创新,努力协调好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农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自然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人文科学问题,特别是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等运用面临诸多法律、经济、人文道德因素,其对环境法律综合调整创新的依赖性较强。这是由于传统环境法囿于自然科学格局,存在“法律役于技术”的偏向,关注的主要是工业污染防治与大中城市的环境利益,很少顾及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性,或至多注意到单项资源或农产品污染问题。

(三)市场化条件下环保行政主导传统模式的不适应性

环境问题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相互协调,环境保护当属国家的重要公共职能,各国大都注意发挥行政主导作用。我国环境保护亦从来就是强调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倚重于行政命令、政策协调及直接管制运行。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国情复杂,政府全面直控型管制因过分强调环境指标而忽视地区环境条件、经济基础的不同,易导致新的社会不公平。

二、全面建设公共健康安全法律中环境法制创新的目标领域

在建设公共健康安全法律、目标指引下,我国环境法制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目标领域或基本内容包括环境立法指导思想、调整对象范围、立法体系、环保基本对策或制度、环境管理体制、生态系统及区域保护机制等。前文所述当前我国环境法调整的薄弱领域,既是新形势下环境法制建设的新挑战,也是将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导入新境界的主要路径。

(一)环境与公共健康安全法律指导思想与调整理念的创新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针对我国人口膨胀、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国情-即抓住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明确了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研究公共健康安全法律的根本。

(二)环境与公共健康安全法律问题立法体系的重构与立法空白的填补

梳理其中与环境基本法重复的条款、强化程序性与实施性的规定、吸收既定且已付诸贯彻的各类规章中的主要环境标准使之法律化、补充制定针对有毒废物、化学危险物品、核安全、放射性物质污染防治的法律规范。

加强人文生态环境资源的法律保护,建立健全我国人文生态环境法律体系。首先,在宪法中要有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原则,制定一部专门的《人文生态环境保护法》或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列专章规范调整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基本原则、制度及程序;其次,《文物保护法》、《文化遗产和自然遗迹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单行法律法规进行协调整合,并逐层次按区域特点完善有关人文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

(三)在法治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市场推进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环境与公共健康安全法律新机制

行政主导中引入环境法治原则,依靠政府制订政策,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综合决策与统一监管调控机制;转变政府环境管理职能,贯彻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综合决策与执法监管行为;加强政府环境管理中的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开展政务公开,推进廉政建设。

重视环境民主与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决策、环境执法监督活动,在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制订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民众、社会团体的意见,对公众利益影响重大的环境措施出台前,还要举行听证会。

参考文献:

[1]陈威、郭新彪. 日本的环境健康安全体系[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6(04).

第7篇:环境与健康范文

一、学校“软环境”的特点

学校“软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深切,学校“软环境 ”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如空气般无时不在,但实际发生影响的某些要素却经常在无意识当中被人们所忽视, 教师在学校“软环境”建设中应该起主导作用。但由于教师本身对“软环境”中很多要素的理解各有不同,因 此,教师控制下的学校“软环境”会存在很大差异。上述种种情况的客观存在都和“软环境”本身的特点直接 相关。概括地说,学校“软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软环境”内涵和标准的模糊性。

学校“软环境”概括地说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师的人格特点和 心理健康状况;每个大的方面里又包含若干个要素。从大的原则上来看,这几大方面的内容以及其中各要素的 内涵都不难理解和把握,如我们崇尚什么样的校风、班风,好的教育方法有哪些特点,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优良 的个性品质等等,这些问题在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中都有比较明确的阐述,凡是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职业培训的 教师头脑中并不缺乏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在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时, 各要素的内涵和标准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大多数情况下需依具体情境而灵活掌握。比如,“自由”和“纪律 ”,什么时候应该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什么时候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地遵守纪律,这必须依具体事件、具 体场合,甚至具体的每一个学生而有所不同,因此,理论中的所谓“民主”,在实际的教育中,只是一个“弹 性原则”而不是“硬性标准”,“软环境”中的各要素都具有这一特点。

(二)“软环境”理解和控制的差异性。

正因为“软环境”中各要素的内涵和操作标准是模糊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一般性指导原则,所以,在具体 的教育实践当中,由于每位教师本身所持的儿童观、教育观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软环境”中各要素内涵 的理解有很大差异,而教师对各要素内涵理解上的不同,必然导致实际教育控制中分寸和尺度把握上的差异。 例如,以人为本的教育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认为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塑造学生优良 个性品质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但是,究竟什么是尊重,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位教师的理解各不 相同,每位教师对它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体现在具体教育手段和方法中的教育行为就更不相同了。

(三)“软环境”影响和作用的渗透性。

学校“硬环境”的存在是客观的,每位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它的存在和它所发生的每 一个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教育科研的深化,学校“硬环境”会不断改善,逐渐为学生提供更好 的教学条件,设置更为科学而合理的各科教学并实施更为有效的教学管理。学校“软环境”虽然也客观存在, 但它的存在更多的时候就象空气一样,虽然非常重要,但却时常被人们忽视,它对学生的影响也象空气一样, 时刻相伴,但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可以说教师组织下的每一个教育环节,教师对学校中发生的每一个 事件的处理过程,教师无意识下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构成一种环境,它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对学 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学校“软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软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软环境”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

自我认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正确 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个性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形成的前提条件。学生正确的自我 认识是在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调节和控制的学校“软环境”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于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认识水平低的局限,而使他们表现出 对来自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对自己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较为关注,对学习中成败的体验较为深刻等特点,这 就更使他们对学校“软环境”中各要素的影响有着很强的易感性。所以,教师对每个学生所持的态度、所做的 评价和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最终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 。

(二)“软环境”影响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心理健康的一种强有力的促进。学生能否在学校里和老 师、同学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 心理问题以至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都和学校中不良的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同学关系密切相关,所以,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学校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学 校中各种人际关系的主要协调者,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 所倡导和培育的班风,无不对学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是建立和 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

(三)“软环境”影响学生健康情绪生活的营造。

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伴有相应的情绪体验,所以,情绪是否健康,能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状况。学校“软环境”中的许多要素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 ,也就是说,在这种由教师营造的心理氛围和环境中,学生既可能形成满意、愉快、乐观、开朗的良好情绪状 态,也可能产生压抑、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注与学生的情绪生活息息相关 的学校“软环境”,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情绪生活,让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主导情绪。

三、学校“软环境”建设的着力点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中的“软环境”比“硬环境”更为重要,其发挥作用的原理就如同计算机上的硬 件和软件,硬件固然很重要,但是,硬件作用的真正发挥必须依靠先进的软件。学校“软环境”对学生的心理 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的事实再一次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学校“软环境”的建设。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是他们在教育实际中能否很好地把握学校“软环境”中各要素基本原则的重要前提 ,所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应 该成为贯穿每个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任务。在基础教育岗位上工作着的教师,大多数毕业于正规师范院校 ,或曾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职业培训,对于教育理论他们并不陌生,有的甚至学过两遍、三遍,但是,就一个 人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和确立来说,这样的学习还远远不够。首先,在系统学习教育理论时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还只是从一个校门跨入另一个校门、毫无教学经验而言的学生,在缺乏经验佐证的情况下 ,他们对很多理论问题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其次,在很多学习中人们过于关心如何考试、如何结业,并没有真 正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知识不可能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观念;最后,教育理论本身在社 会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也是在发展的,随着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的教育 方针、政策时有出台,教师一旦忽略了理论学习,其思想和观念就会落伍,甚至和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

(二)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关心并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也是社会发展 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心理状态的跨世纪人才,就必须 面向教师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以引起广大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学校“软环境”建设 的广泛关注。只有教师思想上重视了,并掌握了这方面的初步知识,他们才能够不辱心理保健医的使命,自觉 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及时发现、控制学生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并对个别学 生已经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目前,基础教育工作岗位上的绝大多数教师,在校期间学的老 心理学教材中,这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够,需要补上这一课。

(三)开展针对于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学校“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心理健康 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塑造一个借以模仿的完美形象,使学生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健康的方 向发展;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教 师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教师对学生怀有敌意,态度专横,学生创造性、独立性的发展 就会受到抑制;教师本身有依赖感,不安全感,他便可能通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帮助,使学生也形成依赖心理 ,从而使教师自己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教师职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但教师工作的辛苦、繁琐和压力,却极易 使他们滋生各种不良情绪,或产生一些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会逐渐加 重甚至导致各种心理障碍,所以,在学校中开展针对于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使每个教师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状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重视优良校风和班风的培育。

优良的校风和班风是学校“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所必须的重要土壤 ,学校和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1.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

所谓心理氛围,概括地说就是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实际影响的气氛和环境。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民主 平等的心理氛围。学校中应大力倡导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 发表不同意见;领导和教师的工作方式要民主,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既是师长,又是朋 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任何强迫命令、简单生硬、粗涉的工作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领导和教师要一视 同仁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处理问题要公平、公正。

2.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

学校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倡导互助合作的精神,鼓励和指导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培养起学 业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关心,政治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配合的良好风气。要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 系,既要利用好竞争的激励作用,又要设法避免可能由竞争带来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在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学校和教师更要注意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 的唯一尺度,更不能把它当做“制服”学生的有力武器;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关心家庭生活、学 校学习、社会适应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使这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和同学的帮助下,早日迈进新生活的大门。

3.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第8篇:环境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自然环境人体健康

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换句说话,环境就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地表上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各处的自然环境也就不同。在自然环境中各个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空气、水、土壤与食物是自然环境中的四大要素,都是人类和各种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首先影响到这些要素,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类生命是以蛋白质的方式生存着,并以新陈代谢的特殊形式运动着。因此,从肌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以看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恩格斯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在正常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与人体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使人类得以正常地生长、发育,从事生产劳动,并能使人们在积极劳动之后,迅速解除疲劳,激发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相反,不良的自然地理环境,常常使人们发生中毒,或者感到厌烦,难以忍受,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疲劳和激动,工作效率降低,患病率上升,影响人体健康。

一、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成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人每天需要2.5kg的水,才能维持正常生存。如果一个人断水5日,生命将垂危。为了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每个人每天需生活用水40~50kg。人体重量的75%是水,它起着调节体温、输送营养、排泄废物的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

清澈的水是无色无味而透明的,是有氢(H)和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但是水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和大气、土壤、岩石等物质接触,使许多物质溶解于水,因此自然地理环境中没有绝对纯洁的水,也并非所有的水都是淡而无味的。水中含有碳酸钙(CaC3)和碳酸镁(MgCO3)时,会有甜味,喝起来甘甜爽口;含有氯化纳(Nacl)时,会有咸味,喝起来苦入其心;含有硫酸钠(Na2SO4)硫酸镁(MgS04)时,会有苦涩味,喝起来是既苦又涩;含有铁(Fe)时,会有铁味,喝起来有铁锈之味。饮水的质量、饮水的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含量等,均对人类健康有明显影响。水的硬度是指1升(I)水中含有相当于10毫克(Mg)的氧化钙(Cao)称为1°。硬度是饮水质量的主要指标,其数值与水中钙(Ca2+)、镁(Mg2+)离子总的含量有关。一般把8°的水叫硬水。不同的水质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如饮用软水地区的居民,易患冠心病;高血压与水中硝酸盐含量有关、克山病和水中硒(Se)、钼(Mo)等元素偏低有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与水中缺碘(I)有关、氟骨症(骨关节僵硬)与水中氟(F)含量过高有关。

由于人类向水体排放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水,造成水质恶化,使水体受到污染。这种水体往往含有许多细菌、病菌、病毒或寄生虫,会引起疾病的蔓延传播,如伤寒、肝炎、霍乱、痢疾等;水中含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污染,会引起急性中毒或死亡,如氰化物等。最危险的是汞(Hg)、镉(Cd)、铬(Cr)重金属化合物污染,它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各器官组织积累,慢性中毒,时间长达几年或几十年,不易发现,不为人重视。水体污染还会引起酸化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等。据研究,80%的疫病与水污染有关,脏水使世界4亿人得肠胃炎,每年死亡的1800万儿童中有一半是因为饮脏水。

二、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需要呼吸空气来维持生命。人通过肺和大气进行交换,人体一天吸入的空气质量约所需食物和饮水的10倍。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呼吸13kg空气,如果停止呼吸空气5分钟,生命将垂危。

空气是人类生理机能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种环境媒体。洁净的空气比较简单,主要是氮(N)、氧(O),占98%,加上氢(H)和二氧化碳(CO2),这四种气体占空气总量的99.999%,其他成分还不到0.001%,这是大气的恒定成分。可变成分来自自然界的大山、地震、海啸等形成的尘埃、硫化氢(H2S)、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对局部地区造成暂时性的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空气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成分,危害到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大气污染物质有一百多种,其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大的主要有:粉尘,二氧化硫(SO2)―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及其他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主要来自燃料燃烧时排出的废气,汽车尾气和工矿企业中排出的有害物质。人类呼吸到大气污染的气体,必将导致急性、慢性和远期危害三种效应。一氧化碳(CO)浓度过多可使人体降低血液中氧的浓度,从而导致人头痛、目弦、甚至死亡。在空气中含量达10%时,人就会中毒;1%时,人在两分钟内死亡。粉尘能携带各种致癌物质和其他病毒菌,通过人体呼吸系统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上,可造成哮喘、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二氧化硫(SO2)能使人产生支气管收缩,引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严重时,造成死亡。二氧化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二氧化氮(NO2)浓度达100ppm时,几分钟使人致命;如果长期生活在0.006ppm浓度条件下,会使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

三、土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的必要场所,也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重要的自然资源。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粮以土为本,土以岩为根,岩以壤为荣。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的根本。我国古书《说文角字》对“土”字的定义是“土者,地之吐生物者也”。并进一步解释说:“‘二’象地之上,地之中”。即土壤位于岩石面之上,地面以下的大地表层;“1”是“物出之形”,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物。两者合起就是“土”。

在人体各部分的器官和组织中,含有土壤中所存在的60多种化学元素。其氢(H)、碳(C)、磷(P)、钙(Ca)、镁(Mg)、钾(K)、硫(S)、钠(Na)等11种元素占人体所有元素总量的99.95%,其余占0.05%的50余种是微量元素。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已知的有铁(F)、铝(Al)、铅(Pb)、铜(Cu)、锌(Zn)、钼(Mo)、碘(I)、铬(Cr)、钒(V)、氟(F)、硅(Si)、镍(Ni)、硒(Se)和锡(Sn)等14种。砷(As)、汞(Hg)、铍(Be)、碲(Te)、铁(F)、锆(Zr)、钛(Ti)、锂(Li)、银(Ag)、铊(TI)、铯(Cs)、钍(Th)、铀(U)等40多种是非必要的微量元素。人体必须的元素在人体中保持适当的含量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当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引起疾病或死亡;人体非必须的微量元素,当它们超过一定含量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土壤是供给人体所需各种元素的重要途径,土壤中化学组成发生异常,或某些地区土壤中缺乏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轻则水土不服,人们的正常生理过程、生化过程就会出现障碍或紊乱,重则导致某此地方病的发生。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是植物的营养物制造厂;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从外界环境进入土壤的各种物质能被分解和转化,它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工厂;土壤有无数颗粒,它的表面积很大,能吸附各种离子和分子,像一巨大的海绵,起着蓄积作用,进行缓慢的自然降解,是某些物质的储藏仓库。由于土壤本身具有这样的自净能力,人们从来把土壤看作处置废物的场所,大量的垃圾和污水向土壤倾倒,土壤被污染和遭到破坏。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净化作用的速度,破坏了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质的积累过程逐渐占有优势,从而导致土壤自然正常功能的失调,土壤质量的下降,并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也包括由于土壤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引起大气或水体的污染,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土壤污染主要有土壤致化、盐碱化、有害化学物质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长期积累在土壤中,被植物吸收后,转移到生物体,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炎库,赵瑞全.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地理知识,1979(4).

[2]刘天齐,林肇信,刘逸农.环境保护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7.

[3]贺祖斌,卢宁.自然科学概说.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5.

第9篇:环境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污染物;防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d, the people in pursuit of the bedroom environment comfortable change, but also there are some by indo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caused by all kinds of "modern disease", seriously influenced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refore, we should cause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our indo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improve the indoor air quality, let our indoor environment in become more comfortable, but also be more healthy.

[keywords] indoor environment; Air pollution; Contaminan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B84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办公和居室的环境越来越崇尚舒适化和高档化,室内装饰装修成为一种新时尚,但是有些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致使多种化学物质进入室内环境,造成室内空气质量恶化,导致各种“现代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应该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以下对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室内空气污染物

1.1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①室外大气污染物通过空气对流、扩散进入室内。②室内燃料的燃烧,烹饪。③建筑物结构中相关建材、人造板材(含“复合地板”及其下铺放的泡沫塑料)、室内装饰物(如墙纸、地毯、隔热材料等)和现代家具等的有害物释放。④与人在室内一切活动有关的人为排放源(如衣着、吸烟川、化妆品、杀虫剂、空气清新剂、厨房油烟气等)。⑤人体自身的排泄(呼吸、出汗、打喷嚏、咳嗽、排泄等)。⑥涂料、油漆中挥发物。

1.2室内环境空气主要污染因子

目前已知的主要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有以下几种:①CO。生活燃料的燃烧(燃煤、城市管道煤气、天然气)产生。②颗粒物。室内颗粒物主要来源由3部分组成:室外颗粒物随空气流动进入室内,室内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抽烟和人在室内的活动。③NOx。室内燃料燃烧是室内NOx的重要来源,此外还有室外空气的扩散(尤其是地面呼吸带的机动车尾气)。④SO2。室内燃煤的家庭其SO2污染主要来自于燃煤,其次才是室外大气的扩散;燃气户室内SO2主要来自于室外大气环境的扩散,其次才是煤气的燃烧。⑤甲醛(HCHO)。就目前而言,国内居民居室内甲醛主要来源是室内装饰(修)物,此外还会存在于涂料、复合地板及下方衬垫的纤维板、泡沫塑料等以及各种墙纸、化纤地毯、窗帘及免烫型衣服中。⑥VOCS(主要包括苯系物、烃类、醋类和酮类)。主要来自房内涂抹油漆的地板(含复合地板及下方铺垫的泡沫塑料)、家具,以及各种使用油性涂料的墙壁、天花板、壁橱,另外还有室内空调机中制冷剂的泄漏。⑦CO2。主要由人在室内活动时产生。⑧氡。氡及其子体作为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已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氡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各种砖、天然石材建筑材料,并与建筑物下方地质环境、土壤有关系。⑨氨。氨在水中溶解度极大,因此,如房屋建造时水泥中防冻剂氨加量过多,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主要刺激人的眼球和呼吸道。氨污染通常在北方较严重。

2.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建筑装修热的兴起和室内密闭程度的提高,使得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增加,检测表明,室内甲醛、苯系物、氨气、氡等污染物的浓度远远高于室外,由此引起的“病态建筑综合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1可吸入颗粒物(PM10)

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大部分被阻挡在上呼吸道(鼻腔和咽喉部),而粒径小于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能穿过咽喉部进入下呼吸道,特别是粒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能沉积在肺泡内,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颗粒物的化学组成非常复杂,同时细颗粒物富集了空气中的有毒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并载有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对呼吸道的毒害作用,损害下呼吸道和肺泡的功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吸附有害气体产生协同毒害作用,吸收太阳辐射产生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

2.2 CO2

CO2在正常空气中的含量为0.03%-0.04%。当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交换良好时,室内空气中CO2的浓度通常不会达到人的主观感觉不适的状态。但是,当室内CO2浓度大于1.5%时,会引起呼吸困难和呼吸频率加快、改变血液PH值、减弱人体的活动能力等。当浓度大于3%时,会引起头痛、眩晕和恶心,当浓度大于6%-8%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CO2作为居室中常见的污染物,当浓度达0.07%,少数敏感的人就会感到不良气味,并产生不适感。CO2浓度的高低可以用来表示室内空气清洁程度,以及通风换气是否良好,居室内CO2浓度应保持在0.07%以下,最高不应超过0.1%。

2.3CO

室内CO主要来源于吸烟、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等。当不存在室内源时,室内CO的含量与室外持平,维持在3-10ml/m3。由于CO不能透过皮肤,因此,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呼吸系统来实现。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羟基血红蛋白(COHb),但是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远远大于O2的结合能力,是O2的200倍,当O2与CO同时存在时,血红蛋白优先与CO结合,制约了O2在血液 中的传播。CO可对心脏、肺和神经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当COHb的浓度为10%时,只要引起心血管疾病,导致中枢神经紊乱;当浓度为2.5%时,可加重胸痛病人的症状。

2.4甲醛

室内甲醛主要来自装修材料及家具、吸烟、燃料燃烧和烹饪。它的释放速率除与家用物品所含的甲醛量有关外,还与气温、湿度、风速有关。气温越高,甲醛释放越快;反之亦然。甲醛的水溶性很强,如果室内湿度大,则甲醛易溶于水雾中,滞留室内;如果室内湿度小,空气比较干燥,则容易向室外排放。

甲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能引起视力和视网膜的选择性损害,当浓度为1ml/m3时,可被人嗅到。在室内装修和家具黏合过程中大量使用以甲醛为主要材料的脲醛树脂(UF),甲醛在室内大量挥发,甲醛含量高于不用脲醛树脂进行装修的几倍到几十倍。由此引起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呼吸道强烈刺激、咽喉烧灼痛、呼吸困难、眼睛刺激、咳嗽、发冷等,有的人出现过敏性皮疹和神经失调等症状。长期低剂量接触甲醛,可降低机体免疫水平,引起神经衰弱,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神经抑郁症。呼吸道长期受到刺激后,可引起肺功能下降。

2.5氨

氨对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中毒时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窒息、肺水肿。氨气浓度达3500mg/m3以上时,可立即致人死亡。轻度中毒时,会出现鼻炎、咽炎、气管炎、咽喉痛、咳嗽、咳血、胸闷、胸骨后疼痛等,还能刺激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虹膜炎、晶状体混浊,甚至角膜穿孔。

2.6氡

氡在衰变过程中放出α、β、γ粒子后衰变为各种氡子体,氡及其子体均为放射性粒子,其产生的辐射剂量占天然辐射源的54%,主要来源于室内地基土壤中和建筑装修材料,装修材料中析出的氡是对人体造成辐射危害的主要来源。若氡衰变过程中释放的α粒子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则会破坏细胞组织的DNA,从而诱发癌症。

2.7生物性污染物

室内空气存在一些病原体,有时可导致某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结核、流脑、猩红热、白喉、百日咳、军团病等传播。另外,对铺地毯的室内环境,空气中的尘螨将会很多,由于室内缺少阳光,螨虫和其他真菌的滋生是难以避免的,尤其在南方,在雨季特别是气压低和湿度大的日子里,在中央空调系统、分体式空调中还会滋生军团菌。文献报道,螨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室内环境,其分泌物有致过敏物。螨虫的主要寄生场所为床上用品和椅套、沙发等。

3.室内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3.1避免或减少室内污染源

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材料取代高污染材料,避免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产生的设计和维护方案,是最理想的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使用原木木材、软木胶合板和装饰板,而不用刨花板、硬木胶合板、中强度纤维板等,可减少室内甲醛散发量。采取集中供热,电取暖和做饭,配备性能好的通风系统,可避免燃烧烟气进入室内空气环境。尽量不要在室内吸烟,减少被动吸烟。正确选址或使用透气性差的建筑材料,可避免或减少氡进入室内。正确选择涂料及家具,例如,用水基漆替代油基漆,可以避免或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入室内。

3.2正确处理室内污染源

对于已经存在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应采用撤出室内、封闭或隔离等措施,防止散发的污染物进入室内环境。对于新的刨花板和硬木胶合板之类散发大量甲醛的木制品,可在其表面覆盖甲醛吸收剂。

3.3使用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的空气净化设施

根据居室、厨房、卫生间的不同污染物选用具有不同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如空气净化器、排油烟机、臭氧消毒器等。

3.4推广绿色建材,逐步实现绿色建筑

推广使用对人体和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绿色建筑材料。积极营造绿色建筑是逐步实现即能提供舒适而且安全的室内环境,同时具有与自然相和谐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达到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

参考文献

[1]曹守仁.室内空气污染与测定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