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中医思政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在课程思政改革的理念提出下,开展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结合中医诊断学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尝试性的开展一系列课程思政教育活动,通过调查问卷反馈教学效果,以期制订一套完整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人才。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
1中医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及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科学,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作为医学主体的医生,除了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需要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我国的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道德的培养,造成医学生医德医风的缺失[3]。医生,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职业道德的一种职业。要培育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胆大心细,行圆智方的品格,更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救死扶伤,不怕脏不怕苦的高尚情操。而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不同,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扎根于中华大地,来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古代哲学思想的灌输。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西方文化的传播及渗透,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青年学生对外国文化如数家珍;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悠久灿烂的古代哲学思想文化缺乏传承和探究精神,甚至是知之甚少。面对这种现状,尤其是我们中医药类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政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祖国文化的精髓,进而了解中医药,才能热爱中医药,学好中医药。成为“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的“真中医”。
2中医诊断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2.1课前仪式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荣誉感
2.1.1组织学生背诵《大医精诚》在每学期《中医诊断学》实训课第一次课前,组织学生身穿白大衣在创实大厦一楼《岐黄壁魂图》下背诵《大医精诚》篇的节选。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古代圣贤高尚的医德,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真正做到“医者父母心”,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医学,对待病人。2.1.2开展“以白大衣为荣”的主题摄影活动组织学生在实训室的模拟诊室中,身着白大衣拍照留念,并将照片制作成相片墙,向全校师生展示,并向学生讲授“白大衣礼仪”。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身为医生的光荣感使命感,以身着白大衣为荣。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然而,各类课程均应承载育人使命。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对中医药院校乃至整个大学课程的建设改革提出了要求,也指引了方向。这意味着大学所有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将“育人”思想始终贯穿其中。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临床课程之一,也是临床专业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必修课程。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对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及临床思维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党的教育方针赋予了本门课程更高的使命,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其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1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医生是一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特殊职业。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在帮助学生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有情怀、有温度及格局远大的医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1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我们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医学生是祖国将来传承、创新、传播中医药优秀文化事业的主体,而中医院校又是培养中医药卫生健康事业人才的摇篮,做好专业课程思政,培养不同医学专业的优秀中医药人才是中医院校的光荣使命。中医药在经、带、胎、产、杂等妇产科诸疾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为载体,对医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自信、大医精诚等素养的培育,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是思政课程的使命所在。
1.2和专业课学习相互促进
传统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知识点传授以课堂灌输式为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诊疗原则和方法,教育理念站位稍高的教师会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然而,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传统的专业课教学已满足不了课程承载的育人使命需求。作为内、外、妇、儿四大临床课程之一的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中医院校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所有医学生完整知识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生以个体生命为服务对象,课程思政可以培育学生大医精诚的精神,使其更加自觉,甚至强烈渴望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以期更好地服务生命个体。同时,以专业课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渗透,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自觉自愿弘扬传播中医药对人类健康做出的巨大贡献。
[摘要]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设计及教学过程当中,实现专业课程有思政、思政元素入专业的教学目标。在高校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新时代大学生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指导思想、路径探索、元素设计四个方面对该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进行思考,以期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质中医学人才。
[关键词]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从此,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征程正式开启[1]。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包括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等内容。这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2019年10月,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离不开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人才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技术专才,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过硬的优才。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保障。
1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是学校教学目标落实的载体,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已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思政课程,而其他的公共课、专业课程等急需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教育既是对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补充,又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针灸推拿专业开设有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针灸医籍选等专业课程,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法律意识、职业能力培养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有利于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有利于体现专业课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价值。
2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思政指导思想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中医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论断。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也是高校专业课程中必须涵盖的重要内容。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只有在专业课程中纳入思政内容,掌握教书育人主动权,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共同作用之下,才能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
摘要:将思政教育融入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本文分析了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浅谈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业课程;课程设计
1引言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往往存在“两张皮”融通不够[1-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各专业的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改变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所以,在“课程思政”的指挥棒引领之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具有深远意义。
2课程思政必要性
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首先应树立“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理念。通过实施专业课教学改革,形成“课程思政”的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专业课堂教学的各个方位、各个层面[4]。在传统的高等院校教育模式下,人们常常忽视了专业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之间隐含的密切联系,过多地向学生灌输加强专业素养培养的意识。实际上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更需要专业课任课教师将专业素养与思想素质培养进行高度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像厦门大学“洁洁良”事件反映出高效思想教育中的漏洞,警醒高校对学生教育时思想和专业教育缺一不可,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3提升教师内涵认识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全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和技能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及考评方式等,实现医德与医术同向同行的育人目的是任课教师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本人结合近年来在中医内科学上的教学经验,为做好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提出几点建设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
1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1]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是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面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国高等教育机构推行课程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鼓励全国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与各类学科的性质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这为全国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是衔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和技能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中医内科学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理论培养)和临床实践教学(临床技能培养)两部分。中医内科学课堂理论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而临床实践教学集中在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如望、闻、问、切四诊法的临床运用,规范的书写临床病例与处方,对临床疾病进行辨病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医嘱等。理论教学培养是学生临床技能实践的前提与基础,而临床技能实践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运用的重要途径,两者皆为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接踵而至,社会各界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的认同感与信任度持续下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环境不容乐观,在这种环境的作用下,医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与行为所致的错误价值观诱导,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如:对自己的专业缺乏信心,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担忧,对祖国传统文化质疑,功利心重,在学习上产生厌学的心理等。[3]因此加快推进中医类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有效变革以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普遍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模式,对提升医学生医德医风职业素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内科学是培养中医人才的关键课程之一,挖掘“立德树人”思政元素以融入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德育教育入脑入心,筑牢学生的思想防线,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的言论及思潮对学生产生的危害,才能真正实现医术与医德同向同行协调育人效应。目前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上皆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研究阶段,可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现本人结合近年来在中医内科学上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关于做好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仅供参考。
2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1理论课思政建设
中医内科学教学上有着内容多、知识点多,课时相对不足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起来压力较大,以致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目标在制定上多是集中在专业知识层面,对学生专业的德育教育基本上没有过多的关注。因此实现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制定课程专业知识培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双重教学目标。要实现这双重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必须充分挖掘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中。此外面对课时相对不足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重新整理中医内科学各章节中要重点掌握的疾病与一般了解的疾病。对重点掌握的疾病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着重进行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对每堂课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在内容和时间分配上要精心设计,做到无缝衔接,合理分配授课时间。对一般了解的疾病,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我们的授课对象大多为00后的大学生,具有个性张扬、崇尚自由、对智能手机依赖性强,喜欢并好奇新鲜事物的特点,长期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其而言,形式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后,要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制作更加形象化、趣味化的视频、动画导入课堂或者在线教学平台如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网等。还可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病案,教师制作思维导图课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分析病案,解决问题。这些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便捷化,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也可以随时想学的时候就可以参与学习中,与老师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