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技农业管理范文

科技农业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科技农业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科技农业管理

第1篇:科技农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心理契约;农业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

在当前农业科技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管理者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大部分采用的是有形契约,即经济契约的形式,却忽略了另外一种管理知识型员工的方式,即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让企业管理者和知识型员工之间构建和谐关系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因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提出农业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

一、心理契约和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1.心理契约。施恩最先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其中,施恩在研究心理契约对于行为动机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时将其定义为:“每一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在组织中,任何时候都存在着明文规定的一系列期望值”。其中,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将心理契约直接理解成为了所有雇员通过获取成果和取得业绩来换取有报酬的工作、可接受的工作条件、工资或者是津贴形式的组织奖酬,以及提升岗位层级或者是其他职业进步形式的一种互惠的承诺。2.知识型员工的概念界定和特征。所谓知识型员工主要是指掌握和运用一些知识符号和概念,并能够利用和知识或者是信息工作的人。其中,加拿大非常著名的咨询师弗朗西丝•赫瑞比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在创造财富过程中用脑的时间比用手的时间多,其主要是通过自己进行创意、分析、判断和综合产品所带来的附加值”。因此,知识型员工被定义为:在各个企业的日常组织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知识内容和信息开展工作,且利用自己的智慧所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其他动手创作价值的员工。通过将知识型员工和其他员工进行比较,具有下列几种特征:一富有自主性和创新性。大部分知识型员工都期望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及各项组织安排的氛围较为款宽松。同时,知识型员工大部分追求独立自主,而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并不愿意上级领导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指挥,甚至更愿意在灵活的组织环境中完成工作。二是需求的层次较高。通过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知识型员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不仅对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具有较高的需求,而且还非常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能力。三是评价体系和分配体系较为复杂。知识型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脑力来创造价值,而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所以他们创造出的价值是无法进行准确衡量的,这为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科学完善的价值评价、分配体系构建提出了较强的难度性。四是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大部分知识型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追求的并不是稳定的职业,而追求的是增强自身终身就业的能力。

二、心理契约在农业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采用心理契约的形式在无形中约束知识型员工,能够让知识型员工采用较强的心理期望来看待自己与企业不断发展的情况,并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来合理调整自己的各项行为,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自己对农业科技企业的忠诚度。2.心理契约能够让知识型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避免因一些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造成知识型员工与其他员工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起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3.在农业科技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建立心理契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以这种无形的契约形式来留住知识型员工,从而推动企业更加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三、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农业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策略

1.构建动态薪酬体系,实行全面薪酬战略。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农业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水平,便需要构建动态的薪酬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薪酬战略。其中,所谓动态薪酬体系主要是指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经营和其他各项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制定薪酬制度;全面薪酬战略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向知识型员工所支付的薪酬。通过构建动态化的薪酬体系,落实全面薪酬战略,能够基本满足对知识型员工的全面激励需要,从而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促使农业科技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形成和谐的心理契约。2.创设和谐的人际环境,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农业科技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型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各项设计的任务,而上级对其工作的支持、同事之间的团结配合、领导对业绩的认可是提高知识型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条件。通过在农业科技企业内部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能够让知识型员工始终保持愉悦的工作心情,有效增强知识型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同时,因为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解读,所以便需要农业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构建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从而促使知识型员工能够兑现遵守契约的承若。3.制定职业生涯管理和培训计划,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在农业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知识型员工都希望在日常工作中受到其他员工的尊重,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便需要农业科技企业的管理者为知识型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和培训计划,为知识型员工创造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以便知识型员工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农业科技企业应该积极引导知识型员工将自己的发展理想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最终实现知识型员工在成长的过程中推动农业科技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还需要适当投入培训的资本,促使知识型员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效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从而为农业科技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四、结语

总之,基于心理契约的农业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需要充分重视心理契约的建立,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的调整,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增强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充分调动起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增强知识型员工的绩效水平,推动农业科技企业更加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玮.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管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4).

[2]张洁.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高山.心理契约对知识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基于组织公平的调节作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4):69-73.

第2篇:科技农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农业推广

在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对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分析,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研究中发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需要采用先进的项目实践创新整合机制,营造生态化的农业项目发展机制,并为网络工作的项目革新提供支持。同时,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中,需要建立科学化的农业推广工作,根据农业的发展现状,建立科技化的网络系统建立方式,规范产业化的推广机制,从而形成规范性的网络体系运行机制,为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产品推广提供支持。

1农业科技管理在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推广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

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的限制,政府对农业化的推广工作并不重视,一些农业推广工作的从业人员主要是乡镇的技术人员,但他们多为编外人员,专业的推广能力较弱。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垂直的管理体系,导致行政效率的整合机制偏低。统计中发现,有60%的农业技术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30%以上的人员年龄在40~50岁,而且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农业推广工作的创新。

1.2农业科技信息意识相对较弱

通过对农业科技信息整合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农业科技推广及工作创新中,需要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核心,但在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薄弱的背景下,农业的地位逐渐降低,而且,农村发展中也没有将农业作为主导,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地区整体的产业推广能力降低。同时,在农业科技意识分析中,相关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的新信息技术以及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弱,影响了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1]。

1.3农业科技管理工作不对称

在现阶段的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存在着工作不对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设计中,上层制度的设置与下层需求呈现出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农业群体出现了特殊性以及复杂性的问题。同时,由于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相对较低,对信息化的技术需求不足,导致专业能力的提升受到影响。第二,组织工作难以构建。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其信息技术的构建以及推广无法满足项目的推广需求,而且组织的观念意识相对较差,导致人才缺少专业性的培训,同时,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缺少针对性的品牌推广意识,从而对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构建造成影响。

2农业科技管理在农业推广实践

2.1构建专业化的农业推广实践机制

在现阶段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需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构建,全面提升科技项目的推广力度。农业发展中,需要将提升农产品质量作为核心,提高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若产品的整体质量相对较低,会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渐丧失市场份额,导致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因此,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整合中,需要制定专业性的农业自主管理办法,改进种养模式,构建特色化的农业项目发展机制,满足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特色化创新需求,提高农业产品项目推广的实践能力。同时,在专业化农业推广实践中,也需要建立科技的研发及整合机制,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开发,实现农业产品项目的自主产权,保证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科技的稳定开发,从而实现农业产业推广实践工作的稳定创新[2]。

2.2构建可持续化的农业发展机制

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将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创新作为基础,并在可持续发展农业整合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长足性的农业产业科技管理机制,提高农业产品项目的服务机制,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合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而为人口素质的提升以及农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第二,在农业产业结构整合中,需要实现农业与农业非农产品的协调性发展,满足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需求;第三,在农业产业建设中,需要构建特色化的产业建设机制,实现农业项目生产的服务化以及节约化的发展目标;第四,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中,需要带动农户发展,以专业户带动专业村,促进农业科技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3构建特色化的品牌服务推广机制

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强化产品的宣传整合机制,构建特色化的项目服务品牌,重视产品品牌以及农业标准化的项目建设,因此,在农业特色化资源转化中,为了提升品牌的优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力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积极推广并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从而实现特色化的农业产品生产机制,在农业产品加工及包装中,需要构建环保标志,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创新;第二,全面增强品牌的广泛性及文化性特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品牌的集体化,并明确地理表示,满足产品品牌形象构建的核心需求;第三,在农产品项目设计中,需要建立可持续性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满足农业产品发展的可持续性需求,避免农产品资源运用的过度消耗,促进农产品的生态化创新,提高产业的经济价值[3]。

3结语

在现阶段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将农业产业的科技发展作为核心,通过对农业产业科技化的管理,进行农业产品的项目实践以及品牌推广,构建专业化的农业推广机制、产品项目创新机制以及特色化的品牌服务推广机制,从而为产业的资源优化以及项目发展提供良好依据,实现农业产业的经济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霞,王新迎,亢志华,等.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6):61-64.

[2]汤国辉,刘晓光,董艳,等.协同创新大学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在农业园区创建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2(5):62-66.

第3篇:科技农业管理范文

(一)把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中

把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中,提高大家的归档意识。实行项目主持人(或项目首席专家)归档责任制,建立项目完成与档案完卷一体化的“捆绑式”责任制,使项目(课题)责任人视建档为自身业务的一部分,关注项目(课题)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与系统化,从而保证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作为有关人员职责和工作任务目标之一,用制度把它明确规定下来,档案管理部门深入到各职能部门、课题组中去,了解工作情况,并为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创造方便条件,同时加强检查、监督和指导,保证科技文件材料的完整。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以建章立制为基础,全面实行质量和目标管理,用制度来规范档案管理,并督促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及课题组、兼职档案员,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维护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油料所除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外,还做到了把档案工作纳入全所工作发展的轨道,坚持了“四个挂钩”,即档案工作与领导责任挂钩、与单位及个人的年度工作任务挂钩、与创建“文明处室”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改变了过去仅依靠档案人员“单兵作战”的状况,集全所工作的“合力”,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

建立自上而下的档案管理网络,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油料所由分管所长领导档案工作,综合档案室隶属信息中心领导,集中统一管理全所各种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保持了专职档案人员的稳定。为了把档案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档案工作的目标责任下达到基层,提高部门领导和兼职档案员的工作责任感,所里要求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分管本部门的档案工作,并推荐具有一定思想素质及业务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兼职档案员,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本部门日常工作中形成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预立卷、移交归档工作,档案室具体指导基层的业务工作。目前所里已建立了有37人组成的兼职档案员队伍,全所专兼职档案员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6人,占档案员总数的43.2%,形成了完善的所级档案综合管理体系,实现了档案管理网络化,为搞好档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四)全面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即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服务,科技档案利用的社会价值,就是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科技档案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和创新,向收集、加工、整理、传播、研究和利用知识的知识服务行业发展,使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要在实现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面向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咨询、定题和专题信息服务、动态信息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借阅等服务。通过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一是提高科研项目的竞争力和获准率,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如油料所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奖励、专利、项目验收等方面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对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给他们的科研工作带来了丰厚回报。油料所已主持承担国内外各类科研项目1400多项,培育油料品种160个,主持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45项,其中国家成果奖19项,高居国内油料科研机构之首。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油料所先后引领和推动了我国油菜产业三次跨越发展,累计为社会创造效益1000亿元以上。二是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开展科技扶贫。科技档案不被利用,扶贫工作就不会在短期内打开局面,再好的科研成果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三是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成果管理服务,科技档案在编写参考资料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油料所为了使更多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上级要求对建所以来的科技成果进行全面清理。为此,搞成果管理的同志,调阅了建所以来的所有成果档案,编写了84项科技成果目录表,并按授奖的类别进行了归类整理,列成简介表,将成果管理工作分为三阶段,写出油料所科研成果及成果管理总结报告。此项编研工作摸清“家底”,又为利用成果提供了方便。

二、结束语

第4篇:科技农业管理范文

1创新性思维对农业科技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思维属于主观的、思想意识的,而农业科技则是客观的,是工具性的。哲学上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辩证法认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管理学上认为;管理方式取决于管理思想;心理学认为,思维决定行为。社会学则进一步提出,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这些理论都用不同的方式阐明了一个观点: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性思维对农业科技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若想以创新性思维管理农业科技,首先需要人具有创新性思维,也就是说,农业科技的管理者应具有创新性思维,大胆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方式,推动科技创新。

1.1创新性思维是解放思想的升华

进入新世纪,创新性思维成为人们经常提及的口号。其实,创新性思维和解放思想同为一脉,是解放思想的升华,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从发展的观点看,创新性思维是一种原自思维深处的革命。解放思想可以归结为“破”,破旧,打破就得思想束缚;创新性思维则是“立”,立新,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思想途径。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连接起来就是先破后立,“破”是“立”的前提,“立”是“破”的结果,正因为有“立”,“破”才显得有意义。因此,创新性思维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革命和改造,是高一级的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新的发展,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形式。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发展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转型。农业中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科技对农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农业科技也取得了较大突破。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更新,农业科技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创新性思维指导加强农业科技的管理则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指明方向。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农业科技的组织与管理者,要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形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摆脱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深入生活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方法,将解放思想生华为发展创新思维,服务于农业科技管理。

1.2提高农业科技管理水平,必然需要创新性思维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在新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里面,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定下了目标。作为农业科技管理工作者,应分清主次,有所作为,这不仅考验农业科技管理工作者的能力,也是对其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检验。如果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很难解决根本性问题,也很难正确应对那些在社会发展背景下涌现出的新问题。因此,农业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转变思想,跟上社会潮流,更新管理理念,用创新性思维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式,支持农业科技进步,以市场为导向,以新的方式确立市场需要的项目、组织、产业,积极协调、指导科技攻关,为科技工作者创设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1.3帮助科技管理人员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梦想

创新需要人来进行,人才是创新性活动的主体,人或者通过个体,或者通过组合来实现创新活动。农业科技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使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创造力得以提升,以此增加整个农业科技的研发和转化率,促进农业生产。在该过程中,农业科技管理人员通过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水平,也就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2影响创新性思维的客观心理因素

创新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破除了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用新的思维方式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逻辑上来看,传统的经验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而能够对创新性思维产生影响的,首先就是可能产生创新性思维的人,即科技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知识积累。也就是说,是管理者自身的教育水平、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如自卑消极、刻板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心理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客观心理因素能够产生影响:

2.1以书本为主

书籍汇集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前人的文化知识和经验总结,承担着文明传承的重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通过书本学得知识,增长见识,书本加快我们成长、成熟。每当我们遇到困惑、碰到难题,总会在第一时间试图从书本上寻找答案。翻阅书本,能接触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人生感悟体验,但也会形成思维定式,开始迷信书本。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也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知识的更新、淘汰速度加快,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已成为优秀人才的必备技能,很多问题已经无法在书本中找到答案,必须在自身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创新去寻求问题的解决。

2.2以经验为主

在生活中,我们处理事务,除要遵从书本,还会习惯性地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处理事务、做出判断,往往会忽视实际情况,忽视事务是不断变化的现实,总是想用同一办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不愿意去创新和思考。经验是过去的感性认识和亲身经历的总结,在科技管理中,过去的经验必然会发生一定的作用,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就是创新活动本身,但是也要清楚经验是过去的,代表着过去的知识和积累,具有滞后性和局限性,而现在是不断变化的,用过去的经验来对待现在的新知识、新情况、新问题,只能阻碍思维的发展。因此,用创新性思维指导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就需要打破思维定式,打破心理惯性,以经验的基础,开展思维创新,正确运用经验,为思维创新服务。

2.3以权威为主

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中,权威的意见具有决定性因素。权威专家因为地位、影响力的原因,在表达意见后,就形成了一锤定音的效果,而听者处于对权威的迷信、崇拜,经常对权威的意见不加判断和鉴别,毫不怀疑地服从。一般来说,权威的公信力,来自于在过去时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让人们信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权威的意见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权威的意见就绝对正确,就不需要科学的评判、怀疑。更不能把权威的意见绝对化,不能因为是权威的意见就随意改变正在施行的证明正确的做法、态度,视权威为神灵的做法必然会对创新产生阻碍。在实际生活中,农业权威只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而不可能是永远的权威。从范围上看,任何权威只是在具体的某一领域发挥作用,而不能覆盖全体,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对所有领域有效的权威。我们可以尊重权威,但不能因为是权威的意见就贸然作为自己的结论。

2.4随同大众的意见

在农业科技管理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场景:在表达意见时,如果一个意见得到多数人的赞同,少数持不同意见者往往会转变自己的立场,放弃自己的意见和态度,随同多数人的意见。在我国民间也有“人云亦云”“明哲保身”“随波逐流”等说法。其实,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在阻碍,甚至泯灭创新思维。在生活中,如果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得出了自己的看法、意见,并且是科学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应该“随大流”,须知“真理往往30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3发挥创新性思维在农业科技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3.1强化农业实践,促进工业科技管理创新

在过去的农业科技管理中,经常是根据理论,在办公室想当然的推测项目应该如何,很少深入田间地头,很少展开科学的调查研究、考察论证,而具体的负责项目的人员有时还迷信权威,自身不做任何调查,这样在办公室里通过的论证项目,很难明确其是否适用,专业性如何也就不得而知。这样的项目组织形式往往会在现实中到处碰壁,导致农业生产遭受损失。农业科技管理人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全新的思维方式,以创新性思维指导自己的科技管理工作,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改革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突出实践的作用,强调调查分析工作的意义。加强横向和纵向的统筹协调,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完善农业科技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以创新性思维规划农业发展,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农业资源,促进农业转型,大力助推农业科技,更好地服务农业发展。

3.2关注前沿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农业科技管理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创新成为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不断被用于农业生产,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科技完善,农业科技也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知识体系、农业机械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客观上加大了农业科技管理的难度。因此,作为一名农业科技的管理者,需高度关注农业科技和其他领域的前沿知识,开阔眼界,更新知识储备,学会借鉴、吸收和运用其他先进科学成果,实现农业现代化,运用创新性思维,联合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研发更多的农业科技,确保农业科技成果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3.3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科学管理农业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农业科技的发展更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知识和经验的沉淀、酝酿,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现状是科研成果虽然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投入到生产领域的只有四分之一,在全世界范围是比较低的。由于大量科研成果不能投入实际生产,不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所以就降低了农业的发展效率。为此,应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生产的整合,使研发真正为生产服务。贯彻落实农业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农业推广,使农业科技管理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与此同时,开展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增加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和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是紧密相关的,在科学领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屡见不鲜,农业科技管理人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面,了解关联学科消息动态,转化为自己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以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农业科技管理人员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全局的观点看问题,农业学科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学科紧密相关,随着现代农业的确立,农业和其他学科更是交融在一起。农业知识创新离不开关联学科的发展,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发现创新的价值。之所以有的农业科技成果迟迟不能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正是因为其脱离了农业生产的实际,不符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浪费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且得出的成果不能获得应有的收益。因此,在农业科技管理中要正确检验创新性思维下农业科技的价值和实际可行性,确保创新性思维成果能够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以此推动农村的进步。

3.4提高农业科技管理人员的素养

借助创新性思维管理农业科技,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人才的因素是决定创新性思维高低强弱的关键因素。人员需积极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其创新性思维水平,优化管理效率。为工业科技管理人员创建一个良好的能够尽情发挥的空间和舞台,积极发挥其管理能力,支持农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鼓励其大力吸收借鉴先进科研成果为己所用,为其开展个性化的服务,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普及。

4结束语

总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情况,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贯彻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科技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农业领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用创新性思维组织指导农业科技发展,使农业、农村、农民经济得到有效进步,为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梁志明.借助创新性思维指导农业科技管理[J].江西农业,2020,(06).

[2]杨泽宇,苗水清,熊明民.我国农业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典型案例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9,(01).

[3]罗海荣,还红华,吴长付,等.省级农业科技计划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9.

[4]李东平,龚传胜.关于进一步激发安徽省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9,(01).

第5篇:科技农业管理范文

一、对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管理的认识

1.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新时代科技管理工作的性质、任务、管理手段都在发生变化,科技管理发展趋势是更新观念,与时展相适应,发展信息化管理模式。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与决策水平

通过开发和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实现科学研究、管理流程、管理方式、信息交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科研交流的效率和水平。科技信息是科研管理决策、科研计划制定的有利依据。农业信息化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农业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可以形象而及时地传播各类实用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从而对于提高广大农技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在信息时代,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经济以手工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转变过程。信息工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信息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单位的整体风貌,关系到能否为领导决策推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关系到信息技术的发挥,关系到信息技术能否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那么系统的科技管理工作,是依靠科技信息技术重要的保障,信息技术是科技管理决策、制定科研计划的依据。当今,科研管理人员每天需要面对和处理大量的、具有延续性的事务和业务信息,需要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传输或反馈给相关部门。只是简单地采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处理速度,而不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仅仅是用计算机系统仿真原手工管理系统,只能是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其作用的发挥十分有限。而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工作系统是一套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不管各层次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多么参差不齐,只要统一业务流程标准,系统就会如高水平的人员在进行管理,其整体管理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二、农业科技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1.科技管理科技管理需要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撑,科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科技信息化的需求内容和服务形式,彼此相辅相成。

2.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申报立项、检查验收、鉴定查新、资料档案、论文汇编方面都离不开科技信息支持。

3.信息支撑基础性重大项目建设、电子政务、媒体宣传报道、学术交流与合作、院县共建等也都离不开科技信息支撑。

三、当前农业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不明确

现代农业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把传统农业的旧“四靠”转变为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三靠投入、四靠管理的新“四靠”。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科技的管理主体是以各级政府纵向调控和直接领导为主,农业科技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直没有在法律上得到应有尊重。同时,一部分农业科技投资主体和收益地位不明晰,产权关系不明确,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没有产生出应有的效益,也严重制约了各地农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政府的行政指令为转移,农业科技管理应遵循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在制度化的前提下也应该赋予地方农业科技管理部门以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农业。

2.地方农业科技管理资金匮乏

国家每年都会在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部分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的改革和完善。同时也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投入部分财政资金以支持本地农业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而地方可支配财政资金有限,因此对GDP增长贡献不高,且见效期长的农业科技支持能力不足,也就造成了一些具备发展高新农业的地方因缺乏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而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宣传不够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要有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而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基本还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宣传力度有限,加之市场化的农业科技交易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同时,由于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经营规模小、收益差,故采用高新科技的能力低。

四、加快信息技术建设,促进农业科技管理信息化发展

1.加快农业信息技术的建设,增强农业信息技术储备一要加强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在农业中的开发与应用;二要加强农用传感器的开发;三要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综合和集成,如将3S技术与专家系统、作物生长模拟技术、信息控制技术集成为多功能、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实现监督、预测和控制的结合;四要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开发,集成具有经济学家、农学家等专家功能的巨型综合专家系统;五要加强农业应用软件网络化、多媒体化及可视化研究,使农业信息技术可实行远程推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