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技创新规划范文

科技创新规划全文(5篇)

科技创新规划

第1篇:科技创新规划范文

关键词:智能;衣柜;科技;创新

智能化衣柜依托基础算法和系统设计,进行了多种智能模型的提选,最终选定了以SVM算法为基础的自动识别分类系统,以协同过滤算法为保障的衣物智能搭配系统,加入了机械臂二维码扫描系统的讨论研发过程。通过多方结合的技术理念,给出一款集自动悬挂,自动分类,自动衣物搭配为一体的国内首创式智能化衣柜的模型。而如今的科学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这一项目,我们也旨在服务国内中高端职业人群,并且填补市场空缺,提高生活质量,中国家具市场也可以此产生经济效益。

一、智能化衣柜的设计背景

(1)随着网络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大众需求的增加,随着年轻一代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家居的便捷化与舒适性成为大众的首选需求,智能化家居的出现顺应时展潮流。放眼国外智能衣柜市场,多家领先的智能家居品牌例如LivingLab等通多独立研发的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衣柜内部恒温除湿、自动升降、感应开门、自动照明等基础化智能服务。显然,智能衣柜应该具有更大的发展纵深。(2)智能化衣柜丰富家居理论,使得家具理论飞速发展。随着许多智能化家居产品的不断研发创新,智能化家居理论的出现,又为智能家居市场增加了生机。在以往的衣柜研发生产理论的根基上,引进了新时代科学技术以及先进制造生产技术,开始智能化衣柜的研究,不但完善家居设计方面的理论,对于这一方面知识的增进、填补和完备也有着巨大的作用,为将来的智能化家居领域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3)智能化衣柜可以产生社会效益。智能化衣柜领域的研发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改变了广大消费者的知识、思想、感情等精神生活的内容。(4)相较于国外的智能衣柜市场,在中国本土,衣柜作为普适性家具功能单一,智能化进程基本处于未起步状态,逐步脱节于时代的发展与用户的需求。这种现象有着巨大商业潜力。

二、智能化衣柜的创新点

(1)本项目致力于研发自动悬挂、自动分类、自动提供初步衣物搭配建议的三位一体智能化全自动衣柜。面向国内智能衣柜市场,消费人群初步定义为中高端职场人士。(2)通过内置调控机械臂和热感应系统,为受众提供各类衣物的层次性自动悬挂服务,和现有的手动或自动升降衣杆比较,自动化与科技感进一步加强,与衣柜合为一体,减少了整理时间,极大的增强了实用性与利民价值。(3)衣柜壁外置显示屏,根据热传感以及颜色识别,投影程序给出衣物自动搭配建议,提供穿搭之前的预览,极大地便利了用户的穿搭过程。这项技术是国内外没有先例的创新,将衣柜,衣物与消费者实际生活需求首次进行融合,体现了智能化生活的真正内涵。(4)智能化衣柜的主要用途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便捷,这也就是智能化柜设计的中心价值观。没有任何家居产品会被人当成艺术品摆在家里,所有的产品都是为了实用,那么,无论是智能化衣柜的外形设计、打造工艺还是专业智能化衣柜使用功能,都必须贴近生活,体现在人们的每一种实际需求上。智能化衣柜正是采用这一思想完成的设计理念,智能化衣柜,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的产品,但一定是大家都说用着方便实用的科技创新型衣柜。(5)一个实用的产品,不仅仅只有好的功能,也必须得有让人心旷神怡的包装。智能化衣柜为了面向于不同家庭,能够更好的打开市场,我们采用不同的设计风格,来面向中国家居市场。智能化衣柜产品的创造应用不外乎是表现在顾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需要所有功能完美搭配,共同谱写出一个华美的乐章。智能化衣柜的调控功能的设计和实用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影响了顾客的体验感受,本着人性化设计方针,进行创新创造设计操作才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智能化衣柜的研究方向

(一)自动悬挂问题我们这个智能化衣柜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机械臂配合热感应器,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一个小系统,来完成自动化的衣物悬挂问题。而我们通过拟在衣柜挂衣杆上设置一个单轨环绕式升降机械臂,配合着热感应器来实现衣物的自动悬挂问题。智能化衣柜中的单轨环绕式机械臂,是我们通过物理知识结合现代已经成型的科技来实现的,其中机械臂是一个简单的用来升降衣架的手段,当我们把衣物挂在衣架上后,按一下衣柜上面的按键来实现衣物通过滑道在这个有限空间内的运转。在衣架上面的衣物通过衣柜内机械臂的带动,升降到和单轨环绕式滑道一个水平高度的位置,进行交接,把衣服整齐地悬挂排列。这有效地完成了我们智能化衣柜的一个研究方向,衣物的自动悬挂问题。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在衣柜中设置单轨环绕式轨道,用于衣物的运输,在衣柜内形成一个小系统。(2)其次机械臂配合衣柜外壁设置的按键,来进行遥控,实现机械臂的升降。(3)最终机械臂和衣柜内单轨环绕式轨道进行对接,并把衣物实现水平悬挂,挂在衣柜内挂衣杆之上。

(二)自动识别分类问题我们在衣柜内置机械臂的外置热感应传导器,而此热感应器可以通过分辨不同种衣物的材质类别来使得相同材质整齐统一归类,在服装的厚度实现初步清晰化,季节性区分排列。配合机械臂使用,按一下在衣柜表面的升降按钮使之在机械轴承上垂直升降到挂衣杆高度,然后通过热感应器感应衣物之间不同的温度,区分不同的材质款型,夏季,春季,冬季,长筒,短袖等不同类型的衣物,并通过机械臂,在单轨环绕轨道内运转使得衣物水平均距悬挂。具体步骤如下:(1)对于衣物的识别方面,自动分类系统中包括位置传感器,条形码扫描器,热感应器。机械臂外置热感应器,首先机械臂接触衣物而热感应器实现对衣物的初步鉴定,分出衣物的薄厚款式。(2)其次条形码扫描器来实现衣物的二次鉴别,以两种鉴别的最终结论区分衣物的类型款式。(3)最终配合机械臂进行输送把衣物升降到与挂衣杆齐平进行交接,并悬挂与挂衣杆之上。

(三)自动衣物搭配在智能化衣柜的外壁设置高清屏幕,内部使用现代已经成型的衣物搭配系统,编入合理颜色搭配指令,机械臂上的热感应器根据温度先辨别出相同材质,厚薄的衣物实现季节区分,然后根据遥控选择四重厚度指标,在屏幕上投影色彩搭配合理的,应季的柜内衣物,从而预览出多种搭配模式,实现智能选择下的穿搭建议。而所给的所有搭配类型,都是衣柜内所拥有的衣物。我们通过扫描条形码的方式来存取衣物的信息,把衣柜内所有衣物的信息统一收录。为了能够让所有的搭配合理,我们采用的都是已经成型的科技,保证了用户的使用流畅性。

(四)大众衣柜都具有的功能智能化衣柜都具有(1)智能收纳系统:升降自如。在智能衣柜里安装一个升降吊柜,保证存取更加简单快捷。升降夹层的隔间可以自动降下来,只要用手一接触就能停在所指定的位置。一方面更好地保管衣物,另一方面防止孩子随意触碰。(2)智能环境优化系统:自动除湿恒温。智能化衣柜就好像一个空调房间,一直会给衣物提供一个最好的存放湿度、温度环境。我们可以调节智能柜里面的湿度和温度,来保证衣物的光鲜亮丽,并且预防发霉生虫。(3)自动开启感应系统。使用手接触一下,智能衣柜的门就能快速打开。同时,智能衣柜的门可以设置成低噪音模式,减小噪音产生的影响。(4)智能照明系统。感受挂衣服的杆灯,放在挂衣杆上,内部有着发光源,并且安放智能开关控制,即便在光线缺乏的状况下也方便选择衣物。与此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美化作用。我们也仅仅使用四个普通电池就可以在里面使用。

四、智能化衣柜的市场前景

专业人士预测,在以后的十年中,智能化家居一定会成为一个上万亿的产业,一定会在互联网之上。智能化家居是否会普及,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产品的性价比能否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大家应该都能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居市场的不断淘汰,在不停地更新、打破各种技术的困难后,价格也会逐渐降低。现在大多数顾客一直有着智能家居太贵,性价比低的想法,其实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多一线城市完全具备了这种购买能力,很多二线城市已经快赶上一线城市了。我相信如果加大力度宣传,智能化家居市场在不久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会得到普及。它就像工业革命普及后的产品创新换代一样。智能化家居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完美体现。中国的家居市场必定会因为智能化衣柜的出现产生新时代家居的工业革命。

五、结语

智能化衣柜结合了多种科学技术,以自动悬挂、自动识别分类、自动搭配系统等三大创新点最为突出,经过大量实验多方考证,我们充分地确定了项目的可行性,在经过精密的计算后项目可行性很高,我们团队将对此项目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智能化衣柜的市场前景也是非常喜人,在中国这种智能化衣柜,可以说是首例出现,此产品功能独特,充分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便利,相信不久此产品就能打开市场,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智能化衣柜所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智能衣柜设计创新细节处彰显人性化.智能衣柜帮你轻松找衣、搭配成套[J].人民网-科普中国,2018.2.

第2篇:科技创新规划范文

1.1国家引导力度不够。对于农业产业化运营的益处一直受到政府和地方部门的认可,但是在农业产业化中有系统有步骤的引进先进技术是许多区域的农业产业园没有做到的。这不仅是农业产业园运作方面的问题,还与国家的引导有关。从调查中发现,我国对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欠缺明确的指导原则,一般是哪里运用了某个新技术,收效很好,哪个技术就会被在短期内广泛采用,没有统一指导、协调扶持的政策,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一哄而上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

1.2园区设计不合理。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政绩而建设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但是由于与技术单位联系较少,没能建立起良好的技术体系,造成发展后劲儿不足,使技术失去了其本该发挥的效果。在山东寿光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中,大胆采用视频监控技术作为检测植物生长、培育植物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经其他地区借鉴之后却将园区内的信息化技术变成了好看的摆着,由于园区设计本身不适用而造成该技术及设备浪费。

1.3运用模式单一。目前进行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与开发是与政府支撑分不开的,但是产业园在建成之初一直强调的政企分开,政府引导市场决定的管理原则却没能落实。在单一的运营模式下,产业园呈现出运行效率低下,市场活力不足的现象。由此得知,政府对产业园单一的运营模式是造成产业园技术支撑力度小,经济效率下,设备更新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产业园融资渠道、技术引进方式上都存在着方式单一的问题,需要政府在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对政策作出进一步调整。

二、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策略

2.1技术更新与技术普及相结合

随着信息化及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化农业中的普及,在农业产业园中实施视频监控技术成为提升种植效率的新兴技术。使用视频监控技术不仅能够以数字信息传输的模式提升产业园内应急防范系统的工作效率,还能够达到随时监控植物生长信息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视频监控技术在农业产业园中能够得到推广需要长期的设备试验和磨合为基础,不是所有的农业产业园都能够适用该技术。另外,视频监控技术对农作物的监控效率以及信息传送时间、大小都需要以准确的数据为支撑,因此,推广视频监控技术的前提就是要提升农业产业园自身的种植运转机制,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够促进技术推广。

2.2设备更新与园区设计相结合

对农业产业园进行科学技术的提升与产业园内的设备更新有密切联系,没有设备更新为产业园提供物质支撑,科学技术很难得到充分贯彻。但是,设备更新需要与农业产业园的基础设计相结合。首先,应该提升产业园设计上的前瞻性,在可预见范围内,做好设备更新的预留空间。其次,是产业园在进行设备更新时应该以产业园内的基础设计为主线,在增加产业园基本收益的基础上对技术设备进行有条理有步骤有计划的更新。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对农业化产业园现代化建设进行设备更新有两个大方向,一是农业专业设备更新,这种设备更新主要体现在产业园中的试验园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试验园区内需要添加足够的新型检测设备才能起到提升实验效率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设备更新档案,保证新设备添加与老设备更新相协调,保证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对农业产业园内其他种植辅助设备的更新,对待新技术设备的采用既要大胆试验又要谨慎小心,保证新技术采用与产业化种植相结合,促进传统种植与新设备更新的无缝衔接。

2.3运营机制与市场环境相结合

对农业产业园进行科学技术提升还需要以科学的运用机制为基础,保证科学技术有效贯彻,科学管理合理实施。比如在对蚯蚓生物反应器的采用中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来支撑,还需要与之配套的运营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新技术的采用达到提升农业种植效率的目的。

三、小结

第3篇:科技创新规划范文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区别差异

科技创新不仅意味着创新发展、技术进步,更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科技创新始终应该围绕着国民经济发展,始终应该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动力而对科技创新不断推进。自2016年出台《“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来,以“国家”命名的科技创新规划,通过8篇27章的篇幅,创新主体、创新基地等六个方面的国家创新体系部署,以及12项主要指标,为中国未来五年科技创新描绘了一幅令人振奋的发展蓝图,也为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具体行动指南。这也预示着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以及中国科技创新在过去几十年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尽管中国在现代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比较短,然而在建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积极学习外国经验,积极综合本国实际情况,取得了十分惊人的成就。科技创新是一个全局性的创新,仅仅是关起门来自己弄,永远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各国之间摒弃隔阂,相互合作才能真正地将科技创新带入新高度。

一、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更是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各个领域上,中国更是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一个国家要想在综合实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必然要将科技创新能力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世界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来临之际,只有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处于领先地位,才能真正地引导国民走上一条富裕的道路。(一)科技农业大潮日趋向人们的生活迈进[1]。现如今是高科技时代,再不是过去的火耕时代。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高的产量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而且,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农作物的高产,农作物不断向高效高产迈进。不管是从农作物这个产业来看,还是从农作物发展需要来看,科技创新都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没有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就很难有更高的发展。(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离开了科技创新很难有所建树[2]。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企业不断向前迈进,一个企业只有把科技创新力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技术产品才能够取得长久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地致力于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发展大潮中立足。(三)科技创新对于学术研究的推进作用。学术研究是一个严谨而且需要不断更新的板块,无论人们得出的结论多么权威,那也可能只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用的东西。作为能够不断指导人们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理论依据,学术应该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开创属于某个时代新的东西。也就是说,对于学术研究,要保持一种不断创新的态度。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时代,学术创新应该是符合科技的、大众的、前沿的。总之,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中,科技创新能力都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只有真正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才能够在科技时代有立足之地。

二、科技创新的异同性

科技创新是对于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价,是使用创造能力以及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国外先于中国进入科技创新时代,对于一些科技创新理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一)在思想上,中国和外国都比较重视科技创新的能力。所不同的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西方人思想自由,创新的特点是做还没有人做的,因此往往创造出一些划时代的东西。而中国人的创新,重在现有的基础上创造可以提高效率的、更加实惠可用的、可以立竿见影看到效益的东西。简单来说,国人缺乏那种独属于自己的创造力,而更多是富有学习能力。(二)在物质和人才方面,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多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和资金。然而,国内和国外有所不同的是,国内资金雄厚,有着大量的流动资金。尽管国内科技创新方面“不差钱”,但是,国内差的是想法,差的是一种特属于自己的创意。然而对于国外的创业来说,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资金。这是中外在科技创新方面上的一个差异,同时也蕴含着中外合作的可能性。(三)政府的干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主导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很大的比重。政府主导与企业主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政府主导强调全局性,是为了维持一种平衡状态。而企业主导则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两者所参考的指标也有所不同。在国外,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都很不错。发展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所蕴含的文化涵养也不同,这就必然导致了中国与外国科技创新的方式不一样。然而,无论是以怎样的方式,中心目的是不变的,都是为了将科技创新真正放在值得关注的地方。尽管彼此方式不一样,但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长处,为己所用。

三、科技创新的战略性

中国科技创新战略是强国富国战略,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发挥出我国的科技创新竞争力是强国之路上最重要的问题。虽然我国在科技创新上存在巨大的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创新人力资源总量占世界第一,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第二,但是发明专利数过少,累计授权量不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对外国有很大的依赖性,没有外国的产业技术根本造不出自己的高科技产品,这是需要极大改进的地方。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在科技的高端核心领域,缺乏顶尖的科技人才。高新技术投入产业生产的量并不高,不能达到以科技创新来强国富国的效果。且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也不够,不足以支撑更高更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法律保护与对科技创新所给予的鼓励措施也不完整,这都不利于科技创新的发展[4]。中国科技创新战略最重要的地方应该是对祖国未来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祖国的未来在青少年身上,科技创新的未来主力军也在于青少年,所以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观察现在青少年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历程,教师似乎并没有注重青少年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的培养,倒是把许多孩子教成了足以应付无数大大小小考试的机器。都是在固有的模式上发展,教孩子们的永远都只有一种答案,这样下来,何谈创新。在最该有想象力的年岁,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被固定的标准答案扼杀。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与良好的能力是有好处的,但是,现在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也确实和如今的教育体系有莫大的关联。希望能有教育界的高人对如今的教育系统作出正确合理的改革,为中国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科技创新的学习性

中国在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不断发展进步,为中国的更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中国到底有那些科技创新的举措呢?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借鉴并发展国外的科技创新,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大量的科技成果。例如对德国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借鉴、发展与实践。在如今科技发展成为主流的形式下,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政策,是因为创新人才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对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拥有着广阔的人才市场,中国的人才计划就成功引进了大量创新型人才。同时,国家也积极支持个人创业与企业创新。自“十三五”规划以来,一方面,强化创新法治保障,健全完善各项与科技创新有关的草案及法规制度;另一方面,完善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促进和完善市场规划的完成,使科技创新上升到新台阶;此外,加强规划任务与资源配置衔接,把规划作为科技任务部署的重要依据,有计划有效率地实施各项科技创新规划,以规划指导实践[5]。

五、结语

21世纪是高新技术时代,是一个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创新的国家、民族可能就会在时代的浪潮下被淘汰。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当展的重要举措,更决定着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然而,在目前世界各地,各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并不一致,各个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作为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来说,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交流是必须的。无论哪一个国度,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是行不通的,唯有融于世界,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的奇迹。对于中国来说,现如今科技创新能力日趋成熟,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弥补、需要改进。一方面要学习各国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当然,并不是一味地照抄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一项大工程,是各个行业都离不开的重大举措,这就需要加强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注重各行业之间的科技创新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普世大众的高新科技。

【参考文献】

[1]翟民,邹满玲.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浅析[J].科技和产业,2005,5(1):16~20

第4篇:科技创新规划范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乡村的振兴,需要以农业振兴为前提。目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供求结构错位的主要矛盾。在农业需求体系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供给体系发展较慢,无法与之相适应。想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使供给体系品质得到提高,取得规范化发展,使过去农业低端业态向高端业态转变。[1]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才能使农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将农村改造为农民可以安家乐业的家园,促使农民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综合治理。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能够从更高层次实现环境、民生、资源、生产等各方面的规划布局,为乡村提供智力支撑,使乡村得到科学治理,推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继而达成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策略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规划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想要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需要结合乡村战略需求做好创新规划,围绕地区乡村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实现科技选题的筛选,完成地域特色农林牧渔重大发展问题的提炼,通过顶层设计制定科技创新计划,明确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创新性国家战略实施阶段,需要完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乡村市场培育,需要加强知识的配置、生产和流动管理,才能使科技创新要素流向乡村,得到优化配置。因此在实践工作中,需要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完成科技创新制度政策的设计,逐步解决农村道路交通、人力资本、科研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通过重点攻关和分工协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合理规划,可以避免盲目进行科技创新,也能在工作中实现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奠定创新产业基础。例如,在青藏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考虑到地区畜牧业发展优势和生态保护需求,需要加快人工草场建设发展,重点研究有利于生态修复的农业生产技术创新问题,并致力于突破劳动节约型技术发展困境,在推动地区天然生态系统较好发展的同时,使畜牧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继而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2]

(二)建立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农业科技创新涉及多个领域,实现多学科交叉,需要加强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联系,从而使各方资源得到整合利用,推动乡村技术、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深入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因此,需要完成协同机制的建立,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发展。在实践工作中,通过完善协同创新政策机制,可以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战略联盟,实现协同创新文化的弘扬,加强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与联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持续开展。由政府提供资金、土地、政策等,可以推动乡村基础设施、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由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等,能够加快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由高校提供人才、科研成果和理论指导等,能够保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想要使各方面充分各自优势,则要完成产学研协同机制的建立,实现战略、知识和组织的协同,促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得到统筹、协调开展。而协同机制的建立,还要由中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各级政府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能够得到激活,促使涉农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制度得到完善,同时不断推动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提供动力。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农业科技创新,都需要创新人才。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完成懂科技、善经营和会管理的创新人才培养,促使农村人力资源得到整合。针对目前农民群体文化素质低下、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人员流失等问题,需要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实现农村创业环境的优化管理。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返乡的鼓励,督促大学生群体深入农村成为农业领军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此同时,需要加快农村龙头企业培育,推动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庄、生产合作社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促使农村实现规模化经营。针对现代青年农场主,需要加强CEO培训,同时完成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使农村人才队伍得到不断壮大。此外,需要加快农业学校建设,完成土地资源管理、农业保险、农林经济管理等多门专业的开设,安排农民群体进行农业生产知识的集体学习,促使农村人才培养从单一技术培训向多学科、多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3]采取激励措施,可以引导农民群体在生产实践中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主动尝试实现科技创新。通过完成农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可以使农村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得到提高,继而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保障。

三、结论

只有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牢固支撑载体。所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需要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规划管理,从而明确农村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各方资源整合,加快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才能顺利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学杰,蒋琪琪,徐明国.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和机制研究———以山东省莒县阎庄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8):203-204+207.

[2]陈诗波,李伟.高校新农村研究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8):54-59.

[3]王燕,刘晗,赵连明,等.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8,34(06):

第5篇:科技创新规划范文

关键词: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科技措施

1产业转型发展目标

1.1地质勘查板块产业

(1)依据各单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合理配置必须的仪器设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塌陷区治理、土壤检测、土地质量调查、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项目,积极对接地方国土局、环保局、科技局和农委等有关部门,联合相关高校和企业,多点位、多层次开展项目工作,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3)地质灾害治理、废弃矿山治理,工程勘察等项目,积极对接地方国土局、环保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争取在政府项目、科技项目立项等方面获得突破,积极融入南京地方经济发展。

1.2地质技术服务板块产业

(1)加强与大型设计院、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主攻地铁、市政、水利、铁路建设等大型项目。(2)大力开拓工程勘察施工新业务和新领域,积极向综合工程勘察方向转型。(3)测绘由低端地籍测绘、不动产测量等劳动密集型外业业务,向测绘软件开发、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内业数据处理方面转型。(4)积极争取参加一些规范(含地方规范)的编写和参与各级项目评奖,争取获得各种奖项,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

1.3工业与贸易板块产业

依托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等政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集成电路等创新技术推动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使制造业的持续演进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以“一带一路”对外战略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化运营,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并降低生产成本,由来料加工向自主发展转变,大力发展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实现制造业从标准化向个性化、柔性化的高端方向的转变,智能制造成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科技创新支撑方式

围绕产业目标部署创新链,突出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各单位构建不同层次的创新平台,特别是加强地质勘查、地质技术服务、工业与贸易三大主业与政府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培育高科技企业,在“十三五”期间各产业单位基本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主要支撑方式有:

2.1提高创新意识,打造企业科技影响力

针对地质勘查、地质技术服务、工业与贸易三大主业技术特点,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大中小型培训班,拓展技术人员的科技视野,鼓励知识产权申报,积极开展、参与产业相关规范、规程的编制,提升科技知名度。

2.2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地质勘查、地质技术服务、工业与贸易三大主业摸索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的合作模式,基于高校丰富科技情报、图书资料和先进的实验设施,选择主营方向相关的前沿成果开展应用性的广泛沟通与深入交流,结合经营部门的市场信息分析,明确合作目标,在学校高科技人才指导下,企业科研人员开展前沿成果的应用性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解决生产技术转型的需求和难题;邀请社会科技指导机构为企业的科研开发工作科普和咨询,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心灵感;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将高校的前沿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市场优势,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转型发展的活力,为抢占市场份额打造扎实基础。

2.3建立健全科技规范化管理体系和机构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发〔2008〕18号)》和《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办发[2014]64号),根据各产业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努力探索科技创新新机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彻标准工作,强化知识产权研发、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战略运用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

3实施措施

3.1科技创新宣传培训

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月”系统活动,引导企业树立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创新等创新发展新理念,提升创新意识,营造全员创新氛围。根据各产业科技工作推进情况,针对需求开展“科技专家一对一”指导培训。

3.2增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为了鼓励各单位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在考核激励、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重点落实科技攻关项目、科研成果转化、先进技术引进、科研能力建设等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和考核激励力度,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培育池。

3.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组织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观学习,为推进地下空间探测、地灾防治、航空物探、无人机测绘、地热勘查与开发、煤炭地下气化等新产业平台申请提供参考;推进各产业高企申报。

3.4建立科技人才选拔双通道

起草《首席专家选拔与管理办法》,做好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建立各领域专家库,引导专业人才潜心钻研业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的具体奖励措施,提高创新人员在成果收益分享中的比例,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3.5贯彻落实科技规范化管理

制定《科技创新管理办法》、《首席专家选拔及管理办法》、《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创新成果评价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开展贯标工作。完善重大科技立项、重大科技投入、重点项目评优的决策机制,明确科技项目管理流程,精准规划年度科技工作内容,加强科技计划的执行、进展的监督检查和验收上报工作,准确填报科技地质月报和财务决算报表中的科技投入。严格执行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夯实科技管理基础。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