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精选(九篇)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

第1篇: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129-03

一、国内外科技创新形势分析

(一)国外科技创新形势分析

1.科技引领转型已成为发展总趋势。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各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创新才能实现转型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制订创新战略和政策。有潜力带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沿技术受到高度重视。美国力图在新能源、生命科学、物联网等领域取得突破[1]。

2.科技发展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转向需求主导创新。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期,知识经济、创新经济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3.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动向。服务性投资、服务性外包已经在国际贸易合作中成为新热点[2],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

4.各国开始关注企业家在创新经济中的作用。1995年《欧盟创新绿皮书》开始,人们将目光重新聚焦到一个被增长理论长期忽略的关键变量――企业家身上,开始重点关注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3]。

(二)国内科技创新形势分析

1.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这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包括增速变化、结构升级、动力转变。对于企业而言,要从经济增长“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上寻找新出路[4]。具体说来,必须逐步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

2.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区域统筹发展。国家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创新中心,打造新的区域发展增长极,这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各省市在国家区域发展布局规划指导下,加快推动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和上海在分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2013、2014年先后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江苏“138行动”实施科技创新;广东实施提升珠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双提升”战略[5]。

3.发展模式转型进入关键期,创新驱动效果开始显现。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研究国家竞争优势基础上,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其经济发展历程中大致都经历了从要素驱动开始,最终归为财富驱动的经济发展过程,不同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增长速度也各不相同。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自主创新引致的技术持续更新保持着生产的高效率,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如何从资本驱动顺利来转入创新驱动阶段、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仅是区域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甚至全世界面临的艰难任务。

“微笑曲线”理论指出,研发和流通环节附加值高、制造加工环节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取决于附加值的高低,农业可以带来高附加值,新兴产业也可能低附加值[6]。根据这一理论,产业发展不仅是从旧的产业部类发展到新的产业部类,更为本质的是从低附加值区段发展到高附加值区段。产业高端化的新趋势,要求区域不仅要培育发展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要推动现有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原则、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1.工作原则: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内外结合、持续提升。

2.基本思路:以项目管理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体系联动为抓手,以提高运营质量为目的。

3.总体目标: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从治理结构、组织构架、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等方面,构建“规范统一、简捷高效、易于考核”的管理体系。

(二)推进计划安排

企业目前的信息化工作是对原有信息化制度的完善和补充,推进计划如下:第一年为信息化管理年启动、信息制定、、宣贯阶段;第二年为全面实施、测评阶段;第三年为改进、提升阶段。依据股份公司《子企业总部组织结构信息化实施指南》,以年度全面预算编制为例,表格化的管理信息如下:

序号 关键活动 管理要求 时间要求 主责

部门 相关

部门 工作

文件

1 下发预算编制通知 根据股份公司要求,向企业各责任部门及所属各单位下发通知。 X月X日前 企业财务部 资金部、市场部、成本部等业务归口部门、企业所属单位 《关于编制XX年度全面预算的通知》

2 编制年度预算草案 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本单位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详细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确保资金安全。 X月X日前 企业所属单位财务部 资金部、市场部、成本部等业务归口部门 模板:XXXX 《预算分析模板》

3 上报预算草案 将经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的年度预算草案(2份)报企业财务部 X月X日前 企业所属单位财务部上报,企业财务部汇总 《年度预算主要指标上报格式表》

4 审核汇总 对企业所属各单位年度预算草案进行审核、汇总,编制企业全年度预算草案,预算委员会审议,董事会审批 X月X日前 企业财务部 资金部、市场部、成本部等业务归口部门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部署:第一步,信息化文件封闭讨论。对管理实施手册第一稿进行通稿和内部评审。根据各管理层级部门设置及职能设置,实现管理横向贯通,减少部门壁垒,以提高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修改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库”[7]。要求各业务系统分管领导及企业信息化主管领导参加;第二步,根据封闭讨论的成效,各管理实施手册第二轮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第三步,信息化小组对送审稿进行整理、完善;第四步,“企业管理实施手册”最终评审,再次完善。第五步,正式试行,开展信息化实施宣贯培训。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思路――以物流信息系统构成为例

要实现对物流系统的主动控制,需要大量的信息,如货物的供应数量、供应价格、需求数量、需求价格以及库存数量、品种、质量、规格等。任何信息的遗漏和错误都将直接影响到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从而最终影响到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数据模型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有结构的,这种结构反映出概念世界与计算机世界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它不仅管理数据的值,而且要按照模型,管理数据间的联系。

1.数据分类。根据DIN44300第二节,物流系统的数据可根据下列原则分类:

①按数据类型,分为数字型、字符型、日期型及其他数据类型;

②按表现形态,分为语言型、图像型和书写型;

③按格式,分为表格型和非表格型;

④按数据加工流程,分为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⑤按应用,分为核心数据、衍生数据、文件、库存数据、运输数据和备忘数据。

2.数据组织。由于同一数据可应用于不同的计算机程序,因此,数据的组织可以按应用程序进行组织,也可按数据库进行组织。如果将数据看作与程序无关,通过数据库组织数据,使数据不再面向应用,而是面向系统,则可实现数据的共享,使数据冗余度明显减少。通过数据库管理程序可保证数据和程序之间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数据总体逻辑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不需要修改。用户只需关心自己的局部逻辑结构,而不必关心数据在系统内的表示与存储。

3.数据的概念模型。数据库的构建一般可以分为三步,首先要求在一个抽象层面上,建立与数据库类型无关的概念模型;第二步将所得的概念模型改造成与数据库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模型;第三步将所得的数据模型按数据描述语言写成数据库所要求的格式。E-R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根据这种方法,描述某一对象如库存的商品,首先要将其抽象成一个实体,该实体可通过商品的属性和编码,如商品规格、单价和序号进行描述。将同型的实体集合,就得到实体集,如库存的所有商品就是一个实体集。

(二)核心数据

信息是一种经过选择、分析和综合后的数据。物流的数据按领域可分为订单数据和商品数据、物流单元数据、位置数据和绩效成本数据。为实现物流系统的实时控制和提高信息系流的运行速度,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有必要分清核心数据和衍生数据,减少数据采集和数据输入的工作量。正确和完整的核心数据应能支持下列功能:各种绩效的操作成本;订单履行的物流成本;货物和货物单元的价格。此外,这些数据还是进行如下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载运工具优化;为优化物流单元,制定包装和灌装战略;采购、供货和运输节点的确定;所需运输工具的计算;配送的工作量和人力计算;赔偿的计算;仓库、配送中心货位分配;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优化。

1.订单数据和商品数据。订单中的物流数据有如下几项,用这些数据沟通各种物流环节的需求分析,启动物流链中从制造商或仓库到顾客的物流流程。地址:供货商和顾客的地址;商品数据:要求供货或生产的内容;交货数量:要求供货或生产的数量;期限要求:提货日期、交货日期或寄出日期。其中商品数据有如下几项。商品代码:EAN条码或内部代码;商品来源:供货点的地址和名称;商品名称:名称或其他标志;采购单元:集合状态、材料的类别、危险等级、防火等级;商品单元:松散货物的尺寸,m、m2、m3、L、kg、t等。包装货物的集合状态用如下数据表示。供货单元:供货时货物装卸的集装单元、装卸辅助工具、内容、尺寸、质量。包装和装填的要求用如下数据表示。说明:为商品贸易、仓储、运输和其他物流流程提供的规定;采购来源:供货商品名称和供货点地址;采购时间:首次采购时间、再采购时间;价值:购买或生产价;售出或清算价。

2.位置数据。位置数据仅包含能产出物流绩效的数据。地址:交货或供货地点;供货环节:供货路径和供货形式;物流状态:不同供货节点的价格;时限:供货时间和寄发时间、取货时间、物流企业的响应周期。

物流企业的数据也属于位置数据。货物进口:进口号、面积、缓冲能力和进口控制;仓库:仓库类型、仓储能力和现有仓库的极限能力;配送:类型、能力和配送的极限能力;货物出口:出口号、面积、缓冲能力和出口控制;物流单元:销售点内部使用的物流单元和运载工具。对于企业的销售点如分公司、商店和市场等的位置数据如下。货物进口:进口号、面积、缓冲能力和进口控制;自有仓库:仓库类型、仓储能力和安全库存水平;销售点:类型和能力;物流单元:销售点内部使用的物流单元和运载工具;时间规定:相应周期。

3.物流单元数据。物流系统中,货物以物流单元的形式通过各物流环节,系统中的物流与信息流的合一,一般是通过对物流单元编码,然后制作标签(一维条码、二维码和射频标签)并将其粘贴到单元上,使其随单元一起运动而实现的。因此,有关物流单元的数据十分重要。物流单元的记录分为如下几个包装单元。基本物流单元:商品单元、包装单元;物流单元集合:销售单元、消费单元或废弃单元、购买单元或补货单元、中间单元和仓储单元、贸易单元和提取单元、包装单元和发送单元、货运单元、装卸单元和运输单元;包装材料:瓶、袋、罐、盘、包装箱和包裹;装卸辅助工具:抽屉、容器、箱子和托盘;运输工具:平板车、卡车、列车、货船、驳船、飞机;运输辅助工具:集装箱、车皮等。与物流单元有关的核心数据与记录如下。ID代码:物流条码;途经地点:地点和物流环节;形状: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形体等;规定:货物接收地点和物流流程说明;外形尺寸:物流单元的长、宽、高、直径和体积;质量:最大质量、最小质量、平均质量;容积:内部尺寸、有效负荷、最大填充单元;约束:堆垛系数、堆垛方向和承载能力、充填能力;编码:编码的类型和大小、编码内容、编码喷涂位置。

4.绩效成本数据。物流成本是所有的绩效成本的组合,是用来计算商品价格和订单履行成本,以及优化补货量所必需的数据。因为有关内容牵涉到成本组合的结构和起源,有关内容可参看其他资料[8]。

(三)决策支持系统的选择

迅速发展的物流模型和分析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物流分析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促进了决策支持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使用。下面的讨论对确认、评价和选择DSS的技术及软件提供了指导性的方针。理想的评价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定义功能要求、定义相对重要性、确认方案、方案分级及选择软件包[9]。

1.定义功能要求。定义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需要各职能部门的经理、系统分析员和有经验的用户共同参与。这些功能要求可通过表1所示的DSS特征进行定义。

表1 DSS特征

功能要求

数据进入:能购从包括Lotus和Excel中接收数据码

数据控制:便利的数据操作,包括输入,更新,查询,删除和统计等

范 围:考虑相关的物流成本,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等的运作等

寻找算法:有最优化的模型相关算法

报 告:完善,多样化的报告形式

技术要求

运作要求:考虑与现有硬件、软件及软硬件的发展相匹配

设计质量:考虑与总体软件设计并使软件修改方便,要求用成熟的信息的规划方法

文 件:包括各类技术文件,使软件修改与安装工作方便

技术复杂性:要考虑与各类软件的兼容性和升级换代的要求

供应商特征

供应商的稳定性:选择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

对供应商的了解:通过与其他供应商的对话,了解行业动态

供应商信誉:考查供应商对顾客和产品的态度,选择有完善服务体系的、站在技术前沿的商家合作

2.定义相对重要性。组织物流经理和系统分析员进行共同讨论,对每项功能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用“3”表示绝对重要,“1”表示不是十分重要。

3.确认方案。通过对供应商和软件的广泛考察,确定所需要的软件包。一旦确定了供应商,就要求他们提供详细的信息,以便对方案再考虑。

4.方案分级。对所有方案的软件包进行分级,按每项要求审视每个方案。从“1”到“3”度量分级,“1”表示软件不支持该功能,“3”表示可按要求精确完成。

5.选择软件包。与供应商谈判,重点考察不能定量评估的软件包特征,包括软件语言、历史情况记录、软件兼容性等。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1997.

[2] 吴轩洪,陈萨.网际时代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有效性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 2013 (8).

[3] Jarrow R Default parameter estimation using market pric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alysis, 2012(5).

[4] Janosi T, Jarrow R., Yildirim Y.Estimating expected losses and liquidity discounted implicit in debt prices(Working paper)[M]. United States:Cornell University, 2011.

[5] Hull J.C.White A Valuing credit default swaps I:No counterparty default risk[J]. Journal of Derivatives,2012(l).

[6] Philipp J, Schnbucher A.note survival measures and the pricing of option on credit default swaps[J]. Joural of finance, 2013(5).

[7] Hull J. C.White A.The valuation of credit default swap options [J].Journal of Derivatives,2013(1).

第2篇: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

我国政府信息化工作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从使用微机办公到利用互联网服务,从网上公开政务信息到网上办理业务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发生了里程碑意义的进步。从网上信息服务到网上业务办理服务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跨越式发展,但信息服务的很多经验和做法都不适用于业务办理服务的要求,出现了科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业务信息化发展的电子政府需求、业务网上办理与科技行政管理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利用业务信息化促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从业务信息化管理和科技行政管理方式出发,以广东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为例,重点研究业务信息化管理对科技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分析广东科技业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定义

1.1业务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过程,对于政府而言,业务信息化管理就是指以提高政府管理能力为中心,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逐个环节地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其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指建立业务信息资源库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1.2科技行政管理方式

科技行政管理方式是指在科技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等的总和。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实施性、针对性、系统性、技术性。

从定义上可以初步看到,业务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对科技行政管理方式具有优化、推动的作用。

2业务信息化管理对科技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

广东科技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广东省科技厅,建设了广东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从项目申报、受理、评审一直到验收全流程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显著提升了科技管理工作的水平,其建设应用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的肯定、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认可。本文从广东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其对广东科技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对于探讨业务信息化管理对科技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具有一定代表性。

2.1标准化管理

广东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从计划编制、申报、受理、评审、审批(认定)、合同、拨款、执行、验收直至归档实现全流程网上管理,规范了90%省级科技业务的表单格式、申报条件、处理流程,根据不同角色业务管理职能规范了他们的业务管理权限,通过信息化系统物化各种刚性约束以实现科研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由此可见,业务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实现科技行政管理方式的标准化管理。

2.2高效化管理

日常的管理流程在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下充斥着大量的环节和程序,企业或公众以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为中心,围绕政府部门转,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广东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各自业务的办理进度、办理结果和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使政府与公众及政府内部上下左右联系迅捷,满足了政府信息传递的高快真要求。此外,通过网上完成全流程业务管理,打破了政府部门人为的职能分割,促使业务流程缩减规模,从多个环节缩减至几个环节甚至一个环节,使政府管理流程向更加柔性化、更加效率化发展。由此可见,业务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科技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效率。

2.3低成本管理

广东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基于互联网实现网上申报,使政府管理内容由过去的以实物形态为中心的静态管理转变为以信息和知识形态为中心的动态管理,管理形态由实体性向虚拟性转化。作为政府管理活动,日常办公活动也相应地虚拟化了,这样便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业务信息化管理有利于降低科技行政管理方式的实现成本。

2.4提升公共价值

尽管降低成本仍然是提高公共服务的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是它已经逐渐被增加公共价值所取代,后者成为发展电子政务的首要目标团。广东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其便捷、高效的管理方式得到广大科技人员的认可,并不断完善需求,通过建立问题库、采取多样化的咨询方式、提供指南和培训资料等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效果,通过分析公众对系统使用的满意度评价以及问题反馈,提升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的科学性。由此可见,业务信息化管理创新了科技行政管理方式的手段。

从广东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效可以看出,业务信息化管理与科技行政管理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科技业务信息化有利于转变传统行政管理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而高效、透明的行政管理方式有利于科技业务信息化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

3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随着业务信息化管理应用于科技行政管理方式的不断深入,出现了重建设轻管理、电子文档法律效力难定、科技业务公开不足等问题,值得加以重视。

3.1技术与管理难以平衡

业务的演变形态很容易总是对技术更感兴趣,虽然业务应用是信息化最现实的客观驱动,但是信息化最终的质量和水平状态仍取决于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化成熟度与完善程度。也就是说,业务信息化管理最终的目标是建立满足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技术效率与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业务管理系统需要更多的弹性、扩展性、灵活性,能较好地适应各种变化需求,达到新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管理两者的平衡和协同。

3.2电子文档法律效力难定

虽然广东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于2010年2月10日正式启用数字证书并在主管部门率先应用,但由于没有法律明确规定行政审批中电子文档的法律效力,而在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部门工作人员缺少有效的方法来判定网上所交材料的真实性,需要申报人在网上下载相关材料打印并交主管部门盖章之后再交窗口现场核实。这种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并行的方法,反而增加了工作成本,与信息化管理目标相违背。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快对电子公文的立法保护,制定统一的行政审批电子材料认证标准,明确电子数据管理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设定可信时间戳规范,通过固化电子数据的有效性,达到防比电子数据内容和签署时间被伪造和篡改的目的,有效解决电子数据如何等同于传统材料的法律效力问题。

第3篇: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知识;科技信息;信息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044-01

随着我国非营利型医院的大规模改制,越来越多的医院将从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过渡到企业化管理模式,外资医院的准入将会给我国医疗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医疗行业的竞争压力,医院必须加快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步伐,并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造,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医疗行业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医疗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同时表现为管理水平的竞争。构建知识型医院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平台,不失为一种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医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知识是医院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医院建立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就是要建立信息共享、交流与应用的运行机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医院的直线型、金字塔型等传统管理模式转变成扁平型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机构臃肿、组织重叠、资源重复配置及工作效率低下等缺陷,建立一个结构精炼、信息通畅、反应迅速的知识型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竞争的需要。

我院已初步建成了两套千兆院内网络,一套为医疗网络,采用 C/S架构;另一套为办公网络,基于B/ S架构,连接internet。实现了医疗信息、患者信息电子病例化,办公信息的自动化,医院数字化的强互动性、高效率性不仅有利于临床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促进医院临床科研的开展和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 医院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的信息内容组成

传统意义上的医院科研管理系统,只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管理科技系统,把科技管理工作者从繁重的抄抄写写中解脱出来,只是提高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医院医疗信息、科研信息、办公信息、医学情报信息的无缝链接。

医院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平台是对医院内部信息及外部信息的一种整合、分析、利用系统,是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一种后服务系统平台。

1.1 医院内部信息:

①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信息:医疗网络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检验工作站、放射工作站、财务工作站,医嘱下达、医嘱执行、各类检查检验的申请和结果报告(含影像报告) 、费用结算等产生的医疗电子病例数据信息。

②医院科研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共分两部分,两个部分为科技管理部分和数据管理部分,科技管理部分包括基本信息、成员档案、医学专家信息库、课题管理、成果管理、论文管理、专著管理、专利管理、政策法规、绩效评估、学术会议管理。数据管理部分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上报、数据接收。

③办公自动化系统(OA)信息。

④医院文献资源信息:包括医院内部的医学数据库镜像信息、电子版、网络版文献数据信息及图书期刊管理信息等院内文献资源信息。

1.2 医院外部信息:

①医学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信息;

②医学学术会议及投稿等交流信息;

③医学科研招标等科研信息;

④医药、医疗器械等相关信息。

2 知识型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的构架技术及构架模型

医院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并不是把医院内部及外部信息简单的罗列,为科研、管理人员能够使用而已。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寻找到所需的信息,及如何把寻找到的有用信息及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高效准确地输入到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2.1 科技信息获取技术是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构架的关键技术:

医院科技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的对象是信息,科技信息的获取是科技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的基础,在这里引入目前常用的信息搜寻技术,IDGS(Information Discovering and Gathering System)系统、PADMA 系统、Active Knowledge 技术等[1]。对此,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院的 OA 系统直接录入相关科技信息。

2.2 科技信息组织与管理技术:

信息组织与管理是对所获取的科技信息进行分类、序化、存储和管理的过程,目的是为科技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规范化程度高、便于检索与维护、能适应医院内不同用户群需要的信息数据资源。科技信息组织与管理是科技信息管理系统中最复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由于信息平台的使用者可能不仅仅来自于医院的内部系统,可能还会有医院外部的访客,所以在实现信息有效运用的同时就必须做好对本院核心数据信息的保护工作[2]。这时,就必须为不同的维护者赋予不同的权限来进行各自范围的管理维护。同时,不同级别的用户也只能访问到赋予了相应权限的内容。

2.3 基于信息流的医院科技信息管理系统构架:

基于信息流的医院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平台包括信息获取(采集)子系统、信息组织与管理子系统、信息资源库库及应用子系统。在此,我们将以信息链作为信息服务管理的线索,从信息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存储、传递、共享以及价值评估的环节来架构医院科技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平台[3]。从知识采集子系统、信息组织管理子系统以及信息应用子系统三个方面来构建医院服务系统平台。医院建立知识

管理系统就是要建立知识共享、交流与应用的运行机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确立知识型综合性医院科技信息科学管理模式(见图1)。

3 医院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医院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建成以后,各种病历、检查结果和影响资料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和分析,科研资源都在网上、动态更新,研究者可以很清楚地了解院内实验条件的动态变化,使课题研究的人力资源获得了有效的保障。通过对既往病例的全面分析,为确定合适的研(调查)对象、选择恰当的方法和确定同时满足医学意义和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样本量都有重要指导意义。提供了强大的病例检查索功能,通过对既往病例的全面分析,为确定合适的研(调查)对象、选择恰当的方法和确定同时满足医学意义和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样本量都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科研人员对大量的医学科技信息进行检索和分析的操作难度大、效率低。在应用信息服务平台以后,科技信息服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了解、满足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各项成果和专利、高新技术等在应用信息平台以后可以准确迅速的与外界交流,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任连仲.把知识管理融于医院信息系统中[J].中华医院管理,2002(4):238-240

[2] 郭继华.知识管理与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实践思路[J].卫生软科学,2001(1)33-34

第4篇: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 高效 创新

1 概述

科技档案是对于科学技术与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保留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科技档案资源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与经济价值的重要资源。科技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水平。科技档案记录了企业内部科学技术的研究过程,是对于社会改造过程记录的重要依据,也体现了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科技档案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也是历史的传承。无论是国家或者是企业单位,都要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利用科学技术来创造更高的效益,完成技术的发展,造福于后世。现代社会的发展主题是可持续发展,而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实现科学研究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掌握了科学技术信息,就掌握了提高技术水平的关键。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得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科技档案的价值逐渐的被人们所认识。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并且逐渐的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相分割,成为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工作内容。科技档案中包含着珍贵的信息,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根本,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笔者就职于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从事档案的收集、整理、辅助查阅、管理等工作。下文通过笔者的日常工作的实践,从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来分析构建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对策。

2 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对策

2.1 管理创新 对于现有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实现科技档案的管理创新,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从而达到建立一个高效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现代社会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的深入,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也逐渐影响到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在国际社会上,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对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科技档案工作发展的需求。

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的录入、采集、编辑、查阅、储存、检索,可以明显的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与高效传递。与此同时,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设备,可以更好的对科技档案资料进行保存,并且更好的对图表、文字等记录进行说明和反映。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科技档案的体积较大,查阅效率低,补充与修改上存在很大的不便。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方式,可以将传统的档案数据实现数字化,并且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进行管理与储存,提高了档案管理形式的多样化与高效化。与此同时,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更好的实现科研成果的共享与转让,真正的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科技档案只有实现信息交流,才能保证其档案保持的价值。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供远程访问与管理的平台,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料的修改与收集,减少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便于实现高效的查阅、归档与整理。另外,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档案归类的科学化,并且建立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有效的解决现有档案管理混乱的问题,实现了科技档案管理的高效性。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管理上还要注重实现管理模式的流程化与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在多数企业单位中,是相对独立的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组织结构上存在界限,并且大多数由行政部门进行管理。这种结构上的分离,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与实际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产生衔接不紧密的情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流程,实现合作管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在进行科研过程中,科技档案与普通档案的性质有所不同,其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充性与广泛应用,其使用频率较普通档案更高。另外,科技项目与普通业务项目不同,参与研究的部门与人员数量较多,流程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参与人员的职责更加明确,有助于提高整体科技项目的工作效率。

2.2 服务创新 以往科技档案仅仅是作为对科技成果的保存,难以有效的与科研部门和其他部门产生互动,档案管理工作过于被动,服务不到位。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服务缺乏良好的创新意识。新时期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的开放性要求很高,必须要保证信息更好的进行应用,充分体现科技档案信息的价值。在进行科技档案管理中,要不断的提高服务意识,并且对于档案资源的管理上应以需求为导向,构建良好的服务体系。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加强信息的主动采集,提高科技档案的资源丰富程度,并且加强对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提高科技档案信息采集的系统性。另外,还要加强对国外先进服务模式的学习,促进本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的发展。对于科技成果的交流上,要加强宣传与推广,让研究人员更高的认识到科技档案的重要性,并且促进科研人员与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交流配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提供更多种类的查询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档案管理工作还要加强网络的应用,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平台,并且建立内部档案局域网络,实现信息的互动互联。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上,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管理工作的投入,确保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注重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完善安全保护体系,对于科技档案信息的共享与保密范围进行精确的划分,严格控制机密档案的查阅。

3 结束语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中,科学技术的价值得到重要的体现。科技档案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的发展,对于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要实现信息化、流程化与规范化,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认识,认识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普通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同,构建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从而更好的服务企业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庆梅.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城建档案,2006(10).

[2]宋敏.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电动工具,2011(01).

[3]彭丽君.对创新建设系统档案工作的思考[J].城建档案,2008(11).

第5篇: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 档案管理; 信息化

1.目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农业科研档案主要是指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课题立项、申报、总结、成果鉴定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潮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对农业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挑战。

2.档案管理工作是是本单位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财产、知识产权、各项科研与经济活动、会议、外事的历史记载,“观今宜鉴古”、“温故而知新”说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农业科研信息资源是农业科技动态和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农业科研工作结晶的真实记录。因此,搞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科研知识创新,增进农业科技发展速度。

节省了空间:传统档案资料使用纸张记载,数量多存放空间较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利用较小体积的存储介质(硬盘、光盘)存储,存放空间小携带也方便。

3.如何实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3.1 培养领导和科研人员档案意识   加快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各级领导要高度关注,强调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优势及紧迫性,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各部门协助档案管理工作者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其次因农业科技档案来源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大部分材料都比较分散,它是每个科技人员在农业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数据积累。

3.2 科研档案工作纳入科研管理制度之中   实行科研工作与建档工作“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科研项目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科技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与档案部门(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出具课题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

3.3科研更新技术设备,提高技术支持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建设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农业科研档案室只有具备相应技术,才能为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否则都是一纸空文。首先,要具备现代化档案室需要的硬件设备及配套设施,为网络化管理系统建立做基础。其次就是开发出常用、通用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以便于管理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为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做后盾,因计算机软件更新较快,还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即使对软件进行更新,保证正常运行。其次是培养农业科研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对设备及软件的保养维护意识,进行一些常见的安全保护及故障处理方面的培训。再次就是农业科研档案部门可以采取和其他科研单位及一些高校进行合作,通过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3.4 加强管理者的服务意识   信息化的今天,农业档案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敢于创新,提高竞争力。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适应时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转变、扩大、发展和调整档案管理工作职能,积极探索独特的服务方式,提高其服务水平。

3.5 培育档案管理者专业人才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经验和农业技术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书写能力。从对档案管理者的信息看,大专学历占多数,尤其在我们农业科研单位,这无疑会给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带来影响。对此档案部门可以调一部分大专毕业生,改变档案室内部员工的队伍素质结构。为使档案管理者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为档案信息管理者创造进修和和专业技能培训条件,让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专业现代化培训,拓宽知识面。其次要加强农业、果树等方面的理论研讨, 多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提高档案编研水平,尽快开展数字化建设,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库。

第6篇: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科普科技馆

1引言

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新世纪,人类社会已真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日趋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计算机技术,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一场全球性的信息革命,正在包括科普系统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科普信息化成为科普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已逐渐成为共识,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对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的重要性也日渐显现。

2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2.1 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是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是时展不可逆转的潮流,21世纪新型科技馆的技术特征必然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数字化,使得信息处理技术显得简单、统一、可靠;网络化,可以达成资源共享,科普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趋于多向互动;智能化为科普提供智能导师、智能交互界面、自动答疑和咨询、学习助理等系统;科普信息多媒化使得科学知识展示具有多信媒、多通道,集成性、互动性等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多媒化的科技知识展示,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交互化的学习交流和智能化的学习辅导。

科技馆作为普及科技知识的前沿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型社会科技教育设施,是体现我国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管理上应起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更加广泛地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促使科技馆在强化管理、提高效率、规范流程、拓展功能等方面更上新台阶。

因此,要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必然要强化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科技馆管理和科普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目标。

2.2 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科普教育创新和深化的必然要求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促进科普教育创新和深化的必由之路。运用和推进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更加形象地揭示所要展示的事物的内涵,丰富其表现力,有助于激发受众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恰当运用自动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代技术、影视技术等,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枯燥的展示模式,促使科普展品与公众互动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公众的认知效果和兴趣。

把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充分运用于科技馆的管理和发展中,建立虚拟科技馆和网上科技馆,利用网络、多媒体、仿真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突破科技馆传统科普教育所受到的空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为科技馆的科普展示和科普教育带来新的变革和创新。

3当前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要有效、深入地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笔者认为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应用是核心。

3.1 坚持高起点规划

我们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面向应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做好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3.2 坚持高标准建设

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在网络建设上,要建立统一的应用平台,软件开发和设备投入要立足长远,适当超前,保证质量。

3.3 坚持高质量培训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我们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要经常性组织技术培训和再教育,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水平;要组织信息化关键人才进行深度培训,让他们有机会汲取新知识,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要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自主开发软件和深度运用软件,逐步形成一批专业性强的技术队伍,这是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宝贵力量。

3.4 坚持高水平管理

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要健全组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新机制,成立一个层次高、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信息化建设真正发挥科普的规模效益和整体推动作用。

3.5 要坚持高效率应用

办公自动化、数字科技馆、虚拟科技馆等的建立,必然引起我们工作方式的极大转变,但要真正提高科技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科技馆信息化,关键是加强应用,推进网上办公、科普信息化,加快建设网上科技馆,建立综合性科普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及时快速地掌握工作动态和科普信息,提高科技馆管理水平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全面进步。

4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根据目前科技馆信息化管理现状,结合建设21世纪科技馆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索:

4.1 推进管理工作信息化

4.1.1 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提高办公效率

建立和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科技馆公文处理的现代化,有效缩短公文处理时间,规范办文、办事流程。同时,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这都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办公场所智能化管理,提高科技化水平。一是要搭建科技馆局域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二是设置电子触摸屏,方便公众查询科普展品介绍、展区分布导引指南;三是设置一面电子滚动屏,滚动播放当日国际、国内最新要闻,播放馆务、政务信息(科技馆馆训、科普活动、学术会议安排、培训项目、气象信息等),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扩大信息资源。

4.1.2 建立竞争情报系统,提升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竞争情报,就是有关自己、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以及由此引出的相应竞争策略的情报研究,是企业为获得和(或)维持竞争优势而采取决策行动所必需的信息。基于智能信息技术处理的竞争情报系统,实现情报规划、信息采集、情报加工和情报服务的完整功能,能利用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如海量信息的自动分类、自动聚类、重排以及智能检索等,有效实现了情报处理的深度加工和自动化。

建立竞争情报系统将有助于搜集所有外部各类科技馆管理和科普工作的情报信息,通过采集、加工、分类和自动检索等功能为科技馆日常管理提供学习借鉴的平台,也是汇聚各类先进科普知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扩大员工的知识面,从而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同时,竞争情报系统还具有内部资料的档案化管理和智能化检索的功能,将促使科技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4.2 推进科普教育信息化

4.2.1 加强网站建设和局域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化网络共享

科技馆网站是作为面向全国宣传科技馆和馆际交流的平台,也是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普知识的窗口,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网站的建设要经常推陈出新,内容充实新颖,版面设计独特,能够起到提升科技馆形象、打造品牌的作用,使之成为访问率较高的网站。

4.2.2 拓宽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教务培训上的衍生应用

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学术研讨是科技馆的中心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在教务培训上采用多媒体信息、远程信息等教育网络,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1)建立问题探究网页和专题学习网站。问题探究网页是一种探究学习的模式。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可以把科普研究任务、背景资料、研究方法、指导意见等在网页上,受众也可把研究进程、体会、成果等在网上,问题探究和交流等都是在网上完成;专题学习网站以某一科普学术研讨为专题,并围绕专题构建网络资源,提出学习任务,提供教学指导与学习交流场所、数据检索和访问服务。

(2)大量运用网络技术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它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通过仿真技术,创建仿真科普实验室,让受众在仿真的环境中对科普模型等微观或宏观现象进行观察,并可操作改变其结构、状态,并记录其产生的变化结果,获得真实的体验。

(3)探索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结合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由于具有“教学决策”模块(推理机制)、“学生模型”模块和“自然语言接口”,因而能确定受众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能根据受众自己的意愿和理解能力去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实现“人机对话”,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4.3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长效机制

要强化全员信息化建设意识与信息化管理的观念,广泛宣传信息化的重要性,引导大家正确地使用网络和信息资源。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要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科技馆信息化管理进行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在推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在管理项目正式实施进入正常状态后,纳入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或计划,进行业绩和效能评价,以保障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5小结

信息化建设是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唯有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不断掌握和研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加速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科技馆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萍,李一丹. 浅谈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办公室业务,2007,(6):40.

[2] 俞浩进.试论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金融论坛,2006,(3):1-3.

[3] 王铟.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钟镔.企业信息化怎么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发展;决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43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档案管理流程愈发复杂,仅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下对档案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存储的需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向着信息化的趋势迈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信息技术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的自动标引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的储存技术都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才能提高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满足档案工作自身的发展要求,也为各行各业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1 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确保农业决策方向的正确性

只有加强对农业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在农业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使相关人员准确把握农业发展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营方案,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1.2 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农业科技部门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农业科技发展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也要在世界之林立足,如果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收集详细的档案材料,不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就很难制定出规避风险的策略,也不能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信息化能维护农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雇佣关系中,一旦发生赔偿情况,员工和农业决策者可根据档案资料进行合理索赔。

2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档案的分级化管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很多管理规章没有在审查的基础上落实,没有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评价机制,档案的管理和控制具有不彻底性。

2.2 没有树立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意识

没有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档案管理,没有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跟踪,在管理档案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不强烈。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制定相关的信息化制度约束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

2.3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知识储备,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思想觉悟。

2.4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面窄,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知识仅仅略知一二,在进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时,也没有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待于完善,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跟不上时展步伐。

3 促进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3.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上,更新自身观念,摒弃那些与信息化建设不相符的观念,树立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新观念,树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观念,将档案的被动化管理转变为主动化管理,使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顺应时展,提高部门经济水平。

3.2 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档案管理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专业知识,覆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因此,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要研究档案学知识,也要不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完善并不断更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根据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年龄、性格等特征进行分级管理,定期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4 结 语

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档案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及时传达有效信息、没有突破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以及没有树立风险意识等。要提高硬件设施的建设速度,更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加快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郭金瑞,栾天浩,翟季,等.吉林省农业科技档案现状及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措施[J].农业科技管理,2015(1):33-35.

[2]崔淑敏.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2):138-140.

第8篇: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

1.科技档案数据库网络化管理的形成

1.1科技档案管理的发展

随着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其管理方式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完全手工管理的纸质档案目录管理;科技档案目录的数字化管理;科技档案数据库网络化管理开始形成,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所谓科技档案数据库网络化,是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载入数据库,通过网络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档案信息远程服务。

自2001年起,药研所开始建立科技档案数据库,对科技档案实施规范化、数字化管理。十余年来的不断升级更新,积累建立了七大项科技档案数据库(图1)。每个数据库依据其特点,设立了尽可能全面的档案信息录入条目。无论从何种角度查询、利用、统计,只要科研人员将科技档案按时按要求归入档案室,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就一定可以为其提供完整的信息服务。

1.2科技档案数据库网络化管理的意义

将科技档案管理数据库网络化,对数据库信息采用多元化的入库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专业性,为科技档案的鉴定、利用和编研等工作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药研所1958年建所至今,含原始记录的科技档案已超过万余卷,且90%的档案保管期限尚未到期,档案的利用率逐年增长。科技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与不断完善,[2]将促进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成为全方位服务的坚实基础。为科研人员利用档案信息提供便捷服务。

1.3科技档案数据库网络化管理的设计

药研所科技档案相关人员包括: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数据库中的每位用户都有其相应的角色分配,对数据库信息目录查看及录入是最基本的权限设置。科研管理人员或科研人员可将科技档案信息自行录入,并将纸质档案上交档案室,然后由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对录入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纸质档案是否已经归档等档案相关工作进行审核,通过后,科技档案的归档工作才算完成。针对少数用户不具备网络信息录入条件的情况,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有对数据库管理的最高权限,可协助科研人员完成科技档案信息在数据库中的录入工作。

2.科技档案数据库的信息入库

2.1原纸质档案电子化入库

对已归档的纸质档案,其目录均已全部录入到科技档案管理数据库中,在相应目录下增设原文、附件的上传下载功能,将相应的电子文件保存其中,科研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取到需要的科技档案信息或电子文件,拓宽了科技档案的利用途径。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切实地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地支撑,从而对促进科技工作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2电子档案多元化入库

建设一个完整且信息量丰富的科技档案数据库,离不开对电子档案的收集。[3]电子档案是指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它相关数据。药研所主要以科研工作为主,电子科技档案主要是针对科研课题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如原始记录、图谱、照片等。虽然利用计算机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可以简化纸质记录、减少错误,对数据进行快捷分析等优点。但由于有些电子科技档案不能直接阅读,必须有相应的软件支持才可以识别利用,且大部分电子档案不具备永久保存特性,安全可靠性低,法律效力不足等缺点。因此,药研所的电子科技档案与纸质档案实行双套归档制度,将计算机生产的电子文件转换成纸质文件,以确保电子科技档案的凭证价值。这一做法不仅维护了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又满足了科研人员的查阅利用要求,且将数据库进行权限设置,以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

2.3科技档案数据库信息的鉴定

载入科技档案数据库的信息鉴定,主要分为科技档案目录信息鉴定、挂接电子文档信息鉴定、纸质档案电子化文档信息鉴定。第一,由于科技档案数据库目录信息是基于纸质科技档案的,在目录信息入库时,只需核对其与纸质科技档案基本信息是否一致即可。第二,对于科技档案数据库各条目录下面挂接的电子文档,则需对电子文档的内容进行鉴别。第三,对基于纸质科技档案的电子文件的鉴别,主要是针对其真伪性和完整性的鉴定。

药研所是以科研工作为主的单位,对实验记录的原始性、真伪性要求尤其严格。由于与纸质科技档案紧密结合,电子文件的真伪性鉴别不难做到。对于电子文件,特别是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则需要课题负责人参与鉴定、确认。

3.科技档案数据库网络化管理的利用

3.1便于科研人员远程查阅

对科技档案数据库进行网络化管理,向全所科研人员开放权限,科研人员可通过自己的域账户,利用内网登陆,随时查阅个人科研论文、著作、获奖情况、职工课题档案、研究生课题档案等信息。也可对公开资料进行下载、借阅和检索统计。用户按照不同级别,拥有不同权限,用户利用科技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从只能依靠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查询统计,到实现对个人档案信息的随时掌握,开放性和便捷性使科技档案数据库得以发展成为必然,且容易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使用。

3.2进行高效的数字化编研工作

科技档案的编研工作是科技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4]以数据、事实等具体信息为构成单元的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加工的知识储备。

第9篇: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数字化

现代网络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便捷和流畅,所以农业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传统农业技术信息与现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相结合起来,运用网络化信息资源来丰富农业科技,并且由于现代数字化网络的兴起,网络消息的传播速度大幅度提升,而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想要发展现代化农业科技就必须将其网络化和数字化,以此来保证农业的高速发展。

1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化体系

农业发展的重要辅助要素是科学化技术管理,因为科学的农业技术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最合理的规划和指导,让管理者在进行农业管理操作时少走弯路,从而使农业更好地发展,所以想要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先发展农业科技信息技术。[1]现代互联网以及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及时发现这一点,找到合适的时机将传统的农业科技技术与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技术的优势来发展农业,改变传统上的单一化农业信息技术,使农业管理者可以随时利用网络上的丰富信息资源库调取所需要的农业技术资源。另外在农业的发展中,信息资源的传播至关重要,因为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大环境的变化,根据大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对农业的管理,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就能做到信息快速传播这一点,故而管理者应当及时将农业科技信息数字化,并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体系,以促进农业的良好发展。以苹果套袋技术为例,苹果套袋是发生在苹果刚刚定果之后,管理者利用苹果袋将幼果进行密封,减少幼果与外界的接触,这样一来就减少了苹果病虫害的发生。但是在对苹果进行套袋时,袋子的不同对苹果保护的程度也就不同,所以这时管理者就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库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第一时间得知外界已有的苹果袋子的品种,然后根据网上对每一种袋子的评测数据来进行选择,最终选择出最适合苹果生长的苹果袋。这就是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化体系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大数据对比与筛选,来选择出最优秀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

2加强建设农业数据资源库

农业技术的良好发展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以此在不断地对各种农业难题的克服中,才能逐渐探索出最适合农业发展的科学农业技术,但是由于以往的信息技术过于落后的原因,很多农业科技并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最终导致大量农业科技不知所踪,所以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中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数据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传统的农业技术发展很多都是依靠管理者的个人经验进行,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缺少了一定的科学性,尤其是在发生突发情况时,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有时并不能对其进行解决,最终只能是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以及死亡,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2]。故而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业数据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管理者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进行农业技术研发之后,能迅速将这些技术进行文字与视频记录,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中,这样一来就能够使每一项农业技术在被研发出来之后不会出现丢失,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以苹果树施肥技术为例,管理者对苹果树进行施肥时,每次施肥的时间和种类都是不同的,俗话说“氮长叶子,磷长杆”,以往很多管理者在苹果即将成熟之时会给苹果树施氮肥,以促进果实和树叶的生长,但是有管理者发现,这个时期对果树施氮肥会造成果实返青的现象发生,所以管理者在研究之后,将传统的氮肥改进成新型复合肥,这样一来既保证了苹果的生长,又不会使苹果在成熟时发生返青现象。之后管理者运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传播技术将这项研究发现进行记录,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这项技术不会被遗漏,而且上传到网络上之后,也能使其他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利用,以保证苹果的良好生长。

3实现网络化农业技术学习

农业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所以农业管理者应当及时把自己的农业技术进行更新学习,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学习并运用到农业生产管理中去,以此在利用网络技术发展农业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利用网络技术来发展农业技术教育。[3]现代视频网络的发展日渐良好,所以在发展农业技术教学时,可以将这一技术运用进其中,通过网络视频将农业科学技术制作成网络课程,以供农业管理者进行学习,并且因为网络农业资源非常的丰富,所以管理者在利用网课学习时,也能以丰富的网络农业技术资源为依托,将农业网课与其相结合,从而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提高管理者的农业技术。另外,还可以利用农业网课建立起一个农业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各农业管理者在这个平台中可以进行农业技术学习交流,实时解决一些农业管理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各管理者更好地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例如发展苹果管理农业技术网络学习平台,系统可以将苹果树管理技术制作成网络视频课程,然后向各大苹果种植管理基地进行推广,让各管理者在网络上通过网课进行学习,在管理者学习的过程中,系统还可以对管理者推荐一些农业资源信息网,让其在学习网课之后可以再结合其他网站上的苹果管理技术进行综合学习,丰富管理者的农业技术知识。另外各管理者在进行苹果管理技术学习时,也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交流系统,与全国各地的苹果种植管理者进行实时沟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并且管理者还可以将一些自己平时在进行果树管理时遇到的问题发到交流平台中,集思广益让各管理者一起帮助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管理者不仅能加深对网课学习内容的记忆,还能通过实时交流将所学知识进行现场运用,以促进管理者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