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精选(九篇)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第1篇:移动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

由于移动通信服务的复杂性,其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我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中存在的挑战与竞争所带来的服务营销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有关顾客满意理论中服务满意决定因素的不确定性。在服务业中,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顾客所感知的质量。为建立更为完善的校园移动通信服务市场顾客满意度前因模型和服务质量测量量表,本文主要整理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移动通信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

1 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相关理论

1.1 移动通信服务的概念

移动通信服务就是移动通信企业的立身之本,可以说移动通信企业本质上就是为了服务而存在的。可以说移动通信服务是移动通信企业利用其网络、设备为用户提供满足顾客某种需求的一些服务及相关附加服务的总和。

本文对移动通信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初步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关系质量、资费因素确定为影响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来进行研究。

产品质量是指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产品性能。

Song Seokha(2000)以服务质量和网络质量等两种要素为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衡量因素。他把服务品质分为服务支援性能、服务运营性能、服务可用性能等因素。把网络质量分为资源、设备、可用性能、传播性能等因素。

服务质量是顾客在接受通信公司的服务时感知到的前后台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效果。PZB(1991)进行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中选取的行业为保险、银行和电话等行业,采用了SERVQUAL量表。研究结果发现在通信公司服务质量五维度中用户感知重要维度的顺序为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有形性。

资费因素是指顾客对感知服务定价结构水平的合理有效性。Athanassopoulos(2000)对个体顾客和商业顾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定义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期望被满足的程度的。研究结果认为,个体顾客满意度受到产品性能、价格、公司形象、便利、创新等因素的影响;而商业顾客满意度受到产品性能、价格、公司形象、创新等四个因素的影响。

关系质量定义为对服务人员之前的表现持续满意,同时顾客依赖于服务人员的诚实,并对服务人员的未来表现有信心。对关系质量的构成有些学者认为关系质量是由满意和信任两个维度构成。还有些学者则认为关系质量由信任、满意、承诺三种因素来构成。很多学者认为新认识影响关系质量的重要因素。

2 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

2.1 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的关系

服务质量这一概念可以看作为被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这一概念与顾客满意的概念有相似之处。虽然两个概念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但两者是分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关于顾客满意度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2.1.1 顾客满意度是服务质量的前因变量

Oliver认为顾客形成对某一物的第一次态度是以期望为基础,之后则根据消费经验后的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来调整其态度,Oliver认为满意度是态度的前因变量。

Taylor and Bake(1994)指出顾客满意是比服务质量更高一级的概念,认为服务质量会影响顾客满意度。

近年来研究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的学者认为,从整体交易的层次或单次交易的层次来考虑。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服务质量只着重于服务因素,而顾客满意所涉及的范围比服务质量广,它受价格、产品质量、个人因素、情景因素及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服务质量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前因变量。

2.2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不同竞争条件和行业中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是不一致的。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得到高满意的顾客才会产生较强的忠诚,而得到低满意度的顾客对提高忠诚度没有太大变化。但在完全垄断的行业中,得到低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的顾客都显得很忠诚,但垄断被打破时这种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Oliver(1999)总结了上述不同学者对满意与忠诚的概念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

(1)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2)顾客满意是顾客忠诚的核心,顾客满意决定顾客忠诚;

(3)顾客忠诚不能理解为顾客满意的核心,仅仅是顾客满意的一部分;

(4)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是总体忠诚概念的元素;

(5)顾客忠诚包括顾客满意的部分因子;

(6)顾客满意是通向顾客忠诚的基础,即顾客忠诚应建立在顾客满意基础之上。

学者们对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相关性研究认为顾客忠诚应建立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之上。同时,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之间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却不是线性关系。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有积极作用,当顾客的满意度越高,则购买的产品就越多,对公司及其品牌忠诚度就越久。本文认同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顾客满意是通向顾客忠诚的基础。

2.3 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的关系

Anderson & sullivan(l993)通过对瑞典22300名顾客进行了调查后发现顾客满意与重复购买意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关系,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或产品的企业应具有更多的满意的顾客,同时这些顾客不会流失。顾客感知质量包括感知服务质量和感知产品质量,因而可以得出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其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第2篇:移动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初始行为;持续行为;动态演化

[中图分类号]17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7-0095-05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移动营销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模型实证研究”(批准号:GD10YGL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隐私保护的移动商务推荐系统研究”(批准号:70971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格环境下用户QOS需求驱动的移动服务资源选择优化研究”(批准号:71171062)

[作者简介]何军红,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刘洪伟。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移动商务;

莫赞,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广东广州510520)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我国移动用户的规模增长迅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十亿,达到106,202.8万户。在这一背景下,不少企业日益重视移动设备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如2011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地区利用手机进行促销活动。在促销期间,凡购买可口可乐、雪碧、芬达促销瓶装2升产品任一瓶,凭瓶盖内的8位编码,发短信C0KE#8位编码至12114,即可参加“畅饮可口可乐公司汽水系列产品,赢取价值4999元旅游抵用券”促销活动,并有机会赢取相应奖项。该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参与,极大地提升了企业销量。然而,尽管已有不少企业开展移动营销取得了骄人成绩,但多数企业开展时却是障碍重重,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消费者对这种营销活动不接受甚至反感与投诉。本文主要研究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识别消费者在不同行为阶段影响其参与移动营销的各种因素,以便在后续研究中为企业提供建议,帮助企业在消费者行为过程的不同阶段抓住营销工作重点,合理分配营销资源,有效设计移动营销活动。

一、文献综述

移动营销研究现已出现在各种商业和信息系统期刊上。主要的电子商务期刊和少量的商业期刊都发表了有关移动营销特定问题的文章。在这些期刊中,大量刊登移动营销研究的期刊主要有两种,即《国际移动通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Communications)与《国际移动营销》(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obile Marketing)。其中《国际移动营销》杂志主要集中在移动营销领域。据预测,这种期刊会很快成为主流期刊,而且有助于提升移动营销的研究深度。移动营销的研究内容涉及范围也较广,包括移动营销生态、移动营销跨文化比较、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移动广告应用等。其中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主要有:

(一)移动营销概念研究

移动营销是指以消费者为目标并通过移动渠道进行的任何形式的营销、广告或销售促进活动。对移动营销的理解,不同学者与机构有着不同解释。研究者在对移动营销现象进行描述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概念:(1)移动营销(Mobile Marketing),指通过个人移动设备连接的广泛网络而开展的任何营销活动。(2)移动广告(Mobile Advertising),指发送到手机、PDA及其他携带式移动设备上的广告。(3)无线营销(Wireless Marketing),指通过无线网络向手机或PDA等移动设备进行传递的广告信息。(4)无线广告(Wireless Advertising),指向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及其他无线设备进行传递的短信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广告。

(二)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研究

目前移动营销研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其中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问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作为一种新营销沟通模式,如果消费者不接受、不参与,移动营销活动效果将难以得到应有保证。这里的消费者采纳指消费者对移动营销这种沟通模式的采纳,并非指对企业提供的某种产品与服务的采纳,主要表现在消费者愿意阅读企业商业短信、彩信,愿意衔接到企业手机网站上察看相关产品信息,愿意参与企业互动营销活动,愿意接收手机优惠券甚至积极去兑换等等。

从现有文献看,已有不少学者为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问题的研究作出了贡献。Varnali等认为消费者对移动营销信息的采纳受到如下因素影响:消费者的个性、态度及个人感知、人口统计因素、社会/同辈因素、文化因素、媒介因素、内容的相关性和可信性、对信息发送者和无线服务商的信任水平、移动营销信息的情景因素、使用者的许可及使用者对内容的控制、营销信息的传递时间与频率等。在现有文献当中,暂未发现有关移动营销消费者持续行为的研究,但在移动数据服务领域近几年的研究中,出现了少量有关移动数据服务持续行为的研究,如Zhao等研究了服务质量与公平对移动数据服务的顾客满意和持续行为的影响。

整体来看,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方面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采用了应用的观点。如Wang研究了移动杂志的互动性特征对移动营销者的启示。冯利芳研究了手机扫描习惯的培养对移动营销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类使用了既定的信息技术接受模型来进行研究。如Yang以TAM2理论为基础,在我国台湾省高校调查了468名大学生,以了解他们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及接受意愿。结论表明社会影响显著地影响消费者对移动营销的态度。而且,他们对移动营销的态度又会影响其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及使用意愿。

(三)研究评述

文献研究表明,虽然已有不少研究者研究了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问题,但在研究时仍然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1.对移动营销现象的描述使用了多种概念,概念阐述得不够准确与完整

多样化的概念与不同概念阐述之间的差异,容易使企业应用者及理论研究者感到困惑与茫然,既不利于后面的研究者开展理论研究,也不利于指导企业开展移动营销。后续研究者在对移动营销概念进行阐述时,应考虑如下几点:

第一,无线与移动其实是有差异的。如当消费者在家里通过台式机的局域网站与外界进行沟通时,只能称为无线沟通而不能称为移动沟通。无线接人有时只允许小范围内的移动,然而真正的移动则是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移动网络使得通讯在整个网络覆盖的区域都能实现。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更倾向于用移动营销或移动广告来代替无线营销或无线广告。

第二,移动营销比移动广告概念范围更广。目前企业开展的大多数移动营销活动均为移动广告,如向消费者发送短信广告或彩信广告,在手机网站上所作的WAP广告等。尽管在多数研究中,用“移动营销”术语所描述的现象与其他研究中“移动广告”所描述的现象接近,但本文仍倾向于用前者,因为前者比后者范围更广,即移动营销并不仅仅局限于移动广告,还包括其他活动,如短信优惠券、短信抽奖活动是销售促进活动而不是广告。

第三,与传统营销概念相比,移动营销概念更应强调沟通。不少学者在界定移动营销概念时都不约而同地将移动营销描述为个性化、互动性的活动。也就是说,在界定移动营销概念时突出地强调了其与传统营销的不同之处。然而,将这些概念与美国营销协会(AMA)的营销概念进行比较,便发现一个显著特征,移动营销看上去仅仅只描述了营销活动的某个部分,也就是促销沟通活动。该结论可从两篇研究文献获得支持,这两篇文献在描述类似现象时均使用了移动营销沟通。同样,Pousttchi等认为移动营销主要集中于营销组合的第四个P,即促销。因此,本文建议移动营销可以理解为移动营销沟通。

在以上分析及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初步将移动营销概念定义为:以消费者为目标并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任何形式的营销沟通活动。

2.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问题的研究仍存在较大分歧

在现有文献当中,虽然不少学者对移动营销消费者的采纳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影响因素较为零散,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分歧。如有研究者认为移动广告的娱乐性对消费者采纳意愿有较强的直接影响,但有研究者持不同观点,认为娱乐是通过影响消费者态度来影响采纳意愿的。另外,有些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者考虑得比较少,如营销因素。实践表明,在移动营销领域,企业自身移动营销的设计能力对消费者的采纳意愿影响明显。

3.对移动营销消费者初始行为后的评价及持续行为的研究极为少见

在营销领域,已有学者对重复购买行为进行了研究,如李东进等探究了感知价值、顾客满意、转移成本和消费时间间隔四个因素对重复购买意向的影响。但在移动营销领域,绝大多数研究者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整体研究了消费者采纳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未将消费者行为进行初始行为与持续行为的划分,很少有文献对行为后阶段进行关注。由于开展移动营销活动的企业希望消费者参与一次移动营销活动后能继续参与,因而此方面的研究对企业的意义更大。

4.现有研究忽略了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

在其他研究领域,偶有研究者利用动态思想来研究消费者,如Choi等通过建立贝叶斯时空模型研究了网络零售商顾客需求的动态演化。但在移动营销领域,研究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过程的文献极其缺乏。对于开展移动营销活动的企业,其营销对象既有移动营销的潜在参与者也有正在参与者或者曾经参与者,既然不同行为阶段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那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企业针对不同行为阶段的消费者开展移动营销活动,从而提升消费者参与移动营销的意愿,进而提升企业移动营销成功的可能性。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这一科学问题。

二、概念模型的构建

(一)初始采纳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经过前期研究,本文初步提炼出三个比较重要的影响移动营销消费者初始采纳行为意愿的因素,即技术因素、营销因素与消费者因素三个变量。

1.技术因素

对移动营销产生影响的技术主要有:

(1)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指影响到信息传递速度与准确性的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如果移动网络信号不好、总是断线、网速过慢等而使得消费者不能准确地收到信息或者迅速及时地参与移动营销活动,必然会使其参与热情大打折扣。

(2)移动设备技术。在移动营销开展与应用过程中离不开大量新移动数据服务的使用,但采用新的移动服务如浏览网页、参与手机互动游戏等的前提条件是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智能手机的渗透。通常情况下,智能手机具备较大的屏幕,拥有智能手机的消费者能接收到更具有吸引力的多媒体商业信息,其参与移动营销的意愿也更高。

(3)移动数据服务技术。移动数据服务技术指开发各种数据服务如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游戏等的技术。这些开发出来的数据服务是移动营销发展的基础。WAP、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移动营销沟通渠道。多样化的手机应用及移动营销活动对消费者产生的吸引力也更大。

2.营销因素

许多营销者根据消费者的时间、地点和偏好来使信息与消费者需求相关。如正在看房的消费者对房产信息的好感就要明显强于无购房需求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与网络广告一样,许多消费者认为移动广告是一种打扰,所以会通过一些途径来回避广告。但有些信息只针对会员发送,或者为消费者提供一些退订条件,消费者的参与度也更高。因此,许可对移动营销消费者的初始采纳意愿具有影响。除此之外,许多消费者平时使用移动数据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如通过玩手机游戏,消费者可以获得娱乐和放松,因而,娱乐性强的移动营销活动对消费者的接受意愿有着重要影响。

3.消费者因素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对新技术的采纳与试用和个体接受新产品的倾向有关。创新性强的消费者显示出好奇、喜欢冒险以及寻求刺激等特性。由于移动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沟通活动,因而消费者对其的采纳也容易受到消费者个人创新性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另外,根据费希本行为意向理论,具有强烈行为意愿的消费者更有可能作出该行为。

据此,论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技术因素对初始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H2:营销因素对初始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H3:消费者因素对初始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H4:初始行为意愿对初始行为产生影响

(二)移动营销消费者初始采纳行为后的过程研究

消费者在接受移动营销之前和之后对移动营销感知不同,因此,消费者对初始行为经历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其持续行为意愿。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如果个体在行为后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会有重复该行为的倾向。因而,消费者在行为后对满意水平的评价将会影响到其持续行为意愿。另外,TAM理论表明,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同时,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影响。有了初始行为经历的消费者在重复行为时不再像初始行为那样抱着一种尝试的心理,而更多地会考虑行为的价值和行为的难易。因而,本文初步将有用性与易用性变量考虑到持续行为阶段,研究其对持续行为意愿的影响。

据此,论文提出如下假设:

H5:初始行为经历对消费者满意产生影响

H6:初始行为经历对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

H7:初始行为经历对感知易用性产生影响

H8:消费者满意对持续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H9:感知有用性对持续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H10:感知易用性对持续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三)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概念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初步构建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概念模型,反映消费者在不同行为阶段所受的影响,如图所示。

第3篇:移动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移动知识管理 体系结构 项目

[分类号]F270

1 移动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内涵

1.1 移动知识管理的兴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努力适应“快鱼吃慢鱼”这一新的生存法则,人们需要实现随时随地保持知识的获取和信息沟通的目的,移动通信技术就是为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而出现的新技术。据统计,2009年中国移动行业手机用户数共达到7.26亿户,其中,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5.22亿户,中国联通用户数升至1.476亿,中国电信则达到5609万户。2010年12月,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服务商――中国移动的用户达到85900.4万户。目前移动应用市场异常活跃,移动定位、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远程监控等服务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突破,3G、WiMAX、WLAN等各种移动和无线技术在演进中相互竞争、互相借鉴,并涌现出新型射频技术,如MIMO和OFDM技术等。这些便携的通讯设备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随时随地在线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由此而产生的移动电子商务、手机银行、手机图书馆以及其他一些基于移动特征的应用正在显著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既有方式。如目前移动计算中最流行和最有价值应用的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就涉及到以下方面:①人身安全和紧急救助;②与位置相关的信息服务;③线路查询;⑧集团车队、人员的调度管理;⑤物流管理;⑥广告;⑦友情、娱乐。

移动通信技术带来了移动知识管理的兴起。相对于非移动环境而言,移动知识管理(MKM)具有无比广阔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制造、旅游展览、设施管理和教育等行业。重视移动知识管理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对我国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2 移动知识管理的概念

移动知识管理,可从人、组织和技术三个不同领域来理解,目前国外有两种倾向:①侧重移动性。如Leh―ner等人认为知识的移动性与移动访问知识和信息相关联,表现为知识源的移动性、知识形成地点的变化、知识密集业务过程发生地点的变化,该定义主要强调的是“移动知识”,而忽略了“管理”方面。②更为关注移动技术和管理活动的融合。如Matthias Grimm等认为,知识管理和移动计算有一个共同交集――背景,所谓背景是对围绕用户的时间、个人、组织、环境以及全局条件的总称。将知识管理和移动计算二者结合起来,能让知识管理无所不在,让移动计算更为有用――方面将知识管理系统扩展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移动设备实现知识管理功能;另一方面将移动计算扩展到用户为中心,以支持移动的知识密集型工作环境。

因此,移动知识管理可以定义为:以移动技术、无线技术和背景感知技术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个性化的操作界面为特点,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持设备与后台门户中心进行知识的创造、获取、联系、组织和搜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知识支持。移动知识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基于背景感知的快捷知识获取。移动工作者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借助于移动设备的支持,使在空间上分散的业务过程的知识登记、分发和使用变得方便而简单。

2 国外移动知识管理的相关项目

2.1 MUMMY项目

欧洲基金项目MUMMY由位于瑞士的欧洲委员会和教育科学联邦局资助。这个项目从2003年开始进行,其目的是研究和开发一系列新方法,以通过移动的、个人的知识管理来提高移动商业流程效率。

MUMMY系统能够帮助移动工作者通过背景信息途径利用多媒体注释和相关地点/任务协助来连贯地捕捉和获取知识。这一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知识对象的有效通信和协作,通过提供新的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并无缝集成到手持设备,以处理知识开发的主题、分配和使用,探明移动知识管理潜在的商业机会。MUMMY在移动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功能将会节省时间、降低成本以及改进整体的工作质量(据称可以减少5%左右的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2 KnowWork项目

该项目由德国教育和研究办公室资助,并受德国航空中心监管,从2000年7月开始,由7个工业和科研机构承担,于2003年6月完成。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技术销售、建筑和生产领域的知识管理概念和工具,可以维护、链接和查询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不同信息,从不同的观点去看知识,并提供知识的基础背景。

此项目中开发了一种模型KWYKrknow what youknow”),将一系列的标准应用集成,清楚地定义了企业所有的相关对象类的属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用原型法可以实现组织管理、文档管理和流程管理应用,此外,它还提供一些独立应用技术,如全文检索、基于相似性检索和基于本体的检索方法。用户界面采用Web应用界面,员工无需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就可以通过Web门户进行交互。因此,该系统安装和操作都比较方便。

2.3 KIWI项目

KIWI,即在欧洲公共管理部门内建立创新知识管理基础设施。该基础上项目由意大利、芬兰、法国共同发起,2008年3月1日开始启动。KIWI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新的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以便将欧洲任何层级的公共管理部门转变成动态适应的学习型组织,使公共部门的雇员成为完全的知识员工。KIWI能够实现公共管理部门的雇员跨部门、跨层级的智能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固定或动态终端获取知识管理服务。该项目特别注重知识管理过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支持公共部门员工开发和构建大型的、多地点的国家和地区管理团队。KIWI对于公共管理部门和雇员的益处在于:①将公共管理部门转变成为学习型组织;②减少雇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③鼓励雇员创新;④为雇员提供学习新技能的机会等。

众所周知,知识管理的两大应用领域是政府和企业,该项目的实施,无疑再一次体现出知识管理在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巨大应用前景。

3 移动知识管理的典型体系结构分析

3.1 MUMMY体系结构

MUMMY系统是一个通用平台,以支持知识的获取和移动业务流程检索。它由MUMMY核心组件和一系列应用模块组成:

3.1.1 MUMMY核心 这个部分是该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集成了背景感知模块、元数据引擎、核心引擎和一个简单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了MUMMY系统的基本功能,它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应用模块,但是能够通过与外部模块(例如SVG和Hypervideo)、特定的用户

界面和相关的业务流程的协作来实现应用功能。

3.1.2 SVG协作模块这个模块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二维注释协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基于移动地图的任务协同和实时的注释共享来使得决策简单化和完成移动环境中的知识获取及存储,这有助于实现基于背景感知的有效信息搜索。由于SVG是基于XML的,采用文本传输,尺寸小,速度快,因而能制作出空前强大的动态交互图像。目前,市面上已经有100多款智能手机提供此服务,其中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的产品,由此可见,SVG手机将成为3G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市场制高点。

3.1.3 Hypervideo模块和SVG模块一样,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MUMMY核心模块协同共同使用。该模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应用功能和用户互动视频序列。模块用户能够通过结合具体细节和其他信息来注释视频内容,以和组织的其他成员分享他们的知识,通过团体活动的讨论,这些文件可以被修改和扩展。

通过对MUMMY项目的分析介绍,可以看出该项目是移动知识管理系统的一个典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扩展性。该项目通过对移动知识管理理念的深刻分析,结合当前最新的无线通讯技术、材料技术和图形感知技术等,并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对整个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规划,最终使得该系统能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其设计理念和项目规划方式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

3.2 FieldWise体系结构

2007年由Henrik Fagrell等提出的FieldWise体系结构主要是知识管理模型和移动技术的综合,它在移动工作环境中实现:①支持变化的任务和通知相互依赖的用户;②提供纪录的全面评述,包括注释;③提供可用的专门知识;④基于任务兴趣和长期兴趣的信息过滤;⑤能够自适应用户的偏好和移动设备的性能。

FieldWise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分析得出FieldWise体系结构主要部分的具体运作模式和程序:①移动客户端连接并发送用户说明到服务器搜索引擎。②服务器搜索引擎分析客户端的性能,选择适当的翻译器对客户端做出适当响应。③服务器搜索引擎创建一个基于用户说明的兴趣配置文件,并报存在FieldWise数据库中。④兴趣配置文件发送到查询适配器,在这里执行内部和外部源的搜索。服务器引擎接收搜索结果。⑤服务器引擎在FieldWise数据中库查找其他合作者的兴趣配置文件是否有重叠。如果有重叠,服务器引擎通知合作者,用户根据存储在FieldWise数据库中的用户偏好采取相应的响应。⑥结果被翻译并返回给移动客户端,结果在客户端显示并存储。⑦服务器搜索引擎配置兴趣,使其持续监控,不断更新用户兴趣配置文件。⑧如果兴趣进行了一次用户兴趣文件的更新,将修改FieldWise数据库,并通知用户。

FieldWise体系的实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技术细节:网络接入、置标语言、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兴趣面算法;②满足需求的方法:演变且互相依赖的任务、记录概览、可用专家的位置、基于任务和长期利益的过滤、移动服务的动态配置。

FieldWise体系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特别有用:任务有时间限制、结果依赖于自主创造而不是关联的人、具有合作和知识共享的文化、人处于移动和分布状态。

3.3 移动知识管理背景感知体系结构

背景感知参考框架是由德国人Dir Balfanz、Matthi―as Grimm、Mohammad―Reza Tazari提出的,这一体系结构框架认为移动知识管理的关键概念是背景感知信息的处理。当系统帮助用户用移动计算设备执行其工作的时候,系统应该有关于用户当前场景的某些知识。一般认为知识是一定背景下的信息,对此稍作变改,可得出移动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就是人们在执行或将要执行的特定的行为背景下产生的需要的信息。

MKM组件的“概念立方”如图2所示:

它的三个平面分别表示:①系统用例(顶):MKM系统能实现什么样的操作支持。该平面引入“行动”维,描述MKM系统用户在移动知识工作中怎样获得特定的支持。该组块建立在背景知识捕获和检索这两个核心概念基础上,而检索包括“推”和“拉”两种模式。另外还有情境帮助、合作和共享、程序编写等模块。②背景感知(右):该平面模拟了背景管理怎样从不同的特定行动背景(创造背景或当前背景)形成情境支持,包括情境管理、当前背景、创建背景、触发背景、人、时间、环境、组织等要素。③“数据层”(前):在系统用例中,信息是怎样描述成“背景信息”的?信息及其语义描述在每一个知识管理系统中都非常关键,在移动知识管理中不可缺少。

“概念立方”模型显示了信息、背景和行动等知识管理系统基本特征的维度,通过这些维度,可以描述知识管理系统和移动应用的基本功能。在语义层被模型化和实例化的“概念立方”,主要适用于本地文本、网页、客户信息库,使用本体,这些项目都可以以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方式关联起来。

对图2中关于MKM用例的“概念立方”进行展开和细化,就可得到图3所示的MKM参考体系结构:

图3中粗体字标注的组件表示必需的系统元素(包括背景感知登记、检索或表示等情景管理以及知识共享)。斜体字表示的组件代表过程中不移动的步骤(如为移动使用准备知识,知识评价和报告等后处理过程等),这些步骤在移动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但不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移动协作依赖于工作相关的信息,情景助理将情景相关的信息返回给用户)。

该框架中的组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充。该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移动知识管理的蓝图,其他领域具体的应用可能需要更多的扩展组件。

4 国外移动知识管理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1 大力开展移动知识管理研究和应用开发

通过对国外移动知识管理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与传统的知识管理相比,有关移动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方法都还不是很明确和成熟,可以说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但是从它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看出,它必将成为未来知识管理学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移动知识管理是对传统知识管理的有益拓展,是符合现实工作需要和当今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学科分支。移动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实现企业高效、便捷获取知识、响应市场的最有效的技术。对移动知识管理及移动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探析,能够对我国企业和组织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对移动知识管理这样一个重要领域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因此,积极开展国内的移动知识管理研究和应用开发十分紧迫。

4.2 结合自身特点开发设计移动知识管理系统

在移动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上应该充分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需求,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和试点应用,才能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系统。从MUMMY等MKM系统可以看出,实用的MKM系统就是简单的操作界面和可扩展的丰富组件功能,并能够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最新的通讯技术和感知技术集成到系统中,从而为移动工作者带来随时随地的知识获取功能。因此,我国MKM系统的开发,应以MUMMY等MKM系统为借鉴,结合自己所开展的业务特点来设计合适的移动知识管理系统,服务于政府和企业的发展。

第4篇:移动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 PON 演进 趋势

引言:

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的世界将会是一个多种异构无线网络共存的状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在一个大的操作环境中,拥有不同覆盖范围,不同接入点以及不同小区使用特性的接人技术是很必要的。

一、下一代PON技术演进

1.1 无线接入技术的演进

一个演进方向是移动蜂窝通信系统,从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到3G和4G,或者说是LTE-A(长期演进系统)。3G和4G技术是3GPP标准协会的重点研究对象。同样的,在IEEE中也有很多关于WLAN(无线局域网),WMAN(无线城域网),无线个人区域网等宽带通信系统。这个演进是由最开始的RATs(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结果,是我们从TOMA/TDMA(频分/时分多址技术),以及WCDMA(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到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技术)。这个演进方向最初始的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包括频谱和其他无线资源)。

1.2 缩小小区范围

第二个演进的方向是不断地缩小部署小区的范围。这个演进方向的目的在于提高所部属资源的容量,以及资源利用率。因此,小区的范围大小从宏蜂窝到最现代的小蜂窝,和宏蜂窝相比有较低的成本,能够显著地提升网络性能。

1.3 符合无线基础设施

第三个演进方向大概出现在十年之前,它的目的在于对异构网络进行联合的操作与利用,就RATs而言,它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结构。这个方向引进了联合无线架构的概念。这个方向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蜂窝通信系统和无线局域网的互联互通。这个演进方向最初的目标是提升应用程式布建,例如,某个应用可以由最合适的无线网络提供。

1.4 异构网络的部署

第四个演进方向就是异构网络,最初的目标在于提升成本效率。和复合无线模式不同的是,复合无线模式包括不同的RATs,但一个异构网络是基于一个蜂窝标准,即在这种条件下,4G/LTE-A,尽管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尤其是运营商对网络的运营管理必须要遵从IEEE的标准。根据3GPP,一个异构网络可能包括不同类型的架构元素(基站),例如,宏基站、小型基站、微型基站、以及微微基站。在一个工作网络中包括这些类型架构的混合是很必要的。像微型基站这样低功率的基站可被用于增强覆盖范围。因此我们期望所有类型的设备都能够被适当地管理。异构网络提供多种选择(比如说不同的接入点、不同的频谱分配、不同的传输功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个方向是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部署的成本。

1.5 灵活的频谱管理

第五个演进方向是灵活的频谱管理,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要求,网络运营商可以灵活地分配给不同的RATs不同的频谱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这种灵活性的几个主要的元素,如频谱重整,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元素是机会式频谱接入,也就是说当某一用户闲置某频谱资源时,可以允许次级用户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进行接入。

1.6 利用云接入和移动云概念

第六个方向是近几年刚被提出的概念,利用云接入和移动云的概念能进一步地提升成本利用率。这个方向更加关注云的概念。基本原理是如果无线网络是基于云平台的,那么对物力资源所有者来讲将会节约很大的成本,而这主要是通过共同的存储以及计算资源来实现。此外,对于云无线接入网的概念来说,在未来无线网络领域,云的概念已经得以普及,如移动云的概念有着能源节约的优势,对网络和用户来说都是获利的。

1.7 智能接入

面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接入.可以解决异构网络和云无线接入网的复杂性问题,并且能给其他的概念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智能接入对云无线接入网及其相关的配置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一个解决方案。首先它能够解决小区部署和资源分配问题;其次需要激活适当的软件功能来处理特定的情况;第三,它能够基于物理基础设施来分配功能元件;第四,它能够在特定的物理元件和传感器之间建立最佳的连接。

二、下一代PON技术发展趋势

2.1 10G-PON技术

在近中期提出的10G-PON技术中,10G-EPON和10G-GPON是两个公认的主流技术。它们不仅满足FTTH(光纤到户)所要求的100M~300M的带宽要求,同时也解决了FTTB/C (光纤到大楼/用户)50M~100M的带宽需求。

10G-EPON是通信业界非常看好的下一代光接人技术,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及较好的应用前景。建立在以太网技术基础之上的10G-EPON技术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首先是达到了10Gbit/s的上下行带宽,增大了802,3ah EPON的带宽标准;其次10G-EPON能够平滑过渡,它可以与1G-EPON的ONU (Optical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兼容,在一个ODN之下共存,这样以来对运营商来说可以减少建设投资成本。目前有多家供应商可以提供10G-EPON所需的OLT/ONU ASIC芯片,例如:高通、美国博通公司等;多家10G-EPON光模块,如:新飞通、海信等公司己可大批量生产供应。运营商对设备及芯片的互通性测试工作也己完成。江苏南京己对全ASIC化的10G-EPON进行测试,测得数以万计的商用网可以成功且稳定的运行一年之久。综上可以看出,10G-EPON已经相当成熟,完全可以满足商用要求。10G-EPON之后的演变方向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引用多波长技术;如TWDM-PON,它是基于多波长10G-EPON的,通过光电层的有效结合,从而达到带宽汇聚的目的;第二种是在1EEE 802,3ba的标准基础之上,通过引入成本较低性价比较高的新型调制技术;第三种是用纯WDM-PON;以上三种技术方案都具有40-100Gbit/s的带宽能力,但是目前在业界尚处于论证阶段。

2.2 后10G-PON技术

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商及众多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在对后10G-PON时代的研宄工作中做了很多探索和创新,相继提出了大量的技术方案。就目前来看,主流的研究有WDM-PON、TWDM-PON和OFDM-PON等。除了这些之外,40/100Gbit/s相干PON、对等结构PON和CDM-PON等相关技术也渐渐兴起,针对这些技术也开展了大量的研宄工作。

2.3 下一代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

光与无线异构融合接入网主要由位于前端的光接入网以及位于后端的无线接入网所组成。目前有许多关于光与无线技术的研究,不同的光与无线融合技术也在一定范闹得到了部署。光与无线接入网融合的典型方式主要有FMC(FixedMobile Convergence,固定移动融合)、RoF (RadioonFiber,光载无线电)、FSO (Free-space Optical,自由空间光通信)、HOW (Hybrid Optical Wireless,混合光无线)等。

第5篇:移动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IP over WDM、移动IP、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68.1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1.03.003

Overview of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GU Lin-zhu, WANG Kai, MI L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modern society has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variety of new network technology is chang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from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et, mobile IP technology, Content networking discusses the three aspects about the new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Key words】 Network technology; IP over WDM; mobile IP; I Content networking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从“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提出,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的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如IPv6、宽带移动因特网、宽带接入新技术、10吉比特以太网、宽带智能网、网格计算、网络存储、无线自组织网络、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应。

1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在19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个昂贵而奢侈的技术。近20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7]。

1.1早期的计算机通讯

在PC计算机出现之前,计算机的体系架构是:一台具有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主机挂接多台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只提供键盘和显示器,用于将程序和数据输入给计算机主机和从主机获得计算结果。计算机主机分时、轮流地为各个终端执行计算任务。

这种计算机主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就是最早的计算机通讯[6]。

1.2分组交换网络

分组交换的概念是将整块的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安装上报头,构成一个个的数据分组(Packets)。每个Packet的报头中存放有目标计算机的地址和报文包的序号,网络中的交换机根据数据这样的地址决定数据向哪个方向转发。在这样概念下由传输线路、交换设备和通讯计算机建设起来的网络,被称为分组交换网络。

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是计算机通讯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程碑。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于1969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开通于1973年,同年,英国的NPL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都是分组交换网络[8]。

1.3以太网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始与1970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CSMA/CD方法。

以太网的CSMA/CD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所以又称CSMA/CD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1.4INTERNET

Internet是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院校、企业、政府的局域网自发地加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超级网络,连接有数千万的计算机、服务器。通过在Internet上商业、学术、政府、企业的信息,以及新闻和娱乐的内容和节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Internet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增长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网络,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Internet具体有多大。到现在,我们的Internet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指所提供的计算机通讯链路,而且还指参与其中的服务器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资源。计算机通讯链路、信息和服务资源整体,这些概念一起组成了现代Internet的体系结构。

2现代网络新技术

2.1新一代因特网(IP over WDM)

2.1.1IP over WDM概述

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以IP为主的数据业务是当今世界信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据有关专家预测,每6~8个月,主要ISP的因特网骨干链路的带宽需求就增长一倍,2005年以后 纯语音和数据流量之比1:99[15]。因而在未来传输平台趋于WDM化的过程中,IP over WDM必将成为新一代因特网的支柱[14]。

2.1.2IP over WDM工作原理

IP over WDM也称光因特网。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是:在发送端 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复用)送入一根光纤中传输 在接收端 将组合光信号分开(解复用)并送入不同终端构成光因特网。

2.1.3IP over WDM的组成

光因特网的网元包括光纤、激光器、掺饵光纤放大器、光耦合器、电再生中继器、转发器、光分插复用器、交叉连接器与交换机。非零色散偏移光纤因其色度色散的非线性效应小而最适合波分复用系统。掺饵光纤放大器大都是宽带的,能同时放大波分复用的所有波长;因系统对平坦增益的要求很高,在经过6个左右光放大器之后就需要进行一次电放大。光耦合器用来把光信号各个波长组合在一起和分解开来,起到复用和去复用的作用。

2.2移动IP技术

2.2.1移动IP技术的概念

所谓移动IP技术,就是移动用户在跨网络随意移动和漫游中,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不用修改计算机原来的IP地址,同时继续享有原网络中一切权限。移动IP技术是移动互联时代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与任何人通过任何方式进行任何业务通信的全球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的移动网络将实现全包交换!包括话音和数据都由IP包来承载,话音和数据的隔阂将消失,移动IP技术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石。

由于移动IP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前景,它的开发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此前,一些相关规定也相继出台,许多商家已经出台了应用技术方案和设备,移动IP的应用已经悄然开始。

2.2.2移动IP的基本原理

使用传统IP技术的主机使用固定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进行相互通信[1],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必须保持不变,否则IP主机之间的通信将无法继续。而移动IP的基本问题是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网路上移动,它的IP地址也许经常会发生变化。而IP地址的变化最终会导致通信的中断[18]。

如何解决因节点移动(即IP地址的变化)而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蜂窝移动电话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先例。因此,解决移动IP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处理蜂窝移动电话呼叫相似,它将使用漫游、位置登记。隧道技术、鉴权等技术。从而使移动节点使用固定不变的IP地址,一次登录即可实现在任意位置(包括移动节点从一个IP(子)网漫游到另一个IP(子)网时)上保持与IP主机的单一链路层连接,使通信持续进行。

2.2.3移动IP技术发展三部曲

第一步:IP业务与移动通信结,在电路交换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IP电话业务。IP电话是一种新的电话业务,是在IP网络承载话音技术创新的产物。它把话音进行压缩编码,打包分组,路由分配,存储交换,解包解压缩等变换处理,在IP网络上实现话音通信。第二步:在GSM网络中引入IP分组数据业务。GPRS是一个从空中接口到地面接入网再到核心网络部分都分组化的数据通信网络。第三步: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将是一个全IP的分组网络。

2.3物联网

2.3.1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3]。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3.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wifi、蓝牙等)、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定位、射频识别(RFID)(高频、超高频)、远程网络、多网络融合等。物联网关键领域有:1. RFID;2.传感网;3. M2M 4. 两化融合[5]。

物联网的发展,也是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技术更加全面,体验更加丰富成为新一代物联网的发展目标。

3结束语

当今社会,已离不开网络,网络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解决各种难题,极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但在网络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比如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传输问题等,只要不断创新,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不断解决各种新问题,使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温维敏,张永波,李艳萍. 当前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J]. 中国新通信, 2010, (01) .

[2] 赵斌锋,罗青松,王航.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设备的设计与实现[J]. 光通信技术, 2010(06)

[3] 苏志毅. 移动SNS系统设计[J].软件,2010,31(10):40-43.

[4] 张辉,陈古典.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J]信息化研究,2010, (10) .

[5] 储忠圻.现代通信新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6] 张晓明.计算机网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 黄要武.计算机网络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8] 张丽,张明国.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3):146-148.

[9] 王力,王艳双.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7:32.

[10] 张宏科.IPv6网络技术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

[11] 沈苏彬,范曲立,宗平,毛燕琴,黄维.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

[12] 陈鹏. 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内容产业升级战略[J]. 电视研究, 2011,(01)

[13] 杨忠宁. 论三网融合下电视媒介的生存之道[J]. 新闻知识, 2010,(12)

[14] 张宁.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4G[J]. 电力职业技术学刊, 2009,(01) .

[15] 张函清.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5) .

[16] 齐星云. 高性能计算机无缓存光互连网络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17] 战文杰,张引发,赵丽丽. 光网络域间自动邻居发现方法研究[J]. 光通信技术,2010,(01)

[18] 2010中国通信产业十大新闻[J]. 移动通信, 2010,(24)

[19] 李东卫. 三网融合发展视角下创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思考[J]. 贵州农村金融, 2010, (10)

[20] 李文耀. FTTH是实现三网融合的必备选择[J]. 通信世界, 2011,(03)

[21] 张玲,巩稼民,张亮. 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01)

第6篇:移动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 信息系统 Bent函数 Hash函数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普遍使用,使得社会前进愈来愈依赖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经济席卷全球,成为经济运行的主流。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好,但同时产生了商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是密码理论与技术,密码技术的研究一直收到广泛重视,密码理论与技术发展很快。应对层叠而出的商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设计能抵抗安全攻击的布尔函数不仅有理论价值,同时还有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

由Rothaus教授提出的Bent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密码函数,还有Hash函数。它在密码、编码理论、序列设计,以及组合设计理论中有广泛而重要应用。笔者在本文将主要探讨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以及如何采用bent函数、hash函数技术如何增加移动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系数的问题。

一、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简述

1.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概念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ommerce)是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它由电子商务(E-Commerce)的概念衍生出来,是通过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呼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因特网有机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移动电子商务能提供以下服务:PIM(个人信息服务)、银行业务、交易、购物、基于位置的服务、娱乐等。移动电子商务因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因为只有移动电子商务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真正解决做生意的问题。

截至2008年4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合计5.84亿,移动电话用户数与固定电话用户数的差距拉大到2.2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1.9%。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41.6%。

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主要通过桌面电脑网络平台而运行和开展的电子商务相比,拥有更为广泛的潜在用户基础。当前,中国互联网用户虽然已经超过2亿,但同时手机用户却相比多了3亿多用户,此外根据资料还有数量庞大的PDA用户群,因此,移动电子商务具有比非移动电子商务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2.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动态发展的,如防范病毒的措施,往往不可能一次成功更不可能一劳永逸。由于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是以移动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共同构建的平台为商务活动平台,因此它不可避免面临着一系列的由移动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安全问题。移动电子商务给商务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如缩短了商务活动时间、降低了商务成本、提高了响应市场的效率等等。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有线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无线的移动网络环境,由于无线设备的内存和计算能力有限而不能承载大部分的病毒扫描和入侵检测的程序,因此,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目前还不是很成熟。

3.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类型

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威胁种类繁多,可以有多种可能的潜在面,既有蓄意违法而致的威胁;也有无意疏忽造成的安全漏洞。另外还有如:非法使用移动终端、移动通讯公司工作人员不慎泄露客户信息而致、窃听等均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和后果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威胁。大体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情况:

第一,移动通讯网络本身导致重要商务信息外泄:移动无线信道是一个开放性的信道,它给移动无线用户带来通讯的自由和灵活性的同时,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通讯双方商务内容容易被窃听、通讯双方的身份容易被假冒,以及通讯内容容易被篡改等。在移动无线通讯过程中,所有通讯内容(如:通话信息,身份信息,数据信息等)都是通过移动无线信道开放传送的。任何拥有一定频率接收设备的人均可以获取移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内容。这对于移动无线用户的信息安全、个人安全和个人隐私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在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商业机密的泄漏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商务活动双方进行商务活动的核心机密内容被第三方意外获得或窃取;交易一方提供给另一方使用的商务文件被第三方非正常使用。

第二,移动通讯设备传播的病毒的侵犯:病毒是目前威胁移动电子商务用户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移动网络应用的深入扩展,移动电子商务的规模愈趋增大,移动电子商务用户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各类病毒黑客攻击风险。与病毒齐名的是黑客侵扰和攻击,由于各种网络黑客应用软件工具的传播,黑客与黑客行为己经大众化了,他们利用操作系统和网络的漏洞、缺陷,从网络的外部非法侵入,进行侵扰和不法行为,对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第三,移动通讯网路漫游而致的威胁:无线网路中的危害安全者不需要寻找攻击对象,攻击对象在某种条件下会漫游到攻击者所在的小区。在终端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可能被窃取和篡改。服务也可被经意或不经意地拒绝。交易会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由刷新引起连接的重新建立会给系统引入风险,没有再认证机制的交易和连接的重新建立是危险的。连接一旦建立,使用SSL和WTLS的多数站点不需要进行重新认证和重新检查证书,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来获利。

第四,垃圾信息(或称垃圾短信):在移动通讯系统及设备带给广大人们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烦恼,其中尤其难以控制的就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垃圾短信广告打扰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在移动用户进行商业交易时,会把手机号码留给对方。有的移动用户喜欢把手机号码公布在网上。这些都是其他公司获取大量手机用户号码的渠道所在。垃圾短信使得人们对移动电子商务充满不信任和反感,而不敢在网络上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从事商务活动。

二、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的趋势与必然性

1.移动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未来几年中,伴随着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移动计算设备将变得很普及。计算机技术和无线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最终趋势,电子商务也将向移动商务过渡。中国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方面要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观念的改变和技术的进步,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国要想在商务模式变革的过程中取得成功,关键是要准确分析市场趋势并把握市场先机。移动商务中关键的一点以用户为中心,如果能成功把握住移动个性化方面的市场先机,则完全有可能成为移动商务的规则制订者,从而摆脱以往的模仿。

2.我国高速发展的移动通讯网络要求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性

2007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8389.1万户,总数突破9亿户,达到9127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0%,移动电话用户与固定电话用户的差距拉大到18183.8万户。

2007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1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调查反映出基于网络的商务安全问题,调查网民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是:网络病毒 29.8%,网络入侵或攻击(有木马) 17.3%等。可以说我国2亿多网民在网络上,信息安全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因此,我国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客观上也要求提升商务信息系统安全。

美国安全软件公司McAfee2008年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手机病毒和攻击现在还不普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和下载文件,手机病毒出现的概率将越来越大。McAfee公司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1%的被调查者曾经自己遭遇手机病毒,而听说过其他手机用户遭遇病毒的被调查者也只有11.6%。McAfee在英国、美国和日本共调查了2000名手机用户,结果发现86.3%的用户对于手机病毒没有任何概念。

当前我国移动用户数保持世界第一,网民数为世界第二,我国高速发展的移动通讯网络要求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性。

3.利用加密函数技术加强和完善高效高安全性的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在这个网络互联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告诉前行的时代,信息安全尤其是电子商务信息的保密工作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这无疑给密码学的研究带来了巨大推动。为提高移动通讯网络与互联网为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维护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提供者的权益,信息安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研究布尔函数各种性质,特别是研究对抵抗相关攻击的相关免疫函数类、抗线性分析的Hent函数与Hash函数,无疑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1)Hash函数加密技术概述及应用

Hash函数加密技术主要用于信息安全领域中加密算法,它能把一些不同长度的信息转化成杂乱的128位的编码里,叫做HASH值。Hash就是为了找到一种数据内容和数据存放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密码学上的Hash函数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Hash 函数可用于数字签名、消息的完整性检测、消息的起源认证检测等。安全的Hash函数的存在性依赖于单项函数的存在性。Hash算法被普遍应用于数字安全的几乎所有方面,如登录办公室局域网、进入个人邮箱和安全页面都要用它来保护用户的密码;电子签名系统利用它来认证客户及其发来的信息。

(2)bent函数加密技术概述及应用

在密码学中,为了抵抗最佳线性逼近,人们引人了Bent函数的概念,bent函数具有最高非线性度,在密码、编码理论等方面理论中有着重要应用,因而成为当前密码学界研究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热点。对Bent函数的构造可以分为间接构造和直接构造。直接构造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MM类;另一种是PS类,这两种属于直接构造方法。bent函数具有最高的非线性度,但它的相关免疫阶为0,为了使bent具有更好的密码学性质和实际应用价值,学者们提出了bent函数的变种,如Hyper-bent,Semi-bent等。

总之,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是个多角度、多因素、多学科的问题,它不单要求从保密安全技术方面,同时也要求我们从技术之外的社会等因素考虑解决。

参考文献:

[1]赵永刚:解析“三角经营商法”[J].商场现代化,2004(15)

[2]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J].2006(20)

[3]邱显杰:关于Bent函数的研究.湘潭大学[D],2002

[4]戴方虎等:Internet的移动访问技术研究.计算机科学,2000(3)

[5]肖皇培张国基:基于Hash函数的报文鉴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 2007,(06)

第7篇:移动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迁移思想 高中数学教学 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依赖于旧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建立起迁移教育的观点,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认知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速技能的形成,提高和发展数学概括能力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基于此,笔者梳理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迁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智力活动方式是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形式化和具体化。如在“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是从初中变量间的关系到数集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的学习。由“相同要素说”,两种类似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影响,而其中学习内容间的类似性是学习活动类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学生能对新旧知识做出概括,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就能实现学习之间的迁移。因此,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共同要素)是实现迁移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每时每刻都应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利用己有知识的特点来学习新知识,促使正迁移实现。因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为了提高学习质量,达到顺向正迁移,教师应注意选择那些刺激强度大,具有典型性、新颖性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避免非本质的属性得到强化,防止产生顺向负迁移;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新旧概念进行精确区分、分化,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迁移为数学知识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很多数学概念和定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来源,如果我们当教师的能看到这一点并且重视到这一点,运用迁移的理论,把反映数学的生活迁移到数学教学中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那么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活语言迁移形成数学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概念不少就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只要我们稍加提炼,就能用生活中活生生的语言来诠释同学们以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使数学不再令学生感到陌生,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的迁移。例如,在讲函数时,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入的,从生活中的信函、公函、涵洞出发,我们会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中学数学最重要,也被人为地认为最抽象,让最多的学生望而生畏的函数概念,其实学生大都能理解,信函和公函是作为勾通人和人、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关系的,涵洞是沟通路两边的关系的,那么我们的函数也是沟通数与数关系的意思。简单地说,函数就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虽然曲解了概念最初的意思,但却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2.生活中的道理迁移成数学道理

由金章茂编译的前苏联一位数学家的一本书《没有公式的数学》,在书中他把很多数学道理用生活中浅显易懂的道理给出了说明,使人们不用公式,不用严谨的证明一样能理解数学,而且还能直接感知数学,虽然严谨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但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这种特征,就把学生拒之数学的大门之外。其实,学生在对数学有了热情之后,他自己也会严谨起来的。基于上述经验,我们也可以把生活中的道理迁移成数学道理。比如,笔者用多米诺骨牌很轻松地给学生讲明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特别是在数学归纳法中很多学生都不理解:我们要证的关于n的命题成立,我们为什么可以假设n=k时命题成立呢?笔者给学生讲,在多米诺骨牌游戏中,我们把相邻两块摆好,前一块如果倒下能把下一块砸倒,只是为了保证传递下去,我们并不是说前一块就倒了(相当于我们并不是说n=k时命题就成立了),前一块倒不倒是由你推不推倒更前面的骨牌决定的。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数学归纳法中的道理。

3.生活中的现象迁移成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现象之所以能迁移成数学知识,是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是数学要研究的对象,生活现象就是数学知识活的源泉。只要我们能加以提炼和引导,学生们都能完成这个迁移过程。例如集合论中,我们可以这样讲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我们班中的人是确定的,对任何一个人,要么属于我们班,要么不属于我们班,这就是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我们定期互换位置,我们班这个集体还是不变的,即为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我们班中任何两个人都是不同的,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三、精心组织练习,促使学生触类旁通

迁移现象在知识学习和掌握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而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在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知识的迁移量。一般说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出发,启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寻找待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经验的相似性,尽可能找到一类题在解法上的共通性,用于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要在知识传授之后精心组织练习,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概括、总结经验,增强迁移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完重要不等式“a+b≥2(a>0, b>0)”,新课内容之后要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此不等式的实质:“一正二定三相等”,可设计如下题组进行练习:

1.x<0时,证明:x+1/x≤-2;

2.x≠0时,证明:|x+1/x|≥2;

3.a>0,b>0,c>0时,求证:(b+c)/a+(a+c)/b+(a+b)/c≥6

第8篇:移动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支付;RFID;标准;NF

一、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things”,简称IOT。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中有两层内涵: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基本框架如图所示。(2)物联网关键技术。一般认为,物联网的建设和应用主要涉及四大关键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WSN(传感器网络)技术、M2M(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技术、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技术等关键技术。

二、物联网的典型应用――移动支付

(1)移动支付概述。移动支付,也可以叫做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进行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2)移动支付的必要与可能性。用户的all-in-one需求日益强烈,人们希望一机在手,就可以事先钱包、票证等多重功能。移动支付的出现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新的信息集成方式,在为人们省出时间、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将人们的生活品质提供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三、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和支付标准介绍

1.移动支付解决方案。(1)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 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完成支付。(2)RFID-SIM支持接触与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接触接口负责实现SIM卡的应用,完成手机卡的正常功能,例如:电话、短信功能,上网等。于此同时,非接触界面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消费、身份认证的应用。(3)SIM Pass与RFID-SIM设计出发点类似,都是将SIM卡设计成双界面应用的智能卡,一面进行非接触式的支付应用。

2.移动支付标准。由于移动支付发展还很不完善,国际上没有对于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及其标准的统一规定,我国对移动支付标准制定十分关注,并先后5次下达任务进行标准制定。

四、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在法国政府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法国完成了欧洲手机支付的领先项目,2010年5月21日,法国政府成为欧洲第一个接触支撑和NFC支撑,当地运营商的网点开始业务推销和推广的工作。另外,日韩移动支付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目前在韩国有70%的电子支付超过了10亿美元的交易额,都是由手机支付完成的。美国互联网巨头Google推出了他们整合在其智能手机系统Android中的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服务GoogleWallet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银联,2009年在上海开展了基于NFC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同时在几个城市开展了手机支付乘公交、购物等服务。中国电信是在上海正式推出天翼3G移动支付的产品,2010年2月5日,产品正式,推出了支付手机刷卡,开始了手机刷卡新的试点工作。中国电信目前已经建成的全国支付的能力平台,在17个省,每个省两个本地网做的试点,用户数已经达到14.3万,年费累计是300万。

随着移动支付的技术难点均被解决,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决其解决方案和标准的统一问题,如若不然,则会导致移动支付被限制在某一地域,而不能实现全世界的覆盖。在这方面我国也在做着不懈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着中国技术的移动支付标准会在世界舞台占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孔宁.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5)

第9篇:移动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 信息系统 Bent函数 Hash函数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普遍使用,使得社会前进愈来愈依赖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经济席卷全球,成为经济运行的主流。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好,但同时产生了商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是密码理论与技术,密码技术的研究一直收到广泛重视,密码理论与技术发展很快。应对层叠而出的商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设计能抵抗安全攻击的布尔函数不仅有理论价值,同时还有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

由Rothaus教授提出的Bent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密码函数,还有Hash函数。它在密码、编码理论、序列设计,以及组合设计理论中有广泛而重要应用。笔者在本文将主要探讨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以及如何采用bent函数、hash函数技术如何增加移动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系数的问题。

一、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简述

1.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概念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ommerce)是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它由电子商务(E-Commerce)的概念衍生出来,是通过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呼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因特网有机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移动电子商务能提供以下服务:PIM(个人信息服务)、银行业务、交易、购物、基于位置的服务、娱乐等。移动电子商务因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因为只有移动电子商务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真正解决做生意的问题。

截至2008年4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合计5.84亿,移动电话用户数与固定电话用户数的差距拉大到2.2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1.9%。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41.6%。

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主要通过桌面电脑网络平台而运行和开展的电子商务相比,拥有更为广泛的潜在用户基础。当前,中国互联网用户虽然已经超过2亿,但同时手机用户却相比多了3亿多用户,此外根据资料还有数量庞大的PDA用户群,因此,移动电子商务具有比非移动电子商务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2.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动态发展的,如防范病毒的措施,往往不可能一次成功更不可能一劳永逸。由于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是以移动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共同构建的平台为商务活动平台,因此它不可避免面临着一系列的由移动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安全问题。移动电子商务给商务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如缩短了商务活动时间、降低了商务成本、提高了响应市场的效率等等。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有线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无线的移动网络环境,由于无线设备的内存和计算能力有限而不能承载大部分的病毒扫描和入侵检测的程序,因此,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目前还不是很成熟。

3.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类型

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威胁种类繁多,可以有多种可能的潜在面,既有蓄意违法而致的威胁;也有无意疏忽造成的安全漏洞。另外还有如:非法使用移动终端、移动通讯公司工作人员不慎泄露客户信息而致、窃听等均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和后果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威胁。大体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情况:

第一,移动通讯网络本身导致重要商务信息外泄:移动无线信道是一个开放性的信道,它给移动无线用户带来通讯的自由和灵活性的同时,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通讯双方商务内容容易被窃听、通讯双方的身份容易被假冒,以及通讯内容容易被篡改等。在移动无线通讯过程中,所有通讯内容(如:通话信息,身份信息,数据信息等)都是通过移动无线信道开放传送的。任何拥有一定频率接收设备的人均可以获取移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内容。这对于移动无线用户的信息安全、个人安全和个人隐私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在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商业机密的泄漏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商务活动双方进行商务活动的核心机密内容被第三方意外获得或窃取;交易一方提供给另一方使用的商务文件被第三方非正常使用。

第二,移动通讯设备传播的病毒的侵犯:病毒是目前威胁移动电子商务用户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移动网络应用的深入扩展,移动电子商务的规模愈趋增大,移动电子商务用户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各类病毒黑客攻击风险。与病毒齐名的是黑客侵扰和攻击,由于各种网络黑客应用软件工具的传播,黑客与黑客行为己经大众化了,他们利用操作系统和网络的漏洞、缺陷,从网络的外部非法侵入,进行侵扰和不法行为,对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第三,移动通讯网路漫游而致的威胁:无线网路中的危害安全者不需要寻找攻击对象,攻击对象在某种条件下会漫游到攻击者所在的小区。在终端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可能被窃取和篡改。服务也可被经意或不经意地拒绝。交易会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由刷新引起连接的重新建立会给系统引入风险,没有再认证机制的交易和连接的重新建立是危险的。连接一旦建立,使用SSL和WTLS的多数站点不需要进行重新认证和重新检查证书,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来获利。

第四,垃圾信息(或称垃圾短信):在移动通讯系统及设备带给广大人们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烦恼,其中尤其难以控制的就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垃圾短信广告打扰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在移动用户进行商业交易时,会把手机号码留给对方。有的移动用户喜欢把手机号码公布在网上。这些都是其他公司获取大量手机用户号码的渠道所在。垃圾短信使得人们对移动电子商务充满不信任和反感,而不敢在网络上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从事商务活动。

二、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的趋势与必然性

1.移动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未来几年中,伴随着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移动计算设备将变得很普及。计算机技术和无线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最终趋势,电子商务也将向移动商务过渡。中国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方面要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观念的改变和技术的进步,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国要想在商务模式变革的过程中取得成功,关键是要准确分析市场趋势并把握市场先机。移动商务中关键的一点以用户为中心,如果能成功把握住移动个性化方面的市场先机,则完全有可能成为移动商务的规则制订者,从而摆脱以往的模仿。

2.我国高速发展的移动通讯网络要求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性

2007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8389.1万户,总数突破9亿户,达到9127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0%,移动电话用户与固定电话用户的差距拉大到18183.8万户。

2007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1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调查反映出基于网络的商务安全问题,调查网民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是:网络病毒 29.8%,网络入侵或攻击(有木马) 17.3%等。可以说我国2亿多网民在网络上,信息安全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因此,我国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客观上也要求提升商务信息系统安全。

美国安全软件公司McAfee2008年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手机病毒和攻击现在还不普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和下载文件,手机病毒出现的概率将越来越大。McAfee公司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1%的被调查者曾经自己遭遇手机病毒,而听说过其他手机用户遭遇病毒的被调查者也只有11.6%。McAfee在英国、美国和日本共调查了2000名手机用户,结果发现86.3%的用户对于手机病毒没有任何概念。

当前我国移动用户数保持世界第一,网民数为世界第二,我国高速发展的移动通讯网络要求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性。

3.利用加密函数技术加强和完善高效高安全性的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在这个网络互联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告诉前行的时代,信息安全尤其是电子商务信息的保密工作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这无疑给密码学的研究带来了巨大推动。为提高移动通讯网络与互联网为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维护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提供者的权益,信息安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研究布尔函数各种性质,特别是研究对抵抗相关攻击的相关免疫函数类、抗线性分析的Hent函数与Hash函数,无疑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1)Hash函数加密技术概述及应用

Hash函数加密技术主要用于信息安全领域中加密算法,它能把一些不同长度的信息转化成杂乱的128位的编码里,叫做HASH值。Hash就是为了找到一种数据内容和数据存放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密码学上的Hash函数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Hash 函数可用于数字签名、消息的完整性检测、消息的起源认证检测等。安全的Hash函数的存在性依赖于单项函数的存在性。Hash算法被普遍应用于数字安全的几乎所有方面,如登录办公室局域网、进入个人邮箱和安全页面都要用它来保护用户的密码;电子签名系统利用它来认证客户及其发来的信息。

(2)bent函数加密技术概述及应用