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医思政教育范文

中医思政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中医思政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中医思政教育

第1篇:中医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

1中医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及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科学,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作为医学主体的医生,除了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需要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我国的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道德的培养,造成医学生医德医风的缺失[3]。医生,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职业道德的一种职业。要培育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胆大心细,行圆智方的品格,更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救死扶伤,不怕脏不怕苦的高尚情操。而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不同,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扎根于中华大地,来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古代哲学思想的灌输。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西方文化的传播及渗透,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青年学生对外国文化如数家珍;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悠久灿烂的古代哲学思想文化缺乏传承和探究精神,甚至是知之甚少。面对这种现状,尤其是我们中医药类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政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祖国文化的精髓,进而了解中医药,才能热爱中医药,学好中医药。成为“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的“真中医”。

2中医诊断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2.1课前仪式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荣誉感

2.1.1组织学生背诵《大医精诚》在每学期《中医诊断学》实训课第一次课前,组织学生身穿白大衣在创实大厦一楼《岐黄壁魂图》下背诵《大医精诚》篇的节选。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古代圣贤高尚的医德,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真正做到“医者父母心”,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医学,对待病人。2.1.2开展“以白大衣为荣”的主题摄影活动组织学生在实训室的模拟诊室中,身着白大衣拍照留念,并将照片制作成相片墙,向全校师生展示,并向学生讲授“白大衣礼仪”。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身为医生的光荣感使命感,以身着白大衣为荣。

2.2课堂教学—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

2.2.1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渗透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有设计的加入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通过PPT展示一些古籍文物,传统的医疗器具,介绍古代医家的成长史,经典的故事,推荐学生研读古书,向同学们展示中医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学生真正做到“文化自信”。进而增强和树立“四个自信”,为自身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2.2.2开展角色情景扮演的实训教学在实训课的模拟诊室中,由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或者患者角色,模拟临床诊疗的过程。课前给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并自己准备病种,查阅资料,模拟表演,课前教师会把关指导;其他同学选出代表扮演医生,对“病人”学生进行临床诊察。这样做一方面练习学生临床诊疗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作为医生的感受,该如何对待患者;而扮演患者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作为患者想要得到医生怎样对待的态度。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医德医风。2.2.3利用误诊案例培养责任意识医生是一个责任重大职业。病人的身家性命都系于医生之手,稍有不慎,都可能会引起无法弥补的后果。所以作为专业课的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在讲到辨证诊断这部分内容,教师展示一个误诊病例,由于医生的大意,诊断失误,错误的治疗延误了病情,导致病人死亡。通过病例的讲解,介绍相关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医生的责任重大。医生必须要对病人认真负责,做到胆大心细,医生一个小小的马虎大意,代价可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2.2.4传播医学前沿知识与时俱进发展中医中医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提高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种高精尖技术的层出不穷,中医药事业该如何与时俱进发展下去,这是我们中医人的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因此,在授课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播更多的医学前沿知识,在健康和疾病领域有哪些新的发现和发明,开拓学生的眼界,不故步自封,不墨守成规,能够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医药事业。

2.3课后拓展—增强职业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2.3.1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新时代医者的风彩每学期与学生建立在线联系,无论是微信群、QQ群还是超星学习通的班级群,随时随地的发送一些优秀医者的事迹;与学生们互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比如我校2017级研究生刘乐等人在轻轨上抢救晕厥抽搐病人的事迹,“最美女研究生”殷楠在火车上救治心脏病突发患者的事迹,都是发生的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多多向学生宣传,鼓励学生向她们学习,增强学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一些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有这种社会责任感。无论何时何地,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只要有病人就要冲上前去。2.3.2开展中医诊断学教学诊疗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无偿向学生提供医疗服务,有学生生病、不舒服,都可以来这里诊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病例教学,向跟诊的学生进行诊疗示范。除了知识的传授,还使学生感受到中医的精妙,并坚定将它发扬光大的信心。同时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诊,向老百姓宣传中医;到中小学去讲课,使孩子们从小就了解中医、认识中医。以这些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形成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使命感。从而使学生树立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己任,并为之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3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

3.1提高教师的思想文化底蕴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起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教师本身的思想文化底蕴、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了思政课程实施的效果。加强对专业教师思想文化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训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

3.2统筹好思政教育和课堂教学

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在保证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思政教育;或者说通过思政教育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摆在我们每个中医学教师面前的首要课题。

3.3思政教育载体和形式仍需加强

目前,根据中医药类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思政教育主要是就地取材,利用案例式教学法,介绍古代名医的事迹故事、临床真实有效的病例等等。角色情景扮演法、组织一些公益活动。但客观的讲,在思政素材、课程设计等方面仍需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4总结与思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正是要在全方位、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德才兼备,真正做到“厚德精术、启古纳今”。虽然目前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但是只要我们始终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完善提高,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实现全面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邓晖,颜维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6-12-12(1)

[2]顾莹.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7(8):34-35.

[3]李益清,马丽萍,王秀菊.在诊断学实习教学中强调人文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2):59-60.

第2篇:中医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从此,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征程正式开启[1]。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包括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等内容。这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2019年10月,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离不开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人才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技术专才,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过硬的优才。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保障。

1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是学校教学目标落实的载体,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已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思政课程,而其他的公共课、专业课程等急需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教育既是对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补充,又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针灸推拿专业开设有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针灸医籍选等专业课程,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法律意识、职业能力培养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有利于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有利于体现专业课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价值。

2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思政指导思想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中医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论断。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也是高校专业课程中必须涵盖的重要内容。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只有在专业课程中纳入思政内容,掌握教书育人主动权,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共同作用之下,才能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

3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索

3.1锻炼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要想完成好课程思政工作,应致力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专业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工作实施的关键。教师首先应扭转“专业课教师只负责专业课授课”的思想,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想教育改革培训活动,积极听课备课,从思想意识上将课程思政纳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传播能力,将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层面应积极开展教师的思政教学改革培训,加强集体备课,开展优秀教师示范教学,逐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业务素养。

3.2充实教学内容

当前专业课程计划中,用于思政教育的内容较少或根本不存在,修订教学大纲势在必行。如何在既定的学时安排下,既能完成专业知识的讲授又能兼顾课程思政教育,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内容。高校应当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位专业教师的能动性,有效充实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内容无缝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保持课程的专业性,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课堂气氛,传播正能量[3]。针灸推拿学具有悠久的历史,针灸推拿专业也是中医教育中设立较早的专业,各门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资源。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应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将爱国情怀、法治意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程的特色优势,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统一起来。

3.3改进教学方式

专业课的思政教育要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显性教育显然是不适用的。目前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以显性教育的方式进行,从课程的设计到实施全部采用显性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直白传授给学生。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思政教育部分应有机融合在专业知识当中,这就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课堂组织与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的思政化是首要做到的,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思政素养才能在根本上做到“专业中有思政”。同时,在授课方式上也需要更加灵活,以往单纯的讲授方式或许已不太适用,添加学生自主学习部分、专题研讨部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另外,由于学时的限制,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部分也不宜过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讲授时加入思政内容,以实现价值引领作用,但不宜加入过多思政内容,讲授过程中也应收放自如,实现隐性教育效果。

3.4整合教学平台

科技在不断发展,现代授课工具不断涌现出来,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授课工具为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全新的教学工具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工具。学校层面应加强对教师使用新工具的宣传和培训,整合校内网络、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工具、幻灯片、小蜜蜂等线下教学工具,充分发挥平台的有利作用。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得知识传播更加可靠和有效。

4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4.1爱国教育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中医学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千百年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而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的瑰宝,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学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战胜疾病的奋斗史,扁鹊、皇甫谧、杨继洲等针灸名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教师通过讲述针灸学的历史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专业自信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4.2职业胜任力教育

针灸学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显然是必须的,然而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近几年来,医患矛盾激化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我们呼吁国家尽快立法,有针对性地处理医患纠纷;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尽量避免出现纠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医患事件为案例,适当引入人际交往、沟通交流、人文关怀等内容,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职业认同感,做到传授专业知识与育人两不误[4]。

4.3创新意识教育

针灸学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不屈不挠的医学奋斗史,又是一段不断创新求效的进步史。针灸腧穴数目的演变、针灸学科的发展无不体现了历代医家的创新精神。尤其是近年来针灸学更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由最初的针灸学、推拿学逐渐新增了经络腧穴学、推拿治疗学、推拿手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等新课程。在一个个新课程的背后,都倾注了针灸学者的辛勤汗水。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继承中医人传承创新的优良传统,为中医针灸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5结语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中医院校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应倾注心血建设专业思政课程教育体系,培育一支专业素质和思政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应以“八个相统一”论断为指导思想,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深入贯彻执行“三全育人”理念,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叶利军,廖海燕,金晓明.湖南某高校医类研究生对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认知情况的调查[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6):711-714.

[2]陈吉鄂.以“八个相统一”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J].人民论坛,2019(20):108-109.

[3]刘淑明,严菊芳,张丁玲,等.论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5):44-46.

第3篇:中医思政教育范文

1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医生是一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特殊职业。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在帮助学生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有情怀、有温度及格局远大的医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1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我们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医学生是祖国将来传承、创新、传播中医药优秀文化事业的主体,而中医院校又是培养中医药卫生健康事业人才的摇篮,做好专业课程思政,培养不同医学专业的优秀中医药人才是中医院校的光荣使命。中医药在经、带、胎、产、杂等妇产科诸疾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为载体,对医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自信、大医精诚等素养的培育,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是思政课程的使命所在。

1.2和专业课学习相互促进

传统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知识点传授以课堂灌输式为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诊疗原则和方法,教育理念站位稍高的教师会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然而,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传统的专业课教学已满足不了课程承载的育人使命需求。作为内、外、妇、儿四大临床课程之一的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中医院校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所有医学生完整知识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生以个体生命为服务对象,课程思政可以培育学生大医精诚的精神,使其更加自觉,甚至强烈渴望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以期更好地服务生命个体。同时,以专业课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渗透,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自觉自愿弘扬传播中医药对人类健康做出的巨大贡献。

1.3是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然而,仅靠思政课上的教育教学是不够的。专业课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阵地,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有利于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和专业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协同发挥效应,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2]。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渗透人文关怀、科学精神、踏实勤恳、爱岗敬业、敬畏生命等做人做事的美好品质和行为规范。课程思政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使其从内心更加渴望扎实掌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将来成为一名专业技术过硬的好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仍需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育人层面的设定、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及科学的评价机制等。一方面,因学时有限,并非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思政元素的嵌入。另一方面,育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过程,可能涉及学生当前乃至日后很长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及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任何单一的评价机制均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思政在育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提出了挑战。此外,进一步强化授课教师的思政教学意识是做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将专业知识清晰深刻地向学生讲授是授课教师的天职,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追求。然而,部分教师仍将思政教育视为大纲以外的事情[2]。不仅如此,如何将专业知识与人文历史、热点时事、价值取向等有机结合,教师对此仍缺乏足够的、系统的训练。另外,教材及大纲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所要传达的精神起着指引作用,然而,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在教材编写和大纲撰写中涉及的思政教学元素仍需进一步挖掘。

3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探讨

和所有课程一样,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同样具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政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育人使命。对本门课程思政实现路径进行探讨,将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自觉应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同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关注时事、汲取养分,不断丰富自己,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爱教育、爱学生的心有大爱之人,用自己的情怀感染学生,让课堂变得有温度[3,4]。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辩证的、发展的思维看待问题,对于中西医妇产科临床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可以提及,但更要积极地对学生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甚至还要广泛涉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知识,用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比如关于妇产科疾病的中西治疗,教师应客观全面地引导学生看待中医及西医在该病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局限之处,将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和客观认识外部世界有机结合起来。此外,教师应严格自律,遵守教学及政治纪律,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扎实的知识构架、丰厚的专业功底感召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3.2做好系统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教研室可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对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不同章节所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比如,在绪论部分可以通过分享诸如妇产科名医名家林巧稚、郎景和等故事,向学生传递要成为一名杰出的妇产科或任何专业的好医生,所需的钻研、勤恳、牺牲、奉献、博大、仁爱等美好品行和素养。中医药可利用的思政元素十分丰富,通过讲授中医药在产后身痛、产后缺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等病种中发挥的独特疗效,让学生感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进行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及民族自豪感,通过思政元素的渗透让自觉弘扬、传播、继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成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5]。推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还应注意将灌输式和启发式教育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等,使课程思政育人既有浩大的声势,又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3做好顶层设计

第4篇:中医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

1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1]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是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面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国高等教育机构推行课程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鼓励全国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与各类学科的性质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这为全国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是衔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和技能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中医内科学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理论培养)和临床实践教学(临床技能培养)两部分。中医内科学课堂理论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而临床实践教学集中在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如望、闻、问、切四诊法的临床运用,规范的书写临床病例与处方,对临床疾病进行辨病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医嘱等。理论教学培养是学生临床技能实践的前提与基础,而临床技能实践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运用的重要途径,两者皆为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接踵而至,社会各界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的认同感与信任度持续下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环境不容乐观,在这种环境的作用下,医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与行为所致的错误价值观诱导,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如:对自己的专业缺乏信心,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担忧,对祖国传统文化质疑,功利心重,在学习上产生厌学的心理等。[3]因此加快推进中医类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有效变革以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普遍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模式,对提升医学生医德医风职业素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内科学是培养中医人才的关键课程之一,挖掘“立德树人”思政元素以融入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德育教育入脑入心,筑牢学生的思想防线,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的言论及思潮对学生产生的危害,才能真正实现医术与医德同向同行协调育人效应。目前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上皆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研究阶段,可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现本人结合近年来在中医内科学上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关于做好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仅供参考。

2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1理论课思政建设

中医内科学教学上有着内容多、知识点多,课时相对不足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起来压力较大,以致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目标在制定上多是集中在专业知识层面,对学生专业的德育教育基本上没有过多的关注。因此实现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制定课程专业知识培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双重教学目标。要实现这双重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必须充分挖掘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中。此外面对课时相对不足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重新整理中医内科学各章节中要重点掌握的疾病与一般了解的疾病。对重点掌握的疾病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着重进行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对每堂课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在内容和时间分配上要精心设计,做到无缝衔接,合理分配授课时间。对一般了解的疾病,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我们的授课对象大多为00后的大学生,具有个性张扬、崇尚自由、对智能手机依赖性强,喜欢并好奇新鲜事物的特点,长期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其而言,形式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后,要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制作更加形象化、趣味化的视频、动画导入课堂或者在线教学平台如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网等。还可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病案,教师制作思维导图课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分析病案,解决问题。这些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便捷化,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也可以随时想学的时候就可以参与学习中,与老师互动交流。

2.2实践课思政建设

实践课主要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而参与实训课教学、临床见习、实习是其实现的主要途径。通过临床见习与实习,学生可以近距离与患者接触,在实践中感悟、理解、运用理论知识。在临床见习与实习带教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接触实际病人后,往往表现出不自信,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在沟通技巧上又存在很大缺陷,导致在采集病史上面临不知道如何问,问什么,不能自然地展开与终止话题,以致难以获得患者信任以获知与疾病相关的有效信息,不利于诊疗的开展。[4]这主要和学生在校期间无专门针对学生的医患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教育课程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临床实践中见习或实习的机会,针对具体病人病情,有效地融入相应的医患如何沟通,医生临证时表现出医者仁心、敬业、奉献、创新等良好医德医风现实案例来感染学生,起到育人于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之中。此外,进行实训课教学时,可以采用情景剧模拟教学法,让学生互相扮演医生与患者角色,进行临床技能操作与职业素养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乐趣。

2.3提升教师思政教育理念,育人先育己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课程,从事教学的教师有很多是奋战在繁重而又危险的临床一线工作中,日常中他们更加注重医疗技术的学习与提升,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自身的政治理论及素养的提高,投入相对不足。因此对课程进行思政改革时缺乏深入探讨并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意识,进而出现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衔接僵硬、牵强,生搬硬套等现象,不能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不断利用业余时间,充分采用现代网络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app,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增强思政教育观念,自觉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并贯穿于整个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立榜样,发挥引领的作用,从而提高思政育人的质量。

2.4改革传统考核模式,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专业知识笔试是中医内科学传统教学考核的主要形式,造成学生只重视课程医学知识的学习,对加强自身养成良好医德医风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医患沟通技能等方面意识薄弱。为顺应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实现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在考核内容上,可以将医学人文素养融入专业知识测试题中,实现专业知识与医学人文德育教育并举的考核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学习资源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考核平台,通过主题讨论、作业,或病案(学生模拟进行临床诊疗)等方式以综合考评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与德育教育实施的效果,实现以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的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教学模式。

3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在探索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人才实践之路上,要不断总结、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协同并举,筑牢学生思想防线以守住初心,为培育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周小琳,周新强,韩华刚.基于中医思维模式下的中医内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医临床研究,2014,6(4):126-127.

[3]孙吉凤,张淑芳,田小海,等.思政教育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探究和实践[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8):121-122.

第5篇:中医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业课程;课程设计

1引言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往往存在“两张皮”融通不够[1-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各专业的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改变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所以,在“课程思政”的指挥棒引领之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具有深远意义。

2课程思政必要性

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首先应树立“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理念。通过实施专业课教学改革,形成“课程思政”的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专业课堂教学的各个方位、各个层面[4]。在传统的高等院校教育模式下,人们常常忽视了专业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之间隐含的密切联系,过多地向学生灌输加强专业素养培养的意识。实际上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更需要专业课任课教师将专业素养与思想素质培养进行高度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像厦门大学“洁洁良”事件反映出高效思想教育中的漏洞,警醒高校对学生教育时思想和专业教育缺一不可,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3提升教师内涵认识

转变大多数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很多一线的专业教师重教学、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觉得那是辅导员、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该承担的角色任务。借助思政教学改革的契机,专业课教师需要首先接受思政课程教学培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政教学的理论水平[5],深入思考什么是课程思政,如何上好课程思政等问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需要学校相关行政部门在教师科研选题、教改项目、教学竞赛等方面增加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这样才能双管齐下,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内驱力,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承担思政教学实践的专业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良好的师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必须爱岗敬业。试想一个对自己本职专业都不热爱的老师,怎么可能引导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更谈不上学好学精。教师的思想行为和言谈举止也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要融入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导引,将“立德”、“树人”融合在培养知识能力之中,实现育德、育才相统一,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统一,培养出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较强专业技能的新世纪人才。

4思政案例设计

课程思政的初衷,是从专业课程内部生出来的,最好的思政元素是和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具有内源性而非外源性。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依托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育人资源,延伸内容深度,更好地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育人目标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遵循“盐溶于汤”的原则,重点在于把握好“度”,正确处理好“显性与隐性”的关系。深入发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中,穿插介绍我们国家的IT企业以坚持创新、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实践,与“开放、创新、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相结合,完美诠释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介绍IT界的精英们的奋斗史,激励学生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进。同时,充分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背景,给学生介绍学校名老中医爱岗敬业的故事,弘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他们情系民众健康大医大爱、仁心仁术、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把老一辈的奋斗奉献的事迹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让仁心仁术精神不断鞭策、激励师生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5操作系统课程实践

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中,《操作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但又和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核心技术与机制,着重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认知、分析与设计能力。

5.1案例设计

备课时,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国内外计算机发展情况、国际实事等综合设计思政元素,汇总如图1所示的组合案例,建立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库,推动课程思政工作长期有效开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三维一体目标。例如,在讲操作系统概述时,选取纪录片《REVOLUTONOS》片段在课堂上播放,向学生介绍那些建立Linux奋起反抗微软帝国垄断的斗士的人生经历;介绍小米公司CEO雷军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追求、能力全面又超级努力的人,介绍他的求学生涯以及如何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又为何创建了小米公司。18岁那年,雷军从《硅谷之火》中看到了乔布斯的创业故事之后,“做世界一流的中国企业”这把熊熊燃烧的梦想之火在他心中就从未熄灭过,这本书也是他坚持创业的精神支柱。希望学生们能从雷军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从眼前脚踏实地学起,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讲处理机调度时,给学生科普一下我们国家研究超级计算机的历史,从“银河-1”到“天河一号”,2019年我国的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原型机型已研制完成。通过这一个个案例,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将课内实践教学师生“双向互动”、与热点问题、生活细节结合,达到以思促学,把挫折教育、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规则意识等内容融入到课堂中。

5.2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课程思政的实施,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广播式教学是我们最常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内融入思政元素后,结合具体思政案例的特点,教师们可以综合使用案例引入法、分组讨论法、翻转课堂、PBL模式等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自然还是主要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大量新兴的智慧教学工具和教学平台,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有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雨课堂、腾讯会议等工具,增强课堂互动环节,如随机点名、分组讨论、在线测试等,实现线上线下组合式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5.3教学评价

及时获取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也是教师常用的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在开展完一轮课程思政教学后,以问卷形式做课程调查,78%的学生觉得这种教学形式非常新颖,有启发触动作用,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不少学生对自己个人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规划。看到这样的评价,得到学生的认可,这也是对团队教师的辛苦付出的一种回报,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教学生态。

6结束语

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行“课程思政”改革试点,从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认识,到课程教学中思政案例的设计打磨,优化整合课堂思政的教学方法、新媒体载体的运用等途径推进改革,使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着力实现全课程育人[6]。

参考文献

[1]王立新,王英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21-24

[2]彭湘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31-36

[3]郭晨.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2):75-78

[4]李林.“大思政”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航空大学,南昌,2012

[5]杨蓬勃,靳辉,张建水,韩华,钱亦华.结合医药院校浅谈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改革.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03):416-4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