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环境空间艺术范文

环境空间艺术全文(5篇)

环境空间艺术

第1篇:环境空间艺术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大众公共交往、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其进行情感交流、获得精神体验的空间,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城市大众可以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组织和开展公共活动,优美的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可以有效塑造和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可以得到完善和优化,进而为城市大众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城市魅力。

一、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必要性

(一)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内在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为城市大众营造良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运用艺术性的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旨在营造优美、舒适、温馨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而为城市大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空间。

(二)满足城市大众审美需求的必然要求

现如今,城市大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审美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大众的审美需求为出发点,运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营造出与城市大众审美趣味相契合的公共空间环境,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城市大众的审美需求。

(三)提升城市形象的客观要求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构成,在空间环境营造中具有显著优势。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发挥创意思维,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并运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段对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化的创造,营造出优美、舒适且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空间景观,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城市面貌。

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尴尬现象。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宽广,一个景观风格的流行,势必会引起一股潮流,部分设计者“拿来主义”思想严重,不能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盲目跟风,以至于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尴尬现象。

(二)人情化要素缺失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大众公共交往、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体现社会生活的舞台。现如今,城市大众越来越注重生存和生活环境的质量,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要具有优美的景观,还要具有温度,使城市大众能够感到温暖,获得身心愉悦,在满足其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要最大程度满足其心理、精神等需求。然而,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情化要素缺失,部分设计者不能从城市大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在设计中过于注重空间的形式,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于设计和营造出来的公共空间环境也显得愈发冷漠。

(三)大众参与度低

城市大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广泛听取城市大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大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以满足城市大众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审美、心理、行为以及精神等多方面的动态需求,提升城市大众的幸福感。但是,在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城市大众参与度较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甚至成为了个人表达和宣泄自身设计个性的工具,或者是变成了阶级意志的产物。不管是设计师个人还是相关设计单位,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其复杂性和完整性也缺乏全面的理解,以致于在完成设计项目之后,问题较多,不能获得大多数城市大众的认可。另外,部分城市大众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还停留在植树、种草、养花的层面,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其不愿意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这也是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众参与度低的原因之一。

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生态性、文化性、动态性等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求设计者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创造,即在尊重城市地理自然环境条件的前提下进行适宜现代城市大众生活的艺术创造,或者是结合公共空间周边的环境进行协调性、统一性的环境艺术设计,营造出与周围环境相融的空间景观。在现代设计领域,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受到了广泛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也要坚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大众的多样化需求,融入人情化要素,展现人文关怀,进而营造出能够满足城市大众多样化需求的公共空间环境。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生态性设计原则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生态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营造出绿色健康、安全的公共空间环境。另外,每个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城市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遵循文化性的设计原则,充分挖掘和提取城市文化元素,使之与设计相融合,进而凸显城市文化特色。

四、改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策略

(一)城市文化的挖掘、提取和融入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城市的文化也存在着差异性。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不应该一味地大拆大建,而是应该运用艺术的创作手法对公共空间进行艺术的创造和加工,在创造和加工的过程中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或者景观应该进行合理的保留,或者对其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使其在保留地域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进而满足现代城市大众的审美需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借鉴和汲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以营造出具有城市本体特色的空间景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要打破设计的同质化,设计者应对城市的文化特点、历史发展脉络等进行深入的了解,挖掘和提取城市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而设计和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的公共空间景观,打造城市文化的名片。

(二)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入和应用

广场、街道、公园等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其主要功能都是为城市大众的生活提供服务。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不仅要充分考虑城市大众较高层次的生活需求,还要综合考量城市大众在审美、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进而创造适宜的空间尺度,完善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营造绿色自然环境等,以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进而展现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关怀。例如,可以根据街区人流量大小合理地放置具有创意和艺术气息的座椅、垃圾箱以及灯具等公共设施,这些具有创意和艺术气息的座椅、灯具,甚至垃圾桶不仅仅是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还是一种城市公共艺术。它们在为城市大众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能美化公共空间环境,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使生活在快节奏城市中的大众能够获得短暂的停留,感受城市的温暖,感受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关怀。

(三)提升大众参与度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城市大众审美需求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客观要求。不管是设计者,还是设计单位,抑或是城市建设相关部门等都必须对此有深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还要对大众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积极听取城市大众的建议和呼声,和城市大众联起手来共同进行城市建设,共同营造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等新兴媒介让城市大众参与具体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中,在向城市大众展示和讲解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要求其对设计方案进行满意度投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其合理且可行性高的建议积极采纳,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从而使营造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大众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大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五、结语

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公共性空间场所,对其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相关设计人员对此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协同、公众参与等,并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艺术创造,进而为城市大众构筑美好的公共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润华.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法[J].魅力中国,2020(2):274-275.

第2篇:环境空间艺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生活空间环境;影响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就使得建筑除了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之外,还应具有多元化、个性化及艺术化特点,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来实现。在设计过程中应致力于优化生活空间,实现室内与室外的融合,并充分利用光线等元素,促使设计效果更佳。

1概述

环境艺术指通过艺术方式整合与规划生活空间,其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人工与自然的结合、物与人的结合。只有将这几点要素统一起来,才能有效保障设计质量。此外,环境艺术设计必须通过生活空间这一载体来实现。生活空间包含室内与室外空间,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对象,除此之外还包括空间环境内的家具、门窗等物体,光线也在设计范畴之内。在具体设计时应依据生活空间本身的目的性,这就意味着生活空间能够为环境设计指名方向,从而提高设计的有效性。

2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对生活空间环境的影响

2.1建筑环境艺术理念下的生活空间环境设计类型

第一是流动空间,主要用于封闭空间的设计。狭小的空间可通过安装镜子促使室内更加开阔,从而起到扩展环境的作用。门廊处可用隔断划分,促使主次架构更加显著。风格上则应把握好冷暖两色的对比与过渡设计,确保区域功能更加清晰、合理[1]。第二是空间对比,可给人视觉层面强烈的冲击,并促使建筑环境更具艺术性。例如可将展厅设计成“回”字,可过渡大、小空间,具有丰富展厅的作用。此外,为了将复式楼层划分为两个空间,可采用上下对比法,打造出错落有致的风格,并促使室内的使用价值更高。第三是空间过渡与引导,主要是通过隔断及色彩来实现的。尤其适用于面积较大的空间,分隔效果更好,可促使空间更加连贯并富有层次感。古代的建筑设计就采用了空间过渡的方法,能够使室内原本突兀的设计更加协调。第四是空间分隔。主要指的是对大空间进行划分,使其最终以多个小空间的形式呈现,此种设计方法的应用较为常见。分隔元素多为玻璃、墙体,家具也能够起到分隔的作用。室外分隔多采用植物、假山。在具体分隔的过程中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首先是实隔,具有同时阻隔人的视线及移动的作用。其次是虚隔,仅分隔交通,人的视线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此种分隔形式局限于心理层面,较常采用的元素是透明玻璃。第五是空间组合,此种设计类型较多。首先是对比设计,包括高矮、虚实、闹静,能够使空间的艺术性更加显著[2]。其次是流动处理,可确保空间更具流动感,给人带来视觉及心理层面的享受,同样还具有增强建筑艺术特性的作用。最后是过渡引导,主要是通过柱廊、檐廊等元素来实现的。除此之外,还包括序列组合等多种设计方式,可根据建筑特点及居民的要求合理选择。

2.2营造生活空间时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不足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知识体系复杂,涉及多门学科,并且还在持续扩展的过程中。主要功能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兼具艺术性与功能性特点。在设计时以空间作为基础,可实现空间的合理布局,并满足人们的审美,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并且能够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出和谐、有序的生活空间。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设计方面还存在以下几项问题。第一,未能将艺术设计与建筑功能融为一体,原因在于设计师过分关注独特性与审美性,而未能将建筑功能的发挥作为基础,因此打造出了外观精美但实用性较差的建筑物。这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还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因此当前必须转变设计方向,充分考虑各项因素。第二,空间环境并不限于室内,同时还包括室外,而当前的设计重点为室内空间,导致室内外难以实现有机结合,因此需要兼顾室内外环境,促使两者合为一体,并通过室外的自然景观衬托室内,增强室内的感染力[3]。第三,目前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仍停留在审美层面,不利于建筑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进行理念革新,充分考虑生态、智能等多项设计因素,实现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2.3环境艺术设计优化生活空间的措施

为了起到优化生活空间环境的作用,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还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3.1交通空间设计

如果空间仅限于视觉和心理两大感知层面,则应注重空间渗透,采取透明设计的方式,促使空间层次感更加突出。可选择透明状玻璃幕墙,镜子的设计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其具有反射性,能够打造出虚拟化的空间。此外,高度设计也属于一项重点,能够制造出层次感,可采用茶几隔断,并配置一些绿色植物,促使空间过渡更加自然。此外,不同的空间在大小及功能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突出其变化性,同时又为了达到统一的设计效果,可采取暗示法,并着重方向感的设计,采用一些标志物。墙面的统一则需要同通过纹样、色调等元素来实现,既可突出空间功能,又能使不同的空间更加连贯。

2.3.2打造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的打造能够使室内更加开阔,在设计时重点在于光线,光线并非虚构物,但却具有虚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其难以触摸且具有不可控制性,因此光线的合理利用有助于虚拟空间的构建,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光环境的层次感,可安装具有透明特点的装饰物。如果空间较为封闭,则可将窗户和阳台充分利用起来,实现空间的艺术加工[4]。家具及装饰物的巧妙布局也能够打造出虚空的效果,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建筑构造进行针对性设计。

2.3.3了解地区特点

区域特点是影响设计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人员事先必须了解建筑所在区域的特点及受到的影响,获取气候、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详细资料,确保最终所设计出的成品与当地居民的需求相符。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充分调研,并进行详细地分析与研究,避免信息获取不全面。

2.3.4考虑建筑类型

建筑物在类型上的区别决定了生活空间需求的差异性,在设计时自然需要具有针对性。例如别墅与一般住宅的位置、所处环境都各不相同,在环境艺术设计时自然应根据其各自的需求、价值及周边因素进行合理设计,把握好不同建筑的特色,提高设计的可靠性,确保最终的设计效果与居民的品味相符。

2.3.5运用自然景观

建筑周围自然景观的合理利用有助于优化空间环境,其作用不仅体现在美观性方面,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设计时应深入研究周边景观,增强其与建筑的协调性。

2.3.6考虑居民需求

空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在设计时最重要的是考虑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合理营造生活空间。同时也应发挥设计人员的专业性,原因在于部分居民过分注重个性化设计,没有从协调发展与整体性两个方面考虑。因此设计人员应为居民提供专业意见,确保设计成果具有更高的价值。

2.3.7绿色设计

积极革新设计理念,将绿色、和谐理念融入设计工作中,并采用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材料与技术。这样既能打造绿色空间,同时也有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应优化施工材料、设备及工艺,从而提高设计与建设效率。

3小结

生活空间的优化需要从地区、建筑类型、景观、居民需求等多个方面出发。只有把握好这几项要点,才能促使环境艺术设计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当前除了优化技术、工艺、材料及革新设计理念外,还应重点培养设计人才,为生活空间环境的优化提供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周剑.论文化建筑环境艺术的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3.

[2]徐文.和谐生活方式营建与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3]李星.环境艺术设计对生活空间发展的影响[J].电子测试,2016(9):150-151.

第3篇:环境空间艺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优化;生活空间环境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物内外空间环境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关注生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生态保护意识融入到设计中,确保建筑环境中各生态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建筑环境艺术的生态价值加以凸显。此外,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适当应用模糊概念,有助于人们想象空间的拓展,以及让建筑内涵进一步丰富,体现出客观世界的朦胧之美。

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对生活空间环境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建筑住房来讲,现阶段的建筑房屋不仅仅要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也要具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美感。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同,每个人对于生活空间的空间要求也不一样,这就需要设计师对用户的生活空间进行改变,运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设计,优化空间环境,实现用户的这种心理诉求。另外,生活空间也是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家具、门窗、阳台等,每一样都是设计的素材。通过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行有效连接。通过艺术环境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环境,逐渐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通过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优化生活空间环境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交通空间的设计

通常来讲,建筑空间可以划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内部空间主要是指房屋内部,像客厅、卧室、地面等空间,外部空间是指房屋外部的自然景观,像树木、街道、草丛等。首先,在流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对整体空间的影响,例如可以利用一块落地透明玻璃墙或大型的透明玻璃窗,实现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1]。如果建筑室内空间狭小,则可以应用镜子来增加建筑室内空间的开阔度。利用镜子的反射作用,提升室内的多层次空间感。在建筑门廊位置,可以应用隔断,将大门与客厅空间进行划分,这样能够有效形成主次架构,释放室内空间特性。其次,在空间的过渡和引导方面,隔断以及色彩也是对空间进行过渡和引导的重要设计方法。通常情况下,隔断和色彩被应用于对大型空间进行分割方面。通过运用色彩和隔断的方法,能够使建筑空间之间的连贯更加自然,还能够有效增强环境的层次感。例如,针对厨房或者卧室的构建,需要把整体的风格作为出发点,保持冷暖色调的一致性,还可以利用绿植或者茶几形成隔断。另外,为了体现出交通空间的方向性,在走廊的地面和墙面设计上,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方向性的元素。而在建筑墙体设计风格方面,可以综合运用暖色和冷色之间的过渡,通过暖色和冷色的对比,合理区分建筑的区域功能。

(二)构建虚拟空间

与“实”相对的就是“虚”,简单地说,在建筑内虚拟空间指的是非物质空间,是通过艺术设计营造出不同于实体空间的非物质空间。从自身角度来讲,也可以将虚拟空间理解为是人们自身意识、心理,或是精神的感觉。在平时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时,利用光学原理可以有效地在建筑物内“真实空间”的旁边,构建出“虚拟空间”。光是一种非物质,但又真实存在,光有很多物理特性,像光的传播、光的折射与反射等等。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光的物理特性和多层次光线等手段,拓展生活空间,利用已有的实物,创设虚拟的层次化空间,还可以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及其装饰组合,实现空间延伸[2]。另外,摆放艺术品也是构建虚拟空间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筑空间的大或小、高或矮、拥挤或空旷,都是与人的精神世界和主观感受息息相关。人们可以通过巧妙的布局,使心理上扩展了建筑空间。人们还可以通过对绿植的合理摆放,给人一种身处“绿色草原”感受。

(三)运用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泛指在建筑物外界的景观,像树木、丛曼、溪流、街道、广场等,可以划分为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自然景观除了自身所携带的生态功能,还具有美化建筑周边环境、提升建筑物居住健康性和舒适性的特点,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应该针对具体的周围自然景观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兼顾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结语总而言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指针对人们居住环境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和舒适性进行的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活空间环境相辅相成,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优化生活空间,而生活空间是实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因此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实践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总结以往的设计经验,努力提高设计水平,有效优化生活空间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海涛.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对生活空间环境的具体影响分析[J].农家参谋,2018,604(24):265.

第4篇:环境空间艺术范文

一、纤维艺术对建筑空间秩序调整方面的作用

现代的纤维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空间建构的安排,只有这样,纤维艺术才能与建筑公共空间融为一体,成为空间环境中的一部分。建筑公共空间与纤维艺术之间实质性的关联就是空间秩序问题。第一,室内环境空间可以通过现代纤维艺术品进行调整,缓和建筑公共空间不协调的因素,使得环境各空间之间更加均衡,以此弥补、改善人们对建筑公共空间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不足。例如,在建筑公共空间高低和大小等尺寸方面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几幅相连的纤维艺术品来改善空间各部分的关系,使得建筑空间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协调、宜人。通过悬挂式的纤维艺术品来调节建筑空间高度的视觉差,营造适合人们心理的空间氛围。第二,纤维艺术品具有导向作用。它能引导人们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在空间布局方面形成有秩序的变化,创造出水平、垂直的空间层次,使走入空间的人们随着角度的转移形成空间与空间之间流畅的过渡。例如:在过廊处悬挂系列纤维艺术品,起到空间导向的作用。第三,纤维艺术品具有划分空间的功能,营造新的建筑空间。现代的建筑空间设计趋于可变性的空间,纤维艺术品应用于空间中能有效弥补建筑空间在功能上的缺陷,合理地使用纤维艺术品对空间进行分割,可以使建筑空间具有可控性和灵活性。第四,纤维艺术品对建筑空间色彩的调节作用。纤维艺术通过材料的色彩、组合方式、肌理效果等表现方式起到调节建筑空间的作用。营造出统一、和谐的环境氛围。

二、纤维艺术强化建筑空间精神的作用

建筑空间是人们情感物化的体现,也被赋予了不同的人文精神,体现着不同的情调与意境。纤维艺术以独特的艺术性、文化性使得建筑空间体现出不同的精神内涵,拉近了人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加深了人们对空间的情感表达。建筑环境的空间与物质和精神形态相联系,同时还与人的经验、生活幻想相联系。空间环境作用于人,有时人们也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反作用于环境空间。当置身于建筑空间内,空间的结构和布局等作用于人的心理,会产生开阔、闭合、压抑等功能性的感受。而纤维艺术作用于空间中,会通过纤维艺术的形态构成的材料色彩、质地、肌理效果、造型掩饰等加强或者改变环境空间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使原本冰冷的建筑带有了温暖的“人情味”,在情感上感染空间内的人们。

三、纤维艺术具有调节建筑公共空间视觉的功能

建筑空间由于其形状、开敞和封闭的方式不同,会给人们带来相异的心理感受。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时,艺术家们往往会采用一些高科技的新型材料和创作手法,结合建筑空间的环境因素,将声、光、电等与纤维艺术营造出光影、通透等空间视觉效果,给人以愉悦、舒适的感受。纤维艺术为现代建筑带来人文气息,二者浑然一体。纤维艺术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位置经营常常会成为建筑空间的重点装饰,成为人们的视线焦点,从而构成了此建筑空间的视觉中心和空间构成的核心。

四、纤维艺术在建筑公共空间中的价值体现

第5篇:环境空间艺术范文

流动空间常常用于打开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封闭空间,但是近年来也被运用于室内环境艺术。如,在狭小的室内应用镜子能够增加空间的开阔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室内环境;在门廊处采用隔断将客厅与大门进行划分,形成主次架构,更好地释放了室内空间的特性;在墙体上运用暖色与冷色的过渡,能够通过暖冷色的对比区分房子的区域功能,打破整体空间的隔阂,将空间软性地分割出理想的区域。因此,流动空间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而对于室外的环境艺术设计,流动空间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整合上,通过对景别的设计、造景的摆放等方式,将建筑分割成单独的个体,又由于留有如画廊、石拱门、桥涵等人为设计空间,能够在保持封闭的同时打破空间的界限,让其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二、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手法常被用在大型展厅或者园林中,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通过空间与空间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丰富环境的艺术特色。如,在展厅中设立“回”字空间,就是大空间与小空间过渡的典型代表,一方面能够释放展厅更多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够让人在大小空间的徘徊中体验曲径通幽的别样情怀。再如,复式楼层采用上下空间的对比,将一个整体空间划分成两个,一半是整体高度,一半是分层的二分之一高度,能够让人产生错落有致的感觉,并且能够进一步增强空间的实用性,也能增大空间的体积感,让空间形成新的特征。

三、空间的过渡与引导

前文提到的隔断和色彩的运用也属于空间的过渡与引导,这一手法常常体现在对大型空间的分割上,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运用得都比较多,主要是让空间连贯自然,同时增加环境的层次感,让环境更多元化。我国古代传统的房屋设计讲究风水和间隔,如卫生间的门不能与大门相对、进门必须有门廊等,其实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能够发现这样的设计采用了空间过渡的形式,让本来突兀的空间显得更为协调。再如,现代楼房的房檐已经被设计在楼顶,在古代,房檐不仅有排水的功能,同时起到了分割外界空间和室内空间的重要作用。

四、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常被运用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并不适用于普通设计。现代设计旨在营造一种安全和舒适的环境,空间序列显得过于严谨。当然,如果设计是针对庄严的建筑群体就另当别论,这种设计手法通过对空间的严谨分割排序体现出严肃的氛围。如北京紫禁城的设计风格就十分严谨,每一个空间都有对应的序列,观者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皇家气息,体会到无与伦比的空间力量。

五、空间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