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老年护理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护理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护理相关知识

第1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知识盲点所在,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护理方向,为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找出相关知识盲点并排序。结果:知识盲点不同程度存在37项跌倒危险因素中,排前8位的是服用安眠药、利尿药、抗抑郁/焦虑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血脂、合并视网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结论:老年糖尿病对自身相关并发症及用药知识盲点比较突出,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是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关键和重点。

关键词 老年人;糖尿病;知识盲点;调查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02

An analysis of senile diabetic patients′ knowledge scotoma for tumbles

YUAN Wen-hua,CHEN Li,DENG Ying,et al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01250)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enile diabetic patients′ knowledge scotoma for tumbles and to probe into the nursing direction for such tumbles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nurses to carry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Used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knowledge scotoma for tumbles with 96 senile diabetic patients,found out the related knowledge scotoma and sorted them.

Results:The knowledge scotoma exist in various degrees in 37 dangerous factors for tumbles,ranking the first 8 factors of taking sleeping pills,the diuretics,the anti-despondent/anxious medicine,the merge chronicity blocking lung disease,with complications of COPD,high blood fats,retina disease,coronary disease,and disease of blood vessel of brain.

Conclusion:The senile diabetic patients′ knowledge scotoma for self-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the medication knowledge are obvious,so it is a key to the formulation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to reduce their tumbles.

Key wordsElderly;Diabetic;Knowledge scotoma;Nursing

跌倒是指人体失去正常的姿势,不自主地跌落在地面或较低的平面上。跌倒是老年人伤害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意外死亡最主要的原因[1]。对患者来说,对跌倒危险因素不了解、部分了解的知识点,我们称之为跌倒知识“盲点”。随着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复杂化,多样化[2],相关的知识盲点成为其跌倒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存在许多护理安全隐患,具有高风险性。临床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跌倒问题日益突出,糖尿病患者跌倒发生率高,且发生跌倒损伤的危险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5倍。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1.58%,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老年患者的11.41%[3]。为预防和减少老年糖尿病意外跌倒的发生,对我院老年科及糖尿病俱乐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相关知识盲点,为临床护理方向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3月抽取我院老年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及糖尿病俱乐部符合WHO(1997)诊断标准、年龄≥60岁的96例作为调查对象。男42例,女54例。平均年龄(71.50±5.70)岁,其中60~69岁44例,70~79岁43例,80岁以上9例。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16例,初中29例,高中或中专26例,大专及以上20例。居住情况:独居17例,与配偶共同居住62例,与子女共同居住17例。并发高血压59例,并发冠心病37例,并发脑血管疾病16例,并发骨关节病或颈椎病41例。调查对象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能独立行走,愿意合作,知情同意。调查者向患者讲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问卷内容,由调查者亲自填写,当场完成问卷并回收,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9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

1.2方法自行设计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跌倒相关因素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参考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综合了易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各方面因素,并请多位临床护理专家指导反复修改,通过预实验后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内容为两部分:(1)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2)患者对跌倒相关因素的认知情况。本调查共列出与跌倒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37个,具体归纳为5类危险因素,即环境因素(7项)、用药因素(6项)、躯体因素(7项)、疾病

因素(7项)、个人因素(10项)。对调查内容程度采取3级评分法,不了解=1,部分了解=2,了解=3,分数越高,表示对这一因素的了解程度越高。修改、评定后的问卷内部一致性好,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4,内容效度系数为0.78。

1.3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将回收资料建立数据库,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环境因素认知的了解程度(表1)

2.2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用药因素认知的了解程度(表2)

2.3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躯体因素认知的了解程度(表3)

2.4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因素认知的了解程度(表4)

表4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因素认知的了解程度(n=96)

2.5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个人因素认知的了解程度(表5)

2.6老年糖尿病跌倒认知影响因素分析药物及疾病因素中8项为跌倒知识盲点的前8位,均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6。

3讨论

3.1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的认知现状本调查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盲点。在所有37个项目中,了解率为50%以上的条目占19项,其中环境因素占5项,用药因素占1项,躯体因素占4项,疾病因素占1项,个人因素占8项;部分了解率占50%以上的条目只有环境因素中的1项;不了解率为50%以上条目占7项,分别为用药因素中的4项和疾病因素中的3项。排序前8位的是服用安眠药、利尿药、服用抗抑郁/焦虑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血脂、合并视网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环境方面认知普遍较高,对不同时间/早中晚因素认知稍差;药物方面,认知最高的是使用频率较高的降糖药,其他较差;躯体因素方面认知较欠缺的是辅助器的使用;疾病因素方面认知较好的是骨质疏松,其他普遍不足;个人因素方面认知不足的是不规律进食,其他认知较好。

3.2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知识盲点分析与护理对策

3.2.1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环境因素、躯体因素、个人因素等引起跌倒的危险性缺乏认识表1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环境因素中的地面潮湿/光滑、光线昏暗等认知度较高,而对于环境因素中的不同时间/早中晚相关因素认知度较低。环

境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51%与环境因素有关[1]。符娟娟[4]研究

表明,跌倒多发生在夜间或清晨占75%,而在5∶30~7∶30的2 h中就占50%,由此可见5∶30~7∶30是跌倒的最危险时间。针对此种情况,护士需告知患者及家属容易发生跌倒的时间段及原因。本研究与以上研究结果密切相关。跌倒最常发生于患者上下床时。护士需向患者讲述久坐的危害,并嘱其改变体位、站立时应动作缓慢[5]。表3显示,躯体因素中使用行走辅助用器因素、平衡功能减退是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入住病区新的病房环境、辅助用器正确的使用方法,给予预见性的指导。针对表5显示的个人因素中的不规律进食,护士需告知其导致跌倒的原理:老年病人的消化功能下降,加上服用降糖药的胃肠道副反应及味觉功能的减退,摄入量及营养减少,导致低血钾和肌无力,从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险。

3.2.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及用药知识盲点较为突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某些药物及疾病的影响所引起跌倒的危险性缺乏认识。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服用降糖药引起跌倒的认知度较高,其次是降压药、扩血管药物,对于服用安眠药、服用利尿药、服用抗抑郁/焦虑药认知率较低,这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的频率与获得的相关说明指导有关。有研究表明,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忧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维生素及钙剂等可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患者跌倒[6]。安眠、镇静、抗心律失常药可引起患者头昏眼花而跌倒,长期应用利尿药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低血钾均是引起跌倒的因素之一。因此,护士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宣教,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告知使用药物的正确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家属与陪护的配合,加强病房的巡视,熟悉药物的半衰期,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本调查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因素中因“骨质疏松”而导致跌倒认识率较高,这与此类疾病高发性及疾病所引发的躯体活动障碍等有关。

3.2.3强化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老年患者个性好强、固执、自尊心较强,自我评级能力过高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成为跌倒的高危因素[7]。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因注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特别是有过跌倒史的患者,鼓励患者随时向医护人员提出所需帮助,消除他们的恐惧感,主动给予帮助等。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反复向患者讲解跌倒的相关知识,观察了解患者饮食及运动习惯及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提倡采用循环式健康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指导,对糖尿病高危患者评估并实施预见性护理,能较好地防止苯妥英钠脑病的发生[8]。做好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指导,鼓励患者坚持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定时测量体重、腰围、臀围、血糖及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有研究表明[9],合并神经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走时受外伤的危险是没有神经病变者的15倍。告知患者有肢体感觉异常应及时治疗。

4结论

老年糖尿病对跌倒的认知比较薄弱,对自身相关并发症及用药知识盲点比较突出,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是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关键和重点。临床上在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病情评估、运动、协调能力的检查及并发症筛查的同时,应将使用药物及合并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作为预防跌倒的重点人群,要高度重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及用药情况的评估,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反复强化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同时取得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提高和强化预防跌倒的全民意识。针对知识盲点制定个性化护理临床路径仍是我们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护理人员应不断探讨跌倒有效预防措施,不断创新,对减少医疗纠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丹,张衡,肖蒙.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73-75.

[2]吴琳娜,李芸,胡秀英,等.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87-2088.

[3]谢金梅,肖日华,李炳根.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前瞻性研究[J].临床医学,2011,31(3):76-78.

[4]符娟娟.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7(11):148.

[5]傅慕君,诸惠萍,周莉莉,等.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致伤的情况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B):24-26.

[6]杨慧,李朝梁.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3):81-84.

[7]张振清.病房护士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认知的调查及管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24-1926.

[8]张爱军,马宗娟.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2494-2495.

[9]陈立英,付春华,李丹丹.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跌倒风险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68-70.

第2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养老护理业;发展现状;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85-04

从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的统计数据获悉,截至2012年,全世界约有8.1亿人口年龄已达到或超过60岁,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1%,也就是说平均每9人之中就有1人是60岁或超过60岁的老年人;预计到2050年,老龄人口数将达到20.3亿,占比将达22%,即每5人中就有1人达到或者超过60岁。全球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随之带来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以有效应对激增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美国是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在发展养老护理职业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而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相对较晚,且养老体系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养老护理职业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笔者拟通过中美养老护理职业发展现状的对比,提出借鉴美国经验,推动我国养老护理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中美养老护理职业群及其形成背景的比较

(一)中国的养老护理职业群

从经济来源角度看,由于家庭养老在文化价值、感情维系、精神慰藉等方面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当前我国总体上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且其比重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但随着家庭功能的日趋弱化以及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社会养老的作用愈加凸显。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在2002年2月11日由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至此,养老护理员正式成为一种职业。当前,我国养老护理职业群以养老护理员为主体,辅以家庭服务员、护士、心理咨询师以及营养师等职业。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今老年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精神护理的需求以及专业基本护理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及素质都暂时无法满足其需求而形成的。

(二)美国的养老护理职业群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等为美国的社会养老提供了大力支持,主要体现为社区养老和非政府机构养老。在美国,大部分的物质、精神、文化服务都是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而且社区也经常代为执行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具体职能。因此,社区养老在美国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政府养老机构在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接受政府监督,设有相应的行业准入标准,大都是微利甚至是不盈利的。非政府养老机构的存在和发展是美国养老服务高度福利性、市场化和产业化的体现。此外,美国的以房养老、异地养老等发展也很成熟,十分流行。

2010年美国劳动部公布的标准职业分类系统将美国的职业分为23个大类、97个中类、461个小类、840个细类,对具有相近工作职责、技能训练水平、教育水平的具体职业岗位归属于一个细类中。在该分类系统以及基于该分类系统再开发的美国职业信息网(O*NET)的分类系统中,均没有专门护理老年人的职业。但是,美国早在1966年就在杜克大学开办了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该专业的毕业生要想成为一名老年护理人员,只需通过一个由美国护士学会主持的资格考试即可,而养老机构管理者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学习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可以看出,美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护士提供的。根据O*NET职业快速检索系统的关键字查询与分类查询以及具体的职业描述,个人护理助手(Personal Care Aides)这一职业的职业内容与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内容最为匹配。除此之外,还有家庭健康助理(Home Health Aides)、医务社会工作者(Healthcare Social Workers)等。

中美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描述的比较

(一)中国《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描述

我国2002年出台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描述项有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其中职业概况包括对职业名称、定义、等级、环境、能力特征、基本文化程度、培训要求和鉴定的具体描述;基本要求又分为职业道德要求、基础知识要求两方面;工作要求将养老护理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等级,并分别进行了具体描述;在比重表中则规定了上述四个等级各项工作要求所占的比重,以基础知识为例,在比重表中要求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基础知识要达到20%,中级护理员要达到15%,高级护理员要达到10%,技师要达到5%。

按照《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定义,养老护理员是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以肢体协调动作、善于表达与感知、较强的空间与色觉能力为其职业特征,并且要求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其基本文化程度要求虽仅为初中毕业,但有明确的培训和鉴定要求,四个级别的晋级培训分别不少于180、150、120、90个标准学时。在职业道德方面对职业操守和基本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都有明确要求。基础知识有两方面的要求:老年人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前者主要包括老年人常见病医学知识、生理及心理知识、营养学知识、护理操作知识等,此外还应熟练掌握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后者主要包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和劳动法的相关知识,用以保障老人和养老护理员的合法权益。

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功能主要是生活照料和技术护理,并且技能要求也随着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级别的提高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比如,初级养老护理员的生活照料内容包括卫生、睡眠、饮食、排泄、安全等方面;技术护理内容包括基本的疾病护理,如给药、消毒等,另外还包括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中级护理员在初级护理员工作内容基础之上又增加了肢体康复、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要求,依次递增,最高级别的技师则在前三个级别职业功能基础之上附加了培训指导和护理管理等内容。

促进我国养老护理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中美两国养老护理职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的养老护理事业开展较早,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养老护理体系,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有很大的启示。

(一)借鉴美国经验,重新修订《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

在内容上,应效仿美国职业信息系统(O*NET),要求养老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核心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应有相应的非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人格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这既反映了当今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的社会趋势,也是使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得到可持续培养和提升的关键。详尽具体的职业要求可使劳动者对照自身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选择职业,也可使学校及培养机构能据此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另外,应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薪酬水平并写入《标准》之中。

在形式和效力方面,我国应吸收美国的先进经验,采取更加方便公开的方式以增强《标准》在公众中的普及度,并加快更新速度,增强指导作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人才需求。另外,要在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以保证《标准》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二)推广学院教育,实施分层培训

加大学院教育推广力度,提高学历水平 由于较高层次的学习和培训必须基于较高的学历水平,目前养老护理员文化水平低且年龄偏大的现实状况使得他们无法通过后期培训达到较高的素质水平。因此,应在职业院校设立相关的养老护理专业,通过正规高等教育的途径培养高学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可以先从专科培养开始,逐步过渡到本科甚至更高学历,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水平直接获得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行分层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考虑到护理人员短缺和培训的有效性,可将养老护理员群体分为两部分:学院教育者和非学院教育者。对于前者,即已经接受过专业系统学习的人员,其岗前培训的重点应放在熟悉流程、适应角色和安全操作等方面。而对于后者,对他们的培训除了前者在岗前培训中学习的内容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不过,囿于学习能力,培训内容仅限于初级养老护理员水平。

(三)“以人为本”建立层级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转变管理理念,树立起以养老护理员为核心,养老护理员个人利益与养老服务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相统一的新型管理理念。其次,要建立责权明晰的层级管理规章制度,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改善目前混乱的管理状况,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并选择试点发展老年社区或其他类型的养老模式,为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此外应加强设施建设,改善老年人入住条件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条件。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利用加权计算方法,全方位地评价考核养老护理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日常工作、突出表现、态度道德等情况;要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或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改变社会对养老护理员的认知偏差

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高社会成员敬老爱老的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

要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养老照护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使全社会加深对这项工作及其从业者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自我认同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理想;通过宣传和口碑,逐步改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使他们乐于接受养老护理员的服务。

参考文献:

[1]Population of Over-60-Year-Olds to Reach One Billion within the Decade[EB/OL].(2012-10-01).http:///public/home/news/pid/12232.

[2]谢倩.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4-6.

第3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 融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00-00

据估算,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1%[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面临或终将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发展老年护理已成当务之急。我校在本科护理课程设置时把老年护理学设为必修课程,授课的方式基本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考虑到授课对象为第三学年的护理学生,护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经过一轮的教学发现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同学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用融合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改革。“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综合”或“整合”,“融合”在教学领域中,它的概念相对广泛,比如各门课程的融合,就是把原来各门课程的封闭状态,逐渐做到各门课程之间达到沟通和互补。针对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如何做到融合,笔者将进行一系列探讨,介绍如下:

1 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的融合

我们在从事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的时候,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而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提出也必须被实践活动检验。对于老年护理学来说同样必须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然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护患比例低.护理人员的减少与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增加,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照料护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够护理老人的人员越来越少,这要求我们的护生通过学校的学习后可以很快地走上临床老年护理工作岗位,所以在教学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 老年护理学与其他各门学科的融合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课程,有部分内容在其他学科已有讲授。而且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多,以及课时相对少,针对这种情况,老年护理学的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医学基础课程、临床护理课程等)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其他学科已经讲授过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概述”的时候,其中书中提到的两种疾病,包括老年性关节炎和帕金森病,因为在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中都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所以我们在给同学进行本次课时,重点的教学内容就要有所改变,比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把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细讲或精讲.比如像“衰老的相关理论”这一章,有大量需要理解识记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教师耐心和细致并且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3 知识素养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在过去的护理中,对老年人的护理着重技能培训而忽略人文关怀。一直以来,护理过于关注技术以及护理人员的不足,限制了护理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2]。老年人的情绪很敏感,感情也相对特别脆弱,一句我们看来正常和普通的话语可能不经意中就给老年患者带来伤害。老年人目前还面临巨大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也成为了严重危害老人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3]。老年人工作忙碌了一辈子,对家庭以及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应该得到全社会尊重与爱护。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要求护生要“以老人为本”,充分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和老人的性格特征,阅读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的书籍,并且通过到养老院这样的机构进行教学实践,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做到尊重每位老年人的人格和尊严,对老年人要有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效应。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本身我需要表现出自己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对老年护理事业的执着追求,才能让护生从进教师身上学到要尊重爱护每位老人,我们所做的一切可以换来老人的快乐和信任。这样来提高同学们学习老年护理学的积极性。

4 各种教学方式的融合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正夫认为,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所计划的目标和接受一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4]。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有不同的效果,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我们把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包括课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和专题讨论法等等。比如在“跌倒和损伤”这一章中,就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用课堂讲授法让同学们了解跌倒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的特点等,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直观地看到老年人跌倒后的情况和如何处理。再使用角色扮演法,让一名同学扮演老人,一名同学扮演护士,如何处理病房当中的老人跌倒事件。为帮助同学了解其中的伦理和法律知识,让同学们查找一些新闻中的老年人跌倒事件,再展开展开专题讨论。使同学们真正充分发挥积极性,提高兴趣,缩短护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可以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自己制作幻灯片并且上讲台汇报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对于老年护理学的融合式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成熟,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开始关注老年人,学会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爱护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郭桂芳.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3.

[2]诸芳.社区老年病房人文关怀护理研究进展[J].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2):97-98.

第4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流动医护人员23人, 其中医生12人, 护士11人(护士长1人, 护士10人)。每次服务通常由1名医生与1名护士协同组成医护小组, 护理工作由护士长统一管理, 护士长负责排班及护理分工统一调配。选取1名医生兼流动医护小组总组长, 从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中随机抽取服务对象, 每轮约抽取社区老人总数的30%左右。在某一轮的服务过程中, 共抽取服务对象312人。办公室护士负责将抽取信息及时传送到各个医护小组, 医护小组根据服务对象有关情况做好服务准备。

1. 2 方法 在该轮所服务的312位老人中, 其中患者292例, 占90%以上。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生活规律及生活习惯等;指导老人饮食起居, 强调老年人合理饮食起居重要性, 同时加强心理指导。②体检:对服务对象进行测血压、查心电图、查随机血糖。③根据需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给氧、输液。④家庭护理培训。对服务对象家庭成员进行一定的家庭护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 使其能对老人进行更好的日常护理。服务完成后, 流动医护小组记录每位老人信息和服务内容, 存入电子档案, 并制定适当时间定期回访[1]。

出诊服务中同时自制相关知识问卷调研。入户调研292例老人文化程度、职业、患病情况及生活自理情况。其中, 大学及以上205例、高中/中专72例、初中15例;职业包括退休大学老师和退休工人;患病情况方面, 冠心病93例、糖尿病102例、脑梗死82例、乙型肝炎10例、前列腺增生14例。生活自理情况方面, 其中269例生活能自理、23例生活半自理。首诊建立健康档案, 对服务对象进行测血压、查心电图、查随机血糖等。1~2个月之后再进行回访, 并进行上述各项目的重查和检查指标的比对, 促成老人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统计服务对象对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理念是否形成。

1. 3 护理方法 ①提供个性化护理。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并行, 达到护患认知统一[2]。②健康方式建立,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老人认识和改变不良行为, 逐渐形成较好生活方式和习惯。③提供人情化护理, 流动小组深入家庭, 及大方便离退休职工, 使患者享受到亲情。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关系拉近了, 与患者感情更贴近, 人本服务的理念得到深化[3]。⑤评估社区老人健康和功能状态, 制定护理计划, 提出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 并评价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调研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理念形成率比较, 见表1。

表1 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理念形成率比较(%)

时间 例数 知晓相关疾病知识 健康生活理念形成

干预前 292 67.8 62.0

干预后 292 85.0a 81.0

注:与干预前比较, aP

3 体会

3. 1 上门服务排除了老年患者孤独与寂寞感。老年患者可以小病不出家门而得到较好医疗护理。

3. 2 入户建档, 为所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筛选老年患者, 并根据所患疾病分类排序。掌握第一手资料, 对社区老人实行三级预防。

3. 3 社区流动医护小组服务照顾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 解决老人的就医难题, 同时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矛盾。

3. 4 护士、家属、患者融为一体能够随时与老人沟通。护士通过家属的支持更全面了解老人病情, 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心服务, 满足患者需求。

第5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压疮 老年患者 照顾者 护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53-02

Survey of pressure ulcer cognition of sixt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at home

JIANG Zhongtao, SUN Wei, ZHENG Jiaping

(Huajing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1, China)

压疮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和(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患者发生压疮后往往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身体功能衰退,原发疾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者病死率增加4倍,发生压疮不愈合病死率增加6倍[1]。为了有针对性地对进行老年患者照顾者压疮防护知识的健康教育,我们对60名居家老年患者照顾者进行了压疮护认知的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来中心门诊寻求护理帮助的老年居家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60名。照顾者年龄46~81岁,其中男20人,女40人;配偶12人,子女7人,保姆41人;文盲7人,小学26人,初中18人(初中及以下文化占85%),高中6人,大专及以上3人。

患者60人,其中男27人,女33人;年龄65~84岁;第一诊断为脑卒中29例,冠心病21例,高血压10例。曾发生压疮25例(42%)。

1.2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咨询专家及预调查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共3个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照顾者的基本情况和患者疾患、及是否发生过压疮;②压疮知识,为10个条目,包括压疮基本知识和防护知识;③压疮防护知识的获取途径。

2 结果

2.1 照顾者压疮护理认知调查

照顾者对压疮护理知识的了解总体较差,答对率最高为压疮概念,为60%;最低为压疮预防,仅23%(表1)。

2.2 照顾者压疮知识主要获取途径

照顾者压疮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92%),其次为知识讲座(58%,表2)。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居家老年患者照顾者大多数未受过专业知识培训,压疮知识普遍缺乏,对危害认识不足。压疮不仅影响原发疾病的恢复,甚至导致身体状况恶化或者死亡[2],压疮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及家属掌握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多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3]。照顾者在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压疮知识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压疮的防治效果。

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医护人员的日常健康宣教工作缺乏系统性,往往更注重疾病的治疗,慢性病老人出院后一般只进行院外随访,很少对其照顾者进行护理指导。调查显示照顾者的压疮护理知识92%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因此,可开设社区护理门诊,对照顾者提供护理知识与技巧,定期给予居家照顾者压疮防护相关知识的指导与帮助,或以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等多形式多途径进行教育和传授,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质量。要注意照顾者上岗前、更换照顾者、更换生活环境时的健康教育[4-5]。

参考文献

[1] 张世民. 压疮研究新进展[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5, 14(5): 193-195.

[2] Reddy M, Gill SS, Rochon PA.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 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2006, 296(8): 974-984.

[3] 徐蕾, 姚丽文, 侯黎莉, 等. 老年患者家属压疮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护理干预[J]. 上海护理, 2006, 6(4): 38-40.

[4] 房秀梅, 段冬霞, 张小林, 等. 老年病人的特殊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增刊2): 84-85.

第6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我国医疗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基本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能,能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性质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本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定位

“老年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考查课程。

(四)教学内容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探讨有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现存、潜在的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老年护理的进展,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评估,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的变化,老年人的保健与健康促进,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等几个方面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与前期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不仅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各类老年人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复杂的老年人各种护理技巧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及技能并与临床有机结合。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老化的概念,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2)熟悉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特征,日常生活护理要点,心理变化特征。(3)了解国内外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

2.能力目标:能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和护理,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老年期常见疾病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3.素质目标:具有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的博爱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系高职护理四年级学生,已具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程度的医学临床知识和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耐性、求知欲、自制力较普通大专学生差。

三、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科学性、职业性、实践性。

2.设计思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学用一致,“教、学、做”合一。

(二)内容的选取

1.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

2.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1)总论。任务一:绪论;任务二:老年人的健康评估。(2)各系统、组织老化性改变及相关问题护理。任务一:老年人认知与感知的护理;任务二: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任务三:老年人清洁与舒适的护理;任务四:老年人休息与活动的护理。(3)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一:老年期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二: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采用较为通用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学讨论法以外,笔者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改革:

1.以抢答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选代表进行抢答,最后优胜组给与加平时成绩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方案设计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设计目标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并解答学生疑问,以非参与小组长和教师评分方式选出优胜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考核

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含课堂提问10%、学习态度15%、出勤率5%、单元自测10%。

(二)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督导组、教学组、自我反省等多种途径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第7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感染科;临床护理带教

临床护理教学是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途径,影响到护生日后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和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1]。到感染科实习的护生不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与传播途径,怕与患者接触感染疾病,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恐惧的心理,对临床带教质量造成影响。我们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感染科实习护生及带教老师进行相关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科室实习的护生28名,男2名,女26名,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1.34±3.76)岁;文化程度:中专6名,大专20名,本科2名。选择同期临床护理带教老师12名,均为女性,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2.12±5.87)岁;文化程度:大专9名,本科3名;带教时间1~8年,平均时间(4.02±1.45)年。

1.2调查工具 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包括带教知识(常见疾病基础护理知识、常见疾病最新护理知识、消毒与灭菌、隔离与个人防护、无菌观念、手卫生)、带教态度(带教责任心、耐心教导护生、热爱带教工作),②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包括学习知识(常见基础护理知识、常见感染科药物、消毒与灭菌、隔离与个人防护、无菌观念、手卫生)、学习态度(遵守科室制度、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主动护理操作、热爱护理工作)。各条目均采用5分制:优 5分,良4分,一般满意3分,较差2分,差1分。得分越高,评价越高。由专业人员负责调查,分别对护生和带教老师统一发放28份和12份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

2 结果

2.1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分情况 护生对带教老师带教水平评分最低的条目是常见疾病的护理前沿(4.02±1.13)。对带教态度评分最低的条目是耐心教导护生(4.08±1.05),见表1。

2.2带教老师对护生评分情况 带教老师对护生学习水平评分最低的条目是常用感染科药物(4.03±0.97),对学习态度评分最低的条目是主动护理操作(3.74±0.80),见表2。

3 讨论

感染科作为护生实习必不可少的科室,如何指导护生掌握护理知识、操作技巧及工作方法,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是护生以后走上职业岗位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位带教老师的职责所在[2]。

本文结果显示,带教水平得分最低的是常见疾病最新护理知识,可能是感染科疾病有复杂、多样,大多突发,日常工作负荷重,护理人员没有太多时间学习新知识[3]。我们可在每日晨会间,由护士长介绍一些护理前沿的相关知识,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相关讲座,来补充新知识的贮备。带教态度上得分最低的是耐心教导护生,可能带教老师均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大部分带教也只能在护理工作空闲时间进行,导致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教学耐心程度不够。我们可通过公开竞聘方式选择带教老师,除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职称外,还须具备临床护理教学经验,愿意对教学工作有牺牲奉献精神。

研究显示,护生学习水平得分较低条目是常用感染科药物,我们可以邀请医生定期在科室教授药品相关知识,对于新进药品说明书医护人员均签字确认,在带教中经常提及科室常用感染药,加深护生的记忆。学习态度上得分最低的条目是护生很少会主动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可能与护生对传染病的害怕心理,担心消毒隔离哪一项操作不规范,导致被传染[4]。我们应在护生来到我科时,予热情接待,组织为期3d的培训,在带教中,组织传染病知识小讲座及操作训练,包括针刺伤预防、流行疾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感染科护理工作流程等,使护生更有信心主动完成感染科的各项实习任务,给护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另外,带教老师还应热情向患者介绍护生,促进护生主动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嘱咐平时在日常生活上多关心患者,相互建立友谊,得到患者的认可,从而增多临床实践机会[5]。

综上所述,做好临床护理带教工作,首要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把所学理论和临床经验传授给护生,使护生在日后能更好为护理事业服务,不断优化护理队伍,促进护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末红.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现状及带教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1):86-87.

[2]朱香丽.传染科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261-262.

[3]杜佩玉,孙兰珍,沙鸭云,等.感染科临床护理带教状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71-73.

第8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方法:采用案整体护理查房的形式。查房的全过程是由带教老师指导、护生主持,运用护理程序对骨科常见病的个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护生精心准备,积极发言,讨论热烈。种查房形式得到了护生的认可。通过分析讨论能将专科护理知识应用于个案病例中。

    结论:骨科护理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专科知识水平及临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护理查房 护生 骨科

    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护生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现象。为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护理教学查房的形式加强对护生专科知识的培训,引导护生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查房过程

    1.1  时间安排  每年年初科室制定出临床带教计划,为保证每一位实习同学有一次参与护理查房的机会,按照护生科室轮转表的安排,定于 3 月和 11 月组织骨科护理教学查房一次。

    1.2  参加人员  大外科所有实习同学、带教老师和本科室年青护士。

    1.3  查房形式  个案整体护理查房。查房时间确定后,由带教老师选择病案,提前一周通知在外科实习的同学和本科室年青护士做准备。如查房内容为“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同学要收集和复习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治疗和护理方法护理程序的内容。要到骨科病房查看病人实际情况,了解病情。由带教老师指导一名骨科实习同学准备书面查房汇报材料。

    1.4  查房内容  由带教老师主持护理查房,首先介绍查房内容和目的。让同学明白,通过护理查房,要掌握骨科常见病的专科知识;会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学习与沟通交流的技巧,向患者传达医学信息和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等。由一名同学汇报病情及护理过程。老师以启发式提问:针对骨科具体病案应该如何正确护理评估病人、准确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组织护理实施、正确护理评价及怎样进行健康教育等。同学们积极发言,展开热烈的讨论,能比较准确地评估病人,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能正确地介绍健康教育内容。年青护士补充临床护理经验,介绍骨科功能训练方法。带教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完善查房内容,讲解护患沟通技巧,评价查房效果。最后,老师带护生到病房看病人,接触病人,了解临床护理过程,评价护理效果。

    2  讨论

    2.1  护理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往的护理查房是以临床老师为主,护生只是听众,不敢大胆发言,没有主动参与思考。骨科护理教学查房的全过程是由护生组织实施,为了能在同学面前充分展现自我,为了能在讨论中正确回答问题,在查房前护生必须认真复习专科护理知识,主动查阅有关医学资料,主动请教带教老师和医师,主动下病房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情,观察疾病治疗及护理效果。整个护理查房过程是一个护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护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1〕。

    2.2  护理教学查房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在查房中护生积极发言,将学习的专科知识和医学信息与同学分享。对于专科新知识、新技术是渴求了解。如在介绍膝关节康复器( CPM )训练膝关节功能时,护生兴趣很大,纷纷要求老师讲解使用方法。老师则用 CPM 仪在同学身上示范操作方法,讲解训练时间以及注意事项。护生认真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骨科训练仪的操作技巧。护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大,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第9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带来社会结构、家庭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医院、社会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正视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功能下降。知觉、注意力、对刺激的反应等都较差,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良好的技能,深刻理解老年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心理社会改变及其相互影响,能够解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对这些健康水平改变的意义。现将我院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住院的357例老年患者的心理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57例,其中男187例,女170例,平均年龄64,5岁,所患主要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哮喘10例、冠心病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例,心肌梗死恢复期5例、高血压80例、脑梗死恢复期10例、糖尿病35例、恶性肿瘤10例、其他100例。

2 老年患者心理影响因素

2.1 老年患者生理期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老化带来的功能减退使得老年人容易生病。据有关统计80%的老年人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50%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老年患者因生理功能的改变产生了一系列生理功能衰竭表现。表现为感觉器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与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功能衰退。这些功能的衰退均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2 更年期的生理变化 生殖系统因器官组织的衰退和激素分泌水平的减少,而产生更年期的生理变化,表现为易怒、固执、孤僻,判断错误或表情淡漠,易发生自卑、多疑、敏感退行性变化。

2.3 退休综合征 老年人离、退休之后,几十年的秩序被打乱,情绪低落,心情郁闷,他们从熟悉的环境中退出,角色也发生改变,容易产生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渐渐的身体不适,因而造成心理动荡,有时可产生焦虑,烦躁或抑郁状态。

2.4 社会负担加重,经济资源不足老年人普遍存在经济来源不足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没有医疗保险,治病的费用全是儿女们分摊,在经济上没有安全感。退休老年人由于退休工资较低,社会医疗保障系统未全面建立,又不愿加重子女负担,一旦生病,不知所从。多数患者因病程长,恢复慢,自理能力差,怕给家人带来负担,而产生焦虑、烦躁、情绪不稳,拒绝治疗

2.5 求愈心理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体能状态必定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这种状态极易使老年患者不自觉的忽视自身机能的调节与锻炼,把一切病情都依赖于药物治疗。有些老年人对病情一知半解。凭借以往的经验,滥用贵药,迷信广告宣传,忽略对症下药。有的偏信道听途说,到处寻找偏方、秘方,还有的过分相信气功,以致走火入魔。久而久之,使自身的免疫调节系统严重退化。

2.6 对抗治疗心理 老年患者由于每天接受治疗,渐渐的会产生畏惧、厌烦心理,表现在不愿接受治疗,不按时、按量用药,甚至把药隐藏起来。特别是慢性病人,由于经久不愈,对疾病缺乏足够认识。容易恐惧、疑惑,对任何事都异常敏感,有些癌症晚期病人通常将其他病人的死亡与自己的病情相联系,加重了恐惧。

3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3.1 加强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措施增强老年患者对正常身体衰退变化的认识,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宣教措施,对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反复多次进行相关宣教,同时要做好家属或同住者的宣教工作。宣教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个别口头指导、看电视、举例、健康教育小讲座,以及针对性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矫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和社会行为方式,并督促其逐渐形成健康的行为。护士长随时抽查护士对患者的宣教效果。

3.2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对于不同环境、职业、文化、生活习惯及个体特征的老人,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对策,尤其是对于处于更年期的妇女,护士在宣教时可针对不同心理情绪障碍、焦虑级别,给予疏泄负性情绪,发挥她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除抑郁和焦虑,增强心理应激的能力,让老年患者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社会的良好适应,了解更年期是一个特定的生理过程,认识到保证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是维护自身健康的关键,

3.3 角色转变的教育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就业压力大,年轻人忙于工作。对于退休在家的老年人疏于关注,尤其是刚退休的老年人,要详细讲解退休对社会的意义。离退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一样。社会之所以要制定退休这一制度,目的就是为年轻人留出余地,以达到社会的平衡。社会的平衡是通过社会和老年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这一过程由社会需求决定,而不由个体需要决定。

3.4 帮助寻求支持系统 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诱导病人倾吐心理话,善于从病人的语言、行为去发现问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与护理。积极帮助患者寻求社会及家庭的关注,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及心理状态,动员周围的人来共同关心、鼓励、体贴病人。

3.5 注意患者情绪的调整,保证合理的活动,科学的治疗老年人体弱多病,易产生恐惧、自卑感。护理人员应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让病人做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长而又不紧张的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促进身心健康。给病人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盲目的恐惧。涉及到病人的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的问题时,要用科学、严谨、有理有据的语言,避免随意乱说或不懂装懂。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不断求医和用药,对疾病和药物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盲目、不系统,因此,常常会违背医嘱,拒服或随意服药。针对此类老年患者,应全面耐心的对其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适应证、禁忌证等。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服药心理。

3.6 良好的沟通,以消除患者的对抗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最主要的心理护理手段就是多沟通。通过沟通,获取病人的心理需求信息,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调适。沟通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因此,护士在沟通中应特别注意语调,工作中注意实施良好的护理医德,使病人产生舒适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消除对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